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心理素质;内涵;结构;特征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Mental Quality
JIANG Lin ZHONG Zhi-bing FENG Zhen-jun ZHANG Xue-ling
(Humanities College,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Jiangxi 330004,China)
【Abstract】Since the concept of Mental Quality been proposed,it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lots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finish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ental quality,the thesis analysis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about mental quality and reviews the connotation,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mental quality.Although researcher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connotation,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mental quality,they can be respectively concluded as follow.The connotation of mental quality:Characteristic Theory,Level Idea,Factor Thought.The structure of mental quality:Function-value Perspective and Interaction Perspective.The features of mental quality:Steadiness,Comprehensiveness, Fundamentality,Wholeness,Tacitness and Scalability.
【Key words】Mental quality;Connotation;Structure;Features
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愈发受到人们重视,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心理素质作为素质结构的核心层[1],对心理素质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心理素质相关研究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质量也在逐渐提高,但其仍存在不足。本文将对心理素质的内涵、结构及特征进行综述以期能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及评价提供可行依据。
1 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
1.1 特点说
特c说从一系列的特点来定义心理素质内涵,认为心理素质是一系列特点的综合。燕国材[2]指出心理素质是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在其看来,心理素质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即以人们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实践活动的影响下逐步培养、发展和形成起来的。
1.2 水平说
持水平说的研究者认为心理素质的内涵是不同因素的水平的综合体现。肖汉仕[3]提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的水平的综合体现。在其看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应从其性格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强弱、心理动力的大小、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各种行为表现的社会适应水平这五个方面全面评估。王建军[4]提出心理素质是个体人格的强度和力量,心理素质基本内涵由其所包含的心理内容、人格的整体力量、心理素质的强弱三个方面构成。
1.3 要素说
要素说从心理素质的构成来定义心理素质的内涵,认为心理素质是多方面心理品质构成的有机整体。王能东[5]认为心理素质是由认知心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素质三大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其看来,对人的心理素质作三大要素的划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其实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张履祥[6]认为心理素质是有一个心理能力素质(智力因素)、心理动力素质(人格因素)和身心潜能素质三个子系统交互作用、动态同构的自组织系统。
2 心理素质基本结构
2.1 功能价值角度
本文从功能价值角度,即心理素质各组成要素发挥的功能,分析人的心理素质的结构。张大均[7,9]等认为心理素质是心理和行为的内容要素与功能价值的统一体,其中内容要素包括认知和个性两项基本内容,而功能价值就是以内容要素为基础衍生形成的适应性(或叫适应能力)。该角度是从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方面解读心理素质的构成。冯正直[8]等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中学生心理素质由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基本维度组成。
2.2 交互作用角度
本文从交互作用角度出发,根据人的素质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实践活动的交互作用影响,分析人的心理素质的结构。梁宁建[10]等依据素质是先天与后天的相互影响与统一的理论假设,提出人的心理素质包括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元认知、认知方式、智力水平等六个维度;赵红[11]根据心理素质是人的遗传素质与环境及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心理品质,分析出心理素质由一般心理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构成;贺雯[12]在交互作用理论的影响下,指出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心理品质。
3 心理素质基本特点
3.1 稳定性
素质具有稳定性,指素质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经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的内在的稳定品质。心理素质是素质的组成部分,亦具有稳定性。心理素质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质,不是人的一时一地的行为表现[14]。它往往是指个体的知、情、意和个性的特征,是稳定的心理品质[15]。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一方面,表现在以先天禀赋为基础的稳定性,它不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即不随环境及个体品质的变化而改变,另一方面,表现在稳定的心理素质水平,在各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个体经过发展后逐步形成的一种成熟的稳定的心理素质水平[16]。冯正直[8]等在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概念的开放性译码结果统计中指出心理素质具有稳定性特征。
3.2 综合性
心理素质具有综合性,其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心理素质是先后天的“合金”[13],即心理素质是人在日常的实践生活中综合表现出来的个人品质。周治金[17]指出,对于心理素质的研究不应该简单的从一个角度出发,不能将心理素质看成某个单一的特性,不能局限于在心理过程或心理特性的研究,而应从个性层面分析。王极盛等[18]认为,心理素质是多类别、多要素、多品质系统的动态综合体。
3.3 基础性
心理素质的基础性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就个人而言,心理素质能对人的实践活动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不是指个人在特定领域中获得的某一项专门的知识和技能[14];就社会而言,素质是人最一般、最基础的品质[19]。素质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并非社会上少数人特有的,心理素质也存在于社会上每个人身上,并非“有”或“无”的差异。
3.4 整体性
心理素质的整体性是指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由诸多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存在并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心理素质是一个整体并且是一个由多种成分因素有机结合,构建而成的统一结构[20]。另一方面,表现在各个心理品质结合而成的心理素质结构统一在个人身上,各心理品质间融合的程度影响着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
3.5 内隐性
素质具有内隐性,人的素质是以先天遗传素质为基础,个体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并内化了的品质[19]。心理素质作为素质的组成部分,也同样具有内隐性,心理素质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对心理素质的测量依赖以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外在表征[16]。
3.6 可评价性
心理素质的可评价性是指心理素质有优劣高低之分。对人的某些个性心理品质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评价,不同的心理素质对人产生的影响及活动成效大相径庭,因而心理素质具有社会评价意义[14]。通过客观的测量与评价,可以培训和发展优良的心理素质。
4 小结
心理素质是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心理品质,心理素质的内涵见仁见智,综合起来有特点说、水平说和要素说理解。心理素质结构可归纳为从功能价值及交互作用两个角度理解。从心理素质的内涵及结构分析出心理素质的特征,对其特征基本已达成共识。综上所述心理素质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及认知能力等,对人的心理发展具很重要的作用。心理素质的研究领域有待拓宽,其研究主要教育领域,心理学领域少有涉及。、
【参考文献】
[1]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64-165.
[2]燕国材.论人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73.
[3]肖汉仕.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W刊,1999(4):26-29.
[4]王建军.心理素质概念内涵的新探[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62-63.
[5]王能东.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初探[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3-57.
[6]张履祥.论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建构[J].心理科学,2000(5):603-604.
[7]张大均,王鑫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69-72.
[8]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心理素质概念和成分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27(6):56-62.
[9]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56-62.
[10]梁宁建,殷芳.师范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3):315-318.
[11]赵红.师范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综合模式的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84-188.
[12]贺雯.师范生的心理素质结构及其自我评价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3(4):109-113.
[13]许燕.面向21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9(10):36-41.
[14]刘华山.试析学生心理素质特征与结构[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2-53.
[15]高明慧.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20-21.
[16]赵琳.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10-11.
[17]周治金.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3):30-33.
[18]王极盛,赫尔实,李焰.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21-25.
篇2
【摘要】静脉穿刺成功与否,除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因素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影响静脉穿刺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具体的对策,为护士在实际操作中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心理因素;静脉穿刺;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68-01
1前言
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之一,熟练掌握及准确地运用静脉穿刺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甚至治疗疾病及挽救生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调查发现,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与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有关,而且与护士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2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2.1 自身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自身因素包含个性特征、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这些因素在护士静脉穿刺的过程中起到作用,需增强对这些自身因素的重视。
2.1.1 个性特征因素: 个性的积极水平和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作为一名护士,要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必须努力培养个人自身良好的个性。
2.1.2 心理素质因素: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不断汲取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保持身心健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体型和不同疾病的患者静脉特点,提高穿刺成功率。
2.1.3 身体素质因素:护士是一个特殊工种,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24小时三班制必然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因此需要护士身体健康,功能健全,精力充沛,养成个人卫生习惯,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1.4思想道德素质因素:作为一名护士,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具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护士在医护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其服务对象是人,是患了疾病需要护理照顾的人,对护士来说,除需具备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2 患者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
2.2.1 患者身份的影响: 患者若是领导或是熟人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有的患者很挑剔,要求按其自己选择指定的静脉,有的患者情绪激动,胡乱指责护士,直接影响护士的情绪,左右了护士的心理,造成了压抑,导致了护士消极心理的产生。适应性较差的护士,会出现思想顾虑、自卑、紧张、慌乱,使自身考虑的穿刺方法及定位出现误导,导致盲目进针,降低穿刺成功率。
2.2.2 个体差异的影响:患者因年龄、体质、胖瘦和所患疾病的不同,出现静脉的粗细、深浅、脆硬、弯直各不相同,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静脉,才能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成功率。
2.3 物品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物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穿刺的成功与否,如针头带钩、针尖钝、针头不直、上翘;止血带过短、松弛缺乏弹性,注射器活塞不严密,输液管漏气,调节控制器不紧,都会影响到穿刺的成败。
2.4 环境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环境中存在着扰人的信息,如喧哗、喧闹、围观者、放器皿、开关门窗及脚步声等噪声或有人在护士旁边议论事情,包括室内灯光、空气等都对护士的感官和情绪造成不利的影响,降低穿刺成功率。
3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对策
3.1 加强自身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学会忍耐及自我控制。通过讨论、谈心等形式,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锻炼,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和应对能力。用护士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用温和的语气来化解患者及家属不安的情绪,消除自己焦虑的情绪,用真挚温和的语言消除患者怕痛不安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发挥最佳的操作技能。
3.2增强自信心:自信是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的要素。要勇于挑战自我,若一针未成功,切不可轻言放弃,要正确认识穿刺成功与否。要善于总结每次穿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总结出静脉穿刺的技巧。
3.3 克服急躁情绪:静脉穿刺时越着急,穿刺成功率越低。要求护士克服急躁情绪,培养无私奉献精神,操作时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同时善于应变,灵活敏捷。
3.4 调整好角色的转换: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一系列社会角色,并且担负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家里你可能是女儿或妻子、母亲,可你穿上工作服,就要调整好角色的转移,否则心不在焉的会造成静脉穿刺失败。
3.5 提高操作水平,形成技能和心态良性循环:护士不仅要求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两者相辅相存,要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只有不断进取,学好人体解剖学,掌握血管分布及特点,平时要善于观察不同疾病的患儿血管特点,如肥胖、腹泻、高热、危重患者的血管情况,要用心去体验进针的动作,不断地总结经验,虚心向静脉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请教,善于观察她们进针角度、手法,久而久之,自信心也随之增强,静脉穿刺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3.6 多读书,提高综合素质:护士仅仅掌握专业理论和护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21世纪给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对提高护士的文化、专业等综合素质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2,32-66.
[2] 张燕萍.护士输液过程中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护理研究,2003,7(8):474.
[3]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篇3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1
一、心理素质的定义与培养
心理学家将心理素质定义为人的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客观现实的应变能力,它应当是介于生理素质与适应环境能力的思想文化素质之间,起着平衡与中介的作用,它与社会上其他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又具有衍生功能。
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其是一个涉及家庭、社会、教育系统、人际交往圈等多主体的综合性体系。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就对美术教育有较大影响的方面做较为详细的解释。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从意志力与耐挫力教育、心理动力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等方面着手。意志力与耐挫力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对挫折困难的承受能力,对人生与社会重大变革的适应能力,培养其坚强乐观的 意志品质,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心理动力素质教育包括成就感,进取心,抱负,求知欲,做事动机,对荣辱的态度等。它是推动人实现目标的潜在力量,是鼓舞人不断实现自身发展需要的强大内劲。在目标实现之后能否继续超越,不为名利所累,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也是这种心理素质的体现;创新素质教育 是 主体通过有目的的创新行为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动态,在对知识借鉴与领会之后,形成个人独到的见解,最终超越前人的观点,进行新的应用,解决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创新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英国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在1937年著的《艺术与社会》一书中讲:“我们认为,某些天生素质对艺术家来说十分重要,只有拥有这种素质的儿童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所以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显著的不同,它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更注重发掘学习者的精神世界,积极激发学习者的创造灵感,鼓励其用心感受周围的环境,并以其美学思维对这些环境进行再现与挖掘。
通过对美术上述特性的分析,可以感知创造能力对美术学的重要作用。美术是以灵感型的独特创造为原本,追求极度想象之后的美的视觉实现。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情感和我们本质中不受约束部分的表现。”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启迪诱发学生独有的美术灵感,帮助学生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进行大胆的美术创新实践,在现实生活的小事中感悟美,发现美,以独到的最具感染力的形式加以表现。由此可见,心理素质中的创新能力对大学美术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学美术的教育也包括技术部分,对色彩的处理,对各种技法的掌握,对各种客观事物的细心观察等等都要求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配合。
在前期的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要寻求现实或理想生活中的客观素材,并采取适当技法对其加以良好的展现。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创作瓶颈或问题。创作者如果不能正确应对,以积极的心态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甚至自暴自弃,自哀自怨,美术创作最终是不能正常运行的,即使前期的创作灵感多么独特与优异,也只能半途而废。
篇4
关键词:外事交往;个人素质;内容;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D802.2 文献标识码:A
1 外事交往与涉外人员素质
外事交往主要是指一切涉及外国的交往活动,外事人员是指包括外交人员在内的所有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它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外事交往不同于国内的往来,它有自己的特征,如:国家是外事交往的主体,外交是内政的延续,综合国力是外事交往的强大后盾,外事交往有高度的政治性和事务性,外事交往是科学、艺术和技巧的综合等特征。
所有的外事交往,都是以人为活动载体来实现的。在当代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外事交往活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的外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提高外事交往人员的素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素质最初是个心理学、生理学上的概念,主要是指人通过遗传机制获得的生理学上的特征。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素质的概念逐步突破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范围,而扩大到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乃至哲学的领域,其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要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性质综合体。素质不单纯是个先天的性质,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所形成的综合性质。
个人素质即是指社会个体在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禀赋基础上,借助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综合因素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性质、特质。个人素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基本的有以下三个层次:
(1)自然素质:指先天的遗传性和生理性方面的性质,包括身体形态的发育状况、生理机能水平、活动能力和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等4个方面的素质,它是个人素质发展的外在基础;
(2)心理素质:指在先天与后天合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综合性质,包括知、情、意、行等4个素质因素,它是个人素质发展的内在依据;
(3)社会素质:即社会文化素质,指在后天通过教育和实践所形成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等,它是个人素质发展的主要内容,标志着个人素质的发展方面和性质及水平,是个人素质提高的关键。
个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自然素质是个人素质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个人素质发展的内在依据,社会素质是个人心理素质发展的主体,三者全面均衡的发展和提高,构成了个人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2 当代外事交往对涉外人员素质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频繁,个人在跨国跨地区的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努力提高个人能力,培养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各种素质,从而使个人在外事交往中更好的展现个人魅力,并且维护国家的长远的利益。
2.1 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的前提下,任何外事人员必须具体合格的政治素质。 “政治第一”或“立场第一”是所有外事人员都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政治素质主要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敏感性等问题。主要包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和阶级气节;具有正确的人权观。
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同时也是指导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方法体系。不断的学习、发展和应用,具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外事人员的根本的素质。
所有的外事工作都是以捍卫国家和国家所代表的制度及实现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为最高目的的。外事工作人员必须明白,没有自己强大祖国作为后盾,任何外事工作都难以最终顺利完成,因此必须对我们的祖国怀有深厚的情感,以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荣,以损害自己祖国的利益为耻。
气节就是坚持正义不屈服的品质。民族气节就是要忠于自己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阶级气节就是要忠于自己的阶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任何党员必须忠于自己的无产阶级利益。
围绕人权问题,中国同西方尤其美国之间的争论和斗争将是长期的。人权是指人应当享有的种种权利,人权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本质上是一国内部的事情。人的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生存权是第一人权,人如果连生存权都没有,自由平等等权利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具有正确的人权观, 是外事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2.2 知识素质
外事工作不仅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事务性,所以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素质,也是必备的素质。外事人员不仅应该是个“专家”,同时也应该是个“杂家”。“专家”是指外事人员应具备与自己从事的外事工作相关的足够的专业知识;“杂家”是指外事人员什么知识都应该有一点,应是个通才。换言之,外事人员应有足够的“纵向”知识,也应有足够的“横向”知识。“纵向”知识是指本专业内的纵深知识,“横向”知识是指与本专业有联系的各类必要知识,在这些知识中,特别需要语言和外语的知识。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分寸感、礼仪性、鲜明的立场和政策纪律性。对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还应该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用外语处理本行业业务的能力。
2.3 能力素质
外事交往者需要具备多种专业技能和能力,需要特别培育的能力有下列几个方面:
(1)外事通信和讲演能力:必须正确应用涉外通信的各种形式,如照会、备忘录、函件和电子邮件等。外事讲演能力包括恰当地称呼听众,恰当地开头和结尾,恰当地赞扬对方,恰当地运用双方的共同点和联系点,恰当地引用对方和本国的成语、名言和典故,恰当地介绍我方的成就等。其讲演风格是不拘一格的,是多姿多彩的。
(2)外事访问日程安排能力:外事交往活动是当代外事交往的重要活动形式,如何安排好外事访问日程是个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访问时间和保证绝对的安全,日程安排必须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和紧张性。在安排访问日程时,必须注意访问日程的三要素:即欢迎和欢送的礼仪性活动,会谈会集会等实质性活动;参观、游览和文化娱乐活动。
(3)外事调研能力:外事调研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一国最高对外决策机构尽可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情况、信息等一切客观涉外情况和主观评价。同时,通过涉外调研也可以“取长补短” ,实现自身地进步和发展。外事调研可以采取一切合法的手段和活动来进行。在外事调研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可以偏代全。外事调研的步骤获得材料、分析材料和写出报告。
(4)涉外交涉和谈判能力:所有外事人员都离不开交涉和谈判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交涉和谈判能力,交涉和谈判的内容可以包括一切涉外事务。涉外交涉和谈判的要求是:恰当地运用综合国力和地位平等等国际准则, 提出可以争取的最高和可以接受的最低谈判方案和条件,并善于为实现最有利的方案和条件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在争取实现方案和条件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拿原则做交易” ,同时“适可而止” ,在许可的范围内做不失时机的妥协来实现最佳方案;同时,要能在必要时为对方准备台阶,又能为自己留有回转的余地,从而达到高度原则性和高度灵活性结合的统一体。
2.4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第一位要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外事人员的情商,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协调和与处理突发事件。
一般而言,心理素质包括:心理活动的动力体系,自我的结构,认知风格,应对风格,性格,情绪调控能力和人际交往素质等。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是指以需要为基本动力的动力系统;自我的结构指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情绪的体验和调节、对自己行动控制的知觉和信念等;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应对风格指在个人身上体现的较为稳定的应付突发事件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性格是指个人的稳定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情绪调控能力是指人有能力通过情绪调节和控制,使积极的个人情绪压倒消极的个人情绪;人际交往素质是指个人能与周围的人群体进行交往、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维持改善提升人际关系的性质。适应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在外事交往过程中表现是具备良好的承受外交和重大事件的心理素质。
2.5 礼仪素质
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将礼仪廉耻作为立国之本。礼节、礼貌、礼仪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而且还代表着一个集体、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诚信程度和对外形象。
外事礼仪,是外事交往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和环节。礼仪礼节的基本内容:见面的礼节;交谈的礼节;拜访的礼节;行止的礼节;宴请的礼节和服饰的礼节等。其基本的特点应包括以下方面:平等相待,不卑不亢;主随客便,客随主便;细致周到,全面照顾;外松内紧,外圆内方。
事实上,学好外事礼仪对我们个人的人际交往会奠定很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把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三是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同时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单位的角度来看: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因此,我们要学好外事礼仪,并把它贯彻到行动中去,要做到“彬彬有礼” 、 “落落大方” 、“不卑不亢”、“潇洒自如”,这四句话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
3 提高个人素质的方法
(1)在学习中提高:在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观念以深入人心,提高个人素质,关键要在读书学习中提高自己。读书学习有自我读书学习和集体培训两种,自我读书学习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读书学习中,要注意善于挤时间有选择的来读书学习,同时必须在读书学习中结合实践思考问题,真正解决外事交往中的实际问题。正式的有组织的集体培训也是提高个人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集体培训可以使外事人员获得系统性而又针对性的文化知识。
(2)在外事交往实践中提高:提高自身素质,不仅需要从书本上汲取理论知识,更需要从外事交往的实践中去锻炼提高自己。投身外事交往实践,首先要立志做好本岗位的外事工作,做好自己所从事的每一件工作。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在总结和借鉴中提高: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可以说每天面对的都是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同时要学会借鉴他人的经验来指导和提高自己。总结经验是为了寻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们工作少走弯路。在总结和借鉴时,必须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经验的实用性,也不可对自己和他人成功经验视而不见;二是要在借鉴中有所创新,以便更好地用新鲜的经验指导外事活动。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马惠霞. 论心理健康素质. 心理与行为研究[J]. 2004.(4).
[2] 王志明. 公关礼仪简介. 四川农机[J]. 2001,(6).
[3] 李虹. 素质、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 心理与行为研究[J]. 2004,2(4).
篇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人才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劳动者的教育机构,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心理素质的定义
心理素质是指以遗传生理为物质前提,在环境和教育作用下,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能力。具体到所从事的职业而言,心理素质则是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需具备的心理品质。如勇于竞争的自信力、经受挫折的容忍力、不断进取的坚毅力、对待批评的分辨力、行为决择的自我控制力、环境变异的适应力等。
二、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心理素质要求的问卷调查及结果
(一)调查对象
中山地区企事业单位251家。单位性质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行业类别涵盖机械加工、电子信息、餐饮、房地产、服装制造、汽车销售及维修等15类中山地区常见的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的问卷参考了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并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前期实际访谈结果进行编制设计,共计23道题目,涉及不同的高职生心理素质题项,采用4级评分标准,要求用人单位的受访者对问卷题项从“不重要”“不太重要”“比较重要”到“非常重要”进行评分。
(三)统计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集到数据251例,其中有效数据248例,数据采用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
(四)调查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人单位认为介于“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的高职生心理素质包括:“为人正直、诚实、守合同、重信用”“自律,工作自觉性高”“具有责任心,忠于职守,愿意担当”“进取心强,有激情,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办事高效,不推诿”“守时,认真,踏实,务实”和“懂得配合,能够协助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7个题项。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的题目及样本适合进行因素分析(KMO=0.920,MSA>0.50,Bartlett的球形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有五个因素能够共同解释总变量的52.957%,据此将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提炼为五个因子,分别是:交际与合作、情商与适应、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创新与应对。
三、高职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高职生由于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受到特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心理素质尤其是职业心理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对企业反馈的高职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统计整理,归纳总结的结果显示:高职生需要提升的心理素质包括沟通合作能力、抗压能力、情绪管理、适应能力、爱岗敬业等。
从目前高校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向性模糊,不少高校只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二是对心理素质尤其是职业心理素质缺乏研究,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任务不明确;三是对高职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系统性培养方案。
四、高职生心理素质培养路径思考
高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社会化程度高,且十分紧迫的工作,需要高校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推动。结合本研究提出的企业要求高职生具备的五大心理素质因子和近年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上的实践经验,笔者就高职生心理素质培养路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一二三模式”的心理素质培养路径。
(一)以职业导向为基础
职业导向教育集中体现“以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本”的思想,侧重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和职业志向,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生活发展的要求,树立积极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认识自我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初步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逐步形成职业生涯设计与人生规划能力,做好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的准备。因此,职业导向教育可以理解为对学生所学专业所对应行业相关职位的“职业形态认知、职业环境体验、职业前景展望、职业能力要求、职业情形模拟”的感知与认同教育。在本调查访谈中,不少企业反映很多高职生只是为了就业而应聘工作,缺乏对所从事职业的规划和职业前景的展望,值得我们思考。
(二)以两种训练为依托,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其一是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根据不同的因子分项目和模块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了提高训练的可操作性,我们将本研究提出的高职生必备的五项心理素质细化分解为14个子项目,如表1。团体心理辅导训练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策划,与各院系心理辅导员老师及学生心理骨干通力合作,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学期完成一个模块。
表1 高职生心理素质训练项目内容和方法
其二是在校企合作的实训中巩固和完善心理素质训练,建立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实训基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将学生顶岗实习纳入正常教学考核,规定学生在大学三年期间必须完成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工厂、公司一线,从最基础的操作工做起,熟悉职业内容,培养职业情感,学做结合,知行统一。在具体的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由学校心理学专业老师与用人单位共同围绕五大心理素质因子,设计相应的训练项目,通过让学生参与项目来体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交际与合作技能、情商与适应技能、创新与应对技能、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心理素质。
篇6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心理素质建设贯穿于优秀班集体形成的全过程。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事物,辨证的分析成绩和不足,时时保持一种奋斗不息的状态。学生有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建设优秀班集体成败的关键。由此可见,通过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建设可以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步来进行。
(一)初步要求,略具雏形。
教师要想建设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先对自身提出明确的要求。笔者着手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建设时,就先对自己提出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的明确要求,因为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与信任。紧接着笔者向本班同学提出了“团结一致、合理竞争、平衡心态、共同进步、发展个性”的心理建设的要求。这就明确要求学生要团结在班队委周围,自觉遵守班规校纪,齐心协力的展开合理、公平的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发表的舆论要健康、公正;事后认真做好自我总结,及时查漏补缺,争取共同进步,使得每位同学的个性都有发挥的空间。这样,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初具雏形了。
(二)分步指导,正确规范。
学生明确了心理建设的要求之后,就进入了组织实施阶段。在此阶段中,笔者给学生划分了步骤,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规范与要求。首先要增强班队干部的凝聚力。班队干部是联系班主任和学生的纽带,在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本班的班队委在同学们的心目中的地位不高。尽管他们都有很强的个人能力,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够严格,不能以身作则,经常在自习课上讲话,午睡时看书等。针对此情况,笔者找他们谈话,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所担负的责任,并利用机会帮助他们在同学中树立威性,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其次摆正学生对竞争的态度。笔者要求本班学生之间只搞协作,不谈竞争,每次考试后不排名次,班干部进行民主推选;对其他班级、其他年级、其他学校要求他们积极的展开竞争,并且在竞争的过程中还要求他们做到公平、合理。例如,本校曾进行过一次年级书画竞赛,邻班有一位同学参加过市少儿书画班,水平突出,本班同学为争得第一,请高年级的学生代画了一幅画参赛。我得知此情况后,在肯定了他们具有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之后,狠狠的批评了他们这种违背公平竞争的做法,并要求他们自己重画一张参赛。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以我们班的失败告终。事后,为防止我班学生发表不利班级之间团结的言论,笔者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调整心理平衡,还让学生自我总结,使他们意识到公平竞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开展丰富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笔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展示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本班同学已小有成绩,有同学的科技论文在省级竞赛中获奖,有同学的作文在报刊上发表,有同学把做奥数题当成了每日必修课,也有同学能熟练的弹奏多种乐器……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表现,同时也表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正在逐步形成。
(三)逐步提高,全面达标。
篇7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5(C)-0118-02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从心理学角度讲,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对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表现出与一般大学生不同的心理面貌、心理问题和心理矛盾,只有正确把握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切实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才能有效地做好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对商丘师范学院部分艺术类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式及结果
本问卷设计了15道单项选择题,主要调查研究艺术类学生在学习、交往、恋爱以及就业等过程中遭遇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及应对措施。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07、09级的学生200人,涉及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摄影、音乐类、舞蹈表演等各专业学生,参加调查的学生具有普遍性,有效回收问卷193份。经过统计计算,获得艺术类大学生所回答的每个问题及每项选择的统计数据和百分比,从而为科学分析评价艺术类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3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31.6%的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中,存在学习、环境适应问题的占21.5%,存在恋爱、情感问题的占20.4%,存在人际交往问题的占24.5%,由于消费水平的攀比和就业压力引发的问题占35.2%。可见,艺术类学生心理素质亟待优化。
现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学习紧张心理和缺乏自信
高校扩招后,艺术类大学生人数激增,其中一部分确系具有艺术天赋和理想者,而另一部分则是为了考上大学走捷径者,且后者所占艺术类大学生人数比例越来越大。这部分学生大都不仅文化底子薄弱、学习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弱,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均系为了考取大学,半路从事艺术专业,专业基础不扎实。因此,在大学的学习中他们倍感无所适从,表现出困惑的心理;有的学生并非真正喜欢所选择的专业,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造成心理压力。
2、恋爱、情感问题引发的不健康心理
由于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因而艺术类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都努力塑造和体现个性风格。他们情感丰富,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但他们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心理极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有些同学忙于恋爱,把自己孤立于集体活动之外,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对教师视而不见、对同学漠不关心的人际态度,逐步成为一个冷漠孤僻的人;还有一些学生的恋爱对象如走马灯似的变换频繁,以此彰显他们自以为是的个性魅力,长期以往形成浮躁不安的心理。
3、人际交往不适的迷茫心理
艺术专业大学生在入学前社会经历较少,心理设防能力差,常热情直接地与他人坦诚交谈,容易表露自我,对一些个人敏感问题的交流,艺术类学生较普通大学生更为坦白,这也反映了艺术类大学生较为单纯直率的性格特征。正是这种与普通大学生的性格差异,造成他们与其他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给人一种喜欢表现自我、喜欢怀疑和争论以及盛气凌人的感觉,以致引起他人的误解和对人际交往的困惑。
4、家境攀比的自卑心理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艺术类学生家庭相对优越,相互之间的攀比现象较为严重。他们比穿名牌、比配备高档通信设备、比电脑品牌等。而一些家庭并不是很富裕的学生,为了面子宁可让家庭承担繁重的经济负担,也要硬撑。这就造就了追求档次、崇尚名牌、攀比摆阔现象的产生。同时并非所有艺术类学生家庭条件都很优越,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能上大学才选择文化课成绩较低的艺术类专业,而并未考虑到艺术专业的花费(通常艺术专业的花费要高于一般文理科专业)。相比之下,家庭经济的贫富悬殊、生活压力的重担使得家境不太好或家庭贫困的学生产生自卑、悲观的消极心理。
5、就业前景形成的忧虑心理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而社会就业形势、人才需求、岗位选择等情况使大学生面临着严峻就业形势,这种形势给艺术类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更甚于普通专业学生。对他们而言,由于专业原因就业岗位选择范围较小;部分学生则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高估自身条件,一心向往能够展示自己专业技能的大中城市和高薪企业,致使理想与现实产生强烈反差,由此引发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二、提高心理素质的举措
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其不同于非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意识,从而有针对性地按照学生心理状况及发展规律开展学生工作和教学,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对商丘师范学院艺术类学生的调查分析,在对其教育管理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摆正心态、端正态度、树立远大理想
调查发现,艺术类大学生有明显的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自我成就的价值观,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淡薄。如果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冲突时,以个人价值为第一追求的价值观就会使他们降低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因此,帮助艺术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激发其爱国热情,是对艺术类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为此,应对学生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注意教育方式的选择,以艺术专业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把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指向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方面,同时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形式,促进学生把放在恋爱、情感上的精力和时间更多地转移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素质档案方式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测试工作,测试内容应针对其专业特点广泛合理设置,并将每位学生各个阶段的测试结果整理归档,以便分析总结学生的心理波动和发展变化的特点,对于不同学生对症下药,有利于尽快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开设心理素质系列讲座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机构,通过面对面或电话咨询、网络沟通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展工作;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心理教育理论,掌握心理素质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生活,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鼓励艺术类学生通过聆听各类专业讲座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通过积极参与校、系篮球赛、足球赛、征文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以发展自己的才艺和特长;通过组织与本专业相关的艺术性活动比赛,以发挥个人的专业优势。通过开展校园文化生活,既可增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生活为广大学生提供健康、多样的精神食粮,会给学生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通过这次对商丘师范学院部分艺术类学生的调查,剖析各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引导此类学生群体的心理成长,不断增强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引导他们在成就理想的感召下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积极进取,真正实现其个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刘丽(1979― ),女,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教,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级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袁敬伟,张成山.《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分析及培养》.《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8.6.
[3]彭萍.《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工作创新》,2007.
篇8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信息资料的浏览与参考,对济南市参加过NIKE杯高中篮球联赛的篮球运动员心理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对高中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得出在训练中,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能够进一步提高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的结论。
关键词 心理素质 培养 高中篮球运动员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济南市参加过NIKE杯的各高中篮球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杂志等获得有关心理训练的资料。
2.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有关情况,了解场上运动员的心理状况,以及进行分析运动员的心理反应现象。
3.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分析,获得资料,在总结以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探讨高中篮球运动员在平常训练比赛中挫折心理的产生及调节方法。
4.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回收率95%。
二、结果与分析
(一)造成影响运动员比赛心理因素的分析
1.主观因素
(1)双方的竞技水平:通过调查统计得知有86%的人认为当双方的竞技水平越接近,比赛就会越激烈,双方运动员都会全力以赴去争取赢得比赛的最后胜利。而当双方的竞技水平相差很明显的时候,竞技水平比较强的队伍就可能会出现轻敌的现象,以至于失去本该赢的比赛。(2)比赛的重要性:有73%的人认为比赛的重要性也是影响队员发挥的一大因素,比赛的重要性不一样,队员的心理也会有一定的改变,而这种心理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队员比赛中的发挥。(3)队友的发挥情况:有50%的人认为在比赛中队友的发挥情况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比赛不是一个人的,只有拥有团队的配合,才能够赢得比赛的胜利。由于高中生现阶段的生理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易冲动,喜欢争辩,在比赛中遇到不利于自己的局面时往往无法自制,以致失去比赛的胜利。(4)对胜利的过分渴望:有43%的人认为,对胜利的过分渴望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会使队员产生焦躁的心理,一旦发挥不好则会影响全局。
2.客观因素
(1)场上思维的不集中:通过调查统计显示有86%的人认为影响高中篮球运动员心理因素最主要的就是精力分散,思维不集中,甚至思想不在比赛上。(2)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有54%的人由于对比赛中个人发挥过于自信,这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变化,把个人能力的发挥过于看重,这样反而会造成个人能力在场上无法正常的发挥。(3)教练员在比赛场上的暗示与调控:有19%的人表示,教练员在比赛场上的暗示与调控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高中生篮球运动员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在比赛中的应用,都是在教练员的调控与指导下进行的。
(二)高中生心理训练方法
1.模拟比赛训练法
(1)模拟比赛内容:教练员可以先将队员进行分组,保证实力水平没有太大差距,这样使运动员的训练更贴切于真实的比赛,同时让运动员切身感受到由于实力接近所造成激烈对抗时,体力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性。(2)模拟比赛环境和气氛:模拟赛场现场的喧闹环境和比赛气氛,这样会使运动员产生一种适当的压力,借此让运动员以一种对待大赛的心态来对待这场比赛,把自己想象身处大赛的情形。
2.多样化心理训练法
(1)思维注意能力训练法: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对思维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训练中要提高运动员对技、战术练习的思维注意能力的集中,提高个人对比赛和训练的兴奋度,才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2)预见性训练法:要求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要有预见性。 随时应对球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教练员强调防守中“人球兼顾”则是要求既要注意对手的投篮,又要注意他的突破进攻的可能性。(3)多样化的训练手段与丰富的训练: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手段与丰富的训练内容,开拓运动员积极想象思维的能力,培养运动员对各种突况的应对方法。(4)自我暗示训练法:运动员状态不好时,通过语言暗示摆脱不良情绪,促进运动员比赛中的更好发挥。(5)自信心提高训练法:教练员要让运动员在心理上形成敢于和任何球队相抗衡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三、结论与建议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高中生不仅要加强对身体素质的训练,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至关重要。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对比赛的胜负是非常关键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因情绪不稳定而引起心理状态的起伏,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从而影响比赛成绩。高中篮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处理好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在大强度对抗的前提下,做到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合理安排训练的强度。技战术训练的安排要遵循实际情况下的心理变化规律。心理训练要遵循自觉积极性原则,个别对待与重复性原则,循序渐进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教练员要帮助运动员搞清这些心理技能训练的原理,使运动员最终自己掌握这些心理训练的技能,并能够自身独立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婧.篮球比赛与心理[J].四川体育科学.2004(04).
[2] 张.浅谈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03).
篇9
关键词:警察心理素质;自我调节机制;操作性训练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53(2011)06-0038-05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ism of Self-regula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Police Mental Quality
HUANG Wu-ping
( Department of Investigation,Fujian Police College,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self-regulation is also called self-regulation,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period of improving police mental quality.If a policeman can use the mechanism of self-regulation freely,he will adjust himself well to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his mental quality.Police can improve their entire mental quality and ability of self-regulation by conscious acclimatization training.
Key words:police mental quality;the mechanism of self-regulation;acclimatization training
警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业务素质,无论是负责刑事侦查工作的侦查人员,还是处理日常安全工作的巡警、交警、治安警或机关与户籍勤务警,他们的心理素质对其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之下,侦审合一及交巡警合一的体制对警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提高警察自身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1]由于心理素质主要指的是个体在后天的发展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对其生存环境所具有的适应和革新能力,是一种以个体内在的主导为主的能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制,要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首先从提高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着手。自我调节又称自动调节,它是一种个体内在的处理机制,这种处理机制之下的个体会随时间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引导自己的目标定向。人的自我调节机制功能主要表现在当个人规律性的活动或目标行为受到阻碍和影响的时候,就会启动起来进行调节。在这个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有5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它们互相影响又不断重复,对个人的整体心理起到了持续有效的调整和维护作用。
一、自我调节机制的基本模式
自我调节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认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调节是一种整体性的且是持续的动力过程,是一种多因素循环着的监控机制。笔者认为这种理论对人心理调节的可取之处在于它主张在人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用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对整个过程进行调控,个人所起到的作用就如一个行动总指挥者,必须保持自始至终的监控和不断地进行信息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也就自然避免了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和不良情绪的干扰。
自我调节机制运行的基本模式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理解和认识。例如,某一人有一个总体的目标是希望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运用到自我调节机制时他就会首先把总的目标分解为一些亚目标,然后再将所有目标的结构成分进行比较。在通过比较后这个人可以初步明确该如何去调节,又该如何使得目前调节的对象和自己的愿望一致。这时收集到的信息就会被提供给一个服务器,它被称作比较器。这个比较器会对信息进行细致的比较,将传送过来的驱动信息和收集回来的反馈信息进行一一对比和参照,并做出反应。一旦发现信息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那么其中存在差异的信息都会被输送到系统中的控制器。控制器具有控制的功能,负责根据所得到信息对一系列的行为作出选择,被选定的信息随后将会被输送到负责行动的服务器,也叫行动器。行动器主要的功能是负责具体的行为反应,在它作用下的具体行为影响到了周围的环境。在以上一系列过程中,每个环节运行都需要唤醒器的参与,而每个服务器的启动都要耗费一定的能量,因此这个系统的运行还需要在能量上得到保证,而提供这种能量的源泉则来自于一个系统,它具有唤醒的功能。
在这个相互联系的复杂过程中,个体需要动用到整个系统的各个服务器,只有每个环节都保证灵活畅通运行才能够实现个人整体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个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正是以这样一种模式运行来对个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
二、自我调节机制对提升警察心理素质的作用
心理素质主要指的是个体在后天的发展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对其生存环境所具有的适应和革新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如果一个人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强,就能够自如运用自己本身具有的活动格式去进行同化和顺应,同化其生存环境中所遇到的各式各样的新事物,并且顺应其生存环境中的各种形势。在不断地进行了这种自我调节中,个人整体的心理素质就会增强,反之则减弱。警察作为一个高压人群,如果能很好地认识和运用自我调节的原理,面对各种事物都能轻松灵活地进行同化和顺应,就能够更好地在复杂的工作与生活中适应与革新,不至于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困扰和影响。
据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以来公安民警因身心劳累过度猝死在工作岗位的人数已达到1029人,占同期牺牲民警总数的47,许多民警长期承受着心理问题的困扰。有些民警在工作与生活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实际困难,不断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例如,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生活与工作方面身心负担过重;孩子上学与教育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情绪波动太大;派出所警力不足,辖区流动人口过多工作压力大,等等。复杂的环境、现实的困难与高压高应激的工作生活使许多警察长期处在高应激高压力的状态之下,有的甚至因此而染上了严重的胃溃疡、神经衰弱、心脏病等身心疾病,身心的健康遭受着严重的影响。
改善警察的生活状况首先要关注警察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因此提高警察的心理素质应该先从提高其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开始,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警察才能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更好、更自如地顺应环境,才能迅速提高自身的战斗力。
三、自我调节机制对提升警察心理素质的具体应用
心理学家认为个人对内部环境的调整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他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其心理素质。因此,一个警察想要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应从提高自身对内部环境的调整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入手。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自我调节的过程几乎还是自发进行的,但是研究已经表明,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因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引导警察在认知上有意识地进行调节,实行多方面的操作性训练来达到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化和提高。
(一) 警察自我调节心理训练的方案设计
在当今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和新的工作体制下,警察要想顺利完成任务和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很高的心理素质与极强的适应与革新能力。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自我调节训练会帮助警察提高个人心理素质,达到内心的健康与平衡。结合自我调节的基本理论及其运行的基本模式,笔者设计了一个具体的方案旨在对警察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提升整体心理素质的目的。
先进行一次预测,以确定调节目标心理的初步状况。可选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应对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进行,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训练之后,还需要再进行重测,以便比较和了解所作心理训练的效果。
例如,首先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福州、泉州、厦门三市的民警进行一次测试,然后对这些地区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
通过将不同警种的测试结果进行SCHEFFE比较,发现了躯体化、焦虑、恐惧与精神病性因子在不同警种上存在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2]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的差异设定方案,对在心理保健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不同警种的警察进行自我调节的心理训练。
(二)分步骤进行心理自我调节训练
1.设定自我调节的目标(任务)。初步设定一个目标任务,确定这个目标任务的内容(例如,特殊性、难度、复杂性和冲突等)和目标的强度(例如,对自己和他人可能的影响、自己的期望值等)。注意要明确目标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对自身的挑战性,保证它的近期性和可行性,落实其实行的力量和个体具体的参与程度。那些更为具体的而有难度的目标会比那些含糊不清且较为容易的目标更能产生高质量的操作,而近期的目标也比长期目标更能够引发行动上的坚持和成功的结果。
在训练过程的开始阶段,个体要首先对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进行明确而具体的分析,然后定出近期目标,及时调整自己具体行动的方向去促进和激励自己实现目标,这个过程中始终都需要进行不断的心理自我调节。通过这样有意识的目标设定,可以使个体一开始就对任务过程具备了主动和可调控的心理趋势。
例如,一位治安警对自己的婚姻生活状况长期感到不满,希望能够改变现状,那么他在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而具体地定出一项近期能够改变的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并着手开始实施。这一事情可能是他为自己设定的初步的目标任务,它可能是少抽些烟,不跟妻子争吵,或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等等,最重要的是,这个目标任务必须十分的具体、明确,且非常可行。初步目标任务的设定十分重要,因为正是这种近期目标的实现,才能为以后实现长期目标提供行动上的动力,所以初步目标必须是近期的,具挑战性的和可行的。一旦初步目标实现后,就需要设定更近一步乃至最终的目标,在每一个目标设定之时都要考虑他们的强度和可行性,以保证调节行动的连续进行。例如,从改善亲子关系到增强夫妻感情,再到改善家庭氛围及统一家庭观念等,每个目标任务都应该是具体可行和一致的。
2.经常进行自我监督。进行自我监督是指对自身内部状态和行动结果的检查,即对信息的输入和分配的监督。这个阶段需要精细的观察和有意识的知觉到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状况。精细的自我观察和有意识的自我知觉的对象不仅针对于自我反应上的失败、突然间出现的环境与事态变化及来自社会方面的刺激等明显变化,还针对于情绪情感反应、个人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观念和自我注意倾向等潜在方面的变化,此外,还有对自我的评价、归因等后监督机制的效果等等。
加强警察的自我监督与观察的能力训练可以从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目标确定的观察开始进行,进而发展到观察环境及自我引导机制对自身行为的影响以及观察目标前进的速率和目标追求中自身内部的变化等。例如,一个警察可以在日常处事过程中有意识养成对所做的事进行书面规划并做定期的自我观察和情况进展记录的习惯,并不断地把书面的记录整理成册归入卷宗。书面的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监督和观察方式,此外还有倾诉、自我对话及反思。在记录、倾诉、自我对话和反思的过程中,个体会将自己所作所为及目标的完成过程进行再现和评价,期间可能被忽略的潜意识层面的判断标准就会介入进行评价和总结,然后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原有的世界观可能会因此受到冲击,整合或者提升。因此,每次自我监督和观察实际上都是心理素质自我提高的过程。自我监督与观察是一种潜在的意识活动,它需要有内在的动力并通过持续定期的学习和训练来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3.不断地激活目标。警察需要通过训练提高自我集中的注意力,在自我集中的注意力下可以激起相关的各方面比较,这可以给个体提供努力的动力,还可以不断减少个人行动和既定标准的差异。
在自我集中的注意力下,警察要有意识地不断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目标或标准,可以通过恰当的环境条件、内部的动机、特定时间内的不同目标内容的交流来进行不断的激活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关注自我,在个人的注意进行波动的时候,有些刺激(如围观者、摆设和生理唤醒等)能够引起注意,指向个人自我,这时个体往往倾向于会利用行为的标准来对他当前的状态进行比较,而这种比较常常会给个体不断的动力。例如,一个窗口的户籍警在较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可能对不断重复的工作任务和拥挤的人群产生厌倦情绪,这就意味着他此时的注意力开始主要放在外界的一些负面现象上了,如果持续下去很有可能导致情绪上的问题产生,而此时的户籍警若能进行自我调节,将注意力有意识转移到指向个人的自我行动上,则不会再去注意外界的负面信息而会转向关注个人行动和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调整,这样既避免了个人情绪的干扰与波动又获得了个体努力的动力。
4.进行自我激励。促进警察自我差异的发现,提高其自我评估判断与自我总结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警察的自我激励能力。
自我激励是自我调节的中心环节,它是指对激活的目标与感知的当前操作状况的比较和评估,如果达到目标的时候,个体就会对自己进行奖励;如果未达到目标,个体就对自己进行惩罚。一个人的自我评估和自我差异的发现并不是一种灵活的自动化的过程,它的目标的产生和所遵循规则的路径是不断变化的,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警察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有意识的自我激励, 例如,警察可以定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小结和反思,从中试图找出已经获得的进步和得到的收获并及时给自己以激励。
进行自我激励的时候要注意激励的时间不能间隔太久,每一次激励的时间间隔应当以不至于产生厌倦和消极的情绪为限。激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放松一下,做些想做的事等。比如一个交警对自己设定的初步目标是指挥好每次高峰时期十字路口的交通,在顺利指挥完一次交通后,就可以对自己进行一次激励了。他可以趁空闲时小声哼一段自己喜爱的歌,或者与他人闲聊上几句话,或者打打电话,还可以伸展一下身体。不一定要物质的激励,一些简单可行不起眼的方式同样可以起到很大的鼓励效果,适当的自我激励可以使个体在目标实现的漫长过程中保持饱满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心。
5.行动的修正与调节。警察要学会在目标引导的活动中,不断减少意图和执行之间的差距,这需要有动力和各种不同的减少机制。个体行动在修正与调节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机制有:个体注意资源的分配机制、个体努力程度的变化机制、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机制、个体言语的自我暗示机制、个体的认识装置或期望机制、刺激的控制与选择机制、心理控制与思想抑制机制等。
例如,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警察发现了自己行动上与目标间的偏差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具体的措施包括:分析根源所在、针对情况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与调节、增加注意力的分配、防止重复偏差、提高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等。这时候可能还要重新启动自我监督的机制,先从自己的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再从外界环境方面考虑。无论是哪一方面的问题,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行动的修正与调节上来。倘若一个治安警发现自己在工作上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与自己先前所定目标存在差距,那么在对自己和外界环境进行了分析之后就该进行自我行动上的修正了,他不仅需要调整自己注意力的分配,还要提高认识,进行自我的积极暗示和更进一步的激励等。
6.提高自我效能感。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自我效能的判断是人类动机的重要机制。[3]即使是很在行的活动或行为操作,缺少了个人效能的信念也不能完成。[4]由于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能力,是自我激励的唯一动力,警察需要不断地利用成功的操作结果来提高自己的效能估计水平。
警察要保证自己所设定的目标都能顺利完成,那么开始所设定的目标不要太难以实现,因为前期的成功操作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从而对后来的目标完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警察还可以养成把一个较难实现的大目标分成若干较易实现的小目标的习惯,以保证有较高的成功体验,从而使自己的自我效能感能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这一机制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主要体现在目标的设定上,例如,一个刑警在讯问一个犯罪嫌疑人之前,不应该急于求成盲目地确定要达到的目标,而要先进行调查分析和摸底,依据客观情况设定简单可行的目标,如先试探了解犯罪嫌疑人,取得其信任并打消顾虑等,再进行逐步讯问。这样由易到难逐步进行的目标设定方式可以保证个体一直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对警察的心理自我调节训练的研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需要进行更多更为深入的实验比较研究。有关练习软件、测试题项与场景设施等也有待开发,以支持警察心理的自我调节训练更好地进行。由于警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个长期的且需要不断关注的工作,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更加切实可行和方便操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许昆.预审学教程[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9:40-48.
[2]郑荔.福泉厦三市民警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5).
[3]施建农,蒋长好.学习的指导[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7:20-30.
[4]张敏,雷开春.中学生学习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J].心理科学,2003(4).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自评
2012年12月对本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要求首先评价自己心理素质好坏,然后写出自己心理素质好与不好的表现。全部调查人数为206人。其中,自认为心理素质好者占85%(174/206),自认为心理素质不好者占6.5%(14/206),自认为心理素质一般者占8.5%(18/206)。
一、认为自己心理素质好的表现
性格好;对自己有信心,处理事情果断,乐观地面对每一件事,宽容别人的事,考试有信心,考试下来乐观面对考试分数,别人上课说话,只要不打扰自己的前提下,会宽容别人说话这件事;坚持,有耐心,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团结同学,自觉;危急时刻冷静,果断,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律,刻苦;不随意浏览网页不良信息;尽职尽责,在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前有毅力,不轻易放弃;面对困难,自强,善于思考,善于用积极方法调控情绪;是有责任心的人,对长辈尊重,对待学习认真勤奋,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主动发言,做事稳重,能够思考问题的对与错;能主动帮助朋友摆脱困难,对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是干着急而是用心去沟通化解,生活中的紧急安全事故能急中生智想办法解决;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会换位思考;喜欢上网但从来不浏览与学习无关的信息,认为心理素质的好坏与各个方面都有关系,并努力调整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因为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可以积极接纳别人提出的要求;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对未来十分向往,审美观较强;对挫折和成功都有自信心,可以自我开导,以开朗的心态对待一切;适应环境,有意志;能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打架,不吸烟;帮助困难的人;全面发展;有主见,不轻言放弃,相信自己的能力,立场坚定不易受别人诱惑;热爱集体,有主动性,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大事小事淡定,说到做到,对自己犯的错误能担当并积极改正;有把握的事能放开去做,没把握的事想清楚再去做;事后自我反省;玩是玩、学是学,什么场合干什么;能正视困难;不气馁,不顶嘴讲道理,对自己满意;知道自己的缺点;头脑清醒;友好交往;行动有计划,头脑冷静,交友慎重;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慎重选择;没有不好的动机;能自己解决自己的烦恼;自知自己的不足;关键时刻能控制自己,能够和同学、朋友、家人促膝谈心,喜欢运动;不冲动,不去娱乐场所;性格、脾气以及交朋友的方式都表现出我的心理素质好;每次考试不好都能一笑而过;行为规范;心理素质好坏就看说话与做事,说话看是否符合逻辑,做事看合不合适;能承受较大的打击;精神饱满;果断从事,做了错事勇于承担,不做违法的事;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人缘很好,相信自己;有很好的控制力和人生观,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刻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经常反省;帮助别人等于帮助了自己;有很好的应激能力;能静下心来思考;自我认识彻底;不走极端;不会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积极为班里作贡献;认清现状,规划自己的理想与未来;能力很好,能分清真善与假恶;可以勇敢地挑战自我,更加提高自信心,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得到自信和发展;做事考虑后果,能力所及之事认真完成;能明辨是非;该做的尽力,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态度好;阳光、热情;相信自己会越来越成熟;生活中没有太多的不良行为;能做一些有利于社会之事;跟别人交流并获得经验,能换位思考,不装清高;善于请教;脾气好,坚持不懈,坚持自己好的方面;处理事情方法与态度不消极,喜欢交朋友,性格外向;好面子,好强;不与同学发生正面冲突,不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人生拥有积极的态度,违法乱纪的事从来不做,自认为不好的事也不干;成熟;不歧视别人,相信明天会更好;从不盲目地大喊大叫,富有爱心,宽宏大量;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通过正当途径去挣钱;对自己打击很大的事情也能面对;兴趣爱好丰富;能监视自己的行为;做事有方向,自豪,努力干成一件事。
二、认为自己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
自己老是有奇怪的想法克制不住;不爱学习,上课爱起哄,脾气暴躁;不认真,有时处理事情有些极端;不诚实,待人接物不开放,总会有不自信,没有勇气去接受一些事情;学习方面没有定力,不能控制自己,没有坚持;不能控制情绪;学习中出现困难时就会垂头丧气,一次失败就会心情很不好;占有欲很强,忍耐度有限;对没有了解的事乱发脾气;有时说脏话、吸烟、喝酒;粗心;做事经常中途放弃,不能坚持做完;如果一件事情做得久了,就没有耐心;马虎大意;优柔寡断脾气暴,消极,不成熟;爱闹事,乱扔垃圾,对长辈没礼貌,不懂得忍让;没有方向感,没有一个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把持不住脾气,不冷静果断;做事的动机不明白;不自觉,总是需要别人的提醒,懒惰;有时候“颠”不住;对生活没有任何期望,有些偏激,不能控制情绪问题;有些鲁莽,性格冲动;不乐观,没信心。
非常在乎别人的肯定;不能持久地坚持一个观点,和别人讨论问题也不能长时间坚持;考试不好的不良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对自己制定的计划只能坚持一个星期;每天总是闷闷不乐,搞得自己沉默寡言,与别人交流少是因为怕受伤;情绪非常激动且控制不住,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经不住诱惑;冲动,缺乏毅力,管不好自己,兴趣贫乏,不喜欢活动;与同学说话控制不了情绪,看不惯别人的炫耀,也怕被别人小瞧;没有计划和方法,做事从来都是怕苦怕累,生活中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暴躁没恒心,马马虎虎;易怒,性格不好;做事不考虑后果;有自闭症,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对陌生的事物充满恐惧;不能冷静应对挫折还胡思乱想,爱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软弱;记忆力不好,个性沉闷;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差劲的人,不为别人着想只为自己着想,不自信,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时常做白日梦,没有准确的自我认识。
- 上一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知识
- 下一篇:足球对抗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