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工作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工作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检验手段落后:先进的医学检验技术是保证计划生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起步较晚,尤其是县乡的技术服务站,在科室设置、功能配置、技术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未完全成熟。马茹君,丁宏等人指出,我国大多数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医学检验手段相对落后,检验项目不够健全,配套的检验设备也相对较少,缺乏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2],这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不适应,也与现代化的医学检验技术不协调。1.2人员配备不当:大多数基层县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在人员编制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通常情况下一个服务站只有3~5位编制人员,在专业医学检验员配备上尤其欠缺,大部分的医学检验人员还兼任其他技术服务工作,部分服务站的检验人员是临时聘请的。许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检验人员需要承担许多护士、医师的工作,工作量多、责任大,所需要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黄玲,毛宗福认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人员配备不当的现状,决定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大等特点,也造成例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3]。此外,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对检验结果的判断也不够准确,从而无法准确、系统、完整的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这种现状在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相当普遍,不仅威胁着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健康和身心健康,也给计划生育的临床服务造成一定困扰。1.3缺乏足够重视:计划生育作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一项重要手段,需要为育龄群众提供有效、安全、方便、及时的节育避孕措施。然而在实际工作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客观条件有限,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需要完成结扎、上环、引产、人工流产等任务,为了保证“四术”工作的完成,往往忽略了手术前后相关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4]。而计划生育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健康或者亚健康群体,使得部分医学检验人员对检验工作不够重视,常常会凭感觉、靠经验做事。对于医学检验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施效果,也引发了某些后遗症、并发症,不仅不利于节育避孕工作的落实,而且对育龄群众配合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2对策与建议
2.1明确医学检验内容:在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应严格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学检验内容,正确选择节育措施及术后康复指标。秦玉明建议,在进行宫内节育器的放取、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前,需要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并在手术前做血常规检查,初步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严重贫血、炎症等病症,若检验结果呈阳性,则需要结合受试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待其病情好转以后再进行手术[5]。在放置皮下埋植剂前,需要进行肝肾功能、宫颈刮片、血常规检查,排除严重贫血、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凝血障碍者。男性结扎前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对于泌尿系统感染者,需要先治疗后手术。在妊娠引产、钳刮术、男性结扎术中,还需要进行乙肝、肝肾功能、凝血、血型等项目的检查。2.2提高医学检验质量:贾贤杰,邓睿等人指出,在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借鉴全科医学理念和方法,切实提高县乡计划生育技术的服务质量[6]。一是将核对制度落实到底,在收集标本进行检验工作时,严格核对年龄、性别、姓名、项目、检验目的、化验单、项目等是否与标本相符。二是执行报告制度,一般在送检当天生成报告,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需要妥善保管;对于未达到要求的标本应重新采集;若检验结果可疑或与临床不符时需主动联系临床医师,必要时重新检查;对于检验项目以外出现的阳性结果需要主动报告。三是预防感染与清洁,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坚持每人一针一管,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检验室应定期消毒,保持整齐清洁,摆放好各种仪器,定期校对仪器、检查试剂,以保证灵敏度和质量。四是做好后续工作,检验结束后,妥善处理标本和污物,检验中所用的容器、器材等应及时清理,经清洗、杀菌、干燥后放回原处。2.3提高认识:提高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明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重要地位,破除传统思想,接受新观念。医学检验作为实施计划生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手术者身心健康、预防后遗症及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节育避孕措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相关文献提出,各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应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在国家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视,完善检验项目的建设和质量管理体系,充分体现和谐计生、人文计生、科技计生的现代化计划生育理念[7]。
3讨论
篇2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生化检验技术 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2-02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以下简称《生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各种自动化检验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和广泛应用,使临床检验进入了仪器检验时代[1]。这就要求生化检验技术教师必须及时了解临床生化检验发展的现状,使生化检验技术的教学服务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技能训练,校内实训与实习训练、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因此,本课题组与来自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共同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产教结合,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2]。高职教育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应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3]。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教学模式提出:学习领域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它由专业相关职业活动体系中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4]。
在此理论指导下,本课题组充分调研了江苏省67家医院生化检验科,对生化检验岗位技能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调查发现:在自动化仪器操作逐渐取代原有手工操作的趋势下,生化检验工作岗位技能需求已有传统的如何检验逐渐过渡到现代的为什么要检测以及如何才能使检测更为准确。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等等都是现代生化检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组认为,这些内容也应渗透至《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调研医院生化检验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本课题组分析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将生化检验科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确定《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组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七大检测项目作为实训教学项目,分别为:体液蛋白质检测项目;血糖检测项目;血脂检测项目;电解质检测项目;肝脏生化检测项目;肾脏生化检测项目;内分泌生化检测项目。在生化检验实际工作引导下,让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有关临床生化检验课程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专业实践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人检验科及生化室的工作角色 。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过程设计
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流程包括:样本的处理、试剂盒的选择、仪器分析工作状态的判断、仪器分析参数的设置、定标、质控、样品的检测、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仪器的保养维护等。因此,本课题组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传统的“如何检测”的基础上,融合了仪器分析、质量控制、生物安全、临床医学等专业知识。实训教学以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为载体,教学流程基于临床真实的工作流程,既让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的流程,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实训教学实施流程如下:
1.组建实验准备小组并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 实验指导老师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就面对全体学生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有关信息,遵循自主自愿的操作原则,组成实验准备小组,每组6-8人。
2.按临床生化检验的项目分类作为任务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检测方法的比较 在实训之前,要求学生查阅具体项目检验的各种方法、每种方法的测定基本原理、优缺点等等。通过该比较,让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技术性能有一定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的基础。
3.辅实验准备及预实验 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机会,由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熟悉现代化医学仪器的操作流程。
4.样品的检测 教师精讲目前常用的方法和实验技能之后,学生独立完成样品的检测。
5.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 质量控制作为临床医学检验的关键点,当然也是教学的关键点[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分析,分析的重点在于学生手工操作的误差以及仪器的使用情况。
6.仪器的保养维护 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仪器的定期检查、保养。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进行实训基本技能考核,如检测方法的选择、样品的正确检测、结果计算等,评价学生对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的准确程度。结果考核实在检测结束后,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例如:有30位学生同时对同一样品进行同一实验项目检测,通过假设30位学生的结果代表着连续30天该医院生化检验科室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做一个类似于室内质控的结果的比较,计算出靶值并找出失控和警告的结果,然后根据质控分析结果进行实训考核。
五、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在明确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将所学的各项操作技能串联成线,真正体现检验工作的整体性。整个实训教学的过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该实训教学模式中涵盖了检测前、中、后的内容,更多地融入分析前、后的标本质量控制及结果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逐步改变传统的以具体项目的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外,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需要对临床环境有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此阶段开设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正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到核心、从片面到整体”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2]张启富.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06,28(6):23-26.
[3]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4,6(2):2-4.
[4]Hong Juan Yu,Hua Dan Xu,et al.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Virtual Resources Suppor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271-273:1929-1934.
[5]张吉生,张晓丽,等.实验质量管理意识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6(32):68.
篇3
关键词:检验;医学伦理;患者隐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既要重视患者生理方面的因素,又要重视其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需求,同时,随着患者医疗参与度的提高,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从单一的医疗质量上升到整体医疗服务品质的提高[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检验工作者在工作中由以标本为中心,以检验结果为目的,只看标本不管患者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检测结果更好的服务临床为目的的工作理念,强调患者是医疗服务的主体。针对目前检验工作中医学伦理学知识缺乏,暴露患者隐私,部分医务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与患者沟通时缺乏沟通技巧等伦理问题,提出检验工作中加强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转变观念,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加强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检验服务质量。
1 医学检验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1.1医学伦理知识缺乏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实践中的道德问题的科学,是关于医学道德的学说和理论体系[2]。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是认识、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科学。随着该学科的迅速发展,其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3]。医学伦理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继承性;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实践的产物,是适应医学实践的需要产生的,而且伴随医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以,作为检验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医学伦理学知识。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检验的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快速得到应用,新技术应用前首先申报院学术委员会、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暴露患者隐私 患者享有隐私权及保密权,这是医务人员保守医密准则的人本主义根据,随着医学模式影响的日益加大,患者机器家属的隐私权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检验工作中,检验标本是患者个人的私有物品,检验人员在采集标本前需收集足够的标本信息从而区分不同患者的标本,并保证能够准确执行医嘱相应的检验项目,但需避免收集不必要的患者个人信息,更需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4]。在采集标本前,收集患者信息时应考虑到保护患者隐私。现在,有些医院检验报告尽管由工作人员发放,但如遇到重名患者,就很容易出现发放错误。这种没有有效识别患者身份而发错报告单的现象时有报道[5]。
1.3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患者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生物因素。临床检验项目在检验前需要患者准备,如情绪、运动,服用某些药物,采样前饮食要求,一些患者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过度紧张等等。临床检验由于检验项目及样本类型的不同,采样前患者的准备也不同。有些患者对标本采集要求不理解,没有正确留取标本。有些患者在静脉采血,骨髓穿刺前过分紧张,存有顾虑,所以,我们检验工作者应尽职尽责地向患者做好解释,讲清楚检验项目对尽早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临床意义,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同意。
1.4学习沟通技巧 检验人员为患者采样前,在尊重和理解患者基础上,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意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相关知识,例如血脂检测需静脉采血,采血前需空腹,饮食及药物会影响检验结果;运动会导致肌酸激酶升高等。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充分了解患者的想法,用最通俗的语言向患者把医学道理讲清楚,用热忱、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生、最终信任医生。
2 持续改进措施
2.1学习医学伦理学知识 医学伦理学是关于以医疗卫生事业为职业的人的伦理学,注重道德修养是医务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学习医学伦理学有益于弘扬医学事业的优良道德传统,有益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就医务人员的素质而言,道德素质是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医务工作者的人生追求,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他以尊重人、爱护人的生命、为患者解除痛苦为己任,视患者为亲人,积极救助。"论大医习业"、"论大医精诚"提出的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成为中国传统医德的重要内容,成为规范医务工作者行为,激励后人高尚医德的精神力量。做为检验工作者,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道德修养,做一名合格的检验工作者。
2.2保护患者隐私 患者享有隐私权,这是医务人员保守医密准则的人本主义根据。临床上患者隐私主要有一些特殊病的诊断,如性病、妇科病、精神病等,患者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如人工流产等。日常工作中,收集登记的患者信息中患者疾病的诊断涉及的患者隐私,注意保护。为保护患者隐私,方便患者,医院安装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患者使用取报告凭证条形码识别自助打印报告。对急诊检验报告,凡涉及患者隐私的检验结果专门提供负责主管医生或患者本人。对危重临终患者采取保护性医疗,对某些病情预后不良的患者采取隐瞒甚至说善良的假话的做法,因为临终患者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仍有活下去的期望,总是拒绝坏消息,预后不良的患者或临终患者,如果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很可能影响治疗或加重病情甚至加速死亡。
2.3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钻研医术、精益求精,是医务人员在学风方面必须遵循的伦理准则。临床检验工作者需要具备娴熟的技能,才能有力辅助临床,更好的造福患者[6]。随着祖国医学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空前提高,要求检验工作者不断学习国内外检验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考核,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掌握最基本的技能,虚心向老师学、向同行学,做一名合格的检验工作者,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2.4建立温馨候诊环境 标本室是重要的服务窗口,候诊和侯检患者比较集中,为方便患者,在大厅准备足量的座椅,方便患者休息,同时安装了电视,设置了电子叫号系统和报告单提醒LED显示屏,设置了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方便患者就近取到检验结果。提供饮水设施,设置急诊检验通道等。工作人员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对不同患者,不同情况,工作人员使用灵活适度的语言,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的心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2.5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由医生、护士、患者及检验人员共同来完成,包括临床医师的申请、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至运送传递到检验科等过程。为保证检验质量,定期与临床医生及护士进行沟通,利用早教班时间,向临床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标本采集、运送等环节注意事项,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保存,与临床沟通,及时了解临床意见和建议,定期检查回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
2.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医务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维护人们健康,预防、诊治疾病的任务。医学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我们检验工作者,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工作中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做到遵法、懂法、守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吉爱军.探讨良好医患沟通的伦理基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1):67-68.
[2]张金钟,王晓燕.医学伦理学[M].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3]贾祥.浅谈医学伦理学[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10):234-235.
[4]Wijeratne N,Benatar SR.Ethical issues in laboratory medicine[J].Clin Pathol,2010,63(2):97-98.
篇4
1.1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不和谐
近年来,随着疾病种类的越来越多,使得检验科所要检验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这也增加了临床检验的工作量,加之临床检验应用还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加上一些医院临床科对检验科之间对相互工作内容与方法不了解。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检验与临床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若检验医师长期与临床医生处于对立的、不和谐的状态当中,因此也会给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阻碍。
1.2检验人员、患者、医师之间系不和谐
当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尤其近段时间以来,社会上频繁发生医患纠纷的事件,有些甚至危及到了医生的生命安全。同时检验人员和医师之间也会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但因为其对于检验技术的非专业性,使得对于高度专业、高难度的检验手段不甚了解,容易出现混淆项目检测的现象。检验人员却希望临床医生理解这些高难度的专业技术,双方缺乏良好的沟通,在检验工作中双方有着交流障碍,导致了检验工作出现矛盾,继而引发错误。
1.3检验条件和技术配备不合理
对于临床医学检验,检验技术质量是关键,没有良好的检验技术,任何检验都将可能存在误差问题,而目前很多技术不成熟的检验人员直接上岗更加重了误差发生的几率。同时,部分设备的不先进以及老化问题,同样严重影响着医学检验的结论。
1.4文件管理出现规范性错误
文件管理,是对于进行各项检验工作的基本准则,唯有科学与规范的文件管理模式与制度才可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部分管理人员对于文件管理意识淡薄,对于其概念和意义并不熟悉,编写建立档案时存在分类不清,书写不规范,原始记录缺失等问题,其严重影响了错误发生的几率,以及失去补救的条件。
2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全过程控制
2.1检验前质量控制
检验前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医生开具化验单时,应明确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以免在送检过程中发生差错;还应标明患者诊断、标本来源,确保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免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采集标本前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采集标本部位、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患者的一些生理因素(饮食、餐后禁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周期性变异、怀孕、药物等)对标本采集及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患者过于紧张或恐惧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饮食饮水可致某些检验结果不准确。因此医护人员做到了解标本收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因素,要求患者予以配合和服从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情况,采取必要的解释、安慰、鼓励措施,使患者了解正确采集标本的意义。当医护人员执行标本采集时,应有详细文件规定抽样的方法。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2)采样器材要无菌无破损;(3)标本采集要保证质量;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检查,不宜存放过长。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容器的密闭性、避光、注意安全,尤其微生物标本应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2.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检验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规范临床检验标本的取样操作流程。(1)取样时,一定要保证取样容器的干净,需加强对取样所用器具的消毒措施,针对要求较高的样品,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护理人员在取样时,一定要采用标准化的操作。例如,在血液取样后送至检验科检查时,需严格按照规范加入抗凝剂,以避免血液凝固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而在尿液收集中,也需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以不同方法在不同时段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收集,尿液标本的收集包括1h尿、2h尿、24h尿与随机尿等等,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收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大便样本时,需对试样尺寸规范操作,采集时一般取大豆大小样本即可,也可以采用多点取样法,以确保检验样本的准确性。(3)医院也可对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定期的讲座,对样品的采集、存放、送检等工作的规范化流程进行详细讲解,使其能够意识到检验样本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本职工作的规范,有效地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样质量的提高。
3结语
篇5
1.1检验人员、患者、医师之间系不和谐
当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尤其近段时间以来,社会上频繁发生医患纠纷的事件,有些甚至危及到了医生的生命安全。同时检验人员和医师之间也会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但因为其对于检验技术的非专业性,使得对于高度专业、高难度的检验手段不甚了解,容易出现混淆项目检测的现象。检验人员却希望临床医生理解这些高难度的专业技术,双方缺乏良好的沟通,在检验工作中双方有着交流障碍,导致了检验工作出现矛盾,继而引发错误。
1.2检验条件和技术配备不合理
对于临床医学检验,检验技术质量是关键,没有良好的检验技术,任何检验都将可能存在误差问题,而目前很多技术不成熟的检验人员直接上岗更加重了误差发生的几率。同时,部分设备的不先进以及老化问题,同样严重影响着医学检验的结论。
1.3文件管理出现规范性错误
文件管理,是对于进行各项检验工作的基本准则,唯有科学与规范的文件管理模式与制度才可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部分管理人员对于文件管理意识淡薄,对于其概念和意义并不熟悉,编写建立档案时存在分类不清,书写不规范,原始记录缺失等问题,其严重影响了错误发生的几率,以及失去补救的条件。
2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全过程控制
2.1检验前质量控制
检验前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医生开具化验单时,应明确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以免在送检过程中发生差错;还应标明患者诊断、标本来源,确保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免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采集标本前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采集标本部位、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患者的一些生理因素(饮食、餐后禁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周期性变异、怀孕、药物等)对标本采集及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患者过于紧张或恐惧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饮食饮水可致某些检验结果不准确。因此医护人员做到了解标本收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因素,要求患者予以配合和服从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情况,采取必要的解释、安慰、鼓励措施,使患者了解正确采集标本的意义。当医护人员执行标本采集时,应有详细文件规定抽样的方法。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2)采样器材要无菌无破损;(3)标本采集要保证质量;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检查,不宜存放过长。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容器的密闭性、避光、注意安全,尤其微生物标本应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2.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检验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规范临床检验标本的取样操作流程。(1)取样时,一定要保证取样容器的干净,需加强对取样所用器具的消毒措施,针对要求较高的样品,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护理人员在取样时,一定要采用标准化的操作。例如,在血液取样后送至检验科检查时,需严格按照规范加入抗凝剂,以避免血液凝固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而在尿液收集中,也需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以不同方法在不同时段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收集,尿液标本的收集包括1h尿、2h尿、24h尿与随机尿等等,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收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大便样本时,需对试样尺寸规范操作,采集时一般取大豆大小样本即可,也可以采用多点取样法,以确保检验样本的准确性。(3)医院也可对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定期的讲座,对样品的采集、存放、送检等工作的规范化流程进行详细讲解,使其能够意识到检验样本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本职工作的规范,有效地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样质量的提高。
2.3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检验后的质量控制过程包括检验结果的系统性评审、规范的检验报告和结果解释、授权检验结果、检验报告的传递及临床应用、检验原始标本的储存及废物的处理等。检验结果完成后,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检查,认真分析和核对每个项目的数据,根据临床提供资料进行分析。出据检验报告时,一定要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结果真实。科室应指定具有高级职称资格或科室负责人经认真审核后签发报告。规范保存原始记录也是十分必要的,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实验室应对原始标本作规定期限的保存,以便复查和与重新采样的标本进行对比。对不在进行检验的标本应进行安全处理,对废弃的标本应登记在册,做到有据可循。
3结语
篇6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21-01
1 提升整体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1.1 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条件允许的要建设试验室信息系统(LIS),严格试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文件依据,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程序化。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科室的工作执行全经过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1.2 增强对机制落实状况的管理和考核 科室管理职员按照医院和检验科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施行考核,考核时要非常器重终末质量的控制,又要注重阶段质量。
1.3 增强和临床的联系,如虎添翼工作,互相提升、互相推动 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钻研供应科学的数据。因此,临床科室的意见就成为检验科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要通常积极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编写检验信息通讯,畅通讯息沟通渠道,传递最新信息,在每一月召开质量分析会时要邀请临床医师代表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施行可行性钻研,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2 增强阶段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
2.1 要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裁减多种干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施行监控。
2.2 要认真掌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常规查看项目要开展室内质控,同一时间一定参加本省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工作前要对运用的仪器施行查看和日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
2.3 要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把好出口关 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查看核对机制,查看考核职员要对检验结果的考核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如果出现检测值异常,及时复检,并和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缘故,决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2.4 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勾通,而互相产生矛盾,检验人员总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试验的步伐并体会试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不能合调,导致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互相的合作及勾通。
3 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控制对策
3.1 完成资本同享,提升工作功效: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试验室运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办法变成想让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化运用和检验工笔者系统化、通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化、标准化、系统化、同一化日益改善。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一时间施行数十项乃至上百项的常规和非常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点,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要资本同享,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用途为基本,调整相应专业学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小试验室,尽快完成检验报告一单通。将仪器装备集合管理可充分施展已有仪器装备的工作功效,有效地下降宗合分析本钱,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的及时医治和康复和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供应有效保障。
3.2 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检验质量: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3.3 增强仪器运用管理,保障仪器正常坚定:检验科自动化地步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按照操作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内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坚定运行。
3.4 增强三基训练,提升专业地步:检验科要认真开展“三基”、“三严”的学习,并定期考核。应结合检验工作的本色,增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提升工作职员应对突发公同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地步,尤其要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施行学习,不断增强基本医学知识的学习。检验科要增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熟悉不相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业务地步。
4 结语
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的转轨期间,诸多临床医学的进展都是在试验室技术创新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管理功能灵活、储存信息量大、内容便于更新,运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施展了资本同享优越,更大提升了工作功效,改善了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但仍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管理软件研发不足、检验职员的机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乱七八糟、网上保密工作难以确保等等。
参考文献
[1] 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现代检验医学杂志[J].2005,20:68
篇7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沟通;综合素质;质控工作;发展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我国的医学检验赢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医学检验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今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已经渗透到了临床医疗的每一个环节,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最直接的科学依据。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就临床医学检验现状和发展展开相关的探究,探寻存在问题,从而更好的完善,使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1 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医学检验缺失与临床的有效沟通
临床医学检验不应该忽视与临床间的重要联系。两者密不可分,一方面临床需要检验人员对检验单有着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检验人员改进工作,接受意见反馈,开展新业务都需要和临床做好良好的沟通。尤其像是一些刚从学校出来的医学生,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存在滞后性,很多新的检验项目他们都需要学习,学习先关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等,那在配合临床诊疗过程中,如果缺失沟通,那么检测结果的意义就可能无法体现。相反,在临床的医师也应该在医学检验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通过检验人员掌握项目更新和应用意义。而像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保持需要临床护士怎么达成,对标本如何保护,送达过程安全、送达时间有效,良好的沟通,才能节省医疗资源,也为患者减少医疗费用。
(二)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
临床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技术手段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知识水平较高的、经验较丰富的高、中级检验人员的需求增大。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着其科研的进展情况,和设备操作能力。因此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检验人才,并重视提升其综合素质,加强实验技术技能噢诶讯、加强本学科的科研工作,π轮识有着一定预判能力和分析判断。从而技能保证对各类型先进仪器的操作,还能具备实验诊断综合能力,辅助临床诊疗。
(三)医学检验的质控工作还有待加强
医学检验是通过对检验标本的收集和测定,为临床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报告,从而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因此检验报告中的结果、数据,不可缺不可错。一旦弄错,事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医学检验的质控工作。全面开展质量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患者到实验室的检验环节,层层把关、步步谨慎,保证高质量的标本和高质量、高准确度的检验结果。
(四)临床医学检验软硬件建设的失衡
近几年,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学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其主要领域还是集中在技术和仪器上,进口检验设备的引进缩小了我们和国外先进检验水平的差距,但软硬件建设的失衡,对于相关理论发展的缺失使我们的医学检验还存在着失重现象。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对医学检验的理论研究,在国外,医学检验作为独立的医学学科存在,而反观我国的这方面还需要再加强。
2 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
(一)医学检验各高新技术的发展
临床医学检验融入了很多学科,其内涵丰富,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促进着我国医学检验工作的进步,可以说现今我国的医学检验正想着全自动化、床边化、分子化、信息化与标准化发展。各项高新技术也会不断的完善发展,实验室自动化系统、自动化分析设备及信息处理系统会更加完善,降低工作成本,减少检测周期,提供更精准的结果。
(二)转化医学中的全程检验医学
转化医学作为近些年来国际医学领域范围内出现的新概念新内容,其核心建立起基础研究工作者与了解病人需求的医生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打破基础研究、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之间的传统屏障,将实验台和临床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使基础研究成果科学、快速且有效的作用于临床治疗,实现其作用力。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的转化医学还不成熟,还需要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有效沟通起来,从而使其两者相辅相成的发展与进步。全程检验医学通过使以患者个体为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的初期、发展过程和转归的各个阶段,全面应用检验技术,对其单一的诊断前期的辅助模式进行改进,加强对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与预后的全方位的诊断检测,个人资料信息化的建立,个体化的服务,不仅保证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数据,还能像基础研究人员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在利用现有的技术与设备的同时,对其安全性、不良反应做全程的检测服务,从而为开展更加灵敏科学的微量检测提供研发积累。
(三)循证检验医学的应用及发展
循证检验医学是国际临床医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通过最新、最有利的科研信息指导医生采取最合适的诊断方法与精确的预后估计。其原则是以“当前最好的证据为基础”,全面提升质量的监控,这也是我国现代临床医学实践的一个新方向。通过当前最好的检测与质控展开科学的评价,全过程的、全面的多样的治疗控制模式与方法,横跨各个学科,为患者提供了各项服务的综合体。
总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医疗水平,医学检验也有了更多的关注与要求。如何更好的与各项学科、新技术进行融合与创新,如何与临床做更多有效的互动,都是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但只要我们认识到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加大建设力度,临床医学检验一定能在医疗改革发展中快速稳步成长,符合改革的需要与社会群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英武.检验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当代医学.2009(27):8-9.
篇8
关键词:危急值 检验 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45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52-01
在临床上,医护人员会对入院的病人进行检查,而检查报告中用来界定实验结果常用名词有正常值、参考值、危急值、医学决定水平等,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这些参考值判断检查者的健康情况、病情程度,从而为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治疗措施或者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1]。这些界定的检查值实现了病情程度描述的量化,有助于临床准确、迅速、及时的了解病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挽救患者生命健康。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正常值已经很少应用,而“医学决定水平”作为一个阈值,要想在复杂的病情情况下,确定每个病人的病情程度,难度相当大,而作为具有决定“医学决定水平”重要意义的危急值,在临床上则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检验危急值
所谓检验危急值,是检验结果的数值说明患者正处在病情危及生命的边缘状态,如果临床医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或者治疗措施,患者很有可能丧失生命的试验检测指标值;同样,如果医生在此时迅速果断的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就有挽回病患生命的可能;这种采取有作为和无作为的两种方式会导致完全不同结果的检测结果,提示生命已经到了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的检验结果就是危急值。检验结果的量化,分为正常与异常,而危急值则是异常检验结果的一个极端,其数值不但不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偏离正常值的程度已经可以指示患者受到生命威胁。检验危急值是伴随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确定起来的,我国2007年建立和应用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以来,危急值在临床上的意义就得到了体现,及时、有效的挽救患者生命财产安全,避免、解决了一定的医患纠纷,实现了检验人员的工作价值[2]。
2 检验危急值的临床意义
检验危急值的临床意义在于不仅能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还能增强临床实验室工作者的责任心,提高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增强了服务意识与沟通。
2.1 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检验危急值可以确切的反应患者病情程度,这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和适当的治疗方案,可以保证治疗在病人生命危急的临界时间点进行,从而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进而有效的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这其中的关键是检验危急值能让病情危重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治疗,早日脱离死神的威胁,早日摆脱疾病的折磨。这就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在医疗上获得满意就会反过来更加支持理解医护的工作,从而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2.2 增强临床实验室工作者的责任心。临床实验室的职能就是准确、迅速、及时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检验信息和数据。危急值是检验结果极度异常的反应,一旦出现危急值,检验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马上采取应对措施。首先,检查人员必须第一时间把检查结果通知给临床科室的医生,为医生制定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尽可能争取多的时间。其次,检验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及时开展复查,为病情的确诊提供保证。无论是复查分析还是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其发生的前提是危急值的出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的。检验人员此时的一切行为都对患者的生命肩负起了责任,其责任心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增强,并且随着检验危急值发生的次数增多,检验人员会形成危及意识和危急值责任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患者的检验工作。
2.3 提高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临床检验工作者的工作职能就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其工作职能和性质也对临床检验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检验信息的及时就要求检验者对于患者的临床检验时间把握要准,不能滞后;另外,检验信息的准确性要求检验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要优、要强。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是以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为前提的,只有不断的提高检验理论水平和积累临床经验,才能保障检验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检验危急值在临床上有督促检验人员学习的效果,当检验危急值出现后,检验人员将结合临床诊断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会提高检验工作者的诊断水平及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意识。另外,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有助于经验的积累,更好的服务于以后的检验工作,实现检验科室乃至检验医学的发展,最终受益的是广大的患者和人民群众。
2.4 增强服务意识,增加了沟通机会。检验危急值还可以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与护理部的沟通交流。由于检验标本本身的质量(包括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时间等)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有些标本的危急值的出现,是由于标本留取过程中存在问题而造成的。为避免以上情况,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在临床的现实意义,就必须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这就决定了检验工作人员必须与护理部工作人员增加沟通,为更好的服务患者,对采集标本的时间、采集方法、采集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交流,增强与护理部人员的沟通。另外,检验人员必须将检验结果第一时间告诉临床科室,这也增加了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交流,检验科、临床医生、护理部三方严格交接,起到了相互督促的作用,避免出现“没有收到报告”而三方相互推诿的现象[3]。所以,作为检验中间环节检验人员需要与护理人员以及临床医生主动进行沟通,增加沟通机会、增强服务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检验危急值以及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临床上的应用对于增强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提高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与沟通,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在危急时刻挽救病人生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章美霞.浅谈临床检验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8):39
篇9
临床检验是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物理、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从而为医生、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不完全独立的技术学科,具有实践性强、涉及学科覆盖面广等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阶段正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换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是从事临床检验工作者步入正式岗位的准备环节,也是一位合格临床检验工作者必经之路,它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实习过程中,检验实习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地结合,使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临床,专业知识会得到有效的巩固与提高。近年来,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对从事检验医学的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即将步入临床检验工作的实习学生,在刚接触实践操作时,就要提出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增强操作技能,提高合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作为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作为临床检验工作实习生的老师,要引领好学生,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妥善有效的方法,高尚的人格情操。以下是笔者近年来带临床检验徒弟的部分思考:
一做好实习生的自我安全防护教育
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学生,工作热情高,勤于动手,自我保护意识淡泊,因此必须在他们充分了解检验科各实验室的简单概况基础上,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教育,教会他们如何防止实验室感染,正确处理医疗垃圾及医疗废物等知识。使他们明白,检验科接触的多为临床患者的标本,这些标本可能含有高浓度的致病物质或病原微生物,若不注意洗手等消毒措施,很容易造成实验室污染和自身感染,而这些正好是刚踏入医院实习的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地方。通过岗前教育,强调劳动纪律,明确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实习过程中医院内感染恶性事故的发生。
二制订有效地、切实可行培训计划
检验科专业还可以细分成临床检验、临床化学、免疫、微生物和血库,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的分工任务,将培训任务细分为各小部分,分的越细,任务就越具体,实施就越容易,越有成效。总的来说,制订学习时间及实习方案、实习要求不可缺少。如实习生不准随意调科室或减少、延长某个专业的实习时间,严格执行排班安排。各专业组拟定规范的实习带教流程,以课程及实纲为标准,充分考虑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及需要掌握的检验医学进展等内容,如临床化学专业组的一般实习流程为:介绍临床化学的检测项目及结果的临床意义、标本的接收及处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教育、生化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和操作要领、室内质量控制原则、检验过程的分析、检测结果的审核、检验结果报告的打印等。
三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密切结合
提高实习生的基本技能是实习阶段的工作核心。实习生来院之前仅仅学到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动手机会相对很少,只有通过临床实习,不断实践才能掌握相应技能。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仪器检测逐步取代了手工操作,使得手工操作机会大大减少,但手工操作仍是检验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有些项目仍需手工操作才能完成。如各种体液常规的形态学检验,仍然是人工操作和显微镜检查。再例如血液分析大多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仪器对幼稚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嗜酸性、嗜碱性细胞等辨认能力十分有限,并不能完全替代镜下分类。针对这些情况,要让实习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当然在强化手工操作的同时,同样重视实习生的仪器操作培训。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结果异常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出现异常结果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手工方法和仪器操作学习的有机结合,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学习,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和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建立全面质量控制意识
质量是检验工作的关键,质量控制的任何环节出现差错,均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质量意识马虎不得,要随时随地树立质量意识。指导教师应随时对实习生强调质量控制的意义,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控制工作,重视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验室质量管理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室内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样本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医学的全程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部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临床医生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患者准备、标本准备、运送及保存;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测定出的检验结果的合理临床解释及应用;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检验项目的精确度、准确度,即仪器、试剂、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及检验人员的素质。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更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核心。例如分析判断标本本身对结果的影响,如脂血、溶血、黄疸标本,在抽取标本时受到的稀释和污染对结果的影响等,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实习生进行质量控制的操作。
五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抓住临床实习期这个最佳时期来培养实习学生的科研兴趣,开拓科研能力。在探索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这实习期间,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好科研方向,向科室年资高、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资格高的老师虚心请教,认真完成毕业论文,
篇10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认可质量管理体系;实习
医学检验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在较高层次上的结合[1],实践性要求高,为使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就必须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和准确,要达到这一目标,实验室必须有比较完善的程序和规则。
1医学检验专业建立实验室认可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
ISO15189实验室认可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最新质量管理的理念和质量改进方法的标准,其内容包括15个管理要求和8个技术要求。ISO15189核心思想是实验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其意义在于用国际标准规范医疗行为和质量管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近年来,伴随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加之检验与临床各学科的交叉联系日益频繁,不同规格的医疗机构及相关领域对检验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即由过去的熟练操作工逐渐转变为当前理论实践能力强、懂管理的高级人才。因此,为培养高素质的检验人才,必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纲规定的专业技能,主动参与到实验室质量管理,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运行以及实验室认可熟知,以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临床检验工作,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以往由于未将实验室认可体系纳入医学检验实习教学,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虽然开设有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但课程学习期间只是涉及具体的质量管理学术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原理,并没有深入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和运行。如果将实验室认可体系及质量管理融入到医学检验实习教学,就可以做到在实践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认可的全过程,这样既可以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为其将来参与实验室质量管理和认可打下一定基础,提高其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
2如何将实验室质量管理应用于检验专业实习中
借助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不断规范检验本科生的实习教学,注重检验规范操作和质量管理观念。首先要根据认证体系中的要素点,找到可以与实习相结合的点,之后编写实纲的试行版,并制定一系列实习计划;其次备课,向带教教师讲解实纲试行版及实习计划的具体内容,按其要求严格进行实习带教,告知学生将会不定期地在实习过程及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并随时对实纲试行版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探讨实纲试行版的优缺点,寻找实纲试行版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纠正,通过持续改进,优化相关具体实施内容,在试行版基础上修订《实纲》,经论证专家审定后,先在校内实施,有一定明显效果后向其他附属医院推广。要做好实验室质量管理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阅读有关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的优秀文献,帮助他们对实验室认可有一个初步概念;此外学生要到各专业组进行轮转学习,将他们分到科室的各关键岗位(包括文档管理组、计算机信息组、安全组、仪器设备组、咨询组、质量监督组)。学生在科室轮转期间应掌握以下内容,包括检验项目,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的报告审核及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重点是学会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学会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每个学生在每个专业组轮转期间要完成2-3个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或修改,并养成按作业指导书操作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参与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要让学生了解如何发现不符合项,发现后如何进行分析原因以及如何纠正等。在不同专业组要进行质量控制讲座,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的培训并实操,CNAS-CL02认可准则的解读,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内审员培训等,在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并作好记录。在不同实习阶段针对内容不同对实习生要进行考核评价。通过考核评价发现实验室质量管理和认可体系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环节相结合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实验室质量管理等诸多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环节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持续改进。近年来,医学院校开始将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与检验人才的培养相结合,认为对培养高质量检验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王惠民等认为,在通过了ISO15189认可的临床实验室实习过的学生,毕业后在各自的医院都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并承担着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甚至成为科主任的助手[2]。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写你该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已做的,分析已记的,从而达到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目的”,因此郑培烝等[3]在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提出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的理念,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各个专业组标准操作规程(SOP)的编写与实践操作,例如标本的签收、不合格标本的登记、温湿度记录、室内质控的判断和处理、测定后标本的保存和处理等检测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质量管理有感性认识,知道质量管理涉及检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只有每个环节都规范操作,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通过借助实验室认可体系,即完善了实习生的检验规范操作,而且提高了其质量管理的观念。目前国内许多医院检验科均在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准备工作,需要编写大量文件,学生对ISO15189相关知识的了解可以使他们很快融入检验科的该项工作中,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标准化的检验操作,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及相应医院ISO15189的申请工作[4]。
3总结与讨论
医学检验是一门对实践性和技术性要求很强的临床学科[5],通过临床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我们把15189涵盖的内容穿插在临床实习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逐步了解并掌握实验室认可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将带教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以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总结、商量探讨,从而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让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教学模式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确保实习任务完成[6]。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全面质量控制过程是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最根本的保证,也是15189实验室认可的核心要素,我们将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纳入到检验专业的实践教学,建立了新的实习教学体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在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不断探索、改革,规范实习管理体系,从而培养出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优秀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磊,王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和管理模式的优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1):115-117.
[2]王惠民,倪红兵,崔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优化组合教学[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1):88-96.
[3]郑培烝,曹颖平,王梅华.检验医学临床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393-2394.
[4]贺付成,赵雪,明亮.检验专业学生医学实验室认可知识介绍及教学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4):527-529.
[5]刘丽华.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1021-1023.
- 上一篇: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 下一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