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教学活动;探究
改革必须要从基础做起,所以幼儿教育的改革将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随之改变,不仅是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而且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教学中要不断地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在幼儿园教学中多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关系,培养孩子的个性。所以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学中应该积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下面笔者简单地谈谈在教育改革下的幼儿园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的互动,促进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一、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
幼儿阶段的孩子主动性比较差,思想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孩子开展娱乐活动,为孩子打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悟性一般比较高,模仿能力比较强,受外物的影响比较大,尤其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教师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情趣,要有耐心,多对孩子微笑,要像一个慈祥和蔼的母亲一样,这样孩子才能主动地亲近教师,促进师幼关系的发展,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多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篇2
一、关注幼儿情绪和情感的阶段性发展
孩子从婴儿长大为幼儿,其心理由婴儿时期刚具有的自觉性和随意性特性发展到出现抽象概括性、随意性开始逐步发展的阶段,所以,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尽管内容日益丰富、表现形式日益复杂,但还是保持了婴儿时期情绪和情感的一些特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我们总结出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一些特点:一是冲动性,面对事物随时保持着激情;二是易变性,幼儿的体验逐渐深刻,但情绪还是处于不稳定状态,经常表现出喜怒无常;三是外露性,幼儿不知道掩饰;四是易受感染,容易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响,比如看到别的孩子笑或哭,他们也会跟着表现出同样的情绪和情感。
科学地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和特点,对于我们来说意义相当重要,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等变化而深入地认识孩子的情绪、感情和内心的变化,知道孩子情绪和情感变化的原因所在。在平时的幼儿教育工作中也就可以比较准确和容易地把握孩子的日常行为规则,及时的进行帮助和引导了。
二、寓教于乐 点滴渗透
我们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去。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三、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但要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做到培养与防治相结合。
四、家园同步 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篇3
关键词:儿歌;幼儿;生活;成长
幼儿歌曲是一种为幼幼儿创作的、符合这一年龄段幼儿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歌曲样式。它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并特别重视节奏,语言流利自然、内容活泼生动、情趣盎然,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儿歌寓教于乐,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从而对于幼儿自身的个性发展起到调节作用。
一、歌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由于儿歌所涉及到的题材,一般都是从身边的生活入手的。不管是着眼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花鸟虫鱼,还是关注人类社会的人、事、物,儿歌始终在发挥着传播知识的功能。对于孩童来说,儿歌的世界魅力无穷,极具吸引力。因此,通过儿歌的诵读和听唱,幼儿可以增长生活知识,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以满足。从幼儿身心发育的角度看,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幼师应注意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吃饭、穿衣、外出、玩耍、上幼儿园等),引导幼儿的言行,使之从小养成好习惯。幼儿感知事物喜欢从表象入手,儿歌因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简洁明快的特点,正好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水平,从而在培养幼儿各方面良好习惯上发挥积极作用,有益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目前幼儿园的儿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儿歌教学改革研究有不少突破性的进展,但在现实中,儿歌教学的低效益现象仍然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师片面地注重“模仿”教学,经常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按照故事的内容进行原文复述,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显然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幼儿诗歌、儿歌教学以“老和尚念经”为主,忽略了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评价幼儿学习效果经常是检查幼儿的背诵情况。
3.很少研究幼儿在什么形式下学得最愉快,说话的机会最多,限制了幼儿的再创造,忽视了幼儿的心理需要。
4.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单一,以回忆式、封闭式为主,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空间。
三、提高儿歌在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儿歌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动有趣,通过反复吟唱,不仅在潜移默化中能达到促进幼儿性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发展的效果,还将会是推进幼儿终身发展的新载体,为幼儿将来的成功与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塑造健康的人格。幼儿活动需要幼师的指导,但幼师的指导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在儿歌教学活动设计中,应侧重于对幼儿语音、语感的训练。在儿歌教学中,幼师要为幼儿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一把钥匙,问题要设计得恰到好处,掌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在多种假设问题的启发下,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幼师应让幼儿充分想象,鼓励幼儿异想天开,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多听活泼生动、积极健康的儿歌对幼儿的人格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使幼儿身心健康。儿歌是幼儿最早的社会体验之一,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在一个由独自玩耍向集体玩耍过渡, 活动重心由家庭向社会(幼儿园)过渡的阶段,要让幼儿养成集体主义意识以及合作精神。幼儿经常听到歌曲和合歌,就会受到音乐的熏陶,他们的心情愉悦了,情绪也就会随之稳定。所以说,儿歌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使幼儿对事物美的感受更加真切。同时,儿歌寓教于乐,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从而对于幼儿自身的个性发展起到调节作用。儿歌教育中,幼师要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自主表达的表现,创造空间,鼓励幼儿有个性的表现,让幼儿在唱歌约束中完成自主唱歌,引导幼儿适时地将自主歌唱的兴趣转移到集体教学中,达到情感转移和兴趣转移的高度统一,让幼儿在玩中唱歌、在唱歌中学习,使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3.儿歌可以陶冶性情,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幼儿经常听到歌曲,受到音乐的熏陶。所以说,儿歌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使幼儿对事物美的感受更加真切。儿歌对知识的传授是通过艺术的、形象的方式进行,因此印象深刻,也能促进幼儿的求知欲。如聆听描绘季节、动植物和各种自然景象的歌曲,可以增长自然、生物和地理的知识;学唱描写动物的生活以及植物的生长的歌曲,可以帮助幼儿们认识鸟、兽、鱼、虫的行动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获得丰富的知识,对智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
总之,在儿歌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儿歌教学形式,促使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发挥儿歌在幼儿教育中重要性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幼儿 户外运动游戏 重要性 措施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不断了解和认识,为幼儿一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的幼儿教育已被人们接受与肯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更是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些都明确表示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进行其他一切活动。其中,户外运动无疑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而游戏又是幼儿特别喜爱,身心特别放松的形式,为孩子们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浓厚的户外运动游戏,一直是我们孜孜不倦努力研究的目标与方向。希望通过户外运动游戏来进一步激发幼儿运动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健康幼儿身心。
一、户外运动游戏的重要性
积极地开展户外运动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同时对幼儿的心理素质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对幼儿身心健康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在进行户外运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伴的玩耍,不仅可以使幼儿的身体肌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幼儿的身体变得更加结实,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在与同伴的游戏中提高自己的合作交往能力。如 “小跳棋”的游戏中,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是棋子,分成四组从不同的棋路出发进行游戏;有的扔骰子,向“小棋子”们准确报出数字,然后“棋子”们根据每一个数字在自己的棋路上行进,直到跳进终点完成游戏,取得胜利。游戏中,每个幼儿锻炼了臂力、蹬力和跳跃能力,更重要的是与同伴间的默契配合,让幼儿充分了解和享受合作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二)对幼儿协调性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的基本运动技能已经趋于成熟,基本动作已经大体掌握。这就为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活动准备了充足的条件。因此,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既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游戏,让幼儿在完成游戏过程中自然获得各方面的成长与锻炼。比如“小小蜘蛛侠”游戏,幼儿在一个直径为10米的大蜘蛛网最底部,进行自由攀爬,去抓取各种粘贴在网上的“小昆虫”。幼儿在不断获得小昆虫的过程中行为果断,学会了正确地判断,身体的协调能力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对幼儿兴趣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决定了他们将给这张白纸画上怎样的事物。户外游戏活动使幼儿处在一个自由的氛围中,他们可以尽情地在宽广的场地中来回奔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喜欢的运动游戏,可以与自己喜爱的小伙伴们共同挑战完成任务……身与心的自由就促使幼儿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开发自己的兴趣,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东西上,进而可以培养幼儿追求自由的心理。此外,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会不断地接触到一些新的事物,这就会激发出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引发探究式的思考。
二、有效开展户外运动游戏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户外运动游戏对校园的硬件资源有着一定的要求,但并不是硬件资源不足的校园就不能开展户外运动游戏。有的幼儿园有着较高配置的硬件设施,比如塑胶操场、游乐设施、大型体育器具等设施一应俱全,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户外活动的展开。比如结合现有的攀岩墙和大型玩具、陀螺山等设计“小小铁人赛”的运动游戏;利用沙池和防护网、轮胎、竹梯等设置情境,开展类似探险家的运动游戏;在现有的跑道上,运用感统玩具、平衡木、螺旋形板、“梅花桩”等设计“宝贝迷迷转”的游戏等。有的幼儿园由于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以及游乐设施不完善,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户外活动。教师可以借鉴一些传统游戏,比如丢手绢或者跳房子等来丰富活动的内容,同时,在进行传统游戏的借鉴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幼儿自身,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阶段,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实际对游戏进行改善。
(二)充分实现户外运动目标
户外活动的目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丰富情感的目标,比如,针对孩子们喜欢玩过家家的特点,设置 “小鬼当家”的运动游戏,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其二是灵活动作的目标,比如“闯关小英雄”的游戏中,幼儿要灵活地通过椅子阵、桌子阵,才能摘到美味的水果。通过不断的闯关,从而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其三是提高体能的目标,比如教师让孩子绕着操场进行慢跑,在慢跑中不仅孩子肺部功能会得到强化,同时还能全面提升身体素质。只有以实现户外运动目标为指导,教师才能全方位地提升孩子的素质。
(三)充分调动积极性
以往的户外运动游戏一般是以简单的体育活动为主,但是,过于单调的体育活动不仅不会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还有可能让孩子们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户外运动游戏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游戏的趣味性与科学性,设置的运动障碍要有一定的情境,将一些时代的元素和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卡通人物等进行巧妙整合,立足幼儿的生活,掌握季节特征,从孩子自身挖掘素材,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现阶段的运动能力来创设户外运动游戏是最能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更为强烈,运动的积极性也更加主动了。
(四)充分培养孩子的性格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游戏安排,从而使孩子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对那些孤僻的孩子,教师可以先安排孩子进行简单的吹泡泡游戏,并对孩子的表现及时地肯定,进而让孩子参加追逐跑、竞赛类的游戏,这样就可以让孩子逐渐融入到集体中。对那些耐心较差的孩子,教师可以让孩子进行堆积木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耐性。
幼儿阶段是孩子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采用户外运动游戏的方式可让幼儿充分感受运动的乐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加以适时的鼓励与表扬,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为其一生幸福奠定良好基础。
(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 隔代教育 身心健康
一、我眼中的隔代教育
幼儿的教育在当今社会更加凸现,能否教育好,将直接映射出孩子的身心健康。据我观察,平时来学校接孩子的,或者来校开家长会的,近一半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目前成了我们很多家庭的教育主要模式,而且年龄越小与祖辈在一起的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1)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干脆直接把孩子送至长辈家,只是偶尔利用假期去陪陪孩子,缺乏与孩子起码的情感交流,从而导致孩子和父母的关系陌生。
(2)家庭优越的,在隔代教育中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合理的或不合理的要求无条件满足,结果会让孩子的行为与思想出现偏差。
(3)祖辈往往给予的仅仅是日常生活的照顾,孩子们严重缺乏父爱母爱,可以说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空白,以后会引发一些教育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二、我思考的隔代教育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祖辈教育孩子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了,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其如此盛行呢?是好是坏呢?
1.祖辈以为自己已经有过教育孩子的经验了,所以他们在对待孙辈的教育上,往往是极其宠爱的,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隔代疼”。孩子在他们的眼中是血脉的传承,所以就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有时连孩子父母的正确教育、批评,他们也要横加干涉,让孩子感受到无原则的迁就和宠爱。这样就阻碍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
2.孩子天生模仿性强,老人的地方方言和俗语让孩子以后很难学习正确的普通话发音,老人爱静,孩子爱动,为了安全孩子过早地就被约束在家里,要么看电视、要么玩游戏,缺乏与同龄孩子的游戏、交往、运动,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3.孩子长期与祖辈一起生活,加之父母陪孩子时间少,时间长了孩子慢慢地就淡化了父母的感情,从而变得生疏,即使以后孩子长大了,父母也很难与孩子建立感情和思想交流。
4.祖辈的陈旧教育方式和思想观念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更是与现代的科学教养方式脱节,对于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各种探究事物特点和创新行为他们往往加以阻止和喝斥,让孩子无所适从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方式。
5.祖辈包揽孩子的一切,只让孩子学习,这样孩子就缺乏必要的劳动、礼仪、谦让等品质的培养。时间长了,孩子们就错过了这一技能的培养,变得不爱好劳动了,容易滋生孩子的骄横和霸道。
三、我渴望的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不能全盘否定,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其中也有我们年轻人所无法做到的地方,而祖辈却能很容易做到弥补了我们的不足。
1.祖辈们往往已经退休或清闲在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看护孩子,而且他们培养过一代人,可以说有了一些好的经验,如孩子的早期教育、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坦诚的交流等。这些都是我们年轻父母在日益紧张的工作下无法做到的。
2.祖辈清楚知道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去如何对待,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比我们初为人父人母要有更多的经验,弥补了我们对孩子认知的空白和不足。
3.老人们态度和善、语言亲切,并且能有一颗童心,很容易就和孙辈们建立感情并融洽在一起,不仅让孩子们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也让祖辈们享受到了天伦之乐,更为我们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好工作和生活。
4.如果祖辈擅长琴棋书画、唱歌跳舞等等,孩子们从就小耳染目睹这些高雅的艺术,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启蒙教育,是其它幼儿教育机构无法比拟的,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四、我传播的隔代教育
我经常和送孩子来的祖辈们交流,谈及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让老人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并正确的发挥他们培养孩子的可取之处,更好的使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1.让老人发挥丰富的教育经验陪孩子在一起玩耍、沟通、学习等,幼儿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与祖辈们丰富多彩的聊天,他们的语言必然得到有益的发展,为他们今后获得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2.让祖辈们带孩子时一起完成必要的劳动,孩子自己能完成的,老人就不必代劳,如穿衣、吃饭、扫地等等,你们只要强调一下安全问题,其它的就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吧,这样孩子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同时,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同时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应该承担的责任。
3.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日光浴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是必不可缺的,如春天去草地放风筝、夏天在树下讲故事、秋天去田野采摘野果、冬天打雪仗等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祖辈更要和孩子的父母多交流和沟通,寻求他们科学教育子女经验和方法,因为教育子女的初衷是一样的,所以通过交流发现不足就及时改进自己落后的思想和观念,这样自己的晚年既能丰富多彩又能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何乐不为?
5.不要过分溺爱、宠爱孩子,爱之要有道。孩子犯了错误你们一定要喝斥和批评,不要袒护他们,虽然当时孩子在心理上接受不了,甚至哭喊,但是培养他们这种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使孩子们从小分清善恶美丑长大后必然更能立足社会。
总之,隔代教育有好处也有缺点,祖辈们照样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能否带好孩子,关键不在于是谁带,重要的是如何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现实中的隔代教育,据我观察往往是缺点占据多数,因此我们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在隔代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多抽出时间和老人交流、探讨,最大化地发挥隔代教育的优点,作为幼儿教师,我要更多呼吁广大家长要及早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取让陈旧的隔代教育变成新型的隔代教育,培养出更多的身心健康的孩子。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机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渗透
随着我国的社会的不断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品德问题层出不穷,其已经制约了我国的现代社会发展。对近些年我国社会出现的品德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剖,不难发现出现这些品德问题的原因无非是品德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品德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这也导致孩子在年少时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随着我国的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对品德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幼儿园时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让孩子认识到拥有良好品德的重要性,从而使孩子学习良好的品德,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的健康成长打下很好的基础。
(2)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还可以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培养出孩子豁达的胸怀。众所周知,幼儿在幼儿园中很容易发生争吵,也许是因为争抢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是因为一言不合就发生争吵的情况。虽然说孩子之间的争吵不同于我们大人那般的激烈,但是如果教师对争吵处理不够恰当,很容易对幼儿的心灵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这时应该要对孩子的个性进行分析,对其个性进行完善,帮助幼儿培养出健康的心理。
(3)与此同时,由于很多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溺爱着,一旦其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情,就发出现大吵大闹的现象,通过在幼儿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可以让孩子学会和他人分享,并且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进而使孩子培养出豁达的心胸,在其未来的人生中能够更好的面对挫折和困境。
(4)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很好的基础。当其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由于自身拥有良好的品德,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其他的群体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可以说过在幼儿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是非常的重要的。
二、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品德教育渗透。对于幼儿而言,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其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然而老师的教学是针对于全部同学,而不是针对于个人。对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学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的重心还是放在了文化知识方面,忽视了进行品德教育,这也使得孩子错过了接受品德教育的大好机会。
(2)游戏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老师通常会开展较多的游戏活动,用于提高孩子的教学效率。这是因为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的,通过开展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还会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但是从当前的状况而言,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没有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这就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品德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3)生活中忽视品德教育。幼儿园是平常孩子生活和学习待得最多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园时期是他们很重要的成长时期,这个时期孩子对外界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同时,这时他们的接受能力也是非常强,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品德教育渗透是最好的时期。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教师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很多教师都是进行生搬硬套的说教,而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错过了时机,对于幼儿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中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重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渗透
因为幼儿在幼儿园中,日常生活占了较大部分时间,因此要想使幼儿拥有良好的品德,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细心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慢慢的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教育,渐渐的改掉不好的习惯,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因为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爱玩,因此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将良好的价值观通过游戏渗透给孩子,同时还可以通过游戏教会孩子行为准则,使游戏不仅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而且能够到达品德教育渗透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3.加强教师的教育
教师是品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人,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其才能在幼儿园中对孩子们进行更好的教育。因此,幼儿园还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要使教师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机会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对外招聘优秀的教师,补充到队伍中去,用以确保在幼儿园中品德教育的渗透。使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品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品德教育越来越关注,在幼儿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可以使孩子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品格,对孩子未来成长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 院学报,2015.24:108-109
篇7
【关键词】幼儿健康发展 家庭 幼儿园 共同努力
学前教育是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种环境都会有意无意地成为积极或消极的教育信息来源,都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幼儿建立一个更加健康、和谐、平衡、开放、安全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也是人类社会的责任。
1 家园共育的意义和目的
1.1 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种促进需要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主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3 家园共育可以提高社会整体对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的认识,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支持关系。
1.4 家园共育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情感、态度、观念、内容、方法、行为上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同步性,从而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
2 家园共育的形式
2.1 个别方式——家访、个别交谈、家庭联系本、电话、信息、网络等。
2.2 集体方式——家长会(班级、年级、全体)、家长委员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科学育儿报告会、专题辨析会、家长开发日、活动日制度、各种宣传(宣传栏、展示栏、黑板报、陈列室)、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等。
3 家园共育的任务
3.1 家园共育中幼儿园的主要任务。
3.1.1 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教育任务,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职责,介绍一些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的科学知识和育儿经验,定期汇报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与幼儿园配合一致。
3.1.2 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及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对儿童的期望、教养态度、奖励方法及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生活经验,入园前健康、智力、性格、意志等原有水平等等,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按照各个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育。
3.1.3 家庭是幼儿园的主要合作伙伴和依靠力量。幼儿园会定期向家长汇报工作中的成绩与问题,征求改进工作的建议,定期向家长公布食谱和伙食账目,同时,请求家长积极参与园所的各项教育活动。
3.2 家园共育中家长的主要任务。
3.2.1 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职责。现代家庭主要有六各方面的基本功能:①性生活和生育子女;②共同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功能;③闲暇时间的娱乐享受功能;④家务互助、情感互慰的合作生活功能;⑤教育、抚养子女及其他年幼家庭成员的功能;⑥赡养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或其他同住的年老家庭成员的功能。
3.2.2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怎样的教育对儿童是正确的?就是培养幼儿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为他们将来提高素质提供所需要的个性和能力,其本质就是提升及组合儿童以后有能力吸取及活用知识的学习能力,点亮孩子的智慧明灯。
3.2.3 树立终生学习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并不是天生的老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家长需要“终生学习”,不断“继续社会化”,与孩子共同成长。
3.2.4 和教师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平等关系。家长和教师在儿童教育方面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都要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只有二者的真正合作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3.2.5 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
3.2.6 为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
儿童的心是一块洁净的土地,种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种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种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种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幼儿教育事业关乎人类的繁衍、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等.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
2 封莉容等.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幼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
篇8
幼儿是未来的使者,幼儿在未来的社会中应该是幸福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想获得成功会越来越困难,培育幼儿具有承担社会责任、幸福生活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什么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工作,有人认为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学钢琴、学美术等等,而不顾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行施教,只重视智力因素的作用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实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非智力因素以及智力的培养的关键时期在6岁以前,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到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非常有害的,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造成的伤害将影响他的一生,其实学前教育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心理是指心理的活动过程,“愉快”、“气愤”都是人的情感过程,如果幼儿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那么就可能影响人的一生的成就,所以快乐本身极富哲理,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一、快乐感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时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这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包含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包括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各方面的体现。做想做的事就会快乐,被迫做不想做的事就不会快乐,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由的人格,具有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主体,如果幼儿自发、主动地学习,头脑和全身神经呈兴奋状态,调动了自身的积极性,幼儿自己就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集中精力去做,和被动地去做相比,知识量就会成倍增加,这样幼儿投入到学习中会很快乐。
二、快乐感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是对幼儿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它是通过幼儿的愉快情绪表现出来的,幼儿期又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不同于年长儿童的突出特点,幼儿的行为总是充满着情绪色彩,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的情绪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幼儿情绪的好坏,是影响幼儿是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情感智商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的积极情绪和良好情感的培养,而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是情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良好的情绪,使人的感知变得敏锐,思维变得活跃;不良的负性情绪,则会干扰和抑制人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使已有的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对于幼儿来说,情绪对其发展的影响很大,负性情绪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幼儿生长,会阻碍孩子的身高。
三、快乐感有助于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
心理学界关于创造力较为一致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力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一个人以一种让别人听取和欣赏他们的讲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创造力是一种素质,它能使人类发现自然的定义,快乐既包括幼儿在幼儿园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上的愉快,也包括幼儿在学习和活动中所获得的信心,成就感和对自己的满意度,将快乐融入创造,以创造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快乐,这样形成的良性循环,为幼儿的一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幼儿经过不断提出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探索得到答案时,显现把不知道变成知道时的快乐感,让幼儿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做事情不是一件好事,让幼儿发展发现能取得与自己所设想的结果相同的做法才是令幼儿鼓舞,让幼儿喜悦的。这种快乐感是在允许其犯错误的自由环境中产生,创造力也就被培养出来了。
四、快乐感有助于幼儿情感和谐发展
篇9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原因; 调适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128-01
近来,发生在太原市蓝天蒙特梭利幼儿园一名幼儿教师在十几分中之内狂扇一名五岁女童几十个耳光的事件让人震惊,接连浙江温岭幼儿教师颜某双手拎男童双耳、致其双脚离地的虐童事件更是令人发指。这接二连三的虐童事件隐射着某些幼儿教师心理极不健康及素质的低下,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是社会的未来。0-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心理学家认为,成年人的社会行为都是6岁前所接受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下行为的重复。可见幼儿教育尤其是6岁前孩子所受环境影响的的重要性,而幼儿每天在幼儿园要生活十多个小时,无需置疑都会跟老师在一起。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老师心理不够健康和阳光,孩子只能默默的承受,因为他们年幼,没有还手之力。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重要性,特别是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不容忽视。
毋庸置疑,有这种“病历”的幼教不在少数。常人认为的“快乐职业”环境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截然相反的心态呢?应该说,工作上的压力导致心理紧张,繁琐的事务导致心情烦躁。而紧张+烦躁+压力=不健康的心理。造成幼儿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是:
一、工作环境
幼儿园基本上都是“娘子军”,女同志要强,爱面子,不甘人后,园内一般都分年级组,有的一个组又分几个班,每次组织活动时,组与组、班与班都要评比、打分。这样客观上会使老师们神经紧绷,丝毫不敢倦怠,而孩子们由于年龄太小,不谙老师的良苦用心,没完没了的吵闹声和零七八碎的琐事,使她们容易生气,顿生厌烦情绪。可谓“风声雨声吵杂声声声入耳,喜事忧事比赛事事事费心”――老师的心何以清静得了?
二、工作对象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他们大都为独生自女,自理能力差,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是非难辨,但争强好胜,好奇心强,一不留神就导致打打闹闹,或导致一些不安全的事故发生。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几乎都是以经营性质服务社会,家长就是“上帝”,幼儿又是“天使”,幼儿教师地位不高,但责任不小,她们在“天使”与“上帝”之间从事特殊的教育使命,自然必须要具有特别的心理承受力。“以保为主,保教结合”的传统理念,使多数家长认为凡是在园里发生的大小事情,都应由教师负责。加上园里的规章制度、奖惩条款,绩效打分,各种考核、活动使幼儿教师常常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工作,压力、烦恼可想而知。
三、工作性质
幼儿园教学内容宽泛,灵活性很大,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依靠带课教师的设计和引导。而现行幼儿教育事业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思维,在教学方法上更要新颖,要不断变化,这样才更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幼儿教师们为了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往往要做大量的教具,挖空心思去琢磨,同时每月的园务活动和班级活动更要认真去开展,加上课程在不断改革,要出色完成日常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潜心钻研业务,认真备课,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时间一长,势必疲惫不堪,有难以应对之感。
四、工作关系
幼儿教师要面对园长、幼儿、家长的三重“制约”,这种“四角关系”甚至会一直延续到工作的终结。园长关注你的工作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家长监督你的工作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幼儿从小到大则处处制约着你的言谈举止,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因什么理由郁闷、不开心,但因为工作关系,当你走进教室,站在讲台,甚至走到大街上,你必须以一种自信、愉悦的表情,耐心、温和的态度,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激情,去教育、感染幼儿。日复一日,如不注意自我调节,这种郁闷显然就会愈积愈多。
以上只是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观上看,现阶段的儿童无论从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是敏捷的反应能力讲,都向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幼儿教师在知识面、专业技能、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不能提升自己,就会时时难于应对,失去自信,处于焦虑之中。在幼儿和家长中也会失去威信,没有尊严。这会使心理素质较差的幼儿教师陷入深深的精神困境,,难以自拔。
那么幼儿教师如何走出烦恼、郁闷,调适好自己的心态,达到心理健康呢?
(一)音乐减压法。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多事”的家长时,要克制自己,冷静应对,切忌情绪失控、冲动,使事态扩大,矛盾延伸。你可以在下班回家之后,打开舒缓的音乐,随着乐曲的旋律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或者放一盘动感十足的CD、VCD,伴随着音乐的鼓点,尽情挥洒自己的情绪,或者大声喊几下,将不快和郁闷释放出来。要相信一切都会过去,风雨过后是阳光。
(二)情绪转移法。忙碌一天,从嘈杂的“园”里回到温馨的家,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不要将“心烦意乱”带给家人,否则将会有更多的烦恼等着自己。融入家人的活动,或出外散散步,打打球,或看看书,看看电视,这样可以调适情绪,排解压力。当工作中发生失误或过错或受委屈、难以卸下包袱时,也可以找个要好的朋友,倾诉一番,让情绪释然化解。或者上上网,聊聊天,使自己感到“心情好多了”,就是胜利。切忌把工作中的委屈和烦恼哭诉给家人,他们不但替你解决不了,反而给大家增加更多的不安与烦躁。
(三)换位思考法。心存一颗善良、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学会宽容、包涵,切忌疑窦顿生,无端猜度,自寻烦恼。要相信:善待他人,你会时时有一个好心态。不管面对同事间的矛盾和不平,还是来自孩子、家长方面的麻烦,你可以扪心自问:“我要是他,不也很难?”“要是我的孩子,我也一样”――这样你会“一笑抿恩仇”,心理上也就没有重负了。
篇10
【关键词】幼小衔接 研究意义 现状分析 现存问题 解决策略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
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同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也认为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合作,这说明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和教育观念基本是一致的。
二、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缺少系统的幼小衔接课程。
2.存在小学化的倾向。
3.存在单向化的倾向。
4.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方面存在认识与实践上的偏差。
5.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6.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性。
(二)原因分析
1.尚未引起高度重视。
2.缺乏总结和提升。
3.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
4.幼小之间缺乏沟通。
三、如何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应该做的
1.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幼儿园生活结束了,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羡慕红领巾,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作为家长,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大大增强,入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3.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家长要耐心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并帮他解决;带他回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和勇气。
(二)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做的
1.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
一方面,幼儿园要注重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不能只是重视科学与知识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园长必须牢记:幼儿园是“培养人”的场所,而不是“利润”机构。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组织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2.小学与幼儿园要相互联系,互相沟通,使幼儿身心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方面,幼儿园大班可以通过组织多种主题活动,使儿童熟悉了解小学生活和学习的情况。
另一方面,小学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 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多关注儿童的生活,给予儿童必要的帮助与照顾。
最后,幼儿园和小学定期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与小学一二年级教师教育经验座谈会。通过双方的沟通,使他们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
3.重视课程的设计
幼儿园和小学课程的衔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性。
(2)互动性。
(3)发展性。
(4)丰富性。
(5)连续性。
4.优化教师专业素养
我们有必要从教师专业素养入手,架起幼小教师衔接的桥梁。尤其是幼小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更新完善幼小两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能力。另外,幼小教师的职前教育要注意幼小两阶段教师素质的综合培养,职后教育则可以通过交流学习、互换岗位、共同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对方对彼此教育情境、教学安排等方面的学习,在实践中完善个人素质。
5.搭建幼小衔接教研平台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幼小衔接上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实证研究较少,无法发挥教育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此,有必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搭建起幼小教研的平台,引导幼小教师在真实、鲜活的教育情境中,敏锐地捕捉衔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共同的研究探索或在专家的指引下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四、总结
想要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需要幼儿园,小学以及学生家长和学生各方面联合起来努力,首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和生理健康的发展。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