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60-02
住院老人的安全问题已受到各医院的高度重视。老人在住院期间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与医疗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各医院从护理角度对老人的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分析,找出薄弱环节,采取应对措施,为老人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场所和就医环境。
1 住院老人常见的安全问题
1.1 卧床老人的安全问题
卧床老人最容易发生的伤害是压疮、烫伤、抓伤、感染、窒息或坠床等。这些伤害主要与老人疾病所致翻身活动受限,长期卧床,护理不当而引发的并发症等有关。
1.2 可活动老人的安全问题
这类老人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对自己的活动能力缺乏正确的评价,过高估计自己,而又不听医护人员劝阻,擅自离床活动或不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独自在走廊抓着扶手行走。这种不遵医行为,也常常是造成老人意外跌伤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医院的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地面过滑导致患者跌倒等。
1.3 吞咽障碍老人的安全问题
这类老人由于疾病所致吞咽功能障碍,在进食、服药、饮水中容易发生呛咳、误吸,而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发生,这些护理并发症已成为那些高龄伴体质虚弱老人的致命威胁。如我院门诊曾收治1例80岁老人进食香蕉而发生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例。
1.4 心理障碍老人安全问题
这些老人由于孤独、寂寞、恐惧或依赖等心理障碍,表现出缺乏安全感而对护理人员特别依赖,只要护理人员离开他们就反复拉呼叫铃,弄得整个病房不得安宁,时常这样会造成护理人员的厌烦情绪,而出现不良的言行;有的白昼不分,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很容易在夜间发生跌伤事件。还有的老人有妄想心理,总担心有人加害他或偷其物品,甚至有个别老人乘护士不在病房时,而悄悄地自床尾边沿溜下,有可能造成伤害。
1.5 老人的违医行为所致的安全隐患
老人不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擅自外出或不按时服药-造成不良后果及意外事件的发生。个别老人担心花钱.以及受外界媒体反面宣传的影响,认为医院会骗钱,而缺乏对医院的信任感,不同意常规的治疗检查方案,有可能会造成漏诊、延误病情的现象发生。
2 老人在服药中的安全问题
2.1 老人自身因素的安全隐患
有的老人在服药中不想麻烦护士,而想自己独立服药,但由于其行动迟缓、视力障碍、判断失误或手持物不稳,而造成药物丢失、撤落的现象,或有的已经服药过后又忘记了,又追着护士补药或质问护士还没有发药给他,而出现误会。也有的老人服药依从性差,而出现不按医嘱服药,自行加服多种保健药。由于服药种类过多、次数频繁也会造成老人漏服药物、不能按时服药等安全隐患。
2.2 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老人的服药安全
2.2.1 由于护士对老人的生活能力和健康状态评估不足,不能及时了解老人的困难。老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护士交代的服药事项容易忘记,而发生漏服或忘记服药的现象。
2.2.2 护士对老人的人文关怀认识不够,没有严格执行服药到口的原则或没能督查老人及时服药,致使老人不能准确服药,而影响治疗。护士没有注意到老人拆除药物包装的困难,在发药前没有帮助老人打开药物包装,而导致意外伤害。
3 老人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认真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做好安全护理的关键就是要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三查七对”制度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克服懒散的工作作风和侥幸心理,从源泉上消除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所致的不良后果。并根据老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如老人在进食、入厕、步行、服药及卧床等方面,制定风险管理预案,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2做好老人的安全教育
工作中认真评估老人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耐心向老人讲明不遵医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使其积极配合,并向家属反馈老人的一些不控行为和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护理方面主动做好巡视,及时发现老人的需求,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随时随地给老人一种安全感,这样可减少老人的一些不安全举动。
3.3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护士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树立“以爱为先”的护理理念,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在操作后随手上好床栏的习惯.确实为老人提供安全的、可靠的、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自我保护意识。
3.4 做好人院评估
内容包括:皮肤的完整性、活动能力、吞咽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记录,填写安全隐患表。对有潜在危险的老人做好护理标识。如有坠床危险者上绿色丝带、有精神异常者上黄色丝带等,以对各级人员起警示作用。
3.5 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卧床老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是科室护理工作的重点,各级护理人员应定时做好老人的翻身、拍背、擦浴等工作,科室管理者每天做好检查和督促,确保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3.6 加强病房设施的安全管理
篇2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舒适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心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常伴有心前区绞痛,疼痛持续达半小时以上,甚至持续数小时。患者常有濒死感,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心脏猝死。我科对确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积极开展舒适护理服务,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住院确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8例,病程8~15 d。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99例,男117例,女82例,平均年龄67.5岁;对照组199例,男112例,女87例,平均年龄66.5岁。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年龄、性别、梗死部位、体质、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2.1常规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入院后住监护室,立即有效止痛、给予镇静药物,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前区疼痛变化;②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床上进食,大小便,防止便秘,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③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尿量小于30ml/h或尿量增多时,及时通知医师处置;④做好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准备,配合医师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⑤加强护患沟通,开展健康宣教。
2.2舒适护理
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较重,复杂多变,舒适护理可让老年患者减轻治疗上的痛苦,激发抗病信心,满足患者需求的综合护理措施[1]。
2.2.1营造舒适环境
患者在医院监护室会因环境因素感到不安,应安排安静宽敞、环境舒适的单间病房。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采光充足,地面清洁、床面整洁干燥。减少监护仪、氧气湿化瓶、走路、开关门等产生的噪音,尤其是休息时段尽量保证患者无噪音干扰。
2.2.2卧床舒适护理
患者入院后一周内要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在床上洗脸、饮食、翻身、大小便。卧床不起的老人护理人员要勤换睡衣裤,保持贴身衣服的干净。为避免压疮,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卧床一周患者会感到不舒服,可施行按摩护理,按照头部、背部、腹部、四肢依次进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帮助病人活动身体各关节,是十分必要的,活动某关节中出现痛感时,要轻轻地、慢慢地进行,不要勉强或强行牵拉造成身体障碍。病情稳定后,扶住老人下床适宜走动,关心患者生活起居,从生活互动中让老人感受舒适。
2.2.3舒适操作护理
治疗中输液、吸氧、插管、检查各方面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护理。输液前征求患者意见选择注射部位,护士温暖双手,血带松、紧度合适,穿刺准确、固定稳妥、滴速适宜,输液肢体摆放舒适。尽量使用留置针,天冷时使用输液加热器。持续吸氧,患者常感到口鼻不适,应选择挂耳式双侧鼻塞氧导管,操作轻,动作快,导管长短适中,患者鼻腔内、口唇擦拭甘油,避免干燥引起喷嚏,增加腹内压诱发病情加重[2]。需导尿或吸痰时,与患者交代操作目的,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操作中主动询问患者不适,调整操作方法。心电监护长期与患者连接,患者多有不适,应理顺各种导线,切勿缠绕患者活动肢体。协助病人采集标本,需要特殊检查如CT、磁共振、心脏彩超等,缓慢搬动患者,嘱患者去除金属物品,妥善记录和保管贵重物品,帮助患者穿脱衣服,得到患者信任和肯定。
2.2.4心理舒适护理
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交往过程中,以自己的良好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知,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病人交谈,给予病人同情、理解和支持,倾听患者诉求,赢得病人的信任,有利于激发病人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②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而导致精神面貌上有极大的改变,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不愿与别人交谈,不愿见熟人等。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使之保持良好的形象、整洁的外表与亲人朋友相见。③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用尊重和关心的语言,避免言语生硬、缺乏感情,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④巧妙运用积极的暗示方法,以利于调节病人心情,产生舒适愉和增强体质。⑤对于那些经济状况不佳的家庭,应尽量争取亲理解,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
3结果
采用不记名护理满意度问卷式调查,分组进行调查,内容如下表:
4讨论
患者特有的生理、心理、治疗上的需求推动着医疗保健服务的提升,护理服务模式的转变就是要将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去付诸于护理行动之中,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我院开展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舒适护理服务,旨在研究精细化护理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护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护理内涵,取得了满意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骨质疏松多发于老年人和绝经期女性,它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后要谨慎,一些老年人活动稍过或搬一个比较轻的物品都可能发生脊柱的压缩性骨折,这是由于老年患者的骨密度低骨强度差了。老年人视力下降,神经系统功能降低,肌肉平衡能力也下降,反应能力变低容易滑倒或跌倒,所以日常生活的起居方面要避免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跌倒,发生这种骨质疏松性的骨折。
针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我们要先了解其症状表现和病因,在这些基础上做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更好地更有效地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进行护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科疾病,由于身体钙含量流失,出现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结构损坏,会出现疼痛、脊柱变形等症状,而且容易产生骨折。骨质疏松可治愈,但治疗周期长,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后期会出现骨骼疼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等,有些会伴有肌肉痉挛,也可能致残、致死。患者钙吸收能力下降,骨量流失,骨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出现腰背疼痛,在外力作用下疼痛感会更加强烈;如果骨结构破坏程度较高,则会导致脊柱出现弯曲、变形,发生脊柱变形;重症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胸椎、桡骨远端、髋部等部位容易发生脆性骨折;血液中钙含量降低会导致神经兴奋,产生肌肉痉挛;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脆性骨折活动能力和恢复能力下降,容易致残和致死。
骨质疏松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种类型,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消化功能减退,造成营养不良,钙调节激素分泌失调,导致体内钙量流失,从而形成骨质疏松;老年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因为患代谢、血液、神经等这类疾病,使人体功能衰退,身体吸收营养的能力受到影响,无法正常代谢活动,导致钙吸收能力下降而形成;还有些老年人是因为维生素D含量缺乏,使钙吸收能力减弱,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我们日常护理当中,我们要注意老年人起居的环境,光线要亮,地面必须干燥,地面不要有障碍物,这样可以避免老年人发生跌倒,发生骨质疏松性的骨折。不要让老年人负重物或者剧烈运动,合理使用拐杖等支撑身体的器具,营养要丰富,多吃含钙量较多的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外出晒太阳,适度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护理主要从生活、饮食、心理三方面进行:生活上,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久坐不动、不锻炼、吸烟、酗酒、挑食等。烟酒对钙质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习惯,多晒太阳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更应该注意早期功能锻炼。饮食上,多吃蔬菜,选择一些含钙高的蔬菜;多吃豆类食品和大豆制品,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钙,还有维生素B和烟酸等,长期食用可以获取丰富营养,提高免疫力;多吃海鲜,海鲜产品的含钙量比较丰富;还可以多吃乳制品,乳制品是含钙最高的食品,人对乳制品中钙的吸收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最好的来源;需要足够多的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能够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能够延缓骨质疏松,所以老年人应该食用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C。总之,在饮食方面,合理的平衡膳食是很重要的。心理上,要防止老年因骨折而产生抑郁症,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篇4
关键词 临床护理 老年性便秘 临床表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0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03
老年便秘是老年人大肠处于瘀滞,导致很少排便和(或)粪便干、硬状态[1]。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发生率逐渐上升,特别是老年人肠胃蠕动减慢,老年便秘患者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便秘的危害性很大,长期便秘可导致痔疮、直肠炎、肛裂等多种疾病还可诱发癌症,特别是老年患者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等多种老年性常见病,更容易引发中风甚至猝死,病程久者还可伴有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症状。为了改善老年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评估20例老年便秘患者护理前后的变化,发现临床护理后老年便秘症状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老年便秘是老年人大肠处于瘀滞,导致很少排便和(或)粪便干、硬状态[1]。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发生率逐渐上升,特别是老年人肠胃蠕动减慢,老年便秘患者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便秘的危害性很大,长期便秘可导致痔疮、直肠炎、肛裂等多种疾病还可诱发癌症,特别是老年患者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等多种老年性常见病,更容易引发中风甚至猝死,病程久者还可伴有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症状。为了改善老年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评估20例老年便秘患者护理前后的变化,发现临床护理后老年便秘症状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进行临床护理的老年便秘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55~70岁,平均62.5岁。
2010年3月~2011年3月进行临床护理的老年便秘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55~70岁,平均62.5岁。
方法: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定[2]:分别对以下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定、记录变化:①腹胀;②粪便性状(包括、软、硬、水样便);③排便费力;④自发性排便次数。
方法: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定[2]:分别对以下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定、记录变化:①腹胀;②粪便性状(包括、软、硬、水样便);③排便费力;④自发性排便次数。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临床症状改善2~3个方面;③有效:症状改善一个方面;④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临床症状改善2~3个方面;③有效:症状改善一个方面;④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临床护理措施:⑴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取得患者的信任,反复强调便秘的可治性,增加患者的信心。⑵指导患者改变饮食结构、排便习惯、适度运动和良好的心态:①每天清晨饮1杯温开水300~500ml最好是加蜂蜜;②每天摄取纤维素丰富的粗粮、新鲜水果、蔬菜,如芹菜、韭菜、蒸煮的红薯、玉米等能加快胃肠消化,增强肠蠕动,并吸收水分,有助于促进排便(胃溃疡及胃酸分泌过多者不宜过多食用红薯)。⑶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每天至少6~8杯(1500ml)除非有禁忌。确定一个规律的排便时间,如有可能使用坐便器,不要使用床上用的便器。⑷指导患者在晨起或早餐前排便:即使无便意、也要坚持蹲厕3~5分钟左右。⑸指导患者进行锻炼:以个人体力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时间。如慢走、慢跑、打太极拳、做操等。卧床患者锻炼方法为:躺在床上每次将一条腿屈膝抬高到胸前,每条腿练习10~20次,3~4次/日。从一侧翻身到另一侧(10~20次)4~10次/日。⑹如果出现粪便秘结可注入矿物油,滞留20~30分钟后,用手捣碎硬结的粪便并导出碎块,注意观察迷走神经的刺激如眩晕、脉搏缓慢。⑺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措施:加强腹部按摩,减轻直肠疼痛,减轻患者的精神心理的不安。①在处轻擦油,以减轻排便产生的疼痛;②在局部冷敷,减轻瘙痒感,加强腹部按摩;③便后坐浴,并涂油。⑻多与患者沟通:解决实际问题,使患者有一个好的心情并与其家属共同制定一个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解决便秘。
临床护理措施:⑴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取得患者的信任,反复强调便秘的可治性,增加患者的信心。⑵指导患者改变饮食结构、排便习惯、适度运动和良好的心态:①每天清晨饮1杯温开水300~500ml最好是加蜂蜜;②每天摄取纤维素丰富的粗粮、新鲜水果、蔬菜,如芹菜、韭菜、蒸煮的红薯、玉米等能加快胃肠消化,增强肠蠕动,并吸收水分,有助于促进排便(胃溃疡及胃酸分泌过多者不宜过多食用红薯)。⑶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每天至少6~8杯(1500ml)除非有禁忌。确定一个规律的排便时间,如有可能使用坐便器,不要使用床上用的便器。⑷指导患者在晨起或早餐前排便:即使无便意、也要坚持蹲厕3~5分钟左右。⑸指导患者进行锻炼:以个人体力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时间。如慢走、慢跑、打太极拳、做操等。卧床患者锻炼方法为:躺在床上每次将一条腿屈膝抬高到胸前,每条腿练习10~20次,3~4次/日。从一侧翻身到另一侧(10~20次)4~10次/日。⑹如果出现粪便秘结可注入矿物油,滞留20~30分钟后,用手捣碎硬结的粪便并导出碎块,注意观察迷走神经的刺激如眩晕、脉搏缓慢。⑺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措施:加强腹部按摩,减轻直肠疼痛,减轻患者的精神心理的不安。①在处轻擦油,以减轻排便产生的疼痛;②在局部冷敷,减轻瘙痒感,加强腹部按摩;③便后坐浴,并涂油。⑻多与患者沟通:解决实际问题,使患者有一个好的心情并与其家属共同制定一个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解决便秘。
结 果
结 果
通过与患者多沟通,改变饮食习惯,多喝水等简单方法己经使3位轻症患者基本解除了便秘。又对2位卧床患者进行强化锻炼,并进行多次灌肠处理,首先减轻了其心理不安,又配合腹部按摩,增加翻身次数等措施,在其家人的配合下,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与患者多沟通,改变饮食习惯,多喝水等简单方法己经使3位轻症患者基本解除了便秘。又对2位卧床患者进行强化锻炼,并进行多次灌肠处理,首先减轻了其心理不安,又配合腹部按摩,增加翻身次数等措施,在其家人的配合下,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通过饮温的蜂蜜水,散步,注入矿物油,多吃粗粮等方法,使大部分便秘患者都成功解除了便秘的困扰。只有1~2例通过使用这些护理措施后,虽然也有效,但是又有反复,请医生再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改变护理措施。
另外通过饮温的蜂蜜水,散步,注入矿物油,多吃粗粮等方法,使大部分便秘患者都成功解除了便秘的困扰。只有1~2例通过使用这些护理措施后,虽然也有效,但是又有反复,请医生再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改变护理措施。
讨 论
讨 论
通过对老年便秘患者实施的临床护理,有效改善了老年便秘症状。这说明便秘是可防可治的,得了便秘的老年患者也不可惊慌,只要措施得当,特别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再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就一定能解决,让老年朋友远离便秘的苦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老年便秘患者实施的临床护理,有效改善了老年便秘症状。这说明便秘是可防可治的,得了便秘的老年患者也不可惊慌,只要措施得当,特别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再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就一定能解决,让老年朋友远离便秘的苦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宁,主译.护理诊断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1 李宁,主译.护理诊断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 朱芳芳.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5(43):5.
篇5
【关键词】老年骨折 患者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89-01
老年人健康功能低下,骨折致使老年人久卧不起,而引起并发症,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现将我院自2006年1月以来救治87例60岁以上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7例,男43例,女44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3岁。摔倒56例,车祸24例,其他7例,股骨颈骨折46例,股骨干骨折13例,肩部骨折10例,股骨粗间骨折10例,双下肢多发骨折8例。
2 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2例,86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
3 护理干预
3.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受伤突然,加之创伤引起的疼痛和正常生理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有些老人担心子女抱怨和无人照顾,出现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工作中应主动热情与患者打招呼,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和需要,把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尽快使患者恢复最佳精神状态。
3.2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重症者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按时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治疗处理。对突然出现的患者头疼、头昏、呕吐、脉搏增快、心悸、神志变化,要高度重视,做好床头交接班,尽早按医嘱处理。监视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后如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大、小便有颜色改变,应立即报告医生,更改用药方案,避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3.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是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患者,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2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有呼吸功能相对减弱,一部分患者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患者易发生肺部并发证。因此患者入院后,要求不能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患者咳嗽、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患者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与雾化吸入。
3.3.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患者,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等骨隆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给患者垫气垫,每2小时翻身,并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做到床头交接班,由于措施到位结果无一人发生褥疮。
3.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增生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在加上长期卧床,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尿意时及时排出,需进行导尿的患者,按留置导尿护理常规护理。
3.3.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易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大夫,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以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3.3.6 预防骨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患者,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减低,而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可给患者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3.4 指导功能锻炼 在护理过程中,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为防止长期卧床致肢体废用萎缩、肌力减退、关节僵直挛缩,必须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患者自觉主动运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此外,由于老年人处于高凝状态,卧床制动时间长,易诱发血栓性静脉炎。提倡早期活动四肢减少卧床并发症。
篇6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 自理模式; 一般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13-02
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衰) 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慢性心衰具有不可逆性,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护理上着重指导病人,使病人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进行不良行为的矫正,达到控制疾病、延缓病程进展的目的。为探索慢性心衰病人的最佳护理方式,我们对51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自理模式和一般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住院慢性心衰病人61例,作对照组;2007年1月2日~2008年1月2日慢性心衰住院病人51例,作观察组。
1.2 对象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诊断符合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2]:1)有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及主动脉狭窄为原发病史,可有呼吸困难,奔马律及肺部湿音等心力衰竭表现,查体心脏扩大。2)X线胸片有肺淤血征象,而无心脏扩大或轻度扩大。3)超声心动图:①M型和二维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不大,室壁厚度正常或增厚,左室内径缩短率>25%,左室充盈速率减慢;②多普勒超声:快速充盈期与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血流比,即E/A≥1,EF斜率降低。4)有创或无创检查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5)心电机械图:左室等容舒张末期(IRP)>80ms,快速充盈期(RFP)<110ms,缓慢充盈期(SFP)>250ms。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并发症(呼吸道感染、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发生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4.0%与77.0%,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5%与8.2%。其并发症总发生率对照组为80.4%,观察组16.1%.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
3 护理 观察组:充分熟悉和了解病情,包括病人的情绪变化、健康知识的需求及自理能力等,对患者的健康进行评估,并根据病人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及自理能力,分别给予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并提供支持教育。
完全补偿性护理:是服务对象完全没有能力自护,需要护士进行全面帮助,以满足服务对象的所有自护需要。它可以根据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种:1)服务对象在身体及心理上完全不能满足自己的自理需要。2)服务对象在身体上不能满足自己的自理需要,但有意识。3)服务对象的心理及精神活动不能满足生命的需要。呼吸道感染、血栓形成和栓塞等是慢性心衰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慢性心衰常见的死亡原因。此类病人没有自理能力,护理人员应实行全面帮助,护士行为是完成病人的治疗性自理,帮助他们接受完全补偿性护理。
3.1 呼吸道感染 较常见,有心脏病、高血压、肺心疾病的老年人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是控制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3.1.1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 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分钟,室内温度应保持22~24℃,湿度应50%~60%为宜,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1h。
3.1.2 做好卧床老人的口腔护理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减弱,唾液腺分泌减少,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下降,为口腔内细菌的大量增殖造成了有利的条件,这不仅容易发生口臭及口腔炎,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还可以导致腮腺炎、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所以每天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做2次口腔护理很重要。
3.1.3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实施要点有: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曲膝,上身前倾,双手抱膝或在胸部和膝盖上置一枕头用两肋夹紧,深吸气后屏气3秒,然后患者腹肌用力及双手抓紧支持物(脚和枕),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1.4 采用肺部物理治疗措施,清洁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肺部物理治疗是根据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黏液系统的传送带作用,运用叩打、振动、引流等方法,机械的帮助潴留的分泌物向上推移,最终排出。
3.1.5 叩击与振动 长期卧床老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每次翻身时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每次10余下。肺内振动目前是比较新型的肺部振动排痰法,可通过仪器将高流量气体伴随大量气溶胶状物体经口腔快速进入肺内,达到肺内振动,痰液松动的效果。
3.1.6 机械吸痰 通过吸引器将气道分泌物移除,并刺激咳嗽。适用于无力咳出痰液,意识不清及咳嗽与吞咽障碍者。
3.1.7 长期卧床完全不能移动者,可选择小幅度持续性转动疗法。转动时可应用左右翻转的病床,两侧倾斜的幅度为35~40度,达到胸肺部引流的效果。可以在床上移动患者,鼓励和辅助其做一些主、被动运动。
3.1.8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可加强患者呼吸肌肌力和张力,改善呼吸功能。例如每天指导卧床老人定时做缩唇呼气,腹式呼吸锻炼,增强呼吸功能。通过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取口腔护理(生活不能自理者),有针对性的肺部物理治疗如叩击与振动、机械吸痰、运动疗法,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加强与患者正确沟通与交流,可根据其耐受情况,随时调节给予的方法与力度,减少患者的痛苦与不适。在给老年患者做肺部物理治疗时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意识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肺部物理治疗,通知医生必要时给予急救。
3.2 血栓形成和栓塞 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栓子大小有密切关系,小的肺栓塞可无症状,大的肺栓塞可表现为突发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压下降,同时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衰竭加重,巨大的肺动脉栓塞可在数分钟内导致心原性休克和猝死,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颤动者,易发生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而引起脑,肾,四肢或肠系膜动脉栓塞,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及时协助翻身按摩肢体作被动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对有栓子脱落引起肢体动脉栓塞者,轻症者可用尿激酶或链激酶进行溶血栓治疗,肢体缺血严重者应作外科治疗。
3.2.1 保持病室安静,加强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关心体贴老年患者,保持床单及患者皮肤清洁干净。定期翻身、叩背、促进排痰,教会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防止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部分补偿系统,对于病情缓解,有部分自理能力的患者给予适当帮助和指导,护士与病人共同参与各种护理活动。
3.2.2 病情缓解,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根据病人情况鼓励并协助病人稍微活动,活动以不感到心悸、气促为宜。如出现不适应注意休息。
3.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并协助病人咳嗽排痰,痰液黏稠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吸人完毕轻拍背部,使气管内痰液产生震动,痰液易于排出,协助病人将痰咳出。
3.2.4 协助病人生活护理 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病人自行洗脸、刷牙、进餐、大小便等,使病人在护士的帮助下保持口腔卫生,保证充足的营养。使病人克服自理缺陷,获得有关疾病知识,鼓励病人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2.5 辅助教育系统 Orem的辅助教育护理系统强调了健康教育的作用,即要求护士收集材料,制订相应的指导计划,并根据病人的文化层次不同采取适当的方法,如口头、书面、宣传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育,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恢复自理能力。在临床中,对于那些有自理能力慢性心衰病人,给予指导和辅助教育,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
3.2.6 饮食指导 进餐种类、方法及热量限制:对于老年患者,应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食品,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进食宜少量多餐,对于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指导患者将晚餐提前,餐量要少。对营养缺乏、抵抗力低下患者,应鼓励进食有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一般患者宜限制液体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心衰的恢复。有下肢水肿者,应限制水钠的摄入量。对有胃肠道症状的患者,要避免刺激性及油炸食物。
3.2.7 休息和活动 提供舒适的环境以促进休息和睡眠,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有证据表明,稳定性心衰患者,运动锻炼可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有人认为,运动锻练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3]。但运动必须依据心衰患者的承受能力而定,即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而诱发加重心衰。虽然适度运动对心衰有利,但不能超负荷。因此,应指导患者掌握限制活动的原则:Ⅰ度心衰不必限制日常活动;对日常活动就出现症状的Ⅱ度心衰患者,应避免剧烈的运动和强度大的工作;Ⅲ度心衰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2.8 心理指导 消除紧张情绪。老年心衰患者常因病程漫长、症状反复发作、活动受限、治疗、经费等多方面问题而产生过分紧张、焦虑不安或抑郁、闷闷不乐等心理负荷增加的表现,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时所表现的生物学特征主要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血小板被激活、聚集度增加,全血粘度增高[4]。临床上,偶尔见到这样的病人,病例:女性,75岁,诊断:陈旧性心梗伴心力衰竭,入院两天,样子很忧郁,平时与她说话很容易发脾气,有一次吃午饭时哭起来了,问她怎么了,她又不说,还大吵大闹,后来劝说好久,她才说出原因,是儿子跟她说了关于药费的事,而她觉得太贵了,一时想不通,后来经过医护人员心理安慰和家属的劝说后,终于心情平静了,心情好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因此必须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告诉患者将不良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如听音乐、看书等。也可用语言调节法,让患者将内心的不安、烦躁通过向亲友诉说、发泄。但应避免情绪激动,以取得疾病的良好控制。
3.2.9 指导用药 指导病人坚持并按时遵医嘱服药,应用洋地黄制剂和血管扩张剂,应注意提醒患者站立时防止摔倒,应教会病人或家属如何数脉率,并观察毒性反应,应做好有关知识宣教及出院指导。
3.2.10 皮肤护理指导 慢性心衰,老年患者因皮肤表面干躁,常引起瘙痒,加上水钠潴留引起水肿,皮肤容易破损。故要指导病人穿宽松的棉制内衣,避免搔抓,每日用温水擦浴,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4 讨论
4.1 自理模式是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学家奥瑞姆(Orem)提出来的。奥瑞姆自理模式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护理理论,该模式分为3个部分,即自理理论、自理缺陷理论、护理系统理论。奥瑞姆认为,人是一个具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并有不同的自我料理能力的整体,人所做出的活动以维持本人的生命健康和完整[5]。根据慢性心衰患者的自理能力,分别给予完全补偿、部分补偿、支持教育等护理。这样,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为部分补偿、完全补偿的患者提供身心护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4.2 自我护理可减少慢性心衰病人并发症 通过自理模式和一般护理,使观察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既有利于患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时间,也减少了医药费用,减轻了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
4.3 自我护理调动了病人及家属的积极性,提高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率, 通过自我护理,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上升。自理理论强调护士的任务在于增进病人自我护理的能力,建立病人自我照顾概念。
4.4 自我照顾的概念。应用自理模式对慢性心衰病人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护理,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原来的被动求护变为主动配合,提高病人对健康的认识水平,使其了解疾病护理的有关知识,维持健康的自我决策和自我护理能力。
4.5 现代护理观认为,护理应以“人及其健康”为中心。Orem自理理论对人的感情、心理需要涉及甚少,而心理因素对慢性病病人及其家庭都很重要[6]。因此,将自理理论与一般护理两者结合起来用于慢性心衰病人护理,起到了互补作用。
4.6 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有待进一步捉高 在临床中发现,护士的素质、知识面、沟通与交流的技巧等都影响病人掌握疾病知识的水平。
5 结论 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比较,由于自理模式的应用使患者并发症下降并充分发挥病人在治疗康复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使病人对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故自理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内外科护理学(上下)[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1).
[2]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9-160.
[3] 戴闺桂.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代概念[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75-77.
[4] 杨菊贤.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时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29(2):67-70.
篇7
关键词:护理行为;干预;降低;跌倒
据有关报道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抽查主要数据公报,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44亿,占总人口的7.69%[1]。估计至2014年将达2亿,随着人口的老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值得人们关注,老人机体器官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日渐衰竭;社会现状普遍对老人的跌倒风险关注不足,一旦跌倒常导致骨折,重者不能行走必须住院治疗,甚至有的老人必须在床上度过余生,导致生存质量下降,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一个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人每年有1/3的跌倒率[2],老年人行动缓慢,普遍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估计过高,不愿借助别人或辅助工具的帮助,或者患其它疾病,使用其它特殊药物,增加了跌倒的风险。日本和台湾地区的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模式相对成熟。《日本看护协会看护业务基准集》列举的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既往跌倒史、感觉功能、机能障碍、活动情况、认知、排泄、用药等。台湾地区通过其患者安全通报系统,系统的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认为,跌倒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65岁、男性、血压不稳、头晕、失眠、忧郁、视觉不佳影响生活、意识不清/无定向感/躁动、最近一年或住院曾跌倒、无力自椅子站起、常需如厕、住院期间无人陪伴、使用癫痫剂、使用镇定安眠药等[3],并形成了规范的评估和预防措施。而且前我国各医院逐步完善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措施,医护人员对跌倒风险的认识仍有差距,主动报告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者少,危险因素的评估和跌倒的预防措施尚未形成规范。本文从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本院存在有跌倒风险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干预前后进行对照,干预前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入院后经责任护士评估存有跌倒风险的随机挑选的100例住院患者,男72例,女28例,年龄63~96岁;干预后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经责任护士评估存有跌倒风险的随机挑选100例住院患者,男66例,女34例,经向家属和患者询问同意参加本研究,年龄61~95岁;2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入院后经责任护士评估存有跌倒风险的随机挑选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根据跌倒风险指数存在中高危的患者只实行加强巡视和观察,未施行护理强化干预手段。
1.2.2 实验组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经责任护士评估存有跌倒风险的随机挑选的100例人数住院患者,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24H内进行跌倒风险因素量表评估,评估内容有:①跌倒史;②超过一个医学诊断;③行走辅助(卧床,使用拐杖、手杖、助行器、扶靠家具行走);④静脉输液治疗;⑤步态(正常,双下肢乏力,残疾或功能障碍);⑥认知状态(正常,认知障碍)。高龄、视力障碍者。根据以上6项内容进行评分,得分为24~44分为中度危险,得分为45分为高度危险。得分≥45分为高度危险的患者,加强巡视和观察病情,并对患者和家属给予跌倒风险护理行为的强化干预,至少评估1次/d,病情变化及使用药物时需重新评估。准确评估摔倒的风险因素是制定干预措施的首要前提,摔倒往往是由多种危险因素作用所致,故对摔倒的评估包括内部的危险因素和外在的危险因素两方面,评估过程应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4]。
1.2.3对实验组存在中.高度跌倒危险的患者提出护理行为干预措施。
1.2.3.1对中高危患者使用跌倒护理单,由责任护士评估1次/d跌倒风险,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床头悬挂"跌倒风险"警示标识。
1.2.3.2对重点患者加强巡视与照顾,把患者需要的物品放置妥当,帮助患者解决生理需要。对经评估存在有跌倒风险的高危患者进行护理行为强化干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1.2.3.3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行人通道无障碍物,患者下床需穿防滑鞋,坐轮椅时系上安全带,衣裤合身,教会患者使用呼叫器,需要协助时随时呼叫护士。
1.2.3.4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合作,使患者掌握防止跌倒的措施,指导患者不能跨越床档下床。
1.2.3.5对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的患者经与家属沟通和签知情同意书后实施约束措施,并使用约束护理单,如系约束带、穿约束衣或约束背心,以免患者在自行活动的过程中坠床跌倒。
1.2.3.6对使用特殊药物(安定、镇痛、降压等药物)的患者,嘱患者卧床休息。
1.2.3.7对步态不稳的患者下床行走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起床时要稍坐片刻,避免性低血压。
1.2.3.8对不听劝告和自我感觉良好存在高危跌倒风险的患者重点看护或设专人陪护。
1.2.3.9对睡眠规律颠倒的患者,晚上加强巡视或留专人陪护。
1.2.3.10提高护士和护工对跌倒风险的认识,进行跌倒风险知识的培训没加强做工责任心,爱岗敬业,并制定出护士防范患者跌倒风险的指引在工作过程中增强主动护理的意识,在工作中经常检查护理安全措施是否落实,经常告知患者和家属如何预防跌倒。
1.2.3.11对患者和家属的管理,对存在有跌倒风险的患者,制定患者防范跌倒的工作指引,加强跌倒安全教育和功能训练,讲授跌倒后的不良后果,经常提醒患者各家属,提高患者防范跌倒的意识,同时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参与,通过护士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提出跌倒风险预警,使护士和患者能正确认识潜在的跌倒风险。
1.2.3.12对住院环境的管理,医院的楼梯、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灯光明亮,窗户安装防护栏,走廊、大厅设休息椅和扶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贴上温馨提示。在走道上不堆放杂物,灯光明亮,病房安装地灯,晚上避免灯光刺眼。
1.3评估方法 挑选工作5年以上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沪市作为责任护士,对责任护士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知识的培训,统一对跌倒风险的认识,跌倒评估两边参照四川省护理技术规范。为本院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跌倒等闲的老人采用护理行为强化干预,降低住院老人的跌倒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 2组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分析,见表1。
2.2 2组住院患者跌倒病例分析,见表2。
2.3从目前护理管理跌倒因素综合分析 防止跌倒的制度和有明确的指引、医护人员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和干预、患者和家属对跌倒风险的防范意识、防止跌倒的公共实施等,对防止跌倒也是非常重要的。
3讨论
有研究认为最容易发生住院跌倒时段示凌晨4~8时[3];最容易发生住院患者跌倒的活动是进行上下床和入厕所时。从表2只可以看出,本文在跌倒因素分析发现个人方面的因素占了48%,晚上也是跌倒的高峰期,所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到跌倒风险的存在,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才能有效防范跌倒。对一些因疾病因素造成晚上患者小便次数增多,其次是对精神障碍的患者如老人痴呆等,另外一些老人因睡眠习惯的改变,晚上失眠或睡眠时间短,对这些患者晚上要加强巡视,安排专人陪护。对跌倒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患者晚上跌倒的事件增多,主要是老人的睡眠规律改变,导致白天睡觉,晚上清醒,而晚上护士值班人员相当较少,护工的人力也相对不足,因此增加护工和护理员晚上值班的人力是非常必要的,本院根据患者跌倒因素总结护士及患者防范跌倒风险的指引。
4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及护工、患者和家属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对住院患者进行准确的跌倒风险评估,及时提出跌倒风险的预警,用过有效的护理行为干预手段,积极消除各种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是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的关键,事实证明医患双方共同参与防范跌倒,能有效控制跌倒事件的发生。有关资料表明跌倒,跌倒者均有五成以上归因个人因素,四成归因于环境。所以对患者及家属的跌倒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取得患者对防范跌倒护理措施的合作,同时改进医院的住院患者的环境安全,是防范跌倒的有效手段。我国应该强化老人防范政策的后续研究,目前社会对跌倒因素的分析还是不足的,公共场所跌倒的设施是非常不足的。防范老人跌倒,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事,再次呼吁建设公共设施时,多考虑老人的安全,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对防范老人跌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谈华丽.我国城市老年公寓发展势在必行[J].城乡建设,2007,11:57.
[2]陈月娟,王荣,余小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5,5(5):56~58.
篇8
【关键词】 老年骨科病人;护理特殊性;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28-02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健康的增强,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老年骨病是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数的老年患者在入院时候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且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有些患者的自理能力甚至完全消失。老年患者年龄大,身体恢复起来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对于老年患者所开展的护理内容也相应难度较高,要求也比较多。医院的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对老年人开展护理工作的要领,了解老年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不断提升护理的质量,才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本文主要护理实践,对6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了2012年1月至12月所收治的老年骨科病人60例患者的护理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本组患者中长期卧床的患者较多,且大多伴有各类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和慢性肾炎等等。
12 护理方法
121 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在入院之后,生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他们面对新的陌生环境,另外多数患者还会面对手术治疗,所以老年患者容易产生一些应激的反应,比如焦虑、烦躁、失眠等等,甚至一些患者还会产生悲观、轻生的情绪。患者所出现的这些应激反应都很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为了可以让患者更好地适应医院的环境,医院的护理人员要积极地和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各种提问。引导患者减少依赖性,开展自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同时也要和患者的家属多开展沟通,引导其对患者多关心,给患者心理上以支持。
122 防止患者发生坠积性的肺炎 一些老年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有着多年的吸烟史,一般多患有慢性的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等一些疾病。患者在入院之后由于长期的卧床,很容易发生一些肺部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在护理中首先要告知患者吸烟的严重危害,要求患者戒烟,同时鼓励患者开展有效的深呼吸,促进患者肺部扩张,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患者发生肺炎。如果有一些患者因为疼痛不敢进行咳嗽,护理人员则要对患者的伤口部位进行固定,以更好地协助患者排痰、咳嗽,有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对患者的胸部进行叩击,以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当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快下床活动,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
123 防止患者骨的延迟愈合 老年患者因为自身年龄的问题,容易发生骨质丢失,引发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老年人自身的活动量一般也比较少,所以骨细胞的活性也有所降低,当患者发生骨折的时候,其愈合期就会大大延长。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多进食一些高钙的食物。一般日常含钙比较多的食品主要是一些奶制品和深绿色的蔬菜、花生、核桃等。大部分中国人的肠道多缺乏乳酸菌,所以在喝牛奶的时候容易产生腹胀,所以护士要指导患者多饮用酸奶,在饮食中注意合理搭配,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患者钙流失。
124 对患者康复期开展运动训练 运动能够比较有效地刺激患者骨细胞的活性,老年人自身的活动量大大削弱,加上患者患骨科疾病后活动量就会更少,这不利于患者骨折的早日愈合。医院的护理人员可以依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伴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恢复医护人员编制可以指导患者做伤肢的运动,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地防止患者发生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对老年人进行恢复期的训练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耐心,循序渐进地开展运动,以防止患者会过度疲劳。在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的时候,特别是下床做运动的时候要有专人进行搀扶,以防止造成患者跌倒,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训练的顺利开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 结 果
本组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对在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和康复期的锻炼护理等等。60例患者无一发生任何并发症,患者最终都痊愈出院。
3 讨 论
老年骨科患者在患病之后其自身的心理变化均比较复杂,患者容易产生一些悲观抑郁的情绪,这会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康复。在临床上对老年骨科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的时候,要对患者的各种病史进行比较详细的询问,使得患者对于各种疾病都能有足够的认知,以便可以更好地配合医院所开展的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骨科疾病的信心。老年骨科患者在入院之后大多需要长时间卧床,老年人因为自身的呼吸功能检索,容易并发一些呼吸系统的疾病,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重点做好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护理,帮助患者排痰,以防止发生各种续集系统的感染。对患者开展必要的康复期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协助患者进行训练以促使患者可以早日康复。
老年骨科住院患者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对于这些老年患者在患病后的一些基本特点的认识,是开展有针对性措施的重要前提,也只有了解了老年骨科患者的特点才能够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的产生,促进老年患者尽早地恢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泽慧老年患者心理护理[A]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护理专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董亚萍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A]玉溪市第三届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篇9
【关键词】老年痴呆;预防;护理
1 痴呆的定义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症。从临床实用角度,将痴呆定义为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并具有以下精神活动领域中至少三项受损:语言、记忆和空间技能、情感或人格和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等)。
2早期预防
2.1 防止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痴呆的主要因素,特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丰富,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代谢减低,器官退化,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应适宜长期坚持锻炼,加强保健意识,有节奏的有氧运动可推迟和延缓脑细胞衰老,锻炼时肌肉收缩外周的血液泵到达大脑供给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它们能保护神经细胞,促进新的神经连接,使注意和警觉功能加强。
2.2明确病因。痴呆是一临床综合证,无固定特异病因。首先应明确得病的病因,如中毒性痴呆、代谢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可以治疗的痴呆约占痴呆病人的19%-40%。经适当的病因治疗,在原发病的治愈或好转的同时,痴呆症也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好转。因此对原发病早期采取措施,故早期诊断治疗痴呆病为主要。
2.3良好的生活方式。宜生活有规律,注意起居,环境宽敞明亮,清洁空气新鲜,保证有质量的睡眠,避免白天长卧,尽可能做到早睡早起,因人而宜参加户外活动、锻炼、散步、跑步、做操、太极拳等运动,参加社会活动,善于广交朋友,经常交流、沟通,培养兴趣,训练思维,保持心态平衡,心情愉快,以及力所能及的脑力和体力活动,与子女一起生活,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同时还应“三高三低二戒”。
有人发现痴呆病人脑神经细胞突触及基底神经核中铝含量是一般人的4倍。这样我们不得不从营养配置上来考虑,正确调理饮食,应该从“三高三低二戒”做起:“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豆油、麻油)、高维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二戒”即是戒烟戒酒。这些均对痴呆的预防起到药物不能起到的作用。
3 护理
3.1心理护理。老年痴呆是一种社会心理性疾病,在疾病各期都会出现某些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碰到生疏复杂的事情,易感疲乏,易怒和焦虑,人格障碍,不爱清洁,依赖性强,自私和多疑,幼稚,欣快,哭笑无常等。它们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的有效性。为此护理人员要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将心理护理贯彻始终。还要以人为本,态度和蔼,语言可亲,有技巧的与患者多进行沟通,耐心听病人的诉说、唠叨,和患者说话时目光注视病人,给患者一种信任感,做耐心的解释,对其不正确的行为不要直接批评,应在病人情绪平静时给予正确指导、纠正。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多多亲近和关爱病人。
3.2长期卧床的护理。由于老年痴呆定向障碍病人常常昼夜不分,或生活能力下降,肢体无力,生活不能自理,常常引起长期卧床。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病房。做到七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检查、勤交班。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建立翻身卡。长期卧床1-2/h定时翻、拍背、按摩受压部位,肢体被动训练,注意营养供给,预防肺炎,营养不良,褥疮等并发症。
3.3睡眠障碍的护理。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在老年人中为常见,而痴呆病人更加严重。不良的睡眠习惯,情绪失调,社会心理因素,不适的睡眠环境的变化均影响老人的正常睡眠。应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条件,室温和光线适宜,床褥不宜太软以免翻身困难,枕头高度适宜约l0cm-15cm以保持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采取刺激控制锻炼时帮助失眠患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有规律睡眠的训练方法。
(1)是在有睡意时才上床。(2)床和卧室只用于睡眠而不能在床上阅读、看电视。(3)若上床10-20分钟不能入睡,则应起床。(4)夜间无论睡多久,早上按时起床,白天不打磕睡,同时对一些护理操作和必需的护理治疗应合理安排在患者自觉地觉醒时间实施进行。减少被动觉醒次数,保证有效睡眠,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4 安全防护
防止意外发生,首先解除患者周围环境的危险物品,对电源、火源、热水瓶、剪、刀、化学物品等,严格控制、保管、安放不易碰撞的地方,对病人的药品妥善管理,每次发药应送到病人手中,看服下肚。病区患者应有专人照顾护理,24小时陪护,经常巡视患者是否在室内或病房,不可单独活动、外出。为病人填写好安全卡,包括:姓名、住址、联系人电话。避免迷路、走失或发生交通事故。由于痴呆病人智能低下而致情感障碍,在医疗护理中要往意自己的言行,给予温暖、安慰,切忌言行生硬引起患者行为异常反应。
参考文献
篇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82-01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病因未明,无特殊的治疗措施。衰老、抗体功能减弱、代谢障碍、内分泌减退、心理社会因素等均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有关,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生活能力,需要照顾。老年人住院,不仅病人痛苦,而且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通过3年多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实践,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应当采取的搞理措施,进行总结,认为科学合理和充满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在维持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和生活质量,回归社会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1临床资料
2005年至2008年,我科共收治老年痴呆患者共110例,其中男52例,女58例,患者年龄范围57~93岁,平均在这些病例中,属血管性痴呆有32例,属AD的78例,住院时间最长
的216天。
2护理问题及干预
2.1心理问题
2.1.1焦虑,患者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坐立不安,重复动作,不停地搓手或者来回走动。
2.1.2抑郁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惫等。
2.1.3情感不稳定,常见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包括踢、抓、咬、打人、撕东西、破坏物品、骂人或语言攻击),不恰当处理物品、不恰当穿脱衣服。
2.1.4欣快、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幼稚。
2.1.5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2.1.6语言超越行为,包括持续要求帮助和引人注意,重复评议或问题,抱怨,消极待人或者待物,尖叫。
2.2心理护理:老年痴呆是一种社会的心理性疾病,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多与患者谈心交流,鼓励家人陪护探视,对于焦虑者,给予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适当的活动,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抑郁症患者,要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鼓励患者多活动,如散步等,有些攻击行为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病房环境应尽量按照患者的原有生活习惯设置,分析产生的激越的具体原因,避免刺激性语言,鼓励规律性锻炼,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语言,更不在患者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制服或反锁在房间内,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病情加重,表现欣快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患者,劝导患者增加活动,如下棋、读报等。行为淡漠的患者要增加宿舍的照明,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语言,与患者建立信赖的关系等,鼓励患者所做的事情。
2.3用药安全及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多合并多种伴随疾病,用药多样,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药或者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或者吃错药,或忘了已服过药而过量服用,所以,所有口服药必须由护理人员按顿送服,不能旋转在患者身边,老人服药时必须看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将经药全部服下,以避免患者遗忘或者错服。如一些心脏用药,用之过量会导致猝死,有生命危险,糖尿病用药,漏服或者不能按时服用,起不到降糖作用,服用过量又会造成低血糖等。对伴有抑郁症者,幻觉和自杀行为的痴呆老人以及拒绝服药的患者,除要监督其把药服下,还要让患者张开嘴,检查是否已将药物咽下,防止患者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将药吐掉或取出,镇静催眠药要在患者上床以后再服下。中重度痴呆患者服药后常不能诉说其不适,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卧床患者、吞咽困难的痴呆老人,不宜吞服药片,最好将药片瓣成小粒,或才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不能吞咽或者昏迷患者应由胃管注入药物。
2.4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2.4.1跌伤:老年性痴呆多伴有椎体外系疾病,表现为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共济失调,患者站立行走都会出现困难,却愿亲自行动完成一些力不从心的工作,结果跌伤,加之老骨质疏松,极易骨折,所以病房内、浴池、厕所地面干燥,无积水,规劝病人勿做难以承担的劳作,上下床及变换体时动作宜慢,床边宜设护栏,上下楼校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
2.4.2走失:老年痴呆患者因记忆功能受损,尤其是中重度痴呆患者,定向出现障碍,应避免患者单独外出,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在其衣服内放一张卡片,写有患者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一旦走失,容易被人送回。
2.4.3饮食护理:以防止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进食时必须有人照看,以避免食物呛入气管致窒息死亡。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和胃肠道功能,制定相应的食谱,要进餐前主动介绍食物之口味,给予鼓励及引导,暗示患者饮食美味可口,早饭和晚饭时尽量开灯、供暖,创造明亮温暖的进食环境,便于观察,对家属送饭者,与患者家属沟通,要求食品制作时尽量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食欲。由于患者容易存在少食,尽量鼓励患者多进食,对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鼓励多进食水果及各种蔬菜。
2.4.4睡眠障碍老年痴呆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严重时,常白天休息夜间吵闹,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不要给老人喝茶,唱咖啡,吸烟,以避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患者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每晚应该保证6-8小时的睡眠,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如病情许可,白天要让其有适度的活动,尽量不让患者在白天睡眠,增加活动,保持兴奋,以便他能在夜间休息,避免整天卧床。
2.4.5日常生活护理除了给予适度的生活照顾外,应尽量指导其自理日常生活,安排鼓励其参加一定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多与患者聊天,帮助他们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护理人员要时常给予患者必要的卫生指导,采取适当的措施制止患者的不卫生行为,根据天气变幻及时建议患者及时添减衣服,经常为病房开窗通风换气,长期卧床的病人要为其定时翻身拍背,对大小便失禁的痴呆患者,要及时协助大小便,保持皮肤、床铺的整洁干燥,以减少发生感染和皮肤病及褥疮的发生,洗澡时注意不要烫伤,热水瓶、电源、药品、化学日用品、刀剪等危险物品应放在安全、不容易碰到的地方,防止病人自杀或者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好随时有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