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在一线的各种不同的实用型人才为主,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基本的素养。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要求很高的专业,随着现代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应用,随着现代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应用,医学检验结果的快速性、特异性、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临床医师对患者诊疗过程中约80%的信息来自临床实验室,越来越依赖科学、准确、客观的检验结果。医学检验已由原先的辅学科,发展为当今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技能应用型学科。因此社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医学检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更新才能跟上社会的需求,所以这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更

严格。

一、高职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现状

对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方面还是原来的传统模式,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主要的方面就有,在实训课之前,教师通过提前准备好实验设计和实验准备的工作,把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原理都给学生安排好,从而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动脑筋,麻木地按照实验步骤流程进行,在这样的操作中,学生还是没有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方面安排的不够科学,专业课知识面比较窄,依旧还是在讲授临检、血检、生化、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当前的临床方面,检验设备自动化方面所需的知识还是很远。医学检验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主要是老师在讲课,学生在下面听,主要强调的是老师的作用,学生处于次要地位,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出来的人大部分都会出现“眼高手低”的表现,也就会影响就业的需求。也没有能够让学生分清主次,使得学生只是为了在实验中验证理论而实验,并没有把自己的思维放在专业上,只是在稀里糊涂的上着专业课,这样的实践课程只能叫做实验课,从而违背了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初衷,脱离了医学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制定适应需求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实验实训教学计划

由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教育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专业,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还没有做出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符合培养模式的教材,所以我们就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展开实验,内容如下: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里抽出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将一个组分为传统模式,另一组分为采用项目驱动实训教学模式,两个实验组通过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上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在第一组中,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先讲解在医学检验专业技术的实际理论和实验的相关的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操作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经过一个小时之后,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内容,对实验进行一步一步的流程操作,进而得出实验结果,由老师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在最后一步,学生写完实验报告上交,课堂结束。第二组则采用新型的项目驱动实训的教学方法,首先老师提前布置检验项目,由同学们自己查资料后规划实验方案,然后在自己小组内讨论,通过这样来提升每个学生的参与感。学生根据组内讨论的实验方案准备好实验试剂和实验器材。实训课侧重的方面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例如血细胞计数实验,学生要自己准备试管、显微镜、洗耳球、擦镜纸、采血针、牛鲍计数板、盖血片、纱布、75%酒精、消毒棉签等一些实验器材,一些实验所需要试剂也自己配置。实训课由学生自己来讲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操作方法等,挨个发言,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实验的原理、目的和意义。为学生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打下基础。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驱动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在通过以学生的能力为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要原则,以项目课程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导能力,把实训实际的教学内容作用在人才培养上面,从而使得学生在实训课上不仅能够学会基础的检验技术操作,同时也能实现真正的课堂教学与实训将教学融为一体,为以后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在课堂上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块,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二)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在近些年来,学校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实验实训的体制的同时,也在重新整合原有实验仪器的基础上集中资金购置了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所以,该专业将每一门的专业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步骤来教学。第一步驟是在学校的学校医学检验实验室教授学生手工上的操作学习内容,这一步骤包含两部分,第一,在目前还没有自动分析仪设备的实验内容和急诊项目,例如血型测定、血细胞沉降率、大便的常规检查等;另一部分是有先进的自动分析仪器的教学内容,例如全自动生化分析、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等等,对于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此外,对于一些常规性的仪器设备也进行了更新换代。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用手工的方法进行各种检验操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于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熟练的掌握各种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对于每项操作都做到动作规范化、操作熟练、快速有效,结果准确可信。第二步骤是在教学医院检验科教授自动化仪器操作学习内容,主要通过直接和医院相互配合,在医院检验科中学习具体的实际操作手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建立自动化分析技术的感性认知,也能实现了在临床方面的零距离接触,为下一步在实际的临床实习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第二步骤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了解各种检验分析仪器工作原理,对各种的实验仪器要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来进行操作,了解到常见故障和排除的方法。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当中,更多要注意教师的导向功能,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养成专业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以后的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职业技能

基础。

(三)建立客观的评价方法与考核指标及技能竞赛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科的课程结束后,要对于每个学生都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不及格者,要根据学生的不及格内容进行考核,直到最后合格。考核是对课程教学的检验,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术考核可以很好的使学生做到有效的技术改进和调整,以用来确保实训的高效性,在考核方法上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一个是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考核。实验考核在课程过程中完成考核,例如,在微生物学检验中,学生考核中需要完成细菌革兰染色,那么教师就要要求学生在完成手工染色后,在显微镜中找到染色结果,教师通过操作熟练度进行评分,给出成绩。学校也可以对学生开展实习前的强化实训、实践技能操作大赛等,综合的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把关,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实践技能。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的更新,对医学检验人员的技能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分析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实训的现状,讨论现在课程当中的不足,以用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满足社会对于不同人才的需求。当然,在实验实训改革当中,依然还是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教师应该和医院检验科的同行们一同进行讨论研究,最大程度的保证跟随时代的发展培养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燕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情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4):138-140. 

[2]解春宝, 罗江蓉, 传良敏,等. 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探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8):1146-1148. 

[3]牛丽丽. 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J]. 保健文汇, 2017(9):110-111. 

篇2

(新疆伊宁卫生学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对新疆伊犁地区28家医院进行临床调研,目的是掌握伊犁地区医学检验技术的人员结构,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调查结果表明,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市场需求一致,培养规格必须适应临床工作岗位群的特点。

关键词 :伊犁地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员结构;人才培养;就业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34-02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是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中的一支重要队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检验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检验技术装备日趋专业化、精密化,检验技术水准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医学检验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如何适应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医学检验技能型人才是亟待探讨的课题。2011年7~8月暑假期间,我们对新疆伊犁地区28家州级、市级、县级及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调研,经过对医学检验专业人员队伍的现状、发展需求、岗位分布、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的全面调查,旨在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的基本思路与形式

调研内容 通过对伊犁地区州级、市级、县级及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了解各医院目前的检验技术装备、技术门类、检验技术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等情况。

调研方法 2011年暑假期间,我校先后组织医学检验专业十余名教师对伊犁地区2个州、3个市、8个县、5个乡镇共28家州级、市级、县级及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对不同层次医院的检验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检验人员人数、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分布情况。

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现状分析

医学检验专业人员基本情况 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新疆伊犁地区医学检验人员年龄分布结构尚合理,以中青年检验技术人员为主,但职称和学历结构普遍偏低。与此同时,国家拨专款为乡镇、社区医院配备了常用的检验仪器设备,但多数乡镇医院由于缺乏医学检验技术人员部分检验业务没有完全开展起来,仪器设备使用率偏低,尤其是乡镇卫生机构,还存在人员不足、学历及职称偏低、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详见表1、表2,下页表3、表4。

医学检验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 医学检验专业人员主要分布于各级各类医院。调查结果显示,按科室分类岗位设置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生化、免疫、门诊、临检、微生物、血库及临床急诊等七个科室,对医学检验专业人员的各种能力要求包括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业技术能力及职业基本素质。详见表5。

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趋势

医学检验的发展,特别是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使生化、临床检验、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中的部分项目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不断发展的新型检验技术,如生化检验中的酶促速率法分析技术、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免疫检验中的放射免疫、酶免疫及化学发光、微生物检验中的全自动鉴定技术和以聚合酶链反应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断提高,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可靠,检验技术装备日趋专业化、精密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检测项目逐渐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已由单纯的辅技术工作变成直接参与临床诊断、科研和医疗决策的手段,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而目前检验科室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开展检测项目的数量及检测水平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医院整体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医学检验专业成为当今医学教育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

应该看到,自动化仪器检验虽具有速率快、重复性好、干扰因素小、可批量测定等特点,便于室内质控和评价,是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自动化仪器的普及,忽略标本的形态学观察造成漏检、误诊也时有发生。实践证明,仪器再精确、再智能也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验,仪器不可能有完全的思维鉴别能力。因此,形态检验技能是医学检验人员必备的技能,是任何仪器设备无法替代的,应注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此项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刘馨.检验医学在当今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位置[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47.

[2]花雨昆.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7-8.

篇3

    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因此,有必要建立其自身的理论发展体系,重点研究自动化技术、形态学检验技能、生物安全操作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使生化、临床、免疫和微生物检验中的部分项目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一些新型检验技术(如生化检验中的酶促速率法分析技术,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免疫检验中的放射免疫,酶免疫及化学发光,微生物检验中的全自动鉴定技术和以聚合酶链反应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断提高,特异性增强,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检验技术装备日趋专业化、精密化,检测项目逐步增多,使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临床检验已由单纯的辅技术工作变成直接参与临床诊断、科研和医疗决策的手段,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化仪器检验虽具有速度快、重复性好、干扰因素小、可批量测定、便于室内质控和评价等特点,是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主流,但其忽略了标本的形态学观察,漏检、误诊时有发生。实践证明,无论仪器多么精确、多么自动化,也不能完全取代具有诸多形态学成分的显微镜检验,因为它不可能有完全的思维鉴别能力。因此,形态检验技能是医学检验人员必备的技能和“真功夫”,是任何仪器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学校应注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此项技能的培训。

    二、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办已有56年,是学校的重点专业,有一定的办学基础和办学经验,为各地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了大量的医学检验人才。近年来学校在重点专业建设和示范校建设中陆续购入了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办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师资队伍结构和课程设置、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部分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彻底转变专业课程开发理念,表现在仅从医学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出发,课程设置与工作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联系不紧密等方面。另外,出于学校教学经费和成本的考虑,压缩了学校实践教学及临床见习的课时,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课时相对偏少,检验职业岗位能力在教学中未得到充分重视。同时,还存在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师资匮乏、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学生接触临床较晚、适应性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

    三、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适应医学检验行业飞速发展和检验医学分工细化的发展趋势,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体现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学校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适应实验仪器操作、血液标本采集、实验室质量控制和常用试剂配制的岗位需求,具备自动化和微机化实验仪器设备操作维护方面的知识,成为医学检验行业技术熟练的人才。

    2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改革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中职学校应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科学地建立课程体系。(1)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构建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围绕应用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培养,强化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初期突出医用化学和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疾病诊疗基本知识。(2)在专业理论学习方面,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的基本要求,按职业导向、项目引领,删去陈旧内容,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并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增设与地域职业特点和职业岗位需求相关的课程,如艾滋病护理及职业防护、医学统计方法等。(3)在实践教学方面,以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对各门核心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删除陈旧和重复内容,按职业导向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按职业岗位工作流程设计综合实验及仿真实训,使学生学习在未来职业岗位,工作在学习环境,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和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实行早期临床见习,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

    3专业教学改革

    3.1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能力为引领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我校的做法是:第一学年以培养职业人文素质为主,第二学年以培养岗位核心技能为主,第三学年以培养岗位综合能力为主,循序渐进推进,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认知性实践、模拟和真实岗位实训及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

    3.2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改革和创新

    教学方法以适应职业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减少纯理论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加强实际操作训练;聘请行业专家承担一定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学探索与实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立体式多媒体教学、项目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知识竞赛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通过设置一个项目或工作任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试剂配制、实验器材准备、预实验等,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并配备专业实训教师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操作能力训练,使教学紧密联系临床而又生动有趣。

    3.3考试及评价模式的改变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评价学生学习,检查教师教学情况、教学水平以及评估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除学校评价外,还应增加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

    3.4编写理实一体化的校本教材

    对三年制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而言,要在两年学校学习期间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学校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化的作用,对各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编写具有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的综合技能实训校本教材。这样可使核心课程专业技能相互衔接,达到强化专业技能、缩短适应临床职业岗位时间的目的。

    3.5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要适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的需要,按照职业岗位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专业教师应充实理论知识,定期参与临床实践,了解一线工作情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专家或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核心课程的理论、实践和现场教学,实现专兼职教师教学的相互交叉、融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通道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改善师资结构,解决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师资匮乏的现实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办法,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4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改革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需要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和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但学校的办学经费有限,无法及时更新临床实验室,所以可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方面,接受各医院因为更新换代而赠送给学校的检验仪器设备,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可以与医院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仿真环境的建设和对外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练习实践技能的机会,又可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作为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验人员的培训基地。

篇4

论文摘要: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改革实施试点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情况的调研。了解在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构建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在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能否适应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真正达到“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实现毕业就业岗位零距离”的目标。以此重新审视和反思本课程体系的适应性,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论文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适应性;就业导向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与检验医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检验医学教育电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仍存在适应能力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全国教改试点专业及广西高职高专第一批精品专业一医学检验专业,自2002年来一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医学检验学科的发展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实现毕业就业岗位零距离”为课程目标,在现代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我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情况及特色,在开展“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广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中,构建了较强岗位针埘性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及倒“T”字形的课程结构模式,并以2007、2008届医学俭验高职班作为试点。但是,改革后的课程体系能否真正适应医学检验发展的需要,能否真正达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要求,需要通过实践后加以检验。为此,我们针对试点班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间接了解市场及医学检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学生在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全面素质,旨在了解本课程体系的课程没置、教学内容等的适应性、针对性,以便重新审视相反思本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和补充,完善医孛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最终能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及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为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实施试点的我院2007、2008届医学检验高职班共216名同学。

1.2研究方法采用教育统计、测量的方法,通过设计一一系列无记名问卷调查表,对在医院检验科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

2内容与结果

2.1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实习医院分布、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在实习中感到最欠缺的知识与能力、实习中的自我评价、目前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能否满足实习需要等方面内容。

2.2调查结果

从表1得知,学生全部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其中86.1%在三级甲医院实习,其检验科的条件好,对实习生的求要较高,已能真实地反映出目前广西临床医学检验发展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需求。

从表2可看出,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原因很多,有33.3%的学生对临床检验科的工作性质认识不足,不易适应;31.9%的学生认为是自身理论基础知识差;27.5%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要求的脱节;25.1%的学生则认为临床知识欠缺、不会分析检验结果;还有些学生自身不自信、不善于与老师沟通及忙于找工作等因素。

从表3中得知,学生在实习中最欠缺的能力依次是知识的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及人际关系及团队精神等。

从表4中得知,学生在实习中最欠缺的知识依次是医学基础理论、医学诊断学、工作岗位专业理论、药理学、临床知识及仪器维修理论等。

从表5中的各项统计数据看,多数同学对自身具有的素质及表现较满意和自信,但认为自己表现一般的项目依次为:仪容31.0%、智能25.0%、沟通与合作22.7%、勤学好问20.3%、适应与应变能力19.9%、自控能力19.9%、遵守纪律18.1%、积极与乐观16.2%、操作与自信15.2%,在积极与乐观中还有2.7%的同学认为自己差。

从表6可知,76.8%的同学认为目前的的课程设置已基本能满足毕业实习的需要,但仍有23.2%的同学认为不能满足实习需要,主要需要补充的课程是《医学诊断学》、《医学检验结果与临床分析》及《人际关系学》,有同学建议增加理论学习过程的见习,实习前希望得到专题指导等。

3讨论

3.1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适应性的内涵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教结合,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高职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备类急需人才。处理好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是高职教育的难点。而课程体系则是解决就业导向适应性问题的切实保障。课程体系的适应性应该达到以下要求:高等教育性、职业性、技术性相协调;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与当前生产实践水平相协调;本地域生产水平和未来发展水平相协调;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当前需要和前瞻性要求协调。即培养的学生不应仅限于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具体的能力,只适合于较窄的职业岗位(群),而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对职业岗位的良好适应性和可持续学习基础,具备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工作适应性。处理好课程体系适应性问题,是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的难点。而课程体系中如何协调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三类课程的逻辑关系和比例,是优化医学检验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

3.2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特点 我院医学检验专业构建的以就业导向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是一种扩展的“集群式”、理论与实践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结构。理论体系:首先制定素质基础课程模块,然后面向与专业相关的特定职业岗位群(集群)的多种职业方向,抽取出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共同的知识与技能,作为职业方向的基础部分,设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再根据职业方向要求设立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模块。这一课程体系可根据市场及职业技术岗位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动态修改、增加或减少部分职业方向的系列模块。

3.2.1课程体系目标明确:该课程体系已考虑到了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在课程体系中清晰体现;课程设置指向岗位需要,即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使“能力本位”的思想得到体现;专业基础课程考虑到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职业方向课程满足了学生即时就业的需要。

3.2.2活模块阐明了课程体系适应变化的显著特征,其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方向模块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一致,体现出课程设置的适应性;二是根据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率的变化情况,可调整选修相应职业方向模块的学生人数,体现出课程选择的适应性。

3.3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篇5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生化检验技术 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2-02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以下简称《生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各种自动化检验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和广泛应用,使临床检验进入了仪器检验时代[1]。这就要求生化检验技术教师必须及时了解临床生化检验发展的现状,使生化检验技术的教学服务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技能训练,校内实训与实习训练、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因此,本课题组与来自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共同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产教结合,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2]。高职教育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应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3]。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教学模式提出:学习领域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它由专业相关职业活动体系中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4]。

在此理论指导下,本课题组充分调研了江苏省67家医院生化检验科,对生化检验岗位技能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调查发现:在自动化仪器操作逐渐取代原有手工操作的趋势下,生化检验工作岗位技能需求已有传统的如何检验逐渐过渡到现代的为什么要检测以及如何才能使检测更为准确。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等等都是现代生化检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组认为,这些内容也应渗透至《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调研医院生化检验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本课题组分析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将生化检验科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确定《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组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七大检测项目作为实训教学项目,分别为:体液蛋白质检测项目;血糖检测项目;血脂检测项目;电解质检测项目;肝脏生化检测项目;肾脏生化检测项目;内分泌生化检测项目。在生化检验实际工作引导下,让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有关临床生化检验课程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专业实践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人检验科及生化室的工作角色 。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过程设计

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流程包括:样本的处理、试剂盒的选择、仪器分析工作状态的判断、仪器分析参数的设置、定标、质控、样品的检测、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仪器的保养维护等。因此,本课题组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传统的“如何检测”的基础上,融合了仪器分析、质量控制、生物安全、临床医学等专业知识。实训教学以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为载体,教学流程基于临床真实的工作流程,既让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的流程,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实训教学实施流程如下:

1.组建实验准备小组并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 实验指导老师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就面对全体学生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有关信息,遵循自主自愿的操作原则,组成实验准备小组,每组6-8人。

2.按临床生化检验的项目分类作为任务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检测方法的比较 在实训之前,要求学生查阅具体项目检验的各种方法、每种方法的测定基本原理、优缺点等等。通过该比较,让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技术性能有一定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的基础。

3.辅实验准备及预实验 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机会,由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熟悉现代化医学仪器的操作流程。

4.样品的检测 教师精讲目前常用的方法和实验技能之后,学生独立完成样品的检测。

5.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 质量控制作为临床医学检验的关键点,当然也是教学的关键点[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分析,分析的重点在于学生手工操作的误差以及仪器的使用情况。

6.仪器的保养维护 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仪器的定期检查、保养。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进行实训基本技能考核,如检测方法的选择、样品的正确检测、结果计算等,评价学生对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的准确程度。结果考核实在检测结束后,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例如:有30位学生同时对同一样品进行同一实验项目检测,通过假设30位学生的结果代表着连续30天该医院生化检验科室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做一个类似于室内质控的结果的比较,计算出靶值并找出失控和警告的结果,然后根据质控分析结果进行实训考核。

五、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在明确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将所学的各项操作技能串联成线,真正体现检验工作的整体性。整个实训教学的过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该实训教学模式中涵盖了检测前、中、后的内容,更多地融入分析前、后的标本质量控制及结果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逐步改变传统的以具体项目的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外,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需要对临床环境有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此阶段开设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正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到核心、从片面到整体”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2]张启富.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06,28(6):23-26.

[3]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4,6(2):2-4.

[4]Hong Juan Yu,Hua Dan Xu,et al.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Virtual Resources Suppor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271-273:1929-1934.

[5]张吉生,张晓丽,等.实验质量管理意识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6(32):68.

篇6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某民办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女生参与研究,最终共有420名护理专业女生(平均年龄为19.91岁)、112名医学检验技术女生(平均年龄为20.95岁)提交了调查问卷,调查时研究对象正在准备毕业实习。

(二)研究工具

使用董薇修订的《民办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该量表共包含自我发展取向、地位与经济收益取向、社会贡献取向、成就感取向、薪酬福利及声望取向、兴趣性格取向、职业前景取向、规范道德取向、轻松稳定舒适取向等9个维度,共31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不重要”计1分,“重要”计5分。量表各项目的因素负荷都高于0.4,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9-0.86之间,这说明量表的信度良好。量表各维度与效度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都表明量表的效度良好。

(三)研究方法

施测时,通过问卷星网站向被试发送问卷连接,被试使用手机、电脑等填写并提交问卷。为保证数据质量,问卷回收完成之后,剔除了回答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问卷,剔除了填写用时过短或过长的问卷。

(四)统计方法

本研究的所得数据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分析处理,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二、研究结果

(一)护理专业女生职业价值观及各维度得分

护理专业女生职业价值观总分为103.29±15.64,各维度得分见表1。

(二)护理、检验专业女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

对护理、检验专业女生在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规范道德取向、社会贡献取向等维度上,检验专业女生的得分,显著大于护理专业女生的得分。结果见表2。

三、?论

本研究发现护理专业女生在职业价值观的规范道德取向、社会贡献取向上的得分都显著小于检验专业女生的得分。这一结果可能与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关。

在教学过程中,各专业学生除了毕业实习之外,还要不定期地接受临床见习等临床实践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与患者直接接触,而检验专业的学生与患者接触地较少。在当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与患者接触越多,与患者产生的矛盾就可能越多。

已有研究表明,高职女生的价值观主要受职业的声望地位、保健与发展因素的影响,她们在择业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同时女生在选择工作时往往更喜欢安稳的工作,不希望产生过多的矛盾,也不希望卷入与社会规范不符的行为当中。

这些因素都导致护理专业女生在选择工作时,较之与患者接触较少的检验专业女生,较少地考虑工作当中的规范道德因素,她们为奉献社会的热情也有可能因此减弱。

因此,在针对护理专业女生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多向他们传达充满社会正能量的信息,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社会规范,遵守医学伦理,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7

1卫生检验是预防专业人才培养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卫生检验是保护自然环境、预防控制疾病、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卫生检验可为环境保护、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等一系列卫生法规和标准的建立、贯彻提供依据,为预防医学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3]。对于处于保护人类健康最前沿的疾病控制机构,卫生检验工作是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卫生监督、医疗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并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相关的技术标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对于预防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卫生检验是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卫生检验是一门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学科,不但要求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知识,还应具备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门基础学科,并具备相关的法规知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合格的卫生检验人员要比卫生医师要求更高。

2目前我国各级疾病控制中心(CDC)检验科室的设置与工作内容在我国各级CDC中检验科室设置不尽相同,但多是根据目前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实际条件进行设置的,一般涵盖以下内容: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临床检验等。

2.1理化检验:主要是包括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以及其它卫生监测样品的理化项目的分析。其分析手段除了传统的化学分析外,多进行仪器分析。主要仪器分析有:光谱分析(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以及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

2.2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可分为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环境微生物检验,为社会提供相关检验服务和技术指导。其中细菌学检验主要承担各类细菌性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流脑、军团病等)和爆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研究工作;病毒学检验主要负责各类病毒性传染病(如流感、人禽流感、病毒性肝炎、乙脑、麻疹、风疹、肠道病毒等)和爆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研究工作;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负责食品、食品包装材料、餐具和食品污染物的微生物检验工作;环境微生物检验主要负责各类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宾馆、歌舞厅、车站等)、化妆品、涉水产品和环境中污染物的微生物检验工作。

2.3临床检验:主要承担各类体检的临床检验工作,包括从业人员体检、门诊、健康监护体检等。包括血液学检验、尿常规检验、粪常规检验、肝功能检查等检验。

3符合实际需求的卫生检验学教学内容设置根据目前我国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检验教学无材、统一大纲、统一内容等情况,根据对基层检验机构卫生检验人员需求状况的调查,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在整合传统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卫生检验的教学内容体系。

3.1相关基础学科:包括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这些学科的教学要求应有别于其它医学专业。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

3.2课程内容的构建

3.2.1理化检验内容:包括卫生检验综合知识、环境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化妆品检验、食品理化检验、职业卫生检测、生物材料检测等内容。卫生检验综合知识包括计量法规、卫生标准、质量保证、样品预处理、实验室基本操作和安全、实验室管理、卫生法规等;环境空气理化检验包括空气污染物的采样方法、空气中常见污染物测量方法、标准气配制、气象参数测量等;水质理化检验包括水样的采集和保存、物理指标、金属化合物与非金属化合物、有机污染物。废水检验(采样与监测项目的确定);化妆品检验包括一般化妆品检验、特殊化妆品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营养成分检验、食品中无机物的检测方法、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包装用材料的卫生检验;职业卫生检测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集(结合环境空气同时讲述)、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粉尘的测定;生物材料检测包括生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生物样品的测定、生物监测中的质量控制等。

篇8

云南省大姚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大姚675400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发生概率及防护措施的情况,针对容易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采取对近年来科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统计分析。结果自我防护意识与发生职业损伤的概率密切相关,防护意识强者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差者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医学检验工作者必须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最大限度避免职业损伤的发生,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

关键词 ]职业损伤;医学检验;防护

[中图分类号]R18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0(a)-0080-02

[作者简介]李发顺(1972-),男,云南省大姚县,大专,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生化和免疫检验工作。

职业损伤是指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损伤,医学检验工作中主要包括针头刺伤、玻璃划伤、器械损伤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其他损伤。检验人员由于与患者的标本如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直接接触,如果自我防护意识差,防护不当,血源性传染因子(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就可能通过损伤创口而对检验工作人员造成感染[1]。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度流行区,据相关报道统计分析,我国正常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10%。另有报道HCV约为3%,而且转变为慢性丙肝率高达85%,其中20%易发展成为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近年来HIV感染在我国呈倍增趋势,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和传播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等原因,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3]。TP也可通过血液传播。况且还有一些已知或未知的病毒也存在可经血液传播的潜在风险。

1相关资料

我院医学检验科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中职6人,初职10人,工作年限最长20年以上,最短5年。2010—2012科室发生职业损伤情况如表1。

从表中数据表明,随着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及个人防护意识的增强,职业损伤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每年医院职工健康体检,直到2013年8月尚未发现科室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病。

2发生职业损伤的因素

2.1对职业损伤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差

在检验工作中接触的各种标本均可能具有感染性,特别是来自医院传染科的各种体液标本,在检测过程中对所有标本均应按传染标本对待。

2.2操作技术不熟练,流程不规范

采血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采血针未按要求进行毁形消毒处理。

2.3未及时对操作台面进行清理消毒

操作过程中残留于台面的碎玻璃、加样头等锐器物易对人体造成划伤,标本的溅出、溢洒应按要求进行处理消毒。

3职业损伤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的预防和控制

①建立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学检验科感染管理组的三级生物安全组织,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②建立简明、易懂、易记的生物安全手册,在实验室门口或墙上制作显目的警示标识,如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图1)、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

③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生物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日常工作中严格按要求进行防护。

④熟练掌握采血、检测等操作技术,规范操作流程,采血针应进行毁形消毒处理并放置于防穿透的容器内,严禁回套针帽[4]。

⑤实验室应尽量避免使用易碎的玻璃器皿和坚硬锐利的检验器材,使用可以替代的塑料制品。

⑥建立检验人员健康档案,每年进行一次经血传播的传染病项目体检。

4发生意外损伤的处理

发生意外损伤后应按大姚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理流程(图1)进行处理。

5讨论分析

职业损伤在医学检验工作中难以避免,对医护人员均会造成针头刺伤、玻璃划伤、器械损伤等伤害,还可能由于血液接触等导致传染病(乙肝、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的发生,因此需要对职业损伤最大限度的预防和控制,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包括加强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各种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程序并认真执行,有效降低因职业损伤导致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发生率[5-6]。本研究中不仅加强防护措施,对发生意外伤害和医疗废物如何处理也作出了流程的建议,包括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都给了分类和各自的处理意见,不仅保证了科学的处理模式,更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安全,减少了职业损伤的发生。

[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4):356-357.

[2]刘素球,朱子犁,赵玉弛,等.系统干预提升基层服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705-707.

[3]李慧芳.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48-2150.

[4]田素萍,米富德.护理人员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62-263.

[5]杨淑玲,李亚洁,张秀华,等.经血传播疾病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15-17.

篇9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需求;就业

我国中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后便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系统工程,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教育要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在培养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的同时,一定要牢牢把握社会需求的命脉,按照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中职检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是中职检验教育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中职检验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中职检验教育毕业生是否能被社会接纳,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

一、社会对中职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中职检验专业学生的要求,我们在大连市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三十余家各级各类医院(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以及社区医院、县镇医院等)和十余家各类生物制品、生物制药企业。汇总调查结果如下:

1.医院对中职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的要求是:(1)必须持有国家医学检验人员的上岗资格证。(2)具有独立完成相关的检验工作能力。(3)能够很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具有协作能力。

2.生物制品、生物制药企业对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1)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与较馒的专业技能。(2)能够很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具有协作能力。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熟练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较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也就是说要具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这是社会发展对中职检验教育的要求、是就业形势的要求,也是中职检验专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中职检验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都要紧紧地扣住这一主题。

二、检验专业学生技能培养与就业对策

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培养社会需要的检验人员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需要。要经过有效的中职检验的教育,将“普通人”打造成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并使其很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按照《检验专业资格考试大纲》调整教学大纲

《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大纲》根据医学检验实际的要求,规定了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检验人员的上岗的资格,因此中职检验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大纲中的各项条件,达到各项标准。这是专业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的主题。为了使教学密切结合《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大纲》,要在认真研究分析上岗资格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各门专业课的实施性教学大纲,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专业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始终贯穿《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大纲》的主线。要切实做到教学与临床检验工作紧密结合,以利于学生检验能力的培养,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施项目教学,提升专业技术技能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小组的方法,为完成一项工作展开分析,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运用已经掌握了的技能,获得新的技能。通过实践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团队协作,在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下完成此项工作。教师是实践小组的一分子,起到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索的作用。使学生运用过去已知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项目的分析、发掘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在完成上岗资格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增强技能。

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各个学科又有交叉。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将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完成,真正获得知识与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停留在被动的记忆过程中。

1.检验专业项目教学的实例。项目的选择是依据检验专业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和临床实际确定的。

项目: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

(1)设置情景:创设学生学习血液自细胞分类计数与现实工作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临床血细胞分类计数的工作情景,把学生引入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中。(2)教师示范:教师要对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的全部过程进行示范操作,并将结果一一展示给学生。(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消化示范教学项目中待解决要点,为练习完成教学项目打下基础。1)待学习的知识:各类自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形态。2)待学习的技能:血涂片的制备、白细胞分类计数器的使用。3)运用过去的知识: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的形态等。4)运用过去掌握的技能:溶液(生理盐水)的配制;血红蛋白吸管、显微镜的使用;末梢采血技术等。(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5)项目完成标准:掌握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完成标本白细胞的计数、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项目。(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教师要总结各种血细胞的特征及其各血细胞之间的区别和项目进行中的注意事项,并给予真实的评价。

2项目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具体体现。(1)完成一项工作,达到实际应用的教学目的。(2)运用已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并教学项目的实施中得到巩固、提升。(3)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并明确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所在。(4)积极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增强学生的信心,通过项目的完成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6)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人际交流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融合了当前的三大教学法的特点,即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整合了相关专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融人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

(三)实行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实施全程职业教育

在检验专业的教学中,一提到专业技能的培养,人们就会想到专业课的教学。但仔细分析检验专业技术技能的构成,就会发现,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基础教学过程密不可分。医学检验的技术技能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基本技术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基本技术技能是医学检验人员工作的基础,专业技术技能是检验人员基本素养的体现,专业技术技能的建立依赖于基本技术技能的支持。因此,基础课教学过程在检验专业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生化检验的蛋白电泳分析中,试剂的配制、玻璃器材的使用、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分析、结果分析等等诸多方面都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基本技术技能为基础的。在教学实践中要以这些基础课的基本知识为指导,运用这些基础课程的基本技术技能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摩尔浓度的配制、常用仪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来完成检验工作。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支撑,学生很难独立圆满地完成蛋白电泳的分析。

1.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无缝对接。课程对接是根据临床检验工作对检验人员的要求(《检验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制定出专业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根据专业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确定基础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知识、技能、共同生活知识和生存知识是同一个现实的四个密切相关的方面。”经过课程对接,使所有的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检验专业的工作实际来进行,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都紧扣职业的主题。

2_从整体上完成项目教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同样需要从整体上完成项目教学。例如,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所需的摩尔浓度,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检验所需的百分浓度,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所需的比例浓度,以及这些浓度的相关的实验技能包括移液管的使用、溶液的配制等都是无机化学课程关于浓度内容授课的重点,学生能熟练这些浓度的计算、熟练配制相关的溶液、熟练使用相关的容器与量器是专业课对该基础课的要求。具备这样技能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是应用这些技能,而不是重新复习和训练这些知识和技能。

篇10

关键词:血源性感染;医院检验科感染;职业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R6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0-01

由于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比较特殊,致使医院检验科成为多重职业病的高发场所,因为其集中了医院所有患者的体液、血液和排泄物,是医院重最要的生物传染源[1]。而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暴露在现现行的或者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如果医院检验科人员纸业威海防范意识不强,经常在暴露的环境中工作,很有可能在接触过患者体液或者血液的锐器刺伤中被感染某种疾病。曾经有学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在医院工作人员携带乙肝病毒的概率上,检验科人员远远高于其他普通科室的人员位居第一。基于此,加强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充分了解学血源性感染的危害并熟练掌握其防范措施,医院领导应当把检验科职业感染当成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达到降低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的目的。为了了解检验科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笔者对我院自2009年以来,总共发生的42人次检验科人员职业伤害事件进行目标性检测,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以来,检验科人员职业伤害事件总共发生42人次。

1.2方法:采用医学调查中常用的目标性检测方法,对我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近年来发生的职业性伤害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并详细登记。专门制定抑郁那工作人员职业伤害统计表,以便登记医院职业伤害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措施,对职业伤害中容易造成的危险尤其是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方法措施和注意事项。

2结果

我院自2009年以来,检验科人员血源性伤害事件总共发生42人次,其中锐器伤26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61.9%,吸入气溶胶人员3人次,占到伤害总人数的71%,被血液和体液沾染的人员8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19.0%,其他性质的伤害5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11.9%,但是调查结果发现所有的血源性感染人员当中并没有任何人发病。

3讨论

医疗机构的职业伤害对医务人员尤其是检验科的人员来说有着严重的健康威胁,尤其是受到血源性感染的利器刺伤是引发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如何防止检验科人员免受职业也危害尤其是血源性感染的危害最为关键的工作室对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对工作中的操作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流程进行[2]。笔者根据实际调查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

3.1血源性感染的危害

3.1.1主要感染源:在医院检验科的病毒感染源中主要包括人类免于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带各种细菌、病毒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被感染的注射器、试管镊子等。

3.1.2血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检验科中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首先是直接经过口腔摄入病原体。其次是从鼻腔吸入含有被病原体感染的气溶胶。再次是含有病原体的体液或者血液见洒在工作人员的皮肤上,病原体通过皮肤渗入引起感染,最后的也是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原因是被病原体感染的锐器所伤造成感染。美国一项调查显示,自2009年以来全美国因为锐器所伤造成感染的医护人员超过100万人次。

3.1.3主要感染病毒:在医院检验科感染的工作人员当中最多的是人类免疫统缺陷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其中被患者使用过的携带病毒的注射器是感染率最高,可达到30%以上,其次是被接触过患者血液或者体液的锐器所伤。

3.2血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3.2.1加强对管理科人员的教育工作:医院负责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对其进行职业保护培训,加强检验科人员职业伤害的宣传,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建立完善的意外伤害紧急处理机制和及时报告机制,为医护人员注射相关血源性感染疾病的免疫疫苗,是减少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发生率的重要举措[3]。

3.2.2提高检验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在检验科中大多仪器设备都是金属类或者玻璃类,及其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减少这些物品的伤害是控制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的方法。在检验科人员进行操作时,无论仪器设备有没有接触过血源性感染源,都应当按照接触有被感染源污染的设备方法进行操作。

3.2.3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检验科的人员一定要养成勤洗手、工作戴手套的习惯。有相关调查显示,洗手是避免医护人员感染的最直接有效和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而手套则是隔离感染源最强大的工具。

总而言之,如今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医疗检验水平的快速发展,检验科的可检验水平也日益提高,然而随着检验水平提高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血源性伤害却在不断升高,这不得不算是现代意料中最大的悖论[4],检验科人员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避免感染的发生,医院对此亦应当高度重视。

参考资料

[1]郑慧敏.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 河南省重症监护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交流会、急诊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 2011, 02 (06):10-12

[2]梁红梅. 护理纠纷的分析与防范[A]. 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外科专业、护理专业2007年会论文汇编[C], 2011, 06 (0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