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试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试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篇1

1.从“教”向“学”转变。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教”,这样难以提供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下降,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从“教”向“学”转变,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尽可能的自主解决英语问题,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英语,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从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结果上,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核心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而且在英语教学中将英语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主要是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得到锻炼,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重点,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的引导,重视学生解决英语问题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进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发挥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3.重视良好的沟通。

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特别是在中学,这个时期,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将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英语教师需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尽可能的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里需求,这样在教学设计中才能更好的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里需求结合起来,学生的心里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自然而然的喜欢上英语课,这样英语教师也可以很好的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而且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还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4.重视实践。

语言学科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自然其实践性也很强,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只有让学生经常使用英语,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面对目前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弱的形势下,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管理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例如,英语教师可以采用模拟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模拟的情境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多说英语,另外还可以通过学唱英语歌等来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从而发挥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二、结语

篇2

【关键词】企业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How to improve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work

Yang Mei

(Xinjiang Tianfu Thermoelectric Co., Ltd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From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combi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proposed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Key words】Terprise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Performance appraisal

1. 引言

随着我国企业从传统经验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企业对管理创新的要求也不断增强,各种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应用在企业内部掀起了热潮。本文主要对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目标管理理论进行了概述,并结合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的关系,提出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从而促进企业目标管理。

2. 企业目标管理理论概况

企业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主要是指用系统的方法,使各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从而高效率地完成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企业目标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才得以有效地用于各企业的实际运转中。

2.1 企业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

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思想,这在企业管理的发展史上是一件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的思想体系,并很快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那时起,很多经济学家就致力于该体系的逐步完善,从从整体上来说,目标管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绩效评估阶段,60年代~70年代的规划及控制阶段和70年代至今的综合性管理利用阶段。

2.2 目标管理的基本特征。

目标管理具体方法是企业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在管理模式上有鲜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1)向制度管理的转变:目标管理法的应用是企业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制度管理思想转变的体现,使企业不再依靠经验,而是通过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管理,是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管理方法。

(2)重视人的因素与工作因素的和谐统一:一方面目标管理强调人在组织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强调组织目标制定的人本思想,强调上下级共同协商分解和制定组织与个人的目标,旨在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激发员工潜在的工作能力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另一方面摒弃了行为科学学派偏重以人为中心,忽视同工作结合的一面,把工作和人的需要统一起来。

(3)权、责、利明确。通过对组织目标的横向、纵向、斜向逐级分解,将组织总目标分解转换至各个部门、员工的分目标,同时对目标责任人赋予相应的权限、责任、义务,改善了企业传统组织结构带来的信息传递弊端,促使权力下放,使权责利更加明确,也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组织内部更具有活力。

(4)重视成果: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易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

3. 企业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

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而在现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另一个部分是绩效考核,它是指为了实现组织既定的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目标实现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企业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有着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它们的关系可以具体表现为:

(1)绩效考评是现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一定时期内部门和员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考核,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作总结和评价并奖励,由此对目标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的依据。

(2)目标管理让绩效考评工作更科学化、系统化,绩效考评可以根据目标管理制定的标准、任务进行考核,目标管理清楚地表明每个员工的行为来自于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目标管理使得绩效评价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3)绩效考评方法的公正、公平、公开对企业下一时期的目标管理工作实施的影响是很大的,绩效考评是企业上一阶段目标任务的结束也是新阶段正确实施目标管理的开始。

4. 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绩效考评是激励组织改进和增强目标管理动态适应性的基础,企业通过绩效考评来检查部门和员工的目标完成情况,绩效考评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来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对未来的成就感。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标绩效考评是企业目标管理实施的第三个阶段,企业目标绩效考核评价基本都是以年初签订的目标任务书为宗旨的,企业内组织或者个人目标任务书应当能够比较完善的将部门或者团队、个人的目标任务表现出来,指标内容比较全面,反映角度比较客观,有主有次,同时它是一组可预计量,并按照一定的反映测度进行说明,同时尽可能用定量指标来表示。定量指标,由于指标本身的特点,评价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对为一定值的数量指标可以直接按照是否完成该定值打分,而对于范围型的指标则需要按照完成的实际程度进行打分。

4.2 目标绩效考评结果的修正。

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得分主要是根据目标任务书中的具体指标内容综合打分得到的,部门、团队或者个人的年度目标任务书能够比较完善说明其主要工作目标。然而,目标任务书却很难将一个组织或者个人的全面表现一点不差的反映出来,因此在绩效考评的过程中涉及到考核结果的修正问题。

4.2.1 基于流程管理思想的部门协调工作绩效。

(1)在企业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流程运作的实际经验和意识仍然是众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企业内部尤其是国有企业,很多员工会抱怨相关部门员工的工作不力导致自己的工作进展不顺利,部门之间工作存在的矛盾。而部门主管缺乏流程管理的意识,往往会只关注自己部门内部的工作流程,忽视外部流程;忽视流程管理,进而不重视企业工作流程描述,也就很难使工作流程制度化,创新和改进就更难。因此通过目标考核体系的修正指标-部门协作满意度指标来协调部门间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2)在企业进行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评的时候建立部门年度目标体系评价之外的一个修正指标项目的方式来增进企业组织间的合作关系,即每个部门在年初制定目标任务书的时候,先绘制部门工作关系图,基于流程的角度找出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的部门目标,并互相协助开展工作.年度考核期末时,由企业目标管理委员会或者目标管理小组成员编制部门协作满意度调查表,依据绘制的部门工作关系图,针对每一个被调查的部门向与其工作有联系的部门发放调查问卷,被调查者为与该部门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员工以及该部门主管等,有的部门和多个部门有工作上的联系,如综合管理部门等,可以依据其工作性质,选取具有典型性的相关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

4.2.2 基于组织柔性管理的绩效考评思想。

(1)企业对于部门的日常考评,主要是通过其直接上级主管、企业目标管理委员会以及人事部门来控制,其考评可以按照月份进行,具体内容可以举例如下:内部员工迟到或早退现象;部门或者其员工违反职工规范手册或日常制度者,部门工作被投诉经核实存在问题;需要奖励的项目如部门提供可行性建议并被采纳,部门受到总公司等嘉奖、表扬,全月部门无无故迟到者等等,部门日常考评应当制度化。

(2)年底引入这些日常考评的汇总量是对部门全年工作努力程度的一个反映测度,奖励和惩罚都应当及时才有效果,这种年度和日常考核的双重控制可以保证部门工作的稳定性,而不是只有短暂的工作热情;同时这种也许是部门内某个员工的行为影响整个部门的绩效方式将部门内员工个人的利益和整个组织的利益联系到了一起,任何一个员工一旦被考核或者被奖励都会影响到部门的年度绩效,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员工的集体责任感。

5. 结语

随着我国企业对管理创新的要求也不断增强,作为企业综合管理方法之一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结合必然为提供了企业管理的一种思路,从而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将是企业保持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刘静雷淑虹:谈目标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J]. 管理科学甘肃科技纵横. 2006, 35(6): 69~71.

[2] 康传鹏:试论企业目标管理的新模式[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 21(2): 85~87.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传统管理观;辩证管理观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68-02

1 商业银行辩证管理观探析

1.1 发掘“辩证”一词的含意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辩证”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作动词,意为“辨析考证”:如反复辩证。也作“辨证”。第二层意思是:作形容词,表示“合乎辩证法的”:如辩证关系、辩证的统一。在理解这两层意思时,我们应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辩证”作“辨析考证”理解时,“辩证”同“辩证”。从哲学角度分析,“辩证”所指的“辨析考证”,是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精神三大领域的人或事物自身进行直接地或通过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间接地反复辨别、分析和研究以探求事实的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客观又见之于主观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可见,“辩证”一词背后隐含的是在可知论基础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其次,“辩证”是直接与辩证法相联系的。“辩证法”是希腊语“dialego”的汉语译文,原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后指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专门研究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三种基本历史形式。其中,只有唯物辩证法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1.2 透视辩证管理观

当前学术界对管理的研究大多是沿着美英等国的管理思路进行的,而对辩证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少。总体来说,关于辩证管理现有的论述主要可概括为三类观点:

第一类观点是从管理实践中挑出几个诸如“疏”与“堵”、“宽”与“严”、“刚”与“柔”等具有辩证关系的词并加以简略分析,于是便称之为辩证管理。如果这能够称为辩证管理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管子・正世》篇中所言“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反映出的“变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也可称为辩证管理。实际上,管理过程中偶然闪现出的辩证管理思想火花并不等于辩证管理。

第二类观点是从中国传统中医学“辨证论治”或“辨证施治”理论延伸出辩证管理,并认为“医人医国”,“其道一也”。按传统中医学观点,“证”通“症”,“辩证”的意思就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运用四诊、八纲等方法,辨别各种不同的症候,以做出正确的诊断。“施治”或“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针对病情,确定治疗原则,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可见,辨证施治在诊断和治疗上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上文所分析出的“辩证”的两层含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辨证论治本身并不是辩证法和认识论,更不是辩证管理的思想源头与方法论基础。

第三类观点是从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和管理二重性原理出发,认为辩证唯物论是辩证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管理二重性原理是辩证管理学的思想渊源,并且辩证管理学是以管理过程中的一般性(自然技术关系)和特殊性(社会关系)及其对立统一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管理学。仔细推敲后,很容易发现这种观点有两点不足需要指证。

首先,该观点所提出的“辩证唯物论是辩证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的论断具有一定片面性。因为唯物主义是研究世界物质本性的,而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才会形成科学、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方式可以形成侧重点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一个是辩证唯物主义,另一个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前者在承认世界普遍联系、运动和变化、发展条件下研究世界的客观物质本性,后者在坚持世界客观物质本性基础上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管理所应该研究的是如何通过认识、把握和利用管理主体、客体及管理中介的普遍联系、运动、变化与发展的规律以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是在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研究管理主体、客体与管理中介的本性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辩证唯物论是辩证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还不如说唯物辩证法是辩证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基石。这是其一。其二是,该理论虽然以辩证唯物论为方法论基础,但没有意识到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是构成辩证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的另外两块重要基石。因为管理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导下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必须在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导下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相关范畴对管理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辩证分析和研究,从而才有可能使管理走出令管理学界千夫所指的管理理论的“丛林”、摆脱管理中的困惑。

其次,该观点仅仅是对创建辩证管理学的一种理论构想,并未涉及如何建立辩证管理学、如何把辩证管理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管理实践等内容,所以,其对具体管理实践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较差。

商业银行欲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首先要改变原有观念,并树立商业银行辩证管理观,即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基础上,以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基础,认识、把握和利用管理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技术属性方面的规律、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方面的规律,以及管理与上述两大规律之间的辩证规律,从管理二重性的辩证关系角度研究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方法,以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2 商业银行传统管理因缺乏辩证管理的优势而陷入双重困境

客观地说,无论是对一般企业进行管理,还是对商业银行进行管理,都具有对生产力进行管理和对生产关系进行管理的二重性。若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坚持辩证管理观,即在兼顾对自然技术属性进行管理的同时,兼顾对社会关系属性进行管理,并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则这种管理才是科学的。否则,管理在理论或实践方面很容易陷入这样或那样的困境。

2.1 商业银行管理思想的三次革命没有使银行真正摆脱理论方面的困境

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变化,在不同时期的银行家对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的认识和取舍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商业银行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也随之发生变革和更新。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管理虽然经历了以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换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等为代表的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70年代出现并占统治地位的负债管理理论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并延续至今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以下简称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次管理思想的革命,但是这三种理论都是从管理的自然技术属性角度分析银行管理的,也都不约而同地忽视了从管理的社会属性角度对银行管理的研究,所以是具有片面性的。不仅如此,这种银行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上的片面性,导致资金池法、线性规划法和财务规划模型等以资产或负债为内容的具体管理方法也会加强和延伸这种片面性。其实,这只是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困境之一。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另一个困境就是,现行的诸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教科书不只是单方面从管理的自然技术属性来研究银行管理,而且还把银行经营运作中技术性联系很强的业务人为分割开来并机械地加以研究。比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科书中常见的情形就是,把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分别分成不同章节讲述;还有就是把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也分别分成不同章节进行研究,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某个论题像“解剖麻雀”般地“分而析之”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是把“解剖麻雀”形而上学地加以运用,并且对“解剖麻雀”观点背后的“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哲学要义全然不知的话,那么就有可厚非了。实际上,除了上述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之间以及贷款管理与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之间密切相关以外,商业银行管理中还有其它很多管理项目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对这些项目进行辩证研究,机械的“解剖麻雀”观是要不得的。

2.2 商业银行管理实践方面的困境

从管理二重性角度来看,如果说现在的一般企业管理由于在自然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方面偏倚重于一方、缺乏把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管理理论指导而被称为“瘸腿管理”的话,那么目前的商业银行管理就可以被称为“单腿管理”。因为当前商业银行不仅缺乏像一般企业管理中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那样专门研究人与人际关系的管理理论,而且也没有反映管理二重性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此情况下,经济中出现以巴林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倒闭事件以及人们发出“不断下降的竞争力和沉重的监管负担,正在将商业银行推向死亡” 的感慨,都是不足为奇的。这恰恰是银行管理实践方面困境的写照。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相比,尽管它们正在奉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有“单腿性”,但是,我国的资产负债管理依然不可与之同日而语。正如我国有些学者所言:“我国银行的内部管理基本上还处于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阶段,没有真正进入全面资产负债管理阶段。”具体说来,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实践中的困境主要体现为目前尚无法有效得到解决的一些矛盾。比如,实行能够体现管理二重性辩证关系的科学管理与缺乏这种科学管理理论指导之间的矛盾,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与某些银行职员因素质差而读不懂资产负债表之间的矛盾,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门和负债管理部门内部各自为政的矛盾,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对员工群策群力和团队精神的要求与银行职工在现有奖惩机制下工作积极性不足的矛盾等等。

3 商业银行实行辩证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商业银行要逐步摆脱管理实践中的困境,应该把辩证管理观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中工作,通过具体的银行业务及相关管理践行辩证管理观。在此过程中应遵循如下思路和原则:

3.1 商业银行应该从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把握自己的生存规律及将来的发展趋向

构成人类社会的各种要素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构成的人类社会基本要素。第二类是由氏族部落、民族、家庭、企业、国家与政党等组成的人群共同体或社会组织。第三类是包括需要、利益、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等在内的运筹性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商业银行应该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辩证眼光,在人类社会基本要素构架下,在商业银行与其他人群共同体和社会组织共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考察商业银行与其他社会组织与人群共同体如何通过选择、调动、处置、分工、匹配等手段来发挥运筹性因素的作用,从而由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概括、总结并发现规律,以便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规律性指导。

3.2 建立商业银行辩证管理的双中心制

客观经济活动过程的辩证二重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管理的辩证二重性和辩证管理的双中心制。如图1所示,银行管理自然技术关系和人与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决定了银行必须同时以人和工作为辩证管理的中心,处理好以工作为管理中心和以人为管理中心的辩证关系,才能确定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3.3 商业银行应在不同环境下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型

无论在确定性还是不确定性条件下,商业银行应该能够处理好营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之间辩证关系,处理好银行偏好与银行效用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银行理性选择行为、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型。这决定了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3.4 在综合权衡各个管理主体不同管理特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商业银行的最佳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负债经营和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管理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银行的经营对象是银行重要的管理客体,同时也可能是不同特征的另外其它管理主体的管理客体。例如,商业银行给生产性企业发放的贷款,既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客体,又是作为借款人的生产性企业的管理客体,同时还成为银行监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管理客体。如图2所示,银行对贷款的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的二重性与银行信贷客户使用信贷资金进行生产的管理二重性融合在一起,增加了银行管理的复杂性。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和倡导商业银行进行辩证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1)按银行业务关联度或重要性不同,把银行业务分为不同的业务群,研究同一业务群内部和不同业务群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前提下,把重要的业务群管理与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管理结合起来,对重点业务群的管理交由相关部门进行专项管理。比如,可以把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与金融创新业务合并成为一个业务群,并建立金融产品创新推广部专门负责这一业务群对老产品的改良和新产品的创造、原有市场的巩固和新市场的开拓等业务的辩证管理。

(2)处理好以工作对象的银行业务绩效管理与以人为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辩证管理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文士编著.管理学原理(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张金鳌.二十一世纪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陈功伟.试论辩证管理[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3).

篇4

[论文摘要]管理是会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目的是规划企业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使企业能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综合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结合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和创新。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课程,采用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促进财务管理教学的发展和改革的步伐。

财务管理是会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教学是培养会计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对它们有个充分的了解。

一 财务管理综述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会计行业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大系统,但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分工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出现,使得会计行业有了相应的变化。一般的会计职位主要是指公司的对外方面,而财务管理职位则更侧重于企业内部的整个经济活动的策划。

财务管理职位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现代管理学的思想。它渗入公司的管理层,帮助公司或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并参与规划整个公司的经济支付规划。它是整个会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一般会计行业一样,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独立行业。当然,财务管理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财务管理行业的形成与发展

现在会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那是正是世界著名学说——泰罗制学说盛行的时代。那时候会计成本、企业开销等概念开始被重视起来,科学管理逐渐显示出了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并为引入到各大型企业中。而这些现象在当时都被看做是泰罗制学说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这些管理和思想引入到会计行业中。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这三十年可以看做是财务管理行业的萌芽期。

五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大量科学技术被应用到企业、公司的日常生产和管理中,会计科的人员也开始引入科学技术来管理公司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大量集中,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合并和经济垄断;各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纷纷优化自身企业的管理体系,合理规划自身企业的经济收支,降低生产的成本。而财务管理成了企业改革的最重要因素,它计划和控制着企业的整个经济体系。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对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各部门的资金发放分配、用于科研的资金比例等方面给予建设性的做出计划,使企业有个整体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财务管理职位的人员还可以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施行工程中,给予监督和控制。它可以严格控制企业的经济,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即定的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它保证了企业经济规划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率。

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行业也在做着一系列的改变和改革。一方面,它把现代管理学作为本行业的指导思想,巩固并发展了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另一方面,它把行为科学、运筹学等一些先进的管理科学成果引入到会计行业来,使得财务和管理紧密且恰当的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组合,便于公司整体的经济管理。总之,财务管理行业融汇了各种管理学上的技术和科学成果,并把他们和经济学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它是一门具有多方面优势的综合性行业。

二 财务管理行业的一些特点

和一般会计行业相比,财务管理行业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财务管理行业面向未来的规划和发展,一般会计行业只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做一般性的描述,不参与规划。

(二)财务管理行业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公司或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一般会计行业关心的是整个公司的投资者、债务人。

(三)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从整体、大局上看问题,它也关注公司企业各部门具体的情况。一般会计只是从公司的整体角度看问题,记录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和各种经济开支、去向。

(四)为了使企业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用数学方法来武装自己。一方面,把一些数学理论运用到会计行业里来,用简单明了的公式及简短的说明来描述复杂的会计问题,使得会计的管理工作简单化、明了化。另一方面,使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经济领域的一些数据、报表,以揭示这些数据、报表之间的各种内在关系,最终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合理、科学地规划经济领域的各类活动和决策。

(五)财务管理行业机构松散,领域广阔,采用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济,财务管理从业者可以对财务会计上交的数据、报表,进行一些必要的更改和删除,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三 财务管理教学课程探讨

(一)财务管理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财务管理是所有会计及其相关专业都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讲述了会计行业中的一些相关术语和和知识。它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导向,系统地介绍了资金的流转、管理、分配等问题会计行业的知识,也介绍了一些和会计学相关的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把一些简单的管理学方法和思想融入财务管理中,将来成为集管理和财务知识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

(二)财务管理教学探讨

我们应该不断的思考和探究好的财务管理教学思想和方法,把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中去,使财务管理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前进。

(1)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里所提到的“以人为本”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教育。另一方面,是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给予不同教学方法和侧重点。

一方面,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教”与“学”的关系,明确“学”才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实体,要想使教学取得满意的结果,只有提高了他们的内心需求,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使他们真正意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目的,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还有,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万事我们都应该有所准备、计划,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学的过程也应该打有准备之仗。学生应该为自己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每个阶段都要有一个为之奋斗的明确目标。学习过程中做好预习、学习、课后复习三个步骤,并总结分析,逐步前进。此外,还得引导学生加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作用是巨大的,企业中更是缺少不得管理和财务方面的人才。而现在的财务管理教学比较单一、死板,没有很好地强调出人力资源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财务管理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变通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把最新最优的管理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去领悟和应用。这样,才能培养出顺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要求的新型管理人才。

(2)把“实践”特色和“双证书”培养模式落实到教学中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兼有文理科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它的特殊之处。我们应该从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点、技能学起,只有牢牢掌握住了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我们才能够在后期的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它们,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一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实践环节。学为所用,在掌握牢固基本的知识、理论后,我们应该在实际的环境中去运用它们,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技能。我们可以和企业的会计部门合作,让他们提供适合的会计项目。通过自身参与整个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既掌握了整个会计项目的流程,有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我们在关注毕业证的同时,也应该对会计技术资格证有所重视。众所周知,会计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要想从事会计行业,只有毕业证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会计技术资格证。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去重视并准备考取会计资格证。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会计考试方面的一些最新资讯和信息,并且为学生讲解历年的会计考试题,总结考试经验和技巧。总之,尽力去帮助学生,力争让学生全部都能够取得毕业证和会计资格证。

(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程序与手段,对课程的教学实施及其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来优化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财务管理教学是为了培养一批顺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应该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的结合各种有利因素,形成一个开放的、最优化的教学体系,确保教学的质量问题。我们应该做到财务管理教学和企业协作,和生产实践结合,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 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会计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企业的对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财务管理教学应该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多创新、多实践,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输送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佳勇,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交叉关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1)

[2]龚凯颂,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02)

[3]邹刚,浅谈灵活理论在现代管理会计中的渗透[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