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教育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密教育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武警院校学员 培养途径 保密素质
引言
近年来由信息技术导致的军队失泄密事件不断增长,维护武警部队信息安全的难度越来越大,信息安全保密问题越来越突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武警院校学员是武警部队未来的初级警官,是武警部队秘密的知悉者和利用者,也是将来武警部队秘密的主要保护者,因而加强他们的信息安全保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保密素质是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武警院校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素质现状分析
信息安全保密素质是指在信息化条件下所应拥有的信息安全保密意识、信息安全保密技能、信息安全保密法规知识和落实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规范信息安全保密行为的能力。目前,武警院校学员从入学之日起,就开始学习军队相关条令条例,定期开展保密教育,虽然对保密法规和制度有一定了解,但对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缺乏认识,对失泄密的形式、信息安全技术防范等缺乏了解。可以说他们中绝大部分人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淡薄,保密技能差。在和学员交流中发现,学员的保密素质距离军队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思想上不重视,保密意识淡薄。不少学员认为自己没有接触到军队秘密,而且也感觉不到身边有什么秘密,何来泄密可言,因此不会出现失泄密的问题。从思想上就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更别谈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去自觉落实保密规定的问题。
(2)对当前窃密技术和手段缺乏了解,敌情观念淡薄。学员基本为九零后学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思维比较超前,对移动通信、计算机和网络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操作技能,但对新形势下的窃密技术缺乏深刻认识,保密技能较差。在使用移动存储介质、计算机和手机,尤其是无线网络时不按照规定,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
(3)信息安全保密自我管理能力差。条令条例以及保密教育的学习多了以后,有些学院麻木了,甚至有些学员存在抵触心理,对常规保密法规不去主动了解,也不关心。不依照保密规章制度办事,嫌麻烦,认为小题大做没有必要,想当然行事,做事情不受约束,存在极大的泄密隐患。
二、武警院校学员保密素质培养途径
针对学员普遍存在的保密意识差、保密素质低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2.1依托课堂教学,系统讲授信息安全保密相关知识
对学院所有学员开设《武警信息安全保密》这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包括使学员了解信息安全保密面临的严峻形势;掌握军事秘密和保密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通信方式的保密隐患及网络窃密的主要手段;正确掌握涉密实体的物理安全保密技术与方法,掌握移动介质的正确使用、计算机涉密文件的存贮与销毁、网络信息安全传输等技术、方法;自觉按有关保密规定使用各类通信工具;掌握信息安全保密法规与管理的基本内容,熟悉部队日常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措施和手段;明确信息安全保密的职责与义务,掌握涉密事件的相关惩处规定及补救措施。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当前存在的各种泄密隐患以及针对隐患所能采取的保密技术与防范措施,同时也涵盖了军人应遵守的各种保密条例,有助于学员全面透彻理解各种保密知识,大幅度提高保密素质。通过系统施教,让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员的信息安全保密素质从思想上、行动上、知识上、技能上全面得到提高。
2.2不断深化保密教育,强化保密意识
各种形式的保密教育工作,如保密知识讲座、保密知识竞赛及保密条例的不间断学习必须贯穿每个军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目前,对于保密教育与宣传,理论宣传过多,缺乏具体生动的演示,正面宣传过多,反面警示教育过少,造成学员对安全规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形式上,可充分利用校园网、学院大屏幕播放警示片等形式宣传相关保密知识、防泄密方法,编印《保密知识大全》。使全体学员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保密意识,增加保密责任的紧迫感,提高法制观念。
2.3定期开展保密检查,促进习惯养成
一方面,时常开展保密检查既可使学员从思想上随时绷紧保密这根弦,而且从行动上也要求他们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尤其对学员日常学习和生活要用到的计算机定期进行保密检查,重点检查三道密码的设置,公私文件是否混用,是否按规定安装保密系统以及上网监控系统,移动存储介质是否违规使用,是否存在违规联网的记录等等。这种检查机制运作起来,必然能使被监督的每个人养成依保密条例开展日常各项工作的好习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更新,经常开展保密检查可以使一些新的信息安全隐患被及早查出来,防患于未然,避免或减少失泄密隐患,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三、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失泄密途径的增多,对军校学员的信息安全保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军事人才,每一名学员必须时刻具有保密意识,牢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保密责任,严格落实相关保密规定,掌握过硬的保密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 保密工作 策略
国有企业保密工作在企业的运营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关系到企业命脉的一件大事,只有做好国企保密工作才能避免企业以及国家遭受巨大损失,使得国企业在改革进程中稳定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对实际形势进行全面分析,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国企保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增强国企保密工作的活力,最大化地发挥国企保密工作的积极价值,推动国企改革以及企业建设的稳定发展。
一、深入探究,正确认知国企保密工作的三个问题
(一)正确划分保密与交流界限的问题
国有企业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交流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而且交流是推动国企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就国有企业的保密工作而言,要想实现企业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有效交流更加需要加强保密工作,有效划分保密和交流之间的界限,在涉及到国有企业的商业级机密和核心技术等内容时必须做好严格保密工作,不能为了推动交流而出现泄密事件,从而为国家和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不能采用完全封闭的方法来保证保密工作的实施,甚至造成信息闭塞和发展迟缓等问题。因此,正确划分保密和交流之间的界限问题需要首先得到处理,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会面临较大的经济竞争,也迫切的需要进行对外的交流合作,那么处理好这一问题,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
(二)正确处理保密和窃密斗争的问题
保密和窃密也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而且二者之间的斗争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并且在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呈现日益激烈的发展趋势。举例来说,在时期,能够在确保最小伤亡的情况下突破比自己队伍人数多于十倍以上的敌人的围追堵截,除了得益于有效指挥和的顽强不息以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提高了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灵活地运用保密工作来增强战斗水平。就目前而言,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改革和飞速的发展,在技术以及商业管理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甚至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那么要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提高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处理和解决保密与窃密之间的斗争问题,灵活运用多种保密方法来增强保密工作实效性,严格避免窃密事件的发生。
(三)有效应对信息时代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并且在企业生产和运营当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并发挥出重要价值。国有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运营、管理等工作环节都需要有效利用信息W络和多种多样的通讯设备来为各项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极大地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满足国有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享受这些好处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安全问题,这也是保密工作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内容。目前,由于国有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疏漏,由于计算机或者其他通讯设备造成的泄密和失密事件时有发生,不仅会为企业以及国家带来了严重损失,也为企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影响到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要积极应对信息时代的信息安全隐患问题,并通过技术以及管理的完善来提高信息安全性,避免恶性失密或者泄密等事件的发生,维护好企业以及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国企保密工作人员的管理
(一)国企领导干部管理
国企领导干部是企业的重要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决策以及未来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在国旗绑密工作人员的管理当中需要突出对于国企领导干部的管理,并注重加强其保密工作。第一,国企的党政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并且能够坚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保密法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典范,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有效完善国企的保密工作。第二,全面贯彻实施国企保密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度,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能够明确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保密工作涉及到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让保密工作如影随形,强化对国企保密工作的管理。第三,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在不同的时期场合强调国企保密工作,加大对保密法的宣传,让国企的各个成员能够警钟长鸣。
(二)专兼职保密干部管理
专兼职保密干部以及工作人员是国有企业保密工作实施的保障,其保密工作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国企的保密工作质量。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大对专兼职保密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保密工作的实施要求。一方面,要求和引导专兼职保密干部和工作人员加强对保密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认真学习保密法、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维护、保密工作基础方法等,使其能够真正适应以及处理好各项保密工作。另一方面,要求保密工作人员要掌握丰富的保密管理知识,积极引入现代化管理知识以及管理理念,增强保密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要注重对保密工作方法的创新,要求从事保密工作的人员要用新的眼光和思路来处理各种问题,推动国企保密工作的可持续性进步。
(三)国企人员管理
国企人员的管理是做好国有企业保密工作人员管理的关键,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人员的管理水平。第一,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工作,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来帮助人员形成良好的保密理念,并不断提高其在信息时代防范窃密的工作能力,避免出现秘密泄露的问题。第二,对于人员的管理不应该单纯地局限于限制人员流动这一工作内容,而是要注意抓住保密工作的源头,只有真正工作需要或者必不可少的情况下才能够接触到国有企业以及国家的商业机密,从而有效压缩减少人员。第三,国有企业要根据企业改革以及国家经济安全的现实需要,制定出系统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认真抓好人员的发展、岗位交流、切身利益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高人员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三、真抓实干,有效建立国企保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保密教育
建立起国有企业保密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真正做到真抓实干,而且需要将保密教育工作变成一种常态化的内容,提高保密工作的实施效果。第一,加强对国企保密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积极组织思想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同时要有效渗透革命传统的教育,使得广大保密人员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事业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效做好国企的保密工作。第二,加强对保密人员的保密纪律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对保密法以及其他相关保密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得保密人员能够树立起大局观念,从国有企业以及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自觉履行各项保密义务和责任,自觉遵守各项保密纪律,真正将秘密保守作为一种自觉意识。第三,有效推进案例警示教育。通过对正面案例以及反面案例的教育使得保密人员能够将其作为一种警戒或者是指导,能够吸取教训和积极反思,形成良好的保密观念。
(二)落实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保密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使得保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实现保密工作和保密管理的法制化,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第一,严格落实保密法当中的各项保密条款,在从事保密工作时要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尤其是在涉及到保密要害部门以及国有企业重要的生产岗位的情形下,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保密管理制度,增强保密管理的法制化。第二,对国有企业的保密部门给予必要的职权,使其能够真正承担起保密工作责任,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和信息,并通过协调其他部门来贯彻落实各项保密工作。第三,加大ΡC芄ぷ鞯募喽剑并采用定期检查的方法来确保其有效贯彻落实。一旦发现违反保密制度的行为要立即找到责任人,并按照情节以及为企业带来损失大小给予处罚。
(三)优化保密技术
国有企业保密工作的长效机制需要有一个持续稳定的保障,而这一保障就是保密技术的优化和创新,而且保密技术要实现与时俱进,适用国企改革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第一,加大对国有企业保密要害部门的技术防范工作,增强对保密技术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效力,并对相关保密人员就保密技术防范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第二,国有企业要加大对保密技术优化和创新的投入力度,严格按照保密技术的现代化标准和企业发展要求配备相应的技术设施。第三,加大对保密技术产品的研发工作,有效增强国有企业保密技术的防范水平。
保密工作是国有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国家商业发展的安全,必须要得到国有企业的广泛重视,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讨增强国企保密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保证国有企业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的稳定和谐。对此,国有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关于保密工作的三个问题,切实加强保密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建立国企保密工作长效机制,保护好国有企业的实际利益,维护好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文俊.加强保密工作为国有企业铸造坚强盾牌[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0).
[2]李向阳.关于企业保密工作的思考[J].科学管理,2015,(05).
篇3
医院保密工作自查报告范文(一)
市政务公开办公室: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蚌政公办【20xx】1号)文件要求,我院及时开展信息公开保密自查和审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本单位网站上已公开的信息进行了全面自查,未发现泄密内容和不宜公开的信息,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院领导高度重视。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院长赵春淮同志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职能室负责人,并把政务公开的具体责任量化分解到各科室,实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明确了具体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人员,做到有领导牵头,有专人负责,为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保密工作制度,确保制度到位,建立健全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了审查职责,确保了涉密信息不公开,公开信息不涉密。
二、精心组织,确保实效
(一)院领导把这次开展的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严格按照检查内容在全院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重点对已公开现行文件、办公网络、信息网站的公开信息进行彻底疏理。经审查,截止目前, 没有发现标有密级的文件资料或其他未标密但内容涉密的文件资料对外公开、上网等现象;
(二)规范审查程序。在三院信息网站上信息时,严格按照相关保密管理制度和保密审查制度,经过认真细致的保密审查后才进行,严防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对保密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积极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学习保密审查知识,了解保密审查基本程序以及泄密应承担的责任,牢固树立保密意识,严格执行各项保密审查制度,确保保密审查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
(一)建立健全信息保密审查责任制,做到审查工作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专人实施,严把单位信息保密审查关;
(二)保密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密就是保发展,保密工作要常抓不懈;
(三)信息自查审查工作要定期进行,经常对信息员、审查人员进行培训,了解信息保密的相关知识,把握好信息公开的尺度,做好迎查工作。
医院保密工作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安庆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关于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我院高度重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由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有关科室人员,对在政府信息平台、医院门户网站上已公开的信息进行了全面自查,未发现泄密内容和不宜公开的政务信息,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信息公开保密自查工作,我院领导高度重视,首先从制度上保障自查工作能够稳定、有序地开展。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确保领导到位。成立了医院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院长郭川明任组长,其他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具体事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职人员具体抓的良好格局,为开展信息公开保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保密工作制度,确保制度到位。建立健全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了审查职责。近几年来,我院严格落实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有关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确保保密工作顺利开展。
(二)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情况
我院高度重视保密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了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学习;二是深入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实际制定规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重点涉密人员、保密干部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各科室、病区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信息保密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我院工作人员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保密工作的业务能力,促进了信息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开展情况
1、严格实施有关计算机网络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加大保密审查力度。对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由相关科室确定并制作、更新,在起草公文和制作信息时,对文件内容是否公开提出拟定意见,对属于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说明具体理由,由科室负责人审核并报院分管领导审批后报医院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经审查,截止目前,我院在本单位的网站和政府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中,未发现涉密信息。
2、抓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和文件的管理。
重点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防范和治理工作以及文件的管理。指定了懂业务、会管理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计算机的管理工作,按有关要求及时组织人员对机关各办公室的办公自动化设备配置、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协调。防止涉密信息上网,按照控制源头、加强检查、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和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了对计算机网络的检查。经审查,到目前止,上网公开的信息符合保密规定,未发生计算机泄密事件。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保密工作的教育力度需要不断加强。近年来开展医院信息保密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干部、职工的保密教育,提高保密意识十分重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向外发送资料已是十分方便和快捷的方式,但因此也可能带来泄密的危险。因此,我院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全院职工的保密意识,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堵塞可能发生的失、泄密事件,消除隐患。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院将继续把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有关文件的具体要求,根据医院前期已制定的保密规章、制度,并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细化信息保密工作的各项程序,坚持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医院保密工作自查报告范文(三)
篇4
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总体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制定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本文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希望能给大家以借鉴,并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
一、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基础上,以能源动力方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把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相结合,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专门型人才。
(一)以“人才”为根本,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热能动力设备及应用专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起学生在研究能源动力技术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以人才为本”,不能用整体划一的模式、整体划一的课程、整体划一的思维方式、整体划一的原则方式方法去塑造人,强调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自律、自控、自强。
(二)以“实践”为关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就人才类型而言,主要是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技术创新的竞争成为未来世界竞争的主要焦点。
热能动力设备及应用专业是传统技术产业,我们在设计课程结构、课程体系时,注重现今成熟新技术与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学习贴近新的能源动力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真正感受、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成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用为目的。本专业是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重视加强能力训练,加强实践。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院针对热能动力设备运行的特点和能源生产企业对高职人才能力的要求,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共同实施“6学期3阶段”的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一)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专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本阶段在第一、二学期进行。在学校进行公共基础领域、专业基本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论学习及专业通用能力训练。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完成热力设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在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了解专业具体产品生产组织、生产工艺,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与自我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将校园文化与军工文化相融合,实现学生达到化工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本阶段在第三、四、五学期进行。第三、四学期,完成专业核心领域课程的理论学习,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专业核心能力技能训练、课程综合仿真训练。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选择典型的设备做为教学载体,开展教学活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交替,虚拟仿真与技能实操交替,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加强热力设备操作及控制、设备维护等专业技能训练,熟悉产品从制造到运行的整个生产流程,完成能力的进阶,获取专业技能证书,实行“双证书”制。第五学期,利用两周在热力公司进行生产实习,利用12周完成专业拓展课程学习,拓展专业视野,为就职可能面临的转岗、转业做好准备。后7周进行毕业设计,也可在企业边进行生产实习边完成,在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岗位实际生产进行选题,通过实操,进一步掌握热 能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岗位操作、生产过程控制、品质控制和设备维护等相关知识,进行企业产品生产操作、工艺控制、获取企业上岗证书。或利用前13周在订单企业结合企业热能生产工艺完成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学习。
(三)第三阶段主要完成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本阶段在最后一学期进行。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订单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制订顶岗实习标准,将就业与实习有机结合,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学生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专职教师负责实习辅导和学生管理。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与学校联合对学生进行质量教育、成本教育、保密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国防精神。
三、总结
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结合国家能源发展与优化利用政策,面向电厂热能动力及自动化、民用采暖与工业用汽、能源与环境工程等领域,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在工程一线从事热能动力设备运行、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制造和销售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将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变化不断修正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一定要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和道德高尚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战洪仁,张建伟,李雅侠,王翠华,寇丽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讨 [J].化工高等教育,2008(01):19-21.
[2]欧阳建友,曾旭华.高职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21-22.
[3]王玲花,张川.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09):179-180.
篇5
关键词:部队院校 饮食社会化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部队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部队院校推行社会化保障,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具体手段,也是发挥社会服务行业的保障潜力,更是为院校工作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活服务,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人、财、物的综合保障效益。但随着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消费主体不满意、应急保障难以落实、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深入推进饮食社会化保障改革,提高部队院校饮食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部队院校饮食社会化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竞争形不成体系,官兵满意度非常低。竞争是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保障方式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没有健全的竞争机制,就不能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提高餐饮公司的积极性。不少院校因为就餐人员少,引入餐饮公司实行独家经营、或者两家三家经营,都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缺乏必要的制约和抗衡。同时有的院校为了方便管理,对人员就餐区域进行硬性规定,甚至就餐时要求对号入座,导致餐饮公司无论饭菜质量好坏、主副食品花样如何翻新,服务水平无论高低,每天收益变化不大,更加削弱了竞争动力;餐饮公司为了谋取更大利润,往往是采取降低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价格、采购无“三证”食品等策略,长期以往,导致官兵对饮食保障满意率低。
(二)协作制度不健全,应急保障难以落实。院校引进社会化保障后,如何组织餐饮公司进行应急保障,提高餐饮公司应急保障质量,加强应急保障制度规范,圆满完成餐饮公司进行应急保障,都没有一套健全的制度进行规范,这对院校和餐饮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譬如,现餐饮公司炊事人员结构比较复杂,职员年龄相差较大,有男职员、女职员,年龄小的18岁,年龄大的60多岁,年龄相差40多岁,而且这些餐饮公司炊事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应急保障训练,同时也不熟悉部队野战炊具操作等问题,导致部队院校应急保障工作落实难。
(三)监管机制不完善,管理工作效益不佳。一是监管职责不明确。有的单位仍然对饮食社会化监管职责不明确,不清楚地方政府部门、餐饮公司、部队以及各级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人员所应该承担的监管职责,导致管理工作目标不明或放任自流。二是监管手段不先进。有的单位食品检验检疫设备配备不到位,有的单位监管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监管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管理工作滞后,管理效果不佳。三是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不过硬。部分监管人员对伙食管理、食品卫生安全等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对监管标准、内容和方法不熟悉,存在不会监管、监管不力等问题。
二、提高部队院校饮食社会化保障水平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市场运作机制,构建竞争格局。机制是管长远的有效措施,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才能确保社会化保障方式和竞争格局健康发展。一是建立饮食社会化保障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公开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本单位就餐教职员工数量,来公开招标择优确定餐饮公司数量规模,使餐饮公司在保障中公平竞争,在服务过程中良性比拼。对那些保障质量好、诚信度高的餐饮公司可续签合同,以激励其进一步提高饮食保障质量。对那些管理规范、服务质量好、官兵满意度高的餐饮公司,可给予相应的奖励或一定的优惠政策,促使其继续保持优质服务。同时建立对餐饮公司违反合同的约束机制和惩戒措施,依法对餐饮公司的行为进行规范,促使其不断提高自律意识与自我约束能力,而且广泛开展餐饮保障评比活动,把餐饮保障工作纳入季度考核、先进考评,对制度落实不好、饮食安全不达标的餐饮公司和炊事人员进行通报或罚款,形成人人抓保障、事事讲保障、处处搞保障的浓厚氛围,确保社会化餐饮保障工作的常态运行和有效落实,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质量。二是正确处理饮食社会化保障中的矛盾。部队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允许就餐者选择不同的食堂窗口就餐,从而促使餐饮公司因竞争降低销售价格,挖掘保障潜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水平。而不能因为管理难度大,就搞一刀切或回避问题,而简单的把人员对号入座,使根本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三是牢牢把握饮食社会化保障食品安全。对每日所购进的主、副食品由双方专人共同负责进行检查、检验和检疫,对于腐烂变质食品以及“三无”产品严格把关,并对餐饮保障公司每日所购进和消耗的主、副食品逐项进行登记,杜绝不合格食品流入餐饮中心。定期不定期组织地方专家和后勤人员重点对餐饮公司食品采购、保管、储存、加工和出售过程中的卫生状况,炊具、餐具的消毒情况,以及餐饮公司的炊事人员、操作间、餐厅和环境卫生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评比,严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定期监督餐饮公司对炊事人员体检和卫生常识教育,确保炊事人员时刻保持身体健康、卫生良好。
- 上一篇:家政服务业工作总结
- 下一篇:试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