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超声诊断学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儿超声诊断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儿超声诊断学

篇1

11一般资料本组95例血尿患儿均系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年龄1~14岁,均与超声检查前查尿常规,结果均为血尿,所有患儿均经其他辅助检查、手术、病理获得最后诊断。

12检查方法应用惠普影像之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必要时换用高频探头频率10 MHz,患儿取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须充盈膀胱,在腰背部及下腹部纵向、横向及多角度扫查,详细观察泌尿系各器官,必要时对患儿进行精索静脉的扫查,最后作出超声诊断。2结果

21超声检查结果超声检查41例无阳性发现,56例作出特异性诊断,其中泌尿系炎症15例(急性肾炎7例、慢性肾炎5例、急性肾盂肾炎1例、膀胱炎2例),膀胱炎表现膀胱壁增厚,表面毛糙,内可见大量细光点。急性肾炎表现双肾增大,皮质增厚,回声增强,皮髓质界限欠清晰。慢性肾炎表现为双肾萎缩变小,皮髓质分界不清,整个肾脏回声增强,CDFI:表现为血流低灌注状态。超声能显示双肾弥漫性病变,诊断符合率较满意,但是多数肾炎超声无明显阳性表现。泌尿系结石12例(肾结石10例、输尿管结石1例、膀胱结石1例),胡桃夹现象10例(男7例、女3例,其中男性合并精索静脉曲张3例),泌尿系结石表现为肾、输尿管或膀胱内的强光团、光斑,后方伴声影,图象较为典型易于诊断,但本研究将2例肾实质内的强光点误诊为肾内小结石,从而出现了假阳性的诊断。胡桃夹现象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引起小儿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重要原因,超声检查于腹主动脉前方测量左肾静脉受压狭窄部的内径,腹主动脉测量受压狭窄前扩张部的内径,仰卧位时扩张部与狭窄部的内径比在2~4倍,脊柱后伸位20 min后可达4倍以上。10例胡桃夹现象全部确诊,其中男性3例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泌尿系肿瘤4例(全部为肾肿瘤),本研究中4例泌尿系肿瘤均为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主要见于1~5岁的小儿,表现为肾脏增大,形态失常,可为实性或囊实性的肿块,边界清晰,脉冲多普勒显示瘤内血流信号呈高阻力的动脉频谱。多囊肾3例,多房性囊肿2例,肾下垂2例,肾创伤5例,游走肾1例,输尿管畸形2例。肾挫裂伤表现为肾实质内出现边界模糊的强回声,包膜下的血肿则表现为新月形的无回声,严重者可见肾包膜连续中断。其中1例肾蒂完全离断,CDFI:显示肾实质内未见血流信号。但本研究中3例肾轻微肾挫伤,超声无阳性表现。其他肾脏多囊性病变如多囊肾、多房性囊肿,输尿管畸形如巨输尿管,游走肾超声图象典型,较为容易确诊。

表1超声诊断与最后诊断结果对比疾病超声诊断最后诊断诊断正确率急性肾炎72825%慢性肾炎5771%急性肾盂肾炎11100%膀胱炎2367%泌尿系结石121083%胡桃夹现象1010100%泌尿系肿瘤44100%多囊肾及多发肾囊肿55100%肾外伤5863%游走肾11100%输尿管畸形22100%22最后诊断结果13例未能作出特异性诊断,其余84例中泌尿系炎症39例(急性肾炎28、慢性肾炎7例、急性肾盂肾炎1例、膀胱炎3例),泌尿系结石10例(肾结石8例、输尿管结石1例、膀胱结石1例),胡桃夹现象10例,泌尿系肿瘤4例,多囊肾3例,多房性囊肿2例,肾下垂4例,肾创伤8例,游走肾1例,输尿管畸形2例,1例因服用药物而导致血尿。

3讨论小儿血尿分为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两大类,对于肾小球性血尿本研究超声诊断符合率48%,而对于非肾小球性血尿超声诊断符合率89%。对于超声的病因诊断,超声不但清晰显示肾、输尿管及膀胱的形态、内部回声结构,提示超声显像结果,而且还直观了解肿瘤、结石的大小、形态及所在部位,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在实用意义上超声已基本上区别肾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较其他影像诊断有用[1],目前膀胱造影检查几乎被B超取代[2]。本文结果显示,虽然超声对结石的敏感性较高,但容易出现假阳性结石,所以在工作中应该严格掌握结石的诊断标准,对小于5 mm小结石的诊断应慎重。另外超声对胡桃夹现象有显著特异性,能对左肾静脉的扩张部与狭窄部准确测量,并利用动态观察,让患者脊柱后伸位20 min后两者比值可达4倍以上,加之现在多普勒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胡桃夹现象的诊断符合率,是其他检查无可媲美的,胡桃夹现象可以引起精索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精索静脉曲张,所以凡是Ⅱ、Ⅲ度精索静脉曲张的患儿应常规检查左肾静脉,尽早发现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尽管穷尽各种检查仍有13%~15%的血尿患者不能明确原因,如肾轻微挫伤、肾血管异常、肾内微小病变、运动性血尿、高尿钙症等,超声也不例外,超声对上述病变多无明显形态学的改变,应列为超声检察的“盲区”。目前对原因不清的无症状血尿患者的随访方案是每半年进行一次尿液分析和细胞学检查,每两年进行一次膀胱镜检察和静脉肾盂造影[3]。本研究显示,超声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困难,但此类疾病通常通过尿常规检查,多数可有阳性发现,即使超声作出假阴性诊断,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漏诊机会不大[4]。相反超声对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意义重大,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更新发展,检查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超声显像在血尿的病因诊断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参 考 文 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1154-1155.

[2] 武心萍.周齐军.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膀胱占位性疾病中诊断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7.

[3] 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2-289.

篇2

[关键词] 肠套叠;超声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临近的一段肠腔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6个月至2岁,3岁以后发病者多存在原发病。目前多采用超声诊断,空气灌肠治疗。及时诊断治疗可避免肠管坏死,减轻患儿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本院超声科检查出129例肠套叠患儿,男性84例,女性45例,年龄2个月至6岁,其中2个月至12个月32例,13个月至2岁59例,2至6岁38例,所有病例经临床确诊为肠套叠。

1.2仪器和方法

采用美国GE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10MHZ,以高频探查为主,必要时低频探查相结合并加以彩色多普勒,检查过程中充分暴露患儿腹部,不能配合的应镇静。患儿取仰卧位,由上到下,由左到右,连续探查患儿全腹肠管,观察肠管蠕动情况,有无肠管扩张,腹部包块等肠套叠征象,重点观察回盲部,探及包块时行纵横断面探查,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套叠肠管壁的血液供应情况。

1.3诊断标准

超声表现:①“同心圆”征:探头横切面由内到外可看到套入部肠管及外鞘部各层肠壁,明暗相间,纵切面呈“套鞘”征;②“炸面圈”征,外层肠壁水肿增厚,而呈低回声环,套内肠管系膜无明显增厚;③“炸面圈内新月”征,外层肠壁依然是低回声,而套入部肠管受挤压,肠系膜呈新月形高回声;④腹腔淋巴结增大,部分可见腹水。

临床症状:陈发性哭闹,呕吐,解果酱样大便,腹部腊肠样包块,间歇性腹痛。

2、结果

129例肠套叠患儿中,有126例具有典型超声征象,且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证实而确诊,另有3例因大量肠气干扰超声探查未见明显包块而漏诊。

从发生的部位来看,以右上腹多见,126例超声所见提示肠套叠发生于右上腹的75例,占59%,左上腹的21例,占17%,左下腹的4例,占3%,右下腹的10例,占8%,脐周的16例,占13%。

126例肠套叠中,82例呈“同心圆”征,横切面可见明暗相间的各层肠壁,肠壁不水肿,纵切面呈“套鞘”征,外鞘为套入部的外层肠壁,内鞘为套入部被压迫的肠壁。26例呈“炸面圈征”,外层肠壁水肿增厚,呈环状低回声。16例呈“炸面圈内新月征“,外层肠壁依然是低回声环,与炸面圈相同,其内可见受套入部肠管挤压的管厚肠系膜,呈新月形高回声。2例因肠管套入时间过长,张力过大,部分肠管浆膜层撕裂,可见一大囊腔内套入部分充液肠管,肠系膜清晰显示。

“同心圆”征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肠壁为半环状或条状血流信号;“炸面圈征”及“炸面圈内新月征”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为肠壁呈点状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一大囊腔内套入部分肠管管壁未见明显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

以上病例中,部分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腹腔积液。

3、讨论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是指某段肠管凹陷人其远端的肠管,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95%患儿为原发性,套叠肠管及附近找不到器质性病变。5%患儿多为儿童,肠套叠是继发于肠管的器质性病变,包括梅克尔窒息,重复畸形,肠管息肉,腹腔紫癜。

以上讲述我院肠套叠病例中,几乎首诊都是以哭闹、呕吐、腹泻入院。最终经超声,X线空气灌肠及手术探查,确诊为肠套叠。而套叠肠管在超声图像上有其特征性的典型表现——“同心圆”征和“套管”征,容易诊断,且超声对患儿无损伤,无辐射,安全,便捷,能与急性肠炎、阑尾炎、腹内疝相鉴别,减小误诊几率,可及时确诊,避免有肠坏死和穿孔的危险。同时应该注意肠套叠是单发性还是多发性,虽以单发性多见,但也要了解多个部位同时发生套叠的可能性,所以要对其他部位进行全面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时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早期肠管血流信号增加,是因为局部肠管壁充血水肿,肠壁增厚,后期则肠管血流消失,是由于局部肠管缺血坏死,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判断肠套叠发生时间长短和肠壁血供有很大的帮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贾立群,王晓曼.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

篇3

【关键词】

脐尿管;高频超声

作者单位:132022吉林市龙潭区铁东医院

脐尿管为胚胎期尿囊管退化而形成的一条纤维索,脐尿管未闭是比较少见的先天性异常,超声检查无创、实时、可重复性强,为检查首选方法。本文对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经高频超声检查的100例小儿脐尿管声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脐尿管正常及病理超声表现以探讨高频超声对脐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年龄2~6岁。其中10例患者因脐部有分泌物、脐部漏尿、腹部包块、血尿等就诊,1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仪器选用PHILIP HD11及BK2102,探头频率分别为5~12 MHz,8~10 MHz。

1.2 检查方法 受检查者取仰卧位,暴露脐部以下腹部,适当充盈膀胱,采用直接扫查法,用二维高频超声在腹壁探查显示脐尿管的起止位置、形态、内部回声及闭合情况。

2 结果

本组100例脐尿管均清晰显示,其中90例脐尿管可显示长度约1.5~5.0 cm,膀胱顶部管径0.15~0.30 cm,呈均匀一致低回声。另10例为脐尿管未闭:其中1例脐尿管两端未闭形成脐尿管瘘,声像图表现为脐与膀胱腹壁间可见不规则管状结构,管壁较厚,管径粗细不均。 4例脐端未闭形成脐窦(伴脐部感染1例),表现为腹壁间不规则管状中低回声结构与脐相通,管壁厚,伴感染者回声明显不均,其周围组织回声增强, CDFI:周围血流信号明显增加;4例脐尿管囊肿,表现为中线处下腹壁间由脐部至膀胱顶部位囊性包块,形态扁宽,边界清晰,无明显移动性。1例膀胱端未闭伴感染,表现为膀胱顶部壁间向外有一厚壁管状低回声结构,未见钙化,CDFI:其间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3 讨论

在胚胎长达40~50 mm时,尿生殖窦分两部分,上端膨大部分演化为膀胱,下段管形部分形成尿道,膀胱顶部扩展到脐部与脐管相固定,随着胚胎的逐渐长大,膀胱延前腹壁下降,在下降过程中,自脐有一细管即脐尿管与膀胱相连,以后退化成一纤维条索。脐尿管为胚胎期尿囊管退化不完全所形成的一条索状物,连于脐、膀胱之间,如若合并感染则可穿入腹腔、膀胱,引起腹膜炎及膀胱炎改变[1]。本病一般多无临床症状,多为体检或合并感染引起腹痛就诊时发现。

脐尿管未闭类型有四种:①脐尿管瘘即尿管两端开放。②脐端闭合而膀胱端开放,形成膀胱顶部憩室。③脐端开放而膀胱端闭合形成脐窦。④两端闭合,中间开放,形成脐尿管囊肿[2]。脐尿管瘘声像图表现为脐与膀胱间的腹壁内扫查到不规则管状低或无回声结构,壁厚,管径大小不一,下腹部加压可见脐部溢液。膀胱端未闭且未形成膀胱憩室声像图表现为脐与腹壁间见一带状中等稍低回声结构,其中心部为低回声,向下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壁局部连续中断有一管状出口向外形成鼠尾状慢慢变细;脐窦伴感染灶表现为脐部深方腹壁间一不规则低回声区,与脐相通,这种类型易被误诊为脐炎,而高频超声能很直观得到确诊。膀胱端未闭膀胱憩室形成时,声像图可表现为膀胱上方见一突向腔外的椭圆形无回声暗区,边界整齐,当膀胱憩室较大时本病不容易诊断(本组中膀胱端未闭但尚无憩室形成)。脐端未闭形成脐窦时在脐下方腹壁加压可见分泌物流出,声像图表现脐与膀胱间的腹壁内见不规则管状低回声结构,壁厚,其间回声不均,管腔内径大小不一,外层管壁与膀胱壁相连,管腔不与膀胱相通。脐尿管囊肿形成时,声像图表现为脐与膀胱之间的腹壁内见一边界清楚、扁宽低回声结构,其内见暗区,高频超声对这种类型的诊断特异性较高。通常在囊肿小时患者无明显症状,只有囊肿较大而继发感染时才出现肿块并发感染症状。病理上囊壁为纤维组织,可见平滑肌,囊液多清亮或呈胶冻状,合并感染时囊液为脓液[3]。当脐尿管囊肿内出现实质性肿块并钙化及周围组织浸润时要考虑恶变可能。高频超声对小儿脐尿管检查敏感性100%,对于脐尿管先天异常病变分型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为临床提供比较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膀胱先天发育异常,826.

篇4

关键词:小儿阑尾炎;超声诊断;声像图特征;符合率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43-02

目前临床上在儿童群体中小儿阑尾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急腹病症,对其进行早期正确的诊断能够使治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还能够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予以有效地减少。目前在临床上,超声诊断法已经逐步开始被应用到小儿阑尾炎的诊断领域当中[1]。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小儿阑尾炎超声诊断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分型进行分析的目的,我们对我院收治的88例疑似阑尾炎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对结果进行分型,同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以下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的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88例小儿疑似阑尾炎的病例中,有男性患儿46例以及有女性患儿42例,所有患儿的年龄区间为1-13岁,患儿的平均年龄在6岁左右,以上所统计的患儿的所有自然资料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分析中予以应用。在进行超声诊断之前,所有患儿都经过初步诊断疑似急性阑尾炎。

1.2 方法:将所抽取的88例疑似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患儿采用超声诊断方法对其予以进一步的诊断,将诊断结果汇总,对声像图的特征进行描述总结,并对其进行分型,同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以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1.3 诊断标准:阑尾增粗,其直径大于6毫米,而阑尾壁增厚,其厚度不小于2毫米。

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

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通过对所抽取的88例疑似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85例被确诊为是小儿急性阑尾炎,有三例为疑似小儿急性阑尾炎。通过进行手术以及病理诊断得出88例患儿有87例确诊为小儿急性阑尾炎,还有一例被诊断为梅克尔憩室,进而得出超声诊断的总体符合率大约为97.%。详见表1。

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超声诊断时的声像图能够对阑尾的形态特征予以清晰的显示,譬如说烂尾的大小、阑尾腔内的变化、阑尾壁的厚度以及层次、黏膜层情况、张力以及阑尾张力的有无等,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阑尾炎可以说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一般在5-10 岁的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在婴幼儿中却比较少见。导致小儿阑尾腔发生梗阻的主要原因有阑尾壁内的淋巴滤泡出现增生而肿大、食物残渣或者是粪石、异物或者是寄生虫、阑尾的黏膜分泌物出现滞留、阑尾壁发生纤维性的增厚或者是瘢痕等[2]。阑尾腔发生梗阻会导致阑尾壁的压力发生增高的现象,导致阑尾壁发生淤血、缺血从而引起坏死而穿孔。在临床上大多由于患儿无法对腹痛的详细病史予以提供,因此就会出现典型体征缺乏的现象,因此需要进行长期观察才可以给予一个明确的诊断结果[3]。而且,因为小儿阑尾的动脉很细小,且阑尾壁也相对薄,大网膜还没有发育完全,具有较差的炎症局限能力,腹膜的吸收力较弱,若是阑尾出现了炎症,会发生较严重的中毒症状。最近几年以来,由于超声仪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影像诊断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因此也就使小儿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采用超声对进行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标准主要为阑尾增粗大于6mm且壁增厚大于2mm以及在阑尾腔内存在积液,以及对阑尾粪石予以检出都会对诊断产生一定的帮助[4]。在本次研究中,88例疑似患儿经超声诊断为85例急性阑尾炎比例,显示出阑尾肿大。若是声像图无法找到肿大的阑尾,然而患儿的腹痛情况比较严重时或者是实验室的检查对阑尾炎的诊断予以支持时,可以借助一些间接的征象对诊断予以有效协助[5]。

表2 各型阑尾炎的声像特征统计

声像图表现肿大程度(cm)壁层次壁厚度(cm)粘膜腔内积液阑尾张力 正常阑尾外径

综上所述,采用高频超声检查是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的一种简便而且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阑尾炎检出率,并且其与手术的符合率也很高,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对发炎的阑尾予以直接的显示,对手术切口的位置确定具有帮助,而且能够对炎症进展的程度进行估测,对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雷兴旺,李淑娟,房玉河.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24(35):413-414

[2] 程天江,韩兴权,宋振才.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8,15(12):928-931

[3] 潘尹,金慧佩,王海,等.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和临床分型的价值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19(11):842-845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48例,女30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1个月,平均36岁。

1.2仪器:探头频率为7.5-10MHZ,扫描深度为5~10cm。

1.3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取左侧卧位。将探头置于麦氏点区域进行纵、斜及横向扫查。必要时让患者适度充盈膀胱,适当加压探头以便于排除肠腔内气体干扰,获得清晰的图像。测量其各径线,观察阑尾区周围情况,有无积脓、积液、包块、粪石以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等。

2 结果

声像图特点:(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胀,管壁内径0.6~0.8cm,横切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肿胀明显,管壁内径1.5cm,周围可见有无回声区即为脓性渗出液。(3)穿孔及坏疽性阑尾炎:阑尾肿大更明显,管壁内径1.9cm,周围亦可见有无回声区及不同程度的腹膜炎征象。(4)阑尾周围脓肿:可于右下腹部见到边界不规则的包块回声,位置不移动,内为低回声或无回声性混合性团块。

3 讨论

阑尾是附着于盲肠后内侧的一条管形器官,内径约0.5cm,位置深且多变,加之肠气干扰,正常时超声极少显示。若因梗阻、发炎使其肿胀僵硬、连同化脓性和坏疽后的继发性改变可被超声显示。1985年Puylaer首次发表B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研究,认为靶环征图像为多数阑尾炎的特征性改变[1]。

在急性阑尾炎时,由于炎症的刺激,使肠管蠕动发生改变,肠内积气增多,这样影响了阑尾图像显示。若采用适度充盈膀胱和取左侧卧位适当加压探头以推移或避开肠腔内气体对超声图像的干扰,从而获得较满意的图像质量。采用3.5MHZ的腹部探头虽然有一定的穿透力,但图像分辨率较差,图像质量受到影响。但用高频探头(7.5~10MHZ)明显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可获得较清晰的图像,给诊断提供了更好的帮助。

通过本组的78例病例可体会到:(1)高频探头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时准确率明显高于低频探头。在本组的48例急性阑尾炎中,其中用高频超声诊断的为4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为48例,诊断符合率为92%,4例超声未确诊的系因过度肥胖,肠胀气过重影响显示不清所致。因此要求临床医生不能完全因检查结果阴性而排除阑尾炎的诊断。余下的2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均符合病理诊断。(2)高频超声检查对操作者要求要耐心细致,尤其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要认真仔细扫查,另外对于小儿,由于检查时不配合,病史叙述不清等更要耐心细致以防误诊、漏诊。(3)高频超声显像能准确、实时的反映阑尾壁各层结构、管腔情况以及阑尾周围炎症渗出、粘连、阑尾周围有无脓肿形成等重要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另外,对于一些阑尾位置变异高频超声可显示其部位,对确定手术切口有一定的帮助。(4)急性阑尾炎还需要与一些疾病鉴别:如右侧宫外孕或黄体破裂,右侧输尿管结石、胆囊或上消化道穿孔、回盲部肿瘤、肠套叠、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及急性盆腔炎,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

总之,笔者认为高频超声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准确性高,能实时反映阑尾及周围的情况,适用于所有具有阑尾炎临床表现的病人,尤其适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老人和不能准确提供病史的小儿,且方法简便、无创伤、无痛苦、便于重复。

篇6

【关键词】系统超声 产前诊断 缺陷胎儿 随访 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89-02

孕中期系统超声检查以其无创性和较高准确性,成为临床产前诊断的一个重要检查手段,也成为孕妇们期望值极高的一项检查内容。然而受限于各种因素,超声检查也有其局限性。本文通过475例系统超声诊断异常者的随访,旨在了解这些异常者对妊娠结局的选择和胎儿出生后的情况,建立起正常的信息反馈机制,促进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随访对象:2008―2010年在我院产科系统超声门诊诊断出胎儿结构异常的孕妇

1.2 方法 系统超声检查由经过国家卫生部或省卫生厅培训合格的高年资医师操作,诊断由2名主任医师同时确认完成。仪器使用GE730专家版超声仪。随访采取电话询问的方式,由医生完成。

2 结果

2.1 随访总体情况 系统超声检查有异象770例,因电话号码有误、电话号码变更、电话无人接听等原因未能随访成功295例,有效随访病例为475例,有效随访率为61.7%。超声诊断异常后选择引产的孕妇400例,占随访病例的84.2%,选择继续妊娠直至分娩的孕妇75例,占随访病例的15.8%。各种结构异常及随访情况见下表。

2.2 各类别结构异常随访详情

2.2.1 严重或致死性缺陷 严重或致死性结构异常如:神经管缺陷、脏器外翻、多发畸形、淋巴水囊瘤,孕妇选择引产的比率为100%,引产后全部确认诊断。

2.2.2 脑积水和侧脑室增宽 超声诊断脑积水征象者(侧脑室>10mm)42例,有效随访27例,其中选择引产的孕妇23例,出生4例。4例中2例为超声诊断侧脑室增宽,生后婴儿外观及表现正常,未作专项检查,另2例为超声检查提示脑积水,生后外观及表现正常,未作专项检查。

2.2.3 唇腭裂 超声诊断唇腭裂130例,有效随访85例,全部确认存在唇腭裂。其中选择引产的孕妇81例,出生4例。4例中2例唇腭裂加入我市免费唇腭裂矫治项目中,1例唇裂回原籍矫治,1例唇裂因其他疾病于生后16天死亡。

2.2.4 肢体短缩和缺指 超声诊断肢体短缩和缺指42例,有效随访25例,其中选择引产的孕妇22例,出生3例。3例中1例为超声提示四肢短小,生后检查发育正常,1例为超声提示左臂短小、缺指,生后得到确认,1例为超声提示单侧手指异常,生后确认缺指。

2.2.5 呼吸系统异常 超声诊断呼吸系统缺陷18例,有效随访8例,其中选择引产的孕妇5例,出生3例。3例中1例肺囊腺瘤生后小儿无异常表现,未作检查,1例肺囊腺瘤随诊至孕末期恢复正常,1例隔离肺,生后小儿无异常表现,未作检查。

2.2.6 消化系统异常 超声诊断消化系统缺陷29例,有效随访20例,其中选择引产的孕妇12例,出生8例。8例中4例生后手术证实缺陷仍存在,2例生后情况较差数日后死亡,2例生后正常。

2.2.7 泌尿系统异常 超声诊断泌尿系统缺陷68例,有效随访37例,其中选择引产的孕妇22例,出生17例。17例中11例生后缺陷仍存在或有好转,4例生后无异常表现,但未作超声检查,1例随诊到妊娠末期,恢复正常后分娩,1例32周早产死亡。

2.2.8 先心病 超声提示心脏结构异常200例,有效随访137例,其中选择引产的孕妇107例,出生27例。27例中12例生后超声检查或心脏听诊仍有异常,8例生后一般情况良好,未作超声检查,7例生后超声检查或心脏听诊正常。

3 讨论

3.1 随访是提高产科超声诊断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院是全市的产前诊断中心,承担着全市产科超声的转会诊工作,风险压力大,提高超声诊断的精准性是我们不断的追求。临床工作因为工作量大,往往注重诊断和治疗,很少关注随访。然而产科超声诊断关系到胎儿的取舍,引产或出生后胎儿的情况与我们的诊断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认为,获得诊断后分散到各医院进行后续处理的异常病例的反馈信息,是我们回顾性总结提高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不引起医疗纠风的前提下,有效地随访可以了解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对提高超声诊断水平很有意义。

3.2 影响随访效果的因素

3.2.1 医疗文书的规范填写

我们总共记录了770名超声异常的孕妇信息,由于信息不全、信息错误、信息变更等因素,我们只联系到了475例孕妇和家属,有效随访率只有61.7%,其中因医务人员信息记录不全、信息记录错误而发生的信息无效占50%以上,这对有效利用医疗信息是很大损失。因此规范地进行医疗文书的填写应成为每个医生的基本素养,医疗信息齐全,医学研究才能有一个更好的环境。

3.2.2 端正随访的出发点

被随访者大都刚经历过异常妊娠、引产的精神和躯体的创伤,随访对患者无疑是不良刺激,如何获得被随访者认同,是随访成功的关键。我们派有经验的医生随访,要求随访者首先要有正确的理念:主要是为受访者提供尽可能的帮助,指导受访者如何做好下一次妊娠的准备。其次才是获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要解答好患者的疑惑、不理解、甚至质疑和不满。

在475例随访到的病例中,只有2例被访者只说结果不说详情,其他随访者均能很好配合。通过随访,患者获得了必要的优孕知识,医院获得了很好的信任度,我们也获得了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的信息。随访其实不是负担,而是临床医疗之外的另一种收获。

3.3 对处于动态中的胎儿结构异常,要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

脑积水、先心病属于动态变化中的胎儿结构异常,在做出诊断时要慎重,要根据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给予不同指导意见,正确导向孕妇对胎儿的取舍。

3.4 对不影响人体重要功能的胎儿缺陷,要体现知情选择

轻度的唇腭裂和缺指并指是不影响人体重要生理功能的缺陷,可以通过生后的矫治补偿功能,并且还有贫困救助计划帮助矫治上有经济困难的家庭,要充分告知孕妇,以便孕妇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

3.5 对诊断偏差的病例及时讨论,提高诊断水平

及时反馈随访信息,对诊断有偏差的病例要提取影像资料组织病例讨论,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水平。

3.6 引导、鼓励孕妇对引产胎儿尸检和染色体检查

在随访的475例病例中,仅有3例引产后胎儿做了尸检(占0.75%)并且大部分孕妇都没得到医生关于尸检的建议。另外也只有12例引产胎儿做了染色体检查(占3%)。这对内脏畸形和多发性畸形的最终诊断是一个损失。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诊断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陈常佩,陆兆龄.围生期超声多普勒诊断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郭淮.系统超声检查与诊断胎儿畸形极其重要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2):90

[4]张慧香,陆忠玉.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11):99

篇7

关键词:进修医生;管理;培训;心脏超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是国内综合医院中最大的儿童心血管中心,是我国唯一一家实行小儿心血管疾病内、外科医疗管理一体化专科模式的心脏中心,也是北京市胎儿心脏超声产前诊断中心,中心由小儿外科、小儿内科、小儿重症监护、超声心动图室及心电图室组成。其中,超声心动图室每年培养长期及短期的进修医师约40人,由于进修医生进修时间不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给进修医生管理工作造成了一些困难,但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一套实用性强和见效快的进修医生管理与培训方法,现总结如下。

1 加强岗前培训教育

近几年,随着小儿心脏中心在国内外影响的不断扩大,每年慕名来中心进修医师不断增加。为了使进修医生尽快了解我院的规章制度,熟悉中心超声心动图室的工作流程,在院里组织进修人员统一岗前培训教育结束后,中心超声心动图室的进修医生管理人员会对进修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包括中心的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岗位职责、安全条例等,此外还针对中心的工作特点进行工作流程和大型仪器使用规范等的培训,岗前培训结束后,将参加由超声心动图室组织的考核,以了解每一位进修医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1]。

2 了解进修医生特点

小儿及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与超声医生的经验、资格、考虑畸形的类型和仪器的质量有关,在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医院的小儿及胎儿超声诊断水平差距很大。目前,由于我国儿科医生面对高医疗风险、高负荷工作和与之不相适应的劳动报酬等原因,加之自1999年开始中国内地部分医学院校陆续撤销了儿科学专业,致使近年来儿科医生数量增加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且流失现象日趋严重,再加上小儿心血管专业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稀有学科,在国内专门从事小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医生非常少,造成了小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医生的培养严重滞后于临床的发展;同时随着胎儿产前超声在各级医院的广泛开展,胎儿超声心动图成为了各级医院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从事产前超声检查的医生均是各级医院超声诊断科的医生,绝大多数医生并无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及临床知识,致使诊断信心不足,而且对检出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常难以做出准确诊断,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床的过度引产。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各级医院均加强了小儿及胎儿超声心动图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医院的进修医生管理制度,小儿心脏中心只接收临床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在二级甲等医院以上医疗单位从事超声专业满3年以上的进修医生,但进修医生总体表现出胎儿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基础薄弱、相关小儿心血管专业知识零散、匮乏、陈旧及操作能力差等特点,这些均给进修医生培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 开展系列专题讲座

小儿心血管专业是一门多学科结合的综合性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在学科范畴上属于儿科学、心脏内科学和心脏外科学的专业交叉,在学科基础上依靠心脏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遗传学的专业汇集,在学科发展上需要医学影像学、麻醉学、重症医学等的专业支持[2],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小儿心脏超声检查医生,需要具备多专业的基础及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超声医学知识。为了使进修医生在进修期间对先天性心脏病有全面的了解,进修医生管理人员组织安排超声带教教师及科内超声专家开展了一系列的胎儿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专题讲座,在每个专题具体内容的安排上重视心脏解剖、先天性心脏病分类、转归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临床表现的有机结合,使进修医生对小儿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表现、操作技巧及诊断思维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组织进修医生参加我中心1次/w的教学活动,进行渐进的、规范化的先天性心脏病知识普及及讲座,使进修医生对小儿外科手术方式及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演变过程及转归有所了解,帮助进修医生构建完整的先天性心脏病知识体系和临床思维模式,并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3]。

4 安排科内轮转

目前,小儿心脏中心超声心动图室分为门诊和住院部两个部分,门诊超声心动图室主要负责门诊患者的小儿及胎儿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住院部的超声心动图室主要负责住院患者的术前诊断、术后复查、床旁及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工作,此外还负责特需门诊小儿及胎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工作。为了提高进修医生的学习效果,避免进修医生过度拥挤在一个诊室学习的现象,针对超声心动图室的工作特点,在充分考虑进修医生的个人意愿及进修目标的基础上,将进修人员划分为门诊和住院部两个小组进行轮转,并对有特殊学习要求的进修医生进行个体化的时间安排,使每个进修医师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量多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疾病的超声诊断及操作技巧。

5 鼓励参加学术会议及学习班

小儿心脏中心每年会组织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继续教育学习班,包括小儿内科、小儿外科、胎儿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学习班及胎儿筛查技术培训班,我们鼓励进修医生积极参加我中心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同时,北京地区每年都会举办若干场国际、国内和地区的小儿及胎儿超声心动图会议,这些会议云集了国内外的超声知名专家,我们支持大家在业余时间去参加会议,以了解小儿心血管专业的内外科及超声心动图最新发展动态,并开拓眼界和思路。

6 结业考核

为了督促进修医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果,在进修结束时我们会对进修医生进行结业考核[4]。由专人参考《超声医学》、《小儿心脏病学》、《小儿心脏内科学》等专业书籍建立考评题库,内容涵盖常见小儿及胎儿超声心动图所涉及的超声专业知识,同时兼顾相关基础知识及临床相关知识,如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小儿内科学及小儿外科学等。进修结束前一周组织进修医生参加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为基层及县市级医院常见的一些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常见超声漏诊及误诊分析,其中基础理论占30%,专业理论占70%,总分100分,60分以上为考评合格。

小儿及胎儿心脏超声进修医生的管理及培训是小儿心脏中心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多年进修医生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我们逐步在工作中探索并总结了上述这套行之有效的进修医生管理方法,也希望这套培训及管理方法对小儿及胎儿心脏超声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小楠,鲍向红,李晓康. 提高临床进修医生教学质量[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30-31.

[2]崇梅. 小儿心血管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医药, 2013,17(8):1450-1452.

篇8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84-01

小儿阑尾炎引起的腹痛是小儿常见的就诊症状,多起病急重,患儿对病情常不能进行正确的描述,也不配合查体,以至延误诊断,延误治疗。我院儿科于2007-2012年首诊误诊小儿阑尾炎腹痛患儿1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误诊患儿男9例,女6例,年龄2-7岁,儿科住院1-7d,病史4h-5d。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腹痛或压痛的表现,其中发热9例,哭闹5例,腹泻6例,呕吐7例,腹胀4例。

1.3 误诊情况 误诊为胃肠炎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3例,胃肠型感冒3例,细菌性痢疾3例。

2 结果

本组15例患儿全部转入外科手术治疗,痊愈出院。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最易误诊。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小儿内科,由于接诊医师对阑尾炎的认识与经验不足,本病常被误诊,影响治疗及愈后。我们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充分认识到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小儿腹壁相对较薄,腹膜特点与成人不同,大网膜发育不良,腹腔面积相对较大,对炎症局限能力差。[1]即使炎症早期也不易被大网膜包裹局限。加之小儿肠管长,壁薄,吸收能力和通透性均高,分泌和蠕动功能易于紊乱。[2]炎症的早期可出现高热、呕吐、腹泻、腹膜炎等。右下腹的局部压痛和肌紧张是小儿阑尾炎的重要体征。[3] 2 详细询问病史,耐心细致的体格检查。 婴幼儿往往对病史陈述不清,又因腹痛引起哭闹而无法进行体格检查。所以对待腹痛的小儿体查需仔细耐心,取得患儿的信赖和配合。轻柔查体,左右腹对比检查,观察患儿对腹部检查部位的按压反应和变化对患儿疼痛的影响。阑尾炎时,往往右下腹压痛面部表情反应敏感,患儿多喜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 3 要认识到腹部体征的临床变化。 小儿阑尾炎腹部体征变化差异较大,一些病例早期无典型症状,可能肚脐周围有轻微压痛,可能下腹部轻度胀痛而按压时疼痛并不明显,有时轻微腹痛伴有恶心、呕吐或腹泻,有时下腹部弥散性压痛伴有发热。因此对于那些无法解释的小儿腹痛伴有呕吐、发热、腹胀、腹泻应考虑阑尾炎的可能。本组患儿有2例就诊时仅下腹部轻微胀痛伴有腹泻,误诊为胃肠炎。1-2d后右下腹压痛明显转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那些右下腹固定压痛,或右下腹压痛有局限性腹膜炎,或以右下腹压痛为重的全腹膜炎则可确定诊断。4 要重视血常规WBC的变化。小儿阑尾炎血常规的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细胞增多。化脓阑尾炎WBC可达10-12×109/L,有脓肿形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WBC可达20×109/L.也有个别患儿白细胞上升不明显。5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可以进行超声、CT或右下腹腔穿刺液涂片检查。超声检查对阑尾图像的显示是以病理变化为基础的,其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均较高。通过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排除小儿肠套叠,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等,还可以明确阑尾炎的性质,是单纯的,还是化脓的,还是坏疽。还可以看见阑尾粪石,右下腹腔是否有积液。还可以引导右下腹穿刺抽液涂片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性较高的辅助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T检查可见阑尾增粗肿大,阑尾周围蜂窝组织炎症表现为边界模糊的软组织块影,可见脓肿形成的壁及分隔。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CT也是较好的辅助检查。 6 小儿阑尾炎一旦误诊可迅速发展为坏疽,穿孔,全腹膜炎,休克等。其诊断主要是以临床表现和腹部体征为主,一应确诊应尽可能早期手术治疗。必要时可放宽手术指征,即使发生阑尾误切也属合理处置.[4]

参考文献:

[1] 刘征吉,李仲荣,梁振,等。小儿急性阑尾炎338例诊治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7,9(2):178.

[2]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6-637.

篇9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西 景德镇,33300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患儿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PS患儿,术前超声诊断24例,诊断率为92.31%。结论:超声检查在CHPS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率,可作为CHPS的可靠诊断依据。

【关键词】 超声检查;先天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上消化道畸形。典型病状和体征为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亢进和右上腹肿块,若早期未及时诊断及治疗将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而衰竭死亡,若能早期确诊,预后良好。现将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26例CHPS患儿超声检查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PS患儿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10天----3个月,平均年龄32.3天,26例患儿均因不同程度的喂奶后呕吐而就诊,吐出物为带凝奶块的奶汁,其中只有21例患儿在右上腹可扪及肿块,均无明显家族史。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GEViVid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喂奶前,行患儿胃腔扫查,了解胃腔情况,再喂奶后,患儿先行仰卧位,进一步观察胃腔及贲门的结构,再转右侧卧位,使胃内容物充盈胃窦部及幽门部,同时用探头于幽门部行纵断面及横断面扫查,当完全清晰地显示出幽门部纵断面时停帧,测量幽门肌的厚度和幽门管的长度,当完全清晰地显示出幽门部横断面时停帧,测量幽门管的直径。2 结果

超声检查26例CHPS患儿其中24例超声诊断结果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另2例因患儿胃底气体较多,而无法完整清晰地显示出幽门部。24例CHPS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胃腔不同程度的扩大,并可见斑点状及块状高回声悬浮于胃腔内,胃壁蠕动亢进,有时可见逆蠕动,幽门部纵断面时,呈圆柱形,幽门壁呈均匀性增厚,横断面时,为低回声环,中央为环状高回声,呈“靶环”状,其中央高回声是幽门管壁,外层低回声是增厚的幽门肌。24例CHPS超声测量幽门管长径均≥18.5mm,幽门肌厚度均≥4mm,其中一例厚度达10.2mm,幽门管直径≥15.5mm。3 讨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由于幽门壁各层组织肥厚,其中以环形肌增厚为主,使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上消化道狭窄而出现不完全梗阻症状,发病多为足月儿。CHPS病因至今尚不明确,根据病史及右上腹扪及橄榄形肿块可初步诊断本病。但在本组患儿中只有21例右上腹可扪及肿块,只占77%,据文献报告右上腹肿块临床检出率为60%--80%「1,呕吐症状无特异性,也不是CHPS所特有的,而且CHPS与幽门痉挛临床症状相似「1,此时需要选择辅助检查来帮助确诊。超声检查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出幽门部结构及幽门肌增厚程度,同时可清晰地显示出胃壁及贲门的情况,对临床上症状相似胃肠道疾病可以鉴别诊断,如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症状相似,但无幽门肌肥厚声像图表现,最主要的是超声检查可准确地测量出幽门管长径、幽门肌厚度及幽门管横径。本组确诊CHPS患儿所测得幽门管长径均≥18.5mm,幽门壁厚均≥4mm,与文献报告相符「2。本组2例患儿因胃气的干扰未能清晰显示出幽门部,而未能做出诊断。此时可选用X线钡餐造影检查。通过本组病例的分析,超声检查准确性高、安全、无痛苦、无辐射、重复检查方便,易为患儿及家长所接受,故超声检查对CHPS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做为诊断CHPS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1]沈晓明,王卫平等.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1--242[2]黄福光,黄品同.胎儿与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2

篇10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成人及小儿心脏检查时多切面仔细观察心室腔和心包腔内有无肿块及检测肿块所致的血流梗阻和病理变化。结果超声诊断心脏肿瘤17例,15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CT、MRI及穿刺活检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肿瘤的最可靠方法,对于肿瘤定位,评估继发性病理改变具有重要价值。

心脏肿瘤较为少见,原发性心脏肿瘤仅占尸检的0.05%[1]。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易与其

他心脏病混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0~2006年住院患者17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22~57岁;15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CT、MRI及穿刺活检证实。本组病例中,临床诊断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8例,一过性晕厥3例,偏瘫2例,反复咳喘、双下肢水肿、咯血2例。

1.2方法采用TOSHIBA-340、美国HPSONOS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行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及剑突下四腔切面、大动脉短轴及左室短轴切面探测,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回声情况、活动规律及幅度、附着部位,有无心包积液,频谱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瓣口及肿瘤内部血流情况。

2结果

2.1声像特征17例均获得满意的超声心动图图像。15例被诊断为黏液瘤,其中左房黏液瘤11例,右房黏液瘤2例,右室黏液瘤2例;其声像图特征为:心腔内可见随心动周期规律活动的中强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可见散在低回声及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5例边缘凹凸不平,3例呈分叶状;11例左房黏液瘤及2例右房黏液瘤均可见舒张期瘤体伸长,经房室瓣口突入相应的心室,收缩期长径变短、退回到心房腔;瘤体最大9.7cm×5.8cm,最小4.2cm×2.9cm。瘤蒂长0.5~1.3cm不等;附着于房间隔卵圆窝左房侧者9例,右房侧者2例,附着于左房后壁者2例;右室黏液瘤基底较宽,达2.7cm,无明显的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11例左房黏液瘤及2例右房黏液瘤者于舒张期可见五彩镶嵌状血流经瓣叶与瘤体之间的缝隙自心房流人心室;频谱多普勒可见不同程度的左、右房室瓣口阻塞引起的血流速度加快,13例合并轻度左房室瓣和/或右房室瓣反流,肿瘤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肺动脉黏液瘤1例,其声像图表现为肺动脉瓣上可见1.8cm×2.1cm低回声团块,与肺动脉瓣及肺动脉外侧壁分界不清随心动周期活动;心脏转移性肿瘤2例均为肺癌患者。超声可见心包积液、壁层心包不规则增厚,并分别于左室后壁及前间隔探及1.3cm×1.7cm低回声,2.2cm×2.5cm中等强度回声,边界欠清晰。

2.2手术及病理1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黏液瘤。2例转移性肿瘤者分别经CT、MRI及活检证实,其中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化疗后复查,心包积液由中量变为少量,左室后壁转移瘤消失。

3讨论

心脏原发性肿瘤以心房黏液瘤多见,占心脏良性肿瘤的50%~75%,多见女性,而继发性肿瘤发病率较低,仅占转移瘤的10%~25%,黏液瘤患者容易出现栓塞表现,系因肿瘤碎片或来自黏液表面的栓子碎屑所造成[2]。吴本清报道黏液瘤患者约有半数有栓塞表现,儿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管栓塞时,应考虑到黏液瘤的可能[3]。

心腔内肿瘤的回声情况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肿瘤在心腔内血流无回声背景衬托下易清晰显示其边缘特征,如边缘凹凸不平或呈分叶状、内部回声稀疏,则易脱落,导致动脉栓塞。

心腔内肿瘤与血栓的鉴别诊断:左房附壁血栓常附着于左心耳部或左房后壁,基底宽,不活动,易与黏液瘤鉴别。但血栓受血流冲击,可大部分与房壁分离,成为带蒂血栓,此时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游离血栓经血流冲击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无附着点,在心房内不规则游动,位置不断变化。这两种血栓均不能往返于左房室瓣口与左房之间且多伴有左房室瓣狭窄、房颇病史。某些特殊回声类型的心室血栓,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无蒂,内部呈低回声,边缘呈强回声环,似“气球样”,其大小随心脏收缩、舒张而改变,多位于心尖部,易误诊为心室黏液瘤。但此类患者多有心功能衰竭、心腔内血流淤滞病史。

参考文献

1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