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发展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发展的意义

篇1

【关键词】传统戏曲;校园;传承;创新;国际

传统戏曲艺术发展至今,对外,面对快速舶来的异国表演艺术及新生艺术的巨大冲击;对内,曾经在一段时间内面临着受众老化、戏曲人才流逝、日趋小众化的传播以及艺术价值被低估的尴尬境地。2014年第四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显示,20世纪末中国有394个剧种,到2004年只剩260个剧种仍在演出,而目前只有不到200种。因此从2008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开始提倡让传统戏曲走进校园,同时在全国10个省份陆续开展了京剧进课堂试点模式,涵盖中小学一至九年级,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广。2016年,教育部又进一步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近年来,传统戏曲与校园教育的合作宽度和广度也逐步加大,前景令人期待。将戏曲艺术与校园相互结合的特色化教育,为过去戏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性解决之道,具有重大意义。而戏曲进校园的形式,也不仅仅停留在活动的展开以及人才的挑选上,如何在保留戏曲艺术传统精华的同时,拥有新颖的形势和内涵,让儿童及青少年对国粹产生热爱,形成自发的兴趣,也成为戏曲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戏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与综合能力

欧美教育界人士早已形成共识,即戏剧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兴趣爱好,更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课,能帮助学生提高形体、语言、音律和审美等多方面的素养,因此不少国家已经将戏剧列入基础教育,孩子从六七岁开始便可在校园接受戏剧艺术的熏陶。根据美国戏剧教育协会的统计,99%的美国高中管理者认为,学习戏剧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理解能力和自律能力,91%的美国高中校长认为,学习戏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术能力。而作为艺术内涵高于欧美戏剧的中国传统戏曲,在中国校园的认知与普及则刚刚开始。中国具有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底蕴,而戏曲作为载体之一,极好地吸收了多元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教育和欣赏价值。但是,正因为戏曲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缺乏专业知识的引导,则难免会形成对艺术理解的“壁垒”。加之中国家庭中,父母对戏曲的认知薄弱,因此对孩子进行戏曲教育的任务就落到了学校。戏曲与校园的结合,近几年在越来越多试点学校展开,形式更是丰富多样,既有专业戏曲老师的知识教授与辅导讲座,也有戏曲校园演出与表演互动,更有学校已经将戏曲学习列入音乐课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安排相应的戏曲学习计划。通过这些模式,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仅对戏曲知识有了基本了解,对音律乐器、人物历史、服饰色彩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了全面提升。随着学生参与戏曲表演的逐渐深入,无论对人物的个性理解、舞台的自我表现力、团队之间的协同配合,还是对角色的塑造等均得到了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组织力以及创造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新形势下寻求新模式,戏曲艺术走向国际化

2004年,致力于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有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孔子学院的不断扩展,不仅证明了中国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地位,更证明了新模式创造下,文化传播无国界的成功。孔子学院的成功,为戏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在当今世界文化大融合,以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全球战略大背景下,“校园”的概念应该有所突破与衍生,扩大传播受众,积极寻求跨“界”的创新与合作,让戏曲不仅走进中国校园,更要走进世界校园。2016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来华演出,剧团艺术总监格雷戈里•道兰在采访中提到,“中国有以汤显祖为代表的非常丰富的戏剧遗产,但这些在西方世界并不为人所知,就是因为这些作品很少被翻译成英文。”由于中国传统戏曲所表达内涵的丰富性,外延较大,加之不同国家观众也存在着文化认知的巨大差异,因此,中国传统戏曲要真正走向世界,也需要开展更有深度的国际化合作模式。目前已有剧团在海外演出时,尝试“讲座+演出”的形式,让国外观众理解中国戏曲的真正魅力。此外,也有地方戏剧团积极开展跨国合作,引进外国汉学专家加入翻译团队,为戏曲翻译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为了让戏曲走进更多中小学和高校,对戏曲表演形式不断创新,让戏曲既保留传统精髓,又拥有更符合青少年和年轻人的审美形式,这是当下以及未来传统戏曲面临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不断有专业机构对戏曲进行推陈出新的尝试,如2015年的“新乐府”便是将昆曲、评弹进行创新,和民族原生态音乐一起,完成了一场戏曲与音乐的跨界。而在2017年春晚戏曲晚会上亮相的戏曲韵律操,也让人耳目一新,引发热议。甚至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动漫等形式创新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段,为传统戏曲带来新的契机。近年来,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戏曲团体正在尝试新的表演形式,拓宽传统戏曲的价值外延,让更多年轻观众与国粹结缘。

三、多元化培养戏曲人才,全面光大传统艺术生命

篇2

【关键词】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意义

具体来讲,科技创新指的是企业借助于新的生产方式、技术及工艺等,大力改革创新原有成品,促使市场及客户需求得到不断满足。通过科技创新的实施,企业利润得到增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得到减少,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面临国内国外双重市场压力,那么除了对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大力完善之外,还需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更好地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1.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现如今的内外部形势下,企业拥有了独特手段,方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企业也需要积极改进生产技术,将生产技术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市场角度来讲,企业作为重要主体,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那么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将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构建起来,不仅能够对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有效把握,还可以促使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格局形成时间得到显著缩短。市场同时也推动着企业科技创新的开展,市场机制发挥着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作用。同时,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有机完善企业目前的创新体系,能够对科技创新发展方式有机改变,改变科研机构封闭性的状态,有效对接科技创新与实践应用,在短时间内能够在企业生产中运用科研机构的最新成果,扩大应用范围。企业受到市场推动作用,促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有机统一经济体系的创新和企业的科技创新。

2.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经过不断努力,我国企业虽然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但是总体状况依然不容乐观。首先是没有较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每年都会有大量科研成果从科研机构诞生,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科研成果的研发中,但是却没有在实际中有效运用,仅仅只有三分之一的科研成果会运用到企业生产当中。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讲,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其次,企业中只有较少的科技创新人才,制约到企业科研力量的提升。还有就是在科研创新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我国政府及企业投入占据了科技投入经费的较大比例,而经济发达国家在本方面的投入渠道更加丰富,取得不错效果。

3.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企业发展中,核心技术没有掌握,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自然无法生产出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产品。根据相关的技术创新理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属于重要的企业内部活动类型,而企业内部活动开展的载体,则是人,其决定着创新效果。在企业创新活动开展中,企业需要将传统保守的观念摒弃掉,打破束缚,创新思想理念,改善技术,将企业内部创新文化氛围有机构建起来,促使员工能够在科技创新中感受到乐趣。通过企业创新环境的营造,可以发挥出刺激引导作用,提供科技创新实施的土壤,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要避免盲目,不能够跟随大流,需要将市场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结合市场需求,方可以推出有意义的创新成果。通过创新研发,有机结合生产与市场,方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拓市场,赢得发展机会,更加顺利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只能够从基础做起、从零开始,也可以借鉴创新,根据已有的技术经验和成果,催动创新。以美国著名苹果公司为例,不管是MPS播放器、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不是其发明的,但是其市值却达到了世界第一;其基础发明创造较少,但是将自己的理念一直贯彻下去,通过创新改造自己产品和别人的产品,产生出永远好于别人的产品,获得了市场追捧。因此,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不必坚持于原点,要将原有的技术基础充分利用起来。再如我国青海钾肥厂,因为钾肥生产技术不如国外,只有较低的纯度和产量,制约到了生存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盐湖集团积极创新技术,将反浮选冷结晶技术研制出来,通过扩能改造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氯化钾生产能力与产品质量,促进了集团企业的进步。这些技术盐湖也不是第一个使用,但是将别人经验技术借鉴来之后,有机融合了自身情况,实现了创新和发展。

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对企业技术中心大力构建,尽可能地将技术中心真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对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考核办法构建和完善,动态管理技术中心,以便保证企业研发出来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将国际先进技术积极引进过来,科学改进与创新。企业要积极联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遵循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双边技术协作机制构建起来,综合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兼职、培训等,增强两者之间的技术交流,促使技术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要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技术中心各项研究的顺利开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果经验,对经费来源有效拓展。此外,企业需要大力改造技术,将市场导向作用发挥出来,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有机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从较高的起点开始改造。企业要对科技投入适当增加,国家也需要对企业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经费投入给予相应的管理与支持。此外,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要结合市场变化趋势,来对产业结构科学调整,对产业机构有机升级,对人员组成科学优化,通过减员增效,促使企业生产效率有效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在不断的加大,要想获得健康稳步发展,就需要充分重视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强化技术创新,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运用,促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在具体实践中,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内部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完善,有效解决现存问题,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增加成本投入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伟.科技创新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影响[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4,5(10):123-125

篇3

党的十以来,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并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不断提出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与驱动功能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在将创新提升到治国理念要略的同时,更使之在社会实践中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共同认知与自觉追求,乃至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气象与新格局,全方位实现向创新要效益,以创新促发展。

创新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以新开发和新突破实现新变革与新发展。一般说来,创新的实现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一是首创性,前人从来没有想过和做过。这样的创新就是要在白纸上画第一幅画,写第一个字,其所想所做完全是一种开拓性创造,也就是鲁迅所赞扬过的那种第一个试吃螃蟹的人,其胆略、智慧、精神和勇气皆极其可嘉。因为这样的创新既孕育着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意味着大胆的探求。另一是此前虽然有人想过了、做过了,但不完善、不健全,尚有对之加以改进和提升的巨大空间。创新在这里的任务和作用,就是要求全臻优、提升发展,使之在原有基础上进档升级,更趋合理与精当。

显然,不论创新属于哪一种类型,其精神和效能都是可敬可佩的。因为创新的本质永远都是开拓、进取、变革、提升,而这又恰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不仅孕育于创新之中,而且也最能赋予创新活动以永恒的实践效应与不竭的进取力量。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要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将“中国梦”由殷切的期盼变为壮美的现实,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事实上,也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培育和激发出饱满的改革热情与强大的进取力量,从而使我们的改革发展始终具有一种坚韧的内驱力和不竭的永续性。

这是历史的必然,更是现实的需要。马克思说过,“并不是意识规定了生活的内容,而是生活规定了意识的内容。”今天,当我们面对新世界、新生活、新潮流、新任务、新目标、新常态,并务必对之加以精准而有力的驾驭和把控时,其最有效有力的方式之一就是创新,特别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只有在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挖掘社会的创造潜力,全面激发大众的创新热情,高度集聚全民族、全社会的创新智能,使其深蕴的创新积极性和爆发力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以膨化与释放。

事实上,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中,正是以创新作为其根基与灵魂的。它在体现和凸显治国理政思想的同时,更使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通过在改革实践中的高度融会而全方位地转换为改革的动力与发展的势能,这既抓住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又切中了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求,并及时而精准地为落实治国理政方略进行了战略擘划,提供了精神引擎,注入了思想酵素。因为创新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锁钥和引燃智慧之光的烽燧,而改革则是实现社会深度变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与不竭动力。故此,当创新与改革在全程链接中发生直接感应并形成因果关系时,其所爆发出来的创造力和驱动力便自会是喷薄迸涌、强大无比。

以创新引领并驱动改革发展的治国理政思想,正是以这种连锁反应的形式而直接作用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的,并因此而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精魂与杠杆。正如所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摆在突出位置。”他特别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由于效能是创新的最终果实,而人才则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所以便明确要求,必须扎扎实实地把创新落在实处,使之产生实效,铸成实绩。而“要想有建树、有成就,”则就必须“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胸怀着人民的期盼,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又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研判准则。其中,创新――改革始终都处于核心位置。在实践中,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节点,并真正抓出效率,抓出效能,抓出效果,其他问题便都自会顺理成章,迎刃而解。因为创新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带动作用与引领功能,都会激发创造力和提升发展力,都是精神与物质的动力之源和变革与发展的契机所在。创新的本质,就是要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引领与动力,并使之得以快速、健康、有成、有序、机理活跃、效能显著。面对新常态,之所以要提出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并强调结构性改革和不断深化改革,其目的就在于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激情、要智慧,并以之促进和驱动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正如所指出的那样,“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而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所致发展动力不足,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为此,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正因为创新是改革的精神架构和发展的动力之源,所以在创新、改革与发展之间便自然形成了一种链接关系与递进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自觉认同和确立创新的先导性与带领作用,不仅首先要熟悉创新,而且要使创新精神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切实做到用创新精神引领实践、驱动实践、验证实践、发展实践,同时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观照创新精神、倡扬创新精神、提升创新精神、优化创新精神,并极为有效地将创新精神落实到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上,使创新不断地结出硕果,转化为经济效能和社会效益。在实践中,创新成果既有可能是显化的,又有可能是潜在的;既有可能是单向度的,又有可能是综合性的。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区别和外在性的差异,并不关涉其效能的本质性生成与客观性存在。所以,我们在对创新成果和创新效能的评判标准与认知方式上,必须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因为在实施创新的全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效率和效能都应当是和必须是具有本质意义与实际作用的,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和撷获那些处于潜化状态和呈现泛化样貌的创新形式与创新成果。

按照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创新不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而是全方位、全覆盖和全效能的。不仅理论、制度、科技、文化要创新,而且金融、管理、军事、外交等也要创新,乃至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成为全社会的一致向往与共同追求。创新的这种巨大穿透力和广泛辐射性既要求我们必须对之实现高度社会化,又促使我们不断使之趋于高端化。因为只有高端化才会迎来创新成果的丰收季,而惟其社会化才是走向高端化的前提与基础。实际上,就正是这样设计和布局的。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而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枢机所在,就正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他在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的同时,更特别指出:“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念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自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阵地。但作为治国理政的大方略,创新又是具有广义性和全域性的,它必定要切入和体现在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比如,为了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提升精神境界、淳化社会风气、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与凝聚力,就需要持续进行文化创新;为了增强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就必须坚持进行经济和金融创新;为了跳出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和形成亲诚惠容的外交新理念,就及时提出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观,倡导全球合力共同走出一条增强各国发展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的大外交与新外交之路;为了贯彻强军战略和实现强军目标,就必须呼唤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开展军民协调创新,强调指出创新能力就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而人才则是有效实现创新的核心要素。针对军队领域中的创新问题,强调指出:“我军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他还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因此,要攻克制约我军建设和改革的突出矛盾,就亟须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攻坚破难。这便要求各级领导都要“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创新、支持创新、引导创新,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篇4

    [关键词] 中华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品牌研究

    中华老字号是中华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名牌经济的重要力量,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生产与发展凝聚了几代民族企业家的艰辛和传奇,发展历史大多可以追溯到两个世纪。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老字号品牌除了少数部分仍然保持着活力外,绝大多数已经从市场上消失。由于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国内市场,以及国产新品牌的诞生,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新产品、新观念、更多的选择机会,也给中华老字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经营困境。据统计,199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中,现在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中华老字号忽视对品牌文化的建设。

    所以,重振中华老字号品牌,不仅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同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最早对老字号品牌进行研究的是奥美广告公司(Ogilvy&Mather)的Berry。他在1988年首先提出了强势品牌的八点好处,以及对老字号品牌进行活化的七个步骤。之后,Aaker在1991年提出了对老字号品牌进行活化的方法。随后, Donna和Kapferer分别在1992年提出了老字号品牌活化的要点,以及重命名的四种方法。2000年以后,是国外研究的高峰期,并且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品牌重建、品牌活化和品牌退役。

    国内学者对中国老字号品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餐饮和医药行业。

    对于餐饮业老字号的研究,学者李明武(2001)将中西餐饮业老字号进行对比,并通过总结西式快餐的成功经验,得出了以下结论:餐饮文化要改变,求快才能赢得市场;饮食行业要革命,工业化生产是大趋势;标准化的经营是餐饮业创名牌的有效方法;特许连锁经营,指导和管理是关键;重视员工培训,建立激励机制。2004年,学者刘辉分析了中国餐饮业老字号的现状,指出中国老字号的发展应该走品牌战略之路,利用无形资产促进老字号的发展。同年,黄欣通过对全聚德、马兰拉面、肯德基的对比实证分析,指出老字号餐饮业在特许经营的过程中应注意文化、关键技术、标准化等问题。

    与餐饮业相比,对于医药行业老字号的研究相对较少。着名医药产业观察者韦绍锋(2005)认为医药行业老字号应采用“四品营销”,即品牌营销、品质营销、品种营销和品貌营销。具有多年医药市场运作经验的黄纯贤(2005)则利用SWOT分析矩阵,指出中国医药行业老字号的发展应采取整合营销策略。

    二、老字号品牌存在的问题

    我国老字号企业大部分存在运转困难、效益低下的现实。目前,像北京同仁堂、六必居酱园、全聚德烤鸭店等经营有方的老字号品牌已属凤毛麟角。当前,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品牌文化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缺乏良好的品牌运作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经济,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合作者,从而使企业经营规模、资产实力、市场竞争力等诸方面迅速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效应。我国老字号品牌中许多具有良好的知名度、美誉度,单纯就国内市场看,是一个容量大、稳定性强、具备可经营性的市场。然而,就目前我国老字号企业的经营情况看,品牌效应发挥有限,品牌运作存在严重缺位。

    许多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员工培养模式仍沿用师傅传徒弟,没有系统、科学的培训手段,直接影响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经营方式上,许多中华老字号企业还没有形成利用法律来维护产品质量和商业秘密的理念。特别是靠手工操作和独特工艺和口味的企业,更多的强调“继承传统”和保持“传统特色”。为保证产品质量,保护“祖传秘方”,经营者信奉着“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经营思想。错误地认为开分店就会导致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假冒产品就会出现,就会危及产品的名声。

    2.品牌文化创新不足

    许多中华老字号企业对时代的发展变化考虑不足,对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研究不够。只固守产品的传统特色,使得产品陈旧、品种单一,造成产品滞销、门庭冷落。

    品牌代表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一个不断发展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老”是一种资本, 有时也会成为突破的束缚。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老字号企业在经营中恪守古训、信守商业道德的同时, 要对品牌文化进行不断创新, 着力将产品之“优”化为市场之“势”,优势并举, 形成规模优势, 从而不断树立新商誉,努力重振雄风, 不断擦亮“ 老字号”。然而, 能像同仁堂抱着“ 同修仁德, 济世养生” 的堂训, 而又不断进行创新, 满足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的我国老字号品牌少之又少, 许多老字号品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没有什么变化, 故步自封、因循守旧, 没有创新意识。

    3.缺乏品牌维护

    中国市场的造假行为历来较猖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老字号的招牌,仿造产品牟取暴利。大量假货充斥市场,使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降低。同时假冒产品还分羹老字号的品牌资产,致使老字号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如制假“王麻子”的厂家多达几十家,年产量万把,是真“王麻子”年产量的近倍。由于调查取证困难、处罚力度不够以及存在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假冒伪劣”长期充斥市场且愈演愈烈。如果老字号不在品牌维护重点环节上投入力量,那么其市场迟早会被这些造假者蚕食,从而严重影响品牌的形象。

    老字号企业产品品质的滑坡也导致了品牌形象的下降。一些老字号企业换了新的经营者, 将原来独特的质量体系打破,以至于消费者以为老字号不如从前了。更有甚者,像南京冠生园,不珍惜自己的良好声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最后砸了自己的招牌, 自毁老字号。

    4.品牌传播乏力

    许多中华老字号企业对品牌宣传的力度不够或侧重点不准确,宣传的途径过少。长期以来,老字号一直借助口头传播建立声誉, 这种传播方式在当今信息社会制约着老字号品牌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普遍存在以“老”自居、“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百年品牌已深入人心”等保守思想,忽视通过广告、公关活动、公益事业等多种途径对品牌进行主动宣传。而更依赖于一些老消费者的口碑传播,如此方式限制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降低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许多老字号品牌定位不准确,传播中重在宣传其“传统特色”,没有时代色彩;重在宣传其“古老文化”,拒绝现代文化的融入;导致不能吸引当今消费者的关注。

    5.缺乏合理的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是品牌管理中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尽管如此,被誉为“ 金字招牌”的知名老字号仍应利用已有的品牌资产,不失时机地实施品牌延伸,借以增加利润增长点,做大市场“ 蛋糕”。

    当然,品牌延伸应选择正确的方向。1995年,王麻子剪刀厂与北京市文教器材厂等毫不相干的十几个厂子合并成立王麻子工贸集团,并重新注册了王麻子商标,这是王麻子品牌延伸和盲目扩张的一大败笔。

    6.品牌价值提升不足

    老字号面对新的市场竞争,需要对品牌价值进行提升,在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方面下工夫。如云南蒙自“过桥米线”,通过讲述“过桥米线”的故事和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吸引和留住消费者,并使更多的消费者对其产生兴趣。

    三、老字号品牌的创新发展

    时代的发展要求老字号企业在传承其传统的同时还应适应经济的进步,故步自封,倚老卖老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创新品牌也应渗透到老字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老字号优势在一个“老”字,劣势也在一个“老”字。因此,要辩证地看待“老”字,要在“新”字上做文章。

    1.品牌理念创新

    一个致力于品牌运营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必须努力消除品牌理念缺失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自己悠久的历史及其沉淀下的文化特征, 深入地挖掘自身的文化底蕴, 将这种文化与品牌观念相结合,并将这种品牌理念有效地融入到企业理念中去, 通过理念不断提升企业品牌。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由于品牌具有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使得人们信仰品牌。中华老字号都是经历过少则几十年多则百年以上的沧桑历程,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广泛群众基础的。然而在以品牌竞争为主的经济时代,许多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纷纷遭遇滑铁卢,但是也有一些中华老字号企业由于能够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对品牌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不断创新品牌文化对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振兴且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老字号企业在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必须吸收具有时代特征的积极文化元素。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容并蓄,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品牌文化。让品牌文化成为中华老字号历久弥新、保值增值的法宝,成为中华老字号深入人心的魅力所在。

    2.促进老字号年轻化

篇5

关键词:缝制;手工艺;创新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志码:A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and Sewing Techniques

Abstract: Handicraft is a culture that dances on fingertips. The long-established Chinese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combine smartly natural materials with human wisdom.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deposits. Numerous classic handicraft techniques hav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se techniques that have survived various challenges are representations and records of the essences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has gone through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y are the fruits of human wisdom and they are living things. There are always those craftsmen and designers who cannot help loving and learning these techniques, and inheriting, developing and passing down them.

Key words: sewing; handicraft; innovation

1 中国服饰品与传统手工艺

中国文化起源于大陆文明,固执的“原体”意识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国传统服饰品受其影响,几千年来形制基本稳定,强调对称、统一、均衡的服装造型方式,以规矩、平稳为美,重视情理结合,以理结情,追求超出形体的精神意蕴。由此,服饰结构大都不注重表现人体曲线,穿着之中给人以庄重、含蓄之美,每个细节的形成都是实用审美与文化寓意的结合。中国传统服饰结构简单、注重装饰,运用在其中的传统缝制手工艺细腻而厚重,颜色的对接、形式的碰撞、肌理的塑造,都让平面二维的中国传统服装以最简练的型与结构,呈现出丰富多样、内涵深厚的“中式”风格,含蓄的表达着中国人民的审美和生活态度。

中国传统缝制手工艺包含多样的手法、精妙绝伦的技艺传承,使中国传统服饰品充满了独特的“中式”韵味,令人赞叹不已。清末女装重装饰,促使刺绣、镶滚等传统缝制手工艺发展至顶峰,甚至达到服饰品“衣必锦绣”、“十八镶滚”的程度。在这些传统缝制工艺的巧妙搭配和装饰之下,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图 1)。中国传统服饰品在简单的造型之中呈现出立体纷繁的视觉效果,形成了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各种服饰品。

2 基本的传统缝制工艺手法

“绣、镶、滚、嵌、宕、盘、拼、贴、钉”属于基本的传统缝制工艺手法,是塑造服饰品风格的重要手段。

“绣”是指刺绣,古代称为针绣,是指将颜色各异的丝线或其他纤维穿在针上之后在面料上按照设计好的轨迹上下穿刺来形成图案的一种传统缝制手工艺。中原地区刺绣针法的多样、匀细,配色的丰富,可达到极为细腻写实的效果,是其他地区的手工刺绣在技艺上难以超越、在风格效果上难以模仿的中式风格。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则各有风格,技法保存完整,运用了许多地理上特有的材料,色彩斑斓、独树一帜,传承了各民族的地域文化。

“镶”是指在服饰品边缘用制作好的“镶条”沿服装边缘对正摆放好,再用暗针将扣光的边缘钉缝在服装的表面。

“滚”又同“绲”是一种沿着服饰品边缘包缝上布条、带子等的缝纫方法。滚边工艺可一并包裹处理好面料和里料的毛边,是一种美观又实用的服饰品边缘处理方式,常用在领口、袖口等各种衣缘部位。

“嵌”常被夹于层层“镶滚”之间使用,按工艺流程制作好“嵌线”后,在两片面料相缝合时将做好的嵌线夹缝进两层面料的中间。

“宕”常常被归为“镶滚”工艺之中, 形态与“滚”相似,但“滚”是在衣缘的最外侧,而“宕”是在最里侧,并且一般不与镶边紧密相连,而是隔开一小段距离露出衣身主体面料。

“镶”、“滚”、“嵌”、“宕” 等 4 种工艺手法常常搭配使用,它们无论从最终形态上,还是在工艺制作方法上,都有一些相似之处,却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它们多使用与衣身面料颜色和质地不同的面料来制作,来与衣身形成层层叠叠的装饰对比。由于它们经常组合使用,人们习惯将这种沿衣边层层勾勒的装饰工艺统称为“镶滚”(图 2)。

“盘”是指盘扣,后发展到“中国结”,最初是汉族发明用来固定衣襟的,后发展成为一种带有实用功能的服饰品装饰配件。“盘扣”从取料到扣袢的纤缝,到编扣坨,到盘花,再到钉制,最后呈现出的各种花式盘扣,过程复杂,工艺讲究。“中国结”则发展出众多编结手法,多用于饰品的编制。

“贴”是指贴布绣,也称补花绣,古时称为堆纱,属于刺绣的一种。传统工艺中,用多色面料按照设计好的图案剪成各种形状后背面托纸做成绣片后,用暗针固定在底布上,组成一定的花纹图案,效果充满立体感、浮雕感。

“拼”在古时又称“衲”,是指将各色面料按照一定的规律拼缝在一起的工艺。起源于民间百姓为了节约把零碎废旧布料拼接、缝缀起来后做成服饰品,后经过逐步发展,与“贴”、“绣”等工艺结合,还发展出折叠、编织等多种技法,形成了极强的装饰效果,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民间儿童服饰至今还采用这种装饰手工艺。

“钉”就是用各种金属等天然材料制作成一节节、一片片或者一个个小珠子,在服饰品上按照设计好的图案钉出纹样,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光芒闪烁、富贵艳丽的效果。

3 创新发展中国传统缝制手工艺

任何工艺技术想要持续发展必然要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保留传统缝制手工艺技术精髓的同时,一定要跟随人类文化科技的发展而创新发展,才是保护传统缝制手工艺的最好方式。

3.1 生产成本

从生产成本来讲,与机械化高效生产出的产品相比,运用传统手工缝制工艺制作单件作品时,其繁复灵活的工序、细致的手工针脚使得手工作品的成本是昂贵的,手工艺已成为高档作品的一个标志,这也是影响手工艺作品成为大众化服饰用品的一个因素。如何让传统缝制手工艺作品的成本更接地气,真正深入到大众的消费范围内,才能让我国的传统缝制手工艺真正具有生命力,这就需要打破常规思维,寻找创新突破点。目前传统缝制手工艺除了在高级定制的服装中有应用外,一些人们常用饰品的应用比较受大众的欢迎,比如首饰、帽子、包、小装饰挂件等等,小件商品应用传统手工缝制工艺的成本自然比大件的服装要低,更容易被大众消费者所接受(图 3)。在现代服饰的应用中,传统缝制手工艺自有的格式化应用形式是可以尝试调整和创新的,比如古时衣物领口袖口的“三镶五滚”,在现代应用中常常结合现代人们追求简洁舒适的思想,化繁为简,把镶滚简化,只用一道或镶、或滚的工序;将繁复的拼、绣等工艺,通过或多或少的传统缝制手工艺的加入而让衣衫服饰变得有生命力,有让人珍惜使用的感动。诸如此类的想法和方案,还需要广大热爱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师们去努力推进,充分开发中国传统缝制手工艺的潜能。

3.2 设计风格

从设计风格上来说,往往运用传统缝制手工艺的作品给人或细腻古朴、或华美壮丽的古典风格,这与当代流行的“快时尚”穿衣文化背道而驰,或许会被冠以“古板过时”、“一成不变”的评价。殊不知经典往往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经过时光的洗涤而愈发光亮,历久弥香,每件作品都有如一位或恬静优雅、或活泼浪漫、或热情奔放、或雍容华贵的姑娘,一颦一笑间满是故事。品味这种美是需要一定的生活沉淀和文化修养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消费者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设计师们有更大的空间透过自己的作品来引导消费者去体会、去爱上这种悠长醇厚的美。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新材料、新结构和人们新的穿着习惯的产生,中国传统缝制手工艺的设计风格也需要尝试随着时代的进步增添时代的元素。新型面料、辅料层出不穷,运用中国传统缝制手工艺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设计风格,让传统手工艺可以应用到更多风格类型的服饰作品中(图 4)。

3.3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缝制手工艺在近现代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当代能够熟练掌握并操作多样化传统缝制手工艺的工匠越来越少,甚至有的技术已经绝迹,人们才大声疾呼需要传承保存这些美丽古老的文化技术。从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分析,想保存和发展一样技术最好的方法是“革新”,传统手工缝制手工艺也应该结合新材料,在简化工序、创新技法上有新的发展,这需要热爱传统缝制手工艺的设计师和匠人们的不懈坚持和努力,更需要对人们审美和理念的一种引导,只有一项真正能应用到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技术,才是有生命力的,能够成长壮大的。

3.4 可持续性发展

从可持续性发展来思考,人类社会要想持续生存和进步,不仅仅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还要考虑到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当资源枯竭、垃圾如山、自然界的警告已经敲响的时候,“如何让每种生产都可以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人类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当人们的衣柜被众多“快时尚”衣物填满,因为衣物迅速过时而被清空淘汰成垃圾的时候,到了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是否要慢下来。设计和制作时一些取料和生产过程都要更加环保,使穿着者更愿意长久使用和珍惜服饰品,这是一个艰巨而又有意义的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帮助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服饰品发展方向。

篇6

一、新医疗改革的内容及主要涉及方面

根据资料显示,2016年确定了深化医改改革的重点。一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规模继续扩大。进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二是约70%的城市开展了分级诊疗试点,对公立医院或退休人员进行初级保健机构主治医师或者设立工作室试点。在城市家庭医生结束之前,合同服务覆盖面扩大到15%以上。并力争80%以上的二级医院进行临床路径管理。三是完善补偿机制,新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物添加,严格控制检查费用不合理。年内实现严重疾病严重覆盖,使病情严重病人减轻负担。

二、关于医院图书馆的地位及与医院的发展和联系

医院藏书楼是收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借阅参照的机构,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管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科研服务等性能。在现代信息与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医务人员要进行科研,撰写专业论文就必须查阅大量的文件,掌握有关新闻了解学术动向,从而少走弯路。图书馆对医院发展的加入,他也可以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帮助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图书馆对医院的发展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医院图书馆管理服务质也要提高。

(一)医院图书馆对于医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图书馆和信息查询工作的主体,承担了临床医学,科研和传授等工作,负责采集,存储,处理,转移信息任,所以医院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做好信息和信息服务的保护工作。在今天的信息爆炸中,很多医疗工作者在自己的科学研究方面处于科学前沿的地位,医院必须先征求大量的文献,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把握动态,从而绕行,避免重复浪费。

(二)医院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作用

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广大人民群众供给医疗服务的历程中逐步形成医院庭院特点,存在于广大医护人员心中。医院文化是书体,医院图书馆是图书重点的地方,通过收藏,提供文献信息的功能,体现医院文化,包括思想,心理学,实体学,实践等形式的医院文化必须有重要的作用。在医院文化建设中,不仅重视文化服务和方法,而且要认识医院本身的特点,使医院能够找到与自身文化发展模式相一致的策略。

三、目前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不足

(一)自我意识不足不利于科研服务的发展

一直以来,许多医院图书馆在临床服务方面,越来越重视完成教学任务并提供查询信息,“被动服务”意识许多医院书籍博物馆很难为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持。许多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甚至认为科学研究是医院科研部门和研究人员所拥有的东西,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无关。医院图书馆定位偏差直接影响到科研服务水平有限的资金配置和日常工作。

(二)资金短缺,发展缓慢

由于图书馆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医院领导在考虑资本投入时有担忧,当然图书馆在资本投入方面是非常困难的,许多医院领导没有认识到图书馆的调理,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另外,虽然跨文件的资源共享已经建议了多年,但真正实现共享的很少。图书馆利用率较低,由于医务人员多而杂,图书馆开放时间不合理,加上宣传力度不够,资源收集不科学选拔,使书籍拒绝率高;另外,许多医院图书馆没有制定有效的逾期,损失,损害赔偿制度,有些读者不能与图书馆的工作配合,也影响书籍和期刊的使用。

(三)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准备,整体素质难以开展大量专业化服务

由于信息时代图书馆工作的需要,需要大量专业知识较好的人员。目前,由于各种缘故,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较少,年纪,专业,学术和才能结构安排不合理。医院图书馆大部分职员没有受过专科培训,知识结构单一,老龄化,专业知识不成体系,医学常识和外语水平欠缺,难以适应医院重点部门重点科研项目。

四、医院图书馆未来发展

(一)增强领导关注和支持

医院应该多研究指医院经济发展信息化和怎么建设图书馆,尽可能实施经济效益计划,以获得领导的信任和关注,进一步获得必要的向现代图书馆过渡的资金支持和行政支持。医院领导要把图书馆管理工作放在议程上,明确副主席的把握,有效处理图书馆资金单独购买图书馆资金的困难,确保资金购买不被转用,确保其与医院经济增长同时确保图书馆业务和医院经济建设一致。

(二)建立适应图书馆系统发展的图书系统

图书馆馆藏系统规划通常强调图书馆的具体需要,以确定文献的范围,数量,比例,层次水平等方面的文献收集,从而建立内部链接和图书馆结构的具体功能,重点突出和独特的专业收藏书籍。

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场营销方法创新的发展趋势,如政治权力营销、绿色生态营销、关系营销、直接营销、服务营销、国际营销、最终顾客营销和网络营销方法等,并对市场营销方法创新和发展的社会生活观念、市场竞争、科技发展、市场营销理论及其他社会科学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市场营销方法创新的发展趋势

    近十几年来,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大量的营销方法创新,营销方法随着营销领域的深化和拓展,趋向多元化发展,这至少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由于考虑到政府的政治行为及权力对企业活动的影响,将政治以及权力因素纳入了企业营销领域,因而产生了所谓的政治营销及权力营销。政治营销是指依据政治对营销活动的影响范围、程度和规律,借助政治权力和政府的政治行为来进行企业的营销活动、达到营销目的。权力是个人、组织对其他个人、组织和社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借助个人或组织的某种控制力和影响力进行的营销活动就是权力营销。面对被保护的国内外市场,企业应考虑采用政治手段、借用政治权力打开市场。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人们逐渐崇尚绿色消费,诸多企业也开始从传统营销转向绿色营销或生态营销,人们对营销的视野更为宽广,以更为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待营销的作用和影响。绿色营销就是企业顺应绿色消费观念,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中心和出发点而进行的企业营销活动。传统营销方法强调通过协调企业、顾客和竞争者三者来获取利润,而绿色营销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还要考虑营销活动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关系营销方法的产生和日益被重视,既表明人们对市场营销的领域有了更广阔的认识,也说明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已从市场交易深入到各类关系。关系营销以系统的思想来分析企业的营销活动,认为企业营销乃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企业与这些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关系营销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并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促进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市场机会;协调与政府的关系,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

    由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变化以及科技发展导致各种现代大众媒介的出现,使得本来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直接营销方法,却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西方国家以及现在的我国流行起来,反映了在促销手段、分销方式上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直接营销实质上是一种在零售店以外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营销方法或方式,它是借助广告媒介传递商品信息的同时接受顾客的订货要求而将商品销售出去。直接营销与我们常说的厂家直接销售不同,后者是由厂家自己的推销员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而不借助媒介或直接营销公司。直接营销方法与通常的传统营销方法相比,其目标顾客是单个个体,直接营销方法使厂家能与顾客保持更为密切直接的关系,其营销效果很容易直接测定。

    具有与一般产品营销不同特点的服务营销,逐渐成为一独立的营销领域,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表明市场营销方法按其营销对象的特征差异正逐渐分解和深化。服务与有形产品相比,具有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存储性和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等特征。服务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服务时,通常相信从亲戚、朋友、同事和专家那里获得的信息,在评价服务质量时,价格、服务设施和服务态度成为重要的标准。这就进一步决定了服务营销更注意树立服务的质量形象,注重人们的口碑和企业的美誉度,注意在服务过程中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随着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企业市场营销的地域范围也由一国变为多国甚至全球,市场营销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营销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营销学和国际比较营销学也已发展成为市场营销学重要的分支。从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上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是相通的,但由于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自然因素在内的营销环境的巨大差异,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也就十分不同,进一步也就决定了国际市场的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组合和营销行为与国内市场有显着差异。对这些差异性的研究,就构成了国际市场营销学和进一步细分的国际比较营销学的内容。

    基于对顾客概念的深入认识,企业市场营销由不遗余力地满足直接顾客的要求,发展为既分析直接顾客的要求,又注意“顾客的顾客”最终顾客的需求。长期以来,企业营销的对象只是需求其产品或服务的直接顾客,企业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企业活动只是整个行业活动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自己的顾客能否有支付能力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取决于本企业的顾客的顾客,直至最终顾客能否进行购买。每个行业的最终顾客或消费者才是该行业的所有企业的利润源泉。因而,分析最终顾客用户的需求对于任何企业都是必要的。这就要企业合理确定与最终顾客的距离,通过分析最终顾客的需求确定自己的直接顾客的竞争地位和需求发展,从而站在全行业角度,从企业长远发展上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组合。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然也对市场营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诸多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市场营销方法。如网络营销、电子营销、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和虚拟市场等。随着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营销方法必然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营销方法。其中,网络营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营销,尤其是专指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进行的营销活动。计算机网络具有独特的媒介功能,因此网络营销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国际互联网超越了时空限制,兼备多媒体声光功能,既可以用于展示商品,联结资料库,提供商品信息查询,又可以收集市场信息、进行市场试销和消费者满意度的调查。这种和顾客互动双向沟通的特性使得国际互联网成为一个十分有效的营销工具。加之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迅速,网络使用者数量激增并遍及全球,是一条极具开发潜力的营销工具。

    二、现代市场营销方法创新和发展的背景分析

    现代消费者的生活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消费方式趋向个性化。这促使企业想方设法创新各种营销方法,迎合消费者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的需求,适应个性化的消费方式,如绿色营销和生态营销等。

    企业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常规的营销方法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奏效,促使企业在营销方法策略上另辟蹊径,努力创新,如政治营销、权力营销、直接营销、形象营销和关系营销等。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现代市场营销方法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基础,而且,许多新的营销方法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直接创造的,如直接营销、电子商场、网络营销等。

    市场营销理论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学术流派,它们从不同角度对市场营销理论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为市场营销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篇8

在九十年代的动画电影、电视中,二维动画被广泛的使用,同时在影片中加入三维动画的技术,使得动画效果更丰富,在动画历史上也开创了新的局面。三维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赢得的市场充分证明动画发展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即使是传承了数百年的手绘动画也应如此。由于艺术元素的使用越来越多,二维动画对于视觉效果的追求和提升决定了其在今天的发展状况。从二维动画目前的发展形势看,由于受到本身特殊性的限制,在动画市场中没有获得很大的发展。以迪士尼的发展为例,在好莱坞中,由于剧情的设置过于固定,缺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富有新意的主人公设计和一成不变的电影配乐,使得二维动画渐渐失去了市场和观众。同时,东本动画渐渐崛起在这一时期内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优良的制作,个性极强的人物造型吸引了一大批的观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所难免会和迪士尼走上同样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只有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设计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在不断发展的动画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和动画产业国家的二维动画相比,中国的二维动画虽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 20世纪中期,二维动画也曾占有广阔的市场。例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这些优秀的动画影片是迄今为止二维动画的最高水平的体现。在中国,动画市场并没有被进行很好的开发,在中国的动画产业中,规模还没有形成,这就需要中国的动画人在对技术进行利用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制作出更多的优秀动画影片。

二维动画《爸爸妈妈,我想你们》

由于二维动画是在手工动画上进行改进,在平面中进行设计的画面,因此在表现时只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三维空间的模拟。从视觉的角度进行分析,二维动画的画面内容是不变的。二维动画借鉴、融合了多种元素,造型、语言、动作、色彩等方面进行创新,对艺术效果进行表现,采用别具一格的整体构思、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形式收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二维动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原始的灵动和艺术美感。下面以二维动画《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为例,对二维动画的特点进行分析。本动画讲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小红和父母相隔两地,小女孩盼望与父母相聚的简短故事。在动画开始时,展现的是道路两旁长满小树的小学校园,在校园中有板报、红旗。当镜头拉近时,出现了小女孩—小红,镜头转向小红手中 100分的试卷,小红面对没有家长签名的试卷,陷入对于爸爸妈妈的思念之中,此时,画面转换,出现的而是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后来爸爸妈妈因外出打工,与小女孩分离,之后便是小女孩日夜盼望爸妈归来的场景,这个小女孩就是小红。故事场景回到现在,仍旧沉浸在回忆中的小红不禁喃喃出声:“爸爸妈妈,你们别走……”画面回到小红行走的路上出现了小卖铺,小卖铺中的电话铃声使小红想起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画面停顿,几年之后,中学的教室里出现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的学生,画面转至窗前,是已经长大了的小红,之后在教室前出现的中年男子来找小红,而他就是小红的爸爸,最后画面定格在小红花与爸爸的对望之中,眼泪一滴滴的从脸颊滑落……

在动画中,对于人物的设计较新颖,小红的形象是一个留守儿童,虽有儿童的天真可爱,但因为受到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影响,性格比较内向,动画中对小红的动作细节进行刻画,体现出了这一点,人物的心情和体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变化,小红从刚开始的失落到中间的开心又到最后的难过,都有着明显的表现。在动画中对于外在环境的生动设计,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恰到好处的烘托作用。在故事中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设计,但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已将故事的主题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农村留守儿童对于在外父母的思念和期盼。二维动画在感觉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对真实场景模拟的虚拟上,人们对于画面的要求并不需要完整的信息。受到技术的限制,二维动画不能对场景进行细致的描写,因此需要抓住对象的特点进行艺术表现,虽繁琐但能够对塑造对象进行细致的刻画,因此更能表现出主题。

二维动画的发展和创新

二维动画技术渐渐成熟,在大部分的动画影片中都有二维技术的使用。在使用这种技术时,先要逐帧绘制图画,在连续播放时就会出现动画的形式,今天的二维动画通过控制拍摄张数,采用分层、循环的技术提高动画的效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动画艺术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技术因素对于动画整体效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水墨动画和剪纸动画中,二维动画占有很大的优势。不管是在于题材的选择,还是在于表现形式上,二维动画符合人们对于情感的需求。因此受到了欢迎。二维动画的发展前景仍然一片生机,只要努力寻求新的结合点,无纸动画的出现,是相对传动动画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全程采用电脑制作动画,所见即所得———创作人员将原有的人物设计、原画、动画、背景设计、色指定、特效全部转入电脑中来完成。它具有“成本低、易学习、品质高、输出简单”等多方面的优势。由于投入少、风险小,因此新兴动画公司已经普遍接受和采用了无纸动画流程。它采用『数位板(压感笔)+电脑 +CG应用软件的全新工作流程,其绘画方式与传统的纸上绘画十分接近,因此能够很容易地从纸上绘画过渡到这一平台,同时它还可以大幅提高效率、易修改并且方便输出,这些特性让这种工作方式快速普及。无纸动画软件多是矢量绘图,所以可以很灵活的输出不同的尺寸格式,理论上可以达到无限高的质量而不失真,大大增加了二维动画的精细程度。另外,二维与三维技术更好的结合,一定能够在今后的动画史上大放异彩。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前言

随着我国招投标行业的发展,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招投标活动监督、管理与服务的机构,在促进招投标事业规范发展、降低政府采购成本、提供招投标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事业单位,也存在一些受体制影响的问题,因而需要在今后通过发展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成效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为公共资源交易提供管理、咨询与服务的机构。其内容涵盖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产出让及产权交易、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以及相关物品的拍卖等方面,是公共资源交易的统一平台。近年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首先,交易中心覆盖范围广泛,能够对公共领域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分散的交易平台有机统一起来,规范交易行为,从而解决公共资源交易中的突出问题。其次,地区建设发展包含一系列政府重大项目,政府采购的内容涉及多个行业,通过交易中心的协助,政府采购成本明显降低,且采购质量获得更有力的监督。最后,交易中心是以打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阳光交易平台为目标,其监督与管理工作有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展创新的必要性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取得以上工作成果的同时,发展创新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为了规避交易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追溯到利益关系的根本。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可避免,这就牵涉利益关系问题。对公共资源市场交易的规范,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利益冲突关系。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但监督与管理是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是通过行业交易平台,实质只是个形式问题,并未因形式的变化而触及利益问题的根本。事实上,公共资源交易不公平、不公正行为之所以有机可乘,与招投标管理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有着本质的联系。为保护交易市场各方主体的利益,单纯依靠将各类公共资源汇总到统一的交易平台,这只是管理权力的集中。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公开,但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权力的集中同时意味着风险的集中。因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必须高度重视未来的发展创新,顺应改革潮流,深化政事分开,为公平交易的履行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而事业单位依靠财政支持,一定程度上缺乏创造经济效益的动力,服务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比如基于项目的管理与服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环节。工程立项到竣工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如何以项目为中心,推行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为参与交易的主体提供所需服务,推动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等等,都是交易中心工作创新的方向。

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展创新的举措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发展创新应着力推进以下举措:

第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交易充满利益冲突问题,所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发展首先应具备更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使交易中心依法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促进交易规范化。法律法规建设应着力解决招投标决策、执行和监管的职责定位问题,使决策、执行、监管部门保持工作权力的有效分离,执行和监管部门不能有隶属关系,但工作上又能协调配合,如决策制定后执行部门能够高效完成后续工作,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法律法规应对涉及决策、执行、监管利益关联及违规操作问题做出明确的处罚规定,违法违规人员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从而增强各权力部门的依法执行意识。为促进法律法规的落实,交易中心应具备系统的制度规范,用科学的流程、统一的标准使各项公共资源交易依法执行,避免制度不健全引发的管理混乱局面。

第二,建立信息化专项管理平台。由于公共资源的范围广泛,交易中心现场工作非常繁忙,而且还容易带来相关的交通问题,如停车位不足,车流量过多导致交通堵塞。因此,交易中心应积极开辟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网上申报、收费、文件传递、评审专家抽取、信息公布等功能集中于一体,方便招投标当事人随时办理业务。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以往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如地区建设实际需求、当事人申报时容易遇到的问题等等,这些经验都可以借助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向外界传递,以利于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信息化专项管理平台的建立,交易中心可以将公共资源交易所需的流程、所需的文件进行公示,使交易信息公开,交易过程保持公正,加速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为解决交易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信息化平台对于创造阳光交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交易中心可借助信息化平善信息公开,使社会能够随时了解公共资源交易的相关情况,进而加强对交易中心工作的认可,加深对公共资源交易的信任。

第三,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业单位工作的发展创新应充分关注服务质量的提升,基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实际深化服务内容,提高办事效率。为此,交易中心应聘请专业人才,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集中针对过程监管、成本控制、技术升级等制定创新服务举措。首先,交易中心要创新人才选拔、录用与激励制度,通过系统深入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树立崭新的服务意识,迸发工作热情,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专业服务团队应针对招投标全过程管理,细分各个环节的服务需求,立足全过程管理的视角,制定服务举措。最后,交易中心应重视文化建设,将求真、务实、诚信、高效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展现新时期事业单位的良好工作风貌。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文化;创新;发展

1广场文化的含义及特点

1.1广场文化的含义

所谓广场文化指的也就是诞生于城市广场的一种文明形式,广场文化涵盖的内容有很多,主要包括:广场雕塑、相关配套设施,以及以广场为活动场地的艺术表演等。

1.2广场文化的特点

笔者认为我国广场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共性。广场是人们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这就表示广场中的人员相对比较集中。从本质的角度讲,广场是城市中的一个公共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广场进行利用。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广场中没有了市民的存在,那么广场活动也就失去了主体,广场文化也就会变得逐渐凋零。

第二,节庆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广场的用途主要有两个:第一,为市民提供一个公共活动区域;第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庆祝的场地,如文化艺术节等。可以说,广场上的各种庆祝活动对于市民有一定的吸引力。现阶段,好多广场都逐渐成为了人们跳舞健身的舞台。

2广场文化的发展趋势

2.1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化

城市中的广场是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好多公益性的文化活动都将其作为举办从场地。这就表示,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在广场召开,这也将极大的丰富广场文化。

2.2活动组织的社会化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可以渐渐转换自己的角色,就广场文化领域而言,政策以前一直是相关文化活动的管理者。在以后的发展中,政府可以逐渐从管理者变为活动的组织者。这主要是因为广场文化隶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相关活动的组织者可以是各类社会团体。

2.3广场文化的大众休闲化

现阶段,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问题。一方面,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从这个角度讲,休闲娱乐成为了人们热衷的活动。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广场文化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西乡之声”是西乡街道文化春雨主打品牌之一,也是西乡街道的特色广场文化。“西乡之声”主要是为街道内众多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优质的表现平台。“西乡之声”积极参与本土原创音乐创作,以原创音乐征集、原创作品音乐会等活动形式,增加群众参与音乐创作及表演的热情,提升西乡的文化艺术档次,同时为西乡发与和挖掘更多的艺术人才,让西乡文化广场的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精彩纷呈。

3 广场文化的创新之路

如何对现有的广场文化进行创新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相关人员可以从下述几个角度开展工作:

3.1坚持先导性,搞好广场文化的内容创新

可以说,广场文化代表了一种群众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讲,广场文化必须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具体来讲,广场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其次,广场文化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不断的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再次,应该重视对广场文化的内容创新。一方面,根据不同层次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文化内容,以此为基础,推崇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另一方面,对广场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广场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文艺汇演形式、体育竞技表演形式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了更好的宣传新技术,相关人员可以将一定科学知识融合广场文化中,从而对群众形成良好的熏陶。

3.2坚持群众性,搞好广场文化的形式创新

广场文化的服务对象是群众,群众性是广场文化的一大特色。以群众性为基础,做好形式创新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从传统的角度讲,广场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演出类型、展示类型以及庆典类型。上述广场文化表现形式的劣势主要体现在:第一,表现形式比较单一;第二,整个过程相对比较枯燥,无法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开展形式创新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相关人员可以将时代特点和民族特性融入广场文化中,挖掘更加新颖的广场文化表现形式。

3.3坚持社会性,搞好广场文化的体制新

在发展广场文化时,一定要关注其社会性,具体包括:第一,政府要重视对广场文化的宣传和建设工作,为其提供基础设施支持。而且政府的群众文化职能部门应该做好对广场的管理工作,为广场文化的发展指明方向;第二,为了更好地促进广场文化的发展,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不同的社会团体来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有效的丰富广场文化;第三,大力吸引投资者。加大对广场的投资力度,为了做到这一点,政府可以投资人员提供一些优惠措施等。2016年西乡文化春雨行动“西乡之声”成功举办“春之声”“夏之彩”“秋之实”“冬之韵”四季原创广场音乐演唱会,受惠群众人数达30000余人,进一步锻造了西乡广场文化的金质招牌。

4结语

2016年,西乡街道的群众文化工作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打造“多彩西乡”,打造“动感西乡”,将街道内的体育亮点活动纳入重点打造行列,让西乡街道的广场文化活动亮点突出,可圈可点。一是拉丁舞,二是新生太极,三是麒麟醒狮舞,四是动漫Cosplay。在2015WDSF世界体育舞蹈公开赛暨亚太体育舞蹈锦标赛披金斩银,西乡街道拉丁舞文化春雨艺术团荣获团体精神文明奖,个人拉丁舞组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5个。每周三、周日,西乡的文化钟点工们每天晚上在西乡中心广场定期定点举办公益太极养生培训班,传承和弘扬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运动,使得广场文化活动人气满满,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一大去处。现阶段,广场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群众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广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情况,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珊,郑建国.城市广场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传承――以成都市广场文化发展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