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心得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教学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正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是关键,教师巧妙的导入,会像无形的磁铁吸收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讲授拉开精彩的序幕。例如讲授excel中的concatenate(将多个文本字符串合并为一个文本字符串)、mid(返回文本字符串中从指定位置开始的指定长度的字符)函数。在讲解函数的过程中,如何应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描述函数的功能这是上课的关键,如果案例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或是熟悉的,那么学生要么觉得抽象、要么就是按部就班,把函数的公式用手机拍下来,然后就直接输入,完完全全的照搬照抄,函数的意义完全不知,这样的话,这堂课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因而案例是这堂课程的重中之重。主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在讲解这个函数的时候我用的是公民的身份证号,要示是让学生们从18位的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出生日期。首先我先导入案例(如下图所示),让学生先看下案例,然后布置任务:这份信息档案中空白的部份是我们今天要完成的。刚布置完,下面就有学生发问了“不是吧,这么多人”、“老师,要一个一个输吗?”“、这要输多久啊”……等等,当学生发出这么多疑问时,说明我们已经成功的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上了。那么接下来就开始引入函数了,“不想一个一个输吧,那就来学这个函数吧”。然后我就开始利用函数先提取出“员工马一龙”的出生日期,再利用excel中自动填充的功能就可瞬间将其他员工的出生日期都提取出来。当学生们看到结果时就会发出“哇,好神奇啊”……尤其是一些在学生会的学生,在平常可能经常录入一些相关的文档,这时他们会更兴奋,“太好了,以后录入就简单了”。因而,案例如何选取,是否能让学生感兴趣,是这堂课的关键所在。
二、大胆放手,激发创造
在授课过程中,我认为无需把每一个内容都讲得细细道道,尤其是之前已学过相关的课程,这样学生容易被动学习而且会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授课时,大胆放手,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相册。在上一堂课时我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每个学生在校园内拍一些自己或是同学的生活照,因为是自己的相片,他们才会更想把相册弄得更精美些。而我在授课的时候只需提点一些知识要点,比如如何设置幻灯片的版式、背景以及如何添加自定义效果等。那么学生在导入相片后要添加什么样的效果,什么样的相框、背景,这些都让学生自己发挥想像力,为自己制作一个精美的电子相册。而我只需要在学生们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就可以了。从学生们呈现上来的作品来看,学生们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事半功倍。所以说,大胆的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以生代师,提高效率
学生入学时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只需听老师讲解一次便能很好的掌握要领,而有的学生则需多次的讲解。我在授课时会发现:如果为了照顾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就必需反复的讲解,这样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就会显得不耐烦,甚至无心听讲,久而久之他们的积极性便会受到影响。而这时如果能紧密抓住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建立一支小队伍作为核心的骨干力量,让他们充当课堂“小老师”的角色,一方面可以避免他们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影响课堂秩序,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倍感自豪。这样我们就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更多的学生,使总体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四、亦师亦友,融洽关系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在当前新的信息时代,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有别于传统学科,它不停留于基本概念、理论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我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探索了一些教学心得和教学模式,与同志们交流商榷。
一、注重实践,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现代信息社会是一个开放竞争的大社会,但又是分工协作,讲求探究合作的社会。在计算机的学习和研究中更要发扬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师要精心设计,统筹规划,切实改变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创新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通力合作,深入探究。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尊重、关心、与人合作的态度。比如,在《数据库》教学中,可以将全班划分成几个小组,把一个管理系统按模块划分给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每人完成一个分支。各个小组成员结合本小组的任务,进行讨论、分析、研究,通过全组合作思考,完成了一个系统时,理解、体谅和帮助他人的态度就会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是计算机教育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学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技能为主要内容,更要采取实施“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提出高低适度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例如学习网页设计时,可以先让学生制作一个个人网站,个人网站做好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把网站上传到因特网上,让别人也来欣赏自己的网站?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等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其创新能力得到了鼓励。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还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各种计算机技能比赛(如网页制作、广告设计、课件制作等),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欣赏、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以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必由之路。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例如:笔者在教SUM、AVERAGE等excel函数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联系实际来讲解。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一张学生成绩表,提问:如何求出总分平均分,最高分及排名,可以先由学生介绍平时的实现方法,然后由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快速地求出总分和平均分,并完成最高分和排名等操作。当学生看到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完成这几项任务时,他们就会急着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快速解决这些问题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后,教师再讲解函数的相关知识,学生理解掌握的就快了。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新问题,此时教师要耐心指导,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直到掌握要求的全部内容。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使他们敢于实践、乐于实践。其次,要训练学生的速度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五笔汉字输入法的时候,先让学生学好学会练习指法,明确、熟练手指分工和击键方法,为下一步更快更准确的打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竞争的态势下,激发动手的动力。如定期组织各种实践性较强的竞技比赛。如汉字录入、课件制作、广告设计、网页设计比赛、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职业资格考试等,引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二、关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只是强调了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呆板的教法,枯燥乏味,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乐趣。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和、课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三分之一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不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如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板等实物展示,也可以找一些陶汰的主机,让学生自己打开机箱,亲眼目睹内部构造,还可以课件演示。这样的课堂就会生动活泼,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学习兴趣自然就激发了。
(二)实施分层教学,贯彻因材施教的策略
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是有着差异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一把尺子、一个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实行分层教学,进而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实行分层施教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能力相近. 教师的教学能兼顾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良性的发展循环。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计算机教师应在保留传统的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教学,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尽可能在计算机上演示操作,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型,采用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充分发挥实验室、视频室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容量,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使教学紧贴时代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技能,发展学生个性,为祖国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晓梅.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2]黄育云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应注重采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自身的发展,从而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内容。
一、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得到普及和提高,当今世界信息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现状中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程度还较低,这就造成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正确地面对教学现状才能积极做出改善。
1.信息化建设成效较低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化教学方式,需要国家适当地给予财政支持,才能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师资力量,才能推动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化建设。然而资金的短缺和国家对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不明确,导致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室和网络等硬件设施,却忽视了信息化课程设计、媒体课件等一些软件的建设,使得我国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效始终不高。
2.师资力量薄弱
计算机信息化的教学需要有相当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来完成教学任务。要想达到将信息化教学设计融入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目的,对教学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职人员不仅要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要有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教学的能力,更需要有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教学观念。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中针对计算机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开发和探索。
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信息资源的环境中,通过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主、终身的学习能力。这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关于信息化设计的几点思考和心得。
1.分析教学目标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前提
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对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有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首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化素养进行充分分析,用谈话、提问、任务测验等方法来对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进行客观、科学的调研。教师应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度理解,充分吃透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各章节的教学目标以及他们的地位和关联,对各章节的重难点要了然于心。教学目标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进行分析,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科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任务驱动,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离开了适当的情境,学生的学习过程便如同“坐井观天”,只有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设计出与教学主题相关、真实的教学情境,采用微课、图片、动画、文字、语言等媒体形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真实的任务。
3.有效组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信息化技术,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也要做到全面和有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师要选择并制作最适当的教学资源,例如:微课、视频、图片、动画、课件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掌握网络、相关软件、云存储等环境资源的利用,使我们的课堂得到优化。
伴随着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堂上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全面发展。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化课堂设计,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将计算机学习中复杂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还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实践技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和专业的课堂。
篇4
一、计算机课堂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学会怎样规范地使用计算机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课程,它有一个固定的使用工具――计算机,如何正确地操作计算机就成了我们信息技术课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这又包括两个方面:(1)如何避免损坏计算机。根据我多年教学的经验,了解到这一部分成为学生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其实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操作计算机,只是因为他们想多操作一会儿计算机或其它一些原因让他们偶一为之,而且他们认为偶一为之并不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为了养成好的操作习惯,我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训练学生:①尽可能地用事实说话。能让学生直接发现的就让学生直接发现。如拿着鼠标连线摆动鼠标造成的损坏。拿一个坏鼠标,把它的外壳取下,把鼠标连线与线板的焊接接点的接触面焊得较小,然后拿着连线摆动鼠标,让学生看到焊点断开,用事实说明该如何爱护鼠标。不能直接看到的,也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讨论。例如为了说明为什么要按正确的程序关机。我首先介绍一下硬盘的工作原理,然后把硬盘工作比喻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地面就像硬盘中读写数据的表面,而非法关机就是急刹车,再播放汽车急刹车的录像带,让学生发现急刹车对汽车和地面造成什么影响,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非法关机对计算机造成的损坏。②使用一种好的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爱护计算机。我通常是采用评比的方式,每学期评比“计算机小卫士组”。每节课由学生互评,同桌的学生互相打分,并说明扣分的理由,老师总结。期未由老师统分评比。一个学生的评分,影响了一个组的总分,如果有不当操作,这一组的学生都会给他意见,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养成了正确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2)如何操作计算机。每个学生都必须建立自己的文件夹,自己的文件都保存到专用的文件夹中,以便于自己查找文件,老师也便于管理。
二、让学生养成在学习生活中广泛运用计算机的习惯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多以介绍各软件的使用为主,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的功能了解得不够透彻。如学习WORD或WPS他们知道是文字处理系统软件,但因为学生用计算机做文字处理的工作不多,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学后也容易遗忘。如何让计算机发挥它应有的效益,这也是信息素养如何培养的一个重点。我一般从三个方面去做:(一)把握课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因为我校是每周两节计算机连堂课,这就让学生有时间在学习软件之余,多了解计算机的功能。每堂课我都准备了25分钟时间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我在计算机中装了一系列的CAI软件,让学生通过一个软件学会一些知识,同时也可以上网进行学习,如建议学生到“洪恩在线”学习它的“每日充电”中的每日一词、每日一句、每日听力等,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找一些资料,如有没有外星人等一些与其它学科知识相关的学习。这样,学生从计算机课中就了解到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或获取信息。(二)和其它各科老师紧密联系,让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工具使用到各学科中,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我充分抓住每一个使用电脑的机会,例如学完了文本处理后,语文老师每次布置的家庭作业中的作文和日记就要求只要有计算机的家庭,必须交磁盘或打印的文稿。还有数学课的“统计”等,有些软件尽管学生没有学过,但演示给学生看就是一种信息的传播。也为以后学习这种软件奠定了基础。(三)使用评价机制来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如用文本处理软件做的作文,我评出最美观的作业,在电脑课上进行展示给一些作文并不是很出色但排版美观的同学一种肯定;不定期地举办CAI软件知识抢答赛;让学生做专题讲座、写专题论文等,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学习的热情。
三、学生始终作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篇5
关键词:创新;教学理念;计算机教学
创新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职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是职业学校重中之重,也是教学之本。创新教育理念的融入,不仅可以培养更多有创新思维的技术型人才,鼓励更多学生创业,还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1何谓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的。在多数人看来,创新教育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其实不是这样。创新教育更要考虑培养创新人才的“土壤”、环境。所谓创新人才是包含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层次的人才。其中创新精神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品质构成;创新能力则包括人的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将创新理念深入贯彻到教学中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培养出新型高素质人才。
2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2.1学生基础薄弱。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方面有所欠缺,这使得教师的压力大大提升,对教学造成一定的难度。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对计算机专业认知不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中职计算机教学出现各种问题。2.2教师能力欠缺、教学方式守旧。由于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欠缺,很难组建一支正规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再加上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使得中职教师整体水平不达标,创性意识不强。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将创新教学很好的运用,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3学校硬件设备不齐全。对于计算机这门学科,硬件设备十分重要,齐全的硬件设备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有很好的作用。但许多中职学校资金不足,无法及时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实现教学目的。
3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3.1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性格与兴趣。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都有独有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在中职计算机创新教学中,因材施教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个性的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针对不同个性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有些喜欢Photoshop技术,有些喜欢软件编程等等。这些爱好并没有好坏之分,更多的是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多样性。根据这些情况,教师不能将所有课程强加于学生身上,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充分挖掘出每个学生的自身潜能。同时,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要分批引导、交流,使课堂效果更加活跃,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3.2采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丰富多彩。就中国教育现状而言,现代化、智能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与智能的代表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被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学水平。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质量上升了一个台阶,是教师的“新宠”,既方便了教师,又造福了学生。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为枯燥的专业内容融入了多维元素,课件中的图、文、影、像、声等部分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印在脑海,从而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思维随着课程的深入而始终保持跟随,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3.3革新考试方式,评价学生能力。对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特殊的考试考查方式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就中职毕业生来说,动手操作能力强、专业技术到位,方能适应岗位需求。因此,只是采用试卷考试方法不能完全检测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适当的考试改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考试中加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考评,让学生进行网页制作、软件设计等。尽量迎合生活实际,结合就业岗位需求来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使之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可使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有显著提升。
4结论
篇6
1.1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应用价值低
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重视的只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共同培养。许多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材更新缓慢,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仅仅学到了一些已经被淘汰掉了的计算机知识,这就使得我们的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2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不当
传统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不能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被动地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老师忽视,甚至被压抑,原本开拓的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直接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效果。
1.3实践教学考核难,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的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一般包含课堂作业和考试测试两方面,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平时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定,造成了有些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最终成绩也能达到优秀;而有些学生除了掌握了教师教授的知识以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拓思维、思考问题,但最终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因此,现阶段的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不能客观地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评价,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改进。
二、创新教育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1创新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首先,学校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来定位教材,例如我校的定位是应用型本科,所以教材的选择应定位在应用实践类别上。其次,学校要多走访用人单位和兄弟院校,了解当下比较新的计算机知识,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补充和删减,避免学生学到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最后,指导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计算机知识融入各个专业领域中,多设计些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运用计算机知识如何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因材施教,采用适当实践教学方法
首先,学生在进入学校时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所掌握的层面各不相同。许多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也可以说是零起点。而家境好的学生大多数家里有电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础相对较好。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以某校为例,其计算机课程除了统一的课堂实验项目以外,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课后实验项目,主要包括巩固型和提高型两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课后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巩固型的实验项目能够帮助他们将基础知识掌握地更加熟练;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提高型的实验项目更能满足他们“吃不饱”的需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其次,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近两年的实践教学中,课程组教师总结出一套渐进式的教学方法,是将实验项目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创新性三个阶段。实验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实践技能难度逐渐增强。最后,将二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因材施教中不忘创新教育,这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3创新改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分数评价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而且分数的差异也不能客观反映学生能力的差异。要想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必须将实践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完善。教师应采用分数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分数评价只占总评价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讨论交流、综合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统计汇总,形成学生的综合评价,其中,综合设计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最后,分数评价和综合评价汇总为一个结果作为学生的总评价成绩。这样,学生才会重视自身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才能够真正将创新教育实施到实践教学中,因此,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保障。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创新教学;任务驱动;虚拟教学;信息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04-02
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教学是为培养学生优良的信息素质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反映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其创新教学的原则有其特殊性和共同性,主要包括:强调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高科技教学工具的运用,强调教学手段和内容的高科技含量,并强调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同时,强调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度,强调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化,强调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而不断调整,强调所有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
在计算机课程创新教学中,既要注重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理解性学习,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例如:在Photoshop课程讲解一些黑白照片变彩照、美白法、去皱纹、消除红眼、拼图等一些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学习任务:利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制作一个反映学校活动场面的图片,素材可以是校园网上的图片、用自己的手机拍下来的图片、自行搜集学校历史风貌的照片等,或者要求学生制作例如:班级标志、茂名旅游景点宣传页、某件茂名特产的广告等,教师只规定任务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设计任务方案,自由完成任务,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和知识迁移能力,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学生个性。
2.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
在计算机课程创新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虚拟教学,拓展教学时空,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节省教育成本,同时也要重视教师面授、学生间的直接讨论与综合实践等现实的教学,加强直接交流与即时反馈,既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也要重视具体操作、工具运用技能的学习,既要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也要重视能力体系的形成,既要重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掌握,也要重视实践创造与直接经验的积累,要避免虚拟学习中的情感冷漠与情景变异,也要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等现象。例如:在《After Effects影视制作与合成》课程时,可以以声情并貌的电子杂志(介绍课程的行业状况、社会动向、国内外优秀的特效分析、名人采访传记、自己编写的精彩实例等组成)、视频教学(自己录制视频教学,详细讲述精彩实例的操作步骤)为主要表现形式,辅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程知识。同时由教师自己录制的视频教程和微课教程,包括对工具的讲解、典型实例的步骤讲解等等。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该课程,所短学生学习时间,效果突出。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为学生制作拓展知识的电子杂志,囊括后期合成行业应用,市场动态,精彩大片制作亮点及制作揭秘,名人采访,及优秀实例讲解等,给学生一个开阔视野、增强对该领域的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真正的项目制作流程中积累更丰富的制作经验,培养更多的设计理念。
3.计算机技术与课程相整合
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教学要避免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使计算机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要把教学改革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平台上,同时计算机技术教学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创新教学的实施模式与评价管理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创造、自愿参与、自我评价,也要重视教师的具体指导与教育管理部T对教学绩效考评的统一要求。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企业中的7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纳入课程考核范围,模拟职场工作氛围,突出行为素养的重要性。例如:出勤、保持环境卫生、下课后及时关闭电脑摆放好座椅、积极地回答和反映问题、上课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认真配合团队,能主动与其他组员沟通、按照要求完成实践,不抄袭、及时根据项目要求对作品进行修改,正确提交作品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确定要求学生提交作业可以使用FTP、电子邮件等方式,展示阶段成果可使用博客,微信群等形式,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每组人数不宜太多,尽量不超过6人,教师只需对小组进行评价,通过小组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也可以使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同行评价、企业评价、网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或者使用独立开发的教学集成系统或数字大学城等开放的教学系统,将课堂延升至课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来提升教学效果。
4.优化学习和培养信息素质相融合
在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教学中,教师要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要充分发挥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与语言直观的综合作用,要加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可以化解教学难点,减少教学坡度,提高记忆效果,但应注意避免使教学表层化、肤浅化。并适当加大学习难度,特别是抽象思维的难度,要避免将计算机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与滥用。例如:在《CorelDraw》的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应当按照软件的商业应用精心设计几个大的项目,设计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引入软件新的功能,使学生保持求知欲和创作欲,才有学习的动力。设计的项目如:产品形象设计包括名片、企业Logo、卡类、请柬等;印刷品设计包括企业宣传册、招贴、海报、折页和书籍封面等;照片处理包括旧照片翻新及照片合成、上色、美容及去痕等;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包括配景和调整效果图像色彩等;产品包装设计包括包装展开图、立体外包装、书籍装帧、产品包装袋等;其他类包括喷绘广告、灯箱广告、图像合成和Web图像等。通过这些项目的设计和制作完全由学生自行设计与制作,学生可以通过调研和走访相关企业完成真实的项目,遇到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指导解决,这样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实际竞赛活动或校企合作项目融入到课堂任务中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枯燥的软件学习变成有趣的竞赛活动,学生根据竞赛要求或项目要求进行设计制作,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而且学生的最后成果可以作为设计作品参加竞赛或完成企业某项目,最后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以这种竞赛的学习动机激励方式更加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5.知识情感与技能目标相统一
在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教学中,教师还要处理好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的关系,使多种目标统一到信息素质培养这一根本目标之中,要注意每一教学活动的多功能性和各教学环节组合的科学性,使知、情和技等多种目标都能有效地实现。例如:计算机课程的考试要侧重于职业技能鉴定,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要以实践和操作来考核,以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列出一系列必须掌握的能力,制定出相应的考试标准,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考试中获得能力和经验.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高新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和职业工种鉴定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或"多证"毕业,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全面实现人才培训目标。
总之,技工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正在向创新化递进,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教学能力将是衡量我们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为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应不断更新自己,充实自己,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直线生成算法;DDA算法;Bresenham算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3-0072-02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Straight Line Generation Algorithm in Computer Graphics
JI Jie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410205, China)
Abstract:"Computer graphics"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the maj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traight line generation algorithm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in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line generating algorithm, describe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summarize the teaching experience.It ha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straight line generating algorithm in computer graphics.
Key words: Computer graphics; straight line generating algorithm;DDAalgorithm; Bresenham algorithm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将二维或三维的图形通过数学算法转换为计算机输出设备中的光栅形式。《计算机图形学》这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在本科高年级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二维、三维图形生成和变换技术算法、真实感图形生成算法、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并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加深对图形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和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夯实基础。
1 直线生成算法的教学重要性分析
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图形可分为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在坐标系中,三维图形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投影变换得到二维的平面图形,所以说,二维图形的生成是三维图形生成的基础。
各种无论多么复杂的二维图形,实际上都是通过直线段和曲线段组成的。在理论上,绝对光滑的曲线是绘制不出来的,曲线段经过微分之后可以转换成细微的短直线段。例如,一个较复杂的曲面,可能是由成千上万条很短的直线组成的。所以,可以说所有图形都是以直线段的生成为基础的,而直线段生成质量的好坏和速度的快慢也直接决定整个图形生成的质量和速度[1],所以直线生成算法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中,直线生成算法是教学重点之一,并且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类图形生成算法。
2 几种经典直线生成算法分析和回顾
由于显示设备的栅格性质,图形显示器是由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像素点构成的,一条直线就是由一些像素点组成的。无论分辨率的大小,像素点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而直线在图形学中是不存在厚度的,所以一条直线不可能刚好经过所有的像素点(平行于x轴、y轴以及斜率为45度的直线除外)。直线生成算法是计算出与该直线靠近的像素点,并绘制出来的过程。在教学中,主要给学生们介绍以下几种直线生成算法:
1)中点生成算法:以第一象限为例,假设当前像素点P已经确定,那么下一个像素点只能是正右方的点P1或者是右上方的点P2,另M为P1和P2的中点,若直线与P1P2所在垂直线的交点在M的上方,则P2离直线比较近,应选为下一个像素点;否则应取P1位下一个像素点[2]。
2)逐点比较算法:逐点比较算法主要运用于绘图仪中,其主要思路为:在绘图的过程中,每绘制一个像素点,就与规定图形进行比较,然后决定下一个像素点的位置。同样以第一象限为例,如画的直线为OA,当前画笔的位置为M,以OM和OA之前的斜率之差来计算偏差δ,若δ0,则表示笔在直线OA的上方,应该往+x方向走一步[1]。
3)数值微分(DDA)算法:这是一种基于直线的微分方程来生成直线的方法。设(x1,y1)和(x2,y2)分别为直线的端点坐标,选定x2-x1和y2-y1中较大者作为步进方向,假设x2-x1比较大,则取x方向每次的增量为1个像素点,通过直线的微分方程,求出相应的y值,并四舍五入取整之后作为下一个像素点输出[1]。
4)Bresenham算法:这种方法最初是为数字绘图仪设计的,但同样也适用于光栅图形显示器。其基本思想是:过各行各列的像素中线虚拟的栅格化出一组网格线,直线与网格线的生成一系列交点,通过计算与该列中像素点的偏差距离e,并判断偏差的符号来找到最近的像素点。以通过原点(0,0),且斜率k∈(0,1)的直线为例,则偏差e≥1/2的直线,下一个像素点应该x加1,y+1;偏差e
3 教学的开展和体会
1)教学思路和过程
笔者对于计算机图形学中直线生成算法的教学思路,总体分为四步走:首先,让学生了解直线生成算法的统一特点,即在图形输出设备所给定的有限个像素矩阵中,确定最佳逼近于该直线的一组像素,从直线的起点开始,通过判断寻找下一个最接近直线的像素点,一直到终点;第二步,让学生具体了解算法的基本思路及具体实现的数学推导过程,判别函数、误差项的生成过程;第三步,通过习题的演算和练习加深对算法的理解;最后,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上机操作将算法形成代码,运行后得出结果。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第二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四种直线生成算法涉及大量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实现,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本思路上掌握得还不错,但对于学习算法具体实现的数学推导过程就只能被动的听课,很难主动地去进行推导,尤其是为了判别函数或者误差项的计算简单,常常需要进行各种推导变换及除法消除等操作。
由于课时有限,以上的四种算法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安排中,中点生成法和逐点比较法做简单阐述,DDA法和Bresenham法则作为重点讲述。DDA法虽然效率不高,但比较直观,方便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每一步分解过程,通过改进之后使得算法中只包含加法和取整,适合硬件实现。Bresenham法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使用最广泛的直线生成算法,且算法很简单,速度也相当快。认真掌握这两种算法能帮助学生后续学习圆和曲线生成的算法奠定基础。
3)实验课程的内容安排
计算机图形学中涉及理论知识、数学模型和构造算法,一般比较抽象和难懂。为了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本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计算机图形学重点的算法都安排了上机实验。实验平台环境为Visual C++,因为Visual C++是集编辑、编译、运行、调试于一体功能强大的集成编程环境。且MFC将图形设备接口(GDI)的设备描述表(DC)封装在C++类中,程序员可以通过调用专门的GDI函数来进行图形程序设计。
直线生成算法的实验任务安排了实现DDA画线程序和Bresenham画线程序。DDA算法程序逻辑简单,学生理解较为轻松,原本DDA算法中含有浮点运算和取整运算,不利于硬件实现,但改进后的DDA算法只含有加法运算和取整运算,虽然效率不高,但硬件实现起来变得方便。通过分支语句结构可以实现判断x和y方向增量较大者作为步进方向,通过语句int(x+0.5)或者int(y+0.5)可以实现四舍五入取整的操作,通过循环语句可以实现从起点到终点像素点的绘制。Bresenham算法程序相对复杂,关键点在于区分直线位于不同的象限,判断条件有所不同,具体用程序实现的时候,会需要进行直线区域的变换。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在课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DDA算法和Bresenham算法的程序实现,基础较好的同学还能完成中点生成算法及逐点比较法的程序实现。
之后的教学中圆弧、椭圆、曲线的生成都牵涉到用短的直线段来逼近曲线,实践证明,学生较好掌握了直线生成算法后,对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总结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本科教学中直线生成算法的教学体会。基于直线生成算法在本课程中的重要性,通过阐述和对比四种直线生成算法的异同,设计出了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本科生教学的思路,并给出了相关实验课程开展的良好建议。对于《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本科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职高教育; 计算机教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216-02
传统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以培养学生迅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为目标的,往往忽视了将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目标加以强调,这已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要求。本人作为计算机教师,就如何在计算机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在此谈谈本人的一些经验。
1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把完成题目的步骤和方法详细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你的步骤把题目完成就算了。以《网页设计》课为例,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表格进行页面规划同时,我引导学生使用其它方法进行页面规划,尽管学生提出的方法有很多都是不能实现的,但我不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检查试验自己构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2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要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改变以往以传授更多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旧观念,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育观。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真理、知识的过程,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和途径,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由教学生“学会”变为教学生“会学”。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以前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3灵活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强的特点。而且不同的专业课其特点也各不一样。因此,在教学过程必须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对于《PPhotoshop》课程,我会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然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文件和教学课件,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通过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设计具有个性的Photoshop作品,并且把优秀的作品共享给大家欣赏,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网页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而对于《VB》之类的程序设计课程,我会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同时具有探索性的综合课题,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其它各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和多运用不同的语法完成同一道题。对于《五笔字型录入》课,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4在实践中长能力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创新;教育
信息社会越来越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计算机教师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此,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具体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是职业中学生源的文化素质不高,计算机基础普遍偏低,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普通高中的扩招,职业学校的门坎在变低,从教育普及的角度来说这是件好事,但也造成进入职业中学学习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二是计算机又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它不但具有理论的抽象性,也具有实际操作的复杂性。这使得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是件比较辛苦的事情,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才能学有所获。作为现在的职业中学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影响下成长的一代,一般对计算机有较高的兴趣,都比较喜欢计算机操作,特别是上机操作。但对计算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兴趣不大,不想上理论课,只想上操作课。特别是,有的学生在理论学习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往往得不到及时地解决,从而阻止了他们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甚至有一部分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首先要解决当前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教育才有可能实现。
二、唤醒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创新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以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为前提的。因此,关于学习再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原动力。良好的心理态度则是学习的催化剂。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学科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脑、MP3、移动电话、智能家电、网络、游戏、动画、办公处理甚至是天气预报等等,无一不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我们足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义,进而也可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运用学科特点,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的要求,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三、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体和个性发展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创新的“新” 就在于强调和他人的不同。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创造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个性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挖掘,并加以鼓励。譬如,有的学生偏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的偏好Word版面的制作,有的则偏好硬件,甚至还有些偏好游戏,这些都没有好坏之分,而恰恰是多样性的体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在相关的领域得到充足的发挥。哪怕是玩游戏(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对游戏加以钻研也不是件坏事,游戏制作和测评人才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有的学生个性内向,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也不必刻意地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可以课后再多和他们沟通,这样效果会更好;而有的学生却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他们喜欢钻研一些小难题和小技巧(例如,通过修改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注册表以实现某些特定功能)以便在同学面前适时“卖弄”。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笔者通常都会故意留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给他们完成,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加投入,也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学习欲望,并以此形成互帮互学、相互赶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重视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是一个实践性,动手能力非常强的学科。培养职业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是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学实践是计算机教学的重头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强调通过教学实验和上机操作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完成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验,一旦完成了各项目标,在学习中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如模仿性实验教学,尝试性实验教学,独立性实验教学,熟练性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实验教学,都要将实验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验一查漏一再实验,循环往复,螺旋式深化,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提升创新品位奠定基础。
五、创新教学模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