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 要] 石油化工装置是以石油裂解加工为主体生产各种燃油和化工原料的生产装置。装置内的各种工艺介质多为易燃、易爆和有毒性的物质。因此,在石油化工装置施工过程中,各类工艺管道的安装质量必须严格控制,严禁其泄漏,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本文旨是根据石油化工装置工艺技术的危险因素,安全设计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目前我国石油的生产是越来越大,可是石油化工装置是以石油裂解加工为主体生产各种燃油,以及是以化工原料为主体的生产装置的,装置内存在着各种工艺介质很多都是有毒性的物质,易燃、易爆的物质和。也就是说,在石油化工装置施工过程中,各类工艺管道的安装质量必须严格控制,严禁其泄漏,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工艺管线安装过程中,为检验焊缝的质量及法兰连接处的密闭性,管线的试压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一道关键工序。
实际上,从标本兼治的理念来看,设计成品的质量对安全生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石油化工装置设计安全是预防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要如何保证装置设计安全呢,当然就要严格、正确地执行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标准。
一.石油化工装置管线试压工艺技术研究
1.技术准备。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线系统多,走向错综复杂,为了使试压工作正常进行,必须预先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试压前,应根据工艺流程图编制试压方案,理清试压流程,按要求确定试压介质、方法、步骤及试压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等。
2.管线的完整性检查。管线的完整性检查是管线试压前的必要工作,没有经过完整性检查确认合格的系统一律不得进行试压试验。完整性检查的依据是管道系统图、管道平面图、管道剖面图、管道支架图、管道简易试压系统图等技术文件。完整性检查的方法一是施工班组对自己施工的管线按设计图纸自行检查,二是施工技术人员对试压的系统每根管线逐条复检,三是试压系统中所有管线按设计图纸均检查合格后,申报质监、业主进行审检、质检。完整性检查的内容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3.物资准备。管线试压介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气体,一类是液体。气体一般采用空气、干燥无油空气和氮气等。液体一般采用水、洁净水和纯水等。因此,如果管线没有特殊的要求,试压介质一般多采用水。试压工作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工作。因此,在此项工作开始前应进行充分的物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试压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检查和进场布设;各种试压用仪器、仪表的校验、检查和安装;试压临时管线及配件的安装布置;试压用盲板、螺栓、螺母、垫片等材料的准备;设备、仪表、阀门、管件、安全阀、流量计等隔离措施的实施;试压中各种安全技术措施所需物资的供应及现场的布置等工作。
4.压力试验。承受内压管线的试验压力为管线设计压力的1.5倍;当管道的设计温度高于试验温度时,试验压力应符合下式Ps=1.5δ1/δ2δ1/δ2>6.5时,取6.5值;当Ps在试验温度下,产生超过屈服强度应力时,应应将试验压力降至管道压力不超过屈服强度时的最高试验压力。气压试验管道的试验压力为设计。对于气压作强度试验的管线,当强度试验合格后,直接将试验压力降至气密性试验的压力,稳压30分钟,以无泄漏、无压降为合格。检验采用在焊口、发兰、密封处刷检漏液的方法。
5.试压安全技术规定。管线试压是非常危险的,应做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液压试验管段长度一般不应超过1000米,试验用的临时加固措施应经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并做好标识。试验用压力表应在检定合格期内,精度不低于1.5级,量程是被测压力的1.5~2倍,试压系统中的压力表不得少于2块。液压试验系统注水时,应将空气排尽,宜在环境温度5℃以上进行,否则须有防冻措施。合金钢管道系统,液体温度不得低于5℃。试验过程中,如遇泄漏,不得带压修理,缺陷消除后,应重新试压。试压合格后应及时卸压,液体试压时应及时将管内液体排尽。系统试验完毕后,应及时拆除所有临时盲板,填写试压记录。试压过程中,试压区域要设置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不得随意开关阀门。
二.石油化工装置管道工艺技术
1.塔和容器的管线设计
依据工艺原理合理布置。分馏塔与汽提塔之间的管线布置。通常分馏塔到汽提塔有调节阀组,调节阀组应靠近汽提塔安装,以保证调节阀前有足够离的液柱。分馏塔与回馏罐之间的管线布置。当分馏塔的塔顶压力用热旁路控制时,热旁路应尽量短且不得出现袋形,调节阀应设在回流罐的上部。汽液两相流的管道布置时,管道上的调节阀应尽量靠近接收介质的容器布置,减少管道压降,避免管道震动。如图3所示。由此可见,管线不可随意布放。
2.泵的管线设计
泵入口偏心异径管的使用。泵吸人管道设计是确保泵经常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关键。当泵人口管系统有变径时,要采用偏心大小头以防变径处气体积聚,偏心异径管的安装方式如下:一般采用项平安装,当异径管与向上弯的弯头直连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底平安装。这种安装方式可以省去低点排液。
布置泵的人口管线时要考虑到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泵的人口管支架的设置。如泵的进口在一侧,则泵的入口管支架应是可调式,且人口管及阀门位置在泵的侧前方。
②气阻。进泵管线不得有气阻,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某些布置虽符合工艺流程图,但在局部会产生气阻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泵的运行。
③管道柔性。泵是同转机械,管道推力作用在管嘴上会使转轴的定位偏移,因此管道设计要保证泵嘴受力在允许数值内。塔底进泵的高温管线尤其需要考虑热补偿。
3.冷换设备的管线设计逆流换热
①冷换设备冷水走管程由下部进入,上部排出。这样供水发生故障时,换热器内有存水,不致排空。如作为加热器时用蒸汽加热,蒸汽从上部引入,凝结水由下部排出。
②安装净距。为了方便检修,换热器进出口管线及阀门法兰。均应与设备封头盖法兰保持一定距离,为方便拆卸螺栓净距一般为300mm。
③热应力。换热器的固定点一般是在管箱端,凡连接封头端管嘴的管道必须考虑因换热器热胀而位移的影响。重沸器返回线各段管线长度的分配要恰当,可以防止设备管嘴受力过大。回线各段管线长度的分配要恰当,可以防止设备管嘴受力过大。
三.总结
设计方法和手段的不断进步能有效地提高设计质量。作为设计者,会受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偏差,技术的进步,极大地补偿了人的缺陷。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正在广泛应用,它使设计工作更高效、更优质,使一些易出差错的环节不复存在。掌握CAD设计手段是现阶段设计者的基本要求,也是设计者知识水平不断更新提高的体现。
参 考 文 献
[1]怀义.石油化工管道安装设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孙秀敏.张敏.石油化工装置设计与安全[M]--甘肃科技.2009.25(3).
篇2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336-01
1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现状
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不同于其它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作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量的危险作业极易引发事故,而且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性相对来说也是较大的,可能会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所以在施工安全管理上必须细致入微、常抓不懈,否则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从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企业中普遍存在对项目建设施工的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工作比较粗放,缺乏精细化管理,《施工风险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从而导致在安全管理上所采取的措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未遂事故和小事故发生率较高。由于项目建设施工承包商自身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监管存在问题较多,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素质较差,安全投入不足,尤其是在片面强调施工进度思想的指导下,导致施工建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从这个层面来看,企业有必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安全管理建设。
2 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中人的要素的角度来看,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存在思想误区,直接原因是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
项目建设施工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各种危险作业较多,比如高处作业、交叉作业、用火用电作业、吊装作业、射线探伤作业等,施工作业的多样性、复杂性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包括自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下雨、下雪,大风、高温等天气状况,潮湿等恶劣环境因素造成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除此以外,导致项目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如高处作业不系挂安全带,脚手架搭设不符合安全要求,电源接引不符合安全用电规范,所使用的施工机具设备破损严重或改动设备破坏其安全性能,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监护人缺位等。举例来说,在脚手架未铺设脚手板的情况下即开始作业,或脚手板间距过大,都可能造成高处坠落而引发事故。
3 解决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策略
3.1 安全管理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安全管理中要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制,不断建立、健全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体制,不断强化企业各级责任者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以工程项目管理部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确立工程项目管理部、施工监理、施工承包商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对施工中各类危险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有效地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2 不断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在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安全培训力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强化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方面的培训,从而确保施工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施工作业符合安全规范;二是不断提高施工承包商的安全技术装备及在安全技术方面的水平,不断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操作能力及安全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只有这样,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水平也会随之不断得到提升。
3.3 完善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程项目管理部各部门的安全职责,明确工程项目管理部与监理单位、各施工承包商的责任、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施工用火、进入有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射线探伤以及上述危险作业形成的交叉作业的管理程序和要求;细化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的管理,强化特种作业的管理,使工程项目建设在安全管理方面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才能使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得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工程监理、施工承包商、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密切配合。只有通过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素质方面的培训,不断完善、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使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才能够真正实现安全管理应有的管理目标。
篇3
【关键词】快开门式压力容器 失效事故 预防对策 余压控制
1 前言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主要种类有蒸压釜、硫化罐、灭菌器或杀菌锅、高温高压染色机或蒸化机等,由于其间歇循环操作时开启关闭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橡胶制品、食品和医药卫生、印染等行业[1]。
近年来,针对快开门(盖)安全联锁装置及功能的相关规定主要有:
(1)劳锅字【1992】9号《关于加强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监察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2)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49条、第140条、第169条;
(3)国质检锅【2003】194号《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第54条设计要求:压力容器的快开门(盖)应装设安全联锁装置;
(4)国质检特函【2006】705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
(5)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3.20条规定,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应当具有满足以下要求的安全联锁功能:
(a)当快开门达到预定关闭部位,方能升压运行。
(b)当压力容器的内部压力完全释放,方能打开快开门[2,3]。
2 设计对策
明确规定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本体及其安全联锁装置的最低安全要求。新设计的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必须附有安全联锁装置。安全联锁装置应当达到规定的安全技术要求。同时,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检验的可行性。设计图样中应包括安全联锁装置的部件图,应明确电磁阀、气动阀、气缸等的主要零部件的型号与规格,还应注明快开门和锁紧圈的材质、结构,以及制造、安装精度的要求。有条件时需对安全联锁装置设定的安全开门余压进行试验,确保开门时安全性高。
(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已于2009年12月正式启用,其中要求设计时快开门应考虑疲劳载荷对结构的影响,因此应明确要求设计单位对容器本身尤其是快开门装置中承受疲劳载荷部件进行疲劳设计;安全联锁装置动作件应尽量设计并安装在可以目视观察就能确定是否处在良好状态的位置;快开门容器的压力指示装置应安装在操作工易于观察的位置;容器的余压设计。
由于压力容器正常工作时的压力表不能准确显示很小的残余压力,直接利用这一信号来驱动或者控制联锁装置的动作十分困难。若此时不加更加精密的控制装置,打开较大容器时,残余压力越高,容器的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对大容积容器的残余压力加强控制,是减少容器爆炸的一项关键措施。每台容器都应有最低的安全残余压力,使得容器快开门在该压力被打开不再有破坏性,设计时提供这一压力的计算书,或者通过本附录C所示的方法获得允许的开门余压,可为安全联锁装置的余压设置提供参考;有时设计合理的安全残余压力,也可提高生产效率,如平移式硫化罐。
(2)安全余压设计方法。
关于余压控制杭州市特检院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设计的容器共计两只,1#容器,内径273mm,容积0.075m3;2#容器,内径400mm,容积0.216m3。
为测试两个不同容积容器在不同余压下的爆炸危害,搭建了危害测试平台,实物如图1所示。图中为带余压开门后爆炸门盖飞出时的场景。该平台能实现对门盖上飞高度的测量(门盖中心部位的上飞高度为测试值);安装了保护装置,防止门盖侧飞,产生危险;能实现加压、泄压等功能;容器内压力实时显示。
从试验测试结果看,门盖在容器开门爆炸时,所承受的冲击能量约占总爆炸能量的1%~2%。正常压力容器发生爆炸时,爆炸飞出物所承受的冲击能量约占总爆炸能量的5%~15%[10]。这是由于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开启过程缓慢,在接近全开爆炸时,已经发生了泄漏,且由于本身的压力就较低,所以门盖承受的冲击能量约占总爆炸能量的比例比正常的压力容器发生爆炸时要小得多。
依据试验结果可以看出,1#与2#容器在余压为0.01MPa时开门,通过门盖体现出的破坏能力基本可以被忽略。在内压为0.02MPa时,如若考虑到容器结构本身,如平推式馏化罐,其采用的平推杆具有一定的承载和抗冲击能力,其冲击也较小,也在承受范围之内。
(3)警示语的设计。
快开门式容器是压力容器中操作要求较高的设备,快开门联锁装置可靠性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其次,目前的快开门容器操作人员存在安全意识以及相关素质较低的状况,根据中国的国情,不可能在短期内提升操作人员素质。因此在快开门上设置醒目的安全提示标志是十分有必要的,提示的内容应重点包括“存在压力情况下,强制打开快开门会产生后果严重的爆炸事故;低啮合度情况下升压易产生爆炸事故”[7]。
3 制造安装对策
新制造的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制造精度,安全联锁装置的功能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应在厂内进行预装配合格后再出厂。制造过程应进行监检,在安装后应对安全联锁装置进行功能试验,并确定最高的安全开门余压。检验单位的监检人员应到场认真检查快开门的啮合和安全联锁装置的动作,不符合要求的不应签发监检证书。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制造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材料要求、焊接要求、无损检测要求及热处理要求。法兰是快开门式压力容的主要受力部件,在材料方面一般要求为整体II级锻件及以上;焊接质量是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的重要保证,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焊接工艺及规程,焊接工艺及规程必须依据焊接工艺评定(PQR)制定,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采用机械自动焊等先进的焊接工艺,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焊接的一次合格率,同时要防止产生切口状的焊接裂纹、防止焊接头的角变形、错位、缓和焊接残余应力、控制焊接输入热量。
无损检测是保证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的重要手段,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实施无损检测,以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质量,设计文件中应提出完整且具体的无损检测要求,例如无损检测方法、比例、质量要求及其合格级别之间的关系等。
对材料为Q245R厚度大于30mm的厚壁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应提出焊后热处理要求,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在热处理前根据设计图样及相应标准要求编制热处理工艺以及绘制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关系曲线。
安装是制造的延续,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压力容器工作的可靠性。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装要求主要包括执行机构、控制元件等电器安装要求、管道安装要求及安装监检要求。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通常采用机电一体化安全联锁装置,其电器元件的可靠性是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作业的前提,在电器安装方面要求选用质量可靠的电器元件,行程开关等限位装置安装精度要精确,同时应在安装完毕后认真进行调试,检验安全联锁装置是否灵敏和可靠,功能是否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容规》要求,以保证快开门啮合、开启状况完好。管道安装应当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排放管道直径应当满足排放能力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需对安全联锁装置设定的安全开门余压进行试验,确保开门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安装调试结束后,安装单位应提供书面的有关责任人签字的调试报告书。同时,还需安装监检,应重点检验安全联锁功能。
4 使用与管理对策
在使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单位制定推广有效的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范,对操作人员在上岗前进行安全培训。使用单位需对容器逐台建立技术档案并由管理部门统一保管。技术档案应包括: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压力容器登记卡、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技术文件和资料、相关的检查与检验报告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维修与改造资料、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对快开门容器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具有上岗证,应定期检查安全联锁装置。安全联锁装置失效后应有相关的失效报告。失效后应及时进行维修。对无安全联锁装置或虽有安全联锁装置但不符合要求的应尽快予以改造满足要求后再使用。同时应制定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目前年度检验已经作为使用单位日常管理的范畴,建议使用单位在年度检验中重点进行快开门联锁装置的检查,并应有相应的记录和见证文件。
使用单位应贯彻执行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有关的安全技术规范,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检查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督促安排落实快开门容器定期检验和事故隐患的整治,出现不合格安全联锁装置要及时进行维修改造。
5 检验对策
将安全联锁装置和快开门作为终点检验对象,对未带有或虽带有但不符合要求的安全联锁装置和啮合机构不合理的快开门,在检验报告中应提出限期改造的要求,如无法改造应作报废处理。目前我们发现的快开门不合格容器都是直接定为5级,并且新修订的定检规(征求意见稿)已经明确不能达到《固容规》第3.20条要求的快开容器定级为5级。对于该类容器,相关检验机构可以适当的缩短检验周期。
6 结论
考虑到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特点,以及失效的主要原因,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管理以及检验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措施和要求。介绍了快开门式余压开门爆炸危害测试装置,并提出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余压测试与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津洋.快速开关盖式压力容器[J].化工装备技术,1997,18(1):30-38
[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4] 胡兆吉,黄克敏,刘兴林.在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失效事故分析及其预防对策[J].化工装备技术,2000,21(6):15-18
[5] 何承代.一起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爆炸失效事故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2,3:9-10
篇4
1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目标定位问题,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实施手段、内容、评判标准等内容,也决定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更决定了人才成长、发展的方向。按照高等院校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本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安全科学基础知识、解决安全问题的基本技能的,具备行业安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安全管理科学知识的,掌握多种事故预防手段,且具备应用能力,能够有效进行事故预防工作、有效进行事故后损失控制工作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这一目标为安全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宏观的要求,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大安全型(宽口径、多方向)、应用技术型(重基础、重实践)、工程设计型(重技术、重技能)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我国的安全工程专业主要设置在工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必然不能偏离工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另外,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既符合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又能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相关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基本问题。在安全科学中,有一个“大安全”的概念,它是指无行业背景的通用安全,主要研究安全科学的理论、安全原理与安全管理技术;安全工程则是工程安全(或行业安全)的范畴,是以行业为基础的技术型安全专业。我们常说:安全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生产。这就决定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不同生产行业背景,并注重安全科学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中融入这种培养理念,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出符合目标要求的人才。
2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和社会现实的不同,安全科学的核心课程设置也有较大差异,如表1所示。方案对比可以知道,在安全专业的教学中,英联邦国家重视安全管理,美国重视技术方面的工业卫生问题,中国重视安全问题的工程解决手段。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时充分考虑要以行业为依托并逐步向外拓宽、专业拓宽领域与本学科的相关性、自身的人材力量、本专业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交叉、市场的需求等方面。高等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安全工程专业设置的课程分为四种: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和文化基础课)、技术及专业基础课(包括根据专业方向选择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课(根据专业方向选择设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满足了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技术及专业基础课程能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素质,能对本专业领域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学习或从事工作奠定基础;专业课程则保证了在具有通用知识的前提下,掌握较为具体的、深入的专业技能,体现“一技之长”。实践环节则促使其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就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而言,它要培养的是从事安全工作的“工程师毛坯”。既然如此,那么在课程设置中就要充分考虑到所培养的人才的可塑性,以使其能够适应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同时,又要考虑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从大的方面为其将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基于上述考虑,我校化工学院设立了安全工程专业,目的就是培养化学工程领域的安全专业人才。安全工程专业以化学工艺和过程装备专业为依托,以过程安全和设备安全为研究内容,体现化工安全工程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内容设置划分必修和选修两个类型、七大模块。其中,必修课包括:(1)人文社科体育模块、(2)数学自然科学模块、(3)工科基础模块、(4)工程基础模块、(5)专业基础模块;选修课包括、(6)专业必选课模块和(7)专业任选课模块。模块(1)、(2)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自然科学基础和综合素质;模块(3)、(4)则突出工科特色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设立了四大化学课程和化工原理、化工机械设备基础等工程基础课;模块(5)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培养学生安全科学意识和基本能力为目的,包括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化工热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模块(6)强调安全与化工学科的结合,突出化工行业对安全人才能力的要求,包括化工安全设计、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化工工艺与安全设计、安全与环境评价、化工装置安全可靠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等课程;模块(7)则为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与志向,设立了供学生完善自己知识体系的相关课程,如文献检索、现代企业管理、化学反应工程、工业危害与控制技术、火灾科学导论管理等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安全专业素质,同时又在行业安全技术方面接收过系统教育,因而在就业和考研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结语
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确立合理有效的培养模式既要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经验,又要从自身出发,通过不断实践、改正,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总体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培养目标要明确。只有先有了一个准确鲜明的目标定位,各项培养工作才能合理有序地进行;
(2)处理好大安全和安全工程专业的关系问题。既要防止专业内容的面面俱到,华而不实,又要避免专业设置的片面性,限制人才发展的自由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篇5
[关键词]化工行业 职业道德 企业文化
化工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推动化工产业的发展要加强诸多方面的建设,而职业道德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化工行业的职业道德与其产业特点紧密相连,化工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行业不同的道德要求。
一、化工产业特点
由于化工生产技术,化工产品,化工生产过程等诸多环节的特殊性导致了化工产业与其他工业部门极大的差异。包括:
1.高能耗。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当程度上是依靠资源支撑的。化工行业90%以上的产品原料来自矿产资源,每年消耗的固体矿约3亿吨,我国的石油消费量仅2007年就达到3.5亿吨。原材料消耗规模偏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相对落后、行业发展所需的原料资源日益紧缺,制约和困扰着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高污染。化工产业在生产等多个环节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处理不当对周边环境及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甚至致癌。
3.高知识含量。现代化学工业强调高级自动化生产过程,这就必然产生对知识和科技的更高的要求。其涵盖了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生产自动化,过程装备控制,生产过程安全控制,职业规范体系,运输,销售,售后服务,从企业的运行,管理到环境评测与治理等等。这将是一个融合了多个学科的高知识,高科技含量的产业。
4.高连续性工业流程。化工产业属于连续生产工种,各生产环节直接相互依存,这就导致化工生产的设备与装置是由多个设备组合而成的整套设备。这类设备的投资大,此外,化工产品的种类繁多,工艺流程长,化工生产的过程又要经历高温,高压,腐蚀等过程,设备的生产性损耗非常大,同时导致了高昂的设备维修成本。
5.高危险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和化工装置大型化的进程,化工安全逐渐成为全球性的课题而引起广泛注意,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加工的化学物质性质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原理不甚了解,忽视过程和操作的安全,违章操作,是酿成化工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进行以“安全”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上述化工产业的突出特点直接导致了化工行业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二、化工行业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1.热爱化工事业,树立行业荣誉感是化工行业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化工企业员工只有对化工事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内心深处真正热爱化工事业、热爱工厂、有了行业的荣誉感才能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化工产业中去,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性,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2.“文明生产,安全第一”是化工行业职业道德的核心。“安全”是化工行业的核心,很多的安全事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责任心的欠缺,安全意识的弱化甚至疏忽大意的思想所导致的。化工企业员工应当按照安全规则和操作流程工作,遵守劳动纪律,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警惕,防止事故,保障人身安全。一定要强化安全意识的提高。
3.实施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是化工行业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岗位责任制能够把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诸多环节有机地组织起来,使环环相扣的各道工序协调,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化工企业应当加强员工职责管理,使其自觉地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好,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并按照相关的要求严格地进行各种操作。
4.强调协作,创新精神是未来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得迅猛发展,企业竞争表现为高素质的员工的竞争。企业员工应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积极心态参与竞争,努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提高实际竞争能力。在竞争的同时,又要互相帮助、摒弃私心,消除嫉妒,增进友谊,真诚团结。只有这样,社会分工与协作才能完成好,企业的凝聚力才能真正得以加强。
5.精心爱护设备,厉行节约是化工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化工设备的生产性损耗非常大,同时导致了高昂的设备维修成本。这一特点要求化工企业员工必须勤俭节约,爱护生产设备,精心保养,维护设备,防止设备的过度磨损,不浪费化工原料、燃料,这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化工行业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存在。在企业文化的每个层面都含有职业道德的因素,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而职业道德恰恰成为了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石。化工行业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积极地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如天津碱厂的企业精神就是源于1934年范旭东先生提出的“四大信条”它是中国最早对企业精神的阐述:一是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二是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三是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四是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今天的天碱人将”四个信条“拓展为四种精神:一是艰苦奋斗,排除万难,为民族工业振兴的创业精神。二是科学务实,自强不息,以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工艺求发展的开拓精神。三是以质量兴厂,以质量占领市场,创名牌、夺金奖,争创一流的精神。四是以人为本,建名牌队伍;立足发展,创名牌产品;发愤图强,办名牌企业的积极进取精神。
是这样的一种道德规范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之精神推动着一代代的天碱人锐意进取。
总之,化工行业的职业道德是有其自身特色的,我们还应不断地去探寻这一行业的具体岗位的职业规范,使其更具指导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化工行业的企业文化,为推进化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方真,林彦新,邢凯旋.化工企业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 7.
[2]王春来,夏剑锋.化工企业生产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6.
篇6
关键词:现代化工;零故
1 严把质量关,保证采购的设备合格
由于设备的生产也是一道道的复杂的工艺,因此在设计、加工以及生产和组装的过程中由于工艺的缺陷以及设计的失误或者是设备问题以及人工操作的疏忽都会给设备带来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采购过程中要多比较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质量比较和考察,根据生产的需要对设备的外形以及尺寸和型号进行把关,合格优质的设备是现代化的化工无故障生产的基础。
2 正确科学的设计以及安装
除了生产阶段都会造成设备的缺陷而出现一些隐患外,在安装的过程中也会有隐患产生,比如松动、歪斜以及不牢靠的基础和振动,这些都会导致设备的故障。所以,按照安装要求合理规范的安装是避免故障产生的第二个保证。按照要求在规定的地方合理稳固的安装,对基础夯实,从工作的基础环境中对技术要求进行保障。
3 操作符合规范
每个设备都有其使用的最佳环境,因此在安装时要根据设计要求对设备的使用条件进行保证。转速、电压、温度还有安装条件等等,不同的设备需要不同的条件,这些都是由设备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设别的使用预定若是根据设计条件严格的遵照了设备的规定条件使用运行的话故障的产生率是很低的。反之,违规操作以及不规范的运行就会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害,使得故障率提高。因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及规范的进行设备的使用是设备使用无故障的基础。主要表现在,正确的运行设备、不强迫设备运行、在负荷之内运行以及运行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需要在生产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对设备进行调整,在生产以外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若是发现了问题要及时的解决,对松动加以紧固,对需要加油的地方进行加油,使得设备的工作性能在最佳的状态。
4 设备的日常保养
对于设备无论怎样的遵守安装条件,怎样严格的按照使用规范进行安装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在使用的过程汇总会出现老化现象,这也是使用的正常现象。由于设备的损耗,一些部件就会开始出现故障。隐患就会越来越明显,发展成故障。而想要避免这种故障的产生就需要令设备恢复到原有的正常状态,这就是排除故障的目的。而恢复设备的重要措施就是检查以及维修和护理,从而实现设备无故障的使用运行状态。
5 编制合理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对于设备的维修以及发现隐患的基础参考,可以一定程度上使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损失降到最低,这就是定期维护以及检修化工设备的规章制度的根本目的。对于设备维护的规章制度的度量以及整理制定和编辑是以消除和预防故障为目的的,因此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故障予以消灭,对抑制产生故障和对故障进行处理。
6 巡回式检查
化工生产本身就是一个连续性强且危害性高的生产,其介质同样具备此类特点,因此,对于设备的要求就以可靠性为基础,在可靠安全的性能要求上更高。而安全可行的设备就需要对设备的实时状况进行了解和控制就需要人员进行巡回检查。而检修人员包括了,片区的维护检修人员,现场的技术管理员等等。
7 同步检修与协同检修
化工生产由于其生产环境的要求以及其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各个单元以及子系统和总系统中的所有设备之间一般都是使用管道进行连接的,生产原料从设备的一端投入后,另一端就会产出产品,在期间是没有间断的,也不会出现停留,也无需使用机械进行运输。这也是由于化工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特征决定的,而且生产介质大多是流体。在这样的原料以及工艺下,设备维护就需做到同步协调,检修合一。
8 大修与中小修
8.1 设备大修
设备大修制度作为设备维修体系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维修模式。设备大修应严格按设备技术要求执行,无特殊要求者,应由各个企业根据设备情况灵活掌握。
尽管停产大修可以使设备大修的集中度降低,但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组织难度大,因此必须有效利用临时的停车机会,尽可能多地将可实施的中小修与可实施的大修同步进行,以便减少停车次数。
依据设备
用周期、使用状态制定合理的停产大修计划,实现部分设备大修与协同中小修的同步进行,不仅仅延长了设备检修周期、减少了设备故障率,还为企业增加了产品生产时间和数量。
8.2 设备中小修
设备中小修工作量相对较少、检修时间较短,除在停产大修期中协同实施外,主要安排在临时停车时进行。化工生产要求实现连续不间断生产,但实际运行中短时的局部子系统或操作单元停车或者总系统的临时停车不可避免。
9 压力容器、管道的维护检修
化工生产的管道负责完成各设备之间介质的输送,管道相互连接,管道中的介质具有流动性、带温带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由不同的储罐完成介质平衡与储存,这些设备较大、较高,检修时需进入设备内部或登高作业。这些特点决定了要进行压力容器及管道的维护检修必须安全可靠,且针对这些特殊设备要制定特殊管理制度,要及时、迅速地排除隐患,消除“故障”。
压力容器、管道维护检修方法:
(1)压力容器、管道的定期检验。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是化工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对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检修与改造实施安全监察,其维护检修除应重视日常维护中的巡回检查外,重点是要开展定期检验。定期检验包括:每年至少一次的在线检验和相隔一定运行周期必须进行的全面检验。
(2)压力容器、管道的定期检修。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检修必须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一般将检验与修理结合进行,与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相关的安全附件的定期校验、定期检修也与定期检验同步进行。
10 提高技能,重视人本管理
购置设备的是人,安装设备的是人,操作设备的是人,设备维护保养也是由人来进行,采购环节保质保量、使用环节规范操作、维护保养遵规运行,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如果没有人,那么实现企业生产也是空谈。人的心理上的“潜在缺陷”(维护人员或操作人员的意识或技能不足,故而发现不了潜在的缺陷),是化工企业实现设备“零故障”的严重阻碍。所以,杜绝人为因素也是消除“故障”的重中之重。
总之,“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零故障”是化工企业高产高效的助力器。从生命周期理论看,一台设备大致经历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制造、使用、废弃等几个过程,努力实现设备“零故障”,减少设备购置支出、缩减设备维修费用、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支降耗,旨在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史欠华.化工设备设计时的安全性考虑[j].化工装备参考,1980.
篇7
关键词:锅炉检验;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 TK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锅炉是一种可以转换能量的生产设备,通常进入燃料中的高温气体,电能,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一旦通过锅炉进行转换处理后,从锅炉内向外部输出的能力则有着一定含量的有机载体、高温水以及蒸汽等。但是锅炉在使用过程中有着较多不足的地方,无法与锅炉设计所要达到的功能互相符合,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运行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该文就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安全附件常见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水位表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1)锅炉内水的多少都是通过水位表显示的,也就是连通器原理,其是否能够正确的对水位进行显示,对是否能够正确操作锅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水位表在进行连管时出现不在相同水平情况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单位在购买水位表过程中选择较大的尺寸,然后强行的安装连管导致弯曲,最终形成假水位的情况。遇到这种问题时,应该将水位表更换并且进行冲洗处理。
(2)没有及时的检修水位表,较多单位在锅炉运行过程中都没有指定明确的检修水位表的规定,维修以及管理人员没有强烈的责任心。遇到这样的情况,相关单位应该构建检修水位表相关规章制度,采取相关措施对管理以及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教育。
(3)水位表旋塞不灵敏或者失去原本的作用而导致烫伤工作人员,出现该问题主要是因为司炉人员在旋塞不灵敏或者失去原本的作用下从连管中引出水进行冲洗而造成人员被烫伤。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将不灵敏或者失去原本作用的旋塞修复,然后安装引水管将锅炉内的水排出,另外还要构建冲洗水位表的相关规定,定期对水位表旋塞进行检查。
2、压力表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1)锅炉的压力表一般是用在测量锅炉使用压力大小,一旦压力表出现不真实或者失去灵敏度时,则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根据《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规定:选用压力表时,压力表的量程为使用压力的1.5~3倍,最好2倍,级别不小于1.5级,在压力表表盘上必须标注指示锅炉使用压力的指示红线。一般压力表量程常低于红线警示的范围内,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锅炉压力表在安装时没有仔细的进行验收,更没有进行校验,且没有明确的指出以及强调红线的位置。因此,要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规定,划红线时需要将责任落实,并且要仔细的划出红线的位置。
(2)没有及时到计量部门对压力表进行校验,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在选择锅炉时没有合理的选择以及合理的更换压力表。因此,相关单位在选择锅炉安全附件时应该学习锅炉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时到正确的进行更换或者检测时出现问题则要进行退货处理。
3、温度计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1)没有定期检验锅炉的温度计,主要是因为锅炉使用单位总觉得没有必要对锅炉温度计进行检验。遇到这种情况时,相关单位应该重视检验温度计在锅炉安全运行中的重要位置,锅炉的运行中,对蒸汽和热水温度进行测量工作是特别重要的,《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温度计在锅炉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
(2)没有选择正确的量程,主要是因为单位在选购量程时对于锅炉具体的参数没有足够的了解。根据《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选择温度计量程应该根据实际温度1.5倍数进行选择。
4、锅炉安全阀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1)没有全面检验锅炉的安全阀。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单位在使用锅炉时因为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部署,且在检修方面缺少明确的制度,导致在检修锅炉时安全阀没有得到全面的检验和定期校验。根据《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规定,在锅炉用安全阀至少12个月校验一次,相关单位应该在锅炉使用之前掌握锅炉安全使用的相关规章制度检验锅炉的安全附件。
(2)在试验时没有进行自动或者手动的排放,主要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缺少安全意识,在手动排放时常常因为没有较存的汽、水品质,密封垫在很大程度上被杂质
遮挡,最终造成安全阀出现泄漏的情况,工作人员因为这样的情况没有进行自动或者手动的排放试验。相关单位应该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安全阀校验这方面的知识,促进在给水处理时汽水品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3)没有将排放管安装在安全阀上,主要是因为基本在锅炉安装后安全阀上均附带着排放管,但是锅炉在通过拆卸、更换以及检修后再次将排放管安装在安全阀上则会出现一定的难度,且工作人员觉得安装排放管没有实际用处。因此,相关单位应该重视排放管在安全阀上的重要作用,排放管主要是把汽、水从锅炉内输送到相对安全的位置,排放管的安装时非常重要的。
(4)安全阀泄放管安装错误。安全阀泄放管安装不水平或出口过高,造成管内经常积水,一是腐蚀安全阀的密封面;二是增加背压,造成开启压力过高,开启压力不准确。解决对策:重新找平泄放管,出口不能高。
(5)安全阀无使用说明书和铭牌。采购后,不注意收集,保存说明书随便丢弃;折卸安全阀时,不注意保护铭牌,使铭牌脱落。解决对策:制定技术资料收集、保存制度;责任到人,谁丢失,谁赔偿。
(6)安全阀弹簧压力级别不符合使用要求。采购人员不懂得锅炉的使用参数,只是按口径采购,能安装即可。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安全阀型号,详细的工作参数。
结语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只有让使用单位重视起来,才会有快速的改观。这也需要监察部门和检验部门多宣传、贯彻法律、法规,多耐心地为使用单位讲解,从使用原理上和法规条文上多帮助使用单位了解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认识到问题的危害后果。由于锅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安全附件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应该加大锅炉安全附件的管理工作与锅炉检验的工作。因此,使用锅炉的相关单位对锅炉管理以及检验的工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检验与监察相关部门要加大相关规定宣传的力度,从根本上重视锅炉安全附件外部检验的重要性,促进锅炉能够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锅炉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实用手册.
篇8
(第二轮征求意见稿)
遂昌县化工行业整治领导小组
二Ο二一年三月
目录
1.1 概述
1.2 政策法规
1.3 安全生产管理
1.4 环保治理
1.5 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
1.6 设备设施监管
1.7 应急管理
1.8 负面清单
1.1 概述 为加快推动化工行业向绿色、集聚、高端方向发展,按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要求,以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清洁化、安全化为目标,着力构建“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依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从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监管、环境监管、设备设施监管、能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应急管理、负面清单等方面提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标准(50条),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我县境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2019年修改)所列的第C26-27类行业。
1.2 政策法规 (1)企业项目应符合国家、地方产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土地建设、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等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
1.3 安全生产管理 1.3.1 厂区布置和设计 (2)工厂布置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工艺装置或设施、罐组之间和与相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生产、储存区要与办公区隔离,涉及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原则上不得布置在装置区内,确需布置的,应按照《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GB50779-2012);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粉尘爆炸危险性、中毒危险性的厂房(含装置或车间)和仓库内不得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外操室、巡检室。
(3)化工生产企业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涉及二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应具有相应甲级化工资质单位进行设计,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布置和区域使用性质。厂区内要设置限速、限高、禁行和导引等标志,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装置、设备、设施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易燃易爆场所要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静电消除装置。
(4)控制室不能与甲乙类生产车间在同一车间,间距符合《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8版)表4.2.12条等规范要求,且控制室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包括值班值守、报警处置、视频巡查、应急调度等在内的自控室管理制度。
1.3.2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评估和中试管理 (5)按《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要求开展反应风险评估。下列情形,应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风险控制措施: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涉及金属有机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的;现有危险工艺装置涉及工艺路线、工艺参数或装置能力变更以及因反应工艺问题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涉及其他放热的反应、蒸馏、精馏、稀释、干燥等工序的;需要贮存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半成品、产品及危废;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有关产品生产工艺全流程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落实安全管控措施。要根据工艺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安装必要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温度、压力、加料等联锁自控,反应工艺危险度3级及以上的,要首先进行工艺优化和工艺改进,产业化实施必须进行区域隔离,并设计安装应急终止或超压泄爆装置,达不到要求的实施淘汰。
(6)采用间歇或半间歇反应工艺且投用10年以上的生产车间,每三年由企业聘请具备化工石化医药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等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设计诊断和风险评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推倒重建。
(7)新开发的不涉及的国内首次的工艺的化工工艺、技术由企业自行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并提供专家论证意见,生产工艺经逐级放大试验后,方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对于国内首次的工艺的化工工艺、技术应按有关要求进行。严禁在工业化生产装置进行试验性生产。中(扩)试装置应单独设置,且采用自动化远程控制,现场原则不能有人,确有需要的控制在2人以下。中试前,须完成完整的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结论要符合中试及今后工业化生产安全要求。企业应确保物料安全、设备安全、反应安全、操作安全。
1.3.3 风险管理和重大风险控制 (8)建立安全风险日志管理制度,落实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和每日公开承诺,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建立自下而上的层层风险研判、层层记录归档、层层风险报告、层层签字程度的制度,一天一预警提示、一天一承诺公示。
(9)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每3年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并对其工艺进行开停车条件确认和风险识别(其他的每5年开展一次风险辨析分析)。
(10)“两重点一重大”企业须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应建设具备安全网络条件的APP在线安全管理平台,应按规定确定、配备、运行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现场和危险化学品甲类仓库(罐区)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并能接入安全监管平台。
①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
②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应实现自动化控制,确定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对于重点监管危险工艺的车间内同时布置的非危险工艺装置要按照危险工艺的自动化要求进行设计;反应工艺危险度2级及以上的,SIS、DCS等控制系统使用年限达到6年的,由企业委托控制系统提供商等进行性能判定,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提升改造。
③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制定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超工艺指标运行。应按规定装备功能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压力、液位等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实现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设置不间断电源(UPS)。高度危险和大型装置应设计符合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紧急停车或安全联锁)等。
④应设计安装符合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SIS);在役装置应在全面开展过程危险分析(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基础上,通过风险分析确定安全仪表功能及其风险降低要求,并评估现有安全仪表功能是否满足风险降低要求;企业应在评估基础上,制定安全仪表系统管理方案和定期检验测试计划。
(11)罐区或仓库应按分区、分类存放标准储存介质,不得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不得将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并在仓库门口(按照每个防火分区)设置风险告知牌和物料定置牌。企业应对进出物料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储罐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储罐高低液位报警,采用超高液位自动联锁关闭储罐进料阀门和超低液位自动联锁停止物料输送措施。构成重大危险源、易燃易爆以及剧毒化学品的储罐应设置紧急切断阀。
(12)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生产设备、储存设施和管线,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以上的,以及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要强制淘汰更新。
1.3.4 人员素质和能力 (13)对申请办理安全许可证及安全许可证延期的企业,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考核未通过的,不予办理相关企业的安全许可证。
(14)化工生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专人负责制,设立安全总监,安全总监应具有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3年及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或该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在企业全面管理生产经营的负责人,下同)须具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总监必须具有化工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15)涉及“两重点一重大”装置的专业管理人员应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招危险工艺操作人员应具有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现有危险工艺操作人员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于2023年前完成学历提升;新招普通岗位一线操作人员应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或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并接受安全培训,经企业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老员工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于2023年前完成学历提升。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16)化工生产企业应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中从业人员100人以上的至少配备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的中级及以上注册安全工程师比例至少应达到15%,并逐步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不低于企业从业人数的2%,专职安管员应具有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或高中以上学历并具有十年以上化工安全管理经历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和危险工艺化工企业专职安管员还应取得化工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或化工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
1.3.5 门禁管理 (17)企业外来人员实行登记制度,应经安全教育或安全告知;任何人员进入企业生产、储存区域应接受安检,按规定穿(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对涉及光气、氯气、氟化氢、硫化氢等剧毒、强腐蚀性物质的作业场所按规范配备专用防护用品),严禁携带火种,禁止携带任何非生产性电子设备。
(18)凡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机动车辆,必须佩戴标准阻火器。企业对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机动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做好登记。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后,必须按指定路线限速行驶,在指定区域停放。
1.4 环保治理 1.4.1 基础管理 (19)建立专业的环境管理机构,包括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处理设施运行部门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包括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值班巡查制度、环保事故应急预案制度、环保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环保处理设施停运和检修报告制度、污染防治设施和突发环境事故的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管理台帐,包括自行监测台帐、环保设施运行台帐、药剂使用消耗台帐、危险废物处置台帐。项目审批、验收、整治、核查、排污许可等“一厂一册”档案资料齐全。
(20)按规定开展污染物自行监测,应具备基本污染物指标监测能力,鼓励具备主要特征污染物指标监测能力,满足内部环保管理需求。应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委托具备资质的监测单位定期开展监测,并按规定公开自行监测方案和监测情况。应及时制定、更新、完善污染物收集、处理操作规程及配套环保设施工艺流程图,并按规定上墙公开。应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废水、废气治理方案,复杂项目的需经有关专家评审。应及时签订相关废水纳管、固废处置等三废委托处置合同,并及时更新。
1.4.2 源头管理 (21)宜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收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新建和推倒重建的生产车间宜采用垂直流设计。应使用低毒、低臭、低挥发性的物料代替高毒、恶臭、高挥发性原辅材料,车间废气应采用可靠的尾气集中收集与处理系统。应采取先进装备设施、工艺技术和方法,加强过程控制,鼓励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密闭化、连续化、管道化。在生产工艺适用的情况下,鼓励选用单锥、双锥、闪蒸干燥等先进的干燥设备。应淘汰水喷射泵、蒸汽喷射泵和水冲泵等真空设备,确因特定工艺要求使用的,应做好使用水的冷凝和回收,完善设备密闭和废气收集措施。
(22)挥发性液体物料固定顶储罐须采用呼吸阀、氮封、降温设施、气相平衡管等一种或多种措施,呼吸废气宜应采用冷凝回流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排放。挥发性液体物料装卸必须采用装有平衡管且封闭的装卸系统。使用桶装液体原料的必须密闭正压输送并设置密闭投料间,不得真空抽取。除物料装卸场所临时使用外,正常生产流程中的物料输送应使用刚性管道,不得使用柔性塑料管,以减少环境风险。反应釜、管道等装备拆除前必须清洗清理干净,原料、产品、使用过的物料桶和废弃反应釜、管道等装备应及时处理,禁止露天长时间堆放。
1.4.3 废水收集处理 (23)须做好清污分流工作,各类废水做到应纳尽纳,应关注特征污染因子的治理对策。重金属、高氨氮、高磷、高盐、高毒害、高热、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应做到分质分流,配套预处理措施和设施。罐区地面应作硬化、防渗处理,四周建围堰并采取防雨措施。各类废水输送采用明管或明管高架方式实行管道化输送,输送管道满足防腐、防渗漏要求,标注统一颜色及流向,不得设置地埋管、临时管。工艺装置废水不得落地且不得进入车间明沟(渠),新建企业及项目车间工艺废水和设备清洗水不得设置地下废水收集池,地面清洗水或现有企业整改确有难度的须采用池中罐的形式收集废水。
(24)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容积满足规范要求,初期雨水切断装置应采用智能控制,雨水沟、收集池应进行防腐防渗处理;规范建设雨水排放口,清理封堵废弃排放口和管道,雨水排放口必须安装智能化监控设施,最终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安装切断设施,并配套建设足够容积的应急池和应急泵。
1.4.4 废气收集处理 (25)废气收集应按照小风量、高浓度原则设计,除安全因素以外,严禁稀释收集、处理。液体投料应采用重力流或正压输送,固体投料采用固体投料器,无法使用固体投料器的应设置密闭隔间等方式隔绝物料与环境空气的接触。在生产中易挥发或异味明显的物料、中间体、产品,宜采用密闭生产体系,投料、转移、出料以及抽滤、离心、干燥、烘干等固液分离工序宜采用密闭设施,无法密闭的应采用密闭隔间等方式隔绝物料与环境空气的接触。挥发性或异味明显的成品包装单元,根据包装形式,应选用效率高、物料转移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包装设备,异味难以收集的应设置密闭隔间等。设置密闭隔间的,须对废气产生点位采取局部集气罩的方式收集,提高效率减少换风次数,减少总风量。
(26)应采用国家和省里推荐的高效处理方式处理废气,非水溶性组分的废气不得仅采用吸收方式处理,禁止将高浓度废气直接与大风量、低浓度废气混合。
(27)企业主要废气末端治理设施应规范安装监测采样阀门及平台,采样电源保持稳定供电。企业应科学管理废气治理设施,鼓励安装光控、声控等报警装置及时预警设施故障,重点废气治理设施鼓励采用传感器方式全方位监管设施运行情况。
1.4.5 固废处理 (28)产生管理及包装要求:①产生管理要求:张贴危险废物警示标识、周知卡,建立产生点位台账,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包装,在包装容器上初步张贴危险废物标签,已完成包装的危险废物在产生点位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②包装要求:包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贮存量不得超过容器最大贮存的90%,产生异味的危险废物须密封容器口或袋口,易散落的危险废物应进行打包缠绕,防止脱落。
(29)设备建设及贮存要求:①设施建设:贮存设施应防风、防雨、防晒;地面硬化、防腐、防渗、无裂缝;内部四周设置导流沟;外部设置不小于一立方的收集池,收集池应能自动收集泄漏液体,并设置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站集中处理;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参照危险废物化学品贮存设施等级要求建设相应设施,焚烧和综合利用类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满足2个月时长以上正常生产活动情况下的产废贮存需求,贮存挥发性危险废物的设施应设立废气收集处理设施;配备与危险废物特性相应的应急设施和物资。②贮存要求:不得贮存与危险废物管理无关的其他物品;互相反应的危险废物不得贮存在同一场所;不同类别危险废物需分区堆放,间隔一米以上,划定分隔线或隔离墙;危险废物包装容器不得与地面接触;在贮存设施内外张贴危险废物标识和周知卡并及时更新;应由专人管理,分类别建立出入库台账并实时记录;配备称重计量设施,对入库的危险废物逐件进行称重,其中危废要求规范存放、及时清零。
(30)建立、健全固体废物档案,分类建档:①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验收报告和批复及固废核查报告;②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分类别);③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委托单位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证复印件;④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危险废物申报登记;⑤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及转移联单;⑥危险废物内部管理制度、业务人员培训记录;⑦有自行处置的,还需提供处置装置(设施)环评、验收技术文件及批复、处置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
(31)除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危险特性进行判别外,还需根据生产原料、工艺等对危险废物特性做进一步判别,对可能具备易燃性的危险废物需进行其他特性分析,并根据特性判别结果指导贮存、堆放、处置并采取相关应急措施,同时将危险特性告知利用处置单位。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登录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平台上报年度管理计划、产生处置台账、转移联单。上年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于300吨/年的产生单位应在下年年初自行组织固废核查和论证,生产工艺调整、新项目投产后,危险废物产生量与法定核定量相比变化幅度超过20%的须组织固废核查并与管理计划一同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自行利用处置本单位危险废物的企业应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管理要求建立相关制度和台账,利用处置外单位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包括自行利用处置)需按有关要求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化工企业必须在物流的出入口、贮存场所、主要产生(处置)设施安装“三点一线”的视频监控系统,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1.5 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 1.5.1 节约能源 (32)禁止使用或严格淘汰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全面淘汰落后及相对落后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进绿色化工技术,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推广能源梯级利用、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溴化锂制冷等技术,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余压,实施热泵辅助精馏、MVR蒸馏、膜分离,凝液回收、聚合母液处理及回用、酸洗废水净化等技术改造。加快老旧电机更新改造,积极使用国家重点推广的高效节能电机。
(33)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机构,配备能源管理员,年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须持证上岗。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约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各环节进行集中监控管理。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的要求,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主要工业产品单耗应低于国家和省限额标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符合《浙江省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产出效益规范指南(2020版)》中规定的要求。
1.5.2 节约用水 (34)以“节水优先”为用水原则,采用节水型工艺、节水设备,加强用水管理,建立用水用水三级计量管理制度,用(取)水定额满足《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9年)》(浙水资[2020]8号)相关行业的先进值要求。结合行业清洁生产要求,建立和完善循环用水系统,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现有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20t/万元,新建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10t/万元。
1.5.3 节约用地 (35)企业应加强集约用地管理。除特殊工艺外,企业应建设多层厂房;鼓励企业在附近配套区块建设或租用生活设施用房,厂区内除研发用房、管理用房和值班人员用房外,原则上不得建设员工宿舍用房。亩均增加值和亩均税收应符合《浙江省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产出效益规范指南(2020版)》中规定的要求。
行业名称
亩均税收(万元/亩)
亩均增加值(万元/亩)
单位能耗增加值(万元/吨标煤)
行业名称
亩均税收(万元/亩)
亩均增加值(万元/亩)
单位能耗增加值(万元/吨标煤)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8.1
110.5
0.7
医药制造业
44.0
145.6
3.1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36.7
129.5
0.5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26.0
97.8
1.6
肥料制造
5.8
44.5
0.1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92.1
289.7
8.6
农药制造
8.8
73.9
1.1
中药饮片加工
13.4
102.4
4.9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
29.1
100.9
1.5
中成药生产
39.7
117.1
4.0
合成材料制造
25.9
118.8
0.6
兽用药品制造
24.7
80.3
3.3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21.0
82.6
1.2
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71.1
217.6
4.5
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
8.5
37.0
6.7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38.1
124.0
3.8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40.6
156.9
4.2
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
18.2
81.2
1.2
1.5.4 清洁生产 (36)企业应定期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主要清洁生产方案,大宗液体物料须管道化输送,其他液体物料原则淘汰桶装,保持清洁生产水平不得低于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
1.6 设备设施监管 1.6.1 特种设备 (3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应按规定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不得使用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办理使用登记证注销手续。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具备规定条件,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充装活动。
(38)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按规定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资格。应当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特种设备一机一档,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特种设备应急演练。应当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巡查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年度检查,建立定期巡查档案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年度检查档案。
1.6.2 防雷及防静电接地安全设施 (39)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等要求,在厂区安装防雷装置;按照《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要求,在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安装防静电设施。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1.7 应急管理 1.7.1 环保应急管理 (40)企业应建立环保事故隐患定期排查机制,完善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配备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和设施,进行日常培训、演练、备案。敏感区域建立特殊污染因子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高风险企业强制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
1.7.2 安全应急管理 (41)企业应按要求制定安全生产紧急疏散、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GB30077)的要求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及物资;按规定建立应急队伍、配备专职人员。企业应结合实际,以实战为导向,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每年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少于1次。
1.7.3 消防应急管理 (42)企业内所有厂房及仓库均应提供消防行政许可证明文件,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保持完好有效;企业内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符合规定,保持畅通;所有企业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有消控室企业安装远程监控系统,不得存在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如不符合要求且不能当场整改的所涉厂房停产整顿,对于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予以拆除。
(43)在危险生产、储存区域外围增设针对性的消防设施和灭火救援装备,储备相应的灭火药剂,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有毒有害岗位应配备救援器材专柜。
(44)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配备相应人员和消防车辆,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其它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完善联勤联动机制,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成立灭火救援专家小组,第一时间协同做好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
1.7.4 气象灾害应急防御 (45)按照《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及《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监督检查办法(试行)》,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建立特殊气象情况接受预警机制,做好防雷电、防大风、防暴雨(雪)、防高温及防结冰等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工作。
篇9
摘要:压力容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合理的维修与科学的保养可以使容器长时间地处于完好状态。容器维护与维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容器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到相关工艺和设备的工作效率。文章对压力容器维修与保养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压力容器;容器维修;容器保养;防腐层;化学腐蚀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Q05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5-006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5.033
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容器进行多种分类,包括按用途、压力和温度等级、盛装介质、使用位置和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分类。容器在工业生产中是较为常用的设备,也是危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工作压力最大能到100MPa以上(如超高压容器)。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安全,就需要靠科学的维修和合理的保养来保证,并以此延长容器的使用寿命。
1 容器的维修、改造标准
只有具备相应资格的企业或单位才可以对容器进行维修与改造,并且经由相应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合格,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在维修、改造容器前,应仔细查验所需维修、改造部位的性质、缺陷、特点以及范围和产生原因,并征得具备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同意的满足现行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的方案,在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和检验机构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维修、改造的实施。本文所涉及的压力容器的维修是指重大维修(以下简称维修),其定义为主要受压元件的更换、矫形、挖补,焊制容器筒体的纵向接头、筒体与筒节(封头)连接的环向接头、封头的拼接接头,球壳板间的焊接接头的维修。改造是指改变主要受压原件的结构或者改变压力容器的运行参数、盛装介质、用途等。
2 容器的维修分类
2.1 按体系分类
2.1.1 事后维修。事后处理是指当容器自身突发故障或使用时间过长致使性能严重老化,使容器局部出现损坏、缺陷、泄漏等致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只得紧急停机进行抢修。这样的维修方式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工艺也较为复杂。
2.1.2 检查后维修。检查后维修通常是在容器运行过程中,操作或检修人员发现容器有无法确定的状况,采取了停车检修的方式。这种维修方式对于操作或检修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责任心都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在容器的检修中也不是最佳方式。
2.1.3 计划检验维修。据容器运行特点,有周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停车检修,查出其中隐藏的问题,在使用中发生事故前对问题进行处理,恢复其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这种检修方式适用于需要进行强制计划检修的容器。在维修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质量、配合生产,安排合理检修计划。这对一个工厂进行平稳生产、提高容器使用率、生产过程的安全、产品的质量等都发挥出了现实有用的意义。
2.2 维修方式
(1)一般性检修;(2)不动火修;(3)焊接维修;(4)特殊处理。
2.3 工作部位
(1)紧固件或密封件的更换;(2)安全附件、控制仪器、仪表维修、调整;(3)内部件及非承受压力部件的更换;(4)内衬或外涂层的修补。
3 容器的维修和改造
对容器进行正确的维修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因设备损坏所造成的损失。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容器往往被不具备维修资格的使用单位自主承担,其多数情况下不具备相应资质,而且实际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任意维修,违反相关规定就进行施工,质量没有保证,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当需进入容器内维修和改造时,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和清理工作。
在工作中,许多容器的改造带有使用单位的主观随意性。这种未经过设计单位同意且未经有资质施工单位的改造往往会造成巨大的风险,因为容器是一个整体的结构,每一个部件的设计都是经过严格的计算,擅自进行并不能完全考虑到结构和运行参数变更对设备安全带来的影响,会留有诸多隐患,因此容器的改造必须经由具备相应设计资格的单位出具书面批准文件。
容器部件损坏需更换或维修时,应依据原设计文件的要求选取,使用符合现有国标或行业标准质量要求材料。材料应有质量证书原件或加盖材料经销单位检验章和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并保证材料本体和质量证明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在将该材料质量证明书交由相应检验机构监检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容器在维修或改造后应按照设计文件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试验,如无损检测、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等。但在实际检测时,因部分试验项目费时费力而常被施工和使用单位忽视,并由此给容器的安全运行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维修和改造后的设备须经所在地的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单位投入使用。综上所述,对容器的改造和维修时要求会比较高,所以改造或维修的效果会对之后的使用与安全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4 压力容器的保养
在使用具备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对容器进行操作时,还需对如下容器的相应部位的维护加以关注,进行及时的维护保养。
4.1 保证防腐层完好
对于具有腐蚀性的盛装介质,常在容器内加镀防腐层,如喷漆、电镀和增加衬里等方法。假如防腐层破损,介质会直接在破损处对容器器壁产生腐蚀,从而缩短容器使用寿命,甚至造成设备的损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为保证防腐层处于完好状态,要定期检查防腐层是否有剐蹭、撞击等导致的脱落,衬里或焊缝是否有开裂渗漏等。如发现防腐层出现破损后,要及时找有资质的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修补方可继续使用。容器外层的防腐和保温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在腐蚀和潮湿环境下的容器外壁的损伤、容器外保温层的破损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其安全运行。
4.2 祛除化学腐蚀因素
对于一些介质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对容器产生腐蚀作用,要尽可能完全地清除这种原因引起的腐蚀。例如,容器在盛装氧气时,制造或提取过程中,常会携带水分进入容器内,水汽饱和及冷凝后会析出,最后积存于容器底部,导致水与氧气的交界处的容器腐蚀速度加快。为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最好将氧气进行除水处理,使氧气保持干燥进入容器内。
4.3 停用期间的维护
处于停用期间的容器,也应有加强维护的必要。事实证明,在容器停用期间未进行检修,会造成大量的事故。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停用期未进行科学合理保养与维护其损坏的速率会比使用时更快。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后会冷凝析出形成水膜覆盖在容器表面,与空气中的其他化学杂质相互作用形成电解质溶液,从而达到了电化学腐蚀的条件。若盛装介质本来就是具有腐蚀性,在停用期间未清理干净,也会与水膜共同作用腐蚀器壁。在停用期间需将内部介质排空,并清洗干净、保持干燥等,必要的情况下需充装惰性气体进行气密保护。
4.4 压力表的维护
压力表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表盘玻璃洁净、清晰,表内指针所指示的压力显而易见。对于无法看清或玻璃破损要及时更换,对压力表指示数值有疑问时,要及时对表进行校准,不合格便立刻更换,更换时应注意压力表的精度和量程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压力表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校验。
4.5 安全阀的维护
阀体与弹簧等被污物黏满、锈蚀时,及时清理以保证安全阀处于洁净状态。当发现安全阀有泄露迹象时,要及时检修或更换,更换时应留意安全阀的选型是否满足要求。定期对安全阀进行手提排气试验,以确定安全阀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应交由具备安全阀基础知识、熟悉相关规定且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阀校验人员进行校验。在现实的生产中,安全阀在容器中的作用往往被忽略,但其在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6 其他零件的维护
容器中的其他附件必须保证完整。对于连接件安装不完整的容器无法正常投入使用,国内曾多次发生由于连接紧固件不全或损坏而导致的事故,甚至在压力试验阶段因为连接件的装配不完整而引发相应的事故。在生产过程中,容器中由于一些端盖需经常拆卸和安装,操作人员便只装入部分螺栓进行回装和固定。由于部分密封性不严便加大对螺帽的上紧,常常会导致螺栓的拉断,造成端盖飞出引发爆炸。对于每次拆卸下的螺栓要进行清洗、检测,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对于不合格的要进行及时更换。
4.7 周围环境和工况的影响
容器的使用环境和工况有可能会随着实际生产情况而发生变化,应在定期巡检时留意容器及其附属部件如管道和其他安全附件的运行情况,如是否有异常的磨损、震动,周围其他设备是否有介质喷溅到容器本体造成外表面的腐蚀等,进入容器内部的介质是否有杂质混入等。
5 结语
近几十年来,人们通过对各种事故的研究编写出了现行的容器的维护、改造的各项法规、标准,而无视这些标准、法规将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容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时常会因为不当的操作而引发缺陷,造成事故,因此容器的维修与保养则显得尤为重要,当容器处于一个安全的运行状态时,才能使容器在经济效益、使用时间、生产效率上保持一个高效状态。
参考文献
[1] 质检总局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2014年
第114号)[S].
[2] 固定式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09)[S].
[3] 耿雪峰.浅谈化工装备容器的运行管理经验[J].化工
管理,2015,(3).
[4] 王朋.化工企业如何做好容器使用管理工作[J].科技
与企业,2015,(5).
[5] 周文.快开门容器检验分析[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2,(1).
[6] 覃炳革.关于锅炉容器安全检验中的若干问题[J].中
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
[7] 郭来法,朱学锋.关于电站锅炉容器检验的发展现
状的几点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
[8] 刘家平,李晓静.极端工况下容器设计缺陷评定标准
篇10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 质量管理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11-02
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不仅会直接关系到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也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信誉、效益。加强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是保证国家电力能源稳定健康的头等大事。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制约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探讨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特性,做出质量管理措施改进是提高我国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
1 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
以全面深入落实“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要求,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质量管理各项工作部署,以全面深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贯彻执行为主要抓手,促进基建质量制度标准在项目落实,推行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制和竣工后永久性工程质量责任牌;加强管理和作业队伍建设,推动管理队伍和分包队伍两个队伍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整治分包人员管控不到位和“同进同出”不落实等难题;形成质量管理“月度分析点评”机制,持续优化和完善过程质量管理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统筹和规范数码照片、常态巡查、交叉互查等管理手段;持续深化标准工艺应用,加强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和应用交流,实现标准工艺在新建项目的全面应用;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与优质工程阶段评价核定相结合,坚决在施工过程中杜绝国网优质工程“否决项”和“质量通病”,强化对未达标相关责任人问责追究“说清楚”制度,全面提高各电压等级、各类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和工艺水平;全面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零缺陷”投运目标,实现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2 影响基建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常见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施工单位对劳务分包队伍过度依靠,不易实现对分包队伍行为和现场质量的完全掌控;设计单位不能按期一次性全部交付施工图纸,工程施工合理工期o法得到相应保证;监理单位人员数量配置不足和自身业务素质较低,对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把关不到位;业主项目部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和专项方案、设备材料的审查验收等工作不严格,使得工程质量风险进一步加大。
2.2 过程质量控制欠缺不到位
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管理重视力度不足,监理单位对现场履职能力较弱,加之承担电网建设基建资质的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装备状况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动态流动性过强,现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人员业务素质差异明显、持证率低,个别建设项目存在隐蔽工程签证、原材料试验记录等不规范、缺项等现象,导致施工质量过程控制不到位,无法完全保证施工质量和工艺满足要求。
2.3 质量通病防治薄弱
由于分包施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各专业工种技术人员技能水平参差次不齐导致自身施工质量控制性差,且个别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通病存在侥幸和抵触心理,存在工程管理人员清楚、明白但现场实际施工作业人员不晓得的作业实际,对质量通病的彻底解决存在执行上的困难。
2.4 标准工艺深化应用不足
设计单位在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时,未严格执行国网公司“三通一标”、“两型一化”变电站和“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导则要求,开展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未率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引入和标注标准工艺新要求、新规定、新方法,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认识度不够,未从思想上根本扭转老旧习惯模式,未树立标准化工艺意识,对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缺乏主动性和抵触心理。
3 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及标准贯彻培训力度
进一步加强制度标准学习和落实执行工作,不断强化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思想责任认识,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把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摆在第一位,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将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全力以赴,抓实抓好,提升基建工程全过程管理水平,全方位强化质量管理措施。
3.2 狠抓现场施工分包质量管理不动摇
严格落实分包单位资质准入和审查力度,特别是分包单位及其特种作业和特种工种人员的资格审核,做实分包管理“同进同出”和“分包动态监管”工作。在每天班前站班会中,除重点交待安全风险外,将质量管控措施和标准工艺施工要点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在签订分包合同和安全协议时明确落实分包质量管理责任,制定分包队伍质量惩罚措施并严格实施,从而做到分包管理合规合法,质量管理优质达标,以此提升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把控水平。
3.3 充分发挥监理的现场管理、控制、协调作用
-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 下一篇:服务行业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