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老年;脊柱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23-01
老年脊柱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多是老年人不慎摔倒所致,而其根本原因则是由骨质疏松所引起,尤其是绝经后的老年女性,因为性激素的减少,骨质流失很严重,容易出现骨折。[1]现将我院脊柱外科所收治的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汇报如下,一起探讨其临床特点,从而找出对应的治疗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09年3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46例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55~87岁,平均(63.6±12.1)岁;其中颈椎骨折21例,胸腰椎骨折25例。骨折类型:单纯压缩骨折20例,骨折伴脱位10例,爆裂性骨折16例。所有患者均在检查骨密度中,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折原因:跌倒摔伤。
1.2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骨折的类型,其中非手术保守治疗23例,颈椎骨折采用前路自锁钉板内固定+钛网植骨融合的有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7例,8例患者无脱位且无神经压迫,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大于1/3且有明显的腰背痛,采用后路经皮后凸成形术。
1.2.1 颈椎骨折的治疗 :无脱位并且神经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绝对卧床1月,并采用枕颌牵引,下床活动后需佩戴颈托,2月后拍片复查,无异常者可取下颈托,注意活动范围。对于伴有脱位及神经受损的患者采用前路自锁钉板内固定+钛网植骨融合,术后1月余可佩戴颈托适当活动,半年后恢复正常活动。
1.2.2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无脱位及没有神经损伤,且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小于1/3的患者给予1月余的骨盆牵引,此间应绝对卧床,之后戴固定腰带后适当下床活动,3月后可解除腰带,正常活动。无脱位及没有神经损伤,且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大于1/3的患者给予后路经皮后凸成形术。而有脱位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程度不同选用不同类型后路骨折钉棒复位内固定系统,2周后戴固定腰带可适当下地活动,3月后解除腰带,恢复正常活动,无反应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
2 结果
经治疗2年后,随访46例患者生活均基本自理,在拐杖等简单辅助工具下不妨碍日常活动,出现四肢麻木2例,活动不便5例,感觉障碍3例,腰腿痛5例。复查X线片可见术后椎体前方压缩率平均为6%,较术前平均椎体前方压缩率52.3%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脊柱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年龄的增加,性激素分泌的减少,骨骼系统对钙磷的吸收减少,骨质的吸收大于骨质的形成[2],而使骨密度逐渐变薄,脆性增加,这样以来,仅仅是轻微的外伤也可以导致骨折的发生,有报道显示,每当骨密度下降一个标准差,骨折的发生率就会增加3倍[3],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其骨质疏松更为明显,临床上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骨折的发生率更是远高于同年龄的男性,所以对于老年脊柱骨折的治疗应解决其在根本上的原因[4]。加强对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选择合理的方式治疗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并且在骨折发生后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更可以使骨折所带来的疼痛有效缓解,这是因为疼痛不仅仅是骨折伤及神经及周围组织所造成的,同时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全身性疼痛。当然,治疗骨质疏松症还可以预防脊柱骨折的再次发生[5]。
由于老年人往往合并一些常见的内科疾病,如果发生脊柱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制动,则会导致各个器官的衰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逐渐消耗老年人的体力,甚至有病死的可能,所以,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及程度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能行手术的尽早行手术治疗,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其卧床的时间,使患者尽早的下床活动,并进行功能锻炼,利于骨折的恢复,并且使各个器官的功能没有较大的损害,对于远期老年人的生活有较大的意义[6]。
总之,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的宣传教育,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从根本上杜绝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但当老年人不慎外伤发生脊柱骨折后,则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及病情的程度合理选择治疗方式,以能够早期活动、早起恢复为目标,使其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或影响减到最低,这种综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武兆忠,李万根,林伟,等.血糖控制对绝经后糖尿病妇女骨密度水平影响的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3):196~197.
[2]郁文,武勇刚,贾励军.椎弓根后路固定在骨质疏松伴脊柱胸腰段爆裂型骨折中的应用.中国骨伤,2004,17(5):285~286.
[3]沈铁城,江红卫,徐晓峰,等.老年人髋部骨折156例临床治疗分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46~47.
[4]王华东,史亚民,侯树勋,等.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2):91-94.
篇2
【关键词】颈椎骨折 前路手术 围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12-02
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科为40例颈椎骨折患者施行前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21例,砸伤4例。颈椎爆裂骨折14例,骨折伴脱位26例;全瘫6例,不全瘫16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 心理护理:颈椎骨折患者通常病情危急,有的还合并其他复合伤,病人常消极悲观。且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特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病人对手术“谈虎色变”。所以,我们应耐心介绍手术方法及施行手术的必要性,讲解成功病例或请术后患者现身说法,打消患者的顾虑,消除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1.2 . 呼吸功能训练:颈椎骨折压迫脊椎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血液循环相对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术前可通过劝吸烟患者戒烟,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吹气球等方法训练肺功能,提高有效通气量。
2.1.3.气管推移训练:颈椎骨折手术时为了显露椎体需将气管长时间拉向左侧,对气管刺激比较大,往往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经系统且正确的气管推移训练,能有效减少术后气管组织水肿发生率[1]。方法是:用拇指或2-4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先左右摇摆气管,然后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牵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协助牵引,牵拉时用力缓和,需超过中线并避免牵拉过程的中断[2]。持续5-10分,逐渐增至15-20分,每天3-4次,持续3-5天。
2.1.4. 牵引的护理:颈椎骨折脱位破坏了脊椎的稳定性,易造成继发脊椎损伤。牵引可使移位的椎体复位,缓解神经压迫。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牵引重力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5-10kg[3]。牵引时应抬高床头15CM,保持牵引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每日用75%酒精滴牵引处针眼。
2.2.术后护理
2.2.1.护理: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过伸活动、过早起床[4]。佩戴颈围,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由2-3人协同操作,应小角度转动,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纵向一致[5].
2.2.2.呼吸道护理:肺部感染是颈前路手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截瘫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高[6]。因此,严密观察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道通畅,显得尤为重要。应常规吸氧、雾化吸入、必要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以便急需时使用。
2.2.3.切口护理:术后伤口常规置引流管24―72小时,应密切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术后24小时内切口引流 量 应小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2.4.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应仔细观察肢体有无抽搐及麻痹平面的变化,并及时记录。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
2.2.5.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因病人术后要求绝对卧床,所以应警惕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按时翻身,按摩骨突部位皮肤;鼓励多饮水,每天2500-3000Ml;保持会阴及尿道口清洁;观察尿液性状、色、量。
2.2.6 . 功能锻炼康复护理:为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术后早期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做上、下肢肌肉按摩及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幅度由大到小,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四肢置于功能位。
2.3.出院指导:(1) 3月内戴颈围,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2)术后3个月,经X线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方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做颈部旋转活动,但避免颈部剧烈活动。(3)若出现颈部剧痛或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则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立即回院复查。(4) 按1、3、6、12月复查,随访一年。
3. 小结
颈椎前路手术风险高,难度大;而系统、全面的护理则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组病例经过术前、中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凤清,方军,颈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气管推移训练的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88-89
[2] 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3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7
[4] 谢冰华,刘艾红,王利婷。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11
篇3
【关键词】间接暴力;胸骨骨折;内固定
间接暴力造成的胸骨骨折比较少见,往往发生漏诊,1998年3月~2010年1月,笔者共收治该类骨折13例,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2例,年龄18~50岁,肩背部外伤9例,高处坠落伤4例。主要症状为:伤后胸骨前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疼痛加重,单纯胸骨角脱位7例;合并胸骨柄或体部骨折6 例;合并伤:颈椎骨折2例,肩胛骨折3例,肋骨骨折3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5 例。
1.2治疗方法本组7例尝试手法复位失败,后改为手术;6例骨折移位严重,直接手术。手术方法:局部浸润麻醉下,胸骨角旁横行切口或纵行切口,显露骨折脱位,胸骨骨折往往复位比较容易,复位后在骨折上、下端胸骨上横向钻孔,用¢1.2mm的不锈钢丝环行结扎固定;对胸骨角脱位往往复位困难,刮除损伤破碎的关节软骨,距胸骨角1~2cm在胸骨柄上横行钻孔,经钻孔和胸骨体端的钻孔穿入¢1.2mm的不锈钢丝,在胸骨前面呈8字交叉,用骨膜剥离器伸入胸骨角撬拨复位,同时拉紧钢丝结扎固定,依靠撬拨的杠杆力和钢丝提拉的力量,使脱位纠正。
1.3治疗结果本组13例胸骨角脱位均达到了80%以上的复位;胸骨骨折基本达到了解剖复位,随访6月~5年,胸痛、畸形消失,胸骨角关节融合,骨折愈合良好。
2讨论
2.1间接暴力造成的胸骨骨折脱位较为少见,临床报道不多。本组13例,骨折多发生在邻近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的胸骨体部,常见胸骨柄与体部之间的软骨结合产生分离,骨折线通常为横行,下折端向前移位,其上折端重叠在其后方。分析其受伤方式可能为:肩背部受力后,上胸段极度屈曲,形成胸骨的纵向压缩力,使胸骨体部向后移位,胸骨柄向前移位,从而导致胸骨骨折、脱位。伤后患者常诉说胸骨前疼痛,局部肿胀、畸形[1]。但常因为受力点不在胸前区,而出现漏诊误诊。
2.2间接暴力与直接暴力造成的胸骨骨折的临床特点有所不同,后者常伴有连枷胸、严重的胸内脏器损伤等,根据明显的受伤史、胸前区疼痛、畸形和X线侧位片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死亡率可高达30%[1]。而前者受伤着力点在胸骨以外的部位,如肩背部,常合并肩背部外伤或胸腰段骨折,一般胸内脏器的损伤比较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2.3治疗原则 间接暴力所致的胸骨骨折的胸内脏器损伤比较轻微,其治疗原则主要是骨折复位和固定。传统的复位方法是闭合复位外固定,但往往因为骨折不容易复位或外固定困难,临床效果不满意,因此,我们认为应积极手术治疗。将骨折复位后用粗钢丝捆扎固定,具有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2]
篇4
[关键词] 椎板成形术;脊髓损伤;椎管狭窄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c)-005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 in combination with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and spinal cord injury in the trauma population.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2 patients who had multileve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and spinal cord injury with unstable fracture from January 2012 to March 2014 in our hospital. An open-door expansive posterior laminoplasty combined with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 was performed under persistent intraoperative skull traction.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 in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 scor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120 min, with an average blood loss of 445 ml. A total of 128 lateral mass screw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cervical vertebrae between vertebral C3 and C7, including 22 into C3, 36 into C4,38 into C5, 22 into C6, and 10 into C7. The mean preoperative JOA score was(3.26 ± 0.24)poin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an average of 16.5 months, and the average JOA score improved to(8.21 ± 1.37)point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eoperative score (t= 1.871, P < 0.05), with an average improvement of (46.5±9.8)%.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five patients include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delayed wound healing,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urinary system infection.one died from respiratory failure 1 months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 The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 is feasible for treating multileve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and spinal cord injury complicated by unstable fracture. Its advantages include minimum surgical trauma,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satisfactory stable supportive effect for reduction of fracture.
[Key words] Laminoplasty; Spinal cord injury;Spinal stenosis
目前对于颈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仍有争议[1],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CF),前路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2-3],有或无内固定的后路椎板成形术[4],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通过研究该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2例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结合侧块螺钉固定对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及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治疗效果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有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及不稳定骨折致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22例,通过CT及MR影像学诊断,年龄47~65岁(平均53.6岁),男女比例15∶7。其中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损伤10例;不稳定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8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骨折4例;所有患者SLIC(下颈椎损伤分类)评分均超过5分(平均6.1分)。纳入标准:至少2个节段的颈椎管狭窄和无脱位的不稳定性颈椎骨折。排除标准:①单节段颈椎管狭窄;②颈椎骨折脱位或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③不能通过后路手术解决的严重颈间盘突出患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俯卧位头部至于U型支撑架,持续颅骨牵引5 kg,术区皮肤由肩部向尾侧牵拉皮肤宽胶布固定消除皮肤皱褶,后正中切口逐层显露至棘突,剥离双侧椎旁肌显露棘突、椎板、关节突关节。采用Magerl法依次置入所需节段侧块螺钉,依据颈椎生理曲度折弯并放置连接棒,放松颅骨牵引后拧紧螺丝,重新牵引后行C3-7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开门侧椎板固定于连接棒上,术后去除颅骨牵引,术后常规改善血运、脱水、营养神经及预防性抗菌素治疗,早期行康复锻炼。
1.3 评估标准及统计方法
采用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JOA评分来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有效率计算公式:改善率 (%)=(术后评分-术前评分) × 100/(总分-术前评分)。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螺丝钉置入安全性由CT检查评估,无椎动脉、神经根、脊髓压迫为优良,有其中之一压迫者为差。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
2 结果
所有22例患者行内固定手术,128枚侧快螺钉置入,其中C3有22枚,C4有36枚,C5有38枚,C6有22枚,C7有10枚。手术时间90~14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失血360~520 mL(平均445 mL)。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6.5个月),JOA评分见表1。术后并发症: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脑脊液漏伤口延迟愈合;4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1例并发泌尿系感染;1例患者术后1月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置入侧快螺钉中有126枚优良,有2枚穿破椎动脉孔,但无明显压迫症状发生,优良率98.4%,无螺丝钉松动、移位、断裂发生,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骨折的患者常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由于椎管狭窄脊髓的储备空间缺失,可能只有轻微的脊髓压迫症状发生,但在轻微暴力情况下就可能出现神经根和脊髓的水肿变性,从而使症状加重。一些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截瘫、感觉丧失或大小便失禁,这些患者往往有很低的术前JOA评分,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此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能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达到脊髓的彻底减压从而尽可能恢复神经功能,保留脊柱的稳定性,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治疗这类患者的主要目的[4]。
对于颈脊髓减压的手术方法有不同的观点,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能兼得,例如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ACDF手术有较高的不融合率[5]。颈椎前后联合入路融合手术也是一种选择,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手术创伤,而且在稳定性方面没有明显改善[6]。后路椎板切除术破坏了脊柱后方稳定结构从而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另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手术也被发现存在稳定性方面的欠缺及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对于多节段的颈椎病,相对于前路手术及后路椎板切除手术,后路开门手术可充分减压并有更好的术后稳定性,但可能出现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辅助后路侧块螺钉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后路的稳定性。
ACCF和后路开门手术都适合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但后路手术可带来更彻底的减压和更少的术中手术并发症,手术操作简单而且保留颈部的活动度,手术费用较低,术后并发症少,且对于全瘫患者后路手术感染率低[7]。另外,Seng C[5]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治疗效果,前路(n=64),后路(n=52),结论是后路开门手术具有更好的功能恢复,更少的术中出血、更少的手术并发症、以及更低的术后退变发生。Ryba[8]对比多节段颈椎创伤的ACCF和后路开门手术的治疗效果,发现前路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更容易并发生理曲度的丢失和后凸畸形的发生。国内的一些研究也支持后路成形手术作为多节段颈椎病的首选治疗方法[9]。不过后路手术由于颈部肌肉的缺血及废用性萎缩导致轴性疼痛发生率较高,手术未出现轴性疼痛,可能归功于结合可靠的侧快螺钉固定及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对于颈椎手术,尤其是伴有不稳定性骨折的颈椎手术来说,稳定性重建是重要的目的,后路内固定手术对比前路有更好的术后稳定性[10]。DiAngelo等[11]认为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前路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手术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Schmeiser等[12]通过尸体标该研究发现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可提供可靠的稳定性。
4 结语
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可以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后路侧快螺丝钉固定可以达到有效可靠的术后稳定性,我们的治疗经验认为二者结合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和骨折多位的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 Liu X, Min S, Zhang H, et al.Anterior corpectomy versus posterior laminoplasty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 Spine,2014,23(2):362-372.
[2] Tanenbaum JE, Lubelski D, Rosenbaum BP, et al.Propensity-matched Analysis of Outcomes and Hospital Charges for 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Cervical Fus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Clin Spine Surg,2016 6(27).
[3] Fei Q, Li J, Su N, et parison between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nd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 meta-analysis[J].Ther Clin Risk Manag, 2015 17(11):1707-1718.
[4] Lau D,Winkler EA,Than KD,et al.Laminoplasty vs Laminec tomy With Posterior Spinal Fusion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atched Cohorts of Regional Sagittal Balance[J].Neurosurgery,2016, 63 (1):167-168
[5] Seng C, Tow BP, Siddiqui MA, et al.Surgically treated cervical myelopathy: a functional outcome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multilevel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fusion with instrumentation and posterior laminoplasty[J].Spine J, 2013,13(7):723-731.
[6] Tetreault L, Ibrahim A, C té P, 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and surgical predictors of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surgery for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J]. Neurosurg Spine, 2016,24(1):77-99.
[7] Sakaura H, Miwa T, Kuroda Y, et 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Late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after C3-C6 Laminoplasty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Global Spine J, 2016,6(1):53.
[8] Ryba L, Chaloupka R, Repko M, 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surgery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using open-door laminoplasty[J].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 2015,82(3):209.
[9] Fang Z,Tian R,Sun TW,et al.Expansion Open-door Laminoplasty With Foraminotomy Versu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for Coexisting 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 and Unilateral Radiculopathy[J].Clin Spine Surg,2016,29(1): 21-27.
[10] Barrey C, Cotton F, Jund J, et al.Transpedicular screwing of the seventh cervical vertebra: anatomical considerations and surgical technique[J].Surg Rad iol Anat ,2003, 25(5):354C360.
[11] DiAngelo DJ, Foley KT, Vossel KA, et al.Anterior cervi- cal plating reverses load transfer through multilevel strut-grafts.Spine [J].Phila Pa,1976, 2000, 25(7):783C795.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院前怀疑有骨盆骨折并经院内检查证实的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13~76(中位年龄41)岁。高处坠落伤29例,车祸伤12例,压榨伤7例;16例合并四肢骨折,4例合并脑外伤,1例合并颈椎骨折、脱位,6例合并腰椎骨折、脱位,1例合并肠破裂,2例合并肝脾破裂,2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3例合并肾挫裂伤和尿路损伤,其中3例合并3处以上损伤。
1.2 治疗方法
1.2.1 院前急救 ①基本病史询问、体检及生命体征监测:CRASH PLAN(心脏、呼吸、腹部、脊柱脊髓、头颅、骨盆、四肢、动脉)检查法,快速作出初步印象,及时转诊,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等指标;②保持通畅的气道和循环通路并及时容量补充:骨盆骨折,特别是多发伤,出血量较多,及时建立和保持通畅的气道是复苏和抢救中最重要的环节,开放循环通路是补液扩容抗休克的必备通道;③识别有骨盆骨折者,即刻使用骨盆兜或抗休克裤,常规进行脊柱制动,合并四肢骨折者妥善固定患肢,减少途中出血及疼痛;④电话联系院内急诊科,做救治准备:电话联系转送医院急诊科,对伤情简单说明,由急诊科呼叫相应科室做准备,将明显减少治疗前时间,挽救生命。
1.2.2 院内检查、会诊及处理 ①由院内急诊科医师做初步诊断,生命体征基本平稳者可行相应检查,危重者按Mcmurtry等[5]提出的ABCDEF(通畅呼吸道、止血扩容、过度通气、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诊断性腹腔穿刺及灌洗、注意尿路损伤、骨折制动)救治方案进行,做必要检查;积极抗休克治疗,输注乳酸林格液或6%的羟乙基淀粉,必要时适当输血,尽量减少因搬动所造成再损伤,使用床边摄片,待生命征稳定后再行CT检查或入病房进一步治疗;②同时呼叫相应科室做准备及会诊: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时,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容易漏诊及延误治疗,因此,急诊科医师需要具备较广的知识,准确而及时的呼叫相应科室会诊,重点突出进行抢救治疗;③非骨科处理:在抗休克同时多科协同处理,本组病例涉及急诊科、ICU、骨科、神经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送入病房或ICU进一步处理;④骨科治疗:据骨盆损伤情况和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情况行骨盆兜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和手术内固定治疗。本组48例,死亡6例,余42例存活;⑤术后康复:术后康复处理:术后5~14 d开始用CPM行下肢功能锻炼,角度逐渐增加,8~18周后扶拐下地行走。
2 结果
48例患者,6例死亡,42存活。院前急救时间:伤后8~51 min,平均17.5 min。确诊时间:38 min~2 d(包括合并症),平均1.1 h;死亡率12.5%,多发伤发生率55.3%,休克发生率68%;42例存活患者,优良率83.33%,致残率4.76%。
3 讨论
3.1 骨盆骨折常使骨盆环稳定性受到明显影响,且常伴发颅脑、胸、腹或骨关节损伤[1]。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25%~84.5%为交通伤,多发伤发生率较高[2,3],伤情重,易引发脂栓塞综合征、感染、凝血障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血栓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其死亡率为5%~20%[4,5];而开放性骨盆骨折可高达30%~50%[5]。骨盆骨折的本身并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骨盆骨折后所致的严重失血和休克以及骨盆以外的合并伤如头部、胸部、腹部等与死亡率有明显关系[6]。目前骨盆骨折早期的主要急救措施是液体复苏,采用骨盆外固定或血管内栓塞技术达到固定骨盆和止血的目的。
3.2 院前急救观念及措施 院前急救是疾病救治,特别是创伤救治中的重要环节,院前急救常有暗示性,准确就有助于院内医师处理 为快捷而减少漏诊,最大限度有利于患者。“黄金1 h”概念原指把极重度患者从事故现场搬运至急诊科,而新的概念指把创伤复苏移至手术室,在患者出现生理极限,即体温不升、酸中毒、凝血障碍三联征之前的一段时间,使复苏更快更有效,其最终目的是缩短损伤至手术时间。
骨盆骨折救治效果不断得到改善,主要有赖于院前急救,其中院前和急诊科及早识别、诊断和固定重度骨盆骨折非常重要。文献报道中12.1%~37.3%的多发伤患者有骨盆骨折,在早期救治阶段中延迟以至遗漏骨盆骨折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因此,检查多发伤伤员的“CRASH PLAN”方案中将骨盆列入,以提醒医师。在院前或伤员刚到达急诊科时,下列因素应作为骨盆骨折的危险因素:(1)机动车伤、高处坠落伤、坑道作业矿车伤、高能量外力撞击、砸压骨盆部位;(2)被覆骨盆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有受力痕迹或创口;(3)骨盆周围肿胀,有皮下出血或血肿;(4)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或伸膝屈髋试验阳性。早期固定骨盆的方法:(1)抗休克裤不仅能固定骨盆骨折,且有抗休克作用;(2)骨盆兜使用简单、快速,也是简易制动的有效方式。
总之,骨盆骨折的院前管理是保证院内成功治疗有重要因素。良好的院前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院前急救开始时间,是救治严重骨盆骨折的首要环节;缩短院内诊断及治疗开始时间,良好的多科合作及控制出血、抗休克是减少并发症关键步骤;手术固定,稳定骨盆是患者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Balogh Z,King KL,Mackay P,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pelvic ring fractures: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Trauma,2007,63(5):1066-1073.
[2] Allen CF,Goslar PW,Barry M,et al.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hypotensive pelvic fracture patients.Am Surg,2000,66(8):735-738.
[3] 赵小纲,江观玉.多发伤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中华创伤杂志,2006,22(5):3341.
[4] Caroline L,Keith P.The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pelvic fractures.Emerg Med J,2007,24(1):130-133.
篇6
【关键词】 后路截骨矫形术; 陈旧结核; 脊柱后凸; 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109-02
doi:10.14033/ki.cfmr.2016.4.060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病因为结核杆菌引起患者脊柱的形变导致了脊柱出现后凸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颈椎、腰椎的生理前突发生变化,胸椎、胸腰段多以后凸为主要症状,脊柱结核的晚期并发症多以此为常见症状,患有该病的人时常会感到腰部、背部疼痛,弯腰时会受到脊柱的限制,脊柱结核程度较大时会使患者的脊髓受到压迫,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学习。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患者由于其脊柱后凸的情况不一,脊柱矫形的难度也较大,使得手术容易对患者的神经造成损伤。本文根据患者脊柱后凸的情况使用不同的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18例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的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0~57岁,平均(34.0±1.3)岁,在手术结束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术后调查。18例患者在手术进行前3个月均使用过保守治疗,但并无明显的脊柱改善,需要经过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来治疗。脊柱后凸畸程度:T1~4 2例,T5~8 10例,T9~10 3例,T11~S3 3例。18例患者的脊柱后凸状况均为2个椎体融合。手术前脊柱后凸角度为(93±30)°,平均脊柱矢状位为(-16±44)°。脊髓神经功能情况:C级5例,
D级7例,E级6例。
1.2 方法
在手术前使用CT、X线以及磁共振对患者的脊柱后凸情况进行相关检测,将患者的后凸情况和脊髓神经功能进行分类,对后凸情况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手术治疗,对8例脊柱后凸沿水平竖直线角度70°的患者,采取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前柱重建的治疗方法。在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调整至俯卧,将患者的后凸定点作为手术的主切口,进行后正中切口,将患者的后凸脊柱和正常脊柱打开,并在后凸的脊柱中安装至少2个椎弓根螺钉,在后续的手术中使用临时固定仪器将脊柱固定,将患者后凸脊柱部分的融合脊柱切除,将融合的脊柱部分打开。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手术结束后观察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术后愈合情况以及1年后检测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脊柱矢状位的平衡情况、脊髓的神经功能恢复、功能障碍指数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通过患者的脊柱愈合情况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来判断手术的疗效。文章参考相关文献[1]制定脊柱矢状位平衡情况、髓神经功能以及功能障碍的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的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
18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均顺利进行了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患者手术的时间为2.5~8.6 h,平均(4.3±2.1)h。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为700~3560 ml,平均(2100±356)ml。手术结束后1年对患者的脊柱恢复情况和腰椎的正常前突情况进行检查,观察到患者的情况较手术前明显改善,与患者在手术前的脊推后凹角度、腰推前凸角度及脊柱矢状位平衡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功能障碍指数的评定及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
18例患者在经过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后,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手术前后脊柱、腰椎角度变化以及脊柱矢状位平衡情况比较
时间 脊柱后
凸角度(°) 腰椎前
凸角度(°) 脊柱矢状位平衡情况 例(%)
矢状位平衡 正失衡 负失衡
术前(n=18) 94.9±27.6 72.6±17.9 8(44.4) 6(33.3) 4(22.2)
术后1年(n=18) 28.0±9.7 49.6±13.7 15(83.3) 2(11.1) 1(5.6)
t/字2值 16.857 9.321 9.897 7.324 6.032
P值
表2 患者手术前后功能障碍系数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时间 功能障碍系数 脊髓神经功能情况 例(%)
C级 D级 E级
术前(n=18) 19.9±7.6 5(15.1) 7(43.0) 6(42.1)
术后1年(n=18) 8.0±3.7 1(2.9) 5(24.0) 12(75.3)
字2值 6.857 5.897 5.314 7.032
P值
3 讨论
正常脊柱生理后凸的角度为50°以下,与腰椎前突形成了身体的平衡,当正常的脊柱被结核杆菌感染而形成了脊柱后凸的情况时,患者的身体平衡受到影响。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会由于脊柱的后凸同时由于结核杆菌的增殖产生脊椎形变以及脊椎骨坏死的现象,加上脊椎本身需要承担患者的体重支撑,会使得脊椎中的单个椎体或多个椎体出现压陷的情况,使得患者的脊柱出现后凸的现象[2]。当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超过60°时,脊柱后凸会导致脊椎的压迫增加以及背部剧烈的疼痛,脊柱出现功能型障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学习受到严重的影响,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截瘫,因此对于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情况需要尽早进行脊柱矫正治疗[3]。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程度与患者患病的病期、年龄、过往病史等有关,长期患有该病的患者会导致脊柱的后凸角度过大且脊柱较僵硬,进行脊柱矫形的难度也会增加[4]。目前我国骨科中关于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后路截骨矫形手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明显且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脊柱后凸情况,对患者结核脊柱进行矫形;但是在面对脊柱后凸情况比较严重以及脊柱融合的患者治疗时,其矫形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本文通过对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进行后凸情况的分类,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70°时,对患者应用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前柱重建的治疗方法),通过区分患者的脊柱后凸情况进行不同手术的选择,能够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脊柱后凸进行相对应的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脊柱后凸情况,矫正患者的突出脊柱,且在手术结束1年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随访调查发现患者的脊柱情况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比较理想,患者的生活障碍系数也得到明显的提高,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5]。
当患者的结核性脊柱后凸程度比较严重且后凸顶点的脊柱融合时,融合部分的脊柱会对后路截骨矫形手术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患者受到垂直方向的压力时会使得内固定位移,导致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效果受到影响[6]。所以,要对患者的融合脊柱进行重建以及加强内固定,在截骨矫形的过程中,将椎间钛网植入患者的脊柱中,能够加强内固定的受力情况,使得患者在受到垂直方向的压力时不会出现位移或松动的情况[7]。除此之外,在对后凸部分的脊柱进行矫形及固定后还需要对截骨部分植入对应的连接棒,来帮助患者脊柱愈合,维持脊椎的平衡[8-10]。
脊髓损伤是常见的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并发症状,其中胸段脊柱融合矫形的难度最大,由于胸段脊柱的供血渠道单一,进行截骨后可能导致胸段脊柱的供血不足,导致脊髓供血,因此,在对胸段出现结核性脊柱后凸的矫形手术中要特别注意,主要减轻胸段的压迫和矫形,减小胸段需要截骨的部分,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保障截骨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
总之,在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中,使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的脊柱情况和腰椎的正常前凸得到明显的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和生活障碍系数指数均有明显的提高,且手术的并发症较少,患者手术后的愈合情况较好较高。
参考文献
[1]曾岩,陈仲强,郭昭庆.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后路手术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23-27.
[2]蔡希强,董伟杰.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51-53.
[3]曾岩,陈仲强,郭昭庆.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后路截骨矫形术及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4,18(16):1234-1237.
[4]黎俊豪,蔡维山.老年陈旧性与新鲜性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5-6.
[5]王江南.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4-5.
[6]杜志勇.三种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23-24.
[7]王贤松.前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50-52.
[8]曾祥永.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25-27.
[9]史亚民,吴叶,李利,等.进展期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外科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08,7(2):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