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检验新技术

篇1

“创新理论”一词源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的解说。自20世纪初该理论提出以来,创新理论所表述的内容丰富而具体,涵盖技术、知识以及制度等诸多方面。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来看,创新人才培养无一不是作为推动国家高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我国的高等教育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的学生不能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而要造就一批具有杰出思想、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实用性人才,就必然要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的钟秉林校长曾经把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二是以创新思维和能力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三是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四是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五是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六是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创新型人才强调的是首创精神和超越能力。面对问题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欲望,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险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敢于对已有知识、结论提出质疑、挑战,进行批判性思维;善于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创造性成果。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赣西地区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路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和江西省高职示范性专业,根据职院办学定位和专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专业适应性和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从2010年起,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修订与完善。按照“厚基础、知识面宽、更新内容、整体优化、加强能力、提高素质、减少课时”的思路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探讨。具体的做法是: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岗位能力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举措。强调以工作岗位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培养目标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我院创立的“递进式144”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顶岗实践,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递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岗位为中心,按“岗位素质”“岗位专业”“岗位技能”“岗位拓展”四个模块开展教学,按照“岗位认知仿岗实训岗位实践定岗实习”递次推进能力提升的四条培养途径,培养既适应专业岗位,又有广阔领域发展前途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独到之处就在于为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广阔的空间。

(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参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强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创新课程标准为基准。

淡化专业,推行能力和素质教育。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往执行的课程体系设置更多地倾向于专业化标准,与培养技术技能型的医学检验创新型人才目的相距深远。为此,在做出市场调研、行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和设置进行整合,以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培养作为两条主线,维持教学总量基本不变,仅在所开课程门类进行调整。突出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环节,根据专业特点增加部分选修课程,将基础性、验证性的实践教学内容缩减整合,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课时的比例。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编排上,突出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结合,使能够反映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融入社科类课程。调整后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体现了地方性与应用型、综合性与复合型、适应性与多类型的特点,既能满足为赣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体现地方特色的需求,又在整体上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

2.以创新实践教学为重点。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手段在于实施有效实践教学。为此,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开设比例就显得意义非凡。具体的做法是将我院现有的基础、药学、医学检验各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营造大学生创新试验区,纳入行业标准,引导学生早期接触工作任务;率先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实行理论教学、实训操作和医院实践“教、学、做一体化”。下一步,将依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专业的契机,集中学校与校企合作方的优势资源,打造融医疗、卫生、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让教师、学生从课堂走出去,深入基层、接触社会实践,将教学、科研、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课堂教学和社会服务中,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3.以创新教学方法为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革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去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创新型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问题探究式、案例分析式等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极为有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有利于创造性和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理论教学就尝试过“PBL———问题式”学习法,采取“一堂课一个问题”的教育模式,课前教师向学生发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写出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内容。PBL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在遇到不可预知的问题时,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寻求解决方案。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4.以创新师资队伍为核心。

实施创新教学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推进我院医学检验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制定了各项政策和制度来确保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是发挥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从本地区引进专家学者、行业能手从事专业教学。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医院或行业进行实践锻炼,使他们能及时地把握行业的新动向,将实践过程中掌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融入教学之中。二是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增加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来我校从事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工作,使本教学团队中不断注入新思维、新方法。三是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相关奖励政策向一线教师倾斜,在职称晋升、学历提升等方面优先考虑,特别是要提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本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参与到相关行业进行实践锻炼。四是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高职能教学团队。

5.以营造创新型大学文化为灵魂。

篇2

1 实验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

学校一贯重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制定了相关政策配套落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艺术设计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是以1条主导线和5个规划点组成,简称“1线5点”的艺工结合实验教学理念。“1线”即1条主导线是本中心实验教学定位主导;“5点”即这1条定位主导线的5个组成节点,也是整体实验教学的5个规划部分,由此构成“1线5点”的实验教学理念。

1.1 教学定位

建成具有工科特色,艺工结合,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是本实验中心始终坚持的一条教学定位主导线。引入本校工科教学的工程技术、结构分析、力学要求等知识元素,并且运用艺术的眼光综合开拓实验教学视野,使用本校跨学科教学资源与校外行业企业实际项目资源,采取学科交叉、知识融合、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善本中心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由此,来实现艺术设计实验中心依托天津理工大学多学科优势,发展艺工结合的应用型实验教学新模式,锻炼一支教学知识多元化和实践技术综合化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应用型设计能力、综合型知识结构、文理型思维模式的实用人才的实验教学定位目标。

1.2 教学规划

实验教学5点规划(教学体系、服务对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资源运用)发展的目标是将艺术设计实验中心打造成服务于全学校和全社会的实用设计研究基地,面对学校为相关专业师生的科研项目、专业设计建造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教学与研究平台;面对社会为相关行业企业的项目研发、技术生产合作提供专业设计人才支持和应用型人力资源培养;推动天津滨海经济带的发展,提升京津冀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储备。

2 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

2.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实验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设计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展开建设;以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结合、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方针进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创新的实施内容:按照培养学生3大能力来设计3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再通过3个不同时段完成整体实验教学安排,设计应用能力培养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其中包括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3大能力是按照基础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创新型实验3个层次阶段进行教学培养。

2.2 实验教学方法

采取引导式、质疑式、开放式、研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

引导式实验教学方法。在基础型实验训练中,主要有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实验,向学生传授实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要求,传授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查阅方法,实验报告和科学论文撰写方法等。

质疑式实验教学方法。在提高型实验中,学生带着学习问题,有目的的走向实验室,走向教师。他们边实践,边思考,边分析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多人合作,分工完成,发挥团队优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保证实验时间,本中心26个实验室全天候面向学生开放,不受课时限制,中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学生充分利用课时外时间进行实践,积累素材,自主构思,独立完成设计作品。

2.3 实验教学手段

推行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并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验教学手段,计算机与网络的现代化实验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系统的现代化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是开展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

基于艺术类专业实验性强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并存,交织互补。改进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艺术类课程特点,大胆使用“精品课程群”贯穿专业基础实验全体课程。

计算机与网络的实验教学手段。注重网络教学,特别是网络实践教学,以精品课程的实验标准为建设目标,部分实现了计算机与网络的实验登陆与实验教学,信息查找,实验考核。

3 创新型实验教学特色

艺术设计实验中心依托天津理工大学多学科优势,多年来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机制等方面形成艺术类实验教学中心的特色。

3.1 跨专业学科交叉、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融合的教学模式

依托天津理工大学多学科优势,采用艺工结合方式,将本院工业设计与机械学院、材料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等相关学科交叉,合理将工科工程技术技能知识融合工业设计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综合设计应用能力,提升该专业实验教学质量。

3.2 市级品牌专业促进校内外合作项目实训的资源运用

工业设计专业采用开放式协作实验教学手段,充分使用学校与社会两大资源,品牌专业建设促使实验中心设备得到提升、实验环境获得改善,吸引校内相关学科交叉学院与专业的关注合作;并且促进校外企业相关专业的项目研发合作,积极参与本实验中心的资源建设。

3.3 国际化合作办学构建专业前沿技术合作训练平台

依托本院强大的国际化合作办学背景,动画设计专业与加拿大魁北克国立大学合作办学,工业设计专业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办学,国际化理念、高端化教学、前沿化技术提高实验中心质量水平,搭建国际化协作实验教学训练平台。

4 实验教学成果

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各实践教学环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设计能力等方面得到切实的训练。经过中心实验课程环节、课程设计环节、专业设计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等优化的实践环节学习与训练,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综合素质得到了升华。中心同步于现代前沿综合设计应用水平的实验设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在严格的考核标准下,学生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成绩多年来一直保持优良。学生在操作技能应用实践能力、面向设计与工程的应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篇3

[关键词]校企共建工程中心 生物技术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35-0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在农业微生物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曾三次被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培养了大量社会所需的生物技术人才,与社会联系广泛,社会声誉逐步提升,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合作方面有良好的机制与途径,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年初次就业率就达到85%以上。

经过多年的建设,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体系已较为成熟,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路及方案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优势、就业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站在学科前沿,紧盯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培养在几年乃至若干年之后,仍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1]本文依托黑龙江省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这一平台,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一、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层次进行:首先是基础课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生物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遗传学课程的实验与生物基础课的野外实习得到初步的锻炼;其次是在学习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设备、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及实习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主要涉及一些专业基本技术的培养;最后就是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研究及毕业实习。但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逐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验课内容陈旧重复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生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方法及设备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生物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要不断地革新。而我校由于师资力量条件的限制,仪器设备年更新率不足5%,致使有些课程的实验内容无法更新。比如,发酵工程及设备的实验有3个:豆酱的生产、酸奶的发酵和固定化酵母细胞及酒精的生产,实验内容仍旧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而发酵工程及设备、酶工程两门课程均有固定化细胞的实验内容,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也存在实验内容重复的问题。实验课内容的陈旧及重复,使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竞争力不强。

(二)课程实习实施效果良莠不齐

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实习主要涉及三门课,一是生物学基础,在帽儿山进行为期1周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实习,该课程的实习由学生直接参与,加之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带队,历年实施效果较好,得到学生欢迎。另两门是发酵工程及设备、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专业课,也均有1周的课程实习,但该两门课程的实习均是采用参观实习的形式,由于该部分的实习均是参观发酵车间,噪音大,学生听不清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走马观花,预计的实习时间很难达到,存在着实习实际学时达不到理论学时及实习效果差的问题。另外,发酵车间均大同小异,选择参观好几个发酵工厂,学习效果差异不大,学生通过实习学到的知识量少。

(三)毕业论文研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存在着老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的现象,有的老师会指导10名左右本科生;同时需要老师填写及督促、检查学生完成的表格有选题执行情况统计表、指导教师情况统计表、教师工作总结、毕业论文执行情况检查表、中期检查表、工作进度表、教师指导记录表、工作日志、学生工作总结和优秀论文推荐表等,这些均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使老师平均指导每个学生的精力减少,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毕业实习实施困难

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在第八学期的1至15周进行毕业实习,是将四年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可促进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学校对就业率的要求使学生不能安心去实习,因为利用实习阶段去找工作的学生较多,而学院为了完成就业的任务,也放松了对毕业实习的管理。另外,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不能很快适应角色,用人单位也不愿意接收实践能力不强的学生。

二、工程中心建设的实践条件

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单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共建单位为哈尔滨世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心目前拥有包括35L-500L-1000L发酵系统、厌氧操作台、大型高速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高分辨率显微镜、蛋白质纯化系统、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设备100多台套,价值500多万元。中心学术带头人王伟东教授目前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黑龙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首席专家、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团队多年来在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与转化、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处理生产生物有机肥、沼气发酵技术与工程和秸秆微生物发酵生产饲料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共建企业哈尔滨世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环保工程设计及施工、农林废弃物及污水处理的生物技术与生物质能源工程公司。公司涉及农业废弃物处理、环境污染(水、气、固体废弃物)防治厌氧处理工程、大型沼气发电工程、发酵料液制肥工程、环保设备集成、环保产品、环境工程等诸多方面。公司自成立以来,完成了鸡西市梨树区碱厂村、阿城滨圣养殖基地、通河龙口等多处大型沼气工程。公司通过多起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具备了丰富的建设经验,能够承担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与机械设备的开发、安装、调试等工作。公司不仅致力于沼气工程的建设工作,还致力于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开展畜禽粪便堆肥化、生物质能源工艺技术及相关工程设备研发、技术熟化、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

三、依托工程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优化实验课设置,整合实验内容

针对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实验的设置进行实验项目的整合,把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归类,开设新的实验项目。每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方法及目的均由授课教师进行开会论证,参与者为生物技术专业所有的授课教师及学院主管领导,特别邀请共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实验课的开设实行严格的论证,并对有些课程的实验进行了整合,形成一门课程: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在第六学期开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融会贯通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培养的实验技能,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及今后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由指导老师对实验方案修正后实施。

(二)调整专业课程实习为生产实习

鉴于专业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对生物技术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保留了生物基础课程实习,取消了专业课程实习,在第五学期的开学之初增加4周的生产实习,主要是进入发酵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了让学生能在实习单位尽快适应生产单位的条件,充分利用工程中心拥有的发酵设备条件,在工程中心进行1周的操作训练后分散进入实习单位,如大庆志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肇东日成酶制剂厂、大庆华理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0多个企业,采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负责制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

(三)建设“多师结构”的实践教师教学团队

在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教师方面,我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打破完全由教师承担的制度,采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方式。一方面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研究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企业的一些问题,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鼓励学生依据工程中心的条件申请创新训练项目

为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我省及学校从2012年起设立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获批省级项目,学校支持8000元/项;获批校级项目,学校支持5000元/项。鼓励学生利用工程中心的条件进行创新训练项目申请,申请成功后,工程中心将依据项目的内容提供实验条件。

四、人才培养效果

实验课程整合后,改变了以往以小的实验为主,实验内容简单,仅仅为理论中某一知识点验证的弊端,将有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诠释作用。生产实习的安排在解决了专业课程实习仅是参观而得不到实际锻炼的问题的同时,还为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工程中心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多师结构”的实践教师教学团队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选题内容比例增加。2009级毕业生选题中,针对实际问题的选题占32.4%,虽然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比2008级毕业生增加了近10%。2009级毕生中有15人参加到创新研究项目中,有5人次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投稿论文3篇。

五、结语

生物技术专业结合校企共建工程中心进行了一些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充分调用工程中心的各种资源,让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工程中心中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获得不同的经历,接受多种熏陶,打造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举的育人平台,将学生、指导教师团队、工程中心、企业现场融入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阻碍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限制实验项目更新的仪器设备、毕业论文中流于形式的一些表格填写、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的解决等问题,还需要主管部门的认真思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彦杰,韩毅强,晏磊,等.生物技术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5):150-151.

[2] 王洪振,于长春,郝锡联,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改革成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3-115.

[3] 赵琦,苟小军.地方高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56-58.

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开放式;创新型;教学模式

0 引言

21世纪以来,艺术设计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开放式创新型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推崇,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艺术设计是一种功能与美学相结合的空间艺术形式。艺术设计教育与纯艺术教育相比,具有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双重价值取向。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教学模式有着自身个性化的要求。故此,艺术设计教育应当注重学生审美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生产技术的掌握与对美的理解有机结合。

开放式教学符合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多元化、灵活性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强调创新意识,构建以开放式教育为核心的创新型模式,使得教学思维更加活跃开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

1 “艺术设计”开放式创新型教学模式建构

1.1 优化课程体系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核心是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建构应注重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挖掘其潜能,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艺术审美,同时掌握具有独创性的设计技能。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应该不仅仅着眼于理论课程的教授,更应合理地将考察调研与实验性内容融入其中,在教学内容的中有机安排理论与实践内容,使得课程难易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结合实验内容穿插安排,形成课程优化体系的完整结构。

1.2 创新教学内容

在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建构中,创新教学内容是关键,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以通过分组进行项目设计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发挥各自特长。在教学中研发教学实验设备能够更好地提高效率,如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使教学互动灵活多元,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间的课堂及课后讨论。艺术设计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创新教学内容精神,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设计与应用实践纳入其中,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实际项目的操作过程,可以避免闭门造车脱离实际,从而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完整有效的课程结构是课程内容创新的保障。在合理的课程结构架构中搭建课程内容,才能兼具整体与细节,使得整个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有机整体。在课程安排上应集中连续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实现全天、连续排课,这样可以有整块的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与课程内容相符的大型作业项目。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艺术理论与设计实践有机结合,完整消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深层解读,也能够及时与教师互动讨论。课程安排的“紧张感”并非“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的连续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行探讨式的教学,以讨论、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创新教学评价

纵观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构建,其教学评价包括“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个阶段。“过程评价”贯穿于教学开展的进程之中,是对教学环节的总结与梳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获得及时的反馈内容,通过评价内容发现教学中的优缺之处,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开展的正确性、可行性及连贯性,实现教学内容有序进行。“结果评价”是教学内容完成之后的评价与总结,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对整个艺术设计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氛围、学生掌握情况等进行整体的把握,进而调整教学的各个局部环节,使得整体教学内容更为有机和合理。

从艺术设计教学参与者的角度来看,还可分为“学生学习评价”及“教师教学评价”。这是一个教学相长、互为促进的评价体系,能够更为直观地考察教学双方对于课程内容的感受体验。“学生学习评价”主要集中在,对于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设计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合作的协调性、社会实践的适应性等方面。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体系需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对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教学评价”是顺利实现教学教授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从学生的反馈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不足,通过互动交流及时进行弥补。“学”与“教”评价体系相互交织、互为促进,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1.4 创新教学实践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实践与理论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却是教学环节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常有脱离社会市场需要、教学实践计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忽视实践质量评价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学校所教授的内容与现实社会中需要的技能以及项目运作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使得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接轨。

艺术设计开放式创新型教学应把教学实践与社会市场结合起来,将实际业务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与企业、项目单位进行合作,让学生在亲身投入实际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接受市场的考验。这一过程能够使得学生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提前进行岗位实习,并在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环节当中,将自己作为企业单位的职员,获得艺术设计教学的新认识,从不同视角审视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应变能力,更好地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一切准备,不再纸上谈兵。

教学实践重点在于熟悉业务流程,了解各个阶段不同的要求和任务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弥补学校教育中缺失的部分,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具有方向感和目标性。教学实践不仅仅在于对专业层面内容的把握,更应该掌握精湛技能之外的,适应工作环境的品质和特质。例如,职业道德的培养、协作能力掌控、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的展现等,这些专业之外能力的锻炼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今后的工作,如鱼得水。

2 结语

篇5

【摘要】文章通过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发展要求的分析,探讨以工作室项目为导向的艺术设计创新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时代培养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教育的实践教学形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创新实践教学

一、独立学院与艺术设计创新实践教学

随着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引进与普及,以及国家对独立学院高等教育的重视,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要求独立学院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基础上,注重学生专业实际工作的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独立学科,就其专业具有的特殊性来讲,需要达到实践性、创造性和职业性的目的,参照工作项目内容,结合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技能、加强创新实践教学的建设,实现教学相融,以及工作项目的综合化、整体化。

在专业改革过程中,独立院校也逐渐认识到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要求,实践教学与工作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将作为独立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方向引导教学模式的变革。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有效地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理论知识联系实践解决现实设计项目问题,还能加强实践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在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室项目的艺术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工作室项目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模式

近几年兴起了很多与艺术设计教育相关的工作室,如有校企合作的、有行业协会专家设立的、有政府搭建的,以及各大院校如中央美术学院等在导师负责制度下建立的各种类型工作室等。这些工作室都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中,对之前相对封闭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是体现艺术设计创新实践教学的重要通道。而基于这些工作室项目平台下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是对原实习基地的定位与概念的一个突破,是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的一个创新起点。工作室项目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模式如下:

(一)综合技能的培养

产学研的结合,把设计项目引入到课程中,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载体,调整艺术设计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设计项目、设计实践紧密结合,践行教、学、做综合成一体的,在导师负责下的工作室制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使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实践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实习,并确立针对学生个体进行专项技能培训的机制,让学生在项目中发挥所长,创造性地实践,构建产学研的深度结合,培养与设计就业要求紧密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二)创新配置的模式

工作室通过各种合作项目,将项目引入教学中,根据不同项目需要配置不同数量的项目导师、设计总监、设计师等各等级角色,并按实际项目内容调整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比例,以项目需要为出发点组成合理的工作团队。在此基础上,将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参与时间比例、负责内容进行针对性地分配,制定最能培养学生独特专业能力的工作范围,增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进行选择团队的机会和可能,在体现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所在。

(三)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以项目工作为背景的内容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单一的设计技能技巧训练的教学方式,转化为综合设计思维方法的整体化实践教学方式,提供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训练以及综合设计研究的空间,使学生从更加综合多维的方面去有效地设计创造,让学生通过后期自己的动手动脑,独立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综合培养和训练。

(四)奖惩机制的建立

过去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很多只是单纯地开发课堂练习与实验内容,缺失了设计实践部分的社会内容,对艺术设计实际制作应用流程、工艺及材料分析、应用实效跟踪等环节缺乏了解。通过以工作室设计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教学项目化、作业实践化,量化设计指标、定岗实践,并建立资源共享、成本利益共享的工作室运作机制,使学生有完整深入的设计社会实践体会,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显得新鲜并富有挑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并增加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

三、工作室项目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工作室项目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专任的专业教师与外聘的专业教师相结合,充分集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以及群体的力量,形成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制,负责人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适时介入职业设计师进行教学串讲、项目讲解、项目分析设计等环节,和学生共同探讨、创造项目设计与工程实施的整体设计实践过程,形成企业、市场、技术、用人单位、学校师生共同研讨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二)能力激发效应

在工作室项目中,学生在根据设计项目的实际要求对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分析、中期设计深化制作,以及后期设计提案展示等过程中,将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依据原有的理论思路进行思考不一定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形成一个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关联性的网状分布设计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的设计整合能力、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等。

(三)纽带作用

学生进入设计项目教学的环境中,也就相当于进入了企业担任设计工作者的角色。整个项目的设计实践内容将全面按照对待设计员工的要求,安排整体可行的设计程序、进度、内容等,进行设计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地点也是在教室的基础上,加入图书馆、市场、企业间的相互转换,进而培养了学生设计创意、设计实践的能力以及与设计员工的职业要求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对接了学校与企业对设计员工要求的综合能力培养。

(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设计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对设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能力要求,需要教师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超高的综合设计实践水平,达到一线设计实践骨干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也要从传统教学方法中脱离出来,转变思想为设计项目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开展的设计项目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站在教学的一线,还要站在设计实践的一线,所以需要教师更多地通过企业调研、交流、进修、培训等各种方式,以及承接企业设计项目或担任企业设计顾问、设计总监等形式,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项目设计能力,确保达到更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效果。

四、结语

艺术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是培养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的基石,通过以工作室项目为主导的艺术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把学生从传统的设计教育模式引导到企业设计、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在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增加了劳动观念、吃苦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教会他们经受挫折、进行人际交往、迎接社会挑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注释:

*基金项目:2013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艺术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现》(批准文号:桂教高教[2013]28 号)(项目编号:2013JGZ204)。

参考文献:

[1] 张锋美,姚蕊. 以“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6):94-95.

[2] 吴时明,石正兰.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当然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 2002(2):56-58.

篇6

【关键词】数字逻辑电路教学研究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数字逻辑电路》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10130022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23-01

一、现状分析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当成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特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目前开设的《数字逻辑电路》课程,以传授科学知识为目的,老师讲解概念,提出例题,给出方案,学生听课,理解概念、解答题目。由于讲解的内容主要是二值逻辑、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属逻辑思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相对容易,但所掌握的知识圄于课本,配套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的,学生的逻辑设计能力、芯片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现逻辑功能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不足。

二、研究意义

课堂教学与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与平台,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对学生都产生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按照江苏省对独立学院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我们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为载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跟踪学科发展趋势,引导、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逐步形成教学和培养特色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

三、研究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形式和方法,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方面,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并有一定知识扩展,强化对学生从事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培训和指导,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实践能力。

(1)研究教学内容,解决学一个芯片只会用这个芯片的问题,强调分析和设计的通用方法,引入实用性强的设计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意识。

(2)研究教学形式,改变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讲一百分钟,学生几乎没有参与的形式,构建研究式与探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3)研究教学方法,改变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几秒钟或几十秒内自己回答,不留给学生充分时间考虑的赶进度方法,备课时将开展师生互动交流与讨论的时间充分留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4)研究实验形式与内容,减少验证性题目,增加设计性题目的比例。提前一周将每次实验课训练的重点告知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设计,与学生共同拟定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四、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方面,强调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引入实用性强的设计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除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加入小型设计题,促使学生能够在小型课题设计的过程中理解、应用并拓展理论知识。随着课程理论内容的增多,逐步提升课题的难度和层次。对于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掌握基本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后,可以增加设计题目的难度和综合性。引入一些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拓宽思路。引入一些需要两片以上芯片才能设计成功的例子,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形式和方法方面,构建研究式与探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探索“从问题引出概念,由概念引出方法,用方法实现电路或得出结论”这样一种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授方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把问题转换为小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提出多种方案,教师参与讨论并实时引导,分析利弊。或者教师先提出方案,让学生分析方案的优点缺点并改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或设计出最佳功能电路。

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需要以实验、特别是设计性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强化理解和应用,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把实验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实验内容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精心策划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和灵活应用课程理论知识才能够实现的实验课题,同时将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打通排课。使实验环节真正成为与理论课紧密联系的实践战场,更好的配合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内容也应配合理论课设计,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成功的快乐。

五、本次教改的特点

把传授知识为目的改变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课堂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设想,勇于质疑,在逻辑思维环境下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验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共同拟定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磊.《数字逻辑电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探究[J].内江科技,2009(9):68.

[2]刘新元.“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课程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2):8-10.

[3]李秀媛.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电路”教学模式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4):18-19.

篇7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随着小学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材的幅员辽阔,给广大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和挑战,识字量显得尤为重要,对新生数学学习无疑也是增加了不少难度,尤其是做练习时,思维的跨度特别大,凭借生活经验对于刚开始的学习其实不难理解,但当让孩子单独完成作业后又出了难题,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不会读,一年级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帮助学生识字,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这样,对数学的教学效果,进度势必产生较大的影响。于是我提出进行“巧用识字摘星卡,扫除农村一年级数学读题困难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识字摘星卡”是一种促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字、认字的,具有激励效果的辅助学具卡片,教师为学生理出在数学学习、解题过程中有可能碰到的不认识的、难以理解的生字,制成《数学识字加油册》,以摘星的形式丰富小册子。

三、研究指向、内容与过程

(一)研究指向

我通过对识字的探索与思考,从如何采取识字办法辅助数学策略进行研究。寻求有效的方法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减少识字量少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二)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课前准备:调查新入学学生识字情况,制定数学认字计划,为学生准备《数学识字加油册》。

2、课中穿插:以摘星的形式在数学课中适当穿插,有目的的为自己的小册子“加油“。

3、课后巩固:利用“摘星墙”进一步完成摘星任务。

4、总结评价:以星换奖的形式继续提高学生识字积极性。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入学识字调查

我们的学生全来自农村,还有一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没有基础,没有辅导,有些甚至没有上过正规的幼儿园,在开学第一课上,对班级中学生的识字量做了大致了解,比较简单的“一、二、大、小、上、口……”等十来个简易字,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准确认读,对于数学书本中大量的生字,对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想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二)巧用策略渗透教学

针对一年级识字量的现状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我采取了以下对策。

1、针对问题,制定数学识字计划。

我把数学书中,尤其是在题目中容易出现的生字制成认字计划,将这些字一一列出来,按单元学习进度和课时计划,在每节数学课中有计划地穿插安排识字任务。

(以第一单元为例)

常用字

多、少、同样多、大、小、比、和、轻、重

本堂课课本、作业本上要出现的生字。

朋友、哪、种、水果、最、高、矮、涂、颜、色、线等

2、有的放矢,配发《数学识字加油册》

按单元制成《数学识字加油册》,人手一册,让学生在空余时间可以浏览本单元生字,方便识记、复习,册子中内容如下:

(1)以拼音为载体引入《数学识字加油册》

在平时教学中经常与语文教师交流,以一单元为一组,将涉及到的练习题目中的文字提前给语文老师看一下,对于不认识的字抽出来制成卡片,注上音,装订成册,学生拥有小册子,可以及时复习,在不断温习中认识新字并初步感受数学语言的简洁性、规律性,培养一定的语感。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将拼音慢慢撤离,试着放手独立。

(2)将生活例子与数学识字相结合

数学往往来自于生活,学生在周边的环境中可以发现处处有数学,如学习《认识物体》这一章节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完全没有概念,于是先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平时的生活用品中就有这些,在卡片中加入足球、魔方、牙膏盒、圆柱形水杯等实物照片,这些需要写的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词组的形式出现,在认物体的同时也认识了对应的字,一举两得。

(3)情景图片与识字教学相辅相成

将常用词组以情景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加油册中,如题目中常用到的“停车场、动物园、公交站”等,配以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循序渐进,课中穿插数学识字任务。

(1)课前三分钟集中识字

教师将本课时涉及到的生字制成小型星形卡片,读对的小朋友可以将卡片从老师处拿走,并且作为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2)习题中穿插带星形生字

在幻灯片展示的习题中,可以在生字处画上星形图案,请学生读题,理解,若正确朗读,即摘走星星,不仅加深了对数学题目的理解,还巩固了字词。在学校摘得的星形卡片可在放学后请家长粘贴到《数学识字加油站》的相应位置。

4、巧用“摘星墙”巩固识字

(1)数学角“摘星墙”巧识生字。

班中有一块数学广角,我在开学将它利用起来,具体实施如下:设立教师小帮手,在小组中挑选4名识字量较广的学生为“识字小帮手”,将班级学生分为4小组,首先小帮手在老师处熟练认读,小组成员则在“小帮手”处认读,读出即可将星型卡片摘下来。“小帮手”有老师给予的权利,可以在任何时候向小组成员抽问,若回答不出就可以回收卡片。给学生制造压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回家2分钟,家长孩子共“加油”

密切联系家长,让家长负责孩子的巩固工作,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那些在学校认字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将这任务交给家长,同时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让家长明白孩子在哪些字词方面成了学习数学的“拦路虎”,为孩子加油打气。相信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3)课前验收,将生字牢记在心

在上数学课铃响前,教师提早进教室,利用这短短的2分钟时间,将它设定为数学常用字验收环节,学生要将生字牢记在心。

篇8

1.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中多学科渗透、配合,以完成临床医学诊断对检验工作的要求。作为一项综合性应用学科,任何单项学科的技术发展都对检验工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化学、物理学、光学、生物学等学科中,现代科技的应用为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也使得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成为了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目前,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应用于临床的诊疗,同时还在卫生预防、保健、康复等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在机构设置、规模建设、普及率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临床检验科室成为了医院机构的基本构成单位。针对临床医学检验需求,应首先了解临床检验技术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强技术控制与管理、强化临床检验科室的管理、强化检验质量的控制与评测、强化新技术应用评价等工作。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中,多以检测技术规范为基础开展临床检测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实验室设置、仪器标准化配置、制剂管理以及科室管理等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临床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需要现代医疗结构针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进行完善,通过问题的发现、解决方法的提出、解决方法的应用以及效果评价等工作促进临床检验事业的发展、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1.3鼓励医学检验设备企业发展,促进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

在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展中,临床医学检验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加强对医学检验设备企业的扶持、鼓励医学检验设备发展,能够促进医学检验设施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政策扶持、利税扶持等,使医学检验生产企业能够提高综合市场竞争力,进而使设备生产企业具有更强的实力进行设备研发,以此促进医学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

1.4以临床医学检验科室管理为基础,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

为了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鼓励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管理部门应在传统检验规范基础上,加强统一标准的出台。以统一的规范、标准指导临床医学检验科室的建设与管理,以此保障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质量。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规定、人员在职学习规定等硬性标准的,保持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先进性,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应用及新设备应用中还应加强与设备厂家的沟通。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1.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展中,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影响了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及各大院校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研究机构可以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着极大的发言权。但是,在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时效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和技术交流。通过交流活动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3结论

篇9

【关键词】沟通;检验质量;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169-01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检验科的地位也日趋重要,检验科的工作越来越被临床重视,很多疾病的确诊都依赖于检验结果。检验科承担着繁琐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可靠的检验结果是每一个检验人员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尤其是近年来,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在国内逐步普及,不仅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精确性,还为临床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检验项目,如何将这些项目的方法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在诊疗过程中能合理的选择试验,正确的分析试验结果也已成为检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不足,常常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发生。本人结合我院实际工作,谈谈我院检验工作者与临床沟通的方法与经验。

1 由于沟通不足易导致的不良后果

1.1 检验标本收取不合格。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检验方法的不断改进,现代检验医学对检测标本的留取与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本采集是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基本要素,如果标本采集不合格,即使最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在采集标本时引入的误差和错误。但是,由于临床其他医护人员不懂得一些采集标本的常识,常导致标本留取失败或者检验结果不符等等。除了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临床用药等治疗措施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检验人员要与临床医生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他们的建议和涉及本专业的问题共同进行深入阐述,提出自己的看法,供临床参考。这对我们以往检验只对标本负责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1.2 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开展不顺利。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检验方法也在不断的提高,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也在不停的应用于临床。我院宣传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的办法主要是在医院的中层干部会议上由科主任在会上对每个科的主任做宣传,然后由每个科的科主任回去后传达给科里其他人员,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医生和患者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我科开展了哪些新技术和新项目或者对所开展的新项目不是很熟悉,不知道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和临床意义等等。

1.3 给疾病的诊疗带来的安全隐患。检验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检验结果的标准化报告问题和参考值的调整等等问题还不被临床医生所接受,有的医生和病人看不懂检验结果的英文代码,对新的参考值还不熟悉,对检验结果有时与病情不符心理存有疑问,这些都可能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

2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我科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动员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到临床,走进医生,走进患者,听取多方意见,采取一系列的有利的措施,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2.1 编印《检验标本采集指南》一书,该小册子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检验标本的采集及运输的各种要求及注意事项。通过对血液、尿液、粪便等标本采集的规范要求和存储条件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是一本很适用于临床日常工作的参考书。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是人手一册,学习。我们还与护理部联系,让全院的护理人员共同来学习。通过这一举措,我科由于标本采集送检错误引起的问题大幅下降,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而且保证了检验质量。

2.2 针对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的问题,我们做了大量务实而又辛苦的工作。首先继续沿用原有的宣传办法,在医院中层干部会议时由科主任在会上对每个科的主任做宣传然后由各科主任回去后传达给科室其他人员。我们又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检验医学通讯,定期印制。这个内部期刊的主要内容就是及时的介绍我科新近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并详细的介绍其检测原理,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等等。这些宣传资料由我科的工作人员及时的发放到临床大夫和来门诊就诊的病人手中。让他们及时详细的了解我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的情况。为了把宣传工作做到位,我科建立了临床联系制度,要求每人每月作一次临床联系,联系的主要内容有三点:①宣传我科的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②联系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需要与医生联系协商沟通解决的事情,③征求医生对我科工作意见和要求。临床联系定期检查,并且与日常考核挂钩。建立了健全的制度,还应有严格的考核机制,才能有效地发挥制度的作用,才能把宣传工作做到实处。在开展新项目的时候还邀请厂家和业内专家来院讲座,对新开展的项目的实验目的,标本要求,临床意义等进行讲述。

2.3 规范报告单的报告格式,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为了能让临床医生和患者都能看懂化验结果,我科运用计算机处理报告单,采用标准化报告方式,采用中英文对照,并附有正常参考值。我科还根据卫生部相关资料,制定了我科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日常工作中,无论平诊急诊,只要出现危急值,立即电话向临床医生报告结果,为临床及时提出诊断信息。

2.4 配合临床医生,提供检验咨询服务。越来越多的患者想知道自己查了哪些项目,为什么查,结果怎么样,单靠我们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单方面的解释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和临床医生一起相互沟通和交流,更客观更个性化的介绍病人疾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计划。检验人员应主动的向临床医生介绍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特别是新项目的的解释。对临床医生提出的任何疑问我们都及时解决,并给予回复。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医学的发展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要求实验室的工作更加密切结合临床,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检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作为检验人员应该主动的与临床进行沟通,向临床介绍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对医生提出开展新检查项目的要求要及时反馈到科室,检验人员同时应加强自身的业务技能,注重临床知识的培训,让每一个临床大夫都能熟悉我科的检验项目,合理的选择实验项目,正确地分析检验结果,把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误解和医疗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顾可梁.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临床检验杂志. 2003,21(4):246

篇10

一、临床医学检验项目、需求及重要性分析

针对临床医疗诊断需求,临床医学检验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查、胃液检查等内容。针对检查项目的领域以及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影响,各项检查内容及技术应用也存在差异。而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关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治疗活动。因此,现代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对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药敏试验等工作更是关系到治疗活动开展方向和治疗效果。了解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促进现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检验技术的进步,需要多种学科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每一门单独学科在技术上的进步都会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现代科技对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验技术的提高,因此,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的最为迅速。现阶段,临床医学的检验技术既能够运用在诊疗工作中,还能够运用在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或者康复活动等。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检验技术的基础设备、设置规模、应用范围以及技术的提高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医院体系中临床检验科室是基础的组成单位。根据临床医学检验的要求,应该预先掌握检验技术应用的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和管理检验技术,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的评估等。

2、探究基础检验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的检验技术,绝大部分是以检测技术规定标准为基础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方面的设施、医疗器械的配置、管理药材和科室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新型技术的运用也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检验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根据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运用中的效果,适当地进行改善,在实践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使用检验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等,以此推动检验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从而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

3、促进检验设施的完善,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

临床医学工作中,检验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应该大力扶持医学检验设施单位,推进检验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检验设施单位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或者采用利税的方法都能够提高医学检验生产单位在市场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样会促进设备单位更加有动力研究和发明更先进、更高端的检验设备,有利于推动医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1100

4、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推动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

我国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应该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标准,同时还需要更新管理标准。以此来扩大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则加强对检验科室的管理,能够保证医学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等硬性标准的,保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发言权。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