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婴护理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母婴床旁护理,即母婴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进行,产妇及家属共同观摩、参与,有助于产妇出院后对孩子和自身进行更好的照顾[1],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重要方法。产后护理期间母婴床旁护理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需要,是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保障[1]。本文分析了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特需病房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为观察组,年龄为23~34岁,平均年龄为(28.78±6.75)岁;孕周为37~40 w,平均孕周为(38.13±1.20)w。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为24~33岁,平均年龄为(27.68±5.98)岁;孕周38~41 w,平均孕周为(38.12±1.38)w。梁旭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环境与母婴同室的管理要求相符。选择技术较硬,理论知识扎实,素质较高,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在母亲床旁进行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操作引导。
1.2.1母婴床旁健康教育
1.2.1.2入室床旁健康教育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①介绍主管护士、主管医生、护士长姓名。②介绍病区环境、病床、呼叫器、门卡、电水壶等的使用方法。③介绍作息时间、饮食、陪客探视、安全、卫生等制度。
1.2.1.2产前床旁健康教育母胎的自我监护、饮食与活动、母乳喂养准备、产时的过程与配合、产后健康教育等指导。
1.2.1.3产时床旁健康教育 以“一对一”的形式,指导产妇如何减轻宫缩带来的痛苦,给予心理护理,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开设导乐分娩,胎儿娩出后做好接触,早吸吮,建立母子感情。
1.2.1.4产后床旁健康教育 ①合理的饮食营养,合理的活动与休息。②母乳喂养知识教育。③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常见生理现象知识教育。
1.2.1.5出院床旁健康教育 产褥期自我保健知识,出院后1 w内电话回访,将健康指导延伸到家庭乃至社会。
1.2.2孕产妇床旁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测胎心及吸氧、床边胎心监护、会阴护理及护理、产后挤奶方法及喂奶姿势、产后操等,并将其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及家属,使其离院后也能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母婴提供高质量、持续、安全、有效地服务。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行t检验,P
2结果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前后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掌握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多年来传统产科护理采取产前、产时、产后分段服务,这种分段分离传统服务模式易导致护患沟通隔阂,护理连续性中断,不能充分体现整体护理,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母婴床旁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体现了专科特色的有效举措,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母婴床旁护理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把产褥期卫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其家属[3]。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提出,且有多次演练和讨论交流的机会,使产妇和家属更快学会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4]。
3.3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孕妇的角色转换 初产妇及家属大多数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有效地指导,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3]。因此母婴床旁护理更容易使产妇及家属受益,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协助他们尽快接纳新生儿。
3.4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看到产妇对自己工作满意时,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满足感,工作热情及自律性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得到落实,降低了因“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和产科的出错风险,从而使新生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3.5母婴床旁护理降低了医疗纠纷 床旁护理操作模式使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医疗纠纷减少,满意度提高。新生儿护理操作在母亲床旁边进行,产妇直接观看,解除了产妇的担心、猜疑和误会,大大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因误会引起的各种医疗纠纷。
4 体会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以“母婴为本”的服务理念,精细的治疗及护理对母婴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支向红.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整体护理中的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69.
[2]余康民.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篇2
【关键词】产科 母婴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35-02
Maternal and infant to the b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mode
ZHAO Min
(Sichuan province in Guangyuan city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s 628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of maternal and infant bed model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the influence of women in maternity care work. Guide Methods 120 maternal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60 to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and the nursing care maternal and infant implementation by the bed nursing mode (the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by the specialized subject operation nurse in the bed finish). Before discharge two groups of maternal health education statistics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masters, survey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e nursing mothers to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maternal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infants increase nursing skills master in much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matern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nurses effect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科护理也非常重视产妇及家属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在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满足孕产妇住院的日常生活照顾,也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教育服务及母婴护理技能。我们对母婴采取床旁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6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0年8月~12月分娩的母婴60对为实验组。入选标准:①所有的产妇都是足月初产妇;②排除心、脑、肾等器官疾病及精神疾患;③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良好,且知情同意。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周、分娩方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婴儿的一般治疗及护理工作都安排在病房完成。护理包括:新生儿洗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皮肤护理、预防接种等在产妇病房完成,采取个体一对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专业护士边操作边讲解,要求产妇及家属均参与;健康教育指导采取示范、讲解、书面资料及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内容包括:护理方法、母乳喂养优点及技巧、饮食搭配、产妇合理活动和休息、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观察及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脐带护理、大小便的处理、产后复查、计划生育知识等
1.2.2 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血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验组相同,采取发放资料、多媒体播放和集中集体讲解形式,如产妇遇到具体问题后再行指导。
1.3 判定标准 ①知识达标:自行设计问卷共40个条目,涉及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每一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部分正确得0.5分,错误0分,总分40分,如≥30分为达标,≤29分为未达标。 ②护理技能掌握:包括产妇护理技能(正确喂养、会阴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洗浴、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出院前由产妇操作,家属协助完成,专业护士采用产妇护理技能评分表测评,总分100分,≥75分为掌握,60~74分为部分掌握,≤59分为未掌握。③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耐心、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及时处理产妇需求、技术熟练程度、对护士的工作是否信任及满意等。所有测评工作都在产妇出院前完成,由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测评,测评调查表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5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从表1看出,实验组产妇健康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掌握健康知识及母婴操作技能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的、有针对性及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现代健康观,改变错误认知,有利于产妇康复[1],它不仅重视宣教,还强调护理技术的掌握。传统护理模式,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母婴床旁宣教将所需物品及操作过程全部展现在产妇及家属面前,护士边操作边讲述,让产妇及家属提高了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解决产妇及家属的疑问,有许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产后教育的实际效果。从结果中看出,母婴床旁护理组的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技能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
3.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护理采用产前、产时、产后分阶段服务,母亲与婴儿被认为是分开的对象,这种分段分离的传统模式致护患沟通受损,护理的连续性中断,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注重新生儿心身护理,增强了母婴感情,有利于母婴接触,保护了母婴安全,可以增加新生儿体重、减少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3],取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满足了健康服务的需要,让健康服务对象享受知情、选择、参与、监护、隐私权,陪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因此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3.3 母婴床旁护理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周到的服务、娴熟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尊重,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妇及婴儿,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主动进取,保证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 母婴床旁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①环境:要求产科要求病床单元宽敞便于操作,病房的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能有取暖及降温设施,病房有消毒设备及措施,防止母婴感冒及发生感染。②护理人力资源:母婴床旁护理要求“一对一、个体化”护理,护理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要求有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并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③产妇睡眠:保证产妇每天至少睡眠累计8小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
4 小结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可以让产妇及家属掌握相关母婴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同时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进一步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是今后产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涨淑杰,王虹,高霞.产后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22):2826-2827.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 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 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 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对产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内容系统培训,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
3 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 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 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
篇4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人住我院产科分娩的342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71例,年龄21一37岁,平均年龄(27.5士2.5)岁,孕周37一41周;对照组171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5士2.5)岁,孕周36~41周;所以产妇均为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传统护理模式:包括每日对新生儿进行沐浴、脐带消毒、新生儿抚触等;并集中对产妇进行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将新生儿带到治疗室预防接种。
1.2.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妇人住母婴同室病房,在产床旁边设新生儿床,便于产妇随时哺乳和观察新生儿;保持室温在22一24e,相对湿度50%一60%,在病房内为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时,将室温调高至26~28e;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教育,并现场操作示范,讲解内容包括新生儿哺乳方式及次数,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护理的注意事项,新生儿预防接种,产妇护理方法、产后营养及产褥期常见疾病的处理等,并详细介绍新生儿的保暖方法、辅食添加、吐奶打隔护理、晚间哭闹的护理。对产妇进行强化训练,直至其基本掌握。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产妇进行调查,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知识宣讲等方面,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º母乳喂养率。根据新生儿是否吮吸母乳来判断,分为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抚触护理等的掌握情况,分为掌握,部分掌握,不掌握。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人计算机,采用SPSS17.O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贡士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呱2检验,尸<位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125例,较满意39例,不满意7例,满意率为95.9%;对照组满意117例,较满意犯例,不满意22例,满意率为87.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158例,占924%;对照组母乳喂养144例,占8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掌握139例,部分掌握22例,不掌握10例,掌握率94.巧%;对照组掌握1巧例,部分掌握31例,不掌握25例,掌握率85.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产科护理的一种新型模式
符合广大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求,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优势明显。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母婴床旁护理将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全面了解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情况,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实施优质服务;将传统的母婴分开护理模式变为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护患沟通的隔阂,使护理更具连贯性,使产妇可以直接感受到护理人员对母婴的重视和爱护,体现人性化服务特点,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融洽了护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对照组为87.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º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因新生儿带离护理的差错事故,从而减少了医患纠纷,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安全。»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母婴床旁护理由护理人员一对一进行喂养知识及方法的培训,使产妇能够更快学会和适应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924%,对照组为8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母婴床旁护理不仅重视知识的宣教,还强调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通过一对一当面的讲解及演示,将所需物品和过程清晰地呈现在产妇面前,并亲自示范,便于护患间交流,及时解决疑问,强化产妇的理论基础,合理进行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床旁护理通过分阶段、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避免产妇一次性宣教太多而无法接受,从而提升宣教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掌握率94.巧%,对照组为85.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母婴床旁护理的注意事项
篇5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1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49-01
自从2010年全国实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和学习及推广至2012年底,全院所有护理单元均实行优质护理,我科自2013年上半年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在孕产妇住院期间,除提供日常生活方向的照顾外,妇产科的护理工作重点更体现在产科教育和向其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使其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及接纳新生儿。因此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适应现代医学服务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现对3-5月份120对母婴的同室护理,现将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5月份在我科病房分娩的120对母婴,且都为初产妇,平均年龄23岁,经阴道分娩者80个,剖宫产者40个,均为初中以上文化。
2护理方法
2.1产妇经阴道分娩者督促产妇产后4h要排尿,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易消化食物,以补充体力消耗。剖宫产者待下肢感觉恢复后,指导其床上活动,最简单的动作是踝泵运动,方法是双下肢放平伸直,脚尖用力向上钩,保持10s,然后再用力往下踩,保持10s,每天做4-5次,每次10-20个,如此反复练习,以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可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护理方法,产褥期常见症状,产后营养活动及产后复查及避孕等。
2.2新生儿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均在母亲的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的姿势,均在病房示范完成,并由专科护士一一示范给产妇及其家属看,边操作边讲解,实行“一对一”护理。健康教育也实行“一对一”形式。讲解的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技巧,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脐部及臀部护理,换尿布,新生儿预防接种知识等。母婴住院期间由专科护士每天上午进行30-40分钟的床旁护理及指导,下午让产妇及其家属自己做,并由专科护士在床旁指点对于未掌握部分再强化。
2.3结果母婴同室护理,通过护士的现场示范刺激产妇的视觉感受器,实施“一对一”护理,使其容易学会照顾新生儿的常识,美国护理学家默瑟的母性角色达成或理论中指出。母性角色的达成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需要有照顾孩子的能力,且对母性角色感到快乐和满足[1],因都全为初产妇,无任何育儿经验,通过专科护士的边操作边讲解,产妇容易接受,不至于焦虑,使其更快适应母亲角色,同时新生儿得到了科学的照顾,住院期间新生儿未发生尿布皮炎,溢奶致吸入肺炎,且母亲们都能掌握新生儿预防接种疫苗的时间及种类,产妇未发生尿潴留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2.4结论母婴同室的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产妇及其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以人为本的母婴护理理念,是优质护理在妇产科的体现,是发展的趋势。
篇6
【关键词】 剖宫产;母婴结局;临床护理路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62
剖宫产是妇产科临床常见术式, 近年来剖宫产技术不断发展, 剖宫产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手术作为一项应激源, 加上产妇对手术、分娩存在焦虑、紧张、恐惧情绪, 直接影响手术过程和预后。为保障剖宫产质量, 改善母婴结局, 本文选择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 年龄21~32岁, 平均年龄(25.8±2.9)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4±1.5)周;初产妇74例, 经产妇26例。入组标准[1]:单胎妊娠, 未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 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研究内容,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 采用随机教育方式进行知识宣教, 随意性较强, 按照医嘱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 综合考虑科室特点、产妇特点、手术过程等情况, 制定出临床护理路径表, 以横轴为时间, 以纵轴为护理内容, 发放路径表, 向产妇、家属详细介绍路径表。护理人员按照路径表完成治疗和护理措施, 每完成一项内容打勾签名, 根据病情变化科学调整路径表, 具体内容为:①入院当日:热情接待产妇和家属, 向其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病友、主管医师、规章制度等, 消除陌生感, 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了解产妇、家属的文化程度, 采用恰当的语言介绍护理路径内容、程序、优势、重要性等, 讲解剖宫产手术方法、过程、麻醉方法、术前术后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提高产妇的认知水平, 缓解负面情绪。同时监测产妇生命体征、胎心, 指导其学习孕期自我保健、自我监护、呼吸训练法等知识, 强调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 术前保障充足睡眠, 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分娩。②手术当日:手术前30 min, 产房温度22~24℃, 相对湿度50%~60%, 保持灯光柔和。陪伴产妇熟悉产房环境, 丈夫或母亲陪同待产, 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助产士应耐心讲解产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了解产妇疼痛感、耐受程度等, 指导正确舒适的, 如何翻身等, 通过交谈分散产妇注意力, 可有效缓解疼痛。③术后第2天:排气后, 可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热量的半流质食物[2], 确保产妇所需营养。及时更换衣服, 保持伤口皮肤清洁, 定时冲洗会阴, 减少感染风险。尽快让新生儿与产妇接触, 可培养母儿感情, 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④术后第3~4天: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学会正确挤奶方法、保健方法等, 尽早进行活动。剖宫产后, 帮助产妇选择合适的, 提高舒适度, 减少伤口撕拉带来的疼痛感, 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⑤术后5 d至出院:耐心讲解新生儿沐浴、喂养、抚触等护理技巧, 指导产妇合理膳食, 定期复诊和新生儿预防接种。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详细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3], 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环境等, 评分范围为0~100分, 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00%, 高于对照组的8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剖宫产技术水平、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剖宫产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母婴预后, 但其并发症多, 延长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 增加产妇痛苦和医疗费用。在医学模式不断转变背景下, 人们对临床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妇产科轮班制护理仅重视产妇孕期生理变化, 忽视了产妇心理、生理、社会等改变, 导致产妇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 诱发神经内分泌系统应激反应, 导致收缩乏力、延长产程、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因此探寻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至关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4], 基于循证医学和质量控制措施, 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缩短住院时间, 节省治疗费用。综合考虑科室和产妇特点, 建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 对特定疾病制定出针对性、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措施, 有目的、有预见性地开展临床工作, 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 提高医院护理效果。本文针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以横轴为时间, 以纵轴为护理内容, 按照入院当日、手术当日、术后2 d、术后3~4 d、术后5 d至出院的顺序, 开展一系列产科活动, 从而缩短产程, 减少术后出血量, 减轻产妇疼痛感, 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 取得了产妇、家属的好评。
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 临床护理路径优势在于[5, 6]:①可规范护理行为, 减少护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②规范化的护理流程, 可控制和减少各项治疗费用, 减少产妇经济压力;③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护理质量、产妇满意度持续提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旺花.心理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产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母婴世界, 2014, 12(17):91-92.
[2] 禹改君, 张佳楠, 王茹, 等.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剖宫产护理效果的影响.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8(20):4206.
[3] 葛秋梅.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18(z2):1-2.
[4] 欧少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1):46-47.
[5] 胡云霞.临床护理路径对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当代医学, 2016, 22(20):116-117.
篇7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35-02
母婴同室是指孕妇产后和婴儿24h同室休养。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婴的身体健康和母乳喂养的成功与否。现将我科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探讨如下。
1做法和所取行的成效
1.1 护理以宣传为主:母乳喂养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由于现在少数产妇为了自身形体美而放弃哺乳,或受奶粉销售商的影响,整个社会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足。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后,取消了婴儿室,禁止使用奶粉、奶瓶、及各种奶的代制品,为了让产妇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正确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我科在产前检查进做好孕妇及家庭的母乳喂养宣教,并对产后的产妇进行指导[1]。
1.1.1建立责任护士,指导母乳喂养;在母婴同室病区建立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哺姿势,如何增加母乳分泌,使产妇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帮助奶胀的产妇挤奶,回收入奶库,改按时哺乳为按需哺乳,减轻产妇胀痛的痛苦。并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新生儿的常规护理,巡查病房有无奶粉、奶瓶等,责任护士还定时放母乳喂养录像给家属及孕妇们看,并做好记录。自从建立责任护士以来,我科实行母婴同室率为100%,按需哺乳率为100%,母乳喂养室为100%,新生儿住院用奶瓶率为0。
1.1.2定期护理查房:护士长及责任护理组长每周进行护理查房,认真分析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了解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的程度,检查护士在执行母乳喂养工作落实的情况,做到奖惩分明。
1.2加强护理
1.2.1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及自身素质:为了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我科重视知识更新,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是护理工作的新课题,我科对所有产科医护人员进行脱产学习母乳喂养知识,进行理论培训,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产科每一位护士的言行应充满对产妇、婴儿的一片爱心、这就要求护士应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用一颗爱心去温暖每一个产妇及婴儿。
1.2.2加强巡视:过去几十个婴儿集中在同一婴儿室内、护士容易观察,护理及治疗较方便。如今婴儿全部与母亲在一起,在数个母婴同室中,床位多、护理难度大,观察上容易出现漏洞,我科规定每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在病房做任何治疗时,如测体温、换尿布、打针时、都要动作轻、快、准,严格按照操作常规来操作,严密观察产妇及婴儿有无异常变化,有异常变化迅速报告值班医师,以争取抢救时间,换来抢救效果。严格观察母乳喂养情况,指导母乳采取正确的喂哺姿势。
1.2.3建好人奶库:我科从创建爱婴医院以来就废除了喂奶粉、糖水等,由责任护士把身体健康充足、采取日期,放入奶库,来保证奶库有充足的奶,当个别产妇因某些原因婴儿吸入量不足时,用人奶库的奶来补充,以保证新生儿母乳喂养。
1.2.4认真做好母乳是否充足的评估:分娩后能否母乳喂养好婴儿,许多产妇容易缺乏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乳汁的数量和质量,护士应帮助产妇通过观察婴儿喂养和排泄物来发现母亲的奶水是否足够。护士、产妇及家属在每次给婴儿换尿布时,都要认真观察大小便次数,在每天上午给婴儿沐浴时磅体重后认真记入三测单上,给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让她们建立坚定的母乳喂养信心。
2体会
2.1尽快适应当前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新的护理需要。母婴同室的出现,护理观念需要迅速地改变,由以前一人照看十个婴儿甚至几十个婴儿的婴儿室,或单纯的观察母亲产后的康复,改为现在的母婴同室、母乳喂养[2]。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专业技能,为实现“儿童优先,母亲安全”,这一宗旨而提供更多更好更方便的优质服务[3]。
2.2建立新的护患关系。实行母婴同室,产妇及家属最大的感受是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很大的改善,为了使产妇做到母乳喂养[4],我们护士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为产妇及婴儿服务,耐心、细致、热情地宣教,给产妇及家属带来一种亲切感,产妇与护理人员的频繁接触,病房充满了温馨感[5]。
2.3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母婴同室并不是把护理工作交给了产妇及家属,而是要求护理工作的内容更加复杂严格[6]。我们每半小时巡视一次病房,防止婴儿溢奶窒息和产妇过度疲劳而把婴儿压伤[7]。分娩后30分钟内的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指导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大量的护理工作都需要护士认真完成的,我们科室的口号是“婴儿的哭声,就是电铃声”,不需任何人来叫,听到婴儿哭声,立即走到时婴儿和母亲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自觉用良好的护理素质提高母婴同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由燕,邢英欣,刘静红,等.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9(4):328.
[2] 王玲萍,冯亚丽.母婴同室的病房护理体会[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3):248.
[3] 高文杰,董玉敏,郭广琴,张立明.加强母婴同室感染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456.
[4] 左蔷,姚桂莲.加强母婴同室管理保障母婴安全[J] .医学信息,2005,3(05):589.
[5] 贺爱勤.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的护理体会[J] .淮海医药,1996,4( 03):468.
篇8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优质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不断转变,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以健康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保健范畴内,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均在产妇床旁护理,持续地促进母亲、婴儿健康教育及实施,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认可,从而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科室服务满意度[1]。2012年至今在我科开展该项护理技术,不仅得到了产妇和家属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分娩后母婴同室的产妇400例。年龄在18~40岁,孕周为37~41w,其中初产妇220例,经产妇 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产妇及婴儿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进行护理。
1.2.1常规护理 对产妇及家属做健康宣教,抱婴儿到沐浴室沐浴、预防接种。
1.2.2母婴床旁护理
1.2.2.1床旁宣教 对产妇在床旁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产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卫生指导、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指导(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按需哺乳等),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奶、含接姿势;发现凹陷者,及时示范并教会产妇及家属护理凹陷的方法;发现肿胀者,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护理及挤奶手法,以及产褥期常见症状的处理等;认真做好阶段性的健康教育。
1.2.2.2床旁沐浴 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护理,应使用盆浴,一人一盆,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准备好用物,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操作沐浴同时,以互动形式,鼓励产妇和家属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尽量详细讲解沐浴的步骤和要点,脐部和臀部的护理要点,穿衣、更换尿布、包裹婴儿的技巧;以便产妇和家属更好地学会护理婴儿及掌握相关知识。
1.2.2.3健康教育更直接、更有效 强调脐带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消除产妇和家属的顾虑,避免出院后脐带感染;同时还要强调婴儿皮肤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含接技巧、挤奶手法。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宣教及注意事项。
1.2.2.4床旁抚触 抚触是通过双手对婴儿最大的神经器官皮肤进行有部位、有节奏、有规律、有一定力度的抚摸。目前已被公认为有助于婴儿体格发育、情商和智商发育的新型护理技术,并广泛在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开展。针对产妇及家属文化层次、风俗、习性不同以及意愿,可教会她们做新生儿抚触。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200例产妇,担忧170例,占 85 %,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76例,占 38 %,满意60例,占30%。观察组产妇担忧50例,占25 %,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160例,占90 %,满意190例,占95 %。
3 讨论
在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妇产科病房为配合“争创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建设,促进此项工作顺利安全的开展,采用了产科护理的专科特色和人性化服务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服务。“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是目前人性化服务向产科护理提出的新服务理念,也是产科护理发展的趋势。
3.1调整工作模式,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加强协作能力。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根据科室具体情况把护理人员分为两个护理责任小组,合理安排:结合性格互补、能力互补、交流技巧互补、新老搭配等原则组成护理小组,采取小组合作,床位分管固定的方法;每组设组长1名,负责病区1/2患者的管理,由护理组长负责,责任分工细化,目标明确。实行分组包干、分床到护、责任到人、相互协作的方法,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实行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所管患者的质量措施、病情观察、特殊检查、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对患者实施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3.2合理分配上班人员及各班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原则。根据科室情况,合理按排人员上班及分配工作量,遇晚夜班人员少而繁忙时,设置二线班,随时调动协助晚夜班,以减轻晚夜班护士工作压力,防止因繁忙而服务不到位引起医疗纠纷,确保优质护理的有效落实。
3.3开展不同途径的健康教育,满足产妇的要求。在床旁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更直接和有效,使产妇及家属在切实感受到被关怀和理解时,才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满足感,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产妇住院的全过程;加上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后,拓展了母婴管理、产妇早期康复等专科护理工作,提供到位的全方位护理,促进产妇的康复。同时对产妇及家属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合理建议并采纳。
3.4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对母婴更加严格护理程序,床旁进行一对一操作,减少医疗差错和产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床旁护理不仅重视知识的教育,还强调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能满足产妇、婴儿、家庭的需求。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新生儿护理质量;产妇及家属的积极参与,促进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产后的康复及恶露的排出。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也使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护士自觉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自觉性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技能更加娴熟、规范,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3.5以往的传统方法,都是由护士将婴儿抱到新生儿沐浴间进行集中护理(沐浴、预防接种、抚触等),这个过程不免让许多家长但忧:离开父母视线,宝宝能否得到精心的护理,会不会在集中护理中将宝宝抱错?会不会发生交叉感染?等等诸多问题,而母婴床旁护理是在产妇和家属视线内的一对一护理服务,减少了差错率的发生。这种护理模式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需求,解决了许多家长的困惑,实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人性情感关怀,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让床旁护理宣教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3.6开展产科延伸服务,并做到出院随访的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每位产妇出院时进行详细的出院宣教,并开放热线电话,出院7~14d内进行回访,询问其哺乳、伤口、新生儿喂养、黄疸、脐带脱落等情况,确保患者随访观察及特殊患者的跟踪观察。出院时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听取产妇及家属意见,了解评价效果,改进服务流程,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和专科护理质量的内涵,为她们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使她们感受到医护工作者的爱心和责任心,进一步和谐医患关系,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篇9
[关键词] 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母婴健康服务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34-03
产褥期是女性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女性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上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存在诸多健康隐患[1]。产妇从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和组成新家庭,这一过程对产妇及其他家庭成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2]。但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医院与家庭存在脱节现象,且产后家庭访视面临经费严重缺乏、基础设施不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等诸多问题[3]。本研究对出院后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各种健康问题或育儿问题进行调查和指导,以便保健部门提供针对,进一步探讨适合本地区的产褥期促进母婴健康的新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6月于我院分娩并定期回访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500名产妇。
1.2 调查方法
参照有关文献自行设计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需求调查表,并经5名专家进行效度测试。在产后42 d回访时,派遣专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取得知情同意后,调查人员采取面对面半结构访谈形式对产妇进行现场调查。共发问卷500份,最后完成调查且资料完整者496份,有效率为99.2%。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①产妇一般资料,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经济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是否初产等;②产褥期母婴健康状况,如有无母乳喂养困难、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等;③最想了解的产后母婴保健知识排位。
1.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反复修改定稿;随访过程中调查人员固定不变;所有人员通过统一培训;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Fridman多个相关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对11项母婴保健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以P
2 结果
2.1不同文化层次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
总体上,母婴保健知识需求顺序排列前5位的是婴儿日常护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早期教育、新生儿疾病认识及预防、婴儿意外预防。其中,不同文化层次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状况见表1。在相同文化层次组内,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顺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2不同居住地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情况
不同居住地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见表2。在相同居住地组内,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顺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产妇渴望得到多渠道、全方位的母婴保健指导
本文通过对496名产妇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由于住院时间短暂,产后健康宣教无法在住院期间完全提供[4]。同时由于产妇身体的原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各方面的自我保健和婴儿护理知识,绝大多数产妇在调查中表示缺乏母婴保健知识。在产后最初的阶段,新父母要适应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但其往往对要承担的新角色缺乏准备,出院后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数的需求都体现出来[5]。因此,为产妇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母婴保健指导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3.2 母婴病房健康教育流程需进一步完善
本组研究表明,婴儿健康需求明显高于产妇健康需求。由于本研究多为初产妇,母亲更加关注婴儿健康,但又缺乏育婴经验,因此,育儿知识在产褥期妇女知识需求中占相当大的比例[6],其中,婴儿日常护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早期教育、新生儿疾病认识及预防、婴儿意外预防的平均秩次较高,产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较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产后疾病知识预防、产妇膳食营养、性生活及计划生育的相关知识需求相对较低;另外,关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需求也并不高。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产妇认为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对产褥期饮食、卫生、休息、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宣教到位,而新生儿相关知识则相对薄弱。因此,应制订更全面的母婴病房健康教育流程,并灵活主动地实施,以提高产妇自我照护及新生儿护理的能力。
3.3 不同文化层次、居住地的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有所不同
产妇的文化层次直接影响其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多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较快,能够主动或被动参与孕期保健知识的各种培训,能够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而城市产妇的整体文化水平比农村产妇高[7],因此,不同文化层次、居住地的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有所不同。结果表1提示大专及以上学历产妇对婴儿早期教育的需求相对较高,这与产妇受教育的程度呈正相关。结果表2提示不同居住地产妇对产后康复的需求不同,可能与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就业及经济压力有关。
3.4 产褥期延伸服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更好地促进母婴健康
现阶段我国“80后”独生子女明显增多,且民间产妇有“坐月子”的习俗,传统的产后修养误区依然在部分产妇中存在,加之住院时间短暂、产后访视存在局限性等相关问题,因此,尽管已经开展的产后延伸服务对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产科延伸服务新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的范畴从医院延伸到家庭、社会,是现阶段产科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8]。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产妇的具体情况,以及产褥期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提供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的优质母婴保健护理服务,扩大服务领域,使临床整体护理得到延伸,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素勉,田溢卿,王敬联,等.产褥期妇女知识及生活需求调查与母婴保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4(23):3371-3372.
[2] 卜秀青,尤黎明,颜君,等.产褥期妇女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65-1067.
[3] 赵春霞.母婴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66-267
[4] 尤艳,刘春红,李东妹.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36-137.
[5] 肖艳琼.产后家访对母婴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83-1385.
[6] 刘爱君.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96-98.
[7] 徐冠英.城市与农村妇女孕期保健状况的比较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3):22-24
篇10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74
在糖尿病临床分型中, GDM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种, 同时也是妊娠期合并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多在妊娠中晚期发病, 且合并严重的代谢变化, 对母婴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国内GDM发病率在近年来表现出明显升高趋势, 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予以诊治可有效控制产后并发症。连续性护理旨在引导患者树立或保持健康行为习惯, 以有效巩固临床疗效[1]。基于此, 本文观察并分析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 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入组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年龄26~35岁, 平均年龄(27.2±3.2)岁;孕周24~28周, 平均孕周(25.2±2.4)周;入组标准[2]:①50 g葡萄糖负荷(GCT)筛查结果提示为阳性;②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餐后1、2、3 h时界值分别为5.6、10.3、8.6、6.7 mmol/L。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慢性高血压、非妊娠期糖尿病史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 即在病情确诊后开展常规健康知识宣教, 治疗期间严格遵照医嘱开展糖尿病常规护理, 并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合理的康复指导。
观察组同时给予连续护理干预, 并在患者出院后开展全程护理管理, 内容包括:①针对患者健康指数掌握度、心理状况、一般情况以及健康需求等要素进行分析, 制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②制定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处方:结合患者心理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健康需求制定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处方, 告知其定时复查以及掌握疾病知识、学会自我监测护理的重要性。③饮食指导:应指导患者掌握合理饮食诀窍, 在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以免导致餐后高血糖的同时, 谨防因饥饿而产生酮体。应结合患者饮食习惯以及个人口味来选择食物种类, 并定餐定量, 但应注意留出自由度, 允许患者在规定范围内选择喜欢的食物, 提高其依从性, 但不可随意加量或者减量。随访过程中应结合患者血糖指数做出相应调整, 应以高纤维素食物为主, 多摄入豆制品以及牛奶, 适量补充新鲜水果以及微量元素。不可食用纯糖以及辛辣生冷食物, 保持饮食清淡, 不可过于油腻。④运动指导:合理运动锻炼有利于母婴预后、控制母体血糖指数, 降低患者胰岛素需求并改善葡萄糖耐受度[3]。应告知患者尽量在餐后1 h后开展锻炼, 持续时间为30~60 min, 适度运动, 以锻炼后微汗、稍感乏力、经短暂休息后有愉悦和舒适感为宜, 不可剧烈运动, 谨防流产。⑤血糖监测: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血糖波动情况, 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测血糖的方法, 定期进行检测, 帮助患者学会使用血糖仪。⑥产后检测:应在患者出院后开展完整而持续的护理服务, 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 以密切检测患者血糖指数, 控制产后并发症。
1. 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剖宫产率、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血糖控制情况;通过遵医行为评估表[4]评估两组遵医情况, 内容涉及合理用药、正确饮食、定期复查、正确运动疗法以及血糖自我监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遵医行为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遵医行为更优, 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分娩方式与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为55.0%(22/40), 空腹血糖指数
2. 3 围生期两组母婴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阶段, 妇产科临床对于GDM病例的护理多以常规方法为主, 但患者普遍缺乏依从性, 且难以观察病情, 对其病情所出现的动态变化无法予以有效观察, 因此也就难以准确判定患者病情变化。此外临床大多重视院内康复治疗与护理, 而对于出院后的康复治疗以及健康指导则有所忽视, 导致医院护理干预与家庭护理之间出现脱节, 也就无法全方位满足GDM患者多层次化的家庭护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