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该课题于2009年5月获国家社科规划办评审立项。课题立项后,课题组进一步搜集研究资料,为课题开题做了充分的准备。2009年9月20日,课题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了开题报告会。时任临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主持报告会。韩延明作开题报告,对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保障条件、研究方案等作了介绍。赵明义、包心鉴、王韶兴、李永清等知名学者参加了报告会。与会专家学者对以沂蒙精神为典型研究红色文化给予高度肯定,并分别从内容架构、研究方法等不同角度对课题提出了建议。
开题报告会结束后,课题组吸收专家建议,对课题提纲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并分头对课题展开了研究。此后,课题主持人又多次召集课题组主要成员,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调度,集中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2011年12月,课题初稿完成。2012年3月,经课题主持人审阅,课题初步定稿,并进入结题审批准备阶段。之后,为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课题组于2012年5月18日与光明日报共同主办了“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讨会”。研讨会上,李景源、薛庆超、谢春涛、李庆田、杨凤城、马学强、王守光等省内外知名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2012年6月,课题最终定稿,并报国家社科规划办委托单位山东省社科规划办办理结项审批手续。
课题最终成果分为六章,分别论述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红色文化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方法与机制”等重大问题。本课题认为,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生动,感染力强,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极好的说服力,是应对西方敌对意识形态侵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的有效武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机制。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掘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载体。课题深入研究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要素、互动关系,提出要深入挖掘、提炼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科学、适时、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从而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找到了生动载体。二是开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路径。课题提出,要打破各地分割式研究红色文化的传统模式,加强全国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实现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益;要变过去相对单一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模式为挖掘、保护、整合、创新、运用为一体的新模式,不断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时代性教育资源。要研究建立红色文化精神产品体系,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研究构建红色文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教育基地;创新传播方式与媒介,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与渗透。三是构建了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情与理交融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课题提出,要坚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渠道的充分结合,建立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情与理交融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要遵循政府倡导、学校主导、家长辅导、社会疏导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实践育人为基本导向,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发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通过纪念、瞻仰、慰问、走访、座谈等形式,持续不断、广泛深入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总之,本课题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架起了二者之间的桥梁,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载体,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对意识形态主管部门进一步认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篇2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勇敢、厚德载物、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等美德以为指导,形成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想体系。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具备许多与时俱进的品质和精神.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实际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现状.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受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的影响.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因而接受新生事物、思想的能力极强,视野开阔,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很少盲目认同某种思想观念,喜欢自主思考,在经过争论、碰撞后有选择的接受,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探索新的思路,对人生表现出更强大的信心和更具理性的思考;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重视具体的事实而不关注抽象的道德说教和思想理论,追求简单、实用、易行;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社会信息.他们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并主动思考社会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由于“90后”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多种宠爱于一身.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自私、心理素质差等问题,缺乏集体观念,思想早熟,在情感观、价值观等取向上呈现出物质化倾向,“拜金”的趋势比较明显。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她不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具备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红色文化承载了我党的革命史、斗争史、英雄史和建设史,在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历史依托的同时.还具有指导现代社会的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红色文化包含红色旅游、红色网站、宣讲红色事迹等形式,不仅资源丰富,而且能够借助影视、书刊、音乐、旅游等多种形式直观生动的发挥红色文化价值;红色文化能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且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极富感染力。
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本源性的优质资源.而且能够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通过大学生与革命历史的对话帮助大学生在历史事实面前感知革命思想内涵.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1.红色文化进课堂
高校要在政治思想教育的理论课和品德课基础上.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组织人员编撰《大学生红色教育读本》;将瞻仰红色故居、学习革命传统等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将红色文化的学习计入课程学分;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各专业课上也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德育教学,建立起课堂、实践与校园文化为一体的红色教育体系。
2.发挥党团组织作用
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发并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组织新党员在革命教育基地作入党宣誓,开展红色党课、爱党征文、红色文件展览等活动。例如某高校结合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由党团组织推动了红色旅游、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歌曲大合唱、红色文化演讲以及红色征文比赛等活动,对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3.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各高校要按照实践成才的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智力特点.将主题教育与激励式教育、个体体验式教育、聚合式教育、感染式教育、辐射式教育等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教育从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积极开展实践胜、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工厂宣讲红色精神,组织、鼓励大学生结合实践创作红色文艺作品,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期等时间组织红色旅游,参观、调研红色资源,体验红色生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并升华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4.发挥红色网站作用
建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实到红色网站的各个部分。上传革命故事、革命歌曲、革命场景和红.并组建评论员队伍和“红色论坛”.将网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并逐渐发展为集思想信念教育、信息服务、综合素质培养为一体的综合网站.通过网上网下的立体交叉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做好人生的导航。
四、红色文化教育的拓展
红色文化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在立足节日教育的基础上放眼日常教育,在立足学生骨干的基础上放眼普通学生,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放眼课外活动。在立足校内教育的基础上放眼社会实践.以实现红色教育的连贯性、系统性。
1.向全体学生延伸
目前红色教育普遍存在着纪念节日时多而平时教育少.学生党员教育多而普通学生教育少的状况。高校有必要开展普及性的红色教育,以“人人受教育”的原则开展“唱百首红歌”、“读百部红色书籍”、“看百部红”等活动,组织师生参加史演讲等活动,以日常性、普及性的教育让红色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里。
2.向课外延伸
学校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融入红色教育.以更好的利用教育资源。例如组织学生讨论红色教育杂志的学习心得,邀请老同志参与班级建设,组织义工为红色教育志愿服务等等。红色教育向课外延伸.能够在开展红色教育的同时.更好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向公寓延伸
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红色教育向公寓延伸能够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向公寓延伸的重点是公寓文化阵地建设,可以在公寓设立工作室,安排宿舍供学生活动,并设立文化宣传栏和楼道文化宣传设施,张贴教育信息和活动动态。另外,建立党员领衔负责制,选用热爱红色教育宣传工作的学生党员负责公寓的红色教育辅导.采用目标管理制度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考核评比。
4.向校外延伸
高校要做好与党史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合作.聘请党史专家作兼职辅导员,建立红色教育点。与本地区的革命教育基地合作,定期组织大学生接受革命教育,选派优秀学生在基地义务讲解,并让他们对全体学生进行辅导。另外,还可以积极与本地区的中小学展开合作.通过“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在大学和中小学深入的开展红色教育。
篇3
>>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延安红色资源运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基于红色文化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利用红色旅游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重庆地域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价值澄清理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论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修身教育中的内化探讨 课堂教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作用研究 典型示范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 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意义 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探索 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6] 李成超、孙武安.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
篇4
一、开放创新环境的含义及特征
(一)开放创新环境的含义
“开放创新环境”是基于移动互联网、Web2.0、大数??及云计算等技术工具,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产业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定义的社会生产力环境。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创造开放创新环境”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他在以一次大型活动上首次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并提述到:“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思维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引人关注,甚至在某一时间点,我们所有的产业都将融入到互联网系统,以一种全新的动力机制改变商业,让生产力得到完全释放”。基于这个论点,“互联网+”被很多企业家看作是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不仅局限在互联网系统、产品、硬件设备,还反映在社会产业系统、管理机制及商业生态领域,是一种泛社会的现象。随着后期学者研究的深入以及以“摩拜、ofo、移动共享充电宝”为核心的共享经济发展,社会商业机制形成了以“互联网+”核心的竞争环境,传统产业的生产壁垒被打破,全新的创新、创业实践方式成为了社会发展主流,开放创新环境逐步形成。
(二)开放创新环境的主要特征
生产力关系决定生产力水平,互联网技术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形态,环境机制逐渐呈现去中心化特征。例如,推动“工业思维”产生的生产力元素是原子,而推动“互联网+思维”产生的是比特,进而决定了开放创新环境的六大特征:大数椐、零距离、趋透明、慧分享、便捷性、大众性。
(1)大数据:Web2.0时代用户的网络互动及信息参与会使网络空间产生大量数据资源,包括结构性、半结构化、异构化的信息数据,自由、包容的环境下每个用户都可自由接受数据。
(2)零距离:信息网络是传播信息数据的通道,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用户零距离互动,能实时分享数据资源。
(3)趋透明:信息网络可让任何封闭性的数据资源呈现在公众面前,提高了信息透明度。
(4)慧分享:信息网络能根据用户需求随时匹配信息资源,实现智慧分配,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数据可实现群体共享。
(5)便捷性:信息网络终端操作简单,任何个体都可通过学习参与进来,可以利用群体智慧进行创业实践。
(6)大众性:信息网络是面向整个社会群体形成的网络系统,公众可随时借助终端设备参与网络社交活动,没有任何准入门槛限制。
二、高校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的意义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时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质的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政府深化教育机制改革的重点内容。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鼓励社会开展更多的创业活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事实上,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发挥大学科技创业园和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作用,能促进更多有想法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将创业项目快速落地,提高社会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此外,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机制承担着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现代化建设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强国。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机制深化改革就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各种高级技术型人才,要为每一位高校青年打下坚实的创新基础,通过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教育本质来看,创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获得创业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创业品质的教育系统,学生经过创业实践培训,就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创业实践教育是让在校大学生获得必备的创业知识、增强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品质的一种教育。创新创业的本质动力在于社会实践,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优化高等教育体制,将知识文化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认知理念,具备与人生职业发展相符的创新能力。
三、开放创新环境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红色文化融入的重要性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是面向现代高校青年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实践方式,不仅强化了大学生关于“精神、延安精神”的思想认知,也让大学生认识到了红色精神作为国家民族重要精神力量的价值和含义,加深了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历史的理解。创业实践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锻炼的重要路径,时启发大学生思想,健全大学生思维认知的实践路径。但从目前高校创业实践教育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高校或是以音乐、美术、体育为主的专业院校病未全面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教育,没有根据大学生的思维认知模式开展创业教学活动,导致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较差。同时,上述这类型高校即便开展了创业教学活动也没有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融入到创业实践流程中,导致学生在思想层面缺乏必要的思维意识,没有以红色精神为导向形成健全的认知架构。
四、开放创新环境下高校培养“红色青年”的实施路径
(一)转变思维意识 更新教学观念
就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开展模式来看,以红色精神为导向,向大学生创业群体注入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形成“红色青年”才能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理念,积极投入到创业实践中。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具备高级技能和丰富知识文化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传统的单一技能导向型人才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具备坚强意志品质和创业勇气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面对这样的社会需求变化,高校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知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实践教育、红色文化教育、青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
(二)创新教学模式 构建以红色文化传承为主的创业培训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为了培养,有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就要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确定红色文化教学目标,改变课程教育机制,树立新的教学目标,将课程规划及红色文化传承纳入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确定新的红色青年人才培养目标,将整个培养目标贯穿到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形成从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制定、红色文化学习、实践性教学项目于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高校要把红色创业实践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全方位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红色精神,坚持红色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目标,将红色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联系一起,形成?c课堂教育教学为基础,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为载体,红色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全方位教学机制,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提供广阔平台。
(三)制定详细人才培养计划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篇5
关键词: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文化认同;高校学生
党员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外各类文化思潮的层次性与差异性较为突出,红色文化以其吸引力、感召力和向心力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人民群众的客观需要,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红色文化认同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具有榜样示范、党性传承、道德涵养之功能,因此,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红色文化认同水平,是新时代促进高校学生党员全面发展与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在需要。
一、教育载体: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支点
1.“红色浸润”仪式性教育。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中的首要环节,为形成理性认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红色浸润”仪式性教育是传统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具有直观性、感官性、体验性的体验式教育形式,具有多维度的教育意义。“红色浸润”仪式性教育蕴含丰富的感性体验,学生在“红色浸润”仪式性的沉浸洗礼中深入体察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将“红色浸润”仪式性教育作为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主要以三个层面为着力点:一是加强“红色浸润”仪式教育的规范化,涵盖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教育流程、教育效果反馈及教育活动组织的规范。二是教育内容的方向性与青年化。红色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需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相一致。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红色文化教育只有以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形式呈现,才能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认同水平。三是充分发挥“红色浸润”仪式教育的向心作用。高校学生党员在红色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并产生正能量体验,形成革命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向心作用。2.“微阵地”指尖微教育。红色文化认同教育要实现教育空间的迁移,构建教育“微阵地”,善用“指尖微教育”实现“键对键”与“面对面”的有益补充。第一,就高校学生党员群体而言,“微学习”是符合其认知特点与具有较强学习吸引力的教育形式。第二,各类微媒体教育平台应形成教育共同体,全面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时效性与传播的广泛性,搭建红色文化指尖网络空间,便于高校学生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受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第三,以微媒体平台为阵地反馈教育效果。红色文化认同教育可通过在线互动等新形式弥补“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教育方法的不足,教育主体可通过教育客体的自媒体平台信息动态深入洞悉其教育内化与外化程度。第四,善用“微阵地”提高红色文化认同教育影响的延续性与长效性。传统红色文化认同教育普遍存在影响时效短、延续性不强的问题,基于此,应重视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系列化与回顾性呈现,充分利用“微阵地”制作系列化红色文化教育微视频、微故事、微讲堂,通过学生党员自媒体平台进行辐射性传播,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使高校学生党员群体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认同者、学习者、传播者、坚守者。3.红色文化符号提升党员凝聚力。符号既是一种象征物,亦是一种承载信息的介质。红色文化符号是红色文化精神的象征,是传递红色文化核心精神力量的载体。红色文化需要一种便于广泛传播以及具有直观性和视觉冲击性的载体用以传承与发展。追溯其源,红色文化符号是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精神需求与信仰追求。近年来,红色文化研究逐步将红色文化与符号学研究有机结合开展红色文化符号研究。从符号的功能角度进行探究可知:第一,红色文化符号具有表述和理解的功能,红色文化中凝结的红色文化精神通过红色文化符号呈现,用视觉化的方式进行表述与阐释。第二,红色文化符号作为红色文化精神的缩影,具有多元化、可塑性强和易于传播的特征,红色文化的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及象征符号均有助于红色文化精神的传达和保存。红色文化符号作为具有凝聚力的载体,其传达功能与表述功能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凝聚力进一步提升,进而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水平,以及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养成。
二、实践探索: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三重发展向度
1.红色文化认同教育场域重构。高校学生党员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传统教育场域可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短时体验场域”,即以体验感受红色文化精神为出发点举行传统红色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在活动期间或者活动结束后的短期之内效果明显,但从长远反馈来看,部分参与者并未形成真正的红色文化认同。二是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碎片化场域”,即以各类型红色文化元素跨时空组合而成,在此类场域中,红色文化认同教育不具有系统性、延续性与统一性。三是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共情化场域”,即红色文化认同教育以红色英雄、红色事迹为载体,以红色氛围为依托,以共情为基本手段,使高校学生党员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之时,对红色精神达到共情的状态,以加深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当前,学生党员群体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趋于衰微,红色文化认同教育呼唤教育场域的重构,需构建具有系统性、递进性、长时性的教育场域。这种红色文化认同教育场域以红色文化内容的纵向传承、红色文化元素的整合性、红色文化认同教育影响力的长效性为特征。以此为目标,将红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资源与人工智能技术与VR模拟技术相结合进行“跨时空”再现,结合大数据技术等将非物质文化资源系统整合,以组合式呈现的方式进行教育。2.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生态形成。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生态环境,如何整合校内外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而论,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生态的形成需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面构建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良性生态环境,在这个生态环境中的各类生态因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高校在进行学生党员红色文化认同教育时,首先应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教育环境为红色文化认同的基本生态,以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及国家为该教育生态环境中的各类教育主体因子,各类优质红色文化资源为教育内容因子,高校学生党员群体为教育客体因子,各类因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良性动力循环,不断促进红色文化认同教育发展的螺旋式上升与波浪式前进。3.大力培育红色文化自觉。红色文化自觉是指身处红色文化环境的公民对我国红色文化达到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构建的水平,并能通过分析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其未来趋势作出清晰的预见。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将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内核通过教育的方式完成其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过程,因此,全社会大力培育红色文化自觉是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必然发展向度。当前,红色文化已然成为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的宝贵资源,亦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力培育红色文化自觉与红色文化认同教育在本质上具有内在契合性,两者均为高校学生党员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在需要,亦成为推动文化自信培育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1).
篇6
一、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1.打造以药王孙思邈为代表的“养生文化”品牌。把发展休闲养生产业作为转型的突破口,加快建设大唐养生园,突出药王文化、大唐风范和养生体验,建成全国知名的养生主题创意园区;规划建设中医药产业园,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完成药王山大景区建设,做好遗址保护和开发,建成全国一流休闲养生文化主题景区;坚持办好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文化活动。
2.打造以照金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深入挖掘照金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以“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主题,组织排练大型红色文艺演出,开展红歌比赛、红色摄影绘画展、红色影视剧展播等活动,唱响“红色之歌”;以“重走路”为主题,开发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照金红色文化名镇,开拓“红色之旅”;以“ 弘扬精神”为主题,加强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主旋律,铸造“红色之魂”。
3.打造以陈炉古镇、耀州窑遗址为代表的“耀瓷文化”品牌。充分挖掘陈炉古镇、耀州窑遗址、耀州窑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耀瓷文化一条街、耀瓷研发展示中心,打造国家级耀瓷文化产业基地。加快陈炉古镇景区开发建设,发展观光旅游、陶艺体验,扩大古镇耀瓷文化影响。发挥“耀州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势,扶持陶瓷制作加工企业,加强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和保护,振兴陶瓷产业发展。
4.打造以柳公权、范宽为代表的“书画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和北宋画家范宽书画文化资源,开展书画教育培训,普及书画知识,弘扬传统书画文化。建设高档次的书画艺术展馆,举办全国性高规格的书画展览,开展书画理论研讨,加大对柳公权书法和范宽画的研究,加强书画艺术交流和精品创作。
5.打造以玉华宫、大香山为代表的“佛学文化”品牌。充分挖掘玉华宫、大香山历史文化资源,继续办好玉华宫避暑休闲节和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加快玉华宫景区、大香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使玉华宫和大香山成为集佛学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著名风景旅游区。
二、实施重点推进工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实施核心价值引领工程,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筑牢富民强市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铜川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塑造自加压力、勇于争先、和谐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实施宣传舆论导向工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开展好形势政策、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典型的宣传活动。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健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应急体系,完善党委政府新闻制度,加强新闻发言人培训。
2.实施文化事业繁荣工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铜川历史文化资源为题材,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提升玉华宫避暑休闲节、牡丹旅游节、陶瓷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影响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建设耀瓷文化、佛学文化和红色文化遗址群三大保护区,抓好耀州窑传统手工技艺、药王山古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3.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按照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的目标,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工艺陶瓷、娱乐演艺等文化产业。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文化园区为载体,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重点抓好大唐养生园、红色文化园、耀瓷文化园建设,把大唐养生园、陈炉古镇打造成我省乃至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结合,与旅游、体育、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4.实施公共文化共享工程和文化人才工程。坚持文化惠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市、区县、乡镇、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广电大厦、体育中心等,改扩建区县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实现乡镇、村综合文化站(室)达标率100%,实现体育器材配送全覆盖。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1.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保证市、区县两级每年新增财力中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比例不低于2%。设立铜川市艺术创作专项资金、文艺精品表彰奖励专项资金、基层文化建设奖励资金,确保全市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篇7
【关键词】音乐文化;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高职院校辅导员需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任务,即辅导员工作内容要适应时展要求,要将立德育人当成工作的关键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革命特征、时代特征和艺术特征,对于创新高职辅导员工作形式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广大高职辅导员应积极研究红色音乐文化的本质内涵,致力于探索可行性强的教学规划,实现二者有机融合,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觉悟,努力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青年。
一、红色音乐文化对高职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意义
21世纪,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冲击,中华文化如何在保证根基稳固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红色音乐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实践中创作的,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包括:革命精神、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等,是我国独有的精神成果。红色音乐文化彰显了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红色音乐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俗话说,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高职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材,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高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融入红色音乐文化,可以激发高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带领下,尽情遨游在红色文化的世界中,让他们在感官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学习革命先辈的事迹,培养高职学生尊敬先烈、热爱祖国的精神,让高职学生真正理解红色音乐文化的本质,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红色音乐文化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高职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红色音乐文化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可以让高职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高职学生通过学习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可以了解到时期人民群众遭受的巨大压迫,深刻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反抗侵略者的愿望,通过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挺身而出的精神,提升他们自身的思想觉悟。此外,不同时期的红色音乐文化具有不同的时代意义,例如:1949年前的革命精神、1949年后的建设精神、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精神等等。高职学生不断学习先进红色音乐,可以使他们与时俱进,弘扬伟大的时代精神。三是红色音乐文化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情。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融入红色音乐文化,可以利用音乐引起学生与音乐作品的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积极向革命先烈学习,重新点燃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同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辅导员合理引入红色音乐文化,可以督促高职学生修身养性、勇于实践,继承和弘扬红色音乐文化,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四是红色音乐文化可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目前,大多数辅导员在展开日常工作时,往往一板一眼,高职学生很容易对课堂教学产生厌倦心理,大大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红色音乐文化独特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课堂活力,使辅导员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达到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红色音乐文化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一)红色音乐教学资源不丰富,二者结合进程缓慢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音乐领域也不例外。面对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文化,如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蓝调等的影响,红色音乐文化逐渐走向落寞,极少有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面对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在引进红色音乐文化时,往往可选择的范围较窄,可选择的红色音乐曲目有限,只能引入几首学生耳熟能详的红色音乐作品。这容易降低学生对红色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大大延缓了红色音乐文化进入辅导员工作的进程。另外,即使部分高校愿意引进冷门的红色音乐作品,但由于这些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和音源的获取难度较高,无形中会加大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本,甚至还会出现高成本、低回报的现象。这给辅导员工作的展开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辅导员的音乐素养不高,红色音乐教学方式不够科学
在高职院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往往是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他们对红色音乐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自身的音乐素养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红色音乐文化的优势。在实际开展辅导员工作过程中,绝大多数辅导员往往将红色音乐教学看作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也就是说辅导员会在课堂气氛低迷时播放红色音乐作品,借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忽视了红色音乐对于塑造学生精神的重要性。甚至,部分辅导员将红色音乐教学看成一种教学任务,在实际展开教学时往往按部就班地播放音乐,不注重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根本无法实现红色音乐教学的目的。
(三)学生没有正确认知红色音乐,音乐审美能力有待提高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往往不够高,加上他们从小生活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的环境中,多数高职学生脑海里缺乏红色音乐的概念,不能正确认知红色音乐文化。此外,由于高职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红色历史的了解不够深刻,加之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根本无法理解红色音乐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这就给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大大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效率。
三、红色音乐文化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一)挖掘红色音乐教学资源,打造红色音乐学习平台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各大网络音乐平台,如:QQ音乐、酷我音乐等,深入挖掘红色音乐作品,从而不断丰富本校的红色音乐教学资源,并积极打造红色音乐网络学习平台,为辅导员开展红色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可以登录学校的红色音乐资源库,结合教材内容从中选取适当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
(二)辅导员应该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高职辅导员应该意识到自身音乐素养的不足,积极开展相关音乐进修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风尚,积极创新自身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例如,高职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利用音乐情景剧、谱曲比赛、改编歌词等形式,传递红色音乐作品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提升课堂的新颖性和别致性,达到“寓教于乐、立德育人”的教学目标。
(三)学生应该科学看待红色音乐文化,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学生应该积极搜寻红色音乐作品,学会演唱红色音乐歌曲,借此体会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刻含义,使自己能够正确看待红色音乐文化。例如,学生可以登陆学校的音乐学习平台,倾听和鉴赏红色音乐作品,深刻理解每句歌词想要表达的内涵,对红色音乐文化形成自己的认知。同时,学生还应该对红色音乐作品进行延伸思考,如:红色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相关的历史资料等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红色音乐的理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向榜样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音乐文化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应用,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十分有必要的重大举措。高职辅导员通过研究红色音乐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内在教学资源,为高职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此外,高职辅导员还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发扬红色音乐文化的优势和长处,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妙婷,张新笛,刘韧.红色音乐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内涵和实施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3):73-76.
[2]李艳.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7,(10).
[3]骆郁廷,陈娜.论红色文化的微传播[J].江淮论坛,2017,(3).
篇8
关键词:齐齐哈尔;红色旅游;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2-0081-02
DOI:10.16654/23-1464/d.2016.12.034
新世o以来,随着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旅游成为很多人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产业,能够带动食、住、行、购等产业共同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旅游业当做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口号、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后,红色旅游发展较快。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红色旅游发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支持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旅游开始成为国内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齐齐哈尔市的革命历史和建设历史,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条件。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
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红色旅游以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内容为重点,将1840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范围。由此可见,红色旅游主题性较强,它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物质依托,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信仰精神力量为主要内容的一种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体验活动。
据统计,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动下,全国红色旅游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增加至2015年的10.27亿人次。发展红色旅游能够使游客更直接地感受到自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有利于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增强游客爱国主义感情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也是挖掘、开发红色文化,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手段,对扩大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助推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齐齐哈尔市红色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一)齐齐哈尔市红色旅游资源及优势分析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有3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省会史,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在抵御外敌侵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有在庚子之变中为抗击沙俄而壮烈殉国的清末将军寿山将军、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将军、顺利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英雄翟志刚、刘伯明等。
目前齐齐哈尔市内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历史遗迹较多,如龙沙公园内的寿公祠、明月岛上的将军府等。同时,齐齐哈尔境内爆发了有组织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第一战――江桥抗战。日军侵华的遗址、遗迹较多,其中较为著名且重要的,有江桥抗战遗址、日军化学毒气战部队遗址、日伪电话电报大楼、齐齐哈尔老火车站、侵华日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部遗址5处。这些资源是日本侵略罪行的有力证据,同时也是反映中国将士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教材。
1948年4月正式落成的西满革命烈士陵园是我国东北解放区的第一座烈士陵园,它以建园早,规模大,安葬烈士较多而闻名于世,是国家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全国100个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为纪念1945年8月苏联帮助我国东北解放的牺牲烈士而建的昂昂溪苏军烈士陵园;2005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于嫩江江畔修建的和平广场以及泰来江桥抗战纪念馆等;第二机床厂以马恒昌为代表的马恒昌小组在全国首先实行班组民主管理分工、岗位责任制并倡议开展劳动竞赛,展示了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人翁责任感的大无畏英雄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有着重大的影响。此外,由亲自选址的老军工企业华安公司开辟了军工旅游线路,集各种武器装备和实弹等多品种产品展示、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战争展示、军事训练、民兵训练、国防教育多项目于一体,使广大游客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军工知识。这些纪念场馆及相关企业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抵御外侮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基地、世界反法西斯的宣传阵地和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
综合看来,齐齐哈尔市红色旅游资源品位较高,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余处,开发利用价值较高。另外齐齐哈尔市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资源组合较为理想,红色旅游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二)齐齐哈尔市红色旅游发展劣势分析
但是也要看到,黑龙江省其他城市同样具有优秀的红色旅游资源,齐齐哈尔市红色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与周边城市的红色旅游市场竞争中不具备绝对优势。
一是开发层次较低。目前齐齐哈尔市红色旅游资源展示手段较为单一,仍然以游人自主参观为主,展示的内容多为雕塑、图片、实物、文字,与其他地区的红色旅游展馆形式相近,对于红色旅游景点的打造缺乏创新,对红色资源的深层魅力缺乏充分展示,没有能够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现实价值,缺乏旅游的独特性、娱乐性、体验性,对游客吸引力较小。如和平广场,仅有纪念墙、纪念碑等展示,游客仅能在有限的纪念墙碑文中获取和平广场的相关资料。由于没有专人讲解,不能为游客创造足够的体验空间,游客对和平广场所蕴含“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加快振兴、开创未来”的文化内涵难以深入了解,以单调地走一圈的形式参观广场之后,也不能留下深刻印象,旅游体验层次较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不够突出。
二是分布地点较散。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市各区都有分布,地点较为分散,景点之间距离较远,景点规模较小,游客如专门进行红色主题的旅游,耗费在路上的时间要多于参观时间。各景点特色不明显,且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不够,单一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足。各个景点之间“各自为战”,缺乏协调与联系,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景c之间互相竞合、热门景点带动冷门景点的良好态势。
三是营销力度不足。目前,与齐齐哈尔市所开发的扎龙湿地生态游等优势旅游产品相比,红色旅游宣传营销的力度不够,宣传营销的经费和技术投入不足,营销宣传的范围不广,针对l生较差,网络等新型营销方式尚未得到充分的运用,在官方旅游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上有关红色旅游的介绍较少。景区所接待的多是本地单位组织的集体参观教育,景区知名度低,散客及外地游客较少,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三、齐齐哈尔市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思考
1.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相较于其他形式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分析我国红色旅游能在短时间内发展较快的原因,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及资金支持。而红色旅游除具备一般旅游项目的特征外,还具有独特的政治教育及文化传播功能,这种严肃性也要求政府必须在其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但要推动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不能仅靠政策及财政投入的支持,必须创新旅游投入机制,解决好旅游产品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兴办旅游项目,用市场化运作手段提升红色旅游景区自身的造血功能,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需要。
篇9
一、活动主题
传播红色文化·欢度金色年华
二、活动内容
1.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一是通过座谈研讨、主题征文、参观见学、文艺展演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认真组织好“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开展2017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建军90周年、纪念全民抗战爆发80周年、庆祝祖国20周年等时段,通过“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等载体,在暑期集中行动,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聚焦于家风传美德、社风扬美德,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参与身体力行的活动起步,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汲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
3.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我爱经典”征文和亲子诵读活动,大力营造学习经典、亲近经典的社会氛围。
4. 开展“诚信伴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诚信文化主题征文等活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内涵,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养成讲诚信、重信誉的好品德,切实提高学生诚信道德认知水平,促进“信用xx”建设。
5. 开展“传播红色文化·欢度金色年华”暑期读书活动:以亲子阅读的方式为主,将阅读活动与xx市组织的“红色印象”夏令营、“走进绿色军营”、“爱xx”随手拍等活动结合起来,边活动边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6. 开展2017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利用好校内外现有教育资源,争取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深入推进师生、生生结对帮扶、关爱服务等行动,积极关爱留守学生。
7. 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实践能力。
8. 开展“文明家庭我先行”家政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承担家庭成员责任,在活动中增进家人感情,密切家庭关系。
9. 开展暑期夏令营和家庭亲子旅游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活动中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
10. 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小时,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类兴趣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艺特长。
三、工作要求
1. 结合实际,务实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暑假活动方案,推进活动有序开展。
2. 加强管理,夯实过程。认真抓好督查与指导,坚持“安全、自愿、就近、便捷”的原则,将集体活动与个人意愿、学校活动与亲子活动有机结合。提倡中学生自主参加活动,小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开展活动,学校可以结合校情适当组织小规模的集体活动。
3. 认真总结,形成经验。及时收集整理活动资料,认真总结本校假期活动的工作经验,利用xx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xx区中小学德育群(网)、各街(校)博客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2017年秋季开学初要做好暑期活动总结,评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作品。
篇10
现代信息技术为政治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但要使公民意识教育真正优质高效,让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仅是教师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和辅助教学手段就能达到的,关键在于把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有机整合起来,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最优化。但是,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不可滥用,否则会失去教学重点,将公民意识教育课上成游戏课或纯活动课。此外,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效果才会理想。在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学过程中,要防止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倾向。我们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作用,又要承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二者有机地协调统一在一起。
另外,高中的时事政治又是政治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时事政治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并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公民意识教育的功能。如办专栏、板报,组织时事政治竟赛等多种形式,既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化传授,可以收到课堂教学所不能收到的公民意识教育的效果;还可以采用讲座,影视录像、电化教学等方式进行时事政治教学实现学生意识教育的目标。
同时,在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活动中,需要红色文化这根纽带把教师和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今天,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将红色文化与新的传播技术结合,开拓创新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方法与途径。红色资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挖掘其中的道德情感价值,转变高中政治教学理念,对保证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将产生重要影响。开发和利用红色课程资源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红色资源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政治使命感,培养其具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道德修养,还能让学生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政治课堂必须要增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充分发掘公民意识教育的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注意落实意识教育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而且还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内容充分发掘出来,延伸课堂教学的内涵,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景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意识教育目标,实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