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管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图书 管理员 培训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脑、手机及网络信息新技术的发展,图书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发生了急剧变化,相应的对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技能与专业素养的要求也随之变化,图书管理员整体素质和培训问题成为格外关注的问题。
1图书管理员培训的必要性
1.1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图书管理员培训是知识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目前图书管理员素质的必要要求。学习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组织应该通过加强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等环节来适应知识社会发展。知识经济社会要求图书管理员更新知识内容和结构。从实践上看,社会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变化迅速,有的图书管理员的知识内容已经更不上时代的发展,必须尽快更新知识内容;有些图书类别及文献细分程度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知识结构也必须及时更新;还有图书管理员之间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而且有些管理员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忽略了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迫切需要通过培训与学习来提升其业务素质。
1.2新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
信息社会要求图书管理员掌握新的信息情报技术。由于传统观念和陈旧体制的影响,图书管理员一直存在得过且过的现象,消极、被动的服务意识仍存在于很多图书馆员的头脑中。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使图书管理员工作人员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培养和造就一支合格的管理员队伍刻不容缓。另外,电子书、电子阅读器、电子图书市场、电子图书存贮等新的技术手段与方式的发展,对图书管理员的技术要求就更高,要求图书管理员必须不断地学习。
2图书管理员培训的要求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可以为实践提供指导,但没有实践的理论却毫无用处。图书管理员培训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应该注重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通过图书管理工作来实践理论。可适当采取“轮岗制度”, 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长期从事单一工种带来的工作厌恶感,而且可以给图书管理员把培训中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2.2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
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学习包含团队学习和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包括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学习、“愿景”共享及团队成员间的精诚合作等,而自我培训则是指组织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与资源条件,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 确定学习需要的资源,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图书管理员培训中既应该注重通过集体培训来增强团队默契,又应该采取措施来鼓励图书管理员利用工作之余进行自学。两种方式的有效配合可以在减少培训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强培训效果。
2.3专业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应该围绕工作内容来进行,需要本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图书业务分类、图书市场客户服务、相关业务流程等业务技能培训,而且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因此, 在培训中应该注意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的结合。
3图书管理员培训的具体举措
3.1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培训的氛围
宣传学习与培训的作用与重要性,结合图书管理工作实际开展各项学习与培训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与培训氛围。只有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培养和塑造优良的素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3.2重视培训职能部门和制度建设
图书管理员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 必须设立专门的培训职能部门, 由专人负责管理培训目标和原则制定、培训师资和课程安排以及培训学员的日常管理等内容。专门职能机构的设立可以保证图书管理员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但这必须以相应的制度建设为基础。图书管理员培训中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是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手段。将培训同图书管理员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切身利益挂钩, 把培训作为年终评优和奖金发放的条件, 这样的激励制度可以为其他培训措施提供制度保障。
3.3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培训学习积极性
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竞争上岗机制,通过竞赛气氛来增强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安排竞赛内容,且培训内容及竞赛内容要与图书管理员工作业务实际相结合。同时,要注意竞技性与娱乐性相结合,不宜太枯燥。另外,还可以增加竞赛点评和奖励。专家点评可以进一步巩固培训知识, 奖励则可以进一步激励馆员的学习积极性。
4结语
图书管理员培训是知识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目前图书管理员素质的必要要求。在认识到图书管理员培训的必要性后,应该根据自身服务对象的特点、服务种类和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和经费情况, 合理制定培训原则和目标, 并通过具体培训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惠梅.我国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差异性研究[J].职教论坛,2007(7):46-48.
[2] 勾月.美国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及启示[J].职教通讯,2007(5):60-63.
篇2
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学术研究从问题出发》报告中从为什么从“问题”出发、什么是“问题”、“问题”在哪里、学会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讲授了学术研究的体会和方法。结合当前图书馆工作实践,为大家讲解如何选择标题和研究方向,最后提出论文写作需先建立认识熟悉对象,在撰写阶段要确立好文章基本结构明确观点。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图书馆员必修课——如何写好案例》的报告共有五个部分:图书馆案例的意义、案例与论文写作、如何写好图书馆案例?并列举了佛山图书馆等几个图书馆的案例写作作了详细分析。聆听这一场报告,我看到了案例与论文的区别,学到了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通过具体的写作实例明晰了案例写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我在实际工作中去撰写图书馆案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明在题为《图情论文的撰写与投稿》的报告中,分八个部分先后论述了论文选题的内涵、原则方法和途径,介绍了近期国内图书情报学的热点和根据选题进行写作的方法等,点明了来稿中选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稿件录用的两大因素:选题和刊物,阐述了图情期刊论文撰写的技巧和提高投稿命中率的策略,使我的论文写作方向更加明晰。
篇3
关键词:知识型社会;高校图书管理;业务流程;客户价值
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更新了知识传播的载体,也对高校师生重新塑造知识阅读习惯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型社会对信息的增长是爆炸式的,而高校图书管理者在应对产业发展挑战中,更需要从思想上积极转变,从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以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发展要求。
一、知识型社会下的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模式与环境,同时对图书管理者来说,不仅需要从在知识结构上进一步完善,还需要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上增强信息管理水平。当前,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对从事图书管理的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来完成文献的分类、检索与采编等工作,另一方面要能够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来提升自身对现代图书情报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再者,对于立体式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说,高校师生在知识获得和传播中,更多的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搜集,与此同时的知识信息的快速增长,师生知识需求的日益广泛,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知识集散需求空间,进而需要从更为广泛和高效的知识整理中来满足需求。最后,作为高校师生知识服务的窗口,图书管理人员应该转变管理思路,重视客观需求和客户价值,积极从知识与信息的提供上,为师生创造更为快捷的知识参考、咨询、借阅服务,树立客户意识,着力从优化知识产业链条上做好知识服务工作。
二、推进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思路研究
改进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必须从具体的工作内容上着手:一是要从图书业务流程再造上提高图书资源开发效率,一方面从业务流程上处理好图书的组织与管理,整合图书资源,提升师生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从图书管理实践中,做好咨询、采购、编目和流通,从各环节优化上增强管理效用,如对检索工具的优化,对图书数据库的整合,对声像、情报资料的梳理,以实现知识信息产品的保值与增值,加大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挖掘。因此需要从管理思路上把握总体,尤其是在图书资源管理上,要科学调配好图书管理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知识消费效益。二是要从读者需求的分析上把握改善方向,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水平。一方面注重对读者的理解与尊重,坚持从读者出发来听取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当前知识经济发展趋势来认真审视管理中的问题,着力改善读者环境。三是要引入目标管理,从服务质量上增强管理的信任度、满意度和美誉度。做好服务工作,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开展期望目标管理,并借助于与师生的互动交流来了解和满足师生期望,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图书管理考评机制,实现图书管理目标值与管理人员的业绩考评相结合。另外,做好图书管理设施建设,从管理方法和管理标准上来推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四是注重职业培训,尤其是图书管理综合素养建设。从现代管理理念出发,结合高校图书管理实际需要,从管理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更新上,引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组织专家授课后知识讲座方式,开展学术探讨与研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针对图书管理中的问题展开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以逐步提升图书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另外,注重对先进单位的参观学习,注重对人员素养和管理视野的拓展,以适应未来知识时代对管理人员的需要。
三、着力改善高校图书管理的对策
知识型社会对知识的需求是迫切的,而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更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支撑。为此,在着力改进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强化和完善。
(1)注重对图书管理培训中心建设
培训工作是提升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的关键点,也是顺应知识型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工作。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更好的应对现代化图书管理的挑战,不断补充图书管理人员队伍的知识文化水平,构建培训中心,健全图书管理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度,通过短期培训和长期学习来增强对图书管理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以提升图书管理者的岗位能力。
(2)构建读者信息数据库
服务好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尤其是知识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从关注图书管理到关注读者需求的分类,力求从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上调配好高校图书管理资源,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构建读者数据库,从掌握师生的信息需求上来构建服务策略,特别是对教学科研人员,对广大学生求知的满足,以实现多样化和层次化的服务转变。
(3)注重对图书采购与流通管理的融合
在高校图书采购工作中,传统方法是采编人员负责采购,流通人员负责图书流通,两者的各自为政不利于图书资源与师生需求的满足,尤其是在传统经验采购上,很容易造成采购工作的盲目性,使得采购与需求脱节,不仅占用了资源,还降低了图书服务效率。为此,将采编工作与流通工作进行融合,听取流通人员的意见来降低文献的拒借率,提高文献价值水平和利用效率。
(4)注重对图书产业链的优化与组合
图书管理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信息的集聚,更在于对知识信息的配置与传播。为此,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引入产业链理念,从图书资料的购买、收集、加工、整理及提取、利用等环节,优化好各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完善好采购、编目、咨询和流通工作,最大化的促进图书管理业务流程的顺畅,激发信息生产者的创造热情,增强知识创新价值,最大化满足师生对知识的渴求与满足。
四、结语
知识型社会应根据客户需求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整合图书管理资源,进行业务流程和工作组织再造,并实施目标管理,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现有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师生对图书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平.浅论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与读者阅读心理[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篇4
(1)匮乏陈旧的图书资源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随着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其建设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的加大、新书籍和资料的购进、图书馆面积的增加等,但这没有解决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高校图书馆没有和教学、科研单位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新增添的大批图书和资料不能有效满足读者的需求,出现了大量图书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而有很多读者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资料,这严重浪费了资源并对图书馆的长远健康发展是不利的;还有一些高校的经费紧张,对于一些价格昂贵的工具书无力购买,许多图书资料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2)落后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对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已跟不上。相对封闭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不够开放和长远的发展理念,对于本校的图书馆还在追求小而全,对建立校内外图书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能高效利用图书资源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它的重复和浪费。图书馆藏书数量的增加和文献数据的多少是很多图书管理领导所注重的,而在服务读者方面忽略了其重要性及职能,缺乏服务读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会受这种被动服务态度的影响,还对发展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需要难以适应。
(3)行之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相对缺乏。高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提供图书资料的公益单位,其人事管理实行的是终生制,这种运营模式是论资排辈来进行职称评定及升职加薪,这使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还会使图书管理者不求上进,对于最新的现代管理和业务知识不注意学习,而是在日常的一些琐碎事情上面耗费过多的精力,这对社会主义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很难适应的,更严重的影响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4)综合素质不高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专业知识跟不上时展的要求。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这要求馆员要掌握相对应的最新的网络操作技术和系统,而这一要求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达到,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也不够重视,使其对信息时代要求综合素质提高无法适应。
2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措施
(1)图书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创新。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是实现图书馆管理高效、健康的前提、保障和关键之处,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观要予以转变,改变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办馆模式,与外界的交流、融合要积极的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助与互动要予以强化,促使完善的图书馆联盟的构建,使图书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得以实现,各种性质、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得以进步和发展。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提高图书资源质量上来,使图书资料应有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使其利用率得到切实提高,服务的态度和理念要予以改善,图书管理人员的被动管理要转变为主动服务。这样可以激发馆员的创新意识,使其解决问题和应变问题的反应和能力得以提高,并有益于增强读者的满意度。
(2)图书管理的激励和竞争机制要得到创新及完善。员工工作热情和欲望的根本激发要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激励机制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及完善。图书馆领导要对每个馆员的特长和个性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知人善任,依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人尽其才,对图书馆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规章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要进行明确的建立,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切实的予以履行,馆员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可循,可以保证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馆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发要有明确的奖惩制度,一定的惩罚措施要给予工作态度不认真、不积极的工作人员,对于那些拒不改正的人员要将其辞退。一定的物质或精神的奖励要给予工作业绩较好、专业技能较高的工作人员,更好的激发馆员的潜能。每一位管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产生可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的积极构建来完成。
(3)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努力的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已不再是以前简单的借还图书等业务,在新的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更加高效、快速的专业化服务提供给读者,对于这一点图书工作人员自身要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人员要确保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时代同步,对于最新的网络知识和系统要努力的进行学习,把有针对性的网络导航服务提供给读者,为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满足读者的需求。专业化、规模化的培训模式,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努力的予以构建,馆员的信息化管理培训要不断的予以强化,在业务技能方面要确保工作人员可以跟上时展的要求。对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保证。
(4)建设高校图书管理服务学科。将学科馆员制度引入重点学科或重点项目的立项、评估过程。把部分具有较高素质的馆员作为特定学科专业服务人员,要特别关注特定学科的文献情报资料,经常性的和院系专家联系人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图书管理中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组织、综合利用等优势,学科馆员要充分利用起来,及时将学科动态信息反馈给学科组,把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学科的建立。
篇5
摘 要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我国为推动农村文化发展,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新农村建设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的最直接作用在于解决农民的“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益,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家书屋 现状 建设建议
一、尼勒克县农家书屋现状
自2008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在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县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技兴农意识,改变农民经营生活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尼勒克县共投入建设资金近8.9元,已有74个行政村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覆盖尼勒克县94%的行政村,每个农家书屋平均图书拥有量达到1500册。农家书屋”工程计划于2013年覆盖尼勒克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有书屋”。
二、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书屋图书的配备不尽合理。书屋图书效用的发挥是长期惠民的关键,部分科技、法律书籍过于陈旧,农学及其养殖等方面的书籍相对较少,图书购置不合理等问题长久必将影响书屋整体藏书的质量,导致书屋在基层服务于农的效用大大降低。
(二)书屋内涵建设不够,图书覆盖面较窄,文化品味不高。目前的农村书屋的图书结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接受实际和现实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和农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大部分书屋图书种类偏少,内容广度不够,图书风格不够多元化;图书更新速度慢,层次普遍不高,和农民现实境况对接度不足,对农村读者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三)书屋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图书管理培训机制欠缺。鉴于基层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困难、缺少专业人员等原因,造成图书管理培训缺失成为一个阻碍农家书屋发展的重要因素。基本上每个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都是“自己琢磨着来”,根本没有参加过任何专业的培训。管理员队伍建设落后必将影响图书更新、图书购置等环节,进而影响整个书屋的长远发展。
(四)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工作效率较低。受到农村地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一现实情况的制约,目前农家书屋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不少村的农家书屋缺乏专人管理,名义上的“专人”往往是兼职、代管。有些农家书屋虽有专人管理,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管理人员往往文化层次较低,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上缺乏亲和力。
三、推进我县农家书屋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针对农家书屋重硬件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轻用的现象,提议应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符和农村实际,针对现状,因地制宜,图书购置应符合农村文化结构,根据产业特色和农民们生产、生活需要购置图书,使农家书屋真正能够帮村民们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选择农民需要的、愿意看又能看得懂的书籍”的原则,这样农家书屋自然而然就会受到了群众的青睐。同时各地书屋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创新活动组织形式,激发书屋活力。例如组织开展“读书节”、“全村读书日”、“生产经验介绍会”等活动,积极发展农民读者会员并组织进行科学技术传授活动,使村民们寓学于乐。
(二)进一步调整农家书屋的藏书结构
首先,要根据实际制定科学的购书计划,满足不同人群的读书需求。依据农村现实情况,书屋建设中要重点增加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业、医疗卫生、科普知识、法律等图书品种。其次,还要适当购置一些引导农民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书籍,如生活类、文体类、休闲类书籍,帮助农民在致富之后,不断丰富、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第三,建议还应该多购置一些能提高农民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书籍。现在的中小阶段学习都要求有较大的阅读量,要求多读文学名著,而农村家庭条件有限,购买好的文学书籍不多。因此制定一套符合中小学生的购书计划对书屋吸引学生人群起着重要作用。
(三)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制度
建议组织开展图书管理培训班,为管理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辅导机制,有计划地对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开展“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书屋标兵”等评选活动,对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提高管理员专业素质。
(四)健全书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新模
要成立农家书屋工程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明确的实施意见、规划,建立协调小组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员学习培训制度和服务守则等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用机制。建立科学方便的借阅管理制度,做到既要便于民又要保护好图书,让图书在老百姓手中流转起来,只是“活”起来,真正的为民所建,为民所用。
总之,服务三农、以农民为主体应成为农家书屋建设始终坚持的原则。我们应当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抓好农家书屋建设,解决好农牧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结合农村发展战略创新更多的读者服务项目,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农家书屋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蕊.基于受众调查的“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培训;预约培训
1 预约培训的需求调查
1.1 传统培训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针对图书馆培训的需求,笔者展开了一份抽样调查。共向图书馆内正在自修和借阅图书的读者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笔者发现,40%的读者最初知道图书馆并走进图书馆,是靠图书馆向刚入学新生发放的《图书馆指南》,15%的读者选择了“班主任介绍”一项,35%选择“自己找来”一项。其中,《图书馆指南》和“班主任介绍”都属于传统培训中最简单也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但事实证明,传统培训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有效。而问至读者希望在哪里接受培训时,25%的读者选择电子阅览室,15%选择学校报告厅,55%的读者选择了班级教室。也就是说,大部分读者希望有人主动到他们的教室为他们培训,而不是要求他们跑到图书馆或者学校报告厅接受培训,可见,传统培训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了。
1.2 读者预约培训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模式
由读者自己提出培训的内容、时间以及地点,并通过预约的方式,让图书馆工作人员上门为其提供专门的培训服务,这种培训方式,便是预约培训。
预约培训能够准确了解读者对培训内容、时间和地点的需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满足读者各方面需求,是预约培训出发点和落脚点。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的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并提供相应的培训,一方面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图书馆从传统培训中的主动地位,变为被动地位,真正做到读者之上,服务为本。这也解决了图书馆员总按照自己对读者需求的理解来安排培训内容的主观片面性问题。
预约培训能够让读者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培训的灵活度大大增加。在培训工作中,培训内容确定后,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的选择也是影响培训到座率的重要因素。在传统培训方式中,图书馆事先定好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如将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或晚上,地点大多数选择图书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无法契合具体读者的需要,可能很多读者有课或者有其他的事情而无法到场。但是在预约培训中,读者能够自由选择培训时间,就近选择培训地点,如同一个院系的读者可以选择将培训地点定在自己院系电子阅览室或者是离他们宿舍近的教室,图书馆员按照读者需求,提供上门培训服务。
2 预约培训实践经历
2010年,笔者所任职的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曾经尝试过预约培训。馆领导要工作人员将预约培训一项,挂在图书馆网站读者服务一栏,并承诺提供上门服务。两个月内接到两次预约,一次是一位教师读者要求上门指导电子资源的使用,笔者上门服务发现,该读者从登陆,到下载,再到使用,都无法实现,原因是电脑使用不熟练,不会安装要求使用的阅读器。另外一次预约,是一位班主任为其整个班级组织的技能培训,要求我们图书馆读者服务部提供复印机使用培训。两次培训内容要求让我们措手不及,再加上笔者还担任办公室、读者服务部等各项工作,无暇抽身,于是不了了之。
3 如何将预约服务做的更好
笔者所在图书馆之所以失败,原因很多。明年,本馆准备再次开展预约服务项,那么,该如何从上次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将预约服务做的更好呢?
3.1 合理分配师资,最大提高人才利用效率
首先,上一次实践表明,我馆师资力量不够,而且工作人员知识面不够。笔者图书馆学专业毕业,但读者预约的内容经常出乎意料,虽然能够解答,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不够详尽。因此,综合研究决定重新制定培训机制。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馆长、办公室老师、读者服务部老师、技术部老师和采编部老师四人行动相对自由。因此,我馆研究决定,将采取轮流培训和技术分配相结合的方式,一来轮流培训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二来技术分配从每个人担负的工作内容以及所学专业出发科学分配,更有利于将培训做的更专业,更好。
3.2 与传统培训相结合
预约培训虽然内容、方式、地点相对自由,但是过于自由,只会让图书馆措手不及,应对无方。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众多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的情况下,最好采取传统培训与预约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即图书馆列出可培训内容,读者有选择的预约。
3.3 做好准备工作,分类制作课件
要将准备工作做的更好,更充分。因此,我馆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每人负责可培训内容列表中的几项,并针对可培训内容,制作内容丰富而且精致的课件PPT,以备不时之需。
3.4 积极宣传,扩大影响
预约培训在学生读者中反响不大。经调查,教师读者多数在教学例会和校内办公网上得知。而学生读者大部分不知道,仅有少数读者从图书馆内的宣传海报和图书馆网站主页上了解讯息。为了提高培训活动的知晓率,图书馆需要从全方位多渠道大力展开宣传活动,在读者比较集中处如校内宣传栏、食堂、学工处、学生俱乐部等地方张贴醒目海报的同时,开拓其他获取途径,以便提高图书馆预约培训通知的知晓率。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好班主任、班长、学生会、学生社团这一渠道,通过建立飞信群、QQ群、图书馆微博等,宣传预约培训活动,最大程度地提高培训讲座活动的知晓率和到位率。
3.5 继续做好新生入学培训,事半功倍
新生培训依然有效,应与学工处等部门联合,积极开展新生教育。新生刚入学时,都是抱着新鲜、积极的态度看待图书馆的,他们比较服从管理,乐于学习,稍加引导,就会积极积极读书。对于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借还书手续、图书馆开放时间、电子资源内容等基本培训,在高职院校新生入学之初,为所有新生提供强制性培训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3.6 根据不同读者类型,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
教室读者和学生读者的需求必然是非常不同的。教师读者培训内容以电子图书下载和各种数据库使用方法学习为主,而学生读者则侧重图书馆基本知识、借还书手续办理、遗失赔偿方法和基本电子资源使用为主。就拿电子资源培训来讲,教师读者和学生读者电子资源培训名称相同,但在备课和授课时是完全不同的。
教师读者信息素养高,因此培训讲座内容应该更加深入,有知识含量,针对其科研和教课需求,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例如高级检索、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等内容,有时可以邀请数据库商的专家来专门授课。而对于学生读者,一般馆内工作人员就可以授课,内容一般是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和论文写作方法等内容。总之,根据不同读者,制定符合其需求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才能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3.7 与学生社团合作,扩充预约培训师资力量
相对于老师而言,学生与学生的沟通是更加具有亲和力的。因此,我院组建了读书协会。来自各个系部不同专业的五六十名同学相聚在图书馆的读书俱乐部,为图书馆的各种宣传、各类活动的组织,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读书协会与其他学生社团之间也有着密切的来往。他们中不乏一些精通某类技术或专业的学生,比如摄影、电脑组装等等。他们也希望做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经历。高职院校图书馆师资力量匮乏,可以与学生社团合作,特别是与学术科技类的社团合作,让他们为用户提供预约培训。这既是对读者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能扩充预约培训的师资力量。
3.8 充分利用网络,开启网上预约培训系统
在当今网络化大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网络,读者可以坐在家中查找馆藏信息,可以预约可以续借,也可以浏览电子资源;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软件、图书馆微博、网上咨询台等方式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同样,预约培训也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开发网上预约培训系统,读者可自行提交预约培训需求,写明时间、地点和培训内容,有相同需求的读者可加入该小组,达到一定人数后,图书馆即组织培训。这种网上预约培训形式既能满足读者自主选题的需求,又同时解决图书馆组织听众的问题。可以说,是当前预约培训中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吴礼志.高校图书馆读者预约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刊,2013(3):75-76.
篇7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较低和专业技能偏低。一方面,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于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普遍不够重视,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有些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不愿意接受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导致整体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受影响,对于信息化意识认识不强甚至抵触的情绪。另一方面,大量存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于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专业技能不强。首先对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招聘来源上就非常复杂,基本没有图书资料馆人员的专业型人才,其次,图书馆缺乏对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培训和学习,对于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相当陌生。最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学习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只是完成上面派发的工作而已,没有将其作为其工作的分内之事,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措施建议
首先,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和相应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制度。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要确保信息化管理能够顺利进行。应当建立具有可操作的法律对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提供法律保障。对于侵犯图书资料管理安全的人员,应当根据法律严惩,并且责令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保障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再则,应当制定统一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制度实施信息化管理工作,驱除陈旧的图书资料管理观念,统一思想,以严格的方式管理工作人员,并对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实施情况加以监督。
其次,图书馆应当注入足够的资金,根据需要购买图书资料管理所需的硬件设备和吸收专业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高校应当加强对于资金的投入力度,使得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资金多样化,并且可以吸收外界对于图书馆的赞助,有力保障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另外,图书馆应当根据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及时更新图书馆的硬件设备,将一些陈旧的设备及时处理掉,以免影响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最后,就是,大量招聘具有图书资料管理专业高素质的人才,使得具有专业知识并且热爱图书资料管理专业的工作人员吸收进来,综合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
篇8
关键词:图书编目 编目质量 信息化 有序化 可视化
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图书编目工作始终位于核心地位,图书编目工作对馆内现有资料及信息进行科学的编目,这样可以方便读者快速准确地进行借阅。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图书编目工作,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提升图书馆的工作质量。特别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编目得以广泛应用,联机编目的实现将所有图书馆的资料和信息置于资源共享的一个大平台上,每一所图书馆都是这个大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似如整个运行链条中的一个链结,每个链结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会影响到整个信息资源大平台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所以,每一所图书馆的编目工作都很重要。而要科学地做好图书馆资料和信息的编目工作,必须在操作的技术层面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处理好编目数据外包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书市场的爆炸式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的编目业务都开始采取外包方式运作,并且这种外包方式已成为广泛意义上的主要模式。分析这种模式,既可发现其优势,又可发现其不足。具体的分析可通过分类、著录两个环节看。
在图书分类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现在的图书馆藏书主要是图书经销商们进行购买得来的,每一个不同的经销商购买图书的方式、地点不同就导致了购买到图书数据不统一,进而造成了图书编目工作的混乱,编目工作者无法准确地对图书进行编目、分类管理。第二,图书经销商购买图书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基于这个目的,他们招收的工作也主要是以营销为目的,基本上没有受到专业的图书管理培训,大部分缺乏专业的图书编目管理经验,这就导致图书馆对图书的分类管理不规范。
在图书的著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书商一味地追求速度,导致编目人员盲目著录,无法按照要求进行规范著录,使得一些图书的著录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比如,著录错误、价格错误、有错别字、空格位置错误等。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可尝试通过三个方面的对策来解决:一是要考察外包对象,选择合适的书商。包括对编目技术人员的考察,对编目数据质量的考察,以及其他图书馆对其的评价。只有综合考核通过,才可以放心与之合作。二是制订详细的外包合同。在合同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的操作标准和著录细节都要写进合同中。关于不达标不符合要求的编目数据怎么处理以及责任划分,都要明确规定出来。使双方在法律的约束下规范操作,减少分歧。最终的目的是使编目质量达标。三是要协助和参与外包过程,抽检和监控质量。本馆编目人员要与书商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交流,让书商编目人员了解本馆的编目要求和规定。除此之外,图书馆要派专业技术人员去指导外包方的工作,并在适当的时候对编目进行抽检,从而实现对编目质量的监控。
二、《中图法》改版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图书馆已经按照《中图法》的要求进行规范的编目了,当今时代是个不断发展的时代,为了更好地满足时展的需要、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中图法》也在不断完善。这就造成了图书馆的编目工作是依照《中图法》进行的,对于新版本的《中图法》增加和变更部分的修正,这一过程需要图书馆通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中图法》自身的逐步完善,使得图书馆在实际管理中对于编目无法实现一次性到位。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定期培训编目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中图法》内容,了解最新版与之前的内容差异并能熟练运用到编目工作中去,要通过对编目员的业务培训,使之熟悉和掌握《中图法》五版的发展变化情况,充分认清新旧版本交替标引工作的衔接问题,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应用《中图法》五版的科研成果,不至于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把握不好其变化。
三、编目人员思想和业务素质不适应问题
要想提升图书馆编目工作的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编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图书编目技术与流程一定的情况下,最后编目工作的质量就由编目人员的工作质量决定。因此,一定要确保编目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认真程度,这样才能做好编目工作。大家都知道,编目工作枯燥并且繁重,是图书馆中最累的工作,所以图书馆要加强对编目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要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编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通过奖优罚劣的做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或奖励,对工作落后的予以批评或警戒。在适当情况下,还可以进行编目工作效果的个例分析,在编目人员中进行讨论,总结经验和教训。要十分重视对编目人员的业务培训,正如前文所述,编目人员业务水平必须适应新方法的需要,而编目人员业务水平的适应,一方面是从工作时间中得来,另一方面,更需要通过业务学习和培训来提高。
四、编目工作细则不规范问题
不置可否,一部分图书馆的管理漏洞造成了编目工作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一定要制定统一的编目规范,这样编目工作者办起事来才会有章法,不至于在编目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差错和漏洞,缺乏相应的编目工作审核制度,对于编目人员完成的编目质量不能及时审核验收,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编目工作人员相互间分工不明确,常常是每个工作人员既要负责图书编目工作,又要负责图书采购典藏工作,工作的无序化既造成了工作质量的不足,也会导致工作时间的浪费。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书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278-02
一、农家书屋基本涵义及建设的三大要素
(一)说到农家书屋,我们首先要明白其具体的意义在哪里,其目的能够给农民及社会带来什么。那么这里先做一个简单形象的介绍:农家书屋,就是一种文化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农民在文化方面的需要,可以提供对于农民实用的电子产品、报纸杂刊并且可以自己进行管理。农家书屋的建设在运作模式上多种多样,非常灵活,像他们的原则就是为农业服务、让农民更方便、让农民感到更亲切亲近,非常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三大要素中的第一点:“选户”,在进行屋的选择的同时也就是选户,就是选择哪家农户来承办建设。所以农户一要具备良好的主观愿望,为整个当地的集体建设和村民做贡献,为他们提供文化服务,二要具备自身的家庭里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和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还有对于农村书屋的建设和服务有一定兴趣,因为这种兴趣可以成为一种推动农村书屋建设发展的动力。三是在当地与其他的农户之间的关系要和睦,相处的融洽,让村民闲余的时候都会聚集与书屋进行文化素质的交流学习、提升等。四是要有一定的商业知识和经济能力,因为在建设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要达到良性发展,这样就不能全部靠国家政府的投入,作为承办方的农户也需要在某些时候根据实际的情况自我的投入资金进行建设。综合这些点都是在选择承办方农户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到以的因素。同时又考虑到农家书屋自身的特殊性质比如:公益性,所以也不能够要求农户只付出没有收入,那么就可以采取“以文补文”经营式的项目开展,形成良性互动模式,也可以获得经济上的一些补贴。
(二)“书”,农家书屋在很多地方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政府的投入是一次性,再配送相关的一些设备和书籍,这些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能够快速的打开局面原因的物质保证。一次性配术书也只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在以后的资源补充必须开发更多的方法给以保障。由于现在各个书屋都开始接受和传送一些书籍,所以也必须有效的加强图书在采购和监督这两方面的制度。采购出版是要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者的原则,仔细筛选,内容范围要广,不能一废旧、差质量及定价高折扣低的出版物,防止书屋的建设中出现资源缩水现象。配送时,要保证每个书屋配送的数量在好多,适用于哪些群体的人口,确保能满足村们的需求。建立书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帮助到农民解决平时买书、借书和看书难的问题,增加自我的文化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现在专门建设了书屋过后,还要重视其能不能够有效的被利用起来这一问题,要做到资源不被浪费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人”,结合前面所说的两点,都完善过后,这个书屋肯定也是需要人来有制度的进行管理的,虽然书屋实行了自主管理的模式,但主要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引导,不能够任其自流。书屋建立的初期阶段,一般也会同时建立好相应管理的规章制度,但重要的事要执行。农家书屋必须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持久发展下去。监督管理员的安装规范化要求并给予指导,坚持执行书屋的管理制度开展服务,并且管理员应该在上级的政策精神下再综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详细有效的管理规则。为保持干净舒适的环境做好防盗防火等安全工作,给村民一个安全、舒适、干净的阅读环境。
二、“农家书屋”的建设
首先,组织整个建设过程的领导要得力,这是“农家书屋”建设的基本保证。其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政策成立工程建设小组,并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具体方案分步实施,这样一来不仅在宏观角度有了统筹的把握,在微观上也有细节操作,也就能确保了书屋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加健康完善。要建好书屋,还必须要有整个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个人或企业单位都可以进行募捐,不同行业的设备也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网吧可以捐些电脑供村民上网,结合这网络来学习新鲜知识等,这些方法和手段在社会上都造成了良好的舆论效应和影响,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村镇的资金问题解决也非常有效。然后就是制度的建设,各项措施要及时到位,在建设过程中配套出有标准、有目标、有思想及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再结合着书屋的位置、场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但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掌握好尺度、分寸,可以尽量将书屋建立在人口相对来说比较密集、交通相对便利及农户相对集中的区域或者在一些中小学校附近,充分利用好自然条件,这些都是建立出理想书屋的重要因素。
三、怎样管理好“农家书屋”
(一)必须拥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书屋管理人员
“农家书屋”的建设,书屋管理人员是不可缺少的,而书屋一般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就是农民按照自我服务、自主进行管理的模式来进行的,因此,无论是兼职或者专职都要先经过专业的书屋管理培训、并且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及自我业务技能。培训可以分阶段的进行,培训方法、途径和模式也可以多种化,要结合个人辅导和集体的培训及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的结合,还有流动式培训与固定式培训的结合、内部的培训与外出培训相结合,从而更全面的提高书屋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化的培训目地。针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一些地方也专门举办“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培训班,并邀请一些资深的专家在现场的实践中进行指导和业务的培训,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书屋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恰当合理地运用公共资源
在今天,任然快速发展的图书馆事业,也已经储备了非常丰富的图书资源,并且是文本资源和数字化资源都有,对于“农家书屋”的建设就必须要整合好这些公共图书资源并最大化得加以利用,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浪费,要把资源整合的工作做好,充分利用其资源。还可采用“图书银行”模式来夺取扩展书籍来源,在中山市就有这样一个经典惯例,所谓“图书银行”就是一种新型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其图书资源全部由社区的居民来提供,他们不仅是书屋的资源供应者也是书屋的读者,他们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读到其他居民提供的好书并同时也将自己提供的书籍贡献给其他居民,起到了非常好的交流、沟通效果作用。不过,我们也还要考虑到人文、地域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充分完善的估计到农民的阅读需求和实际情况,提前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到了选购的时候可以多提供一些实用的书籍,少提供一些比较难懂的书籍,按照农民们所急的、所想的配备畅销的图书,内容一定要简单易懂,并且必须是能够用上的图书,更深入的满足村民对知识渴求的需求,帮助他们运用学习文化知识并进行掌握及运用,通过知识来致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广大农民群慢慢羊肠喜欢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
(三)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是建立好志愿者队伍并让其积极投身于“农家书屋”的服务中去;二是适时合理的安排各种活动,让“农家书屋”焕发出不同的光彩,可以从公共图书馆身上总结出更多成功的经验从而更好的完善自己;三是学习多种经营模式,由经营收入逐步过渡到一书屋养书屋。要建设好“农家书屋”并管理好“农家书屋”,我们必须提高工作量加大、加快工作力度和前进的步伐,必须突破传统的局限性思维,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在新农村的文化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其功能,同时注意工作过程中的创新性、前瞻性,要适时的总结并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结语
建好“农家书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一种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我们首先明确其指导思想,再具体落实到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步骤上,并且贯彻到人民的思想,逐步转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不断的改进、创新,不断的积累、总结经验,使其成为良性循环并走上健康长久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张惠刚,K.Feser.现代电力设备管理系统的构建[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22(12):6-9.
[2]但醒.电力设备管理系统的构建[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3):164-164.
[3] 董建政.电气设备管理系统设计[D].山东大学,2009.
[4]冯亚玲.基于.NET平台电力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
篇10
一、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教育装备使用管理
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我们高度重视装备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装备工作的领导,建立了专门的装备管理和应用工作班子,由市装备中心主要负责人亲自抓,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
(1)完善装备管理队伍人员组成。与县(区)教育局协调,完善了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装备管理人员结构组成。各县(区)教育局配备装备部门管理人员,懂教学、懂技术的占一半以上;各学校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育装备工作,并设立专门的机构分管装备;各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均配备管理员。
(2)组建各学科中心组。以淮安市全市实验骨干教师为主体,组建了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心组以及中小学图书馆应用研究中心组;聘请了一批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装备管理应用研究队伍,建立学科实验教师专家库。
(3)抓实队伍管理培训。近年来,组织了3 000多名实验教学人员和实验室、图书管理人员参加省、市级实验教学培训,近百人参加了江苏省装备中心组织的“做有文化、有智慧、有技术的装备人”系列培训活动,为教育装备工作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铺平了道路,也为教育装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以机制创建为支撑,规范教育装备使用过程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装备工作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才能将这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层次,提高我们的装备管理能力,发挥装备应有的效益。
(1)全力推进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011年举办的江苏省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培训会议,提高了淮安市装备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认识,掌握了平台管理技术。2012年年初,淮安市教育局成立了全市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淮教财[2012]2号),制定了时间表,印发了工作简报。目前各地各学校正紧锣密鼓地按序时进度做好系统建设工作,这必将为今后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多措并举,促进教育装备高效使用。组织编写并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小学实验室实用指南》,为各中小学在教育装备建设配备、管理制度、实验技术、评估验收、自制教(学)具等方面提供规范性标准,为各学校提供统一的功能室制度、账册、使用记录等资料;印发了《淮安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办法》《关于开展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评估暨装备管理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建立装备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的通知》等文件,编制了《淮安市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目录》,明确了各年级实验课的分组和演示实验内容、数量等基本要求,并将其纳入装备督导的范围。
以上措施使学校对实验教学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管理起来也非常便捷,既促进了仪器设备的高效使用,也防止了学校财产的流失。现在,全市统一印制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各学校全部入框上墙,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专用账册齐全,记录规范。
三、以活动开展为抓手,激发教育装备使用热情
随着全省“四配套”“合格幼儿园建设”“龙芯电脑推广应用”等工程的推进和完成,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淮安市教育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为管好用好这些设施设备,提升教育装备应用水平,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得到教师职称评定部门的认可,充分调动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1)举办实验大赛活动。几年来,淮安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成功举办了全市理、化、生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和小学科学教师、初中学生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电视大赛,以赛促用,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促进了中小学实验课的有效开设。
(2)开展网络读书活动。为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和学校图书馆(室)资源,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由江苏省教育厅主
办、教育装备系统负责具体实施的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淮安市上传的参评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每届均在全省名列前茅。
(3)组织系列评选活动。每年举行一次装备实验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总结交流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推进装备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每年举行一次优秀实验教学课评选活动,为实验教师搭建平台,不断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并择优推荐参加全省、全国评选,目前已有50多件师生自制教具在江苏省和国家级评选中获奖,多件教具获得国家专利,部分中小学还将自制教具纳入校本课程。
四、以实验研究为导向,提升教育装备使用水平
理论研究和综合素质是装备事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聘请了一批以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为主的实验教学特约研究员,协助抓好实验教学研究工作。
(1)重视实验课的开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了《淮安市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目录》,明确年级实验课的分组和演示实验数量等基本要求,并将其纳入装备督导的范围。
(2)重视课题管理研究。仅2009年,获批江苏省装备中心和江苏省教研室联合设立的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就有21个(占全省课题总数的20.6%),课题数量位居江苏省各市之首。目前,课题正处于深入研究之中,几十篇实验教学论文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级评选活动中获奖。我们安排专人督促和指导各课题学校和课题组开展课题后期研究和结题准备工作。
(3)重视实验教学讲评。组织名师、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开设实验公开课、观摩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发挥实验教学研究中心组的作用,为实验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与实验教学研究的热情。
五、结束语
今后,淮安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将继续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工作领域,深化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研究活动,为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收稿日期:2012-06-20
作者简介:窦玉满,本科,中教高级,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