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家庭理财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家庭理财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家庭理财方案

篇1

一、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

存款早不是唯一的选择了,股票,基金,股票,期货,期权,实物投资如房子、汽车、古玩,黄金等等,似锦繁花迷人眼呀!社会不断在改变,而我们的理财观念也要改变。

二、理财的两种错误理念

(一)理财太保守,一成不变

这样的客户以老年人居多,任社会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在理财的态度上体现的太保守。存款只认银行,其它一切不信不做。

(二)理财理念太单纯、激进、盲从

我在工作中还经常遇到这样一些人,对突发事件反应快,听风就是雨,但不见得适当,直觉成分比理性判断的成分高。听人说股票赚钱了,马上进市,逐利心太重,这类人以年轻人居多。

三、家庭投资理财的新趋势

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不少家庭,只是单纯地将增加几种投资品种,缺乏内在联系的“凑合”在了一起,并不考虑资产间如何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其实资产组合是优化家庭财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变短期的低收益资产组合为长期的高收益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活动。

综合化的投资行为

现财投资是既建立在家庭合理消费的基础之上。现代个人理财融合了现代经济学、会计学及财务学的方法,包括投资、保险、养老、税务、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而非单一的家庭消费开支安排。而现代个人家庭理财则针对风险进行家庭资财的有效投资,面对众多的投资机会,个人能否把资金投入投资组合的“海洋”,进行一次惊心动魄的、成功的“冲浪”,则是当今个人理财的新的要求。使财富保值、增值,能够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实现个人和家庭的各种目标,是一种典型的主动。

四、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

现在,不少家庭投资理财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资失误和理财不当而造成严重损失。那么,家庭投资理财,到底如何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收益呢?笔者进行了探讨:

(一)制订投资理财计划坚持“三性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所谓安全性,将家庭储蓄投向不仅不蚀本、并且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降低的途径,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收益哇,将家庭储蓄投资之后要有增值,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所谓流动性,即变现性,家庭储蓄资金的运用要考虑其变成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家里急需用这笔钱时能收回来,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条件,如某些债券、银行存单具有较高的变现性,而房地产、珠宝等不动产、保险金等变现性就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知识

在进行家庭投资理财过程中,将涉及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保险计划等组合投资,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和家庭资产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大小不同的储蓄、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等投资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不参加非法融资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资理财要有理性,精心规划,时刻保持冷静头脑

科学管理如何妥善累积人生各阶段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做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理财观。(1)建立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规模通常应该等于3个月或6个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现突发的、出乎预料的应急费用。流动资金的合理投资渠道应是银行的常规性储蓄存款、短期国债等可变现资产。(2)建立教育基金。当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着显著的上升趋势,如果现在预测的资金需求在十几年后可能会与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得进行长期的资产积累,并保证资产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目前很多理财专家都推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选择一股只有增长潜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购买相同金额,通过时间分散风险。(3)建立退休基金。在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的早期阶段,投资策略应该偏重于收益性,相对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发重要,保险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养老型险种投入。

(四)、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量力而投

所谓“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发生严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因而对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人身保险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经济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员,要为其做好一段时间的计划,以免在主要收人者发生意外时他们无法正常生活。

五、结论

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讲究中庸,太钢易折,太柔易欺。用在理财投资方面再正确不过了。不温不火的同时,有选择的接受适合自己的产品,那就是要算计。当然每个客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已有财富、获取方式、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婚姻家庭状况与就业状况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说理财是个性的。理财就是探讨如何选择的科学,根据生命周期的流动性、收益性与安全性围绕客户的具体状况来来配置资金,帮客户解决如何投,怎么投,投多少的问题。是把资产转为房子、汽车、古玩等实物资产,还是将资产投放于银行,证券,基金,股票等市场,以此通过不同的投资手段来使客户的资产保值和增值,当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总之,家庭投资理财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家庭理财的科学规划,建立适合自身的理财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金融机构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理财产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化使用家庭的投资资金,提高其投资的收益率,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家庭持有的资金,从而实现家庭财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使家庭投资理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有军.数学家庭理财面面通.视窗世界期刊.2004.26(20):76-98.

[2]钟本刚.我国工薪阶层个人,家庭理财研究.昆明理工大学.

[3]董雪梅.家庭投资理财之我见.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2.

[4]薛韬.家庭投资理财之道.国际市场.2001.11.

[5]张勤朴.家庭理财与保险投资.上海保险.1998.8.

[6]柯静家庭投资理财ABC.时代金融.2004.11.

[7]庄乾志,刘光伟.家庭投资指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6.

[8]高宏志.论家庭理财业务.呼伦贝尔学院.2009.10.

篇2

一是要戒骄戒躁,保持平和心态。

投资理财需要平和的心态,切忌急功近利。由于肖先生在房地产红火的时候赚钱太快,无法接受理财产品较低的投资收益,总想着以小博大、赚快钱、赚大钱,这种投机式的投资方式不适合肖先生的家庭状况,也不是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积少成多、步步为营才是长远之计。从理财的出发点而言,并非是解决如何赚钱赚得越多的问题,而是根据客户的自身特点和各类生活目标,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帮助客户尽可能实现合理的需求,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二是要从“短”打理,从小做起。

肖先生目前的家庭月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面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开支难免捉襟见肘。交行理财师建议客户可以采取稳健配置资产,同时开源节流,以应对生活支出。

如采用“信用卡+超短期投资工具”的理财方式。点滴之源,方可成海。由于肖先生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由于收入下滑导致每月现金流的大大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交行理财师建议客户尽量使用信用卡刷卡,一方面利用信用卡最长56天的免息还款期减少现金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享受各类刷卡返现活动以及积分兑换优惠。这样,每月的现金结余部分建议投资货币基金或超短期理财产品,如交行天添利产品。

三是保障在手,未来无忧。

在整个理财计划中,子女的未来保障是肖先生最看重的,他总是说,“现在只赚这点钱,不停吃着以前的老本,总有一天要坐吃山空的”。肖先生对于自己的将来、对于孩子的将来没有信心,总觉得许多事情不能确定,很不安稳。经过询问,肖先生希望能有产品可以在孩子上初中时有10万元左右的教育金用于学费开支。

出于这个考虑交行理财师推荐肖先生可购买市场上灵活性较强的年金型保险。如有的产品年金既可以每年领取,也可以放入年金账户累计生息。给孩子现在投保的话,年金可等到孩子13岁上初中时和保单累计红利账户一并领取,且在年金支取后保单仍能存续,所涉及的保障利益继续有效。

四是稳中求增,固中求胜。

解决了中长期子女教育金规划问题,客户的长期资产增值需求又摆在了面前。肖先生总是觉得银行的理财产品、存款利润过低,很难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高风险的产品又缺乏信心,出于这样的考虑,推荐肖先生进行资产组合式的投资,即股票型基金+沃德添利理财产品。

譬如,投资组合将80%投向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另外20%投资于股票型基金,并设置严格的止损操作,组合可根据客户需求及风险偏好扩大或者缩小配置比例。通过客户风险偏好测试以及理财方案的沟通,最后肖先生选择,40万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0万元用于购买ETF基金,止损线设为20%。这种可控风险的投资方式可以对冲风险,用小本金博取更高的收益,同时又满足了客户资产增值的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享受更为积极进取的收益。

五是做大做强,银行助力。

篇3

关键词:家庭投资理财,行为分析,投资收益,投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家庭投资理财是针对风险进行个人资财的有效投资,以使财富保值、增值,能够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外汇、保险投资,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家庭的资产选择、组合、调整行为均定义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本文对家庭的投资理财的这一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对家庭投资理财制胜之道和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家庭投资理财的实践有所帮助。

一、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进行家庭投资理财选择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资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方式和领域的选择,一般应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人数量与比例。改革开放以前,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仅仅是“存钱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银”,个人可支配的收人也达到了数万元。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在众多的资产选择方式中,及时引导家庭利用资金市场的不景气,以较低的成本筹措社会游资,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理性投资,就是一种不景气市场条件下的资产选择策略。

如2006年前的中国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头脑清醒,有远见的投资者,敢以两分的利率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和筹集未到期的银行定期存单,他们将存单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借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用于购买股票,由于投资机会把握准确,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结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兴旺,他们购买股票的收益率达到100%,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家庭对资产的选择标准大都是以带来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对量的增加。根据财力和能力使投资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从众投资、借钱投资。金融投资工具大体分为保守型的如银行存款,成长型的如债券、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型的如期货、外汇、房地产等;精专业知识的如邮品、珠宝、古玩、字画等。尽可能地使投资多元化,但切记不要盲目从众投资,要发挥个人特长,尽可能多元投资,获得最大收益。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

当前,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现在家庭投资理品种主要有:

1.银行存款。对普通百姓来讲,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资理财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的好处在于:存款品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在确定进行储蓄存款后,投资者面临着存款期限结构的选择。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是活期还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还是更长的时间,这主要看将来的收人和支出状况,以及对未来其它更好投资机会的预期和把握。

2.股票投资。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公开上市的投资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报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自有资本而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和股东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己成为家庭投资的重要目标。

3.投资基金。不少人想投资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专家代做投资选择,这种投资方式便是基金。投资基金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不确定的社会闲散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按照资产组合原则进行分散投资,取得收益后按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投资工具。与其它投资工具相比,投资基金的优势是专家管理、规模优

势、分散风险、收益可观。家庭购买投资基金不仅风险小,亦省时省事,是缺少时间和具有专业知识家庭投资者最佳的投资工具。

4.债券投资。债券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较储蓄利息高,比股票风险小,对于有较多闲散资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较适合。债券具有期限固定、还本付息、可转让、收人稳定等特点,深受保守型投资者和老年人的欢迎。

5.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是指房产与地产,亦即房屋和土地这两种财产的统称。由于购置房地产是每个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资,所以家庭要投资于房地产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以便价格大幅度看涨时,卖出套现获取价差。在各种投资方式中,投资房地产的好处是其能够保值,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时候,也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时期;并且,可以房地产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另外,投资房地产可以作为一份家业留给子女。

6.保险投资。所谓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按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采用契约形式,对投保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需要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保险不仅是一种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的补救手段,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投保人先期交纳的保险费就是这项投资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赔权利之后,一旦灾害事故发生或保障需要,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经济补偿,即“投资收益”;保险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当灾害或事故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后才能取得经济赔偿,若保险期内没有发生有关情况,则保险投资

全部损失。家庭投资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扮资连结或分红等类型寿险品种,使得保险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必要的。

7.期货投资。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通过交易所进行,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品质、规格的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形式。期货交易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对期货交易的选择要谨慎行事。

8.艺术品投资。在海外,艺术品已与股票、房地产并列为三大投资对象。艺术品与其它投资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资风险小。艺术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其市场波动幅度在短期内不很大,所以投资者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安全性强。二是收益率高。艺术品的不可再生性导致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升值功能,所以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但同时,艺术品投资缺陷也较突出:一是缺乏流动性,一旦购进艺术品,短期内不一定能出手,其购人与售出之间的期限可能长达几年、几十年、上百年,对于资金相对不太宽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现实的。二是一般情况下艺术品的鉴别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不具有鉴定能力的家庭和个人还是谨慎行事。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组合

不管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有一个合理组合的问题。从持有一种资产到投资于两种以上的资产,从只拥有非系统性的单一资产变成拥有系统性的组合资产,这是我国家庭投资理财行为成熟的重要标志,许多家庭已经认识到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家庭投资组合追求的不是单一资产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体资产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为资产间具有替代性与互补性,资产的替代性体现在各种资产间的需求的多少。

相对价格、大众投资偏好,甚至收益预期的变动均可能呈现出彼消此长的关系。资产的互补性表现为一种资产的需求变动会联动地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投资品的需求变动,如住宅和建材、装修业的联动关系等。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证明,过多地持有一种资产,将产生逆向效应,持有的效用会下降,成本上升,风险上升,最终导致收益的下降。这不利于家庭投资目标的实现,而实行资产组合,家庭所获得的资产效用的满足程度要比单一资产大得多,这经常可以从资产的持有成本,交易价格、预期收益、安全程度诸方面得到体现。比如,市场不景气时,一般投资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同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房市、邮市、卡市、币市、股市、黄金首饰、古玩珍宝的市场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价,有的维持较高的价格,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头脑清醒,有鉴别能力的投资者,会及时选择上述形式的资产中,哪些升值潜力大的品种进行组合投资,也会获得可观的效益。我国已有不少家庭不仅可以较自如地运用资产组合的一般投资技巧,在投资项目上注重资产澡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做到长短结合,品种互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互为兼顾,并且在市场的进人与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运用。自有资金与他人资金互相配合,从而使家庭投资理财的效益大力提高。这是效益较佳的资产组合方式。

资产投资需要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开风险,许多家庭已懂得这一道理,并付诸于自己的投资活动中,但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不少家庭,只是单纯地将增加几种投资品种,缺乏内在联系的“凑合”在了一起,并不考虑资产间如何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其实资产组合是优化家庭财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变短期的低收益资产组合为长期的高收益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活动。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为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资产组合中,投资意识不强,保值的意愿使其资产过份向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集中,比如储蓄可能占银行与金融资产的85%以上,证券投资的比重过小,其家庭的实物资产多选择有较强消费性质的耐用消费品,是一种较典型的低效益资产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轻夫妇为重要构成部分,其家庭投资又过份向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集中,带有明显的追求投机利润的家庭投资组合,如过份投向股票、期货、企业债券、外汇等形式,甚至为贪图高利参与各类社会集资,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无归。这也是一种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还有的家庭虽然也认识到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道理,并开始按多品种,多期限组合投资项目,但对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功能,相互关系,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分割与转换认识不足,以及自有资产与他人资产的关系处理上容易失误,这也是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

三、家庭投资理财的调整

资产的组合要长期且经常处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资产的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静态剖面,而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各种市场因素进行合理预期后,不断修正完善已实施的资产组合方案的过程。所以资产组合实际是一系列变动因素组成的函数,不断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调整的依据是决定这一函数的基本变量是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组合,信息的无限性与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资本市场的不均衡是经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间的,这里存在市场预期的困难,此外,政府的干预更具有不确定性,我国投资市场的政府干预力度较大,有时干预的依据不足,随意性的主观存在,使家庭关注客观经济运行走势的同时,经常要揣测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干预,以此来决定投资组合与调整,比如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运行趋势,经常与政策的干预有关。

资产调整基本反映出家庭对自身拥有资产的均衡预期的要求,家庭在投资调整过程中,决定各种资产相互依存关系并合理构筑自己的资产需求函数时,首先要考虑资产构成的均衡状态,是以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资产偏好,收益支付能力为依据,从中发现最优的资产构成及实现方式,其次是对资产变动进行合理预期,使效益不仅在短期内符合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原则,而且在长期运行中,也要使资产的效率最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资产选择

与调整理论:资产的组合顺序是,先选择无风险资产,再选择风险和收益都一般的资产,最后追加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资产投人,这样的资产调整是按照风险收益的要求进行的,符合资产组合的层次性,系统性要求,这样的资产调整是高效合理的。

确认家庭是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的地位,认识其投资行为正不断趋于成熟,赋予他们更多的投资品种的选择,尤其是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种是政府从宏观角度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提供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虑增加优先股等种类,能否在现有国债的基础上增加品种,扩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债券期货等也不应持拒绝排斥的态度,衍生工具有投机性强、风险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规范得当,还有降低风险的一面,发达国家对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四、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

现在,不少家庭投资理财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资失误和理财不当而造成严重损失。那么,家庭投资理财,到底如何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收益呢?笔者进行了探讨:

(一)、制订投资理财计划坚持“三性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所谓安全性,将家庭储蓄投向不仅不蚀本、并且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降低的途径,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收益哇,将家庭储蓄投资之后要有增值,当然盈利越多越好,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所谓流动性,即变现性,家庭储蓄资金的运用要考虑其变成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家里急需用这笔钱时能收回来,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条件,如黄金、热门股票、

某些债券、银行存单具有较高的变现性,而房地产、珠宝等不动产、保险金等变现性就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家庭投资理财过程中,将涉及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保险计划等组合投资,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和家庭资产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大小不同的储蓄、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等投资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了解国家的时事动向,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庭投资离不开国家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导向直接制约投资工具性能的发挥和市场获利空间;同时,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得投资合法化,不参加非法融资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资理财要有理性,精心规划,时刻保持冷静头脑。

科学管理如何妥善累积人生各阶段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做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理财观。(1)建立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规模通常应该等于3个月或6个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现突发的、出乎预料的应急费用。流动资金的合理投资渠道应是银行的常规性储蓄存款、短期国债等可变现资产。(2)建立教育基金。当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着显著的上升趋势,如果现在预测的资金需求在十几年后可能会与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得进行长期的资产积累,并保证资产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目前很多理财专家都推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选择一股只有增长潜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购买相同金额,通过时间分散风险。(3)建立退休基金。在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的早期阶段,投资策略应该偏重于收益性,相对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发重要,保险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养老型险种投入。

(四)、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量力而投。所谓“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发生严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因而对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人身保险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经济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员,要为其做好一段时间的计划,以免在主要收人者发生意外时他们无法正常生活;此外,在正常生活过程中也要预留能维持3个月左右的生活开支,然后再选择投资,以备急需之用;同时,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而过度投资。

五、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

凡是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而己,家庭投资亦如此。家庭投资理财可能遇到的风险: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一旦不利的影响或不利的结果产生将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主要由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如国家政策的大调整、经济周期的变化等;非系统风险主要由企业或单个资产自身因素导致。家庭投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指因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出台实施或调整变化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指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金融投资而形成的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市场变化而造成的风险。机构风险,指因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善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诈骗风险,指家庭在投资过程中被人诈骗而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指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一)建好金融档案。在家庭金融活动频繁的今天,众多的金融信息已经很难仅凭人的大脑就全部记忆清楚,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有的银行存单和其它有价证券被盗或丢失后,却因提供不出有关资料,无法到有关金融机构去挂失;有些股民股票买进卖出都不记账,有关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帐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错失了高价位抛出并盈得更多利润的良机;有的将家庭财产或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凭据乱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却因找不到保险凭单而难以获得保险公司理赔,等等。

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挡案,这些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建立家庭金融档案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入档内容。(1)各类银行存款和记账式有价证券存单姓名,账号、所存金额和存款日期及取款密码;(2)股票买卖情况记录;(3)各类保险凭据;(4)个人间相互借款凭据;(5)各种金融信息资料,如银行分档存款利率、国库券发行和兑付信息、股市行情信息等;(6)家庭投资理财方法和增值技艺的资料。其次,掌握入档方法。家庭投资额不多的,可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载即可;如投资较多,则应建立正规账册,区别类型,分别将家庭金融内容逐一记入,并将每次金融活动内容一笔笔记清;家庭有电脑的,则可发挥这一优势,将个人家庭金融档案存入电脑,以便随时检索。再次,把握重点问题:入档要及时,不能随便乱放导致金融资料散失;内容要全面,应入档的各种金融内容,都要完全齐备地进入档案;存档要保密,对存单(身份证、个人印章、取款密码等有关家庭金融安全的重要档案资料,要分别存档,电脑建档还应设置密码;资料要纳新,定期清理老资料,存入新资料,使档案任何时候都有投资参照价值;应用要经常,坚持常翻阅,常研究,籍以提高理财本领,提高投资效益,同时,防止存款到期忘记支取,避免家庭投资利益损失。

(二)、打造个人信用所谓个人信用,即个人向金融机构借贷投资或消费时,所具有的守信还贷纪录。它是公民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证”。目前,居民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可采取两种办法:其一,利用银行金融创新机遇证明个人信用。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信用卡、贷记卡,持卡者守信还贷,就能建立起个人信用。其二,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就为银行和个人提供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通过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咨询、评估及管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中心,为市民申办信用消费提供配套的个人信用报告。广大居民在进行冢庭借贷投资或消费时,应借助这样的中介服务,建立个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银行借贷的“通行证”。

(三)、家庭投资者要及时查明实际遇到风险的种类、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如存折丢失、密码被盗等造成的风险,应及时与银行联系挂失;如由于金融诈骗所形成的风险,应及时采取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摧收,直至诉诸法律,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造成的风险,应及时调整修改投资计划和投资方案,如利率下调,就调整储蓄结构;如资本市场不景气,就调整股票、期货、基金、债券结构。

结论:家庭投资理财是一项家庭中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周密规划、精心搭理;要科学合理地掌握理财原则,扩大投资渠道,运用各种理财工具,科学组合、分散风险,走出理财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应。总之,家庭投资理财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家庭理财的科学规划,建立适合自身的理财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金融机构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理财产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化使用家庭的投资资金,提高其投资的收益率,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家庭家庭持有的资金,从而实现家庭财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使家庭投资理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家庭投资理财ABC柯静时代金融2004年第11期

2.家庭投资理财之我见董雪梅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年第2期

3.家庭投资理财之道薛韬国际市场2001年第11期

4、家庭理财与保险投资张勤朴上海保险1998年第08期

篇4

达人1号:“毕婚族”的小钱变身记

毕业就结婚,背着房贷还惦记着买车……那些才结婚几年的小青年居然也很快晋升为有房有车族了,怎么可能?

达人:肉肉

年龄:28岁

职业:教师

“生钱”独门秘籍:记账+理财

TA的“生钱”史:手拿记账本,身揣理财卡,3年攒出买车钱!

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毕业就结婚了。和众多“毕婚族”一样,有理财的心,没理财的钱。要问我和老公是怎么一边背着房贷,一边轻松攒下了买车钱?其实就是靠记账和理财。

可能你会问记账有什么用?其实“80后”一般比较能花钱,对钱又没有宏观的认识,我和老公刚结婚的时候,一到月底就挠着脑瓜子琢磨,怎么这月什么也没干,钱就都没了?这样下去,上哪儿去买车?明确了攒钱买车的宏伟目标后,我就开始记账。现在智能手机上的记账软件非常好用,里面可以设置清晰的门类。每天,你只需要把各笔开支录入进去就可以了。这样,到月底的时候就能得到一份详尽的数据,包括各项开支总额、比例图和流水。哈哈,我们就像个精明的会计。你一定会喜欢的,因为这些由软件自动生成的数据真是一目了然。

不记不知道,一记吓一跳,我竟然每个月都要贡献2000块钱在淘宝里!于是,我和老公召开了一次隆重的家庭会议,分别对照自己猛花钱的条目设置了预算,只要一接近上限,就强行制止。我们夫妻间就像比赛一样,看谁为新车做的贡献最卓越。当然,攒钱也不能降低生活水平,为了填补“精神空虚”,我和老公还意外地培养出一个新的爱好,周末约几个朋友去爬山,不但维系了朋友之间的感情,还能强身健体。就这样,我们很顺利地从“月月光屁溜儿”变成“有余粮的小地主”了。

另外,结婚时双方父母给的礼金,也是我家理财的基点。由于我和老公各自的积蓄并不多,每个月还要还2000元贷款,所以我只能拿父母给的15万做理财,当时选了各行里面1年期收益最高的理财产品(收益5.3%)。这样,第二年年底便可收益7950元。另外,每年年底我和老公会把年终奖的1/2或者2/3以及这一年攒下的钱统统存进理财账户里,以1.5万元为例,第二年再次买入时,本金即为172950元(15万+7950+1.5万),第三年即为197116元(172950×1.053+1.5万)。

在我“精明”的管理下,结婚第三年我们就用这些钱买了车。老公为了奖励我,还特意带我去意大利玩了一圈!

达人分享:

1.记账前,一定要设置好符合你家消费习惯的门类,然后一一录入。

2.不必急于设限,你可以先记半年流水,明确可调节开支和固定开支后,针对可调节开支的各个门类设定预算。但每一项额度应由主要消费人来设置。

3.有些门类的数值曲线会有周期性的浮动,比如逢年过节孝敬老人的钱、年底支付健身卡的钱,你可以根据曲线变化提前做好周转,轻松应对。

专家点评:

不得不说,这对小两口年纪轻轻就对理财有了意识,为了攒钱买车,确实花了不少心思。在积蓄不多的情况下,理财主要就是做储蓄,他们的目标定位是非常正确的。一方面,通过记账的方式找到各自“浪费”的出处,然后互相督促,像做游戏一样比赛攒钱;另一方面,将现有的积蓄循环起来做理财,“钱生钱,利滚利”,稳健的收益更能鼓励攒钱的斗志。建议他们增加保险方面的投资,个人保障也是家庭理财中不能忽视的内容。

专家有话说―如果你是新婚小两口,你应该:

1.重节流巧开源。刚刚工作的小两口,一定要避免过度消费,不当月光族和透支族。

2.一定要有意识地做储蓄,最好制定每个月的储蓄额度。可以考虑联名开户业务,并赋予你们自己的意义。比如夫妻成长计划,每人每月拿出工资的15%?30%,具体数额取决于具体收入和开销情况,然后一起存入这个户头。

3.资产重安全轻收益,不要盲目参与股票、贵金属(金、银、铂族金属)、期货等高风险品种,而是通过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债券基金储存金融资产。

4.重视保险。通过消费类保险,做好个人健康和人身安全的保障。

达人2号:

普通白领变出来的“孩子出国基金”

夫妻俩都是普通白领,拿着固定收入,可他们竟然早早为孩子储蓄了一大笔出国留学的教育基金!

达人:宏哥

年龄:35岁

职业:人力资源

“生钱”独门秘籍:股票+债券基金+保险

TA的“生钱”史:投了20万,赚到480万!

股票可不是随便玩玩的,我的股票发家史就经历了一个学习进步的漫长过程。

1994年我开始接触股票,那时候手里钱不多,就拿出5万元投了一只北京的股票,感觉身边的企业总归眼熟点。谁知买完就开始跌,半年之后也没见好转,我就给抛了,本儿也没回来。可是现在那只股,翻了好多倍呐!股票就是这样,如果你绷不住,一赔就想往外跳,肯定是挣不到钱的。

之后的几年,我一直在A股里学习,赚赚赔赔,也没捞到什么钱。直到2006年,我家的储蓄资产达到40万,有房有车没贷款,我就拿出20万,跑去香港开了户。转去做港股,是因为我经常出差,去香港比较方便,另外也可以四处做些实地调研。港股讲究企业的发展潜力,如果你对这间企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景规划有所了解,便能掌握到一定的走势。当时我看中了物流业的前景,于是投了家物流公司,1毛钱买入的“仙股”(价格低于1元的股票),2年后涨到了3块钱,一下赚了480万。这也并不稀奇,像腾讯开发了微信业务之后,大批股民都是翻着倍地捞了大钱。当然,与A股市场每日10%(ST股为5%)的涨跌幅度限制不同,港股没有涨、跌停板,这意味着股价一日内可以像过山车一样,投资风险较大。不过,大盘股除非出现特大利好,否则波动还是比较小的,很少超过A股10%的涨跌幅度。

一有了孩子,开销就成倍上升。今年我女儿7岁,每个月光培训班就要6000块钱。所以股票的比例上我做了些调整,始终放500万在股市里,赚了钱就拿出来给孩子存个户,现在已经有120万了。当然,这笔钱也不能闲搁着,我会买一些债券基金,相对平稳、安全,收益也适中。另外,我增加了家里的存款额度,毕竟孩子用钱的地方多。

为孩子做的准备还有保险,我给闺女上了“小状元险”,这份保险着重体现在成长金方面。等她18岁上大学之后可以领教育金,25岁之后可以领创业金,60岁以后还有旅游金和养老补贴金,基本上就是年年有钱拿。

要说我能顺利地为孩子攒下这笔钱,很大功劳是我老婆的。因为她的绝对信任,不插手、不干预我选的理财项目,这样不仅能避免意见不合而为此发生争执,也会让我在做决定时更加谨慎。

达人分享:

1.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品种,慎入!但如果你已经选择了股票,就得有胆识和气魄,千万别怕摔跟头,赔钱的同时你也会积累到丰富的经验。

2.量力而行,吃得准的可以多投些,吃不准的就少投些。买入时根据投入的资金和自身实力设定一个区间范围,明确这只股票涨到多少时抛,跌到多少时抛。

3.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书本上的股票知识,那只是新手需要掌握的入门工具,有时间就多看看大盘走势。

4.根据目前外管局的规定,在大陆以外地区股票交易的资金和收益是不能转入大陆的。购汇和结汇的额度是分开的,每人每自然年等值5万美元,境外汇入的汇款符合外管局规定的,可以入账,根据汇款人的不同情况,需提供资金来源证明。所以选择港股时,也务必要考虑这些因素。

5.理财种类繁多,不必都涉足,找一门感兴趣的多多钻研,你才能掌握更多的诀窍。

专家点评:

借用证监会前主席说过的一句话,炒股要有“三闲”―闲钱、闲心、闲暇,这位达人都做到了。“闲钱”是他做好资产配置后拿出的可以担风险的部分;“闲心”是他对股票留心观察了,不但观察A股,还观察了H股(港股),并且很有智慧地做了比较,进而有魄力地做出决策;“闲暇”是他对炒股感兴趣,视作娱乐和冒险,结合自身特点,“玩儿”着就把钱赚了。此外,获得家庭成员的一致赞同,也是理财有个好心情的基础,非常值得借鉴。

专家有话说―如果你有了宝宝,转型成三口之家,你应该:

1.提前准备好“宝宝基金”,按照每月新增3000元的固定支出做预算,准备3年的花销,让育儿更有底气,更从容。

2.给宝宝做好人身保障。一定要选消费类保险,因为最高保额只能是10万元,所以负担并不重。

3.开始做基金定投(一种基金购买方式,设定好品种后,系统会自动帮客户按约定日期购买指定基金)。越早开始,优势越大。

4.如果家庭资产相对富裕,想挑战一些风险类产品,又对股票不感兴趣,可以考虑的项目还有: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私募基金、黄金等。其中,私募基金是指一种针对少数投资者而私下(非公开)募集资金并成立运作的投资基金。

达人3号:工人家庭倒腾出来的房产!

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超有眼力的人,小房换大房,一房换两房,倒腾出钱,又不断在二线城市置地,甚至跑去海外也安个家。

达人:胖姐

年龄:55岁

职业:工人

“生钱”独门秘籍:买房

TA的“生钱”史:一笔拆迁款,变出5套房!

2001年,我们单位的平房宿舍集体拆迁,补了25万元,加上我因为内退一次性拿到的7万元,我家才算有了存款。

那个年代,谁也不敢乱花这笔钱,尤其是工厂职工,好容易有了积蓄更是要存起来。但我琢磨着,物价上涨这么快,钱很容易就被吃掉了,今天的10万过了5年可就没有那么多了。于是我就想到新闻上说的商品房,干脆专款专用,买房!家人都反对,但我还是在门头沟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花了20万元。

搬了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房子“生出”钱,旧房每个月能租出1000块,何乐而不为?也算尝到了甜头吧,我觉得有了钱拿去买房是最好的选择,家人也变得非常支持我。转眼到了2004年,老公厂里推出了第一批集资建房,每平方米2600元的塔楼,名额非常少。这又是个新概念,厂里大部分人都接受不了,觉得不仅要交出旧房,还得补足差价(约18万),日后还要交物业费,是笔不划算的买卖。可当时公文一出我就看好了,塔楼的位置在苹果园地铁附近,周边配套设施非常齐全,正好可以给儿子倒腾出一套新房。就这样,我家资金虽然再次清零,但落实了件大事,我反倒踏实了。

2006年,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做房产投资了,房价也开始小幅度上涨。作为“先行者”,我自然也是要继续的,反正钱放着就是贬值。因为父母过世我家再次分得了一笔钱,加上这些年的储蓄,我先用25万元在日照买了套110平方米的海景房,又在河北燕郊花30万元买了套80平方米的两居室。两套房都是全款付清,作为投资,给银行那么多利息实在不划算,不如有多少钱干多少事。

房价一路涨,房租自然也变得更可观,家里的生活也因为这几套房而变得宽裕了一些。2008年,我儿子要去澳洲读研,从房租和升值潜力上考虑,我卖了日照海景房,34万元算是打平了。2012年底,儿子顺利拿到绿卡,我就决定在澳洲给他买套房。其实2011年开始,国内已经出台了不少严控政策,房价开始走下坡路,好多人还劝我现在卖房不合适。我一做功课才知道,其实国外的房子也在跌,只要你同时买入卖出,就亏不了。就这样,当初不被大家看好的苹果园塔楼,我轻松地卖出了200万元,给儿子在澳洲买了套小别墅。

达人分享:

1.一定要有敏锐的嗅觉,无论做什么投资,你的觉察能力绝对是制胜的关键。多累积相关领域的知识,关注最新的政策和动态。另外,当你看准的时候,要勇于出手,敢于当最先吃螃蟹的那个人!

2.当你已经有几处房子,再次购置或是要选一处出手时,要从实用性考虑,不必过于看重现在的时机是不是最好的。你很难赶上谷底买入、高峰卖出,有需求时就出手,才是最合适的时机。

3.海景房的空房率较高,每年只有三四个月的旺季可以用于出租,作为投资来看固定收益并不可观。

4.房子不同于股票,再怎么跌也还有居住功能。不过,靠投资房子获利,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你一定要看准市场走向。

专家点评:

佩服这位达人的气魄!在那个年代,确实没几个人能有这样的作为,自然,她所得到的收益也是不可复制的。眼下,国内的房价一路飙升,大家一定要摆脱房子只涨不跌的旧有观念。对于自住型购房,基于是刚性需求,大家也不必用盈亏做衡量。此外,随着文化观念的转变,把居所设置在远离热点区域、交通又相对便利的位置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近郊买房时,一定要提前看好规划图,未来周边的商业规划、地铁规划、医疗保障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你有兴趣放眼海外,投资移民也是个不错的项目。比如欧洲投资移民新贵的葡萄牙,申请人只需购买价值50万欧元的房产,经过5年观察期即可获得永居机会。但要注意,各国投资移民的政策和风险差别很大,不要轻信机构的片面之词,一定要做足功课。特别要注意房产性质、移民监要求(每年最少居住天数)、有无学历语言要求等,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移民国家。

专家有话说―如果你已步入中年,计划换房或为子女存下婚嫁钱,你应该:

1.重点配置债券类投资,包括银行理财、债券基金(专门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听从财务顾问的建议,做好分工配合。

2.继续提高自己的保险金额。尤其是针对家庭主要的收入支柱型人物,别忘了加大保额,按照双十原则,即保费不超过年收入的10%,保额达到年收入的10倍,即时做好个人保障的升级。在选择保险时,一定要注意条款上列明的免除责任(即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内容),大家可以关注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责任免除相对较少,这也是内地大批“土豪”赴港买保险的原因。

3.有闲情逸致可以玩儿股票、贵金属、收藏,但只能是个人乐趣,不要超过个人可投资资产的5%。

达人4号:银行理财师的小算盘

好奇地想知道银行理财师自己的理财计划是什么样?一定是复杂高科技,难以效仿吗?其实他们自己的小算盘也是非常简单易操作的哦!

达人:Vicky

年龄:29岁

职业:某银行理财经理(CFP国际金融理财师)

“生钱”独门秘籍:综合统筹

TA的“生钱”史:杠杆原理,轻松搞定全家养老钱!

因为我还没结婚,理财也就简单得多,主要是给自己存一笔养老钱,再给父母存一笔养老钱。好多朋友都笑我,人家理财是为了买东西、出去玩,你年纪轻轻就整天想着养老。其实养老是每个人都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早开始,我们能累计到的收益也就越大。

从2008年工作步入正轨之后,我就从每月收入中拿出3000元做基金定投,每月月底一发工资就存3000块钱,有点类似零存整取,但是回报会高些。2014年,我把数额提高到了4000元,而且这个计划准备一直投下去,直到退休。基金定投非常省心,每个月银行自动划账,同时还能均衡成本,避免了一个时间点买进卖出的缺陷,非常适合长期做。当然,我会根据市场走势,将定投产品在高风险的股票基金和中低风险的债券基金上做循环调整,以保证最优收益。

我家现在没有贷款,爸妈的退休金也比较可观,日常生活自然不成问题,但必须要考虑通货膨胀。就算爸妈身体非常健康,退休金的增长幅度也赶不上物价,后续的开销仍需要子女来补充。所以我个人非常看重保险,我选了10年期的定期寿险。很多人不愿意选择这类保险,认为没有返还型合适,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杠杆的作用,每年只需要花费2000元,在我个人不论何种原因出现身故或全残时,父母便可拿到200万作为保障。虽然在未发生意外的情况下保费不再退还,但我们相当于用较少的资金(2000元/年×10年=2万元)便可覆盖较大的家庭风险(200万),这是返还型保险做不到的。另外,我还选了20万的重疾保险(7000元/年×20年),发生大病时有20万的保额,如果健康到60岁时返还保额20万和红利。这样两笔保险在手,心里就踏实了。

达人分享:

1.基金定投可谓是最不费力却极为讨好的选择,非常适合“懒人一族”。 操作上,在市场低迷期,可以选股票型、混合型这类波动大一些的产品,这样上涨后收益更加明显。相反,市场风险较大时,定投品种可以调整为中低风险的债券,获取稳定收益。

2.基金定投选择在工资行会比较方便,但现在银行也有资金归集业务,可以自动把工资卡的钱转到熟悉的银行做。因为定投都是长期的,最好选择业绩优秀的基金。

3.想要成为一个好的理财人,一定要对财经类的新闻有敏感性,了解不同事件可能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国内的,也要放眼全球,建议多关注新闻、财经类的杂志,掌握最新的时事动态。

专家点评:

这位达人不愧是理财业界专员,不断优化调整自己的理财方案,以获得最佳收益是理财的真谛,这点值得大家学习。当然,人家毕竟是专业的,我们也不必完全效仿,选择一两个适合自家的产品即可。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1.理财的好朋友是时间,如果你已开始涉足,请不要因一时一事而半途而废,时间越长,“钱生钱”的乐趣和成效才会越大。

2.不要过于关注短期波动,妄图赚快钱,欲速则不达。

3.稳健型产品应作为家庭理财的首选,包括定期存款、国债、分红型保险、保本基金、债券基金、银行短期理财等。

4.推荐一个4321的理财比例供大家参考:40%的钱用于银行储蓄,坚决不亏本;30%的钱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和保险,风险对冲,还有年收益;20%的钱可以选择风险相对大些的理财方式,如股票等;最后10%作为现金流,应对家庭突发状况。

快来看,

这些秘密没人会告诉你!

想存个5年定期,就去家门口最近的银行?你知道吗?各家银行5年存款的定期利率可是不一样的,最高可相差0.475个点(实时数据)。

去银行和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聊得火热,偷笑自己遇上了个热心肠?你知道吗?在银行穿工服的不全是银行的人,你买的很有可能不是理财产品而是保险。

7%的预期,怎么我花10万买的理财,最终收益只有3%?告诉你,产品收益可是分预期收益和固定收益的,银行广告说得天花乱坠,那也只是预期。

365天预期收益5%和36天预期收益7%的两款理财产品怎么选?当然选高收益那款啦!错!银行理财收益率都是以年为单位报价的,有些短期理财预期收益率虽然非常高,但从募集到起息、从到期到资金入账,可能会间隔很长时间,综合收益率就会大幅下降。再加上产品与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长,你全年的收益率就会变得不理想。

有人说余额宝是“高大全”,把钱扔进去就可以彻底放心了。这个问题需要大家理性看待:余额宝可以自动认购,无缝衔接,省时又省力,肯定是在银行购买货币基金时无法享受到的。但是余额宝的收益并非神话,2013年在全国267只货币基金中,余额宝的收益率排名29,也就是说,银行的货币基金也是相当可观的。另外,商品和服务近在咫尺,点一下鼠标就能完成消费,尤其是余额宝里赚了钱,消费者会容易出现冲动消费的心理。所以,余额宝可以作为理财方式之一,但绝不能将全部资金投入进去。

有人说社保现在真不值得上,尤其是北京,基数这么高,退休之后拿到手的钱还没交出去的多。劝您一句,首先社保是对咱自己的保障,您自己都不想对自己负责了,谁还惦记您呢?其次,单位给咱上的是大头,个人只是小头,实际上咱没亏。第三,医疗保障也是重点,您不能忽视。亲们,现在就连路边摊煎饼的大叔都攒了50万元做理财,我们为何要算计退保这笔小钱呢?还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业,多赚钱才靠谱,您说呢?

篇5

【关键词】金融;理财;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国内居民财富得到迅猛增长,富裕居民以及高端富有人群逐渐扩大,并逐渐开始接受理财观念,希望通过多种投资组合使资产得到增值,人们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只局限于简单的存款取息、贷款融资,理财需求得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发展已经开始突破传统业务的框架,转变以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为主要手段,全面拓展金融业务。诸多因素为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创造了发展机遇,使个人理财业务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成为银行的新宠,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财时代。但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仅就银行理财产品的内部规范发展发表个人建议。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回顾

国内最早的个人理财业务由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于1996年推出, 2002年10月招商银行推出的“金葵花理财”业务,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形成大致在2004年,当年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发售结构化理财产品,具有公开信息的银行理财产品初具规模。2004-2005年,在国内利率市场化和利率改革、银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很快由萌芽期转入“超常规”的成长期,理财产品逐渐丰富,结构化产品日益复杂化,产品发行规模和数量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2008-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出现风险集中暴露,陷入了低潮和整顿时期,但此后愈发顽强,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接受和重视。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统计,全年产品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较2010年上涨幅度分别为71%和134%。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呈现低开高走的态势,走过1月的低谷后,2月各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全面上涨。

伴随着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的产生和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坚持了一贯的监管原则,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创新。2005年,为规范理财业务活动,促进理财业务的发展,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使银行理财业务有法可依。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国内银行理财市场进入低谷,7月6日,银监会出台《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银行理财快速复苏,银监会先后于8月20日和8月28日出台《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2011年,银行理财依然保持高速发展,银监会又分别于1月20日和9月30日出台《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和《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上重要文件,持续在理财投资方向、产品报备、银信合作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对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规范促进作用。

从银行方面,理财产品相对其他传统业务而言虽然起步较晚,但因其经营风险较小而且收益稳定,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竞争力,而受到各家银行的竞相追捧。各行在产品设计、系统开发、制度建设、人员培养、客户维护等方面都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使得银行理财业务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打开市场,成为给银行带来巨大社会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核心业务。

二、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较晚,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既面临着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外部风险,同样也面临着银行内部诸如品牌定位、规范营销、人才培养、系统建设等多方面问题。

1.银行缺乏对理财产品准确的发展定位和品牌战略

因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方向、期限、定价等方面的灵活性,和对银行及客户来说风险小、收益稳定的特性,使得理财产品成为客户理财必不可少的品种,各家商业银行为争夺中高端客户,避免优质客户流失,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但要真正让客户认可某银行的理财品牌,获取稳定的市场份额和忠实的客户群体,准确的市场营销策划与个性化的产品创意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很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缺少准确的发展定位和品牌营销策略。许多银行只忙着抢占市场,营销行为大同小异,前期缺乏对目标客户的市场细分,产品设计与宣传杂乱无章,销售行为缺乏规范约束,缺少或根本没有售后的跟踪服务,也就无法在市场上和客户心目中形成优秀的品牌效应。

2.银行销售渠道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热销,促使各家银行加快了销售渠道的拓展和建设。目前,理财产品销售除了传统的“柜面销售”外,又出现“网银销售”和“手机银行销售”等方式,甚至推出“网银专享理财产品”。“网银销售” 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快捷便利的绿色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银行运营成本,已经成为许多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首选方式。以民生银行为例,2011年上半年,网银渠道理财销售额已突破2500亿元,是2010年全年的3.5倍,网银渠道购买理财产品的交易笔数和金额都超过了70%。

此外,理财产品市场目前还出现了第三方销售机构。不过,这类理财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时,其后续服务仅限于提供一些行业信息或者客户沙龙活动,更个性化、细致的服务无法提供。

从服务和维护客户角度讲,不论是“柜面销售”,还是“网银销售”“手机银行销售”,都需要在渠道建设中关注不同客户群体的购买习惯和其他个性需求。如各家银行为更好地服务高端客户,会针对本行的金卡、白金、钻石、私人银行等不同类群的客户,为其量身定做理财产品,而有时也会在购买地点、购买渠道有所区别限制,这样就会给客户带来不便。所以,银行在拓展和完善渠道建设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银行系统支持、人员服务能力等银行内部因素,更应该关注客户的实际需求和购买习惯。

3.理财人员数量短缺,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2011年底举行的“2011第二届国家理财规划师年会”上,《2011年中国理财行业发展报告》称:目前我国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的家庭已经超过两千万户,高端理财市场规模庞大。这些富裕阶层多为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层和地方商人,拥有活跃的理财行为和较为成熟的理财理念,追求个性化的个人、家庭理财计划和创新型投资理财产品,已成为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首选目标客户。基于这一规模估算,目前中国理财规划师行业的缺口约60万人。伴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以及投资热情的高涨,这一缺口还将持续扩大,理财服务需求的大量增加进一步凸显了理财规划师行业的人才瓶颈。

目前银行理财从业人员不仅数量短缺,综合素质的现状也不容乐观。银行理财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理财产品的销售不是孤立的单个理财产品的销售,它要求从事理财产品营销的人员具备涉及银行、保险、投资、税收、房地产、财务、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需要结合客户资产负债水平,个人生活习惯、理财需求、人生目标等因素,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客户经理大多是由较为出色的储蓄网点员工,经过一次或几次专门培训后上岗的,他们一般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产品设计的背景、资金运用渠道知之甚少,不具备为客户测算具体收益水平及分析可能存在风险的专业水平,也不能兼顾客户的短期和长期财务目标和人生规划,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难以适应日益专业化、复杂化理财产品营销要求,不利于理财产品的理性营销。

4.银行缺乏系统科学的营销体系、系统支持和考核机制

目前银行多为部门银行,而非流程银行,有强有力的条线管理,却缺乏横向的协作沟通,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产品融合、系统支持、考核机制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割裂,这种问题同样变现在银行理财产品营销体系的建立上。在银行内部,理财产品的研发、宣传、销售、系统支持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在没有系统科学的营销体系下,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就会出现产品设计部门不掌握销售渠道,销售部门不重视产品投资风险,宣传和财务部门要兼顾全行业务需求等诸多问题,缺乏有效的联动,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营销体系,从而影响理财产品实际的销售效果。

银行销售人员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系统支持,需要系统及时提供诸如股市、贵金属、基金、理财产品等相关数据的支持,同样需要对存量客户资产状况的了解分析,但从目前银行的系统支持看,普遍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系统数据的割裂和不相容,缺少外部数据客观全面整合后的数据平台,也缺少银行内部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整合,使销售人员缺乏数据分析,对理财人员个体的知识水平和个人判断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不利于理财产品的理性销售。

同时银行在对理财产品的考核方面,也多存在两个甚至多个考核口径,一个产品研发部门,二是产品销售部门,而起到主导作用的是产品销售部门,因为产品的销量直接为网点带来了直接的利益,销售人员只要有动力,会将理财产品当成高收益的存款很快地卖给客户,而实际大多数银行在考核中也是把理财产品当成存款的替代品来考核的,甚至当成了调剂关键时点存款的非常有效的“资金池”。

5.银行应增强对理财产品风险的重视

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通常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银行销售风险、运营管理风险等,但在目前银行的产品宣传和销售过程中,银行在产品设计、运营管理和产品销售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淡化风险的问题。理财产品更多地被宣传为“低风险、高收益”的优质投资产品,而银行的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也只将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率、资金起点,以及与基金和股票相比较低的风险等作为向客户传递的主要信息,较少宣传产品投资方向,以及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对产品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度也缺少应有的关注。

同时,银行内部将理财产品等同于存款替代品的定位,也存在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是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将资金委托银行投资,既然是投资,肯定面临一定的风险,但大量的客户因为银行的宣传而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了理财产品的期限、预期收益、资金起点等简单而表象的东西,而忽视了产品设计中很重要的方面―投资方向,也就是决定产品收益和风险的关键。如果银行在产品开发、员工培训和客户宣传上依然坚持目前的原则和导向,一方面在银行内部不加强对员工在产品上的客观宣传,树立正确的销售理念,仍然沿用等同存款的考核原则,另一方面继续“跑马圈地”式粗放的市场拓展,淡化对客户在产品风险上的客观陈述,将有可能出现客户实际的资金损失、客户对银行信任度的降低,甚至银行信用的严重透支,最终损害的是银行最为宝贵的银行信用和品牌价值。

三、促进银行理财产品理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1.打破产品同质化,提升服务水准,加快品牌建设

目前,银行间理财产品的同质化,使得银行之间理财产品价格的竞争异常激烈,客户在选择产品种类时也主要对比各行产品的期限和预期收益,基本无视投资方向和其他风险提示,更不用说对哪家银行品牌的认可和忠诚度了,所以银行加快理财产品的品牌建设对吸引优质客户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银行应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银行发展战略和银行资源优势,制定明晰的理财品牌战略,与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策略相配合,重视品牌发展的科学规划,注重品牌的统一、连贯、有效的沟通和传播。

其次,银行必须细分市场,区别不同资产级别、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确定目标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同时建立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时将客户的需求反馈产品研发部门,有利于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的准确对接,鼓励研发有独特价值内涵的创新性产品,更好地契合客户的需求,增强客户的认同感。

第三,好的产品要有顺畅的销售渠道和优质的服务。银行要让客户有多种渠道选择,并加强销售人员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服务水准,改善客户服务体验,真正让客户享受到技术含量高、服务个性化的优质理财服务。

综上,理财产品只要依靠科学的发展战略、顺畅的销售渠道、优质规范的专业服务等,才能真正打造客户认可的优秀品牌。

2.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的销售行为

规范理财产品的销售,是监管部门的一贯要求,是银行自身业务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对客户负责、树立银行理财品牌的需要。

首先,准确揭示产品风险。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对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必要公示、客观宣传,明确告知客户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并对客户进行必要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

其次,持续提升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好产品,更要有好员工来销售,稳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做好理财产品销售的前提。银行要选拔优秀员工,参照理财规划师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专业培训,包括道德素质、业务知识、操作技能、行为规范、公关技巧等等,鼓励员工参加社会注册理财规划师的培训,使银行的客户经理不仅熟知本行的理财产品,更要变成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通才”。同时,也要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和员工晋升通道,真正稳定专业理财人员队伍。

第三,持续做好客户教育和市场培育。

目前,虽然居民资产的积累催生了居民的理财意识,但理财教育的滞后造成了居民理财意识的不理性,盲目跟风选择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的客户比比皆是,所以,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有责任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承担起居民理财教育的部分责任。正确地宣讲和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在充分了解客户经济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长短期财务及人生目标后,负责任地为客户提供理财方案和购买建议,帮助客户树立科学理性的理财观念,为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帮助客户实现财务自由和人生目标。

3.完善渠道建设和系统支持

一是完善渠道建设,既考虑到不同产品的销售要求,又考虑到不同客户的购买习惯,让不同客户通过物理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都能及时了解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和相关的投资品种的最新信息,方便客户了解信息、判断选择,查询资金、便捷买卖,真正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安全便捷的理财产品购买渠道。

二是要加快银行电子化系统的集成。银行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把各种产品和服务及相关的业务操作、处理、管理、控制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系统,使银行能够灵活的适应市场需求,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经营管理上的优势。

三是继续完善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这个系统,银行可以整合各业务部门端口接收的客户信息,并可根据不同的销售和管理需求进行客户筛选和数据分析,更为准确的为客户提供合适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方案,进一步将经营模式转变为客户主导型,通过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然后再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跟踪服务措施,真正实施对客户的长期维护和客户的稳固关系战略。

4.继续加强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

银行理财实际就是客户的委托投资,理所当然地存在投资风险,所以首先,银行要纠正银行内部某些员工,甚至管理层,仍将理财产品单纯作为“低风险负债类产品”的认识偏差,自上而下树立科学理性的发展理念,并以此指导产品设计和产品销售。第二,严格遵守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的规定要求,制定规范本行产品设计、产品销售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员工宣传和销售行为,并加大执行和检查力度,真正规范在理财投资方向、产品报备、银信合作等方面的业务操作。第三,根据理财产品的产品特性,按照谨慎原则,适当调整理财产品的核算科目和考核政策,以客观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状况和风险程度,并通过可考核正确引导前台销售。

作者简介:

篇6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落实到现实中就是教育费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其中,虽然有通货膨胀和教育产业化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则是很多父母在望子成龙心态下不计成本、不考虑效果的盲目付出。

在中国家庭的理财规划中,教育费用支出已成为最大的家庭开销之一,尤其是城市家庭用于独生子女的教育费用。教育费用支出不仅周期长。且比重大,而出国留学所需的费用又是国内教育费用的好几倍。

子女教育费用虽然看起来像有去无回的消费,但实际上。它更是一笔投资。其收益是孩子未来的成材。当然,到底能不能成材是不确定的,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

既然是投资,总是要衡量投资收益率的。但现实中,教育投资的实际效果并不很理想。

“择校费,择校费,中间多少家长泪”。正是教育投资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真实写照。据专家估计,仅仅择校费一项。全国一年的总额已达到270亿元。以北京为例。城区择校的学生高达50.52%,农村为12.05%。而调查资料显示,一半以上的家长表示,为孩子择校后,效果并没有预想的好有的家长甚至表示孩子在择校后,成绩还不如以前,且新添了很多坏毛病。

类似的还有校外班,出国留学等。家长们本来满心希望,望子成龙,但很多却难以如愿,产出与投入根本就不成正比。一边是倾其所有的高额投入,一边却是没得到好的回报,有的还耽误了孩子。

面对如此现状,中国家庭又该如何对教育投资进行合理规划呢?必须调整哪些错误理念。对教育费用做出有节制、有目标的支出管理?另外,由于教育支出持续的时间长,所需的金额巨大。必须早作打算,那如何才能积攒下足够的子女教育基金?可供选择的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又有哪些?

教育投资的8大大误区

关于教育投资,主要涉及两个话题:如何进行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如何才能积攒下足够的教育基金?本文将重点探讨前一个话题,看看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教育投资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教育支出以平均每年29.3%的速度增长,明显快干家庭收入的增长,也快于GDP的增长。教育支出已愈来愈成为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开支,甚至超过养老和住房花费。

综观世界,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1000―3000美元的社会转型期,教育费用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对于我国反其道而行之的不正常现象,人们深有同感而又无可奈何。

教育支出的持续增长会影响家庭生活和抑制即期消费。当家庭对教育投入过多时,不得不减少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这必然影响到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父母为了给子女积蓄教育费用,会不同程度地抑制即期消费。

这些为了子女的未来不惜节衣缩食,甚至是举债的现象,都说明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投资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下面。我们就详细列举最常见的误区。

误区之1:千方百计读名校

就像北大,清华之于全国的大学,北京四中之于北京的中学一样,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有各自的名校、重点学校。正是因为与普通学校相比,名校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都更具竞争力,所以,孩子读名校更易成材的观念,几乎在所有家长的脑海里扎了根。

然而,名校的资源是有限的,想把孩子送进名校的家长却是无限的。正是在这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择校费浮出水面,并在“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出台后一度披上“合法”的外衣。

在诸多削尖脑袋也要把孩子送进名校的父母的“热情追捧”下,择校费逐年上涨。“要问哪里有永远的牛市?到学校来吧,择校费永远是只涨不跌。”这句话在广州家长间广为流传,它所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现实。

今年广州市越秀区新合并的10所小学,其中原本市一级学校经合并后,择校费均达到了“名校价”;而其他区位于大型社区内的学校,不管学校等级有否提高,其择校费也年年见涨。以海印苑小学为例,去年非地段生的择校价格为3万元左右,今年普涨至5万―8万元,若学生家长没有任何背景想入读该校的,需“捐资助学”10万元。

位于海珠区万华花园内的瑞宝小学今年特别热门,“我们都是瑞宝花园小学的潜在生源,并校后,估计入读晓港湾小学无望了,就都跑到这里来了。”一位“自愿”缴纳捐资助学费1.6万元的家长说,“我们不敢擅作主张减少一分钱,反正照学校提供的单子抄准没错。”

而在朝天小学,非地段生报名被安排在2楼会议室进行,所有家长均被要求填写两张表格――张《越秀区小学新生转学申请表》和一张《越秀区朝天小学一年级新生转学申请表(补充)》。其中,第二张表的最后一栏注有“自愿捐资助学说明”。一名工作人员解释,非地段生的“捐资助学”金额由家长自愿填写数额,学校不作规定。不少家长说,他们是参照去年标准进行填写,“据说去年的标准是6万元。”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结果(见表1),北京市平均择校费用,高中阶段最高,其次为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最低,分别为27518.34元、19637.83元、13694.85元。择校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教育支出和经济负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有能力担负标准金额择校费的家庭就一定能把孩子送进希望上的名校。除择校费外,还有其他非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实际上,像上面所列举的一些名校,很多都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即使你能拿出数额不菲的择校费,没有找到关系和门路,依然连缴费的资格都没有;即使前两项都满足,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差太多,依然迈不进名校的校门。

不考虑家庭的“财力”和孩子的“才力”而一味追逐名校的做法,无疑是极不理性的。名校教学质量高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择校首先要考虑孩子一贯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因素,对孩子的学习水平有一个合理的评估,再考虑孩子是否适合到重点学校读书。有些孩子机械记忆的能力较强,但思维能力较弱,如果他们考上了区重点,就没有必要再上市重点。

教育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中学时,一定不要只看到重点中学的光芒,而要结合孩子的实际,多考虑如果孩子到了这所学校后,是否更加有利于他的成长。

误区之2:课外补习多多益善

教育之于家长如时装之于女人,女

人的衣橱里永远缺少一件衣服,而在家长看来,自家的孩子也是永远缺少一堂课。于是,除了择校之外,家长们对校外班也是“乐此不疲”。

周末以及寒、暑假里,各种各样的培训、补习和家教服务,形成了一股“特长大拼比”的社会氛围。许多幼儿园也开设了特长班、兴趣班,供家长选择,每课时一般收费50元至100元,各类教材、乐器的支出也随之增长。

这是刘女士为10岁女儿列出的“教育清单”:其中校外的教育费用是长长的一串,舞蹈班每月150元、英语班每月150元、奥林匹克数学班每月160元、每月车费300元。校外班的费用远远超过了校内的费用。

上海某师大附小五(2)班的陈维数学不错,被选拔上参加市少儿图书馆举办的奥数班,每周六上午要赶到南京西路去学数学;作文稍差,因此下午要赶回来上作文提高班。星期天也不空闲,上午去老师家练手风琴,下午请了家教学外语。

根据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统计,中小学生聘请家庭教师,每户年平均支出220元;参加补习斑、特长班学习,平均每户支出404元。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造成校外班市场火热的原因,一是家长出于培养孩子特长的需要,二是在当前强大的升学压力面前,很多家长希望子女通过参加这类辅导班获得一些竞赛证书,从而在升入上一级学校时有较好的择优机会。

小学生家长张先生就认为,未来社会就业和其他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会更高,孩子学钢琴并非为了要当音乐家,而是作为一种素质储备,一旦日后需要这方面素质的人才,他的孩子才不至于错过机遇。

还有一位家长给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同时报了语文、数学、外语三个校外辅导班。家长的想法是,牺牲自己和孩子的休息时间参加这类辅导班,就是希望孩子今后能在作文、奥数、外语等各类竞赛中取得名次。这样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一些比较好的学校不但喜欢要,而且会减免一些学费。如今好学校就那么几所,面对高昂的择校费,家长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多参加校外班、多参加竞赛、多得名次。如今各种各样的竞赛很多,说不定哪个竞赛证就管用。

家长的愿望都是美好的,但问题是这类投资不仅是金钱的付出,而且使孩子们疲于奔命,又有多少收益呢?根据一位教师的观点,家教和补习班的教学效果都是很差的。家教可能会一时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对其长远的成长并不利;补习班由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松散型的,教师缺乏权威和约束力,而学生基本都是奉父母之命来学习的,完全缺乏主动,再加上疲倦,学习效果相当差。

调查结果也反映,对孩子参加补习班、特长班的实效:家长认为“不知道”的占63%,认为“有很大效果”占6.6%,认为“有一点效果”占14.5%。而对请家庭教师的实效:家长认为“不知道”的占3.3%,认为“无效”占79.4%,认为“有一点效果”占14.5%,认为“有很大效果”的占2.8%。可见,此类投资多属盲目投资、无效投资,而且由于容易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可能不仅是一种亏损性投资,而且是一种有害投资。

误区之3:父母做主无关兴趣

受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以及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的影响,中国父母大多非常重视亲子,甚至将这种无私的爱推向另一个极端,对子女的事情大包大揽,凡事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替子女规划未来。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道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相处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当子女长大后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

一位母亲去同事家串门,发现同事的女儿在学钢琴。同事在聊天中讲了学钢琴的许多好处,使这位母亲心里酸酸的。回到家就和丈夫商量要让自己的女儿也学钢琴。女儿出于好奇心,也没有反对。于是,买回钢琴,请来教师,但学习不到两个月,女儿便心生烦躁,不愿再学。父母百般劝说,软硬兼施,都没有效果,只好放弃。这种投资行为的从众性和盲目攀比性,收获的是父母和孩子的失败感。

也有一些父母抱着学习成绩第一、一切以提高学习成绩为准的实用态度,在进行家庭教育投资选择时以此为原则进行取舍。英语是将来考试的主科,一定得学好,就报英语班;作文是提高孩子语文分数的重要一块,那就选写作班;孩子想学画画?不行,画画有什么用,考试分数不高,画得好又怎么样。这样的选择实际上完全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父母拿着一个自己所谓的“为了你将来好”的尺子去替孩子选择,而孩子呢,也未必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大教育家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教授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讲课方式。我们知道,学生之间的不同最重要的就是兴趣、爱好的不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如果有兴趣,才会愿意学、用心学,才可能有理想的效果。只有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外教育方面的投资,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不至于让父母的金钱和希望都打了水漂。

一位妈妈本想让孩子学钢琴,孩子说不喜欢弹钢琴,而喜欢拉二胡。这位妈妈没有强迫孩子,她领孩子到一个教二胡的老师家中,陪着孩子看别的孩子学拉二胡。看了几次,妈妈就问:“你也看到了,拉二胡是很苦的,需要很认真地训练,你现在还想学吗?”孩子说还是喜欢,再苦也愿意学,妈妈就把孩子送去学二胡了。

这位母亲的做法就是正确的。首先,她尊重孩子的兴趣,不根据自己的意愿代替孩子作选择。其次,她能考虑到儿童兴趣的易变性、不稳定性,没有立刻按孩子的意愿作出决定,而是陪孩子去亲自观察和体验,当孩子了解到其中的难度和困难以后,仍然表现出浓厚兴趣时,才最终决定。经过这样一番过程作出的选择,孩子会很欢迎,学习的过程会很快乐。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也会积极克服,最终取得好的结果。

另外,教育投资不要盲目、冲动,一厢情愿地认为会如何如何,而是要在投资前制定合理的目标。比如,当家长把孩子送去学钢琴、书法、画画或唱歌等的时候,要想清楚这是为了什么;开发智力?培养毅力?陶冶情操?提高协调能力?培养钢琴家?还是为了升学加分?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但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答案却并非如此。

一个不想学琴的孩子被父母逼着去学琴,他天天生活在父母的训斥、枯燥的练习和老师的严厉指导下,变得孤僻、胆小、不爱说话。一次学校开文艺晚会时,妈妈不顾孩子的反对给他报了名,原本是想让孩子露一手,但没想到孩子为了不表演弹琴,竟拿小刀把自己的手指割伤。

孩子为什么学琴?学琴是为了能使孩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好、生活的美,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是为了使他生活得更幸福。其他的目的都在此过程中附带产生的,没有学琴的快乐,其他的目的也难以实现。

误区之4:只重金钱投资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不惜重金将孩子送入重点学校,家里条件好的就出国留学,条件一般的也在四处寻觅各类培训班,让孩子多学知识、多学技能,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优秀,早日成功。但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必须得要有“钱”来做物质保障,于是,许多家长拼命挣钱,不希望自己孩子因受教育环境差而影响其成材。

做建材生意的赵先生是高中学历,为让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赵先生在儿子三岁时就将他送进了省会城市的一所知名幼儿园,后来又上了一所私立小学,等孩子上中学时,他又花费不少,终于将孩子送进了一家重点中学。

不过,由于在重点学校学习压力很大,又缺少父母关心,赵先生的儿子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并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和他们一起泡网吧、看电影,有人欺负他,他的“朋友”们也会出面帮他摆平。爸爸给他的零花钱,他全部用来请客,钱不够时,还会想方设法从父母那儿偷钱。等赵先生发现时,孩子已经陷入很深。由于缺课严重,成绩下滑,他儿子被迫离开了这所爸爸花了不少心思才把他送进去的名校。

虽然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像赵先生那样为子女教育而不惜重金,但很多人在观念上跟赵先生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只要尽可能地加大教育方面的金钱投入,孩子未来就一定能成材。换句话说,很多家长把教育投资等同于金钱投资,而忽略了非物质方面的投资。

有关专家指出,家庭教育投资一般包括三大方面,一个是给孩子物质上的投资,一个是情感上的投资,再就是家长对自己学习教育新理念的投资。显然,不少家长并未意识到后面两项投资的重要性。

现在的孩子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尤其是考试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以至于许多学生害怕考试,考试出现心跳加快、头疼、想上厕所、出冷汗等现象。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及时、必要的心理指导,不能认为,只要自己一门心思赚钱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课外教育就万事大吉利,而忽视自身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

菜小学三年级的小强在体育课时和同学发生了冲突,和他发生冲突的学生找来高年级的朋友欺负了小强,后来还经常找小强的麻烦。小强害怕报复没告诉老师,回家后也没敢跟家长说。但小强从此变得不爱说话,尤其上学时更是心惊胆战,成绩自然下滑。一个月后,家长发现不对劲,细问孩子才得知事情的原委。虽然事情后来得到解决,但孩子已经不敢在原来的学校上课,并且一考试就出现发抖的现象。家长只能给孩子换了一所学校。在新的学校里,老师采取激励教学法,小强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渐渐胆子变得大了起来,但再也没有以前的活泼,他的幼小心灵已经受到了伤害。

诚然,孩子在外面遇到伤害是家长无法预测和避免的,但是,家长可以教会孩子怎样处理一些突如其来的伤害。并且,家长应当成为孩子忠实的聆听者,听孩子诉说委屈,及时帮孩子解开成长过程中的心结,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受到心灵上的伤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在注重给孩子教育投资时,别忘了自己也要充电。如果家长提前掌握了一些教育理念,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少走弯路。

我们知道,孩子优秀的学习、生活习惯都是在上学前就养成的,而上学前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要想让孩子有什么样的品质和习惯,家长们自己也得要具有这方面的素质。

误区之5:年龄越小,出国留学越好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越小送出国留学越好。这种看法主要基于两方面的理由;一是年龄越小,学外语越好;二是年龄越小,越容易融入西方社会。

其实,上述几种观点都有问题,容易进入误区。

(一)学外语越小越好是无需论证的,但学外语越小出去越好则是值得商榷的。

假如抛开金钱,无疑在国外学总比在国内学效果好。但在国外学外语的投资是在国内学的8倍,其学习效果绝对相差不了8倍。其实,国内的许多重点小学和中学的外语教学质量已经很高。几年前,美国副总统到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访问,与其对话的初中生英语非常流利,这让他非常惊讶。

至于国内的语言学校和民办大学预科,一般都大量地采用外教和海归。其教学质量与国外同类学校差距不大。主要差别是语言环境。但如果出国留学的学生无力支付住在外国人家里的昂贵费用,而是住在中国人多的地方(大多数学生如此),其语言环境差别并不十分明显。

学外语越小出去越好,是出国教育投资的一大误区。倘若你是财力并非十分雄厚的普通家庭,花几十万元就是为了让孩子早点学好外语就不值得,也不理智。因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国内只需1/8的花费。

(二)年龄越小越容易融入西方社会的说法并无道理。一些国外专家认为,23―30岁出国的中国学生已经很难融入欧美社会了。

首先,到国外读书的高中生多为高二、高三学生(目前把初中学生送往国外的中国家长还很少),已经十六七岁了,融入西方社会的难度并不比23岁以上的大学生小多少。其次,融入西方表层社会两年时间就足以,但要想完全融入西方深层社会,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高中生,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不要把融入西方社会、移民作为留学的终极目的。有专家指出,中学生出国留学很容易被边缘化。因为其中国文化观尚未定型,出国几年之后可能非中非西,自身的身份意识相当的含混。

误区之6:国外学校质量比国内好

有些家长送中学生出国的原因是国外学校质量比国内高。这还是一个误区。

有的家长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在世界排名也很一般。据专家介绍,近些年的留学生队伍中,只有少部分人去国外上了名牌大学,大部分人留学的学校属于二三流学校,并不一定比国内的好。而且不能单纯看排名,还需要量体裁衣,选择孩子适合的。有的孩子去了国外可能“水土不服”,比如存在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

而从中学和预科看,国外比国内好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英美的许多中学教育质量并不比国内重点中学强。国外的许多语言学校和预科学校的质量也不比国内的同类学校高多少。

专家建议,在选择国外的中学时一定要谨慎。因为国内对国外的一些公立、私立中学了解得较少。一些私立中学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这些学校师资环境很差,他们的目的只是收钱。

另外,客观地说,国内学校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只有国外学校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是事实。国内学校经过多年改革已有长足进步,并自有其优势。如果不是这样,欧美学

校就不会到国内重点名校来抢学生。英国的一位大学校长曾说:北京四中的学生来一个要一个。

误区之7:出国教育投入越多越好

还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投入越多越好,这是更大的误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钱可以包办的。

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智商水平和成材概率,一味往国外送。结果怎样呢?一位媒体人士把上高中的孩子送到了澳大利亚。但因学习成绩不好,呆了三年没考上大学又回国了,家里白扔了几十万元。

那些为了孩子教育不计成本的家长近年来纷纷把目光投向英国。英国的学校不但世界最贵,而且几乎没有奖学金。

最贵的学校一定是最好的学校吗?诚然英国有不少物有所值的好学校,但英国也有很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以掏中国家长钱包为目的学校。它们巨大的财政缺口就等着中国家长的人民币。

把中学生送到国外完成教育到底值不值?出国教育投入是不是越多越好?让我们先算一笔账(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语言预科教育国内外的投资比例是1:8,大学教育是1:9,相差悬殊。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出国教育投入越多越好,年龄越小出国留学越好,都是经不起推敲,没有实证支持的。

误区之8: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出国留学是近年来居民教育投资的一个热点。而且,留学热趋于低龄化,一些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也走出国门,留学海外。很多家长把省吃俭用、积蓄多年的钱毫不吝惜地花在孩子留学上,他们往往认为,让孩子出国读书,可以避免国内高考的竞争,还可以自由选择一些好专业,学好一门外语,将来就可以更有竞争力,回国后有更好的个人发展。这种心态导致近年来中国高中生出国留学一年热过一年。

冷静思考一下,耗费巨资送子女出国留学是否值得?尤其是那些在国内学习不够出色,竞争力较差的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又有语言的障碍,在学业上如何能够应付?又能学到多少本领?在送子女出国留学前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两种风险:一种风险是在留学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于办学机构的办学质量良莠难辨;另一种风险是对于人生观尚未成熟的低龄学生来说所面临的生活、环境的巨大风险。

即使是学成回国,就一定比接受国内教育的发展机会更大吗?其实也未必。一是受目前经济景气和大学生扩招政策的影响,“就业难”问题本身就比较突出,二是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供绘远远大干需求。这样。那些有海外学习的背景,但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们,想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也绝非易事。很多“海归”不得不沦为“海待”。

所以,指望毕业后工作在短期内将几十万元的海外留学投入收回来并不现实。

从糊涂的爱到精明理财

可怜天下父母心!倾其所有,不计回报,且无怨无悔,可能是普天下绝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共同特征。

因为这种爱是无边无际的,包含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如“生命的延续”、“自己未完成的心愿由下一代来实现”等,所以花在子女身上的钱不计其数,甚而让整个家庭背上沉重的包袱,我们不止一次地听过全家举债,不惜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的真实故事。

因为这种爱是最无私的,不计成本,不求回报,所以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不考虑回报,似乎只要投入大,自然会产出高。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小朋友们在不同的辅导班之间疲于奔命,把星期天变成星期七的场景,各家都竟相把孩子送到国外“镀金”。

因为这种爱是最博大的,其实也是最盲目的,只要对孩子有好处就去做,根本不去考虑什么效率问题,所以教育投资是目的性最不明确的投资,最容易做出投资决定和从众。因此,投资最容易变成消费。

不理性、不考虑投入产出比和盲目性,可以说是教育投资之所以存在误区的根本心理原因。只有在理念上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才谈得上真正的教育理财。

理智与情感分开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但是,不能把这种情感包容到教育投资的决策中去。否则,太多的感情用事,必然会导致投资行为的不理性。

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当还原最基本的“经济人”假设,即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希望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也就是说,决定投资的标准应当是投入产出比而非其他。

但在现实中,由于感情因素在起作用,由于爱子(女)心切,教育投资自然演化成多多益善,希望以量取胜而不是以质取胜,认为只要为子女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就能成材。

但“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表明,80%的孩子来自生活不富裕的工农家庭。这些孩子为什么能成材呢?因为父母给予他们的教育主要是人格教育,而且这些孩子充满了强烈地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理想的渴望。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及教育”研究表明:一是80%的城市独生子女“成就需要”偏低;二是63%的孩子认知需要偏低,不爱学习。研究分析表明,压力太大压跑了孩子的成就需要。因此,父母的教育投资弄不好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就认为,“教育投资是一种特殊投资,孩子是个成长股,投资要合理适度,并不是投得越多越好,投资与收益不是正相关关系。”

意识到这些问题,回归纯粹的投资行为,显然就需要把感情因素剔除出去,真正地按经济规律办事。首先要把教育投资放在整个家庭理财的大背景中去看,占多大比重,支付能力如何,会不会影响到财务健康;其次,就要看投资收益,决非多多益善。

量力而行

很多家长之所以在子女教育上过度投资,除望子成龙的感情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相信高投入一定会获得高回报。上学一上大学一挣大钱,就是不少人心中的真谛,也是支撑他们不惜重金投入的精神动力。

可一旦这个链条断裂,就不啻于天塌地陷之灾。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这条铁定的法则根深蒂固――上大学就一定能挣大钱,否则上大学干什么?

据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大学的全民教育阶段,近几年的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上大学将来能挣大钱的定势思维也遭受着强烈冲击,这就给人们提出了一个特别值得深思的问题。

高等教育固然好,但高额的教育支出也会让家庭患上“恐高症”。客观情况也是繁复多变的,高学历就意味着高投入,高投入又意味着高风险。同时,高投入与高回报并不一定就是那么亲密的孪生兄弟,有时甚至还会反目为仇,最后竹篮子打水的情况也不少见。

据某媒体报道,某村毕业的三个大学生,一个工作了,待遇怎么样暂且不说,另外两个则无所事事返回了家。那么可以想像,他们早年的高额教育费用所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怎么改善?

如果多考虑一下各方面的情况,就会发现没必要把目光盯在上大学这一棵树上。进而言之,在上学的最终落脚点――回报方面,就目前来看人们常说

的“白领”、“灰领”,“蓝领”之间的鸿沟已经渐渐缩小,工资差距也已十分接近,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也在昭示着这一深刻的道理。

虽说教育的支出能得到效益,但这种效益的回报要等到几年、十几年之后,而到那时,家长们有可能因为生活太节俭而病魔缠身,无法享受迟到的幸福。

综上所述,如果子女教育支出超出了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平,家庭的经济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更加需要理性考虑教育支出。

效率第一

对大多数中国家庭,尤其是工薪家庭来说,教育投资绝不应是广种薄收,而应当看投资效益,看投入产出比,“好钢用在刀刃上”。

比如出国留学。首先需要比较出国留学与国内读书的成本和收益,不要盲信高投入一定高产出的说法,以投资收益率为衡量标准,可以避免冲动性、从众性投资。其次,如果说由于其他原因一定要出去留学,那也应当考虑去哪个国家(美、英、德等)更划算,投资收益率更高。

对父母而言,在教育投资方面,一方面,要设定一个合理的投资预算水平,既保证子女能够接受相应的教育,又不至于造成巨大的家庭财务赤字,而无法清偿。这个预算水平的制定,主要是考虑教育基金缺口与家庭预期收入相匹配,充分考虑未来的各种收入风险(如失业、房屋租期空档、投资损失等)。

另一方面,要有一个清晰的、可量化的投资目标,如考上名牌大学、找到一份月薪在多少元以上的工作等。然后,据此来衡量教育投资的收益,从而做出投资决策。一定要转换那种多多益善、来者不拒的思维模式。

最后,这两方面应结合起来考虑,看每一项教育投资的投入是多少,产出是多少。无论什么时候,投资效率都应当是第一位的。

因材投资

显然,要改变教育投资的盲目性,首先就必须对孩子自身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人们经常讲因材施教,实际也应去因材投资。

我们知道,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即使温度再合适,一块石头也孵不出小鸡来,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考虑小孩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所有的投资都有可能打水漂。我们身边并不乏这样的案例。

并且,不当的教育投资还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比如,湖南有个孩子,父母逼她考大学。父母下了班就去打工,给人当搬运工,赚了钱就给女儿买营养品和各种资料。孩子认为自己根本考不上,恨不得把那些书本都扔进炉子里烧了。但她看到父亲为她那么辛苦地工作,又不敢对父亲说她不想考大学,怀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

所以,教育投资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导向性。一定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去制定相应的教育投资计划和适当的成材目标。

因材施教,即使望子成龙也不要脱离实际,赶鸭子上架,家长切莫拔苗助长,到头来两败俱伤。要理性选择教育方式。不要一味地贪“大”、求“高”,不要攀比,不要让孩子不切实际地接受所谓的贵族教育,盲目追求名校效应和出国留学。

教育金规划的三步曲

在探讨了子女教育投资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家长应当注意的问题之后,我们把目光投向子女教育投资理财的另一个关键话题,即教育金的筹集与规划。

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子女教育费用都不是一笔小额的资金。无论按哪一机构的调查数据,子女教育金都跟购房支出、养老金一起构成家庭开销中占比最大的三项。而且,教育金属于长期支出,在孩子成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持续不断,虽然每年花费的金额不同。

正是因为持续时间长,所以只要尽早规划,教育金的筹集也就有足够的时间。也正是因为总金额庞大,再加上教育费用逐年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因素,单纯靠工资收入的节余和储蓄,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难以实现相关的理财目标。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教育金的筹集与规划。

一般说来,教育金规划需要三个步骤:一是搞清楚在子女教育上的投资总额是多少,以及教育投资所需的资金需要在什么时间到位;二是了解家庭目前的资产状况,多少比例可用做教育金理财的初始资金,还有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计算出距完成筹集目标还剩多长时间;三是根据前面两点做出具体的财务规划,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逐步实现教育金筹集的目标。

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介绍。

算笔教育账

200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婚姻家庭研究专家徐安琪曾公布了一项关于抚养孩子的成本尤其是教育成本的调查结果。她主持的这项调查由上海市徐汇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社科院进行,样本全部来自徐汇区(随机抽取36个居委会,共调查746户有0~30岁未婚子女的家庭)。

这份名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

以上数字是被调查对象的平均费用,并且是以2003年的物价水平衡量的。虽然抚养成本跟教育费用之间有差异,并且有区域特色,但这一调查数据依然经常被人们所引用。

《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则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中国农村的家庭中,子女教育所用的开支占了家庭收入的32.6%;而在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指数分别为25.9%和23.3%。

下面,我们看看对分类费用的详细计算(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基本教育费用为149716元。如果在国内继续读三年硕士研究生的话,基本教育费用增加66000元到215716元。如果出国留学读两年硕士的话,基本教育费用增加300000元到449716元。

我们知道,上面的数字都是最基本的教育费用,要想在教育投资过程中不发生一丁点其他支出,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增加了培训费、择校费等后,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教育费用总额为582716元。如果在国内继续读三年硕士研究生的话,教育费用总额为648716元。如果出国留学读两年硕士的话,教育费用总额则为882716元。

当然,出国留学的时间若是提前到中学乃至小学阶段的话,教育费用总额无疑将大幅度地提高。

至此,我们对所需教育金的总额以及教育金的支出时间安排,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起点在哪里

假如您所面临的情况跟上述家庭相差不多,考虑到培训费、择校费等非常规支出,并且只是准备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教育费用的话,那所需教育金的总额就在60万元左右。当然,考虑到教育费用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因素,教育金的预期目标应当在6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比例。

在明确目标之后,其实接下来非常重要的就是,弄清楚目前的家庭资产状况,以及现在处于子女教育投资周期的

什么阶段。换句话说,教育金规划要先知道起点在什么地方。

首先是对目前家庭资产的盘点。一是了解资产负债状况,资产负债率有多高,二是了解不同资产的分类,比例,各自承担什么样的功能,三是了解资产的投资期限,流动比率有多高。总之,通过了解资产结构,可以清楚其中拿出多少的比例专门用做教育金筹集理财的初始资金,并且使资产的投资期限与教育金的筹集时间相匹配。

其次是了解当期的收支结构,以及对未来的收支状况作出预测。了解这些后,我们就知道了目前及以后的家庭新增收入的结余情况。然后,从结余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专款,专门用于教育金筹集方面的投资。因为结余资金往往承担着改善生活水平、筹集养老金、应急资金预留等功能,所以用于教育金筹集方面投资的比例通常不能超过结余资金的1/3。

了解目前的家庭资产状况,有助于解决教育金筹集的初始投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看目前所处教育投资周期的阶段。

例如,在孩子刚出世的时候,开始着手做教育金规划,筹集教育金所需的时间安排如表4所示。

我们稍作说明。比如说上大学的费用总额为88000元,从现在开始可以有19年的时间来筹集这笔钱,19年后,每年支出22000元。其他阶段的教育金筹集时间安排也是同样的道理。

条条大道通罗马

在明确了教育金的筹集目标、筹集时间,以及目前能拿出多少初始资金用于投资后,接下来,就是制定理财规划并具体实施的问题了。要在设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育金筹集目标,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组合,只要适合该家庭的具体情况(包括风险承受能力等),就都是可行的。

至于有哪些教育类理财产品可供选择,后面的文章中将做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做深入探讨了。下面,主要谈一谈制定教育金筹集规划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一,教育金筹集应当尽早开始考虑,制定相应的投资规划。着手的时间越早,可选的方法和渠道越多,达到预期目标并不过多影响生活水平的概率就越高。

第二,在做教育理财规划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到今后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如通货膨胀、有可能发生的择校费、失去主要的家庭收入等。然后,制定出合理的、足够的教育基金目标,同时要突出保险意识。

第三,改变教育金筹集就是教育储蓄的单一做法,做规划时要考虑到众多投资渠道的综合应用。仅凭教育储蓄,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其收益根本无法填补教育投资缺口,所以必须拓展投资方式。

第四,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不同的教育理财方案。如果是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做教育理财规划,可以选择收益率比较稳定的长线理财产品,如保险、国债等;如果孩子已经初中毕业,离上大学时间不远,应当更注重当期的收益率,可以选择高配息的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

第五,根据不同家庭的抗风险能力,选择相应的理财产品。如家庭经济实力较弱的单亲家庭等,就不宜投资高风险的品种。

教育理财产品大PK

教育金的筹集与规划,最终必然落实到理财产品的身上。只有通过不同的理财产品组合进行投资,才能完成教育金筹集的预期目标。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最常用的几种教育理财产品。

教育储蓄:适合小额教育费用

教育储蓄为零存整取定期存款,存期分为1年、3年、6年。最低起存金额为50元,存入金额为50元的整倍数,可一次性存入,也可分次存入或按月存入,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2万元。教育储蓄的利率享受两大优惠政策,除免征利息所得税外,其作为零存整取储蓄将享受整存整取利率,利率优惠幅度在25%以上。

这种存款方式适合工资收入不高、有资金流动性要求的家庭。收益有保证,零存整取,也可积少成多,比较适合为小额教育费用做准备。

办理教育储蓄应注意五点:

(1)学生必须为4年级以上,账户到期领取时,孩子必须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

(2)到期支取时必须提供接受非义务教育的身份证明。

(3)提前支取时必须全额支取。

(4)逾期支取,其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按支取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5)存款方式灵活,在选择按月存款时,存款人可选择每月固定存入、按月自动供款或与银行自主协商三种方式。此储蓄品种最高金额为每户2万元,存款人若选择每月存5000元,4个月即可缴完,但至少要存两次,每次最多1万元。另外,选择自动转账功能时必须签订协议,必须是同户提供转账。例如,孩子作为教育储蓄的存款人,父母的账户不可提供转账,只能从孩子的其他账户中转账。

基金定投:集腋成裘长期筹资

基金定投业务是指在一定的投资期间内,投资人以固定时间、固定金额申购某只基金产品的业务。基金管理公司接受投资人的基金定投申购业务申请后,根据投资人的要求在某一固定期限(以月为最小单位)从投资人指定的资金账户内扣划固定的申购款项,从而完成基金购买行为,比较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基金定投比较适合筹集期在10年以上的教育金的筹集。因为投资时间长,并且投资对象固定,所以风险相对较低。通过长期投资,分享行业或经济增长;通过不同时点上的持续买入,摊低了购入成本,从而规避了选时风险。

假如一对夫妇计划为其儿子建立一个高中阶段的教育金,现在儿子刚出生不久,投资年限为16年,决定投资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期望年收益率为10%,每期扣款500元,申购费率为1.8%,收费方式为前端收费,将这些信息输入华夏基金公司提供的定期定额投资计算器,可以得出到期收益为134984.26元,期间申购总费用1728.00元,到期本利和230984.26元,这样一笔钱,应该可抵孩子读高中和大学的教育费用。

当然,基金定投也有投资风险。本刊前几期曾做过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再介绍。

教育保险:适量购买

教育保险相当于将短时间急需的大笔资金分散开逐年储蓄,投资年限通常最高为18年,所以越早投保,家庭的缴费压力越小,领取的教育金越多。而购买越晚,由于投资年限短,保费就越高。

教育保险一般都是在孩子上初中、高中或大学的特定时间里才能提取教育金。比如,投保年龄在0~9岁之间的孩子,12周岁时就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10%作为初中教育金;15周岁时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15%作为高中教育金,18岁时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25%作为大学教育金;25岁时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50%作为创业基金;60周岁后每年可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13%作为养老金,直至身故。而10~12岁投保的孩子就不能领取初中教育金;13~15岁投保的孩子就不能领取初中和高中的教育金了。

在教育金储蓄的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将教育保险与健康产品、年金产品、高保障的定期产品等,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打包一起提供一个综合保障的组合计划,这种组合既能给客户提供教育金储蓄,还能提供疾病、意外等保障。

不过从理财的角度出发,教育保险也不宜多买,适合孩子的需要就够了。因为保险金额越高,每年需要缴付的保费也就越多。总体来讲,保险产品主要是保障功能,如果只看其投资收益率,它甚至可能比不上教育储蓄。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较高,但需考虑风险

一些银行推出了教育类理财产品,如光大银行曾推出的阳光理财E计划,东亚、汇丰等外资银行推出的“儿童账户”等,可供希望得到高收益的家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