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管理方法

篇1

关键词: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教育经费

一、职业教育管理的理念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与其他教育相似的管理理念。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要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培养的都是针对各种各样的专业性人才。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要求,教给学生适合的教程。

3.服务为先的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职业教育管理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将服务为先的理念贯彻落实,满足各种对象的需求。

二、职业教育的管理方法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在管理方法上努力工作。自从2012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后,更加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管理方法的探讨力度。下面就几种管理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1.加大实践教学在教育中的比例

我们都应该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职业教育本身就偏重于实践的教育体系,培养的是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性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中应更加偏重实践课程,当然,这并不是说理论知识的积累不重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理论基础上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的教学理念。课堂之外,应多开展实践性的专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编写与实践有关的书籍,经常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加大实践在教学中的比例。

2.加强师资力量

对教师进行培养,丰富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其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中为学生保驾护航。在理论课上,教师应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知识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在实践课中,教师应在保护好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放手,让学生大胆动手实践,结合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认识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所以,职业教育单位应积极培养和选拔这样的人才,加强自己的师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应鼓励教师了解国家的最新情况,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解经验和最新的操作方法,吸引学生参加到学校的研究实验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

3.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职业学院必须扩大招生规模。招生规模的扩大就意味着资金投入的加大,国家投入的资金捉襟见肘,不能满足扩大招生的需要,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一方面,国家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另一方面,职业学校也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不能一味地依靠国家,要吸引企业的投资,与企业合作,摆脱只依靠国家投入经费不足的尴尬。国家也可以鼓励企业对职业教育进行投资,互利共惠,从而保障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发展。

4.对学生管理

五年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学籍采取分段注册、分段管理,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收费标准对前三年的学生进行收费,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具有相同待遇,享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奖助学政策。后两年注册高等职业学生学籍,按照高等职业学校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与其他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待遇相同。职业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对教学设计进行整合,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使高职教学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好练习实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职业学校应做一个学校和学校的办学质量监控系统运行评价,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以及专业教学档案的建立,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管理有其自身独特的特性,是其他基础教育不具有的。既有其独特的管理准则,也有相似的管理理念。其明确的管理准则和管理理念也为管理方法提供了依据。做到加大实践在学习中所占比例,培养实践型人才。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培养优秀的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增添新的实践车间,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做好职业教育的管理工作,就能为社会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保障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

篇2

【关键词】 高职学生;思想特点;行为特点;方法运用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形式,承担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地位重要,同时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职教育的受教主体,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下,高职学生呈现出与以往并不相同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并运用相关方法因势做好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

1、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有些大学生有集体荣誉感,有比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而有些大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理论;多数高职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不足,对政治活动并不关心、淡薄。多数对于入党抱着功利性的心态。

2、价值观趋于功利与现实

社会大环境中的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影响很大。他们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比较缺少,对责任感缺乏认同,更多的是强调对个性的自我追求以及最大化实现个人利益和价值。公共道德的缺失也成为了高职大学生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比如,经常在公共场合抽烟、不注意公共场合卫生的保持、对学校的公共财产不仅不主动保护甚至随意破坏、随地乱扔垃圾等;诚信与服务意识比较欠缺。

二、高职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分析

1、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大多成绩一般,考入高职以后往往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学习方法上还是沿用中学时代的“老师牵着走”的被动学习法,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的主动性。经常不愿意上课,有些学生即使到了课堂上也是不认真听课,要么玩手机,要么睡大觉,要么听音乐。

2、虽立志但不坚定

有些高职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常常遇难就退,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眼高手低;没有形成个人的各种良好生活行为学习习惯,综合素质明显偏低;不少学生有一定的思想觉悟,但由于年轻缺少稳定的心理素质,思考问题会比较理想化、片面和偏激;学习上不上进,旷课、扰乱秩序、顶撞老师、行为粗俗。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控力

不少高职大学生在自由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呈现出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观念淡薄,只关心自身的荣誉和利益得失。在平时生活行为中,一味地追求个性,喜欢不顾一切和不分好坏得追求新奇和新鲜体验。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在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往往会牺牲别人的利益。不少学生宿舍存在脏乱差现象,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时常出现,不注意个人卫生,衣物乱堆乱放;说话不注意影响,脏话连篇;上网游戏通宵达旦全然不顾他人休息,有些学生长期不缴学费,恶意拖欠,虽经学校和老师反复催收仍不缴纳,缺乏做人最基本的诚信品格。

三、高职学生教育方法探索

针对以上高职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针对性地运用以下教育管理方法:

1、疏导结合法

疏导就是疏通与引导。疏通,就是教师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沟通,让学生愿意与教师真诚地交流。引导,则是在疏通的基础上,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对学生的正确观点给予充分的正面肯定,对学生的错误观点则给予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1)谈话与平等对话。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应该是开放和双向的。在谈话之前,必须首先做好充分的必要的准备,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和详细了解,确定好每次谈话的针对性主题和明确目的,通过引导式的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和逻辑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多人谈话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启发与诱导;在个别谈话中,态度要亲切、诚恳、耐心,师生双方应当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融入真诚、信念和尊重。

(2)讨论与辩论。可以在师生之间,或者在生生之间,老师介入指导,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或者辩论。主要好处是通过多样化的思想汇集和碰撞过程,活跃学生思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程度,使学生实现共同提高。在问题的选择上,应该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来自于学生身边遇到的和发生的学生关心的但存在着困惑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和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2、情感陶冶法

(1)人格感化,以情感人。老师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品格以及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和疼爱去让学生受到感染。

(2)环境陶冶,以境育人。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陶冶。

(3)艺术人文陶冶,活动育人。通过音乐、美术、舞蹈、诗歌、文学、影视等艺术与人文教育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3、榜样引导法

(1)学典范。尤其是结合本专业学习典范人物,可以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2)树典型。充分利用好学生中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优秀事迹题材,通过大力表彰和宣传,扩大影响,达到教育目的。

(3)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言语谈吐、一举一动、思想品德、价值观等时刻都对学生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与教师的经常接触中,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4、修身养性、自我教育法

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进一步实现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1)自我启示。老师不失时机从指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制订自我修养的标准和计划上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内在发展和成长需求,推荐适合于不同学生的读物,帮助他们量身打造适合自身的读书计划,同时给予及时地鼓励和辅导。

(2)自我认识。学生如果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明白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他也就懂得自己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应该坚持或发扬;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应该纠正或调整。老师要引导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可以通过认识别人、认识社会来认识自己,也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的活动与行为来认识自己。

(3)自我约束与控制。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是自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很重要的自我调节机制。老师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禁止、自我反省等,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使其逐渐成熟起来。

四、结语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艰巨的重要工作,我们需要根据目前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高职办学的特殊性,尝试从目标、内容、方法的结合上去探索比较合理的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如此,才能不断推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59-02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和80年代的大学生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80年代的许多大学生为上学的车费、生活费担忧,读书期间省吃俭用,甚至连少写一封信省下邮费都要考虑,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手机、电脑,应有尽有,多数大学生不管是等车、乘车,甚至走路、用餐,都要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80年代的大学生学习勤奋,图书馆、阅览室的座位都要像现在卖菜的早市一样提前占座位,每天很早起床晨读,复习功课,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晚上很晚才睡,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网络上,早晨又很晚才起床,甚至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匆忙进入教室上课,虽然人到教室,但心和眼仍处于休眠状态;80年代的大学生基本上毕业后就分配工作了,在校期间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与分配的工作挂钩,虽然结束高考进入了大学,但学习的努力程度一般不减高中的刻苦程度,而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二本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去向不明确,就业压力大,因而在校期间学习的目标也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混完了四年大学,在迷惘中度过了大学生活。因此,当代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认真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手段。

一、关于用制度管人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现在的大学生难管难教,最大的原因就是太随性,不懂规矩。8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几乎没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较严,从小就规矩出了许多好的习惯,而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家庭从小溺爱、放纵,在处理对上、对下、对人、对事的关系上懂得太少,虽然走进大学年龄已属成年人,但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中好多童年时期的课还要去补,所以为大学生制定明确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规矩是很重要的。既要把他们当做成年人看待,又要把他们当做孩子看待,行、住、坐、卧,甚至休闲娱乐都要有规矩,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有依循的规范和方向,并以此增强其自制力和自律意识。

作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智慧,讲方法。其中一点要特别注意,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掌握好管理上的度。以前好多人的观点是加强制度建设,这一点不容怀疑,但制度的制定既不能脱离实际过严,也不能太松。过严,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不适,过松会使学生懈怠、放逸,二者都不适当。

管理上的严与松关键一点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前我们都听说过“愚人吃盐”的故事。有一个乡下的人到亲戚家串门,这位亲戚准备了很好的饭菜来款待他,其中有一道汤淡而无味,主人就叫他的太太拿些盐来放到汤里。乡人吃了,觉得这个汤特别鲜美,心想:这个盐巴实在太好了,便向亲戚要了一大包盐回去。乡下的人回到村里,到了吃饭的时候,就吩咐他的太太把盐放到菜里,他想,这盐巴只放一点点就很好吃,如果放得多一点一定更好吃,于是就把整包盐全放到汤里、菜里,结果咸的不能下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恰到好处。还有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要想把琴弹好,前提是琴上的弦必须上好,如果琴上的弦太松了,根本弹不出声音来,如果琴上的弦太紧了,声音不但不好听,甚至会断掉。

以上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学生的教育管理也应如此,用制度管理固然重要,但制度在制定中要掌握好严与松的关系,制定出来的制度既不能因为太严而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以至于引起学生的恐惧和烦恼,也不能因为太松而助长学生产生懈怠、散漫现象。

二、关于如何对待个体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或特殊性,在教育管理中,要尊重个体,适性开放,不能用一种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业上要提倡自主选学,在兴趣爱好上要适性开放。因此,我们用一种模式去要求每一位学生,只是教育者、管理者的一厢情愿,不一定是每位学生都想要的,也不一定都适合每一位学生。孔子就讲“因材施教”。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很了解,他能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能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必须做到根据个体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天赋,不同的需求,只有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管理效果。尊重个体,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个性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学生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因材施教”就是要顺应学生兴趣爱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包括学校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及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只有考虑到个体的兴趣爱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尊重个体还应做到不同的成功给予不同的评价。评价学生不应用一把尺子,进步大,成绩大的要给予鼓励、激励的评价,进步小、成绩小的同样也要给予鼓励、激励的评价,因为个人的智力不同、基础不同,所以评价的标准、尺度也不应简单化一。

三、关于关爱与沟通

用制度来管理学生是必要的,当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时,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既要把学生当做学生,又要把自己当做孩子的家长,即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不能也不应该马上套用已有的规章制度去草率处理学生的偏差或过错。首先应该从关爱的角度去了解学生,了解孩子,好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一所大学在校学生上万人甚至几万人,这些学生远离父母家长,虽然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但高校在教育管理中,绝对不应该宏观,而必须做到微观,即:关心到每位学生,这就需要发挥好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及所有任课教师的作用,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和所有的任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及时了解和发现所教育管理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那种认为已经是大学生了,不用管得那么细的观点是错误的,一些学生出现经常逃课,在社会上参与一些违法违纪的活动,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出现情绪低落、沉沦、堕落乃至出现辍学、轻生等严重的现象,往往是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不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不了解学生情况而导致的。因此,关爱与沟通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的苗头,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篇4

关键词:中学教育;人本化管理;途径

一、人本化在中学教育中实现的方法

首先,要实现人本化的中学教育管理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人本化教育要与老师的教学相结合,老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素质和思想培养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和素质。在实施的过程中人本化教育还要与学校的管理相结合;人本化的教育和学校管理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老师只有在学会管理课堂的时候,才能保证人本化教育的实施,老师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侧重对于学生内心的教育;人本化的教育与对学生的引导相适应,在实施人本化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进行聊天式的交流,通过行为和话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概念。

再次,人本化的教育要利用好现代的科技手段和媒体的传播方式,利用多种方式的媒体传播手段,比如,电视,报纸和校园广播,以及教室内的板报和校刊等传播手段,来进行人本化教育的宣传,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

最后,还要创新学校的管理方式,人本化教育的主旨是以人为本,所以,学校的管理体系也要进行改造,要使管理的方法更加趋向于人性化,在学校的管理中要着重对于思想教育的管理,在思想教育中也要以人本化的思想为主要的管理主旨。在实施新的管理制度的时候,管理者要时刻做到以人为本,而相对于被管理者要有自觉性,从而能够使学习实现人本化的教育管理。

二、人本化在中学教育中实现的途径

1.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在中学教育中实现人本化的教育管理,就是在中学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实现的过程中,要制订完善的教育体制,要把学生与社会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人本化的教育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吸收学校以外的知识,能够满足中学生这个阶段的求知欲。人本化的教育能够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制订一个培养创新人才教育计划。这样人本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应打破传统,摒弃之前对于学生的评价依赖于成绩的高低,而是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2.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与多方面的环境进行互动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能够自由地发展,能够进行自我的评价和创新。

3.规范相应的管理制度

对于人本化的教育管理是否能够很好地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也要进行改革。在管理制度中,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的管理,让学生能够与老师自由交流,根据以人为本的方针,新的管理制度要侧重于人性化的管理,不要只是一味地进行严厉的规定,要恰当地实施宽松的方案。新的管理制度要形成一种宽松而公正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要进行奖罚分明的政策,实施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考核和观察。

通过对教育体制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研究实现中学人本化的教育管理的方法。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实施人本化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方法

1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的意义

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与现代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相符,目前的信息技术发展十分快速,逐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当中。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管理方式,网络化开始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化在高职教育管理当中的作用不断增大,具体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提高教学资料的利用率,节约教学成本,更好的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第二,增强高职计算机教育效果,达到计算机教育的最终目标;第三,加强校园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几率,促使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第四,帮助收集整理有效的信息,给决策人员提供有利的资料。

2高职计算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落后

现如今,大部分的高职学校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无法跟上信息化社会的脚步,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依然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方法。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量的知识并未真正的消化,而且计算机知识只有通过在计算机上实践操作才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十分严重的限制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无法让师生、生生之间获得良好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不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情况下不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交流。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不能良好的使用到学校管理当中,直接阻碍了高职计算机教育管理的发展。

2.2管理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里不具备充足的管理工作人员,这样的现象造成目前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非常多,给管理人员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压力,高职院校大部分开始建立校园网,但是受到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校园网功能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网无法充分的发挥出作用。

3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方法

3.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网络化管理意识

目前,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十分严重的限制了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管理效率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这样的情形下,需要我们积极的转变教育观念,借鉴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弥补传统教育管理中的漏洞,紧跟时展潮流,通过使用网络化的管理理念来强大自己。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的管理即在计算机教学管理当中,利用适当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教学流程的控制管理。优势主要表现为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之下,信息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将教师的信息、课程的信息、学生的信息以及成绩信息等集合在一起。

3.2优化网络资源,加强网络化管理的规范化

为了规范网络化管理,首先要掌握整个程序的运行思路,优化程序与操作,利用统一的标准展开设计;其次,主动积极应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在规范接口的基础下,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起网络化的管理平台。教学信息保持数字化的形式展开存储,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精准程度,有利于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资料支持;最后,教学管理信息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与传统的教学管理相比,网络化的教学管理方式表现出多途径、多角度的特征,有助于师生之间展开高效互动,实现信息的吻合。

篇6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管理;方法

在国家加大特殊教育工作之后,我校积极参与其中,成立了一所以培智教育为主要工作的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成立之后,主要以残疾儿童为主。从日常生活入手,逐渐培养残疾儿童的各方面素质。为了使得这些儿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当前的社会中,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的引导以及教育。通过不断的摸索研究以及实践教学,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可以应用到各个学校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特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能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健康成长,同样是对心灵的洗涤。有人说,一个整洁的校园能影响学生的生活习性。就像每天都是崭新的,每天都是不一样的精彩。所以,美化校园同样是育人特色,启迪智慧,激发灵感。也正是我们学校多数是特殊学生人群,更应该关注到细枝末节,爱护花草,可以教会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将每一个死角打扫干净,也会让他们的自卑心理随之挥去。让他们体会到无论是谁,哪怕是校园环境无人问津的死角,同样是值得关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培养出非常高尚的道德。

二、有效开展喜闻乐见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学生充分的娱乐活动,这就是在现代各大中小学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实质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多动手,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外活动中,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事业观,并且提高他们在社会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更好的接触社会,培养出对社会的感情。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更加的团结友爱。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科学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征文比赛,例如说《给父母的一封信》等等,促进学生的感恩意识,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美满,家庭更加和睦。

三、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课,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每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是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项性格完善的课程。不得不说主题班会是德育教育的最传统也是最广泛应用的方法。这就要求每次班会都要定好方向。可以借助同学们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也可以通过近期舆论热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在班会上增长见识,完善品质。让他们在校园的小圈子里也能体会社会正能量,让他们不仅懂得摄入书中宝库,又能为他们提供一双睿智明亮的眼睛观察世界。主题班会课的点睛之笔在于课件的准备是否充足,老师的讲解是否到位,插播的视频是否精彩等等,这都是开展德育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关键。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俗话说得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校园管理制度中分外应景。学校这个大集体想要规范化管理,就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这样才能让广大师生合理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司其职,积极向上,让学校的至高理念深入每一个师生心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平台,设立文化小标兵,艺术小标兵,等。让学生们的天分充分被挖掘,营造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关注到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为其多提供表现机会,同时设立奖学金项目,对优秀学习榜样要不吝奖赏,进而增强学生荣誉感与自信心。设立计分制评奖评优,安排值日生并责任到人,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小主人翁,这样班级会更加便于管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也会蔚然成风。

五、结论

结合我国的现状来分析,特殊教育的发展和壮大给我国广大的残疾人群体带来了希望,并且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社会群体的稳定以及和谐。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我们应当将德育教育的管理放在首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以及能力,引导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以及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在教育的过程中,想要德育管理的顺利实行就需要社会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只有在众人的帮助下,特殊教育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藏区“9+3”学生德育管理策略研究[J].李小强,周洪,黄明林.当代职业教育.2012.

[2]打造家长学校品牌探索德育管理模式[J].高友光.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

[3]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管理,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新发展[J].李天顺.中国特殊教育.2006.

[4]我国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王玉琼,王玉娥.中国特殊教育.2003.

篇7

党的十七大会议明确指出,必须不断增强和创新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刻关注人们的精神文化发展和心理健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党的十七大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群众出发,敢于创新,勇往直前。作为一种独特的管理工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正是不断创新的精神,而这恰恰是柔性管理所具备的。因此,在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融入柔性管理方法,就能促进思想教育良性循环。

一 柔性管理作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出现

1 柔性管理模式的出现

在上世纪初,著名的管理学者泰勒整理并形成了一套通用的管理模型,简称泰勒管理模式,这意味着刚性管理的理念的完善和成熟。泰勒等其他外国学者将以往的仅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模式变成了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从而构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的权利集中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这种刚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因才适用,把工作者改造成为能完全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并非把合适的工作推荐给能胜任的工作者。但是如果是柔性管理模式则刚好反过来,柔性管理模式是将不同的工作合理的归类,分配给能胜任该项工作的工作者。与刚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分析人的行动和心里所想,得出一定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对人们进行相应的正确引导,使人们能够很容易接受它,这样就能够无形之中产生一种感召力,人们就可以将这种良好的习惯和观念主动地应用在自身的行为举动之中。柔性管理本身具备很多优秀的特质,比如说有效的激励特性、持续的影响特性、迅速的适应能力以及内部的驱使特性。刚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具有明显的劣势,刚性管理只重视外部的形式,而不是内在的实质,重视物理方面而非心理方面。柔性管理重视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将教育事业落到实处。在高校的思想教育方面,要做到柔性的管理就必须始终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管理和教育同时进行。柔性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重视实际的工作,不搞虚无缥缈的表面文章。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始终做到尊重人性,迎合人心,以人为本,这样才能够显示出柔性管理强大的优势。

在学校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刚性管理是采用强制的手段,通过所制定的制度方法,建立特定的管理部门,对相应的违规行为进行管制、督促和处理,虽然这种刚性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是毕竟在当时那个时代还是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刚性管理模式的弊端在于它对学生的心理感情和自尊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克制了学生们内心的欲望和独立的性格,大学生们可能会因此而产生敌对思想,不愿意主动去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会导致整个思想教育工作黯然失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不断的改变,独生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和谐社会的观点已经悄然流行开来,这就要求对以前的思想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不能再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采用柔性管理模式则可以将自身教育和学校教育完美相连,将工作的重心从工作本身转移到学生本身,如此一来就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正确的指引和影响,大学生自身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思想教育管理,使大学生们都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

2 柔性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思想教育之所以能与柔性管理模式完美的结合,要得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日益丰富,带来的各方面的诱惑也逐渐增多,这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们在价值观念上发生相应的改变。学生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权利和诉求,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这就导致了以往的思想教育模式很难再适用于当前的现状,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自立能力,这就要求学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及时调整思想政治管理模式,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柔性管理模式的出现刚好迎合了大学生们的需求,它重视从学生本身出发,体现学生自身价值,尊重学生自身的行动和想法,形成一种学校和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相互教育的模式。

柔性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能够促进人的价值理念朝多方面发展。传统的学校道德理念正在被现代的思维环境动摇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不断地朝着多方面形成。大学生作为社会经验的匮乏者,由于自身的社会经历和阅历还很匮乏,三观和价值理念也不够成熟,所以大学生很容易在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被一些表面假象所蒙蔽,进而产生情绪的不稳定和价值理念的迷失。但是采用强制的、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显然很难产生期望的成效,所以柔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柔性模式强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用柔和的、委婉的教育方式,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分别真假的能力,这样反而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柔性管理也因此而成为当代思想教育所推崇的完美管理模式。

3 柔性管理和思想教育具有相似的特质

之所以把柔性管理模式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因为它是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它能够深入透彻地掌握大学生的行为举动、价值理念、权利要求等,运用柔性的方式,例如鼓励、指导、提示等,让大学生从心灵深处形成一种理解和接受,这样就能够统一好学生们的行动和想法,这也是柔性管理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相同之处的原因。总而言之,把柔性管理模式运用到思想教育工作当中来,必须要做到完全推翻之前的家长式和体制化的教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和谐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二 柔性管理方法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管理者都迫切需要将新的管理模式即柔性管理方法运用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目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

1 以心理健康为根本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出现,这也能从一定程度看出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还不够重视。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准则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压力过大、抑郁、焦虑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包括舒适的生活条件、适当的认同感以及必要的关怀,等等。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改进和发展,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以人为本为理念

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始终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具体到大学生身上,那就是以大学生为本,大学生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当代学校进行教学和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必须坚持以关心大学生为起点和终点。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要迎合对学生应有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大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大学思想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自身个性,关心学生的自主想法,尊重大学生的人性,要用可持续的发展的方法教育大学生,在保证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亲身去经历和体验成长过程中所带来的各种酸甜苦辣,这样才能培养出可用之才。

3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旨

因为科学发展观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观念。只有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主旨,重视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实际活动相结合,才能增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托柔性管理模式为载体,经过三重柔性化,即信息柔性化、方法柔性化和目的柔性化,对政治教育的文化、思想、行为进行统一地建立和管理,保证大学生都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4 以情感激励为体制

柔性管理以情感激励为途径,让大学生得到尊重的同时也能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评价一个学生时,不能单纯的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在看成绩的同时,为学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合他自身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环境,防止学生做出某些过激的行为。思想教育者必须不断地尊重、关心、鼓励大学生,才能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来,为祖国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实现自身价值。

5 以情感管理为实施方法

管理工作者只有自身体现出真诚的感情,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情感依托,才能顺利地展开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沟通,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又能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通过整体与个体的有效结合,实现对学生有效的情感管理。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转变,把柔性管理成功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新型的方法和途径,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本身完美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和教育相结合。从根本、理念、宗旨及体制等角度,采用创新思维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地分析,从而正确地指引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虽然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充分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积极改变和创新思想,以柔性管理模式带动整个思想教育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董秀娜,梁洪振,孙绫屿,等.柔性管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12):79-81.

篇8

[关键词] 管理模式 学生自治 自我管理 劳动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如何把劳动管理和劳动育人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一种较为科学、实用的劳动模式的确立和具体实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的建立发展,为将来职业岗位需要和今后的个人生活做好充分的意识和行为的准备。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建立一种学生自治管理模式。当然,这种模式的建立,是以理解、尊敬的人本理念为前提,以提出期望、确定标准为目标,以鼓励、激励为手段,以充分认识劳动对个人成长的意识为动力而建立起来的。

一、基本方法

创造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推选值周长,并由值周长去搭建“小班子”,经过管理者认真辅导,使之确立劳动目标和管理方法、工作方案、工作艺术。以便使劳动值周过程在劳动教师的督促和引导下,值周长的管理和学生自我约束紧紧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我觉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中完成劳动教育。

当然,这些自觉活动,都必须有一个动力源,即学生对劳动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对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自我价值含义的理解和同步进行的其他思想教育内容获得。让这些认识固化到学生的思想深处,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习惯,不只是使之成为他们自治管理劳动行为的动力,还要使这个育人效果经得起生活和社会的考验,成为融入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元素。

二、具体的操作内容

我们在总结多年来从事和研究劳动值周管理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劳动教育的每个内容、环节进行了细化,并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强调将内容、方法与目的紧密结合。

1.规范性内容

①确立形象标杆。如每天三次站队。校园劳动中落实“三人成行,五人成列”的队列管理。理解和强化“一眸一行是形象,一言一行是素质,一点一滴是服务,一分一秒是岗位”的总体形象理念。校园劳动中学生穿校服,配戴劳动教育胸卡。同室的工具摆放、规范的语言交流,倡导班级有专业特色,有形象特点,树立“礼貌我先行”、“学生我来示范”的形象标杆,让每个人成为校园的一道美丽风景。

②建立考核制度。一是班级以10分为满分的量化考核制度。一是以100分为满分的学生个体考核制度。其中班级量化考核纳入对班主任考核范畴内,学生个体考核进入档案,来强化班主任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懂得付出和回报的关系,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③搭建劳动的学生分配制。劳动教育严格按着“一人一岗位,一人一责任区”进行分配和考核。不断强化岗位责任,为对学生的个体考核提供第一手材料。

④建立劳动标兵的评选制度。学生在每一次的劳动中,以5%的百分点比例,让班级通过多样化选举这次劳动中的劳动标兵。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的自豪感,劳动的光荣感。

2.思想教育内容

苏霍姆林斯机说道,“只有当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思想,被孩子们的接纳并印在行为中时你的劳动才是最伟大的劳动”。劳动教育也不例外,它的意义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了,体悟到了对于他们成长、成人的作用和意义时,才能够在头脑中接受他,在思想中重视他。才能把诸多的硬性内容印在他们的行动中,才能成为劳动教育。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劳动意义的大讨论教育,通过讨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是创造美的活动,所有创造美的活动都是美的,劳动是美的!使他们真正以劳动为美,以劳动为荣,直至以劳动为乐。

五、劳动教育作用

1.在思想方面

通过“自治管理”模式,使学生从自我觉醒中变成自觉行为,从而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形象意识、服务意识、岗位意识。使学生体悟到劳动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让学生从“自我、本我”中走出来进入“超我”境界”。

2.在行为习惯上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劳动习惯、行为习惯。不断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体悟到“优秀是一种习惯”,“完美是一种习惯”。

3.培养了一种理念

篇9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多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目的,视学生为单纯接受知识和记忆储存的容器,因而主要是注入式教学法。它的特征被概括为“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其致命弱点是:强调教师如何去教,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新时期广大语文教师正是以纠正这种错误偏向为突破口,进行不断实践,创造出许许多多富有时代色彩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综合考察发现,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强调教与学并重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学生也是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引起人们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视。许多语文教师都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象钱梦龙教师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课堂六步教法”等,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法,也是教师教法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给学生激励、点拨、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和学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教学并重。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师教的方法,也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首要特征。

2.注重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它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创造力而教,为创造力而学,是现代与未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规定。广大语文教师顺应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力放在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位置。如陈钟梁老师的“问题教学法”、洪镇涛老师的“语文教学八字法”等等,都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尽量地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智慧潜力,培养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3.突出教学方法的情趣性

教学方法本身具有“刺激”功能。它的用途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解决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地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来陶冶性情。比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潜力,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带来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和令人愉快的效果”。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趣生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

4.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

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等都只是一种单一的具体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某一阶段单独使用。从整体观点看,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难以适应当代语文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和综合性。因此,教学方法必须由多因素构成,使具体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按教学的需要和一定规律排列组合,使之互相取长补短,以发挥整体综合效应。如黎世法老师的“六课型单元教法”、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四步教法”等等,都是把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方法。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这种“整体化”特征,使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具体性区别开来,成为自身的又一重要特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但就宏观而言,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它们将是未来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大趋势。

1.追求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教学民主性

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主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主体(学生和教师)间相互作用表现为两者之间对教学方法使用和控制的互动性。师生都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互为认识的主体,他们互相认识、互相合作对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运用起决定作用。教学方法主体间的互动性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当师生配合默契、合作和谐时,教学方法才能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而教学主体间相互合作和谐则表现为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教学民主性,即师生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民主合作精神的发扬,能促进教学方法更适用于学生创新和探求能力的培养。魏书生老师民主化教学的探索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和谐性,直接影响教学方法运用的效益,乃至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因此,探索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融洽的民主气氛,追求教学主体相互作用的和谐性,将是今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主题之一。

2.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关注智力因素在学生智能发展中的作用,而对教学过程中的情意侧面重视不够。近年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认为人的意志力、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开始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活动所起的动力、定向、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教育观由“智能教育”向“人格教育”的转变和人们对语文学科人文特性认识的加深,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语文教学方法的情意性。这一点我们会从于漪老师的情感教学中得到启示。可以说,如何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实现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是今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

篇10

【关键词】职教中心;教学管理

职教中心是为了向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劳动者,但是教育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将其有效教学落实到各个环节,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的保证教育实践的成功,对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转变教育观念

思想引导着行动,所以教育思想直接决定着一系列的教育、管理、教学行为。对此校长就要积极的转变领导思维,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进行一系列行为的转变、完善以及优化。但是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以及实践。作为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实践者,首先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理论知识的提升,将学习作为重要的事情,通过古今中外教育理论的学习,加上自身的学校管理经验,将其办学思想进行有效的转变,使得办学思想更加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其次办学思想要合理、清晰明确,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特征以及个性等进行充分的体现;教师等作为教学事业的实施者以及学生的管理人员,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等的提升,将其全新的教学理论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后在教学中,强度、难度等要适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围绕课标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狠抓课程课本两项基础,将其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将其基本技能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预习、自习、复习中做到融会贯通,保证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要放下尊教师威,积极建立开放性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自身优势的发挥以及学生全面的发展。可以充分的利用错题、难题教学资源,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思维等。复习资料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对学生能够起到指导的作用。注重学生三观的培养,转正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一些中下等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成绩,从而更好的得到学习管理目标。

2.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精细化

教育要注重其过程,不能只注重其结果;对此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更要注重其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抠细节的过程中,做到完善优化。以以往教学管理经验为基础,积极探索符合当今形势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制度以及评价机制等。要想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效益化、内涵型的管理模式转换,就需要注重教学过程规范化、教学行为的科学化以及教学的高效化入手调整,尽可能的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共性管理与个性管理的统一;最后教学评价的方法、效果,要对于师生的成长有着一定的帮助,利于优秀教师团队的建立。

3.注重优秀管理与教学团队的构建

领导管理、教师队伍的构建,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对此学校领导,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思想,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对于社会发展的形式及时的进行学校内部进行革新,在做到与时俱进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内涵发展。本着质量意识,以及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源泉观念,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对此就需要学校领导在研究、完善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狠抓教育教学问题。第一,了解教师队伍情况。第二,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结合古今中外办学理论、思想、经验以及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第三,本着实干意识;教学质量需要长期实践、完善,狠抓教学各个任务,脚踏实地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校领导要做好带头作用,对于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预防为主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保证管理工作的可靠性以及科学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构建以教师为核心的工作机制,为其教育教学公布工作的展开创造条件,充分提升教师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从而更好的构建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教师团队。

4.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职教中心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分析,发现当前学校经验性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型,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除了要是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的精细管理以及构建优秀管理及教学团地等方法外,更要注重以往管理经验的总结。与此同时,积极采用新方法、新理论等,从而更好的克服学校管理转型的问题,促进职教中心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房启娇.县级职教中心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赵宏.重庆YB职教中心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