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

篇1

关键词:创新;兴趣;第二课堂;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0-4763-02

Teaching Basic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GUAN Gen-xiang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s of Xinzheng, Xinzheng 451150,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as a discipline in a few years ago,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appeare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and discipline, according to these phenomena, I take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renew the teaching content, carry out the second classroom, game teaching method to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stimulate students to discover, to explore, to create.

Key words: innovation; interest; second class; games teaching

在这个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高科技产品,而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能够使用一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其基本应用就成人们生活中必修课。

1 课程现状与问题

1.1 课程开设现状

近几年来 ,我国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过信息基础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阶段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得参差不齐,计算机作为一门工具对家庭拥有率较高,接近半数以上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由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属于考察科目,计算机知识也不作为考核的依据,这都造成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相差较大的现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新入学的学生中还有一小部分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种局面给中职生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若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认为学习内容过于简单;若起点过高,教学又只能为少数优秀生服务,这会严重挫伤起点低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学习兴趣,整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例如,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应用脱节,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每个专业都有安排,这时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课还是不甚了解,无法把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与自身的专业结合起来,因此学得比较被动。

1.2 学科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在内容上具有内容先进,知识实用,书中不涉及过多或深奥的理论,而是将常用的计算机知识融于实例,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方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对于重点内容要讲练结合,每一章结束要设定一个综合性内容,操作进行练习、巩固,对一些不熟悉的高级功能及使用技巧,要分阶段进行讲解、演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成功的喜悦。如在讲EXCEL电子表格处理应用软件时,这门课以上机实验课为主,对EXCEL提供的非常实用的统计分析功能进行了重点讲解。EXCEL中的统计分析(图表创建)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经常会遇到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数据,需要制用不同的图表类型进行分析。因此,在该内容的最后阶段结合实际,老师首先进行示范演示,根据要分析的数据,制作柱形图、散点图、饼图。之后让学生自己演练,并且美化图表,得到了自己满意的作品。通过各阶段的操作、演练,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1.3 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生具有以下特点:文化基础、日常行为、学习习惯、综合素质、性格与心理存在一定问题上。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传统的升学教育使得学生在升学无望的情况下,勉强选择了职业学校,但内心对在职业学校学习并不抱多大希望,以为自己永无翻身之日。既然如此,学习又有什么用,以至于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操作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了解所学的职业技能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形态,企业的适用类型、择业方向。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即以提高技能为宗旨进行内容整合和提高,使课程内容既体现了先进性、实效性和应用性。通过“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更加清晰所学技能的实践用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企业与职位,使择业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择业成功率。如在讲PowerPoint时则是采用加大作品欣赏力度,由于该应用软件理论知识比较简单,讲课时强调简单的演示,如:文档的结构形式、超级链接技术、幻灯片背景版面设计、视频的插入等等。在练习过程中,提供一些GIF文件图片,打开学校的网络让学生下载声音、视频,学生们自由发挥,完成一套内容完整、结构清晰、美观、具有音画动态效果的幻灯片演讲文稿。 老师根据作品情况进行展评、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的效果也不相同。作品好的学生有了很大鼓励,也给其他学生以希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新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技能养成规律。在内容安排上讲究循序渐进,操作、理论和应用紧密结合,趣味性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和再学习能力。例如word中名片的制作,课本上要求通过模板,我则采用工具菜单做,这做方法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中的打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让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也能主动参与到其中,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效率。

3 教学方法的选择

3.1 有效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是集体授课,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并没有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但要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那些课堂上知识掌握不牢固,有更高学习目标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环境和机会。第二课堂开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和学科,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学校,计算机第二课堂的内容有五笔打字,Excel进行数据分析,Word制作贺卡,Photoshop处理图形图像等等。教师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计算机知识技能比赛,通过技能竞赛活动学生取得了成绩,教师取得了荣誉,参赛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达到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3.2 利用游戏教学法

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机房条件迅速改善,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生生源整体素质逐年下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改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成为当今中职生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游戏教学法,计算机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借用健康、益智性的游戏软件进行教学。计算机游戏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果能将计算机游戏的场景乃至微小的细节都制作得惟妙惟肖,再加以艳丽的色彩和奇特的造型,使得游戏者乐于融入于中,这种优势迁移到教师的教学上,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如: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游戏软件,让那些乡镇上来的,从来没有摸过鼠标的学生练习《扫雷》,游戏过程中学生们必须熟练操作鼠标的左键、右键、移动和单击等基本操作方法,并且能顺利地完成游戏。这样学生会觉得收获很大,有一定的成就感,对计算机的畏难情绪减低,增强了学好计算机的信心。在Flash的学习中,可以先提供有趣的Flash小游戏,然后根据学生情况运用形变动画、移动动画、引导动画、图层蒙版、ActionScript等知识自主创造Flash小游戏。有趣的游戏设计、风格各异的效果、成功的体验……游戏与练习的结合,使学生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Flash的各种操作技巧。另外,对于某些在计算机学习方面有特长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计算机技能大赛等。

以上是我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计算机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能学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案例情景教学,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严叶楠.浅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J].信息与电脑,2010(3).

篇2

关键词:信息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要响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应顾及到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知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我国的小学及初中教育中,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缺乏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所以学生实际操作的次数很少,导致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其次,虽然城市地区的学校有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但由于很多学生将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休闲娱乐等方面,所以其计算机知识水平也比较差;另外,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中习惯于讲授理论知识,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受以上几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其知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各不一致。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PPT课件加实例演示进行教学,教师在上面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长此以往,学生将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而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并且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减弱,最终形成厌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心理。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教师应改革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同时也包括上机操作教学。显然,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上机操作,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将能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校应选择合适的教材,加强校本研究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的教材均为中专统编教材,这些教材使用多年却没有较大的变化,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又非常快,所以中专统编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学校应选择其他合适的教材。对此,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组建研究小组,为各专业学生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体现出学生易懂易学、实用性强的特点,而在校本教材投入使用一定时间之后,教研组应根据教材的使用效果对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

(三)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我国的教育一向强调“因材施教”,而对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热情不高的中职学生来说,要想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就要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从教材中选取适合的知识模块对学生进行教学。其中比较适合教学的知识模块有Internet知识模块、文字图表处理Word、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等。教学内容除了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之外,还应考虑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侧重点,力求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应用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计算机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学科的学习目的。

(四)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社会不断在创新,信息技术也在日新月异,所以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当然,学校也应做出努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职业培训的方式,使教师接触并掌握新知识、新软件、新技术;同时学校还应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以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教学质量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结语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或相关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广大中职学生计算机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应继续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使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荣艳.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1).

[2]王进颖.浅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1).

[3]翟慧.中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

篇3

论文关键词:西藏中职班《计算机基础,教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院于2010年9月7日上午,迎来了91名西藏内地中职班的学生,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江西新余求学,小的仅有14岁,大的24岁。他们主要来自西藏的昌都、山南、那曲、日喀则、拉萨等地区,所学专业为采矿。2011年的春节后,我开始承担西藏中职采矿(1)和(2)班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直至6月份放假共5个月的时间。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工作,我不仅对西藏中职班的学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心得体会,整理后归纳如下。

1、知己知彼,做好教学计划

1.1 了解西藏中职班学生的基础水平

自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学生来到学校,就听说过他们如何的调皮不听话,很多人的理论基础非常薄弱,甚至有些学生连汉语都说不好。在接到教学任务后,我就找两个班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了解情况,并且利用第一次上课和同学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通过提出和计算机相关的问题,进一步了解他们,比如“大家想想,在我们身边的哪些场合见到过计算机?”,“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做什么事情呢?” ,“你见到的计算机外形是什么样呢?”……在提问和他们的解答过程中去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将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告诉他们,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了解,发现正如之前听说的:他们的理论基础很薄弱,有些连汉语都说不好,理解沟通存在一定的距离;他们大多数没离开过家园,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课堂气氛很活跃但纪律不是很好;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愿意学习,但是有些同学很少接触电脑,对计算机了解很少。

1.2 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了解了他们已有的水平后,发现现有的教材对于他么而言很有难度,取得系部领导同意后,调整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将内容进行简化,适当放慢讲课进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汉语文化常识,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并要从生活中、学习中关心爱护他们。所以教学计划和教案都做了调整,把一些书面理论性太强的知识点放弃,比如说进制间的转换、编码等等;而重点讲解实用性较强的内容。所以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就要通过举例和实物来进行讲解。

针对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以理论为主,要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大多媒体教学和上机次数,将Office办公软件的知识点通过一个个项目来讲解。

2、教学手段多样化,采用“多带多”的上机模式

2.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对于藏族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语速快一点有些学生就没办法理解,所以只通过语言讲理论内容是没有效果的。从第二章“Windows XP入门与操作”开始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课件讲解并进行演示,然后以自愿为前提让个别学生到讲台进行操作。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避免老师唱独角戏的局面,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每当我演示操作的时候,我都会提醒他们等下要上来操作,他们就会更认真地听课。至于演示操作的人数要根据当堂课的内容来安排,尽量控制到3人左右,正如他们活泼要强的性格,一般都会有学生主动上台操作。于是对上台操作的这些学生就要多加以留意了,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学生是不会自己到讲台上来演示的,大都是认真听讲敢于尝试的学生才会上台。在以后的上机课可以重点对这些学生先加以辅导,然后让他们协助自己指导其他同学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提高效率。

2.2 设计上机项目,加强上机指导

到机房实践操作,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关键环节,把内容归纳为一个一个的上机项目进行解析练习,不仅可以将书本知识形象化,也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加强和同学们的沟通交流。之前到多媒体教室讲解知识点并进行操作,现在到机房先进行本节课上机内容的演示,再让完成操作的同学和我一起指导其他人按要求完成项目。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希望经过多次的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得大部分同学可以掌握所讲知识。

前面说过西藏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强,而有些是来我院以后才接触电脑才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所以要充分利用层次的差别来提高他们的效率。在他们操作之前,利用机房的多媒体设备将上机内容显示出来,并且重新操作一遍,边做边讲,边巡视。巡视过程中,将操作速度快而好的同学邀请他们协助老师巡视,帮其他同学完成操作。看到他们用藏语相互讨论,积极认真的样子,心里倍感高兴。巡视一圈后,继续操作,并且要求做完的同学举手,经过一步一步的指导,等90%的同学都做完后,就继续下一个内容的练习,直到完成本次上机内容。最后要经过我的检查和提问就可以练习打字,因为练习打字也是他们快速提高汉语的一个途径。

3、严管纪律,采用多种激励策略

3.1加强纪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我院是采用专职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管理西藏中职班的方式,所以他们的出勤是百分百的好,但是调皮的天性在上课过程中会不断显示出来,所以纪律就是每节课必须强调的话题,尤其是在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当他们开始坐不住想聊天、睡觉或是玩手机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地给他们灌输一个思想:不认真听讲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和其他同学说话就是影响别的同学学习,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如果仍然有学生讲话不听讲,一定要让他意识到你是在说他,并适当的提醒他,但最好不要态度过强,因为他们很多时候脾气很倔,很容易和老师对的做,而你善意的对他,效果反而会更好。我个人认为西藏中职班的学生对任课老师都很尊敬,即使他们很调皮捣蛋,但是在课堂上只要你始终严管纪律,他们还是比较配合的。所以课堂纪律一定不能松懈,否则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

3.2 张贴学习成果,采用多种激励策略

通过上机操作很多同学都对计算机更加地感兴趣,即使是上课不认真的同学也会动手操作一下,这样就达到了教学效果。所以在上机巡视过程中,发现操作认真的学生,要及时表扬给予鼓励;发现做的漂亮的作品,要保存起来,进行打印输出。将打印出来的作品粘贴到他们的教室里,让其他同学学习借鉴,进一步地刺激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竞争,能更好地推进学习计算机的效率。对于操作不认真的同学要不断提示他们,计算机考试包含上机测验,必须认真学习,否则成绩将受到影响。并将班级的学习情况经常反映给班主任,要求班主任一起协助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将来更好的为祖国建设做准备。

4、结束语

篇4

在教学当中,计算机课程的内容都要给学生全面细致的教授。虽然要一学年的时间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但是还是会出现课时少、内容多的现象,尤其是上机实训课时,尽管现在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革优化,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以下是笔者对和教学相关的几个事项的分析。

1.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有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对有些较多使用的应用,如Office,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操作往往不是很熟练。计算机这门学科更新发展变化得比较快,书本的内容往往都已经过时了,有最前沿知识的书少之又少。有些内容冗余繁杂,学生在自己看书后也没有切实的体会。教材没有专业特色,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无论何种专业均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均没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2.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在校中职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因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也是不同的。部分的学生有抵制学习的情绪,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受到外力的影响,甚至学习是被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的影响,学生在接触电脑的时间上都是不一致的。有些学生对电脑的接触比较早,他们在学习本课程时相对要容易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不重视,有消极的学习情绪。

3.对教学方式的分析

教师教学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讲解知识点,再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操作,最后上机给学生予以辅导,因此目前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二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结合以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应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改进:

1.结合专业重构教学内容,定制考核内容

一些教师在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专业及其学制,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不分轻重一刀切,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不讲实际一刀切,削弱了一些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众所周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与专业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结合不同专业,按照“服务专业,实用为主”的原则,教师应大胆地进行取舍重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这样,从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的角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网络应用专业可以侧重网络基础及Internet知识;公关文秘专业侧重Word文档处理与PowerPoint幻灯片知识;会计专业可以侧重Excel表格处理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知识。其次,结合不同专业,教师应根据重构的教学内容及专业培养要求,定制考试内容,考核方向体现基础知识为专业服务、考核内容以实用为主的指导原则。

2.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动态的教学方式

对于计算机类的应用性课程,集中授课和上机指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应用性课程,一个概念、一条命令都是通过相应的操作来表达,如Windows使用、Word操作等知识的讲解已经无法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去完成。因此,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教学,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室是由计算机、投影及音频网络设备组成的一个综合网络系统,它容易实现手把手教学方式,具有直观、同步、集中和互动特性,达到讲演统一,演练统一,特别适合应用操作类课程教学。而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网络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教师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跟学生面对面直接传授,另一部分课时则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利用某个局域网、校园网或互联网来建立学习辅导网站,它把教师的课件、教学要求、重难点、课后作业、模拟试题等都放在网站上,供学生使用,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此外,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在网站中建立网上答疑平台及知识测试平台,方便学生提问、自检和教师答疑。让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3.采取分层次教学和分类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针对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都采取同一个标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能力较好的同学会埋怨教学在浪费时间,容易打击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热情,容易制约中技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具体实施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考核目标。例如,对于高技生,教学要求除了熟练掌握Windows、Word、Excel操作,还应强调掌握网络知识及PowerPoint,考核要求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高级)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A);对于中技生,教学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Word、Excel操作,而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只需作初步了解,考核要求取得办公软件应用模块(中级)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这种分层教学和分类考核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4.重视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技工院校教学特色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同步教学方式,由于教学直观,学生很容易领会掌握,但要达到熟练操作和灵活应用的程度还有差距,这就需要课任教师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目前,一些学校由于设备不足或技能教学理念不强,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不到1∶1,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课时,也就不可能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所以,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可按4∶6分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只作简单讲授,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实训操作,学生在实践中领会要点、学好技能,突出体现技工院校的教学特色。

篇5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习兴趣;任务驱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06-0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类职业中专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继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有必要对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总结思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走上一条更加专业化,更加适应人才需求的路子。我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1.加强师资力量,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

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工作能力。中职计算机教师的知识储备要全面,要广,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要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有效地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就必须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人才来充实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合理完善师资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寻找有效地师资培训方式对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促进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2.舍弃传统教育模式,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职院校只注重笔试考核的通过率,这对计算机这种需要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是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在动力的有效手段。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无论是采用低要求、低起点还是抓中间、带两头的教学模式,都只能面向一部分学生,而使其他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进步。中职院校不要只注重笔试考核的通过率,还要注重学生计算机平时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因此,中职院校也应该在这点上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目的的应试教育,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加强计算机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计算机成绩进行客观的评价,及时有效地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测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完善自我。

3.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

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已全面过渡到Windows平台,包括AutoCAD、3ds max等辅助设计课程均以图形方式呈现出来,对于上述教学内容,若仍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信息媒体,能够直接演示教学内容所涉及软件的屏幕界面,直接显示操作运行结果和屏幕反馈信息,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由此可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手段和实践方法、开发多媒体软件、建设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室,提高上机效率和实验教学质量,对整个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4.任务驱动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条捷径

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法的基本特征。运用任务驱动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互相学习不同的技术处理手段,扩宽知识面,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职学校分层教学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48-01

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向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渗透,《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了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一方面,由于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各类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多数学生都对这门课新奇有趣、功能强大、注重动手能力等特点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应接不暇,加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佳等问题,往往觉得课程中的知识理论枯燥难懂,无法形成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可见,目前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既与学生起点不一,学习的内在需求不同等客观条件有关,也有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理论知识教学与动手能力训练脱节,教师不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师应从《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性、实践性、基础性、趣味性等方面的特点出发,改革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出学生的求知兴趣与学习的动力。

2、改善教学效果的基本思路

2.1 优选教材与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应选择适用于中职学生特点,浅显易懂、内容新颖、且突出实践和操作技能的教材。但鉴于目前面向专科院校的特色教材不多,选择余地有限的现实环境,教师应遵循“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思想,以实用、够用的原则,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发校本特色教材。其次,应以学生日常生活、工作为导向,将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演示文稿的使用,以及常见的字、表处理软件等实用内容列为教学重点,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2.2 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首先要使其了解到该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在这一过程里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如在excel中“数据管理”一节,可通过“学生成绩单”的实例制作,学习计算的方法、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基本知识点,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学生既学习到了重要的知识,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其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也就自然地被激发出来。

2.3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鉴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应在实训课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其大胆地实践,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评价阶段,实验成绩应占总成绩的70%,通过实践能力的考核反映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除实验、实训课程外,学校还可以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举办各种知识技能竞赛。通过参与打字速度、制图制表、编辑排版、数据处理等一系列项目竞赛,学生将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习与应用的紧密联系,并使其实践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此外,在不断的学习和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开始成长,此时应重点帮助其养成求知探索的自学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3、分层教学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3.1 分层教学模式

起点不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是中职教学的一大瓶颈。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找到自身的准确定位,并在知识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就感,应该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实践中,可以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能水平等为根据将其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识技能。例如,A层次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B层次的学生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够对软件的功能进行自学和探究,并能在应用或作业中举一反三;C层次的学生则要能综合地使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并在自身基础上有所收获。应该注意的是,分层应是动态的、可变的,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整。

篇7

在中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唯有中职的教师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中职教育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标准,进行新的课程整体解决方案设计,才能有效解决中高职课程协调发展的问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结构与重要性

从不同视角来分析,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可以进行不同的构成分析。以系统论为指导,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该有教学理念与原则、教学主体、教学内容与项目、教学环境、教学载体、教学考核督导体系等构成。因此要开展好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务必要注重以上这些要素的改革创新,注重这些要素的协调整合。

从重要性来分析,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具有多个层面的功能与作用。其一,对于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强化主体性与创新能力提升。其二,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改革创新与实效性增强。其三,能够促进学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办学,促进学校学科建设,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能促进学校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其四,能够积极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

二、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公开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存在问题

社会所需要的中职毕业生,除了对本身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但是目前中职院校的公共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课程设置仍然没有很大的变化,单纯考虑到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这样的学习环境的影?下,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不符合目前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存在缺陷

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普遍教学模式还较为落后,仅仅是老师对教材的讲解与学生对课本习题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相对于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公共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没有得到更新,学生在完成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之后,不能及时的了解社会中新型的计算机知识、企业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方面的要求以及目前所学专业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方面的要求。

(三)相应的实践硬件设施存在不足

一方面,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公共课当中,缺少一定的实践设施,电脑和相应软件等相应实践工具都相对落后,导致实践环节不能充分的进行。另一方面,在实践环节的设置方面,由于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知识互不匹配,导致出现实践环节脱节的现象。学生在实际实践的过程中,常常反复的进行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练习以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导致学生逐渐的对计算机公共课失去兴趣,使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的整体教育目标不能得到实现。

上述情况,直接导致很多中职院校学生即使能够在计算机公共课堂上完成word文档的编辑、EXCEL表格的编辑、Powerpoint文档的编辑,离开课堂后却又觉得好像什么都还没有学会。毕业时,手里拿着计算机一级证书,真正到用人单位后却不能很快对本职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上手,延长了对新工作的适应期。

三、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的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教学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需要中职院校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改变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现状,实现中职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培养目标,真正提高毕业生整体素质。其具体的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根据实际目标来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并且在相关基础理论的结合下,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以此来适应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这样的要求下,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公共课的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中职院校需要充分考虑专业能力与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这样的关系,来对课程内容安排的比例进行调整。另外?对中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来说,也需要根据各专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相应的安排和选择。对于教材内容来说,要兼顾计算机基础应用与职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要求,并且能够根据计算技术的发展,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更新。

篇8

【关键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各大学校的公共必修之课,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就是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而中职院校对于中职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多技能人才。现阶段,各大中职学校已普遍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中职生只重视专业课程,对于公共课程基本上是能不上就不上。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因为本身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所以几乎没时间去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研究,一般都是对着书本知识念,而书本知识内容和时展速度比较起来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1.1 教学模式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对于教学课程的编排工作都要求统一进度和内容,对中职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地区的中职生因为经济发达的原因很早就接触了计算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早就有了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所以理解和接收起来要容易很多,但对于那些经济落后地区的中职生来讲,由于受条件限制,几乎没有正面认识过电脑,更别谈对其进行操作,所以对计算机相关应用知识的接收能力相对要弱一些。因此,学校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和编班进行一定的优化以便照顾到更多的学生。再不断训练中职生的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1.2 教学内容上

学校在对待中职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上面,不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均采取一样的教材和一样的考核标准,没有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对计算机内容进行更改,将计算机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造成中职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够。

针对以上两点中职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中职生对计算机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未来社会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2.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改革

2.1 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是日新月异的,相关信息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新软件和新技术不断推出市场。而传统的教学材料因为编写、印刷、出版等一系列的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使得教学内容具有相对滞后性,且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如何对此类问题进行解决,让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是目前中职学校需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首要工作任务是教师需有不断求新的工作精神。课前及时掌握最新的时事,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知识巧妙的穿插到教材内容中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传授给中职生,让他们不断的接受新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整个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同时还能让中职生直观的感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创新和自学的能力。其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层次进行合理调整,学生整体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应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断鼓励学生在新的知识领域里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构建自身完善的知识体系。

2.2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载体,教师通过教材将相关知识传递给中职生。好的教材内容不仅能帮助教师制定规范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更能够为中职生提供好的教学质量。计算机基础文化教学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加上其信息更新速度快,涉及的学生范围广,所以如何建立有效的教材内容满足整个教学质量需求是教育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保证教材建设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计算机的基础教学课程,其内容的更新速度是相当快的,所以应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对教材进行定期优化更新,保证教材内容和版本的时代性特征。同时,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网上的教学内容通过图像、声音、颜色等方面表现出来,刺激中职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更好的保证整个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其次,提高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可读性,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让中职生自己由被动变为主动,自愿去学习。通过直接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教材中的内容表达出来,使他们能够真正意义上明白教材的内涵,有利于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3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对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工作。中职生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及时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文化知识,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计算机的使用操作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得从自学能力培养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对相关问题进行设置,引导中职生去主动思考,让学生主动去网上或课本上寻找相关知识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通过一些小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便对相关知识进行合理推敲,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的内涵。同时,日常教学中需不断加强对中职生的鼓励,倡导他们自己动手或选择和同学一起讨论的方式对教学知识进行讨论、探究,最终找到答案,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中职生主动动手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更是增强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3.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职院校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将成为日后教学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不断创新,以便提高中职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运用能力,从而为后期迎接社会挑战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我们不容否认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及时掌握最新信息,从而提高中职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9

近几年来,计算机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生了极大的作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中职卫校各专业必学的基础课程,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中职卫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职卫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是本人对卫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探讨。

一、目前中职卫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基础差,兴趣低;计算机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课程的要求比较高,而中职卫校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恰恰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特点,对计算机的认识仅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再者,计算机不属于专业课,大部分同学对系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对计算机课程中娱乐性较差的办公辅助以及工具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兴趣不大,能主动学习教材及相关资料并将所学技能用到平时的学习中的学生更少。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医疗中广泛与深入的应用,在现代化的医疗单位中,从门诊挂号、办理住院、处理医嘱、费用管理到病人出院全过程都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卫生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担负着各级医院的医疗、护理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利用计算机对病人进行各种检查、填写病例数据和治疗等。

中职卫校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网络获取知识的各种方法,加强对信息处理分析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适当改革课堂教学,因人施教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胆对课堂进行改革。课堂分为基础篇及提高篇。基础篇是针对底子比较差的学生,讲一些简单、使用的操作,确保他们能听懂、会操作。提高篇针对计算机能力稍强的学生,在对基础篇学会学好的同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给他们灌输一些操作技巧、讲解一些计算机日常处理常识。上机操作时,由底子好的学生辅导底子差的学生,结作互助小组,使他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加鼓励,个别指导,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把题目做完。

四、要加强师生互动教学

教学活动是一种互动,需要师生双方面的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调动和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协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和工具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比较,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设想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同时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篇10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中职学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虽然学校对实训环节非常重视,从实训教材、实训课时、实训设备等方面保证实训的顺利开展,但实训效果并不理想。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笔者在教学中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进行教改尝试,积极发挥实训教学的作用,培养更具创新精神的应用型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

一、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厌学,纪律要求不严,实训难正常开展。

由于中职学生的总体素质较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课堂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且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导致虽然学校开足实训课时供学生上机实训,但很多学生做着与上机实训无关的操作,如上网、聊天、谈话、玩游戏等,教师在上机辅导与纪律管理上无所适从,这样一来实训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也无法体现。

(二)实训内容单一,随意性强。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虽然总体上都注重实训内容的编写安排,但很多实训内容与实际应用关系不大,很难适合不同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教师对于实训课的教学,只是按计划简单地安排几个实训,实训内容不规范,不具体,实训时也不提具体要求,明确实训目的,造成实训内容随意性大,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实训上来,造成学生无所适从。

(三)实训教学模式机械,缺少创新。

实训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先讲,从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到实训步骤,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施,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训的整个流程都由教师事先安排并统一要求学生,学生在实训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实训效果不尽人意。

二、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编制实训指导书,规范实训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的关键和前提,就是要改革实训内容,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编制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书十分重要。通过实训指导书编制,使每一个实训项目来自实际应用,从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到实训步骤精心设置,使实训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并具有一定趣味性,能吸引学生把精力转移到实训上来。

(二)实训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笔者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特点,在实训教学中强化模块化思想,将实训内容分为硬件初步认识、文字录入、windows文件管理、word文档格式化、word制表、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因特网基础等模块,精心安排每个模块的实训,对实训的流程进行规范化,通过实训,了解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进而掌握模块要求的操作技能。

三、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实训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化。

笔者在实训教学实施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根据实训项目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讲练式、或讨论式、或提问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力争使实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实践证明,这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更能被学生接受,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实训教学效果好。

(二)将集中实训教学方法,改为开放式实训教学。

实践证明,开放式实训教学比集中式实训教学有更多优点。采用开放式实训教学,学生可充分利用其他上机时间或课余时间更好地完成实训项目,既解决了实训课时少的问题,又使学生由被动式实训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实训,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竞赛促实训教学。

以赛促教,是目前中职学校有效的教学机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竞赛,内容包括:打字、排版、表格、幻灯片制作等,通过竞赛,使学生实训目的更加明确,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促进实训教学的良性开展。

四、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结合当前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我们要认真寻找一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应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实训纪律和学习态度。

实训纪律和学习态度,能保证实训项目的顺利实施。没有好的纪律和自觉的学习态度,不能达成实训教学目标,也很难完成实训任务,因此,要对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的纪律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二)完成实训任务的表现。

每一次实训,其实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一次锻炼,实训中是否遵守操作规范,与人沟通合作的表现如何,都在对学生职业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通过这一评价,使学生操作更加规范,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将技能考证加入评价。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特点,可将学生的考证成绩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考核成绩,技能考证可以是计算机等级考试(office一级)证书,也可以是劳动部门的计算机基础技能证书,这种评价方式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益于实训教学的开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五、实施效果

近两年来,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中进行了上述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实训目的更加明确、实训内容更加丰富、实训纪律好,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逐渐养成,计算机应用基本操作技能明显提高,考试、考证通过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实训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较好的实训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单位: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段银田.计算机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洛阳工学院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