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信息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信息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地理信息产业;标准化;对策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China's "Eleventh Five-Yea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work, generally reflected in the typical standardiz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national standards and standard items and variation, and thus standardiz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China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1引言

对于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而言,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先决条件,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地理信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地理信息共享的必由之路,对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的国家标准及其在研标准项目数据库为基础,查询分析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和标准项目,从地理信息

标准化主体和客体(即:标准制定者和标准应用类型)的构成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角度,针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主要的标准化问题,剖析了各种标准化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设想和对策。

2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支撑

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技术层面,地理信息产业是在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地理信息技术应融入IT主流。地理信息产业的综合性和地理信息技术融合的复杂性,凸显了标准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标准成为地理信息技术创新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标准化对地理信息技术积累及其产业化具有不可取代的支撑作用。

在市场层面,地理信息产业是以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应用和服务的,一个良好的地理信息共享环境是国家实现地理信息共享的基本保证,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地理信息标准及标准化是保障地理信息共享、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地理信息元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等技术标准已成为国土资源等部门和行业内部开展地理信息集成的重要前提,大大促进了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在政策层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等政策体系的支持,标准是政策法规的技术依据,地理信息标准与政策体系相结合,保障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地理信息涉及国家秘密,保密问题一度成为限制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诸如“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等标准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地理信息产业中导航电子地图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了产业迅速发展。

3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标准化问题

3.1“十一五”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要进展

“十一五”以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并支持,通过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扩大委员范围,设立专门工作组、增加通讯成员等措施,与建立“测绘和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测绘标准体系”、“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以及地理信息标准化规划、项目指南等的实施,也使标准制修订工作纳入体系化轨道。从现行92项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时间来看,“十一五”以前制修订23项,“十一五”以来制修订69项;“十一五”以前采用的国际标准4项,“十一五”以来采用的国际标准13项,标准制修订的速度和数量,以及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方面

均有显著增长。一大批基础性、关键性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制定实施,扭转了标准严重滞后的局面,正在减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此外,地理信息标准化网站的开通运行,地理信息标准宣贯工作的加强与深入,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培训和学术研讨等活动的周期化与常态化,都促进了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普及与提高。

3.2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突出的标准化问题

通过整理近3年来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培训调查问卷、地理信息标准化调研报告以及部分公开

发表的科技文章,结合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实践,可将普遍反映的突出标准化问题归结为标准的适用性问题、一致性问题与先进性方面的技术问题和标准化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问题。

3.3地理信息标准化主、客体的构成及变化分析

标准研制是标准化的核心工作,标准的起草单位是这一核心工作的主体,标准是其客体,标准化正是主体围绕其客体开展的前期研究、标准研制、测试验证、宣贯培训等一系列标准化活动。本文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国家标准及计划项目数据库中查询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及其在研标准项目共计131项,其中,现行国家标准92项、在研标准项目39项。对地理信息标准化主体(即:标准起草单位)和客体(即:标准应用构成)及其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力图准确认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各种标准化问题的源由。

(1)地理信息标准化主体的构成及其变化

按照地理信息标准化主体(即:标准起草单位)的单位性质进行统计,将承担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含在研项目)的第一起草单位划分为标准科研单位、行业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从起草单位的构成类型来看,标准科研单位承担研制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含在研项目)75项、占57%,行业事业单位紧随其后,为40项、占31%,这两类起草单位承担了近九成的标准研制工作,而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均为8项、仅占6%。从现行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到标准项目的起草单位变化来看(如图3所示),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承担标准研制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分别从现行国家标准的60项、26项下降到在研标准项目的15项、14项,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承担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制修订数量有所增加,从现行国家标准的2项增加到在研标准项目的6项。

从以上两项分析不难看出:(1)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承担了绝大多数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成为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力,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则成为弱势群体。(2)行业协会和企业承担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研制工作正在逐步增加,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体构成正在发生变化。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显而易见,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府为主导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决定了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地理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面向社会和企业的逐步深入,行业协会、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程度不断加深、其标准化角色日益显现。

(2)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准化问题溯源

从上述分析看来,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体仍然是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体失位是各类标准化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导致研制标准跟不上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变化,造成标准适用性差;另一方面由于标准研制主体和标准执行主体的分离,标准需求变化难以及时反应到标准更新中,带来了标准滞后等许多问题。

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客体失位是各类标准化问题的推手。当前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已将地理信息推入服务时代,近两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地理信息标准研制中正在从数据资源标准化向地理信息Web服务标准化转型。而当前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和标准项目仍然以数据资源为主,客观上形成了标准研制与标准现实需求的脱节现象,导致标准难以满足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加剧了标准适用性差、先进性不够等问题。

随着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的参与程度正在加深,标准研制方向也正在向应用服务类转变,地理信息标准化主、客体失位这一根本性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

4.结语

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仍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其主体仍然是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仍处在弱势群体地位。目前,这一形势开始发生变化,行业协会和企业承担标准研制呈现逐步增加态势。我国地理信息国家标准仍以数据资源类为

主,其次是应用服务类,管理类和环境工具类国家标准较少,当前标准研制方向已呈现出从数据资源向应用服务转变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利.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现状研究[J].测绘科学,2010(S1).

篇2

关键词:工程;测绘;行业;监管

1测绘的定义

测绘是通过研究地球和其它实体与空间分布有关的地理信息数据,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性事业。

2 当前工程测绘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测绘法》的推广实施,推进了工程测绘行业由传统的纸质测绘时代迈向现在的数字时代的步伐。“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地理信息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工程已经启动。从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情况来看,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形成了1:10000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1:500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系统,基本实现了测绘技术的数字化改造。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测绘领域,一方面存在重视不够、缺乏资源共享、人才不均衡、创新力不够等问题,另一方面个别商业机构违规、违法测绘,监管部门管理力度不够,出现无证测绘、违规测绘和非法出版测绘图件等问题,导致工程测绘行业管理亟待加强。

3 目前我国工程测绘行业存在的问题

3.1 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对工程测绘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建设,忽视了工程测绘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工程测绘的意义认识不够深远,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编制工程测绘规划,更没有将工程测绘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成果不能快速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测绘法制建设滞后,未制定完善的配套法律法规,加上政府缺乏对工程测绘的有效宣传,致使大众没有认识到工程测绘的作用,工程测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工程测绘行业管理混乱,存在无证测绘和违规测绘情况

3.2.1无证测绘

工程测绘中,尽管各地都对测绘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和发证工作,并实行年检制度,但是不少单位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各种关系低价高回扣无证承担测绘任务,在无证测绘中存在三种情况:一是根本无任何工程测绘资质证,属于明显的违法测绘行为。二是有测绘资质证但超出证载业务范围承担工程测绘任务,同样属于违法测绘。三是存在借证、卖证的测绘行为,给无证单位或个人提供了损害工程测绘单位和工程测绘工作者利益和形象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方便。

3.2.2违规测绘

在工程测绘市场上,存在以下违规测绘情况:一是无标准(无规范和图式)或不懂标准测绘,个别从事工程测绘的企业和个人,连最基本的测绘规范和图式都没有,其行为难以符合工程测绘要求;二是明知有标准但为了偷工减料而不去执行标准,此现象主要集中在小型煤矿企业和矿产部门以及工程建设行业,个别企业在提供的基础图件中为了节省开支,甚至出现将1/1000图放大后当1/50、1/100图使用;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用户提出违法测绘的特殊需求,要求工程测绘单位和个人强化或简化某些数据,对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如位置、高程、深度、长度、面积等任意放宽标准。

3.3 缺乏测绘数据共建共享机制

由于工程测绘数据的共享机制未完全建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为满足自身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自筹资金组织施测,造成同一地区不同单位重复测绘的现象,导致工程测绘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造成测绘基准不同、技术标准不一、成果质量不均等现象,特别是当前部分地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根据部门需要进行测绘、更新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出现重复投资、重复测量,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

3.4 测绘人才队伍不均衡、结构不合理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导致各地区测绘人才分布不均衡。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财力问题,对工程测绘投入少,造成工程测绘队伍经费来源不足,人才向沿海城市流失的现象严重。同时,工程测绘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国工程测绘队伍大多为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测绘队伍,缺乏高素质全面能型的领军人才,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我国工程测绘事业的发展。

3.5 缺乏开发、创新能力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工程测绘产品不够丰富,社会化程度不高,工程测绘主要应用在国土、城建等一些建设部门,并没有走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应用的范围太小。同时,现有产品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缓慢、种类少,致使一些用户使用比较困难,侵权盗版、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存在应急保障能力不强,基础地理信息现实性差等问题,特别是造成重大突发事件后,不能适应应急需求。此外,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开发、创新的能力不足,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软件开发能力薄弱,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整个测绘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4 对我国工程测绘发展的建议

4.1 明确工作职责,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工程测绘工作方面的职责分工,明确工程测绘分级管理的内容,明确中央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工程测绘管理和保障方面的职责,将工程测绘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计划。加大工程测绘的宣传和科普教育,让社会各界都认清工程测绘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快“十二五”测绘发展规划和工程测绘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各地应全面总结“十一五”测绘规划实施情况,研究提出“十二五”测绘发展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同时,制定“十二五”地理信息产业、测绘应急装备、科技进步和创新、人才培养、测绘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测绘文化建设等专项规划。

4.2 健全地理信息的共享机制

要创建各部门地理信息交流交换模式和不同尺度工程测绘成果的大众化服务模式,完善公益性测绘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制定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创造良好的共建共享环境,实现全省、市、县范围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服务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加强大比例尺地形图、现状图的测绘与低等级控制网建设,避免重复测绘。统筹省、市、县级工程测绘协调发展,实现省、市、县三级工程测绘成果共享体制。及时成果目录,及时更新信息数据,促进工程测绘成果广泛应用。加强测绘与有关部门及企业的合作,加大各种专题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研发力度。建立测绘与有关部门及企业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交换机制,利用专业地理信息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的相关要素。

4.3 加强工程测绘行业的监管

要建立和强化执法队伍,并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有功人员应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中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有效遏制各类无证测绘行为。同时,严格测绘资格证书的发放和年检,每年进行一次测绘单位职业道德教育和规范标准的考核;对已办和申请办理测绘资格证书的单位,应要求具备齐全从事业务范围内有关规范、图式和标准;强化测绘质量监督职能,测绘管理部门和有关职能机构应该深入基层现场进行质量检查工作,及时纠正违规测绘行为。

4.4加强测绘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积极贯彻“科技兴测、人才强测”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评价制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要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始终抓紧抓实。继续抓好工程测绘队伍建设,加大测绘科技投入,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努力打造一支管理科学、作风过硬、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结构合理的工程测绘队伍,促进各级工程测绘工作健康发展。

4.4 加大工程测绘的财政投入,加快自主创新

各级政府应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增加地方测绘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组织开展测绘科技发展和创新关键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整合测绘科研院校力量,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整合科研力量,注重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配置相关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综合导航定位、移动测量、虚拟现实、网格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地理信息安全处理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同时,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引进国际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技术,不断提升我国工程测绘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4.5 加大工程测绘的应用服务范围

要大力推动工程测绘成果的应用,拓宽测绘应用服务范围,重点推进大、中比例尺等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努力开发网络地图、导航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公共产品。要大力推行大地测量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等技术,加强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统计地理信息平台、公共应急地理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深层次工程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5 结论

工程测绘作为一项基础性和前期性的工作,必须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整个过程测绘行业要在全面提升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克服工程测绘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紧跟世界新技术革命、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工程测绘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数字县

0.引言

地理信息平台是其它专业信息空间定位、集成交换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依托地理信息标准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在政府管理决策、产业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平台更是转变基础测绘服务方式、提升基础测绘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府决策和服务民生等方面强有力的地理空间信息支撑平台。齐齐哈尔市是首批国家“数字城市基础框架建设”七个试点城市之一,本文以齐齐哈尔为例研究首批国家数字城市试点的城市应用与推广。

1.建设成果与应用情况

1.1建设成果

“数字齐齐哈尔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于2010年9月顺利通过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对平台建设成果给予了“项目实现了设计目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度评价。同时,还获得了“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的荣誉称号。

1.2应用情况

平台自2008年1月投入试运行至今,在政府便民服务、城市信息化建设,以及各行业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应用单位已达到172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政务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包括遥感影像、正射影像等多尺度、多种类地理信息在线服务,满足了行政办公人员对城市地理信息的基本需求。

公众服务平台集成了旅游信息、地名街名、公交线路等专题数据,以及教育、医疗、商业等行业信息。并设计开发了信息查询、信息标注、公交换乘等工具,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生活,点击率已近17万次。

环保专题服务系统的应用,是齐齐哈尔市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以地理信息方式进行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手段,使齐齐哈尔市的环境管理更加科学、环境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有效提升了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地下管线服务系统,可以为道路和地下管线的规划编制和选址审批提供辅助决策工具,为管线产权单位管理维护地下管线提供属性查询、统计分析工具,为应急部门提供快速查询、准确定位以及空间位置分析工具。

2.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基础地理信息覆盖范围不足

齐齐哈尔市虽然已建立了基础数据库,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只覆盖到中心城区,且1:500比例尺地形图覆盖面积仅为70平方公里,1:1000比例尺地形图覆盖面积仅为15平方公里。南四区及外县至今仍没有高分辨率、大比例尺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范围不足,严重制约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与推广。

2.2基础地理信息缺乏现势性

地理信息数据是地理信息平台对外服务的基础和依托,平台的生命力在于数据的现势性。城市大比例尺基础测绘数据已严重缺乏现势性。中心城区1:500、1:1000比例尺地形图为1997年航测数据,1:2000正射影像数据为2004年航测数据,已基本没有现势性。南四区及外县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

因此,目前急需开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更新工作。按照《测绘法》及《黑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规定,应将城市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定期更新及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机制,保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生命力,长期有效地发挥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2.3信息资源不足且更新滞后

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目的,就是为政府部门、各行业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底层的、公用的、开放性的基础平台,在地理信息数据上集成基于位置的非空间信息,以解决行业之间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的“信息孤岛”问题。“数字齐齐哈尔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建设之初,就本着“分建共享”的原则,采取“谁的数据谁维护,谁的数据谁更新”的数据管理模式。但目前仍存在大量的行业信息没有与平台有效集成,已经集成的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的问题。

建议,以市政府为主导,以基础地理信息为依托,全面整合城市经济社会、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等数据,并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维护更新机制。针对部门、行业特色,在电子政务、公共安全、应急抢险、位置服务等方面,分类构建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开展更多行业和领域的专题应用,不断深化地理信息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3.加强平台应用与推广的思考

3.1建立“天地图”市级节点

篇4

由于现代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测绘科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现代测绘科技的特征就是以“3S”技术集成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技术和数据通讯网络技术。所谓“3S”技术就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当然,对“3S”的提法还有不同的认识,例如有人提出应为“5S”,即加上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ES(专家系统),但以GPS、DPS、RS采集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并向GIS汇总,进行存储、处理、加工、管理和分析,形成各种地理信息产品,使传统的测绘专业发展成为地理信息学,测绘业发展成为地理信息产业,这一认识是一致的。

2“3S”技术的特点和集成化趋势

遥感是一种高效能的信息采集技术,正走向集多种传感器、多级分辨率、多谱段和多时相为一体并形成以获取信息为主,可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的综合信息流程,具有信息获取的瞬时性、信息的丰富性和信息的周期性等特点,是GIS获取信息和进行数据更新的一种重要手段。遥感和摄影测量没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遥感技术的历史是摄影测量,而摄影测量的现展是遥感技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遥感获取信息的平台多为卫星,而摄影测量则为飞机。因而摄影测量获取信息的地域范围相对小一些,比例尺和分辨率要高一些。摄影测量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现在已经进入数字摄影测量阶段,他所提供的数字化地理信息更是建立区域性的地理信息系统最直接简便和主要的数据源。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和援时系统。由于GPS定位的高度灵活性和其定位的精确性,已经给测绘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已由最初的大地测量,发展到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和航空摄影测量。

GPS作为一种定位手段,可应用它的静态和动态定位方法,直接获取各类大地模型信息,解决传感器位置和姿态的快速定位问题,这样也就解决了遥感信息的定位问题。现在GPS与摄影仪如RC30连接,在航空摄影瞬间,测定摄影中心的空间位置和摄影仪姿态,使摄影测量外业控制工作大大简化,从而实现了卫星遥感信息和摄影测量信息(采用DPS技术)直接进入GIS数据库成为可能。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硬软件、空间数据库,数据输入输出转换和通讯设备等组成的计算机系统,用来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和信息。GIS是一种进行地理信息管理和空间分析的先进工具,通过它所具有的多目标数据库,分析软件和应用模块,可实现信息查询、检索、空间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地图和各类专题图的制作,区域地理的综合研究和评价,环境动态监测以及区域开发管理和规划决策等。测绘行业本身是搞地理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所以GIS自然是一种理想的基础平台和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它的应用范围越来广,发展越来越快。根据1994年的统计,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已达到31亿美圆,年增长率在35%以上。据GISResearch公司的估计,从1992~2000年的8年间,美国的数字化服务市场将达到300亿美圆。

在GIS的建立过程中,费用最高的是地理信息的获取。采用RS(或DPS)和GPS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更新和定位,作为GIS的数据源,正是最合理的集合。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3S”技术的集成实际上是当前测绘技术、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地图制图技术、图形图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专家系统和定位技术及数据通讯技术的结合和综合应用。可见,将“3S”技术集成化是当代测绘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3用“3S”技术对传统测绘方法进行现代化改造

信息时代需要的是最新的数字地图、数据库,而不是模拟地图。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成果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改变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差,数值化产品严重匮乏的局面,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和分发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当务之急。在《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有40个项目涉及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建立。

为此,国家测绘局提出,“九五”期间,我国测绘事业改革和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应用“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测绘技术对传统的测绘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地理信息产业,大力开发专题数据库,电子地图等数字化测绘产品,加速测绘产品的更新换代。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湖北、湖南、海南、陕西、黑龙江、上海等七个地图数字化基地,将国家基本图进行数字化,建立地图数据库。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负责研究并实施的《国务院综合国情GIS》(简称9202工程)第一期工程已于93年12月完成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也于1996年12月完成,受到了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评价。各省如山西、河北、云南等省也正在加紧建设本省的《省情地理信息系统》,在大城市中,已建和在建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UPIS)等更是不胜枚举。各部委各行业也在竟相建设专题地理信息系统。

铁道部1995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铁道航测遥感“九五”科技进步讨论会,明确了在“九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数字化测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

地矿部以武汉地质大学开发的《MAPCAD》地学地图彩色编辑出版软件以及《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为龙头,研制生产了数字化仪、扫描仪,形成了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体系,一个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了,领先一步占领了数字化制图出版的市场,并且正在有计划地分批武装省地矿局测绘队伍,使其地图的编制印刷计算机化、数字化,极大地促进了地矿测绘科技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没有实力就没有地位,就难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S”技术是测绘科技发展的必然,是市场竞争的必然。

4.水利水电测绘科技的现代化

水利水电测绘队伍是我国测绘行业中一支重要力量,在省部属勘测设计机构中,测绘专业人员就有8000人以上。在50年代,就较早地开展了航测和地面摄影测量的工作。70-80年代,引进了不少模拟式航测仪器和一部分解析测图仪,以及数量较多的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90年代以来又逐步引进了GPS接收机。训练有素的测绘队伍,精良先进的仪器装备,为水利水电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科研提供了可靠的测绘服务和测绘保障。

在水利水电测绘中,“3S”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GPS定位技术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天津院应用GPS进行于桥水库大坝变形观测的试验取得了积极的成果;96年上半年,天津设计院引进了《MAPCAD》系统和相应的硬件配置,使地图的编制工作摆脱了传统的复照、制版、刻图、撕膜等众多工序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实现了计算机一次完成直到符合彩色出版要求的所有编制工作。该系统已用于山西引黄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测绘中,统一使用瑞得数字化技术,速度快,资料统一。遥感技术的应用开展得也较好,尤其是在利用卫片进行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编制了大量系列专题图。用遥感的方法进行全国灌溉现状调查也将启动。

篇5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信息容量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以及地籍信息等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技术。通俗的解释,就是运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最常见的其实就是电子地图,全球定位等。我们生活当中用到的最多的也正是手机中的以及车载的地图、导航、定位等等,包括日常定外卖时用到的定位。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地籍管理、地理信息更新、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到地理信息技术。因此,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下文将首先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入手,介绍目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此前提下,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

1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科技与社会发展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乡村发展也在不断推进,将乡村发展并入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社会发展新环境下,出台了相关的规章文献《城乡规划法》,这是基于另外两个文献《城市规划法》以及《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而总结后提出的。以往的规划管理工作上是将城市与乡村两者分开来进行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规划管理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这也是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正式的进入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局面。

2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现状

2.1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的时候,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既: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技术。前者是指信息,后者侧重于获取、整合、显现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与科学手段。二者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图件、详实的现状信息和科学的评估依据,是土地利用、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护与应急响应的监控管理平台,是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2专题地理信息。这是具有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包括行政区划信息、资源环境信息、土地利用信息、城市建设信息、城市规划信息、市政设施信息、公共设施信息,以及包括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在内的专题属性信息。2.3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应用中取得的成绩。城市在空间发展上需要先制定好规划与部署,在科学的规划下才可以开展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城市的建设已经不是传统的单一地上式建设了,在空间上有地面、地上、地下更加多维度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地理信息更加繁杂。二十多年来,城市规划行业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完成了“甩掉图板工程”,实现了电子报批,在CAD辅助制图、GIS数据建库、OA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具备了良好的网络平台、硬件设备、软件应用和数据基础,促进了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应用中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建议

3.1建设完善的地理信息数据体系3.1.1扩大地理信息覆盖范围。城市建设范围的迅速扩大和区域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迫切要求协调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测绘工作,扩大横向上在区域范围和纵向上在专业领域的地理信息覆盖,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性地理空间框架。3.1.2丰富地理信息含量。从侧重城市建设扩大到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在基础地理信息基础上采集丰富的专题地理信息,建立反映城市圈基本地形地貌、自然生态资源、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地理空间信息支撑平台。3.1.3扩展地理信息深度。城市空间综合开发的普遍开展,要求建立数字三维地图,为城乡建设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基于三维可视化的技术平台;开展城乡基础地质调查和灾害危险性评估,建立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数据库,为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提供宏观决策依据。3.1.4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城市旧城改造的加快,要求缩短地理信息更新周期,航飞定期更新与竣工测量实时更新相结合,加快城市建设热点地区及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信息更新,重视历史数据管理,为建立规划动态监测与评价体系奠定基础。3.1.5将信息共享机制进行完善。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并且要兼顾到方方面面。因此,这里的信息共享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方便工作中进行统一的网格划分并且也利于编码体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着大量的地理信息需要整合,信息共享机制能够便于地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的整合与提高。同时还需要建立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空间数据交换中心以及空间数据协调机制,这样一来便于实现跨地域、跨部门之间的地理信息相关数据的共享和交换。3.2发展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体系3.2.1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需要统筹规划城市圈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考虑和建设覆盖城市圈的定位基准体系,实现坐标系统的对接与联系,为实现各地、各类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奠定基础。3.2.2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强三维GIS、多媒体GIS、虚拟GIS、时态GIS、数据融合与无缝集成、空间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并完善技术标准体系,解决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多源数据转换与集成、异构操作平台信息链接和综合应用等问题,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分发、安全管理和便捷服务。

结束语

篇6

关键词:测绘行业、现状、发展、弊端、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阶段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提出数字地球这个理念以后,有关数字地球的国际会议就在北京举办,此次会议也是全世界首次会议,被称之为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指出,我国政府对数字地球的作用非常重视,实行的方针主要是需求牵引,统一规划,分阶段发展并且要共同建设共同分享,这为数字地球建设的发展起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变化,数字中国、数字区域、数字省和数字城市代替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在这种情形之下,对我们国家测绘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建设地球空间数据库,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建设需要由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作为基础,也是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点,对国家信息化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国家在国土调查方面投入了很大的投资,积累了大量的各方面的信息,包括:齐全的专业、较高的标准化及系统性,并且能够遍布全国,大部分地理空间信息的生产与管理都是由国家来负责。其次,建设空间信息技术标准,国家科技部组织并研究了空间数据格式交换标准,此标准定义了三种数据的交换格式,包括:栅格数据、矢量数据、影像数据等。并在此交换格式的基础之上进行数据交换件的开发,实不同部门及不同系统间的交换空间、非空间数据得以实现。在一九九九年八月二日此标准作为国家的标准并进行颁布,二零零零年十月一日进行了实施。空间信息共享元数据标准在地理空间信息描述的基本内容及模式上都进行了规定,具体内容包括:质量信息、标识信息、表示信息、实体、空间参照信息以及属性信息,还有发行信息与元数据参考信息等。国家空间信息共享体系的建设,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服务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最后,有关空间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分析以及管理技术能力,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就是国家空间信息处理、分析与管理技术,并且也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有利平台与工具,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灵魂。 此领域的技术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软件、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以及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软件等。一直以来,在这个领域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的就是国外的软件,而国产软件相比来讲则处于薄弱的位置。然而,随着国家不断重视,并且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这种局面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在九五期,很多由我们国家自己研制的软件都已达到了国外同类的产品,甚至已超越了国外同类产品,不但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新时期我国测绘行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建设数据库,第一、把数据共享,在数据库的建设中存在非常严重的重复建设的问题,没有健全的数据共享机制,相应的政策法规也没有保障,没有标准的数据库,这样就导致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除此之外,就是数据较多并且都是各自单位自己加工而成的,并没有形成数据产业。第二、关于测绘经费的问题,一直以来,国家没有对测绘做足够的投入,测绘体制一直保留着传统的体制,没有规范的市场,没有稳定的测绘队伍,也没有完善的政策环境。这些问题都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地理空间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涉及的领域也是技术密集性的产业,不管是购软件设备还是硬件设备,无论是对数据的生产还是更新的投入,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并且投入与产出会产生很大的反差,这对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其次,空间信息技术的标准,在基础类的标准规范中,如今,国家标准只包括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但是,软件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缺乏的,国内没有普遍的使用;一些非常重要的数据标准只能停留在方案阶段,如:空间元数据标准、空间数据共享模型、空间元数据系统运行规范等,要成为真正的国家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部分重要的基础性标准也没有开展工作,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标准、空间互操作协议、空间数据传送协议以及空间信息查询语言标准等。另外,在应用类的标准规范中,也没有建立起行业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或标准。

三、新时期我国测绘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首先,在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中要加快速度,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国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测绘属于地理信息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应加快数字化测绘体系向信息化测绘的转变,重点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区域、数字城市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框架。其次,在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下,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省份的应用示范工程。以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作为平台,有效结合其他行业专业部门的专题数据。

四、笔者对我国测绘行业的几点看法

第一、根据目前我们国家的国情,制定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政策,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原则:一是鼓励公开,提供数据共享程度的原则;二是把市场竞争的机制引进来,充分利用利益驱动的原则;三是运用国家宏观手段的原则,四是实行数据分类动作的原则。 第二、制定出空间信息共享的政策,具体包括:数据报偿定价政策、数据投资政策、市场竞争和利益驱动政策、数据公开和保密政策、数据分类运作政策、数据安全以及防护政策、数据标准化政策等。第三、使数据共享的关键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具体包括:数据模型和数据格式、数据结构、空间数据质量、地理信息的标准化、网络建设、数据的互操作、法规与政策。在使国家信息得到安全保证的基础上,使部门及地区间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以及合理的利用,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第四、实现地理数据共享其中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地理信息标准化,这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国际有关地理信息标准的水平相比较,我们的水平是有一定差距的,重点是标准的理念基础及适用性的差距。第五、使国家的空间管理体制得到健全,在新世纪的全球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之下,使我国的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得到进一步的研制,使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技术路线及专项计划得到进一步的明确。第六、在人才的队伍方面加强建设,无论是测绘技术还是信息技术都在不断的快速的发展,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培养方面要不断加强并进一步落实,这样才能跟着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使我们国家在此领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提高国际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把应用成果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强应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队伍得到稳定。

参考文献:

1. 景维立,孙仁锋. GPS网络RTK技术及其应用[J]. 四川测绘,2005,28(4):184-187.

2. 晏红波,黄腾. GPS网络RTK 的现状及应用前景探讨[J]. 现代空间定位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2007,5(3):66-73。

3. 陆贤东,顾和和,王飞. 网络RTK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J].矿山测量,2008(2):18-24. 4.过静郡,王丽,张鹏. 国内外连续运行基准站新进展和应用展望[J].全球定位系统,2008(1):1-10.

5.李征航,何良华,吴北平. GPS技术的最新进展——网络RTK [J].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2,27(2):22-25.

6. 张琼,王建文. VRS技术原理及网络RTK在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应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4):63-65.

篇7

关键词: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基础地理数据库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urba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used to city GIS data acquisition department, and use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demand, in the analysis file level, data platform level, system function level and Web service level four servic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and puts forward the city as a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ervice department service mode of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better service to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services; Basic geographic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早期的GIS软件一般采用文件方式管理空间数据。因此,在空间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前,通过共享文件实现地理信息共享,是唯一可行的方式。随着分布式网络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的日益成熟,构建中心数据库管理模式的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成为行业部门GIS应用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的主要方式,也成了作为地理信息采集的测绘、规划部门主要思考的问题。但是,目前的数据交换平台通常只为已建GIS系统提供文件级的数据共享交换功能,为满足众多行业部门不同层次的数据应用需求,以及普通大众对于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还应提供数据平台级、系统功能级以及Web服务级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数据平台级模式主要为满足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利用中心数据库的GIS数据,自行开发专业的管理GIS系统的需求;系统功能级模式针对只具有基本的数据共享需求,但不具备购买能力或不想购买大型GIS平台软件的用户;Web服务级模式为满足行业管理部门在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共享GIS数据管理功能的需求。

1 城市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分析

1.1文件级

文件级数据交换是目前数据服务最为简单又经常使用的一种服务方式,其核心就是针对客户使用管理系统平台的不同进行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集成转换。

在数据格式的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信息丢失。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通用GIS平台提供的转换工具,直接读写其它软件的内部格式、外部格式或由其转出的某种标准格式,在系统内部建立格式的映射文件,然后转换输出特定格式的空间数据,当前市场主流GIS平台的数据格式都经常被使用,如ERSI的SHP格式、MapInfo的TAB格式,甚至Autodesk的DWG格式也经常使用;另一种是基于通用数据交换标准转换,国际OGC组织制定的基于XML的地理信息编码标准--地理标记语言GML,以及我国颁布的国家空间数据转换标准(CNSDTF)等已经成为采用的转换标准,随LBS的推广使用,GDF格式的数据也有了一定的需求。

1.2 数据平台级

数据平台级共享交换是通过开放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访问接口,客户端应用程序按照接口规范,直接存取共享交换GIS数据的共享交换方式。为保证数据存取操作的一致性,数据访问接口通常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OGC制定的简单要素规范。OGC的简单要素规范包括要素几何体的抽象规范和针对CORBA,OLE/COM和SQL的实现规范。目前,空间数据的数据库存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厂商通过扩展支持抽象数据类型(ADT)表达复杂的空间对象,典型的有DB2、Informix以及Oracle等。为表达更加丰富的空间数据的需要,这些数据库系统均对OGC定义的简单要素类型进行扩展,并推出相应的空间数据管理插件(如Oracle的Spatial)。另一种是GIS平台开发商基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按照OGC简单要素规范,开发独立存储管理的空间数据中间件系统。这一方式的典型:ESRI公司的ARCSDE、MapInfo的Spatial Ware等。限于当前网络系统的带宽和安全性考虑,这种模式多数在机构内部使用。

1.3 系统功能级

系统功能级数据交换是基于某种GIS平台软件,开发存取中心数据库GIS数据的客户应用系统,用户直接使用客户应用系统,进行城市GIS数据共享交互的方式。系统功能级数据交换模式要求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必须要与中心数据库平台能够系统兼容,否则开发平台需提供多源无缝存取管理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大型的GIS平台厂商(ESRI的ArcGIS系列、SuperMap系列、MapGIS系列等)均推出了C/S、B/S两种架构模式的系列产品。两种架构模式各有利弊:基于C/S模式的数据共享交换,速度快、效率高,缺点是需要进行客户端软件的分发。

1.4 Web服务级

基于服务式GIS,基础地理信息供应部门把已经建立的基础地理信息库通过Web服务向各部门,从而使各部门可以直接通过访问这些Web服务,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与本单位的专题数据叠加集成,用于开发应用系统。利用Web Service技术进行城市GIS数据的共享交换,是当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研究的热点,通过Web服务级的数据共享,可以把GIS数据交换功能集成到行业部门的专业应用系统。新一代地理信息共享模式不仅具备降低重复建设成本、提高共享效率的特点,还具有数据共享与功能共享并举、支持异构GIS平台集成应用、带宽要求降低、更高的系统安全性等特点。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OGC已经启动了专门研究,如何利用Web Service及其相关技术解决GIS数据共享交换的工程项目即OGC Web服务的启动项目(OGC Web Services Initiative)。该项目提出一个可进化、基于开放地理数据互操作规范的、能够无缝集成各种在线空间处理和位置服务的框架即OWS(OGC Web Services),其中数据服务规范包括Web 地图服务(WMS,即Web Map Service)、Web要素规范(WFS,即Web Feature Service)等。

2 面向用户的城市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提升

考虑到用户使用地理信息的方便性和当前技术条件、硬件环境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在城市地理信息服务模式上具体进行以下的提升。

2.1 增量方式的文件级地理信息服务

基于常事务方式的采集、维护技术在地理信息采集机构的推广,地理信息采集机构是GIS技术的使用者,又是有力的推广者。在使用和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库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各个不同阶段所采集的地理信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记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城市发展研究者提供了在空间上研究城市的最原始资料。同时在面向对象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数据维护过程中,每次都记载了更新的增量信息,为获取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基础保障。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用户中的不断推广和成熟,近年来,在地理信息的用户中也逐渐使用GIS技术,有直接使用基础地理信息的,也有在基础地理信息基础上获取各用户专业信息的,总体上采用的就是基础地理信息叠加专业信息的模式。在各用户的专业系统中,基础地理信息维护多采用文件级的地理信息服务,定期从信息采集机构或部门获取最新地理信息,并且用以替换系统中的基础地理信息,如果专业部门已经在基础地理信息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编辑或修饰,必将在以后的维护中带来很多不便,这样在用户中也逐渐提出了在基础地理信息方面采用增量方式维护的需求。

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增量方式的文件级信息服务相对于简单文件服务有很大的区别,在技术、规范等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GIS建设中基础地理信息的标准、地理信息用户的稳定性、地理信息维护者和信息提供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各个GIS系统之间的标准不统一,也就没有推行增量服务的可能;相对稳定的地理信息用户才会有这样的需求,如果用户对于基础地理信息采取的是可以从不同部门获得这样的态度,也就没有推行增量服务的必要;只有地理信息的提供部门与维护部门的及时沟通,提供部门才能从维护部门及时、准确地获取用户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2.2 基于API网络地理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的改善,随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网络上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使得在网络上传输地理信息及网络GIS成为一种趋势,更多的地理信息用户在建设GIS系统时较多采用基于网络的C/S构架,以应变跨区域的办公及异构的数据结构。

GIS系统中基础地理信息的共同性用户对于基础信息要求的共性,才使得提供地理信息可以采用雷同的服务。

用户对地理信息使用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用户在多年的GIS建设和使用中也不断提高了对GIS应用和开发的能力,甚至大量用户引进了专门的GIS人才,对于GIS不再是简单的提要求和使用,而是直接参与到规划、方案制定和建设的整个过程。

以Google Map API为代表的网络地图服务为地理信息的网络服务拓宽了思路,使得地理信息服务不再是简单的数据服务或地图浏览,而是将系统、功能、数据等整体封装,针对用户的不同层次定制不同的类、事件和属性,使用户得到不同的地理信息服务,在系统建设中更多的关注于系统功能以及系统专业需求,而不至于束缚与基础地理信息,从而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和提高系统的专业性。

3 结束语

城市GIS数据信息的服务是提高测绘成果利用的重要有效途径,数据标准的统一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只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才能保证数据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数据的维护、分析、更新和利用。根据当前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针对基础地理信息的生产、使用、管理部门以及多层次用户的数据服务需求,充分利用Web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带宽的增加,基于API的网络地理信息服务将成为今后的主流模式,在当前网络条件不够成熟、文件级服务不够成熟,但基于对象的信息服务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进行基于面向对象、增量方式的文件级数据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张明波等.空间数据引掣关键技术与应用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4(12)第六卷第四期

篇8

关键词:地理信息;测绘环境;浅析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理信息(Geographic Information)是指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象等的总称。地理信息属于三维空间信息。一般而言,我国学者定义的地理信息产业包括测绘服务业(包括工程测量和地图出版)、遥感产业、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导航定位产业等。

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数字城市、数字中国、数字地球等数字化建设渐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人们对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突发事件处理、城市环境检测等领域的日益熟悉,地理信息测绘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对于地理信息行业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1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现状的分析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技术跟踪与实验阶段;二是研究发展与应用阶段;三是产业形成和发展阶段。目前,由于受国际大方向发展的影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有着一日千里的良好变化,国人已越来越强的意识到地理信息产业对于自身的日常生活有着及其重要的关联。因此,地理信息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服务业中迅速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萌芽于 20 世纪90 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迅速增长。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2010 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已近2 万家,产值近1,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5%。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可达2,000 亿元。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互联网地图市场迅速兴起。

2 营造市场健康发展环境

地理信息数据成果有其特定的生产要求和市场运作规律,它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商品,其市场运作应采取一些不同的措施并制定合适的制度与规则,诸如在市场准入、测绘资质资格认证、质量监管、价格指导、政府统一监管等方面要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与政策,并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付诸实施。

2.1 市场准入测绘资质资格制度建设

规范进入市场主体的资格,建立测绘资质资格管理制度,在测绘资格的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建立注册测绘师制度。即对准入市场的测绘单位,必须拥有相应资质等级规定数量的注册测绘师,以强化市场主体在市场经营承接项目任务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责任,确保测绘成果质量。注册测绘师制度必须立法。在取得资格、注册、权利与义务、法律责任等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我国的注册测绘师制度还应考虑与国际接轨,或与其它国家双向互认的问题,为我国测绘单位走向国际测绘市场创造条件。

2.2 建立测绘监理制度

测绘监理制度是监督规范测绘工程施工行为,确保施工过程和成果质量的重要措施,是营造一个有序市场的重要方面。在项目的市场运作中,一般都采取招投标方式。一方面项目任务的发包方需要找一个具有监理资质和能力的中介机构对承包方在项目设计、技术方法、设备选型、生产过程、成果交付、合同履行等方面进全方位的监督;另方面对项目任务的承包方为有利于在技术、质量、工期方面与发包方发生纠纷时得到合理解决,需要有一个中间组织评判。再则,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招投标的项目必须接受监理。建立对测绘项目的监督制度,有利于引导我国的测绘单位去适应国际惯例,开拓国际测绘市场。测绘监理制度要立法,明确政府主管部门责任,在监理的资质资格、监理范围、监理实施、监理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

2.3 建立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产品政府指导性价格体系

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作为一项生产活动要计算成本消耗;而进入市场,还应加上利润和税金形成价格。价格的内涵不仅要确保工程产品的价值补偿,而且使测绘单位有一定利润,以能形成资金积累而扩大再生产。还要包括上缴国家的税金。为保护测绘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确保测绘工程产品质量,测绘工程产品合同价格可在本价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10%。任何压低价格的行为,应视为不正当竞争,并将造成产品的粗制滥造,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给应用造成严重后果。当然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产品的价格应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变化发展的需要。

2.4 税收政策

当前,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进入市场的一部分市场主体,过去是国有事业单位,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转型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或完全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它们对新体制还应有一个适应期,加之地理信息产业本身属于朝阳产业,需要政府的政策扶助。政府在税收方面,如所得税可在一定时间段内给予减免优惠,则将有利于这些单位减轻压力,尽早适应新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环境,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

3 加强对市场的统一监管

政府加强对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的统一监管,主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维护市场正常秩序,遵循市场规则,对市场主体及其经济行为给予指导、监督,包括执行违规处罚。

3.1 建立并不断完善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法律体系

国家在用法律制度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公平竞争以及诚信原则等方面,已出台了诸如《公司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测绘法》等一系列法律,当前,还需针对测绘与地理信息的特点及市场规律,依据《行政许可法》对市场准入,测绘单位的资质资格管理方面进行立法。在执法管理方面,政府各有关主管部门,如测绘、工商、司法、质检、保密等部门应联合执法,强化监管力度,严格查处未经登记注册、违法违规的经营者。

3.2 对价格实行控制性管理,维护市场健康发展

价格是市场管理重要的经济手段之一。根据测绘与地理信息产品的特性,国家应制定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产品的政府指导价。对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产品的政府指导价实行控制性管理,主要是规范和监督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正确定价行为,防止恶性降价竞争,或人为的价格攀升,损害甲乙方的合法利益,以致危及产品质量。维护市场正常、健康地发展。

3.3 运用行政手段,管好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

为维护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行政性的市场管理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指:强化市场管理机构,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建立市场监测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行政管理范围内的市场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严格依法行政,杜绝,管好市场。通过10—20年的努力,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 结束语

测绘及地理信息市场伴随着国家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营运而生,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我们国家的测绘及地理信息市场目前还在最初的阶段,秩序非常混乱,需要经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才能够使得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平华,路文科,刘永宏.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J].安徽地质 ,2009,12(4).

篇9

1GIS系统与电网规划的联系

1.1GIS系统概述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现代地理学、空间科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能够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获取、管理、处理、分析、建模、显示地理图形及其属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对空间数据按空间位置或地理坐标进行各种处理、对属性数据有效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

1.2电网规划概述

电网规划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规划何时何地新建或改建何种电力设施,使得电网能够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满足负荷的发展和各种电网技术要求;满足环保、美观等其他公众要求。科学的电网规划可以到达降低系统的网络损耗,改进未来电网的运行效益、减少系统跨区域交叉供电、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到达配电系统的自动化。

1.3GIS系统与电网规划之间的联系

GIS系统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而电网规划中所处理的对象也具有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特点,这使得电网规划方面的信息化工作越来越多地依托于GIS系统。基于GIS系统的电网规划平台,旨在提高电网规划的信息化水平和规划人员的优化效率。总之,GIS 系统作为电网规划平台的数据库,能够为电网规划提供地理信息和电网信息,支撑电网规划的布点定容、负荷预测、影响分析、效果评估等功能。

2GIS系统在电网规划中的使用技巧

2.1设计GIS系统的功能结构

GIS系统分为应用层、用户层和数据层3 层。电网规划平台一般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3层。数据层主要是收集各类电网数据,GIS系统就是这一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用层主要是集成了电网规划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如:电网属性信息与地理信息的查询和浏览、电网图层管理、电网信息更新、地理信息管理、电网属性信息管理、线路增减、系统配置管理、变电站布点等;用户层主要是为电网规划用户提供可视化的图形化界面及权限控制。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地理信息数据库访问组件采用ESRI公司的ARC SDE,客户端系统使用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基于ESRI公司的地理信息系统组件MapObject2.0进行二次开发。后台数据库软件则采用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

2.2导入地形数据

导入地形数据地图是GIS系统开发中的第一步,地形数据地图的顺利导入是建立稳定、精确、使用方便的数据库的前提。一般城市规划数据地图是用AutoCAD绘制的,对于AutoCAD数据,采用DXF交互器来实现数据地图的导入这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

2.3管理电网要素、属性

在ARC SDE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支持3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线要素、点要素、面要素。对于本系统中的电网信息数据,变电站和发电厂由点要素表示,电网线路由线要素表示。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同存储的还有相关行政区域的地理信息,包括行政区划、公路、桥梁等诸多相关地理信息数据。电网要数的属性信息,主要存储在地理信息数据库自带的对象属性表中。变电站属性数据结构包括:名称、类型、容量、台数、位置、资产归属等。线路属性数据结构包括:起点、终点、电压等级、编号、型号、长度、资产归属等。

2.4管理电网图层

GIS系统通过图层数据索引表,管理通过SDE 存储的图层,并通过版本索引机制对地理信息图层进行管理。为了合理高效的组织这些图层,便于管理,系统设计了如下的分为5类的图层管理体系:在建电网、运行电网、近期规划电网、中期规划电网、远期规划电网。

2.5计算分区分压容载比与负荷密度图

GIS电网规划系统可以根据220 kV和110 kV变压器的所处位置以及从SCADA系统所读取的主变负载情况,计算出分区分压容载比指标。通过GIS系统,可以清楚得知每条10 kV馈线所带的配电变压器容量及其分布位置。根据所获得的10 kV馈线电流,可计算出这条馈线所带的负荷值,把这个负荷值进行平均或以一定权重分配到每一台配电变压量,按照每台配变250 m的供电半径进行计算,便可得到整个地区的负荷密度分

布图。

2.6设计图形界面下的规划地理接线图

GIS电网规划系统为电网规划设计人员提供的另一个便利的工具就是图形界面下的地理接线图设计。GIS电网规划系统提供了图形设计平台,平台内置所有电力系统图形模板,在图形界面上可以可视化地进行电网规划地理接线图设计。

2.7分析与计算电网网络拓扑

GIS规划系统可以快捷地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因此电网计算所需的线路长度等参数能够根据电网地理接线图直接计算得出。GIS系统能将图形生成的原始拓扑关系转化为便于计算模块使用的数学拓扑关系及其计算参数以进行潮流计算、电压无功计算和短路电流计算等,从而完成电网网络的拓扑分析与计算。

2.8浏览、查询接线图

在电网规划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既要查询浏览电网相关地理信息,又要配合参考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内部配置情况,如,在系统的地图浏览过程中,用鼠标选择变电站标记时可由选择菜单打开相关接线图浏览,还可以显示与当前站点相联的上级输电线路和下级输电线路。并且可通过关键字查询、图形属性查询、条件查询、空间选择查询等查询手段,查询接线图。

2.9辅助决策电网规划

GIS系统中设计了统计分析功能以支持决策,可对电网信息图层中的信息按区域进行统计;若使用鼠标选择某一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并用不同颜色显示不同区域的电力负荷水平。系统也可按区域对主变容量,变电站的供电范围进行统计。根据输电网GIS系统的现状数据、规划电网数据和负荷预测结果,GIS电网规划系统可以给出分区分压变电站逐年配置情况及容载比平衡表、分年度项目投资估算表供规划人员决策使用。

2.10配合GPS进行选址、选线

首先对于GPS提供的C/A码定位信号,可利用基站差分技术将其中的干扰滤掉,使定位精度达到输变电工程选所、选线的适用范围。接着通过GIS电网规划系统把背景电子地图、电网在运行和规划中的线路杆 塔、变电站、电缆路径等转化成移动导航终端可识别的GPS导航地图和数据,电网规划人员借此进行选址、选线工作就非常方便。

参考文献

[1]张铭泉,陈玉胜,杨力等.基于WebGIS的配电网设备管理研究与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6,27(167):58-62.

[2]林创根.GIS系统与电力生产应用系统的集成[J].农村电气化,2004,7:22-23.

[3]陈拥军,朱英伟.金华城区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J].农村电气化,2003,2:27.

篇10

 

但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自来水管网中的应用,并使得供水管网的现代化建设程度不断完善和更新。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背景及其具有的特点,然后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其在自来水行业的实践应用情况,最后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应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在传统的自来水管网管理中,一般是通过图纸图表描述进行管理的,图纸图档资料不便于查询和保存。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急剧增加了自来水的管网密集程度,并且使其纵横交错程度进一步加强。

 

一旦发生供水事故, 对于错综复杂的管线网络,就无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致于管理起来非常被动,这也就给供水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所以说,随着管网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难以做到科学系统的管理,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需要。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管理自来水管网资料,实现管网基础信息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同步发展,改变供水公司的工作模式,进而提高技术服务信誉和质量。

 

1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供水行业中的应用

 

1.1 地理信息系统具备的特征

 

(1)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进而保证数据信息的一致性与及时性;

 

(2)实现与监控系统的动态链接,完成当前最新数据的实时查看与调阅读取;

 

(3)实现对调压站、管网等坐标定位或跟踪,及时完成对指挥车、检测车等采集数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4)实现与其他设备的协同作业,进而具备图形、属性和影像等大容量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

 

(5)实现动态拓扑功能的自动维护。

 

1.2地理信息系统在供水管网系统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众所周知,地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之初主要用于统计和查询等基本功能。经过逐渐发展,其已逐步向更深层次的应用方向发展,其在自来水管网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也是日常管理方面,比如图形或数据的录入与管理、管线设备的查询统计和分析、管网出现事故时的仿真分析与实现等。

 

(1)自来水管网的日常运行管理运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首先就是管网的日常运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管网运行的基本数据信息,及时了解管辖范围内的管线、闸井和调压站的动态运行情况。这样可以及时跟踪巡检路线,以确保自来水管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2)实现自来水信息管理的综合调度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完成自来水管网的综合调度功能。比如,对调压站进行调压作业时,由于人们在白天工作时间和晚上休息时间对自来水的需求不同,所以说调压站针对此种现实情况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察看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范围、管网工况参数及用水负荷分析等,及时进行调压。另外,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自来水有关高峰系数、用水量的历史记录等基础数据信息的记录。

 

(3)实现动态监测与功能分析,为应急抢险指挥提供支持。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为了有效预防灾害,当地主管部门对管网经过区域的地表震动位移和速度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分析所面临的风险。我国某地的自来水管网服务范围大概涉及150万人,整个供水网络包括3000公里左右的干线网管,3个水厂,45个泵站。当管网出现事故紧急抢修时,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准确获取爆管等需要抢修的地面位置,准确快速地确定故障区域,及时确定抢修方案,这样就能够为应急抢险提供及时支持。所以说,应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自来水管网与城市地形图的一致统一,使其完成动态管理,为自来水管网的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和数据支持。

 

(4)实现对腐蚀管网的控制信息管理。对腐蚀管网的数据信息进行登记录入工作,以完成基础数据信息的原始积累工作。这样就可以以此为基准,对腐蚀管网完成控制方案的制定工作,并对系统运行结果进行预测和仿真。

 

2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虽然地理信息系统在自来水管网系统中有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还要对系统以下方面进行逐步完善和扩展。

 

(1)由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量相当庞大,这就造成其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条件要求很高,比如内存和硬盘存储量较大,CPU速度要求较高。所以说资源配置不同的单位仍无法满足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性能,并仍有所欠缺。针对这一情况,应将自来水管网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适时、分批分步地更新,有利于计算机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

 

(2)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自来水管网初期,其对管网的数据处理能力十分有限。所以说只能满足图纸检索和方案制定等初级业务。系统通过采取扫描数字化等措施进行升级改进,并且搜集与整理管线数据等基础信息,使自来水管网信息系统的管网数据更加完整,以最大限度扩大系统的可用性。

 

(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来水管网信息系统中的动态管理问题。传统的管理方式只能通过增加查询次数进行不断巡逻来维护管网,这样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工作效率极低。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到自来水管网系统后,野外勘探测量小组通过采用勘探测量仪器,建立了GPS控制网和常规测量控制网,这样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资料整理和可疑管网数据查询问题,以便于现场探查核实,从而保证自来水管网数据的动态性。

 

3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在自来水管网系统中的实践应用,不仅使得自来水管网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在广度和深度方向上都有了极大提高,为供水部门提供详细的供水信息平台,快速准确地提供数据信息,而且对自来水管网系统的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扩充,实现了信息处理的量化、可视化和资源共享,极大地方便了自来水管网系统在生产运营管理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