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资源整合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学中的资源整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教学中的资源整合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内涵

在教学课堂中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情境,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由平面化到立体化的一次大飞跃。它借助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把语文中的语言文字或教师的讲授转变成直观形象的材料,内容生动,声情并茂,使语文课在一种轻松的、活跃的、充满激情的气氛中进行[1]。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的问题,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越来越被重视。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部分,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笔者认为,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指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形式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成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整合案例分析――以苏版教材为例

以诗歌教学为例,由于诗人所生活的年代与学生不同,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对诗中很多字、词的含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诗歌阅读教学中,不仅基础知识难以传授,阅读能力难以培养,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更是一个教学难点。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能够改变这一状况。例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时,由于这首诗意境优美、神思飘逸。通过教学,要使得学生能更深入领会诗人徐志摩对往日康桥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借助现代多媒体课件,把诗中文字(诗人介绍、作品背景、诗的内容、疑问解答等)、声音(配乐、朗诵)、图画(与诗的内容相关)等融合于一体,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中词义,通过声情并茂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诗中意境。为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程序:

1.以小提琴欢乐的曲子导入,奠定鉴赏基调

先播放乐曲《清晨》作背景音乐,导入新课,创造一种恬静、优雅、美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温馨、优美、和谐,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接着播放小提琴演奏欢乐的曲子,师生共同配乐朗诵,再现语言文字的本色,使学生受到感染,学生仿佛进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产生丰富的想象,领悟到整首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为了便于学生准确把握这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采用课件给学生展示古代诗词中一些描写离别的诗句,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学生学习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收到了出奇的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因而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先借用课件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关于徐志摩的简要情况。接着展示康桥风光、剑桥大学风貌(剑桥的优美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这样很好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思维。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引导学生体味和感受诗中的意象美。思考:诗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组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

云彩 金柳 青荇 潭水 长篙 星辉

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课件展示:

诗人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对昔日美好往事的回忆。

结合图片画面,让学生思考:如何体会诗歌中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分小组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色彩明丽,立体、动态,富有美感。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金柳的艳影在波光里荡漾,青青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榆阴下一潭清泉宛如彩虹,撑船漫溯在星夜里放歌,一个个意境开阔、优美、鲜明,画面一幅接着一幅,富有流动的美感。

最后,结合画面,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背诵。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将学生带入了无比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读通了课文,读懂了课文,读透了课文,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语文网络自然

首先,网络提供了语文学习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只要有网络,我们就可以集中一批网络资源供许多人同时研读讨论;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会便捷地搜索所需信息,而不必要求学生花很多钱再去复印大量的资料;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短准快”地找到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的大量资料,而这在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网络中自由地搜寻信息,并且把这些信息充分利用到自己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去。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更便捷地传送各种信息,进行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总而言之,有了网络,我们的语文课堂得到充分扩展,资料的丰富和便捷犹如广阔的海洋,学生可以在其中尽情游弋,在这里他们可以超越自己,超越课本,这种条件对于我们有效开展语文课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二,网络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网络隐藏着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无穷内容,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开放性和无限性保证了学生利用网络为综合性学习服务的可能性,也就为学生实现自主合作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提供了保障。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设计中,既可以以它为手段为综合性学习服务,也可以以它为目的,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发表自我观点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也是我们进行语文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它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发挥巨大作用的典型案例,是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体现出来的。

案例: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活动目的: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时间

课外进行,课堂50分钟活动

活动形式

(一)布置所有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关于自然环境、生态恶化的各种资料,文字、相关图片、多媒体以及本课的朗诵录音、西北地区地图、方位图等。

(二)课堂活动:生搜集网络资料的情况,采用学生搜集的多媒体资料出示西北地区地图,方位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出示问题:

罗布泊曾是怎样一个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

文本活动:

首先,多媒体出示学生查找的关于罗布泊今昔对比的图片、视频资料、影象资料;

接着,学生继续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分小组整理归纳。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以上问题,得出结论。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表看法。

班评价资料收集最好的小组,评价整理归纳文章主题与警示最精辟的小组。

师生共同总结,罗布泊的消逝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7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追究其深层原因,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顾整体利益,‘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头脑中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文戏剧、影视作品的鉴赏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戏剧、影视作品的录像和光盘进行语文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并通过对剧本的感受和理解,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了解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从而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以此丰富学生对生活、艺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与爱国的完美融合

活动目的:了解剧本的特点,知人物形象玛丽亚(或夏洛克)的性格特点。

学习影视体裁刻画人物的技巧;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剧本语言以及戏剧的历史、发展前景等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正直、热爱美好生活、有爱心、帮助弱者等情感品质。

活动时间

课堂120分钟活动

活动形式

(一)布置思考问题:为什么人们喜欢电影?制作电影对人类世界有何贡献?

(二)课堂活动

欣赏《音乐之声》电影光盘。

讨论:一部电影的要素,包括主题、情节、背景、人物创造和场景深化,都应注意哪些问题。

讨论:有关电影制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演员、编剧、制作、摄制、导演、配乐、编辑、后期制作、融资或试制作、试放映等。使学生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摄影者,但不是每个人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都能起一个独立角色的作用。

讨论:影片主题该如何选择,为此而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每一个工作日的典型安排;制作人员在影片中必须实践的何种品德;制作人员是否感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创造了社会的同一性,不论与其他方式是否相同等问题。

活动作业

(l)创作一个脚本。布置一部分学生设计画面情节,一部分学生设计品德情节,其他学生负责二者的结合和与其他各种因素的结合。

(2)可以编演一个课本剧,设计剧本、演员、导演等工作安排。

(3)讨论一台摄像机的操作,在掌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实际操作一下。

(4)搜集影视、戏剧的研究资料,可以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或实地考察,访问专家,视每个学生条件情况自由选择进行,一个月后课堂汇报。

篇3

关键词:乡土文化;中职语文;渗透研究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48-02中职语文教学要真正走入生活,而乡土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和民俗风情,都应该进入学生语文学习视野。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角度来讲,乡土资源的开发能够有效弥补语文教材的不足,在很大意义上延伸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助于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1.乡土文化及其相关概述

中国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全国各民族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其中包含两层含义:积极的延承是在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的同时,要按照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而全方位的延承侧重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同时包含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和精神内涵。对于多民族地区,还要重视某些宗教及家族文化因素在乡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成为维系各民族同胞世代延续和谐共生、善待苍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心灵托付。

2.乡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增强归属感。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教育都越来越注重德育教育。乡土文化通俗意义上来源于乡村,这里的乡村并不是具体的地域概念,而是说当地的生活习俗、民族风貌、地理风情所形成的综合文化状态展现。它是每个人的思想和生活的交汇点。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人文素养比单纯具有某一项技能而道德状况不佳更有意义。但语文教材上的内容通常选取的是固定的知识点,相对生活来说,教材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完全立足于课本教学容易让学生脱离文化与日常生活实践的密切关联,对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入生活,让两个世界充分融合。其中最具有直接效果的就是切身投入乡土资源的挖掘,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生实现抽象事物到形象理解的意义构建,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民族、民俗文化的积极性,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家乡归属感和凝聚力,引导学生参与乡土文化的历史传承,引导学生为建设家乡而奋发学习。

2.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综合素质。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某项专业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培育机构。办学理念就决定了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技术能力,于是在课程设置上就对专业课程从师资到学时都实施了全方位的倾斜。对于语文这样的常规学科,难免受到忽视。但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在选择聘用员工时,不再把技能作为唯一衡量指标,而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综合水平。然而当下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大部分属于分科模式,该模式重点强调学科之间的独立性,忽视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不利于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为立足点,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充分了解地方文化、历史、人文和民俗等乡土文化常识,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实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德育需求。

2.3有利于弥补语文教材的不足。乡土文化通常以当地民俗、文化为核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内容固定却相对单一,更加强调从理论层面,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理解文章的能力。但是乡土文化却包含了课本之外很多的文化和历史知识。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区域,对于本地学生来说,了解当地民俗文化,能更好的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发展历史,培养对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信心。对于外地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当地历史名人,通过榜样人物来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乡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材的整合、渗透和对接,能够共同促进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对统编教材的一种有效弥补。

3.乡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实现资源整合的实现途径

3.1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资源。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乡土文化,从历史开始,能激发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好奇心。了解当地的乡土历史,对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有强大的内化作用。例如,在教学中讲到古代历史人物的内容时,可以同步开展"讲述家乡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的课堂教学趣味活动,实现语文教材和乡土历史人物的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对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文德育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德育水平,还能将乡土历史作为教学素材,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或者开展"语文和乡土历史"的探究式学习,也是实现语文教材和乡土资源的有效整合方式。因此,在实际职业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要将开发乡土历史资源作为和学生合作共同探究历史学习的长期性课题,努力构建乡土化探究学习体系,深入挖掘乡土历史资源的价值,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4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分析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普及开来的。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应用,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优化了语文教学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有哪些?小学语文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提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概念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依附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将教学中所用到的图文、影像、音频、视频集合起来并进行巧妙处理,打破传统的教学束缚,替代了黑板的传统作用,为老师的备课、授课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让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引导、讲解、白板的展示等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电子白板展示的直观性,操作的便捷性,资源利用的高效性,为交互式教学提供了充分动力,促进了师生互动,提高了现代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将随意性与预设性巧妙结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丰富、操作便捷、展示直观,但是很多老师经常出现资源叠加,层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的情况。因此,要将随意性和预设性巧妙结合。老师要基于对教材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及时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能够短时间内汲取更多有用的知识。

注意将功能与目标巧妙结合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过分依赖于白板的便捷性和多样化的功能性,导致背景叠加、内容繁杂,过多的音频、视频累积,使得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路不明晰,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因此,白板的使用要注意将功能与目标巧妙结合,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目标突出、详略得当,让学生能够思路清晰地快速掌握知识,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注意将演示与操作巧妙结合 很多老师在实际授课中,常常依赖于制作好的课件,照“板”宣科,缺乏讲解和互动,学生只能从白板上已经注释的内容揣摩,师生互动少,学习效果不佳。因此,白板应用中,要将演示与操作相结合,老师一边讲解课本教材,一边要及时进行解说和展示,并及时调取相关信息资源,让学生短时间内融会贯通。

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发挥白板直观易操作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互式电子白板,方便易操作。巧妙地利用交互式白板直观的特点,选取出与课本教材内容相一致的教学资源,并将色彩丰富、形势多变的影像资源和图像信息汇总到教学课件中,老师再以生动的教学方式传输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关注,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要充分利用可见资源,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视觉、听觉效果感受到学习的兴趣点,并能够跟随老师的引导,及时掌握必要的知识。

发挥白板多样化的功能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老师要积极利用白板的多样化功能,以丰富多样的展示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以简单便捷的资源利用,开拓学生的视野;以高效迅速的资源整合和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基于白板功能性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并调整课件知识,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汇总更多更有用的资源信息,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条件和资源利用空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深层记忆。

发挥白板便捷的资源整合功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更丰富。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这一功能,灵活选择和教材相关的图片、影像、图文等资源信息,在短时间内以生动有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视野,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这一功能的基础上,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看得更远,站得更高,思维更开阔,想法更多样,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

篇5

一、提高借鉴吸收程度,有效优化教学模式

一个人的教学探究与经验总归是有限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必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充分了解语文教学改革最前沿的信息,广泛搜集各种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并且在自身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实际进行本土化吸收,变它山之石为己使用,促进自身教学成效的提高。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在教学中,广泛搜集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在吸收小组合作、分层教学、质疑探究等多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汇总探究出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一二三”教学法,“一”就是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主线,始终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出来,让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能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发挥引导与启发作用;“二”就是抓好课堂质疑探究、课后拓展训练两条主线,在课堂上以探究题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深度研究分析。在课后,延伸教学环节,注重体现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要求,“三”就是延伸课前预习、抓好当堂探究、指导课后科学记忆这三个环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给予预习技巧指导,让课前预习活动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各种先进记忆方法的指导,通过将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实际相结合,融会贯通,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笔者在吸收借鉴成功教改经验,并消化性吸收运用的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究,更要能够博取众长,站在更高的角度与层次来思考,将先进经验中的闪光点提炼出来,融入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之中,有效优化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二、发挥信息手段作用,有效提升生动效果

当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走进了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信息化手段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设备,但是,在硬件设施普遍到位的基础上,教师的操作与设计能力却存在着一定的软肋,部分教师不能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有的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机械生硬,没有能够融会贯通、自主创新,这也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高。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强化对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学习,做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在运用中体现自主和创新,不仅运用出版社设计好的教学课件,同时也能够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将各种视频画面文字通过电脑软件进行整合、删减、设计,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运用的针对性更为明显。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理念的创新,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作为基础性技能,不断学习与研究,通过提高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的方式,能够让让初中语文课堂融入更多的教学信息,教学的生动形象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同时也能够深化对教学要点的理解。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运用技能,同时提高创新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成效。

三、注重教学资源整合,有效延伸教学环节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拓展眼光,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之内,尤其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将各种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延伸、课外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将教学环节进行延伸,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续写课文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成效。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如通过形象化记忆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运用联想比对等科学的记忆方法进行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体会真实的生活,在增强感悟的过程中积累作文写作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许多成功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谈及自己教学成功经验的时候,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在当今素质化教育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教师尤其要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将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资源作用发挥出来,延伸和拓展,提高教学成效。

四、运用情感因素促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这样的现状对于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产生了制约。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首先强化对学生的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表扬激励远远超过批评,凡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了成功与进步,都及时予以表扬,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热爱语文学习,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另外,笔者还经常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影视资源整合;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76

一、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知识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助力

小学语文知识较为基础,它具有很强的思想综合性,同时又具备较强的人文色彩,是一门极具内涵的学科,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小学语文学科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物,它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认识很多不认识的字。随着小学语文知识的逐渐累积,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阅读课外书,独立完成相应的作业。其实,学生很多时候不会做题,和题目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都是因为学生不认识文字,读不懂题目造成的,所以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在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准备,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加强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断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助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现状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过于单一化,都是以字面的文字叙述进行讲解,把影视剧资源有效地投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从影视剧中的画面、景物、图像等获取到有用的信息,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大都很难集中,这样的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这样的教育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吸收和理解。小学阶段很多学生都喜欢看视频,进行影视剧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屏幕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力,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运动起来,使学生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影视功能,把学生与教师相融合,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的思路,这样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视剧资源的投入,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美观的画面,使语文教学更具画面感和层次感,给学生上了一道美味的视觉盛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影视资源,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师都是把文章进行主旨立意,然后把文章分成多个自然段,教师再来进行相应的讲解,根本就没有按照正常的课件要求进行讲解。新课改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素质,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资源整合的对策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改变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在没有接触到课文之前去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加强对知识的了解,真正感受课本中所潜藏着的真情实感,不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举例如下:

比如,以人教版教材五年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白杨》为例,在进行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观看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场面,真正体会白杨的坚韧和爸爸的内心的渴望。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学会把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进行比较,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让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让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视频的观看中,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看到白杨的生活环境仔细感悟,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唯独白杨却顽强的活了下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视频中那飞沙走石的画面。看到爸爸说的话,明白爸爸不仅只是在介绍白杨,更多地是在表明自己的内心,想象戍边人员建设边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学生了解西部,培养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把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相结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越发紧密,当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已对多媒体运用越来越普遍,很多学校在各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仪器和投影仪,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替代,把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进行结合,更能实现学习效率高效化。

参考文献:

[1] 曾群少.电影资源在作文中的有效运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

[2] 许丽芳.对于在作文教学中利用电影资源的一些看法[J].考试与评价,2012.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材 资源整合 有效运用

一、 引言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课本的设计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既有精美动人的文字,又有精心设计的插图,还有指导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学习泡泡”。学生通过这些具体、形象、直观、充满着趣味的图画、文字和“学习泡泡”,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提问,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当学生打开小学语文教材时,会被书中图文并茂的内容深深吸引。看着书中精美的插图、思考着“学习泡泡”中巧妙地提问、听着老师对课文深情的朗读和讲解,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学习泡泡”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 认真思考“学习泡泡”的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而“学习泡泡”的出现可以明显的帮助学生将较难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将较为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更利于学生理解字、词、句的含义。

首先,“学习泡泡”与课文的有机结合利于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很多学生对文字的学习都提不起兴趣。根据小学生比较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习泡泡”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例如:在讲解《我选我》这篇文章前,可以指导学生在看完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思考“学习泡泡”中的问题“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带着这样的提问,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文章中,学生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来寻求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其次,“学习泡泡”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利于教师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新课改实施后,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出现了大量的插图,更出现了许多贴近生活、极富情趣、紧密结合教材的“学习泡泡”。教学中对“学习泡泡”的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充分结合“学习泡泡”中的提问,问学生:为什么“冒”用得真好?这种结合“学习泡泡”的教学方式可以将难点简化,使枯燥的课文变得生动形象。这样将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知识、理解课文。

最后,“学习泡泡”的使用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习泡泡”生动、形象的提问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利用提问完成对课文的总结,让学生自己揭示课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在讲解《画杨桃》这课时,利用“学习泡泡”中“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这一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来对文章做出总结。

2.2 认真分析、思考“学习泡泡”有利于学生观察力和现象力的提高

在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学习泡泡”中的问题时,要注意对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教会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认真分析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注重本单元的重点进行训练,通过不同的“学习泡泡”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能坚持长期、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与思考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学习泡泡”——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面对这篇有趣的课文和这样意义深远的提问让学生带着思考: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总结文章的主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于不同文段、不同章节的“学习泡泡”的理解是不同的,学生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真正体会出作者文字描写的优美诗情画意和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真思考时,应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泡泡”表面的问题来理解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的内容。因此,让学生反复、细致的思考问题有助于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小木偶的故事》这可中的最后出现的“学习泡泡”——在小木偶身上,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通过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篇故事续写下去。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编写出各种各样的故事结局,令老师和同学都耳目一新。

2.3 深入理解“学习泡泡”的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习泡泡”这一直观的训练手段来完成。诚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只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小学生从简单的说几句话发展到能够清楚地表达出一段意思连贯、重点突出的话。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例如:同样还是《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可以利用“学习泡泡”中的提问,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有条理的表述出来。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依赖教材中的文字叙述,而忽略了对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使得课堂缺乏活跃性,学生更是思维定向,缺乏创新精神。这既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范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J].教育科学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27-0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全面地走进了课堂。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和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能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突破重点、难点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1 多媒体与语言文字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通过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能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采用较为有声有色的朗读,然后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或借助图片进行教学,而这些方法都不能表现课文的全部内容,就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多媒体与文本整合,就是以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入情入境的朗读,形象地再现语言文字描绘的情境,一下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为学生走进文本“对话”,做好了铺垫孕伏。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如:在课文《秋游》这一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电脑屏幕上随着教学目的的需要逐一呈现主题内容: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金黄的稻田、火红的高粱、田野上丰收的景象以及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时的开心场面等。随着内容的需要,电脑画面出现了动态的内容,学生都不禁地发出“哇”,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学活动上。通过这动态的画面,生动又有趣味性的演示、讲解,一下子便吸引住学生,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

2 多媒体与文本难点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是非常多的,我们的文本教材上总有学生难以理解、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果靠教师简单告诉,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凸现,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思维就要被遏制。为了避免这一点,就要注意多媒体和文本难点的有机整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音、声、色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启迪形象思维,突破难点,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如《狼和小羊》,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小羊驳斥狼的话,其中“上游”“下游”“倒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把这难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画面上一条清清的小溪潺潺流淌,狼站在小溪的上游,小羊在小溪的下游。画面上清晰可见,水是从狼那儿流向小羊那儿的。看着画面,让学生说说溪水流动的方向,从而明白哪一边是“上游”,哪一边是“下游”,并到黑板前用贴图的方式贴出狼和羊在小溪边的位置,这样一下就明白了狼站的位置是“上游”,小羊在“下游”。多媒体课件狼那边闪烁“上游”两个字,在小羊那边闪烁“下游”两字。课件还演示从下游流向上游叫“倒流”。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情景,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突破了教学难点。

3 多媒体与汉字教学整合,提高识写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是重点,但呈现出来的汉字教学的难点是汉字的识读和书写。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教学为主,其最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攻下字形关,培养他们辨字形的能力,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软件将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更利于学生牢记字形,提高识字效果。如教学象形字“水”时,画面上出现了一条小溪,水在小溪上流动,哗哗的水声,流动的水,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着在旁边的画面上适时地出现“水”的象形字,学生很快就能观察出画面上的“水”跟象形字“水”的关系。通过这一动态的形象演示,再加上适当的讲解,让学生视听并用,使其在自然而然中掌握了象形字是按物体形状画的。这样,应用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使学生利用直观图像的演变很容易记忆字形,并激发了学生探索汉字的兴趣。

书写过程中的难点是笔画的书写以及每个字的笔画顺序记忆。在以往识字教学的写字训练指导中,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讲解字的结构或口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而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简化这环节,并能扩大范字,使其更直观、易学。针对低年级学生空间知觉薄弱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田字格中书写有代表性的范字部件,演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精确性,为今后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风格打下基础。

4 多媒体与文本资源整合,丰富知识积累

用多媒体提供文本资源,就是要超越文本,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信息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能开阔眼界,拓展文本,获取更多地信息,丰富知识储备,对事物多层面地了解。

如: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通过多媒体制作卫星与台风的有关知识链接,当理解台风的狂怒时,就向学生展示台风袭击村庄、城市的场景及台风形成的资料介绍,点击“卫星”,就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卫星图象及相关知识介绍,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了大量的关于台风和卫星的课外知识,激发了探索知识的兴趣。

篇9

当今社会资源整合、技术整合已成为一种发展态势,随着小学语文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通过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进而和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充分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水平和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是一们重要的基础课程,为促进学生文化修养、更好地促进身心发展,从而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如何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限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只有立足教学现状,找到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和渗透方式,才能更好地丰富小学语文课堂,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实际课程教学中通过运用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将其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等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进而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

二、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的基本特点

信息技术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信息技术包含多个方面,既有文本、图片,也有动的视频、音频等;第二,信息的丰富性。网络信息中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信息量巨大,可以随时找到所需要的或者相近的知识点。第三,信息的互动性。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增进交流和沟通,实现资源共享。第四,师生的主动性。信息化的学习是由学习的主体进行自由选择和开展信息交流活动的。

小学语课程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基础性。小学语文课程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终身的文化素养和学习习惯等的养成。二是人文性。小学语文教学不是刻板的数字化的教学,是生动的社会生活课堂,重视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塑造;三是工具性,小学语文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小学阅读、小学口语交流、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等。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使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更加丰富,课堂氛围更加活泼,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对生活的理解,加强师生互动,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实现双赢。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具?w实施

1、弄清科学整合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能盲目地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生硬地整合,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细化,明确教学课程章节实施计划,对教学重点、难点做出合理分析,然后通过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比如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查找资源共享等开展实施具体教学。最后教师根据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的具体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学生能够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改进上受益,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师也从教学实际内容设计等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2、找准两者恰当的结合点

(1)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陌生的东西熟悉化,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轻松认识、了解、理解他们没有看到过的,甚至是没有听到过的事物,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生硬单调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丰富。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程.《翠鸟》时,由于学生对翠鸟没有在生活中认识甚至都没有见过,如果单纯地进行语言描述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更多关于翠鸟的视频资料从而增强学生理解。

(2)拓宽学习内容,丰富课堂知识。

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并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能够从点到面将语文课程知识面进一步扩大,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由于课堂内时间限制等因素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都是顺便说明一下和课本知识相关的背景,只是点一下而已,但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大信息量,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由于图文并茂,学生也会很快理解,从而在短时间内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和课本主题有关的全面信息量,继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帮助记忆。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外知识拓展,采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技术融合打造更加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全面激发出来,既能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了解课堂内容的重点,理解难点,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成绩。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文情境;写作素养;应用效果

小学生是民族及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小学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及家长的关注。小学生的教育质量不仅与其个人发展有密切关系,还直接影响了我国未来科技文化知识的进行。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主要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显著改变了传统“灌注式”的教学模式,将现代的教学重点向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学生创造理想的作文情境

在小学语文作文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情景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根据小学生喜欢动漫作品、动画素材等特点,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来精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生活实际的动漫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是学生创造高质量作品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程理念下,1~2年级的学生,通过作文教学,需要对其写话能力大力培养,而较高年级的同学,则可以对其写作能力大力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中主要是看图说话等类型的作文。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技术,可将图片内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清晰地显示出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春景”这类作文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大量优美的春景诗句、图片、歌曲、散文以及动漫春景视频等,让学生体会春景的特点,从春天的颜色、声音及特点等方面进行创作,提高创作水平。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优化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信息技术充分丰富了教师语文作文素材,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教学资源,并将这些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变成教学素材,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掌握量;并能够增加学生课外知识阅读量,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其次,信息技术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在网络世界中包含着各种形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图片、文本、动画视频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教师将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下载下来,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完成作文创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最后,在多媒体课堂中,可灵活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并且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获取感悟。教师可在多媒体支持下重现事物,或利用音乐渲染的方法来让学生在观看音频或视频中获取情感共鸣;教师再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激发其创作欲望,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创造出优秀的作文。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素养

由新课程标准可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需要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教学目标,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并通过不断丰富语文作文教学内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及创新,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这一类文章时,教师可在信心技术支持下,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来展示出“形形的植物”这一微视频,视频中举有大量说明文例子,学生在观看中可理解并领悟到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过度强调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满足了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可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作积极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