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的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素质的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在现代高强度高对抗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保证运动员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反之,心理素质不稳定会导致运动员发挥失常。所以,在现代篮球的发展中不仅要培养运动员的技战术,同时要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
关键词 运动员心理素质 训练方法
在新时代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不仅具有高超的篮球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过硬的心里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只是个认识问题、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训练问题、时间问题,必须从时间上去寻找尽心训练的途径让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研究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著作等文献,获取了近五年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中的期刊和著作对本论文进行研究。
2.观察法
在校期间对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观察。
3.访谈法
对沈阳体育学院的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面放座谈,广发了解我院篮球运动员的信息,为本论文提供现实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篮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训练是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竞赛的需要,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促使其能在比赛极度紧张的条件下保持与提高自己的情绪状态,具有自己调节的能力,以利发挥运动能力的心理过程。篮球专项心理训练还可以改进球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使队员团结一致向着统一的目标努力,保证了球队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二)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发展运动员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所需的心理品质, 克服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 激发运动员从事训练和比赛的良好动机。心理训练的任务是:适应能力,特别是比赛活动,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应的兴奋状态;对完成技术动作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能调节和消除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紧张状态;能在瞬间做出准确的时空判断和较好的“时机感”;有坚强的意志,在训练和比赛中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而努力。
(三)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的培养
篮球意识的形成有其独自的规律性,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得到升华。篮球运动员活动过程中都与运动员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反应能力、战术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这些都是篮球意识活动能力的要素。可见,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就是要在训练和实战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使其在正确思维模式的引导下不断总结,积累实战经验,巩固正确的篮球意识。
(四)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运动动员意志训练过程中使用附加困难的方法
方法原理和主要方向 方法
使用在疲劳背景下延长训练的时间、次数(预先不告诉运动员)和有关的附加作业 1. 克服追加距离段要求,并在成组越野跑结束时超越的定向
2.在比赛训练结束时使用追加时间和阶段,带取胜的定向
3.在杠铃练结束时使用追加的次数,带极限性重复次数的定向
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或使用不习惯的器材和设备进行训练(方向―形成技能的可靠性,培养信心)
1.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
2.在变化很大的条件下,或在山上、在松软的土地上、在使用水阻力的条件下完成周期性训练。
3.从室内转到室外场地进行训练课
4.周期性使用不同质量、重量和不同运动器材的练习
5.带重物跑或跳(铅腰带、加重鞋等)
改变行动的实际条件和空间条件,目的是提高完成的准确性和信心
1.在缩小的范围内投不同重量的运动辅助器具
2.使用狭窄的调高架和撑杆调高
3.在缩小的赛台上进行拳击练习
4.在足球和冰球场地上缩小球门进行射门练习
培养篮球意志品质的方法就是要不断的提高加大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程度的定向。培养篮球意志品质就要系统地增加难度与负荷来组织训练。
(五)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1.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是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克服心理的不适应性,提高比赛自我调节能力,为比赛打好基础。
(1)根据对手的战术、技术、和心理状态特点制定心理训练
教练员通过假想对手所要采用的战术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结合本方的战术和人员部署及队员之间的心里默契、可承受的心理负担的实际,来确定心理训练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产生积极地心理影响,增加抵御对方心理压力的能力。
(2)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模拟心理训练
教练员堆在模拟比赛中暴露的心理障碍,针对性的采取心理调节加以纠正,进行弥补训练从而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误的次数。在模拟比赛中尽可能的记录和收集各种心理反应,用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心理调节,让运动员处于最佳状态。
(3)做好比赛环境的心理训练
在比赛临近时,安排运动员到比赛相似的现场去训练是很重要的。但是仅仅靠对自然环境的消极适应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心理训练,加强自我主动地调节,以缩短适应的过程和提高运动员性格矛盾的适应度。
2.赛中心理训练
(1)比赛场上的心理调节训练
在比赛中心理训练目的就是发展和维持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并根据比赛中双方心理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及调节手段。如在比赛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对方战术的变化、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比分落后太多等都会对运动员造成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针对队员内心的变化情况,并做好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以备随时运用。这就需要进行长时期的心理训练,从而达到队员与教练员走之间形成一种默契。
(2)赛场身心恢复训练
在比赛中运动员体力和脑力都消耗极大,尤其是双方实力同等的情况下,消耗量就更大。因此,对原利用比赛间隙进行体力和脑力恢复对比赛的胜负是至关重要的,教练员必须采取心理调节的措施,如注意力转移和精神放松等,来加快运动员能量的恢复,这是坚持比赛并最终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障。
(3)赛后心理训练
随着比赛的结束,运动员的情绪不会随着比赛的结束而消散,有的会延续到赛后。有的运动失败后会迁怒于人,推卸责任;有的因为胜利而得意忘形。所以解决赛后运动员遗留的情绪问题。总之,采用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措施和方法,不能让运动员放任自流。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心理训练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需要,运动员心理训练就是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使运动员具有提高运动水平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掌握自我调整能力,挖掘心理潜力,为在训练和比赛中身体和技、战术的正常或超常发挥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做好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训练工作对篮球比赛水平的提高有非常直接的作用。良好的篮球意识和过硬的意志品质是篮球运动员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也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
3.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积累而成。
(二)建议
1.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应遵循自觉自愿、重视个体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要根据训练、比赛的不同时期,有重点、有区别地进行心理训练。
2.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有针对性,并且心理训练必须与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3.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因此,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必须长期、系统地进行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李炽梅.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极其训练[J].体育心理.2003.4.
[3] 刘慧丽.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28.
[4] 朱林凯,王静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2.6(25).
[5] 陈康.关于高校篮球特招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版.2003.3.47(24).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45-01
学生运动员由于从事运动训练的时间较短,参加比赛的次数相对较少,在比赛时往往会出现因心因素质不过硬,成绩差强人意、水平发挥不出来的情况。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可以说是运动员比赛的成功保证。据测算,在运动员比赛的成功百分比中,平时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约占七成,而三成归功于心理素质过硬。随着运动员水平的提高,比赛中的差距渐小,心理因素所占比重则是凸显。因此,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心理素质训练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能够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心理素质训练不只是消极地去克服已经出现的心理障碍,还包括预先教会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的方式方法,并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心理训练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可以说,每个运动员都需要心理学的帮助与指导,每一位教练也都需要重视运动员心理学的学习。以下几点是笔者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权作抛砖引玉:
一、结合实际情况,施行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学生运动员应用比较多的一种训练方法,是让训练者的内容和强度最大限度地接近比赛真实,从而使运动员有身临其境之感,全方位感受比赛时紧张激烈的竞赛氛围。这样的训练,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以便使技、战术在千变万化的特殊情况下得以最大程度地正常发挥。
模拟训练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种。实景模拟设置高仿真的比赛条件和比赛情境,让运动员置身其中进行训练,这其中包括模拟对手的技术和战术,模拟比赛的天气和场地硬件,模拟观众的行为及裁判的误判等。对于学生运动员来说,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安排公开测验和课堂测验,限制准备活动时间,与其他学校调换场地、多进行与兄弟学校间的比赛等,这些都有利于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积累下比赛积验,提高适应正式比赛的能力。语言图像模拟是利用语言或图像描述比赛的情境,想象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自己的应对策略,以便使运动员对比赛情景形成先期适应,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这两种方法在实践中都是切实可行且很有效果的。
二、结合学生水平,采用表象练习
表象练习就是使练习者通过唤起运动的表象,在大脑中进行训练排练,又称念动训练或想象训练。经过研究发现,想象可以刺激大脑中的神经电路,这些电路与你实际看到某一物体时所受刺激的电路是同样的。哈佛大学的体育运动学专家斯蒂芬?科斯林教授在这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发现,虽然有时肌肉本身并没有运动变化,但是大脑中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电路会使肌肉得到加强。
在运动员平时的身体训练和比赛中,让运动员在头脑中重复一遍完成得好的动作和身体感觉,结合教练员的讲解与示范在大脑中形成动作表象,来强化运动技术。另外,让运动员看别人做动作或看录像后,边表述其特征,边想象其中的动作形成,也能提高其思维表象能力。通过表象练习,可以让运动员在想象状态中得到训练,可以稳定其心理素质,增强信心,提高运动成绩。
三、启发自我意识,训练自我思维
人类的高度智慧大都源于思维。虽然人类都具有相对完善的思维过程,然而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培养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人们的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创造性和流畅性等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运动员的思维过程不仅与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情绪状态。在训练时,我们也要采用一些手段有意识地去调节学生的赛前过分激动紧张而导致的注意力分散及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等不良情绪状态,如有意识地改变表情动作,不同节奏的呼吸练习和肌肉放松训练习,积极正面的语言暗示等。清晰合理的思维对运动员比赛时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科技支持,注重增强实效
篇3
Abstract: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is a kind of net separated sport item, and the player's performance need for superb technology and stro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crease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Based on thi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able tennis training, the importance and strategy of competitio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s studied.
关键词:乒乓球;球员;心理训练;训练内容
Key words: table tennis;player;psychological training;training content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174-02'
0 引言
在乒乓球技能训练中,比赛竞技对球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打球技巧的提升至关重要。日常训练中重点针对比赛竞技心理状态的训练,可以大幅度提高球员的临场应变能力。作为球队教练,应该深谙此规律,结合球员的身体条件制定科学地训练计划,以此科学地提高球员的比赛竞技水平。
1 心理素质训练在乒乓球专业训练中的重要意义
乒乓球竞技项目具有球速快、动作技巧精细、发球路线旋转多变等特点,是一项比赛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乒乓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的比赛竞技项目,球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外,还应该在快速发球或回球的过程中以稳定的心理状态实现战术目标。在比赛过程中,因为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而导致紧张、畏难、焦虑、缺乏自信或敷衍应战的情绪,最终都将反映在战术动作上,造成动作定型走样、变形,进而大大影响击球质量。
另外,球员的心理素质必须随着球技的提升而相应的提高,这样才能以更稳定的心理状态果断迎球。从这点来看,球员的心理素质对其比赛竞技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心理学家的相关研究也表明:结合比赛竞技要求重点训练球员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其比赛竞技水平。因此,准确把握球员的心理动态,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其调节紧张、焦虑情绪,对于帮助其保持稳定的比赛竞技状态直挂重要。日常训练中,教练应该注意学员的生理规律与心理素质训练节奏的一致性。在乒乓球比赛中,灵活稳定的心理调节能力是球员获胜的关键。如果选手赛前准备不足,过高得估计对方球员的能力和水平,心理防线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当比赛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其自身对情绪的把控就会随着对方进攻强度的提高而出现而变得十分不稳定,进而战术技巧极易遭到对方的压制,技术实力最终无法充分施展。另外,在快速的发球与回球过程中,x手主要根据对赛场形势的研判来调整技术路线,其观察研判的内容主要涉及对方球员的表情、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教练员的表情和身体语言等等。在比赛进行中,教练员首先要保持冷静,以稳定的情绪和赛场把控能力能够为球员特别是出现失误的球员注入“强心剂”,使球员在复杂的比赛状态下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从而做到冷静自持。
2 日常训练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
在赛场上,球员可能出现过度兴奋、过度紧张、盲目、焦虑、淡漠等复杂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如下:
2.1 心理紧张,抗压能力差。实践中,经常看到一些球员平时训练非常放松,技术也很好,但比赛前却心理紧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比赛时,肌肉发僵,动作走样、变形,反应迟钝,最后导致失败。
2.2 情绪不稳,抗干扰能力差。在激烈的乒乓球比赛中,场上情况瞬息万变。球员有时会受到裁判和观众的影响,产生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导致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2.3 心态不佳,意志品质薄弱。有些球员在比赛中不能摆正位置,摆平心态,而是过分自信或信心不足,导致比分落后时,缺乏斗志和拼劲。
3 基于实战视角球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鉴于乒乓球球员临场竞赛心理训练的重要性,需要乒乓球教练员加大对其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有效的训练手段、评价方法来促进乒乓球球员竞赛心理训练效果的提升。乒乓球竞赛作为一项隔网对抗类的运动项目,球员的临场发挥需要高超的技术与强大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因此,加大对乒乓球球员的竞赛心理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乒乓球运动训练的项群特征,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促进乒乓球球员竞赛心理素质的发展。
3.1 实战视角下日常心理训练的方法
3.1.1 模拟训练
结合比赛任务及对手的条件进行模拟心理训练。模拟对手的球技和打球方式进行对抗训练,使球员提前熟悉对手的打法进而在比赛中以稳定的心理状态灵活应战,达到超水平发挥的境界。
3.1.2 意念训练
在大赛即将到来前,球员的情绪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对比赛而言,保持适度地紧张是好事。但如果过度紧张,就可能影响战术动作的稳定发挥。意念训练就是选手灵活运用表象思维进行技巧训练。在正式训练时,球员首先要在脑海中重建技术要领,以备对抗中快速反应。
3.1.3 预见性训练
针对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和预测制定出灵活多变的应对方案,再结合反复的训练提高选手的临场应战能力,是预见性训练的主要目的。赛场上各方势力紧张角逐,场上节奏混乱,误判的情况难以避免,并且还能出现判罚不公的问题,这对选手的心理状态是极大的考验。如何克服混乱或不公平的比赛节奏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在观众喧闹或倾向性干扰的情况下又如何冷静应战?这都是赛前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作为球队教练员,可以在日常训练中敲锣打鼓或者模拟、播放各种混乱的声音来干扰选手的打球状态,或者有意识地打错分数考验选手的心理调控能力。这种模拟实战环境的预见性训练对快速提高球员的应激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非常有效。在2013年全国俱乐部甲C联赛团体比赛中,我方队员与对方的比分为1:1,比赛进行到第三场我队以0:2明显落后。在比赛激烈进行时场上突然停电,30min后场上供电恢复正常,我方队员状态稳定,但是对方的情绪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最终我方球员以稳定的心理优势连扳三局赢得了胜利。这场比赛充分证明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比赛过程的重要意义。
3.1.4 暗示训练
在比赛中,积极的暗示能够激发选手的竞争意识,对选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大有裨益。消极的暗示会对选手的心理造成冲击,使之情绪低落,对比赛失去自信和好胜心,甚至无心应战。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应该有目的的引导球员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比如“我一定要战胜对手”“别着急,一个球一个球拼”等等,通过心理暗示再逐步引导其将注意力放在球台和战术动作上。
3.2 具体的心理训练措施
3.2.1 提升乒乓球球员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
心理自控能力是考验球员临场发挥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为了确保球员在紧张激烈的赛事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日常训练中教练应该重点针对球员的心理素质加强训练,特别是要针对球员的负面心理状态加强疏导。比如在心理训练中,教练员应该向学员阐明比赛胜负的意义,使其正确看待比赛竞技中的输赢的问题,要让球员清楚,比赛仅仅是考验自己球技和竞技水平的一个形式,输赢虽然重要,但关键在与要通过比赛发现自己的“短板”,进而在日常训练中有目的地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竞技水平,同时保证下次比赛中不会再出现类似的失误。因此说,结合球员的心理特征不断强化自我评价与比赛心态的疏导,是日常训练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3.2.2 重点训练球员在比赛竞技中的意志力
乒乓球比赛是战术和技巧的对抗,在快速击球与回球的过程中,赛场气氛十分紧张,稍有分神就可能措施良机,甚至被对方压制。因此,乒乓球球员不仅要具备出色的球技,还应该具有稳定而强大的意志力。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应该有意识的营造竞技氛围不断刺激球员的感官和情绪,激发其竞争意识,使其在紧张的竞技氛围中逐渐培养起强大的意志力。当比赛落幕后,教练员要组织球员观看回放的比赛视频,帮助球员分析赛场上的表现,指点其应该在哪个节点上进行改进,以确保球员在下一场比赛中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暗示,科学地调控心理状态,为战术能力的发挥做好准备。具体可采用自我心理暗示法、竞赛心理环境创设法、模拟裁判判罚训练法对球员加强比赛竞技意识及意志力的训练。
3.2.3 提高球员在比赛竞技中心理把控能力
π睦碜刺的把控能力是球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战术技巧之一。在比赛中,球员对心理状态的自控程度将对比赛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乒乓球竞技过程反复且枯燥,赛场上观众、教练员等各方的态度或行为都会对选手情绪产生影响,如果选手对个人情绪和心理状态缺乏自控力,就会因为心理波动而影响比赛成绩。日常训练中对球员心理自控力的培养,必须为球员创设比赛环境,在训练中教练员要擅长针对选手的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适时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
4 结论
乒乓球竞技运动中球员所具备的强大而稳定的心理素质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心理战术,必须经过艰苦且反复的练习。乒乓球运动是一个智商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针对球员的心理抗压能力进行专项训练,为之提供更多实战锻炼机会,增加战术技巧的积累,这对提高其战术心理素质大有裨益。而稳定、强大的心理素质往往是超水平发挥战术和球技的基本前提。总之,乒乓球运动要想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稳定的心理状态是稳定甚至超水平发挥战术技巧的基本前提,因此在日常训练中球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心理状态把控能力,时刻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若缺少稳定的心理素质,即使技术一流,也有可能在比赛中因为心理状态失控而“马失前蹄”,也不可能成长为出色的乒乓球球员。
参考文献:
[1]曾振豪,云琼臀,王树声.乒乓球球员赛前心理训练探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1).
[2]程存德.如何提高乒乓球球员在比赛中的信心[J].中国学校体育,2000(3).
[3]宁利新.乒乓球球员良好心理素质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8).
[4]郭志平,李安民,金晨曦,陶莹,王丽岩.乒乓球球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03).
篇4
(一)读谱、背谱训练的严谨是弹奏训练的重要基础
弹奏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弹奏训练中,学生应坚持不懈的进行读谱和背谱,并且要正确的记住琴谱,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读谱概念,学生在读谱过程中一定要严谨,不能随意地机械的进行读谱。教师需要制定一定的规范,帮助学生改变以往不好的习惯,使学生正确的进行读谱、背谱。在读谱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理解琴谱,跟学生讲解琴谱的关键点,背诵琴谱的一些技巧等,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树立音乐思想。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背谱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读谱和背谱是弹奏的前提,若不能完成这项任务,弹奏就无法顺利进行。这也是钢琴演奏中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坚实、打牢固了,学生在以后的弹奏中才不会出现看谱、忘谱等现象。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只有对自己严谨,才能在以后的弹奏之路上走的更远。
(二)技术难关的突破训练教师是关键
如果说读谱、背谱是钢琴演奏的心脏,那么弹奏就是钢琴演奏的血液。弹奏技术的训练是很艰苦困难的,很多学生在刚开始练时一直感觉别扭,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应当鼓励和帮组每一个学生,解决弹奏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弹奏中能够运用正确的弹奏方式,熟练的进行弹奏。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弹奏训练要求一定要严格,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习惯。学生在弹奏方面出现问题,应及时的和教师交流,教师应及时的解决,避免学生按照错误的方法训练下去。刻苦训练是每个学生应具有的素质,没有训练时间做基础,再好的天赋也不会成功。在这方面,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刻苦训练的能力,为以后钢琴弹奏打下基础。
(三)让音乐在音乐分析、处理教学中迁移
正确的认识音乐,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分解,然后针对每个部分进行详解,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每一部作品的精妙之处。如何完成“教”到“学”的转化和迁移,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把音乐作品分解后,进行弹奏教学,每一个部分都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总的来说,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在弹奏训练中发现音乐的艺术。弹奏训练中,技术课题的训练必须要严格、严谨,不能应付偷懒。
二、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心理素质训练
(一)采用差异性方法强化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强弱与自己的性格有关,有的是先天形成的,但也有通过后天努力来锻炼的,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是不一样的。在钢琴的教学中,钢琴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弱,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他们锻炼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差异也会导致学生行为的差异,钢琴教师只有通过差异法来进行锻炼,才会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在进行钢琴教课时,要鼓励学生在大家面前演奏,不要害怕,要多于孩子交流,要相信他们,也要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进行钢琴演奏,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和恐惧,也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及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形成一个稳定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正确的钢琴演奏观
正确的钢琴演奏观是练习好弹奏钢琴的基础,也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对其的弹奏效果有着机器重要的影响。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而培养正确的钢琴演奏观才是关键,老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弹奏兴趣,目的就是让他有一个正确的钢琴弹奏观,是他能够在弹奏的过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全身心的投入到弹奏的过程中,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才不会压抑,才能够放开自我,这样的弹奏心理才是每个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
(三)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一段完美的钢琴演奏需要钢琴演奏者有极强的心理素质。想在台上呈现完美的演奏,就需要钢琴演奏者在台下多加练习,才有可能做到。有技术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也是不行的,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在台上演奏时就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严重影响演奏,这就需要学生在台下多锻炼,多实践。抓住一切机会,登台演奏,锻炼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台下教师帮助克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演奏,可以适应任何的演奏环境,把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质同时提到提高。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体育考生心理素质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39-03
一、现状分析
要求考生在考试中没有心理压力或没有一点紧张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个紧张度,科学家研究和体育活动竞赛的实践证明,人的运动潜力在于体力、技术和心理素质的有机结合,虽然体育考试像体育竞赛,但它没有体育竞赛那样激烈,因此考生无需与他人比高低,只需战胜自我就可以。体育高考的考试过程中,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考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训练任务,在考试过程中更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结果与分析
心理健康训练是对考生的心理施加影响的控制过程。主要是依靠教练员制定心理训练计划、运用一系列传递信息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刺激――接受――反馈――修正――再刺激”循环往复的方式对考生的心理进行控制和训练。
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1)转移注意力训练
考生在考试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须用运动生理学的方法,后者虽然在体力、脑力消耗都很大的情况下,这种体力和脑力是可以自然恢复的,只需保持适当的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够了,但是,考生往往是在紧张剧烈的考试期间,他们却吃不好,睡不好,是不能恢复体力和脑力的,甚至由于心理紧张,在考前,不但不能充分休息以积蓄身心力量,反而会提前消耗体力。根据研究证明,考生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神经能量的消耗是很大的,因此,在体育运动中采取心理训练的方法恢复体力、脑力,防止考试前或训练前的心理消耗,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训练方法,为了使考生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息,可让考生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听音乐、看一些文艺频道的电视节目,会见亲人和朋友,安排他们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进行“小睡”,使考生很快进入主动性休息状态,进一步做到转移注意力,恢复心理的训练。
(2)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的放松训练
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的放松训练是心理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被训练者坐在椅子上,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关节和神经,使肌肉和神经、骨骼系统的生理能量的消耗减到最低限度,从而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作为心理训练的特殊手段放松动作,不同于体育训练后的放松,体育训练后的放松动作是笼统的,是大部分的放松,而心理训练的放松是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臂、腿、脚小部位的逐渐放松,体育运动后的放松是自然进行的,而心理训练的放松,则要求由紧到松,以便获得明显的肌肉和关节、神经和放松感觉,肌肉、关节和神经的放松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放松要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目的,它是进行心理调节的专门手段和方法,不同于运动技术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还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3)呼吸调节
呼吸系统的调节能力,是通过系统的训练获得的,在呼吸训练中,首先要求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一般比胸式呼吸缓慢、吸氧量大,便于人们恢复体力和脑力,进行呼吸训练时必须掌握缓慢、均匀、细长和连续呼吸的要领,呼吸调节的训练方法,以减缓呼吸次数为主,但不仅是限于呼吸速度减慢一个方面,有时也需要加快呼吸次数和强度的训练,前者用于恢复过程,后者用于动员过程,两者的作用不同,动作也相反,呼吸的调节也是心理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即通过呼吸达到体力、脑力的恢复和降低心理活动的强度,为训练和考试奠定身心基础。
(4)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言语暗示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通过言语暗示,可以使心理活动水平受到抑制,以便逐步恢复心理和生理能量。当然,言语的暗示作用不限于抑制作用,它也可以起兴奋性的动员作用,为了使考生获得充足的体力和脑力,结合个人的睡觉习惯,可采用卧姿和其它姿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节奏,使考生由被动的自然睡眠变更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恢复身心能量。
2.表象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不单纯是对肌肉、骨骼活动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对大脑和心理机能的训练,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且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如缺乏某些必要的心理素质、积极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考生的智力水平,应把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理解为智力与体力活动结合的过程,加强运动表象、想象和思维等在技术动作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意练”、“思维的练”、“内心学习”等表象训练,主要是心理手段训练脑的心理机能,以发挥运动表象、想象和思维在技术形成中的作用,其实在表象训练中不可能只限于某一种心理过程起作用,它们经常是相互联系,又互相补充或修正的。研究证明,有些运动技术的突破,不完全依赖运动场上练习次数的多少,而是与脑中技术动作的形象有关。任何技术动作的学习,不可能脱离心理因素的主导作用,否则,它将成为技术动作形成的内部阻力。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已开始在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即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把回忆技术动作作为练习的补充手段,从对技术动作的回忆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形象、要领和精细的肌肉感觉,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乎使实际练习的时间减少了,但实际效果却提高了,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中进行。具体做法: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再系统的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在回忆中唤起各肌能的兴奋性,以强化动力定型。
3.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所谓的紧张情绪,是指情绪的紧张度超过了运动技术活动的需要,产生的阻碍作用状态,在紧张情绪的支配下,会发生一系列动作与生理的异常变化,它包括考试的动机是否明确,训练参考意识是否强烈,及考生所需的知觉、注意力、记忆、想象、思维和生理的紧张反应。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借助第二信号系统,包括表象自我暗示和念动训练等方法,也包括教师正确的语言诱导和对动作的正确分析等。通过第二信号的刺激,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考生在运动过程中盲目的意识减少了。动作的知觉水平相应提高了,从而减少了情绪对运动过程的影响。
篇6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学唱歌曲,许多学生除了考试实在没办法,就很少有机会或信心到台上去演唱,通常都是在琴房练唱,在其他人的面前都很少唱,羞涩,自信心不足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部分学生受嗓音条件的限制,个人外在形象的制约等等也是他们不敢真正走上台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能够走到台上,是否能够发挥的很好,表演的完美,则受到演唱动机、情绪、意志、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就这些因素在这里略做阐述。
首先对于演唱动机来讲,不良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机会上台演唱完全是为了赢取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关注,为了自己能够在校园里“出名”,在内心深处缺乏对声乐艺术的挚爱情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演唱注意力就会放到对自身的表现上,而忽略了演唱本身,当然也就不可能会有好的演唱效果了。二是功利性太强,演唱动机不良,上台演唱完全是因为可以获得收益,因此他的演唱会完全以功利为目的,根据他获得的效益和演唱的环境、对象所付出的演唱情感不相同,对于这样一个演唱者来说,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因而也就不会有好的演唱效果了。
其次是演唱中的情绪、意志也是影响演出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演唱者来说,虽然他有对声乐的满腔热情,可是如果在演唱前他的情绪受到外界的影响,例如和家人或是同学产生摩擦,或是在其他的事情上有不如意的地方,再或是情感上受到了快乐、悲哀、兴奋等等的刺激,在演唱中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去控制和调整,演唱中就难免会带出他自身所持有的情绪,这样在完成歌曲演唱的时候,就不能够把自身与歌曲的情感完整的融合在一起,而是夹杂了自身的情绪在内,所以也就必然不会有好的演唱效果。
二、声乐表演的心理调控
(一)做好充分的演唱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在演唱之前,对自己所要演唱的曲目不熟悉,了解的不够深刻,包括不知道演唱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歌词记忆不熟练,合不上伴奏等等这些造成心理紧张和怯场那就是必然的,因此想要消除这些紧张的因素就必须要做到:首先是对所演唱的曲目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熟记于心,什么时候换气、节奏的变化、强弱的对比要了然于胸,歌词熟练到出口成词的程度,对歌曲表达的内容要反复思索,理解透彻,多次与伴奏合作,要完全作到“曲声合一”的境界。其次是要对所演唱的作品在技术技巧上能够胜任,决不贪大,选择自己能够轻松胜任的曲目来演唱,确确实实的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再就是在演唱之前多次练习,并要主动的邀请同学、老师、亲朋好友听自己演唱,锻炼自己的临场能力,还可以让他们给予自己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而自身也要苦练基本功,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艺高人胆大。”最后是在上场前的静态练习,把整首歌曲在心中过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二)培养良好的意志力,消除演唱中的不良情绪
演唱情绪对于演唱来说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由于受到心理暗示和生理上极其精神上的刺激,人的情绪就会产生不稳定,而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歌唱的效果。比方说在演唱的时候出现了声带或是身体上的不舒服,情绪不稳定或是和同学、家长、老师、朋友有了摩擦,再或是有特别激动开心的事情使得情绪极为高涨,这种情况都会给演出效果带来跗面的影响,那么在实际的演唱当中就要做到不可以把个人的情绪搀杂在里面,集中精力去想自己要演唱曲目的内容,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呼吸状态,放松双肩,打开喉咙,轻松的把每个字送出来,让气息轻松连贯的运行。
(三)加强锻炼,树立必胜信心
想要取得成功的演唱效果,演唱经验必不可少。众多的成功者都是在不断的磨练中锻炼起来成长起来的。给自己一个机会,敢于多次上台演出,在多种场合锻炼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状态下演唱,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练自己,调整自己。
三、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声乐的学习过程是讲究身体整体协调性的,有时一个局部的问题会牵动整体的歌唱状态,而有时一个局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一个优秀的声乐教师,不仅能够准确的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更应该拥有解决该问题的多种手段。这些手段可以直接针对问题本身,也可以从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源着手。其次,当问题出现时,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从多个方面加以引导,针对该学生的性格特点,变换手法与角度来调整教学状态。例如:一个学生下巴总是很紧张,而教师一味地去强调不能紧张,结果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种紧张的压力会转化成为身体上的僵硬,往往导致事与愿违。如果教师选择另一种方式,暂时避开下巴的问题,先从气息练习开始,分散他对下巴的过分关注,然后引导学生正常的朗读,轻声地、作微笑状的表情,并保持舌头始终处于放松平铺的状态,一段时间后该学生的下巴便容易做到自然放松的状态。
在整个声乐演唱教学的实践中,歌唱的想象力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对歌曲思想感情的体验、艺术的再创造等过程,都是通过歌唱者的想象和联系来进行的,即使是最平常的发声练习也必须通过想象力去感知、体会和理解,从而掌握较为正确的发声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这声乐中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功。因为无论在发声练习时,还是在视唱或者演唱时,都离不开音乐思维,甚至有时不发出声音,脑子里也有“声响”,这种“心里声响”在视谱时就仿佛能听到谱子上的旋律的音调,并随着音调激起想象。
声乐中的心理学问题,绝非单纯的文字的能表述清楚,它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体会、领悟。要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声音,就需要对声乐理论进行研究和对实践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 射击运动是运动员技术水平、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的比拼和较量。但由于运动员技术水平和身体机能随着开放性的科学研究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发展,使得一流的技术水平和超强的身体素质的养成的方法已经不再是什么“独家秘方”。从而使得射击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水平和状态成了决胜关键。经验表明:单纯的进行心理培训或辅导所产生的效果并不如预期中的好,而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得出,将射击运动员置身于比赛的氛围中来进行心理训练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 心理调适 训练模式 射击运动员
研究认为,优秀射手应该具有如下心理特征:沉着、稳定,确保设计过程中身体的稳定;放松情绪,调适心态,战胜对手之前,先战胜自己的心态;顺风时聚焦动作,逆风则关注自己的情绪,冷处理急躁心绪,坚持打完最后一发,不轻易丢掉一环[1];加强自我修养,学会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出击的能量,化犹豫为果断;最后要培养自身适应环境突变的心性,在遭遇赛场秩序突然混乱、天气变坏、动作失误的意外情况的时候,要努力排除内外干扰,将剩下的子弹打好,而这也就是设计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目标[2]。实践表明:“短平快”这一射击培训模式由于倡导“教学时间缩减化、遇到险情平和化、实现效果快速化”21字训练方针[3],对于培养射击运动员稳定、健康的心态具有重要价值。
一、心理训练在射击训练中的地位、作用
众多射击运动员运动实践特别是各种大型、正式的射击赛事结果证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对其射击效果产生巨大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时候甚至可以让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超常,战胜实际水准比自己高的对手;反之,如果心态不稳,情绪波动过大,则可能导致比赛失利,以至于造成个人乃至团队的赛场遗憾。具体而言,心理训练在射击比赛中具有如下作用:首先,可以提高心理活动水平,其次,帮助运动员高效调整、控制心理活动的强度;第三,促进心理障碍的减轻甚至是消除[4]。
二、心理训练主流方法及在“短平快”动作训练模式中的模式分析
(一)心理训练主流方法适宜“短平快”动作训练模式的方法讨论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归纳出当前射击运动员主流的心理调适方法主要如下几种类型:(1)认知训练,这是关于积极心态养成的方法,认为认知训练可以塑造积极的心态,而认知就是通过的技术训练以建构和加强运动员信心的方法体系;(2)注意力训练法,这是众多方法中最难以推行的方法,但可以采用辅助工具实现,所谓注意力训练法,就是要将注意力聚焦在射击的每一个具体的动作上,按照流程,以靶子为目标,摒弃杂念,专心如一;(3)放松训练法,这主要是针对紧张情绪的,通常有调整呼吸和转移注意力两种方式,这个是讲过实践证明适用最广泛。效果也最好但效果强度一般的心理调适方法;(4)自我暗示训练法,这实际上就是针对具体的情景,运动员进行自我对话,自我激励的方法。(5)模拟训练法。模拟训练法也就是情景创设或是情景再现,对比赛的环境来一个还原,制造高度紧张的氛围,为最终比赛做模拟预赛,从而提前进入比赛,以养成临场应变的能力,自我调适的能力。但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模拟不能用得太多,以避免给运动员造成情绪上的麻木,紧张等情绪在某种角度而言具有积极效果,它是激情的具体形式之一,但如果运动员丧失了激情,那么比赛成绩必然平平,反而不利。上述方法,各有千秋,也各有优劣。但相对而言,笔者认为最适合本文所赞成的“短平快”的动作训练方法的是放松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和模拟训练方法,接下来将论述之。
(二)放松、自我暗示和模拟训练方法在“短平快”动作训练模式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传统训练要耗时32学时,而“短平快”完成整套动作要领的掌握则仅需要24学时。射击训练一般分为比赛用途和实战用途,相对而言,但不管是比赛或是实战都必须都懂动作和心理训练有很严格的要求,比赛事关荣誉,而实战事关生死。但实际上比赛要面对的压力可能比实战要大得多,而实战可能要克服的主要还是恐惧心理,对射准要求可能更为严苛。设计动作训练过程中,将心理训练放在相当总要的位置,有时候可能因为个别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而更加重视心理调适。建议在训练的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心理调适:首先,对刚刚接手设计训练的学生采用实弹与教练弹混装的方法进行重复试验,这样可以从真实射击的力给身体的冲击对学生造成心理张力;其次,自我暗示,发挥不好的时候告诉自己能行,以恢复自信,同时可以默念教授传授的动作要领口诀如:“平正准星缺口”、“挺住手腕力量”以及“聚焦准星稳定”等。另外,刺激或平稳情绪,紧张深呼吸,麻木时加大热身运动量,同时大幅度加大呼吸频率。其次,模拟实训与传统训练综合运用,营造高压氛围,构成真实情景,给运动员一个实打实的心理压力,从而培养他们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
三、小结
近现代以来,由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水平的高度发展,导致单纯的技术性培训模式或策略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大路货”,而影响甚至说是决定射击效果的心理因素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得到重视,但由于训练方法失当,而致效果不佳。学者白光辉将“短平快”的训练法概括为“教学时间缩减化、遇到险情平和化、实现效果快速化”21字,这是一种讲求短时间内出训练效益的方法,它将传统训练经验与模拟训练的优势结合起来,为射击训练的动作掌握建构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方法体系,但是该方法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讲究心理训练,但是重视程度和干预力度明显不够,这在不少利用该方法体系培训的运动的比赛表现中可以得到证实,而正是各界进一步研究分析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白光辉.“短平快”射击训练模式探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107-109.
[2] 桂涛.武警优秀射手心理结构模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篇8
1 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现状
1.1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特点
少年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肌肉快速增长期,如前臂屈肌在8―15岁,腿部弹跳力在7~14岁。在安排练习时,要注意发展全身力量与发展局部力量的有机结合。在7―12岁不宜安排专项训练,最好和其他素质训练结合起来进行,以综合素质训练为主,以不产生运动损伤、保持训练兴趣为原则。
1.2常见的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手段
力量训练手段常见的有等张练习(动力性力量练习),等长练习(静力性力量练习),等动练习,离心练习,超等长练习。
目前,根据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少年力量素质的训练,一般采用动力性力量练习和静力性力量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为主。针对7―12岁少年儿童肌肉发展的特点,可安排前臂屈肌的练习,坚持作引体向上。为充分发展少年儿童腿部弹跳力,可安排原地立定跳远、跳台阶、爬楼梯、爬山和跳高练习等。为了提高兴趣可以安排一些综合性训练,如跑步类――定向越野跑、越野跑等,以及爬楼梯,跳台阶等,结合柔韧性练习的踢腿,摆腿等,结合耐力训练的各类球类运动如乒乓球、排球、足球等。但这些训练手段对少年儿童的躯干部位,尤其是脊柱、骨盆等重心附近部位的负荷和刺激小,训练效果不明显。
2 核心力量训练的探讨
2.1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
核心力量训练即核心稳定性训练,最初用于后背疼痛患者、躯干肌肉损伤等病人的肌力康复之中。由于此类训练对运动员深层肌肉的力量训练和技术动作完成的精确性、协调性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专家认为,核心稳定性是指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简单地说,核心稳定性是指腰―骨盆―髋联合结构的稳定程度,而稳定和不稳定是反映结构状态的一个力学概念。核心力量训练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训练者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迫使训练者调动其肌肉、神经,维持平衡,产生刺激和负荷,从而达到训练目的和效果。
2.2核心力量训练的手段
目前,核心力量训练以悬吊训练和震动两种训练为主要方法和手段。如悬吊训练是通过吊索将身体部分或全部悬吊起来,由于悬吊带形成的支撑反作用力不断处于变动之中,迫使身体不断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而达到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同样,震动训练通过机械振动进一步激活、募集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肌肉收缩,即肌肉肌腱的振动刺激可以引起肌肉本体感受器的收缩。
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常用的辅的练习器械有:气垫、健身球(medicine balls)、平衡板(balance boards)、弹力棒(elasticbands),小蹦床(mini trampolines)、稳定球(stability balls)、半球型滚筒(halffoam roller)、滑板(slide board),充气垫(CorDisc)等,在这些器械上完成练习动作。
2.3核心力量训练是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
核心力量训练是传统力量训练的有益补充,它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协调、灵敏、平衡能力的不足。核心力量训练调动和加强了深层肌的募集和兴奋能力,有利于提高肌肉间的协调、灵敏和平衡能力,这对于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爆发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等方面做出了补充。
另外,核心力量训练以其运动损伤少,负荷小,而十分适合少年运动员生理特点。无论少年儿童或成人,损伤都是力量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少年儿童来说,一旦产生损伤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发育,甚至会过早地断送他们的运动生涯。而核心力量训练的缘起就是为了运动员的康复训练,所以基本不会产生伤害性损伤。
在核心力量训练中,人体不断接受来自前庭、视觉中枢和集中在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中的本体感受器传来的信号,通过激活、控制维持肢体稳定性的肌肉来调节人体平衡,刺激全身紧张,尤其是核心部位的深层肌肉。这些不断变化的新鲜刺激可以长时间保持少年运动员的兴奋性,保持其力量训练的兴趣,也符合其心理特点。
篇9
关键词: 紧张 钢琴初学 完整性 心理培养
在钢琴演奏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琴房练琴时非常熟练,效果也很好,但到了考试或者是登台表演甚至是换一个环境弹奏时,则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完全找不着感觉,本来已练得很熟的乐曲,这时不是忘了节奏,就是忘了调性,甚至一个音符也记不起来。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更加慌张,不能进行及时的调整,以至干愣在舞台上,出现无法收场的尴尬局面。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钢琴表演“紧张”。
“紧张”现象在钢琴表演中普遍存在,一些大艺术家如鲁宾斯坦・霍夫曼等也会有舞台紧张。一些经验丰富的表演家往往能够迅速地调整临场心情,冷静从容,全力以赴投入演奏中,不会让自己偏离音乐表演的轨道。初上台的年轻演奏者紧张与怯场现象往往比较严重,有的人甚至长期饱受怯场的困惑,其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发展因此受到制约。那么教师该怎样帮助学生克服钢琴演奏中的紧张情绪呢?
一、采用适当教法,让学生在宽松心境中学习
教师在学生正式上课之后,应尽可能快地对学生有个全面的了解,研究他们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逐渐掌握他们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拟订一个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授课计划,采用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教学法,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好的发展。教师应强调扎实的基本功,不能忙于拔高,让学生能在心理上放松,在肌体上放松,有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能够掌握。相反,进度太快,基本功不扎实,造成肌肉能力上的负担,导致心理上的不放松,从而又影响运动肌体、大脑的紧张,如此恶性循环,是不可能将曲子弹好的。教师布置曲目应视学生的程度,让他们感觉力所能及或勤学后才能达到,这对于学生来说负担较轻,能完整地表现,对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的欲望是很重要的,也减少了学生对以后的观摩、考试的惧怕心理。相反,学生所弹的曲目太超过自身水平,会使他们感觉吃力,信心不足,上台后总想别出错或碰运气,再加上观摩、考试比通常上课在气氛上严肃紧张得多,“抛锚”的现象就是很自然的了。当然,我们也应让学生明白,台上出错,应该想得开,前面的没有弹好,力争下面的弹好。最后,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忽视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找出学生的闪亮点。每堂课一点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学生会更有信心,总觉得自己又掌握了一点。教师一定不能吝啬肯定与鼓励,要知道成功的欢乐是巨大的力量,每一个人总想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和回报,哪怕是小小的鼓励与赞赏,都会更加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二、运用教学策略,加强对钢琴演奏完整性的训练
一首作品完成得完整与否直接影响着演奏的情绪好坏,怎样在钢琴教学中教会学生弹得完整呢?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把握住选曲应得当的原则,应准确判断学生的技术、技巧能力。选择的练习曲应该是学生经过适当努力即可流畅演奏的,选择的乐曲则最好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弹奏该曲技术的。至少,学生的能力也应当与乐曲的技术要求比较接近的。如果是公开表演用的曲目,就更要有胜任驾驭该曲的余地。(2)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完整演奏曲目的机会,开始让学生演奏一遍,把他练习的结果全部反映出来,在这之后,教师再提出新的要求。当一个曲子要求明确了,再给学生演奏一遍,看看学生是否领会了新提出的要求。教师给学生在课堂上演奏的机会,可以锻炼学生正常的演奏心理、演奏状态和演奏习惯。如果在课堂上一发现问题就打断学生的演奏,则不利于学生整体思维的形成,甚至可能会产生习惯性的思路中断。所以,在进入整体练习的阶段,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弹奏,要让学生感到他的整体表现受到关注和尊重。(3)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在一定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及观摩演奏会,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学生乐曲练习比较成熟的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在众人面前演奏,随时随地把握机会锻炼自己。
2.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要重视完整性的训练,把完整性作为一个练习课题。每一个乐曲熟悉以后,若要打算从头到尾连起来练,就要要求自己做到完整无误地演奏,哪怕速度不够,音乐的表现力尚未处理成熟,也应该这样去要求。这是为了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练习过程中要把分句、分段、分手练习,突击困难的练习与完整性的训练加以区分,在这些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练习时要保证注意力集中。在弹奏中学生要养成倾听的习惯,既要倾听已经弹出来的音符,也要用想象力去倾听即将弹出来的音符。为了弹出符合标准的声音,在弹奏中还要注意弹奏的技术动作。(2)一首曲子,学生在最初的弹奏中就要注意尽可能保证音高、节奏、指法的准确性。如果在练习中遇到技术运用不合理,比如指法不合理、乐局连段关系不合理、改变手位动作不合理、力量运用部位不合理等等,都会导致弹奏的不完整。(3)重视难点片段的突破性练习。把难点做为重点练习的对象,然后把难点的前后部分衔接起来。在衔接时,为了巩固突破难点的练习效果,一定要注意慢练,这样才有可能使这个与前后衔接的要解决的难点部分,始终保持完整的状态,保证乐句的流畅。如果这个阶段进行快速练习,那么手上的动作习惯还不适应快速度,就一定会弹得结结巴巴。如果经常结结巴巴,想要弹得完整就十分困难了。所以,在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加强音符的记忆。记忆牢靠了,犹如定心丸,有它做基础,对于临场的意外就能镇定应付,不会对完整性产生大的破坏性影响。
三、重视对学生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演奏水平
在演奏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演奏者会因为怕出错和怯场而过度紧张,这种“不知什么时候会发生的错误”的心理一直延续到错误的发生才会平息下来,这就需要克服在不同情况下出现的不同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机制的调节。
1.建立充分的自信心。只有充分的自信心才是成功演奏不可少的心理保证。要让学生相信自己的技术,相信自己的处理,相信自己定能创造出最美好的瞬间,这样才能在演奏中肯定、坚强地勇往直前。
2.呼吸调节法。根据一定的观察和分析,人们在超常水平发挥的精神压力下,人体所需要的氧气量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都会大大增加,常规的鼻腔呼吸不能满足人体内对氧气的需要,从而造成人体肌肉力量的减弱,致使演奏技术动作得不到正常发挥。因此,要求学生上台前以缓慢的、深深的呼吸来稳定情绪,是消除紧张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篇10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 女子体操运动员 专项素质训练 应用
中图分类号:G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41-01
与其他训练项目相比,专项素质训练对女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技能动作掌握水平等因素的要求更高。为了提升女子体操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促进其在体操竞技项目中优势的发展,应该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在其专项素质训练中的应用。
一、核心力量训练
(一)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
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通过对训练者髋关节之上、肩关节之下之间部位所有核心肌肉的训练,提升训练者对自身身体姿势控制、专项技术动作等方面的水平。从以往应用效果来看,核心力量训练提升被训练者专项素质的作用较为明显。
(二)核心力量训练的常用方法
较为常见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主要包含:
(1)平衡垫俯卧撑方法。要求被训练者将两只手置于平衡垫的中心位置,按照从头部到脚维持一条直线的要求完成相应数量的标准俯卧撑动作。这种训练方法能够起到提升被训练者控制身体目的的作用。
(2)平衡垫站立方法。要求被训练者以保持平衡为目的,单脚立于平衡垫上。这种训练方法有助于被训练者核心稳定的保持。
二、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中的应用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原则
在将核心力量训练应用在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以下几种原则的遵循:
(1)训练方案应该契合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身心特点。针对女子体操运动员应用核心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提升她们的专项素质,因此在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的编制应该建立在充分考虑她们身心特点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出现,保证训练效果,训练方案应该为运动员提供多种多种不同训练方法,结合训练负荷量的有效控制保证运动员训练注意力的集中。
(2)针对性原则。这种原则是指,核心力量训练应该体现出对被培训女子体操运动员的针对性。核心力量训练应该在弥补女子体操运动员自身弱势的基础上,加强对体操竞技项目本身评判因素的合理训练。
(二)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编制
对于女子体操运动员而言,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的编制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测试被培训女子体操运动员当前的专项素质水平,得出相应测试数据。第二,结合所有测试数据编制出初步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第三,实施初步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第四,对女子体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评判,结合评判结果和第三个步骤中发现的问题对初步方案进行调整。第五,应用调整后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案。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要点
在针对女子体操运动员应用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对以下几方面问题加以重视:
(1)女子体操运动员一条腿动作训练控制问题。在体操竞技项目中,常见的一条腿动作主要包含环跳动作、转体动作等。这些动作要求运动员对起支撑作用的腿部旋转轴进行合理控制。当该控制过程出现问题时,整套动作很可能作废。因此,在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教练应该注重女子体操运动员对地面反作用力的应用,通过整个身体的协调保证环跳动作、转体动作等相关动作的有效完成。
(2)女子体操运动员高空翻转、高空旋转动作训练控制问题。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高空翻转动作、高空旋转动作对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女子体操运动员稳定性掌控能力的训练。这个过程运动员通过其处于g关节与肩关节之间的合理肌肉与其他肌肉之间的共同合作来完成。
(3)女子体操运动员动作完成身体控制问题。对于女子体操运动员而言,大部分体操动作都会使其身体处于扭曲和压缩状态。这种状态使得运动员的身体负荷发生了9倍的增长,当身体控制出现问题时,着陆的不稳定会引发整套动作作废。因此,在开展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女子体操运动员核心肌肉群的合理训练,提升其身体控制能力和动作技能开展稳定性,防止动作失误现象的发生。
三、结论
从我国目前的女子体操运动员训练来看,专项素质训练始终是训练难点之一。为了提升专项素质训练质量,可以将核心力量训练应用在其中,通过提升女子体操运动员平衡能力、技术动作应用能力,实现促进运动员发展的目的。为了保证核心力量训练应用的有效性,需要注重对针对性原则、训练方案与运动员身心特点契合性原则的遵循。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新闻传播学就业前景及方向
- 下一篇: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