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数学科目本身就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包括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和相应的符号系统,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能够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能够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学数学内容上较为简单,没有很深的推理论证。但是只要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判断推理,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数学的教学之中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要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是复杂漫长的,教师要时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抓住思维品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思维具有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表现在思维的主体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原来的思维方式,使新思维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来说,思维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数学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根据题型的不同转化解题方法,转变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变题练习、同解变形等解题方式。例如:200千克海水能够制盐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来解。
(2)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的训练。
(3)思维具有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2.5.6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这些数,学生还可以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当“9”用,这样就会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
(4)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主体通过独立思考,有敢于质疑的能力和较强的辨别力,能够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中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独立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检验和推理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5)思维具有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具有快速性和减缩性,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思考,产生清晰的思路,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判断。数学计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快速的计算,压缩计算过程,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对于常见的数,学生能够口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传授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了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四种。
1.比较与分类
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形成的,而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面上看很相似,实则有很大的区别,学习要区分开来才能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类,比如质数与互质数。
2.分析与综合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学生需要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或者把一个问题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就是分析。而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共性或者某些方面的特征结合起来,这就是对知识的综合,在解四则复合应用题时就会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判断与推理
判断是对某一个问题作出肯定或者否定,推理则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引出新的判断。小学数学需要教给学生比较初级的判断推理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过程中提高数学素质,比如让学生用正反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抽象与概括
篇2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在兴趣盎然的思维过程中去培养。教师教学时可多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竞赛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寓思维训练于游戏之中。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一上课便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可以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因为想难倒老师,说的数都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的对而且快,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学习。再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出示“ + = , + = ”问,这些题目做得对吗?谁能说出它“病在哪里”?请你来当个小医生给它医好。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性很高,实际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
二、 讲清概念,建立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合乎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讲清每个概念,每个算理。
三、加强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发展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解题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该重视自编题及一题多解的训练。自编应用题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数量关系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要考虑到思维的灵活性,编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过程,一题多解的练习,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会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篇3
【关键词】几何教学 思维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19-02
几何教学是数学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正是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能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几何知识。几何教学中的难点包括:如何准确将图形中的各个间接条件转化为解题的基本要点;如何巧妙地转换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如何将已知条件图形化;如何将分析过程综合化,即将综合法与分析法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断,寻找问题的接洽点,解决问题等等。由此可见,化解几何教学难点,必须从激发学生的思维角度入手,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其驾驭数学语言的能力,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几何图形,并及时转换为需要的知识点,进而才能巧妙地解决几何难题。
一 培养学生的几何基础思维
1.加深学生对基本定义与概念的理解
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的理解不够清楚,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效果。如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对于“面积”和“体积”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只会死记硬背,这样会对学生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负担,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使学生对这些定义和概念具有清晰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图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它对于学生理解图形、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识图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简单出发,逐渐向复杂行进,从易到难,逐步提高。
3.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学生在读懂题意以后,画图是学生将几何语言转变成图
形的基本要求,同时它对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训练的时候,可以选择适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经过动脑、动手逐渐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同时,教师应当在这个过程中起带头作用,在画图的时候要按照每一个画图的步骤来画,带动学生将画图能力慢慢地培养起来。
4.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
在解题的过程中,题意中的很多内容可以用几何符号来表示,通过用几何图形和几何符号将题意表达出来对于解题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针对几何语言、几何图形和几何符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应鼓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多画图、多写、多转换,将题意中的信息转换在图形当中。
5.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四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一阶段,让学生按照图形来回答问题,或者让学生用简单的几何符号写出来。第二阶段,用几何语言的形式来证明已学的定理。第三阶段,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用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用正规的几何语言来书写证明过程。第四阶段,强化逻辑推理,教师应当选择难度适宜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证明训练。
二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通过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几何课程中主要以几何知识点、几何内容来体现逻辑思维的形式及方法,例如,教学中所出现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指具体的几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是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因此,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对学生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其真正了解、弄清概念中所包含的具体对象及属性、特征,结合大量的知识点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几何教学难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效率。
2.逻辑思维训练内容
在几何教学知识点中所涉及的逻辑思维是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呈现的,其中,逻辑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教会学生如何采取适宜的论证思维方法及解题方法进行各类题目的分析、解析,并根据图形中所包含的各类图形,分析其性质与属性。
第一,学习论证的思维方法。一方面,根据图形中的各部分性质分析、综合出图形的整体性质,相反,可以通过将复杂的图形分解为各个简单的部分,包括已知的简单图形。另一方面,将已知条件作为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和从图形之间、概念之间的联系入手去分析图形性质的方法。
第二,选择适宜的解题方法。由于各类解题方法本身的优缺点并不相同,其所适应的题目也各不相同。因此,应教会学生如何在各种解题方法中,快速选择适宜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与准确度。
第三,学习找出图形中所包含的各式图形。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复杂的图形,通过将复杂图形中所包含的各类简单图形分解出来,仔细研究图形在运动变化中产生的图形性质的变化。
3.让学生学会转化,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与解题的过程中,快速、巧妙、准确地将题目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自由转化,将平面问题与空间立体问题进行转化等等。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转化技巧与转化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准确地解决各类几何难题。
三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让学生在脑中构造图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不论是立体几何还是平面几何,其教学过程都是根据其概念及图形进行拓展、延伸。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合文字信息与符号信息等已知条件,在脑海中构造相应准确、直观的几何图形。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自制模具,将抽象的图形与概念转换为实物,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以画图的形式,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图像对于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爱好具有重要作用,它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空间图像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以画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熟悉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强化图形与推理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对空间图形的熟悉度与理解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可以将静态化、抽象化的几何图形转化为动态、形象化的空间立体图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枯燥复杂的文字信息、数字符号转化为形象有趣的图案、声音、三维动画视频等,这就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几何中的教学知识点。多媒体课件教学法,能便于教师在课堂中将静态的图形转化为动态的图案演示,并快速进行图形的变形教学,包括图形的延伸、平移、旋转、展开等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四 结束语
在几何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加强学生的几何基础思维,使得学生在接触到几何知识时,能习惯性地运用固有的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各类题型,将各种数学语言巧妙地转换为需要的知识点,增强几何教学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温.谈立体几何中的图形变式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1995(1)
[2]鲍珑.初中几何与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1988(2)
[3]孔忠娣.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有效策略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27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加强;阅读能力;逻辑思维;发展进步
数学语言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抽象性问题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人员以小小的帮助与启发,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我国初等数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一.在学习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因此要想真正的培养出数学解题的逻辑性思维,加强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进行解读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的解读与语文等文科类学科不同,因为数学它具有极高的准确性,数学的概念,专业术语和符号都是具有极为精准的含义的,并且其答案也是绝对的正确或是绝对的错误,几乎不会出现令人产生歧义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应该更加的仔细认真,对数学语言的良好掌握有助于对数学问题的解读,同时通过对数学的不读但阅读练习,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所以教师要想加强小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则要努力做到在学习中队数学语言的感悟与阅读学习,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件通过加强学生在学习上的感悟学习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二.加强数学语言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仍处于对社会认识初始阶段,而他们对于社会认识的主要来源则是通过教师的一举一动来获得,因此对于初等教育工作人员来说,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十分的强,所以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则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素养,并把这种能力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在课堂上对数学语言的表达,加强数学语言在课堂上的使用,进而起到表率的作用,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的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的感悟。
三.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
随着互动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搬到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其中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也有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可以把自己对某个数学问题的理解与感悟通过数学语言表达给自己的小组成员,同时也可以听取其他同学在进行问题解答是对数学语言的表达与整理,进而取长补短,真正的做到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是逻辑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同桌交流的学习方法
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相比,同桌间相互交流的方式则显得更加的有效,因为同桌之间的交流将会更加的便利,同样这种同桌交流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定期进行数学小结
小结是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难度也是十分高的,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小结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和组织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并且在进行小结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对之前所学内容所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菜。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定期进行手数学小结教学,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夯实的数学基础。
4.数学语言知识基础竞赛的学习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好胜心要远远的高于成人,因此定期的举办数学语言知识竞赛则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同时,在准备竞赛和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加强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生的优势,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个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实际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学习
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可以是学生在对知识进行表达的时候更加的形象和具体,而小学数学作为十分抽象化的一门学科,加强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则可以更加有效的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今儿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中包括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在逻辑性思维较强的数学学科则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问题的解答能力,但目前我国小学院校在学生小学数学语言的学习上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于弊端。因此本文就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初等数学教育工作人员以小小的帮助与启发,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打下夯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有效的提高我国初等数学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转引自钟启泉、崔允都、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210页
[2] 中国电化教育编辑部.1:1数字学习:学习革命的新浪潮【J】.中国电 化教育,2007,
篇5
数学是小学中相对占有主导地位的一门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思维性及实践性等性质。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犹如未来的一本工具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推断的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任。然而,小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加之年龄较小、天性活泼、好动,认知力不足等,对外界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差。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发展学生正向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比较单一,比如2+3=5,很死板的一个等式,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可能比较抽象,不知道什么是加法,更不知道其内在的意义。于是,数学老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好动、好奇、乐于模仿的心理,让其亲自动手操作,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概念、实物,可以让其与同桌合作交流,摆具体实物、学具等,发现左边2个,右边3个,把左右两边合在一起,就是2+3=5的结果。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画片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小松鼠情境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地发现一共有几只小松鼠。有的学生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5;有的学生借助动画,进行操作,让小松鼠跑到一个篮子里,合起来有5只;有的学生用接着数的方法算出结果。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积极发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加深了其对数字的认识,培养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自己推断,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字有趣化、具体化,一目了然,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与记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识力、逻辑思维能力。
2.多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散发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谓的“开放性”就是一题多解,打破常规看问题。比如经典的“打鸟故事”,电线杆上有10只鸟,打死1只,还剩几只?如果按数学常理来说,答案应是9只。不过,有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理论联系实际,思维不能过于单一。有人说其他鸟被枪声吓跑了,答案是0只;有人说打死的鸟还挂在电杆上,答案是1只;有人说这群鸟耳聋,答案是9只;还有人说一枪射中两只鸟,显然答案又不一样。数学就是这么抽象的一门科学,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梳理、理解、记忆、掌握,并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整合,合理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去理解。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一张长方形纸张,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通过孩子们的思维拓展,呈现出一题多解的答案:
还剩3个角、4个角、5个角,通过开放性习题的呈现,促进学生多向性、独特性、灵活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判断、推理,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散发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玩数字游戏,提高学生逆向的逻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生活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与常规思维相对立,是指不走寻常路,不用常规的思维看问题,而是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问题。逆向思维具有其良好的特性,可以开发人类大脑的潜能,有利于挖掘一些新颖、前所未有的东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问题利用逆向思维会迎刃而解,有时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四则运算法则后,在拓展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扑克牌数字,两个人玩二十四点游戏,同时交代游戏规则:十一及以上数字分别用1、2、3数字代替,扣除大王、二王两张牌,用加、减、乘、除(括号),把抽出的4个数灵活巧算成24,每个数只能用一次,先算出Y果者赢。二十四点游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思维感官,解题思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也都是正确的。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也开动了脑筋,从而提高学生的逆向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限时抢答,提高学生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老师每天可以利用抢答的方式,在上课前5分钟的时间内回顾和巩固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点,并对先答对者给予鼓励性评价语言或颁发小奖品(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如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说说得数是6的算式,比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学生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地进行抢答,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得数是6的算式从脑门里都搬出来。这样设计的限时抢答,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
5.利用脑筋急转弯,强化学生异向的逻辑思维能力
脑筋急转弯就是指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要很快地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别的方面来思考问题。现在泛指一些不能用通常的思路来回答的智力问答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时候将脑筋急转弯作为一个小插曲,或在作业的设计上来个脑筋急转弯,可极大地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比如说将9个橙分给13个小朋友,怎么分才公平?答案是榨成汁。再比如一个人唱一首歌需要3分钟,全班同学一起唱需要几分钟?答案还是3分钟。脑筋急转弯不但可以开发智力,激活脑细胞,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强化学生异向的逻辑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6.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给学校教育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它不仅促进了教师与外界事物的联系,而且提高了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自己制作的精美课件,通过班班通平台,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些动画课件色彩鲜艳,直观形象,可极大地吸引小学生的眼球。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乐园”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抢苹果”“青蛙过河”“打地鼠”等动画,组织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我先把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按“石头剪子布”的方法决定谁先走,答对了才能继续,答错了要往后退一格。在第一关中通过“抢苹果”动画,复习数的组成;第二关通过“青蛙过河”动画,巩固10以内数的计算,计算错误者,青蛙没办法跳到对岸;第三关通过“打地鼠”进行智力大比拼,目的是复习100以内数的排列问题,答错者地鼠会当头一棒……闯关游戏化静态为动态,化形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单明了,打破了以前传统的黑底白字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将多媒体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可使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声情并茂,能动善变,直观形象。总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7.结语
篇6
人们了解世界,探索未来,总是想要在保证正确率高的同时提高效率。假如没有专业的逻辑知识作为基础,单凭自身的想法,那就连最基本的与思维相关联的特点也很难被反映出来,更别说进一步了解与探索分布在当今逻辑学分科各个方面的不同学科。唯有努力钻研逻辑学这样的可以成为认知手段的科学,了解逻辑常识,特别是学习当代逻辑理论和推演方法、各学科与逻辑相关的内容,才能够提升思维素养和认知水平,使自身做到严谨、自律和理性,并且高效地获得新知识。同时,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书本上的内容,更为大家关注、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要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逻辑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是同一个体,学生再无老师的指导,这需要自我教学者具备更优秀的逻辑思维素养。自我教学者之所以需要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素养的还因为,各个学科发展迅猛,愈来愈高端,越来越难以被具象化,所以它们的逻辑性显得愈加明显。上述情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很多学科正朝着公理化、公式化前进,可以在各个学科中见到更多的特征符号,符号开始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科越来越形式化,生活中越来越多符号的出现,已经无法避免。假如个体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较低,就很难理解上述事物;他们很难通过一系列符号进行沟通,更说不上有没有兴趣和自信进行自我教学。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在本科时期的学习与自我教学能力十分相关。现实表明,优秀的逻辑思维素养是自我教学能力的基石。
二、逻辑学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与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长期以来缺乏批判性思维,特别是把它当做教改的内容,当做一个具体的课程,更是比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年。批判性思维在很早之前就是西方国家教改的中心。中国人最初关注批判性思维是在上世纪末期,个别学校试着设置了相关课程。批判性思维是人思考的模式,“上世纪末期,西方国家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普遍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具有目标的、也是自身进行评价反省所必须的。具体表现在理解、研究、评判、推测并判别已知的证据、观点、手段、标尺和环境。”也可以说,它是对已知的思维、概念、行为等一系列事物根据特定的方法和标尺做研究、评判,并给出确切的是判别。所以,在上世纪末期颁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中,首先就明确了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独立和批判性的思维”。
在信息量巨大的当代社会,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需要拥有对快速更新的新知识、资源决断、理解和应用掌握的能力,现代学生学会想要吸收当代社会爆炸的信息,就需要拥有在鱼龙混杂的内容中挑选出最富价值,起码没有消极影响的内容,这同样要求优秀的判断能力。校园生活相对较为简单,思想纯洁,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非常容易被自身以外的世界左右,特别是刚进入大学、还处在高中教育方式中的学生,他们面对的是自身价值观想法的激烈碰撞,这会让他们更难以克服困难,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时,假如没能培养他们对信息分辨的能力,有可能会导致他们生活方向的偏离,结果难以预料,所以拥有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就显的尤为关键,所以说具备对信息辨别的能力是大学生素养的体现,也是他们紧跟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时代步伐的显著表现。这种能力的培养,一是帮助大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二是向他们传授实践和应用的能力。
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国家及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高校学生毕业后,有的直接工作,走向社会,有的继续深造学习,都需要他们为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打好基础,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要得到成就,学生们就要有非常高的素养,特别是要具有其中的批判性思维。要从各方面提升人们的素养,就要进行素质教育,经过教育系统细致、全面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想法提炼融入内心,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心理素质,这样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要搞创新就必须学会批判性的思考问题,所以学生必须具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高校的老师们特别要教会学生们怎样独立理解问题。特别是要让本科生能有批判性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育要改革、要调整,重点是要批判性的思考问题,它处在二十一世纪世界的核心地位,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教育并非独立的教育活动,它和交流、处理信息、创造性思维、合作以及学生的自我意识紧密相关。
三、逻辑学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逻辑学与言语学同样是亲密相关的。人类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在人的日常活动中,任何时候都无法离开表达和讨论。不论何时,语言通常都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并且它具有重要的实际功能,是一项最基础的能力。学问交流仅靠文字没有言语作交流桥梁是不可能正常停止的,言语表达曾经成为人类社会理论活动中不可短少的重要才能,而目前言语也需求逻辑停止标准和梳理。现如今,口才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人和人在各方面的思想交流和往来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就好像一个技术专利,专利者若不能很明晰地把它解释清楚,就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不管是写作还是讲话,都需要把主体思想表述清楚、明确,有自己的特点。但是要很清楚、严谨的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要思路清晰、有条有理、推断具有逻辑性,这样就要学习、了解、知道逻辑学知识,特别是当今的逻辑学理论。只有掌握了逻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才能恰当而严谨,判断力才能得到提升,讲话、写作才能条理清楚、意思表达准确,使人信服,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讲的道理。没有逻辑的表达,不管用词多么华丽,都无法使人信服。所以说逻辑是说话的基础,语言表述力的好坏最关键的就是看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纵观当今大学生的言语才能,的确不是非常悲观。许多大学生连最根本的文书等应用文写作都存在很大艰难,更别说是毕业设计时论文的撰写和学术报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逻辑学教育能够标准学生的言语组合才能,能够培育学生无论是口头或是书面的言语组织才能,防止日常自然言语中潜藏的歧义和悖论问题,防止在语句的表达中井然有序、答非所问,便于大学华诞常生活中的本身学习、从事学问消费和思想交流的顺利停止。
篇7
一、运算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的运算包括数的计算、方程和不等式的同解变形、初等函数的运算和求值、各种几何图形的测量与计算、概率统计的初步计算等。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各种运算所需要的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公理、法则等数学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学次根式的运算时,要使学生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同时要使他们牢固掌握有关运算的各种公式,否则就会造成错误。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结果,还要重视运算的推理过程,在运算练习时,使学生做到“言必有据”。例如,对任意实数a<b,则5a<5b,有的学生的证明为:因为当a=2、b=3时,52<53,所以对任意实数a<b有5a<5b。这种证明是错误的,是“偷换论题,以特殊代一般”。
2.加强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以后的应试中能够节约时间,达到迅速运算的目的。我们数学教师要在平时给学生总结一些重要的数据和结论。例如在计算152、252、352……(个位上是5的数字的平方)时,让学生掌握其速算方法,就是先写上25,在25的前面写上比十位数大1的数与十位数上的数的乘积。例如:“152=225,结果225”是这样得来的,先写25,百位上的2是1和2(比十位数1大1的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就是:225。学生掌握了其方法后就能快速地口算出此类数的值。再比如说我们要让学生记住1到20之间数的平方,还要记住2和5的平方根等一系列重要的数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运算规律,对常用的技能技巧让学生进行足够的练习,以此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数学逻辑思维是以数学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为主要方法,并利用词语或符号加以逻辑表达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增知识还要长智慧,不仅要“勇于思考”还要“善于思考”,也就是通常说的“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食物”。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下功夫、花力气,把“数学结果”的教学变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学的重点是探索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是教给他们数学“知识”(简单的知识积累)。在教学中应做到:
1.明确概念,只有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提高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这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
2.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这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
3.加强数学推理论证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思路,不断总结推证规律,这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三、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空间”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空间知识和空间想象力,以后学习数学就存在许多困难。在学习空间知识时,要求学生做到:能够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应采取下列措施:
1.使学生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基础知识。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根本保证。中学数学中有关空间形式的知识,不仅仅是几何知识,还有数形结合的内容,如数轴、坐标法、图像法等。通过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几何图形加以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适量地利用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感性材料是空间想象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实物模型的观察分析,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图形的整体形象及实际位置关系,进而抽象出空间几何图形。例如,在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让每位学生动手做一模型,通过模型,学生会直观、较快地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及相关运算,学生学得快、掌握得牢。
3.使学生学会画直观图。中学数学的直观图是斜二侧画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调斜二侧画法,遵照画法法则,让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从中领会画法和要领,掌握画直观图的一般程序,并能够正确迅速地画出所给空间物体的直观图。
篇8
关键词:中学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知识体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具备了直觉思维能力,那么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具备直觉思维能力的学生便有了自信与动力,使数学学习变成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过程。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探索发现以下一些策略在教学中恰当使用,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一、抓好基础,形成知识体系与模块
数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直觉思维的产生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猜测性,但直觉并不是靠单纯的机遇就能产生的,它与主观想象不同,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凭空想象。而是在一个人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对所学知识形成体系与模块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当一个人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与模块之后,再进行直觉思维的时候,相关的知识会以模块的形式从记忆中提取出来,然后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判断,并得出结论。因此,用直觉思维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框架结构及内部之间的各种关系。然后再对问题进行整体的快速的思考,这时往往一个念头闪现就描绘出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从直觉思维的这种特点可以看出,直觉思维是主体在明了题意并抓住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之后迅速产生的,直接触及问题的目标或问题的要害,它与人的知识储备联系十分紧密,是对问题总体概略的反映,而对思维过程的细节并不十分清晰。无论是对问题信息的感知,还是对经验知识的提取,通常都是以模块的形式进行的。因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体系与模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基础。
二、利用类比联想,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但是,在数学学习中如果能使用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想象、模拟、猜测等能力)则会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一定的帮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利用类比联想的办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良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让逻辑思维带动发散思维。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逻辑思维能力太差,就觉得酝酿阶段缺乏对知识素材组织加工的基础,因而不能形成认识上质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类比联想的训练,可以使发散思维得到发展,从而为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三、建构数形联系模式,诱发学生的直观感觉,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这说明数离不开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能够建构出相应的图形或模型,往往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如此,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会大大降低数学的抽象性,从而直观易行地解决复杂难懂且抽象的数学问题。美国当代著名学者布鲁纳非常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他甚至指出:“在我们向学生揭示演绎和证明这种更传统和更正式的方法之前,使其对材料的理解可能是头等重要的。”由此可见,中外科学家都对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有非常深刻的认识。这也说明了在数学学习中建构数形联系模式,诱发学生的直观感觉,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
篇9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直觉,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产生的,虽具有偶然性,但不是凭空臆造的.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在解题中才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在关键点激发出灵感,结合逻辑思维高效率地解决问题.高中阶段的数学语言的描述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性知识逐渐加重,与初中阶段的数学相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方法,使学生能掌握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让他们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无论是概念课、习题课还是复习课,学生都能使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听好每一节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他们自己的数学能力,不断尝试各种学习方法,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系统地掌握高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直觉思维,不但要求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还应扩大数学的知识面,以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虽然高中生面临着高考,但是在教学中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大脑对教材中没有出现而与之相关的概念有个印象,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灵感.如,在数学教学中介绍有关高等数学知识,既可以让继续深造的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直觉思维有所依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知识,活跃严谨的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具有逻辑思维的同时具有直觉思维.课外知识虽然有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但要在学生学好必要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扩展学生的视野,不仅可以依靠教师的讲解,还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和阅读,在课外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直觉思维的培养.
三、重视解题训练
解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学生通过同类试题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再遇到同类问题时思维会更加敏捷,直觉的准确性也会增加.在解题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找出其中合理的部分给予表扬,让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爱护,对于设想不周到的部分,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其原因,让学生为下次的直觉作好充足准备,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还可以直接在教学中提出直觉思维,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直觉思维,明确直觉思维在解题中的作用.例如,高考中选择题的解答,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把所有选择题的每一个选项都进行详细分析,就无法把握全卷,最后会因为没有做完或无法复查而出现许多不必要的失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选择题进行系统练习,总结迅速而准确解决选择题的方法,并在合适的选项中合理运用直觉思维,对比详细分析解答与运用直觉思维解答的利弊,让学生勇于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激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思维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凭直觉解决问题.在数学的历史长流中,出现了很多由于一时的灵感而发展出新科学的数学家.灵感往往出现在一瞬间,它是在人们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闪现在人们大脑中的,对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例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对各种几何图形产生印象,再遇到关于某个几何问题时,便可以在大脑中闪现已有的印象,为产生灵感作好铺垫.高中数学学科严谨科学,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都是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也习惯于用逻辑思维来分析、推理有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篇10
关键词:程序性知识学习;大学生创新能力;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216-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创新教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针对专业知识的类别和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和学习,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
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思维。一个人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依赖于这个人在既定领域内深厚的知识基础。在国外,大量定性的个案研究发现,在学科内及跨学科的研究中,包括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杰出人士,都发现了同样的长期发展模式,需要一段重要时期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使在他们的领域达到世界级的水平,即“十年规则”。研究发现,知识技能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关于“做”和“如何做”的知识,有利于高校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研究
大学生对创新的崇尚意识与参与行为之间存在很大反差。造成意识与行为反差的原因,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再加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高校急功近利的倾向明显,比规模、比指标成为价值取向,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不少学生热衷于研究生考试和各种业务考证,以另一种方式陷于应试教育,所学专业知识零碎,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系统,也无法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一)思维固化
在我国,由于实施应试教育,大学生在经过千百次的测验与考试后,形成凡事按照标准答案思考的固化思维。思维固化使他们从小形成一问一答的思维惯性,缺乏一问多答的灵活思考,教育出来的学生是标准化答案的产物,想象力被消磨殆尽,难以进行创新活动。
(二)权威性思维的枷锁
一个人的思维一旦被权威的理论或观点所束缚,就难以突破和创新。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和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批判精神和质疑思维,对教师传授的书本知识绝对相信,导致思维的僵化和惰性。
(三)知识僵化吸收
目前,高校教育大多强调知识的传授,很少重视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让学校变成输入知识的工厂,学生变成收藏知识的仓库。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知识被单纯地机械吸收,而不被运用、检验或重新组合,学非所用,学用脱离。
二、程序性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使我们不仅能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而且能初步探知到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复杂关系。
创新能力在实践上具体表现在,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对经验做重新整合,对事物关系重新组合,从而导致新的意义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包括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能力。
1926年,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提出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四阶段:准备期、酝酿时期、明朗期和验证期。创新思维的四阶段,实际上是运用逻辑与非逻辑两种思维形式来完成的。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收集资料、数学推导、逻辑证明等,表现为常规性思维活动;非逻辑思维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是在长期的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对客观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揭示而产生的。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经过大量严谨、严密的逻辑性知识的训练,才能熟练运用逻辑思维,进而产生非逻辑思维。这种思维以深刻的逻辑思考为铺垫,既有系统性,又有发散性,是真正的创新思维。
从知识的再现看,程序性知识具有快速、独特、灵活迁移等特征,充分体现创造活动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程序性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成分。程序性知识的发展过程,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1.陈述性知识是创新思维形成的根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在特定领域里,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不同的关键因素,是专家与新手的专业知识结构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很大的不同。所谓的知识结构是保存和再现信息材料的能力,即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陈述性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明程序性知识学习第一阶段的陈述性知识学习,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基础。
2.程序性知识是创新思维进行的推动力。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问题的提出和方案的选择是逻辑思维在起主要作用。非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从量变到质变的一种飞跃,是在熟知逻辑规则并超越规则的基础上达到更高境界的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突破点。
逻辑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程序性知识学习。某一领域的专家不仅要具有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他们的知识结构是“条件化”的,便于熟练地运用。当某一问题需要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时,他们能够立刻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陈述性知识,并将陈述性命题转化为程序性的产生式,进而进行复杂程序合成,经过大量的训练,建立相应的逻辑联系,形成提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创造出新事物的创新思维。
三、程序性知识学习策略的应用
(一)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升知识技能创新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知识中的主观能动性与发现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学习是主动的,是一个发现过程,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目前,我国大学生虽然在应试能力方面强于外国学生,但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远远弱于国外学生。经过大量的程序性知识学习,可以提高他们信息加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大学生能够高度灵活组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增加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变通性,提高知识技能的创新能力。
(二)破除创新思维的枷锁
培养创新人才,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破除创新思维的枷锁,让学生学会审视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强化自我意识。创新思维的枷锁会让学生仅仅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上,懂得“是什么”但知识虽然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绝非只是知识的单纯积累。破除经验型思维枷锁的关键是,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将它们系统化、条理化,构成理论知识体系,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性,遵循特有的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将知识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将各个产生式熟练地运用到类似的或新的情境中,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的思考,达到培养创新专业人才的目的。
(三)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1)激发好奇心。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可激发大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思维中的可贵品质之一。好奇心强的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完成新知识的表征、转化、精加工等心理过程,知识保持得也更为牢固。(2)发散思维训练。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发散型思考,培养他们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和组合知识的能力,开阔视野,使新知识利于提取的线索更多、更广泛。(3)引导知识系统化学习。知识系统化是对所学知识再加工和再系统化的过程,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和与新知识的融合。只有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形成有组织、有系统的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和组织复杂产生式去解决问题与创新。
(4)系统训练和强化。教师在设置练习之初,速度要慢、要精,等简单的动作步骤完全程序化后,再设置较难练习,以增进程序性知识的灵活性和熟练性。
四、小结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相关程序性知识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让高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并在头脑中形成严谨的知识网状体系组织,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并具有联想扩展能力、发散思维,进而触类旁通,这都是在培养创新人才中不可缺少的。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运用程序性知识学习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与策略,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这对于解决当下各种疑难惑问,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经济创新及军事创新等,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120.
[2]余华东.创新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37.
[3]郝秀刚,葛明贵.程序性知识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6):56-57.
[4]丁辉,贺善侃,张士运.创新思维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A龄出版社,2010:23-39,261.
[5][美]A・J・斯塔科.创造能力教与学[M].刘晓陵,曾守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