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临床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士临床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士临床实践总结

篇1

【关键词】 实习护士临床实践;体验;质性研究

临床实践体验一直是护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为护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真正走向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项研究通过调查实习护士的实践体验, 提出实际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望能够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 制定解决措施, 完善课程安排,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本年度全部163名实习护士中, 根据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 随机抽取100名护士, 全部为女性, 平均年龄18.3岁, 共分为10组, 每组10名。

1. 2 信息收集 采取分组讨论、深入访谈的办法来收集信息数据。针对某一感兴趣话题, 包括同一组内的不同对象以及不同组内的对象之间, 均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分组访谈的目的在于从预定的目标人群中对感兴趣话题获得质性信息[1, 2], 分组研究从9个与实习护士临床实践体验相关的开放式话题开始, 在讨论中运用刺探和引导的方法, 避免用自己的观点来影响调查对象对问题的看法。问题如下:①你对学习护理专业感觉怎样?②你对护理工作的总体看法如何?③在临床领域中是否有一些令你感到担忧的问题?④你愿意谈一谈令你感到焦虑的临床体验吗?⑤哪种临床体验令你感到愉悦?⑥在临床体验中你认为可能发生的最好的和最坏的事情是什么?⑦在临床体验中实习护士最担忧的是什么?⑧你认为如何改善临床实践体验?⑨你对临床实践体验有什么期待?其中前2个问题是一般性话题, 用来打开局面, 使调查对象处于一个轻松自如的状态中, 容易与研究者产生互动, 并由此展开, 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

1. 3 数据分析

1. 3. 1 在每次访谈结束后立即制作访谈报告, 包括访谈过程、有意义的信息数据等。同其他研究者一起检查录音内容, 并思考访谈过程中的诸如手势、姿势等非语言交流信息。

1. 3. 2 在质性数据分析中采用编码分类归纳的办法。具体包括:逐字、逐句、逐段分析在访谈过程中收集到的每一条信息, 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 比较分析所有编码信息中相似和不同的数据, 进一步浓缩、分类。最后, 从所有类别中提炼升华出中心主题。

2 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质性分析, 从所有数据信息中归纳出3个中心主题, 即“临床初体验导致的焦虑”, “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和“临床监管问题”, 成为影响实习护士临床实践体验的重要因素。

2. 1 初次体验临床导致的焦虑感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 主要的担忧是担心由于知识贫乏而误导甚至给患者造成损害。其中一个学生谈到:“当我第1天走进临床工作时, 生怕会误导患者而不敢说话。记得当时一个患者问我他的诊断是什么。我说‘我不知道’, 他很惊讶地说:‘你不知道?那你凭什么来给我治疗呢?’。”另一位学生说道:“当我为一名84岁的患者导尿时, 足足花了20分钟才完成, 中间往返处置室4次来拿各种所需的东西。我的心跳得非常厉害, 双手不停地颤抖。尤其是在患者家属和带教老师的注视下, 显得更加紧张。真是永生难忘。”

2. 2 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差不多所有学生都描述了理论与实践的不统一给他们带来的困惑。有人说到:“已经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知识, 但是还是没办法把它们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很多书本上的知识根本就用不上。”其他人谈到:“在刚刚学完脑血管病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到临床去实习, 当接触到真正的脑梗死患者时, 却发现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我事先所想的竟有很大的不同。人们并不是完全按照书本来得病的。”

2. 3 临床监管问题 一个学生谈到:“护士长和其他老师们有时并不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 他们经常忙于工作, 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教我们。”还有人说:“有些带教老师虽然对学生比较关心, 易于交流, 也愿意帮助学生进行临床工作。但不是水平不足就是表达能力不强, 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大部分学生们认为, 监管老师做得更多的是考核而不是教学。

3 讨论

本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实习护士们对临床实践过程并不满意。初次体验临床所带来的焦虑感是被学生们最普遍认同的。因此, 培养自信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当注重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这样他们就能够迅速进入角色, 融入并胜任临床工作。在临床工作中, 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差距所产生的冲突常常困扰着学生们的思想, 他们所接受的临床指导与在课堂上所学的有时十分地不同。这种担忧和焦虑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实习效果。良好的监管对于学生迅速进入临床状态, 并达到专业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当中, 监管老师所扮演的并不是教师而是考核者的角色。监管老师应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提高适应社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消除实习护士害怕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心理。

综上所述, 本项研究的结果提示医务人员有必要重新认识护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实习护士们普遍认为,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良好的监管能够使他们有足够的自信来胜任本职工作。本项研究也应当给护理教育主管部门一些启示, 那就是重视实习护士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心理状态, 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设置, 从而真正达到临床实习的目的,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Krueger RA.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1988:15.

篇2

 

自从2008年实施了《护士条例》以后,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学校来说,怎样在学校护理教学中落实《护士条例》的内容,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出有水平的、能够解决临床问题的护士成为其研究的关键。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临床实习安排时间和建立护理院校教师参与的长效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等多个方面加以探究,为相关护理教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护理教育开始发展以来就一直在变革,各个护理院校都努力建设自身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医院提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在1996年,教育部启动本科的护理教育改革项目,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和护理院校工作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在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时,尽管有很多院校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连接强度不够,但是因为学生数量多,实习基地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好这一问题。因此,必须建设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护理课程设置,合理利用临床资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具体来看,各个护理院校要在落实《护士条例》的前提下,按照学校自身状况,不断提高临床实践的课程,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参与临床实践,督促学生们主动学习,努力探究,积极承担责任,提高护理技能。

 

2 合理安排好临床实习时间

 

对于护理学来说,这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所以要利用临床实践应用护理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士的专业水平。在护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应用知识,深化对知识的学习。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推动学生全面提高。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再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良性循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励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除此之外,利用临床实践,学生可以实现和社会环境的接触,更新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自身和病人、家属或者和其他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意识。对于各个护理院校来说,要合理安排学生临床实习实践,为护理学生创造优良条件,按照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逻辑顺序,科学的安排临床实习时间,不能把所有学生的临床实践都安排在护理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年,这样会错过为护理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最佳时机,不利于护理人员内化护理知识。

 

3 建立护理院校老师参与临床实践的长效机制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而对于护理教育机构来说,它培养的人才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才可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各个护理院校努力研究如何通过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学生的个人技能,内化理论知识。在进行护理教育过程里,老师的积极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护理态度,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背景下,各个护理院校必须建设教师参与引导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各个教师参与到临床实践教学工作里,改变传统的为学生联系实习岗位的角色。通过学校和临床教师的共同作用,指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实践工作,进一步实现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在每年抽出一定时间使教师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里,一方面可以连接现在的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实践水平,通过和学校的有机结合,努力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

 

4 合理配置护理人才资源

 

在现在的医院发展状态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十分短缺,在这一背景下,合理配置护理人才资源会影响着护理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影响护理工作的效率。对于一些学者来说,他们逐渐从多个层次上开展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怎样激励面对护理人才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是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均对此从不同层面有所研究并提出各种建议。针对内地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的现况,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安排临床带教工作。所以,相关部门要设置医疗机构最低人力配置标准,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社区服务里的护理人员配置重视力度,合理设置配置标准,增加护理人员。初次之外,护理院校要加强和临床单位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即使是人才资源短缺,也要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通过把护理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护理人才。

 

5 总结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必须通过护理院校努力提高护理学生的护理技能,这必然需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实现护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篇3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期间产科实习护士106人,将其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5±3.7岁,大专生21例,中专生32例。对照组: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6±3.8岁,大专生22例,中专生31例。两组实习护士基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纳入标准如下:(1)自愿选择带教模式;(2)临床护理经验半年至一年;(3)积极接受护理实习教学并配合研究。本项研究内容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知情同意。

(二)带教方法

对照组实习护士接受传统带教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选取合适的带教老师统一对实习护士进行为期两周的理论教学。

(2)理论教学完成后,带教老师一对一教导实习护士临床实践技能。此过程总共耗时一个半月。

(3)完成大纲教学内容后对学员进行考核。实验组实习护士接受临床路径带教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1)带教老师将大纲内容分为三部分:基础、进阶和实践。基础阶段为期两周,为学员讲解理论知识和实践相关内容。带教老师一对一对学员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辅以临床实例和相应解决方法帮助实习护士更好更快地学习。

(2)进阶阶段为期两周,带教老师一对一教实习护士临床实践技能。此阶段带教老师反复操作和演练至学员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带教老师关注学员各项操作中的错误并予以指导和纠正。

(3)实践阶段为期两周,实习护士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护理的具体内容、相关操作以及解决方法均详细、完整传授至实习护士。

(三)效果评定

首先,在为期一个半月的带教工作完成后对实习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理论知识考核通过笔试(满分100)形式进行。实践技能考核通过临床护理操作(包括非常熟练、熟练和不熟练)进行。然后,调查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此项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

(四)统计学方法

实验资料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首先,考核两组实习护士的专业技能。据统计,实验组护士理论知识平均得分90.3±4.1分,实践技能熟练率为86.79%。对照组护士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81.5±3.8分,实践技能熟练率为69.81%。然后,统计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实验组满意率90.57%,对照组仅为73.58%。

三、结论

产科是临床护理和治疗的重难点科室,若临床路径能有效实施于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便可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本项研究于产科护生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临床路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多专业医护人员合作制定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计划。计划以全程照顾和考虑患者,给予最高质量的护理。其次,临床路径提供有效的教育,规范具体环节。带教老师采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指导实习护士。然后,此方法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带教老师通过悉心指导和实例讲解传授护生沟通技巧于实习护士。最后,临床路径通过辅导、演示和实践增强实习护士的综合技能。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经临床路径带教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学习结果更好且具有更专业的实践技能。

四、总结

篇4

【摘要】护理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科技也在不断的发展,这也是对护理人员科研意识的水平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护理科学的落后状态,需要对护理的事业发展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从而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中应有的作用,最好能够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护理医学的科研研究,对护理实践的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护理科学;护理实践;关系

1 科研的重要性

在最近几年,护理科学的不断发展突显了几个特殊的特点。首先就是护理医学的模式在不断的改变。护士的工作范围在不断的变化,从病房逐步的走向了社区。随着护理对象和护理范围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同样也要求护士的要求水平也是更高了,要求能够更好的掌握护理的知识,满足护理的需求。其次就是在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在医学的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对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的水平,而且还能够对护士的实践能力有进一步的考验,对科研的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最后就是如今的社会出现在台面上的新技术是越来越多,并且新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的被推广,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护理问题。等待护理的人员进行研究。

2 科研的前景

临床的实践为护理开辟了新的道路。由于护理的本身的特点就是有规定,不是医生能够取代的。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是相当多的,而且时间也长,这样就给临床实践的机会大大的增加了。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干预的措施,和一些有用数据的记录,这些都是护士应该完成的。作为一名护士,只要你肯努力,就会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

3 实践与护理科研的关系

护理学也是一门有实践意义的学科。他在本身的实践中要进行不断的完善。护理工作在社会的时间工作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活动,并且收益于临床的实践中,在实践中进行总结经验。因此,护理工作者要珍惜实践的机会,要善于观察,要善于思考,要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从中可以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的所在,可以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丰富实践内容。

护理科研是研究探索护理理论、护理方法以及先进的护理技术,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护理科研的目的在于:(1)正确的确立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和模式,发展及深化护理学的理论体系;(2)探索、发展护理学的新规律与其他科学的内在联系;(3)通过直接实践、总结、分析、比较,发现新的护理方法以及证实护理方法的可行性;(4)扩大护理工作领域与职能,拓宽护理人员的视野。

以上就能看出,护理的时间和护理科研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开的,护理的科研是一种认知的活动,它主要就是通过对护理的实践总结来获得更多的知识。然后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在思维上进行升级。然后从中揭示护理在时间中所探索护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护理的实践行为就是要经过护理的研究进行证实,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探究。护理的科研使得护理的实践更具有可有科学性,而护理的实践也是可以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等来对护理科研的水平进行提高,其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近年来,随着护理高等教育的开设、各种各样的组织的成立、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以及医学刊物的普及,护理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医学的其他分支箱比较而言,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的。

影响医院护理的科研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护理人员整体的进行科研素质的缺乏以及没有较先进的科学方法。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出现比较晚,在很多的医院或是医疗的工作的工作人员自身的学历也就是个中等学历。近些年护理工作被逐年的普及和认同,有较大的发展,有一些研究生、本科生在毕业时,分配到了医院,并从事护理工作,但是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能满足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且有相当多的医护人员缺乏科研设计和统计学的知识,因而限制了其推广及应用。

在很多医院医护的人员对于护理科研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不足,对科研的兴趣缺乏一定的学习勇气。目前很多医护人员的职称都是不分高低的,很多人都是从事相同的工作。所以很多的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很长时间之后,就能够了解到很多的资料,唯一缺乏的就是对科研意识研究的自觉性。

缺乏护理学科的带头人:护理队伍中缺乏既具有临床的实践的能力的,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专业的护理人才,同时对高护人员未能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在使用护理人员上,仍然是按资排辈,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加之在高级职称上的编制时重医轻护,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高护的改行、离队或者是提前退休,大大的挫伤了高护人员的护理科研的积极性。

护理的人员获得很多的情报和信息,另外加上不够熟练的检索,和外语的水平,并且严重缺乏对原文文献阅读的能力,这样就能使得护理人员掌握的信息受到限制,许多护理人员投入到学习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投资,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4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优良实现,总结理论和经验。例如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的问题,家庭与社区护理以及患者身心健康教育、循证护理等,都将成为近年来护理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这样,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经验,我们才能从中将护理学科推向前进,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麦慧,唐艳萍,邓松英.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肺阻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 第22期

[2] 赵晓丽,胡本红,曲凤娥,冯艳华. 好儿童心理 做好护理工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 第19期

篇5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1 临床实践必不可少

年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经验均不丰富,难免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传染病学》一直在各医学院校均为考查科目,在校学习时未予重视,临床实习轮转到传染科时间短,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教学效果自然不佳。笔者第一次授课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即板书教学,由于对所讲授知识不是非常熟练,讲授知识如同背书,加上未对讲授内容条理化,板书内容多,后排学生的听课反馈是既听不清楚(老师的声音),也看不清楚(板书)。所幸我校注重师资培训,在没有教学任务的时间安排笔者到临床一线实践学习,累积临床经验,并积极安排参加有关的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本学科的进展及最前沿的新动态。经过1年的临床实践,笔者的教学评价已经连续7年全A。笔者的体会是:要想让听课的人能听懂,最重要的前提是授课者对所讲授知识完全吃透、弄懂。传染病学作为临床科目的一门,绝对离不开临床实践,通过接触典型的临床病例,可以更强化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记忆,而这些病例在日后教学的合理应用,则可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实践能为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必不可少。

1.2 善于借鉴经验

虽然形象生动的临床实例可以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但是由于时间和地理等因素,年轻教师对有些疾病只是听说而已,想通过临床实践积累所有传染病的临床经验,有很大困难。而对于没有临床实例的病种,学生听课兴趣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教学质量不高。笔者的解决办法是:多听资深教师的讲课,包括本校的老教师、本市其他医学院校教师的授课,甚至网上教学,除了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还特别注意收集他们在课堂中列举的临床实例,特别是那些笔者没有接触过的病种,把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口里说出来的典型病例借用到自己的讲授当中。此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典型的病例个案运用到教学当中,使沉闷的教学又形象生动起来。

笔者认为,多听课,多多借鉴别人的经验,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 优化教学内容

2.1 不同学生教学重点不同

我校护理专业生源来自三方面: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从未接受过医学教育,占绝大多数;二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有的已经接受过全日制中等医学教育,目前比例很低;三是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普高生未接触过临床,对于疾病的临床表现、预防以及疾病的护理措施兴趣较大,对于这方面的内容重点讲授,而病原学、发病机理、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尽量简略。业余班学员即在职的中职生来自各个医院,临床护理经验丰富,加上工作之前的中等医学教育,对于各病种相当于第2次学习,她们最需要的是知识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笔者将发病机理及健康教育的内容作为业余班授课的重点内容,而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则相应简略。

2.2 针对性增加教学内容

健康教育是传染病护理学的重要内容,护士在今后护理工作中除了对患者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卫生宣传教育。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予重点讲述,课后均有学生提出她们所关心的问题,但是有些问题在教材中介绍很少,或者完全没有提及。比如,为什么接种了乙肝疫苗没有产生抗体?没有产生抗体该怎么办?为什么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对于这些学生比较关心、问得比较多的问题,笔者查询大量资料,得出较全面答案,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入这些内容,学生反映良好,尤其是在职的中职生。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心理疏导法的应用

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认为护士只要掌握护士该掌握的知识就可以了,对于那些她们认为应该是医生掌握的知识,在学习之前就有排斥心理,觉得会不会无所谓,或者认为自己根本就学不会。在乙肝两对半结果判读的教学中,笔者不止一次体会到这点。病毒性肝炎两对半结果判读在学生学习传染病护理学之前的课程(如基础学科以及健康评估)中出现过不止一次,但是由于授课时间限制,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掌握判读的方法,因此再次在传染病护理学接触这个知识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又见到了?我不会怎么办?然后自我安慰:这是医生要掌握的,我不懂没有关系!之后就不会认真听这个内容。针对学生心理,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之前,把学生的想法以她们学长想法表达出来,指明了这种想法的不正确性,希望她们做到别人懂的自己会懂,别人不懂的自己也懂。并且告知在这次课之后她们的学长都能正确地判读乙肝两对半的结果。在学生树立了信心后,使用尽量简单、口语化的讲授,再请同学按照笔者教授的记忆方法进行大量的两对半实例分析,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堂上掌握,小部分学生课后通过复习笔记也能很好掌握。在期末考核中,这部分内容得分率很高。

3.2 完善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

篇6

[关键词] 新护士; 急救理论知识; 急救技能; 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59-01

急诊是一门新兴的医学综合专科,专业技术独特,实践性、应急性强,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灾害事故、中毒以及突发性疾病,工作繁忙,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新护士接诊病人的时候,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应变能力不如高年资护士,这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抢救效果,因此加强新护士急诊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急诊核心技能、应急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急诊科多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新护士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培训计划与措施,并不断改进与完善,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培训内容

1.1 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危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突法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名称、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科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主管护师担任,专门负责本科毕业1-3年新护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抢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新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理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反复训练至熟练为止。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士长定期(每月1-2次)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护理小组长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病人的转运及护送中曾出现的问题(氧气管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出未发现、改变后致病情变化等)集中练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新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增强抢救意识:新护士应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并有抢救意识,因多数急诊病人病情危重,护士一般不易获得病人提供的病史,因此急诊科护士应认真观察病人、监测生命体征,通过简捷的询问病史和体检,及时了解和判断病情轻重,使自己心中有数,做到早诊断,早抢救,争取抢救的时间,减少医疗隐患及纠纷。急诊科新护士还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药品的放置地点,掌握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洗胃机、气管插管、除颤机、套管针、电动吸引器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保持各种抢救器械、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每年举行2次的新老护士急救技能比赛,平时采取模拟训练法,强化这些抢救仪器的操作程序,这样在实际抢救中就能从容应对。新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增强抢救意识。

2.3 急救知识的培训:加强临床急症知识的学习,提高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以免病人在各科之间踢皮球,为抢救急症病人赢得宝贵时间。而要达到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除了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须不断的学习临床急症知识,了解临床各科急症的病情特点,如内、外、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急症的抢救程序。现举2例,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内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程序应为给氧药物止痛、镇静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应用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胸痛症状。又如外科四肢大血管损伤病人的急救程序应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活动性出血(伤口包扎)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配合医师做好皮试、配血、留置尿管等术前准备。

3 讨论

3.1 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本科从2006年至至今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

篇7

关键词:护理人员;护患沟通;多因素临床中,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护理事业飞速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的建立,对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护理技能,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通过沟通,使护士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准确的护理措施与评价护理效果并积极响应患者,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让患者满意对改善健康状况也有所帮助,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中,护理类的投诉有70%是因护患沟通不够造成的,为了有效提高护患沟通效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工作的90名临床护理人员,年龄20~50岁的女性,平均年龄35.8岁。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三个主体:建立良好沟通关系、体会感受、共同参与和传递有效信息,共30个问题组成,采用计分制,分数越高,沟通能力更好。请护理方面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修改,最后形成问卷。

1.3收集资料首先向问卷参与人员说明填写注意事项,填写后当场回收,有漏填的项目,也补齐,问卷共发放100份,有效回收90份。

2结果

调查对象的整体状况:参与调查的90名女性,学历有中专、大专、本科,职称护士、护师及以上、部分都有已婚、生育的经历。工作年限2~15年不等。见表1、表2。

3讨论

3.1护士沟通能力状况研究显示在护士沟通能力中,在参与信息传递方面做的较好,在体会感受方面做的不够,沟通时,对患者的感受、心理情绪反应较为忽略,较多关注的自己的思想、语言以及所做的选择。随着医疗质量的提高,患者的维权意识也加强了,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护士应多方面提高,有效促进护患沟通技巧。临床中,护士工作量大,大多忙于治疗性的操作,沟通时间少,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缺乏对患者的感受及心理情绪体验。

3.2护理人员综合资料对沟通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工作年限15年以上的护理人员比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强。护师和护士长的沟通能力比一般的护士要强。在工作时间上,由于工作年限较长,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丰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强。在遇到医疗纠纷中,年限长的护士能从患者的不满中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而年限低的护士缺乏社会经验,社会关系简单,交往沟通能力也较差。其次由于低年资的护士大多为独生子女,年轻护士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慢,对待患者的某些需求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达到与患者充分交流。

4对策

4.1转变服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护士在护患之间的沟通中起主导作用。护患沟通质量取决于护士态度、护士对沟通知识的认识和运用。因此,沟通过程中,护士应从职业的角度来认识交流沟通,诚恳、平易近人的态度以及灵活的运用有效沟通的技巧,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增加康复的动机。护士对患者所反映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且使患者感受到关心、重视,从而加深护患关系。

4.2观察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的反应在临床实践中,接触的患者各式各样,都有不同的情况,对每种疾病的心理反应也不同。患者不仅要忍受病痛本身的折磨外,还要承担其它来自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压力,多种原因综合起来会使患者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有时会变得焦虑、蛮不讲理甚至会无理取闹,对此护士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需求,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去体会患者的感受,态度真诚去帮助患者,不能敷衍、拖沓,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4.3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培养年轻护士的言语表达和沟通技巧的能力。由于护理教学目前以理论知识的传授,操作方法的示教为主要模式,整体上缺乏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培养,因此导致实践中年轻护士只会生硬操作,缺乏沟通技巧上的应变能力,与患者交往中存在理解力不强,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个人思想不能被患者信任和认同,甚至被少数患者及家属辱骂或受身体上的攻击。针对上述现象以及目前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管理者可采取资历高的护士与资历低的护士结对,指定开展帮助指导,医院也可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语言方面的讲授,使年轻护士尽快提高护患沟通的能力。

5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可见,不同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存在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加强护士专业能力培训、提高整体综合素养有助于改善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同时认识和理解护患沟通的内涵显得很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需要,是促进护患之间理解和支持,提高护理效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晓璐 李小寒. 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护理研究, 2013, 27(19):1951-1953.

[2]李家慧,贾建平.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2):687.

篇8

1.1对象

采用Delphi法的样本估计方法,即样本含量为护理专家20~50人为宜,考虑到样本回收中的遗失和无效问卷及专家分布平衡性,于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和临床医疗4个领域各选取12人,即共选取专家48人。专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咨询。入选标准:护理教育专家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硕士生导师,从事护理硕士教育3年以上;护理管理专家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担任科护士长及以上职务,从事护理管理工作5年以上;临床护理专家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科护士,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临床带教5年以上;临床医疗专家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硕士生导师,副高以上职称,于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0年以上,从事硕士教育3年以上。

1.2方法

1.2.1专家咨询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包括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管理专家各1人,临床护理专家及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各2人。课题研究小组共同总结、分析,初步构建我国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框架;并根据该框架设计出包括9项一级条目及28项二级条目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专家咨询问卷。为保证问卷各条目表述清晰、合理,选取护理教育专家、管理专家及临床护理专家各2名对该问卷进行预试验,并根据专家意见增加、删除、合并部分条目,修改部分条目表述方式,最终形成包括8项一级条目、27项二级条目、70项三级条目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专家咨询问卷。本次咨询问卷共分为3个模块,第1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第2部分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咨询表,第3部分为专家对本次研究内容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调查表。问卷采用结构式问卷,条目内容的重要程度用Likert5级评分法描述,具体分为“5=很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1=很不重要”5个等级。采用发送电子邮件、现场发放的方法发放和回收咨询问卷,问卷回收后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在发放下一轮问卷时反馈上一轮情况,以便专家作出准确的判断。每个条目只能选择一个分值,并根据条目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1.2.2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双人平行录入Epida-ta3.1,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各指标评价结果的均数、标准差、权重系数、变异系数,以及咨询专家的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专家积极程度由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系数(Cr)由专家对问题的判断依据(Ca)、专家对问卷内容的熟悉程度(Cs)共同决定,Cr=(Ca+Cs)/2;专家协调系数由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

2结果

2.1专家积极系数

本研究共发放两轮问卷,第1轮发放问卷48份,第2轮45份,分别回收45、43份,两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95.56%。

2.2专家权威程度

本研究第1轮专家咨询中Ca=0.80,Cs=0.83,Cr=0.82;第2轮专家咨询中Ca=0.90,Cs=0.83,Cr=0.87,两轮专家权威程度均较高。

2.3专家协调程度

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8、0.21(均P<0.01),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结果可取。

2.4咨询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为包含8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讨论

3.1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在德尔菲专家咨询过程中,研究者使用调查问卷对特定主题进行两轮咨询以征求专家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修正,直至专家组成员意见逐渐趋于一致。专家的选择是利用Delphi法进行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选择的专家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和临床医疗4个领域,既有来自于培养单位的专家,又有来自用人单位的专家,所有专家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大部分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包含了在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所有领域,说明专家不仅具有良好的学科代表性,且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次两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95.56%,且每轮均有多名专家对各条目提出建设性意见,说明专家对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一般认为权威系数≥0.70为可接受;权威系数>0.80则说明专家对咨询内容具有较高把握。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及0.87,表明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各指标评价结果的变异系数、肯德尔系数(Kendall′s,W)表示。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的意见越趋于一致;肯德尔系数介于0~1,肯德尔系数越大,表示专家一致性程度越高,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协调系数经检验后有显著性,说明专家对指标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结果可取。本研究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8、0.21(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对指标体系的认同程度已趋于一致,且结果可信。

3.2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护理专业的持续性发展与时代要求

临床实践能力在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平均期望值及权重值在一级指标中均位于最高,这一结果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同时,美国学者Hamrice等认为高级实践护士应具备直接提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专家指导能力、临床科研能力、提供咨询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7种核心能力,且反复强调“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在荷兰,临床护理能力亦是护理高级实践者的首要核心能力。随着医学分科的细化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全球临床护理呈护理专科化发展趋势,对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要求同时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护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级护理实践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要胜任护理岗位,临床实践能力是其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这亦是其他能力的基础。此外,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是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临床实践能力是保证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不断出现各种护理新技术和新知识,护理科研者、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都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以保证护理科研、教学、管理不与临床脱节。由此可见,无论是“科研型”或是“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均为其首要能力,这不仅是专业本身的要求,更是进一步进行护理科研、管理、教育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中评判性思维能力权重值仅次于临床实践能力。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的意义更加凸显,其不仅是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亦是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国内外护理教育专家非常重视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而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科研、教育、管理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渠道,对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本研究中专家对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符合实际情况。本研究结果中护理科研能力位居第三,与国内以往研究有所不同。早在1990年,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ACN)指出,科研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护理协会(ANA)在1994年亦提出,护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应能够起到临床护理专家的作用,能够协助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项目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工作。国外学者认为科研能力应是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尤其对于“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护理科研能力应是其必备的第一核心能力。在我国以往研究中,护理科研能力并未得足够的重视。

2011年护理学被列入国务院学位办新修订学科目录,成为一级学科,使护理学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迎来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护理学学科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护理科研,并将护理科研成果应用推广于临床实践中,护理学才能进一步发展。而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级护理人才有必要亦有责任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带领护理同仁进行护理科研,并将所得出的结果应用、推广于临床实践中。因此,专家均认为临床科研能力是护理硕士研究生必备的核心能力,并对其做出了更高要求。另外,与以往不同的是,专家认为“获取信息能力”及“科研选题能力”更为重要,信息的准确获取是进行临床科研的基础,而科学的科研选题则是整个科研探索的起点,选题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目的,更决定了科学研究的结果和价值。本研究中护理管理能力的期望值及权重值在一级指标中均位于最低。这一研究结果与部分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以及国外对护理高级实践者的核心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需要经过努力学习、工作锻炼、专业培训而逐步成长,管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本人身心机能条件和社会实践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需要管理者经过一定管理实践的锻炼而形成的特有基本素质。因此,为了培养护理管理领域人才,国外较早开展了护理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其已经发展为成熟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方式。但国内护理管理能力的培训暂未形成体系,存在培训内容不统一、培训机构层次不一等问题。且护理管理培训对象多为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两个层次,未见针对培养或提高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管理能力的培训。而护理硕士研究生大多临床经验欠缺,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对护理硕士研究生或是刚毕业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来说其主要职能仍旧为临床实践者,同时肩负着临床科研、教育咨询的任务,故对其管理能力要求较低。因此,二级指标中“领导能力”的平均期望值亦较低。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护理人才,计划、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亦将成为其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护理管理能力是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之一,但相较于其他核心能力其权重较低。

4小结

篇9

【关键词】新形势;产科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1.问题的提出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病人的投诉,新闻媒体的曝光,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现对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及手段。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与手段是医疗管理的战略目标。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学术创新的团队,乃是决定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创新能力的关键。

2.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2.1护理及助产队伍的年轻化,处理问题综合能力差

近几年来我院产科临床一线新补充了大部分刚毕业的年轻护士,使产科护理队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护士占40%。她们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与产妇家属的沟通能力,应急抢救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甚至影响抢救的工作质量。

2.2 产科护士的工作风险很大

产妇在进行分娩时的各项情况都比较复杂,其情况瞬息万变,如此时护理人员的细致程度不够、文书工作不仔细、态度恶劣等都会致使意外情况出现,造成产妇的危险,给产妇和胎儿带来危害。这一危害的性质是很大的,且很可能无法补救。如在产妇出现分娩后大出血时如果对其的救治不够及时就会有生命的危险,故在产妇的分娩的整个过程,医疗人员都应时刻关注。

2.3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

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2.4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

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所以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3、对策

3.1定期检查,严格管理

护士长应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对护士的护理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要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分析原因,避免以后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3.2加强专业教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聘请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知识,并传授和孕产妇、家属交流的技巧。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等的培训、考核,锻炼和提高护理队伍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注重在职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妇产科护理专业性强,要求妇产科护士业务素质更高,应急能力更强,所以,要定期进行岗位练兵、业务学习、操作技术考核等,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3.3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养

护理工作都是围绕着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进行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护理教学查房中要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护士要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遇有病人拒绝护士操作时不要勉强,如遇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表示歉意,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

3.4完善业务能力

护理是一份技术性工作,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应保持不断进步,加强培训实践,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纠纷。按时书写护理文书,内容要清楚详细,不得随意更改。随时掌握新型护理技巧,同时改正以前不当的护理行为,对危重患者要严密检查,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做好详细记录。

4.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

4.1 和其进行详细的沟通工作

妇产科的具体工作比较繁琐,各项工作相对较多,护士在此基础之上应做好和患者的沟通工作,这样才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患者之所需,给予其及时解决,并可通过和其沟通准确地了解其的实际情况,从而上报医生给予处理。在治疗中患者密切的配合对治疗可起到关键的作用。现今我国正在进行医改,患者对医院的各项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应不断地发展。现今对母婴的关注度非常地高,这就要求对母婴进行治疗和护理的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专业技能,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避免差错发生。如果出现差错会给母婴带来不可估计的影响。笔者现对护理实际工作中易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4.2 加强妇产科手术前、后对患者的心理指导

临床妇产科手术以及手术室的陌生治疗环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因而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心理因素,积极主动的对患者予以相应心理指导,关怀、安慰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相关操作以及手术室环境,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耐心询问患者的不适及顾虑。

4.3 努力创造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医院自身环境建设,特别是病房的布置,对于患者的心理往往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温馨、轻松的病房氛围可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要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医院整体性治疗环境。

4.4 及时进行随访调查

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及时有效的随访调查对于观察患者的愈后生活质量,分析临床长期疗效,充分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从细微处实施人性化护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患者出院之后,依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电话随访等相关方式,对患者的相关问题予以记录。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护士应随时对安全意识进行提高,各项专业技能也要不断地提高。技术扎实、责任心强的医疗队伍才可更好地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招收大批的新护士,并尽快适应临床岗位。因此,医院的护士年轻人占有大部分比例,是80、90后,特别是90后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90后的一代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护士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责任的改变,面临着从护生向护士的角色转变。而普外科收治大多是手术病人,外科疾病因为创伤、麻醉及手术的影响,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外科护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护理人员在心理上业务技术上均不能承受临床护理工作,尽快对新护士的培养刻不容缓。

1普外科的特点

普外科的特点是:病种多,急诊多,病情急危重,变化大、实施抢救多,术后患者引流管道多,患者病情复杂且病情变化快,特别是现在随着人口老年化,老年患者多,各脏器的生理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逐渐减退,对疾病的反应和敏感性下降,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手术的危险性高,治疗护理任务重。夜班护士要为次日作术前准备,如灌肠、洗胃等护理任务,加上夜班病人病情变化大,突发事件等潜在性因素,造成夜班工作量大,有担心和无助感。普外科病人大多数为手术病人,面对陌生的环境、管理制度、各项治疗检查、对手术效果的担心、手术后的疼痛、医疗费用等各方面原因,病人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而患者家属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加上媒体对医疗行业负面报道,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医患矛盾时有发生。普外科是医院护理纠纷的易发地。

290后新护士的特点

他们头脑灵活,掌握了很多丰富的知识,特别是书本知识,非常有个性,喜欢挑战性工作,创造力强,有很多现代的追求。他们自然真实,充满自信。同时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太强,使命感低,不够敬业,不服从约束缺乏理智,较为脆弱等缺点,渴望关注、帮助。他们刚从学校出来,虽然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但理论基础不扎实,在临床工作中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能够去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为社会实践不够,他们的独立性较差,视野不够开阔。

3新护士普遍存在的问题

3.1对陌生环境无所适从

新护士从学校到医院,环境完全不同。面对那些仪器设备,的病人,“三班倒”的上班方式,他们会产生一种陌生、茫然无助的心理。

3.2对普外科护理的工作性质认识不足

对普外科危重患者多,护理技术操作多,工作紧张度及强度大等情况认识不足。

3.3对危重病人各种常规护理操作不熟悉

他们在学校学习护理操作时,面对的是假人,当面对患者,身上留置多种不同的管道、伤口,身旁有那么多的检测、治疗仪,新入科护士显得无从下手。

3.4对危重病人病情变化观察及应变能力欠缺

普外科病人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必须反映快,应变能力强。而新入科护士临床经验尚不丰富、成熟,未具备强而快速的反应和应变能力。

3.5缺乏沟通能力

体现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语言生硬或根本不交流就直接进行操作,以致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护理效果。

3.6对护理安全无足够的认识

表现在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存在哪些安全隐患,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4新护士的培养

4.1进入普外科首先做好环境、物品、规章制度介绍及同事们间的相互熟悉,全体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素质的气氛熏陶,让新护士迅速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

4.2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工作学习目标。自她们进入普外科起就要让其明确1个月、3个月需要了解、熟悉、掌握的分别是哪些内容。工作中逐渐树立慎独精神。

4.3让新护士清楚普外科护理学的概念,服务范畴及工作特性。当前护理事业发展的是以患者为中心,依据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以满足其身心、社会及文化的需求。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使之能够把主动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做到用心、用情为患者服务。

4.4实行不同层次的分工带教体系,选用服务态度、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临床实践经验、带教能力等方面较优秀的护师、主管护师作为带教。由带教者安排各种精密仪器、技术操作的学习,针对不足强化训练,保证学习质量。循序渐进安排值班,培养她们准确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带教中突出专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信息,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化临床训练和严格执行护理教学查房,定期进行操作示范,及时指出不足,督促改进。新护士在进入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将其逐渐培养成为具备核心能力的优秀护士。

4.5给新护士充分实践的机会。由于人们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以及性别、年龄等不同,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加之双方掌握的医学知识的程度不同,易造成交流障碍。在许多医疗纠纷中,大部分是由于患者与医生和护士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所致。故新护士必须克服多种因素对语言理解和使用的影响,使她们在不断实践中增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交流的能力,取得病人信任,通过提高交流技巧来取得患者的配合,达到治疗目的。鼓励她们多与各位老师沟通交流,建立对工作强烈责任心,提高自己的能力及自信心。对本职工作得心应手的掌握往往就是新护士自信的源泉。

4.6进行各种操作,如:机械通气的管理、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电脑血糖仪的使用、给氧、吸痰等技能培训。由护师、主管护师轮流进行专科知识理论讲座,培训结束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核,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证书,给予独立上岗,未取得执业证书的,继续跟班。

4.7床边教学:在护士交接班或做某项操作时,带教老师跟班指导。这些工作因是在病人床边进行的,所以有时只需在旁指点或启发诱导,有时却要亲自示范,作出样板。这种作法看得清,摸得着,内容具体,印象深刻,最受新护士的欢迎。

4.8带教中将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不断启迪她们加强对健康职业心理素质的自我塑造。做到在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中深刻体现普外科工作的内涵,感悟并认同自己职业的价值,形成恰当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激发积极的职业态度,有效地履行普外科护士的社会职能。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兴趣,培养健康的自尊心,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品德,培养良好的情绪,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