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体系范文

时间:2023-11-24 17:5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债券市场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债券市场体系

篇1

Abstract: The bond market has a severity status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curities market identifies the success of the country's financial market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bond market, in f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relatively small scale, inconsistencies of the internal market, uniform management, incomplete legal system, trading way, market supervision,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impede the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So, pushing the boom development of bond market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perfec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system, but also can better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关键词: 债券市场;现状;问题;对策

Key words: bond market;status quo;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182-03

0 引言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因为考察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要以债券的收益率曲线为基准,因为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1 债券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完善和发展债券市场,不但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具体表现在:

首先,债券市场能够为国家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便利,如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由于地域宽广,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而交通运输、港口码头、通讯设施等投资项目具有时期长、投资规模大、收益率偏低并且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等原因,私人投资者或者缺乏实力或者缺乏动力而下能或不愿进行投资。因此政府有必要对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前提条件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特别是在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发达的时期,由于居民的纳税能力和纳税意愿低,政府的财政时收入不足以支持政府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因此这类项目的建设需要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其次,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促进利率市场化的意义非常重大。债券利率的市场化对于整个社会利率市场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短期国库券利率具有不错的信誉,一般将其看成是无风险利率,无风险利率再加上风险溢价就是其他证券的利率,所以一旦短期国库券利率发生变化,那么整个市场上大多数的金融资产价格都会随之波动,同时不可避免的波及到其他市场,这些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会随之变动;市场管理者的政策意图直接影响着债券回购利率的变化,同时债券回购率的高低将使债券发行利率发生新的变化,这样就必然会影响到投资者的一些选择。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不仅反应了债券的供求关系,同时也让投资者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参考指标,它是维系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债券市场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一个基础的地位,它的任何变化,都将引起相关市场利率的变化。

最后,债券市场还能够分散风险。债券市场不仅能够给投资者的融资者提供大量投资融资途径,同时还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分散风险的途径。资金需求者以债券的形式来筹集资金,这样投资者就帮他承担了一定的经营风险,投资者如果想减小自己面对的风险,可以把一些风险高的债券卖出去,然后买进一些风险较低的债券,建立投资组合,这样就把自己分散在了种类、期限和风险额度都不一样的债券上。此外,因为债券市场具有流动性,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卖掉自己的债券换取现金。和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的风险没那么高,在证券组合中加入债券,能够一定程度的减小风险,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合理的债券市场,就不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债券市场在经济稳定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

2.1 2011年我国债券市场情况概述 2012年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编写并发行的《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1》,比较全面的总结了我国2011年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这几年,我国债券市场呈现出不断繁荣的局面,宏观上来说,它在保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金融体制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等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微观上来讲,债券市场的繁荣也在不断推动着企业融资结构的调整,在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方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根据相关数据可知,2011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总额为7.86万亿元,虽然与上一年相比总额减少了,但是企业债券发行额增加的非常明显;累计兑付6.2万亿元,比上一年下降了0.75万亿元;到2011年底,债券市场托管总量达22.75万亿元,比上一年多了1.59万亿元;全市场共成交结算201.94万亿元,比上一年多了31.94万亿元,增长的非常明显。

2.2 2011年我国债券市场的整体特点 2011年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大约占10.6%,仅低于银行贷款。二是我国债券发行、交易、托管的地方依旧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市场为主。三是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投资者持有结果有所优化。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型在不断的增加,进而推动债券投资需求多元化。

2.3 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2.3.1 我国债券发行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仍然赶不上股票发行市场的规模,将二者比较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差距还不小。

2.3.2 我国交易债券市场具有鲜明地层次性,债券种类很多,这样就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按市场层次来分,债券交易市场包括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场外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的柜台交易市场。金融机构之间若要进行大宗债券交易一般情况下都是在银行间市场进行的。而国债一般是在银行的柜台市场进行交易的。银行的柜台市场的特点是不仅便捷、分散而且覆盖面广。场内市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通常国债、一般企业债和可转换公司债可在这两个交易所进行交易。

2.3.3 和股票比起来,国债的交易比较死板,不具备良好的市场流动性。我国企业债券一级市场发展不快,这直接影响到二级市场的发展,交易所挂牌交易数量太少,场外交易比较落后。企业债券不具备较强的流动性以及较强的变现能力,这样就会使债券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的风险预期变大,风险度会越来越高,进而不能让更多的投资者去购买企业债券,这样就更不容易发行债券,同时,由于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发展状况不好,也会影响一级市场的发展。

3 我国债券市场的问题

3.1 债券市场结构存在问题

3.1.1 发行市场没能够与流通市场统一起来,价格也不统一 现在,我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率体系,不仅表现在信贷市场的利率关系上,也表现在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利率关系上。企业在估算筹资成本时,忽略了市场化的利率水平。

3.1.2 交易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债券二级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在他们还处于一种较高的分割状态,还没能统一起来,二者所包含的参与者类型、交易方式、结算制度等都方面表现出许多的不同点,这样非常不利于债券市场整体效率的提高。

3.1.3 债券市场机构体系还不够完善 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明显的不足缺少就是投机类的机构投资者和真正的做市商机构,除此之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也没有权威的、独立的信用等级评级。

3.2 市场流动性差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指在尽量使价格不变却能迅速实现债券交易的能力。我们可以用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来考察一个市场是不是成熟。它不仅与发债主体的融资能力有着直接关系,而且与筹资成本也紧密相连,同时也涉及到投资者的利益问题。现在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还比较幼稚,没能有效地将银行间交易市场和交易所交易市场统一起来,二者在交易品种,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机制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债券托管体系也是处于分割的状态,使市场参与者无法利用同一托管账户自由地参与任一市场的交易,因此不能保障更高的债券流动性,交易成本也变多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效率。当下的市场准入体制,不允许商业银行进人交易所市场,也不允许交易所中的非金融机构进人银行间市场,这样就会使两个市场的交易主体不够完善,缺少某些主体的介入,而实际上,其需求偏好和交易行为是十分相似的。

3.3 企业债券利率低,比重过低作用小 我国金融法规规定:企业债券利率要低于同期银行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还要加20%的利息税,这样投资企业债券的风险大小就与收益的多少出现了不对等的情况,这样投资者对企业债券渐渐失去兴趣,虽然企业债券的级别不一样,但是发行的价格都大体相同,导致了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现在的债券市场上流行的一般都是低收益高风险的,这使得企业发行债券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同时投资者得不到某些保护,理性的投资者理所当然的不涉足企业债券市场。

3.4 市场监管效率不高,没相关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在债券市场不断繁荣的情况下,我国债券市场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正处在逐步完善的阶段,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是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没能建立健全的监管法律体系,相关法律与实施细则、其他规章制度之间存在着一些的冲突;某些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很好地为债券市场的稳定服务;经常会有一些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情况;各部门没能制定明确的监管目标、各项政策之间存在一些冲突。这些都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

4 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对策

4.1 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优化债券市场结构 现在我国并不存在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公司债券,新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放松了公司债券发行主体上的限制,发行的审批制也改成了核准制。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建立健全以及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会逐渐增加,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公司债券将会在市场上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4.2 完善市场商制,增加市场流动 做市商制度又称为造市商制度,是指遵循相关的监管体制,券商持有某种债券的存货,并以此承诺维持这些证券的买卖双方交易的制度。做市商制度的优点在于:第一,便于央行形式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第二,有利于商业银行调节资产负债的结构。第三,促进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价格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4.3 放松债券发行的利率管制,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

债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中占有具足轻重的地位,要想不断推动利率市场的繁荣,开放债券市场利率是其关键性的环节。若想制定合理的企业债券利率,首先要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再根据其结果,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由发行人、承售商结合当时的市场现状,最后制定出合理的利率,要想使债券市场维持良好的运作情况,最基本的就是能够用利率水平来量化债券分线。

4.4 完善法律体系,统一市场加强监管 债券市场能否维持健康发展的状态,离不开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不断增加企业债务规模;修订《预算法》,更好的保障市政债券的发展。债券市场监管体制上的不足对于我国债券市场的繁荣是一块不容忽视的绊脚石,一定要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并且应该由证监会统一负责。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现在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是证监会,在证券发行审核,监管发行主体,保证交易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等方面具有阻止保障和专业经验的优势。第二,证监会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也就是说证券会能够对债券市场实施比较规范的管理,而且会节省成本。第三,对于证券交易市场的完善和繁荣都是很有帮助的。现在证监会对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实施统一监管,要不断致力于银行间市场向场外交易市场的转变,最大限度的实现与交易所市场的融通,逐渐实现交易市场的高度统一。最后,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一些经验,来更好的建设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1]徐寒飞,邹平座.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障碍和对策[J].证券市场,2006,(8).

[2]站松,陈敬东.中国债券市场效率评析[J].证券经纬,2006,(3).

[3]周建荣.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讨论[J].经济金融观察,2006,(8).

[4]杨宁.走出中国债券市场的灰色地带[J].求索,2005,(9).

[5]高坚,杨念.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制度问题和方法研究[J].财经科学,2007,(237).

[6]王曼.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投资者结构分析的视角[J].中国商界,2010,(1).

篇2

一、楚雄州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肯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雄州以众多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非公有制经济日益成为支持全州经济发展最强劲、最稳定的动力之一。

一方面,近年来全州非公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总量不断增加,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提升,社会地位愈加彰显。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全州非公经济户数、新开办个体工商户、新开办私营企业、从业人口总数都逐年递增,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容纳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全州非公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中小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机制体制还不完善,多数企业实力较弱,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二是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短视特征明显;三是非公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个别产业节能减排任务重;四是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全州企业实力总体偏弱,中小企业更是亟待发展。

就影响和制约全州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而言,“资金短缺、科研开发能力弱、产品缺乏竞争力”三大问题成为主要制约因素。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州42户重点监测企业中,59.5%的经营者认为资金短缺是最大问题;52.4%的经营者认为科研开发能力弱最限制企业经营;26.2%的经营者认为产品缺乏竞争力是最大因素。以上三个因素正是中小企业经营效益低下,竞争实力待加强的症结所在,而无疑资金短缺作为最大问题,同时影响着企业科研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强弱。为此,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实际上就解决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大障碍,进而解决了推动企业自身发展乃至全州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二、楚雄州非公经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楚雄州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目前尚无一家本地上市公司,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融资途径单一,手段匮乏,不仅限制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且风险向金融体系过于集中,给金融部门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防控银行信贷风险埋下诸多隐患。受全州企业自身发展和融资环境的限制,目前全州企业融资呈现以下特点:

(一)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微小企业发展严重受限

当前全州企业资金供求矛盾突出,资金配置呈现两大特征:一是“重大轻小”,微小企业贷款难于满足。金融部门基于风险可控的前提,资金规模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影响,一旦规模压缩,只能优先满足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实力较强、信用较好、还贷能力较强、生产经营周期较稳定的企业,而风险偏高、担保能力弱的微小企业往往得不到金融的有效支持,资金供求不平衡。二是融资难度高,资金缺口大。在当前全州直接融资手段匮乏的情况下,全州企业资金主要有几个来源:企业自筹、银行信贷、财政支持、民间融资(含私募)等。无论何种资本,均具逐利性,资本总量有限,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向某些特定的企业、行业聚集的特征,最终获得资金的势必只是一部分企业。加上融资来源不稳定性、资金配置的结构性特征,势必造成一些企业没有资金支持或存在资金缺口。据相关经济主管部门对2010年全州工业投资情况分析显示:全州工业计划投资46.5亿元,其中:计划通过省、州财政和企业自筹的方式解决有24亿元,尚有22.5亿元需要银行贷款予以解决,资金缺口较大,且以上无论哪个环节资金不到位,都将影响项目的启动和进度。

(二)企业经营主要依靠间接融资,风险向金融体系过于集中

因融资观念落后,直接融资发展滞后,当前全州企业融资主要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伴随着对非公经济发展重视程度的加深,在金融对非公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日益彰显的同时,风险也逐步向金融部门聚集。一方面,金融支持非公经济、中小企业的新增贷款屡创新高。另一方面,信贷资金难以实现优化配置。一是受全州非公中小企业发展实力弱,信用等级低,有效资产抵押能力差,担保体系不完善,财务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无法保证等问题制约。在银行放贷难度增大的同时,已贷资金如期收回也存在一定风险。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州106户工业企业2010年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贷款需求27.2亿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需求15.5亿元,固定资产贷款需求11.7亿元,可抵押资产总额46.4亿元。其中:23家企业无力落实担保,其贷款需求达7.7亿元;19家企业贷款需求额度远超其可抵押资产总额,其信贷需求为13.7亿元,可抵押资产总额为3.5亿元,无法落实抵押的超出需求达10.2亿元。二是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主动负债意识不强,信贷资金趋集中。以2009年末数据为例,全州累计为2786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贷款卡,2009年新增发卡175户,仅占当年新增非公经济户数的2.3%。

篇3

关键词:银行;债券市场 ;交易特征

引言

债券市场是发行地方债券出售场所的总称,是金融市场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债券市场亦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为我们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投资者和集资者的统一的债券市场提供了一个低风险的投资和融资工具,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是我们的社会和社会经济的所有金融产品的回报的基准水平的一个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说,规划统一的债券市场,构成了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银行债券市场综述

(一)概述

债券是发行债券的投资者、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的直接融资的债务机构承诺支付一定利率,并按照约定条件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一种债务凭证,具有法律效力。债券买家和发行人、债券发行人、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也是各类经济主体发行的证券,主要用来筹集资金,以债券投资者的身份,承诺支付利息一定的定期利率,用于信贷和债务偿还的本金的一种债务证书。

中国在这个阶段股市的繁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股份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细分化的债券市场,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发挥金融体系作用,提高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和控制力度,并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利率改革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的债券市场呈现出突飞猛进的进步势头,发行总额不断增加,也不断增加市场交易主体,社会资本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债券市场功能

1.融资功能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有很大的资金流入资本要求,缺乏资金、资金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已发出几批债券,以筹集大笔资金,以弥补国家预算赤字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在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通过发行债券,中国的企业,共筹措资金810亿元,重点支持三峡工程、浦东新区开发建设、京九铁路、上海建设沪宁高速公路、吉林化工、北京地铁、北京西客站和其他资源、交通、原材料等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2.资金流动导向功能

有效的公司债券通常较受投资者欢迎,从而在低利率的问题上反应较小,相反,效益差的企业债券发行比较大的风险的债券,从而投资者少,融资成本相对难度较大。因此,通过债券市场,资金可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宏观调控功能

一个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部门,依靠的主要是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再贴现利率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其中,由中央银行债券及其他证券的公开市场操作,在股市交易操作中以调节货币供应量,这也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经济过热,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收回货币金融机构当中所投资的一部分,或由公众持有,以抑制过热的经济运行、经济衰退,央行将购买国债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二、异常交易特征分析

(一)异常交易形成原因

1.规模总体较小且结构不合理

从中国债券市场的债券类别来看,政府和金融机构债券为主要的市场的经济行为者,业务相关的债券规模小,这是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缺陷。

2.市场流动性不强

债券市场流动性是指债券在尽可能不改变销售金额的情况下可能迅速出售的能力。而市场流动性是衡量一个市场是否全面重要标志。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将与有直接关系,对发行者和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有关并体现它的融资成本的融资能力。

3.市场监管力度低,相关法规不完善

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一系列的债券市场监管的法律和法规陆续出台,我们可以说,债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法律制度的监督不健全,有关市场法规及其他规定的实施细则较不完整;较早制定的一些法律和法规,不再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法律,很难控制市场的不合理局面;各部门监管目标模糊,政策制定也有很多的不合理之处。

4.企业债券利率低,比重过低作用小

低收入、高风险的公司债券在市场上占上风,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各方面的攻击,从而减少了对投资者的保障作用的积极性,理性的投资者将不可避免地选择放弃企业债券市场。

(二)异常交易的主要特征

1.普遍性

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以来,不寻常的交易现象日益增多,甚至超过了每日交易量的50%。但相对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变得更加活跃,交易也更加频率,单一的小规模的不寻常的交易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债券市场的异常交易行为是相对较为普遍。

2.复杂性

由于不同的交易机制和市场环境,股市是难以实现准确的利益传输的,并且也缺乏动力,也缺少集资持有代表人以规避监管和内部控制,优惠券和便携式融资需求更是少之又少。

3.争议性

投资是一门艺术,并非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也可以从异常的交易行为进行判断。证券交易是买家和卖家基于价值的差异在价格上达成共识的一个过程。

三、结语

除了加强外部监督,内部也要要求每一个市场成员从自身做起,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改善投资研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功能。从现状和发展问题,找到突破口,并且制定一个解决方案。中国的债券市场一定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符合国际标准,正确和良好的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107-02

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术研究者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许多学者都认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难。在新的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表现了以下特点:第一,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是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第二,大企业融资困难得到了缓解,但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第三,大中城市资金充裕,但小城镇地区资金匮乏;第四,所有制差别虽然缩小,但仍然存在。总的看来,我国间接融资体系以及资本市场都未能对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供给。如果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剧正式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活动,影响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

2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境

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刚性信贷联系导致了大量的不良债权,金融风险也迅速积累。相对于间接融资而言,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更为困难。直接融资困境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股票融资、债券融资、民间借贷融资。

2.1 股票市场融资制度限制

我国的股票市场从一开始就承担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的特殊功能,重点扶持了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在这种严重倾斜的政策下,我国股票市场基本上未向中小企业开放,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股票市场获得资金融通。

随着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的正式开盘,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开始健全化发展。该市场以服务于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为宗旨,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取消了所有制歧视。然而,中小企业板市场容量的狭小决定了中小企业不可能通过该市场聚集足够的金融资源。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规定,其上市条件和主板完全一样,对广大中中小企业而言依然高不可及。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资本市场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2.2 债券市场融资制度限制

我国债券融资市场是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其初衷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在制度设计上,对随后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关心不多且有诸多限制,因此,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资金。目前只有基础行业内的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基本上未向中小企业开放。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成功案例,截至2002年底,仅有亚都、力帆两家企业成功发行债券融资,但资金数量都较少,远不能与国有企业相比。另外,我国对债券发行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计划色彩,并且我国的债券信用评级方面存在较差的可信度,特别是我国审批制度中存在着较大权力出租行为,所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

2.3 民间资本支持力度不大

在我国,民间借贷不受法律的规制和保护,民间融资行为被大大的约束,甚至有些民间资本融资被看做“非法集资”而被禁止或者被惩罚。现实中很多中小中小企业通过诸如私人钱庄、亲戚朋友等方式借贷,反映出中小企业对债权融资的巨大需求。综上所述,民间资本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具有较大作用的,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民间融资方面存在着许多障碍,这直接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3 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对策

应尽快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让中小企业可以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无障碍融通资金。直接融资体系的完善应以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创新为基础,发展我国多层次、多品种的资本市场,并同时充分利用海外上市渠道进行融资,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以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3.1 推进股票市场的制度创新

在股票融资市场,中小企业应获得“国民待遇”,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进入国内资本市场,这需要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创新。符戈认为我国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起到了主导作用:提供制度变迁方案,并具体实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过程。而为了保证股票市场持续地为国有企业和赶超式发展战略服务,政府又必须对股票市场实行隐性担保契约,为上市国有企业创造了融资成本外部化的机会,制造了政策租金和寻租激励,使融资成本外部化的机会成本和边际寻租成本成为国有企业挤占中小企业上市机会的门槛。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自身的制度建设制止“寻租”行为,还应解除政府隐性担保契约,促使政策租金的消散,并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防止国有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成本的外部化,这还需要消除政府对股票市场的不恰当干预,保证证券监管部门的独立性。

3.2 发展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

对于任何一个资本交易市场来说,其交易和管理能力都是有限的,从而使得一些投资者和融资者受到排斥,以致他们向优势较大的市场主体倾斜。因此,加强资本交易市场多层次发展,将一定程度上吸纳多方面的市场资本,最终促使社会资本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激发社会资本的创值能力和促进企业股权流动。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层面: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二板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我们可以称之为三板市场,其主要为达不到进入中小企业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而孵化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另外,三板市场作为完整资本市场体系的基层板块,也可为从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退市的企业提供缓冲危机的平台,成为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有效途径。总之,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所以,构建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体系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3.3 鼓励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融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外资本市场对中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到海外上市可以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特别是可以吸纳外汇资金,另外还可加快企业公司结构的治理,获得国际竞争力等帮助。因此,海外上市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良好渠道。但是,在海外上市需要逾越诸多障碍,如申报程序比较烦琐、费用高昂、风险巨大等等。因此,我国应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的海外上市一定的支持,比如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去指导中小企业适应海外资本市场的要求和规范,为企业上市和上市后的融资出具证明、提供担保、宣传公司业务、资产评估等全面服务。

3.4 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中小企业一般经营状况较好而且企业的破产约束力强,这使其在债券市场上筹资时具备更明显的优势。如果将更多的中小企业推向债券市场,将会扩大债券市场的规模,有利于培育社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由于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过于严格,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然而,对于他们来说,发行企业债券是获得融资的可行途径。企业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要想敞开大门,当务之急是按市场化的要求修订我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从而促使许多中小企业消除债券发行的法律障碍,并且将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审批转换成定期考核,加大对企业债权发行的放宽程度,同时加强企业债券利率的市场化发展。最后,提升中小企业债券信用等级的评价。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股票市场融资制度限制、债券市场融资制度限制、民间资本支持力度不大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从而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推进股票市场的制度创新,必须发展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必须鼓励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必须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参考文献

篇5

一、资本市场发展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市场到多层次市场,在市场主体、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1.市场主体规模与结构

2010年我国有证券公司106家,基金公司62家,A股期末账户150798830户(2010年11月数)。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97万亿元,净资产为5663.59亿元、净资本为4319.28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1866.29亿元。我国有基金公司62家,基金资产净值2.48万亿元。A股账户中个人账户150223774户,占99.62%,机构账户474854户,占0.31%。

2.市场规模和结构

我国资本市场是包含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产权交易等在内的多层次市场。股票市场又有A股市场和B股市场,A股市场又分为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等市场。从资本市场工具来看,我国主要的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这些金融产品。

(1)股票市场

从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场价值来看,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突破了2000家,到2010年12月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达2063家,上市股票2149只,其中上市A股2041只。1990年-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数量以每年32%的增速在增加。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05155亿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达到了191109亿元。从市场交易规模来看,A股交易额从1990年的0.01017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542512.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43%。放在整个世界范围来看,20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的市值和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二,而且从长期来看,这个位置是比较稳定的。

股市结构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包括A股市场和B股市场,不论是从市场公司家数、上市股票数量、股票市值还是交易额等方面看,A股都占据绝对优势。A股市场已经包括了主板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

(2)债券市场

20年间债券市场获得了巨大发展,交易品种不断丰富,目前包括下面这些: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央票、短融、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可转债和可分离转债存债。交易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

从发行量看,债券市场的发行量从1990年的347.3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93484.85亿元,20年间增长了169倍,复合增长率为32.3%。从交易量看,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从1993年的21.6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636310.7亿元,17年间增长了29478.6倍,复合增长率为83.2%。

从债券市场结构来看,按照发行量来看,由于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繁性,债券市场中央票发行量最大,占据了发行额的45%。按照交易量来看,金融债的流动性较好,金融债交易量占全部债券交易量的35%。从交易场所来看,我国债券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自1998年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交易后,银行间市场迅速超越交易所市场,目前,银行间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3)基金

1998年到2010年,我国基金资产从103.6亿元增加到了24843.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7.9%。

基金结构构成上,从基金形式来看,逐渐由封闭式基金为主变成以开放式基金为主。从投资对象来看,我国股票型基金一直占绝对优势,接近全部基金的一半。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一共有730只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其他基金分别占46%,23%,13%,6%和12%。基金资产净值达到了2.48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其他基金分别占49%,30%,5%,6%和10%。

二、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意义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本市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市场化过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资本市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整性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还通过促进市场微观主体培育、价格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和市场的对外开放等途径促进了我国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作出了重大的制度贡献。

1.在微观主体培育方面,资本市场发展加强了企业的市场意识、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经过20年发展,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具有相当规模。20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加起来突破了2000家,2010年上市公司达到了2063家,上市公司数量约占股份制公司的六分之一。1990年-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数量以每年32%的增速在增加。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已经突破了500家,2010年年10月创业板启动,2010年全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17家。从市场公司的市场价值来看,其增长更为迅速,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05155亿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达到了191109亿元。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是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我国股票市值占GDP比例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这一比例为77%,最高时达到了151%(2007年)。

资本市场发展从压力和动力两方面促进我国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是硬约束,促使上市公司增强市场意识、尊重市场规则、提升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又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各种制度安排和运作平台,有助于企业自主决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对于微观主体建设的促进作用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公司要上市,就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还要符合上市的各种信息披露的要求,这使得企业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第二,上市后,上市公司处在风尖浪口,要直接面对市场的监督和检验,需要面对停牌、退市等压力。在这些无时不在的优胜劣汰的压力下,企业养成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市场中锻炼出了竞争能力。第三,资本市场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创新的、高效的股权交易场所和交易工具,有利于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做大做强。如2010年平安银行并购深圳发展银行这一涉及到交易额近300亿元并购,其中90%是以股权来进行对价交易。第四,资本市场在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70%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但是它们很难从银行中筹集到大量资金,于是就需要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为对这些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而实际中资本市场也在努力承担这一重任。2010年创业板启动,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持和资本运作平台。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的许多高新科技公司借助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平台融资,培育了核心竞争力。

资本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从很多方面看它们都是我国经济中最重要最活跃最有能量的部分,为国家、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市场微观主体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

2.价格体系完善方面,资本市场发展推动了价格体系的完善和定价机制的改进

价格机制是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市场定价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价格是一个体系,包括商品价格、要素价格等各种价格,这些价格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价格体系中有些价格是固定的,或者是由政府高度管制的,有些价格是市场化的,那么,市场行为主体就很难进行市场化定价,就会出现价格扭曲。

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的商品定价已基本市场化了,但要素定价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尤其是资产定价、资金定价,市场化程度还较低。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资产定价和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资产定价

资本市场上,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市盈率、市净率等办法,参照市场行情对股票(资产)进行估值,也就是说资产的定价越来越市场化了。不论是一级市场上的新股发行还是二级市场上的股票转让和买卖,投资者会综合考虑企业发展前景、经营风险、盈利潜力各种因素对企业加以估值。当然,由于上市审批制导致了股票资源和新股资源的稀缺性,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出现股价严重背离市场价值的现象,如2011年1月中多只新股的高溢价发行,导致大面积破发。资本市场在资产定价中的失灵其根源在于资本市场的市场化不够,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包括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在内的市场化改革。

虽然资本市场在资产定价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其对推动资产定价市场化的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的重要阶段,将出现大规模资产重组。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机制的改进将有利于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更好地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2)资金定价

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四大行业和财务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2010年我国金融行业总资产规模突破一百万亿。其中,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四大行业的资产合计就达到了105亿元,突破百万亿元的关口:银行业总资产为95.23万亿元(2010年11月数),保险业总资产为2.48万亿元,证券业总资产1.97万亿元,基金业资产净值为5.00万亿元。在金融四大行业中,银行业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其总资产占四大金融行业总资产的91%,证券公司占比1.9%,基金业资产占比2.4%,证券和基金二者合计的资本市场的比重大约是4%。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社会融资提供了股票、票据、债券等各种直接融资融资工具,使得融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虽然,从金融体系资产结构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还显得单薄,但从融资结构来看,资本市场已经对资金的配置、资金的定价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话语权正逐步增加。2010年资本市场的筹资突破1万亿,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10393.1亿元,扣除各种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10117.5亿元。股市筹集资金相当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13%。2010年各类企业(公司)在债券市场上通过发行债券融资31252.95亿元,是1992年5亿元的6251倍,1992年-2010年期间债券融资资金的年增长率达到了62.5%。2010年债市筹集资金相当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39%。股市债市筹集的资金相对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了。也就是说,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大约占到了融资总量的三分之一。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资金定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资金价格确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上资金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于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推动了我国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即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上,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等工具的交易已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只是在债券发行中,我国规定企业债发债时债券利息不能高于同期限储蓄利率的40%。随着各种票据、公司类债券的发展,特别是OTC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不断扩大,很多企业,特别是优质的企业,可以选择发行票据和企业债来融资,企业融资的成本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在不断下降,资金价格更加市场化。另一方面,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是作为替代性金融工具出现的,证券市场发展了,资金融通对银行体系的依赖性就降低了,为银行这一直接融资体系的资金定价改革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同时也对银行体系利率市场化形成压力,从而推进直接融资体系的利率市场化。

3.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方面:资本市场发展推进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是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目标和基本特征的。只有采用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手段、宏观经济传导途径,才能有效传导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而且不对微观行为主体行为造成大的干扰、甚至隔段和冲击,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微观主体行为之间的无缝连接,实现宏观调控目的与市场微观主体利益的统一协调。

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固定收益类市场的发展,在我国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调控)体系逐步从行政管制的直接调控向综合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的间接调控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的标志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1998年1月1日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控制,1998年5月26日我国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恢复交易。此后,依托稳步快速发展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0年到2010年间,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增加了20.6倍,年增长率为35.9%,大大超过了同时期我国M2的18.5%增速。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供应量调整的力度在增加,影响程度在加强。

篇6

关键词:利率定价 债券

一、原有的管制利率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制约

过去我国实行管制利率政策,较低的存款利率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收入,但也限制了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的作用,不利于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尽管我国的利率改革开始于1995年,但至今关键利率仍然受到管制。我国的管制利率政策制约了债券市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债券发行利率并不完全是债券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体现。央行控制了零售市场(金融机构吸存和放贷市场)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仍为债券发行利率的一个基本决定和比照因素,并且债券发行方式中采取的单一价格招标方式、确定招标基数和利率上限等规定都与利率管制的基本背景是分不开的。因此,利率管制下的债券发行利率不是债券市场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

第二,管制利率下的金融结构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发债主体和市场规模。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因为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低,竞争优势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了全社会近60%的金融资产。这严重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发债主体的结构,有政府支持的企业和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占债券市场的绝大部分。

第三,管制利率淡化了利率的资金价格指示功能,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政策性风险,使得控制和对冲利率和信用风险的衍生产品如利率期货、信用违约掉期等缺乏市场,这又反过来降低了整个金融体系对利率风险的控制和抵御能力。因此,我国债券市场的交易机制相对简单,仅限于现券和回购。这就造成我国债券市场过分突出筹资功能,导致分散资产组合功能、规避风险功能等市场功能的缺失。

二、利率市场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短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以波动性为主,这是因为微观主体尚未来得及适应利率形成机制的变化,相关的风险防范、管理工具也尚未完备,因此市场将在波动中成长。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以系统性为主,微观主体对自身投融资行为进行调整,并反映在债券的产品、价格和量等方面,进而对整个市场带来系统性变化,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债券市场底部收益率

首先,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改善国债长短端利率的割裂状况。目前我国国债短端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但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利率传导机制,短端利率和长端利率存在割裂。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改变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资金配置结构,使得长期国债的交易性需求占据主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债长短端利率传导的割裂问题。

其次,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使基准利率提升,这会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和投资证券的要求收益率,迫使金融机构更多地选择高收益债。金融系统的风险偏好将会被迫提升,中小企业将获得更多发行债券的机会,信用债的比例会有所增加,推动一级市场收益率走高。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通常会导致金融市场利率整体上浮,回归均衡水平。

再次,利率市场化可能会降低银行盈利能力,提高银行的经营风险,这会削弱银行对债券的隐性担保能力,增加市场对信用债券违约风险的预期,进而改变信用利差与基础利率同向变动的局面,信用利差的变动将会更多地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

最后,债券收益率波动性也会发生变化。金融市场联动性加强,价格传导机制增强,基准利率对金融市场的传导性更快、更广,基准利率波动对债券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也越大。

2加大对信用债券的需求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为债券市场带来更多投资需求。一方面,对于银行类金融机构,“金融脱媒”逐步深化必然推动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及投资业务。债券市场不仅是银行最为重要的投资场所,也是银行拓展包括承销、理财等中间业务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推动债券收益率走高,将提高债券对非银行机构的吸引力,增加此类机构的债券需求。此外,利率市场化还将推动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调整,改变目前商业银行投资占比过高、投资者交易风格趋同等问题,促进投资者结构多元化。

3加大中低评级债券供给

利率市场化也将为债券市场带来更多的供给,吸引更多的发行人参与债券市场融资,利率债与信用债的发行都有望增多。如1974―1983年,日本间接融资比重由94%下降至72%。对利率债而言,利率市场化将增强央行间接调控的力度,政府信用债券的货币政策功能将进一步加强。对信用债而言,由于银行资金成本上升,贷款利率受到牵制也将上升,随着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敏感度加强,融资需求将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对大企业而言,由于信用资质优良,通过债券融资可以获得比贷款融资更低廉的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提高品牌认知度。对中小企业而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展开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创新,将使目前存在于灰色地带的民间融资有进入到正规的金融市场(如债券市场融资)的机会。

4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债券市场也得到了大幅发展,仅从交易量上来看,利率管制的逐步放宽刺激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的提高。

表1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时点

5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评级公信力

利率市场化后社会信用风险将发生变革,进而使得债券信用风险的定价更为复杂。风险加大则要求金融风险度量方法趋于完善,信用债市场也将因此得到改进。现阶段,评级制度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目前信用债市场发展,市场表现出对信用评级体系不信任,一旦出现信用环境恶化,市场就会表现出非理性恐慌,就像2011年底的城投债危机,直接抑制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需求。利率市场化可促进信用债评级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趋于完善。

6加快债券市场创新进程

利率市场化将为债券市场引入更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和发行人主体,商业银行与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均会提升。这将直接给债券市场带来创新动力,出现适合不同类型发行人、满足不同投资需求的产品,包括信用衍生产品、债券远期、期货、互换在内的创新性产品将面临大好机遇。

三、债券市场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过程需要发达的债券市场辅助,债券市场在利率市场化中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利率结构

债券市场的发展将改善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平衡状况,从利率结构、利率形成机制、微观主体行为、货币政策传导等多个方面优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金融环境。2005年以前,我国企业信用类债券品种十分有限,期限多在5年以上,中短端产品缺乏。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推出丰富了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使得资金在长、短期债市,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间得以自由流动,促进了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和信用利差的形成。

2优化利率市场化的微观基础

债券市场提高了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参与度,推动了企业和银行等微观主体行为的市场化。在2004年之前,企业信用类债券余额占GDP比重不足2%。债券市场由政府和金融机构主导,微观主体只能被动接受利率,利率并不能代表资金的真实价格。但自2005年以来,企业信用类债券占比逐年上升,丰富了债券市场也提高了企业在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使得资金分配更加有效。

在债券市场开启之前,企业只能被动接受银行的贷款利率。2005年以来,随着债券市场发展,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随着直接融资的增加而提升,逐渐形成了利率的市场化反应机制。债券市场的市场化机制对企业具有预算硬约束,促使企业提高投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债券市场将利率与实体经济联系在一起,必将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企业债券融资对银行贷款具有替代效应,对银行的盈利形成压力,促使银行逐步走向多元化服务和市场化经营。特别是信用债的大规模发行将促使银行业产品、结构、业务模式、风控系统的改革和提高。此外,银行机构作为企业信用类债券的主要投资人,也将提升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为进一步利率市场化提供条件。

3改善货币政策传导,优化中央银行调控方式

随着债券市场发展,银行信贷在融资总量的占比降低,针对银行信贷的货币政策效果将逐渐减弱,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货币政策意图的公开市场操作将逐渐增加。债券市场的发展为货币政策执行提供了有效渠道,改善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也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央行调控货币市场积累了经验。

4产品创新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保障

利率市场化将使市场利率波动性增大,市场参与者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中。利率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风险管理工具为控制和转移风险提供了产品基础。未来可能会推出的国债期货、利率期权、利率联动债券等风险管理工具,将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随着固定收益证券品种的日趋丰富,利率衍生产品的发展将推动金融工具的创新,进一步繁荣金融市场,也往往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

四、债券投资中的利率风险衡量和利率风险防范

1利率风险衡量

宏观经济变动、货币政策调整、市场利率波动等因素都会引起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水平波动,利率的变动进而会影响固定收益证券的价格和利息收入的再投资收益。所以如何衡量利率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防范对冲,是债券投资的关键主要的衡量方法包括久期、凸性以及情景分析。

久期是衡量债券利率风险的重要指标,用于估算市场利率发生某一给定的小幅变动(通常小于1%)时,债券价格变化的程度。几种尤为重要的种类是麦考利久期、修正久期和有效久期。但由于对利率期限结构平坦且收益率曲线是平行移动的简单假设,使得久期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凸性描述了价格/收益率曲线的弯曲程度,也是债券价格对收益率的二阶导数,主要是用来估计没有被久期反映的价格变化。凸性几种尤为重要的种类是比率凸性、修正凸性和有效凸性,其中有效凸性适用性较广泛。

与久期与凸性分析对市场利率单一因素进行分析不同,情景分析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对债券价值可能产生的影响。情景可以人为设定(如直接使用历史上发生过的情景),也可以从对市场风险要素历史数据变动的统计分析中得到,或通过运行描述在特定情况下市场风险要素变动的随机过程中得到。

2控制利率风险的投资策略

防范利率风险包括被动的投资策略和主动的投资策略。

被动投资策略的选择是基于对债券市场有效性持正面看法的情况下选取的。消极的债券组合管理者通常把市场价格看做均衡交易价格,因此投资者并不试图寻找低估的品种,而只关注于债券组合的风险控制。一般而言,消极投资策略追求的目标主要有三类:一是为将来发生的债务提供足额资金;二是获得市场平均回报率,即获得与某种债券指数相同(相近)的业绩;三是在既定的流动性和风险约束条件下追求最高的预期收益率。被动的投资策略包括以下几种:买入并持有策略、指数化策略、免疫策略。

积极的债券管理者认为债券市场并非那么有效,所以明智的投资人总是能够把握机会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超额回报。此类投资者认为市场无效主要体现在债券定价错误和市场利率波动的可预测性。基于此,债券管理者进行债券选择,力图识别定价错误的债券或对市场利率做出精确的预测以把握市场时机进行买卖。积极的债券管理策略一般都是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主动的投资策略包括对冲策略、水平分析策略和骑乘收益率曲线策略。常用的收益率曲线策略包括子弹式策略、阶梯式策略和杠铃式策略三种。

3控制利率风险的操作要点

投资经理负责识别和衡量投资组合的利率风险,并结合投资组合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目标以确定相应的投资策略。虽然各机构之间,这个过程会根据其风险承受能力的总体目标和可接受的水平有所不同,但投资经理可以采取一些通用的操作要点以确保其目标的实现。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建立整体绩效目标和设定风险承受能力水平,包括明确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设定可接受的利率风险上限等。

(2)确定短期和长期安全性和流动性需要,以采用适当的投资组合结构。

(3)制定管理利率风险的控制体系及指引,包括有关投资和交易活动的具体授权和限制,内含期权证券的使用以及从账面上实现收益和亏损的政策。这样,投资组合经理可以决定可行的投资目标,并在不同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结构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

(4)建立测量工具/基准,以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并确定风险承受程度不会超出控制。

(5)建立处理突发、意外且超过该机构的可接受的风险承受能力水平的利率风险的处理流程。这些措施包括建立程序直接管理的正在增加的风险,以及及时就潜在风险进行沟通。

五、基本结论

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外部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风险,相关市场的建立和流动性、收益率曲线的连贯性以及有效性的加强,都为利率定价和风险防范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风险管理的机遇;而任何主动或被动策略的执行,更需要系统性的投资流程的建立和管理,进而使得证券投资中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的内外部条件的成熟,不断促使投资者、企业、金融机构更好地面对宏观经济及政策风险,维护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建设的稳定。

参考文献

篇7

坚持中央集中托管

中央集中托管是发展债券市场的客观需要。债券托管结算机构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 施 建设,在无纸化、网络化的现代债务工具市场形态中,处于市场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集中 统 一托管是市场最高层次和最大范围内的统一,是提高结算效率和降低结算风险的基础。可以 说,托管结算机构作为特殊的金融中介,其作用不可或缺,其地位不可替代。

构建统分结合的债券托管账户体系

有了中央托管机构,还必须构建安全而有效的托管账户体系。

分级的托管结算体系,尤其是二级托管结算体系,是各国通行的做法。但是简单的 托管结 算体系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它在扩大市场容量、分散中央托管结算机构风险的同时 ,客观 上存在着在法规不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为二级托管人挪用客户债券及套取客户资金提供 可乘之机的可能,尤其是当债券被赋予了回购等融资功能后,这种动机更强烈。因此,中央 国债 公司在新兴场外市场中对这种简单的二级托管结算体制进行了改进,创立了一级和二级托管 综合账户管理模式,注重让投资人能知悉并真实掌握自身账户资产变动情况。这种组合账户 的设置能从根本上制约二级托管人假冒、挪用债券行为,同时又能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 多种参与市场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不失为中国债券托管账户管理上的重要创新。

为适应市场体系和投资主体的层次性,具体的托管体系安排也应有所区别。其中,场外大宗市 场实质是报价驱动的市场,参与者几乎全为机构投资者,宜实行一级托管体制;交易所债券 市场是集 合竞价撮合的场内市场模式,实行二级托管体制;商业银行柜台交易市场也实行二级托管体 制。

发展各具特点的结算体制

场内场外都需为完善结算功能做出相应努力。

篇8

1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证券市场国际化起始于1982年,中国国际信托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在美、日、新加坡等境外市场发行了外币债券,拉开了境外直接融资的序幕。1993年我国开始允许企业在美国和香港发行N股和H股,2002年和2006年分别实行了QFII和QDII制度,2014年4月10日证监会正式批复了额度为5500亿元人民币上海香港股市互联互通试点,将我国证券市场不断推行深入。但我国证券市场的沪深指数运行轨迹独立于国际证券市场多年,许多事实证明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1.1证券市场法规制度不完善、缺乏监管

证券市场的运转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体系,但我国证券市场恢复建立时间相对其它国家较短,尽管《证券法》早已颁布实施,其内容的滞后性和监管的缺乏导致市场出现了一系列违规行为,参与交易各方并未遵守市场规则或利用了市场规则的漏洞,缺乏诚信机制。在证券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上市公司业绩造假、公司包装上市后巨额亏损、证券中介机构定向给基金发行股票进行利益交换、股票期货市场操纵指数等等行为,严重的伤害了其他参与市场的主体———中小投资者。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规则,公司治理制度、自律准则、股民诉讼程序、特别是证券监管制度和执法体系亟待完善和加强,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制度和监管,在未来的证券市场开发中就会十分被动,极易被国际投机基金利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2人民币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

我国的人民币资本账户仍然没有完全开放,与其它国家的货币开放路径不同,我国的经济体量庞大,在资本账户尚未开放之前,人民币已经允许跨境结算和使用了,且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已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的开放。但货币不仅仅具有交易功能,它还有计价功能和储备功能,资本市场的开放无疑要对国内国际资本进行计价,因此必然要求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我国已开放了QDII、QFII、RQFII的人民币资本账户,但总体上我国对资本账户的规则是严格的。同时,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对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影响都很大,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机制改革之前,人民币的资本账户开放只能是分阶段逐步开放为宜。

1.3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堪忧

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较差,首先表现在市场上存在大量绩差和亏损公司,自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连续三年亏损”的单一标准并未能有效改变上市公司“该退不退”或“退而不出”的状况,绩差公司通过粉饰报表等方法避免退市,每年推出市场的公司很少,而在美国、德国等成熟市场,每年退市公司以几十计,退出机制不完善。其次,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分红能力不佳,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形态,自经融危机始,许多周期性行业受到需求减少的冲击,盈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个别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就出现经营困难,仅仅为了融资而上市,上市后就开始亏损。只有金融类大盘股和一些新兴行业,传统消费医药等行业保持了较稳定的收益率。最后,我国的证券市场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片面追求融资功能,上市公司分红回馈股东的意识和动力不足,一味的融资扩股,而没有稳定的股息回报,即使业绩再好,盈利再多,也不能成为质量良好的上市公司,目前市场中此类公司比例较低。

1.4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性缺陷较突出

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在股票市场发展较完善,债券市场发展较滞后,且两个市场内部也发展不均衡。一个较为完备的证券市场需要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共同协调均衡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十分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债券市场的功能。由于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到期需要支付红利和本金,具有较高的支付风险。因此许多企业避开债券市场转而投向股票市场,这样一来避免了违约成本,但稀释和降低了企业的红利和市盈率,牺牲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没有好处,对上市公司本身的市值和信誉也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因此在债券市场内部国债比率较大,而企业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与挑战

一个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该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可或缺的经济力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不可避免。一个市场操作规范,供求交易活跃的,市场层次合理,投融资回报较强的国际化证券市场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2.1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证券法律体系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首先离不开立法的支持,而且立法的范围十分广泛,应统筹考虑,由面到点逐步推进。修改法律法规的范围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税法》、《外汇管理法》、涉外企业法规等内容。目前我国规定的上市公司必须是在国内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而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由于银行类股在市值中占比过高,导致股票指数不能反映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因此在引入更多国内其它类型大市值公司上市之外,在将来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应考虑允许与我国国民经济相关性较强的其它国外大市值上市公司在国内股票市场融资上市,借以改善股票市场市值结构。此外我国税法规定对上市公司的分红收取个人所得税,在上市公司已经缴纳资本利得税之后的分红,个人所得税是否可以免征,这些都有借鉴外国成熟市场的经营,通盘考虑。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是较严格的,这种严格的管理体制在经济体量较小的时候,起到了阻隔外界经济波动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体量已经足够庞大,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也应逐步放松管制。综合以上观点,证券市场国际化需要循序渐进的修改各项法律法规以适应开放的需要。

2.2建立成熟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

一个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不但是指股票市场,也应包括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在成熟的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债券市场而不是股票市场,两者比例大致为5:1。我国的证券市场恰好相反,将股票市场作为了融资的主要渠道,而不是做为资本金的补充渠道显然是有缺陷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实体经济缺乏经营动力和应有的经营压力,有害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因此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市场,才能够培育出良性发展的融资环境,才可为将来证券市场国际化吸引到数量庞大的低风险国际基金。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对外贸易不断加深,如铁矿石、原油、大豆、等大宗商品十分依赖进口,但这些商品的定价权却掌握在国际期货市场,很明显,我国的期货市场虽然已经起步,但与国际市场存在量和质的差异。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市场的经验,对这些大宗商品扩大到岸期货市场规模,逐步通过购买力和规模交易掌握一定的定价权,因此期货市场的发展更应较快与国际接轨。

2.3努力提高市场主体的参与能力

对上市公司来说,提高其经营能力首先是提高其市值管理能力,国际证券市场一个好的上市公司首先是对投资者负责的公司,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企业市值最大化,企业市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的最高目标和体现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这种经营目标必然带来经营思维、经营内容、公司治理、业绩考核、管理层激励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持续增长的净资产,稳定或较快的复合增长率,良好的现金流和企业负债水平,较高收益的分红回报才能够实现企业市值的最大化。对市场投资者来说,应建立各种类型的证券市场基金公司,加大基金创新力度,倡导理性投资,改变我国中小投资者占比过高的现状。这样可以促进理性投资理念,避免市场暴涨暴跌,又可以为转换为基金投资者的中小投资者带来稳定合理的回报,有利于证券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对证券经营机构,应提高其执业质量,严格执业监管,避免其为谋取更高的收益而损害买卖双方的利益。

2.4渐进开放资本市场

从世界资本市场来看,已进行资本开放的国家,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步骤和进程并不一致,但是大多数采取了审慎的、渐进的步骤。我国已开放经常项目兑换,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了具体的操作实践。一般来说,资本项目的开放应该先开放长期资本项目,后开放短期资本项目。在证券投资国际化进程中,先开放债券市场投资,再开放股票市场投资。先开放机构投资,再开放经济实体和个人投资。先开放资本流入,再开放资本流出。我国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应总体把握这一原则,并适时选择资本开放的突破口,初期可以沪港通等协议逐步推进,继而扩大开放规模和开放范围,同时要随时解决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绝不能为追求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度,而忽略其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程度,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3结语

篇9

0年-2020年是中国经济关键的十年,将面临如何迈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应加快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步伐,为顺利跨越这关键的十年提供动力和保障。未来,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有五个重要举措。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未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大致的蓝图应为上面是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底下是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券商柜台市场,共同形成一个“正金字塔”。在这几个层次之下的,是上万家PE、VC机构,还有越来越多的天使投资者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融资。

新三板和四板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三板已经扩展到全国,面向所有中小企业。四板也在各个地方规范发展起来,一是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为更高层级的资本市场储备企业资源,完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质量。

与股权市场配套的是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不如股票市场发达,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债券市场的规模差不多是股票市场的两倍。我们有两个债券市场,一个是交易所债券市场,一个是银行间债券市场,都需要发展壮大,但需要推动监管和准入标准的统一。

还应扩大私募债的发行和场外交易。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了20多年,基本上都是公募和场内,下一步私募和场外是发展的重要方面。

推动注册制改革

全球所有主要的交易所的股票发行制度都是注册制,仅有两个例外:一个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个是深圳证券交易所。

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个标志性的事件,它的本质是股票发行过程更加制度化、透明化和可预测。注册制改革本质上也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再调整。一些市场人士担心注册制后市场会不会供给失衡。随着监管部门的简政放权,放松管制,市场的自我平衡机制将会发挥作用。

世界上一些新兴市场经历过类似的改革,例如印度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市场,其股票发行都经历了一个从管制到放松的过程。当然,在市场化进程中,相关的市场环境也需要不断完善,配套改进。机构投资者将更加发育,中介机构将更多承担责任,投资者保护将更加强化,市场的惩戒机制将更加完善,市场将逐步走向更加理性和成熟。

同时,要动员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加快各类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建设。中国社会现在有大量的富余财富,各类存款已逾百万亿元,个人存款接近50万亿元,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带来的资本市场新鲜血液,会激活和动员这些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分享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也将为市场的长期稳健发展提供支撑。中国社会长期资金与大量企业的对接过程客观上将加快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建设中国版的401(k)计划

社会广泛关注养老体系改革,各种方案据说有上百个。不管是怎样的改革方案,其重点应该是两个:一、建立真正的第二支柱,也就是中国版的401(k)计划;二是养老金要参与资本市场,通过投资保值增值,实现自我生长。

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背景就是我们的养老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按照目前的基本养老金的体制,大概在2050年前后,我们的缺口大致在几十万亿元,不同的机构测算不一样,但是基本上差不太多。

正确的解决方法还是要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建立起国际通行的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加上第三支柱的养老体系,为此需要研究调整我们现有养老金缴费的结构,并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与美国401(k)计划类似的第二支柱。

三个支柱中,第一支柱提供最底线的保障;第二支柱是每个人在工作阶段每个月不断积累,国家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激励企业每月也匹配一定比例的资金,最为重要的是这些资金一定要参与投资,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积累成长,并使之成长为养老金体系的核心支柱;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化的养老产品作为补充。

中国现行的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金规模为2.5万亿元,基本上属于第一支柱的范畴,也基本上不参与投资。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规模为0.53万亿元,两者的比例为82%:18%,而第三支柱基本不存在。

而美国的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规模为2.7万亿美元,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401(k)计划即属于这一部分,为私营部门的职业养老金,此外还有教师和公务员的职业养老金]的规模为8.6万亿美元,第三支柱退休账户养老金为4.9万亿美元,三者比例为17%:53%:30%。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美国庞大的第二支柱,支撑了美国养老体系的半壁江山以上。来源于哪里?一方面通过不断积累资金,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投资才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总体的开放水平还有待提高。例如, QFII制度实行了十年,外资在中国市场的比例还不到2%,但在其他新兴国家如韩国、印度、巴西都在20%-30%。

对外开放会给我们一些压力,有时候也不太舒服,我们不得不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结果将是我们更强大。对外开放要对自己有信心,中国最开放的产业——家电,早已是全球第一,最严加保护的产业——汽车,至今没一个像样的民族品牌。在金融方面,无论是保险业、银行业,还是基金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都是我们越来越强大。

保护投资者

篇10

关键词:企业债券 二级市场 债券信用评级

一、企业债券的概念

1.企业债券的概念

企业债是指从事生产、贸易、运输等经济活动的企业发行的债券。

在西方国家,由于只有股份公司才能发行企业债券,所以在西方国家,企业债券即公司债券。在中国,企业债券泛指各种所有制企业发行的债券。中国企业债券目前主要有地方企业债券、重点企业债券、附息票企业债券、利随本清的存单式企业债券、产品配额企业债券和企业短期融资券等

2.企业债券的基本要素

企业债券是一种筹资手段和投资工具。作为体现债权债务凭证,其基本要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是发债主体。在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是指在我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企业按法定程序发行债券,取得一定时期资金的使用权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同时又承担着举债的风险和义务,须按期还本付息。除被批准的企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行企业债券。

二是投资人,即债券持有人。其享有按

规定取得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的权利,但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承担责任。

三是利率。企业债券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发债企业筹资数量、筹资成本和投资者的债券利益。企业债券的利率受投资者对收益率的接受程度、发债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社会信誉、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和债券期限的长短等因素的影响。

四是期限。从债券发行日起到偿还本息日止的这段时间为债券的期限。企业通常根据资金需求的期限、未来市场利率走势、流通市场发达程度、债券市场上其他债券的期限情况、投资者的偏好等来确定发行债券的期限结构。

二、简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债券十多年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为培育资本市场、促进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与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相比(发行债券是西方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而股标筹资占较小部分),与我国的股票、国债市场相比,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相对滞后,无论在发行规模还是在二级市场的成熟程度上都存在很大差距,企业债券在整个证券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其它金融产品相比,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真是举步维艰。原因何在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我国企业债券的供求关系和市场条件作一经济分析。

企业债券融资市场的监督管理模式的核心主要是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等。这种管理思路把企业债券当作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缺口,它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对发行主体的限制过严、发债额上限太低。

三、企业债券的中介机构服务质量不高,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问题最为突出

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过程看,流通市场很不活跃,企业债券的换手率明显低于其他金融品种。除了企业债发行、利率、上市限制过严外,目前我国只有部分企业债在上海和深圳证交所上市。

一要改革发行体制和监管模式。

完善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的法律基础,并改革政府对债券融资的管理。政府的管理应从重视行政审批控制向重视市场化运作方式转化;从直接管理向监控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间接管理转化;从单纯重视企业融资向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转化。

二是应逐步放开利率管制。

将企业债券的利率水平与风险挂钩,或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相对自主地确定发行利率。同时,发债企业可根据自身对资金期限的不同需要而制定相应的还债期限。此外,企业不仅应针对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债券品种,而且付息方式也应灵活多 样。

三是要完善企业债券流通市场体系

要注重培养企业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应鼓励基金公司、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信用度较高、风险较小而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企业债券,还可通过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基金来专门支持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债券市场引入更多的资金。

参考文献:

[1]周正庆.证券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