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范文

时间:2023-11-24 17:5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篇1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交互主体性 启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人们越来越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然而在相当多的家庭里,教育者是家长,受教育者是孩子,这种关系是很明确的。所谓的家庭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他们所实践的家庭教育只是一种主客体关系的教育,其教育效果必然大受影响。本文拟从交互主体性出发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个新思路。

一、家庭教育及其基本内容

家庭教育是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是它的内涵及性质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发展的。在现代,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下,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子女共同参加活动,由家长言传身教来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形式。与学校教育相比,其具有四个主要特点:

首先,家庭教育是自然过程。家庭不像学校,不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家庭是由婚姻血缘关系组成的,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家庭教育是在现实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它的自觉程度相当有限,“家庭教育倘若过于理想地刻意追求,反会招致种种破绽”。

其次,家庭教育的任务不同于学校教育。现代家庭一般不承担为子女传授文化课的任务,其主要任务在于发展亲情,培养爱的感情。孩子在家庭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爱,而且逐渐学会主动地爱。主动爱父母,并自然地逐渐引导孩子的爱,扩大到爱别人、爱集体、爱民族、爱人类。培养未成年人学习和亲历家庭特有的和社会共有的价值、规范、习俗惯例,以及思考与感受的方法,奠定人格与社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行为和精神两个方面一步步获得自立,实现某种程度的自律。

再次,家庭教育有强烈的感彩。父母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在孩子抚养和教育上有一种强烈的感情依恋,因而说家庭是私生活的据点,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比外界交往显得无拘无束。

最后,家庭教育方式同学校教育有别。在我国,学校教育是以智育为主体的给予教育,是以集体方式进行的,而家庭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以一个不同的方式进行。

二、家庭教育的交互主体性

交互主体性又称为主体间性,是现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交互主体论认为人的交往活动及人与人在交往活动中所构成的交互主体性关系,特定的交往活动构成特定的交互主体。主体和主体之间在微观上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一,主体与主体之间发生交互主体性关系;其二,为了达到交互主体性关系,主体之间又必须建立一种互为客体的关系。所以,在交互主体中,每一方主体都在具体的情境中同时承担着主体和客体的角色。[1]这种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与主体指向客体的生产活动不同,交互主体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以单纯主体的姿态把其他主体当做单纯的客体来取得其他主体的认同和理解,也不可能直接达到对其他主体的改造。主体在交往活动中只能达到使自己的思想观点为对方主体所了解,并内化为对方主体心智结构的组成部分,而对方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则是他们用了解到的思想观点对自身思想和行为进行自学改造的结果。[2]主体之所以将自己作为成员进入到一定的交互主体和建构一定的交互主体关系,从自主投入的角度看,原因在于意识到自己的意愿和目的单凭自己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将与自己具有同样意愿和目的的、可以协作的主体或与在利益等方面可以互补的主体联结起来,通过整体活动,实现一定的目标。[1]

显然,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家长和受教育者——子女是交互主体性关系。因为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环境中或家庭范围内,通过与子女共同参加活动,由家长言传身教来实施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是非规范化的,具有明显的日常生活性质。正因为家庭教育活动基本上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尤其是父母自身的品德修养,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都会通过耳濡目染,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接受教育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因而在家庭教育中,有两个方向的教育,一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子女的自我教育。在家庭中,总是父母基于深切的亲子之情和社会责任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知识及对社会的认识,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抚养、教育,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衣、食、行、说等生活技能,并逐步认识自己同周围一些人的人际关系,逐步认识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帮助他们初步掌握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培养他们承担自身的社会角色的能力。另一方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在不断观察、模仿父母的行为,从父母那里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内化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再根据自身的状况和所处的环境,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个性。二是子女在受家长教育的同时反过来对家长进行教育及家长的自我教育。子女作为青年人、社会的未来,对于社会上的新生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相较而言其更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如子女在了解家用电器、数码产品、学习电脑、网络等知识时要比成人快得多,许多家长遇到电脑及家用电器的一些故障还要请孩子来解决,还要向孩子们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现实中,子女并非只是被动地接受家长的教育,他们也有自己的主体性,他们在受大众传播媒体、同龄群体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形成自己个性的同时,也对家长施教带来了新的问题,迫使家长反思并与时俱进地学习相关教育知识。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子女的关系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

三、交互主体性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1.家庭教育的交互主体性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儿童观即对儿童的看法。对儿童的看法是否正确、科学,关系家庭教育的效果。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由于家长都是一些有过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成年人,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教训,强令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及不要干这个、不要干那个。如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天赋和所长,强迫孩子学一两种技艺以期发展大人们所理解的素质,还有就是把孩子看成容器。不管此时此刻孩子是否有积极性,一股脑儿地给孩子灌输知识,以为只要灌了,孩子就一定能够接受。还有一些家长,由于担心孩子的玩伴毛病多,带坏了自己的孩子;担心孩子玩花了心,玩得不想学习了,于是孩子一放学回来就把孩子牢牢地圈在家里,封闭起来。这样实际上是把孩子看做了缩小的成人,或者把孩子只看做自然人而非社会人。家庭教育的交互主体性告诉我们,孩子是人,而不是物。家长应当把孩子看做“人”来培养,而不是当做“物”来雕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重视孩子的愿望、需要,平等地与孩子沟通。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既是基于亲情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又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而且应当是亲密的朋友。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能够做他们的朋友,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是关爱、支持、引导,但又不陷入溺爱的误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多尊重、多理解、多信任、多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讲教训、说道理、定规矩,更不是简单地耳提面命。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代替孩子下决心,强迫他们按大人的意志去做,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2.加强家长的自我教育,提升家长的自身素养。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教育者先受教育”是一个普遍原则。家长自身的修养如何,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成败。在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能够做的无非是根据自己成长的记忆,再加上从别人那里获得的观念来教育孩子。这种教育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型的教育。但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复杂,所要学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因而在现代家庭,必须实现家庭教育从经验型向理智型转化。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主体;教育合力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稳定阶段。幼儿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有意识或无意识相互实施的教育及影响,可以是长对幼、也可以是幼对长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幼儿家庭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家长、幼儿及对幼儿产生影响的其他家庭成员,还包括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对幼儿发挥指导作用的学校和对幼儿产生广泛影响的社会。重视以家庭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统筹社会各类资源,才是真正的重视家庭教育。幼儿期为人一生的充分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的认知、行为、个性、情感及态度等基本上在幼儿期初具雏形,而家庭教育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终身的,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代替的。幼儿家庭教育的成功,不仅造福幼儿个人及其家庭,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和谐。

近年来,幼儿家庭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我国学者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家长们一些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也逐渐得到改善,比如,传统的“家长制”、“不尊重幼儿独立人格”的教育观念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逐渐消失,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正在建立。近日,教育部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对我国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使家庭教育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方法已得到很大的改善。

一、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作用

幼儿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孩子就是镜子中的自己。家长要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刻刻为孩子做榜样,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说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发挥榜样的作用、使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变成最有用的方法呢?建议:

1.这里的“说理”不是不让家长说理,而是家长对幼儿的“说理”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的理解能力,语言以简洁明了为宜。但“说理”有时会让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幼儿树立起“说到做到”的榜样,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实际的体验。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幼儿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通过体验的方式,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周围的事物,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幼儿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发展。

2.家长们经常会说自己家的孩子不懂事,不守纪律,整日对其苦口婆心,效果却欠佳,这是因为家长没有掌握培养孩子纪律感的方法,没有真正了解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只对孩子说教,不能培养孩子内在的、主动的、积极的纪律,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活动培养儿童的纪律,活动是幼儿内在生命力的外在表现。通过活动,孩子在纪律养成的基础上反复练习,会形成孩子的“第二天性”,即所谓的“习惯成自然”。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自由与纪律不是对立的关系,建立在自由基础上才是真正的纪律,且孩子的纪律不是叫孩子不许动,而是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的守纪律。

3.为什么家长经常说自己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因为家长为孩子树立了爱发脾气的坏榜样。家长“发脾气”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幼儿性情的培养。理智的家长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长应该明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础,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用正面教育的活动方式替代“发脾气”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教育。比如幼儿犯错误了,家长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在设定的情景活动中明白自己行为的不良,而不是“发脾气”。

4.不要刻意用感动方法,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父母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父母努力挣钱,希望你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等感动的话,利用幼儿的情感,去感化幼儿,但收效甚微。要知道一个刻意用感动的家长是培养不出一名真实的孩子,反而会使孩子对家长的用心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家长应该少说多做,尽可能听取孩子的意见,用实际行动去感动幼儿,行动才是最好的道理。

二、尊重幼儿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立地位

1.家长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学习的建构者,而不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被动的接受者。幼儿虽然知识和经验不及成人,但具有自然的好奇心特点,会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周围的一切环境,并在与环境的交往中获得自我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为孩子创设适宜的环境,这种环境是自由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有秩序的、轻松愉快的,能够促进孩子与环境积极主动的互动,使孩子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索者,进而促进孩子的主动探索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幼儿的独立地位,不要成为孩子生活中的“包办者”或“替代者”,比如,在生活和学习上,耐心指导,让幼儿自己学会穿衣和吃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发挥想象玩玩具和游戏时,不用成人的固定思维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2.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家长更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育儿观,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探索幼儿身上的学习价值。家长向儿童学习,不是学习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学习曾经拥有的美德和寻找失去的童心,学习儿童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及创造能力。家长向幼儿学习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了解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更好地认识幼儿、教育幼儿,从而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家庭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长和幼儿的相互学习,可能某一领域家长是幼儿的主人,而另一领域幼儿是家长的主人。因此,家长应该多多蹲下身来,倾听幼儿的心声,成为幼儿的学生,向幼儿学习,就如思想家老子告诫成人要“复归于婴儿”,这样才能获得人生的圆满。

3.家长要善于抓住幼儿的“敏感期”。幼儿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特征,也具有阶段性特征,正如蒙台梭利提出,要善于抓住幼儿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对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有速度,是教育的最好时机。因此,家长要随时留心观察幼儿在各个发展阶段表现出的这种心理现象,及时地引导、帮助和鼓励,尊重幼儿在“敏感期”对事物的兴趣及爱好,最大限度地激励幼儿潜能的发挥,不要错过良机而遗憾终身。

三、发挥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家庭作为教育幼儿的第一场所,作为教育幼儿的原生态环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教育方式与内容上都比家庭教育更正规,幼儿园会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兴趣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呢?

1.加强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幼儿园要挖掘各种家园沟通渠道,比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等。在园长、幼儿教师、保育员三大幼儿园主体的引领下,发挥家庭教育专家、学者和优秀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同时,幼儿园也要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为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支持,物质是精神之基础,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更能调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2.丰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幼儿园要邀请专家主持家庭教育的讨论会、座谈会及演讲会,举办关于父母教育的培训讲座及经验交流会等,引导广大家长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庭观及育儿观,增强家长教育幼儿的本领,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信心。幼儿园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开展一对一的家庭工作指导服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真正地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式方法。

3.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力量。幼儿园要充分做好家长委员会的管理工作,比如,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长委员会的宗旨及任务,增强家长教育的责任,加强家长正确的教育意识。家长委员会还要编印其家庭教育的指南及专题手册,做好家长科学育儿的宣传工作,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营造家长科学育儿的良好家庭氛围。家长委员会要发挥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及父母的宣传力量,积极向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各种家庭教育现场指导实践活动。

4.办好家长学校。幼儿园要将家长学校纳入自己的工作管理范畴,家长学校要聘请专家学者,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成研究团队,设计出实际的、具体的家庭教育课程,让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同时,开发家庭教育教材、指南及活动指导手册。家长学校还需要设计各类有吸引力的、符合家长时间的课程及活动,吸引广大家长积极参加与学习,调动家长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统筹家庭教育中各类社会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期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这说明幼儿的发展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承担起为社会造就人才的责任。社会也承担着教育人的责任,这就需要发挥社会在家庭教育的力量。

1.构建家庭、社区教育基地。社区可以邀请社区的各界人士,成立社区家庭教育委员会和家长队伍,共同创设家庭教育社区基地,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家庭教育幼儿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促进整个社区精神文明的提高。

2.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正如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这就需要积极引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发挥企业、社会团体、机关单位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比如依托幼儿活动中心、亲子乐园,为城乡幼儿及家庭提供教育指导服务,促进城乡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社区积极调动幼儿园优秀幼儿教师对家长的指导作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教育“双赢”目的的实现。

3.鼓励和支持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广泛开展适合这些儿童特点和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调动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积极性,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整个社会幼儿教育质量。

4.各地教育部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及科学研究。各地教育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制,制订实施办法,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家庭教育以家庭为核心,不仅需要家长要时时刻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蹲下身来去倾听幼儿的心声,还需要家长积极主动地联系幼儿园及社区,充分利用幼儿园及社区的资源,共同教育好孩子。

家长应该积极主动联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每学期、每周、每日的教学活动安排;多与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及保育员交流,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家庭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亲子活动,切不可以工作忙为借口,错失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良机;社会作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对幼儿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及时性、适应性与补偿性等特点。

家长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比如,多带幼儿去参观博物馆、海洋馆、美术馆、歌剧院等社会场所,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展幼儿的信息量,拓宽幼儿的学习空间。还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社区的文化历史场所,让幼儿从社区人们的生活中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综上所述,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时间之长,范围之大,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无法代替的,但幼儿家庭教育的主体不能相互孤立,要形成教育幼儿的合力。因此,幼儿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核心作用,在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支持下,整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才是对幼儿最有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98.

[3]贝克.儿童发展[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岳玉阁,卢清.“儿童是成人之师”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0).

[5]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现就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从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1.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广大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要始终坚持儿童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努力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2.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学龄前儿童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中学生家长要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3.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广大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不断创造家庭教育机会,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孩子情况,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三、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以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德育课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将学校安排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

2.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要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开展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知识指导;举办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家长现身说法、案例教学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带动作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3.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各地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推动建立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任务。家长委员会要邀请有关专家、学校校长和相关教师、优秀父母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面向广大家长定期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

4.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配合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在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织专家团队,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

四、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

1.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工作,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将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教育体系。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可以派教师到街道、社区(村)挂职,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2.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由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依托青少年宫、乡村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阵地,为城乡不同年龄段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家长提供及时便利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3.给予困境儿童更多关爱帮扶。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导、支持、监督家庭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要特别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以城乡儿童活动场所为载体,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五、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教育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制,制订实施办法。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中小学幼儿园要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幼儿园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开展督导工作。中小学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制定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案,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生。

2.加强科学研究。各地教育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依托有相关基础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机构推动成立家庭教育研究基地,发挥各级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家庭教育学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重视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

3.加强宣传引导。各地教育部门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实验区和示范校创建工作,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育部将遴选确定部分地区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部分学校为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校。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树立先进家庭典型,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政策解读

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努力培养新时期合格家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 就《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 工作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是家长的法定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家长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教育法》也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当前,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非常迫切而且意义重大。

一是贯彻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去年以来,关于家庭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学校少年队主题队日活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强调“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又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再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系列论述,深刻地指出了家庭在人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家教在人一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面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教育部制定了《指导意见》,明确了当前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举措。

二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家长的家庭教育取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未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不注重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与学校的沟通配合不够,导致家庭教育未能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工作是对家长进行教育,普及家教知识,更新家长观念,提升育人水平。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综合育人体系,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家庭教育工作现状亟待改进。近年来,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工作水平还不高,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没有形成合力,这些问题导致在育人方面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现象,如缺教少护、教而不当、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等。因此,切实加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是让每一位学生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需要。

问: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研制过程。

答:《指导意见》的制定是一个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尽可能凝聚广泛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使其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我们委托有关研究机构深入开展文献研究,对家庭教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的相关意见,吸收地方有益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件征求意见稿。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为了让意见征求更广泛,更有代表性,我们多次召集有关家庭教育的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学校校长、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家长举行小型座谈会,集中征求文件修改意见。

三是不断修改完善。在多次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文件进行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指导意见》。

问:《指导意见》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方面对家长提出什么要求?

答: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一是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广大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努力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二是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广大家长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特征,把握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家庭教育的规律性,明确各个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要求。

三是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广大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问:《指导意见》对各地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主要措施?

答:《指导意见》就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4方面的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要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各种家校沟通渠道。

二是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通过培训讲座、咨询服务、社会实践、亲子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三是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各地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任务。家长委员会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

四是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配合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在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

问:《指导意见》如何推动社会支持家庭教育工作?

答:《指导意见》就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提出了3点意见。

一是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工作。

二是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由政府购买公益岗位。

三是给予困境儿童更多关爱帮扶。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导、支持、监督家庭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要特别关心困境儿童,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问:《指导意见》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指导意见》对如何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措施明确了3方面的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文件落实。各地教育部门要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实施办法。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中小学幼儿园要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幼儿园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开展督导工作。中小学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制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案。

二是加强科学研究,提升专业水平。各地教育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推动成立家庭教育研究基地,重视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

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96-01

现在在青少年身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青少年犯罪、早恋、校园暴力、沉迷网络等等。社会上很多人,甚至政府部门都认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不良现象,都是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造成的。而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本不会被提起,教育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只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不合理的,这种行为会将学校教育泛化,使教育等同与学校教育,夸大学校的功能。加重学校的负担,使学校的精力被其他方面占用,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一般说来对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教育影响的有六个方面:一是家庭;二是教师;三是集体;四是自我教育;五是书籍;六是社会环境。在这几个方面中家庭首当其冲,婴儿自出生就生活在家庭中,受到家庭的影响很大,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对其进行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家长的修养素质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虎父无犬子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人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过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模仿能力强但是非能力差,家长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好的家庭教育会使人受益终生,能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是非观、善恶观、价值观。作为儿童成长 的摇篮—家庭,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补充。我们在重视和强调学校教育的同时,一样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推卸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二、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是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的出现使教育从少数人的手中解放出来,能为更多的人服务,使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尤其在当代,知识迅猛发展,教育更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关心下一代,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势必承担起了更多更重的任务。

学校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智能的增长,也关心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身体的健康成长,塑造全面健康的人。学校教育具有智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等特点。内容上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有符合儿童发展并适应社会的教育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这些优点是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

但由于社会的需要,制度的局限,学校教育越来越成为制约孩子个性发展的牢笼。工厂化的教育课堂成为流水线,学生成为产品。只重视成绩不重视个性发展的做法,使学校教育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是感觉的钝化,教育目标的偏狭,内容的繁难,使学生无暇关心其它事物,久而久之变得麻木。二是疾病增多:身体上由于长期课业任务重,使用电脑时间长,又不出去做运动,导致视力下降,体质羸弱。心理上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多,活动锻炼的减少,兴趣爱好的压制,使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之中。三是人格扭曲,由于机械的知识灌输,加上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认为只要送去学校、补习班、培训班、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沉重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疼爱,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人格扭曲。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我们的教育逐渐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以分数品评的好坏,使走出校门的学生成为没有能力没有激情的人,这就使得青少年一代行为错乱,不能以理智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偏激的方式寻求成就感。

篇5

关键词:家庭教育;调查;问题和不足;思考和建议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嘉兴市仅18岁以下未成年在校生就有60多万人,显然,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党委、政府主导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为此,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妇联、市教育局于2012年5月组成课题组,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象是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还有学校教师。向五县市二区发放问卷3050份,其中,中、小学生问卷各850份,教师问卷600份,家长问卷750份。参加座谈会的有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县(市、区)妇联、教育局、关工委有关同志,约60人。除政策文件、专家论文及我市相关资料外,还查阅询问了周边省市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市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家庭教育工作已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时,社会进步和家长文化素养提高,家庭教育的实际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机制和工作网络已经形成

2009年,我市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妇联、市教育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文明办等10个单位为成员,成员单位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同时,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家长学校是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的重要途径。学校家长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建,目前已做到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2004年,由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主办的市社区家长学校总校正式挂牌成立,现多数乡镇(街道),村(社区)已成立家长学校。

2010年,我市成立了嘉兴市家庭教育学会,这是家庭教育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学会成立两年多来,确立了一批“十二五”期间的市级课题,为开展理论研究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同时,连续2年举办家庭教育工作论坛、评选优秀论文,编撰《嘉兴市优秀家庭教育论文汇编》。2011年,市妇联关于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在“中国妇女网”发表。科研水平往往反映工作水平,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变化。

(二)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初步形成

调查反映,我市除广大学校教师这支队伍外,已初步形成行政管理、专家、讲师团、志愿者及社工等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一是行政管理队伍。由妇联、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行政干部组成,他们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学会各项活动,制订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并负责协调实施。

二是讲师团队伍。我市现有各级各类讲师团队伍上百支,拥有成员上千人。他们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传播家庭教育先进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释疑解惑,是活跃在家庭教育第一线的主力军。

三是专家队伍。如市教育局在2002年建立“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教育咨询中心”,由教育系统家教专家和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担任咨询服务工作。咨询中心以热线电话82686112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并逐渐发展为家庭式面询、团体辅导、家教讲座、大型宣传相结合的综合性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服务。经过10年磨练,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有相当的专业水平,成为家庭教育的领军人物。

四是志愿者及社工队伍。各级关工委组建的“五老”(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劳模)队伍,20多年来一直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搞调研、作讲座、指导年青教师,是一支名符其实的志愿者队伍。近几年,随着社工服务事业兴起,如市妇联的“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团市委的“拾星者”未成年人教育社工事务所,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对象着手,关注孩子在家庭中的健康成长。

(三)家庭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创新

多年来,家教工作以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家长儿童为宗旨,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形成了一批成功的经验和创新的做法。

家教宣传教育活动形成特色品牌。从2007年起,市妇联每年9月邀请全国品牌“知心姐姐”为广大家长巡回报告家庭教育知识,每年一个主题,每次巡回报告40场,每次受益家长近1万人。2009年起,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家教城乡行”活动,整合“知心姐姐”、家庭教育讲师团、志愿者等各种资源,上下联动,使更多的家庭受到了现代家庭理念和家教知识的指导。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家教格局取得突破。平湖市2009年开展了“教子有方好家长”、“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先进集体”、“优秀家长学校”等40佳评选,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平湖市原黄姑镇和曹桥街道于2008年首创了“家庭教育节”,至2012年已有7个镇、街道举办,预计2013年剩下2个镇也将进行。平湖镇、街道“家庭教育节”,集家庭教育、孝敬教育和文明家庭建设于一体,参与面广,受教育面宽,在整个镇、街道营造了重视、关心、抓好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

对运用现代传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嘉善电视台设置了“家园”专栏,通过实例拍摄和教育行家的参与,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好孩子,如何做个好家长。10多年来,每月1期,至2012年11月已播出141期,让家长们在茶余饭后轻松地受到教育。再如海宁电视台“潮乡童话”栏目每月播出家教节目,平湖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定期推出适合农村的家庭教育授课“菜单”以及桐乡家庭教育官方微博等等,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着多方的探索。如市第一、二、三幼儿园及卫生幼儿园,创建家长学校10多年来,坚持聘请幼教、心理、卫生等方面专家授课,保证教育的高水平。同时,坚持向家长合理收费(依托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以保证管理运行的高水平。这些做法为广大家长所认同,受到了广泛好评。如近年来市实验小学创建的合作型“家长联盟”、南湖创业学校(新居民子女学校)的以学校教育推动家庭教育,嘉兴一中已坚持9年的“家长论坛”等等,都从自己学校的学生、家长特点出发,努力探索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效。

(四)家长素养和育子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随着家长文化程度提高(问卷反映,高中及中专以上的占44.62%)及家庭教育工作普遍开展,家长素养和育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是以人格健全、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家庭教育理念已为不少家长所接受。

表1反映,相当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道德养成和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的社会化(做普通人,自食其力),有着正确的家教理念。

二是多数家庭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良好,为教育好孩子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条件。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的质量远比某一具体的家庭教育方法来得重要。如亲子关系不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融洽,有隔阂,甚至有对立情绪,家庭教育也就难以进行。从表2、表3、表4看,无论是孩子看父母、教师看家长、还是家长自身评价,多数家庭的亲子关系是良好的。相比而言,初中学生对父母评价低的有27.27%,(见表2)这既反映了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叛逆”心理特征,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

二、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家庭教育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工作严格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至于家长素质提高及其教育子女能力的增强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家长、家庭教育层面,调查反映有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太爱孩子,又太不会爱孩子”。

表5反映,对孩子期望过高及偏高的占81.48%,家长有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见诸于行动,则属于明显的抚养方式不当。

又如,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的重要位置甚至最重要位置上,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共识。但重视孩子的教育和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两回事。

表6反映还有相当多家长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这样容易出现家庭教育的偏差。如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孩子的道德人格教育,但不少家庭扬短避长,教育错位,成了文化课程的“第二课堂”、“补习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在家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就如一首儿歌所唱的“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作业最多的、考试最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也会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问卷反映,在回答“遇到烦恼的事,你最喜欢跟谁说?”的问题时,中学生选择对爸爸妈妈说的仅占14.4%。

再如,行为习惯养成与独立精神培养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但表5、表6反映也不如人意。

在家庭教育工作层面,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它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期终评估报告指出,目前还存在着“家庭教育工作责任主体不明晰、经费投入无保障、服务与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家庭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和市场化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市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人员、经费方面,和周边市相比有较大差距

调查反映,我市目前尚未有专职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市、县(市、区)妇联、教育行政部门这两个主要协调指导部门也都只有兼职人员在做这项工作。2009年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后,主要工作由市妇联牵头组织,但每年只有4万元工作经费,与省内其它市比较排位靠后。

人员、经费的制约使得国家、省有明确要求的事项该做的未做。如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县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开办家庭教育栏目,增加家庭教育咨询热线,以多种形式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面。”我市市一级及多数县(市)未能做到。又如我市家庭教育信息化程度相对迟缓。我市市一级及一些县(市)尚未建立家庭教育网站或网上家长学校。再如有县(市)关工委反映,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已经编写好家庭教育的乡土教材及案例汇集,但苦于经费没有着落,又不能向家长收费,至今未能付印。

(二)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我市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工作热情高,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但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一是专家队伍薄弱。受到学校、社区、家长欢迎的讲师团成员,一方面数量尚少,另一方面他们在本单位往往承担着很重的教育、管理、科研等任务,很少有机会拓宽视野,参加全国、省有关专业活动或家教培训。如全国妇联每年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跨省、市常举办家庭教育论坛,我市很少有人参加,这样,影响了他们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学校教师缺乏家教能力,缺少家教专题培训。

学校教师,作为专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教育好孩子的职责,表9显示的数据显然是不理想的。表10则进一步反映教师缺乏家教方面能力,与没有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或接受过专门培训相关。

三是志愿者及社工队伍组织松散,缺少专业支持。各级组建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人数虽多,但很少有相应的活动或交流研讨的机会。县(市、区)关工委的家庭教育讲师团组织较为健全,但学习培训的机会也不多。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一些流行的家教理念,如“三岁关键期”、“赢在起跑线上”、“右脑开发”、“脑只用了10%”、“早教越早越好”等,已为国内外科学家教理论及上世纪90年代脑科学研究成果所否定。这些,不仅绝大多数家长知之甚少,连我们的家教工作者也未必都知晓。

(三)家长学校建设及运行不平衡

通过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是我国的一个创举,适合我国的国情。中小学、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学校,对学校来说,家长是自己学生的家长;对家长来说,学校是自己孩子就读的学校,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意愿。和其它途径比,有着运作成本较低、组织工作较易、实际效果较好的优点。为此,国家、省层面都高度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于2004年、2011年两次做好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浙江省先后颁发《浙江省家长学校工作规程》、《浙江省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浙江省示范性家长学校评估办法》。但调查反映,我市家长学校建设及运行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好的如平湖市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差的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往往以家长会议代替家长学校授课,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因素。

主观上,认识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少学校领导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强烈意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清醒地看到在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学校只靠自身力量已经难以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一位校长说得好,“父母教子有方,相当于学校多了学生数量双倍的校外辅导员。”但不少学校领导还缺乏这方面认识,忙于具体事务,认为“学校那么多学生还管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家长”。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家长学校的不同境遇。

客观上,保障条件没有落实。一是无经费,家长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费用未列入财政预算。《浙江省家长学校工作规程》指出,可“向参加学习的家长收取适量资料费、讲课费等”,但鉴于收费的敏感性,谁也不愿意做这件事。二是无教材,我市至今无各类家长学校的教材或授课参考资料。市场上有各种版本的家长学校教材,内容未必合适而价格却很高。三是无教师,如前所述,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未必能担当家庭教育的教学任务。在“三无”面前,不少学校领导对办好家长学校也就望而却步。

至于社区举办的家长学校,一是社区工作人员少,二是面对着不同学龄段孩子的家长,办学的困难也就更大。

(四)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亟待加强

特殊家庭包括离异和重组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流动人员家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等。课题组着重对新居民家庭的家庭教育状况作了调查。与嘉兴本地居民相比,新居民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诸多不利因素。其一,父母亲文化程度低,据统计初中及以下的占75.9%。其二,子女多。据桐乡2011年调查,对8250名新居民学生调查摸底,家里兄弟姐妹为2人的2024名,3人的2511名,4人的888名,5人及以上的240名。其三,家庭经济条件差。据市妇联2011年调查,家庭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占50%。其四,不少新居民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少时间也少精力照管好孩子。近些年来,新居民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问题成了社会管理的难点,公众关注的热点,在查阅案宗及访谈有关人员后,课题组一致认为,造成新居民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的第一位原因是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目前嘉兴有25万不满16周岁的新居民子女,加强新居民家庭教育的指导是一个既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五)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工作还不能满足家长需求

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既取得明显的进展,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这在问卷调查中也反映出来。

参与问卷的是小学四、五年级及初中二年级的家长,表11表明,43.76%的家长没有参加过家长学校的活动或者不知道相关信息。表12则反映,社会各个方面为家长提供的教育信息也是欠缺的,以至66.25%的家长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服务和指导。

表13则反映,家庭教育服务与指导工作还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实际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思考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前所未有,继一系列政策文件后,又作出了调研、制定、颁布《家庭教育法》的果断决策。“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做好嘉兴家庭教育工作,事关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和谐,事关嘉兴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谨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多渠道增加家庭教育经费投入,破解制约工作品质提高的瓶颈

全国《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指出,“要探索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采用政府投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化动作等方式,拓展家庭教育经费渠道。”为此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增加家庭教育投入。

一是市、县(市、区)财政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根据《五年规划》要求和家庭教育工作实际需要,参照周边市做法,加大经验投入,用于工作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各类培训经费、调研及理论研究经费、宣传普及专项经费以及表彰先进等。

二是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承担一定的费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现在绝大多数家长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花钱,也要舍得在自己的学习上花钱。对于家庭教育教材、学习资料以及聘请专家、老师授课等费用,可在自愿参与基础上,由家长承担相应费用。向家长收费较为敏感,往往会有不同的反映。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等应形成共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沟通协调,稳妥地做好相关工作。具体可参照市第一幼儿园等收费模式,依托社会力量办学收费。也可通过家长学校总校机制,允许评估合格的家长学校办理收费许可。

三是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捐助。家庭教育有“两个特殊”的教育,除了上述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还有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残障、情绪行为障碍等儿童的家庭教育。显然,这些家庭的家庭教育的难度要比一般家庭大得多,且这些家庭中不少是困难家庭,企业和社会各界应伸出援助之手,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困难。

(二)建立培养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整体水平

全国《五年规划》指出,要“充实家庭教育专业力量。充分发挥专家、教师、儿童工作者、‘五老’人员、专业社工、志愿者的作用。各省市县普遍建立家庭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专家队伍、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并且要求“加强家庭教育骨干系统化培训,推进家庭教育职业岗位培训试点,探索建立家庭教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职业化水平。”确实,高水平的家庭教育有赖于高素质的家长,而高素质的家长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为此建议,要从嘉兴实际出发,抓紧建立培养培训长效机制,切实抓好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设好专职队伍、专家队伍。要积极创造条件,市、县(市、区)选配有志于家庭教育且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专职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同时,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素养,已为社会所认可的家庭教育工作者,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名符其实的家教专家。如目前全国妇联和全国家庭教育学会每年都有“菜单式”的家庭教育专题培训,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则有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尽管培训费用较贵,但要选送有关人员参加。

二是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背景(学校和家庭)、教育对象(集体和个别)、教育过程(系统和随机)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前所述,不少教师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且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专门培训,见表14。

由此建议将家庭教育专题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同时,对骨干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如金华市、杭州市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三是落实好社工、志愿者、“五老”队伍的培训。专业社区队伍,志愿者队伍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生事物,还缺少学习提高的相应平台。“五老”队伍多年来活跃在家庭教育第一线,但也需要不断接受家庭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各级妇联、教育、关工委、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在学习培训方面,为这些“好人”提供好的支持与服务。

(三)规范家长学校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如上所述,不少家长学校鉴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名不符实甚至流于形式。在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好经费来源、师资培训及教材、参考资料的编写或选定外,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明确家长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的要求,家长学校由所在地的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牵头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中家长学校的指导管理,妇联和关工委共同做好社区家长学校的指导管理。嘉善县今年明确社区家长学校着重负责0-3岁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各县(市、区)当从本地实际出发,明确分工,责任到位,使家长学校的领导与管理落到实处。

2.出台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文件并建立督查评估机制。平湖市家长学校办得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早在2002年就制定了《平湖市教育系统规范化家长学校工作常规》。拟根据浙江省关于家长学校的三个指导性文件,制定市、县(市、区)的实施意见。并且借助全国、省示范家长学校评选,建立督查评估机制,设置合格家长学校及示范家长学校两类标准,督促主办单位切实做好家长学校的建设及管理工作。

3.学习借鉴周边市经验和做法。绍兴市创建示范家长学校工作已开展多年,并建立了进入与退出机制,2012年对先后命名的5批75所示范家长学校进行了复评。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于2012年启动百万家庭共同成长计划,明确3年内将评选表彰全国、省、市级示范学校300所。这些市起步早,力度大,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四)引导支持多元主体参与,满足家长多方需求

调查反映,家长对家教知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表15数据表明,对关系孩子德智体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家长都希望了解和掌握。

调查也反映,家长对家庭教育相关服务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

表16数据反映,家长为了教育好孩子,尽管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位家长的偏好也不同,但确实都希望有来自多条途径的指导和帮助。普及家教知识、服务社会公众是家庭教育工作根本宗旨。《五年规划》中也明确要求,要“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活动。”为此建议:

1.继续办好党政主导的家教宣传服务活动。“科学家教城乡行”活动,家长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大;平湖市镇、街道的“家庭教育节”,富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这些家教宣传的好载体,好做法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改进提高。

2.更好发挥媒体在传播先进理念、普及家教知识中的作用。市、县(市、区)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应根据要求,参照海宁、嘉善等地做法,设立家庭教育专栏,积极探索家长增长家教知识,媒体增多受众支持的双赢局面。同时,市、县(市、区)都应顺应家长的需要,独立或合建家庭教育网站,以提升家庭教育信息化水平。

3.扶持培育家庭教育的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市教育局“青少年心理与家庭教育咨询中心”、市妇联“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团市委“拾星者未成年人教育社工事务所”以及正在筹建的社会组织“青鸟家庭成长中心”,这些组织面向社会,承担着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大型讲座、小型沙龙、个别指导等多重角色,要精心培育扶持,使之成为家庭教育工作中的品牌。

4.关注鼓励家长自助助人的家庭教育活动。如实验小学的合作型家庭成长联盟,借助家长不同的职业背景及专业知识,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互相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市区“小咕咚童书会”QQ群,家长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相互推荐适宜孩子阅读的好书。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科技发达、家长素质提高后涌现出来的家教新模式,也是家庭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向,应予以关注和鼓励。

(五)重视特殊儿童、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如上所述,和普通家庭相比,特殊儿童、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有着较多的不利条件和困难。由于特殊儿童的数量少,特殊家庭中离异和重组等家庭的数量相对也少,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也就少。特殊家庭中流动人口家庭的数量虽然多,但这类家庭的增多是近些年的事,其研究和实践也显得薄弱。要努力改变这种家庭教育困难多难度大反而研究实践少的状况。

1.从特殊中找共性,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建议市家庭教育学会增加此类课题的立项,鼓励专家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多作这方面的研究。招收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儿童的市特殊教育学校,有着这方面的有利条件,要鼓励教师不仅关爱特殊儿童,也关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

篇6

在高考刚刚结束、中考即将来临之际,在全社会高度关心关注教育工作之时,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家庭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工作会议。刚才,市妇联主席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市文明办、教育局、关工委、区和县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我很受启发、很受鼓舞;会议为获得全国表彰的三个单位颁发了奖牌。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政府和市家庭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向获得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以及儿童生存、发展和保护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各级妇联组织、教育部门和关工委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格局。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积极协调,使我市家庭教育指导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实践与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阵地和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家庭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工作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这其中,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的一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既是教育子女的阵地,也是教育家长的阵地,是家庭成员相互学习、陶冶情操的重要舞台。孩子的纯真、家长的成熟,在理念上相互碰撞,可以演绎出多彩的生活。家庭是推进社会进步的细胞,细胞虽小,但作用很大,每个家庭都是健康的细胞,社会就会成为和谐的大家庭。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家庭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机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为家庭教育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家庭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突破、指导服务机构的发展、教育活动载体的创新、家长理念和素质的提升,为家庭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价值观念的相互交织碰撞、家庭结构的变化、教育观念的多元化,给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需求多元化、问题多样化、环境复杂化的挑战。城市流动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日益突出;部分未成年人基本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有的在校学生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心理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差;部分家长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过分溺爱或期望值过高,影响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我们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是提高家庭幸福指数的需要;而且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家庭教育创新发展

家庭教育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相当复杂。我们要针对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拓宽视野,创新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开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要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创新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家庭教育工作的生机所在。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使家庭教育工作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动家庭教育与时俱进。要围绕四个“新”做好文章:加强源头参与,在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新突破;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建设,在促进“三个教育”协调发展上有新进展;在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上有新探索;在统筹城乡、区域、群体,促进家庭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上有新举措。家庭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方式方法应该与时俱进,能够入脑入心。

二要拓展渠道,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要巩固和发展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要积极探索家庭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模式;要大力发展家庭教育指导中介服务机构,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要着力建设和发展一支以专兼职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社会工作者以及方方面面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汇聚各方面力量,夯实家庭教育工作基础。成员单位的领导要成为行家里手、成为专家,要勇于作为、勇于创出成效。

三要科学指导,增强家庭教育工作实效。要加强调查研究,开展经常性的家庭教育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好课题研究,更好地指导家庭教育实践。要准确把握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广泛宣传和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使科学育儿理论成为家长的行动,让更多家庭受益、更多儿童受益。要抓好社区、村镇家庭教育示范点建设,不断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形成家庭教育新风尚。

四要关注弱势,促进城乡家庭教育均衡发展。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是当前家庭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要特别关注留守流动儿童、单亲、残疾和困境家庭的家庭教育。重点抓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引导他们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城乡家庭教育均衡发展。

三、密切配合,进一步巩固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

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思想沟通;人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40-01

一、家长过分依赖学校,忽视了自身教育子女的责任

有些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老师管。因此,他们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寄希望于学校。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孩子的教育,学校固然负有主要责任,但家长也不能撒手不管,双方应该各尽其责,相互协调与合作,共同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即使在文化功底上辅导不了他们,但是也要在言行上、待人接物等方面模范言行,叫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生活中常见一些家长,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平时不注意督促管教。有的家长甚至还给孩子灌输如何“搞关系”、“如何占便宜”等利己自私的价值观。有些家长(做生意或官员)在学习上帮不上孩子的忙,但是他们在经济上给他们更 平就连有些教师也都望尘莫及。在他们交友便利的情况下,也为早恋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这些方面都是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在平时的经济方面的控制以及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孩子从懂事到上学时间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这复杂、开放的教育系统中,虽然家庭教育全是非学校教育机构的一个分支,但他对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作用不可替代。只有做到家庭、学校之间的有效协同合作,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对于孩子的全面教育。

二、家长缺乏教育理念,忽视家庭文化教育氛围的营造

平时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农村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农村中健康的文化活动少,家长在农闲时沉浸与搓麻将、打扑克,喝酒,甚至有部分家长有时周末还带孩子去娱乐室搓麻将、打扑克;逢年过节鼓励孩子吃喝玩赌,平时很少看书读报。目前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是一片空白。因此,孩子的作业经常没完成,孩子也容易犯错。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则严加管教,轻则痛斥一顿,重则狠打一顿。

要改变此状况,首先,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天地,梁实秋说过:一个家庭,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孩子买一些参考书籍。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家长思想传统保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少数民族地区重男轻女现象很普遍。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出现双重标准。男孩子得到关心爱护比女孩子多;女孩子受到的批评多,承担的家务多。男孩子家里再穷也要让他读书;女孩子的学习好与差,父母无所谓。另外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乏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同时,农村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显得简单粗暴。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我的,打骂由我,娇惯由我,别人管不着”。教育好孩子,家长应具有男女平等之心,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的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的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这种溺爱是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四、单纯注重智力提升,却忽略了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有些家长在片面教育观的影响下,单纯的抓子女的智育,忽视了德育。他们关心的是分数,很少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在我们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据我调查,70G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实现人生价值没有“才”是不行的,但是有“才”无“德”是万万不行的,正如司马光所说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知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道德是灵魂和方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我们的教育方针要求是: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单纯的抓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是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教育方针的,也是不利于增强人的价值的创造能力的,因此家长应该更新观念、克服片面的教育观,纠正并克服只抓智育,忽视其他教育的不良倾向,要全面的提高孩子的主体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健全合格的价值创造者 。

总之,家长是孩子的最好老师,我以自己长期的亲身体验,深切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神奇力量,我觉得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优秀,关键在于父母会不会引导和挖掘。如果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一个会发掘的父母,那么,社会中青少年不良的行为现象还会多吗?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指南针,永远指引着孩子向正确的方向航行;就像一片沃土,滋生着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黎文论.人生价值哲学概论[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

篇8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父母 祖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主要体现在农村及一些贫困地区入托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而城市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家长更是不惜重金将自己的孩子送入特色园、名牌幼儿园、双语幼儿园、贵族幼儿园等。专门对3―6岁幼儿实施教育的幼儿园,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成效,除了要立足主阵地――幼儿园这一方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应该跳出行业看到学前儿童的发展受制于多方面。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实质就是对其施加影响的过程,而学龄前儿童接受教育与影响,除了幼儿园外,家庭也是另一个主要场所。一个有大视野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孩子的成长环境时刻装于胸中,将孩子的家长吸纳进教育事业中,成为同盟。因为成功的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关心和配合,而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又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指导。任何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或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承担起塑造人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指导是提高广大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一种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达到1+1>2的效能并不容易,家长有的存在着教育误区,有的缺乏体力、精力……如何优化这一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使成长环境成为孩子发展最强有力的推手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父母忙事业,忙工作,有的身处异地,有的终日奔忙;也有的父母为了享受生活、贪图轻松而将自己的第一监护人角色转让给了孩子的祖辈。我园是一所知名品牌的双语幼儿园,应该说大多数的家庭在经济方面还是较为殷实的,但遗憾的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却未见得令人满意。据我园2009年9月进行的一次名为“孩子家庭生活状态”调查情况来看,全园232名幼儿由祖辈负责接送的幼儿达103名,占幼儿总人数的44%;由父母负责接送的幼儿达63名,占总人数的27%;由保姆接送的幼儿占总人数的11%;还有40名幼儿加入了全托班的行列,占总人数的17%。在一周与孩子共处时间栏里,调查结果为:与祖辈共处的时值和与父母共处时值之比为1.3:1.0。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幼儿现状,我们发现由祖辈带养的孩子的特点是:节俭意识、安全意识强,自我中心心理明显,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差,好哭、不自信、爱耍脾气,依赖性强。由父母带养的孩子特点是:自我服务意识能力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与抗挫折能力强,身体素质好,攻击多,规则意识差,易冲动。由此可见,由祖辈及父母带养孩子各有利弊,但相对来说由父母带养的孩子优势更明显些。鉴于此,我们首先从年龄、精力方面着手来优化幼儿的成长环境,即召唤更多的父母回到孩子的身边陪伴孩子成长。

父母亲在年龄、精力与所接受的教育等方面具有绝对与相对优势。为让这一群体介入孩子的生活、发展之中见证孩子的喜怒哀乐,获得更多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良方益法,我们具体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帮助父母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将教育孩子纳入自己人生的重要事业中来。

对于不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来说,他们不一定明确幼儿期是语言、思维、能力、习惯等的发展关键期,而在这一关键期该给的刺激没有得到满足,该根除的不良习惯没有得到矫正,该得到的操作、尝试机会没有及时提供,很有可能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障碍,并且有些缺失是不可修复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铺陈其中的利弊,使家长在孩子与事业的天平上作出权衡。

2.用横向比较法使父母们了解自己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我们将前期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公布于父母(尤其是那些由祖辈带养的问题较为集中的),用真实的数据来显现父母带养孩子优势的普遍性,从而使那些因耽于享乐的父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会到孩子的身边,陪伴他们成长。

3.用实验验证法坚定父母与同行的决心。

如果说横向比较只能说明面上问题的话,那么纵向比较更能反映个体问题。为了有足够的理由让更多的父母挑起本应属于他们的第一监护人的担子,我们以倡议书的形式动员广大父母融入到为期两个月的实验中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记录、控制变量进行指导,最后将实验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照,让家长用自己的行动与实验的结果进行自我教育。

4.建立家园共育的有效网络。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广大的家长群体中,蕴藏着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只有激发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确保家庭教育工作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协调、合拍。因此,我园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列入了日常工作中,制定长远和近期目标,落实具体规划。建立健全了由幼儿园、家长学校牵头,班主任、社区(街道)事业干部、有经验的专家或学者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组织网络,形成了一支上有专家、学者,下有学校骨干、社区街道人员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骨干队伍。通过层层培训,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奠定基础。从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调动蕴藏于广大家长中的家教指导力量,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和积极支持。

当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即使我们做了看似相当多的工作,也未必能将所有的父母们都拉回到孩子的身边。现实总是残酷的,有些孩子不得不面对与祖辈走过童年的现状,那些不得已承担着带养责任的祖辈当务之急是提高育孙能力与水平。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帮助祖辈处理好感情与理智的关系。

祖辈出于人性中爱享天伦之乐的情感喜欢与孙辈共处很正常,然而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此为由承担着带养孙辈的责任,这不可取,原因如下:

(1)祖辈与孙辈间的年龄悬殊造成祖辈对孩子的要求偏低,在祖辈眼里孩子的一些很普通的表现都能成为奇迹。

(2)由于自己的体力、精力受限,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他们会减少孩子参与一些对他们来说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动作发展与大胆尝试精神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3)生活中的过细照顾导致孩子适应能力下降。大多数由祖辈带养的孩子午睡缺乏安全感,要人陪伴;衣着偏暖、容易感冒……我们结合以上现象,让祖辈们认识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尽可能地放开他们的心肝宝贝是一种更理智、更伟大的爱。

2.完善祖辈与幼儿园的互动机制。

(1)开设“爷爷、奶奶”课堂,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育孙理念。我们常常听到一些爷爷奶奶以自豪的语气阐述他们年轻时的“育儿经”,因此我们适时地邀请其中的一些爷爷奶奶们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并组织其他的家长进行讨论、交流,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摒弃其中的一些不与时代合拍、不适合当今社会的落伍部分。

(2)结合一些传统节日,提供祖辈的亲孙机会。在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组织爷爷奶奶来园参加诸如搓元宵、包粽子、祖孙共唱一首歌等活动。这一方面满足了祖辈尽享天伦之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祖辈在孙辈心目中的地位与威信,激发了孙辈尊老、敬老的情感。

通过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我班孩子由祖辈带养的与全托的比例已大幅度地下降,与父母的共处时间在不断地攀升。在各种活动的组织中家长的配合度提高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指数上升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得到了改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也得以放大、加强。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在着眼于优化同盟的同时,自己也不经意地进入了优化的系统,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使教育效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学古.幼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79.

篇9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原因 对策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静止地看待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轻视发展思维、创新能力,脱离社会实际需要

爱因斯坦曾说:“知识是有限的,但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它一直推动人类文明的演进,也是知识进化的源泉。”①但现行中国家庭教育的基点只是要求孩子按规定而行:记单词、背概念等[1]。最终导致孩子从小虽接受了不随地吐痰的教育,长大以后却对保护好生态环境不知所措;知道过马路时不能闯红灯,但长大后驾驶汽车时却唯我先行;小时候一再被教育“不说谎话”,踏入社会却融入造假大牢;学校里说“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却是一个小皇帝。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缺乏对学生实行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国的学生可以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但却很少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2]。

2.特长教育的种种失误

(1)方法不当

孩子好奇心强,性格可变性非常大[3]。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应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但事实上,一部分家长却没做到这一点,而是采取强迫压抑的办法逼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2)贪多求全

“多学总比少学好”,这是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学钢琴、学美术、学书法。平时学校作业多,想着周末能休息一下,哪知周末比平时还累。上海曾做过这样一次调查,8岁左右的孩子觉得自己有压力的达到70%。难怪有些孩子说,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也不愿回家。

3.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的文化氛围低劣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家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有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说话时出言不逊、一遇到问题就打骂孩子、在家也不尊重长辈、极为自私、行为也不检点。业余生活从不读书看报,沉湎于酗酒、赌博、搓麻将、打扑克,精神贫乏、低级趣味,甚至观看、传播黄色音质品。这些难免会让孩子模仿。家庭当中的娱乐的内容,文化生活对于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肯定不爱学习,也不会守纪律,甚至还会养成吃喝玩乐的恶习。

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制度层面:中国教育制度的缺陷以及传统制度的不良影响

(1)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

当代社会,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应试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它仿佛是一架考试机器,因为它直接推动学历教育向前发展;它使得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为考试忙个不停;用成绩单做标准过滤着一个个合格与不合格的学生;它直接制约着“高分低能”,使得学历、学位脱离它应有的实际意义[4]。

(2)考试制度执行中的隐形弊端

中国从古至今,有着一套完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讲,中国考试制度的最大优点是相对公平,同时具有筛选性,因此避免了“分配工作”的强迫性和任意性。一个正常的社会制度还离不开考试,一个废除了考试制度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基于此,家长和学生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出现了一系列相关问题,伴随着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诚信的缺失等。

2.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心理健康辅导

(1)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一项数据显示:“在上海市的6-14岁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旦出现分歧,只有11.84%的父母会去请教教育专家。父母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只有3.6%的父母会看家庭教育的电视节目、报刊或请教专家。”②致使当前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而陷入了经验模式,其直接后果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而沟通又是了解孩子思想的唯一途径。

(2)家庭教育缺乏心理健康辅导

现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动力不足、不想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学习方法不得当、不会学、学习效率低;学习压力大、又得不到及时宣泄与指导,导致情绪影响学习及身心健康。但目前,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或重视但未重视到点子上,重视了但侧重了结果而忽视了预防。

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赋予家长公共伦理学的思想,正确定位家长和孩子双方的角色

作为家长,不要将孩子视为改造的主体,更不要将他们看成是缺点的集合体,而应对孩子好一点,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其实自己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多毛病。公共伦理学提倡的不是抱最大希望,做最坏打算,而是面对社会群体时要轻松无压力,感化周围群体要靠善行来,一味的严肃训斥不一定能达成好的效果。而作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至少应充当好以下三种角色:第一,做孩子的玩伴。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家长的童年是在游戏的陪伴下度过的,跳绳、踢毽子、造房子、跳橡皮筋、拍元宝等,这些已经从当前幼儿的生活中逐渐淡化。家长应亲自来承担对孩子的指导与教学任务,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一起游戏、玩耍与交流。第二,做孩子的学伴。现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给孩子介绍学习伴侣的中介机构。对于时间充实的家庭或者是孩子还小的家庭,认为还没有必要为孩子安排学习伴侣,家长承担起做孩子“学伴”的重任,更有利于孩子体会父母的爱心,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与挚爱。与孩子一起读书、观察生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组织一些班级或集体活动,做孩子学校生活的有力支持者与坚强后盾。第三, 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们的思想阵地,家长不去积极引导与占领,恐怖电影、小说、卡通、游戏以及互联网上的消极文化就要占领。当好的爱好占领了孩子的心灵和精力之后,坏的也就无机可乘了。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辨别好与坏,鼓励孩子做好事,同时也要培养独生子女的道德情感。如:教孩子尊敬长辈,在一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推动下,对孩子进行各种途径的心理健康辅导,比如优秀影片的观看,使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志。

2.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出发,遵循相应的教育原则和教育规律,办好家长学校

教育管理本身也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对于家庭教育的管理,办家长学校是条相当直接的途径,家长对于教育理论掌握不健全,当然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为人处世,可贵的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各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教育管理活动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履行对社会的责任,即一个教育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认真考虑教育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管理者,独生子女作为被管理者,既要考虑社会中的经济发展文化氛围、政治制度、人口等对教育的影响,也要考虑教育的社会功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但现实中,一些家长将教育活动单独考虑,将教育的独立性夸张看待,往往出现教育的过渡超前或滞后。所以很有必要办好家长学校,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遵循教育原则,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前提。著名教育家王守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提出教育要遵守“随人分限所及”的原则,即对于不同个体,要因材施教;对于同一个体的不同阶段,要循序渐进进行教育。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在现代高节奏的社会中,家长必须遵循量力性的教学原则教育孩子,除此之外,教育要着眼于社会需要,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将孩子的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

第二,健全组织,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关键。学校可以以班为单位,建立家长代表小组,其职责是及时沟通家长与教师、学校的联系,参与班级管理。健全家长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学制、考核制、多渠道筹措家长学校办学经费。

第三,规范管理,是办好家长学校的保证。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实行分级管理,校长管年级组长,年级组长管各班班主任,各班班主任联系家长代表,反馈信息。

3.依托社区组织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依托社区组织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也是解决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对策的一个分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聘请社区内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或教授,担任教育指导,面向社区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总之,父母们往往对家庭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利用,对社会资源审视失误,所有家长们必须要清楚一点,总有一天,孩子们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的。让孩子在服务中学会自立。认识到对孩子早期自理能力的培养就像一粒种子,绝不能等到要收获的季节才匆匆忙忙想到播种,对于孩子,我们要充分信任他们。

注释:

①宇飞.千万别“管”孩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②和更生.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动机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8,(4).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吴志宏.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篇10

一、汉滨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了他们性格成长、对事物的分析辨别能力较差。再加上政府对留守儿童教育关注不够,投入不够,学校缺少相应的经费和硬件设施,也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留守儿童辍学、厌学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汉滨区近些年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率在 1.3‰左右 ,多数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也有厌学和家长观念原因。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教育孩子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的义务。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因此对孩子而言,家庭教育的好坏至关重要。但在部分家长看来,学校才是孩子教育的责任主体,学校承担教育责任,父母承担生活责任。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这些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家庭教育理念,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二)隔代教育问题多

由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年龄大、身体机能老化,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问题,基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三)留守儿童自身问题

缺乏父母约束,长期处于管理真空,没有人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接触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之后,往往容易走向歧途。另外,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比较严重,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他人都不负责任,没有是非、善恶等基本观念。

(四)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场所。留守儿童和一般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一样,比如待人接物、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表达能力。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心理脆弱的一面,学校就应该对这些弱势群体多加注意,选派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老师多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单是学习成绩,多和家长及其他监护人沟通。

(五)政府关注力度不够

虽然《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保护做了一些规定,各级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也在逐年提升,但总体来说关注度还不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投资,完善立法,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三、解决我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要使其得到根本的解决,任重而道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家庭教育占首要地位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毋庸讳言。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不能以工作忙、要赚钱为借口,忽视了儿童的教育,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联系,积极引导教育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作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更应该对孩子的家长负责,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积极和孩子、老师交流,不定期的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从而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二)学校要采取多项措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学校要建立奖助学金奖励和补助机制,经常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多和家长或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另外,教师也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及学习情况,多留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及时和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取得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在家里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上经常辅导、组织老师经常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要积极知道孩子和家长通电话和父母联系感情。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经济发展落后,使得父母不得不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所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诸多问题。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既可以解决家庭生存和发展问题,也能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多花点时间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得留守儿童像正常的孩子们一样,得到更多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塑造更健康完整的性格,也让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在学校学习。

(四)政府要尽到责任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得社会各界都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明确规定了政府的责任,但是法律的实施在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政府要加大投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改善教材内容、改革教育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寄宿制学校,对那些父母不在家,没有合适监护人的留守儿童,提供既能学习又能住宿的场所,也方便学校进行管理。当然,也要相应的增加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农业论文DylW. net

参考文献:

[1]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J].当代教育论坛 ,2006(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