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24 17:5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课程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课程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反思

前言

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七十年代源于德国,目前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其核心内容为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理解能力等,并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变革,社会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相关专业能力,也对学生的社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知识已全面普及且更新换代之速度更令人惊讶,同样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行为引导型的教学方法成为热点,以“教”与“学”互动教学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兴趣着手、创新专业课堂组织方式,依托职业本质能力,着重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一、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含义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代表了信息化教学时代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是转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习,并且使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的能力。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引导组织学生、手、心、脑并用,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把教与学完美结合,负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实现学习效果,并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引导教学法强调,教师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要求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接受较多的实践教学,充分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行为引导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前进入职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可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主要有:大脑风暴法、引导课文法、卡片展示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自学指导法、畅想落实法、概括归纳法等方法。下面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中《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为实例,分析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实践和效果,本课程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案例教学法、大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是很常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是教师所选的案例内容和课堂设计技巧。在备课过程中,我会把应把Photoshop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基础技巧、高级技巧、综合案例三部分,基础知识讲解时用一些课本中的小实例结合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案例中掌握工具和命令的用法;高级应用技巧则会从各种不同平面广告实例中设计主题,挑选有视觉冲击力且符合学生年轻时尚的眼光的实例,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蒙版高级应用时,选择“扣透明薄纱、玻璃杯、冰块”之类的图像,在实例中让学生掌握如何把美丽的新娘更换背景,掌握如何在玻璃杯中放入云彩,怎样把个性照片放到水晶冰块中。学生从实训过程中掌握蒙版和通道的使用技巧和原理,又能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实例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总之,所选的案例要能符合课程设计,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欣赏案例成果时能激发兴趣,学生就会有主动意识去实现案例里所讲的内容。

大脑风暴法教学,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案例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兴趣,让学生把课堂学习转变为无限的自由畅想和相互讨论。比如说,今天的教学内容是“神秘的海底世界”。教师给学生提供部分素材,一张海底素材,各种各样的时令水果和泡泡,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给学生一个情境的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一个作品的创意,开启学生思维,激起学习欲望,汲取创造灵感。其中有一名学生做了这样一个主题,海底有一个魔法盒子,里面不断有水果往水面上冒出,用水果拉升的影子和泡泡来点缀海底,做出图像好像有动态的感觉,赢得同班同学赞许的目光。

Photoshop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主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项目的设立,从项目分析,项目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给学生一个综合实训项目:雪铁龙汽车高速公路高立柱广告设计。让学生分小组把广告的理念和设计心理充分结合,讨论好汽车广告的要求和排版,自己绘制和整理素材,并要求学生在项目设计做好设计说明,并把PS作品在课堂上给全班同学做作品欣赏和评析,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挑剔和评价来提高自己的设计的水平。经过两周的项目实训和作品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展示分析,学生进步很快,技术越发成熟、表述越自然,学生的自信心也就越大,因此学生整体水平提升很大。

三、行为引导型教学反思

随着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深入开展,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会逐渐显现出来。比如每一门课程和不同的教师都有自身的特点和秉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班级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导向型教学才能保持课堂的新颖,行为引导的深入也加大教师和日常工作量,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轻松自如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困惑在所难免。比如,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好?选择哪些案例更适合这个专业的学生等等……那么,这些问题要如何解决呢?

一是教师要深入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从而制定出课程的教学计划。计算机专业知识分为很多方面,网络、设计、软件等知识模块,学生班级也因此分为多个选修模块,教师需深入解学生特性和课程,选定合适的教材,制定适合学生的课程组织结构。

二是教师需及时更新知识,多沟通交流、多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师要第一时间学习最新的知识,教材版本也不宜落后,案例的选择要多更换数据。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多向同行、知深专家请教交流,教学相长,教师的成长是自己积累的财富,也会是学生的财富。

三是教师要多实践。计算机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教育行业中同行的相互学习之外,企业经验是重大缺口。应用型专业和研究型专业都需要计算机教师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更好的设计课程内容。所以,要很好的使用行为引导教学法,教师需定期给自己制定学习任务、实践项目等,让自己在引导的过程中不会走失方向,把握计算机专业在社会发展中最新最有价值的职业需求,从而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才是社会的主要人才。例如,使用企业中最热门的开发设计实例作为教学设计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性强,思维活跃的学生还会变参与者为设计者,拓展教师的思路,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设想,为今后教师更好地使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积累宝贵的经验。

四、结语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应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及时更新前沿知识,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戚海林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单片机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运用 2013.07

[2]邢 蕾,刘向东,姜东华 行为引导教学法在优化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中的实践 2013.06 黑龙江教育

[3]姜凤扬.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法提高技工院校学生技能素质[J].职业通讯,2010,(10).

[4]李祥伟.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及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篇2

一、口算待加强

口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练习量没有达到相应的度是主要原因,所谓“熟能生巧”,任何一项技能的达成,适度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里除了诸如教材编排题目偏少、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等与笔算弱化相类似的原因之外,缺少系统的评价体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口算速度有具体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很少对学生的口算能力作一个统一的评价。所以,一个学段结束后,有多少学生达到了口算要求,我们心里并没有底,这也使得口算教学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容易盲目为之。

二、估算“走过场”

之所以这么说,是相对于估算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言的。估算教学是本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增加的全新内容,《标准》在三个学段都提出了估算教学的不同要求。面对全新的知识,广大教师迸发出强烈的热情,但同时笔者却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当前的估算教学走进了“走走过场”的误区。随便拿一本新课程的实验教科书翻开来,我们能找到许多要求进行估算的练习。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但如果把估算教学仅仅理解为上几节估算课,显然是不正确的。

估算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意识和习惯,能合理选择估算方法,正确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事实上是教材有要求,才让学生估一估,估算成了走走过场的形式。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习惯,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其一,估算教学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展开,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其二,估算应贯穿所有的运算教学,引导学生养成在计算前进行估计的习惯,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把握;其三,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估算。如:妈妈想买一件上衣59元和一条裙子36元。她给售货员100元,够吗?这个问题只要对算式59+36进行估算就可以解决。但估算时,必须把59或36估得大一些:60+36=96,59+40=99或60+40=100。把上衣或裙子的价格估得贵一些后,两者总价还没有超过100元,所以妈妈付出100元够了。虽然,在解决这一题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具体计算59+36究竟是多少,只是经过了粗略的估算,但结果已经出来了,学生已体验到了估算的过程与价值。估算还能帮助学生检验计算的结果准确性。

三、“多样”“优化”两尴尬

关于计算方法的选择,曾经有过曲折的历程。从先前专制独断的“一体化”,到后来毫无原则的“喜欢怎样算就怎样算”,直至现在的方法“多样化”和“优化”相结合,这样的变迁也正反映了课程实践者从满腔热情到理性成熟的过程。然而,在选择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相结合的今天,我们课堂依然会面对算法选择上尴尬两难的境地。

尴尬之一:“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案例】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24×25,学生尝试后汇报计算方法,在罗列了很多种方法之后,老师看没人举手了,就随口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有学生举手:“老师,我还有。”

师:“哦,说说吧。”

生:“24+24+24+……”

老师不写了,“你是这样做的吗?”

生:“不是,太烦了”。

生2:“可它也是一种方法呀”。

这就是刻意追求算法多样化所带来的尴尬。新课程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是基于尊重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和创新意识。在多样化的算法中,每一种方法都应是经过学生认真思考,并且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这些方法在数学上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代表了学生对数学不同程度的理解。那种绞尽脑汁刻意制造的方法并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这是老师鼓励学生寻求计算方法多样化常说的一句话,为了减少这样的尴尬,老师们应择时慎用。

尴尬之二:“怎样简便怎样算”

在传统的计算练习中,常常有这样的题型:“怎样简便怎样算”,看起来很民主,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却变味为“这样简便这样算”,简便的标准在老师的心中,不按照这样的标准算,就不能算是正确的。这使笔者联想起今天我们在算法优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尴尬事。

篇3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与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我认为必须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二、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我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而且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融入到平时的生活,激发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四、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计算机教师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情境,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创设适当的情境后再抛出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接受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开始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勤思考,解决问题后要进行反思,不断地在自主活动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成果欣赏等,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是很重要的。不动手实践是不可能学好计算机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尝试,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进行创作。

五、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篇4

1应用微课完善课前准备

课前的备课质量直接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质量。因此,在授课前,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注重结合信息化手段,细致地开展备课工作,包括:参考计算机课程教材,上网搜罗相关资料,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内容;深入分析课程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学业状况部署课程安排;思考何种方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高效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注重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以保证师生双方在上课期间能够无缝对接和沟通。例如,教师在完成备课工作后,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在形式向学生传递课前预习目标与要求,鼓励学生提前落实学习任务以更快掌握知识。若时间允许,计算机专业教师还可搜集课程相关资源与素材,录制重难点突出的微课视频,并将其通过电子邮箱、微信公众号、制定公共盘、内部网站等实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直接用自身的智能手机提前预习和学习课程内容,明确自身的不理解之处,以便在课上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获得问题的解答和专业知识技能训练[1]。通过多次实践,笔者发现这种借助微课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与技能的方式深受学生青睐。因为这种课前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问题发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

2结合互联网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较于普通高中课程,中职计算机课程更具实操性和应用性,这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大多完成于计算机机房内,而极少进行理论传授和细致讲解。由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往往无法了解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程度,学生在上机操作时也经常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在开展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时,专业老师可应用信息化技术来解决理论传授问题[2]。例如,在讲授word的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前,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案例教学视频、操作视频、纠错视频,梳理具体操作步骤,形成具体的任务安排,以《课前学习任务书》形式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既定时间内阅读理解理论并提出疑问。之后,再由老师负责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创设相适配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上机学习;最后,领导学生到计算机机房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和艺术化版面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指导,使学生充分理解新知识,也让计算机专业教师掌握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程度,针对性拓展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时,计算机教师还要善于应用视频录制等信息化手段,全程跟踪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以便在课后针对性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不足,或为学生提供重复学习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反复观看和理解课程内容,打开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思路,切实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3应用社交媒体深化课后反思

传统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授课结束后,更偏好给学生布置单一化的课程作业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身教学过程。这种做法,实际上既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复习,还变相地加重了教师的课后负担。因此,在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建议计算机专业教师有必要采用社交媒体来改进这种课后反思模式[3-4]。例如:给学生布置创意性作业,让学生将自身的计算机作品直接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平台、优酷网或是QQ空间上,并由老师负责收集,建立投票界面/评论界面,由师生共同投票或者评论作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自身的作业,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计算机专业教师可充分发挥微信群、QQ群的作用,不定期和学生沟通交流上课情况,鼓励学生及时指出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以便针对性改进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时间允许,计算机教师还可在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课程反思栏目,鼓励学生在碎片化时间里提出疑问,并获得老师的解答,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4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微课、微信公众平台等的发展,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前准备、课中质量提升、课后反思深化提供了良好契机。因而,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高度重视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改革。

[计算机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王妍.中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16(46):147

[2]沈春根.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7(5):84-85.

篇5

一、新课改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动态设计

在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体现在实践中就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管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几年实践证明,对于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模式,采用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1.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动态设计的概念

对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其次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最后是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2.新课程改革下计算机教学动态设计原则

在新课改革中,教学动态设计也有着一些基本的原则,具体可以表述如下。

(1)教学动态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分析教学需要,同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考虑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和选择性。

(2)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体,而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来进行教学的动态设计。

(3)教师要会使用教材,而不是直接用教材去说教,应当具备动态组织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4)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评价模式,将评价作为自己的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设计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前的准备,这部分内容是预先设定好的、静态的,回归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是这部分准备内容的实现;而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需要在授课过程之前完成,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整改,教学动态设计贯穿整个课堂,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的设计都体现动态特征,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来设计面向学习需要的教学过程的模型

基于前面我们论证的建构主义理论在新课改下的合理性,在课程动态设计时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来进行,设计的依据就是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并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进行教学动态设计,即学生需要怎样的知识,就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动态设计,这也就是针对学生需求的教学动态设计过程模型。

我们再分成各个部分来论述一下。

首先,与传统的教学过程设计过程不同的是,教学设计应该体现动态理念。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不应当是静态的,不应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应当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例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有针对性的分析之后,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二,在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及评价中,教师要清楚列明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就是反思教学,教师通过反思的过程可以去粗存精,可以得到有价值的启发,并且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过程的设计,提高教学的理论素养。教学反思中包括了教学前反思和教学中反思以及教学后的反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设计好一份教学反思表,明确需要反思的各方面,在完成整个的教学过程之后填写。

根据我们预设的教学动态设计模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议学生将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的反思(预习、课堂和课后作业)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之后教师根据这些反馈得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教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内容进行反思,或者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进行反思,集合大家的意见,选择优异的方法,完善教学过程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教学。

篇6

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教师固守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知识,不思进取,最终会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导致自己落伍被淘汰。所以有必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和培训,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最新知识内容,了解计算机专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了解国内外最新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另外大力鼓励和提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教课之余,积极投身参加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当中,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定期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研究和探讨的专题讲座等。

2深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专业,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快,若一味重视计算机知识传授,忽略对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输出到社会当中,很可能会因为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被淘汰。因此,教学方式应由传统的“以教师教课为中心的学生学习”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即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一股脑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注意由传统的讲授、灌输式教学向组织、引导式教学转变。为此,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和观察学生,适当地给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去探究,促进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谈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突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精心选择,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追求学科的“完整性”,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具体来讲,就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用少量时间精讲知识点,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们自己去思考问题;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授课行为。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精心制作的计算机多媒体电子课件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简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3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

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特别加强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从根本上改变只重视教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更扎实,同时用计算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学生在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边练,边讲边练。加强上机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可以从中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职业院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首先要尽量加大上机实习课的比例,其次还应高效利用好每一节上机时间课程。在进行上机时间操作前,应当明确上机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及要求等,对上机实习作明确安排;上机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现场做好记录,包括上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上机实习后,还应当写上机实验报告,并写自己的感受及自己的见解。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上机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保证教学质量。

4完善计算机专业考核和评价制度

好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既是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也是对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所以完善考核和评价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引起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重视。首先考核制度是对教师授课效果好坏及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不仅对学生学习知识起到了督促作用,防止学生出现混日子的现象,而且也对教师教学方式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改革,如果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那注定会落后,被淘汰。其次,考核制度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引导.例如,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包括平时的出勤,日常小考成绩等,使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就注重一点一滴学习成绩的积累,避免出现平时不学习,到考前疯狂冲刺,考试后又将知识全部还给老师的现象;提高实践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间接告诉学生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将学习重心向实践方面转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所以,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潜能,考核和评价制度应当由单纯的结果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此外,还可以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有些计算机课程不需要特殊的实验设备,学生可以自学达标,甚至超纲。如果能够推出相应的免修制度、满学分提前毕业制度等激励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5结语

篇7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本体创新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之一,因为创新行为在人类文明史上屡见不鲜,在以生产力为主的社会发展时代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时代特征表述。需知,创新教育理念出现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互适应,目标即为将人才创新精神内容和创新能力内容融入到真正价值取向当中,之后在此基础上将劳动者创造欲培养和劳动者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目标。高校计算机课堂教学可沿袭现有素质教育模式,成为创新人才培养阵地,只有注重学生群体创新能力培养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教育理念要点分析

高校教学策略实施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放在工作首位之上,第一点就是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和新型教育思想,对上述二者进行适时革新、调整,从根本角度出发,师生个体观念也要适应时代变化和新课改要求。高校计算机教师在此处不仅作为训练工具形式和知识灌输工具形式产生,发展认识手段才是其真正角色。极具创造力的教师可在课堂中运用正确教学方式进行知识教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以及对应参与式教学法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换个角度而言,即为对知识学习方法和知识学习途径加以整合,而后向学生转达。学生才智训练与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学习思维合理拓展可助力新型知识获取,知识难点解答效率和知识重点理解效率会得到双向提升,与此同时,师生关系会在积极教学相长氛围下愈加融洽。

二、高校计算机课程创意教学要点分析

创新教学氛围营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群体基础性本体创新能力,此处分为教学心理环境营造内容和相关计算机教学环境营造内容两种。假设学生本体思维活动与预期教学活动相背离,计算机教师不能强制控制学生思维并进行自我教学思维套入。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堂问题发言,敢于表达自身观点,鼓励学生进行师生争论和与同学间交流,留有学生充裕话题发起时间与机会,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生课堂见解、理论与教师所授内容不同时,计算机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之后在此基础上审视学生观点、理论,运用正确教学途径向学生讲解正确结题模式和知识内涵。运用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激发潜在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树立创新意识与创新自信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体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应与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相结合。运用巧妙手段、妙用手段融入各科教学操作环节中,增加创新能力发展程度,达成创新能力迁移,旨在使个体综合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对应实际应用能力等均得到稳步提升。换个角度而言,需要各科联系、协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的。

三、以教学方法创新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实施

此条首要一点就是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以激发学生自身潜在本体学习兴趣,达到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教学目的,学习动机产生和学习兴趣产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被激发才能产生学习动机,学生课堂思维活动运行效率也会稳步提升,在此基础上达成信息获取目标和信息检验目标,教学水平质便指日可待。所以每节课教学前需要进行任务布置和预期学习任务安排,以此为基准促进学习动力形成,任务驱动式计算机教学方案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达到最终学习目的。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计算机文字输入教学过程会让学生倍感枯燥,教师需根据此种状况选择任务驱动时机,适时举行软件比赛活动,达成全员参加,学生与学生之间比拼输入速度,竞争机制融入到驱动教学操作环节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挑战精神。

(二)计算机教材活用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需知,计算机课程自身具备一定教学灵活性特点和教学实践性特点以及教学综合性特点,具体教学任务执行中,高校计算机任课教师需要进行教材内容结合与提前备案,教学设计环节需深赋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学习中便会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其学生群体创新能力形成。针对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按照层次划分规则进行针对性教学任务设计,新旧知识交替和新旧知识衔接务必到位,提出实际问题解决方案,设计问题需极具启发性。以word课程教学为例,艺术字教学和图形插入教学以及相关图层排列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图章制作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群体综合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网页制作教学中要求学生最终拥有个人主页和博客以及QQ,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创新意识和自我意识,挖掘学生潜在创新能力,有效锻炼其创新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教学步骤实施应严格遵循新课改高校教学原则和标准,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需依次进行创新理念树立、创意教学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操作,以至有效提升高校计算机课程基础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完成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龚乾春(1979-),男,贵州贵阳,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贵阳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华兵.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

[2]耿明芹.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的现状和反思[J].中国科技信息.2006.

[3]张姗姗.论当前时期下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效性

中职院校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包含了教育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计算机是中职院校的重要课程,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等特点。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是每一个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计算机课,如果教师问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多数学生都会回答喜欢。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发现,中职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多数都在于网络游戏、聊天娱乐等方面,而并非是课程本身。因此,多数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仅限于擅长浏览各种感兴趣的网页,熟练使用网络聊天软件,而计算机课程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这一社会形式为中职院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领域,同时也对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加尖端的专业计算机人才,满足社会就业需要。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几点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学生兴趣点在于计算机和网络本身,而不在于课程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当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但上文论述中已提到,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和网络本身的兴趣远大于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仅仅将电脑作为一个玩具,那么不仅计算机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反而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网络游戏和娱乐上,不利于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对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做起。而且,观念的转变带动了行为的转变。想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上下工夫。即教学内容和方式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例如,学生都喜欢在互联网上搜索各种新奇的信息。对此,教师在计算机课上可以让学生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让学生搜索自己的名字。搜索结果可能五花八门,有与自己重名的名人明星甚至犯罪分子等信息。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中关注自己,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教案设计不合理,无法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职业院校培养的应该是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在这个教学目标指导下,计算机课程培养重点是学生的实操能力。传统教案的设计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演练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但教师却对各种水平的学生一刀切,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用心编写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处理教学中的难易结合和快慢节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案编写和课程安排中,教师要更多地起指导作用,增加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学生水平有差异,教案的编写中也应该体现出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容易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遇见问题,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动手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应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演练,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实践操作中遇见的难点。这样,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三、如果所学不能用于实际,那么学到的技术只能是纸上谈兵

中职院校虽然不像其他初中高中一样面临着升学的强压,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氛围同样是将教师的教学重点误导到成绩分数上。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人才,注重的是人才的实用性。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极重视实用的课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水平,一定要注重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中,不要将计算机技术变成纸上谈兵。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自信。例如,学习了“画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作品作为电脑墙纸。又如,学习了Word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创意名片或者公益海报等。面对优秀的设计作品,教师要不吝夸奖。学生在自己独立设计操作完成作品后,再获得教师的夸奖自然欢喜雀跃。随着教学课程推进,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独立制作个人网站等。这样就能实现一步步地深入教学,一步步地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看见自己能力的提高。面对自己的进步,学生会轻松愉快地学习,且更有信心面对更多学习难点,从而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枯燥,如果空有理论,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没有理论支撑,只有实践,就会使学生操作起来没有具体依据。计算机课应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例如,学生学习了PPT制作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理论课用的多媒体课件,并选择其中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化身为教师,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理论授课。而教师则进行指导,其他学生则积极组织讨论。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用自己的课件讲课,学生就能在讲课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查漏补缺。其他学生的讨论研究则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才能将这门课教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在未来的中国乃至世界,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会涉及更广泛的行业和领域。因此,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计算机水平,才能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冯慧娟.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280-281.

篇9

关键词:新课程;计算机;课程质量;思改

对于计算机教学,教师抓好课程质量、增强计算机教育的时效性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层次各不相同,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现在笔者针对自己四年多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谈一谈对新课程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备内容:简单易懂,激发兴趣

在有限的课堂内,必须要紧扣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如,在教学“Office 2010”的“Word”的内容中的“文本框设置”这一节,怎么样的构思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在一节课里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学会呢?在上课之前,我先编排了一张“报纸”,其格式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艺术字等方面的内容,上课的时候就准备好文章、图片等材料,简单讲述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以后对比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然后再进行分析,强调重点。再如,Word文档的边框与底纹设置时,若单纯地给文章内容进行设定,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比较活泼的教法,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一张贺卡或者邀请卡,把边框底纹背景等内容融入贺卡制作,便可引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和更强的动手欲望。

这样明朗地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最后,在分析作品时再明确强调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重点难点。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有效、合理地安排每堂课的讲授内容,否则一切将是盲目的。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计算机课程由于随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内容都在不断更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也就在不断加深。所以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及其想法,掌握沟通的主动权,并把握沟通时机,注意方式。一方面,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另一方面,对计算机课堂内的突发事件,教师既要能驾驭自己的情绪,又要避免局面失控,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恰如其分地灵活处理。

三、变模式:互动课堂,印象深刻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机课堂上应该逐渐采用任务驱动法、兴趣教学法、比喻教学法、操作实践法、游戏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学生占主动地位,教师充当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学习这件苦差事演变为以苦为乐,苦中得乐,同时也要认清学生的知识差距,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前的计算机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老师劝学生来学习的阶段。老师不教,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就与新课程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宗旨相背离。例如,在讲《文字信息处理》时,采用观看中小学电脑制作优秀版报作品,让学生去分析其中文字信息处理时所需要注意的文字、段落格式、简单图片的排版以及界面美化等问题。然后将一幅作品作为典型来做实例分析。学生具体操作时,提供各种素材,让他们设计完成自己的版报作品。操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各种图形的输入、图片的摆放等问题,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作品。用百度,问同学,慢慢开始了丢掉老师的自学之旅。

四、使用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师目前一直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计算机课程由于其具有上机操作特殊性,老师的评价方法也就有了课堂提问、作业检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所以,我认为计算机课程可以采取类似于成长记录袋的方法,将每一位同学的创新想法、日常作业、作品等内容收集起来,记录这位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成长轨迹,而不要一味地采用一考定分数、定能力的做法。

评价时多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肯定同学们的优点和创新的部分。当然,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也应该指出,但是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不要直接批评,可以采取迂回战术给予适当的提醒。同时,我们可以建立学生自我课程评价的体系使他们真正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去,并能够及时修正自己学习上的毛病和问题,也只有在不断反思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才会不断成长起来。

篇10

关键词:互动教学;计算机教学;应用意义

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具,计算机可以把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通过互联网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及时同步地了解到不同地域的重要信息,所以,计算机同时也成为各大企业公司辅助生产的强大工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对于计算机掌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计算机教学课堂中,许多教师往往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导致学生不仅会对高中计算机知识产生厌倦,失去兴趣,还会抑制学生将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以及降低了学生的操作水平。所以,笔者认为,为了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学习效率,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互动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堂的应用将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笔者经过多年教学总结的经验,希望能给予那些奋斗在计算机教学前沿的教师一定的帮助与反思。

一、互动教学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

互动教学指的是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随机应变,不断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产生适当的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教师在多方面、多层次产生互动。互动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往往只能产生三种互动方式,即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多媒体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在采用互动方式在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到“随机应变”,适当地调节课堂气氛是必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上限,如果把课堂气氛调节得过于活跃,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集中到课堂以外的事物上。另外,教师还应该“因教施材”,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营造出教师所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互动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互动教学不仅能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丰富多彩,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的水平以及操作水平,甚至可以让师生之间的情感更进一步。互动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而不是“灌输”给学生,把学生真正地引导到教师所预期的教学活动当中,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由于高中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并不简单,这就给高中计算机教师提出了一个挑战。所以,高中计算机教师要按照实际的学生资质,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资质灵活地采取教学方式新颖的教学活动,从而避免传统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一个沉默无语的教学环境,让高中生得到更好的高中计算机课堂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会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去接受,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根本无法有自己的思路,更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只会为了考试而且应付学习,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高中计算机知识。这样学习的恶果显而易见,长期这样将会导致高中生不能很好地掌握高中计算机知识,或者说在脑海中的计算机知识根本无法得到实际应用。然而,互动教学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大大扭转这种情况,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就在于它可以改正传统教学的这些缺点,使学生的思维不会限定在老师所给的框架中,解放学生的思维。

三、互动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高中计算机教师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利用电脑等媒体使得教学知识变得丰富有趣,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迅速达到一节课堂的“状态”,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记住那些计算机知识以及原理,为接下来构建一节轻松愉快却不乏高效的课堂做铺垫。有一部分教师以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任何问题就意味着学生认同教师的讲解,笔者认为,在实际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问题或者疑问才算最大的问题。因为学生在接受了教师那么多的新知识后只要通过自己认真思考,多多少少都会心存一定的疑问,而这疑问正是学生课堂上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真正进入一节课堂中的证明。

综上所述,高中计算机课堂中互动教学必不可少,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改正传统教学方式的许多缺点,让枯燥无味的计算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师所预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