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的服务理念范文

时间:2023-11-24 17:5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志愿者的服务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志愿者的服务理念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公益;长效机制;服务社会

在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之中,必须要确保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有序与健康发展,加强志愿者组织的自我监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促进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价值体现

长久以来,我国志愿者服务依靠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探索,对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和谐等多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与贡献。截止至目前,全国志愿者服务活动范围涉及多个领域,有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扶贫辅助、下乡计划、大型赛事展会、西部计划、海外服务计划等一批优秀项目,工作卓有成效,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作为一项崭新而又高尚的社会事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其是一项高尚的社会事业,还对学生、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所裨益。首先,不计报酬的志愿者服务工作追求的是无私奉献,可以藉此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实现个人素质与道德水平全面、综合的发展与提高。其次,志愿者服务工作不仅使校园文化、校内德育教育的空间得以拓展,还将此带出了校门,将理论融入了实践,并通过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来丰富校园文化,将学校育人职能效能再次扩大。再有,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向来都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作为服务宗旨,这一文明风气的宣传不仅宣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有人与社会的融合,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开展现状

本文篇幅有限,笔者仅就现状提出部分常见问题。其一,组织体系的缺位。随着目前志愿者队伍的日益庞大,但却仍无完备的管理体系,虽有部分地级市组织或高校成立了自有的志愿者协会或社团,但对此的建设力度少之甚少,使得志愿者在开展服务工作时没有统一的组织来指导管理、调整监督整个活动。与此同时,也没有组建维护志愿者自身权益的组织,严重影响着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二,社会支持的缺位。目前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多以学校牵头开展集中性任务为主,如遇突发灾害、临时事故时,便难以将服务效能充分发挥。而西方国家志愿服务相当多元化,拥有强大的社会支持力,社区、媒体、宗教团体等一系列民间组织都在积极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并同步支持、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其三,宣传方式片面。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方式通常都采取班级扩散至个人的传统纵向传达模式,缺乏利用能够更为深入宣传的纵向网式信息传递,故而宣传效果低下,触及范围十分狭小。即便还有采取如派发宣传单张、张贴海报、制作宣传栏等方法,但远不如网络扩散传达的信息速度快、范围广。

三、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模式创新的逻辑思路

1.加大服务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宣传工作可由院校教师牵头组织,并会同其他相关部门交流分析,明确任务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将各项措施具体细化,以确保志愿服务工作取得实效,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够使其服务社会。此外,还应充分利用信息科技与新兴媒体为宣传载体,充分发挥其媒介作用,制作、相关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广告短片,面向全社会普及志愿者服务理念、精神、宗旨与活动,树立起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典型形象,倡导志愿精神,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开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2.纳入教学计划,健全服务机制。可把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计划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对志愿理念、文化与精神的培养,使其能与当下时代精神相融,不断丰富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树立起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继而加大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投身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3.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政府对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实质投入与政策支持,发动社会各界团体组织及个人一起支持这一公益事业,充分利用社会舆论与教育的衍生作用来提高民众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关注度与认可度,培养国民强烈的社会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对不同项目的任务执行实况来募集活动资金,并结合政策加以落实,为实现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基金。此外,还要借助社会服务功能新载体――社区,使大学生志愿服务从最初的随意性发展至依托于社区来培植志愿者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8-10-10(2).

[2]孙元.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制度化的建设[J].青年探索,2008(1).

篇2

关键词:高校;志愿者;志愿服务

一、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高校志愿服务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更多的是依赖学团组织的力量,缺乏自主参与意识。除了由学团组织发起的集中性大型活动能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外,很少有学生参与到社会上的公益事业中。还有,许多大学生志愿者是为了奖励而参加服务活动。由于学校对于志愿者在评优等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奖励措施,这使得许多学生都为此而加入志愿者组织。但他们对于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许多大学生志愿者都是“为加分而开展活动,为加分而参与活动”。

(二)高校志愿服务队伍缺乏稳定性,服务领域狭窄,而且服务过于注重形式

大一新生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型较高,而高年级学生则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大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热情较高,积极性强,而高年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等压力,无心参与志愿服务。高校志愿服务在校内,如接待来宾、接待新同学、参与校园文明建设等。在社会,开展一些扶贫募捐、助残帮困、爱心家教、法律咨询等。但总体来说,形式较为单一,服务领域较为狭窄。开展短时期轰轰烈烈的活动较多,对一些需要长期服务或默默无闻的项目则不愿去组织和参加。

(三)高校志愿服务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高校志愿服务缺乏一套专门的志愿者评定机制,没有一个较统一的评定标准。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没有认证机制。不重视志愿者的工作服务的态度和质量,尤其对那些“走形式、没实效”的志愿者未予批评教育。某些高校开展年度志愿者评优评先活动,但学生对“优秀志愿者”这样的称号不是特别珍惜,学校也没有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表彰;志愿活动与就业不挂钩,从毕业生的就业推荐表未见一份志愿者服务证书,学校也未将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做为考核学生干部和选拔优秀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学生手册和学校相关的规定中未对志愿者的地位做明确陈述。

(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存在问题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可持续性存在问题。在很多高校,对志愿服务的宣传不到位,活动一来,校园内轰轰烈烈,横幅、海报、传单满天飞,口号唱响校园每个角落,讲座应接不瑕,但也仅限于学雷锋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国际志愿者日的到来。活动一完,志愿服务的宣传悄无声息,销声匿迹。

二、解决高校志愿服务问题的对策

(一)提升志愿服务理念,加强志愿服务光荣的舆论营造

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活动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也是高校必须坚守的价值底线。在高校应当通过培育丰富志愿理念,倡导主流价值的手段,引导志愿者在坚持固有的志愿精神的前提下,寻求志愿服务理念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要不断深化这种理念,促进志愿服务理念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为志愿者行动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强大的动力,使其内化为大学生志愿者长期自觉的行动。应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和团内及其他社会资源,形成宣传声势,提高宣传实效。通过举办事迹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图片展、演唱会、摄影、征文比赛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为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大学生志愿行动的渗透力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应立足校园,面向社会,面向国际。不应仅在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社会公益服务等开展,而应向国外志愿活动一样,把志愿服务扩展到学龄前儿童日托、老人日托、学龄前儿童课余活动、保护妇女、移民难民安置、社会义举、民权、社会正义、文化和艺术、社区开发、卫生和医院等拓展。同时,应鼓励高校青年志愿者走出国门,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迎接更大的挑战和机会。

(三)拓宽筹资渠道,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经费

随着志愿者活动的推进和深化,其所需的多种资源单靠某一个方面的力量难以得到切实解决,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渠道地寻求支援。如,与企业建立合作、某些志愿服务项目可采取免费与适当收费相结合、积极争取学校、学院(系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保证开展志愿服务必要的工作经费。

(四)完善工作机制,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志愿服务事业的系统化、规范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用制度保障工作,是提高志愿服务效率和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志愿者服务规范化的具体要求。

如,加强青年志愿者的注册认证机制、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的考核奖励制度、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完善志愿者接力机制。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开展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应该不断的明确工作思路,拓展志愿服务的范围及视野。加强对高校志愿者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高校志愿者组织工作人员应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更好地把握定位、明确思路、坚定信心、稳健步伐,对志愿者工作进行长期规划,引导、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志愿服务的行列,从而为全国志愿者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长远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蔡宜旦 汪慧. 试论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引导和激励[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

[2]高天琼. 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J]. 襄樊学院学报,2006(6)

篇3

一、“你手传我手 爱与奉献同行”整理信件活动

二、“向榜样致敬,发扬志愿精神”观看x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视频

三、“情暖3·15 携法同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四、“携手 icc 让爱接力走”义卖活动

五、“情系社区 志愿者进社区”系列活动

“你手传我手 爱与奉献同行”整理信件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服务法学院师生,使信件及时传送到师生的手中,以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方便广大师生,践行志愿精神,弘扬服务理念,更好的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而开展此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

“你手传我手 爱与奉献同行”

三、活动时间:

xx年3月

四、活动地点: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

五、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青年志愿者

六、活动负责人:

廖倩倩

六、活动内容:

1.活动前期:

1)人员准备:招募志愿者,讲解有关注意事项;

2)宣传准备:联合宣传部进行有关宣传。

2. 活动进行:

1)按时传送信件;

2)进行有关监督,及时回馈,尊重隐私。

3. 活动后期:

1)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总结材料请于活动结束后三日内上交总会办公室。

2)撰写新闻稿和志愿者心得。

4.活动注意事项:

1)对志愿者事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礼仪知识。

2)活动期间志愿者统一佩戴志愿者证,文明礼貌待人,为同学们送上真诚服务。

4)志愿者的人员分工要合理,活动负责人要随时注意志愿者的安全问题。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八日

“向榜样致敬,发扬志愿精神”

——观看xx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视频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宣扬“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切实加强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不断掀起全校学习雷锋、争当先进的学比赶超热潮。

二、活动主题:

“向榜样致敬,发扬志愿精神”

三、活动时间:

xx年3月

四、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全体本科生

五、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负责:

何良凡

七、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前期宣传 (1)青志协做好视频的整理和下载工作;

(2)通知各班组织委员在各班进行宣传(由负责各班的青年志愿者干事负责),积极营造学习雷锋氛围;

(3) 撰写心得体会。

(二)活动中

1、进行场地和多媒体的申请;

2、与志愿者进行互动;

3、鼓励志愿者发言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活动后期

1、活动后期宣传

(1)做好总结上交总会;

(2)组织撰写心得体会。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八日

“情暖3·15 携法同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维护日,法学院青志协以此为契机,为普及广大志愿者的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理念,践行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校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活动主题:

“情暖3·15 携法同行”

三、活动时间:

xx年3月

四、活动地点:

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校区

五、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

六、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七、负责人员:

曹乐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展出海报一张,在木兰路展出。

(2)确定活动参观人员、准备好相关事宜。

(4)进行场地申请与批准。

(二)活动中

1、开展法制宣传;

2、进行义务讲解;

3、宣传部做好跟随拍摄工作

(三)活动后期

1、活动后期宣传,包括新闻的发表、照片的整理等。

2、写好活动总结,发到总会邮箱。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八日

“携手icc 让爱接力走”义卖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我们中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自身的残缺或家庭的原因而有所不同,但生活上的困难无法让他们后退,反而给予了他们信心。坚强,是支持他们的精神动力,他们将用行动向所用人证明,困难并不可怕。一直以来法学院青志协与icc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法学院青志协以本次雷锋月为活动契机进行义卖活动。

二、活动主题:

“携手icc 让爱接力走”

三、活动时间: xx 3月

四、活动地点:

湖南师范大学

五、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在校学生;

六、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工作

1、张贴宣传海报,联系相关媒体人员;

2、进行场地申请与批准;

3、组织志愿者进行培训并开展活动。

(二)活动开展

1、在规定的场地进行义卖活动;

2、注意义卖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

(三)后期工作

1、清扫活动场地;

2、组织相关人员发新闻稿件;

3、及时汇总有关数据和金额。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八日

“情系社区 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维护日,法学院青志协以此为契机,为普及广大志愿者的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理念,践行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校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宣扬“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切实加强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不断掀起全校学习雷锋、争当先进的学比赶超热潮.

二、活动主题:

“情系社区 志愿者进社区”

三、活动时间:

xx年3月

四、活动地点:

开福区开福寺路社区

五、活动对象:

开福区开福寺路社区居民

六、主办单位: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七、负责人员:

张敏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阶段

1、志愿者培训

请老志愿者讲解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注意事项,通过培训和讲座等为顺利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2、进行地点的确定和场地的安排

(二)活动中

1、为社区进行义务活动,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义务活动,进行义务工作,调节邻里纠纷。

2、教孩子唱儿歌,与孩子聊天,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并尽可能满足,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三)活动后期

1、活动后期宣传

(1)写好新闻稿进行后期活动的网络宣传

(2)参加人员写好活动心得,

(3)及时写好活动总结

九、注意事项:

1、由于为室外开展活动,应注意安全;

2、注意自身形象和素质,展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佩戴校徽和志愿者证,有序的开展活动。

篇4

一、 培训内容

志愿者培训工作包2个内容:通用培训,专业培训。

1、通用培训。主要使志愿者具备志愿服务必需的知识技能,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服务精神和服务能力。

2、专业培训。重点对象是专业志愿者,根据服务岗位的专业要求,实施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一)社区志愿者培训内容: (1)志愿服务理念培训 (2)志愿服务礼仪培训

(3)应急救援、志愿者自护、医疗常识培训 (4)志愿服务心理培训、团队意识培训 (5)文化知识培训 (6)志愿者体能培训

二、培训时间

2xxx年6月9日完成培训计划

二、 培训方式

1、 集中培训。以省志愿者工作部编写的教材为基础,

开展学习培训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优秀志愿者典型作专场报告、讲座,通过视频教学的形式,诠释志愿者的意义和各个岗位志愿者的工作要求。 2、 骨干培训。针对关键岗位的志愿者,以学习营和训练营方式开展培训。

3、 实践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公益实践活动、组织实战演练等方式,提高技能,培养团队精神,营造志愿服务氛围。

4、 测试评估。通过对志愿者素质的测评,评估培训效果,确保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

四、 相关要求

篇5

当奥运会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志愿者的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赛会志愿者报名突破100万人,城市志愿者报名达到120万。

数字增长的原因,有人解释:这来自参与者的“愿动力”。这个词可以分为“愿”和“动力”两个方面。“愿”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志愿服务不是强制,是一种自觉行为;“动力”来源于志愿者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能收获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能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愉悦。

人之初,性本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积淀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互助互爱、见义勇为等,这些美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为了他人”,这与志愿服务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同时,这种“愿动力”还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扎实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都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愿动力”来自传统,来自文化,来自心底,这些都将让微笑的北京,微笑的中国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重要的是“愿动力”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地域。

北京年龄最大的志愿者是一位103岁高龄的老人,从退休到现在,已经在社区做了43年的治安巡逻志愿者。而年龄最小的志愿者是6岁的五胞胎,他们近日刚被志愿者协会授予“志愿小使者”的称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希望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回报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志愿者就是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为他人和社会提供直接服务的人是志愿者;出于自愿的献血、捐献骨髓、捐款捐物的人,也是志愿者;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同样也是志愿者。

篇6

关键词: 志愿者组织 非正式组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非正式组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的提高,我国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社会人口组织中的特殊群体,除了专业的文化技能外,其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受到格外重视。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组成方式及管理组织的构成来分析,非正式组织是相对于正式组织这个概念提出来的。不同于正式组织群体的严格纪律性,非正式组织一般都是以部分学生个体的共同兴趣和感情共鸣为基础,不用经过相关领导的特批,自发形成的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纪律性不明显,形式比较自由,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性比较高,包括志愿者组织、老乡会及各种文体社团等,合法地存在于各个高校中。非正式组织在各大高校中拥有不容忽视的力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志愿者组织的特点

志愿者组织是目前我国高校中存在最普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积极的非正式组织,是由共同价值取向和甘于奉献精神的部分大学生群体组成的。志愿者组织有以下几个特点。

2.1志愿服务领域广泛。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在展开志愿服务活动时,主要考虑大学生的学业安排和人身安全这两个因素,满足这两大因素的志愿服务活动一般都能允许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因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领域相对比较广泛。相对于其他志愿者组织而言,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因其成员有着专业的技能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在参与某些志愿服务活动时占有一定优势。

2.2组织结构相对比较完善。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中,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结构相对比较完善,其纪律性也比较高,规模比较成熟,运行制度比较合理,运作效率比较高,其招募成员机制和奖励机制基本完善。

2.3正确的志愿动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参与成员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美好的社会服务愿景,有共同的志愿服务意识,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正义感,在从事志愿服务的活动时,鲜有追求相应的物质和名誉奖励的现象。因此,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中的成员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

3.志愿者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

3.1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务必要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既要保证学业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因此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始终,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社会实践,使得这些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化、形象化和具体化,并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激励,规范行为,提高素质,树立更为深远的志愿服务意识。

4.如何引导志愿者组织积极发展

1.建立健全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相对于其他非正式组织而言,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已经足够完善,但是和正式组织相比较依然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各高校管理层人员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志愿者组织建立健全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一个完善而且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有助于志愿者组织的迅速、健康发展。首先,应科学地选拔人才,进行登记,并从中选拔德智体全面发展、深得民心、有较高人格魅力的人才作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对成员参加的每一项志愿者活动都保留记录,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名誉鼓励,充分调动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倡导积极健康的志愿者服务理念。非正式组织要建立共同的努力目标,培养健康的组织文化,树立健康的志愿者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培养志愿者组织成员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荣誉感,使得成员认同志愿者组织的文化,增强志愿者组织的凝聚力。

3.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和水平。各高校志愿者组织在招纳志愿者进入组织前,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志愿者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及成员的性格特点等,并根据他们的不同之处,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分类。在展开每一项志愿服务活动时,都要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进行系统而专业的技能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充分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帮助他们增强成就感,使他们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达到更高的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残疾人;康复机构;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5-0071-03[作者简介]杨烨(1986―),女,江苏扬州人,本科,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大学生志愿者在很多人看来并不陌生,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担任过志愿者。至于为什么要成为志愿者,答案多种多样。有些人是为了帮助服务对象,有些人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有些是怀着对社会服务机构的好奇心加入志愿者的队伍。而当前大多数机构招收志愿者的门槛很低,只要本人愿意,就可以直接成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但是当这些抱着完成任务或仅仅是尝试体验的心态成为志愿者的学生踏入残疾人康复机构,面对残疾人时,他们的表现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很多时候会给机构的正常工作带来困扰。这里既有志愿者招收机构本身的原因,也有志愿者队伍存在的不足,而后者是本研究的重点。

一、当前残疾人康复机构中志愿者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适当的行为表现

由于对机构的性质和工作缺乏了解,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随着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残疾人群体,残疾人康复机构中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他们大多是根据学校团委等相关部门的要求,在指导教师或者学生干部的带领下成为具体某个机构中的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为康复机构提供各种服务。他们由于缺乏明确的服务目的和专业的训练,有时候在机构中会有不适当的行为表现。

(二)侵犯服务对象的权益

由于缺乏正确的服务理念,导致对服务对象侵权行为的发生。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每个学生在假期都必须参加一定时长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来到残疾人康复机构做志愿者。从主观上来说,他们到残疾人康复机构担任志愿者是一种被迫行为,在客观表现上,他们对残疾人持有一种排斥的态度,不能设身处地地关怀服务对象。有些学生甚至从服务一开始就不能够真正融入,在整个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为残疾人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为了让自己提供服务的行为得到认可,甚至是为了在学校获得社会实践活动的表彰,他们很多时候会在服务对象不知情或不愿意的情况下邀请媒体进行宣传、报到,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服务对象的权利。

(三)难以提供持续

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者只是一腔热血。由于缺乏明确的服务目的和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很多人在参加过几次志愿服务后发现这里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或者想去其他机构看看,他们就会离开当前服务的机构。这种缺乏持续性的志愿服务对残疾人康复机构中的服务对象是不利的。他们一方面难以得到持续性的服务,另一方面要面对不停变化的志愿者,这并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难以提供专业化服务

随着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让志愿者接受专业化培训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很多志愿者在服务对象需要帮助时不能提供有力的帮助,尤其是面对突发状况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很容易出现手忙脚乱、无法应对的现象。尤其是为残疾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提供服务时,志愿者应该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身心状况,了解他们的语言、行为特征,为他们提供最适当的服务。如在以自闭症患儿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志愿者若是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在服务过程中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语言训练,帮助他们进行行为矫正等,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服务对象康复,使得志愿服务的意义更加深远。

二、残疾人康复机构中志愿者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正确的理念指导

缺乏志愿服务的正确理念指导是导致志愿服务质量跟不上的根本原因。当前,国家的共青团组织要求广大青年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青年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更好地参与社会、为社会作贡献。但是,在残疾人康复机构中,借助媒体报道,证明自己确已参加了志愿服务的现象不在少数,多数残疾人康复机构接受志愿者帮助都被媒体不止一次地报道过。笔者去年带学生去自闭症康复中心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时,就受到机构学员家长的质疑,他们希望我们不要带新闻媒体过来报道,而且他们认为我们来该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而不是真心为了帮助康复机构中的学员。可见,康复机构中的服务对象并不欢迎“完成任务型”的志愿者介入,这种志愿服务很多时候受到服务对象的排斥。

(二)缺乏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

我国的志愿服务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1993年底,共青团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近些年,我国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是缺乏一个专业化的组织管理机构,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我国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往往是依托各大高校建立起来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在残疾人康复中心内,接待志愿者的工作人员经常要协调各高校的志愿者服务的时段,经常是上午接待一批,下午又要接待一批,这样反而会打乱康复机构正常的教学秩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帮助服务对象。

(三)缺乏严格的志愿者审核程序

因为缺乏对志愿者严格的审核程序,导致不符合机构要求的志愿者出现在机构中。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扩大,残疾人康复机构中志愿者人数在不断上升。一些残疾人康复机构的挂牌显示,他们是很多学校、单位都的实践基地。但是,这些来社会实践的志愿者是否真的有能力帮助这些残疾人,却没有一个严格的审核程序。一些志愿者自身的身心状态、专业知识等并不适合在残疾人康复机构中从事志愿服务,但是由于当前缺乏严格的审核程序,这些志愿者进入康复机构服务,这样不仅不利于康复机构的发展,对志愿者本人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中志愿者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志愿者队伍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志愿者队伍管理上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志愿者管理机构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康复机构正常的工作程序。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康复机构提供的对志愿者各方面的需求,比如人数、时段、特长等信息,再和志愿者提供的信息相配对,让最适合的志愿者去某个康复机构提供最适合的服务。同时,统一的管理机构会有统一的制度要求,一定程度上对志愿者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保障志愿者提供服务的专业性,避免对机构中的成员产生不利影响。

(二)严格志愿者审核程序

当前,我国许多志愿者招募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审核程序,一般只要本人提出申请就可以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这不利于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应该严格志愿者的审核程序,明确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目的是否适当,了解志愿者的身心素质是否符合机构的要求,确定志愿者的专业特长是否满足机构对志愿者的需求,以选择合适的人员进入志愿者队伍。

(三)强化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

当申请者通过审核程序成为一名志愿者时,应当由专业人员为志愿者提供培训,介绍机构的基本概况,机构成员的主要特点以及在机构中服务时的注意事项。在康复机构中,经常可以看到志愿者很想帮助机构成员,但是由于缺乏对机构成员的了解,不知道如何提供帮助。统一的专业培训有助于志愿者充分了解机构中的成员,根据他们的特性和喜好,更好地提供专业服务。在自闭症康复机构中,如果志愿者能具体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性,了解他们更需要语言培训还是行为矫正,就可以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在以智障人群为主的残疾人托养中心,当志愿者了解到这里的成员对陌生人有哪些不同的行为表现方式时,他们在第一次接触服务对象时就不会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畏惧。

四、总结

近些年,社会大众对残疾人越来越关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与此同时,志愿者队伍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暴露出来,一些志愿者并不适合加入到服务残疾人的队伍中,不仅不能给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服务,甚至会给他们带来伤害。建立统一的志愿者管理机构,对志愿者实行严格的审核,让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通过专业培训为残疾人提供最适当的志愿服务迫在眉睫,促进残疾人康复机构中的志愿者队伍朝着专业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彦周,曾艺.高校志愿者工作管理创新思考[J].理论月刊,2009(12).

[2]丁红莲,王志凝,刘志慧.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7(Z2).

篇8

关键词:志愿服务;管理运营机制;服务模式;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大学生公益组织为载体开展的志愿性社会服务活动。管理则是组织中的人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运用科学的职能和方法,有效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成员和组织整体目标的活动过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管理就是要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运用科学的职能和方法,整合和高效率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志愿者和公益组织整体目标的活动过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学生志愿者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意义。然而,要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良性、长效开展,尚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其中管理运营机制和服务发展模式是问题的关键。本文就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管理运营和开展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希望通过理论研究结合社会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有效、可行的建议,促使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好的服务社会。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及问题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

1.志愿精神本质和内涵的社会化趋势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在共青团组织的倡导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当前社会大众对“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的理解尚存在偏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传统意义上的“志愿者”与“志愿服务”行为一向被认为是品格高尚的人群参与的无偿助人活动,实际上,这与我们所倡导的志愿服务精神是存在误差的。

2.志愿者组织体系化趋势

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开展,志愿者组织在管理和运营上逐渐形成了配套的准则。在相应的管理机制下,志愿者组织的发展逐渐体系化。

3.服务法制化趋势

1999 年以来,广东、北京等省市的共青团组织积极推动制定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目前已有山东等13 个省和成都等8 个市颁布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和一些地方志愿管理条例,但这些法规的强制性、操作性还需提高。国内至今还没有出台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志愿者行动。

4.发展呈多元化趋势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在参加的志愿活动服务类型、参与方式和志愿观念上逐渐趋向多元化。从低层次、简单的服务方式到全方位的参与,从同质化、单一化、功利化的服务观念到多元的成长观念,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已迈向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潮流。

5.专业化培训趋势

目前,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不断扩展,其在志愿服务精神层面以及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培养。

6.运营网络化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网络化运营成为一种志愿组织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起一个集志愿精神宣传、志愿活动策划、志愿主、客体登记注册、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及保障、外部监督为一体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网络运营平台。

(二)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志愿者服务驱动力不足

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行动的权利和义务是模糊的。多年来,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重智育,轻德育,志愿服务精神建设不完善,志愿服务的驱动力不足。道德理想和组织推动是志愿服务的内驱力和外驱力。

2.管理运营机制不健全

(1)服务主体与需求对象对接路径不畅(路径不畅)。许多大学生有意于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却应信息不畅通,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正式的组织或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组织和管理。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志愿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2)志愿服务层次较低,专业性不强。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局限,在亲自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素质,不能有效的提供志愿服务。不少大学生一开始积极投身到志愿活动中,但随着新鲜感的淡化,往往表现出浮躁、退缩等心理,不安于从事专业技能不强、专业不对口的活动。

(3)志愿服务多为“组织运动式”服务,个体自觉服务程度不高。目前,志愿服务主要是依赖学校行政和志愿者组织的力量进行开展的。

(4)志愿者人群流动性大,功利心理较重。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依赖于低年级群体,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社会经验不足,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缺乏工作技巧等问题。

(5)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不完善,工作开展不够规范。

(6)志愿服务组织纷杂,形式松散,统一协调机制不健全。当前的大学生志愿者主要是由志愿者组织、兴趣类社团、服务分队、项目培训基地和临时招募构成。由于志愿服务组织主体的多元化,在实际运作中难以协调一致,工作中难以形成合力,同时也给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增加难度。

(7)志愿服务注重形式,造成大量人力资源浪费。

(8)管理侧重活动成果,忽视辅助精神建设。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的管理者只重视服务活动的过程,而忽视了其他辅的活动。

(9)缺乏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一些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未能得到政府和学校相关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在开展活动时会因为经费匮乏或人员的不到位,对活动进程造成限制。

二、志愿服务长效发展机制及服务模式创新初探

(一)管理视野下的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模式

依托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社团开展志愿活动

当前,“志愿服务”在校团委的管理和指导下,由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各类志愿者社团进行推动,从宣传、招募、培训、活动安排、执行、绩效评估到激励机制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运营体系,“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

“项目”基地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在大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实践创新基地、徐州市鹏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培育下,已有三届志愿者接受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志愿服务技能和专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校地合作”模式,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1)高校与政府展开合作。高校拥有着大量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是青年志愿服务的核心力量。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对高素质的志愿群体有着大量的需求。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大学生公益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阻力。通过与政府展开合作,可以确保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得以完善,同时,政府可以为高校提供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项目,交由高校的志愿群体来完成。

(2)高校与社会的合作。高校志愿者组织与企业、NGO及民间公益团体进行合作。以福建省晋江市致和社工事务所为例,该NGO机构通过与中国矿业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合作,为高校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平台,为泉州、晋江、石狮等市的二百多家企业和福利院、敬老院等机构提供了志愿服务。通过对高校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管理,为企业和机构输送了大批富有爱心的志愿者专业化人才。

(3)大学生志愿者与民间志愿者组织间联动。以徐州市为例,徐州市公益联盟、彭城580爱心公益联盟、徐州春晖公益联盟等民间公益组织与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组织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

4.特殊事项下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为自然灾害和特殊群体筹措基金时,大学生群体会在志愿者组织的带动下自发的组织捐款捐物或是义卖活动。例如,在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重大赛会以及“非典”疫情时期和汶川抗震救灾等活动中,80%的志愿者来自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时刻焕发着城市的活力和朝气,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色彩。

专业介入下的志愿服务实践模式

在志愿服务理念的培育上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助人自助”服务理念来取缔传统的“施舍救助”,将志愿服务的理念很好的提炼、弘扬,同时要重视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

政策性志愿服务模式

近些年国家也陆续开展了“西部计划”和“苏北计划”等政策类志愿服务。随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逐步长效化、制度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发展成为实施人才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管理视野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运营机制

(1)CORPS模式化运营。司徒达贤教授(2003)提出了CORPS模式,在非营利性组织中CORPS五个因素基本构成了管理运营机制的整体概念,该模式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和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C:(Clients),服务的对象;O:(Operations),创造价值的业务运作,含规划与组织;R:(Resources),财力与物力资源,含资源的提供者;P:(Participants),参与者,含专职人员与志愿工作者;S(Services),所创造或提供的服务。这些因素既可以分开讨论,也可以推动在管理模式下的互动。基本的运作就是结合人力资源(P)、财力资源与物力资源(R),经由某些有组织的活动(O),创造有价值的服务(S),以服务社会中需要的人。开展CORPS模式化运作,可以促使大学生志愿者组织通过整体规划、流程设计、组织结构、权责划分等手段,高效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提供更好的以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志愿服务目标的完成。

(2)网络化运营平台模式。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落后、信息不对称、管理涣散、长效机制未健全的瓶颈问题,结合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所具有的分散性、临时性、专项性的特点,倡导引入网络化平台管理模式。网络化运营具有传播速度快,易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发起、组织、联系,网络方便、快捷,易沟通、反馈,资源整合高效,可以解决当下志愿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且,固定的网络平台支撑,有利于志愿服务精神的宣扬与传承。

(3)项目化管理模式。项目化管理实践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诞生,60年代初被我国应用于国防和航空等领域, 90 年代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性的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这一管理形式成为改变传统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的有效手段。项目化管理具有科学性、竞争性和主体性的特点。在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域引入项目管理模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品牌活动建设,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保证服务工作的长效开展,还能够有效的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志愿服务的各项机制。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需要从招投标、检验监督、评优激励和资金管理方面进行制度化建设,并严格执行项目化管理的工作程序。

(4)专业化培训模式。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培训制度。通过基地培训,志愿服务讲座,参观社会公益机构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理念、服务技能的培训;通过“高校志愿者联盟”框架,以社会福利机构的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展开进行定期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开设志愿服务相关的选修课程,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专业教育和理论培训。

(5)制度化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实行绩效考核与评估,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活动的执行情况、活动效果、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估,通过绩效考核,对于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实行荣誉奖励,确保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借鉴国外志愿服务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推进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就业挂钩,并根据社会需求,确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培养方案,促进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能力的成长。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出台志愿服务领域相应的法律法规,推进志愿服务体系的法制化建设,为志愿服务提供法律保障。通过高校与政府、社会合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志愿服务专项资金,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和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根据社会需求,对志愿者群体实行分类培养和专业化管理,确保志愿者资源的优势化利用。校团委继续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和积极引导,利用高校师资力量、大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实践基地、非营利性组织和机构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能力和技能进行培养,通过与政府、企业、机构、民间公益团体的合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平台,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有序、良性、长效发展,实现志愿服务目标与社会需求目标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吉利;田田.大学生志愿服务网络化运营平台的构建[J].惠州学院学报, 2013, 33(4): 125-128.

[2]蔡建淮;李荣志.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以南京 N 学院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1(3):55-57.

[3]吕明芳.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之CORPS模式分析———以财团法人伊甸园社会福利基金会为例[R].台湾逢甲大学,2010

[4]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初探[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2):71-72.

[5]张纪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9(3): 91-93.

篇9

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是促使大学生树立奉献意识、提高大学生道德追求与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与提升自我的必要环节。本文立足于分析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激励机制的现状等等,旨在探析与创新构建完善、系统的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以促使志愿服务事业保持可持续、良性的发展与进步。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方式,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使志愿者能够更积极地行动起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但是大学生群体也有自己的难处与苦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激励机制的鼓励以更加坚定服务社会的信心。 

首先,大学生家庭经济环境不一样,有的大学生需要实践打工补贴生活与学习费用,也就没有精力与时间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义务服务,适当的物质激励能够帮助这部分大学生减少生活压力,为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便利。其次,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体现自身价值自觉参与的、有的是迫于面子或是各方面压力才进人大学生服务团队的,为了使大学生保持积极、正确的服务与贡献心态,必须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再次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当前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不一,参加社会服务的频率也有所降低,为了使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愿选择与追求,就必须构建规范、合理、公正、公平的大学生自愿者激励机制。 

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 

当前,大多数院校与相关单位已经关注到建设高效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不断付诸多方面努力探索激励机制的具体方案与对策,但是就现有成果来看,大学生志愿者社会服务激励机制依然存在诸多方面的现实问题,极大限制与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与进步。 

(一)激励形式较为单一。为了全方位体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无偿性与公益性,大多数激励形式都更加侧重“精神鼓励”,比如颁发“优秀志愿者”证书或是奖状;授予“先进志愿者”荣誉称号;或是在集体大会上点名表扬等等,不仅受到奖励的人数少,同时也难以满足所有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与积极性降低。另一方面,志愿者组织缺乏构建人性化、丰富化的激励措施,与志愿者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较少,既不能及时了解志愿者的心理变化与精神状态,也不能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与鼓励政策。 

(二)激励形式不科学。志愿者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属于自觉、自愿的社会活动,但是有的学校为了引导或者倡导志愿者服务活动,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与积极性作为学院奖学金评定、人选学校党员预备名单、评定各种荣誉称号、增加学业综合成绩的重要标准,导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发生变化,使志愿活动的性质发生变化,大学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真实愿望并没有被全面激发出来,甚至只是做一些表面性、形式化的基础工作,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与提高。 

(三)各种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当前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人数愈来愈多,服务范围更广,一方面更加体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同时也增大了大学生合法权益与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几率。志愿者服务本来就是大学生无偿的奉献活动,一旦各种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就会极大打击大学生继续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怎样充分保障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合法权益与人身安全已成为当前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推进与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的有效措施与效果 

(一)加大社会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奉献”的良好氛围。大学生拥有强烈的上进心与正义感,更加热情与自觉地承担着维护国家荣誉、立志复兴祖国的伟大事业,因此,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应当充分利用大学生的性格特质,加大社会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与教育,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相关部门要通过媒体或是其他渠道表彰优秀志愿者,既能够使大学生收获“精神满足”,同时也是弘扬“志愿者精神”的重要方式;各大高校也应该利用宣传栏、班会、校级大会宣传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使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有着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营造“人人参与奉献”的良好氛围。 

(二)采用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大学生的参与需求。针对当前奖励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现状,必须改革奖励政策与措施,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既满足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服务的不同需求,同时可以使大学生树立端正、正面的服务意识。比如,对于一些条件较为艰苦、难度较大、耗时较长、更加考验志愿者耐力与心态的服务活动,就要适当给予物质鼓励,比如帮助志愿者支付基本的交通费、食宿费用、医疗保健费用等等,使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及时记录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具体情况,鼓励企事业单位采用“条件均等、优先聘用”的方式吸引更多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中来。 

篇10

据了解,这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志愿者们,已进行了三轮培训,基本掌握了服务技能和服务标准。她们把每次赛事服务都当成给十一运正式比赛的一次“练兵”。

十一运会筹备以来,志愿者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日益引起公众关注。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我热诚,我参与,我奉献,我成长”的十一运志愿服务理念的推动下,十一运会组委会组织动员全省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公众约231万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和谐中国,志愿全运”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大学生是赛会志愿者的主力军,除了这些朝气蓬勃的年年轻人,老人和孩子也争相过一把“志愿瘾”。

从2005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参加了两届青岛国际帆船赛以及奥帆赛、残奥帆赛、克利伯、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等大型赛事,共参加志愿服务万余小时――也许你想象不到,这竟是一位63岁的老人走过的志愿路,这位老人就是“特别想为十一运会出一份力”的志愿者王孟华。

据了解,十一运会招募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共约23万名。“社会志愿者是志愿者中最庞大的队伍,也是最能体现志愿服务精神的岗位。”十一运会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工作人员说。

社会志愿者岗位分为排队示范岗、交通维护岗、环境保护岗、信息服务岗、特色服务岗和社区服务岗6大类,旨在广泛发动社会志愿者在城市社区、公共场所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十一运组委会以“蓝丝带在行动”为口号,组织20万社会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文明礼让、微笑使者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志愿者招募是做好全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志愿者招募通知一发出,高校学生和社会公众纷纷踊跃报名,高涨的热情让我们十分感动。”十一运志愿者工作部招募调配处工作人员孙雷说。

但招募志愿者是有条件的,微笑便是其中一条。“你们的微笑将成为济南最好的名片。学会微笑,展示我们志愿者最美好的形象,是我们这次培训课的重要内容。”去年年底,第十一届全运会济南志愿服务团第一期骨干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北京奥组委志愿者培训处专家对来自济南各县(市)区的全运会骨干志愿者说。

“提前介入,科学设置岗站,使我们的志愿者招募工作变得有的放矢。”十一运会济南赛区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的仝海英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将成为一个个微笑的符号,成为泉城济南最靓丽的风景线。

6月2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志愿者呼叫中心了举行揭牌仪式。今后,各界人士只需拨打十一运志愿者呼叫中心专有号码9670666、9670999,即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济南主赛场以及全省其他赛点的信息。

十一运志愿者呼叫中心是借鉴北京奥运会奥运呼叫中心的组织经验设立的。呼叫中心承担起组委会交付的各项重要任务,对于群众在十一运的交通、场馆、赛事、入场与安检须知、场馆设施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需求都可在第一时间给于答复。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呼叫中心还提供粤语服务。

Volunteers Are also the Heroes of the National Games

Their ebullient smiles, their considerate and patient service…the media service volunteers fro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left a profound impression on the journalists. In the tennis trials in June, these beautiful girls never tired of answering the various questions of the journalists. After work, their laughter always alleviated the fatigue of the journal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