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4 17:5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 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他们除了必须学好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简单的说,就是应该掌握和具备一些适应社会的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所谓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衡量大学生思维能力和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大学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1 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其他专业知识。
一般我们认为,逻辑和数学的关系比较密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学习数学等学科比较容易,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对学好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会比较清晰,不但关注事物现象,对问题的本质会有比较深入的看法,其思考方式也会变得比较严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的学习方法通常能使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学,所以掌握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产生融会贯通的作用,因此,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利于开展其他学科和知识的学习。
1.2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有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同样,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也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现代大学生要想毕业后很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应该会学习,会思考,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能够很快的适应社会和环境。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求职时的社会竞争力。
随着社会制度的改革,所有类型的大学生毕业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要找到工作都一样要参与社会竞争,或者参加招聘考试,或者参加求职面试。无论是考试,还是面试用人单位除了考查必须得专业知识外,他们都将着重考虑求职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一些临场应变能力,归结起来,这也体现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现在大学生毕业考公务员的人数是居高不下,无论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是申论考试,都要考核考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跟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很容易就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既节约了时间,也比较容易考出好成绩。同样的,在各种面试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占据优势。所以,我们要让大学毕业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占有优势甚至胜出,那么就必须加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2.1 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现在,许多大学都开设了逻辑课程以及一些逻辑学有关的选修课程。不论什么形式的逻辑课程,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用讲授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听老师讲,是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参与进去,主动进行思考。本来开设逻辑课程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实际上,仅仅采用讲授的授课方式是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逻辑课的主动性,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听老师讲了以后,积极主动思考,提高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通过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检查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现在有部分大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就是临考前找重点死记硬背,有时候,采用这种方法有的学生也能在有的学科取得较好成绩,所以就有学生就认为平时的学习不重要,只要考前用用功就可以了。这种学习态度是不对的,对于比较灵活的学科也是没用的,更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必要变革传统的考试方式,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来检测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检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一些小测验或者现实问题来考核学生的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有利于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3 在实践中积极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思维能力,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更重要的培养方式是要在实践中加强练习,注重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比如,高校的课余生活比较丰富,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辩论和各种比赛,既能锻炼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学生实践、实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事情,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大学生也能够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为了更好的解决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思考最好的最合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训练。长此以往,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势必得到很好的训练,从而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宏.浅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焦作大学学报,1994,(02)
篇2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可行性
首先,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八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八年级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可见,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可行,也是迫切。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第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更需要抽象逻辑思维来助其走向成功。第三,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并趋向成熟,可塑性逐渐变小。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抽象思维能力就是运用抽象思维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1.在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其思维形式和过程又比较复杂,而对于思路几乎是“直来直去”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确不是件易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开拓新思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做习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从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较之归纳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复杂些,因此,就需要有意识的多加指导和训练。按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例题和习题,并加以适合的配量,这样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规律,又可拓宽解题思路,提高灵活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抽象思维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十分必要。首先,要求学生充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由学生逐步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其次,要充分重视学生实验,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高中物理实验的重点,应放在实验的设计思想、仪器的原理以及在中学仪器条件下对实验数据的认识和处理上,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操作和观察上。否则就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分阶段逐步加强。
整个高中物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教师要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过渡阶段,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在正常阶段,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在提高阶段,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之接近高考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力水平。在完善阶段,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重点知识结构化、基础知识系统化、难点知识问题化、习题结构梯形化、复习方法多样化。要让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主,既是需要又是可能的;既是可以具体做到的,也是有可能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把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素质教育中。当然,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时刻总结、分析,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思维,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李延朝.《物理教学中抽象思维的重要性及培养》.
[2]厉守清.《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郭玉平.《高中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
[4]佚名.《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措施
1. 前言
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想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么首先就必须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从一年级开始,小学数学教学就承担起了提高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始终贯彻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其他阶段的教学还是小学数学教学,都是提升以及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并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2.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通常情况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门类多,显得杂乱无章,这就迫切的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把自身所学到的知识都能够罗列成一个简单、有序的系统,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则能够锻炼以及形成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3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开始逐渐的向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过渡,这种过渡,是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质变过程。在学生的这个质变过程当中,学生需要运用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来把自己所直观看到的事物提升到一个感性认识的阶段,然后再进行相应的逻辑思维的思考。所以,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3.1科学的运用教学用具。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在当今的小学教学当中,学生是比较难于接受抽象思维培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利用一些教学用具来辅助教学,以便于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析逻辑思维方面的形体以及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能够自己准备这方面的道具,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2重视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讲”,学生通过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经过大脑组织、加工、提炼、表达出来,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的良好体现。试想,如果学生仅仅只会做,但是却无法将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逻辑表达给别人,那么可以说这种学生的能力和那些又会做又会说的学生的能力相比,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也是和我国的教育方向相违背的,这是典型的“书呆子”,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不需要这样的“书呆子”。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勇敢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说多讲,通过学生语言组织和提炼的过程,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有效的提高。
3.3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不断的促进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数学教师应当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还应当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过程叙述出来,并且说明自己的切实理由,进而提高思维的逻辑性。由此看来,如果想全面的提高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必须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并且能够独立思考。学生在进行有条理、独立思考的时候,首先应当明确基本的数学概念,然后做到推理合乎逻辑、条理清晰,不但要有比较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当有深层次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深入的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数学方面的科学训练,这也是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前提。除此之外,学生进行有根据、独立的思考需要借助于数学教师科学以及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在训练和培养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选择与学生相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将语言、思维和操作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数学教师还应该明白,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必须经过时间的不断积淀,教师不能够过于心急和迫切,因为短时间之内成效是不可能过于显著的,但是,只要坚持科学和持久的训练,便能够逐渐的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起来,最终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是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的系统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应当将眼光放长远,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的学习当中逐步的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小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的承担起这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使命,义不容辞的为培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且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逻辑能力强以及思维敏捷的优秀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郭先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
篇4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培养策略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地理应用能力,这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一、什么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地理思维方法的能力,是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等材料的阐述,需要运用地理逻辑思维,是学好地理学科所必需的能力。
二、加强高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1.高考考试要求。
从高考来看,地理学科除考查一定的基础知识外,着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考测试能力要求有四大方面: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地理高考考试要求学生具备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逻辑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考核要求“认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方面,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认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因此,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高三学生的一项必备的能力要求。
2.学生答题实际,缺乏逻辑思维性。
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加大了学科思维量,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学科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从高考文综卷第37题的阅卷情况来看,如2012年文综卷,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得分率不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失分主要是: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答题角度或者是纯粹罗列知识点,逻辑性差;二是学生的空间方向不清,地理事物的空间方位颠倒,没有清晰的地理区位空间。一些学生字迹潦草、易写错别字,如“丘陵”写成“丘林”,“热岛效应”写成“热导效应”;一些学生不能用简练的专业术语表达,答题语言不简洁。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是考生思维不活跃、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3.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但从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看,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方式等不注重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用教材教,而且是完全按教材的顺序指导教学,对逻辑性缺少考虑。
4.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一生受益。
逻辑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放眼如今的就业市场,高教新闻有一则报道:用人单位称,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来在工作时容易形成一定的思路,并能够具有独到的看法,逐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不少专家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努力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直接关系未来民族素质和国家发展,这不仅已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生动现实所证明,而且是国内外许多知名教育家和事业成功人士的共识。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求广大逻辑工作者和基础教育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携手将逻辑知识融入中学教育实践中。
三、增强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做法
1.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
要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应从只重视照本宣科的教学转变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只重视“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讨论式”的教学,只重视单纯地强调知识的记忆转变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只重视教师告知式的解释为让学生“感悟”,充分理解学以致用,只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多讲,应少讲多学,把尽可能多的教学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起到点拨思路的作用。
2.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逻辑性。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教材的一些内容是以概括的知识点、阅读材料、案例、探究活动等形式呈现,教材逻辑性不强。在备课时注重研究教材体系和内容,在组织教学时不完全按照教材原有的形式教学,充分考虑逻辑关系,竭力揭示个别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规律,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调整教材内容顺序,增强逻辑性,形成能够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课时吃透教材,理顺思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部分,教材侧重说明山地由于地形崎岖,修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它是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结构、密度、分布和线路的走向的主要因素。需要对教材进行逻辑处理:(1)地势对交通线路的密度的影响;(2)用图片展示平原及山区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交通线路选线中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3)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不断降低。通过这样处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有所增强。
3.教学呈现方式要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地理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呈现地理概念、让学生形成地理概念。因为没有明确的地理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其次,中学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在组织教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高中地理的逻辑思维推理更多直接体现在各种图像上,教学时充分发挥图像作用,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阅读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对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既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概括、归纳能力,又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体系有整体把握,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如下图示:
4.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地理逻辑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比较法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与地理成因等。地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基本途径一是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思维,二是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进行思维,三是运用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思维。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在地理教学中,应多采取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加强启发诱导。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对于“鲁尔区工业区”的地理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鲁尔区的位置在哪儿?(2)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的“心脏”?(3)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表现在哪儿?(4)利用鲁尔区的优势可发展哪些传统的工业部门?(5)鲁尔区传统工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吗?(6)鲁尔区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总之,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应该在地理教学的各方面加以重视,只要地理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会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褚亚平,等著.地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篇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步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九年义务教育明确规定的教学目标,也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初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学生在解题时,常常不知道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缺少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老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逻辑思维概述
逻辑思维就是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思考方法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逻辑方式主要有:
1.演绎法与归纳法
演绎法和归纳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推理方法,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等都是通过这种推理方法得到的,演绎法和归纳法就是由个别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为普遍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通过探究规律:
3×5+4×5=(3+4)×5;
10×4+7×4=(10+7)×4;
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b=(a+c)×b。
2.分类法和比较法
分类法和比较法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分类法是对知识点进行加工整理;比较法就是将学习的对象和现象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两种方法是小学阶段一直应用的逻辑思维方式。
3.抽象与概括法
抽象法就是将普遍的知识点中非实质性的东西舍弃,从而得到客观事物中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对抽象事物进行分析;概括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有效的概括归纳成一个整体。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法则时,3/4+7/4=10/4;5/3+8/3=13/3;概括出:同分母分式进行加法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4.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是将两个或多个研究对象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从整体出发,探究事物的本质;分析法是将研究对象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对各个部分进行探究,进而分析出事物的本质。
二、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知识越来越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如果学生缺少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就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针对性的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好的演示和操作,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和理解,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目的,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心设置课程,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
动机是一种心理反应,是由人们的需要引起的,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将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与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白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产生逻辑思维动机。
例如,在学习追及问题时,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一问题的目的所在,即只有在两个运动物体做相向运动,由于速度和时间等原因造成路程差的存在时,才能用到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引入一道例题:兄弟二人在400米环形的跑道上练习长跑,哥哥跑一圈用50秒,兄弟二人同时从起跑点出发,同向而行,弟弟第一次追上哥哥时跑了600米,则问弟弟的速度是多少?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
2.建立思维的整体性
数学中很多知识都用到概括总结的方法,也就是将分散的知识概括为统一的整体,然后将概念、定理、运算方法等放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进行分析,数学的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缺少语言描述,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非常依赖语言教学,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概念、定理和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并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不要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对思考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灵活的运用数学方法,在思考中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在教学中如果长期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动机。
篇6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孩子思维能力锻炼的黄金期,希望能帮到你。
在宝宝出生的那一刻,他就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也在开始学习并运用思维来思考东西。
逻辑思维能力是孩子智力活动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因而逻辑思维能力是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如果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这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
人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来说,这个时期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萌发期和关键期,所以,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从小就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0~3岁:动作思维为主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往往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做起。
首先,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这个阶段晚期的不少孩子,就已经能够从1数到10了,甚至能数得更多。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孩子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摸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珠珠、碗、豆豆等。因为孩子能够用手触摸到着物品更加能引起孩子数数的兴趣。
其次,学习分类法。引导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归为一类,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标准,即事物的相同点。这样也能够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
这时父母们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对物体进行归类的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动手把同一类物体摆放在一起,之后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重新归类,引导孩子动手操作。
再次,让孩子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也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可以是从硬到软、从甜到淡,同样也可以反过来排列。如家长可以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让孩子动手把苹果按大小排列起来;或者拿来软硬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按照软硬度来排列。
当然,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有许多可以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也同样有许多内容可以有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如让孩子掌握左右、前后、里外等的空间概念。其实,只要父母善于发现,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就一定可以在生活中逐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4岁: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们已经能摆脱具体事物或行动的束缚,能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个时期的动作思维仍然占很大的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孩子的思维活动已经可以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了。
在这个时期,如孩子数1~10的数的时候,刚开始可能要依托或借助一些具体的物体(如10个珠珠等)才能完成,但是只要父母注意引导,就可以逐步地过渡到用眼睛“默数”的程度。这其实就是一种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简单转化。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培养简单的看图说话的能力。在认数1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说出带有数量的一句话;在认数2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说出带有数量的两句话;依此类推,逐步提高难度。在加法的学习中,通过展示图形,使孩子说出2句或者3句话等等,通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加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使思维的眼睛,孩子通过观察获得表象,又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大小观察、种类观察、颜色观察等。观察有序能促进思维有序,使学生考虑问题有条有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同时使语言表达趋于条理化,促进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所以,观察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动手的能力的培养。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但是思维仍然离不开动作和表象,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促进思维能力的萌发。
其实,培养这个时期的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许多的方法,父母要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4~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4~6岁的孩子思维已经能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发生了各种变化。首先,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于事物关系的理解;其次,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譬如当你用语言向孩子描述事物时,一般情况下他都会理解。
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上,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早期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他只能简单的分辨出所谓的“好人、坏人”,这时他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已经能够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往全面的深度去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在不断地加深。
其实,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 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可以多加利用。所以,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孩子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而有的孩子还处在自己思考的过程时,有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
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就会养成孩子依赖家长的习惯,而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不可能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孩子了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自豪和成就感,他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从而产生新的动力。
2.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
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所以,在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家长同时也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方法,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较快提高。这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当然父母不能只是用泛泛而谈、过于理论的方法来指导孩子,应该在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者例子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孩子讲解和引导才行。
3.丰富孩子的知识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也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等,使逻辑思维灵活而敏捷。以化学家门捷列夫为例,他之所以能发现和创建元素周期表,这是不仅仅是因为他深通化学知识,而且他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猎,从而才能科学地制定出在人类化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元素周期表。
同样,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动画书、卡片、通俗易懂的故事书,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一些动脑筋的故事书籍,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常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样就能提高活跃孩子的思维,提高他们进行积极的逻辑思维的兴趣。
需要指出的是,家长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立足于让孩子对这些知识充分理解,这是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孩子不理解的东西,是很难去进行积极的思考的。所以,有目的的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也是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见多识广,孩子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开展起来。
4.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不断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来源之一,只有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孩子,才会引发其对于更多的事物思考。
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时,应该一方面根据孩子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另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孩子对于事物的兴趣。
5.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从而有效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年幼的孩子总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遇到家长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其实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好的榜样,引导孩子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这也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经常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或者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客观事物进行提问和思考,尤其是当孩子凭自己的经验作出了判断,并发表意见的时候。这样能使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浓厚兴趣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极大地刺激孩子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6.利用想象打开思路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它能为逻辑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善于对孩子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想象来打开思路。物理大师牛顿在苹果从树上掉下现象中引发出想象,最终研究出万有引力律。某物理学家在评价爱因斯坦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想象的重要性。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随时随地的启发,生活中只要家长善于发现,善于抓住时机,就一定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当看到小汽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家长提出任何具有想象意义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也可能大大出乎家长们的预料,在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
其实,以上各种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只要经常使用,运用得当,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利用各种时机,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7
关键词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数学科目本身就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包括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和相应的符号系统,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能够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能够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学数学内容上较为简单,没有很深的推理论证。但是只要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判断推理,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数学的教学之中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要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是复杂漫长的,教师要时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抓住思维品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思维具有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表现在思维的主体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原来的思维方式,使新思维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来说,思维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数学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根据题型的不同转化解题方法,转变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变题练习、同解变形等解题方式。例如:200千克海水能够制盐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来解。
(2)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的训练。
(3)思维具有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2.5.6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这些数,学生还可以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当“9”用,这样就会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
(4)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主体通过独立思考,有敢于质疑的能力和较强的辨别力,能够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中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独立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检验和推理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5)思维具有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具有快速性和减缩性,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思考,产生清晰的思路,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判断。数学计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快速的计算,压缩计算过程,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对于常见的数,学生能够口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传授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了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四种。
1.比较与分类
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形成的,而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面上看很相似,实则有很大的区别,学习要区分开来才能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类,比如质数与互质数。
2.分析与综合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学生需要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或者把一个问题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就是分析。而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共性或者某些方面的特征结合起来,这就是对知识的综合,在解四则复合应用题时就会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判断与推理
判断是对某一个问题作出肯定或者否定,推理则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引出新的判断。小学数学需要教给学生比较初级的判断推理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过程中提高数学素质,比如让学生用正反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抽象与概括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对策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能力,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地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完全成形,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正确引导,这既是教育的重点,也是教育的难点。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极为严谨、富含逻辑的学科,而逻辑思维是利用相关的概念、理论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掌握并解决好数学问题,特别是几何问题,就必须进行理解性的教与学。因此,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能力,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正是建立在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基础之上的。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知识掌握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感性认知情况下,运用合理的分析、推理、论证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得到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解决方法。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许学生能够将这个线段公理背下来,但是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这个命题的论证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进行论证方法的讲解、作图、分析论证,这个过程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讲解过程,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剧增,在面对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和各种考验中,必须学会冷静、客观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并且能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健康、科学、正确的理性思维认知的启蒙阶段。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年龄特性,专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优势,学生可以很好地通过数学的学习,实现逻辑思维的锻炼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
1.启发式教学
学生的学习不单单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模式,更加重视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而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现学现记能力很强,却在课后的练习上无从下笔。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多思考,寻找一个浅显的切入点,例如,一个存在多个未知数的求值问题,就可以设置一个参数作为切入点,就很容易把未知数用共同的参数表示,最终得到需要的结果。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了解题思路,就会一步步往下解答;另一方面,也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运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
2.理论与实际结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基础知识的教学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先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然后通过实际的论证方法、分析练习等来强化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消化并深刻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式,还要在教学语言中注重表达的严谨、准确。针对学生的错误,需要对其进行思路分析与梳理,并且运用合理的逻辑思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一步加强逻辑思维的
培养。
3.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法
正确的思维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套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教案,一些案例需要结合实际,也需要有一些趣味性,或者与过去的知识相结合,给学生一些合理的联想空间,既培养了思维模式,也能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加深理解。
同时可以通过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不是说一两节课就能够有成效的。由于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很大程度上思维模式依然会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想要塑造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通过不断地训练去引导,从而逐步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鹏鹏.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6(5):32.
[2]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5):89.
篇9
心理学提出,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物理学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为内容.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需要抓住其主要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的理想化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典型”,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建立新的概念.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简化.
在教学中,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之一.然而,在物理教学中,模型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步入模型思维的大门,适应并掌握这种思维形式,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首先应重视实例和图象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问题现实化,尽量用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和想象的事例和图标来说明问题,重视实例和图象,教会学生简化问题和画图.在理论上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 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思维,从而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量变”和“质变”.
其次应训练学生对题目的敏感度,关注题目中的重点字、重点词,提高读题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读题断句和分析题目,要有目的性,从每句话中提炼所能得到的信息,从信息联系知识点,并把读题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内化为习惯,从而引起质的变化.在理论上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也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在变化和发展着.应该说,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从教学必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来说,正如布鲁纳所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也符合现代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科学认为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的统一.不掌握学科结构,就难以发挥该学科的功能.不仅如此,还认为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而是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物理学科更是如此.布鲁纳说:“制订物理学和数学课程的科学家已经非常留意教授这些学科的结构问题,他们早期的成功,可能就是由于对结构的强调.他们强调结构,刺激了研究学习过程的人.”
篇10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逻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1)12-45-02
0 引言
高等教育既强调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里的能力指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高校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人才。c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般课程无法比拟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抓住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以下几个环节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1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前提
c程序设计是一门有很强的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前认真研究教材,深入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需要和已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逻辑关系。概念具有确定性,即具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调概念界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定义、限制和概括),将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样,在教学环节中还要注意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按照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讲到指针变量时,已经具有了普通变量的知识,学生可以依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指针变量就较容易了。
教师应创设情境,精选案例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驱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数组时,通过“报数问题”中出队序列的产生作为案例,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教学思想,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去积极思考。例如编程最重视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就空间复杂度而言,数组长度就不能定义太大,最好的方法是将数组想象成环状结构。这样使学生不得不想办法去处理数组下标的特殊变化,再如,通过引入大家熟悉的时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13点钟也可以说成l点钟。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激发着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分析、归纳,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
2 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保证
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使所讲内容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逻辑思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练习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易梯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如从普通变量到指针变量,从单向链表到双向链表等。
在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由于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各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培养、调动学生学习_--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课堂气氛的活跃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我们尝试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多种直观、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生动感人的具体素材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讲到数组中对数据的排序问题时,应采用启发式和课件演示教学法,多媒体课件中生动的动画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也能把排序的过程详细展示,这样能促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
搞好教学的关键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也是情感与逻辑结合的过程。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要有老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以丰富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生动有趣的例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饱满的热情能感染学生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在此情景下,兴趣浓厚的学生将会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唤起创新意识,从而实现逻辑思维的培养。
计算机编程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以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c程序设计又是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许多学生是初次学习计算机编程。常用的方法是多找一些逻辑分析性的问题,专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七兄妹问题(根据下面已知条件判断七兄妹的性别)。条件1.老二有两个弟弟。条件2.老三和老四都有两个妹妹。条件3.老五和老六都有三个哥哥。条件4.不算老七,男女一样多。
分析:根据条件1知道老二有两个弟弟,有三个妹妹。从条件2得知老四一定是男孩,否则,他不可能与老三有相同的妹妹数;再综合条件1老二应有三个妹妹,说明老三一定是女孩。再看条件3,首先,老五有三个哥哥,则老大和老二一定是男孩,其次,老六也有三个哥哥,则老五一定是女孩。最后再看条件4,可知老六也是女孩。那老七呢,再来看条件1或2,老二、老三、老四的妹妹已经够数了,因此老七一定是男孩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搜集一些像这样的资料。或者根据当前学习内容来刨设情境,设计一些富有逻辑性的思考题,来吸引学生学习,并使学生按思考的程序去探求新知识。逐步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目的。
在实际编程中,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应鼓励学生尽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且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区别。这样做有利于拓展和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编程将变量A,B,C中的值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
算法1 if(A>B)(T=A;A=B;B=T;)
if(A>C)(T=A;A=C;C=T;)
if(B>C)(T=B;B=C;C=T;)
算法2 if(A>B)(T=A;A=B;B=T;)
if(B>C)(T=B;B=C;C=T;)
if(A>C)(T=A;A=C;C=T;)
分析:算法l是正确的,这是比较明显的,而算法2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假设当A,B,C的值依次为3,1,2时,排序后结果是1,2,3,是正确的,但如3,2,1时它们的结果依次为2,1,3。可见,算法2犯了一个严重的逻辑思维错误。如果把算法2改为算法3则正确了,但是一般学生就不太容易理解,因为看到A和
c并没有比较,能实现,并且A和B又比较了两次,不是多余吗,去掉第一对比较是否可以,学生们会产生很多疑问。这时老师按分区间分析讲解,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算法3 if(A>B)(T=A;A=B;B=T;)
if(B>C)(T=B;B=C;C=T;)
if(A>B)(T=A;A=B;B=T;)
实际编程中,语句的先后顺序、循环、分支的判断条件等也经常是引发算法错误的原因,要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精心组织问题。或者在教完一个例题后可以通过变化条件或问题形式等,将例题作适当的延伸,也可以变换题目,从一个问题拓展到另一个问题,使学生完整地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以例题为线,真正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学生逐步养成按思考的程序去探求新知识,进行正确分析的习惯。
例如:在讲完求一个数的阶乘10!,接着问求1!+2!+……+10!。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由于当时还未学习循环的嵌套,所以提示学生采用n!=(n-1)!*n的原理来分析。
3 科学的课后安排和评价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补充
课后安排是教学的延伸,科学的课后安排不仅可以巩固已学内容,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科学的课后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课后题目应与本节课内容联系紧密,或者相似;
第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扩展性;
第三、对后续章节可能有一定的导向性;
第四、提供多个不同难度的问题,供学生选做;
第五、问题蕴含逻辑性。
我们尽可能遵从以上指导性建议,并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合理安排具有一定逻辑性的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上节课后安排的作业,在下节课上适当讨论并总结。多位同学对同一道题目的思维方法有所不同,所以编写的程序也有区别,有些同学的思维方法可能非常出色,有必要给所有同学展示,并讲解,这样不仅鼓励了那位学生,而且能让所有同学了解到更好的方法,也激励了其他同学探索的积极性。总之,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不要总认为课后练习天经地义就应该是学生在课后的书面作业,而抱有完成与否无所谓的态度。课后练习更多的应该是教师课前、课堂、课后认真思考的问题,是师生在下次课堂上共同完成的作业。
改进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
对教学进行评估,主要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进行。(1)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充分考虑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学生网上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等。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以促进教学。(2)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中,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实验、课堂考核、考试、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科学评价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改进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 上一篇:露天煤矿机电专业知识
- 下一篇:公司绩效考核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