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程序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4 17:5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程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程序教学

篇1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7-6153-02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始于美国,第一个教学系统于1958年产生,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同其他学科的产生一样,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广泛的基础,归纳起来主要有其物质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1)计算机辅助教学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实现了个别化教学,扩大了教学范围,提高了教学效率,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2)计算机辅助教学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信息社会的到来,表明信息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资源。新的科技成果日新月异,知识迅速增长。3)计算机辅助教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产生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机器教学和程序教学”这两个概念,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形成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它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概念。不同的时期对这些概念的描述也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内容会不断地丰富和扩充,有关的概念也会随之变化。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直接向学习者传递教学信息,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系统,它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为根本目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教学过程一般有下面两种形式:1)教师利用计算机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2)学生通过与课件的交互作用进行学习。作为教学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他教学媒体相比较,具有其独特的特征: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它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内容,对学生给予直接的帮助;2)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提供某学科的学科知识,并使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得新的科学知识;3)计算机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计算机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计算机要求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并根据反应做出判断和决策。

2 教育改革需要计算机辅助教育

由于信息革命的影响,新知识剧增,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因而提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需要。其结果是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多样化、离散化。于是半日制教育、业余教育、职业教育训练、短期培训等教育形式提到了和正规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教学或训练的对象的基础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提高的方向和学习的目标不同,因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需要也不尽相同。这就对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实现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这使它成为实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也不利于因材施教。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的以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少,单调枯燥,不但学习时间长,学习效果也较差。这种从文艺复兴时期沿用至今的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单向讲授灌输进行班级教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比较缺乏创造性思维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一旦所学的知识陈旧过时,又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就容易被社会所淘汰,因而较难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为了用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育改造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以启发演练式的个别化教学,逐渐代替灌输讲授式的集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周期,降低教育成本,就必需在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观念、学校观念、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尤其重视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视听教学等新的教育技术,是研究优化教育过程的有效措施。可以说,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手段的改革。CBE的实践已经表明,计算机辅助教育体现了—种新的教育思想,它为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实现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以及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训练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管理的工具。它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个别化教学,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将在信息社会的教育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因而它可以在改革传统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会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3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3.1 操作练习

这种模式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显示问题。其施教过程为:提问——回答——评判一再试或结束。操作练习模式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和快速处理能力,实现大量的重复训练,操作与练习的问题相当多,直到学生对该知识或技能的掌握达到要求为止。

3.2 个别指导

此模式是用计算机系统模拟教师授课的全过程,其教学形式由授课、提问、评判3部分组成。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斯金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机器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教学”思想)的程序教学,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学生在电子教学教师指导下自己组织学习。

3.3 咨询

咨询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提出各种问题和说明后,学生对这些问题和说明予以一定的回答的形式进行学习的,这种学习,计算机处于主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和发挥。

3.4 模拟演示

模拟计算机辅助教学学习形态是沿用计算机的特性和功能,构造一种计算机模拟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实现一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和某些问题的解决,这种模式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注意,认为它有助于生动形象地传播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计算机模拟在教学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从自然科学、医学、管理科学到丁程技术的许多学科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模拟法。

3.5 问题求解

问题求解是一种智能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引导学生与程序系统一起求解一个问题,解题过程中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掌握求解问题的方法。计算机不直接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通过提出问题,提供数据,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得m正确结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教学游戏

游戏型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同于一般游戏软件,多数游戏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而设计的。因为一个游戏过程必然包括多个步骤,每一步又有多种选择,这就迫使学生尽可能地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千方百计地寻求战胜对方的策略。简单的游戏可以用作练习,复杂的游戏重在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锻炼,与模拟有密切的关系。

4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和计算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4.1 基础理论研究的趋势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受到重视。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特点及教学模式。2)学习理论和相关的视听心理学、传播理论。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系统构成。4)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

4.2 技术发展趋势

从技术层面上看,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主要有3个方向:1)使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为学生创设更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2)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分布式教学和远程教学。Internet的普及,为开发能够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使教学系统更加智能化。在未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中,多媒体、Internet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会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4.3 应用发展趋势

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它对教育的要求和它为教育所能够提供的物质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此,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未来发展,在应用上将会呈现出多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1)应用方式的多样化;2)多种学习资源的集成化;3)研究、使用和教师培训的互动。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进行理沦上、技术上和应用方面的深入研究,是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发展的基础工作。以研究促进应用,以应用促进研究,使其形成互动机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迅速发展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 连海燕,陈冬梅.计算机辅助教学利弊分析及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2] 王艳萍.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教学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9).

篇2

【关 键 词】教育媒介;多媒体;形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14-03

教育媒介是重要的教育物资之一,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教育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的专门化程度和一定的教育观。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是一定教育观的物质体现”。[1]教育媒介的形态演变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以技术的教育应用为切入点探索教育媒介的形态演变,实质上是探索教育自身形态与教育技术互动发展的历程。笔者通过对技术与教育发展关系的梳理,认为教育媒介形态经历了教具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等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育媒介实践有不同的技术发展作为其支持,同时也代表了某种技术应用所蕴含的教育思想。

一、从《世界图解》到 “恩物”:教育媒介形态教具化

教育形态教具化起源于或可追溯到近代欧洲的直观教学。17世纪,著名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他竭力推进直观教学,并编写了一本插图教科书《世界图解》,夸美纽斯也因此获得了“直观教学之父”的赞誉。正如《世界图解》,又叫《可见的世界》,夸美纽斯通过150张图片的呈现让遥远的“世界”变得可见,使得原本只能靠教师用单调语言文字描述的世界场景以“直观”而“真切”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些图解学生获得了关于自然、生活、社会等等方面百科全书式的知识。[2]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也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另一位教育学家福禄培尔吸收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精髓, 创立了学前教育理论的体系,并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幼儿园。他的主要功绩还在于提出了幼儿游戏理论以及创制了“恩物”。福禄培尔仿照大自然的性质、形状及法则特制了“恩物”以适应儿童教育的特殊要求。“恩物”是大自然的缩影,儿童利用“恩物”,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发展智力和体力,从中发现和掌握世界及其固有的秩序。[3]

无论是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还是福禄培尔其“恩物”,其核心思想就是“适应自然”。他们在各自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仅做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遵循和顺应儿童的天性,而且积极营造与自然融和、一体的环境。教育形态教具化的本质上还是“虚拟”模拟“真实”、“人工”模拟“自然”的一种方式,使得人类的教育摆脱了单纯依赖口耳相传和文字教材的初始状态。

二、从视听教育到教育技术:教育媒介形态多媒体化

教具化阶段以实物作为教育媒介,大都可以称之为视觉教育。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有声电影和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声音”也成为教育信息的载体,视觉教育进而发展为视听教育。在声音媒体方面,麦克风作为扩音教学媒体进入教室,使得大规模的集体授课或教育传播成为可能,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还有磁带录音机等等也作为新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活动,直到发展到现在的数码录音笔以及MP3播放器等,这些声音媒体设备在扩音教学应用、放音教学应用(音乐以及语音教学)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图形媒体方面,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数码照相机等设备的使用推动了图片教学法、实物投影法等新型教学法的诞生,而且在幻灯、投影教学中,通过声音和图形结合,做到声画同步,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图像媒体方面,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以及激光影碟机的出现推动了第二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函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多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这种媒体集文本、图形、图像以及声音等传统信息载体于一体,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以及超文本与超媒体等特征,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成为教师工作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至此,教育媒体化推动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实质性阶段,教育技术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了教育的“制高点”。

三、从教学机器到智能教学系统:教育媒介形态智能化

篇3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国外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

CAI教学的发展,在国外始于6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程序教学法,即根据刺激反应—强化原则,及时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有效地实行个别化教学。由于当时的计算机发展刚刚起步,软件开发价格昂贵,操作难度大,并未受到广泛关注。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CAI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CAI软件开发更侧重于应用,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习者已有的认识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近几年,由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CAI的发展趋势,正顺应了现代化教学的两个基本趋势,即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通过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要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还必须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CAI教学的主要特点,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首先,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而教师的设问和强化刺激手段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使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CAI可以提供培养自学能力的条件。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CAI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还具有很好的功能。

CAI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在化学教学中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很多学校在计算机硬件的配置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上明显滞后于硬件的配置。而且,相当多的教师对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认识不足,参与不够,对CAI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鲜为人知。为此,结合我校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实践,我们对CAI化学教学模式提几点看法。

二、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种模式

(一)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

CAI的模拟功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功能。目前,很多学校的软件应用是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模拟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或录像都更真实地接近于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可反复播放,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CAI在化学教学中的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如原子核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化学键中离子键、共价键形成、溶解和结晶、原电池、电解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NH3分子结构、有机官能团的结构等。另一方面适用于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例如,溴苯制备、氢气还原氧化铜、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此外,工业生产知识内容,如硫酸、硝酸工业制法,炼铁也可制成CAI课件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可以控制多种教学媒体,这是其优于其它教学媒体的特殊功能。实际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上课也有声音、形象、板书、文字、挂图和实物等,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来调整教学策略。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把微机与其它教学媒体相互连接,赋于其它媒体交互性,同时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二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即“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即一机多用,同时又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90年代在法国首先提出和使用的,我国高中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学校不多。因此,主要的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还是指前一种,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平台,设计课件,操作使用鼠标,简单易行,而且教师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进行CAI教学,应当逐渐从单纯的CAI向多媒体组合的CAI发展。例如,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我们把原电池中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内容讲授,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原电池的形成,不仅采用了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利用投影给出原电池实验要求、观察步骤,指导学生实验,并利用微机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和声响,及两极不同颜色的Zn2+离解,H+析出标示出内外电路所构成的闭合回路,使学生认识原电池本质;最后利用录像播放不同新型原电池的工作情况,使学生最终形成对原电池比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这种多媒体组合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计算机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很难在全班实现个别化教学,而实现个别化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CAI的课件,主要强调人机交互功能,因此实现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个别辅导模式,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教师,按照程序教学的原则,设计不同的层次递进的教学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程序,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可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给出高质量的反馈,如遇困难,还可以适当降低学习坡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自学的个别化教学方式。如果程序设计的分支越多,预想情况越丰富,越能帮助反复学习,克服障碍,共同达到教学目标,优化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程序,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学方法,真正实现个别化教育的目标。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由于受CAI课件的限制及学生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而现有的软件局限性又较多,因此可尝试在选修课教学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当课件使用比较成熟时再做推广应用。

以上我们只对现有的常用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类,除此之外,CAI的问题解决、教学游戏及查询和问话等多种基本模式,在个别化教学的课件中都有所表现,在此我们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我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时间较长,不仅在化学学科,在其它各科教学中,都设计过丰富的CAI课件,这主要源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得力于一批对软件开发兴趣浓厚的中青年教师群体。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也在无形中推动了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应用。

在CAI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主要是CAI课件设计比较困难。现在市售的课件,模式单一,价格较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风格不同,课件使教师选择余地较小;教师本人又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更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

篇4

关键词:多媒体 现代体育教学 应用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

CAl只是一种认知工具,CAI技术的发展仅为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要想充分发挥CAI生动形象、生动活泼、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等优点。在体育课程中使用CAI,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运用CAI的目的是服务与教与学。CAI在体育教学中是在为需要用而用,而不是用来为课堂教学而点缀,更不是公开课上的昙花一现,相反是要发挥CAI的技术力量,去做传统体育教学手段不能做或做得不完善的工作,从而更合理地优化教学资源,构建互动式、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知识意义的理解。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CAI可以使许多抽象的体育动作概念和难以理解的动作运动关系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CAI技术应用与体育教学应力求简便实用。教学中运用时,力求选择经典的适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材内容(广播操的教学和高难度动作的示范等),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突破学生思维瓶颈。在CAI课件设计上力求简捷、明快,在课件演示的操控上力求进退自如。CAI课件在设计和制作上都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围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进行。通过CAI提供的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习者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去同化新知识,从中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因而CAI运用体育教学还应遵循启发创新原则。

二、多媒体教学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煤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给学生,在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动作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面加上生动的解说,可以让他们很高兴的了解体育知识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景,使动作技术化难而易。计算机技术在创建问题情境时,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例如利用计算机创设情景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等原因,容易出现示范动作不标准的现象:另外每个学生观察角度不同,也可能出现观察死角。加之许多完整动作出现是稍瞬即逝,学生来不及仔细观察,导致视觉表象形成过渡到运动表象形成过程出现错觉和误差,阻碍学生运动知觉的充分感知。此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如利用计算机视频捕捉手段,从大型比赛中获取优秀运动员标准动作的录像片断进行编辑,将技术动作清晰准确完整地呈现给学生,变快速连贯的复杂动作为缓慢、分解、停留的画面,并辅助了闪烁的效果突出关键所在,使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形象鲜明,重点突出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呈现各种典型的错误动作录像,让学生比较各种动作之间的差异。同时联系已有知识,把学习鱼跃前滚翻与复习前滚翻放在―起,在电脑上同时显示画面,先让学生观看、分析技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总结讨论,促进新旧技术的掌握。

3.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合教学形式和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创建教学情境。由于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在教师讲解的同时,要给学生做出标准的不范及讲解领练,而一些动作结构复杂,学生很难领会瞬时完成的动作要点,如在背越式跳高练习中的助跑、腾空后髋关节展开、身体过杆时,背部与横杆成正义状态,重心移过杆后,小腿迅速上甩这一系列动作,教师不可能作分解动作,这样学生在头脑中不易形成清晰的印象,短时间内很难做出正确的动作,造成坐杆、杆上动作走形等一系列错误。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情景再现,对动作进行分解,利用慢动作让学生清晰感知这一系列动作在不同时空的具置,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中理解要领,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焕发学习的热情,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篇5

关键词:化学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录像实验投影

目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通过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要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还必须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多种媒体辅助教学,正顺应了现代化教学的两个基本趋势,即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传统的化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很难做到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并且,有此实验较复杂(如生铁的冶炼),用些实验耗时太长(如:铁的锈蚀),有些实验有危险(如:一氧化碳的毒性);而对于微观世界中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的运动,传统的化学实验根本无法演示,使得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变得抽象、难于理解。运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有效地培养并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下面就多媒体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教学辅助媒体应简单化

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媒体,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就越简单越好。如:在讲授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时,将课本中“笔意”二字利用幻灯或实物投影放大,上课时展示,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地引入新课。模型的展示,挂图和活动挂图的合理运用,均是一超级简单,却不失为有效的媒体。如运用球棍模型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差异,既直观,又能提高学生对空间结构的想象能力。

二、实验是化学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媒体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以其真实性和直观性,给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有利于教材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录像实验辅助教学真实可信

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可拍成录像片,在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容量。例如:讲“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将煤炉子燃烧情况拍成录像片用于授课。又如:讲“碳还原氧化铜”时,经过多次实验之后,采用铁管作为木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容器,然后,把实验拍成2分钟的录像。这样,把一个较复杂、反应时间长的实验带到课堂上,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难于理解。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这给化学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 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时,我利用三维动画逼真模拟白磷和氧气反应过程中,白磷及氧分子的分裂,以及磷、氧原子的重新组合。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在这一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成功地构建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会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另外,由于CAI教学的主要特点,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首先,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而教师的设问和强化刺激手段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使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CAI可以提供培养自学能力的条件。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CAI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还具有很好的功能。

CAI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在化学教学中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很多学校在计算机硬件的配置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上明显滞后于硬件的配置。而且,相当多的教师对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认识不足,参与不够,对CAI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鲜为人知。为此,我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谈谈我对CAI化学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一)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

CAI的模拟功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功能。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模拟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或录像都更真实地接近于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可反复播放,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CAI在化学教学中的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如分子的运动,原子的结构,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等,另一方面适用于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例如,氯化氢所制备,碳还原氧化铜、高中教材中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此外,工业生产知识内容,如硫酸、硝酸工业制法,炼铁也可制成CAI课件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可以控制多种教学媒体,这是其优于其它教学媒体的特殊功能。实际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上课也有声音、形象、板书、文字、挂图和实物等,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来调整教学策略。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把微机与其它教学媒体相互连接,赋于其它媒体交互性,同时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二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即“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即一机多用,同时又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90年代在法国首先提出和使用的,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学校不多。因此,主要的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还是指前一种,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平台,设计课件,操作使用鼠标,简单易行,而且教师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实际上,进行CAI教学,应当逐渐从单纯的CAI向多媒体组合的CAI发展。这种多媒体组合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计算机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很难在全班实现个别化教学,而实现个别化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CAI的课件,主要强调人机交互功能,因此实现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个别辅导模式,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教师,按照程序教学的原则,设计不同的层次递进的教学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程序,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可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给出高质量的反馈,如遇困难,还可以适当降低学习坡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自学的个别化教学方式。如果程序设计的分支越多,预想情况越丰富,越能帮助反复学习,克服障碍,共同达到教学目标,优化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程序,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学方法,真正实现个别化教育的目标。

篇6

摘要 本文对网上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分类,提出基于局域网上(多媒体网,视频点播网)的教学模式和基于Internet上(个别学习,1对1,1对多,多对多)的教学模式。并分别讨论各种了网上教学模式的信息流程,教与学的关系,及网上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网上教学模式能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对加强网上教学的实践与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网上教学;教学模式;教学主页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网上教学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所谓网上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的知识。当然它还包括教学资源调度,教学计划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由于网上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上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及其特点,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1.基于局域网上的教学模式 1.1 多媒体教学网的教学模式 ⑴ 教学模式的流程 多媒体教学网上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基于教室里的多媒体局域网,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许多相同之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对学生进行授课,在这个教学模式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把准备的多媒体CAI 课件放入服务器,以便上课调用,这些课件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信息处理系统是对教、学信息的处理。使教学双方随时能得到反馈的信息。 ⑵ 教学模式的特点 ① 支持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可将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动画、文字)语音(音乐等)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也可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看、监听。随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时可指定学生机为教学实例。 ②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方式,使有创造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更为出色。把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③ 有利于大班教学 传统的大班教学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课,这是很值得我们考虑的因素,学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材的需求),大班教学成了事实。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平台为教师上好大班的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 随着教学班规模的增大,了解学生个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于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的在这里都可做得更好。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教师再也不需要扩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强手势及脸部表情,或者如何书写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学生看得清,因为大屏幕的投影机及网络的广播功能,教师再不需忧虑传统的大班教学的烦脑,可专心一意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设计。 ④ 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选择或编制CAI 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的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可能来自其他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自己的工作总结,甚至是学生的习作等)。在提出某个课件的需求时,即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最后在计算机专家、教育心理学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CAI课件精品。这些MCAI的精品放在网络上,供师生们共享。 ⑤ 提供科学的教学测量手段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系统提供课堂教学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定,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数据供教师教学决策作为依据。例如,学习过程的测试,包括课堂上实时反馈的学生信息,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反应和回答问题的用时等。以及使用网上标准题库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对学生建构性、创造性学习的测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2 基于VOD教学模式 ⑴ 教学模式流程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预先把选好视频教学节目或学习材料放入视频教学节目服务器,学生自主地利用VOD在视频点播系统中进行学习。其中VOD起着辅助教师的教,或起着辅助学生学的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加工者。桌面上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或鼠标器自由地点播自己想收看的教学节目,点播操作即时响应,图像画面清晰流畅,而且学生可以随意地控制教学节目的播放过程。

⑵ 教学模式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又可分为T模式和L模式。T模式的特点:利用VOD辅助教师的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首先把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材料编制成程序教学材料。然后设计IMCAI的课件(智能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VOD 中预先存入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与VOD会话模拟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作业练习、实验模拟、考查等,使VOD的教学得以实现。 VOD教学光盘的研制成功与否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采用特定的智能算法或模型,其次要注意已有知识,教学专家和系统的推理功能,在学生模型、教师模型及教学策略模型的建立,使得教学系统更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体现出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L 模式的特点:利用VOD辅助学生的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自行编制或从市场上各种的VOD学习光盘中选择出适合自己教学对象的光盘。在选择时应注意: ① VOD学习的内容应符合学习目标; ② VOD软件应

篇7

关键词:CD-ROM学习系统 主动学习 监控 以人为本

为了配合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中央电大外语部推出了一套开放英语1、2的CD-ROM学习光盘。传统的面对面的授课方式中,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由教师掌控,学生只是被动地应对,没有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基于CD-ROM的学习,学习内容、方式和时间由学生决定,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这就使学习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一、基于CD-ROM的学习

CD-ROM的学习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起源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原理,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学习系统就是通过小步骤、及时反馈的设计来强化学习效果。

我们通过Gagne1的9个教学事件来了解CD-ROM学习系统的学习环境。Gagne的9个教学事件是引起注意(gaining attention)、告知学习者目标(Informing the learner of the objective)、刺激先备学习的回忆(Stimulating recall of prerequisite learning)、呈现刺激材料(Presenting stimulus materials)、提供学习引导(Providing learning guidance)、引发行为表现(Eliciting performance)、提供回馈(Providing feedback)、评估表现(Assessing performance) 、增进学习保留与迁移(Enhancing retention and transfer)。

二、教师的作用

(一)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CD-ROM学习系统设计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但是行为主义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突破了行文主义从外部环境考察人的学习的思维模式,从人的内部过程入手,对感觉、知觉、表象和思维等认知环节进行研究,去揭示人的学习心理发展的某些内在机制和具体过程。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人的主动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必须经过培养和训练才能逐步获得。因此我们主要从计算机技术、英语学习策略等方面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策略知识,应用策略的步骤,还必须进行练习和反馈。

(二)教师的监控作用

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调节和评价学习过程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习者的学习的能力、自治能力、对资源的选择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都需要在教育者的指导帮助下,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同时,一些研究也证明我国学生可能更习惯于有监控的学习方式,更多地期待自主学习中学习机构能增加较多的学习监控、学习约束和督促、建议机制。因此,学校在提供学习监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批评行为主义把人当作机器和物体,排斥人的心灵和价值。人本主义重视发展人的潜能和价值以及师生的情感意向,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为目的。我们在进行学习管理的同时还坚持以下的原则:

1、以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即在制定和实施教学管理时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体会温情和关怀,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并将这种感情转化到学习中。我们特别注意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

2、注意评价的策略。不能做一个冷冰冰的诊断机器,要设法给学习者有意义的反馈,帮助学习者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其知识建构的诊断矫正,注意学习动机激发和保持,培养学习者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等。

3、排除学习的各种障碍。远程教育学生流失比较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一遇到阻碍很容易放弃学习。障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包括心理障碍、学习障碍、信息障碍、技术障碍等。尤其是心理障碍。学生大多基础比较差,对学习自信心不强。遇到困难通常不愿意主动询问老师或同学。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亲切交流,尽量避免让他们有困难感和挫折感。

四、几点改进

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我们感到教学试验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教师的面授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努力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寻求平衡点,以求长久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保证自学的顺利完成和学习质量。

2、应加强研究学校的监控技术和措施。目前,我们主要是靠教师监控,学生人数多,监控难度大,监控手段单一,结果时间不够的学习记录也上传,滥竽充数,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

参考文献

[1] Gagne, R., Briggs, L. & Wager, W. (1992).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篇8

1 视觉媒体与视听媒体的组合

投影是传统的光学电教设备,画面细腻、静态、无声,能清楚地展示事物的细节,可以做较长时间停留,缺点是运动性较差。电影、电视、视盘则以展示动态影像为特长,所表现的一般是真实的、动态的自然事物,画面流畅,但所展现的图像往往是瞬间即过的。有时虽可定格放映,但静止画面质量较差,且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能将这两种媒体组合运用,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物理教学中"波的衍射"问题,物理教师常用的传统方法就是在黑板上画好图形,然后根据图形讲解。如果教师在讲这一内容时,先将图形画出,投在投影上,然后再用电视中的画面加以巩固,同学们在学习以后,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波的衍射"的问题,也就可以很快地接受。这样,也弥补了在理科学习方面光有"黑板"和"书本"的缺点。在文科课程方面,教师往往更多地采用视听媒体,像语文、声乐、美术等学习,视听媒体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但如果加以图片巩固,恐怕效果会更为突出。例如,语文学科中"散文"的学习,很多教师都是采用磁带作为视听素材,但这个时候如果插入图片,效果会更好。又如,声乐、美术等方面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恰恰视听、视觉媒体都能在这方面达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好差异,组合好各种电教媒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视觉媒体与交互媒体的组合

视觉媒体中的光学投影画面简洁清晰,而交互媒体中的多媒体投影画面丰富多彩。光学投影与多媒体投影相比,一个土,一个洋,价格上更是小巫见大巫,相差一百多倍,而使用寿命则相差无几,而且即便是29寸大屏幕显示器或多媒体投影,其画面清晰度仍然不敌投影片,更何况投影课件的制作既经济又便捷。如语文中《雷雨》的教学,如果单单使用投影,学生很难将剧本所要表现的场景再现于脑中;如果选用演出录像带,配合投影使用,学生一下子就"入戏了",课文的要点再经投影展示,学生印象尤为深刻。再如,生物学中的《细胞》一课的教学,在指导同学们认识细胞时,传统的做法是指导学生做显微镜观察(这当然是必须的),但由于实验仪器的操作性强,观察效果差,认识起来费力费时。若将光学显微镜和多媒体投影设备组合,把从显微镜中所见的洋葱等细胞结构图像投影到屏幕上,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无论是对初次接触显微镜的人,还是对其他学习者来说,都能使其快速认识细胞组合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媒体只有直接作用于学习者时,它的潜在教学功能才能转化为实在的教学功能。

3 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

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就难以达到目的。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各类、各种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特点,明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性质,了解学习者的状态,使得形声统一,动静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

3.1 媒体的选用在确保可视性、方便性、经济性的前提下,注意取长补短,优化组合,切莫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篇9

多媒体的类型较多:有听觉媒体,如广播、录音;有视觉媒体,如幻灯、投影;有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有交互媒体,如程序教学机,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自己不同的性质特点,这就要求将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去传递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以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优化组合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是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不恰当的媒体选择,使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不一致,犹如画蛇添足,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消极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确立教学目标下的内容分析与选择。并不是每一个语文知识点、能力训练点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做个有心人,把适于多媒体教学的部分总结出来,所以说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下面就来简单谈谈,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运用:

一、演示说明性文字中比较难理解的原理和程序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说明性文字,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等,由于学生记忆中缺乏相应的认识图式,教学中仅靠语言的理解既枯燥又难懂,就构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轻易地突破这些难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语言的分析与品位味上。教学《苏州园林》时,将苏州园林景致的录象片提供给学生,很显然比起只让学生凭空想象要容易得多。再让学生体会文中能反映说明文准确性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的理解要深入,记忆要持久一些。

二、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和境地。它具有直观形象性、情知对称性、智能暗示性、意象相似性等特征。根据教学内容所形成的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直接情境是由现实生活的直接形象为主体的情境,所构成的“境象”主要是非符号性的非象征性的实际物体,学生反映的“境象”的心理过程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的功能,学生得到的感觉是直接感觉。间接情境是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供的材料创造的间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一般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教具所模拟的某种形象;一是教师运用教学语言所描绘的某种形象。多媒体为设置间接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通过提供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把要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为无意注意而轻松获得,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说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名篇,就比较适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的朗读,形成语感,增进对文章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弥补教师个人朗读的缺陷。例如:教学《扬州慢》时,让学生在一段低沉幽咽的古筝曲中欣赏一幅残垣断壁、草木深深、乌云翻滚的画面,同时听朗读录音,效果自然比教师范度或单纯地听录音朗读要好得多。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三、演示有关的背景材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多媒体可以大容量、高速、省时地提供背景材料,而且提供的时机比较自由灵活。例如,阅读教材中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时代背景、前人评论等等,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很方便地提供给学生。教学《世界上最美的坟墓》时,教师可以插入托尔斯泰坟墓的图片和他的相关背景资料,使学生有个直观的了解。

四、练习与测试

课堂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通过测试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获取反馈,为课堂教学调控提供依据。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这种练习与测试则更为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当学生回答后,计算机做出判断,并给予相应的反馈,以促进学生掌握某种知识与技能技巧。通常,当学生答对时,计算机予以适当的鼓励,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当学生答错时,计算机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或者让学生再试一遍。这样,借助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和快速处理能力,实现大量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加课堂训练的容量,节约为出示训练材料而花费的时间。

五、作文修改与评讲

传统作文教学,一方面教师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作用不大。作文评改主要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很少参与。而把多媒体运用到作文教学上将打破这一僵局,挑选不同档次的作文,当众评改,师生共同参与畅所欲言,一起评改例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10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1. 信息技术手段使用过滥。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音像视频、PowerPoint、投影齐上阵,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的理解接受。陷入这种误区的原因是夸大了现代媒体的功能,过份强调了现代媒体的作用,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被媒体所挤占,教学不再是为学生服务,而是为媒体服务。

2. 教学课件制作偏离使用价值。有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而没有进行整体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学生越来越多地面对无生命的机器,与之“交流对话”,距离真实的人际环境越来越远,形成“机器式”的思维方式。

3. 为整合而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应当是自然的、恰如其分的整合。而那种为了整合而整合,拉郎配式的整合,是形式主义的整合。其在教学中最典型的做法是:能用语言文字阐述的问题却要制作成复杂的图片表示,能用实物展示的却要用电子图片展示,能用实验演示的却要用电脑动画演示,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具体问题反而变得抽象化。这就是没有很好地贯彻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媒体为课程服务的宗旨。

4. 整合的热度正在减退。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现在很多学校都具备了整合的条件,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甚至是非常先进的。但具备了这些条件,并做了一些实践后,方知整合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个拦路虎。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得力的措施,于是,很多学校处于观望状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踯躅不前。

二、产生当前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信息素养较差。整合是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区域性的调查显示,50%以上的教师没有系统读过现代教育理论,70%以上的教师不具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在这种形势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课程整合只能成为“传统教育模式+信息技术手段”的组合,很难实现学科教学跨越式的进步。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是新兴技术,因而早年离开学校的教师几乎没有受过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就是刚刚离开大学校门的新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所受的教育与培养也是有限的。

2. 繁重的教学工作使教师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受到限制。在基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追求高学历的情况下,一方面,学校为了防止增加经济负担,不进教师或少进教师,往往造成大多数教师要超负荷工作。沉重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整日疲于奔命,无暇顾及理论学习和信息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 信息技术手段单一。信息技术的范围比较广,其包括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视频技术、遥感技术等。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对网络资源过分依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的确,网络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不是惟一的,现实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因此,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惟一的资源或最好的资源。

三、有效开展课程整合的建议

结合实践经验,笔者就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而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硬要使用信息技术。在整合中,教师应该有效地组织与编排教学信息,摒弃不重要的信息,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 信息技术的手段应多样化,取长补短。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使教学的内容得以充实,也促使着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不断改革,先进的科技成果,如幻灯、电影、唱片、电视、录音、程序教学机和语言实验室等,被移植到学校教育中后能够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这些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交叉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弥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不足。强化教师的“导学”作用,增强对课堂的控制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教学内容而非教学载体上。

3. 课件不能取代实验,整合不能搞一刀切。学科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同,整合不能搞一刀切。例如:物理教学中的横波与纵波、化学教学中的晶体结构与电子云等,光靠口头讲解或展示挂图,学生不易理解,而计算机屏幕显示的动画却能使学生一目了然。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课堂教学为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难以直接观察,授课教师可用Flash课件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者不能简单地以课件取代实验,而应以实验作为铺垫,将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中体现能量变化部分用动画形式展示出来。授课者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把学生的主动投入教学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