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专题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4 17:5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教育专题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教育专题培训

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训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建议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而如何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是关系到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的重要着力点。高职院校以实践为主开展人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是其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重要力量。

1 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高职教育近年来始终面临着生源危机。高职院校处于高考招生链的末端地位使高职教育的生源问题突出。另外,国内的高职教育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各大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要想争取更多生源,提高办学质量,必须注重内涵建设,发展特色专业。因此,高职教育应当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未来建设的一个新方向、新领域。

高职院校具有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资格。一直以来,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都按照学历教育模式进行管理,基本不承担培训职能,这其实束缚了高职院校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才能构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两者在本质上、规律上、观念上是一致的,这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因此,虽然现有体制下没有明确说明,但是高职院校具有进行各种企业和社会培训的资格,能够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应在培训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

2 高职院校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优势

首先,具备师资优势。高职院校的教师都要求“双师”资格,并且大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伴随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各高职院校都对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确保培训师的专业知识实时更新,提高其专业水平,确保培训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其次,具备培训硬件设施优势。高职院校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机房、实训中心等场地和设施完备,这些先天有利条件是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进行培训很难具备的,特别是多媒体教室和实训中心对于培训来说非常重要,让教师讲授和学员操练技能更为直接,两者对培训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职业技能鉴定优势。很多高职院校都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拥有丰富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资源。能使参加培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进行相应的资格认证培训后直接考取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实现培训完即上岗。

最后,校企合作推荐就业优势。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样的办学模式决定了各高职院校都有丰富的企业合作资源,甚至有直接为某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订单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经过技能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以利用学校与合作企业这个平台较顺利就业,缩短了就业路径,也能使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大大提高,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目的的实现。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高职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的几点建议

3.1 成立独立的管理机构

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由政府为主导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尽力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通过政府扶持,将学院建设成专业性培训基地,继而结合各高职院校自身条件,组建独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部,由学院的院级领导牵头,打破原有的系别建制,配备专业培训讲师,建设专职培训管理机构,承担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从规划到培训市场开发再到培训教学最终指导就业等一条龙的管理任务。

3.2 做好培训前的前期分析、调查和预测

现有转移培训最常见的模式是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信息的,学员报名参加培训,之后凭借所学自主择业。这一过程明显存在政府主导性,学员的参与度低。因此出现培训内容不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农民参加培训并不能获取他们希望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的情况,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进行培训工作时,应当重视前期培训需求的调研,使培训具有相应的方向性,坚持培训与岗位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理想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3 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首先,如上文所述应当在调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培训内容。其次,在确定具体的培训目标和内容时,应当由专家、教师、用工企业、农村剩余劳动力代表进行研讨,制定统一的标准,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匹配的标准,并形成标准化、指导性文件以期实现长效性。再次,在培训内容上应当突出人文素质的养成培训,这是训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软技能,如针对《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基础以及礼仪培训,这可以改变人们对于农民工的传统认识,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受训人员具有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具备适应城市和企业管理的生活技能,更有促进转移人员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发展技能等,能使其快速进入角色,适应企业管理环境,这应是高职培训的最大特色。

3.4 创新培训模式

首先,可以采取跨专业的综合培训。与企业制的培训机构相比,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在于其浓厚的学术氛围,除此之外,在跨专业学习方面,高职院校丰富的学科门类和专业体系也可以为参训者提供多学科的综合培训,比如融合金融学、营销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学科理论,针对农产品进行设计、生产、销售、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各方面专业理论的培训。

其次,菜单式培训。由于不同的受训主体培训目标不同,受训时间长短不同,因此同一培训项目不可能同时满足不同的培训需求。须按照菜单式模式设计培训科目,根据培训主体特点进行排列组合,编制最优可目标。

再次,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不同于高职院校针对在校生进行的一般的长期、系统的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期限往往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和技能岗位要求确定,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培训模式,如“订单式”、“基地式”、“培训券式”、“巡回式”、“远程式”和“精英式”等培训模式都是取得较好效果有推广意义的模式。

最后,还可尝试开展互联网远程教学。高职院校联合农村社区建立教学培训点,由社区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各自的网络教育培训点进行远程教育培训,这样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培训,既可以节约成本,又解除了他们对集中培训费时费力的担忧,可以大大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3.5 重视培训信息的与宣传

高职院校转移培训部在培训课程实施之前,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网络、电视、广播、通信、传单、展板、画报等媒介广布培训信息,提高信息的实时性,确保广大农民及时获知信息内容,参考现实条件选择培训内容,进而提高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振东,李海洋,俞建雄,等.基于高职院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9(05).

[2]朱召萍,于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运行机制及其策略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3]崔少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J].价值工程,2014(14).

基金项目:

此文为2014年河北省劳动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课题项目成果,课题编号:JRS-2014-1109。

篇2

1、抓龙头,强化了工作的“机制力”。

从推进工作源头抓起,各级党委、政府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对社区矫正工作实行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市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建立和推行了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以年初、季度、半年为时间“基点”,抓工作部署,抓工作指导,抓工作协调,抓工作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为切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序进行。

2、抓实效,落实了具体的“矫正力”。

突出重点,采取措施,具体落实,提高矫正质量。全市实行了社区矫正对象五类分类管理,加强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监管;实行了“一月四活动”,每月组织矫正对象开展一次思想教育、一次公益劳动、一次思想汇报、一月走访一次矫正对象;建立区县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15个,组织开展了公益劳动活动;主动而为,加强走访工作,司法所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矫正对象单位、家庭等,了解矫正对象思想状况、现实表现,和矫正对象谈话谈心;针对矫正对象的生活、就业困难,积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协调,为矫正对象争取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提供就业信息,纳入城镇、农村低保生活保障,监督管理和感化教育相结合,引导矫正对象积极改造。

3、抓创新,形成了矫正的“特色力”。

各区县立足本地区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社区矫正手段。湟源县建立了“社区矫正短信平台”,向矫正对象发送矫正制度、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就业信息等短信16条,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县看守所集中进行了法制教育,教育矫正对象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机会,自觉遵守社区矫正各项制度。城西区实行矫正对象GPS定位管理平台,利用现代手段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大通县建立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6个,强化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教育。城中区对重点矫正对象实行了专人包干责任制。城北区举行了矫正对象集中入矫法制宣传教育仪式。城东区建立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官方微博,加强与矫正对象的沟通教育。

4、抓制度,加强了矫正的“制度力”。

严格执行和落实矫正对象的衔接、监督、走访、迁居、请销假、死亡处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各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对象接受、实施矫正、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开展工作;立足社区矫正工作的各阶段、各环节,细化工作制度,建立了报到管理、定期排查、分对象走访、跟踪监管、特殊时期重点对象安全监管等一系列制度,以制度强化和落实矫正工作。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这一年在学校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德育工作。下面我就一年来的工作作以下简单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进行帮助指正。

一、规范常规教育活动

少先队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工作非常琐碎,为了让班主任老师在开学初对自己的工作有个全方位的把握,能更有效的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在每学期开学初,我一如既往的把开学工作及整个学期的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梳理,将少先队工作计划、红领巾广播站、班队活动、黑板报布置等,尽早发给每一位班主任。

本学年,我继续坚持做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安排好每周国旗下讲话的学生,选择好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提前一周把讲话稿交到讲话人员手中。坚持实行每日升旗制度,加强对四——六年级的升旗手的培训,提醒监督他们每天进行升旗。

在学校的安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少先队大队干部和各中队选拔的值周学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周学生牺牲休息时间,检查学生课间追跑、上下楼梯滑行、高空抛物的危险行为,使得这些行为在学校逐渐减少;讲脏话、带零食、买玩具、乱丢乱扔等现象明显减少,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的日益增多,通过对各年级队干的培训和实践中的及时指导,使队干的上岗能力得到了提高,更让他们体验到队干岗位的崇高,增强了红领巾的荣誉感。通过对队干的适时表扬、肯定和奖励,使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体验到了付出与成长的快乐。一批批得力的小干部也在磨练中脱颖而出。

在德育宣传方面,红领巾广播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宣传阵地,更是锻炼队员能力的广阔舞台。学期开学前,我便结合大小节气及学校的重点工作,对一学期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安排,从一——六年级都参与,给孩子们充分的锻炼机会。培养了一批热爱红领巾小广播的优秀节目主持人和信息员。

对一月一次的黑板报和一月两次的少先队活动课,我也在开学前根据年级课程的差异进行了具体安排,并进行定时的检查。

一学年下来,分别队大队干部及各类优秀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了评比,颁发校级荣誉称号。

培训和监督少先队大队委及红领巾监督岗有序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二、学校活动为窗口

除了常规工作外,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1.一年一次的大队委改选及对大队干部工作职责的培训

2.开展了天星小学“五月欢歌,悦动童年”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

3.开展了天星小学元旦“义卖活动”。

4.组织全校同学积极参加“中华魂”“腾飞的祖国”“改革开放六十年”“最美阳台”“我为祖国点赞”的征文、朗诵比赛。

5.组织开展了劳动教育,上期进行了“高效完成厕所清洁竞赛”;下期进行了“教室清洁竞赛活动”,并持续开展每月家庭劳动完成与登记,每月一收回,期末评选出“劳动小使者”。

6.组织开展了三次社会实践活动。

7.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校园是我家,保护靠大家” “与零食说拜拜”” 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 “创编课间小游戏”“劳动使者”、“建国七十周年”“ 红五月诵经典” “价值准则检测”等中队教育活动。

8.组织开展每年两次的应急避震防火疏散演习。

9.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等工作,完成了价值准则的自查和调查报告。

10.本学年的重点工作:创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包括垃圾分类等自查整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1.重点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防溺水教育、交通安全,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除了学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外,本学年,我担任了五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如既往的备好每一堂课,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艺术,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努力,虽有收获,却也有许多遗憾,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4

更新观念;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9―0024―01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树立教书育人的理念、管理育人的意识、服务育人的思想。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

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小学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工作的开展;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样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教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他教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来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二、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照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发动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篇5

一、指 导 思想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针对家教实际,有层次地举办家教辅导讲座,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继续规范家庭教育行为,开展好争当合格家长的活动,把家长学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工 作 重点 

    1、切实转变家教观念,认真履行家长职责,牢固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家庭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目的出发,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支持和帮助学生家长,认真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劳动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 

    4、对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应设法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并做好其父母对孩子的补偿教育,以避免家庭教育的脱节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具 体 工作 

    1、家长学校应根据社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年度的教学计划,并认真实施。 

    2、在认真举办家教辅导讲座的同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紧密配合,努力转变家教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观和价值观。家教辅导应分班作好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学生在校的情况,针对家教实际,认真举办家教辅导讲座。 

    3、与家庭密切配合,认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 

4、向家长发放学习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省教育厅《四川省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家长教育行为规范》、《预防艾滋病、狂犬病、血吸虫病知识》等资料。 

    5、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同时举行专题讲座,并继续向家求书面意见或建议,找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切合点、着力点,努力改进家长学校工作。 

    6、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协助学校继续做好外出打工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要求家长对孩子认真进行补偿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名誉校长及校委会成员的作用,与村组有关人员共商家庭教育的大计。 

    7、认真做好3—6岁儿童的家长的辅导工作,切实加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四、工 作 目 标要 求 

    1、幼儿园应对3-6岁的儿童家长登记造册,并要求参加培训,参培率应达95%以上, 

    2、按照《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要求,认真考查、考核家长学校学员的学习效果,把家教辅导与跟踪调查、家庭教育与学生在校内外表现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合格家长,各班合格家长应达80%以上。 

    3、学校政教处主要负责家长学校日常工作,教导处、行政办、教科室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进一步抓好留守学生之家建设。 

    4、加强班主任工作,特别是班主任指导家长的家教工作,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一致。 

    5、定期举行家庭教育辅导讲座,编写好家教辅导资料(教案),并认真进行学员的考勤、考核工作。各班主任应积极开展家教研究,并结合区级教育课题研究撰写好家教论文。 

    6、落实家访、校访制度,密切家校关系,班主任教师应结合学校课题研究在一年(学期)里定时或不定时地普遍进行一次家访,了解家庭教育环境,以检验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篇6

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择业、就业成功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引导学生观念的转变,针对部分家长、学生认为读职校是无奈之举、拿文凭的想法,切实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观念转变作为突破口,积极通过始业教育、实践动员会、就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安心读书、专心学习、准确定位,使其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均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自我定位。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起点较低,加之年龄小,心理素质差,难以适应工作,尤其是异地实习和就业的学生,上岗后难以适应工作、生活环境,返回、滞留学校(家庭)的较多,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影响了学校的后续招生工作。为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分三个阶段构建就业指导体系。第一阶段:通过专业认知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未来新“蓝领”的角色意识,让他们在企业参观中体验准职业人的生活,并把职业道德教育、劳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将学会做人、学会做工、学会学习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项工作主要在新生中进行。第二阶段:加强就业培训,通过多渠道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动手意识、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以保障学生上岗就能胜任工作,融入企业;同时开展各种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和鉴定。这一阶段主要面向二年级学生。第三阶段:指导学生撰写个人简历,招聘表格填写演练,通过就业讲座,宣传就业政策、调整就业心态和服务指导,使学生正确对待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此阶段主要在三年级学生中进行。学校还应该经常邀请专家教授、用人单位或历届优秀毕业生到校作“认清客观形势,树立就业观念”等专题讲座,同时利用广播、校刊、宣传栏等途径,宣传就业政策相关知识和就业情况,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端正求职态度,先就业,再择业,科学理性地对待就业问题。

二、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搭建就业平台

1.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第一,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积极与各大企业加强合作,签订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就业基地,每学期安排相关专业课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到企业进行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实习,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能力。第二,实行“双元制”培养,学校与企业联合办班,班级以企业品牌冠名,企业参与学校的招生、教学计划的制订、相关课程的设置等,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资料和相关设备,而学生则以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周期实践循环进行,所在班级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品牌企业工作。

2.积极搭建就业推荐平台。为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学校应在平时向毕业生宣传劳动保障法规,传授求职方法、求职技巧等。除提供就业指导外,还应该每年定期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技能展示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市级、省级技能大赛,向社会展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良好形象和职业技能;举行校园招聘会,邀请相关企业到校招聘,锻炼学生的求职能力;成立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借助外力拓宽就业领域;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积极为学生就业搭建推荐平台。

三、重视顶岗实习,建立班主任走访制度

职业学校应重视学生高三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强化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因为这个阶段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如果较好把握顶岗实习阶段,企业将会在实习期结束后将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并签订劳动合同,使其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学校可以通过几个方面强化该阶段:第一,建立顶岗实习学生每日考勤汇报制,及时反馈每日到岗情况;第二,制订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工作手册,要求每日记录实训内容,同时每月进行月总结;第三,实施顶岗实习学生每月月末返校制,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总结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班主任走访制度。高三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在企业的情况,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通过定期到学生实习企业走访,与企业负责人、学生所在班组组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表现、存在问题,配合企业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平稳过渡顶岗实习阶段。

四、建立毕业就业档案,搞好就业跟踪服务

篇7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时期,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因此,从幼儿阶段开始实践养成教育对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益。

一、家、园、社会三合力的养成教育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保持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一致,保持家长和班级教师教育要求的一致性,以及孩子家庭内部要求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探索实践过程中在三位一体的家园共育方面的做法如下。

知——通过外请专家讲座、园本家长学校培训、养成教育观念学习,让家长认识到养成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明确幼儿时期养成教育的细则内容。

参——请家长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养成教育和协助幼儿园的养成教育活动,例如问养成教育卷调查、“大手牵小手”亲子活动、劳动教育、礼仪宝宝评比等。

推——通过养成专题宣传栏、养成课题阶段性回馈会、清洁社区、“我爱幼儿园”“养成行为宣读”等活动,将养成教育推向社区和社会,不断传播推广。

二、重视养成教育环境对幼儿的熏陶

携手家庭和幼儿园从以下三个方面注重环境熏陶。

(一)人文德育环境

要求家长、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身言行去感染孩子、引导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内实行5S管理法,培养家长和教师从他律走向自律,成为孩子行为模仿的典范。

(二)生活礼仪环境

家长和教师要求幼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说话有礼貌、做事讲文明、有秩序,做到心中有事、眼中有人,那么平时家长和教师自己就应该随时随地做到,言行一致,身先垂范;再如,家长和教师自己脱下的外套,不随意放在椅子上、桌子上,而且放在隐蔽的固定地点,折叠整齐。那么在要求孩子随时把脱下的外套挂好、物品放置好,幼儿就容易做到。家长和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只有家长和教师从自身做起,注重言传身教,才能率先垂范,给幼儿树立良好的示范。

(三)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的创造中从以下三方面营造和实施:(1)和谐家庭、和谐幼儿园团队的打造(2)家园共同营造良好教育氛围(3)多以正面引导和鼓励性的教育,让孩子大胆实践养成行为。引导家长和教师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多用赏识教育。对于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家长、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当幼儿的某种行为每次出现都不能获得成人的肯定时,幼儿就会有所反思:“为什么老师没有表扬我,是不是我这样做不对?”为了获得成人的肯定,幼儿会尝试自己纠正。

三、积极开展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积极开展养成教育的途径探索中,课题研究从三个方面开展并深入:1.养成教育的生活化2.养成教育的游戏化3.养成教育的全程化。如何理解呢?教育中一日活动皆课程。家长和教师要坚持在每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每个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养成教育的生活化——行为习惯培养的生活化,坚持养成教育的每日培养。

养成教育的游戏化——在亲子互动、体育、音乐、语言等各领域中渗透。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全程化,注重在园、在家、在社会的实践。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家园共育注重挖掘孩子内部的原动力,坚持正面鼓励教育,内心引导幼儿。幼儿具有持久性差,易于转移和喜欢听夸赞的特点。因此,养成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并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加强反复训练,耐心引导,达到长期培养的目的。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

1.幼儿的成长

学会了关爱和互助;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自理能力等各方面习惯的养成行为得到长足进步。

2.教师的成长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家园共育开展养成教育过程当中,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教师团队也在成长。实践证明,教师们的礼仪形象越来越好了,专业技能也提升了,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钻研,越来越有活力、正向着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迈进。

3.家长的成长

在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互动中,家长看到孩子们的可喜变化;在家长学校中,家长们也在成长,越来越喜欢上家长学校,越来越理解幼儿园和老师们的工作和要求。

养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养成教育抓得好不好,影响幼儿的一生。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受益终生。家园共育开展养成教育实践工作使家长的教师都深刻体会到,落实《指南》的过程是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是提高管理水平、保教质量的过程。

篇8

20xx年新学期五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一)一、工作思路:

围绕少先队总的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配合大队部开展德育工作,严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及少先队员的礼仪规范,通过各项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着重抓好中队会的开展工作。

具体工作(常规活动)

1、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开展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活动。各班级开展各具特色的大队活动。让全体学生养成不说脏话、使文明用语,不乱丢、使果皮纸屑入箱,懂得谦让、使校园秩序井然等良好行为习惯。

2、每周升旗时对各班级的队列、衣着、礼仪、准时程度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召开五年级中队长会议,要求他们配合做好中队的各项工作,并积极参加少先队的各项活动,如组织班级同学投稿、组稿、为教师同学点歌,如为他们点生日歌,要求各班级中队手中有一份班级同学的出生年月,每到有同学生日时候就为他点歌或者自由点歌,让寿星感受喜悦,将这些信息有每天的值日中队长交到我处,统一审查,以便有效、有序。

4、协助各中队选主题,指导他们开展各项中队活动。

5、每周二上午课间操期间,与下周即将开中队会的中队长汇合,让他们与中队辅导员沟通做好中队会的组织工作,并询问本周六即将举行中队观摩会的中队长,询问他们的活动准备情况。

二、少先队规范化建设:

1、通过配合少先队大对部的工作,在抓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开展好每一次的少先队活动。

2、为每周的开班队观摩课的中队提供指导,如确定主题、队会仪式、队会内容等。监督巡查各班队在班队会时间是否做到专时专用、主题明确,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坚持每各班队在第一小周时都能开好班会课,第二小周时候都能开好队会课。本学期五年级各中队必须至少举办一次主题队会活动。(第二周:五A班;第三周:五B班;第四周:五C班;第五周:五D班及五E班),我负责五B和五C班,陈进文老师负责五A、五D、五E班,时间均为周六下午最后一节课,我将和其他中队干部观摩各开观摩队会的班队课 。

3、本学期五年级各中队的班级文化建设。

(1)本学期,各班级不但要管理好各自门前的文化板。还要对班级其他内容进一步更新。

(2)各班的学习园地,图书角,队角都需及时更改内容。

(3)加强红领巾的管理和佩带管理,让红领巾成为各班的一道风景线。

(4)加强本人作为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理论研究,使自己在队工作中不断进步。

各月重点工作安排:

三月:

1、第一周内巡查各中队本学期的中队计划的落实情况。

2、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上下楼、集合、路队等)

3、结合植树节开展环保和草皮,小树认养活动。(3月12日)

4:本月黑板报主题:学雷锋树新风 班队会主题:《我为妈妈献爱心 》《学雷锋树新风》

四月:

1、开展文明小市民活动,强化学生的常规管理,并加强少先队常规礼仪管理。

2、各班级社会实践活动

4:本月黑板报主题:拥抱大自然 班队会主题:《我爱自然,我爱环保》《继承传统缅怀先烈》

五月:

1、各中队开展劳动小能手的评选

2、校园科技文化月

3、本月黑板报主题:劳动最光荣 班队会主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六月:

1、配合庆六一文艺会演活动

2、本月黑板报主题: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3、班队会主题:文明礼仪从我能行 安全伴我行

4、养成教育活动总结,两簿一册上交

5、召开中队长会议,各中队做好总结

20xx年新学期五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留后手指导,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总体目标,以提高老师、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为目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活动主题:

主题为:“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三、活动安排:

1、11月14日下午班队会时间,由1,3,5,7班“召开“安全在我心中”主题班会。2,4,6,8班的中队辅导员及中队委进入相对应的班级进行观摩学习,主题是:“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11月21日下午班队会时间,由2,4,6,8班“召开“安全在我心中”主题班会。1,3,5,7班的中队辅导员及中队委进入相对应的班级进行观摩学习,主题是:“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2、各班出一期以“安全在我心中”的黑板报,室外墙报。

3、组织学生观看红领巾电视台安全教育片。组织学生观看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等专题教育视频。

4、班级观摩安全手抄报长廊活动。结合安全教育周的安全手抄报制作展示活动,继续本年级师生观摩同学们制作的交通安全、法制安全、心理健康、饮食安全、防火安全、安全上网、校园安全、传染病预防等内容的手抄报长廊活动,使队员们了解更多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5、认真总结,巩固成效。活动结束后,各中队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要具体,全面,有典型事例和图片资料,从而不断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的成果,并将教育活动内容不断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

20xx年新学期五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我校少先队大队部为中心,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规矩”做人,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二、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学生39人,大部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关心集体、尊敬师长;他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比较刻苦,成绩比较稳定。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中的行为习惯较差,很难对自己严格要求。

三、任务目标:

1、继续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

2、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多鼓励,让他们赶上其他同学。

4、进一步创建和谐的班级风气,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全班努力,争当文明班级。

5、积极开展卫生、安全、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安全的成长。

四、方法措施: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2、加强少先队小干部培训,配合辅导员开展各项活动。

3、加强学生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在日常生活中与群体学生进行正常的交往。

4、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养成教育活动,使其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家里、在学校里),要学生排好放学路队,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五、活动周次安排:

三月份

1、总结寒假“自主体验”活动,评选优秀“自主体验”小雏鹰。

2、新学期常规教育,办一期主题黑板报。

3、 选举新一届班委会成员。

4、3月5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5、3月8日前夕,开展“送妈妈一个惊喜”主题活动。

6、植树节,开展“我为学校添新绿”活动。

7、开展“实践道德规范,弘扬文明新风”活动,进行文明礼貌专题教育,评选“班级之星”。

8、启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以及“优胜学习小组、优胜卫生小组”评比活动。

四月份

1、清明前夕,举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中队会,办主题黑板报。

3、进行班级钢笔写字比赛、征集优秀课堂习作、班级之星评比等活动。

4、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五月份

1、举行“劳动最光荣”主题中队会,开展劳动体验活动。

2、开展“做守法小公民”主题教育。

3、全国助残日,开展“爱心送给残疾人”活动,办主题黑板报。

4、开展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

六月份

1、庆“六、一”系列活动,办主题黑板报。

2、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制定复习计划,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篇9

关键词:北师大附中;劳技教育;特色;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177-02

从2013年6月至12月,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实习,这一段时间的实习让笔者亲身感受到了附中劳动技术教育的浓厚氛围,也目睹了劳动技术教育在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在实习生活即将结束之际,笔者将实习期间的学习所得写下来,希望能将这几个月的美好生活用文字保存下来,同时也可以对这几个月的所获、所感做一个总结。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从1958年开始响应国家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积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却从未间断过。如今,北师大天津附中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设施齐全,劳动技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十多年来附中人始终坚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很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被天津市教委确定为首批24所特色高中学校之一。

一、北师大天津附中劳动技术教育的特色

实习期间笔者翻阅了北师大天津附中的相关资料,粗略了解了其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劳动技术教育在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经过六十余年的不懈坚持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与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也因其卓越的教育教学成果而闻名全国。

(一)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该校最基本的办学理念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也是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的,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既注重基础文化课的教学,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从1958年开始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以来,不断加强校办工厂的建设,建成了自己的劳动教育基地,即使在“”期间全国教育严重受阻、教学受到重大破坏的大环境下,也没有放弃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在大力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同时,北师大天津附中也十分注重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在全面育人理念的指引下,附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二)开展教育理论学习,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先进的思想才能让行动紧跟时代的步伐。北师大天津附中的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到了理论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自学、进修、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置身于附中的校园,时时处处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学习氛围,也正是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让附中能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学校的发展能够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走在全国各地劳动技术教育的前列。

附中教师的乐学和善学精神是笔者这段时间内感触最深的一点,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个个都是被荣誉和称号笼罩着的,这些荣誉足以让他们功成名就、生活无忧,但他们没有因此而停下学习的脚步,依旧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形成了一种浓厚而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三)强化劳技教育研究,以科研带动发展

成功的教育需要将先进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科学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调查,并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法,以科研带动实践,才能促进学校的更好发展。这一点北师大天津附中做得很好,该校历来注重劳动技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领导和教师都有着极强的科研意识,他们善于结合自己的教学提出和解决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附中多次完成了国家、天津市以及河西区的重大劳动技术教育科研课题,受到了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好评。新课改实施以来,学校率先开展技术教育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验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

(四)以学生的健康为本,让学生健康成长

众所周知,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健康强壮的体魄,一切都是空谈。北师大天津附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将体育课程与劳技课程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实用性的技术教育,提升学生技术素养

北师大天津附中注重开展实用性的技术教育,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了开展好技术教育学校制定了专门的教学计划,在校期间学生要多次进厂劳动,到毕业时每个同学都基本上掌握了车工生产技能,达到简单图纸能看懂、普通量具会使用、型号设备开得动、一般零件能制作的目标。这就使得学生的技术素养大大提高,从而为他们走出学校尽快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提升学生适应能力

北师大天津附中在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还注重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教育提升劳技教育水平,学校投资500万元建设覆盖全校的光纤宽带校园网,建立起了学校综合管理系统、电教资料查询系统、学科资源库、moddle数字教学平台等办公和学习平台,该校的信息技术设施、达到了全国一流的水平,其网络端点覆盖了每个办公室、教室。为了开展好信息化技术教育,让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学校“为教师配发了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学班教室均配备电脑和投影机,每间教室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育教学和办公的数字化与信息化。”①学校还开展了机器人教学活动,建立了机器人试验研发室,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国际机器人竞赛中附中师生多次获得大奖。

二、附中劳动技术教育显特色的原因――正确的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的特色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成功,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主要是基于学校的几大正确选择。

(一)正确办学方向的选择

1.发展理念――科学育人、务实创新

多年来,北师大天津附中秉承天津十三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传统,立足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坚持做到科学育人、务实创新的目标。为此,学校确立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致力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能够服务国家和社会,具有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也就是在这些科学、务实的思想指导下,北师大天津附中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育人方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北师大天津附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此思想指导下附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最终建立了服务性的评价体系,把教师的工作重心引导到为学生的尽快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优良服务上去。学校还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努力把教育教学行为变成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创造性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校采取了不同的施教原则,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开设“提高班”,增加他们的自由支配时间,开放图书馆、教师资料室等学习资源,并根据需要请优秀教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辅导,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狠抓养成教育,着力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的选择

1.规范合理的办学章程

为了确保学校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走下去,北师大天津附中制定了自己的办学章程,章程的核心内容是:学校要以“科学、务实”为办学精神,要形成“求实的校风,严明的校纪”,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通过科学管理,精心培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要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附中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是积极落实这一章程,力求让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2.高效、完善的管理体制

北师大天津附中成就的取得还得益于其高效、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有几方面内容:第一,成立教代会。职责是代表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校长要与教代会互相沟通,使他们成为校长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智慧。第二,实行教师聘任制。这是附中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聘任制引入了竞争机制,让人才能够合理流动,最终优化了教师、干部、职工队伍。第三,建立了劳酬紧密挂钩的分配制度。学校实行了自费结构工资制,按课时和岗位补贴报酬,使得待遇和劳动总结挂钩;第四,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分开,扩大了校长的办学自,让党支部能够集中精力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工作,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三)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选择

北师大天津附中在教师的培养与引进方面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学校在对已有教师的培养方面主要有几种措施,一是鼓励和资助他们攻读研究生学位;二是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习,已有90多名教师通过这种培训达到了研究生水平;三是实行师徒制,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1]。学校还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针对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宽厚、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但缺乏经验、教学随意性强等特点,学校通过党课、谈心等形式加强他们的职业理想,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通过把教学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为他们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除了培养之外学校还注重引进优秀教师,不断调入骨干教师,外聘高级教师,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为附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后盾,也为其劳动技术教育的更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科研型教育的选择

好的经验源自不断的实验研究,附中领导班子及全校教师都具有很强的科研意识,教职工经常会参加相关的教育科研动,学校也会定期召开教育科研经验交流会,让教职工彼此学习科研经验,聘请专家举办科研讲座,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附中与全国三十多所学校一起建立了科研共同体,创办了自己的学报《中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全国多个省市得到了不错的反响。2006年学校提出了“科研型教育”的学校发展战略[2],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附中逐步形成了科研型的教育文化,校内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也较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三、在附中实习期间的几点切身感触

(一)附中人具有不言放弃的精神

北师大天津附中师生具有一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正是凭着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附中的劳动技术教育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正是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师生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多次在国际机器人大赛中、国内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北师大天津附中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学校开设了大量的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还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开设了选修课,如算法与程序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等,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选择相应课程,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北师大天津附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社团和社会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各项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陶冶功能

美好的环境对人有着教育和熏陶作用,北师大天津附中人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很注重通过独特的校园布置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一点在笔者第一次踏进附中的校门时就深刻的感受到了。学校绿树成荫,环境宜人,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等场馆营造了浓郁的学府氛围,时空广场等特色建筑彰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无一不给学生以感染和鼓舞,激发他们勤奋学习。

踏着辉煌一路走来,附中人信心满满,如今,附中的广大师生正在传承优势中创新发展,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着,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前行着,也坚信附中人会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慧敏.培养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C].在改革中奋进――实行校长负责制10成果精粹集,1994:154.

[2]北师大天津附中.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的丰硕成果[J].中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附中内刊),2012(4).

篇10

关键词:高职;服务型人才;模块化

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是适应和服务,适应是时代的要求,服务则是根本宗旨[1]。服务型高职的办学理念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危机的客观局势下提出的高校建设理念。服务型高职教育使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直接接轨,看重高校社会服务的量化和最大化。服务型高职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绩效标准,其培养出的人才社会适应程度高[2]。本文以医学营养专业为例,探索高职服务型人才模块化培养的实施路径,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1高职服务型人才模块化培养的意义

服务型工作是以人为劳动对象,为其提供时间、空间、信息、心理舒适等非物质形态需要的劳动[3],服务型高职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在不同情境下及时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习惯的人提出的服务要求。服务型工作的质量评价基本上源于服务对象的主观体验和满意程度,这既取决于服务质量,也取决于个人的心理感受,所以服务型工作中与服务对象相处的技巧、沟通的能力、主观的态度尤为重要[4]。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在于它虽然依托学科,但不以学科为导向,而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各级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开展了不少探索,如专业群和产业群的建设、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合作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确定岗位任务时只进行了简单的任务解析,并未将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要素在教学中融会贯通,脱离了工作过程,只强调学生对能力要素的学习,使得最终的教学形态成了孤立的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难以形成实用性的职业能力。同时,将服务型劳动者的职业意识等同于个人的人文素养,仅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对传统文化、外语、礼仪、职业道德、心理学等知识的教育,但是并未将其学习过程与具体的与工作过程进行有机融合。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建构起来的,离开合理的学习方式,单纯增加人文课程的数量难以确保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升。此外,工作技能并不等同于服务质量,虽然服务型劳动中的技术能力很重要,但影响顾客心理感受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也不容忽视。高等医药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医药卫生服务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对医药卫生人员的要求也发生着转变。营养服务工作已成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新兴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大众提供合理的营养指导和服务成为营养专业就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医学营养人才面临着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服务型人才数量和素质还达不到发展要求的困境,成为限制医学营养专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以医学营养专业为例,探讨服务型高职教育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不仅对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专业学生发展研究有借鉴意义,对其他高职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也有重要的启示。

2高职服务型人才模块化培养的实施路径

2.1根据行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为了解行业对于人才培养需求的现状,笔者于2019年8月至10月对与专业密切联系的行业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的情况调查。调查的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共调查相关行业企业36家(医院营养科2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健康管理公司2家、学校及幼儿园2家),得到医学营养专业的人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要求(见表1)。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的结果,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为进行模块化培养提供基础和依据。

2.2基于岗位需求构建以营养服务为核心的专业能力模块课程体系

基于岗位需求的调研结果,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模块化的整合,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着重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服务型应用技术人才。医学营养专业的职业面向是临床营养技师和公共营养师。临床营养技师要求能够辅助营养医师工作,具备相应的医学、营养学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与患者沟通的技能,能提供全面的营养服务并能在疾病的预防、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营养服务;公共营养师要求能够进行不同人群营养咨询与指导、营养配餐和评价,能够对特殊生理人群进行针对。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和培养目标,确定在高职营养课程设置中构建以营养服务为核心的几大模块:基础医学模块、营养科学模块、专业拓展及社会行为学模块。基础医学模块主要包含:正常人体结构与技能、生物化学、病理学基础、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药理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要等课程。培养的知识和能力包括本专业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及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营养科学模块包含:营养学基础、公共营养、特殊人群营养、临床营养、食品安全、营养烹饪技术、药膳与食疗等课程,培养的知识和能力包括专业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等有机融入教学模块中。专业拓展及社会行为学模块包含:健康教育、保健食品与营销、社区营养、营养诊疗技术、中医基础、人际沟通、专业英语等课程。相关课程根据工作岗位对营养专业人才的复合性要求设置,主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如膳食营养管理能力、指导保健医生营养知识的能力。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借助专业实践和情境化教学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人文情怀,切实提高服务型高职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复杂多变的工作情境为服务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依据,锻炼服务型人才对工作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解决具体问题的丰富经验和智慧。此外,在各个模块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的高素质应用服务性人才。

2.3高职服务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根据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模块化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配套的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资源库、案例库等在线教学资源)、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团队的构建等。2.3.1模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通过校企—校校合作,共同开发高职医学营养专业配套的专业主干课程(含实训内容)的规划教材。同时建设教学资源库、案例教学库、试题库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和在线课程,用于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建设在线情景互动教学环境,采用实时在线情景互动教学,推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评价等系列改革,同时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3.2规范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适应服务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工作场景和职业氛围,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配备能满足职业技能实践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满足学生进行仿真训练的需要。通过仿真或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前模拟执业过程中的工作场景,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选择能够提供开展医学营养实践的医院或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医学营养技术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习规章制度齐全。2.3.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采用角色模拟、情境教学、案例教学、PBL等进行教学,创设营养科工作情境,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开展营养项目实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提高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抓手,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专业特点,结合每年“全民营养周”“520学生营养日”等特殊时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技能服务。2.3.4教学团队的提升建设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具有行业一线工作经历的行业骨干和专家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逐步形成专业实践课程由兼职教师担任的机制,成立专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课课程组,提高兼职教师比例,提升专职教师学历和在职培训比例,提高专业带头人的社会影响力。

2.4服务型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的建立

改革考试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完成考核评价,学生课后及时查漏补缺。改革医学营养专业毕业考试模式,采用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营养士)及注册营养技师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更早地融入临床工作实际,积极开发1+X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构建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建立教学质量双向监控体系,突出教学实施过程监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体系,涵盖提高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综上所述,高职服务型人才模块化培养,首先需要树立服务型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据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通过模块化教学,将知识、能力与素养培养相融合,建设“教学—技术—服务”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将专业考核与行业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培养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服务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挺,应德烨.服务型高等教育体系绩效评价研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绩效评价为重点[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4.

[2]王春柳.服务型高职与创业型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92-96.

[3]徐国庆.服务性职业与生产性职业的职业教育差异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