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财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24 17:5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理财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理财的理解

篇1

关键词:财务治理;财务管理;关系和对接

一、引言

一个好的现代企业应该是一个由人事管理、 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以及财务会计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组织。其中,财务会计则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支撑,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数据做出正确决策。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背景下,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能提升整个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见,财务管理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专家称:“在新时期,任何智力资本最终都要转化为财务”。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并相互协调,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基本职能。鉴于此,文章主要从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着手,明确了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以及财务治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企业财务管理水准能够稳步提升,从而促进内部财务牵制能力及总体竞争实力提高。

二、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含义

何为财务管理?简单地说,公司所需的任何一笔资金,无论大小,都要从自己所主管的财务部门中支出;公司所取得的每一笔收入,都无一例外地交到自己所主管的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管的就是“钱”。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手段控制公司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明确公司财务关系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其管理活动涉及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再仅是管账、编表的简单工作,而是协助公司最高管理当局运筹帷幄的重要智囊、“理财专家”,主要职责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预测、筹集、调度与监控。财务治理是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其对象包括,包括投资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工会组织、政府部门等等。公司治理的主要功能是配置权、责、利,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促使他们长期合作,以保证企业的决策效率。

三、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异同

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都是用一定的经济信息处理手段服务于企业财务工作,以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转。

(1)制度性关联。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都是以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作为最基本的制度。权利的核心就是财权关系的界定,产权制度就涉及此方面,主要由董事会或总经理指定,财务治理就是为公司财务合理安排财权的配置。而如何进行部门划分、职权分配和工作协调以及人员分工和机构安排等企业框架,则是由财务管理来决定,与之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就是组织制度。由此可见,组织制度是财务管理最基本的制度形态,产权制度是财务治理的最基本形态。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财务治理本身不能创造绩效,它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是通过影响财务管理而间接实现的,并因财务管理运行产生绩效而有了意义,而财务管理和公司绩效又受到财务治理的根本性制约。

(2)目标性的关联。从公司制度出发,财务治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施,来均衡利益各方的要求,如通过资金筹集制度,投资制度,分配制度等协调投资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工会组织、政府部门等等。财务管理更注重怎么去管理每一笔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落实到相关人员的具体经济活动。简单的理解就是,财务治理更注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更注重企业管理方式。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经济效益,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企业效益服务。

(3)作用性关联。作为财务体系内的两种财务工作方式,两者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公司财务治理是从宏观上对制度进行调整,均衡利益权责,而财务管理则是在微观上处理企业经济信息,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保障企业其他部门的正常运营。两者虽然在职能划分上和最终目标上并不统一,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两者的相互补充才能使企业财务流动得以顺畅,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今市场的发展需求。

四、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对接的措施

为最大程度的发挥公司财务作用,取得好效率的财务控制效果,应精确公司财务权利,完善财务分配机构,有效地实现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对接工作,使得企业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各自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去完成公司财务控制。

首先,赏罚分明是体现企业管理信用的主要指标,所以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对企业财务治理和管理对接工作有着重要作用,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监督财务工作的进行,及时的避免因为个人利益而出现的漏洞甚至严重失误造成的损失。其次,保证企业信息的良好沟通,现今的公司管理模式中,由于绝对权力和线性的机构设置,使得信息传达出现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信息失真产生的连带效应是无法预估的,甚至对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建立良好沟通平台是财务治理和管理的对接的保障。最后,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进的技术条件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还有复杂多变的风险。最大程度的规避财务风险能为财务治理和管理对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良性运作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

五、结束语

财务治理是协调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以及利益。实现财务利益主体的相互平衡和相互制约。而财务管理是在财务治理的结构下,为企业创造财富,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动力。由此可见,财务治理是企业良性运作的基本保障,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方法,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和制约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都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基本职能。公司企业要想彻底地在自身企业中最大化的发展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功能,就必须树立一个战略性发展目标,然后构建一个重要的发展架构,以财务治理为公司企业的宏观财务处理措施,以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公司企业微观发展道路,最大实现二者的对接工作,使得财务治理可以给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基础与责任体系框架,使其可以更好地发展我国公司企业的财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郝晓雁.公司财务治理及其与相关范畴的关系[J].生产力研究,2006(06).

[2] 刘坤.公司治理财与务管理体制刍议[J].黑龙江金融,2005(10).

[3] 王雷,钟华.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战略整合[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25).

篇2

财政管理作为街道办的重要工作之一,不仅关系着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着人们和生活和福利,还影响着政府职能,帮助政府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流动控制、收支掌握等,并实行相应的监督和调整。因此,可以说街道财政管理效率和质量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街道办的整体效率,从侧面反映着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效率和管理形象。文章接下来将对街道财政管理的现状做出分析,主要针对缺陷和不足之处,再进一步讨论思路,以加强街道的财政管理。

二、街道财政管理的现状

结合我国街道财政管理的现状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之处:街道与市县财权划分不清、街道财政管理职责事权财权不统一。

1.街道与市县财权划分不清

首先是“财权”的问题,即经费问题。理论上,市县的职责在于确定街道支出的基数,再由内部部门细化分散到街道办事处,包括计生支出、农林支出和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支出等。但在实际操作时,各职能部门执行任务和开展工作时,可能提出另行投入的要求,即拨出街道办其余经费投入工作。还可能出现上面的经费下拨不及时,影响街道办事处的财政财权管理,还可能出现经费紧张、短缺的问题,对各项社会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其次还存在街道办与市县职能部门间“事权”配置不清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协管员的配置与管理上。由于很多职能部门争相配置协管员执行街道工作,不仅容易出现人员安排的交叉,造成人力浪费,还造成执行街道办工作的人员不足,难以高效准确地完成街道办的财政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街道办的基层统筹作用。

2.财政管理职责事权财权不统一

一般来说,职位与职责对应,对于重要职位,应当保证一人一职,以避免职权交叉滥用,同时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还要界定职权,确定职能定位,规范工作。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街道办事处的职能架构和财政体制还未完全统一、规范,即财政体制对街道财政的职能定位较高,而基层财政职能在街道办事处整体职能架构下的定位未能达到要求。具体可表现在,财政工作人员身兼多项职责,除了自身职责,还包括审计、经管等混合职责。这虽然实现了人力资源的节约利用,但无法保证财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职权的规范使用。对此,我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规定,要求街道办要结合自身实际依法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深化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同时要求体制架构下的职责定位做出相应调整。

三、加强街道财政管理的思路

针对目前街道财政管理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再加上面临信息时代和管理方式创新的新形势,加强街道的财政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已势在必行。主要思路如下:

1.完善街道财政管理体系

首先,要确定一套完整的、详细的管理指导方针,要求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根据方针确定重要事宜。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预算和资金管理机制,有条件的话,最好建立一个相关的机构,对资金的流动实现整体把握,以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还要在资产管理上,确立管理方式和界定范围,对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应当进行分开管理、观察分配等,以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最后,建立检查或监督体系,即对各项资金流动记录和数据情况做好抽查工作,对日常资金活动做好记录等,避免记录不明、资金去向不明等。

2.更新管理思想观念

在街道财政管理上,缺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思想和观念也是一大问题。首先,必须要解决思想局限性问题,改变基层财政人员的固有思维模式。要求基层财政人员及管理人员,结合社会体制、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等整体趋势,加强对自身的财政职责、职能进行刷新,并加深对基层财政管理的思考,努力实现高效的、有效的管理,提升自我价值。其次,改变观念,面对社会的新技术、新需求,街道办有必要参考优秀的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所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街道财政管理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完善,加强人员机构融合、发挥职能优势。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部分管理工作的电子化、高效化。

3.加强绩效考核管理

虽然街道处的工作较为稳定,但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一直不能松懈,以此保证财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此,一方面要加强对街道财政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建立适当的绩效考核机制,以此起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同时实现工作及时反馈和调整,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

篇3

我们应怎样把握复杂的色彩变化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理解运用色调

在一组静物中,我们如何感受或“找到”色调呢?

色调是指在一组静物中的物体色彩所构成的总的色彩倾向。在写生训练中,有时我们注视对象,感到色调的倾向不是很明显,这时我们应当采取整体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抓往一组物体的基本色调。

在对一组静物的色块面积的分布和比例构成上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比较分类之后,为了明确色调的具体定位,我们应当学会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辨别其特点:从明度上来分,有亮色调(或称高调),有暗色调;从色性上来分,有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从色相上来分,有褐调子、紫调子、黄灰调子等。这些都是该组静物中的整体色彩的总体倾向所构成的色调。我们应在写生中牢牢地把握并记住静物的色调,并将其贯穿于写生的始终。学会了统一调性,就像学乐器调准了音。为接下来的深入塑造打下基础。

二、理解运用色彩空间

画静物的空间色彩变化不是很大,但要在画面中处理好空间关系仍需认真对待。首先我们要了解色彩的空间透视:

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彩,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画风景写生时,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而画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减小。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规律,硬是把远处的各种物体画得色彩鲜明强烈,那么它就毫不客气地从远处跑到近处,从后边跑到前边,而失去了基本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也由深远而化为平板。但我们的学生在不熟悉颜色的色性时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的。所以要理解一些基本的色彩空间透视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运用。

三、理解运用色彩塑造

美术高考不但考察大家驾驭色彩的能力,还考察大家形色结合的能力。形和色是紧密相连的,做到形色结合是美术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和素描功底有很大关系。除素描关系外,补色的运用在色彩塑造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对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理解起来并不难。例如:红色光照过来,物体的受光面就会罩上一层红暖色,寒色也即如此。问题在物体的背光部下又是什么色彩呢?往往初学者会在此出现很多问题,很多学生用固有色加黑、蓝、褐等色,结果画面画得又脏又燥。这说明一些人还没有掌握色彩光学反应的原理,所以,常常作画失败,影响了色彩的提高。

那么,暗部究竟应是一种什么色呢?冷暖的光学反应应是用一种补色关系来画暗部色彩的。补色是客观自然现象造成的,还是主观的人为处理的呢?

人的眼睛敏感于色彩冷暖的吸收和补充,生理造成了对色彩的冷暖明暗要求,就象人的身体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太热了想阴凉一点,太冷了想暖和一点,光线太强就想弱一点,太弱了又想强一点。而人的视觉看太暖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看点冷的,看太冷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点暖的才舒服。这是人的视觉上的正常要求,这种要求构成人的视觉上的补色现象。

自然界色彩冷暖互补现象随处可见。当早晨日出之时,红色的光线笼罩了自然界物体的所有受光面,这时各种各样的物体暗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有绿青味。随太阳的升高,色光由红变黄,物体的暗部又由绿青味渐变成青紫味、蓝紫味等。尤其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夕阳橙红、橙黄的光源照射下,所有天空中的晚霞及所有物体受光面,都笼罩上橙红或橙黄色,暗部都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绿或紫青味。这种色彩冷暖、明暗强烈的补色现象,人的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彩照、彩色影视中的场面也科学地证明了色彩的互补现象。

四、理解运用色彩氛围的营造

色彩氛围的营造,往往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

篇4

【关键词】听力理解 言外之意 礼貌原则 语境

1.引言

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听力教学的因素很多,本文重点讨论言外之意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从遵循礼貌原则和分析语境与听力理解两方面提出了对策,以帮组学生理解听力中的言外之意。

2.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听力理解要求听者理解说话者表达的全部信息,这就要求听者可以:1)辨别英语中主要的语音语调;2)理解该口头信息;3)短时记忆这些信息;4)听懂言外之意。(Chastain, 1976:287-293)这些要求对初学者而言难度依次递增。一般的听力理解测试只注重了对音素区分,词汇,句法及记忆的考查,忽略了言外之意对听者的听力理解产生的影响。

3.言外之意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英语母语使用者经常出于礼貌的原则用暗含语表达自己的真实含义,这种表达方式对母语使用者司空见惯,但会对二语习得者造成理解困难。因为这不仅要求听者有必要的词汇,语法及句法等知识,还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来理解语境,揣摩说话人真实意图。如:

Mother: Mary's going out tonight.

Father: That's what she thinks.(J.P.Boyle: 1983:47)

对初学者而言以上两句对话不易理解,尽管对话中包含的词汇句型都很基础。在以上对话中,父亲不赞成Mary出门的暗含意义以重读“she”表达出来。而初学者而言,以上的对话的主旨是很难把握的。

4. 如何克服言外之意对听力理解的阻碍

涉及到理解言外之意的听力理解测试时,即便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都可能得不到理想分数(J.P.Boyle: 1983:47)。除了继续加强学生词汇,句法及等知识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掌握以下两方面知识,以提高学生理解言外之意的能力。

一是让学生了解礼貌原则。礼貌原则由语言学家Leech提出,他指出在交际中说话人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而不使对方尴尬往往采用间接回答问题的说话策略。他把这一原则分为六类:1)策略原则;2)宽宏原则;3)赞扬原则;4)谦虚原则;5)赞同原则;6)同情原则。(Leech:1983:132)这一策略的使用往往会导致言外之意的产生,因此认识这一策略对于理解听力中的言外之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提供含有这一策略的对话来帮助学生熟悉并接受这种说话方式。如:

Speaker A: Do you think of my new dress?

Speaker B: Well, it's new.

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语境与言外之意的密切关系。语境又细分了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狭义语境指的是上下文语境,而广义语境涉及说话双方的文化背景及社会背景等。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应多设置考查狭义语境的听力练习来引起学生对语境的注意。比如:

Student A: What is your topic of your term paper?

Student B: I'm going to write about the plantation of bananas.

Student A: Oh, that's interesting.

Student B: Actually it's not as boring as you think.

在听完以上对话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Student A 对B论文选题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注意上下文的暗示。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中引入跨文化知识,启发学生课下主动学习说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以扩大其广义语境,便于理解言外之意。

5.结语

传统听力课堂中,教师的侧重点都放在学生词汇语法等知识及记笔记能力提高上,忽略了说话者言外之意对初学者的听力理解也会产生影响。而理解言外之意并非易事,因为说话者通常隐晦的表达,且涉及文化背景,这导致听者只知字面意思而不懂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母语使用者在遵循礼貌原则时的说话方式及上下文的暗示,增加学生跨文化的背景知识,以克服因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而导致的理解障碍。

【参考文献】

[1]J.P. Boyle. Problems in Test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 World English. 1983(3):47.

[2]Kenneth D. Chastain. Test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sts[J]. TESOL Quarterly.1979(13):82.

篇5

[关键词]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42.18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快,国家电网新建、改建与扩建电力工程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许多供电公司在电力工程财务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同普通的企业财务管理有所不同,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相对而言存在着更多的问题。例如电力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上的混乱、资金投入上的浪费,等等。当前,怎样做到加强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杜绝资金浪费的现象、做到资金的合理使用成为当前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严格的工程财务管理流程,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严格执行。

1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原则

毋庸置疑,经济的增长必然会带来用电量的增加,现如今,你已经难以想象要生活在一个没有电的世界,电力工程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此条件下也就要求我们加大电力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质量。在电力工程财务管理方面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首先,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必须要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运用当前的最新管理理念,科学合理地做好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其次,伴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换代,在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必须要依照一定的法则,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做好财务成本核算、预算编制等工作。总而言之,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再结合实际情况做到科学管理。

2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特征

2.1电力工程建设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弱点

首先,会计工作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许多电力单位的会计工作仍然只是延续传统会计所进行的记账、报账工作,没有对电力工程项目现场的财务进行管理,更没有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以及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会计工作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次,电力工程财务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调查发现,许多电力工程单位都没有对其财务人员进行职后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能力,使得财务人员能力不足直接制约其工作的进行;最后,电力工程单位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影响会计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

2.2资金估算的不准确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在我国许多电力工程项目的资金都缺乏一个科学的管理标准,通常在项目资金划拨下来之后,都难以完全按照合同的约定对资金进行使用,从而导致了项目资金管理方式的混乱,不利于单位内部沟通工作以及协调工作的进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假如难以发挥出项目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以及资金统筹协调方面的作用,也就难以对考核指标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量化管理。

2.3项目定额编制的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电力单位在编制项目定额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电力单位即便编制了定额,但是在项目建设的实际过程当中也没有得到较好地实施,因而对于建设单位来讲不仅是个缺失,同时也是财务浪费的开始。

3电力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1工程资料与工程数据不完整,难以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

我国输变电资产设备的御史、台账、管理数据、在线监管以及运行维护的发展时间都较短,与之相关的资料与数据都不够完整与全面,这也就提高了资产管理科学决策的难度。通过调查发现,许多电力单位都是采取分散式的方式进行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分散式的开发方式容易造成财务管理系统中的业务结构分散,系统与专业之间的资源没有实现共享,没有为决策层领导提供强有力的且富有说服性的参考资料,从而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

3.1.2分段式资产管理模式的缺陷

当前,我国许多电力单位的资产管理采取的都是分段式的管理模式,电力项目工程的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建设等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这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就容易造成资产管理流程的分散。这些部门因为分别管理不同方面的资产,因而对工作的目标难以完全达到一致,造成了资产管理沟通的不足,没有对相关信息进行共享,也没有一致的收支账目,从而导致了资产管理的混乱。

3.2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项目,通常都有较长的施工工期,一个电力工程项目一般还会包含多个子工程项目,不同的子工程项目通常还会分给不同的施工单位,这就使得一个项目的施工人员较多,管理起来较为复杂,这种情况下也就增加了电力工程合同管理的难度。当前我国的电力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仅仅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同时还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市场行为,在电力工程合同管理方面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一个正规的合同文本。尽管为了规则合同行为,国家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并且从多个方面客观地强调了合同中甲方、乙方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但是却往往会因为一些现实原因,使得许多电力工程的合同文本的制约能力都不够。通过调查发现,许多电力工程的合同文本,其中规定的条款一般都对发包方具有较大的约束力,但是对于承包方的约束力就较弱,这就使得合同双方在权利以及义务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平等。

其次,通过调查发现,在电力工程的合同文件中,在语言、表述以及用词方面都不够严谨,使得在条款当中存在着一些漏洞。签订工程合同的双方也常会由于在某一条款的理解上出现分歧而产生纠纷。而由于合同的不规范而产生的纠纷也必然会阻碍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3.3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电力企业单位,他们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通常会因为核算的数据较多、核算标准不一、核算人员素质水平不一、不能依据相关会计法规以及核算标准进行核算等一系列原因的影响,使得财务核算出现问题。因为许多电力工程的资产管理模式通常采用的都是分段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导致各部门间沟通的不及时,也会产生一些财务核算问题。有很多情况下,在工程完工之后,项目相关管理部门却没有及时地进行财务结算,许多企业就没有办法把电力工程暂时估算入账,没有办法对工程进行计提折旧,往往会造成在年末结算的时候企业的资产虚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虚增的现象。

4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对策

4.1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发挥出决算领导小组的作用

电力工程管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不同工作环节之间都相互影响,工程财务管理的质量同时也受到其他环境的影响。因此,加强工程开展的前期工作、加强工程建设期工作、加强物资收发管理工作等都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针对电力项目工程前期工作,应该制定出前期工作管理流程,制定出合理的费用管理方法,制定出合理的工程前期费用开支范围;针对电力工程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方法,应明确规范项目工作技术人员以及技术经济人员的职责及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针对物资部门而言,应该制定出一个规范的物资收领流程,最大可能地降低在物质收发环节出现的问题;针对工程财务部门,应该建立一个财务管理条例,规范工程款项支付的流程,明确在竣工决算的时候各个参与工程建设部门所担负的职责等。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其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以及管理要求来开展,要具有针对性以及适用性。

4.2严格控制在工程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阶段的成本

4.2.1严格控制工程设计阶段成本

在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方面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应该采用招商投标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以一种市场竞争的形式来选择最合适的设计单位,要求设计单位能够在最新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在最新设计技术的支持下,设计出最佳的项目方案,从而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第二,实行典型设计以及典型造价,从而减少程度较大的设计变更以及设计漏项,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工程造价标准,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对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水平进行合理评价,从而有效降低工程建设运行成本。第三,应该对电力工程项目设计概算进行严格审查,以准确确定费用总额。工程建设单位应该组织工作技术人员、造价管理人员、财务审计人员共同参与到工程项目的设计概算审查工作当中,审查是否存在着任意增添不必要机器设备之类的问题,假如发现存在这类问题,应及时要求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并且调整费用总额。

4.2.2严格控制工程施工阶段成本

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方面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采取一种招商投标的方式来选择施工单位,以这种市场竞争的方式来选出施工资质较高、施工组织严密、电网项目施工能力较强、报价合理的施工单位,这样既能够保护施工质量又能够控制成本,也能够减少由于施工队伍选择不合理而造成的损失。第二,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当中的设计变更,在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假如发现设计变更或者设计漏项,应该要对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以便追究责任,并且还必须努力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4.3建设奖励制度从而提高建设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因为电力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设单位同项目资金筹措单位是分隔开来的,建设单位所节余的资金必须要交还给上级单位归还贷款,这就使得建设单位对于控制工程成本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调动建设单位在控制工程成本方面的积极性,上级单位应该对于大幅度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单位进行一定的奖励。

4.4加强对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

电力企业必须要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但需要具有专业的业务能力,同时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首先,必须要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要能够结合供电企业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工程概预算知识,要熟悉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其次,还必须加强对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让其能够了解项目竣工阶段财务决算过程中的各种编制要求,了解财务决算的工作流程,了解应当收取的各种竣工决算资料,要做到及时准确地制定流程编制或者提供项目工程结算,帮助相关财务部门按时完成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并且准确地反映出电力工程项目的实际信息。

4.5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考核体系

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各个单位应该成立一个内部的考核委员会。通过这一单位内部的考核委员会制定出一些日常考核办法,将工程管理当中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纳入到日常考核当中去。假如由于上一个环节没有按时完成而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也不能按时完成,那么下一个环节的管理单位就可以对上一环节的管理单位提出考核,通过这种以考核促进管理的方式,来促使工程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其最大功效。

综上所述,针对电力工程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通过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考核监督等一系列手段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以提高项目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并且达到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俐.电力工程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3):202.

[2]马丽.工程财务管理现存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4(15):106-107.

[3]侯志欣.供电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248-249.

[4]王红涛.试探电力工程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7):213-214.

[5]李芳旺.县级供电企业电力工程财务管理探讨[J].金融经济,2009(3):161-162.

篇6

关 键 词:商科人才;无缝对接;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1-0074-03

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商科人才的培养和质量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商科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追捧,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商科类专业,促使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规模最大、专业种类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门类之一。尽管商科教育在近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我国商科专业学生在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上与国家和社会的期望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与国际商科人才比较更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大而不强”、“快而欠优”,高校、社会、学生隔离形成人才培养“通道障碍”等诸多现实问题。

一、商科人才培养定位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历来是各高等院校必须认真回答的两大基本问题。商科院校到底培养什么的人,如何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格一直以来存在争论。在这方面,国内不少财经院校均有自己较为明确的指向。如上海财经大学力求培养国际一流商科人才,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提出为世界500强企业培养高层管理者, 湖南商学院提出努力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湘军。我们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不平衡和多层次性本身决定了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使命上的差异化, 不能扎堆进行“同质化”竞争,各商科院校应该更多地基于区域和自身实际来思考和定位,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彰显自身特色,进行“错位经营”。特别是,地方商科院校应该在培育满足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创业者和中小企业高层管理精英上给予高度的关注。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定位于那一个层次,一定要分析其未来职业岗位能力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强化商科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无缝对接”理念下的商科人才培养

客观上说, 本科层次的商科人才培养要高于专科和职业技能层次,在强调扎实基础功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我们认为,商科人才培养应该坚持以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的递进式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1+2+1”三段式(即1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2年的专业课程学习,1年的岗位课程及技能学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链(能力形成链)、两堂(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三对接(培养理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三个‘无缝对接’)、N节点(关键育人节点)”的立体思路(简称“1+2+3+N”)。力求打破社会对高素质商科人才期待与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的“两条平行线”现状(类似“1+1=0”),推进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协同创新,最终实现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并帮助学生实现成才的梦想。具体而言:

(一)一个完整的能力形成链

商科人才培养应在认真研究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等基本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明确商科人才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进而围绕这些能力确定培养过程中所需经历的完整链条。以求做到不缺位(不漏掉环节)、不越位(不揠苗助长)、不落位(不降低层次)。

(二)两个课堂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搞好校内、校外两个课堂。校内课堂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在培养环节中应始终紧扣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将最新、最实用、最基础的经济与管理知识告诉学生,搭建良好的基础平台。校外课堂侧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尤其是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三对接和N节点

即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个根本问题,做到培养理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三个“无缝对接”,并为实现这些对接,做好各环节的关键节点。

1. 人才培养理念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学校应该始终坚持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性的工作。以湖南商学院为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广泛的社会调研(高校、企业、毕业生)基础上,学校提出培养“卓越商科人才”理念,努力实现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我们认为,商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重点考虑将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与核心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积极组建核心课程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岗位方向模块等),着力加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切实推动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期待,实现“错位竞争、特色培养、比较优势”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每年坚持召开一次教学工作大会,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规范和落实教学工作责任制度,书记、院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完善“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坚持按照“面向社会,优化结构,强化优势,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专业建设理念,积极增设与商科特色紧密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 并不断完善专业建设体系和评估机制。 通过上述理念和举措,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理念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同时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不走样、过程不缺失、监控不缺位。

2. 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理论教学不能仅仅是书本的简单传授,要提高其效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改革教学组织模式,采取集中讲授、小班辅导、个别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采取“课程+设计”、“课程+论文”、“课程+讲座” 以及系列学术专题讲座等不同方式的课程教学形式。(2)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加强课程的分类管理与层级建设,以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3)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将最基础和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着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4)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鼓励创新、富有活力、方式多样的考试制度,推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切实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发展”,实现考试的多重价值。(5)完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开发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和在线课堂建设平台, 增加课堂的延伸性和学习的弹性,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惠及广大学生。(6) 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加强教学管理及教辅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3. 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实践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时间和课时比例,更在于形式、方法和路径,为此,我们认为:(1)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基于以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培养为核心来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并在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课时上进行相应改革, 将论文、实习、实训、课外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实现一、二、三课堂有机融合,构筑科学合理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2)重视实践教学师资建设, 在不断完善教师定期到生产第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科学研究、学习考察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同时,聘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 建立灵活的人才使用及双向流动机制。(3)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通过设立文科实践教学中心,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增加实验室开放,达成“全仿真模拟”训练的效果。(4)建立学生创业实习基地,构建多层次、多学科、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大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5)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等系列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培养。(6)积极参与企业重大课题研究,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和开展项目交流。(7)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和讲义建设力度,建设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水平的自编教材。

总之,高校商科人才的培养应该立足办学实际,不仅要传承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现知识、发展知识, 学生不仅要去适应社会, 而且要去推动社会发展。围绕“应用能力是基础,创新能力是核心,就业能力是关键,创业能力是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对商科专业人才职业定位和能力探究,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质量和彰显特色。

参考文献:

[1]冷志明. 基于职业潜在素质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2012(5).

篇7

近日,仲裁委秘书处立案科奋战一周成功调解了8起法院推送的诉裁对接案件,解决了当事人多部门寻求解决之道未果的困境。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让我们在辛苦之余想总结点滴经验,为诉裁对接工作行稳致远作些许努力。

一是不忘初心。我作为立案科科长,大学毕业伊始即进入仲裁委工作,既是仲裁委的“老人”,也是立案科的“新兵”,眼见着自己青丝里点缀了白发,经历了仲裁工作融入骨血的沉淀,伴随着仲裁事业一步步成长壮大,始终不变的、难忘的还是对仲裁工作的初心。今年,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推动了与法院在诉裁对接方面的合作更上一层楼,着力打造的诉裁对接机制已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形成如此良好的态势,是每位仲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体现,是我们始终坚持干事创业、劲往一处使的必然结果。

二是不懈努力。每位经历过诉裁对接调解工作的同仁们,都知道诉裁对接案件调解工作很不容易做,这既有用心用情用力不够的问题,也有对当事人在明了是非后仍然拒绝调解方案而难以施加有效影响的问题。但是想想身负的使命,不服输的信念促使着立案科的同志们不能轻言放弃。正所谓“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对待每个案件离不开科室人员秉持真心、细心、耐心、公心,情、理、法融合,根据实际情况,运筹好调前、调中、调后三阶段,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调解成功的机率。在调解前,用心地了解案情,耐心地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取得当事人的信任,是工作积极开展的基础环节。充分了解案情,积极留意沟通中双方当事人的敏感点,方可根据多年积累的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确定争议焦点和症结所在。在调解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当事人诠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易怒易躁的“冷却降温”,对固执已见的“情理交融”,对无理取闹的“拨乱反正”,摆事实讲判例,正确分清是非责任,提出合理方案,定分止争,更有利于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在调解后,及时跟进督促双方履行协议、调解书,避免因履行不及时而产生新的诉累,巩固调解成果,切实做到案结事了。

篇8

 

关键词: 壮族 色彩 选择 理解

壮族作为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55个少数民族大家庭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壮族在与包括汉族在内的兄弟民族大融合之前,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壮族对生活色彩的独特选择,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他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和理解,反映了这个民族的个性和气质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红色是壮族的吉祥色

壮族人对红色的喜爱是从孩提时就开始了的,壮家人在童年时代最难忘的颜色莫过于红色,它最先来源于大人逢年过节送给娃崽的红鸡蛋。壮家小孩常常把红鸡蛋挂在脖子上,连续好几天都舍不得取下来,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对红色的喜爱。其次是过年的春联和嫁娶的婚联。壮族喜爱红色是与生命有关的,血液、太阳和火这些与生命直接相关的东西给人们予红色的信号。壮族喜爱红色还与民族习俗有关,他们对红色的选择一般是在办“红事”的时候,例如新生、新婚、新年、新造等。在多子多福的年代,婴儿的诞生无疑是被视为红事。新婚是红事的典型代表,这与传统的性文化“红花闺女”有关。过年的时候,人们用贴红纸的方式来乞求来年的好运,寄托美好的愿望和喜庆的心情。在壮族人的心目中,红色还起到驱邪的作用。民间巫术就有在门梁上帖着用红纸剪成的驱邪图案的做法,用以驱赶鬼邪,去除病魔。

二、黑色是壮族的传统色

如果说红色是象征壮族“生”的颜色,那么黑色就是“存”的颜色,即从生到死的一个过渡性的颜色。说是黑其实也不是色谱意义上的黑,是一种蓝草分离出来的普蓝色。这就是壮族象征生存意义的颜色了。大多壮族支氏从远古时代一直到解放初期都穿着黑色的衣服,男女老少无一例外。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民族在多个民族杂居的环境下,这样长时间和大范围地使用黑色作为他们的服装颜色,而且是纯粹的黑色,这在目前仍然是个难解之迷。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1、壮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因民族纷争和民族歧视而被驱赶到中国西部山区,依仗深山老林的躲避才得以生存的。正如动物身上的保护色一样,逃避和躲藏使他们本能地选择了近似于大自然色彩的黑色(深蓝色)。因此黑色大概是壮族逃难的先民们有意无意地传承给后代的颜色。2、出于民族的尊严,同时也是民族的保守与落后,其他民族的服装色彩等服饰文化被人为地拒绝在壮族群体之外。认为改变自己民族习惯是伤风败俗的事,因此壮族服装色彩就这样我行我素地演绎了一千多年,这不能不说壮族曾经也是封闭和保守的民族之一。3、究竟是黑色塑造了壮族沉着、朴素、耿直的民族性格特征,还是壮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稳重、厚道的民族气质与黑色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黑色无条件地成为壮族的朋友,也成为壮族人民精神世界的寄托,进而成为壮族人民的象征,可以说黑色即是壮族的“本色”。4、不排除壮族的祖先们具备了基本的审美知识和经验,通过黑白对比使一张张白净的壮族人的面孔在服装色彩的衬托下突显出来,这是美术知识中补色对比的效果,就这个意义而言,黑色的使用恰到好处。5、印染工艺不发达,纺织出来的白布除了用蓝靛着色之外,其他印染工艺一概不知。壮族不直接使用白色布料做衣服,除了下文将述的原因之外,白色布料还有容易被弄脏的特点。因此黑色服装是以做农家活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壮族人的必然选择。

三、白色是壮族的忌讳色

纯粹的白色在壮族人当中被视为“死”的颜色。人死了办丧事称之为“白事”,用白纸写挽联,用白布作挽帐,在坟上插白纸串,在坟边摆白纸扎成的动物。参加丧礼的人们(尤其是孝男孝女)身着白衣或者黑衣加以白布盖头和扎腰,一派的气氛。这个白色的选择无疑是与红色相对的,壮族人认为,人死了便是一无所有,回到他最初的未来世之前的那个地方,和白色一样成为最苍白最原始的颜色。同时也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不带走一丁污点的象征。因为白色习惯为丧事所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壮族很忌讳白色,就连白色的家禽送给别人都不受到欢迎,更谈不上让壮族人穿上白衣白裤了。

篇9

[案例]FH公司主要从事A、B、C、D四种设备的生产、设计和安装业务。该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注册师吴一在对该公司2002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以下与商品销售收入有关的业务,并指出该公司有虚增商品销售收入的嫌疑。但FH公司负责销售收入核算的符会计师不服。请看下列事实:

(1)2002年10月20日,该公司与甲签订产品委托代销合同。合同规定,采用视同买断方式进行代销,甲企业代销A设备100台,每台销售价格为50万元(不含增值税,下同)。至12月31日,该公司向甲企业发出80台A设备。年末,收到甲企业寄来的代销清单上注明已销售40台A设备。该公司在2002年度确认销售80台A设备的销售收入,并结转了相应的成本。其理由是既然采用了买断的方式委托代销,现商品已经发出,其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受托方,就应全部确认收入。

(2)2002年11月10日,该公司向其全资子公司乙企业销售B设备 60台,每台销售价格为400万元,每台的销售成本为250万元。该公司已将60台发送乙企业。乙企业在对该B设备进行验收后,已如数将货款通过银行汇至该公司。该公司确认销售收入24000万元,并相应结转销售成本。其理由是既然商品已经销售,而且符合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的四个条件,就应全部确认收入。

(3)2002年12月15日,该公司与丙企业签订销售安装一台C设备的合同,合同总价款为800万元。合同规定,该公司向丙企业销售C设备一台,并承担安装调试任务;丙企业在合同签订的次日预付价款700万元;C设备安装调试并试运行正常,且经丙企业验收合格后,丙企业一次性支付余款100万元。12 月30日,该公司已将C设备运抵丙企业,设备检验合格,但安装工作尚未开始。C设备的销售成本为每台500万元。该公司在2002年度按800万元确认销售C设备的销售收入,并按500万元结转销售成本。其理由是商品已经运达购货方,而且已经验收合格,加之还收到了700万元的货款,预计其利益可以可靠流入,完全满足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条件,故应全部确认收入。

(4)2002年10月28日,该公司与丁企业签订一项A设备的设计合同,合同总价款为240万元。该公司自11月1日起开始A设备的设计工作,至12月31日已完成设计工作量的30%,发生设计费用60万元;按当时的进度估计, 2003年3月30日将全部完工,预计将再发生费用40万元。丁企业按合同已于12月1日一次性支付全部设计费用240万元。该公司在2002年将收到的 240万元全部确认收入,并将已发生的设计费用结转为成本。其理由是虽然劳务尚未完全提供完毕,但收入已经全部实现,故应全部确认。

(5) 2002年12月20日,该公司与W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该公司向W企业销售B设备50台,每台销售价格为400万元。同时,该公司又与W企业就该设备签订补充合同。合同约定,该公司应在2003年3月20日前以每台408万元的价格将B设备全部购回。该公司已于12月25日收到销售B设备的价款;在2002年度已按每台400万元的销售价格确认相应的销售收入,并相应结转成本。其理由是虽然从表面上看,此项交易属于售后回购业务,但由于销售和回购业务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在当年确认收入,第二年再作购进业务处理,因此,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应在当年全部作为收入处理。

你认为FH公司的符会计对上述有关的收入确认正确吗?吴注册会计师认为该公司有虚增收入的嫌疑是否有道理?

解析:总的来看,吴注册会计师的看法是正确的,该公司的符会计师对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理解是片面的,FH公司的确存在虚增销售收入的事实。现分别说明:

第(1)项属于代销商品收入的确认问题。对于代销商品收入的确认,商品发出并不代表其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只能说明商品的实物发生了转移,即使是采用买断的方式,委托方在收到代销清单以前,也不满足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基本条件。因此,代销商品收入的确认,应以代销清单注明的销售量为准,即该公司只应确认销售40台A设备的收入。

第(2)项交易属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按关联方交易有关规定确认收入。即实际交易价格超过所售商品价值 120%的,按销售商品账面价值的120%确认收入,即该公司应按每台300万元(250×120%)的价格确认收入,而不是按每台400万元的价格确认收入(根据关联方交易有关收入确认的规定,关联方之间交易价格超过其账面价值120%以上的部分,应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第(3)项属于销售商品连带安装或检验销售收入的确认。在此种情形下,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时点应是商品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后,因为此时其主要风险和报酬才发生转移。而且正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在设备运达购货地点时,由于安装工作尚未开始,故不应确认收入。

第(4)项属于劳务收入的确认问题。应看是否同时满足劳务收入确认的三个条件,如果满足劳务收入确认的三个条件,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预计时,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该公司本年只完成了合同规定设计工作量的30%,故只能按照已完成的30%的工作量确认收入,而不是看是否已经全部或部分收到货款。

第(5)项属于典型的售后回购业务,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能确认收入。总之,上对收入的确认,除了正确理解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劳务收入确认的三个条件外,还应根据不同的销售方式、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尤其是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来确认销售收入。

问题二:或有负债到底是咋回事?哪些或有负债要进行账务处理?哪些或有负债只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案例]地球股份公司2002年12月31日在编制年度会计报表时,有如下与或有负债相关的业务(1)该公司在一个3000万元的诉讼案件中被追加为第二被告,要求该公司赔偿500万元,法院已受理,但该案件在年末尚未审结。该公司的顾问齐律师认为,该诉讼案件与本公司无关,即使法院最后判决,本公司也不会牵涉到该案件中。

(2)该公司为其子公司SD公司的一笔长期借款500万元担保,SD公司于11月30日已宣告破产,但有一批商品存放于该公司用于反担保,该批商品的成本价为600万元。

(3)该公司2002年10月20日,因设备故障发生污染事故,环保部门正在评估其可能产生的。根据过去的经验,有可能被罚款。时至年末,该事件尚未了结。

(5)该公司在当年的所得税时发现,该公司计提了2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5万元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但税务机关不予认可。

该公司的施会计将上述四项业务均作为或有负债进行处理,你认为他的处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何处?

解析:该公司的施会计对上述业务的处理错误,错就错在对或有负债的理解不正确。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或有负债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①该义务是承担的现时义务;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导致利益流出企业;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从上述四项业务来看:

第(1)项业务虽然具有或有事项的一般特征,但其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不能作为或有负债。

第(2)项业务,从表面上看,是典型的或有事项(债务担保),但被担保公司有一批商品存放于担保企业用于反担保,而且商品的价值超过所担保的债务,即使被担保公司偿还不了债务,担保企业仍然可以销售其反担保的商品用于偿还担保债务,不会导致担保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因此,该项业务也不能作为或有事项。

第(3)项业务虽然也具有或有事项的一般特征,但其金额不能可靠计量,不满足或有事项确认的条件。

篇10

【关键词】《菜根谭》;结构的对称性;翻译主体

《菜根谭》文体上的一大特点为亦诗亦文,具有明显的艺术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诗化语言的运用;2)结构的对称性;3)生活美学意识及幻灭感的体现。本文着重探讨第二个特点,即结构的对称性,旨在阐释英译文对此处理的差异及其缘由,以期在典籍英译的策略上有所启发。结构的对称性在译文中的处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对原文中省略部分的再现和对原文句式结构的重组上。

《菜根谭》句式上的一大特点为对仗的运用,使结构呈现很强的对称性,这一点与中国古文的骈文很类似,即在结构上呈现四六、、四四、六六、四四四四的格式,例如“鸟语│虫声(四),总是│传心之诀(六);花英│草色(四),无非│见道之文(六)”;而每一小句都有其独特的节奏感,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特点,并且每句相对应部分的字数都一样,例如“鸟语-花英”,“虫声-草色”,“总是-无非” 及 “传心之诀-见道之文”。对仗加上口语化语言的使用,使读者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再者,原文中的暗含之意也给译者在理解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翻译从来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译者的前理解会对其理解造成很大的正影响及负影响。印欧语系中常见的主谓结构在中国古文并不常见,尤其在像《菜根谭》这样的清言体文章中,而句子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句子的语序及语境。原文中的每一条在语义上并没有很紧密的联系,但它们都享有一个既定的共同主题。因而,译者应仔细分析句子内部的逻辑及语法结构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同时保留原文的句式特点。

首先,就是译文对原文省略部分的再现上。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句子的表述为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而各种不同语言的深层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理解的过程就是由语言的表层向深层转换的过程,并从中发现和定位表层结构中所缺失的部分”(蒋坚松,2001:41),由此来更好地理解原文。在《菜根谭》中,按照英文主谓宾的格式,句子的结构总是有省略的部分,不管是主语、谓语还是宾语。例如:

ST:饥则附,饱则飏,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菜根谭》)

PT:When we are hungry we seek relief from others. When we have full stomachs we shun others. If there is a warm shelter,we all flock to it. If there is a freezing shanty,we all turn our backs on it. This is a common flaw in human nature.(保罗·怀特的译文)

原文中没有主语、谓语及连词,而英文为母语的译者保罗·怀特在此加上了主语“we”及宾语“others”,并将其译成了五个小短句。尽管意义上非常明显,但译文却丧失了原文简洁对称的特点。众所周知,英文为形合语言,而汉语为意合语言。英文的表达意义较汉语更明确,后者即便在哲学著作中也是如此。中文中“微言大义”式的话语有时给英文译者在理解上造成了很大的迷惑。而从保罗·怀特的译文中可以看出母语对译者的影响,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再次,对原文句式结构的重组上。清言句式的特点之一就是简洁、对称并具有节奏感。而对其句式结构的重组亦是译者视域融合的重要体现。例如:

ST:处事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菜根谭》)

PT:In conducting yourself,do not expect to accomplish the greatest things;so long as you do not make mistakes,you make achievements. When treating others with kindness,do not expect gratitude in return;so long as you do not cause resentment,that is gratitude enough.

JT:To conduct yourself in society,it is unnecessary to seek merits,for having no demerits is already meritorious;to help people in need,it is unnecessary to expect gratitude,for bearing no grudge itself means being grateful.

上述两个译文都传达了原文的意义,但显然,蒋坚松的译文在结构上更靠近于原文,并且还再现了原文中“功”与“德”的押韵。再者,“merits,demerits,meritorious”与“gratitude,grudge,grateful”更好地再现了原文的音韵节奏感。而保罗·怀特的译文在此就稍逊一筹。由此可见,在翻译中,“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确立并不是以忽略作者及读者为代价的。相反,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读者及作者的目的紧密相连的”(许钧,2003:352)。

参考文献:

[1]洪应明. 菜根谭 [Z]. 保罗·怀特(Paul White)译. Tending the Roots of Wisdo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