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范文
时间:2023-11-24 17:5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16-02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寿命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高龄老人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反应迟钝,步态缓慢,视力下降,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等原因,容易失去平衡, 容易跌倒,轻微外伤就造成骨折。临床所见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日益增多,对这种病人常采取手术治疗,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是,还有相当多的患者合并脑血管意外,老年痴呆,不能配合手术或术后仍不能行走。还有的合并严重内科疾患,术前评估低,不能耐受手术,需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这就给护理提出了难题,保守治疗的周期长,卧床时间长,易引起脑血管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死亡率可达20〔1〕。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探索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2009.1―2012.5本院骨科收治70岁及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128例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128例,其中男52例,女76例,平均年龄74.5岁。左股骨颈骨折69例,右股骨颈骨折59例,陈旧性骨折6例,其余为新发生骨折。合并心血管疾病45例,老年痴呆12例,合并其他骨折5例。治愈88例,好转25例,转手术治疗11例,死亡4例。
2 护理
2.1 制定护理计划 由主管护师带领护理小组对每个新入院患者制定适合其特点的护理计划,安排计划落实时间,记录计划完成情况,再根据患者的反应作相应的调整。实施计划前将计划告知患者、家属及陪伴,说明该计划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高龄老人记忆力、理解力减退,要对病人进行反复指导,配合图片、动作示范,使患者全面理解,积极配合。一周进行一次效果评价,对不适宜的计划作出修改。
2.2 患肢护理 患者平卧位,患肢放置在勃郎氏架上,腿下垫软枕,肢体成外展内旋位,上身处于床纵中轴线上,行患肢牵引〔2〕。骨牵引者,牵引重量不超过5kg,作针眼护理,每日2次,针眼处结痂,用消毒棉签除去,防止痂下积脓;皮牵引者,穿防外旋鞋。注意检查患肢温度湿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患肢保暖,用保暖装置时防止烫伤。
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呼吸肌力量不足,长期卧床易发生坠积性肺炎,针对这些特点,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锻炼肺功能,痰粘稠者,给予雾化稀释痰液,叩背促进排痰。改善病房环境,保持空气清新,病房严禁吸烟,随地吐痰,控制探视人员数量。
鼓励患者多饮水,排尿,每天饮水2000―3000ml,尿量保持在1500ml以上,以达到生理冲洗尿道,促进尿道细菌排出,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保持会清洁,男病人帮助压迫下腹部,促进前列腺增生患者排空膀胱。训练患者床上使用便器,练习床上大小便,便秘时可用缓泻剂。
保持床单整洁,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以免擦伤。老年人皮肤松弛,皱褶多,要注意清洗彻底,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按摩受压部位,每2小时一次。骶尾部垫充气垫,预防压疮发生。
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饮水量减少,血流减慢,等原因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语言情况的变化,鼓励病人多饮水,按摩患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口服小计量阿司匹林。督促病人双上肢、健侧下肢适当运动。
2.4 心理护理 病人均为高龄老人,突发外伤导致躯体活动障碍,害怕自己从此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担心拖累子女,经济困难的不想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高龄老人神经系统功能下降,心理承受能力差,受伤后心理平衡失调,焦虑、烦躁、异常敏感,害怕丧失生命。有的老人脾气变得令人难以接受,久病无孝子,亲情日益淡薄,这些都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护理中要针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病人和家属了解现代医学发展水平,介绍治疗护理成功案例,打消病人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3 讨论
高龄老人是特殊人群,股骨颈骨折是高龄老人的常见病。许多人合并多种内科疾患,不能耐受手术或本来偏瘫,手术后也不能行走,故非手术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但是高龄老人病情变化快,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力相对较低,易感染及营养不良,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
骨折端的正常愈合,要经历发炎、修复和重建,三个互相交叉的时期,一般需要数月。对于老人,尤其是保守治疗的高龄老人,这一时期往往拖得很长。长期被迫卧床,使老人原有的生活习惯完全改变,消化功能减弱,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家庭经济等方面的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患者的恢复,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过程中争对每个高龄老人不同的身体特点,做出特异性护理。并不断对老龄、医学、心理、保险、法律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老年性骨折祸首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严重的是导致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使骨质脆弱,加上肌群退变,无需多大的外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四个部位:脊柱、腕骨、踝骨和髋骨。许多患者因此致残,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此外,尚有15%~20%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如静脉栓塞、感染等死亡。存活者中,因残疾致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除了躯体方面的痛苦外,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还同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自由行动,引起焦虑、抑郁和自尊心的丧失,使患者的情绪和社交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人从此变得郁郁寡欢。美国一项对45~69岁妇女的研究证实,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患者多存在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患者面对不能走动、将来可能发生骨折和疼痛,以及髋部骨折,可能出现危害较大的并发症,如衰弱、丧失独立性和死亡等,其恐惧心理大大加剧。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份报告,每年大约有170万人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可能增加到630万,其中75%的病例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北京1988-1992年髋关节发病率女性增加了34%,男性33%。美国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每年约发生51万例心脏病,23万例卒中,18万例乳腺癌,15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已成为绝经后妇女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
关节置换是高龄骨折患者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老年性骨折过去一般都是采取牵引或打钉子固定的治疗方法。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差,愈合的可能性很小。尤其是一些高龄老人,家人害怕老人承受不了手术的打击,往往采取在家卧床静养的方法,不仅护理量极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由于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肺炎、褥疮、感染等并发症。
据统计,对90岁以上高龄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且长期卧床者,一年内病死率高达50%。因此,老年性骨折治疗的重点不在于骨折如何复位固定,而在于如何能使骨折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立起来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高龄骨折患者的治疗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任何不必要的时间延误都有可能错失手术良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国内已开展40余年,目前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假体材料在医学领域里的应用,极大推动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全面发展,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手术效果最好的人工关节置换术,也是让骨折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立起来活动的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许多高龄骨折患者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有些患者同时并存3种甚至5种以上疾病,增加了高龄患者关节置换手术的风险。但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和医生技术的日益成熟,年龄已经不是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的老年性骨折患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均可采取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高龄老人骨折是否进行关节置换手术,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病人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术前要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第二是家人能否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理念,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第三是医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缩短术中操作时间、缩短术后卧床时间。
预防老年性骨折要从预防骨质疏松着手
骨质疏松所造成的骨折,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伤残的主要致残原因之一。骨折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并且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家庭问题。美国有统计资料显示,因骨折半年内并发各种急慢性病的死亡率高达10%~20%。因此预防老年性骨折必须从预防骨质疏松着手。
许多人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事,这是一种片面看法。实际上骨质疏松的危险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了,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抓起,从四个方面着手。
从儿童期开始,争取要有一个最好的骨峰值。饮食是我们获得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重要和便捷途径。根据我国膳食钙偏低的情况,通过增加膳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是目前一个较为可行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建议每天喝一袋牛奶,进食豆类蛋白2两,碳水化合物6~8两,蔬菜水果1斤,并通过经常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让皮肤帮助我们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表明,有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容易在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所以要不抽烟,少喝酒,不喝浓茶,不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品。女性在绝经后有一个骨密度快速下降的时期,要注意补充雌激素。
篇3
【摘要】 在高龄妇科患者的手术后,患者却往往由于既往史、手术及麻醉的刺激、术后电解质变化、术后使用止血药、术后疼痛、术后活动等问题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从而影响预后。因此,要从重视术前访视、病情观察、疼痛的护理、输液管理、意识的观察、生活护理等方面加强高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积极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心脑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妇科 高龄患者 术后 心脑血管 意外 护理
随着医疗诊治水平的提高,高龄妇科患者的手术比率逐年上升[1]。然而由于高龄患者心理及生理的特殊性,尽管手术很成功,患者却往往由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而影响预后。因此,加强高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积极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心脑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1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心肌缺血:手术期间心理上的焦虑,术后切口的疼痛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术中失血、术后禁食也可加重心肌缺血。老年人血流滞缓、血管内膜不同程度损伤、高血脂等三大因素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止血药的应用使血小板的数量、黏合力增加易形成血管内血栓。老年人应激能力低下,调节能力降低,应激反应加强,易导致神经系统兴奋,表现为精神意识的改变。老年人肉类摄入减少,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易导致肺水肿和循环系统功能失调。
2 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
人类没有按照单一的时间表的衰老过程。尽管老年人存在心肌肥厚、血管硬化、大脑萎缩,但不同人身上的变化速度是不一样的[2]。当一个器官衰竭时可能另一个器官功能仍然很好。对于老年人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精神状态的改变、脱水、食欲下降、胃肠道症状、功能的丧失、头晕和二便失禁。若发现以上症状,深入调查是必要的,以确认引起的原因。不仅要进行常规的检查还要包括意识功能、营养状况的检查。
3 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3.1 既往史 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3]。
3.2 手术及麻醉的刺激 老年人对手术的耐受性不如年轻人。围术期的焦虑易导致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肌需氧增加,供氧和需氧失衡,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术中的血容量不足也可加重心肌缺血。
3.3 术后电解质变化 老年人肌肉萎缩,体内可交换钾的总量减少。围术期禁食、清洁灌肠及术中失血、术后禁食,导致离子紊乱,诱发室颤。
3.4 术后疼痛 疼痛会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等。继之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和血栓形成。
3.5 术后使用止血药 止血药能使血小板数量增加、黏合力增加。静点止血药后易形成血栓。中老年肥胖的妇科患者施行盆腔手术是深静脉栓塞的高危人群[4]。因此,术后应提醒医生尽量减少止血药的使用天数。
3.6 术后活动注意方法 术后卧床时间长,运动能力减弱,老年人缺乏手术相关知识,切口疼痛的影响,术后离床活动少。这使术后变化时易产生性低血压,因眩晕而跌倒,易导致头部创伤,而以硬膜下出血最为常见[5]。因此,起床速度宜缓,感到无头晕时由家属或护士协助扶起后再行走。
4 加强高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4.1 重视术前访视 传统的护理方式只重视疾病本身,忽视患者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现代护理注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整体化护理。根据文化背景、性格、气质、需求的不同实施相应护理,注重治疗方案个体化。术前由麻醉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进行,访视内容包括术后患者在哪里苏醒、静脉滴注情况、监护情况及其他干预情况[6]。同时患者也希望获得有关术后护理的信息,这些措施可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2 病情观察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疗仪器有了更大的发展,使病情观察更细化,可同时观察血压、脉搏、心电、血氧饱和度,改变以前只能单一观察血压、脉搏的局限。通过监护得到的数据反映病情的变化,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也使护士从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能够深入病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掌握术前基础血压做对照,术后监护72 h,同时要充分给氧2天,24 h内恢复术前心血管用药。同时控制输液量、输液速度,切忌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
4.3 疼痛的护理 现代护理认为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应打破传统按需给药的观念。按时给药可使疼痛在未开始时或刚开始时得到控制。镇痛泵的使用使患者可以自控药物剂量,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但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差,手术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减慢,往往引起术后便秘。止痛泵的影响不能忽视[7],它虽缓解术后疼痛,但对平滑肌起抑制作用,可导致肠蠕动减慢和尿潴留,因此,对术后疼痛较轻的患者应尽量缩短止痛泵的使用。
4.4 输液管理 老年人白蛋白合成减少,妇科患者术前不规则阴道流血,继发贫血,基本处于水肿的前期状态。大量输液使血容量迅速增加,产生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及肺水肿。应做中心静脉压监测调节输液速度和量,根据丢失液体量给予个性化补液,未达到预期尿量的及时给予利尿剂,严格出入量的观察。由于补液的药物是高浓度、高营养液,加之老年人血管脆化极易引起静脉炎,所以选择静脉应选择粗大、血流速度快的血管。
4.5 意识的观察 由于老年人疾病症状不典型,运用整体护理程序,通过交谈可判断患者判断力、定向力及是否有谵妄存在。
4.6 生活护理 重视术后第一次下床,避免产生性低血压使老人眩晕而跌倒。第一次排便时护士应陪伴在旁指导,排便困难时及时给灌肠剂,避免用力排便导致心脏负荷加大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第一次进食时做好口腔清洁,少量多餐并认真询问有无口渴、头晕、心慌等不适。
5 小结
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应打破传统的针对疾病进行护理的模式。现代护理除结合先进的医疗仪器,还要注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评估的内容将精神意识、疼痛也作为重点。健康教育不仅针对患者,同时也针对家属,应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生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月铃,佘淑琴,鲍立君,等.老年患者妇科手术的安全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24(3):293-294.
[2] 张雷,高竹林,廖小青,等.老年病人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1):661-663.
[3] 陈邦基,戴淑.脑血管意外诱因分析.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7(4):367-368.
[4] 马明娜,茹淑铃,彭战捷,等.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研究现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1-2.
[5] 陈莉萍,王桂娣.8例妇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原因及防治.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25-426.
篇4
1骨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护理工作的制度不健全
从整个骨科护理行业来讲,首先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其次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也没有针对性的监管。另外,护士基本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对骨科病人在心理上、态度上缺乏必要的预见性。
1.2护士责任心不强
由于医院基本上都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护理人员,所以骨科护士的工作负担重,长期处于繁忙的工作状态中,经常加夜班或者顶替代班,而且工资待遇得不到满足,使得这些护士不仅心身疲惫,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工作中对病人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这都是产生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内在原因之一。
1.3护士的专业知识不足
一方面是护士人数不足,另一方面,在聘用人员时,医院往往暗箱操作,很多年轻的、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全面护士被招进来。而医院又不重视对新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因而护士没有掌握基本的护理技巧就上岗,很容易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1.4对病人的病情估判不详细
由于护士经验不足,很容易判断失误的情况,比如:在对切口负压引流管操作中由于手术创面大,剥离深,导致渗血较多,因此术后需放置引流管,行负压吸引。若护士不注意负压的大小、没有正确估计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则容易加重创腔内出血或引流不畅。
1.5护理病历管理中问题
病人的护理病历是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件,是医生迅速、准确进行抢救的第一手资料。但在骨科的实际护理过程中,护士们往往不重视对病历的填写,经常出现不及时记录、护理记录与医疗实际不一致、不妥善保管等情况。
1.6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骨科病人一般方便下床活动,经常卧床,而且高龄老人患病几率更大。因此往往发生(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意外伤等)并发症。所以,在较高的医疗费用、长期限制活动、功能恢复不良、并发症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病人可能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和抵触的情绪,这都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
2安全有效进行骨科护理的一些措施
2.1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管理加强护理制定的建立,医院要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另外注意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可以定期举行安全护理教育周、护士经验交流座谈会、新技术新理论的专题讲座等方式,对护理的安全性等问题及隐患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护士的整体水平。
2.2强化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护理
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专题会议,加强护士对护理安全的重视,提升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典型案例,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重点分析、重点讲解,让每个护士都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另外,医院要对每一起护理缺陷和差错都应一查到底,严格按制度和相关规定明确责任、处理责任人,使当事人和护士们都受到教育。
2.3注重护士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
骨科护士在上岗前应该有专业的、有经验的护士长作为传帮带的老师,制定专门的带教计划,定期进行本科理论知识学习、技术操作示教。定期举行利用护理现场教学会,邀请医生讲解专科理论知识以及新技术、新疗法。经常组织护理知识考试,将考试成绩和平时实践作为评判标准与护士的年终考核相结合,并与奖金挂钩。鼓励在职护士参加各种再学习、再教育,公费安派护理骨干参加各类骨科护理技术交流、讲座等。通过多种多样的传帮带及自学研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基础操作实践,以保证护理队伍的良好素质。
2.4加强对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骨科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卧床,限制了活动,所以骨科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多,经常发生的有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意外损伤等,因此必须强化措施加以防范,比如: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让病人学会深呼吸、有效咳嗽等;手术后,如果患者可是适当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尽早进行床上活动,护士可以协助其翻身、拍背、指导功能锻炼等;护士在护理时还可以指导上肢骨折患者进行抬臀运动,使其尽早下床活动;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可以利用吊环作引体向上活动,但应注意运动的强度;对于脊柱骨折并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护士在护理时除了要协助患者轴线翻身、拍背外,还要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应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在注重病情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与病人沟通;加强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篇5
护理管理在肿瘤内科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护理管理是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而护理质量的核心则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由于医院是各种患者聚集的地方,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护理管理的重要措施在于预防交叉感染。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如消毒、灭菌和隔离等主要技术措施都离不开护理操作,而且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最频繁,若消毒隔离、灭菌观念薄弱或操作不当,则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尤其肿瘤内科患者免疫力较正常人更低下,预防医院感染就更为重要。
由此可见,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如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各项有关知识和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而在临床实践中做好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操作的工作是保证临床护理活动安全的基础,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是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
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医院感染链的存在:所谓的感染链就是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肿瘤患者是特殊的群体,除疾病外需要更多的心理安慰。因此陪护的人较多,人员流动性大,住院患者多。且在化疗期间由于化疗药物引起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力就会降低。而病房空间有限,空气流动性差,患者住院时间长就极易造成院内感染。
侵袭性操作引起:因侵袭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为细菌的侵入打开了门户,极易引起相应部位的感染。肿瘤患者的化疗需要静脉较长时间输液。为减少患者痛苦和化疗药物对浅表静脉的损伤。临床一般采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PICC静脉留置。留置时间一般0.5~1年,这样就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
自身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和机体免疫功能:①年龄因素:有报道,在导致院内感染的诸多因素中,年龄因素已成为医院感染中的易感因素。高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老人及婴幼儿医院感染往往较为严重。因高龄患者身体主要器官功能退化,生理防御能力衰退,免疫力下降,即使是微量的有毒力微生物亦可导致感染发生。而肿瘤患者正属高龄人群。②机体免疫力低下;化疗药物可以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骨髓抑制三系降低。抗病能力明显降低。还有侵袭性操作就加大了院内感染的机会。
住院时间及环境因素: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流行场所。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肿瘤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一般0.5~1年。住院病房的空间有限,病室是患者密集的地方,探视人员较多,在化疗期间往往患者卧床不起或很少活动,更甚者恶心呕吐,容易出虚汗。若不加强消毒及时通风。造成交叉感染几率增大。
护理管理对策
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作用:护士长是行政管理者,又是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应该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要求、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有关文件精神等进行传达和落实。同时,科室平时的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质量,如洗手、消毒液的定时更换及浓度监测、空气紫外线消毒及登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领取使用及用后的消毒及毁形等,各项工作都有赖于护士长的监督,因此,科室的感染管理护士长是关键。护士长应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监督执行,有责任教育护理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危害的认识,促使护理人员自觉地认真地落实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贯彻执行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做出高质量的护理,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树立质量第一,患者至上,一切以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操作,确实保证工作质量,因此,要重视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在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和紧急抢救时,能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定期考核院感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是预防医院感染中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
篇6
关键词:社会化养老;养老模式
一、引言
目前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1.74亿,预计今后几年内,老年人口将按每年800万人的规模持续递增,即平均每年增长0.4个百分点,到2014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人,到本世纪40年代后期,全国老年人将超过4.3亿人,我国将成为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居民消费能量逐渐释放,老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可撬动1万亿规模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业将有力助推“绿色GDP”的增长,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带动促进社会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的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
与老龄化相伴而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遭遇困难。
1.生育率下降直接导致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几倍增长。
2.死亡率的下降推动寿命延长。随着老年人寿命的提高,赡养时间逐步延长;同时,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里会出现两代老人,赡养数量开始增多。另一方面,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供养者的老龄化,将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
3.21世纪将是老年人独居的时代。目前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到40-5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
4.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忠孝两难全,由时间、精力所限,成年子女越来越感到照料老人的担子沉重。尤其是对于卧床不起老人来说,他们的子女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高龄老人的日益增多,急需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方式,建立多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与社会养老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社会化养老社区的功能
社会化养老项目在功能设置上应一应俱全,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建立一站式全方位老年养老体系,让老年人充分尽享舒适充实的晚年生活。项目建设应实现养老居住、医疗护理、社工培训、休闲度假、综合配套、服务管理六大服务功能。
1.养老居住。养老居住区的建筑应拥有方便老年人生活的现代化设施、无障碍设施和一系列高科技智能老年产品,打造养老智能化建筑,形成养老居住住宅建设标准。
2.医疗护理。在养老社区应设立医疗站和康复养生中心,与当地医院进行合作,设立实习基地及护理就业基地。建设康复性疗养中,开展老年康体服务,应用综合的物理疗法(体疗、理疗、水疗、按摩、蒸气浴等)来治疗老年慢性病。
3.综合配套。建设一站式购物中心、老年旅行社及老年旅游咨询中心、老年家政服务、老年保险服务、老年节庆影楼、老年婚介服务、老年代办及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建设老年大学,在老人闲暇时间为其提供发展个人爱好、天赋和潜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服务管理。设有办公楼、员工宿舍和综合楼满足日常运营管理的需要。
四、社会化养老项目运营模式
1.建设模式。社会化养老社区应按照政府制定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原则,创建符合我国国情和老年人需求的中国老年公寓。按照老年人的特点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从住区规划、设计到配套建筑与设施方面都全面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
住宅专用性:本项目在设计上有别于一般的住宅产品,全部住宅为低层小高层或有小院落的老年别墅,不建设高塔楼,住房面积以合室、一室、二室小套房为主。对老年人的关怀主要体现在各个细部针对老年人特征的专用设计上。
功能多样化:为缓和老年社区的垂暮气氛,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将年轻人也吸引到社区中来,以沟通活跃社区的气氛。在老年社区的规划中,导入度假概念,使社区不单具有老少康乐的功能,而且具有为年轻人节日悠闲度假的功能。
社区融洽化:由于老年人独立于子女居住,心理上、情感上的依赖由子女身上自然而然地转向邻里之间,因此,本项目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这种心理需要,在单体设计上更多地考虑住户之间交流的功能,以形成融洽的邻里关系。
2.服务模式。社会化养老社区以高质量的服务定位,建立一套高标准的服务模式,重视优质、尊荣、休闲与健康等条件,区别于其他社会养老机构在大众心中的负面刻板印象,强调安全、人际及健康管理。
老年人对服务产品的需求量大,常规性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两者缺一不可,本项目将定制式和菜单式的社区服务上升到老年人生活基本需要的层面上。随着服务沿着细化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单凭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的力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本项目将服务内容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服务业机构提供,部分服务也可采用社区运营管理公司与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的方式进行。
医疗服务的质量是老年人选择养老社区的首要因素,本项目通过从硬件到软件的周到配置、从预防到治疗的全程关护等,打造便捷可靠的医疗环境,使凡进驻社区的老年人实现:无病有指导预防,小病在社区康复,大病可定向医治,急救能快速上门,帮护能立即到位,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将在这里得到细致入微的关注与呵护。项目将设立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等。
此外,还将为入住的老人提供多姿多彩养生休闲生活,包括运动养生、娱乐交谊等。项目拥有完整的社区功能,设有超市、银行、图书馆、等。
在服务工作中,将老年养老社区文化的营造作为工作的重点,主动关怀老年人的文化需要,经常性或定期举办“老年运动会”、“老年书画比赛”、“老年联欢会”等社区活动,并邀请有能力的老人参与到社区管理当中,提倡老有所为,共同营造“健康、和谐、活泼”的老年社区文化。
3.信息服务模式。以现代通讯、智能呼叫、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技术为依托,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建立入住老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生活信息、医疗服务、文体娱乐、家政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为基本内容,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主体,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信息服务体系,为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信息体系提供支撑。
4.管理运营模式。社会化养老社区采用建设与管理相分离的经营模式,项目住宅及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由项目开发公司进行,建设完成后,交由专业的养老社区经营管理公司经营管理,采取租售结合的方式将部分住宅出售、将公寓进行出租。养老社区经营管理公司通过招标等形式引进专业化的服务企业或与服务企业合作搭建专业化的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5.投资模式。社会化养老社区走市场化经营的道路,按照“谁投资、谁运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形成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由房地产商对住宅、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进行投资,然后整体出售给专业化的社会化养老公司,由社会化养老公司对软件部分进行投资。
五、相关建议
1.加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电子屏幕等各种媒体以及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更新社会养老观念,增强全社会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紧迫感,形成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篇7
关键词:粗隆间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
Author:Zhang Yu-song,Jiangmen city xinhu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lderl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hemiarthroplasty surgery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dynamic hip plate fixation. Methods of hospital patients between March 2011 to March 2013 were admitted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seni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2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mi-hip arthroplasty, hip routine within 30 power plate fixation. Results Semi-hip arthroplasty, better patient outcomes, few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half hip arthroplasty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mong elderl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has clinical value.
Key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half hip arthroplasty; internal fixation
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随着老年化进程加快,高龄老人的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而且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因此采用合理的手术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确保患者恢复、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是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重点[2]。近年来,包括半髋关节置换、内固定物等方式已经应用于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临床中需要根据手术的预后以及围术期并发症探讨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3]。本文对本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54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于半髋关节置换术与髋动力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对分析,现将详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65-85岁,平均72岁。按照Evans分类法,其中骨折III型36例,Ⅳ型18例,造成骨折的原因为摔伤扭伤40例、交通伤14例,大部分患者均由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合并糖尿病30例、高血压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老年痴呆33例、前列腺增生症17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进行髋关节手术。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患肢皮肤牵引,常规化验、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同时对患者的血糖、血生化进行监测,摄患侧股骨全长片排除股骨远端骨折,摄骨盆正位X线片。针对患者情况评估手术风险,如无明显明显手术禁忌症,按照患者意愿、经济状况等综合选择手术方法。本文的研究中,24例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67-84岁,平均73岁;30例行内固定手术,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5-85岁,平均72岁。人工假体股骨柄均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半髋置换术患者需摄健侧股骨正侧位片,以确定柄长短。手术前晚进行清洁灌肠,术前30min进行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4]。
1.2.2 手术方法
1.2.2.1 半髋关节置换术
采用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方法,采用全麻或要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以髋关节外侧为切入后,逐层切开皮下组织,显示患者髋关节外侧关节囊,暴露骨折部位,取出股骨头、碎骨,并且尽量保证碎骨块与肌肉筋膜的附着。于股骨粗隆上1.0-1.5cm处截骨,采用开口器开髓后,采用长柄假体固定,注入骨水泥,将假体与骨折诊断处进行固定,复转小转子骨折使之复位,检查其活动度与稳定性,分层缝合切口。
1.2.2.2 髋动力钢板内固定术
全麻或要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复位,采用双下肢外牵引。常规碘酒消毒并且脱碘后显露手术视野。取大腿上端外侧粗隆至远端约15cm切口,显露大腿粗隆,整复骨折,利用克氏针定位前倾角,在C臂机下正侧位满意后,进行钻孔、扩孔,拧进动力螺钉,并且安装侧板,嵌入钢板,钻孔,固定螺钉,拔除克氏针后拧进洞里螺钉,固定。采用生理盐水清洗上后,伤口外置胶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敷料包扎。
1.2.3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患者丁字鞋或皮牵引外展,术后第二天让患者开始进行收缩训练,第3-5d根据患者X线片选择负重,开始被动屈髋伸髋运动。按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抗凝指南》进行抗凝药物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感染,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给予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5]。患者通常在术后3~4个月能弃拐行走。
1.3 疗效评价
根据Harris标准进行评价,主要的评价标准为:I级,需要借助轮椅进行活动;II级,可以借助双拐进行活动;IV级,能够借助单拐行动,并且无关节活动限制。根据患者的复原情况,主要分为优、良、差三级,优和良为临床满意。术后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门诊复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术后疗效
半髋关节置换与髋动力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24例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为70-120min,平均95±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1.9±94mL;住院时间10-21d,平均15.5±5.5d。根据Harris评分,优9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达91.67%。随访期间无死亡者,X光片显示人工假置良好。30例髋动力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为65-110min,平均87.5±22.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00mL,平均162.8±22.8mL;住院时间17.5±3.5d。术后Harris评分,优7例,良11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60%。随访显示术后90-120d才能进行地下活动。
2.2 术后并发症
24例半髋关节置换术前患者均由不同程度的合并症,术后并发症3例,其中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无死亡、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30例髋动力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术前均由不同程度合并症,术后共发生12例并发生,其中2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脱,4例患者出现髋内翻、短缩、外旋畸形或有明显疼痛,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无死亡、下肢静脉栓塞等症状。
3讨论
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疾病,采用保守治疗的卧床时间长,而且容易发生泌尿系统、肺部感染,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老年人常发骨质疏松症,而且患者的身体机能退化,因此需要合理选择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方式,提升患者生存率,降低治疗并发症[6]。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普及率与成功率。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与髋动力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前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采用临床治疗后,相比于髋动力钢板内固定术,半髋关节置换的优良率较高,而且并发症较低。采用内固定术的出血量较少,而且行术患者出现2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脱,4例患者出现髋内翻、短缩、外旋畸形或有明显疼痛,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研究显示,内固定术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因为患者的骨质疏松严重,骨折复位相对困难,合并症较多,所以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限制较多,采用这种术式的老年患者的不能够短期内无痛负重,而且骨折不愈合会造成患者卧床时间较长,从而引发术后并发症[7]。
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具有结构坚固的效果,而且能够降低机械风险,从而有利于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半髋关节置换手能够为患者提供较强的支撑,分担张应力,设计符合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患者的住院时间短,而且患者的下地行走时间缩短,有利于患者预后[8]。
综上,本文的研究显示,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提升患者的髋关节结构完整性,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能够提升护理质量。为了保证患者预后,需要做好术前检查,检查患者的耐受性,并且术后进行阶段性的功能锻炼,提供维生素与营养支持,保证高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愈。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708.
[2] 赵建宁,包倪荣,王北岳等.保留和重建股骨距的人工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5:482-485.
[3] Kim W Y,Hart C H.Failure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ixation with a dynamic hip Screw in relation to preoperative fracture stability and osteoporosis,2001,25(6):360.
[4] James P,Waddell,Jane M,eta1.The role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J].Clinical Orthoclastic Relate Research,2004,429:49―53.
[5] 刘中坡,聂志红,霍霁,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52倒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3):327
[6] 谭平先任绍东.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策略的探讨[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6:412-414.
篇8
关键词:高龄社会高龄者信托高龄者信托
一、引言
信托的本质是一个可以对任何变化做出灵活反应的机制[1]。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更新演变,各种各样的信托设计由此应运而生。当一个社会中高龄者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时,高龄化就成为这个社会的变化趋势,包括高龄者在内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需求也会逐渐发生变动。此时,如果该社会有信托制度,那么信托如何对正在发生的变化做出灵活反应,将成为衡量该社会信托制度创新性的重要标准。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一个地区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即可称为高龄(化)社会。我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9857万人,所占比重为7.58%。其实,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步入高龄社会,目前人口高龄化的程度正在逐年提高。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人口高龄化的程度已经大大超出全国水平。[2]鉴于我国高龄社会的现实情况,信托投资公司如何有效地发挥信托优势,围绕高龄者开发设计实用的信托产品,已显得很有必要。
二、高龄社会中信托活用的机会与价值
高龄化问题不仅是高龄者的个人问题,也是家庭问题,还关系到社会安定与和谐的大局。为了使广大高龄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全社会都应协助和支持高龄者事业。信托业作为连接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重要纽带,也应当在增进高龄者福祉方面有所作为,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我国高龄人口的绝对量和人口高龄化的速度在世界上都很罕见,而高龄者的长期照顾[3]制度相对滞后,高龄者财产的安全性和有效利用缺乏保障。在当前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龄社会的诸多问题已不断突显,同时这也为信托在高龄社会的活用提供了机会。
1、由于高龄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显著下降,对家庭的依赖性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4:2:1”家庭模式[4]的逐渐增多,子女赡养高龄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已受到明显的冲击。而信托财产受到信托法的特殊保障,实行专户的独立管理,不受委托人及受托人财务状况恶化或破产的影响,又免受债权人追索。因此,利用信托为高龄者的财产和生活提供保障,必将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2、由于高龄者身体和智力等方面的衰退,自身的理财能力下降甚至丧失,高龄者及其家庭的财产安全常常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不断发生以高龄者财产为对象的盗窃、滥用、欺诈、侵占、抢劫等侵害行为,甚至也有不肖子女(包括照顾者)故意将高龄者财产占为己有。高龄者财务滥用(Financialabuse)[5]已经严重威胁到高龄者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利用信托方式由专业人士代替高龄者进行理财,将有利于防范或避免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或财务待事件。
3、高龄者大多有自己的积蓄,加上养老保险金、子女给付的赡养费等收入,高龄者个人的财产既稳定又能持续增加。并且,随着高龄者群体变得越来越富裕(尤其在大中城市),高龄者的理财观念也在发生转变,正在成为重要的投资群体。但是,目前市场上适合高龄者投资的金融产品非常少,极大地制约了高龄者财产的有效利用。信托制度兼具安全、专业管理与持续的功能,而其他财产管理制度,会因委托人去世或失去意思能力而中断,但在信托制度下,即使当事人去世或丧失意思能力,信托关系仍不中断。因此,信托可以帮助高龄者进行一些成本低且高度分散的投资或者特定目的的财产管理,以实现良好的市场回报率或特定的财产传承意愿。
4、高龄者对社会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加快发展高龄者保健事业,推进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已势在必行。各级政府也在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高龄者服务机构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我国高龄产业的发展还远不成规模,是一块方兴未艾的新鲜“蛋糕”,庞大的市场空间急需眼光敏锐的企业来填补。信托业作为正在崛起的“第四大金融支柱”,具有推动高龄产业融资和实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5、我国的老年保障制度[6]形式多样,基金规模巨大[7],并且正在深化养老金改革,依据全球化、现代化、资本化、市场化的原则加快养老金市场的发展,建立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多支柱体系。养老保障基金的性质是信托财产,要通过改进基金管理方式建立起信托型的基金治理结构。首先,将建立受托管理制度。全国社保基金由全国社保理事会担任受托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担任受托人,企业年金基金由企业年金理事会或法人受托机构担任受托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拟由省级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担任受托人。其次,将引入基金托管制度。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已引入第三方托管,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也将引入第三方托管。最后,将委托专业机构投资,开发养老金投资产品,实现保值增值。[8]信托所特有的“财产隔离”等制度优势,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养老金的财产安全。因此,信托公司在养老金市场上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托提供的是一种带有长期规划性质、极富弹性空间且更能保障受益人利益的财产转移与管理设计,这也正是信托独特的制度之所在。[9]在高龄社会中,以高龄者为目的来活用信托,将进一步彰显信托的独特优势。尽管民法上的财产管理制度也能在高龄社会发挥一定机能,但信托对高龄者而言具有一些独特的价值:(1)意思冻结机能[10]确保了信托目的之稳定性和财产管理之持续性。(2)受益人连续机能[11]确保了财产分配的多样性和兼顾性。例如,高龄者既可以根据遗嘱设立遗产信托,规定妻子是第一受益人(即财产收益的受益人),妻子死后儿子是第二受益人(即财产本身的受益人)。(3)受托人决定机能[12]确保了信托的结果与信托的目的更加契合。例如,对于委托人在设定信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的情形,受托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符合信托目的的方式,比如根据受益人受益时的经济状况来选定受益人,根据受益人之间的贫富差别来决定信托收益的分配比例等。高龄者就可以在信托合同中约定,把对其养老尽了最大义务的人作为受益人,并将选定该受益人的决定权授予受托人,受托人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通过行使决定权来灵活选定受益人。总之,信托富于弹性的社会机能,使它在高龄社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三、日本和我国台湾高龄者信托的实践与经验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自继受信托制度以来,结合本国或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和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营业信托模式。信托制度的功能与高龄社会的需求相互结合的高龄者信托,已成为日本和我国台湾信托创新的代表之一。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具有相似的法律传统,目前都在积极发展本土化的信托制度,又都面临人口高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相互之间借鉴高龄者信托的经验,必将对各自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日本
到2004年10月1日为止,日本65岁以上的高龄者已达2488万人,占总人口的19.5%。[13]到2003年6月5日为止,日本4580万户家庭中,家庭成员中有65岁以上高龄者的家庭为1727万户,占总数的37.7%,其中,家庭成员均为高龄者的家庭占41.9%。高龄夫妇家庭由18.2%升至28.1%,高龄者独居家庭也由13.1%升至19.7%,分别增至此前的1.5倍。[14]日本高龄社会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高龄者及其家庭的不断增加,以及高龄者年龄结构和家庭结构等的深刻变动,而且体现在高龄者及其家庭财产的变化[15]。日本非常重视对高龄者及其家庭财产的维护,结合国内完备的高龄者保障制度[16],信托银行在这方面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满足高龄者财产保全和增值的需要,日本的信托银行不断推出长期性、高收益、低风险的信托产品,并协助高龄者管理财产、办理继承、执行遗嘱、处理遗产等,使高龄者得以安享晚年。[17]
考虑到高龄者多半以金钱方式持有财产,交付信托的标的物以金钱形式为主,因此针对高龄者的金钱信托得以广泛运用。其具体又分为自益信托与他益信托、固定式信托与追加式信托、单独运用金钱信托与共同运用金钱信托、特定金钱信托、指定金钱信托与无指定金钱信托。地方政府也推出了各种形式的高龄者财产服务,主要包括财产保全与管理、财产运用与有效利用服务等,内容涉及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权利证书的安全保管与服务、存款的提取与存入、自有不动产设定担保、利用信托制度将自有住宅融资、接受高龄者咨询的服务等。[18]已有的信托品种只要能适应高龄者的需求,信托银行都结合高龄社会的现实加以专门性地设计和运用。
另外,结合日本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高龄者信托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年金信托就是把企业和职工积累的退休金作为信托财产交给信托银行管理和处理,它是日本信托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19]例如,日本东洋信托银行开办的税制适格年金信托,以企业为委托人、职工为受益人、信托银行为受托人,订立信托合同。首先由企业(委托人)与职工(受益人)订立年金规章,有时还设立专门的年金管理委员会;然后企业(委托人)与信托银行(受托人)签订信托合同;职工把本人应负担的钱(分摊金)交给企业;企业(委托人)把年金保险费即职工个人负担和企业负担的资金交给信托银行(受托人);职工退休后,由信托银行付给职工年金。企业向信托银行提出年金信托,要经过国税厅批准,但这种批准只需备案就可以了。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设立信托管理人,以保障职工(受益人)的利益。除了税制适格年金信托外,还有厚生年金基金。企业成立厚生年金基金需要得到厚生大臣的批准,并与信托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企业成立基金后,可免除向国家缴纳按职工月标准工资3.2%的厚生年金保险费。成立厚生年金基金在人数上有明确规定(即单独成立的最低人数为1000人,联合成立的最低人数为5000人),因此大体上有三种形式:一是企业单独成立的;二是母子公司联合成立的;三是同行业中小企业的母体总合成立的。[20]
为帮助员工积蓄财产和准备养老金,依据《员工财产形成促进法》,日本的信托银行开办了财产形成信托、财产形成养老金信托、财产形成住宅信托、财产形成给付信托、财产形成基金信托等业务。在财产形成养老金信托中,员工在职期间和退休后均可享受课税优惠。日本的养老金信托分为企业养老金信托和国民养老金基金信托[21]。另外,信托银行以互助养老金制度为基础还推出了互助养老金信托,以及遗嘱信托、遗嘱执行、特定赠与信托等[22]。在日本,信托银行可以成为遗嘱执行者,但可以执行的仅限于有关财产的遗嘱,其他的不允许执行。日本的高龄者信托非常尊重高龄者的自主决定权,充分考虑税制方面的安排,将独居高龄者作为重点的服务对象,并且与传统的家族式财产管理保持良好的协调。
(二)我国台湾地区
2004年,台湾地区65岁及以上的高龄者约21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比率在亚洲地区排名第三,仅次于日本和我国香港,原有的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也发生了明显改变[23]。台湾的信托机构针对高龄者设计和开展了诸多有特色的信托品种。目前已有多家金融机构的信托部开办了安养信托,通过受托银行独立且专业的管理,确保退休金及其他财产的安全与有效运用。委托人可以一次或分次的方式交付信托财产,约定适宜的信托期限(如以委托人最后生存日为信托期限),由受托银行分散运用于收益相对稳定且风险低的理财工具,并依照委托人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将信托收益交付受益人(委托人本人、配偶、子女、公益机构或委托人指定的其他人、机构),不但可以确保高龄者的生活品质(如生活费、医疗费等有保障),而且可以照顾遗属或造福社会,从而达到“利己、利人、利他”的三贏目的。
台湾安养信托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计划出国安居或长年在海外者;想到祖国大陆安养者;预定在安养机构颐养天年者;常常出国旅游者;不想为了处理各项投资的琐碎事宜费心及奔波的银发族。该信托品种具有五大特点,即便利性、安全性、多元性、自主性和弹性[24],而且具有五大优点——预先分配财产、节税、保密、资产集中控制和专业人员协助管理[25]。例如,台湾“中国国际商业银行”信托部就推出了“退休安养信托”,系由委托人与“中国国际商业银行”(受托人)签订信托合同,约定将信托资金一次付(最低金额为新台币一百万元,每次追加金额至少三十万元)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照委托人的指示,挑选适当稳健的金融产品作为投资组合,在约定的信托期间内,由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领取本金或孳息,并由“中国国际商业银行”在信托期满后将剩余的信托财产交付受益人。其投资标的主要是国内外基金、银行存款以及信托合同约定的其他标的。在可能和必要的情况下,还设立信托监察人。其特色在于:专案规划资产配置,累积退休基金;按照委托人意愿跨越时空地照顾其指定的受益人;专业机构管理信托财产,并定期提供报告;避免财产遭受子女或亲友不当的侵害。[26]
台湾的退休金交付信托,其目的在于由受托人妥善管理运用委托人交付的信托财产,作为受益人退休及养老之用,让退休者能过上安心、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其结构是:由委托人(即客户)和受托人(即信托机构)签订信托合同,委托人将资金转入受托人的信托账户,由信托机构依照约定的方式替客户管理运用,同时信托合同已明确约定信托资金为未来支付受益人(客户或其配偶)的退休生活费用,只要是信托合同持续期间,信托机构就会依照信托合同执行受益分配,让信托财产完全依照委托人的意愿妥善处理,以达成退休生活无后顾之忧的目标。[27]
另外,台湾还有个人人寿保险信托,包括为谋求高龄者生活困难时获得照顾的养老保险、以自身死亡为保险标的的死亡寿险、以及储蓄保险等,虽说就各种人寿保险成立信托关系时,以死亡寿险信托的成立最普遍,但其余保险也可比照设立信托,达成保险与信托的功效。由于保险信托具有弹性,可依委托人的需要以不同运作方式设定不同类型的保险信托:第一,依受托机构代付保费与否分为不附基金的人寿保险信托与附基金的人寿保险信托;第二,依受托机构受领保险金后是否负有管理运用的义务,分为主动的人寿保险信托与被动的人寿保险信托。高龄者财产信托也可遵循此种模式,在保险合同中约定以失智、失能现象的出现作为保险事故,在信托合同中约定由受托机构代为支付保费,并在发生保险事故之后,受托机构即以该笔保险金作为照顾高龄者生活的资金。由受托机构负责积极地管理该笔信托资金,并将运用中获得的收益用于高龄者生活品质的维持与提高上。[28]我国台湾的高龄者信托很注重信托资产运用过程的透明化,并强调建立完备的监察系统。
四、高龄者信托的初步界定和设计要点
“高龄者信托”是目的指向的,并不是信托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中包含高龄者的信托,而是以高龄者的福祉为信托目的、以高龄者(及其所在家庭、企业等)财产为信托财产、旨在拓展信托在高龄社会的理财功能的一系列信托设计。“信托的基本功能乃融合有财产的保全功能与增值功能在内,而为传统信托制度所欲达成的财产管理功能。”[29]高龄者信托不但集中体现了信托的上述基本功能,而且充分反映了信托目的自由化、弹性空间大的特征,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高龄者信托中,信托法律关系的核心是高龄者作为信托当事人的权利,具体分为作为委托人的权利和作为受益人的权利。相比于知情权、管理方法调整权、撤销权、解任权、选任新受任人的权利等,信托受益权的保障具有根本意义。因此,受托人应当更好地履行忠实、善管等义务,以确保信托本旨的达成。其中,信托目的、信托财产、信托当事人三大要素值得重点关注。
首先,信托目的在信托设立中占据着首要地位,是信托行为成立的纲。[30]作为目的指向的高龄者信托,应规定合法、明确、细化的信托目的,既为受托人指明方向,也为受托人履行义务确立尺度。信托目的应成为高龄者信托合同(或遗嘱)中的核心条款,避免过于简单、抽象,要明确体现高龄者需求的实际。
其次,拓展信托财产的种类和范围,是开发设计高龄者信托产品的关键。不论是动产、不动产,还是物权、债权,以及股票、债券、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只要能够成为高龄者信托中的信托财产,就应成为信托机构挖掘信托价值的切入点。在开发设计高龄者信托产品时,应切实保障信托财产的独立与安全。
最后,在受托人固定的前提下,应明确委托人和受益人,尤其是受益人的范围和数量。在高龄者信托中,不仅高龄者本人可以成为委托人,高龄者的配偶、子女、亲属、朋友、所属机构、团体等,都是潜在的委托人(也是信托机构的潜在客户)。委托人对信托特别是对受托人享有监督权,既是信托的发起者,也是信托的监督者。受益人作为受益权的享有者,在信托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是不言而喻。对高龄者信托而言,区分自益信托与他益信托,尤其是明确受益权的取得、放弃、转让、继承以及共同受益人的信托利益分配等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另外,在高龄者信托中,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应考虑设立信托监察人,通过代表受益人(尤其是高龄者)监督受托人来确保信托目的的实现。并且,可以借鉴日本的“信托财产管理人”[31]制度,从信托连续和信托财产稳定安全的角度,保障高龄者权益。无论是信托监察人,还是信托财产管理人,都可以在信托文件中加以约定。
信托因其具有弹性而使其得以适应多变的金融环境,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投资活动,许多新的金融产品都应用到信托制度。[32]在金融信托领域,信托机构应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及时察觉金融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开发高龄者信托产品。尤其是我国的高龄社会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在设计高龄者信托产品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与高龄者相关的现有法律政策环境以及未来动向,确保高龄者信托产品合乎现有的法律政策。尤其对税收、会计、社会福利、医疗、监护、保险、基金等方面的法律政策,信托机构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前瞻性。
2、注意不同高龄者群体对退休生活、经济条件、精神享受、财产传承、投资取向、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需求,针对不同的高龄者群体设计不同的产品,充分体现和保障委托人(高龄者)的意愿,减少格式合同(格式条款)的运用。
3、注意固有的家庭传统观念和新时期家庭结构及观念的变化,在设计高龄者信托产品时,不仅要考虑高龄者本人的意愿,而且要考虑高龄者子女及其他照顾者的意愿,最大程度地减少高龄者信托的阻力。
4、注意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龄者经济状况的差别,针对不同地区高龄者财产的种类和数量设计适宜的高龄者信托产品。
5、注意提高受托机构的公信力,在社会大众中广泛普及和宣传信托观念,从而增强高龄者对信托的认同度和对信托机构的信任度。
6、注意提高受托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与福利、医疗、保险、高龄者机构、高龄者团体等合作的水平。
7、注意调查、统计、研究高龄社会和高龄者的现实问题,包括高龄者家庭、高龄者区域分布、高龄者年龄结构、高龄者性别比例、高龄者子女、高龄者储蓄、高龄者不动产、高龄者消费、高龄者易发症等方面的翔实情况,为准确、贴切地开发设计高龄者信托产品提供依据。
8、注意高龄者信托的风险控制,切实保障高龄者交付的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健全财务制度、加强风险内控、完善信息披露,建立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9、注意对高龄者信托的监督,除了行政机关(包括金融监管机构和社会保障机构等)的监管外,选任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担任信托监察人[33],负责监督受托机构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是否合乎信托目的。同时,引入社会自治组织(如社区)、高龄者福利和权益保障等团体的监督,以维护高龄者的权益。
五、高龄者信托的具体设计
如前所述,高龄者信托是目的导向的,在具体形式上非常灵活多样。对信托投资公司而言,由于高龄者群体庞大,所涉及的财产数量非常可观,又具有与信托特有功能相匹配的广泛需求,因此开展高龄者信托符合本身的主业盈利要求。在以高龄者福祉为信托目的的大框架下,资金信托、财产信托、遗嘱信托等都可以被设计为高龄者信托。下面,笔者具体设计了两种高龄者信托产品,仅仅作为参考,以求抛砖引玉。
(一)高龄者不动产管理信托
鉴于高龄者常常不能自行管理不动产,并且又希望从不断增值的不动产中获取稳定的收益,作为安享余生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以高龄者拥有的不动产为信托财产、通过管理实现保全与增值的高龄者不动产管理信托,就很有发展潜力。其基本结构是:高龄者(委托人)交付不动产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照委托人的指示,将不动产以出租、出售或保管等方式加以管理,并将信托收益分配给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
这里的“不动产”,主要是土地及附着物,在我国目前主要是指地上建筑物,如房屋。受托人管理不动产的内容还包括代收房租、代付房产税、代为维修保养等,但不包括出售等处分行为。根据管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高龄者不动产管理信托分为两种类型:(1)物业管理型,即不动产的保全、维修、清扫等物业性的管理;(2)事务管理型,即不动产的纳税、催缴、记账等事务性管理。在高龄者不动产管理信托中,建立配套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提高受托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等非常重要。
另外,考虑到我国农村的高龄人口众多,且高龄者以土地养老为重要方式,因此在法律等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开发“农村高龄者土地管理信托”。通过遵循上述高龄者不动产管理信托的基本模式,以土地的使用权为信托财产,受托人将管理土地所产生的信托收益支付给高龄者,作为其养老的经济保障。同时,考虑到我国子女赡养父母负担沉重的现实,也可以由子女将自己拥有的不动产设立他益不动产管理信托,高龄父母作为受益人获取信托收益,从而替代了子女向父母给付赡养费(定期或不定期),也省却了子女日常管理的繁琐事务。在城镇,子女可考虑以闲置的房屋设立信托;在农村,子女可适时考虑以无暇经营的土地设立信托。
(二)高龄者指定用途资金信托
鉴于我国高龄者的储蓄数额巨大,并且受1996年开始的八次降息和开征利息税的影响,商业银行低回报的储蓄对广大高龄者而言已黯然失色。股市的持续低迷,也大大挫伤了高龄者投资的信心。因此,信托投资公司适时开展高龄者个人资金信托,将颇具市场潜力。为了进一步体现高龄者的投资意愿和确保信托资金的稳定增值,可以开发“高龄者指定用途资金信托”。其基本结构是:高龄者(委托人)将货币形态的资金转移给受托人,并在信托合同中明确约定资金的运用范围;受托人在指定的范围内通过谨慎投资以实现信托资金的增值,并依照约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高龄者(受益人)支付信托收益;信托终止时,受托人仍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向高龄者或其指定者给付本金及收益。
高龄者指定用途资金信托,可以遵照高龄者(委托人)的意愿,单独或者集合地加以管理、运用或处分。高龄者(委托人)可以一次性指定资金的运用范围,也可以逐笔指定运用范围,或者在约定期限内变更资金的运用范围。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对资金信托做出了一些规定,在这个既定的框架范围内,关键是如何订立信托合同。如上文所述,信托目的自然非常重要。另外,作为指定用途的资金信托,信托合同中有关信托资金管理方式、运用方法以及受托人的运用权限等条款将显得非常重要。这里应减少格式条款的使用,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高龄者还可以聘请律师协助签约。此外,考虑到高龄者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形,在信托合同中还有必要对信托资金和信托收益的归属及分配做出更周全的安排,以备不测。
当然,结合子女向父母给付赡养费的国情,高龄者指定用途资金信托也可以衍生出其他形式。例如,子女作为委托人,可以把一次性给付父母的大额赡养费先转移给受托人,指定受托人在限定的范围内运用信托资金,并按月(或季)向高龄父母给付信托收益,作为日常赡养父母之用。信托合同还可以灵活约定,在需要的时候,由受托人代高龄父母支付医疗费、旅游费等大额费用。信托终止时,剩余的信托资金及其收益归属高龄父母。这样既省却了子女反复向父母给付赡养费的繁琐,又避免了高龄父母亲自管理大额赡养费的安全隐患,并且使赡养费稳定增值。
六、结语
上文粗浅地探讨了高龄者信托在理论和实务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尤其论及高龄者信托的具体设计时,限于篇幅等方面的限制,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例如,对于身心健康的高龄者,应尊重其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其财产开展意定信托。但是,对于失智、失能的高龄者,其本人已无法正确运用和管理财产,因此可以通过法定的方式对其财产实施强制信托[34]。而对于身患残疾的高龄者而言,日本“特定赠与信托”[35]的原理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另外,还可以利用信托以抵押不动产的方式获取养老金融资[36],通过设备信托和建筑物信托解决养老院稳定经营的难题,以及遗嘱信托、遗嘱执行,等等。但需要直面的现实是,我国有关信托和高龄者保障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很多设计优良的高龄者信托产品在规则缺失的状态下根本无法开展。例如,需要公权力介入的强制信托、法定信托等,都需要法律提供先决保障。现实需要理论的推动,关于高龄者信托的研究只有继续深入下去,才能对实务的开展提供动力和依据。
注释:
[1]大卫•海顿.信托法[M].周翼,王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英文版序”第1页。
[2]早在2000年,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5.5万人,占总人口的8.4%。截止到2004年末,上海市户籍总人口为1352.39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01.06万人,占总人口的14.87%。另外,2004年其他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分别为:河北7.99%;安徽8.96%;福建8.5%;湖南8.5%;广西8.65%;陕西7.65%。详见2004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长期照顾(long-termcare,简称LTC)是指高龄者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而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他人给予的各种帮助的总称。其内容主要有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照料(包括在医院临床护理、愈后的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和训练)等。
[4]这主要是在城镇,在农村还表现为“4:2:2”家庭模式。到2000年,我国独生子女一代逐步进入婚育期,他们在缴烈的社会竞争中,既要培育下一代,又要照顾双方的四位老人,委实难以承受如此的重负。
[5]即无权或不当地使用基金、财务或任何年金的资源,如滥用、侵占、欺诈、偷窃高龄者的财产或照顾者故意不提供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金钱帮助,或非法、不道德或不告知地占用高龄者的动产、不动产。具体行为包括:对金钱、财产、保险、物品所有权的非法盗取,以牟取利润,以及移转、诈骗、侵占、压榨、使用、偷窃、自行代卖、隐瞒等行为;怂恿高龄者不正当地使用金钱;强行由高龄者代为偿还欠债;没收高龄者财物;不准高龄者拥有个人物品;等等。参见李瑞金.高龄者的经济生活安全保障——安养信托[EB]..tw/2004taiwan/2a5.doc,2005-05-25.
[6]我国的老年保障制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机关公务员和大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上实行国家财政或者本单位“包下来”养老的制度,即工作时期不缴费、不建立基金,按规定离退休后,由财政预算或本单位按国家规定标准支付离退休费;二是企业和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已经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三是农村的高龄人口,目前主要是依靠家庭和土地养老,部分地区试行了以个人缴费为主、乡村集体补助的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7]全国社保基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目前的规模分别为1400亿、100多亿、500亿、近3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将分别达到10000亿、13000亿、10000亿、20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8]张军建,王巍.中国(长沙)信托国际论坛综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9.
[9]周小明.信托制度的比较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38-39.
[10]即委托人所设立的信托目的,无论委托人是否丧失意思表示能力以及是否死亡,都将一直持续下去。
[11]严格地讲,受益人连续机能也属于意思冻结机能的范畴,它是指根据委托人所设定的信托目的,长期遵照委托人的意思表示,将信托受益权归属于受益人。
[12]即受托人行使其决定权,从委托人指定的候补受益人中选定实际受益人。
[13]其中,9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1万,10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万。参见日本政府发表的《2005年高龄社会白皮书》。
[14]另外,由于晚婚、晚育和独身等观念变化以及经济不振的影响,高龄者与未婚子女同住的家庭从此前的11.1%上升至15.8%。参见日本厚生劳动省大臣官房统计信息部发表的《2003年国民生活基础调查》。
[15]根据日本《1999年国民生活基础调查》,高龄者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323.1万日元。日本总务厅《1999年家计调查》显示,高龄在职者家庭的平均月收入为45.5万日元,可支配收入为40.7万日元,实际消费支出为32.2万日元,结算后有8.5万日元的盈余。但是,高龄无职者的情况则是:平均月收入26.1万日元,可支配收入为23.8万日元,实际消费支出为25.5万日元,结算后为1.7万日元的赤字。另外,根据日本总务厅的《1999年储蓄动向调查》,高龄者家庭的平均储蓄金额为2,527.1万日元,比全国所有家庭平均储蓄金额1,737.7万日元大约多45%。其中,拥有储蓄金3,000万日元以上的家庭占高龄者家庭的28%,储蓄金300-600万日元的家庭以及未满300万日元的家庭分别占10%左右,没有债务的家庭占83.6%。
[16]如1963年的《高龄者福利法》、1969年的高龄者家庭服务员派遣制度(卧床不起的高龄者)、1973年的高龄者医疗免费化和年金制度的整备与充实、1986年的《长寿社会的构想——人生80年的经济社会体系构筑的方向》以及《长寿社会对策纲要》、1989年的《高龄者保健福利推进10年计划》、1994年的《21世纪的未来福利》、2000年的成年后见制度等,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都极大地推动了高龄者保障制度的发展。
[17]关于高龄者信托的研究也开始出现,例如新井诚先生的专著《高龄社会与信托》(有斐阁,1995年日文版)。并且,他在自己的代表作《信托法》(有斐阁,2002年日文版)中也专设一章讨论信托在高龄社会的活用。
[18]参见:用益信托工作室.台湾及先进国家老人信托业务经营现况[EB]./papers/JJP/jjp03021501.htm,2003-02-21.
[19]日本的年金有个人年金、企业年金和公共性年金。
[20]详见:中国人民银行工商信贷部.日本的信托银行与信托法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4.107-135.
[21]前者是根据企业养老金制度,企业将职工的养老金以信托的方式交由信托银行管理和运营;而后者是专门为个体经营者设立的,根据国民养老金基金制度,国民养老金基金将养老金以信托的方式交由信托银行管理和运营。
[22]详见:日本东洋信托银行.日本银行信托法规与业务[M].姜永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227-234.
[23]根据台湾地区“主计处”的人口调查,过去十年来台湾地区的“单身家庭”比例从13.4%上升到21.6%,“两人家庭”比例从12.7%上升到17.4%。另外,根据台湾地区1993年社会意向调查报告显示,有45.4%的受访者不同意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同时亦有高达26.6%的受访者不愿意在经济方面奉养父母。
[24]第一,便利性。即有专人替委托人服务,办理一切往来事宜,可避免委托人到处奔波的辛劳与时间的浪费。第二,安全性。即规定下列事项必须由委托人亲自办理:签约、变更给付的指定、提前或部分终止契约、信托财产的提领、印鉴挂失、变更以及继承系统表的变更。同时“中央信托局”也规定委托人在签订安养信托时,必须要以盖指纹的方式办理。第三,多元性。即委托人交付的信托财产不限一种,而且委托人可以对信托资金约定多样化的指示运用。第四,自主性。即安养信托是依据委托人个人的需要所设定的信托合同,资金的运用与给付方式均由委托人自行依其需要决定,因此,委托人对于信托财产享有完全的自主性。第五,具有弹性。即委托人在信托存续期间的信托财产可一次或分次交付,且受托人也可依委托人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给付受益人,更可将信托收益或本金汇至受益人的海外账户,所以在资金交付与给付上富有弹性。参见:用益信托工作室.台湾及先进国家老人信托业务经营现况[EB]./papers/JJP/jjp03021501.htm,2003-02-21.
[25]预先分配财产是指设立信托可以确保信托财产依委托人的意愿顺利地分配给其指定的受益人,并且因分配财产的时间可由委托人事先指定,不需在委托人去世时才为之,因而增加了遗产规划的弹性,也减少了财产纠纷。资产集中控制是指当委托人有许多不同性质的资产分散在各地时,通过对这些资产成立信托,受托人负责制作报表并保存各项投资交易记录,集中地加以控制和管理,从而省却委托人自行处理的麻烦,也方便日后清查之用。参见:李瑞金.高龄者的经济生活安全保障——安养信托[EB]..tw/2004taiwan/2a5.doc,2005-05-25.
[26]详见:台湾“中国国际商业银行”.退休安养信托[EB]..tw/chinese/entrust/entrust03/entrust0302.htm,2005-05-28.
[27]详见:用益信托工作室.退休养老信托[EB]./p-txylxt.htm,2005-06-08.
[28]详见:用益信托工作室.台湾及先进国家老人信托业务经营现况[EB]./papers/JJP/jjp03021501.htm,2003-02-21.
[29]赖源河,王志诚.现代信托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3.
[30]所谓信托目的,系指构成信托行为的内容,是委托人通过信托想要实现的目的。也就是说,信托目的是委托人在设立信托时意欲达成的目的。它是信托存续过程中受托人赖以实施行为的座右铭,是衡量受托人是否忠实、谨慎、圆满地尽到了受托人义务的量具。没有信托目的的存在,或信托目的不明,就不具备设立信托的条件。中野正俊,张军建.信托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详见该书第三章“信托的设立”第四节“信托目的”。
[31]在日本的信托制度中,“信托管理人”与“信托财产管理人”具有明显区别:前者与我国的信托监察人相似,旨在代表受益人行使监督权;后者旨在临时担任信托财产管理人的角色,即当受托人缺位(如受托人辞任或者被解任)时,由信托财产管理人代替受托人执行信托。
[32]谢哲胜.财产法专题研究(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7.
[33]我国《信托法》只是在公益信托中规定了“信托监察人”,实际上高龄者信托中也可引入。参照日本和我国台湾的立法与实践,我国应该确立一种广泛的信托监察人制度。
[34]我国台湾的民间团体“老人福利推动联盟”就在积极推动“老人财产强制信托”的立法,在既有的禁治产宣告制度之外,通过“老人福利法”弥补失能、失智老人财产保障的不足。详见梁欣怡:“老人财产强制信托,老盟推动立法”,台湾《民生报》,2004年8月10日。转自/news/XTDT/2004/DT04081001.htm。另外,英国的公立信托局和保护法院也可以协助管理与保障高龄者的财务。
[35]以特别残疾者为受益人,其亲属或扶养人等为委托人,金钱、证券等为信托财产,专属由信托银行对信托财产进行长期、安全地管理和运用,并根据受益人生活或医疗上的需要,定期以现金的方式支付费用。在日本,特定赠与信托可以享受免税等方面的优惠。
篇9
(一)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老人养老方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自己养老及居家养老三种模式。根据调查,目前村空巢老人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示),其经济来源主要依赖子女的经济援助。从养老模式的分布来看,75.86%的空巢老人家庭是由子女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养老模式;20.69%的空巢老人家庭是由自己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自我养老模式;3.45%的空巢老人家庭是由政府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居家养老模式。1.由子女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或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的养老方式,主要是经济上供给,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2]。目前由于受我国国情、农村生产模式及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以村为例,75.86%的空巢老人都是由家庭养老。这些老人在养老过程中,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务工,他们从子女那里得到的主要是经济支持,而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几乎丧失,但由于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具有易接受、易操作、符合中国人心理需求等特点,因而使得大多数老年人选择这种养老方式。因此,目前我国家庭养老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2.由自己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自我养老模式自我养老是指中年期为老年期积蓄,甚至指青老(60-69岁)为中老年(70-79岁)和老老年(80岁以上)积蓄,也指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获得一定的劳动收入,从而为自己提供老年生活保障的模式[3]。调查显示,村约占20.69%的空巢老人选择继续务农进行自我养老。但是随着农村空巢老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身体状况也不断弱化,导致这种靠自己劳动所得进行自我养老的方式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老年人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在家劳动时,这种自我养老方式最终将由家庭养老接替。3.居家养老将成为农村空巢老人未来的主要养老方式所谓居家养老,就是让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4]。作为新型养老方式,这种由政府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居家养老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结合体,这种养老方式将更加符合现代农村空巢老人的需要。但调查显示,村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居家养老家庭还不存在,调查对象中只有两户主要经济来源靠领取低保的家庭,只能勉强算作居家养老类型。目前,村的居家养老模式还只是一个雏形,但是在经济方面,政府机构和社会的支持已初具规模,在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方面,社保基础养老金所占比例已经达到30%到40%。随着经济发展,其所占比例会越来越高,最终将成为农村空巢老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虽然在生活照料和文化娱乐方面十分欠缺,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得到完善,居家养老将逐渐成为空巢老人的主要养老方式。(二)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1.经济来源从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由子女提供和自身劳动所得,政府的资助发挥的作用很小。如村的空巢老人中,75.86%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提供生活所需的经济来源,有20.69%的空巢老人仍然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生产获得经济来源,仅有3.45%的空巢老人向政府申领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作为自己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外,大部分空巢老人家庭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但大部分只能提供很少的经济收入,只有两个来源占的比例较大。其中一个是免费领取的基础养老金。虽然不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其在空巢老人的所有经济收入中约占30%到40%的比例。根据对村村委会文件的研究了解到,村自2009年7月1日成为重庆市潼南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以后,以2009年8月31日为年龄界线,在此之前年满60周岁可不缴费免费领取国家发给的基本养老金每月55元,地方财政养老补贴每月25元,如果年满70周岁,可再补贴每月10元,独生子女再额外补贴每月10元,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以户口簿为准)必须参保[5]。另外,村空巢老人的医疗开销大大减少。通过对村干部的访问得知,从2009年起,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人均筹资100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为每人每年20元,中央、市、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80元。在本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55%上升到70%;县级医院的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45%上升到55%;县级以上的医院的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30%上升到35%;外出务工在外地就医的,按同级同类医院的补偿比例补偿;最高的报销金额可达3万元。2.健康状况目前健康状况是空巢老人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从调查的村来看,目前超过三分之二的空巢老人都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因此身体状况特别好的基本没有,67.44%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一般,32.56%的空巢老人体弱多病,在生病以后,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大多数都在较远的外地务工,不方便回家照看,只有约9.30%的老人能够由子女回家照看,其余的老人基本上只能依靠自己。有老伴的空巢老人可以互相照顾,而大多数独居老人都是自己照顾自己。
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生活来源不稳定,经济供养水平低根据调查发现,村空巢老人主要的收入来源来自子女供给、务农或者低保。无论主要经济来源由谁提供,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不稳定且经济供应水平低。首先,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不稳定。调查显示(如图1),99.00%的空巢家庭有2个及2个以上子女,子女每年一般会支付给父母一到两次生活费,但这种供养是不定期的,导致老人的生活来源缺乏稳定性。其次,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供养水平低。调查显示,20.69%的空巢家庭还有大量耕地并成为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重庆夏秋季节天气炎热,务农村民常因干旱、洪涝等天灾而减产或颗粒无收,这样导致依靠自身劳动收入养老的老人面临经济困难。而根据现有的法律制度规定,这些老人从法定意义上来讲都属于有子女赡养的老年群体,因而无法享受到政府低保或救济金,导致这些老人陷入养老困境。调查显示,目前村空巢老人一年人均经济来源大概只有2500元左右。再次,村空巢老人大部分是年满7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大都体弱多病,尽管医疗开销能够报销大部分,但是自己支付的部分相对于其经济收入来讲也占有很大比例,这也使得空巢老人经济生活进一步陷入困境。(二)健康状况不理想,治疗方式简单根据调查发现,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够理想,且医疗较为简单。首先,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调查显示,目前村中有67.44%的空巢老人身体健康一般,32.56%的空巢老人体弱多病。同时,大多数空巢老人还或多或少地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其中肺气肿患病率最高。其次,患病的老人难以得到很好的治疗。调查显示(如图2),在生病后,只有4.65%的老人能够得到很正规的治疗;23.26%的老人是自己买药吃,进行简单的治疗;72.09%的空巢老人采取的是间歇性的治疗,他们在病情严重时就到乡镇医院去输液,等病情有所好转就停止治疗,过一段时间病情再次加重时又去医院治疗几天,反反复复的治疗使病情得不到控制或根除。另外,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规定起付线是100元每人每次,实际上住院输液通常都在三天及以上),而住院治疗的费用不能直接扣除或报销,需要病人事先垫付大笔押金(一般在1000元以上),而多数空巢老人一时拿不出这些押金而选择不住院或简单治疗,甚至有些选择拖病或用迷信的方式加以治疗,最终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使病情加重或恶化。(三)精神慰藉匮乏,文化生活单调调查显示,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匮乏,文化生活单调。首先,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子女与老人缺乏精神上的沟通交流。再加上近年来留守儿童因社会与家庭对其安全和教育的重视,大部分留守儿童也陆续开始留校住宿或跟随父母进城上学,空巢老人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空巢”了,因而来自子孙后代的精神慰藉也越来越匮乏。其次,农村空巢老人文化水平低,兴趣爱好少,文化生活极为单调。调查显示(见图3),村空巢老人中,88.37%的空巢老人没有文化,剩下11.63%的空巢老人一般只有小学文化,这种文化程度难以启发空巢老人的兴趣爱好,看电视、听广播或者找别的老人聊天成为空巢老人的主要精神文化生活,由于子女常年不在家,大多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因而更容易使他们产生空虚感和失落感。(四)生活照料缺位,老年生活无保障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务工,无法在老人身边亲自服侍老人,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照顾普遍缺位,老年生活缺乏保障[6]。调查显示(如图4),村约有65.12%的空巢老人夫妻都在,34.88%的空巢老人过着独居生活。尽管接受调查的老人中大部分目前能够生活自理,但一旦生病或卧床不起需要人来照料时,则往往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难以得到满足,甚至有些老人卧床数天或病死后才被邻居发现。同时,大多数的独居老人在生病就医时,往往都是早上去输液,下午就要赶回家,加上山区交通不便,看病需要来回长途跋涉,势必会影响其身体的康复。总体来讲,生活照料的问题正成为困扰农村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最大难题,急需引起政府、社会及家庭的重视和广泛关注。(五)政府政策支持不足,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滞后由于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影响,加之政府对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普遍偏低。首先,农村公立养老院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根据调查,村所在的潼南县全县只有各镇设有敬老院,这种养老机构属于政府经营的公立养老机构,但进入门槛很高,能够进入该养老机构的都是无子女供养的老人。而其他有子女供养的老人只能去县里的养老院,这种养老机构一般属于私营养老机构,政府对其建设要求高,同时这种养老院一般收费都很高,农村空巢老人难以承受这种高昂的养老费用支出。其次,政府对农村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目前政府投资兴办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养老机构,通常在硬件上投入的资金每张床位至少5-10万元,日常运营、管理费用每张床位至少补贴500元。但目前政府对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标准没有完全放开,不仅建设标准要求较高,而且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一方面导致空巢老人因民营养老机构消费标准高而无法接受和入住,另一方面因民营养老机构得不到政府支持导致无利可图,只能选择退出该领域。最后,农村居家养老运作机制难以市场化。一方面是缺乏有资质、有诚信、有品牌的养老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无力大量承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村居家养老工作尚处于政府主导推动阶段,政府财力有限,只能免费重点保障部分特殊困难的老年群体。要让更多的老年家庭通过购买来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还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7]。
解决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建议
篇10
关键词: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居住空间;儿童;老人;残障人士
中图分类号:TU23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148-03
著名诗人周国平曾说过:“家是一只船,它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在这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人们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居住空间度过的,这里承载着生命不同阶段的需求,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可是,即使我们的居住空间越来越大,居住的功能需求却很有限,一张床一张桌一只马桶,一个淋浴头,足矣。不过,居住空间的精神外延却很广,完美的居住空间能被所有人接纳,不管老人、小孩,男性、女性,甚至有一定的生活障碍的人都能在其中自在行动,完全自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需要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设计师们怀着对这些特定人群的关爱之心,将“通用设计(UniversalDesign)”理念充分运用在居住空间的室内设计中,这也正是本文重点要阐述的观点。
一、什么是通用设计?
在学术领域,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还有一个名称为“共用性设计”、“全民设计”。它的宗旨就是“为所有人设计”,认为不应该为一些特别的情况而作出迁就和特定的设计。相较于最早出现的“无障碍设计”,这个名称体现了更多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更广泛人群的关注。在1990年中期,美国设计师,朗・麦斯与一群研究人员订定了通用设计七大原则,为通用设计实践建立了指导和评估原则,让人们了解到真正好用而宜人的产品和环境是怎样的。
通用设计的基本定义为:产品与环境的设计应该适合所有人的使用,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改编和特殊化的设计以适合特定需要。它的原则是:1、公平性原则;2、使用可变性原则;3、简单直观原则;4、信息可觉察性原则;5、容错性原则;6、低体力消耗原则以及7、尺度空间可接近使用原则。
现根据特定人群对居住空间的要求分别阐述通用设计的各项原则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二、儿童居住空问室内的通用设计要求如何体现?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的化身,他们初来到这个纷繁复杂的人间,像一张白纸一样纯净美好,但又是如此脆弱无助。他们比成人有更多的时间待在自己的家里,家对他们意味着更多的含义。在我国儿童心理学中,儿童期通常指从出生到青年早期(17、18岁)。对婴儿来说,二十年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要设计出适合儿童的居住空间,需要设计师放低身段,放低姿态,舍掉成人的成见,以孩子的心去感知他们的世界。孩子的家是他们认知世界的窗口,也是带给他们最初的归属感的地方,而且还要伴随他们快速成长,儿童居住空间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还要能够和他们一起长大,这也正是体现通用设计的公平和可变性原则的。
法国当代心理学家H・瓦龙将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分为四个时期,即动作的发展时期(出生到3岁)、主观或个性时期(3~5、6岁)、客观性时期(5,6~11,12岁)和青少年时期(12,14岁以后)。
1.动作发展时期,也可称为感觉一运动阶段。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认识和接受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感知觉。虽然这个时期婴儿的行动还是不自觉的,但适当的视觉刺激却是使它的智力急速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个阶段,婴儿尚不需要独立空间,大部分是与父母在一个空间中。在房间的陈设布置中就主要考虑到可变性的原则,方便父母长辈照顾。婴儿专用的家具和玩具的尺寸设置应该参考它平躺以及趴着的状态为多,要求能保证足够的安全,同时在伸手、蹬脚、趴、爬时能较为轻松的接触到为佳,既锻炼了婴儿肢体的运动能力,也增加了它改变外界事物的自信心,促进它智力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在室内装饰中以颜色和容易辨识的具象图形主要装饰元素,像颜色鲜艳的花草、造型可爱的动物等为主,这个阶段婴儿最喜好红色和各种饱和度较高的色彩,利于它们接受和分辨外界的信息。
2.在主观或个性时期,又称为儿童的自律期。在这个阶段,儿童会直立行走,跑跳,掌握了更多的肢体技能,这时候他们开始关注“我”是怎样的,为什么“我”是这样的,他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世界,并从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所以,这个时期,儿童可以逐步适应或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除了睡眠,还兼有游戏、接待同伴、学习等功能。由于此时孩子已经基本建立自己的喜好和个性,所以对这个空间的室内设计不妨接受孩子自己的建议,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和装饰图案。室内的家具除了必需的床和储物空间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装饰,留下更多的游戏和活动空间。
由于此时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尚弱,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够,这个阶段也是儿童伤害性事故多发的时期,所以,室内设计应该更多一些关注和细致,尽可能关注到简单直观原则和容错性原则,以避免或降低由于偶然动作和失误而产生的危害及负面后果。整个室内都应避免玻璃金属等容易产生伤害的材料,室内家具以弧线型和软性外包为主,减少锐角和尖利的物品。
尽量采用易清洁的强化地板或免除跌打受伤的软木地板,也可以选择避免接触污染的抗菌地板。不要使用地毯,避免螨虫或粉尘积累,造成儿童呼吸系统的伤害。在一些尖角和尖利的家具物品表面可以使用软性的防撞贴条或包上圆角;使用安全插座避免儿童误伤;玩具和用具要采用适用这个年龄段的。家具的尺度要能符合这个年龄段的身体尺度,且能随孩子的生长调节最佳。
3.在客观性时期,又称启蒙期,这时大部分孩子都在小学阶段,学习和游戏成为儿童生命中的两个重要部分。儿童房的设计要更适合学习和游玩,而且,此时的学习和游玩已经不是儿童自己或仅限于和家人一起了,和同伴的交往成为儿童社会能力和成熟心智的重要体现。所以不管学习还是游乐,都要考虑到是孩子和他的同伴一起进行,一起做作业、做手工、聊天、聚会等,所以适合不同性别和身高的家具,能让孩子自由独立操作的物品或工具都是室内设计必不可少的几个原则,而较大的桌子,超过一把的椅子,甚至是高低的双人床等都是孩子十分需要的家具。
4.在青少年时期,又称为发奋期,瓦龙认为这时儿童的心理倾向又从外界事物转到内心世界,从对外在世界的认识转变到对自我人格的体会,而且与主观或个性时期相比,在富于主观的改变这一特点上有了新的发展,充满了矛盾、焦虑和情绪波动。因为这时期交友活动大多已转移至室外,青少年更愿意将自己的独立房间作为秘
密的不受干扰的“私人领地”,更多的体现每个孩子自我的个性和独立的想法,所以儿童房的设计主要以学习和休息功能为主,室内家具和陈设布置主要在保障更好的学习环境和体现个性上。
三、老人居住空问室内的
通用设计要求如何体现?
如果说,关爱儿童就是关爱未来,那么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未来。“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中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2011年3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新闻会),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二是高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5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三是空巢化进一步加速,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么严峻的现实,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更应该秉乘着一份关爱之心,结合老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为老人营造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空间。
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首先表现出生理功能明显的衰退趋势,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或出现意外事故而处于紧张状态时,机体就难以应付。其次,老年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失调,会出现各种功能障碍。随着机体的衰老,体力逐渐减退,老年人往往动作迟缓、反应迟钝,容易出现意外事故。如摔跤、跌伤,或被利器割伤等,使老年人随时处于不安全和不方便的境地。而一部分老年人则和残疾者一样需要使用手杖、拐杖,或者需要借助轮椅、视力衰退、甚至全盲或卧床不起。
在老人的居住空间中,让老人能像健康人一样自如、无障碍的生活就是通用设计的目的。
1.尺度
在老人居住的空间中,标准的常规设计高度是不适合老年人的。一些对年轻人来讲轻而易举的事情对老人却是无比困惑和无奈的。比如电源插座不能太低,即使老人能蹲下来够得着,等站起来也会产生眩晕;室内的家具高度最好能调节,即使是坐在轮椅上也能舒适的看书写字;包括卫生洁具和其他的室内尺寸都应该从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出发,符合老年人生活的科学尺度,满足通用设计原则中的低体力消耗原则以及尺度空间可接近使用原则,允许老人在活动中保持一种省力的肢置,减少持续性体力负荷。
2.安全
老年人居住空间的界面设计和形体构成应简洁大方,室内色调应祥和平静,不宜采用红蓝等浓度色彩,以免过于浓烈的色彩造成他们心跳和脉搏紊乱。墙面采用吸音的壁布或木饰面,保存安静的氛围。在过道和主要通道留有足够的护理空间和轮椅活动空间也是老年人居室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
卫生间的设计要针对老年人运动机能下降,肌肉运动能力不强的特点在座便器、洗手池、浴盆和淋浴附近都安放扶手,或留有安放扶手的余地,便于今后随时改装,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质来提供舒适的手感。浴室内做好防滑处理。
专为老人设计的厨房,厨柜设计的样式应尽量迎合他们记忆力不好的特性,多采用一些开放式的储物设计。无法做成开放的部分,也应采用通透性好的玻璃门板,或在厨房的墙上、柜体上多设置一些挂件,把平时经常使用的一些锅、铲、勺什么的都挂在明处,一目了然,省去弯腰或探身翻找的时间,方便又安全。
四、残障人士居住空问室内的
通用设计要求如何体现?
残障人士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永久或暂时性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至于正常生活存在障碍的所有人群,包括部分老年人、幼儿、治疗期间的患者等。根据我国最新的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中国残疾人的数量已经达到8296万人。在人类尚无法根本控制残疾的当今社会里,总有10%的人或早或晚逃脱不了残疾的怪圈,天赋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人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
为了让残障人士在自己的家里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充分发挥通用设计公平性原则,避免他们产生隔离和挫折感,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居住空间就成为现代室内设计师的责任和义务。
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除了参照老年人居室的设计要点,还应根据不同的残障类型及时调整空间的尺度,满足使用可变性原则,尽量能够适应各种情况下的使用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可接近使用原则,为辅助设备和个人助理装置提供充足的空间。
-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教育
- 下一篇:小农经济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