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在1981首次提出来的,目前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研究文献很多,但是其主要集中在研究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而关于会计电算化管理方面的文献则比较少,在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蔡传勋和王效忠编著的《会计电算化》一书对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定义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到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中,并且代替人工计算的一种具有现代化大生产的一种必然产物。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起点比较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结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尝试阶段。从财政部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的电算化试点开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进入了发展历程,并且在1981年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少数的单位开始进行单项业务的会计电算化;二是自发阶段。会计电算化在少数单位的应用使得人们意识到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为此不少单位自发的组织本系统的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发与应用,使得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三是商品化阶段。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一些专门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公司逐渐的增多,国产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市场占有率也得到普及,并且我国政府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是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记账、算账等内容的财务会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财务工作的需要,因为管理型会计软件开始被人们所熟知,并且经过研发,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问题
自7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就当前会计电算化运行的效果来看,所带给企业的效益并不明显,尤其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带来较大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会计电算化在推行的过程中缺乏企业管理者的支持。会计工作与企业的经济活动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会计管理工作只够对单位的资金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同时会计工作的开展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因此,需要企业管理者的支持,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者的支持,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受到自身专业素质不高、认识不全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他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支持力度不够,甚至一些管理者认为实施会计电算化以后,企业的财务信息会被外界所获悉,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财务控制。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技术人员,而企业出于节省经济成本因素的考虑,他们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会计电算化。二是企业的管理基础比较差,不利于实施会计电算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程度,如果企业采取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是不可能对会计电算化有过大的需求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应用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所进行的分析与判断的数据的准确性,比如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必须要经过预先的编制,这就要求编制前的相关数据要科学,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比较差,那么其很难保证软件程序的科学,为此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具体表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中,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决定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主要包括不同软件的实施,比如结合软件的来源分为:自行开发软件的实施、委托开发的软件实施以及商品化软件的实施。由于商品化软件的实施是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因此,不需要企业进行过多的管理,重点从自行开发的软件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一是对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存在误解。有些人将会计电算化简单的定义为对会计数据的计算,而忽视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决策职能,这样研发出来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满足使用单位的要求,最终会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不完善,不能满足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二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研发的人员分工不合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发需要不同程序模块之间的配合,因此,在研发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模块进行人员分工,但是在研发的实践中,很难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比如:计算机开发人员与财务专业人员共同对某一板块进行研发,结果使得研发出来的软件存在一定的程序犯罪漏洞。
(三)会计电算化实施后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实施后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电算化的会计信息安全不容乐观。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相比,会计电算化是依赖于计算机工具而进行开发的,而由于计算机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实施后其必然会存在安全问题,比如由于计算机没有及时地进行杀毒处理,结果导致计算机系统的相关信息被病毒所破坏或者被黑客所窃取。二是会计电算化的人员比较缺乏。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学科,其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专业的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还需要相关人员掌握一定的管理学、信息学等,而在实践中具备这些知识的人数则少之又少,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当前的会计培训没有针对性,虽然我国建立了会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但是这些培训只是针对某一项专业技术而言,而没有将会计电算化应用与会计专业知识相结合,结果造成专业人才数量的不足。三是会计软件的通用性比较差。会计电算化软件生产厂家在研发软件时,一般不会考虑应用企业的特殊情况,结果导致会计电算化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一些必要的手工操作,这也是造成会计电算化不能普遍应用于实践的根本原因。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与完善会计电算化体系的设计,规范企业的管理
解决会计电算化在实施前所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是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增强他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程度。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必须要依赖于企业管理者的支持才能获得发展,尤其是会计电算化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涉及不同的部门利益,因此,更需要企业管理者的协调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积极增加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并且鼓励相关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加快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二是要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设计,要做好会计电算化的规划工作。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及时的调整,因此,在设计会计电算化系统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方向,以此有步骤地实施会计电算化。三是规范企业的管理,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的业务流程关系到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需要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传统的人工会计核算岗位就会消失,为此需要企业进行相关岗位的调整。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软硬件平台系统,企业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软硬件平台,比如: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时一定要本着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选择具有前瞻性的软件系统。
(二)建立会计电算化研发人员分离制度
为避免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人员利用研发契机,进行程序犯罪的概率,我们应该建立研发人员岗位分离制度,即软件研发人员一定要与企业财务人员相分离:一是计算机开发人员与财务人员分离。在具体的研发过程中,计算机研发人员不得与财务人员共同承担某一程序模块的研发,避免他们利用模块开发的机会,通过预存漏洞进行职务犯罪。二是计算机相关人员要进行岗位分离。计算机人员是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直接开发人员,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内部控制就会导致他们利用研发平台,进行相关财务信息的犯罪。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人员的管理工作
无论功能多么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都离不开人员的操作,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一是要进行合理的职能划分。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与审核人员的职能进行划分,以此强化企业所提供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将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的职能进行划分,以此保证系统人员利用职能优势篡改会计程序的资料。二是要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教育。会计电算化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企业要对现有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培养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比如:会计人员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懂得企业的销售信息、银行基本业务知识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等等。三是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应用会计电算化以后,企业的财务信息会直接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计算,而计算机的隐蔽性相比传统的会计模式要更强,这样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需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四)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管理
电算化的使用离不开日常的维护,实践证明,合理的维护能够大大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维护产生的费用要占到整个系统成本的70%,因此,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入手,提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工作:首先,会计电算化的硬件维护。硬件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系统硬件的日常维护、对系统有时发生故障后要及时地进行故障排除工作以及进行系统的恢复、系统环境发生变化时进行系统的适应性工作。其次,软件的维护工作。软件是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量的重要部分,对软件的维护要以严格的程序进行。最后,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的管理。比如:计算机工作的环境一定要做到防火、防水等措施,并且对进入机房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实施资格审查制度,并且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处理。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相关,据笔者对于目前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硕士研究生文献资料中涉及到会计电算化理论方面的非常少,尤其是会计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知识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则更少,如各种类型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财务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财务流程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乃至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必须加强,是能够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四、结语
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多方面入手,针对会计电算化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此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 娟.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改革与开放,2010(7).
[2] 陈 璐.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2(13).
篇2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并在会计影响下产生的产物。从其本质来看,会计电算化是指使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的领域,也就是通过计算机来代替人完成会计计算的工作。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起步较晚,在近两年快速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规模和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面临着更大困难。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简化一些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确保数据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会计核算工作都是通过人工计算完成的,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人工计算的结果难免出现一些误差,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但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引入,大多数的核算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会计人员只需使用一定的程序就可以自动实现对数据的计算、分析等,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核算时间。对于一些工作量较大的项目,还可以根据要求建立一定的数据处理模板,将所有流程都整合到一起。采用一些先进软件还可以将数据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展示,工作人员随时可以调用所需数据。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也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其具体的阶段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分别是理论研究和设计阶段、软件开发阶段、应用推广阶段和综合开发阶段。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内涵是通过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对人工的需求量,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与分类,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会计信息基础,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优点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的会计工作得以应用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使得会计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促进会计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减少会计工作的时间,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传统的手工会计,有着更准确的信息处理特点,不仅能够减少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错误,而且还能借助电算化系统来保障会计信息保存的长期稳定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应当遵循企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起到提升企业经营质量,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要达到这些要求,我国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1.会计电算化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制度,对电算化过程中的各项内容进行严格规范。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相应的,在管理制度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许多功能和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但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尚未对会计工作制度进行改革,在许多企业中仍然以人工处理为主,在会计工作方式上没有进行根本转变,之前制定的新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还有一些企业存在内部会计制度与国家要求不符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把握存在问题,对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的把握也存在偏差,导致在进行制度建设时无法把握正确方向。
2.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进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尽管发展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许多企业还存在对这一概念认识不足或出现偏差的现象。许多员工将会计电算化简单地看做用计算机完成记账工作,事实上,这两个概念存在很大区别。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则容易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在会计电算化发展前期,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对电算化这一概念进行充分了解,再加上大多数企业只关注会计工作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足够的经济收益,而忽视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的优化。很多时候,会计电算化被看做是节省计算时间的一种工具,其强大的数据分析整理能力被长期忽略,会计电算化的真正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事实上,合理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和处理会计信息,帮助管理者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将企业在会计信息上的资源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3.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开发不到位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应当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建立会计管理网络等。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会计软件开发的瓶颈,软件功能的开发不到位,电算化功能薄弱,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许多企业现阶段采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只能进行简单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无法将这些数据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更无法建立模型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4.会计从业者专业素质不高
尽管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电算化工作的自动化管理,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需要人工参与,尤其是一些关键信息,需要进行检查和核对,还需要人工输入原始的数据。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的会计从业考试还没有将电算化操作能力纳入考试范围中,与实际工作要求产生脱节,导致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和原则都没有充分掌握,更无法将相关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这一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中尤其严重。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岗前培训,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也十分匮乏,一旦在工作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或程序出现问题,工作人员无法进行及时维修,将导致会计工作受到很多阻碍,工作效率下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要真正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必须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定期组织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最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为企业的会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5.资金短缺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在资金上的缺陷,导致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无法得到良好的维护和开发,给信息处理造成了一定阻碍。会计电算化系统起到了信息存储、数据传输等功能,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企业机密,一旦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出现安全隐患,就会出现信息泄露的危险,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再加上系统的外在威胁和操作人员在维护能力上的不足,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实际上十分脆弱,企业的会计信息时刻面临着泄露的危险,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中小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应用策略
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会计信息的处理尚不完善。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减少数据处理误差。其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能促进财务系统的整体建设和发展。
1.完善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制定和划分。每一天的核算工作完成后,都应当对当前的信息做好详细记录,做好信息备份,并对系统功能进行确认,防止系统受到侵入和破坏。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严格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为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应当做到双重备份,多渠道保存,对于一些数据应当实现纸质化保管。管理制度建立应当建立在分工明确的原则上,数据的输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做好职能划分,并各自设置好登陆系统的密码和权限,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对系统中的数据应当做好定期删减和调整,减少系统维护的工作量,确保系统中有充足的存储空间。在数据保存后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确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2.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要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就应当将这一概念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重视应当自上而下展开。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对会计电算化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对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企业内部机构中设置专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监管人员,并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实行完善的考评制度,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会计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加强思想觉悟和专业能力,充分熟悉和掌握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制度的相关规定展开工作,并定期学习、接受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为企业发展打好基础。
3.开发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因此,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软件功能是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降低系统软件运行的风险,排除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防止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出现的经济损失。财务软件和计算机系统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最主要的设备,要确保其工作效率,在配置上应当注重品质和水平,同时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能力考虑经济性。企业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技术发展和工作需求,定期进行软件升级和更新,管理人员则要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对系统中的数据做好及时的备份和处理。为增强系统对病毒的抵御能力,应当在系统中安装一定的杀毒软件,并采用加锁程序对设备进行保护,设置防火墙对网络进行安全预防。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开发上也将有更大进步,将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建设。
4.对会计从业者定期展开培训
在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下,会计工作人员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仍对会计工作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展开定期培训,从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的分析处理、会计电算理论等方面展开教学,使会计人员充分掌握会计工作过程中应有的技能。会计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使得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5.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的投资力度
任何制度的建立、实行和完善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也不例外。企业应当转变过于关注短期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内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上,只有确保内部工作体制的完善,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在长远的竞争中树立优势,从而获得更好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在会计电算化建设中投入更多资金,加强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程序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四、结语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当前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安全隐患的存在给系统应用带来了阻碍。企业应当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宏.我国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21):42-43.
[2]李长山.浅议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政研究,2010(4):88-89.
[3]陈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24-25.
篇3
会计电算化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诸多便利,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对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会计电算化;企业内部控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唯有通过内部控制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使得原有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方式和内容都产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也必须清楚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诸如系统安全性风险、档案管理系统不规范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唯有对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优势。
1会计电算化发展概述与作用分析
1.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该阶段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迅速普及,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阶段的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运用计算机完成原本由人工完成的记账、算账、报账、查账、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尚未形成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第二阶段为21世纪初期至今,该阶段会计电算化发展迅速,已经从最简单的数字计算发展为全方面的数字核算和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使得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变得更加合理与完善。
1.2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总而言之,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提高了会计审核的效率和质量。计算机的引入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降低了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出错率,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审核工作的工作效率,这一点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尤为重要。二是为信息共享与传输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在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中,会计人员得到的数据要通过多次传输才能到达决策者手里,信息及时性较差,而通过引入会计电算化技术,建立信息共享网络,将极大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依据。三是使得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模式得到了优化。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原有的弊端不断凸显,也督促着企业不断探索与改革,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朝着高效、全面、及时、优质的方向不断发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2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得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会计电算化在给企业内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网络安全性难以保证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互联网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在变得更加重要,但是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安全性难有保障,从而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形成巨大的威胁。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大部分集中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假如企业不重视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缺乏安全意识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计算机信息系统突发瘫痪,将会严重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所以企业只有对远程报账、远程审计、信息共享平台等需要用到互联网的平台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它的安全性,内部控制系统才能更加安全地运行。
2.2对初始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很多环节的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并没有人的参与,这大大地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假若初始数据存在问题,其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更加难以被发现。计算机虽然是一种智能化的产物,但是也具有“愚蠢”的一面,它只能唯命是从,不能自主地发现错误,一旦出错它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所以会计电算化在这个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得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初始数据的准确性有了保障,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才有意义。
3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3.1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技术水平虽然会计电算化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其主要工作还是得靠人来完成,要想解决会计电算化在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与专业学习来提升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组织培训与考核,首先可以让会计管理人员对电算化会财务管理系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其更好地运用相关财务管理软件。其次还可以让会计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了解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从而有利于督促其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工作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3.2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人员职能控制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人员职能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只有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责任进行细分,才能让会计管理人员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由此督促其更加认真负责地工作。②加强监督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涉及的内容众多,特别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背景下,很多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对该过程的监督更加困难。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3对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会计电算化对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现有的档案管理进行完善就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这可以从以下两个细微之处开始做起:一是加强对初始数据的审计与核查。在将数据录入财务管理系统之前一定要对初始数据进行详细的核查,最大限度地保证它的真实性,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存档工作,以备不时之需。二是对现有的档案管理程序不断进行优化。通过对现有系统进行创新改革,提高档案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4提高控制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性网络系统的运行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时常会因为一些因素致使电脑系统运行错误,要避免出现类似问题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安全控制以及接触控制工作。环境保护是为了减少外部原因所出现的电脑故障,保护电脑系统不受外部侵害;安全控制包含了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机房环境保护和保护性设备配备等。接触控制是为了避免未经授权的人擅自使用和修改企业电脑系统信息,确保各项信息的准确。它的控制措施有:①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拒绝外来人员操作企业计算机;②设置系统人员的权限限制;③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识别;④分离数据的处理与存储;⑤建立完善的工作日志。
4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电算化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诸多好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安强,郭立新.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J].财会月刊(理论),2014(2).
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方法;影响
会计电算化已经在我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样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一些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帮助会计电算化做到更好的满足不同的企业提出的需求。会计的各方面反映都在渐渐的淡化,并积极的参与在经营和决策中,财务使用的核算型软件在功能范围,以及在信息容量方面都显现出一些局限性的特点,还没有满足企业管理工作方面的需求。这种新的变化满足了现代社会向前全面发展的要求指向,代表着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质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并降低会计工作的强度。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1.内部控制管理程序化
计算机通过内部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方式提出程序化的要求。同时,因为数据处理的是人与机器相互结合,将内部的控制程序化,让系统控制变得复杂化,控制点从手工会计对人进行控制转向人与机器双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含硬件的维护、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件、人员分工,还有会计档案、会计信息的管理以及保存。
2.数据处理效率高
计算机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对原始数据采取编码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会计数据的效率和速度有所提高。会计电算化在输入会计凭证后自行开始记账、结算、汇总、出报表等着一系列的工作。对于出现的重复业务,可按照相应模式自动将记账凭证生成,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编制会计报表工作,会计电算化可按照既定的程序,运用计算机计算,及时的抽取数据,随时进行报表输出,将会计的核算工作,从复杂变得迅速而简单。
3.信息处理的规范化
电算化会计要在规范化的会计工作基础之上进行建立,对数据处理也可以按照程序规划进行。从会计电算化自身的特点来看,对会计工作具有深层次、多方面的影响。
4.数据处理工作自动化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必须把分散在每一个核算单位的会计数据进行统一收集之后再集中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自动对输入的数据行进过账、转账以及编表处理,其中间环节在计算机内自动进行操作。
二、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方法中的影响
1.对数据储存方法带来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会计,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大多运用手工的作业方法,利用这种传统的模式记录数据。在企业内部的信息以及财务数据等,通常用储存为纸质的材料,而且企业必须将这些纸质的材料妥善的保管起来。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以上基础上面,增加计算机储存以及网络储存的先进方法,这样的方法不但提升储存容量,并且在储存成本方面的资源投入也明显减少了。借助计算机开展的数据处理的工作,利用计算机可以快速不断的运行的特点,从而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益。额外,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工作能将实时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其中实时性很好的规避计算机在操作方面的滞后性缺点,保障了及时的反馈和利用信息。持续作业的提升更好的解决了会计工作人员,在长时间持续性中工作产生的疲劳,以及反应迟钝的现象。
2.对会计工作的内容产生的影响
实施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扩展了会计工作的范围,,会计的工作通常是以企业的生产活动作为对象,因为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影响,从而工作对象逐渐开始拓展,包含传统会计的账簿、报表、凭证等有关内容。并且将储存数据的硬盘和软盘都纳入其中。其次,常规的分析及核算方法,在会计电算化中产生改变,一些工作只需要借助计算机,就可以完成。但是,数据审核和会计信息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运用计算机的新处理方式,只需要通过点击鼠标这种简单的操作方式,就可以超越传统会计的工作效率,将分析数据等项目,变得非常的简单。再次,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重点项目,都因电算化带来的影响,传统会计中的会计报表编制、算账、记账这些内容不再是工作的重点。大量的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复杂的工作,简化了繁重的会计工作,监督工作成为了工作重点。审核原始数据,对各种凭证和票据进行检查同样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3.对会计信息审计方面带来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方式逐渐被信息系统审计所替代。在传统的审计中,所有的工作都依赖于会计人员手工登记和记录的账务,不利于审计的开展。而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比较多样化,如数据测试与平行模拟数据测试、抽样测试、嵌入式审计等。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数据进行电子化存储,也致使部分手工记录、纸质资料等逐步消亡,导致部分有价值的传统审计线索缺失。因此,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步发展,在设计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时要考虑到这种变化所带来的优势和劣势,需综合应用传统方式和会计电算化方式的优势,将二者结合应用,保障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
4.财务实现处理自动化、一体化
会计电算化的自动化使数据能够达到同一性的标准,保障数据共享。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以低成本、高速度、自动化、精确地进行数据处理,不仅打破了手工会计的局限性,还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这种方式让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经济信息的使用价值。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职能由传统的核算职能向监督、管理职能转变,因此与企业经济管理融合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将成为发展趋势。三、结语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会计工作中带来深层次和全方位的影响。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对会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会计工作带了了巨大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陈颖.关于会计电算化下记账凭证设置问题的思考——以用友U8财务软件为例[J].中国商论,2016(9):58-60.
[2]徐丽,耿荣.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人才培养质量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6(7):48-52.
[3]胡洁,章旭颖,蒋翠,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2(12):118-119.
篇5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四)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遗乏。
(五)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二、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已紧跟大企业的脚步,开始配置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中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搞好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的转换工作
一是改进相关会计制度。从手工会计转向电算化时,一般应当对原有企业的财会制度进行修改或者重新制订。二是作好数据的转换工作。无论从存储安全性、取用快捷性上还是从进行相关分析报告的需要上考虑,将历史数据输入新的电算化的会计系统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会计-- 计算机-- 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内容主要包括: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
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资料、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全套文档资料,视同会计档案保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指打印出的各种帐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
三、随着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快捷、高效日益为众人所知,财务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会计电算化将向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方面发展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全面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材料的采购、销售、存货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以及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成本费用的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所以,将现有的财务账务系统、成本分销系统、报表、资金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数据转换接口,保障各软件系统内部的数据方便进行交换与重组,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二)电算化会计将向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
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并不广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分析手段的落后。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为手段的,面向企业内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管理活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归类,还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因此,许多企业往往主观上希望通过管理会计解决一些决策与控制问题,但客观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会计的许多资料来源于成本会计。因此,如能解决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性问题,将有助于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三)财务软件的开发将实行统一的标准
现在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
(四)电算化会计将向知识处理、智能型方向发展
计算机应用经历了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两个阶段,现在正向知识处理的新阶段发展。作为会计电算化这门新兴学科,需要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研究和发展其自身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会计电算化有四种模式电子数据处理EDPS、会计信息系统AI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如何有效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化
[DOI]10.13939/ki.zgsc.2016.02.09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化以及科技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与此同时,会计领域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开始广泛应用并大力推广信息技术。信息化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不仅促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还促使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好。由此可见,信息化必将是会计电算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探究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过渡的进程十分重要且必要。
1会计电算化过渡到信息化的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我国社会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与生产的一切活动中,毋庸置疑,会计领域对信息化技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依从性。现阶段,我国会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正处于电算化―信息化的过渡时期。由于多重因素的制约,例如,物资供应、人员配置以及社会环境仍存在较大程度的缺失,加之一些人并没有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形成明确的认知,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许多人认为,会计电算化已经可以满足会计领域的发展需求,虽然会计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层次拓展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空间,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改革并不具有必要性。除此之外,在宏观环境方面,我国现在处于发展时期,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浅薄的认知,且没有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基于此,我国相关人员需要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让人民大众普遍认知会计信息化的优点,大力支持且全面投入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会计领域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本,实现健康发展。
2会计电算化与信息化的内涵
首先,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作为信息操作系统,其主要应用技术为计算机技术,具体运行原理为:利用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有效核算企业内部会计领域相关内容的增减变化情况。例如,会计要素、财务收支等。在会计领域合理化应用电算化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促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也越来越好。其次,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即在会计领域日常工作中,积极引进大量现代化信息技术,例如,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对会计领域的工作模式进行全面重构,然后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这样可以促使会计信息资源实现最优配置,进而有效提升其应用效率。
3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足之处
虽然会计电算化为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捷性,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建设的深度与广度越来越大,社会需求越来越高,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已经难以满足会计领域的社会发展需求。
3.1会计电算化兼容性不足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越来越多,很多企业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立足之本,多致力于发展企业个性。正因如此,很多企业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也普遍注重个体风格。而我国会计市场由于缺失完善性,并没有出台相关法规文件,统一规范会计领域相关软件的具体标准,导致会计领域软件千差万别,不同企业在会计领域所应用的核算软件也不同,会计软件之间没有实现良好的兼容性,导致会计信息资源无法顺利实现广泛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领域的发展。
3.2会计电算化人员不具备良好的素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知识化建设程度日益加深,单纯的专业性人才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各个领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企业大力寻求对象。对于会计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是会计电算化顺利发展与应用的基本保障,会计电算化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而我国会计领域自从步入电算化发展历程后,所应用的工作人员多是传统核算模式下的会计人员,此类会计人员往往会计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技能均较差,只是经过企业短期培训便上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例如,某企业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在会计领域步入电算化历程后,并没有及时聘请复合型人才,而是对原有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了短期的计算机技能培训,便继续由其负责日常的会计工作,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种类存在较强的复杂多样性,日常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加之传统会计人员思想观念不具有先进性,难以适应全新的电算化工作,导致该企业的会计工作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相悖,不仅该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无法成功过渡为会计信息化,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企业的发展。
4会计电算化过渡到信息化的策略
会计电算化过渡到会计信息化,根本目标是促使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实现进一步完善,提高会计原始数据核算的精准性,为企业相关发展决策以及管理提供有效且高价值的参考数据,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1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自身观念
企业会计电算化要想成功过渡为会计信息化,基础保障便是企业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自身观念,对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化发展给予高度重视。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化,明确认知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以及价值,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其次,要将会计信息化发展决策贯彻落实于实际工作中;最后,企业管理者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化专业性。
4.2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要想促使会计电算化成功过渡到会计信息化,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复合型人才。随着企业的发展,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会计理论性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基地,为了确保所输送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应大力建设会计信息化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在高校培养的基础上,对人才进行进一步完善,例如,岗前培训、进修学习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4.3促使企业的财务业务实现一体化
很多企业虽然会计电算化已过渡为会计信息化,但由于其他业务建设力度缺失,并没有实现信息化,或是整体规划不具备合理有效性,信息会计化所具备的能效无法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应用价值大打折扣,会计信息不具备良好的实效性,难以实现全面共享,导致企业发展决策与管理缺乏有效的数据保障,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应促使财务业务协同发展,开展一体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会计信息化实现全面健康发展,进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整体效益。
5结论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可以促使会计信息更具时效性,从而促使会计信息实现全面共享,提高企业发展决策与管理的有效性,最终引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向存忠.关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3).
[2].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过渡的相关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1).
[3]陆培中,方敏.企业管理信息化视角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0).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信息处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42-02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面向未来社会对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1)实验科研阶段。1983年以前,企业的电算化基本上属于缓慢发展阶段,企业会计电算化主要处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阶段。在此期间,企业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进行工资核算的单项会计业务核算。1979年长春一汽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自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1983年到1989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新技术革命浪潮遍及时期。然而,在此期间企业会计电算化在理论、经验、人员培训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大部分单位采用自己开发的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造成了许多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的存在。为此,我国开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使得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沿着一条规范化的道路前进。
2.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1)由事后核算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转变。会计软件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财政部评审的会计软件有40余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实用、高效、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会计软件。(2)现有会计电算化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手工账与会计电算化处理手段两种核算形式中仍在相当多的单位并存,真正实现甩账的单位并不多,会计核算效率低。其次会计软件管理功能开发不足或没有开发,且多数单位虽采用了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但只应用了其中的一些核算功能,相当一部分的管理功能则处于闲置状态,系统资源浪费极大。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不够。首先,由于企业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一些人认为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其次,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但企业没有对会计信息系统做个性化的调整和设置。再次,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2.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一般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只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虽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 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的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个问题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
3.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没有严密的基础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在人员分工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没有严格权限限制措施,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篡改数据留下隐患。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十分不完善,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其次,从档案资料管理上,许多单位对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导致不少的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以至于造成企业财务信息泄密。
4.财务软件的使用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
目前会计电算化规模和管理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还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今后发展趋势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电算化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一方面,以机代账单位将逐步增多。现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已经成了一个自发的要求,各单位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后,一般在3个月后大都能够实现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2.加强“人机系统”,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仅有一个良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同时需要会计人员的准确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可靠。在会计电算化的初期,重点放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应该把工作中心放在培养拥有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操作能力的人才方面,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
3.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保存是否完整等。为了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首先,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制度;其次,要做好财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等方面。也就是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做好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至少两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等工作。
4.会计电算化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首先,标准的账表文件格式将逐步实现统一,以解决各种会计软件之间的接口问题、会计信息的相互传递问题、会计工作电算化后的审计问题,从而为更充分和更广泛地利用会计信息服务。其次,随着宏观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经验的积累,以会计软件的开发、验收规范,各种标准账表文件为主体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体系将逐步形成与完善。
综上所述,从会计电算化发展来看,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信息时代,要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探讨。总之,21世纪的会计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应该抓住这一良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何日胜.论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财政研究,2007(8)
2.赵刚.当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会计之友,2007(35)
3.王秀丽.浅谈现代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今日科苑,2008(02)
4.郭晓鸣.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及实施浅谈.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1)
5.胡振宇.企业会计电算化若干问题的探讨.会计之友(中),2007(03)
6.白红莲.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4)
7.王桂华.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代商业,2008(12)
8.赵晓诗.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和发展.电大理工,2007(01)
9.刘志.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10.贾睿.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6)
篇8
摘要:随着工业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成为时展的必然产物。尽管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会计界算不上一个新鲜事物,但就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来看,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期望能够对目前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 会计电算化 建议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结账,以及分析会计信息,做出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几百万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约占全部企事业单位的26%,而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能够完全依靠计算机的有效运行来完成本单位的会计记账、报账等基本会计核算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管理者综合掌握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一系列会计工作方面的有利变化。但是在充分享受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在各企事业单位应用会计电算化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将以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为例,围绕如何解决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2.1未能设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完善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很少能够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的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系统建立的基础是满足个别职能部门的要求,几乎没有企业能够从企业整体的流程再造的角度出发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上述问题造成的后果是,在只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仅仅依靠会计信息是难以确保做出合理决策的;而在建立了不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中,忽略了整个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经常存在负责成本的人员若是想要了解价格信息和税务信息、负责价格的人员若想要了解成本信息时,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查阅资料或者相互询问的方式,显然削弱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2.2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主要分为两种: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通用软件指的是使用范围较广的软件,具有大众性、普遍性的特点。通用软件的优势在于使用成本低、安全性好、稳定性较高、准确性强,但是由于通用软件的普遍适用性,在其设计时存在难以兼顾具体企业细节的问题;专用软件是指适用于专门企业的软件,在设计的时候往往是针对具体的企业设计的,因此专业软件的研究开发成本较高、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因此,专业软件只有实力强大的企业才有能力使用,中小企业一般只能选择通用软件。
2.3网络化会计存在的问题
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之后,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网页上的数据等信息成为企业的主要会计数据。网络化会计带来的现象就是传统会计流程中各个审核过程的迷失以及相关监控确认手段的消失,信息在网络中主要是传递没有确保信息真实性的保障措施。此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在网络中流动的数据也在增加,大量的数据流动极易引发数据泄漏、篡改等问题。最后,整个网络中的信息是共享的,因此在企业进行相关的网上交易时,极易受到来自于网络的威胁,例如:商业机密泄漏、黑客攻击等。
三、完善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建议
3.1 在企业内部引入“企业ERP系统”
要解决当前工业企业内部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问题,当前最为可行的办法即为在企业内部引入“企业ERP系统”,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简称。当今社会的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涉及通信学、管理学、运筹学等等学科的综合性技术。要应用会计电算化,必须引入先进的企业整体资源管理计划,这里的ERP系统无疑是最有选择。通过引入ERP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对于企业业务活动较大的部门如:财务部、物资管理部等建立独立的资源子网——财务管理信息子网、物资管理理息子网。
篇9
关键词:ERP;会计电算化;灵活教学;发展
近几年,计算机领域的科技技术越来越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为此,现代会计电算化教学面临着要进行一场重要而必不可少的创新改革。而在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着某方面的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讲课内容落后、教学的课程体系存在不合理性、授课方法单一等。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ERP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对于一些会计从业人员,若他们缺乏对ERP的了解和操作能力是难以在会计行业立足的。所以,在为社会培养精通财务会计方面的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练习ERP的操作,使其适应ERP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成为ERP时代的财务会计精英。对于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占有必不可少的地位,为此,对现代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一场创新的变革的目的是为ERP时代培养一批不可多得的ERP人才。现阶段,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存在于高职会计电算化的一些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讲课内容落后、授课方法单一、师资问题等,但是对于这些问题尚未有人提出一些良好的解决方法,因此,现今的ERP体系仍未很好的融入到会计电算化课程当中。为此,笔者对如何在ERP时代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水平提出几项建议。
一、ERP与会计电算化的基本介绍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简称ERP。ERP软件是20世纪90年代一家美国的计算机网络公司针对当时计算机的发展需求和基本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需求而设计的,而且此软件可以就现有信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ERP软件在企业当中担任对企业的各种信息集成一体化处理的角色,这些信息主要是包括有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方面的信息。ERP既然是技术时代下的一种产物,必有它不同于其他软件的特点,ERP软件除了有一般的功能外,还有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点。
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简称会计电算化。在过去,人们是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的,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善于利用计算机去进行财务会计方面的工作。而且计算机不仅是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而且在关键的时刻,计算机会利用其在企业内部得到的信息而做出一些较正确的决策。在这社会不断发展和技术不断改革的大时代,会计电算化腾空出世,它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处理信息的效率,最重要的是它会对会计这一门学科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在高职院校的设置
当今社会,国民经济不断地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的发展,使得其在世界各国各领域普及使用,而且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这一点在会计领域尤为的突出。现阶段,会计已经成为一门高校必不可少的学科,它包括电子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会计科学等几门课程,是一门边缘的学科。由于处理信息快、准确、网络发达等方面的特点,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为此计算机让会计行业不断地向现代电算化的方向前进。企业引用ERP系统来管理企业的内部信息,使得企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大减少,大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工作质量,而且在ERP系统运用的同时,企业会建立一套完善的相关的制度来规范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ERP操作从而使企业的信息操作达到合理化和合法化,进而使得企业在迅速发展的时代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每天都会有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所取代,而对于会计传统手工的记账、算账、报账方式也已经逐渐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企业想持续发展就要聘用技术性的人才,为满足此需求,就必须着手培养一批素质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一定水平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学科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主要包括了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和技能结构体系。
三、如何利用ERP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所能采取的措施
1.明确教学任务
院校教师讲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时,可以把课程分为几方面,例如:知识教育、素质培养、技能传授等,分别向学生讲解,逐一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表现以下方面:
知识教育方面: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和基本情况;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明白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说明及要求;熟悉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
素质培养方面:通过对学生讲授课程,培养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兴趣,让学生形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认真遵守会计电算化操作要求,规范性地对待会计类工作。教育学生在平时操练当中要实时的训练自己抗压能力,锻炼好自身的业务操作水平以提高竞争能力;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善于与别人相互协调、互相合作。
技能传授方面:教育学生要遵守时间观念,在企业当中工作要及时的完成工作业务并且正确地运用财务核算软件;学生要学会运用会计电算化课程来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且学会维修系统以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要从事财务会计方面的工作必须有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对会计电算化学科分具体课程
根据对大多院校的三年制教育的研究和分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把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的第一学期。那么当教师开展电算化的教学课程时,有利于学生可以在熟悉课程后更好地考会计证和会计电算化证。学生主要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用友ERP-NC管理软件,此管理软件主要要求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理论、总账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等;而对于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要学习金蝶,与用友ERP-NC管理软件相比较,金蝶更加趋向于学习具体的业务操作系统,比如:总账管理系统、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和库存核算管理系统等。对于这两个软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授课需要和软件的实际应用需求,对软件的讲解时间进行调整,理论课和上机操作应控制比例,尽量是1:1或者是1:2,甚至让实际上机操作所占的比例要更大。
3.合理化地对课程进行整合
为了让会计电算化能更早地在高职院校建立课程,高职院校要加快工作步伐,尽快实现把会计课程和电算化课程合并的目标。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是包括系统设计理念、计算机、会计知识、管理思想、会计软件应用这5个科目。会计电算化的实际上机操作的教学分四方面:计算机技术基础、会计电算化教学、将计算机融入各个专业领域、实例训练。这四方面的教学涵盖的内容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具体的表现以下几方面:
第一、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部分由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应用三方面组成。
第二、会计电算化教学,用友ERP-NC管理软件、金蝶等软件,都是关乎企业财务会计的应用软件,而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这些软件,以便于整理、统计数据。
第三、将计算机融入各个专业领域,不管是任何一个专业都是需要运用到计算机这一技术产品,而如果把计算机引入到了会计课程当中,就有利于操作人员计算数据,甚至可以把数据结果整合成表或者图,进而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第四、实例训练,经过前三方面的学习,学生会对会计电算化有相当熟悉的了解,在现阶段,学生可以利用之前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实例训练,加强操作技能,规范操作流程,而学生实训项目有《ERP沙盘对抗》、《审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
4.将ERP软件融入到各个专业领域
现阶段,会计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技术都集成到了ERP软件当中,而且越来越商业化。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对于一门会计学科的所有知识模块都被使用。而且,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设计是非常难学习的,课程的设置可以把ERP软件与其它专业知识分开,等掌握了专业知识后再对相关的知识进行ERP软件的实例操练。再者,教师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对于某些科目当中一些较为空乏的知识选择不讲或者略讲,有一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较重点讲,例如:会计基础知识当中的财务程序和财簿设置可以选择不讲或者略讲。
5.根据不同的职业需求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调整
为适应不同职业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需求不同,要对会计这门课程建立会计电算化课程这个体系,而建立这个体系要遵循四步骤:
第一、分析不同工作岗位的的需求,从能力、知识、素质和几个方面入手。
第二、对教学的内容、任务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上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专业证书所要需求的专业知识和该岗位所最需求的核心能力这两方面。
第三、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注意要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养成多涉及多方面知识的习惯,不要一味地只接受一方面的课程。
第四、把对岗位的分析结果、教学内容、实训注意点三方面整合成一个教学方案,形成一个优化的会计电算化课程。
在这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企业不引入ERP软件而对内部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则此企业难以在社会留一席之地。因为,没有ERP软件,企业的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效益大大减少,逐步走向破产。所以,现代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应加快把ERP软件融入到教学当中,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多批会计技术型人才,从而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作者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篇10
[关键词] 电算化;信息质量;控制
电算化的会计系统在提高会计核算速度,简化会计工作的同时,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反映及时性和数据的准确完整性。企业在用浪潮、用友等会计软件核算后,对系统数据的依赖与信赖超过了手工账。因此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是怎样来保证会计电算化后的信息质量。
1 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的信息质量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有不同的意义。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多大程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符合会计准则或制度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用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满足的程度大小来度量会计的信息质量,主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有用性等。
相关性要求企业做到会计信息要满足不同使用者比如股东、经营管理者、政府部门等的需要。会计信息既要能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也要能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趋势。可靠性要求数据真实可靠,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要符合各自的定义。例如销售材料的收入按规定要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而不是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对企业影响重大的经济业务应该单独进行核算、反映。财务报表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编制,来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时性要求企业尽快编制、报送年度的财务报表。企业要在会计年度终了审计后尽快报出各类财务报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管理者更需要及时获取财务信息,一年一度的财务报告已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企业实时发生的经济业务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计人员编制的信息也需要实时变化。
会计的真实特性要求会计信息能正确反映实时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的所有内容。若会计信息不具有真实的特性,就会损害到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方面的准则制度、处理信息的程序方法也会影响到信息的真实性。具有不同职业道德水平的财务人员会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不同程度的保证。财务人员根据实时发生的经济业务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处理形成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过程也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对电算化系统的会计信息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
信息是人们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对使用者有用的数据。它会影响使用者的决策或行为,这种影响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是潜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将会计数据分类到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科目汇总、计算、解释和报告后产生的信息,会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会计信息失真会使企业遭受财务损失或是影响声誉,严重时可能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困境。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会计财经法规的一项基本要求。将电算化引入会计工作后,会计账簿、报表等都是由固定的程序生成的,会计人员的工作只是录入会计凭证。
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做出了两方面的规定:会计核算软件应与会计制度的规定相符,电脑生成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但是由于软件技术、电脑设备、系统管理及财务人员的原因,尤其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过硬,所以最后自动生成的会计资料可能不太符合要求,存在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电算化数据不同于存储在纸质凭上的数据,对其更改(如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修改)一般不会留下痕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特点使一些不法分子进行违法操作有了可乘之机。
3 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控制的手段与措施
(1)首先是财务办公系统。购买一套质量好的硬件系统和适合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硬件由电脑、网络环境及打印机等构成,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基础。一套好的硬件及有安全保护措施的网络环境为产生、输出会计信息提供了保证。会计核算软件是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系统。企业一定要购买正版软件,会计业务多或者业务复杂的公司尽量配置性价比高的电脑,可以和大型数据库链接的会计核算软件;经济内容比较少的企业可选择可链接小型数据库的会计核算软件。在为企业选择会计核算软件时,还要注意软件是否可扩充、软件使用者是否比较多、售后服务质量如何等。企业可以让财务部门比较细致地分析软件的各个模块,并现场演示一套账的操作。企业也可咨询已使用这个软件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人员。企业在综合考虑此核算软件可满足企业目前及未来的经济业务需要后方可使用。古人言“凡事预则立”,对于会计软件而言,就是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 。设置的方面有企业用到的各级会计科目、初始数据的录入、核算工资的程序、坏账的计提比例、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存货的成本核算方法等。
(2)岗位的职责划分明确,相互牵制。电算化系统下会计工作是由会计人员按照岗位不同分工合作共同操作完成。会计电算化后财务人员的工作基本可以分为会计主管、出纳、银行业务、档案的保管、审核等,所有的财务人员都要承担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在电算化环境下,信息的更改、传输不易被发现,所以会计主管要做好授权工作。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牵制,主管只对每个岗位授予相应的职权。每个软件使用者都有自己的操作号,每个操作号只能在相应的权限范围内作业。比如出纳不能同时还做记账和审核的工作,做审核的财务人员只能审核,不能修改会计信息,若审核过程发现问题应让相应的财务人员做修改。主管在岗位划分时应尽量把关键的、核心的工作授予能力强的会计人员,这样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制定严格的审核和监督程序。要想提高电算化系统的会计信息质量,做好信息的审核工作是关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所有相关的输入、输出会计资料(会计凭证、账表等)。因此审核过程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企业应当安排有会计工作阅历的、经济业务熟练的人员负责审核工作。审核工作可划分分为事前的、事中的和事后的审核3类。应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审核,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提高质量。还可以建立二级审核制度,由外聘的或内部的审计人员和会计主管分别进行初审和再审。这样可以避免人为的错误。审核人员不仅要做好信息的审核工作,还要做好相关作业的监督和指导。如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进度;对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不足应予以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提高信息审核工作的质量。与此同时,财务部门也应做好部门内的检查工作,如各个岗位的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解决问题是否彻底,即是否存在尚未解决或解决不彻底的问题;各项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等。同时应及时做好会计工作的总结,堵塞漏洞。
(4)加强电脑的安全控制及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为保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有序运行,要做好以下各个步骤的内控工作; 首先登录账套必须经授权人员明确同意,每台电脑应设置开机密码、操作员号及其登录账套的密码。每个上机人员都要设置个人的登录密码,并不定期更换 。离开电脑时应彻底退出会计核算系统,关闭电脑。严禁插入外来的U盘等插件和安装与会计工作无关的运行软件 。财务人员要不定期用杀毒软件对系统查杀病毒。比较重要的会计信息要在两台电脑上进行数据备份,若必要企业可用光盘刻录机进行光盘备份,以防止系统受到病毒攻击导致数据丢失 。此外,要对硬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为电算化会计系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硬件环境。
从会计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由手工做账进行数据的核算发展到电算化核算,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与时俱进的会计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电脑基础常识。企业不仅要培训会计从业人员关于会计软件的知识,而且培训软件日常维护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同时还可以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去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的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经常举办会计知识的比赛和技能拓展等,以此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企业应在这些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以强化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以防止为谋私利作假账的行为发生。对大型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聘用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家和教授作为企业的顾问来解决。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对会计信息的审计难度也相应加大,产生了新的问题,会计信息的审计程序和手段也需发生改变。同会计工作的发展历程一样,审计也由原来的手工审计过渡到手工和电脑相结合的审计。在审计时不能仅对其结果进行审计,而且还要对其过程进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环境中,由财务人员和会计核算软件来完成会计工作,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也演变成人和核算软件的系统风险。因此企业要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有效地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惠.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J].洛阳大学学报,2006(3):7-9.
- 上一篇:微格教学的概念
- 下一篇:农牧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