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收益率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保基金收益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保基金收益率

篇1

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数据,社保基金于2003年6月开始投资股票,历年股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平均为19.22%,累计获得投资收益1326亿元,占全部投资收益的46%;累计投资收益率为364.5%,年化投资收益率达到18.61%。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根据不同的维度,将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与公募基金相比较,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如果将社保与2003年前成立的公募相比较,社保表现并不如公募基金;但是如果将社保和全部成立满一年的公募基金相比较,截至去年底社保的收益率高出公募基金大约12个百分点。

跑赢公募12个百分点

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组合,主要是由具有社保管理资格的基金公司管理,一定程度上说,在股票投资方面取得18.61%的业绩,主要贡献当属于这些基金公司。

这些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最大的并不是社保基金,而是普通的公募基金。同处在基金公司管理的产品,他们的业绩相比较会存在差异吗?

如将社保基金与2003年6月之前成立的公募基金相比较,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不如公募基金。2003年6月,已经成立的公募基金数量还不是很多,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共有23只,目前还在运作的封闭式基金共有13只。

23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从2003年6月至2011年底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5.20%,高出社保的年化收益率6个百分点。国泰金鹰增长股票、华安中国A股增强指数、华夏成长混合和泰达宏利周期股票的该阶段的年化收益率均超过了30%。

年化收益率低于同期社保组合的基金主要是混合型基金,并且投资债券的比例较高,如国投瑞银融华债券、富国天源平衡混合、招商安泰平衡混合和南方宝元债券。

而13只封闭式基金从2003年6月至2011年底,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7.95%。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的基金泰和、基金兴华和基金安顺,分别为34.85%、32.77%和31.80%,年化收益率最低的基金汉兴,为20.71%。

但是,上述比较存在一些不足,因为社保组合的股票投资并不是在2003年6月份一次性投入股票市场,而是摸着石头过河,根据对管理社保基金公司的业绩增加逐渐扩大投入。

如果将社保基金组合基金与成立已满一年的公募基金相比较,社保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则远高于公募基金。

统计的495只偏股型的公募基金,同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85%,与社保基金收益率相比,低了12个百分点。

产生这个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2009年之后,公募基金的发行速度加快,而近几年的股票市场连续多年低迷,导致在2008年之后成立的公募基金大部分年化收益率为负值,如2010年成立的民生加银稳健成长股票、金鹰主题优势股票、金鹰稳健成长股票和华商产业升级股票等基金,截至去年底的年化收益率均低于-30%。

而社保基金成立投资股票的组合,大部分资金是在2008年之前就进入了市场,尽管在2008年也出现了更大的亏损,但是相对于2006年和2007年的大牛市,这些亏损相对较小。

重点投资绩优大盘股

除了选择资金进入时机为社保基金取得较好的收益率作出重要贡献外,在个股的选择上,社保重点投资于大盘蓝筹股,它们大部分业绩良好,并且市盈率较低。

以已公布的2011年年报数据为例,社保组合投资的股票共有261只,这些股票的流通市值平均为106亿元,其中超过1000亿元的股票有4只,分别为中国石化、中国平安、上汽集团和五粮液。

在社保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中也有大蓝筹股,持有市值最高的10只股票依次是中国平安、上汽集团、保利地产、美的电器、平煤股份、金钼股份、万科A、深发展A、国投电力和重庆百货,这些股票流通市值大部分超过了500亿元,较低的仅有国投电力和重庆百货,不超过100亿元。

另一个特点就是社保组合持有的股票,普遍基本面良好。2011年已公布年报的社保组合持有的股票,平均每股收益为0.60元,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其中收益率最高的兰花科创、中国平安、江铃汽车和深发展A,这些股票的每股收益率超过2.00元。

篇2

社保基金规模快速扩大,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社保基金实力极大增强,彻底改变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忧的是投资收益率还不到2%,没有跑赢2.2%的CPI。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五个险种社保基金规模发展惊人。2001年累计结余为1639亿元,但到2009年底就近2万亿元(1.96万亿元),9年间增加了12倍,2002-2009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1%。

社保基金规模快速扩大,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社保基金实力极大增强,彻底改变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忧的是投资收益率还不到2%,没有跑赢2.2%的CPI(2000-2008年),处于贬值状态,且规模越大,贬值风险越大。目前社保五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只有存银行和买国债,不到2%的名义收益率既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国债投资的收益率,也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市场化的投资收益率,几乎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的。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之前公布的10年平均收益率为9.8%,企业年金2006-2009年平均收益率为10.5%。如果取上述二者中位数10%为基准收益率,剔除基本社保五险基金2%的名义收益率之后,1997年以来五险基金的利息损失高达6000亿元以上,相当于抵消了同期财政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所有补贴!

制度因素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历史,但如果社保五险基金投资体制依然如故,在其他参数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到2020年仅养老保险滚存余额就超过10万亿,届时收益率损失将达几万亿。

如此低的投资收益率显然非制度设计者的初衷,而是社保制度缺陷约束下的被动结果。

目前五险基金投资管理层次绝大部分以县市级为主,真正实现大收大支的省级统筹的只有北京和上海等四、五个省份,2万亿社保五险基金分布在2000多个县市级统筹单位,且不同险种基金的管理核算是独立的,每个统筹单位有3-5个基金行政管理机构(包括新农保基金)。

这样,社保基金在全国事实上就被分割成上万个独立管理的基本单位,一片散沙,呈现出严重“碎片化”状态,只能通过财政专户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的方式将其死死管住;在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专业人士的情况下,如此“碎片化”的属地化社保基金管理体制,不可能具备实行市场化投资的基本条件。否则,一旦盲目放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十几年来存银行和买国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即使收益率如此低下,这也是基层各级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因为这个投资体制缺乏完整的配套设计和细节规定,在决策层面长期放任,在基层操作层面处于各显其能的“放羊”状态,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基层政府为尽量获取较高收益率,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不得不为银行协议存款而到处奔走,在国债难求的背景下四处拜佛,甚至公事私办。

分三步走

考虑到基金贬值的紧迫性,笔者建议,先易后难,分三步走,迅速启动社保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程序。

第一步为临时阶段。建议在1-2年内为满足社保基金保值的需要,对2万亿基金全额发行特种定向社保国债,彻底解决地方社保基金购买渠道问题,赢得时间,将社保基金的利息损失降到最小。鉴于通胀预期大约为4%,特种定向社保国债利率可暂定为4%-5%左右。

中央财政支出的利息成本相当于目前每年对基本养老制度一千多亿的转移支付的置换或抵消(2009年转移支付1600亿元),此举并没有为中央财政带来额外成本,也不会影响中央对西部地区当期收不抵支缺口的转移支付,反而还起到了为其融资的效果,更不会影响地方政府对社保基金流动性的要求,因为在临时阶段可发行短期国债,且社保基金主要集中沉淀在沿海一带发达省份。

第二步为过渡阶段。我们应抓紧利用这1-2年的临时阶段,彻底梳理社保基金的管理体制,对五险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分门别类予以改革,实现社保基金投资体制的市场化与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提高整体收益率。

设立过渡期的目的是在社保制度深化改革之前,先采取一个变通办法,先把多元化投资做起来。具体思路是:组建一个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通过该机构对地方统筹单位公开承诺支付高于上述临时阶段国债利率的更高利率,“吸纳”各地社会基金对其实行一揽子投资。

这样一个带有储蓄性质的投资体制,虽然没有改变制度核算的统筹层次,但由于通过精算中性的方式将各地碎片化资金集中起来,2000多个统筹单位和上万只基金单位便可跨越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障碍,不仅可克服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而且较高的利率还对地方政府起到了激励作用,避免保险制度的逆向选择,进而整合成一个资产池,为实行中央政府统一投资体制创造条件。

在过渡期内,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作为一个投资管理单位,负责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组合,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资产配置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根据各地实际需要统一“购买”由财政部发行的特种定向社保债券;二是权益类产品投资可采取竞标方式实施外包;三是与中央政府协商,对相关垄断性、资源性、基础性产业或失业划出一些“社保投资特区”,社保基金享有优先投资权。过渡阶段中实施多元化的统一投资体制对社保基金而言不分险种,不分层次,其特点是使社保五险基金在整体上提高了利率水平,使之更加接近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在过渡阶段,对账户基金(试点省份已经做实的1500多亿)投资体制的改革有两个思路:一是暂时不要分离出来,与统筹基金混起来统一上解给中央政府实行一揽子投资;一是将之独立出来,专门为其建立一个投资机构,甚至走向海外,实行比统筹基金投资策略更为灵活的投资,扩大权益类资产持有比重,将之塑造成一个养老基金。

第三步为深化改革阶段。例如从2013年开始,将社保制度深化改革的任务提到案头。笔者之所以重提深化改革,是因为在账户基金投资体制改革中遇到两个困境。

篇3

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组合,一方面,不同国家和政府出于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而采取了一些强制性规定,来限定社保基金的资金投向;另一方面,社保基金的管理者也从市场和其自身情况出发,进行自主决策,选取合适的投资组合,从而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

1、在国家政府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管制方面,各国政府都采取一种动态的管理办法。根据一国社会保障制度成熟程度和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限制条件。一般来说,当社会保障处于积累期,它就可以更多地投资于长期性的流动性较差但收益较高的资产,而当步入成熟期后,由于巨额支付流量的需要,它就只能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资产;若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它就可以更多地投资于股票等风险较高的资产,而资本市场不发达,则应更多地投资于政府债券等收益较稳定的资产。

2、从社保基金自身的投资管理组合来看,社会基金的投资必须同时兼顾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发达国家的社保基金在资金的运用上采用多种渠道,投资于多种领域,借助多种投资工具。发达国家社保基金的投资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投资渠道多元化。社保资金不仅投资于股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还投资于存款、抵押贷款、不动产、外国资产等。二是股票投资所占比重都比较高,尤其是美、英两国,社保资金投资于股票的比重分别占到46%和53%。从上面几个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保基金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进行投资已是大势所趋。

二、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

在2001年底,我国制定了新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包括四个方面:银行存款、国债买卖、投资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进入证券市场。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风险小的投资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运作,风险较高的投资则委托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作。至此,我国已基本确立了安全至上、以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运作模式,特别注意投资安全性、流动性和长期性。但是,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的实际情况却与预期有很大出入,我国的社保基金运行并没有实现安全性与盈利性的有效统一。(见表)

可以看出,我国社保基金近年来收益率稳步增长,但效率依然较低。2001年基金实现年收益率2.25%,2002年上涨为2.75%,同比增长22.22%。但是实现年收益率仅仅与三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差不多,既比不上商业保险资金运营的年收益率4%以上,与国外社保基金的运作收益率相比则更加低,国际上各国社保资金在证券市场的运作相当成功,平均回报率最高的瑞典达13.5%,最低的日本也有4.9%。

造成我国当前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低、效率差的主要原因:

一是银行存款表面上具有十足的安全性。但是,银行存款收益率低,特别在通货膨胀时期,银行存款利率不可能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同比例攀升,因而其利率经常处于一种负利率的状态。所以,银行存款的安全性不过是就其名义价值而言,在通货膨胀时期,就其购买力而言,即货币的实际价值,不仅难以保值,更不可能增值。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将大部分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坐收利息的。

二是政府债券是世界各国社保基金投资的主要对象,具有信誉高、流动性强、安全性好、收益稳定的特点,被称为金边债券。现行我国国债利率是被动地跟着银行利率浮动,这种做法虽使国债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但由于不具有指数调节机制。所以,购买国债同样也未能保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可见,我国当前的社保基金投资途径表面上控制了风险,实际上并非如此,仍然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处于贬值的危险中。况且,这种单一的投向,本身也具有相当的风险性。因为投资的安全性有赖于投资的分散化,多样化的资产组合将风险进行分散,也是保护基金安全的手段之一。所以,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不应以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为唯一的投向,而必须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寻求更有效的投资途径和投资对象,通过组合投资,以求基金本身增值及较高的投资收益。

三、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发展的启示

我国社保基金目前存在着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性的同时导致了投资收益率低下,这是困扰我国社保基金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资本市场针对社会保障基金这种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机构的投资渠道相对较少,而一些优质企业债券等收益率较高的投资品种因为规模小、利益集团较多等原因远远不能满足社保基金的投资需求,导致社保基金只能寻求银行存款和国债作为保值增值的工具,从而未能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落后的市场现状又使社保基金管理者投资理念落后,未形成现代先进的投资管理思想。因而,对社保基金来说,当务之急应是拓展资金运用渠道的新思路,借鉴国际经验,在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投资渠道,满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

1、积极介入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一级市场。我国债券市场不管在规模和品种上都处于发展阶段,规模不大、品种不多,社保基金等追求资金安全的投资者无法进行有效选择。而国际经验表明,债券市场发展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机会。国外保险业发达国家的社保基金的证券化趋势主要是大量持有各种债券,股票因其风险较高在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并不高,这种普遍规律背后的机理是债券的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组合比较适合社保基金的要求。

2、积极投资信托投资产品。2002年7月,信托业按新办法推出的一系列新产品。初步研究发现,现有的信托产品普遍具有收益率高、资金运作目的清晰、收益有保障的特点,蕴涵着较高的投资价值。从收益性来看,目前信托产品的收益性远远高于同期限的其他投资产品。例如,一年期的国债和银行存款收益率都在2%以下,而信托产品高达4%;五年期国债和银行存款收益率分别为2.33%和2.79%,企业债券为4%,信托产品则高达4.8%。

篇4

社保基金是人民的“保命钱”,因此社保基金投资必须全面考虑其安全性、增值性和流动性,三者不能偏废,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安全性。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将控制投资风险,审慎进行股票投资,增加投资产品,改进对投资管理人的管理;调整投资结构,逐步减少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完善股权投资管理办法,积极参与对中央企业控股公司、地方优质国有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的直接股权投资,扩大对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这体现了社保基金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为准则,安全至上、控制风险的投资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较为单一,通常只依靠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获得利息收入进行保值增值。除此之外,社保基金也可以用于债券、基金、股票等投资,以股票投资为例,《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社保基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下,绝对不能超过40%,又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余年的时间,市场成熟和制度完善程度都还不高,因此系统性风险大于西方资本市场,由此导致社保基金的资本市场投资收益一直不够理想,收益率仅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远低于国外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率。

基于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现状,为了避免在未来发生支付危机,社保基金寻求新的投资渠道已经迫在眉睫。

社保基金投资新方式

(一)拓宽海外投资渠道

社保基金在海外的投资机构的选择在初期最优方式是,在国际市场上甄选出富有国际投资经验和业绩稳健的国际专业投资公司来管理和运作社保基金。可以采取招标竞争的方法,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吸引国际上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竞标。但需强调的是,社保基金作为风险厌恶型的机构投资者,出于对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它在海外投资的品种和比例上初期应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

(二)参与助学贷款

有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是优质的金融资产,因为国家对助学贷款进行贴息和担保之后,能将放贷银行的损失控制在平均坏账率之下,使其收益率得到保证且高于国债收益率。而社保基金机构拥有学生就业、薪酬、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障信息,拥有与用人单位之间密切的业务联系网,拥有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有效地监控、跟踪学生状况及回收贷款。社保基金参与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既可以大幅降低还款违约率,又能使社保基金安全地保值增值,实现双赢。

(三)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

根据投资学的基本原理,收益与风险正相关,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但通过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组合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少、保值增值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可供投资的产品太少,难以构造出优质的投资组合,既控制风险又能最大化收益。因此社保基金可以参与开发资本市场具有潜力投资品种和金融衍生工具,如信托产品、优质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越多,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便越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也就越强。

(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众所周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量大,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的融资压力,而我国社保基金积累了大量资金,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规模大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一定比例投入到盈利前景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回报稳定、风险低的特点,也能充分满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因此,在保证充足偿付能力和流动性的前提下,社保基金可以作为一个投资主体介入一些盈利前景良好的基础设施项目,以获得长期较稳定的回报率。

另外,长期股权投资也是我国社保基金可以涉足的领域,自2008年以来,全国社保基金在此方面的投资取得突破,一方面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还争取到全国社保基金权益10%可用于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的政策。这些投资方式的探索,为我国社保基金在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保值增值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王国清,马晓,程谦.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宾.社保基金的投资与运营.社会保障,2008(1)

篇5

[关键词]社保基金 投资收益水平 典型国家经验

2000年8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建立,同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SSF)”成立,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其主要目的是弥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自此,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效用开始付诸实践。

一、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现状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SSF可以直接投资,但仅限于商业银行存款和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也可交由多个投资管理人进行托管,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1)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对象

社保基金建立初期,投资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流动性良好的金融工具。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水平的上涨,社保基金增值要求愈发明显,单一狭窄的投资渠道却限制了自身的发展。2006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预示着上万亿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拉开了序幕,明确表明,社保基金海外投资还可以投资于长期、短期等衍生金融工具。

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比例不低于5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不高于4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比例不高于10%。

(2)我国社保基金收益水平

我国社保基金成立至今已有12年,作为资本市场上极为重要的长期投资者之一,已取得初步成效。2012年6月,SSF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社保基金几何年均收益率约为8.40%,其中正负表现尤为突出的是2007年和2008年。2007年是中国资本市场表现最为抢眼的一年,社保基金实现了43.19%的惊人投资收益率。其中在指数投资、股票差价上的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500%,266.6%,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存款利息收入。2008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机构投资者遭遇了空前的损失,向来以稳健投资著称的社保基金也不例外,其权益投资收益率降为-6.79%,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浮动亏损。

图1-1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与通胀率

数据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二、典型国家社保基金投资实践经验

有投资就会有风险,资本市场一直都是高风险的投资领域。下面将从美国和智利两个国家投资实践分析它们在稳定投资环境、提高收益水平方面的经验。

(1)美国社保基金投资实践

美国社保基金管理分联邦和州两个层次。联邦政府直接建立和管理基本养老金,该基金在1997年已经达到6000亿,每年都会盈余约1000亿。但是联邦政府一直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限制它只能购买联邦政府的特别债券,且规定信托基金至少要保存收益支出总额的20%-30%作为盈余储备。这种单一投资策略有以下优势:一是为满足支付需要,信托基金可在任何时候按面值提前兑付,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基金的流动性。二是购买信誉高、安全性强且利率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可以降低风险。

(2)智利养老基金投资实践

智利养老金制度已有31年的发展历程,历史上养老基金在政府、金融、公司以及境外投资的分布情况:国债投资一直是养老金投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初始阶段,投资份额在30%-50%,后呈缓慢下滑态势,2000年以后下降到20%左右;金融机构发行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是仅次于国债的第二类投资渠道,初期投资比例甚至超过了国债,其后份额逐步下降,90年代后降到约20%,1995年开始有所增长,2004投资份额在20-30%之间;公司部门投资(债券和股票)始于1985年(之前比例非常小),1994年达到40%左右,此后逐步下降至约20%;国外金融资产投资起步于1998年(1990年-1998年比例很小),近几年增速较快,已接近30%的最高限额。

养老金投资趋于分散化,单项工具的比例都不具有绝对优势,这说明养老金投资渠道日趋多元化,从以前集中于政府和金融领域的投资政策向多元化策略变更。

三、典型国家社保基金投资经验借鉴

一直以来,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都坚持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投资方针。但2007年和2008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出现骤变,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从典型国家社保基金投资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设定投资控制线非万全之策

美国的资本市场是高度发达的,但在社会保障问题上,政府表现十分谨慎,70年来一直不允许社保基金入市,与我国社保基金的积极投资风格形成了鲜明反差。美国联邦政府管理基金审慎性投资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低利率抑制社保基金增值的要求,甚至不足以抵消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而美国州政府管理私有退休基金则在资本市场中表现相当活跃,但结果是损失较大,保守估计该基金在2000年至2004年之间就损失了约3000亿美元。

虽然我国规定了社保基金投资比例控制线,但从2008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6.79%的事实来看,控制线并不足以保证基金的安全。有介于此,更多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急需出台,以防范资本市场风险,保障全国社保基金的安全。

(2)多元化投资策略

30多年的发展,智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基本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体制框架,其投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投资方向和投资政策的多元化上。一方面,逐步放开对每类投资工具的数量限制政策,实行更加灵活的投资组合政策,同时,也在进一步拓宽国外金融的渠道,目前智利社保基金投资国外金融工具的比例已接近30%的上限,从长期发展趋势看,该比例还有可能上升至50%左右。另一方面,允许社保基金更多的投资工具,逐步加大风险投资比例。

我国于2006年通过的《暂行规定》限制了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比例不能超过总资产的20%,但未对具体的投资比例做出限制。海外资本市场运营效率较高,风险对冲工具齐全,可以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

(3)成功的股票投资

宏观上讲,我国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迄今为止,除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收益骤降外,其他时间均保持了渐进式高额回报率。当然,这种投资收益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外大的宏观环境。此外,娴熟的股票投资技能,投资机构的操作策略,公众的广泛监督等都可以通过创造成功的股票投资收益进而带动社保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增长。部分投资机构对社保基金的高度重视会促使他们审慎地开展投资操作,甚至牺牲公司自身的利益为社保基金保驾护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社保基金取得收益或避免损失做出了贡献。

2007年和2008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的骤变为我们上了惊心的一课。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投资方针我们需要坚持,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社保基金投资要抓住时机,要充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趋于成熟的机会,完善投资制度,即要开展多元化投资策略,又要抓住拉动收益的驱动力,确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

[2]徐高林.保险资金投资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龙菊.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郑静宜. 社保基金投资效率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篇6

[关键词]海外投资投资基金投资风险风险规避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退休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203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最高峰为22.06%,退休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将为47.39%。在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快的情况下,如何支付日益增加的养老金成为政府有关部门面临的难题。随着社会保障面的扩大,资金缺口会更大,作为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要满足填补缺口的需要,就必须实现保值增值。

一、海外投资的必要性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条例》,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全国社保基金管理人,对托管资产的年收益率要求不低于通货膨胀加上三个百分点,2003年、2004年、2005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8%、5%、1.8%,但从近年的数据看,2001、2002、2003、2004年的收益率分别为2.25%、2.75%、2.57%、2.32%,全国社保基金的营运能力并不令人满意,没有达到《暂行条例》的要求。

海外资本市场与国内资本市场投资收益存在巨大的差距。2003年,美国、香港股市涨幅分别为25.04%和63.68%,同期成熟市场的平均涨幅为25.54%,同年,上证综指涨幅仅为10.27%,1982-1993年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香港的社保基金组合平均收益率分别为9.6%、10.8%、7%、13%和8.6%,而全国社保基金01年至04年的平均收益率尚未超过3%,可见社保基金海外投资可以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90年代初以来,社保基金运营国际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投向海外证券市场的比例不断上升,各国也纷纷放宽社保基金投资海外证券的比例限制,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爱尔兰、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瑞士、英国、美国的海外投资占本国社保基金的比例分别为16.05%、.29.53%、9.07%、5%、2.5%、60.08%、34.69%、14.01%、17.12%、34.27%、5.79%、6%、26.06%和4.33%。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的实践说明了必须进行海外投资,进行全球化投资组合管理,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证券市场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分散风险,规避国内股市变动对全国社保基金的冲击。

二、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方式

篇7

3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将养老金结余部分的1000亿元交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受托运营,双方在北京签订正式委托协议。此项资金将分批到位,委托投资期限暂定两年。新增资金将更多配置到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较为审慎,确保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此次是广东省将结余养老金首次委托投资,其金额亦是地方养老金委托国家级运营机构管理的最大一笔。由于原养老金年均收益率仅为2%-3%,低于近年的通胀水平,近几年,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呼声日渐强烈。

另据《财经》记者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主导的全国性养老金运营机构筹备并未暂停,因后者涉及全国,牵一发而动全身,成立步伐暂缓。但此次广东省千亿元资金委托,也意味着由人社部主导成立全国性养老金运营机构方案并非是地方养老金惟一的投资去向。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3月13日发出邀标通知,18家具有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均有两只以上产品上报,除固定收益类产品外,亦包括权益类产品。

消息人士表示:全国社保基金将此笔资金更多配置于固定收益率产品,并不排除有一小部分资金会逐步进入股市,但对股市影响也很有限。

据公开资料显示:全国社保基金目前管理的资金约为9000亿元,托管广东此笔资金后,全国社保基金所托管资金超过1万亿元。

广东的举动基于目前全国社保资金管理情况。2010年,全国有广东、江苏等八个省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结余超过100亿元。其中广东的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当期结余达到487亿元,位居全国之首。

根据人社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广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2471.48亿元,同样位居全国首位,比第二位的江苏省多出了1000多亿元。

与此同时,广东由于经济发达,又是农民工输入省,制度内赡养比(养老保险制度内领取养老金人数与缴费人数的比例)较低。2010年,广东制度内赡养比为11.81%,接近十个缴费者对应一个养老金领取人。与之相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制度赡养率高达64.61%,老工业基地譬如黑龙江、上海、吉林、四川均超过50%。2010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体制度赡养率是36.1%。这意味着,广东是国内养老金支付压力最小的省份,其每年当期养老金结余仍在不断扩大,而这部分沉淀下的资金,大多沉淀在银行的财政专户中,不断贬值,养老金投资保值冲动强烈。

千亿投向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言人在声明中称,广东省此次委托的1000亿元资金将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国债、银行存款、企业债、金融债等,委托人可获得不低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

据接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人士称:“此项声明初步可圈定此笔资金投资方式及收益底线。虽然双方并未透露具体投资收益率,但可预测年收益率保底约为3.5%,年均6%左右。”

根据业内人士多年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经验,两年的委托期限,意味着纯固定收益类产品很难达到6%的收益率。上述人士表示,“因此推算,组合中会有少量高杠杆的股票类产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募基金产品设计人员也坦言,其公司报送的产品中除固定收益类产品外,也包括权益类产品。因全国社保基金与所有社保基金管理人均签订了保密协议,他并未进一步透露详细的产品细节。但他说:“产品报送所有的过程和以往一样,并无特别,我们只针对客户具体需要,并不管资金具体来源。”

据接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人士表示,“此次委托资金将混入全国社保基金大账管理”。一直以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托管方式为分账、混账管理两种。混账管理意味着对广东省委托管理的千亿资金不会另开小灶。

3月13日,18家全国社保基金境内管理人,包括16家公募基金公司及两家证券机构在内,同时接到了全国社保基金的邀标通知。事实上,早在全国“两会”前,多家基金公司就已听到风声,但没想到招标会如此之快。“之前已经做好模板,但会有一些修改。我们好几家基金公司都是周末加班做好,周一就递交了。”某基金公司人士说。

“两会”前的不确定性在于: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条例》尚未修订,根据2011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资金目前的投资渠道为买债券和储蓄两项。在目前社保法尚未修改的前提下,社保基金或将不能用于股票投资,也不能交由其他机构代管。

但经过高层讨论,广东最后得到了国务院的特批。

前述消息人士表示,此笔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决定。理事会目前仅是在原有的社保基金管理人篮子里挑,待到所有申报材料报到全国社保理事会后,将由一个专家小组作出评估,确定入围者名单,然后再进行一轮答辩,内容偏重在投资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整个评选过程约持续两个月。广东省的这笔资金会逐步注入,首期启动资金为300亿元左右。或将产生六个至八个投资产品组合。

“可以参考原企业年金的投资方式,起初其投资也很保守,之后慢慢增加权益类产品比例。当然养老金的投资和安全性会更为审慎。”消息人士补充。

根据原《企业年金投资办法》的规定,企业年金必须绝大部分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其中,投资银行活期存款等流动性产品及货币市场基金的比例不低于其净资产的20%;投资银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及可转换债、债券基金比例不高于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50%;企业年金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及投资性保险产品、股票基金的比例,不高于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30%。投资股票的比例不高于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20%。

亦有人士担忧,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目前的投资方式与早前地方的投资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和存银行并无更大区别。几位具有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的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均表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所声明的投资方式与地方养老金管理模式看似相同,实则不尽相同。

首先是两者投资能力不同。地方是粗放型的管理方式,长期以来多为储蓄,少为购买国债,面临通胀压力。过去十年间收益率在2.88%。在最近几年3%至6%的通胀水平下,资金实际已经贬值。同时地方的投资过程中,也存在寻租空间。但理事会是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其投资能力本身要强于地方。

其次,两者购买的投资产品也不相同。在债券的选择上,地方投资多选国债,全国社保债券投资更为灵活,选择品种更多。“仅在存款上,地方多为存活期或定期,但全国社保基金也会采用协议存款方式,比银行活期利率稍高。”上述消息人士说。

全国社保基金共进行过三次委托投资管理人资格公开征选,分别是在2002年、2004年和2010年,共有16家基金公司和两家证券机构获得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目前全国公募基金公司已增至70家,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社保选秀重启亦可期待。

消息人士判断,此次广东省1000亿元委托资金来源可能是个人账户资金,但相关机构对资金具体来源尚无定论。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双账户”结构。其中社会统筹部分,用于当期养老金发放,个人账户部分退休后按月发放。

据社科院《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社会保险约为3000亿元,广东此次委托为首次试点,委托资金占总量三分之一。除广东外,江苏、浙江、山东三省份养老金结余亦超过1000亿元,尚未得知未来是否有更多省份效仿广东。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手中的养老金,已有部分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广东省并非第一例,但目前金额最大。

自2006年12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正式开展个人账户中央补助资金投资运营管理,对象包括2004年开始试点做实个人账户的黑龙江、吉林,加上2006年展开试点的天津、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一共九个省份,首批受托资金104亿元。

截至2010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共受托管理九个省区市的个人账户资金权益余额达566.4亿元,这些资金2009年之前年均收益率达18.9%。据统计,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自2000年成立至2010年,年平均收益率为9.17%,远远跑赢近十年2.14%的年平均通胀率。

全国性运营主体筹备暂缓

据《财经》记者了解:2月1日,国务院召集相关部门举行会议,表示将进一步细化拟成立的全国性养老金运营机构投资细则、敲定投资方式、圈定主导部门、确保养老金投资的绝对安全。这意味着由人社部主导的这一方案并不如预想的快。

但此机构的运营模式已确定,为管理理事会模式,行政级别为副部级。

消息人士表示,“广东省此次资金委托与拟成立的新机构并不冲突,新机构肯定要成立,两者平行进行。但目前机构成立步伐将暂缓。”

亦有消息人士透露,“在‘两会’期间,高层认为这个机构筹备时间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更倾向于广东省先试点。”

有学者认为,未来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金投资运营管理机构后,可能将上述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的资金收回。但消息人士表示, “即便是新机构成立,也不可能吃下所有资金。”拟成立的全国运营主体可能负责统筹账户部分的资金委托管理。

他同时表示,此次广东千亿元养老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管理由来已久。广东省的委托缘起于2009年,而人社部主导的投资机构正式讨论起于2011年。

广东省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资金早有传言,全国社保基金近几年频频造访广东,与其磋商。据《财经》记者了解,早在2009年10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专程前往广东,拜访广东高层,表达了理事会希望能够进一步参与管理广东省社保基金,加强与其在社保基金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提高基金收益的意向。

2011年,养老金入市重新被提上日程。由人社部牵头,中国证监会、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部门参与,开始设计新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到2011年下半年时,最终从三套方案中初步选定一套重点完善。

据《财经》记者了解,当时初定方案是设置一个全国统一的投资运营主体,所有省份经办机构的地方社保资金将被统筹起来,交由这一投资主体进行管理。类似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准商业机构,由其成立专业的投资管理队伍,对资金进行投资运营,并承担保值增值责任,整套方案仍与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体制类似,采用信托制度。

尽管全国统筹面临很多困难,但由于各省养老金结余情况不一,投资能力亦有很大差别,同时易受本地政策变动影响,难以掌控。之前人社部拟让各省分别设立投资运营主体的方案被放弃。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如果不入市,养老金贬值带来的福利损失已成事实;而如果入市运营的话,虽然说可能取得较高的回报,但同样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尤其是在现有资本市场总体还“不完善、不健康”的情况下。

而在现实中,真正的养老保险基金持有人,分散在市县一级的社保经办机构手中,并沉淀在财政专户中,其中又以县级为主。公开统计显示,中国养老基金的持有主体多达2000余个,养老金省级统筹程度也不高。根据《财经》杂志此前的报道,2009年《广东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方案》,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上缴比例为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的9%,这意味着,广东省一级能够统筹调配的养老金只有9%。

中央政府一直将提高统筹层次视为政策方向,并计划于2012年实现全国统筹,但在实践中难度非同一般。

保值冲动

过去十年间,平均一年期存款利息仅2.88%,在最近几年3%至6%的通胀水平下,避免贬值,是养老金持有人探寻新投资方式的缘由。由此看来,养老金入市是必然趋势,但入市时机尚有待考量。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双账户”结构也存在着弊端。由于历史原因,个人账户刚刚建立时,便被地方政府普遍挪用,用于发放当期养老金,造成空账。自2001年起,各地陆续展开做实个人账户尝试,以弥补空账。经过多年努力,个人账户一旦被做实,因为其本身就是用于远期支付,需要长期滚存,因此具备强烈保值增值冲动。

对于不低于同期银行定存利息的收益目标,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社保基金的投资品种由股权投资、PE投资以及包括固定收益、股票等多种组合在内的基金产品所组成。由于去年总投资收益中的七成来自于股权投资和PE投资,才使得整个社保基金在二级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5.58%的正收益。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消息人士说,“若未来两年依然是熊市,如何能确保实现预定的投资收益率呢?”

全国社保基金一直在努力寻求争取地方养老金资金,年初,戴相龙曾表示,建议有条件的养老金按一定比例投资股票。他强调,“可入市投资的养老金指具有储备、积累、稳定滚存性质的养老基金,而不是现收现付的养老金”,这与预估的资金来源异曲同工。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投资运营广东千亿社保资金的消息在3月20日向外界公布之后,被部分媒体和市场人士解读为积极利好。为此,全国社保理事会专门在其网站上发出声明表示:一些媒体和个人把“委托投资运营”误读为“委托入市”,理解为入“股市”,这是不准确的,并再次强调该项资金将主要投资于有固定收益的产品。

篇8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品种

根据社会保障基金的特殊性质,一般把其投资安全放在首位,对其投资的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都有严格的限制,目的是在控制好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品种包括三个方面:银行存款、债券(国债、企业债、金融债)买卖、进入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其中银行存款与国债投资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券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超过40%,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全国社保基金境外投资规模不能超过其资产的20%。下面对以上投资品种逐一进行阐述:

(一)银行存款与国债

银行存款与国债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中风险最小的种类,也是收益较低的类别。虽然存在由于物价上涨速度高于存款利率而贬值的风险,但是这种损失占本金的比例毕竟很低,而且也不是每年都会出现,因此社会保障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的收益是最稳定的。

(二)企业债券、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其投资风险与银行存款和国债相比要大。企业发行债券的目的是为了大型生产或投资项目进行融资,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目的是为了效益好的贷款项目融资,资金使用目的明确,而且已经预先进行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因此债券的利率一般都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债券利率事先确定,收益可以很精确的预期。债券交易还受到发行债券的企业和银行经营状况以及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投资的安全性比银行存款和国债稍差。

(三)投资资本市场

为了确保社会保险机构有足够的偿还能力,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是必须遵守安全性原则,使基金能够安全返回。但是,安全性资产的收益率较低,在通常情况下难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保值增值的压力下,现已拓宽投资渠道,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社保基金投资入市,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保基金入市方式主要有投资基金和购买股票,这是投资风险最大的品种,当然也是收益最高的品种。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当股市出现系统性风险即股市全面下跌,或者社保基金购买的某一只股票出现暴跌,将会严重威胁到社保基金的资金安全。

(四)境外投资

境外投资较国内投资风险要大,虽然境外投资可以分散单纯国内市场投资的风险,但由于我国对外投资开放时间较短,对国外市场的了解程度以及投资理念、投资行为的不同,因此对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的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的选择需谨慎。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建议

(一)投资组合多样化

社会保障基金是否保值增值,不能简单地用不同时期基金账面数量增减来衡量,在基金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因而必须看基金实际价值量的变化,只有在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同期的通货膨胀率时,基金才能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增强社会保障给付能力。如果基金增值水平小于物价上涨指数,便意味着基金贬值。

社会保障基金在保证投资于较稳定、可靠的领域并能够保值的前提下,应扩大投资渠道, 从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区域、投资时机四个维度上进行多元投资组合。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中合理投资分布,以分散投资风险。事实证明多种投资渠道可以提高基金的收益率。我国应该在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性的基础上拓宽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体现在确保一定比例的现金等价物的投资和固定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增加对国内证券市场和海外资本市场的投资。参与海外资本市场的投资也是社会保障基金增加收益和实现投资多元化组合的合理选择。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实践来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的多样化,一方面可以稳定和提高收益,降低单一投资隐含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基金收益增长同国民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从而使社保基金能较大程度的享受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二)加大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

社保基金要保值增值,就必须进入资本市场,参与投资运营,这是世界各国的经验。随着我国加大证券监管力度,健全证券市场机能,证券市场的运行已经比较规范;通过下表也可以看出剔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的股票投资收益率远大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收益率;而且近几年社保基金进行资本市场的投资的比率远低于《暂行条例》规定的40%上限;同时通过指数化投资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因此可以说,加大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三)开拓新的投资领域

智利和新加坡的养老基金大部分投资于国家的住房、电力、通信、矿山等项目及私人部分,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也可投资于有稳定收益的实业项目,如房地产、大型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我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与公共工程项目虽短期收益不高,但具有长期的稳定收益,投资额较大,因此,如果社会保障基金规模较大,比较适合社会保障基金进行中长期投资。

篇9

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似乎一直都处于二难境地。社保基金的特点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如果强调安全性、流动性,其效益就比较差,甚至会随物价上涨而贬值缩水,如目前我国多数的省市区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如果强调效益,安全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引发重大案件或遭受重大损失,如上海社保案和日本社保基金的惨痛教训。纵观世界各国社保基金运营的成败得失,使我们认识到要解决社保基金保值并增值这个难题,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既是保值的前提,也是增值的基础。

一、以史为镜,没有安全性的社保基金无出路 没有安全性的社保基金是没有出路的,对此,我们以史为证: 一是近年来上海发生的社保案。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03年上海首创了小城镇保险,将新开发小城镇失地农民纳入其中,费率由33%降为24%。由于门槛低、范围广、低龄化,很快积淀了数百亿元社保基金,且在未来十多年内没有支付任务。这也成为上海社保案的发轫。如果仅就效益而言,上海社保基金的运营基本是成功的,但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监管不透明、决策程序不民主,导致了158亿被挪用,至案发时124亿尚未收回的重大案件。 二是日本社保基金的投资教训。从1961年至2001年,日本公共年金积累到142万亿日元,占2000年日本GDP的28%,是世界上最大的养老储备基金之一。由于运作体系不透明、缺乏监督机制和决策失误,造成75%以上的呆坏帐,造成的财政损失大约为78.3万亿日元,占2000年GDP的16%,已远远超过了整个银行业的损失(一般估计为40万亿日元,占2000年GDP的8%)。 二、以人为镜,科学的制度设计可提高运营效益 经济活动有其固有的规律,正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运用规律,可使我们在新时期巧妙应对市场经济各种变化,增强解决复杂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对比中外社保基金的成功范例,概莫能外。 一是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管理责任明确,过程清晰,透明度较高,成本低,效果明显。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一,是美国、欧洲大陆等国家普遍采用的由雇主或行业协会发起的职业年金管理模式。从投资效益看,1984年—1996年,英国、美国、荷兰、丹麦等国的职业养老计划年平均实际收益率达6%—10%。其二,是大多数拉美国家采取的专门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模式。其代表国家智利1981年—1999年养老基金年平均实际收益率达10.9%。其三,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由2001年底不足100亿美元到2007年底超过700亿美元,增加了6倍多;投资效益不断提高,成立以来年收益率超过11%。相反,新加坡却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1961年—1995年养老金年平均实际收益率仅为1.5%。日本社保基金投资失败更是成为其经济衰退的“导火索”。 二是多元化投资。如德国法律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可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为20%左右,具体比例由各个养老保险基金计划灵活掌握;可投资于房地产的上限为30%;可投资于流动资金的上限为49%。又如,智利社保基金不仅用以购买国家债券,而且扩展到购买公私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抵押贷款,海外投资等。再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也广泛进入了金融、证券、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三是科学的投资组合。如德国社保基金明确了投资比例,投资于债券占75%,投资于房地产占13%,投资于股票占9%,投资于现金储蓄占3%。 又如,全国社保基金对工商企业直接投资可以达到总资本的20%,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投资额度为10%,有很大比例的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 三、今日重庆,解决问题条件具备正当其时 今日重庆,经过直辖11年来的大力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各方面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对于破解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可谓正当其时。 一是具备软件环境。重庆肩负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任,自身又有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任务,有责任、有义务、更有条件先行先试,为西部省市区探索发展道路。 二是具备硬件环境。重庆金融、证券、期货业态完善、机构众多、人才聚集,尤其是有经营“投”和渝富的成功经验,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有基础、有底气。 三是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查漏补缺,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管理模式和基金品种。 四、破解难题,促进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对策建议 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运营有银行储蓄、购买国债、海外投资(QDII)、投资政府性基础项目、进入资本市场等几种模式。按照社保基金投资运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为破解难题,有效地促进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现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解放思想,敢闯敢干。一是辨证认识“闯红灯”问题。一方面,解放思想就是要敢为人先、用于担当,可以大胆试,不能因为前车之鉴就停滞不前;另一方面,既要有好的出发点,又要用好用活政策,政策不会长期保留,一旦错失,就会落于人后。二是增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意识。尤其是在CPI高位运行背景下,不改变投资结构,社保基金就只有贬值缩水。三是创新制度,摸着石头过河。重庆已经开征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和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基金,且都是积累型基金,短期内无支付压力。按计划,5年内将征集380亿,这些工作在西部甚至全国都走在前列,客观上也为社保基金运营占得先机。 第二、成立机构,专业运营。发挥重庆证券、金融、期货人才集中的优势,成立重庆社保基金理事会,由市政府直接管理,以保值增值为目的,搞市场化运作,实现收益放大效应为手段。 #p#分页标题#e#

第三、决策民主,程序法定。一是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决策,市人大监督审议,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专门监督的管理体系。二是出台《重庆市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坚持“收支两条线”,建立专门预算、专户管理的财务制度。三是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审计部门专项审计,中介机构内部审计的审计制度。建立基金收支及投资收益定期信息披露制度、举报奖励制度、预警机制。 第四、安全第一,注重效益。科学规划投资方向和结构。从社保基金的运作和投资来看,对风险较小的投资采取直接投资模式,对风险较大的投资采用委托投资的模式。 一是五大基本保险基金结存安全第一。委托重庆社保基金理事会经营,改变单一的活期储蓄和购买短期国债的方式,主要方向是将逐年节余部分用于最安全的长、中、短期结合的储蓄和购买长、中、短期结合的国债,据测算可提高一倍以上的投资收益。 二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和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基金等积累型新险种要注重效益。比如今后五年,仅重庆主城畅通工程就将投资近800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6500亿元。这类基金基数大,主要方向是以重庆社保基金理事会为平台,借鉴“投”的成功经验,进入这些风险较小的政府投资项目。 三是尝试进入资本市场。由积累型基金的一定比例以及其运营收益组成,主要方向是借鉴天津、湖北、新疆等9省(市、自治区)经验,由重庆社保基金理事会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机构运作,间接进入资本市场。

篇10

[关键词] 社保基金 投资绩效 综述

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与投资运营管理的绩效问题,即社保基金投资的效果到底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投资收益,是学术界与实务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国外学术界对基金估值和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盛行于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后转入了业界的实务操作和学界的经验分析。社保基金运作的绩效如何,主要取决于社保基金资产运作管理水平与效率,它决定着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与投资效果。其理论基础是资产定价、资产组合以及有效市场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金绩效评价研究

20世纪30年代,欧美基金业绩评价的最简单直观方法是基金的单位净资产与投资收益率。但未考虑基金的风险特性及面临的市场状况,由此也导致对基金业绩实际情况的高估或低估。

比较典型的理论模型,如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这是一个市场均衡模型,它表明每一种金融资产的期望超额收益都与某个特定的市场组合的期望超额收益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回报,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系统风险。证券选择与组合构造能力高的基金,通过充分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可以消除单个股票带来的非系统风险;若想获得更高的回报,则须承担更多系统风险。

2.投资基金业绩研究

关于投资基金业绩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1)基金的整体收益是否超过了市场收益;(2)超过市场收益的部分有多大比例可归功为基金经理的投资才能;(3)基金的业绩能否长期持续。大部分学者的实证研究都表明基金的业绩比相应的消极投资的市场指数要差。Carhart(1997)的4因素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基金绩效在1年内的持续性,却无法解释较长时期的持续性;同时发现,投资者购买前一年末表现最好的基金而卖掉表现最差的基金,当年可获得8%的收益。一定意义上解释了投资者大量购买和交易基金的原因。

总之,国外对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较大程度上是围绕对市场有效假定的检验。若市场有效,考虑到基金的运作管理成本,基金的业绩一定无法超过市场;但若现实的市场非有效,存在某些被错误定价的证券,基金就可以凭借一定的策略获得连续、意外的投资回报。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关注的研究热点也只是放在国外已有的理论引进解释和实证结果是否适用于中国市场的问题上。李静钟、朝辉(2004)对如何提高社保基金绩效进行对策建议,指出社保改革的核心是做实“个人账户”。面对如此之大的养老金规模,偏低的投资收益将不能实现养老金有效保值增值。同济大学周光霞在(2005)《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中本文基于养老基金越来越多地通过资本市场来达到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来研究养老基金投资绩效的评价问题。所以对于养老基金的投资绩效的评价也不能完全照搬基金的评价方法,应该在理解养老基金投资特点的前提下,提出养老金的独特的投资评价方法,借此来对一定时期内的养老基金的投资绩效做出正确的判断,总结经验,从而有利于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3]。刘子兰、陈晓红和李红刚(2007)在《B―S期权定价模型与社保基金最优费率研究》中指出委托投资最优管理费虽然这是一个不低的费率水平,但是,理事会已经将收益率波动风险转嫁给了投资管理人,如果收益率超过上限水平,则投资管理人有权占有超额收益。李映辉、钟贵江(2007)针对上海社保案从审计角度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绩效进行研究,对绩效审计的基本框架做了探讨。

三、结论

因为社保基金对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要求不同于普通基金,所以,在社保基金绩效的评价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指标,并能够将其置于收益性之前,安全性是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第一位所要实现的目标,这是绩效评价不能同于普通基金的最根本原因。

目前对于社保基金绩效的研究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社保基金作为市场主体出现的机会较少,所以大多数主体对其绩效评估采用和普通基金一样的方式,这容易导致社保基金投资人和相关责任人的短视行为,最终侵蚀参保人利益。与社保基金本身特性相结合进行研究是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Modigliani F, Modigliani L. Risk2adjuste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997, 23(2):452

[2] 李静 钟朝晖: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资绩效对策分析. 金融与经济[J ]. 2005(1)

[3] 周光霞:养老金投资绩效评价研究.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