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常见法律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行业常见法律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劳务用工;法律风险
近几年,建筑企业发展的顺风顺水,建筑工程项目在不断增多,项目规模在不断扩大,难度也有所提升,所需的劳务用工数量也就不断增加,劳务用工的法律问题备受关注。2012年全国的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约135303亿元,较2010年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受到了“十一五”计划的深度影响。据国家统计局报道,2013年我国建筑行业总产值实现了全面的提升,建筑行业的总产值达到159313亿元,较2012年增强了16%,为了保证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应意识到劳务用工法律风险问题的严峻性。
一、建筑企业劳务用工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分析
1.分包制度不够完善。通过对建筑企业劳务用工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在劳务用工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法律风险屡见不鲜,导致法律问题相对突出,其中,分包制度不完善是法律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筑工程项目在建造过程中会出现分包现象,是现阶段最为普遍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市场不断涌现。自2005年起,我国的劳务市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针对劳务用工问题我国颁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对劳务用工管理制度进行合理化的规范。传统的分包模式,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以包工头承接项目为主,专制性较强,引发了劳务人员的种种纠纷问题,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
2.劳动合同管理不足。在劳务用工关系之时,劳务合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建筑企业劳务用工关系处理时,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导致纠纷的问题极为常见,对劳务双方的利益都产生影响。很多企业面对合同签订问题直接忽视,那样会费时费力,也会提高成本,不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劳动合同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法律认知度不强;企业权利高度集中,大都会采用行政命令的形式进行劳务管理,法律的执行力与规范力不够重视;此外,还有部分企业不愿在合同制定上浪费时间,运用其他公司拟定好的合同内容进行照搬,并未对合同内容进行明确的分析,合同文本与企业的性质不符。
3.薪酬管理不够合理。现阶段,建筑企业劳务用工法律问题的出现,很多劳工纠纷都是由于薪酬管理不尽人意,薪资分配不合理所致,同样的工作薪资待遇不同,会动摇员工的意志与忠诚度,引起员工的不满,劳工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工作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在建筑企业中,由于部分劳工人员与领导或负责人关系好,同样的工作却比同事的薪资高,且薪资的发放缺乏公平性与透明化,出现违规或违法的现象,无法获得员工的信赖,极易引起法律纠纷,员工流失现象严重。目前,缺乏完善的劳务用工管理制度是突出性问题,在劳务用工管理中,主要包括工作时间、休假、津贴、社会福利、职业培训等内容,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管理不善而导致法律纠纷问题产生也是屡见不鲜,若缺乏管理制度,会对此行为放任不管,久而久之会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
二、建筑企业劳务用工法律风险问题的应对策略
1.强化分包管理工作,可有效避免风险的产生。通过对建筑企业劳务用工法律风险的分析,了解到分包管理工作比较突出,能有效避免法律风险问题,应从分包阶段着手来加强控制,是应对法律风险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倡分包的合理性,选择信誉度高的承包商,并明确责任分工,强对劳务人员进行教育与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其法律认知,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来应对工资拖欠或工伤等问题。分包合理,则无需总承包商承担责任;若分包不够合理,则由总承包商来承担相关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例如,将工程项目分包给包工头或缺乏资质的工程队。因此,要谨慎选择分包商,会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建造质量,对工程成本、质量、安全、进度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能够保障其可承担民事责任。在分包工作中,要做到严格把关,对分包对象的资质、营业执照等证件进行仔细检查,并要求分包商提供劳务用工人员的名单,以便与员工签订合同、社会保障手续等,从根本上杜绝法律风险的滋生。
2.加强劳务用工合同管理,保证条款设计的严谨性。在劳务用工过程中,会通过合同订立来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并就工程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与协商,一旦达成协议,合同内容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可更改的。一般情况下,劳务人员大都集中在工地、项目部等,由于人员的流动性大,劳务人数多,对员工的审核不够及时和全面,绩效考核开展难度大,合同签订工作面临困境。为了避免劳务纠纷问题的发生,杜绝法律风险,作为合同中的弱势群体,保护劳工人员的利益与权益至关重要,可从劳务用工合同着手,以保证条款设计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在劳动合同中,主要包含合同期限、工作的具体内容与环境、劳动薪资、条件、社保等多项内容。劳动合同的订立,应根据项目、企业、劳工的工位的具体特点进行条款的逐一列举,并制定不同版本的劳动合同,合同内容根据针对性和目标性,禁止照搬其他企业的合同条款。为了提高劳动合同的订立质量,应聘请法律人员对合同条款进行订立,可提高合同质量,也可避免条款遗漏现象的产生。
3.建立健全薪酬管理机制,保证薪酬分配的合理性。建筑企业劳务用工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的和谐度与稳定性,对员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薪酬管理制度对劳工的吸引力是最为关键的,与劳工的个人利益存在直接联系,应实施同工同酬的制度,不存在区别对待,保证薪酬体系构建的公平性与透明化。保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与透明化,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使命感。例如,中铁十二局公司开展的八项惠民工程中指出,借助集体协商工资来确保职工的人均年收入要增强10%,并将其作为目标,更深度的获取了员工的信任度。在薪酬管理与分配过程中,应为每个员工制定个人档案,根据员工实际为企业做出的贡献来合理分配薪资,并实施员工监督的形式,将员工的工资待遇制作成电子表格,并将其分享到企业网络中,供员工进行监督与审查,有利于增强员工的信服度,能有效降低因薪资待遇设置不合理而引起的法律纠纷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企业劳务用工法律风险层出不穷,通过对不同类型法律风险的分析,将其作为着手点,采取积极措施对法律风险进行避免与应对,保护劳务人员、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构建良好的雇佣关系。建筑企业劳务用工法律问题的改善,应强化分包管理工作,可有效避免风险的产生;加强劳务用工合同管理,保证条款设计的严谨性;建立健全薪酬管理机制,保证薪酬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等,从多方面着手实现对法律风险规避。
参考文献:
[1]孙继德,周舜尧.我国建筑劳务用工模式的研究评述[J].建筑经济,2014,07:10-14.
[2]熊飞.我国建筑企业劳务用工法律风险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0:11-13.
[3]罗森.建筑企业用工法律风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07:100-103.
[4]赵先锋.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J].法制博览,2015,14:177.
篇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已经进入到高速发展期。建筑工程审计工作与建筑行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也就是经济监督,避免损害建筑企业经济问题发生。通过建设工程审计工作能够规范建设工程各项活动,从而保障建设工程经济效益。但我国建设工程审计中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提出相应解决策略解决审计问题。本文重点从建设工程设计中常见问题作为出发点,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建设工程 审计 常见问题 解决策略
引言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建设企业项目活动涉及资金量较大,建设工期较长,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建设工程审计的作用。建设工程审计作为建筑行业经济建设的重要监督活动之一,需要根据国家相关审计法律、法规、政策,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对建设企业具体投资活动进行监督,从而公正、客观的对建设工程作出评价,作出相应的审计报告给予相关部门审核。由此可见,开展建设工程审计对建设单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有效落实投资政策,维护建设各方合法权益,对工程进行客观、精准、真实的报价,从而提高工程效益,控制建设工程活动风险。但我国建设工程审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严重影响工程效益。基于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审计工作手段,突出审计工作地位,保障建设企业健康发展。
一、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
建设工程是一个高投资、周期长、环节多的建筑活动,不同的工程项目都存在一定的独特性,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随机性,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审计机制存在漏洞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包括工程项目决策、工程招投标、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评估、结算等环节。这就要求审计工作必须要贯穿于上述的所有流程中,但从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建筑工程审计体系并为涉及到上述所有流程,更多的集中在施工环节中。对于建设工程来说,建设工程存在建设、施工、监理等多个管理主体,在实际施工中存在权责不清、沟通不畅等问题,这对工程的造价、施工、管理、审计等起到严重影响,很多环节无法衔接、结合。很多工程在研究过程中不够充分,例如建设资金不畅、施工矛盾等,使得审计工作具备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审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遗漏问题。
(二)审计工作不够全面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更多的是注重工程质量与施工周期,对审计工程缺乏重视,使得审计工作不够科学、不够全面,严重抑制了审计工程的严谨性与权威性,使得审计工程违规问题时常发生。有些建设企业为了保障施工成本,在施工中根本不聘请监理人员,也有一些监理不认识履行监理职责,在质量监督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对施工企业擅自更改工程视而不见。此外,还有一些监理单位在变更工程内容时流程不够规范,隐蔽工程记录不够仔细,通过集中计量方法,出现很多重复计量,不仅延长审计时间,同时也影响了计量工作的精准性。
(三)招投标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市场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投资机制,能够有效避免不当行为对工程建设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工程多方的经济效益与资金成本。但是,很多工程项目为了减少招投标环节,使得项目招投标过于流域形式,或人为干预招标、私下定标等问题时有发生。基于此,在审计过程中,必须要将招投标作为审计重点,分析招投标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对于低价中标的企业进行审查,分析其是否合理。此外,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主体通常只对竣工环节作为重点审计对象,使得建设工程设计存在严重的侧重型,致使部分施工环节审计不到位,进而出现混乱现象。特别是招投标环节中,还存在诸多不规范问题,例如形式不规范,应招未招、公告不、内容不细致等问题。招投标如果存在问题,势必会对整个建设工程留下隐患,从而为后续审计工作造成阻碍。
(三)竣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对于建设工程竣工环节来说,竣工作为审计中的重点,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审计人员重点关注竣工问题,避免有关人员钻空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在竣工阶段很多人员通过审计这层关系重计、多计,导致造价虚高,进而在其中谋取利益。还有些建设单位对合同重视程度不高,往往只注重工程质量与施工周期,工程价款内容涉及较少,导致竣工结算工作难以进行,进而影响审计工作。
二、解决建设工程审计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完善建设工程审计机制
加强建设工程审计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针对现有诸多审计问题,究根结底还是审计机制问题。对于政府硭担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审计的宏观调控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动态审计监管机制,并深入到工程一线了解建筑行业动态现状,从而掌握建设工程的新问题、新动向、新矛盾,并针对现存问题进行理论认证,对审计机制中的问题或无效条款进行优化调整,从而避免盲目投资问题。同时,要强化政府财政资金投入领域审计工作,如产业支持项目、公共服务建设等。建设企业需要加强监督监理、预算、内审监督、决策审计等制度,从而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审计体系,从而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不断提高监督管理质量,要求任何投资项目都需要采用严谨、先进、科学的技术保障。
(二)提高审计范围性
对于审计工作的侧重性问题,为了避免审计工作存在漏洞,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涉及范围,从而保障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审计工作的实施必须要贯穿整个建设工程中,要从工程项目立项开始就要开展审计管理,审计工作包括参与会审图纸、检测建筑材料、签订与修改工程合同、工程施工审计、工程竣工结算等环节。特别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由于该阶段时间长、环节多,必须要要对施工阶段进行全程监理,一是能够保障建设工程整体质量,二是能够保障监理工程能够顺利开展,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先决条件。通过不断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并落实全程监督理念,从而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的审计质量。
(三)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能力(上接21页)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全程审计监督也是必然要求。开展全程审计工作,必须要提高审计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保障审计人员能够全程跟踪工程招投标全部内容,包括招投标文件、施工双方合同、施工具体流程等。与此同时,必须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包括技术培训、思想培训、道德培训、法律培训等。在工程立项之前,审计人员需要对工程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检测,对参与招投标的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进行评估,确保二者的项目参与资质。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施工质量进行审计监督,加强施工各个环节的监督审查,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
(四)强化调查取证
建设工程设计监督工作通常是对一系列的资料进行审核,这些资料包括工程设计图纸、预算结算定额、签证、额定费用、工程政策等内容。在现实中,很多施工企业存在高估算、高预算、图纸造假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精准性。基于此,审计工作必须要强化调查取证,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对工程整体进行实地测量,并通过市场调查的形式,对建筑材料进行市场价格调查,采用多种渠道来获取审计所需证据,避免出现资金浪费问题或虚报问题。
(五)强化合同审查工作
针对合同内容欠缺、权责不清等问题,为了提高建设工程的效益与质量,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我们必须要强化合同审查工作,对甲方、乙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进行审核,从源头上避免因合同问题造成的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合同的完整性、可靠性、适用性、规范性,并对合同内容进行严格审查,避免施工单位擅自变更额定费用。开展施工合同审查能够有效保障合同双方的公平性,为工程竣工提供相应的依据,有利于分清各方权责义务,从而保障工程顺利建设。
(六)制定完善的变更审计程序
部分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作出变更,这就导致项目资金超出预算。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审计程序,对项目变更程序、内容、资金、工程规模等进行审计和审查,特别是超出资金预算的变更活动,必须要彻底审核,并对预算调整情况进行全程监督,避免出现擅自变更、不当变更、无程序变更等问题。从而保障建设双方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设工程审计工作对项目工程、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都有着重要意义,能够避免不正当违法行为,保护多方权益。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审计监督工作,不断完善审计机制,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斗,23(2):63一64.
[2]马玲惠.建筑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6):927一927.
篇3
关键词:合同 管理流程 风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214-02
关于企业经营活动、运营管理工作,其合同管理属于系统,结合有效地管理流程与方法,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问题进行合理防控。从本质上讲,合同管理属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范畴,而企业运营期间所存在的风险、制因因素均会对合同管理工作产生制约,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呈现作用下降的趋势,同时更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基于此,该文对建筑企业合同管理流程进行分析,结合其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控制对策。
1 企业合同管理流程
在企业建筑项目运行期间,可通过对合同管理的方式,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具体的合同管理流程为:起草和审批、洽谈、签订、存档与分发、交底以及工作履行,下文对合同管理各个流程进行重点阐述。
1.1 起草和审批
合同起草一般由企业运营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建筑双方对合约的建议,编制与之相对应的合同模板;经过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对合同条款的全面审核,移交至上级管理部门,完成合同审批工作,并经过企业管理者签字、盖章后,合同各项内容方可执行。在此期间,合同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首先,合同起草人员需对建筑项目中标情况、企业双方判断结果进行充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合同内容进行编写。其次,在合同中所涉及的各类资料数据,均应由企业供应部门和财务部门、工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与监督部门开展系统化审批与签字工作,同时在合同审批期间,还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切忌不可出现越级审批行为。
1.2 洽谈、签订
合同管理中,洽谈工作属于重要流程环节,其应在建筑双方洽谈前,对洽谈目标进行确定,通过对自身与对方底线的判断,在必要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让步,从而才能在合同洽谈流程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同时合同条款应具备明确和完整、用词准确以及责任细化的特点。在洽谈工作结束后,依据企业双方的洽谈结果,由运营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将合同矫治部门经理审核,再移交董事长对合同进行审批和签字,致使该项合同具有法律效益。另外在合同审批后,由企业双方代表完成合同签订工作,一般情况下,合同签订中应要求双方共同签字盖章,若在特殊情况下,不可同时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应避免一方先行签字盖章行为的出现。
1.3 存档与分发、交底以及工作履行
存档:对建筑合同实施存档备案工作,其主要依建筑类型、功能以及签订时间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存档,以便于后期查阅。分发:在合同签订与存档工作后,合同所涉及的相关资料信息,应分发至企业各个部门中,在此过程中,还应关注资料清单的执行情况。交底:通过对合同条款细节化的阐述,使相关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能够准确地对合同内容进行判断,并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强制化管理,其中,所涉及的部门由项目部门和工程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供应部门等。工作履行:工作履行情况,对合同管理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若要更好地确保合同履行效果,应通过对合同注意事项明确的方式,针对合同履行中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进行全方位控制,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 合同管理风险
在企业建筑合同管理工作中,常见风险问题,主要由外部因素、对方因素以及自身因素所导致,其中外部因素是指:国家关于建筑行业建设方针、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法律法规等外界制因;对方因素是指:对方蓄意违约、对方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较差、财务资金周转失衡等;自身因素是指: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管理能力与企业负责人经济决策能力、设计水平等。上述风险制因因素的存在,促使企业在进行建筑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准备风险、签署风险、履行风险与管理风险4种。
2.1 准备风险
合同准备阶段,存在管理风险为策划风险、调查风险和合同对象风险、谈判风险、文本风险与审核风险六种。策划风险为:合同内容设定不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合同内容与实际建筑项目之间出现严重偏差、对合同内容法律问题出现有意规避行为;调查风险:未按照客观公正原则、对调查对的信誉度与合同履行情况过于高估;合同对象风险:合同对象自身素质水平不足、将合同履行能力较强的合同对象排除;谈判风险: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以及机械设备等产品规格与性能考虑不周,使自身利益受损;文本风险:合同条款缺少完整性、精准性以及文字明晰性的特点,促使合同对象在合同履行期间出现误解的状况;审核风险:审核人员专业技能缺失、工作责任认识不足,使其无法发现合同内容与条款中存在的风险。
2.2 签署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在建筑合同签署期间,也易发生相应的风险,需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超出规定签署时间、印章措施、未按规定流程存档与合同条款被恶意篡改等。对此,可采用企业部门职责细化、印章严格管理、程序化与专业化合同签署的方式,对合同签署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2.3 履行风险
合同违约风险、变更风险、转让风险与终止风险,是当前企业合同履行阶段中较为常见的管理风险类型。针对此,应事先做好合同对象的调查工作,结合准对象的历史合同履行状态,判断其是否会在项目建设期间,出现合同违约与转让的问题,若准合同对象不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需在未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对其进行更换。同时针对合同变更与终止问题,可选用施工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实时报道原则,对项目合同进行标准化控制。
2.4 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环节,存在的管理风险为:归档风险与执行效果评价风险,如合同所涉及的机密泄露、合同盗用或滥用状况频繁出现、执行评价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对此,应采用合同不定期检查或查阅的方式,加之对准合同对象调查和结果反馈,构建健全且完善地评价体制,针对准合同对象出现的风险遗失问题进行严格控制。
3 有效地合同管理风险解决对策
3.1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当前企业解决合同管理风险行之有效地手段,一般适用于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企业中。风险规避属于事前风险控制的方式,其主要分为试探风险承担和拒绝风险承担两种形式。首先,试探风险承担:在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风险防控工作中即为常见,其主要依据风险评估标准,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判断,结合合同条款的设定,判断企业能够承担合同管理风险的范围。其次,拒绝风险承担:在针对合同管理风险评估工作中,若企业缺少风险降低的手段与能力,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发展,可采用拒绝签订合同的方式,规避合同管理风险。
3.2 风险承担
企业风险承担手段,主要依据外界的作用,将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在此期间,风险承担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司担保;另一种是风险分散。其中公司担保为:企业在已知的情况下,无法对预期合同管理风险进行控制,而采取的风险防控手段;风险分散:企业选用合同拆分的方式,对当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合理分配,亩实现管理风险降低的目的。在企业运营活动期间,公司担保、风险分散属于企业常见风险防控手段,不仅可降低合同管理风险,还能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经济活动运营期间,合同管理属于日常工作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各项工程建设的基础。结合合同管理风险,采取有效地风险防控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可强化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程卫民.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同行,2016(5):27-28.
[2] 赵领宏.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中国经贸,2015(17):101.
[3] 冯戈利,秦现生.航空制造企业中合同管理风险分析及控制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5(5):133-136.
[4] 赵燕.浅析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主要风险[J].中国科技投资,2014(A6):30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