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措施

篇1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校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生物实验室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核心场所,会涉及到水、电、气等安全使用,同时,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还必须确保各项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避免失误操作引起安全事故。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对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积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对现场的各项仪器、实验试剂以及药品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实验后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通过安全环保教育活动向广大实验人员积极推广应用高效清洁的实验方法。

一、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特征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新建各种类型的实验室,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去培养现代科研人才。高校生物实验室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因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其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生物实验室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人员流动性大、突况较多以及安全控制管理难度大等。与其他各类实验室相比较,高校生物实验室储存了大量的现代化精密实验仪器、各种各样的生化试剂、易于燃烧爆炸的实验物品以及具备毒性的化学物品等。此外,高校生物实验室所要涉及到的科研项目众多,不同项目要求的实验条件也会具有差异性。在部分生物实验中某些实验材料是活性器官或者活生物,在该部分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果不妥善处理便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二、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软硬件方面问题

高校高层领导未能够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室环保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安全环保管理资金投入上较为匮乏,实验室内部各项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不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节能环保和防护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物实验的要求,容易对实验人员与周围环境造成威胁。与此同时,高校领导过于注重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安全环保意识普遍偏低,未能够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督促现场实验人员按照制度规范操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缺乏定期对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导致一部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未能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因此,导致不能有效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二)安全环保管理制度问题

众所周知,保障各类实验室高效稳定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好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然而,由于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整体安全意识浅薄,工作观念落后,未能够正确认识到生物实验室安全、环保的重要性,导致各项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相互推卸责任。此外,相关部门岗位人员职责不够明确,未能落实好责任制度,做到权责统一,不断加强实验室现场的科学规范管理,这样无疑降低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各项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废弃物处理问题

生物实验室常见的废弃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代谢物。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常常要使用到活性动物和各项植物等实验材料。活性动物在解剖后会遗留下来大量的废弃器官,动物也会产生一定的代谢物,这些废弃物如果不能进行妥善处置,就会造成对其他实验项目的干扰和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各种传染疾病的发生,不利于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二是有毒有害物品及其实验废弃物。在部分实验当中,实验人员需要应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物品,例如,常见的氰化物、重金属、甲酰胺、四甲基乙二胺以及丙烯酰胺等。该类实验物品具有较大的毒性,倘若不规范管理、处置,不仅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实验人员在使用有毒有害物品进行实验后,会产生各种污染废弃物,不及时处理的话也不利于生物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放射性物质及其废弃物。在生物实验室中存在着各种具有放射性的样品,实验人员在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要使用放射性元素作为标记物,只要经过放射性元素处理的实验物品、材料以及仪器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放射污染,现场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如果不及时将放射性污染进行科学处理,就会导致该污染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规范建设

高校高层领导要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根据学校自身发展水平和条件,适当加大对实验室设施规范建设的投资力度,首先,要确保生物实验室选址的科学性,积极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设施和事故防范设备,加强对实验室内部环境的优化改善。对于陈旧的生物实验室,高校要通过改造更新确保各个电路、管道的安全性,还要不断完善实验室通风系统与现场监控设备。其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安全管理意识,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加强对现场各项高端仪器设备、化学药剂以及实验物品的规范管理,保证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完好无损,能够正常投入到实验中进行使用。最后,高校要注重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事故防范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防火相关需求及时配备好消火栓、灭火器等设备,对于存放贵重物品、药品的库房要贴好警示标志,在实验室外明显位置要张贴好各种安全标识,时刻提醒管理人员与实验人员规范管理操作,杜绝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水平,实现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利用。

(二)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制度

高校要想实现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就必须针对以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相关管理部门要制定出《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人员相关守则》以及《实验废弃物处置管理条例》等具体实验操作守则和管理办法。管理人员要切实落实好各项制度,严格督促现场实验人员规范操作使用各种物品、药剂和仪器,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环保性。此外,安全制度的制定必须涵盖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的安全管理、活体动物及植物安全管理以及药品试剂等。

实验室管理部门针对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特殊性,要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的规范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要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任务。例如,通过根据不同部门的属性,逐级去签订安全责任书,这样能够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明确落实责任,避免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高校要组建起专业的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实验室安全制度的监督执行工作。

(三)强化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工作

1.规范处理生物活性实验材料。在高校生物实验中,教师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活性生物实验,对于废弃的生物活性材料,尤其是微生物与细胞等,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进行严格的消毒或者灭活处理。例如,对于细菌的处理可以通过使用15%次氯酸钠进行30分钟的消毒作业,有效稀释过后进行排放,这样能够最大化降低实验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

2.科学处理有毒有害实验废弃物。在生物实验环保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督促实验人员按照规章制度科学处理有毒有害废弃物,将不同的废弃物进行分级分类,收集处理,不能将所有废液倒在一起进行集中处理。例如,过氧化物与硫化物、有机物以及氰化物等。实验人员为了避免有害有毒废液的泄露,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就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收集在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其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努力为广大实验人员创建出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确保各项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生物实验室管理部门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与实验人员的专业安全培训,促使他们树立起先进的实验管理理念,自我规范操作管理,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加大对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健康。

参考文献:

[1]潘勋,张淑平,赵庆双.高校生物

学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1(4):115-118.

[2]许业河,黄建榕,廖秀萍,等.浅

谈高校化学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的危机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8(6):165-167.

[3]杨平,陈燕灵,黄建平.建立实验

篇2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教学场所的多功能性、复杂性和流动性大等特点,是正常意外伤害的最大隐患。故实训室安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制定安全管理条例才能从源头上对高职院校生物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起到作用。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是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场所,实训内容多且很少重复,所用微生物菌种、生物材料以及化学试剂种类不同,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多,成分复杂。目前所排放的污染物来源可分为:

1.学生作品。

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技能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生实训作品一般没有实用价值,主要是为了训练某项操作技能或为了验证某项理论而设置的,故大多是废弃物。

2.陈置试剂和回收溶剂。

凡溶剂使用量较大的学生实验,操作规程中一般都有回收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也确实是“回收”了。问题是这些简单回收的溶剂纯度不高,一般不可直接再利用。其中一部分用来清洗玻璃仪器,洗后随水流入下水道,最终还是成为废弃物,仅有少部分被回收利用。积压、陈置试剂是由于各种意外的变动或未使用完全而造成的,久置造成氧化、分解、聚合等化学变化而不可再使用。

3.实训本身产生的三废。

实训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操作不当,如仪器装置不严密使低沸点试剂或溶剂的蒸汽挥发出来,逸散于室内,污染环境。生化分离和纯化有关生化产品或产物之后,剩余的残渣、废液等,总量不多,成分复杂,回收再用的价值空间小,也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

二、规范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安全与环保设施包括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选址、建筑结构、给排水和供气、电气与自控、通风与净化、装修、空调、消防、实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自2005年以来,我院非常重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与环保建设,在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与改造中投资力度大,把安全与环保建设标准纳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经过建设,生产车间和各专项实训室布局合理,功能较完善,使实训基地的安全与环保防范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完善各实训室安全、环保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生物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等若干安全环保管理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制定系统、周密、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环保管理运行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内部管理。

1.建立健全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制度。

制度科学合理、完善健全、切实可行,实训室的安全建设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主要包括实训车间及实训工程规章制度、守则、6S管理要求、文明公约、奖惩条例等。根据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特点,制订完善了《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生物、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细则》、《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细则》、《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及《各室人员的岗位职责》等27个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做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环保管理有章可循。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安全意识薄弱,监管难以到位。学校制定了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师生并未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存在实验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等情况。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级建立安全责任制。

四、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创建实训基地安全文化

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实训室管理的关键,也是培养教育主体社会责任感的需要。目前实训基地已将安全文化渗入到每一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使师生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在实训基地安全文化建设中,重点以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文修养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为主,从教学情境设计、实训过程指导、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安全思维、意识、心理和行为,使每位进入实训场地的师生在安全观念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在安全控制上由处理事故向预防事故转变,在安全行为上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在安全管理上由领导管理向全员管理转变。安全观念的植入,也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教育包括:提示教育、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提示教育是在实训场地以宣传展板、图片、标识的形式布置常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温馨提示或安全格言警句等,既短小精悍又富有哲理、意寓深刻,使学生既容易记忆,又乐于接受。

2.规范操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规范的实训操作和安全防护措施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学生往往忽视对自己的安全防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开放实验、创新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规范操作管理难以到位,不规范操作损坏仪器、违反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环保制度和实训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针对此问题,要求所有学生在实训前熟悉所用器材、试剂的性能、危害性、安全性及安全使用方法,对使用大型精密仪器、高压容器和进行有可能产生人身危害及造成事故的实训项目的人员,必须进行专项指导和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后方可进行独立操作;进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必须穿着防护服,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在各项实训中,教师都要将规范操作教育贯穿始终,避免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犯常识性错误,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五、加强对实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检修

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应定期检查和检修,重点检查仪器连接导线的导通性及破损情况,以及是否有仪器外壳带电等潜在不安全因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修。

六、加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日常管理

篇3

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室能否予以有效管理,对化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实验室管理相应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科学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对于改善学生的实验环境,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应进一步强化化学实验室管理,以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规章制度建设

实验室的规范管理离不开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对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等加强管理,保证各项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应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还要对仪器的维护及报损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化。尤其对于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应做出特别规定,如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由于这些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应对其使用和操作程序严加规范,尽量防止损坏。其次,制定针对药品的规章制度。对于药品的使用也应予以规范,尤其对于一些有毒、易腐蚀等危险物品的使用,应作出严格说明,以保证实验的健康环保进行。再次,应对废液、废气以及废渣等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做出详细规定,以防违规处理破坏实验室环境,并造成空气污染。第四,对参与实验的师生的行为应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

二、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

除了对实验室仪器药品的使用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外,实验室教师还应注意在日常对仪器药品做好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1.化学仪器分类存放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仪器应分开做好保管工作。精密仪器应与普通仪器区别对待,重点保管,应对每台仪器设置编号,并用卡片进行标示;对于较大型且贵重的精密仪器,应分派专人进行保护维修;机器每次使用后,都应做好相应的使用记录,并由使用者进行签名,以通过加强实验人员的重视程度,尽量减少精密仪器的磨损。对于玻璃仪器,由于数量多且易破碎,应进行科学摆放,并做好标注,一般按照外低内高、由小及大的顺序进行归类存放。

2.药品的存放管理。药品一般需按有机药品和无机药品进行分类保管,并同仪器一样,分别按一定的顺序,贴制标签予以分类管理。对于危险品应进行专柜保管,并实行双人管理的制度,以确保危险品保管的安全性。另外,应对危险药品定期做好检查工作,防止它们发生某些反应,导致不能正常使用,或对人产生危害。

3.应做好药品仪器的选购工作。仪器药品的购买应根据实验情况合理购入,避免多购浪费资金,少购影响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每次购买后均应做好详细记录,以方便今后使用中遇到问题时,能有迹可查。

三、实验程序管理

对于各个具体的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流程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尤其是要保证学生能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因对实验不熟悉而损害仪器药品。应让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规定下,在每次实验前做好认真预习,对实验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防止在实验中出现意外情况而措手不及。另外,在实验中,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细心操作、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对实验结果做好分析,以能提交较为详实的实验报告。最后,实验后,应对实验中使用的所有药品和仪器按照要求进行归位,归位前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仪器做好检查及清洗等工作,并按照原来的顺序贴上相应标签予以标注。另外,对于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应做好清理工作,防止出现意外问题。

篇4

关键词: 油液分析 实验室 安全管理

引言

油液分析通过对在用油液的磨粒检测、污染度检测和理化性能检测,对飞机、舰船、重载车辆和工程机械等装备及在用油的使用状况实施动态监控、预测和诊断,能够提出管理措施和维修决策。油液分析实验室是开展油液分析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学员培养油液分析专业技能的主阵地,也是相关专业教职员工进行科学研究的好去处。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油液分析实验室拥有多种油液分析设备,存放着一定量的航空油料、化学试剂、玻璃器皿和耗材,有的实验科目具有高温、低温、火花激发、挥发性等特殊性,在安全方面存在较高风险。因此,做好周密部署,确保实验室安全,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油液分析实验室常见的水、电、实验操作程序、油料管理、化学试剂管理等安全问题进行阐述。

一、设施齐备,完善实验室硬件建设

1.防盗设施

油液分析实验室的设备比较贵重,动辄数十万,标油、耗材也比较昂贵,航空油料、化学试剂又易燃、易挥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方便使用,一些技术资料存放在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为了避免发生失窃事故,油液分析实验室应安装防盗门、防盗窗,并配备带锁的柜子,用于分类存放标油、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试剂和重要的技术资料。

2.安全用电

实验室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电。由于电具有看不见、听不见、嗅不着的特性,比较抽象,其潜在危险不易为人们所察觉,极易造成事故,因此更应注重实验室用电安全。在布置线路时,要计算所用设备的功率是否与电源功率相符;配备断(漏)电保护装置和紧急停电装置;实验室结束一日工作,应及时切断总电源;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排除电线、电线老化、电源插座功率不匹配等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和电线短路引发火灾。

3.消防、通风设施

油液分析实验室存放有一定量的航空油料,易燃易爆;实验室有多种仪器设备,同时配置了数台计算机和办公桌柜,一旦起火,火灾类别为ABE混合型。因此,要根据油液分析实验室的特殊性,合理选配ABC或卤代烷灭火器。灭火器数量应严格按照保护距离、保护面积、最小标准和最小规格来进行设置,灭火器设置的位置必须通风干燥、一目了然,一旦发现火情,能迅速安全取用。

滑油光谱分析要对油样进行激发,会产生滑油蒸气;制备铁谱片要用到强挥发性的试剂。如果实验室环境封闭,长时间进行试验会对操作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光谱仪要配备排烟囱,制备铁谱片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4.废弃物处理设施

做油液分析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废油、废液、废耗材等,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或丢进垃圾桶,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因此,要配备废物处理设施,分类回收废弃物,合理集中处置,以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二、制度先行,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实验室硬件上潜在的危险需要重视,这是实验室安全预防中的“技防”;但再完备的安全硬件条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也只能形同虚设。因此,实验室安全预防只有“技防”是不够的,还需要可靠的“人防”。“人防”即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规定,包括实验室管理员制度、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范等。

1.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规定是确保安全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

(1)规章制度中要对实验室文件,如使用登记簿、设备名录、设备使用维修登记本等的使用和保存做出明确规定,以及时反映实验室的工作情况。分类存放、保管常规技术资料,如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指导教材、实验总结、学生实验记录、设备使用说明书等,建立完整的实验教学档案。

(2)实验室规章制度中要明确水、电、火、油、化学试剂等安全隐患的使用规定,指导隐患排除方法;简单明确地说明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以在紧急时刻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制定仪器设备维护及保养制度,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有利于及时发现仪器的损坏或老化,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4)明确实验室责任人,明确实验室钥匙管理办法。严禁实验室外借使用或擅自改变用途,若确需外借,应提出申请并经教研室主任同意,教研室主任对外借期间场所出现的安全问题或设备器材状况负责;若确需改变用途,需持有教研室主任签字的申请书到管理人员处备案,由管理人员及经办人共同负责用途改变期间管理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是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

油液分析实验室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实验室的各项日常工作。

(1)要严格落实实验室管理制度,熟悉水、电、火、油、化学试剂等安全隐患的使用规定,管理好钥匙,锁好门窗。

(2)要定期清点设备器材,填写设备器材的清单;设备器材摆放整齐,对需要定期充放电、开机或环境状态要求较高的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3)要熟悉所油液分析设备的基本性能,做到小毛病可以自行维修。出现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并请有关技术专家维修,确保设备故障能得到及时解决。

三、警钟长鸣,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

油液分析实验室是油液分析专业教学、科研的根据地,本来就充满着各种未知的风险,这一点无法避免。但近些年暴露在公众视野下的,不仅有科学实验中“量杯碎,试管炸”的小事件,更有类似毒气泄漏、剧毒试剂失窃的大事故。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除了硬件条件和规章制度,还必须对参与实验人员进行严肃的安全教育。

1.介绍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明确实验室内各种电器设备;介绍灭火器的类型、灭火机理、放置位置,演示使用方法并组织练习;教会学员在突发事故时如何自我保护、相互救援、安全撤离。

3.明确哪些设备由专人负责,不得擅自使用;哪些在熟练操作者的带领下可以自己操作;哪些仪器设备可以自己单独使用;介绍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要点。

4.对实验人员进行环保教育,科学处理废弃物,逐步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

结语

实验室安全关系到教学、科研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军队财产能否免受损失,师生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对整个学院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油液分析实验室承担着繁重的油液分析课程培训任务,为相关专业学员素质养成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支撑。规范实验室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实践,更是适应我军装备建设形势需要、为部队输送合格油液分析专业人才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李铁锋.完善实验室管理确保安全试验[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4.

[2]张玉柱.实验室管理要特别注重安全工作[J].经济师,2012(12).

[3]谭立龙,刘安山,仲启媛.军校实验室管理和信息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2)Vol.28.

篇5

1 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必须要安全、规范、合理

实验室里的基础设施无外乎水和电以及实验台、通风设备等,尤其水、电,几乎所有的实验必须是在有水、电的保障下才能进行。特别是一些综合制备实验,没有水、电就根本无法完成。试想,在实验教学或实验过程中,一断电或停水,实验都无法正常进行,还何谈所谓的实验教学质量?所以,为了有一个正常的实验教学环境,水、电的通畅以及安装的位置,是否是安全用电,还有通风设备、实验台的设计是否合理等,都显得特别重要。

水、电安装要规范合理

1)水龙头安装的位置必须符合方便使用的原则;每一间实验室都必须安装总水阀和分水阀;进水管和排污管的质量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要保证进水和排水都要通畅;地面必须要有地漏装置;水池必须有渗水装置;排污设施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2)插座安装的位置要符合使用方便、安全的原则,必须带漏电保护装置(这点很重要,因在实验中往往用到大量的水,所以环境比较潮湿,容易发生导电的情况)。电线的负荷及质量、保险闸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供电的标准。

3)修建蓄水池。为了实验教学计划能顺利正常进行,最好能在实验教学楼建一个装有循环装置的蓄水池,以应对因突发状况造成的停水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计划。

通风设备的安装 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很重要,它关乎着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在实验中会常常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试剂,为了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室教学环境,实验室必须安装通风设备。而且,通风设备的开关最好能分别、分级设置,这样既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又可以节电。可实际上实验室的通风设备在安装的时候往往只设置一个开关,没有充分考虑到它的合理性,不能够满足按需要使用,既费电,也影响到通风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实验室里必须要设一个专用通风橱来摆放有刺激气味的药品。

学生实验台、公用实验台的设置

1)学生实验台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地方,它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操作。基础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多为玻璃制品,因此,实验台的设计应以方便保管、取用为前提。再根据各实验室仪器的特点来设计实验台。比如有机化学实验室实验用的玻璃仪器形状各异,种类多、规格多、数量多且易损。根据这一特点,有机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台应为多层设计的柜式实验台,每一层不仅可以随意推拉,还可以按仪器的形状、体积大小来设置一些隔断,这样便于仪器的放置、管理及取用。可实际上只是按常规来设计,没有考虑到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只有隔层,没有隔断。由于没有隔断,许多仪器只能混着堆放,学生稍不注意仪器就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2)公用实验台,主要是用来摆放药品、公用仪器的。因此,它的摆放位置以方便取用和操作为原则。

3)实验室里在安装水管的时候,为了美观,通常会将水管掩藏在实验台的背面。为了将来便于检修水管,实验台的背板最好设计成活动的。可在安装的时候,没有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背板都是固定的,如要检修水管,只能把背板敲掉,这样做很不划算。因此,在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沟通和监督,使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完善、适用、合理。

2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根本保障。为了使实验室的管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比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守则、实验室教师守则、实验室学生管理条例等,使实验室的各个环节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实验仪器的管理 主要采取集中管理和学生自己管理的形式,常用仪器以学生自己保管为主。为了方便学生,按照实验开设的内容给每个实验台都配备了一套仪器,并按实验台的编号给仪器编好号,依照清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保管,实验结束后再清点交还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如损坏仪器,视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赔偿。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仪器的损耗。以前,有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仪器到处乱放,有的甚至不清洗,仪器损坏也不报损补充,直接影响到下一组学生的实验,学生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管理措施的出台,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来管理仪器,不仅降低了仪器的损耗,也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的支出,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提升。而对于不常用的仪器,如分水器、分馏头等,则由实验室集中保管,需用时再发放。

实验药品的管理 实验中严格控制学生实验所需药品的量。一些学生做实验只片面地追求产品的量,不按实验要求,总是超量取用药品;而有的学生却不按操作步骤,实验失败了,不找原因,不报告实验教师,而是把反应物随便倒掉,又重来。这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成本。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做好巡回指导。要培养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正确对待每一次实验和实验的结果。对具有强腐蚀性的药品比如硫酸等采用滴瓶分装,以方便学生取用;对有强刺激气味的药品,提醒学生在通风橱里取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实验药品的回收再利用 在实验中,常常有一些制备实验的产品是可以回收后再利用的。如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乙酰苯胺的制备”的乙酰苯胺、“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的苯甲酸等,回收后都可以用做重结晶实验的原料。一些萃取剂如乙醚、乙醇等,回收后,经过干燥、蒸馏等手段处理,可再次用于实验。在化学教学法实验“氢气的制备”中,锌粒和硫酸也可以回收后再用于同一个实验。对于不能回收的,要让学生倒在指定的地方统一处理,告诫学生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这既节约了实验教学成本,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公德。

3 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搞好实验教学服务

实验室工作是融服务、技术为一体的工作,对人的综 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实验技能。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新的实验教学改革体系。要想搞好实验室的工作,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研读实验教材 只有认真仔细地研读实验教材,才能熟悉和掌握每一次实验的内容,根据实验的内容、要求,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药品。

做好预备实验 通过预备实验,了解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还需要注意和改进,即使做过的,也要认真对待,把每一次预实验都当成是第一次来做,并做好记录。这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保持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其对该实验的想法和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及时调整实验准备方案。

对一些实验进行微量或半微量改进 在不影响实验效果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把药品的原始用量减少到一半及一半以上,比如正溴丁烷的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等。通过对实验药品用量的改进,既降低实验成本,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仪器设备 要充分了解实验室里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并且要会熟练操作,对出现的小问题能应对解决。加强对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如电热干燥箱、电热套等,发现问题及时报修,让常用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持恒定。

设置小药箱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被玻璃划伤是常有的事。因此,常备一些外伤用药比如创可贴、消毒液等,是很有必要的。

篇6

在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5-6]。GB16483-200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是我国对MSDS编写的一个详细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16部分[7],见表1。基础化学实验室在接收化学品时应向供应商索取全套最新的MSDS,并对其进行认真的评审,针对实际应用情况和所掌握的信息补充新内容[8],然后将每个基础化学实验涉及到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张贴于醒目位置,实验开始前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化学品的相关安全数据,在试验中可能出现危险操作的应急处置方法处结合实际解释,防患于未然。

2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安全习惯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避免师生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安全习惯应包括:化学实验穿着装束、操作前仪器检查、正确使用仪器、规范操作、遵守安全规则、注意药品的用量控制等[9]。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留出3~5min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安全习惯。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安全文化,树立安全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化学实验安全的校园文化。

3建立学生实验安全操作评分体系

将学生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作为实验课程的重要考核内容。改革现有的实验预习、课堂提问、实验报告模式,在其中增加安全操作内容,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分阶段评分,并将加、减分作为实验常态管理,纳入实验课程评分系统,会同其他考核内容综合评定分数,记为考试成绩。对严重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达到提高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的目的。针对实验室资源紧张仪器设备多次循环使用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行互相监督管理和自查的手段。实验前督察结束课程学生的实验物品整理和保管情况,实验后自查本组实验操作规范和仪器物品的残损状态。教师及时做好记录和报告,同时一并纳入实验安全评分系统。

4结语

篇7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63-01

引言

各级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所受理到的,计量的认证、审查的认可申请就是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资质认证过程。此外,实验室的现场技术评价以及相关证书的发放、撤销的决定过程、方法和时限的工作流程等都是其中的内容。建立一个环境监测资历良好的实验室,能够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能够让监测的数据准确性得到提升。在此之后,实验室获得证书后仍然需要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系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并且还应该加强相关的质量管理,从而让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一、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指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由此可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包括现场监测、样品的运输和储存、仪器设备和器皿的选择和校准、实验室的一系列质量控制程序以及数据的记录和整理等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其意义就在于:

(一)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正常开展的保障

环境监测实验室是对某项监测目标获得准确、权威结果的重要部门,对其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包括了实验室内质量管理和实验室间质量管理。对质量管理是保障环境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其作用就在于将监测数据的误差控制在限定的允许范围内,使其质量满足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的要求,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也是落实环境监测实验室认可制度的具体体现,保证了监测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具备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

(二)有利于提高监测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必然强化了实验室各种程序和规定的执行,对实验人员的管理也更具针对性,使之不仅掌握扎实的实验分析功底,也懂得了具体的一些监测分析理论知识,对各种监测标准、规范更加熟悉。此外,具备实验室认可或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必然对实验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使得监测单位更加注重对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其监测业务素质和水平。

(三)质量管理是监测数据准确性的保证

人们常说“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加强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也是对保证数据结果可靠、真实的保证。质量管理可以确保监测中采集的样品在整个监测分析过程中程序化的进行,这样也有利于及时发现整个监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符合实际的监测结果,从而方便监测人员能及时查找出原因,及时纠正,确保最终的数据准确可靠。此外,监测实验室通过质量管理,可以在实验室监测内部与外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提升监测实验室的整体监测水平。

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一)质量意识淡薄

目前对于省级监测中心来说,大多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MA)、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CNAL),对环境监测质量意识较高。但一些基层或者偏远地区的环境监测站不注重抓监测的质量管理,表现出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之中缺乏相应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些实验室的监测工作人员未能树立起应有的质量意识,不注重监测质量管理,导致质量管理体系难以得到完善。尽管一般环境监测站都采取人员考核持证上岗,化验分析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分析化验时采用平行双样、加标回收试验、绘制质控图等办法来解决室内的质量控制,但却忽视了监测信息的代表性,监测目标的设定,技术路线制定、布点、采样,样品保存与运输,样品交接等各环节。

(二)制度保障不全

目前,环保部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相关管理程序、职责和内容出台了相关规定,使得整个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各省、市、县(区)监测中心(站)也先后出台了水质监测和大气监测质量保证等相关规定,并对监测人员要求持证上岗考核等以及详细规定对所监测的样品采集、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数据审核等管理制度。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日益扩大的监测领域相比,一些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备,更新还不够及时。如,对于快速推动实行的自动监测,当前还缺少相应的技术规范、检验规程和规章制度保障。

(三)体制有局限性

2007-2010年连续启动4期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建设,对环境监测专项资金投入达54亿元,其中对国家环境监测网能力建设资金投入为4.66亿元,但相对于省一级的监测中心来说,一些市、县(区)级监测站资金紧张,条件较差,先进的仪器设备无法及时配套到位。许多监测站经费实行的是自收自支,靠自己的首支来维持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这对于公益性较强的环境监测来说无疑难以保证其正常运转。此外,目前监测站多是隶属于当地的环保部门,环境监测站对于环境监理站一个是“花钱”部门而一个则是“创收”部门,因此难以保证环保部门对于环境监测站能给予足够重视。

三、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一是规范实验室的环境。实验室应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改善工作环境,促进实验室环境条件更好地满足分析工作的要求,并减少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危害。实验室环境应当要满足工作任务的要求,工作间的分布必须合理,并严格避免出现交叉污染。实验室内的水、电、气等管道布置务必要整齐。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监测空间,应当建立环境条件记录。监测所用到的各类器皿与试剂要分类存放,备用试剂则应当有专门的存储仓库,剧毒试剂必须存储在保险柜中,并交由两个人分别保管。待测样品必须存放在专用的样品存储室中,以防止其受到各类污染;二是强化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应当配备实施监测项目所需要的所有仪器设备,以确保达到监测工作的规定要求。

(二)创新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方法

一是开展精密度偏性试验。对一组样品进行连续多日的测试,并将所得到的测试结果做出统计分析,以此来检查试验是否会影响测试结果偏性,也就是对影响分析测定的各类变异因素和回收率做出全面分析,从而确定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率;二是进行样品测定准确度评价。主要是进行对照分析,检验标准物质的测定值是否在不确定度的范围内,否则必须查找原因,并重新实施样品分析测定;三是开展加标回收试验。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实验室一定要有质量管理系统,这项系统不单单能够让监测人员的相关业务素质得到提升,让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能让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更加的准确、真实,从而让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还能充分发挥出环境监测站作为第三方的公正监测职能。

参考文献

[1] 陈敏.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石河子科技,2013,01:21-23.

[2] 郝晓彬,夏建萍.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5:25-26.

[3] 王少毅,杨丽华.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发展[J].中国计量,2012,08:47-49.

[4] 李广文.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97.

篇8

关键词:食品检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内实验室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21年有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被公开报道,造成惨痛的生命财产损失[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技术支撑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迅速,但实验室整体普遍存在散、乱、弱、小等问题[2],实验人员的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基层县域范围内的检验检测机构,面临资金投入小、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必须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进而促进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结合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主要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安全管理、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影响实验人员安全风险因素的种类和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运行模式,以期为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使用与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国家深入实施的“放、管、服”改革与第三方检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新成立许多食品检测机构,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因素导致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落实,进而引发一系列实验室安全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起步稍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实验室建立相应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实验室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有效性、可操作性、充分性不够完善,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出现制度和执行“两张皮”现象[3],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归结如下。1.1.1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检测机构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制度脱离实际,导致质量手册中的安全预防措施成为摆设,方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未能有效落实。安全培训不定期、不系统、不规范,机构未发生过或仅发生较小安全事故,这些都会造成实验人员思想上的麻痹大意。1.1.2资金投入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检测机构“重业务轻安全”,没有做好安全方面的资金预算,本着只要能应付各类督导检查、能省则省的心态,安全管理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或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1.1.3专业人才缺乏食品检测机构涉及的危险源有很多,如机械、电气、化学品等,尤其是种类繁多的化学品,如酸类、碱类、易燃易爆易制毒类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但多种因素导致许多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小,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跨专业工作,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很好地将制度措施执行到位。

1.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建议

综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概况,随着国家、省市对检测机构监管力度的加大,各机构实验室一般均能建立一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如何有效真正地落实落地,是需要集众人智慧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项问题,初步提出几点建议。1.2.1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应完善健全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试行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引入到实验室安全日常监管[4],结合实际制定具有很好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同时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做到人人担当,人人有责。1.2.2注重安全培训,强化制度落实严格做好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防止流于形式,监管机构可以做好顶层设计,结合信息化、网络化,建立网上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在共性问题上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同时实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特别是做新的实验前要分析安全风险,提前考虑好可能危险及做好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1.2.3保障经费预算,做好安全检查机构要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费预算,切实将防护资金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同时充分利用好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形式,定期做好实验室安全情况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2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2.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基层的小型食品检测机构一般也配置部分高端精密仪器,比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由于检验检测项目相对固定,大型仪器的操作管理及清洁维护一般由各自实验室专门人员负责,按照使用前编制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及时更新仪器设备标识,便于结果追溯。然而,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在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5]:一是部分高端精密设备缺乏专业人才操作,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参差不齐,检验结果准确度不高,能力验证不能顺利通过;二是基层机构存在较多陈旧的仪器设备,如老式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高温电炉等,或因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将仪器设备更新换代,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三是压缩气瓶作为实验室常用设备,管理不规范,日常使用操作未按操作规程进行,碰撞摔倒或者高温等都会发生危险,特别是瓶嘴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隐患。

2.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实验室存在的各类仪器设备,可以区分为大型仪器设备、小型仪器设备及压缩钢瓶,分别进行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型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自然较高,仪器建档验收后,一般需要专职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清洁维护。一是要配备好必要配件,出现故障后第一时间与仪器设备厂家沟通维修,为了安全及结果可靠,不可带病作业;二是要配备不间断(UPS)电源,防止突然停电对仪器设备造成危害;三是要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比如易燃气体的泄露可能引起爆炸、操作不当烧毁仪器配件等,尽可能将风险降至零。(2)小型仪器设备也需要规范操作,专职人员做好定期检查与日常维护,特别是陈旧的设备,注意是否存在线路老化,检验检测功能是否正常,能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及时标识。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对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以满足检验检测安全与结果准确的需要。(3)压缩气体属一级危险品,一般建立专门气瓶室对压缩钢瓶进行统一管理,采用集中供气管道装置配置所需气体到各个实验室,钢瓶必须固定,以免摔倒发生危险,更换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同时避免高温日晒,保证使用安全。

3试剂药品安全管理

3.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制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紧跟时代步伐,安全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试剂药品采购、管理与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但由于部分检测机构使用的化学品种类较多,采购人员对化学试剂药品知识匮乏,对供应商经营资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把关不严现象时有发生。试剂药品采购后,部分检测机构不能很好地分类存储,严格管理,尤其是易燃易爆易制毒类化学试剂,虽然机构可能制定“五双”管理制度,但执行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现象,比如没有执行双人领取,存在安全风险,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试剂药品处理办法大多流于形式。试剂药品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进而引发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并对应急预案不了解或不熟悉,导致自身受到伤害。

3.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试剂药品安全管理概况,针对实验室所用药品种类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3.2.1采取统一采购,源头把关质量试剂药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样品的检验检测结果,检测机构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前严格审查供应商相关资质等材料,特别是易制爆、易制毒等相关试剂药品的采购资质,做好公安系统备案,从源头确保试剂药品的质量。3.2.2存储合理安全,领取使用规范采购后的试剂药品要做好相关验收工作,并根据不同性质,将危险化学品统一管理,做好分类储存管理,设置通风、防晒、灭火等安全设施,做好安全保卫措施,以防药品丢失,试剂库负责人建立试剂入库与出库登记薄,易制爆、易制毒药品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6],按照使用量规范领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系统做好追踪记录工作,使用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实验室留存试剂药品满足一般需求即可。3.2.3备好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实验室根据各自对试剂药品的需求,做好常用试剂药品的管理计划,每个化学品均有化学物质安全信息表,将应急处置方案整理归档并装订入册,特别是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要时常对实验人员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比如防止出现发现火灾不会使用灭火器的现象。

4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

4.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国家出台GB/T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7],标准较详细,明确废弃化学品定义、废弃化学品分类注意事项及收集储存要求。2017年国家出台GB/T34696—2017《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指南》[8],标准明确废弃化学品分类要求、收集要求、包装要求、标签要求、贮存要求和收集管理要求,但很多基层检测机构没有完全按照此标准进行化学品废弃物处理,一般是分类集中收集后,在废液间(可能只是隔离出的房间)分类集中贮存,定期转运到有处理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报环保部门与危险废物处理部门备案,形成基本的闭环管理模式,但一方面部分食品检测实验室规划初期没有设置危废贮存场所或以租赁形式进行工作,仅仅隔离出一个小房间用于贮存,各项硬件设施都达不到规范要求[9]。另一方面很多机构对实验过程中废弃物产生数量、去向缺乏有效监控,造成有些实验室废弃物未经收集或处理就作为一般废弃物直接进入生活垃圾[10],没有突出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废弃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4.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针对检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4.2.1健全危废处置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政策宣贯实验室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套包括产生、转移、贮存、转运等在内的危废处置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及操作流程,及时有效记录危废台帐。食品检测实验室各个工序与仪器都可产生危废,实验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标准,牢固树立对危废的安全处置意识,不可将有毒残物随意丢入垃圾桶或倒入下水道,突出实验人员在废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4.2.2逐步完善硬件配置,不断规范危废处置2001年国家出台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1],标准详细明确贮存容器、设计选址、运行管理、安全防护等要求,新建实验室在设计初期应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危废贮存场所进行布置,同时按照“三同时”原则验收使用。旧的实验室应积极整改,做好预算,逐步完善硬件配置,做好应急预案,规范危废处置。4.2.3培养危废处置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安全基础基层食品检测机构面临人才匮乏的困难,可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多措并举,如聘请专业化危废处置单位的工作专员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持续培训等,培养出机构自身的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的安全基础。

5结语与展望

篇9

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化验室工作连接着生产与销售等环节,数据提供依据等。因此,做好化验室工作非常重要。实践使我深深感觉到,要想干好化验室的工作,就必须要强化学习,不断提高素质。这对于主持化验室日常工作的我来说,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边干边学,勤思考,多积累,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一是系统学习了化验方面的专业知识,。书籍;二是学习了相关的操作流程,如等;三是学习了公司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了解了各项工作的处理规则和办理程序;四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怕麻烦,虚心向领导、向同事、向基层学,学习他们的理论观点、工作方法、对人处事的原则等等。通过学习和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弥补了我工作上的短板,为做好化验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公司的发展,实验室仪器的增加,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搞好化验室的管理工作,则是化验室工作的重心。只有管理抓好了,各项技术数据才能确保准确,才能更好地为公司的各个经营环节提供可靠的依据。鉴于此,在领导的关注下,目前已建立起一整套管理制度,主要是:1、化验室检验工作的管理2、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化验室药品的管理4、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5、化验室资料,档案的管理6、化验室环境的管理等。同时,以服务为宗旨,用自己的所长服务于生产,以化验室为切入点融入质量管理工作,与他们进行化验理论和化验操作技能方面的交流,鼓励他们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化验员考试和技术比武活动,以此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工作中矛盾和技术方面的误差。其次,在我室内部实行奖励制度,对成绩突出贡献重大的人员实行奖励,促进本室人员好学上进积极性,挖掘技术人员的潜力,让人尽其材,人尽其能。另外,在摆正位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

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公司遵循的安全原则,因此,在实验室工作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相当重要。常言道:安全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抓安全毫不放松,积极探索更安全的途径,把安全做实做细。要求自身工作必须投入,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熟记各项安全措施,遇事不能慌。环保也是相当重要,做到每种化学试剂和需要处理的油样,集中分类处理,不随意乱倒。这些对环境都很有影响。在刷洗瓶子时,不随便倒沾有油的污水。同时注意到实验室的通风和各种化学试剂及油样的摆放问题。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保管发放设立一定的程序制度。部室员工坚决做到四不伤害原则,把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正是由于毫不动摇的抓安全,所以才确保了没有出现过任何质量事故。

四、团结同志,虚心学习,协作发展

篇10

关键词 水环境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水环境监测可以为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数据资料,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数据分析及处理与综合评价等环节,而为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加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一、健全质量管控体系,完善领导机构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使水环境质量检测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并规范质量监测人员与分析人员的行为,从而实现质量控制的目标。同时,水环境监测工作还需要完善领导机构,要求监测机构领导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亲自参与质量管理和决策,明确监测部门职能,并将监测责任细化到个人,组织各部门开展协同合作。

二、提高监测人员素质,坚持持证上岗

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成败的关键,所以监测单位需要重视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首先,检测单位需要做好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为监测人员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让监测人员了解先进的监测技术、设备仪器和理念,帮助监测人员积累丰富的监测经验,以满足水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需要。其次,监测单位需要做好监测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端正监测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监测工作的可靠性。最后,监测单位需要积极引进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坚持持证上岗的原则,努力做到知人善任,将责任与任务细化到个人,真正调动监测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重视基础环节,提高检测质量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涉及很多的基础环节,如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样品保管与运输、标液配置与标定、天平检验、空白试验、玻璃量器校验、分析仪器检定和试剂检查等。因此,做好基础环节工作,对保障水环境监测质量至关重要。

(一)保证实验室的监测环境满足检测要求

在《水利质检机构计量认证》中明确规定,实验室需要满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要求,并做好监测人员健康的安全防护工作,以及环境的保护工作。因此,在实验室进行监测分析工作时,实验室的采光、通风、保温和能源等条件需要满足监测要求,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将环境对监测结果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监测单位需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注重实验室环境的干净、整洁和布局合理,为监测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注重检测仪器设备满足检测精度要求

监测仪器设备是开展监测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使用很多计量与分析仪器,这些仪器设备的性能与量值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监测单位需要确保监测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做好其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正确操作,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及运转良好,并依据要求对其进行校准检定。

(三)确保实验用水和试剂纯度与效能

在试剂配制、样品稀释与器皿洗涤等环节需要使用大量水,为了器皿中待测成分在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监测人员需要利用实验用水代替试验样品进行空白试验,从试验样品中取出空白值进行校正,尤其是在特殊的监测项目中,实验用水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例如,无酚水和超纯水等。同时,监测人员需要做好试剂的保管工作,确保其纯度及效能可以满足监测要求,避免出现试剂变质或者受到污染等情况,以免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

(四)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与监测标准

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是指导监测工作开展的依据。在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监测人员需要采用统一规定或者公认的监测程序与方法。例如,国家规定的方法和行业的标准方法等。如果监测程序与方法的规定不明确,实验室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编制操作性强、实用性高的指导书,让检测人员参照作业,以保证监测过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在监测工作中,监测单位需要及时了解国家新的监测标准与方法,做好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熟悉新检测方法的要求与流程,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五)提高质控实验与实验室比对的有效性

基础的质量控制实验包括空白测定、浓度检测、曲线绘制校准、精密度及准确度检验与干扰因素的实验等。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密码样分析、加标回收分析、平行样分析、实验室对比分析和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分析方法对照分析等。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单位须按照监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及质控措施,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有效性。

四、结束语

在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中,监测单位只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把握好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基础环节,才能真正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单位为兴义市环境监测站)

参考文献

[1] 叶炳效,张佳武,赵文举,孙珂.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