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成效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建设成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建设成效

篇1

关键词: 高校 实验室 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直接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及办学质量。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实验室建设的成效,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成了亟须研究的课题。

1 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建设过程包括申报立项、需求分析、制作方案、项目论证及项目实施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往往无法引起一些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导致目前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1 申报立项迟缓,建设时间不足。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新专业的增加及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化,实验教学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验教学需求也进一步扩大,高校实验室建设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及新的挑战。由于实验室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多、项目采购需要进行公开招标等原因,需要充足的时间保证实施,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学工作者不了解情况,不提前准备,往往在即将进行开展教学的前一两个月才提出需求或申报立项,导致项目建设时间不足,建设资金无法落实和保障,直接影响到了实验室的正常立项和实施。

1.2 缺乏长远考虑,学科整合力度不够。目前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室建设只考虑目前实验教学的基本需要,没有从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方面进行长远考虑,缺乏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支撑。此外,部分教学工作者往往只根据一个课程的教学需求而提出建设一个实验室,缺乏学科间的整合,缺乏与其它专业共建共用的意识,对建成后的实验室使用率不高,各自为政,导致资源浪费。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类设备的使用期限为5年,5年后面临淘汰和更新,因此,应加强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性能和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

1.3 实验室功能不明确,项目方案不详尽。有些新增专业的实验室在提出需求并进行立项时,甚至在项目实施时,由于不了解目前专业今后发展方向及专业技术发展水平,对实验室的功能不太明确,导致项目方案不详尽,缺乏可操作性,严重影响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在实验室项目设备进行采购前,必须对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实验室所应承担的功能,这些功能必须通过项目的技术方案来体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实验室的功能构建。此外,项目技术方案是否详尽影响到论证工作的成效,只有项目技术方案在较为完善详尽的情况下,才能组织开展论证工作,而且对今后是否能招标采购到优质的设备产品也有直接的影响。

1.4 建设过程缺乏专业指导,专业教师与建设人员缺乏互动。实验室建设项目方案在招标后,由中标商负责实施,由于前期申报立项及方案制作中专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高,进入招标实施后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导致中标商的工程技术人员仅仅按照项目方案的描述施工,缺乏与专业教师的互动,得不到专业教师的专业支持和指导,建设成果与当初设想偏离。

2 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措施

实验室建设要倡导学科或专业理念,要体现鲜明的专业特色,从申报立项到项目完成是一个复杂的实施过程,要实施严格的控制和有效的管理,保证项目能顺利开展。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结合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的实际和经验,对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保证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正常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本人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提前规划,按时立项。高校实验室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应根据教学计划及学科建设规划,定期做好实验室建设的五年规划,按照规划提前做好下一年的建设计划或建设任务。如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在“十五期间”的最后一年制定“十一五”实验室建设规划,每年的建设任务依据五年规划而开展,第二年的建设项目在当年下半年要按时提出申报立项。一般来说,实验室建设项目是由教学部门根据教学计划提出立项,在学校现有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职能部门经论证同意后立项建设,但项目立项必须在当年的下半年按时提出,以便于列入第二年的年度预算,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2.2 以学科为导向,建设综合型实验室。实验室建设要以学科为导向,加强各学科及专业之间的实验室整合和共享,尽量建设综合型的实验室,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益,节省教学成本。考虑到高校多校区的实际情况,对采取“2+2”办学模式的高校,应提倡以学科为导向,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在低年级学生所在校区建设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在高年级学生所在校区建设综合型实验室,强调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此外,综合型实验室为各学科及专业提供共享使用平台,能促进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学科之间的横向发展。

2.3 充分调研,项目方案应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立项,必须充分开展调研工作,对目前学科专业及专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有所了解,吸取兄弟院校在该类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明确实验室的功能,制定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详尽的实验室建设项目方案,为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及今后实验室的运作奠定基础。

2.4 调动专业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让专业教师积极检查和指导工程技术人员按要求进行施工,对工程技术人员灌输专业教学的知识和特点,使工程技术人员能领悟实验室的建设理念,建成符合当初设想的高标准实验室。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应指定项目负责人全程参与,方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协商和沟通,并为工程施工提供专业理念或专业知识的支持。

2.5 排除障碍,按项目工作进度实施。要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实施的工作进度表,以利于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由于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公司备货、货物停产、货物变更和场地条件限制等,所以要提前预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介入,排除障碍,保证项目能按既定进度顺利开展。此外,做好项目日志,有效记录项目实施过程的细节,形成项目日志,与有关技术文档或资料等一起作为项目档案。

3 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障

在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保证实验室项目能顺利实施和按时完成的同时,还要确保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必须满足教学或科研的需求,必须保证实验室建设项目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实验室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首先,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对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保证实验室建设项目是根据需求进行立项,立项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资源的浪费或重复建设;其次,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互动与沟通,保证项目能按建设设想及建设意愿施工,建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保证实验室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如教学单位及管理单位指派专业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全程参与和指导;再次,成立项目工作组,采用“项目负责人制”,项目工作组成员由不同职能科室的人员组成,由项目负责人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跟踪和衔接,保证项目实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最后,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要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申报、立项和实施等制度,通过严格的程序保证实验室建设项目更加科学和有效。

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部分,上面所提到的是指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即各种实验及实践环节相关设备和场地环境等的建设。笔者认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制定长远的建设规划,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地实施,充分重视和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及建成后的绩效评价等工作,通过以评促建,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保证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唐立国,唐良宝.实验室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探讨.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8.

[2]杨其华,孙坚,陈凯和.实验室建设项目全程化管理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

[3]刘丹平,王萍.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与后评估的探索.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4.

[4]薛克昌.实验室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4.

[5]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

篇2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网络实验室建设;网络技术

1概述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对于如此庞大的网络应用系统,大部分人对网络的认识仅仅是掌握必要的操作,这些无法对这一领域的整体水平进行提升,所以必须为该领域充实更多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该定位上有很大的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指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课程的教学尺度很不好把握,所以理论和实验教学应该很好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对该领域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方面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具备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则需要有完备的网络设备和工具。现分析应用型院校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讨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目标。

2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意义

2.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但是在操作中却很难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模式,所以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占得比例被减少。其根由有几个方面:①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关的领导和部门不重视实验教学,将理论教学永远放在前面。②实验教学的进行缺乏必要的环境保障[1]。通过对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完成,可以解决上述两点部分问题。在建好的网络实验室环境中,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现今的一些网络设备,不在局限于书本的设备图片。学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自己动手搭建出小型的局域网,体会当今社会的一些网络技术。通过对这些实验的总结,能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大的范围,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不同的企业为他们提供各种网络技术支持,提高了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更加优秀的学生,促进学校的发展。2.2高校大部分教师没有做过公司实践或者项目实施这些工作,他们基本上是掌握更多更好的理论知识,作为应用型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所以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也为在校教师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它能更好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一个好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还能吸引一些高尖端的网络人才,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提升网络工程专业在学校的地位。2.3网络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能让学校师生更好更快的掌握该领域的主流技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在网络项目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在网络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可以和建设实施方进行技术交流,了解网络设备厂商的前沿技术,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3网络实验室建设目标

应用型网络实验室建设应该跟随现今网络发展的趋势,一个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成本非常大,建设所用的技术和设备都应该有前瞻性,能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能满足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培训,能提供教师科研服务,也能服务于社会。网络实验室建设目标如下:3.1能提供多种实验环境。能让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网络设备的结构,掌握其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并自己动手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必须掌握的网络设计,通过设计好的方案完成网络的组建,并对组建好的网络进行管理,同事掌握网络中安全问题,并将网络小范围的应用实验[2]。通过验证、演示、自主设计、综合、创新等一系列实验,掌握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网络必须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方法,并能解决网络中出现的故障快速找到解决方法,并熟悉综合布线和规范,掌握各种设备和线路的安装,为以后就业方向扩大范围。3.2网络实验室建设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比如说每六台机器组成一个小组,并配有必要的网络设备,每个小组学生将用来完成一个小型局域网的建设,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3能为网络工程专业教师提供学习网络和对网络技术研究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的条件。网络实验室应该具备有目前主流的网络设备和具备先进的技术,并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3]。能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各种网络中级或者高级实验,比如能模拟先进的网络技术环境,并以此来搭建网络工程。3.4合理建设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的位置,能体现网络实验室的整体性和分部性,对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做好合理的管理方式,解决学生和教师因为实验对各设备内部配置不同的篡改而造成的配置冲突。提供实验者更好的实验环境,也保证实验室能够长期的运行。

4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下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体现出了对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能让培养出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能提升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对高素质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以及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勇.浅议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J].广西大学学报,2009(10):23-25.

[2]石岩,蒋东兴,冯珂等.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全自动化管理系统[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8(4):408-412.

篇3

关键词:实训;nasb;课程设计;QQ群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107-03

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实训又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实训,即“实践”加“培训”,源自于IT业的管理实践和技术实践,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高职院校的某门课程实训一般是学生在一段集中的时间里(1-3周),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根据具体的某一设计题目,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课程实训任务书,下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可行性方案、根据方案具体设计制作、运行调试等步骤,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仿真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得到了专业设计方面的训练。因此,课程实训为毕业设计乃至将来的就业奠定了重要的、坚实的基础。《Flas制作实训》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在一个学一期的《Flas制作》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实践。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时,根据学习理论,利用QQ群构建了实训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分析实训课程

根据学习理论的探究学习方式,结合实训的目标,进行如下分析:

1.分析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主要是从宏观上综述课程的对象和所做的具体工作。本次实训课程内容分析:Flash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其作品以画面精美、表现力丰富、动作流畅、便于播放传输、交互空间广阔等一系列优势,借助网络风靡全球,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和乐趣,在网站开发、多媒体课件、影视制作、MV展示、动画短篇创作、手机动画、游戏设计、公益广告等诸多领域,都大显身手。本次实训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熟练运用Flash软件进行上述动画作品的开发,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集体创作,也可以制作个人作品。

2.分析评价学生已有的知识。开展课程实训之前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作出评价,该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性格、情感等方面。评价的方法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由教师自行组织。例如提问、课前摸底、收集同学反馈、作业分析等方式。

在本次实训中,由于之前开设的《Flas制作》课也是笔者讲授的,结合他们的日常表现,针对他们的平时作品和期末成绩进行了分析评价,基本掌握了学生运用Flash进行矢量图绘制的能力、动画制作的能力、程序设计制作的能力、声音文件编辑设置的能力等。

3.问题的构建。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一是目的性,即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以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使后续的探究活动具有针对性,有助于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二是可行性,即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实际,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让学生感觉到经过自己或团队的努力能够使问题得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对后续的学习环节产生兴趣;三是挑战性,即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具有探究的价值意义,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在不断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思维的求异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本次实训课要求学习者在完成动画作品后要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要重点阐述如下问题:Flash的应用领域及作品主题的构思(目的性);脚本的设计和场景的布局(可行性);重点介绍动画设计制作中所用的技术和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挑战性)。

4.分析设计情境。情境的设计主要是对要设计课程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虚拟展示等。

在本次实训中,笔者运用了案例教学,在进行实训前教师向学习者展示了一些优秀的Flash多媒体作品,有动画短篇、MTV、交互游戏和课件等,通过这些案例的浏览可以拓宽学生的制作思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设计实训目标与任务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实训要求自己达到的目标有哪些?如果达到这些目标,必须完成的任务有哪些?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都是学生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无法全部解决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才能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1.确定学习目标。

(1)了解Flash作品的开发流程和制作过程。

(2)熟练掌握对Flash的综合运用。

(3)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开发的意识和合作能力。

(4)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将以往所学的知识与本课程综合起来应用于实际设计中,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确定学习任务。

(1)主题明确。本次实训课题内容:用Flash CS3为主要开发工具,设计制作一个完整的Flash作品。参考题目:动画短篇、MTV、手机动画、课件、网站开发、小游戏、公益广告等。

(2)情节完整。最终作品要求有完整的情节,确保作品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所有素材都应该紧紧围绕主题来组织,内容要丰富,具有实效性和趣味性。

(3)媒体形式多样化。完成的Flash作品中要有多种媒体(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的综合运用。

(4)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确保科学与技术性的同时,强调作品的艺术效果,界面美观、色彩搭配合理、动作流畅,符合视觉心理。

(5)配套材料齐全,及时上交。开发作品中要求附有较为完整的说明文件。最后作品上传源文件和可执行文件。

(6)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对整个开发制作过程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一般为两周。

三、设计实训过程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本课程的实训主要是在校内实训基地――计算机实验室来完成。由于学校机房很紧张,加上设备陈旧老化,很难满足学生连续实训两周的要求,而且实训时间比较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训作品,指导教师一般都是提前很多周就给学生下发实训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制作,好在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电脑,他们可以在宿舍进行相关学习,这样实训的学生就

很分散,很难集中辅导。为此,我们提出了利用QQ群构建实训平台的构想并实施,效果良好。

1.实训过程。

(1)创建本课程实训QQ群。实训开始前几周委托班长或学习委员创建QQ群,并通告给学生该群群号,学生用自己的学号加上姓名作为群标志加入(在本群中我们规定需使用真名才批准加入)。实训指导教师和两个班的学习委员为群的管理。教师设置群的消息接收方式为接收并弹出消息,可将群聊天内容保存在本地,也要求自己有电脑的学生做同样的设置。完成群的创建以后,就可正式开始该实训平台的使用了。

(2)信息。指导教师利用群共享、群邮件和BBS实训内容、要求和教学通知,在群公告栏设置一些最重要的提醒和教学计划,如实训的时间安排等。将课程实训计划、任务书和参考资料放人QQ群的共享文件夹下,以合理的名字命名并备注说明,同时通过群邮件的功能把实训计划发给每个学生。另外,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的各种网络资源地址等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查到有用的学习资源上传到QQ群共享,供需要的同学下载。必要时还可通过QQ文件传送和QQ邮箱等方式传递学习资源。

(3)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由于本课程实训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所以在实训过程中自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对一聊天或群聊完成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任务,其中集体辅导是主要的答疑形式。在辅导过程中,注意简单的问题由学生集体讨论自行解决,教师不作解答,当遇到少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教师才参与其中,给予解释和解答。

(4)小组讨论。根据课程实训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很多小组,集体完成实训任务。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主题将群内讨论组划分为不同的讨论区,作为小组内部讨论场所。教师也参与进来,指导学生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

(5)远程协助。由于《Flas制作实训》操作性比较强,很多操作步骤、技巧难以用语言描述,当学生出现操作性问题求助时可以通过QQ提供的远程协助功能,由指导教师控制学生的电脑,远程操作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再由学生模仿完成。

(6)相互传递文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给教师查看,指导教师提供修改意见后再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这样反复进行几次,最后经指导教师同意完成最终作品。然后在规定的日期把实训的作品上传到群共享。最后按照指定的格式完成设计说明书并上传。

(7)评价数据采集。实训最后考核成绩一般是由平时成绩+作品成绩+说明书成绩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可以将整个讨论过程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课程实训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2.分析实验结果。经过2007和2008两届学生的《Flas设计实训》,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利用QQ群构建高职课程实训平台是切实可行的。实践表明,我们的实训平台获得了学生极高的评价,完全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踊跃发言,参与讨论,很多问题都可在网上解决,而且教师也能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考核的一个依据。该平台的建立,拓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渠道,交流的频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增加了交流的深度,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使师生的心理距离明显缩短,并产生亲密感。

(2)QQ群实训平全可用于课程辅导。QQ群组功能强大,是一个兼具同步和异步交流的讨论平台,教师既可以通过群和学生单独交流,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进行集中辅导,从群的特性看,群更适用于集体辅导。教师在QQ群中集中答疑,不仅节约时间和精力,同时有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而学生习惯于将不懂的问题直接发在群讨论区,更方便交流。

(3)可以利用QQ群冗余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高职学生中,QQ的使用比例是很大的。通过QQ流,因为一定量的冗余信息有利于缓解压力,让枯燥的学习丰富起来,也可以拓展讨论的学习主题,所以要对冗余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发挥其积极作用,营造一种学习气氛。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在QQ群中获得知识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学会一些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4)快速便捷传递学习资源。在QQ群平台中,各种学习资源传递快速方便。师生可选择三种不同的途径进行资源的传递和共享:第一,学生或教师可以通过QQ群共享传递和共享资源}第二,学生或教师可使用QQ邮箱粘贴附件的形式传递和共享教学资源,附件的最大限度为20M;第三,只要传收双方都在线,师生可通过QQ文件传送实现。

四、实训评价与结论设计

实训评价是检验学生实训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对情境模块提出问题的研究结果和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得出最后的结论。

1.自我评价。由学生本人对本次实训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按照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具体要求,阐述实训课题的制作背景、具体制作内容和方法、不足和尚需完善的地方。此部分占最后总评成绩的20%。

2.小组成员互评。由学生所在的小组成员对实训作品进行相互评价,主要说明该成员在此实训中的主要工作及其工作的完成情况。此部分占最后总评成绩的30%。

3.教师的评价。教师根据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进行总结性评价,查漏补缺,看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的效果如何,并提出学习者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此部分占最后总评成绩的50%。

在对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中,我们充分重视评价对学生综合行为能力水平的提高所具有的发展性价值,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原则,选择评价的主体、客体、标准和手段。全方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和态度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将评价从打分和遴选的工具转化为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提高的学习内容,将对自己和他人的成绩进行建设性和批判性的评价。

篇4

关键词:高职;网络课程;酒店服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82-02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专业综合素质和机敏的应变能力,而这样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是无法获取的。在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实践背景下,构建一个新的高职院校网络课程体系迫在眉睫。本文将以《酒店服务英语》为例,研究网络课程设计理念、开发原则和方案,探索网络课程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第二课堂活动、评价系统等要素的设计,从教师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达到企业对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实际需求为目标,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一、课程建设中网络技术运用的必要性

目前,在我国职业院校中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大多开设《酒店服务英语》这门课程,它是一门跟实际工作密切关联、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职业英语,如果套用一般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应用水平的挖掘。而把网络技术与职业英语教学结合,则对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起到了补充、发展和优化的作用,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功能,为企业培养出大量复合型外语人才。

1.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技术引入课堂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运用这些辅助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收到课程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技能水平。《酒店服务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in-put)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创设感受空间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3.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分层教学的开展。网络技术的兼容性有利于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网络课程可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通过由学生选择的“分层教学”达到提高他们的职业英语水平的目标。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普遍较差,这就需要网络课程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教学辅助,做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网络技术的运用教学的特色。

二、《酒店服务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开发思路

《酒店服务英语》网络课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项目教学为引领”作为课程设计理念,以酒店英语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职责、流程、任务分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实用能力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设计的工作过程及工作项目情景训练,将“学”与“用”完整地结合在职业语言的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酒店职业英语运用能力以及跨文化服务素质。《酒店服务英语》是融酒店管理服务知识与交际英语于一体的实用型职业英语课程。要面向涉外酒店行业第一线岗位需要,首先,掌握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酒店业的基本英语词汇,掌握前厅、餐饮、客房及康乐等主要对客部门服务英语,以及职业规范用语、操作流程、应急处理等环节中的英语表达。其次,酒店英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在预设的模拟情景中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酒店服务英语技能。鉴于课程的特点,在网络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上设置大量情景会话和模拟事件应急处理,结合各类声像材料的辅助,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熟练掌握酒店服务工作中各个部门、各种场合的会话用语及服务流程。

三、《酒店服务英语》网络课程开发方案

1.岗位调查与分析。在构建网络课程之前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了解涉外星级酒店的发展现状、人才需求及规格、岗位工作职责、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及毕业生就业岗位等,为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提供依据,并与企业资深人士、一线业务人员、专业教师等一起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类、分析与整理。

2.确定岗位工作任务。通过分析工作过程,确定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酒店服务英语》主要教授酒店前厅Front Office、餐饮Food & Beverage、客房Housekeeping、宴会Banqueting & Conferences及康乐Health& Recreation等五大主要对客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以及各部门应急、投诉处理等,而将这些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能明显地体验到整个网络课程设计的全局性和节节相扣、章章相连的完整性。

3.进行课程设计。根据酒店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项目任务教学、语言知识教学、企业实地教学、模拟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酒店服务英语》网络课程构建实践

1.《酒店服务英语》网络课程主体结构。网络平台主要分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录像、第二课堂、交互平台、教学成果等部分,各部分主要包括的内容和项目有:①课程设置:课程简介、课程设计、课程定位、学习领域及项目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要求、考核方案等。②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PDF版教材、电子教案、教师授课多媒体课件等。③实践教学:校内实践环境、校外实践环境、实践教学模块及实践教学内容、行业竞赛等。④教学资源库:酒店各个对客部门英语服务的视频资料、动漫对话、听力练习、职业资格考试、参考文献等。⑤教学录像:教师课堂教学录像、学生实训录像等。⑥第二课堂:在线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在线进行专业词汇测试、在线完成作业等。⑦教学成果:展示该课程授课教师、学生及课程所取得的成果或获得的奖项等。

2.《酒店服务英语》网络课程创新实践。在《酒店服务英语》网络课程的建设实践中较为突出的创新之处在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其中不仅包括了酒店各部门主要词汇、用语、对话、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库等文字资料,还包括酒店各个对客部门英语服务的视频资料、听力练习,此外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景图片,将酒店五大对客部门的常用对话录音与画面配合起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在酒店各工作场景下如何使用英文进行对客服务的动画短片。在语言使用示范的学习后,学生可分角色扮演酒店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运用所学的对话进行排演。通过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发现式学习,提高了英语的综合运用水平。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求同学和教师的指导,教师通过信息的收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有的放矢,更有效地指导学生使用专业英语。

五﹑《酒店服务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对专业教学与建设的影响

1.《酒店服务英语》网络课程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作为高职学生所对应的职业目标就是涉外星级饭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该门课程不仅传授语言知识、专业术语以及职业用语,使用英语与客人进行酒店工作场合内的沟通和交流,满足客人的要求,回答客人提出的问题,应对可能遇到的应急事件和投诉,并能与酒店外籍管理人员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等,还将为学生未来持续学习提供有效的途径。学习和掌握好酒店服务英语对学生今后在酒店的职业生涯发展有非常大的裨益。

2.通过网络课程建设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的课程教学需要突破过去的按教材从第一章节到最后一个章节按部就班地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注重传授方法、激发思考、开启智慧,将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要求嵌入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并不断收集和积累国内外关于酒店业服务与管理方面发展的鲜活案例,通过加工整理后引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同时也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酒店服务英语》网络课程成为校企合作的双赢成果。企业对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估等提出要求,并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体现了人才共育的理念。企业也可组织员工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职业英语学习,帮助他们在职进修,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真正实现校企共赢互促,成果共享。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7,(5):74-81.

篇5

(项目编号:JXZY110401-004,项目名称:程序设计基础公共平台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部分成果。

[摘 要]本论文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目的、意义、特色、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关键问题、方案、落实措施等几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程序设计基础 案例 工作过程

作为职业院校,我们的办学初衷是为社会培养各类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而作为专门培养软件人才的我院示范专业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我们深感开发《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综上所述,我们软件教研室在示范专业建设中对该课程进行了大胆的开发与创新。在本课程开发的同时,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立项工作。综上所述,该课题的研究目的归纳如下:

(1)教师按照标准化的软件开发流程进行案例的设计,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的基本技能。

(2)学生在综合运用相关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与讲解,能利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相关技术进行项目设计。最终能成为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标准规范、自动化程度高、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序设计基础方面的技术服务人员。

(3)培养学生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自信心,和实事求是的做事风格。真正的让踏入测试行业的学生,成为IT公司产品出货前的把关人。

一、意义

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我院在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中逐步树立了“以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为核心,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的程序设计基础案例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明确程序设计基础在软件开发流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程序设计基础在提高教学效益方面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程序设计基础技能;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培养出一批社会紧缺的程序设计基础人才,提高软件编写质量,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同时能够适应软件外包和国际化软件开发的中高端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迅猛发展。

二、特色

该课题的特色也是该课程在我们示范专业开发过程中所体现的创新之处。

我们本着“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的指导思想,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一方面可以在软件开发中运用程序设计基础技术提高软件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程序设计基础岗位技能的学习,达到掌握软件开发的应用能力。

三、主要内容:

走访软件企业对程序设计基础人员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对程序设计基础在教学活动中重要作用的必要性的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结合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典型案例、拓展案例和综合项目,形成案例库。教师在各课程中有针对性进行程序设计基础的设计与研究,并进行及时的反思、评价。归纳出程序设计基础环境在软件开发实施方法、步骤。实践技能测试题库建设。教学课件建设。能够适应各个模块之间的程序设计基础方法设计,使得程序设计基础贯穿于全课程,从而提高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关键问题

(1)教学案例的选择及设计模块建设

(2)程序设计基础工具的选择及过程模块建设

五、方案

本课题以案例研究为主导,辅之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2)案例研究法:引导教师用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解构与重构的相关理论,剖析研究过程中的 典型案例,形成在整合教学中有效支撑的案例集。

(3)经验总结法:在教师个人实践的基础上,定期聘请软件企业、行业专家开展研讨、交流活动,通过研讨总结,逐步形成程序设计基础整合的方法和途径。

(4)行动研究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拟订总体研究计划,根据总体情况,制订具体计划,积极开展有效的行动研究,及时总结评价,调整研究方向。

(5)成果分析法

收集整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包括论文、课件、测试用例等,归纳总结。

六、落实措施

本课题的落实措施思路为:

收集和整理中外有关企业程序设计基础的经典案例,开展专题理论研究,形成专题研究论文。开展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课堂案例分析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召开1—2次小型学术研讨会,对本课题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收集材料,分析整理测试用例。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篇6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市场营销专业都是社会学科主流专业,就业率较高。中美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不断探索与改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旨在培养更能为社会服务的人才。本文在对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基础上,分析了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分析两国在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中美高校

现如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很多高校都设有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是企业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与企业客户及整个社会进行沟通、提供价值的活动过程,各行各业都需要市场营销,它的专业适用性极强。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已成为中美高校中最为普遍的专业。作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高校,科学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能力培养、就业及岗位适应力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

(一)美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在美国,市场营销专业是老牌传统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成为普遍现象,企业活动的网络化动作,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美国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注重适应这样的社会变化,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与应用。美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整合营销,其主要培养的是掌握企业营销战略业务过程的人才,主要传授围绕企业在制定、调整、执行、管理营销战略业务中的相关知识,在不同领域开展营销业务。二是市场分析,主要通过市场调研相关理论与方法知识的讲授,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与软件,分析市场中商品供求关系,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分析方法理论的逐渐完善,大数据分析也被纳入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1]如美国TepperSchoolofBusinessinCarnegieMellonUniversity在制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学习市场经济分析方法论相关课程及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相关课程,还要求学生们学习本学院以外的文学、计算机、工程学、人文科学等相关课程,以便学生们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学习更多的兴趣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中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社会上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全国有760多所高校开设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有80多所重点大学设有市场营销硕士专业,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中国十大高薪专业之一。在本科教育阶段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数量远比美国多。中国各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相差不多,无论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要求学生们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市场营销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市场营销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市场营销理论前沿知识,要具备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研究生教育中还要求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和数量分析方法,具有独立科研和工作能力。[2]如在全国第一个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旨在为企业培养理论基础雄厚、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操作能力强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理论和管理基本理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所需的人力资源、组织行为、财务会计、金融投资、计算机、统计等方面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外语;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技能。中国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基本都设在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如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设在商学院,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则设在管理学院。但由于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基本类似,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出现类同现象。

二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现状比较

(一)美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美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比较重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国际性与平衡性,并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步性。美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结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提供了多种类、多层次的课程选择方案,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但这种多样化并不是无规律、无限制的,学校会设有一定数量的核心课程和相关领域课程,核心课程由本专业必需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相关领域课程是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学习而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掌握市场营销知识,以便将来成为本领域的领导者,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如历史、文化、地理、艺术、工业设计、媒体交流等各方面。此外,有些高校还规定学生要完成一个副修专业,目的是让学生从其它专业领域中学习相关知识,更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课程选择上,美国高校一般会规定获得学位必需的课程门数及学分,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最低课程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核心课程、相关领域课程、选修课程等,因此,每个学生可以比较灵活地选择课程,安排学习、社会实践、旅游等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理解知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有两方面的核心课程,一是组织领导学相关课程,如组织行为学、商业沟通、职业与服务项目策划、商业社会与道德等课程,另一种是商业分析与策略相关课程,如全球商务、会计学、运营管理、金融学、管理博弈学等课程。该校设有数学、经济、统计、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课程,数学方面包括微积分、多元分析方法、最优化分析方法与模型等课程,经济方面有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统计方面有商业概率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课程,计算机方面有数据处理、商业数据处理等课程。该校还规定十个相关领域,规定学生至少选择一个领域,完成该领域三门课程的学习。该校还规定,学生们必须在Tepper商学院以外的其它学院副修一门专业,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其他领域专家团队,这也是该校市场营销专业引以为豪的特点。

(二)中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考虑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又兼顾了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将社会需求与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尤其是重点大学中自主招生权限的市场营销专业更体现出这一点。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与教育管理体制,国内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共必修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国家教学大纲中要求必修的课程,每所高校的学时安排和学期安排基本一致。二是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学校具体办学特色来设计难易度,一般院校与重点院校之间有一定差距。三是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需要学习的课程数目较多,虽然各高校专业课设置基本一致,但从教学内容与层次上各个学校的差异度也较大。如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不少专业课程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在专业必修课外设计了院选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3门本院开设的英文课程,其中至少一门是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较高的。

三结论

现如今中国的教育步入了国际化发展阶段,由于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有着较大的不同。在美国,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在强调核心课程学习的同时,也体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学生不仅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相关专业课程,还需要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知识,并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解决营销方面的问题。纵观中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各个高校正努力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调整其课程体系,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的灵活度与融合度,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像北京大学这样的重点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计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了专业教育水平。在今后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国内高校在学习美国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自身专业发展特色,以便在国际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作者:赵贵玉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山地城市;地域特色;空间设计

最近二十年来,中国房地产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上各种异域建筑风格不断涌现,如地中海、北欧、西班牙,英式、德式、法式、意式,还有澳州风情、东南亚风情等,而中式风格的都还有古典式、折衷式和新中式。目前来看,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对居住小区的空间设计的影响占了主导地位,但地域特色作为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的体现,对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的影响究竟是越来越小,还是与异域建筑文化的冲击进行了融合,文章以招商江湾城与龙湖春森彼岸两个项目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1山地城市的地域特色

1.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地理环境及气候、资源环境。山地城市是我国城市分类中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有:地形地貌比较复杂、人口密集而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且经济发展滞后[1]。山地城市的地形地貌复杂是影响山地居住小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该因素成为山地居住小区快速建设的短板并导致建设方为了追求时间与效益以粗暴的方式去平整场地并改变山体形态等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山地城市的特征决定它有众多的山地、丘陵、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这些山水资源可成为山地城市的特色景观资源。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讲究风水,追求“背山面水”、“择水而居”、因而江景房、湖滨房等变成稀缺资源并成为高端住宅的代表。山地城市的地形变化大,具有众多的山峰、山谷、沟壑便于形成更为丰富的植被,这些植被随地形一起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2]。这些植被绿化也是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所必须的,它直接影响和参与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对于居住小区有多种生态功能。

1.2地域文化

每个城市都传承和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这种地域文化是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组成地域文化的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可以选择利用的材料资源与当地匠师所掌握的建构工艺技术[3]被以某种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符号构件、装饰色彩等体现在建筑上。本文以重庆为例分析山地城市的地域文化。重庆文化的两大主题就是巴渝文化和陪都文化,巴渝文化反馈到建筑风格上成为巴渝建筑风格,而陪都文化反馈到建筑风格上成为了民国建筑风格。依据重庆地区的山地地形特点,随着时间流转人们的经验代代相传,适应山地地形特点的巴渝传统建筑流传了下来,其建筑形态丰富,主要有干栏式、合院式、土楼碉房式建筑等。其中重庆地区最具特色流传最广的是干栏式建筑,就是常见的吊脚楼。巴渝传统建筑的构造形式为穿斗式、抬梁式和穿台式,而穿斗式结构简单,布置灵活,适应性强为主要的结构形式。民国风格建筑指的是重庆开埠及成为战时首都后,巴渝传统建筑受到西洋建筑文化的冲击很大,出现了许多“中西合璧”式的建筑。民国风格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其经历了由照搬照抄到洋为中用的发展轨迹。

2地域特色对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的影响

2.1场地

山地城市竖向复杂,小区建筑布局常采用依山就势的方式,依据自然坡度的大小,有两种不同的布局形式。一种住宅与等高线相交布置,适用于场地坡度较小5%以下,场地规划为平坡式,住宅布局常采用跌落式,错层式布置;另一种住宅平行等高线布置,适用于基地坡度较大8%以上,场地规划为台地式,住宅成组团布置。

2.2交通

山地城市居住小区由于竖向高差较大,用地紧张,较难做到人车分流。当竖向坡度较小、各台地间高差较小时,根据地形沿建筑间规划道路即可;当竖向坡度大、各台地间高差较大时,车行道路一般以S形或回形路线,盘旋上升,衔接各台地。而人行交通则可以结合地形,在坡陡高差大的地方设置电梯、自动扶梯等辅助设施。

2.3绿化

山地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居住小区大多依山、临湖、滨江,同时因为高差的关系建筑视野开阔。因此山地居住小区可以引入外部景观形成借景,以及利用山地流水落差形成叠水、瀑布等水景。

2.4建筑

因为地域特色影响到建筑本身主要是地形地貌的影响导致建筑接地形式的多变,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导致建筑风格的多样。山地交通形式的立体式、景观化以及多样化使得山地建筑的接地形式也多种,有吊层式、吊脚式、出挑式、台地式、退台式、连廊式等等。又如山城重庆的巴渝文化和陪都文化影响到重庆的建筑风格上产生了巴渝建筑风格和民国建筑风格。

3案例对比分析

招商江湾城与龙湖春森彼岸作为重庆市非常有特色的两个楼盘,它们特点鲜明且各有不同,分别位于重庆嘉陵江大桥的西、东两侧,是嘉陵江上的两处亮点,同时也是重庆滨江楼盘的优秀代表。文章以招商江湾城与龙湖春森彼岸为例,从规划布局,空间特色,立面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3.1规划布局

招商江湾城地处重庆市主城区核心、北滨路中段,嘉陵江大桥西侧。项目占地约210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布局以板式高层为主,以纯板式、大围合的理念作为规划的主旨,同时利用地形特点,建筑布置错落有致,显山露水并将自然景观最大限度利用。其规划的主要特点如下:(1)自然景观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该项目利用地块高差及地形特点,将建筑布置得错落有致、显山露水并将江景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使绝大部分的户型可俯瞰江景。(2)纯板楼结构+大围合空间 楼栋呈板式结构,可使南北通透,折板形的板板沿用地周边围合成三个大的组团,形成了宽达100米的楼间距,围合而又通透,同时折板形的楼栋层叠,形成了江、山、湖多层次的景观。龙湖春森彼岸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核心,嘉陵江大桥东侧,与招商江湾城项目中间隔着渝澳及嘉陵江大桥,两个项目相距不足2千米,与招商江湾城项目相比,龙湖春森彼岸项目规划设计同样有鲜明的风格且另有特色。项目占地约240亩,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以小高层板式与高层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布局。其规划的主要特点如下:(1)规划呈线性布置,以小高层的板式与点式高层结合,围合成圆润的不规则曲线型组团,使规划及建筑具有动感。不规则的曲线型组团在显得得活跃的的同时,可让景观更加丰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2)和招商江湾城项目较为简单的地形不同,本项目的地形要更为复杂,地形高差也更大,在临江面的原有岩壁在本项目中得到了保留,并利用了点式高层及曲线动感的板式小高层,依照点、线、面的结合,使重庆的山地特征、山水特色在本项目的高差近百米的原生地貌及坡地上层层退台的建筑群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我们用几个词对招商江湾城和龙湖春森彼岸的规划布局特点进行概括,招商江湾城项目是“宁静优雅”,龙湖春森彼岸项目则是“动感现代”。它们特色鲜明又各有不同(见图1、图2)。

3.2空间特色

招商江湾城采用的是折板形高层建筑围合成大空间,同时在中间留出通廊,使每户拥有良好的景观和朝向。沿江建筑以一定的韵律,成组成角度地布置,与当地城市空间形成响应。内部建筑群结合地形的高差,错落布置,既形成丰富的院落空间,又自然生成丰富的立面形态,同时,住宅楼宇之间的错位及相对自由布局,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界面(见图3)。龙湖春森彼岸充分利用地形高差的变化,以高低错落的高层塔楼构成生动的城市天际线。滨江立面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与天然岩石穿插组合的汽车展示厅和滨江写字楼,与滨江步行道共同构成了第一层次。这一层次主要体现了整个社区的滨水特性,并将重庆传统建筑“吊脚楼”的形态在下部商业通过架空的钢柱及钢结构斜撑体现了出来。曲线形的多层、小高层板楼,随着地形蜿蜒展开,形成滨江立面的第二层次。强化了滨江地区的景观层次感,有效地改善沿江立面景观(见图4)。

3.3立面风格

招商江湾城项目采用的是新古典建筑风格,外立面采用的真石漆外墙,使建筑显得高档而优雅。整个项目采用统一的淡黄色涂料外墙,显得亮丽醒目。虽然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外立面让该项目显得精致,但过于单调惹眼的外立面对整个城市形象造成影响(见图5)。龙湖春森彼岸项目采用的是现代建筑风格,建筑显得动感而时尚。颜色多种,变化丰富,整个外立面也显得是变化多种。虽然该项目的形象是动感时尚,但相较招商江湾城项目而言,该项目则显得更为低调(见图6)。

4结束语

文章以招商江湾城与龙湖春森彼岸为例,从规划布局,空间特色,立面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地域特色对山地城市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的影响。发现在实际项目中,自然环境因素对居住小区的空间设计占据了主导因素,而地域文化在其中表现不明显并受到异域建筑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地域文化与异域文化在建筑上可能会表现出融合的态势。

参考文献:

[1]崔叙,赵万民.西南山地城市交通特征与规划适应对策研究[J].规划师,2010,(2).

[2]张乐天.基于地域特色的山地居住小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以重庆为例[D].重庆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中小城市;设计原则;结构体系

0.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在多样化、多元化城市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建筑设计中,建筑要表现空间形式,同时它又被感受为一种总体环境,而建筑、结构、技术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因此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先进的技术,都会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创作思路。

1.建筑设计是综合的空间组织问题

1.1空间表现与功能需求

为创造一个有效的建筑物,设计人员必须处理空间形式表现与三种相互有关联的功能需求:与使用活动有关的、物质的和象征性的需求。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氛围。这些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以这些元素为出发点,合理控制城市的形态和密度,优化建筑的空间组织和布局风格。

设计者必须以空间形式

组织建筑物的功能性质

以满足使用者的三种需求:

(1)与活动有关的(使用的)。

(2)物质的(构造的)。

(3)象征性的(感受的)。

1.2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最高体现

当地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及社会文化等形成一个整体,满足物质建设的条件下,加强精神建设,使得建筑全面反映出城市的技术水平、经济状况及现代化水平,尤其是关注其潜在的文化含义,既突出城市文化氛围,又可以延续和协调城市文化的发展。对于资金雄厚的大企业,通常会选择一个城市的中心和核心地区,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中心区域较高的价格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因此,一个成熟的城市,最为明显的标志就在于兼收并蓄,除了基本的规模化、复合化、集约化以外,还要具备应有的小型化、灵活化以及多样化。

1.3建筑综合体

成熟的城市发展模式走向建筑综合体的开发和建设。(1)高效的时空利用率。建筑综合体较功能单一的建筑物在空间利用上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使空间多用途化来达到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的目的,较单独安排各项活动较大地节省了城市空间。此外,由于建筑综合体的多功能共生,使人们能在同一地点进行不同的活动,满足大部分的生活需求,缓解了交通拥挤的状况,节省了大量时间,从而提高了城市效益。(2)有效的自我调节机制。建筑综合体的功能组成复杂,从而具备多层次的社会触点,能较好地把握社会需求变化的脉博。当城市生活需求发生变化时,建筑综合体将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要求; 当建筑综合体运行良好,外部条件又提供可能的情况下,其各部分的发展潜力就大大增强。(3)良好的环境价值。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进一步提出要创造一个方便、舒适、宁静的生活空间,建筑综合体可以将丰富的城市生活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它们彼此促进。通过多功能的共生使居民生活极其方便和丰富,同时使环境有较强的领域感和安全感,产生巨大的聚合力。

2.结构形式与特点

2.1受力特征与平面形式

高层建筑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产生以整体弯曲变形为主导的相对侧移。结构的这种以整体弯曲变形为主导的相对侧移,与结构体系的抵抗倾覆力矩的有效宽度的三次方成反比关系。因此,减少相对侧移的方法之一是在平面上加大建筑的有效宽度。根据风洞实验可以得知,不同的平面形状其风力作用的效果也不相同,有着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修正三角形、正多边形等平面形式的高层建筑,沿纵横两个方向有较大的宽度,较小的受风面积,和较好的抗侧刚度,为理想的高层建筑平面类型。但是对某些由于自然条件或者使用功能上特殊要求的建筑,往往会出现沿短边方向有效宽度较小、抗侧刚度较弱的长条形平面,针对这类建筑,一般可以通过设计成曲线形、折线形,或口字形平面,使房屋整体宽度增大几倍来提高其整体抗侧刚度。

2.2结构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对任何平面形式的高层结构来说,一般可以通过尽量使平面的质量中心接近于抗侧力结构的刚度中心来避免由于水平荷载与抗侧力结构刚度中心所偏离而产生的扭矩。对于平面形式比较复杂的高层建筑,也可以通过调整抗侧力的结构位置,使得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尽可能接近。

2.3结构形式与特点

以下为常见结构体系的比较分析:

(1)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与剪力墙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适用于需要有局部大空间的建筑,这时在局部大空间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同时又可用剪力墙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普通剪力墙结构,全部由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 框支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结构的底部需要有大空间,剪力墙无法全部落地时,就需要采用底部框支剪力墙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2)剪力墙的结构效能:1)建筑物中的竖向承重构件主要由墙体承担时,这种墙体既承担水平构件传来的竖向荷载,同时承担风力或地震作用传来的水平地震作用。剪力墙即由此而得名(抗震规范定名为抗震墙)。2)剪力墙是建筑物的分隔墙和围护墙,因此墙体的布置必须同时满足建筑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的要求。3)剪力墙结构体系,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整体性和空间作用,比框架结构有更好的抗侧力能力,因此,可建造较高的建筑物。4)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剪力墙的间距有一定限制,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合要求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灵活性就差,一般适用住宅、公寓和旅馆。5)剪力墙结构的楼盖结构一般采用平板,可以不设梁,所以空间利用比较好,可节约层高。

(3)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办公楼,也有根据需要对混凝土梁或板施加预应力,以适用于较大的跨度;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4)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极广,各种工程结构都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建造围绕着工业化的标准和实际中的考虑,而这两者又随着工业化中积累的经验和研究慢慢地发展。当新的设计方法、制作过程、建造技术不断产生的同时,建筑材料也在稳定地发展,从某些方面讲,工业化的标准一般反映出的足被大家接受的思想以及根据建设规范所从事的实践。但是,规范通常讲的只是某些最低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平面布置随着其使用性质和功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住宅及旅馆一般适用于小空间平面布置方案;商场、餐厅、展览厅等需要有能灵活分离的大空间;内部无柱的大空间一般用作宴会厅、舞厅、报告厅等,能提供不同内部空间的各种结构体系在建筑平面中各具特色。随着结构技术的发展,一些较新颖结构体系如悬挑结构、矩形结构、悬挂结构等的运用,为建筑师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形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总结

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很多,建筑师在中小城市建筑设计中充分把握各种设计因素,积极主动,综合全面的考虑建筑设计问题.达到人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林同炎等著.结构概念和体系(第二版).

[2]郁彦著.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4]王建国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篇9

[关键词]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模式;审价;审计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各高校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或房屋修缮以改善其办学条件。为保证资金安全,发挥其最大效益,通过内部审计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也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同学校开展建设工程内部审计的方式和内容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两种模式:审价模式和审计模式。

一、两种模式特点及异同

(一)审价模式及其特点

所谓审价是指内部管理机构根据合同、招投标及有关工程资料,对施工方所报工程结算作审查核对,以确定工程结算价格的系列工作。工程审计的审价模式是指审计部门以审计名义做审价的工作,以工程结算价格确认为核心,以核减金额和核减率为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指标。该模式是当前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采取的主要模式,其特点如下:1.价格确认为核心工作内容。审价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了价格确认的角色,表现为对施工方报送的结算书或者预付款、进度款支付请求的审核,重点是对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审计部门的成果就是对价格的控制程度,突出表现为对施工方报价核减情况的重视,核减金额和核减率成为审计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2.内部工程管理部门实际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审价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重点关注对施工方报价的核减,而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如招投标文件、合同、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则成为造价审核的重要依据而非监督对象。虽然一些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审价时拥有否认工程管理部门不适当签证效力的权力,但签证者并不会因此而被问责。事实上,工程管理部门作为招标文件、合同、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的提供者和解释者,对其自身是否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审价的有力协助者具有主动权,在审计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游离于内部审计的监督之外。

(二)审计模式及其特点

所谓审计是指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模式则是由内部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部门各类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检查,重在对工程建设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审计模式在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中被较少采用。其主要特点如下:1.全面性。审计模式下,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节都可能是审计的内容,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关注建设工程的立项、招标、施工、结算、决算等,而且要关注这些环节中全部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注重对程序完整性和规范性的检查,而不仅仅是对工程造价的重视。对造价的控制是工程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内部审计的职责就是对工程管理部门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价,关注工程造价,而不是通过审计检查来代替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方进行监督。2.工程管理部门是审计监督对象。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是对建设工程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内部工程管理部门,该模式下,内部工程管理部门是内部审计监督的明确对象,不能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三)审计模式与审价模式的异同

两种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同之处:1.监督对象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对施工方报的结算书进行审查,监督对象是工程施工方;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对工程管理部门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监督对象是工程管理部门。2.目的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主要目的是与施工方确定结算价格,防止施工方高估冒算;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是对工程管理部门的建设活动进行监督,主要目的则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防范舞弊风险。3.检查范围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检查的是施工方结算书的真实性,依据的是工程施工相关资料,检查范围限于结算资料;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则是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既包括对结算环节的检查,也包括对施工环节、招投标、合同内容等环节的检查。4.结果表现方式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结果是双方对结算书达成一致,往往以造价审核报告为结果表现方式;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工作结果是对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管理活动的评价,往往是以审计报告的形式表现。5.对人员要求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工作重在对造价的确认,审计人员以造价工程师为主;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人员的专业以工程管理、法律、财务为主,且对其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二者也有一定的相同点,这些相同点容易使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实际工作中难以区分。1.主体一致性。无论审价模式还是审计模式,工程审计工作都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主体具有一致性。2.部分检查内容相同。审计模式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都要对结算书进行检查,其中审价模式下主要是对结算书的内容进行检查;审计模式下,结算环节是监督重点,所以在该模式下对结算书的真实性及合法性也要做相应的检查。

二、审价模式的由来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审价模式的由来

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环节多、专业性强、资金量大、寻租空间广,是腐败问题的高发领域,各级政府部门要求加强对建设工程的监管。在对建设工程监管的各种措施中,审计被认为是最好的经济监督手段,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的通知》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未经审计不得办理结算手续”,可谓对审计的高度重视。但是,近些年高校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而高校内部审计力量又非常有限,难以做到对每个项目都进行全面检查。为实现加强审计监督的要求,一些学校采取了以审计名义仅对施工单位报的结算书进行检查的方式,由此产生了审价模式并在高校间广泛应用。

(二)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审价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高效且对人员要求相对较低。但该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审计部门采取审价模式实施审计,会破坏工程管理自身的规律,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导致负面效果。1.割裂工程建设自身规律,投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工程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一项工程建设有三个重要指标:造价、质量和进度。实际建设中对工程建设的控制也是围绕这三项进行,以期实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按时完工三大目标。工程建设中,该三大目标密不可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而不能将三者割裂。此外,合理控制造价是工程建设目标的核心,一定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先建设后谈价钱,则控制投资就沦为空谈。审价模式下,对工程结算书的审核及最终价格的确定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完成,工程管理部门或者初步审核后转审计部门审核或者直接将结算书交审计部门审核,在结算环节成为审计部门审价的配合者而非造价的控制者。如此一来,最终的造价由审计部门确定,实际上是将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责任转移给了审计部门,工程建设三大目标发生了分离,其中质量与进度由工程部门控制,造价转为审计部门控制。三大目标不再是有机统一的一体,导致了工程建设自身规律被打破,同时由于造价的控制处于工程的末端,是典型的“以事定钱”“事后谈价”,使审计人员对投资的真正控制难以实现。2.造成审计部门的越位和监督的缺位。建设工程参与方可以分为两类主体,一类是管理主体,职责是负责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对工程造价、质量、进度进行控制以完成建设目标;另一类是监督主体,职责是监督管理主体使其正确履行职责,以促进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两类主体职能属于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也只有分离后正确履行各自的职责,工程建设才有可能实现预设目标,防范风险。工程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分别是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然而在不同的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事实上的角色却不同。(1)在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关注的是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包括其对造价、质量、进度的控制,涵盖管理部门的各类决策、执行等行为,置身于工程管理环节之外,角色是监督主体。(2)在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主要作用是在结算环节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履行管理职能,审计部门成为管理主体之一,而未能履行本应对管理部门行为进行监督的职能,造成了审计部门对工程管理的越位和对审计监督的缺位,“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三、从“审价”走向“审计”

(一)高校模式选择的困境

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游离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部门管理行为的全面监督,以促使其正确履行职责,既符合建设工程的自身规律,也实现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而审价模式从性质上来看不是审计,其本质是披着审计外衣的工程管理行为,审计部门在工程审计中采取审价模式将割裂工程管理自身的规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避免使用工程审价模式。事实上,仍有较多的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审价模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内部专业人员的问题。从数量角度看,多数高校审计人员的配置与高校工程建设规模不匹配;从专业角度看,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主要以财务等专业为主,了解工程管理的人才普遍较少,面对较为专业的工程管理往往难以应对。二是工程管理部门配合的问题。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监督主体地位缺失,工程管理部门事实上处于不受审计监督的状态,而“以事定钱”又使工程管理部门权力更大,其权力和责任发生了分离,因此工程管理部门偏向审计部门采取审价模式。审计部门一旦单方面改变模式可能会引起工程管理部门的反对。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一些高校审计部门即使认识到了审计模式的重要性,却也不得不维持现状。

(二)模式转变之路虽然存在困难,但高校建设

篇10

[关键词]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高锐(1975-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电路自动化设计;高芳(1972-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应用;吕国策(1984-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电路自动化设计。(吉林 长春 13003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29-02

“电子CAD”课程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原有的课程内容偏向于工具软件操作和电路板设计。学生只学会了工具软件操作,而没有掌握实际电路板设计和制作工艺,从而只能停留在电路板理论设计层面,与企业就业岗位需求有较大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本文在原有课程内容中融入了与电路板设计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电路板制作工艺,构建了体现具体课程特点的高职“电子CAD”课程内容,并创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与构成。同时,积累了一些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扩展了学生就业领域。

一、课程设计思路

“电子CAD”课程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电路板设计制作与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电子产品工艺、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设计等几个学科的一些知识。笔者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和课程地位确定课程内容,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使用,通过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电路板设计项目,逐步使学生具备进行现代电子产品设计必备的专业技能和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中的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核心能力,为学生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提供基本能力支撑,进而提高学生能力,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与具体课程特点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构建课程内容

1.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和课程地位确定课程内容。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是现代电子产品设计必备的专业技能,对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使课程内容既符合企业需求从而体现职业资格标准,又能够体现对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支撑作用,笔者在深入的企业调研和本专业课程体系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四部分课程内容,即工具软件操作、电路板设计、电子元件布局布线工艺应用、电路板制作。该内容是在原有的电路原理图绘制与仿真操作、电路原理图信号完整性分析操作、电路板设计操作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单层和双层电路板制作、原理图与电路板修改、信号完整性分析、电子产品工艺应用等内容与技能点,更侧重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电路板的专业技能和制作电路板的专业扩展能力。重新选择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培养目标实现了从软件操作技能的训练过渡到电路板设计和制作能力的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专业能力和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

2.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确定教学项目。笔者通过着重深入地分析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所需专业技能的层次关系,选择了三个既能够涵盖课程内容又能体现实际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工艺要求的真实电子产品为教学项目载体,即功率放大器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数字钟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其中,前两个项目分别是模拟电子产品和数字电子产品,第三个项目是模数混合电路的电子产品。在功率放大器电路板设计项目中,实现的是简单原理图设计、单层板设计与制作、常用模拟元件和工艺应用;在数字钟电路板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实现的是层次原理图设计、双层板设计与制作、常用数字元件和工艺应用;在数字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板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实现的是复杂原理图设计、较复杂双层板设计与制作、模拟和数字元件与工艺的综合应用。

这样进行载体选择和教学项目设计,将课程内容按照简单设计应用简单工艺简单制作复杂设计应用复杂工艺复杂制作的顺序进行了组织序化,实现了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从简单到复杂、工艺从到核心的完整工作过程。如此,既使学生掌握了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关键技能,又使学生在将电路板设计文件转化为实物时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回电路板设计阶段,从而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学生在制作电路板过程中发现,如果在电路板设计文件中的丝印层上的字符覆盖到了焊盘,则在制作丝印层时这些字符就会被去掉,影响了整个电路板的焊接和整体效果;又如,在制作完成的电路板的线宽不合适,会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等。学生会根据出现的实际情况,重新修改电路板设计文件,真正制作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电路板。

三、构建课程教学模式

为了能够体现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实际工作过程,我们将教学模式由过去的“讲授+验证”模式发展为现在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1.边学边做边实践的课堂活动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先跟着教师进行操作练习,完成教师预先布置学习任务,接着再制作自己设计的电路板。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学习修改电路板设计的操作方法、设计工艺和技巧。最后,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再通过逐步复杂的练习任务来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这样边做边学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互助合作的学生活动模式。在课堂活动中,将学生分成任务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分工各有侧重。每个组内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互助合作精神。

3.体现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践教学模式。与本课程配套的电子产品工艺实训室的场地布置贴近企业真实的生产厂景,分为电路板设计区和生产区;按照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布置电路板制作设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企业文化的熏陶。

4.构建任务分层驱动与多样考核方法结合的课程评价方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练”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提出质疑、寻求支持、相互帮助与总结规律。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不一样,学习的进度也会不一样。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就像万马奔腾,学习内容在不断地自觉地进行着任务分层,由于练习题多,任务分层得到了自然驱动。任务分层是通过学生自选考试题目来自觉实现的,对不同的题目有相应不同的选题难度,最终得分是将学生选择的题目实际得分与题目难度按比例计算所得。这种评价方法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实现从知识、技能到行为、习惯、情感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考试心理、自我认知能力。

5.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法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与真实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岗位的工作过程相一致,每一个项目都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原则组织教学,分为项目描述、项目分析、项目实施、学习指导、项目检查与评价和项目练习六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完成项目的不同阶段,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重难点问题的解决,通常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板设计教学中,由原理图向电路板导入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如果只是一笔带过,学生在以后的操作中还容易犯同样或近似的错误,而且修改仍然存在困难。因此,笔者采用讲授和演示法,将每组学生在实际操作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并讲解,能够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常见的错误位置并学会修改。

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引导文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则常应用于整个项目的教学过程,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又如,项目二数字钟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引导文教学法引领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与操作,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单和引导文来主动完成项目操作,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四、课程设计中的反思

1.课程内容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期调整。随着电路板设计工具软件的不断更新、新型电子元件的出现、电路板工艺的提高,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使课程内容始终体现企业需求。

2.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专业水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授课教师不仅应该能够掌握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一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专业知识,这样会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牢根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