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大型精密仪器的不断引进,仪器操作程序和日常维护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原有实验老师已不足以保障实验室所有仪器正常运行,仪器管理将逐渐过渡到使用人负责制,这样实验室安全管理难度进一度加大。在仪器验收过程中,仪器负责人在掌握仪器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的基础上,还应强化安全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排除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隐患。此外,重点实验室还承担着开展学生创新实验的教学任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和实验操作安全教育,使其熟悉掌握实验室各项安全条例,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配戴安全手套、口罩、实验服、防护眼镜等防护措施的良好习惯,同时严格遵守在通风橱中进行有刺激性的,致病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操作和使用的规定,并保持实验室内通风良好。
2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
重点实验室相比专业教学实验室具有仪器种类多、操作要求高、使用人员复杂、药品使用量大、水电气使用频繁的特点,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始终以实验室安全为第一职责。只有切实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做到科学合理,具备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各项能力,才能确保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在日常工作中,实验管理人员应完成以下工作:保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完整;掌握实验室安全保护装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确保使用电炉、马弗炉等大功率设备有人值守,不得将易燃易爆物品直接高温加热;定期对水气管路阀门进行安全检查维护,防止泄漏与爆炸,如氢气、乙炔等;定期组织实验室废液回收。
3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必须依靠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它是做好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辐射性环境安全防护管理规定;水电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特殊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方法;压力钢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危险“三废”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有了这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制度,就有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标准。另外,在行政手段上,应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投入,如实验室应在防火、防毒、防腐、防爆、防盗、防环境污染等方面,并安装必要的监控设备,提高安全系数,杜绝事故发生。
4结语
篇2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57-01
医学实验室主要为医学教学服务,保障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行,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实验,是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基础。目前我国医学实验室在管理模式及理念上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很大的差距,该差距将阻碍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医学实验室应该逐步与国际接轨,引入科学的实验医学管理模式。
1 医学实验室的现状
1.1 医学实验室的设置:随着医学实验室精细分工,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医学设备与仪器的使用效率低下。基础医学院一般设有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实验室、免疫学与细胞工程实验室。临床医学实验室除了检验科是临床检验的主体外,临床科室所属实验室或研究科室也在开展临床检验工作,不同隶属关系的实验单元各自为阵地参与临床检验,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
1.2 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医学实验室现行管理体制是三级管理,存在着争人员、争设备、争资金、争实验室的问题,不利实验室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实验室布点过多,经费投入分散,致使仪器设备配套数不足,实验课过大,学生动手机会少,仪器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新的实验项目难以开展,实验动物也由大改小,由多改少。实验室设置模式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使教育资源无法共享,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1.3 医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由于多种原因,医学实验室一直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缺少一套必要的管理制度,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实验的提高。
2 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2.1 推行医学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模式:近几年国内医学实验室的管理者积极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和实验室认可工作,在该工作的实施中,各医院和院校各自为阵的多个中心小实验室模式无疑是阻碍全国质量管理、实验室信息系统建立和自动化工作流程等工作推进的最大障碍。我国医学实验室应该参照实验室认可管理模式,积极参加医学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模式。计量认证管理模式是一种适用于中国的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其认证费用低廉,管理效率高,可保持医学实验数据的公正、准确与客观。
2.2 培养创新的实验教学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创新能力的源头是实验室。实验课应比理论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只有把实验教学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医学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为从事医疗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多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一般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3 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估:完善实验教学评估制度和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制度。对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实验教学时数和大型仪器设备年使用时数,要制定出一套奖惩办法,充分发挥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更新教师和技术人员的观念,保留有价值的实验,摒弃无价值、低技术含量的过时项目,按照检测方法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实施实验项目归口分类,保证临床检测正常进行。
2.4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条例》等。有关制度内容应该包括: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具有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利;保证实验判断的独立性和真实性;对影响检验质量的所有管理、执行或验证人员规定其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由熟悉检验方法和程序、了解检验工作目的以及懂得如何评定检验结果的人员实施监督。
3 医学实验室安全隐患类型与对策
3.1 事故的类型:从大安全系统的角度分析,高校实验室事故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6种类型:①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②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失修、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③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④因心理失常者的恶作剧而引发的侵害事故(如计算机被病毒感染、计算机遭黑客攻击等);⑤因犯罪分子的行为而引发的设备被盗事故;⑥因敌对分子的阴谋而引发的破坏事故和失密事故。
3.2 事故的表现形式: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研究的事故主要是人为责任事故、设备设施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高校实验室里,这些事故表现为:火灾性事故: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电伤人伤人事故:及设备损坏事故等。
3.3 安全隐患管理的对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责任学校必须建立有效的安全责任制,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认真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方法等并上墙或上台明示,重视做好实验室安全常识的宣传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在加强安全教育时,应分类进行。对教师,要求把安全知识教育贯穿课程始终,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对使用的化学药品、试剂的使用注意事项,课前就要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流程及化学药品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医学实验室,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有的实验要在高温度、高压力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下或条件下进行,与此同时,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存放在实验室。上述情况表明,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复杂性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研究探索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紧迫的。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38
篇3
[关键词]药学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路径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药学专业不断扩招,高校药学实验室规模也在大幅增多,高校药学实验室是医药类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药学实验室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实验动物及精密仪器,使用及管理不当可能造成化学品伤害、实验动物咬伤等安全事故。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医药类高校持续长远的发展,因此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1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现状和建设意义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以人为因素为主,占事故比例98%,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致使个人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导致事故发生[1-2]。现阶段高校药学实验室主要依靠检查整改的手段来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而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薄弱。另外,高校药学实验室还存在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兼多职、安全教育频率低、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设施投入不足、欠缺应急预案等问题,使得高校药学实验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3-5]。高校安全文化是指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维护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6]。其中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起着引领作用,后者的完善提升对精神文化也起着积极反作用。安全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师生安全,校园和谐稳定,将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2.1高校药学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基础,主要包括实验室健全的责任体系、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和软件实力。合理而科学的物质文化建设能将先进的设备与便捷的使用途径相结合,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第一时间控制事故扩大保证人员安全[7-8]。(1)责任体系方面,药学实验室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深入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为核心的指示精神,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9]。结合学校实际,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对管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全面落实,保障责任体系有效运行。例如:学校分管领导作为第一级,落实法律法规,统筹协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作为第二级,对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协调、制度制定、安全培训等职责;学院领导、实验中心主任、实验人员及专职安全员作为第三级,负有第一管理和安全工作落实职责。(2)消防设施方面,药学实验室需要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例如:每间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面积和实验项目危险性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洗眼器、灭火毯等;每层实验楼公共区域配置灭火沙、医药箱、应急喷淋器,并且定期检查维护。(3)基础设施方面,实验室划分区域管理,大型仪器专人使用管理,超过使用年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及时维修或报废;配备足够数量的试剂柜,试剂分类管理,危险化学品双人双锁管理;实验室尽量安装门禁卡和摄像头,对出入人员进行监管;实验室内粘贴相应的安全标识;化学品采购、贮存、使用、废液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动物尸体等废弃物分类收集,定期回收处理;动物实验室设温湿度控制、压差控制系统,清洗、灭菌设备,挡鼠板防止野生动物进入。(4)防护设施方面,每间实验室应有危险源说明及防护措施、危化品试剂MSDS安全技术说明、个人防护用品等;实验室通风系统应安全有效;特种设备如高温高压高速设备配置防护装置;废液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等。
2.2高校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一种强制的行为约束,是对安全文化的具体描述,让师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章可循,保证各项实验安全有序的进行。制定文化建设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法律法规,根据各个实验室承担课程和危险源区别制定不同的制度文件,使制度文化成为行动指南。药学实验室制度文件主要包括:安全准入、安全检查、仪器管理、化学品管理、废弃物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新制定的制度文件需下发至各带教老师并集中组织师生培训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性操作流程等重要制度需粘贴上墙。以化学品管理制度和仪器使用制度为例说明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药学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制度中对化学品购买、储存、使用及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各个环节均明确规定,特别针对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购置阶段对危化品供应商资质审核,保障化学品质量;入库阶段通过系统将化学品基本信息录入;储存阶段将危化品放入学校危险品仓库,建立出入库台账;出库阶段,领用人填写申请单,经审核通过后预约管理员领用;使用阶段将危化品放入暂存柜中,双人双锁管理,填写危化品使用数量用途和去向;废液回收阶段,废液中和后分类回收到废液桶,空试剂瓶回收处理,达到一定数量后通知回收公司处理[10]。仪器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需制定相应的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大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教师按要求培训后方可操作仪器,使用过程中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部分仪器如高压灭菌锅等应由具有上岗证的人员操作,由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定期维护保养,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科研用大型仪器,带教老师或者实验室管理员在学生使用前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通过预约平台结合自己的时间进行预约,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了他们的实验兴趣[11-12]。
2.3高校药学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在潜移默化中的形成的思想引导、意志磨炼、情感熏陶、价值取向、思想高度。首先,建设一流的大学应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包括一流的实验队伍[13],根据安全责任体系人员等级组织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例如:第一级管理人员每学期1-2次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第二级管理人员每学期2~3次参加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培训,第三级管理人员每学期4-5次参加药学实验室化学品安全、药学实验室生物安全、药学实验室消防知识等专项培训。二是药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及考核,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培训环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导致学生在实验安全教育中获得的收效要低于预期[14]。高校安全准入教育需要全面培训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准入考试也可以参照必修考试计算学分,让所有师生都重视实验室安全知识。学校可以开发手机软件包含安全知识视频和题库,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三是高校需要多开展实验室安全进课堂、安全演练、实验室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比如主题为“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素质。加大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在实验楼中设置安全知识的宣传栏,粘贴安全知识的安全工作简报、经典语录、宣传材料等,同时借助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微电影拍摄等形式宣传实验室安全知识,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15]。
2.4高校药学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
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是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在时间积累中逐渐形成的,优良的行为文化往往决定实验的成败,一个小的细节有可能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带教老师在讲课中必须将实验中的风险、注意事项讲给学生,并将正确安全规范的实验操作给学生演示,发现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制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进入实验室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实验操作过程中将物品合理摆放,配制试剂粘贴试剂标签,领取试剂填写出入库记录,实验结束后将试剂放回原位,废液中和后倒入相应的废液桶,实验结束后关闭水电门窗等。实验室管理人员每日检查实验室使用、记录填写、卫生及安全情况,发现不规范使用行为及时纠正并整改。药学实验室营造的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是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间接评价。行为文化一方面需要老师自身规范操作正确引导,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对操作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另一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训考核,两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建设优良的实验室行为文化。
3结语
高校药学实验室必须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适用于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障药学实验室可持续发展。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并且深入的工作,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树立安全责任意识,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为建设安全有序的高校药学实验室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雪洁,刘晓茵,纪耀华.引入EHS模式的药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及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7):21-23.
[2]俞佳,陈嘉雄.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及其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4):214-215,225.
[3]肖红艳,任二辉,宋庆双,等.高校实验室EHS文化建设[J].实验室科学,2020,23(1):154-156.
[4]华子春,魏永春.以查促建:江苏省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结果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1):1-6.
[5]杨志杰,吕海霞.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435):248-249,255.
[6]李志华,刘金玲.新时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34-136.
[7]于子钧.关于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J].天津化工,2019,33(6):61-62.
[8]王雅士,兰文波,李倩如.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探讨[J].广东化工,2021,48(435),189-190.
[9]崔锦峰,郝大鹏,刘镇岐,等.高校实验室“五个一工程”安全文化体系构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1):286-289.
[10]陈亮,王博,王林燕,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8):255-257,261.
[11]腾鑫,杨晓玲,庄启昕,等.化学类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4):238-241.
[12]孟国忠,农春仕.基于PDCA循环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99-302,316.
[13]柯红岩,张婕,金仁东.“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3):227-229.
[14]李海平.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2):93-94.
篇4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验室;危化品;气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76-03
随着科技化发展的日新月异,人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环境挑战。我国北方出现的雾霾天气、沙尘暴天气、一些地区出现癌症村等环境事件表明,环境安全保护工作已是刻不容缓。目前,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及重视。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在逐年增长。环境工程实验室是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统一,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拥有150万元的设备、实验装置和实验室条件,且在进一步的扩大和建设中,目前已建成的实验室包括环境分析实验室、污染控制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等,承担本科生的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笔者在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环境工程实验室现状
随着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种类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先进,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及科研实验等总学时数的比例越来越大,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而也暴露了实验室管理的弊端:
1.危化品安全管理不到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的结合体,实验室所用化学试剂大多属于化学危险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在实验过程中,若不遵守危险化学品使用操作规程、随意使用、使用完毕后未放置到规定地点,甚至有部分同学本身对化学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而盲目使用等,易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环境实验室排放的废液包括酸碱废液、有机溶剂废液和微生物废液等,这些废液大多为剧毒的“三致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水或者混入生活垃圾中,会对周围的水源、土壤等环境造成严重危害[1]。表1列出了2010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实验课程名称、所涉及的危化品及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2.气瓶安全管理不足。在高校实验室中,高压气瓶配合各种仪器使用越来越常见,气瓶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特种容器,瓶内充装的气体具有压力、可燃性、氧化性、腐蚀性、化学不稳定性等特点,气瓶的管理也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就可能引发爆炸事故。表2对环境专业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气瓶作了整理。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危化品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申请危化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应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建立、健全使用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化品的安全使用,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与所有使用危化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2)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求援器材、设备;(4)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通过上述可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所用危化品量较大,品种较杂,难以管理,针对于此,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落实到每个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全面负责,应制定实验室安全手册,以保障实验室人员和操作者的安全。我校使用危化品的二级学院必须按照规定流程申请、领用危化品,如图1。
根据学校及分院要求,结合环境工程实验室自身特点及现实情况,危化品管理作了如下规定:①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监管实验室危化品的使用,实验室内配备可临时存放危化品的铁皮柜。②定期为专职人员进行危化品管理培训。③所有危化品严格按类存放保管、发放、使用,并妥善处理剩余物品和残毒物品。④剧必须以一次实验的用量领取,且在当日进行实验前领取;做好实验记录并备案,若一次没有完全用完,应及时归还到危化品仓库,并做好称量登记。⑤使用危化品必须做好保护措施,易挥发物质应在通风厨内进行操作;使用人按规定分类使用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⑥建立台账,按不同的类别、用途、属性、编号、登记和输入计算机,方便查询危化品的使用去向。
2.三废排放物管理。实验过程中或实验结束后,会产生“三废”(即废气、废水、废物),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排放“三废”,以免污染环境。规定如下:①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处理、存放、监督、检查有毒、有害废液、废固的管理工作。②配备回收装置,对实验后产生的化学废液、固体肥分类收集。③实验使用后多余的、新产生的或失效(包括标签丢失、模糊)的危化品,不得乱倒乱放,应按规定存放,及时清理。
3.气瓶安全管理。环境分析实验室中测定污水中的铜、锌、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时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要用乙炔、氩气,这些气体都是压缩气体,如操作不慎,有可能会引起爆炸事故,因此,气瓶安全也显得非常重要。①气体必须存放在阴凉、干净、严禁明火、远离热源的房间。②实验室需配备温湿度计,每次实验,除登记大型仪器的使用情况外还需登记实验室的温湿度情况。③气瓶分别配备标志防爆柜及报警器系统,经常检修,维护线路以及通风、防火设备等,实验结束,及时切断电源、气源、火源等,消灭火种,关闭门窗。④气瓶充装必须按照危化品申请领流程进行申购,并做好登记记录。
环境工程实验室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工作特点,涉及的管理问题较多且较散,创建安全高效的危化品管理模式、加强气瓶的安全管理及用电安全意识等,是环境工程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对实验室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环境实验室的管理中,我们认识到管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完善,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专业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来支持体系的顺利运行,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使环境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
[2]李峰.陶隆凤.刘洋.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的思考[J].Scientific Recearch,2011:1869-1870.
篇5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定量分析
科研机构和学校实验室是危险化学品应用最频繁的场所,所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也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关系到生产商品的质量检验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近几年来,国家对化学产品的应用也是做出了许多方面的规定和限制。同时,对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数量众多,品种繁杂,性质各异。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实验室运用较多,专业型人才集聚,学生群体人数众多,因而,安全管理更应该侧重此类地方,并对此类地方进行定期安全排查。
通过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指那些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我们人体、设施、环境等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放射性化学品、腐蚀品等8大类)提出了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健全实验室各种试剂应用、仪器安全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并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的安全评估,从而避免科研机构和学校等地实验室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改进,有效地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和环境的污染。
高等院校实验室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繁多,而且性能各异,有时候存储的地方又很分散,使用的人员也比较多,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其中,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以及化学品的流通使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对此,我们国家相继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等等,从法律上规范了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存放。
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
科学的评价是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前提,在不断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我们加强对化学品危险程度的科学评价。
安全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利于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可能事故风险,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依法进行安全评价成为危险化学品等5类高风险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之一,该条例的实施将安全评价工作纳入了法定程序。同时,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已于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有3款规定了安全评价,其中的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审批前安全评价做了详细的规定,第二十二条也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在役装置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做了规定。
安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工作,现场检查和评价,针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复查,确认整改后已符合要求,最后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同时也要了解危险化学品泄漏后的紧急防范措施。现场的检查和评价,主要是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企业针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直至符合安全要求,最后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价,主要目的是可以系统的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那些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找出其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对潜在的事故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求算出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还有在装备试验、使用前或合同完成时,对可能会存在的危险进行评价,以便对考核已判定的危险事件是否消除或控制在相应可接受水平,为所提出的消除危险或将危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的措施所需费用和时间提供决策支持。
3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及其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说是安全评价的一个关键过程,直接关系到安全评价的深度和准确度,对评价效果有直接影响。评价对象、目的、时间要求的不同以及所获取资料的差异等,都可能导致所选用评价方法的不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制了《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培训教程》,其中,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采用了安全检查表、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分析(包括如果……怎么办、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等方法,可作为定量风险评价的基础。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依靠长期积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故障或事故概率,进而计算出风险率,取得以量表示的系统安全性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另一类是以单元物质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过程危险性,计算出单元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进而提出安全的对策措施,使系统危险降到最小程度;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指数法有美国DOW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日本劳动省化工厂安全定量评价法和英国蒙得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等。
4 总结
危险化学品也是我们生产生活必须要用到的东西,完善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定量评价,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让化学品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国计民生。
参考文献
[1] 李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防范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7)
篇6
虽然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表示案发后曾组织了一次专门的排查,称“学校对实验室危险品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是健全的”,但一名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实验方案、用药剂量的自由度比较大,截留一些剧毒物质是有可能的,而且不易监控。医学实验一般比较漫长,“人盯人”难以执行,离开实验室也不会强制检查。
事后,有媒体记者去探访了沈阳某医药类大学,发现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并没有想象中的严格。中午,整栋实验楼里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实验室大门是敞开的,里面没有人,化学试剂都摆放在实验台上,其中有“无水甲醇”“乙酸乙酯”等。据了解,“无水甲醇”是制造甲醛及农药的主要化学试剂,有毒,误服4g―10g可产生严重中毒反应,7g―8g可导致失明,30g―100g就会造成死亡;而“乙酸乙酯”是高度易燃化学品,对眼、鼻、咽喉都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致呼吸麻痹,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肿及肝、肾损害等。
另外,经调查,网络上也很容易买到危险化学试剂。在淘宝上,销售铊的店铺不只一家,购买流程也十分简单,只需订购、填写地址、付款即可。卖家既不询问购买意图,也不索要购买凭证。而在运输环节,某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类似铊溶液之类的液体,只要不通过航空运输,一般的快递公司都不会检查。
其实,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是有严格规定的。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单位如需购买剧毒化学品,必须获得国家发放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单位如果储存有危险化学品,则“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对于剧毒化学品的经营企业来说,应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不得向个人或者无购买凭证、准购证的单位销售剧毒化学品。
尽管国家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但个人仍能非法获得危险化学品,这应该引起相关单位的反思。
篇7
1.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按时返校。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3.教材和教辅材料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情况。是否及时在开课前将课本发放到学生手中,是否违背自愿原则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
4.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高校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计划需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双师型’’教师是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5.后勤保障情况。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
6.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是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落实资金,是否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是否存在经费截留问题。是否落实高职生均拨款制度,是否建立中职生均拨款制度。
7.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高校是否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对心理危机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二、校舍安全管理
8.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校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消除所有D级危房。是否建立高校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台账,尤其对高校老校区危旧房屋建立整治规划,及时维修、改造和加固,对D级危房是否及时封存并落实拆除措施。
三、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
9.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食堂就餐环境。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
四、校车安全管理
10.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省级校车服务方案,校车管理机构及协调工作机制是否健全。
11.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埋情况。是否存在使用拼装车、报废车、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车辆接送学生,以及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否按照要求设置校车站点,校车运营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门口道路是否设置警示牌、减震带。是否针对不同季节交通安全特点,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事故逃生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
五、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12.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情况。学校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是否安装视频监控,寄宿制校园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13.重点领域治理情况。是否严防溺水事故,坚决避免群体性溺水事故。是否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杜绝中小学校宿舍明火取暖现象。
14.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情况。是否落实反恐工作责任制要求,强化应急处突工作准备,加强网络安全和舆情引导,确保高校安全稳定。是否加强危险化学品及特种设备的管理,及时处理学校实验用废弃危化品,并落实处置备案制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5.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各地各校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
16.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是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是否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完善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如。
篇8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开放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12-02
一、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1.实验室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摇篮。实验室是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桥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实践基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其科技创新成果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都诞生在实验室。
2.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所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进而努力进行创新实践、创新创造,锲而不舍,从失败中总结提高,最终完成实际的科学创造。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实验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是建立学校知识创新体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既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又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设备使用率低,资源严重浪费。院系教研室根据本专业的需要选择采购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建设的实验室往往专业针对性强,规模小,功能单一。单一功能实验室设置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表现为有课使用,无课闲置,设备等资源使用率低,造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源浪费是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2.实验室建设经费分散使用,经费使用效益低。有限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被分散使用,造成使用经费额度小,必要的大型实验教学设备无法购置,经费只能用来购买基本的实验教学设备,建设经费不能统筹安排,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建设经费的最大效益。同时,这很容易造成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重复建设率高。
3.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散的实验室建制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所设置专业和学科的实验教学能力封闭性较强,实验教学涉及知识面单一,缺少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造成了缺乏跨专业学习的机会与条件,无法适应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室相互独立,导致实验内容只是围绕所在院系教研室专业课程的开设来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建立开放实验室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实验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等较高层次的实验项目越来越多,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建立开放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开放实验室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
2.建立开放实验室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开放实验室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实验资源效益,使实验室资源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开放实验室能转变和更新传统的实验教学理论,带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及实验内容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能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固有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使实验教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最优化的实践环境和学习空间。除此之外,开放实验室能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扩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对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
1.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应以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原则。开放实验室模式应以改变传统实验授课方式为起点,应以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为主线,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验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同时,开放实验室应坚持训练与提高相结合,低起点与高层次、高目标相结合,发挥个性与兼顾一般相结合。我们要以传授实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立足点,以创新思维、实验设计为核心,以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循序渐进地根据各专业特点采取各种模式建立开放实验室。
2.开放实验室建设应坚持“实验环境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的原则。首先,实验环境开放是开放实验室的基础,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建设基于网络化的开放、以人为本的新型实验环境,实现实验室设备、资源、管理信息化。新型实验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管理。其次,实验内容开放主要通过“必修实验”、“选修实验”、“科技创新实验”、“综合实验”、“科研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灌输式实验向主动寻知求学的主动实验转变。再次,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实验预约系统,赋予学生充分的自自填实验课表、自选实验项目、自定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方案、自带实验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放。
3.开放实验室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学校在实验中心建立虚拟实验服务器,将部分实验项目的资料统一放到服务器上,并利用一些仿真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在校园网上建立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从校园网内任何工作站登陆虚拟实验服务器,通过用户验证后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这突破了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丰富的实验内容。学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查询各个实验室设备情况和开放时间,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验需求。因此,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新型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开放实验室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模式。
4.开放实验室应逐步实现对外开放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需要实验室自身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与改善。传统实验室服务范围的封闭性是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弊端,它一方面导致实验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还存在实验室资源不足的现象。因此,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内容还应包括对社会的开放,包括对其他高校、企业和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的开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是缓解实验室资源短缺和实验室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对社会开放,除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发挥社会效益之外,还有助于提高实验室自身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收费实现设备的正常维修和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使用,有助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
五、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开放实验室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实验室主管部门务必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其次,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严密的操作规程,落实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师生安全与实验设备安全。第三,抓好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与开放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2.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开放实验室与传统式实验室相比,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性、实验项目多样性、实验内容多变性、实验对象多层次和多专业等问题,开放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增大。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我们要加强建立申报制度、建立预约登记制度和建立自选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负责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则》、《开放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开放实验室仪器损坏赔偿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
六、结语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社会必须掌握的一门操作性强的科学技术,而掌握计算机技术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动手实践。对于学生而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就承载着这一功能。在计算机实验室里,由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导致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安全威胁,因此必须分析这些安全威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范。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特点及安全现状
(一)计算机实验室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也是这个原因,使得实验室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流量大,卫生条件差
计算机设备对环境要求高,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会对计算机硬件产生影响。但是实验室必须全天开放,使用人员多而杂,导致空气温度、湿度上升,使空气质量和地面环境状况发生较大,不仅会引发一些细菌的滋生,给人们带来疾病影响,也会对电子器件的稳定性造成巨大影响。
(二)计算机设备集中,用电量大
计算机实验室内多为电子设备,用电量大,致使电路负荷较高,加上电子设备放热等情况,会使实验室内温度提高,如果线路再老化的话,极易造成短路,从而发生火灾等情况。
(三)计算机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在实验室内,计算机使用人员水平千差万别,使用目的也各不相同,加上个人的行为动机,无论是有意或无意,个别使用者在使用电脑是会造成电脑硬件的损伤。由于实验室内计算机使用人员多,计算机使用频率高,造成硬件损伤的比例也非常高,加大计算机设备维护的难度。
(四)实验室内计算机软件系统复杂,由于使用频率高,计算机系统极易崩溃
在实验室的计算机上,从系统软件到应用软件,要求非常复杂,有的甚至需要多种操作系统,更不用说普通的应用软件了。不仅管理人员要安装复杂的软件系统,就是使用人员有时根据需要也要安装具有特殊要求的软件。这样极易造成计算机死机,甚至系统崩溃。因此,无论是这些软件的安装还是维护,都使得计算机的维护难度加大。
(五)计算机病毒、黑客等技术的发展会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造成安全威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很多青少年展示才华的地方,也正是这个原因,少数使用者在实验室中使用计算机时,抱有着不良想法。在电脑上安装病毒或木马等破坏电脑或盗取数据,甚至安装远程控制软件达到不良目的,由于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脆弱的平台,这些人也很容易得手。当然也有少数人纯粹为了好玩,但这给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同时也造成安全威胁。
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以上对安全威胁存在情况的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室安全威胁情况比较多而且复杂。只有系统的去加以考虑分析才能提高计算机实验室内的安全系数。
(一)重视实验室安全威胁的产生,从源头上解决一些安全威胁产生
对于电子设施,国家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在建设实验室之初就要按相关标准全面考虑,从实验室建筑到电子设备,从监控设备到各种报警设备都要进行分析,既要进行综合布局考虑,又要进行必要的安全考虑。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建设远程监控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连接到管理者的终端上,不仅可以防止偷盗行为的发生,也可以随时发现实验室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便于及时的解决。
(二)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重点是加强监管措施
要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效率,防止安全威胁的产生,必须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像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学生使用计算机制度、计算机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等必须建立建全,依靠制度的约束来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减少一些不安全因素的产生,使安全使用真正得以贯彻执行,从而也能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计算机的操作者是“人”,计算机安全需要考虑的重点也是“人”。人创造了计算机,也是人在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的安全威胁也是来自于人。安全威胁既会存在在设计计算机软硬件过程中,更会产生在利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实验室内一定要加大监管力度,坚决制止破坏性的行为,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使用。
(三)做好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日常维护工作,防止安全事件的产生
计算机设备属于精密设备,大多数比较昂贵,无论丢失或是破坏都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更会影响实验、科研工作,既无法保证日常的教学工作,也会带来更大的隐形的损失,日常的维护工作也就必不可少了。
1.硬件维护工作。
根据学校实际和实验、科研等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硬件设施维护方案,制定出详细的硬件维护措施,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查、除尘,使计算机设备能可靠运行。针对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要建立计算机设备使用记录和计算机故障记录,详细记录计算机的使用过程和故障产生原因及维护情况,保证计算机能得到及时维修,能正常使用。
2.软件维护工作。
计算机软件维护任务最为繁琐,任务量也特别大,由于软件本身的因素会出现各种安全威胁:
(1)软件系统要采用正版软件,盗版软件中会存在着安全漏洞,有的甚至携带病毒,会对计算机带来致命性的安全威胁。正版软件虽然也会存在着安全漏洞或病毒,但在投放市场前进行了病毒检查,而且售后服务比较好,在后期的服务中,可以及时更新或追加软件补丁,预防一些安全威胁的出现。
篇10
关键词:实训教学 安全管理 安全意识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2
职业院校教学安排中实训教学学时占较大的比例,在实训教学中学生有较长的时间使用机械、电气实训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和企业相比学校在这方面的安全隐患容易被忽视,出现安全事故又常常措手不及,所以实训教学安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校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实训教学学时与其他工科院校相比占总教学学时的比例较大,我们在实训教学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对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安全工作有所帮助。
1 实训教学安全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观念不强
“安全生产”在企业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警钟长鸣,但学校把教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对实训室安全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高校实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没有生产企业那么直观和突出,所以往往被领导、教师和学生忽视,导致实训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不像技术工人那样长期使用生产设备,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较低,我教了十来年的实训教学也没出现安全事故,存在着侥幸心理,不能完全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的几个理由是“我们没按安全操作规程去做,不也没出什么问题” 、“我们操作会注意安全的,不会出问题”、“就操作一会儿不会出安全问题的”等等,学生用各种理由来拒绝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此外,实训教学安全教育工作也没有做到完全到位,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制度也形如虚设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在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工作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对如何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各专业安全操作规范。但实训教学是近二十年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实训教学时间长,接触设备多,考核要求高,较实验教学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新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往往被忽视,重视教材及仪器设备的开发,忽视安全操作及管理制度。学校对设备的使用管理不像企业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部分院校实训教学虽有安全管理制度,但执行力不够,没有严格按管理制度执行,执行不到位。例如机械类学生在操作机床前一般是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测试,但实际操作时并不完全按照其要求去做。刃磨车刀时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戴防护眼镜,调研中发现部分院校的学生在车刀刃磨时部分学生不戴防护眼镜,时常发生砂轮砂粒蹦入学生眼里现象。
1.3 实训室安全防范设施不足,安全预控机制不健全
实训教学时间较长,实训室使用频繁,而且人员集中、流动性大,意外事故又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无法预测。一方面安全防范设施不配套,消防设施配备不足、老化现象,存放危险品等危险场所缺少必要的警示标识等。另外在预防措施方面,目前各高校实训室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与处理预案还不很健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没有解决预案,只能仓促应对。
2 保证实训教学安全的意义
多年来国家各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实训教学的安全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学校的教学活动,来保证实训教学的安全。
2.1 保证实训教学安全是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的需要
实践教学过程发生了安全事故,不仅学生的身体会受到伤害,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事故的阴影会长期影响学生,甚至会导致学生永远再从事该行业,所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强有力的安全措施,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要在实训室设置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制定相应的突发事故处理预案。比如:20人以上的实训室必须要有两个门,楼道要有明显的安全出口标志,保证事故发生时人员能快速、安全的撤离;当发生事故时要尽最大可能保证学生、教师的生命安全,要做到先救人后救物。
2.2 保证实训教学安全是国家财产安全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加大,高校每年都会争取来大量的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实训场所面积的扩大、实训设备的增加,如果出现实训安全事故,财产会损失会很大。比如:实训室发生火灾事故,仪器设备不但会被烧毁,实训室内的装修也会毁坏,严重的就连房屋建筑结构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可以说实训室发生了安全事故是对国家财产巨大损失。如果多投入一些资金用于实训场所安全设备设施改善,就会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国家财产的损失。所以搞好实训教学安全工作也能产生经济效益。
2.3 保证实训教学安全是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需要
如果发生了实训安全事故,最直接受影响的是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如果事故严重造成实训室无法正常使用,会对后期的教学计划造成影响。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工作,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做好基础工作,就能提高实训教学的安全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
3 改进实训教学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
3.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因与人的防范意识不足,因此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安全意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请安全管理部门的专家定期对实训教师及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利用活生生的例子唤起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通过讲座普及安全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消除实训教师和学生的麻痹思想。对于操作机电设备的实训项目,师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上课前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识到我们操作的是存在着较大危险性的设备,危险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一触即发,我们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掉以
轻心。
3.2 健全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管理标准化
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实训室正常、安全运行的保障。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各高校在制定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时要从科学、规范、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一套严格、有效、全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目前,我校正在推进实训室安全标准化建设,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制定以安全运行为目标的管理标准和执行落实措施,推进实训室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此同时,将各项制度和标准在实训室日常维护和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实训场所要在醒目位置张贴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学生进入实训场所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管理规定,操作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列举常见的安全事故,对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事项要重点强调。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严禁违章进行操作。如果在教学中不按规定执行,要有明确的规定和措施。例如“机床操作过程中长发学生必须戴工作帽,长发塞到帽子中”,长发不戴工作帽的学生严禁进入实训场所,对违反者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对无视实训教学安全的进行停课
检查。
3.3 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安全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预案建立,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建立应急预案体系要求,抓好以各种实训类型应急预案为主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学校应按照各类实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建立应急措施和救援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场应急预案。同时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实训安全应急预案工作的监督管理,有专人负责进行检查和处理,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故。
4 结语
实训教学安全管理对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实训室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实训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严格精细的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强化安全意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消除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学校实训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傅水根.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的培养[J].金工研究,1998(3).
- 上一篇: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下一篇:制定理财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