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临床实验室管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临床实验室管理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检验医学不断发生可喜的变化,全新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模式和内容,让临床实验室已不仅仅是单纯分析来自于患者的各种样本并提供检验信息的医疗单元,同时也是配合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之一。临床实验室的服务范围也日趋扩大,服务对象涵盖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健康人群以及感染控制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社会福利机构等医疗相关管理部门。特别是“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为临床实验室的服务内容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据统计,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测信息占疾病诊断治疗辅助信息量的70%以上[1]。如何确保实验室提供的检测信息是最合理、准确的,依托的是对组织所拥有的人、财、物、时间、方法、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最终达成最优的目标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我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开展较晚,专业指导书籍相对匮乏。虽然国内临床实验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条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发展速度亦趋于同步,但国内很多临床实验室内部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尚有待提高。从事医学检验专业的技术人员迫切需要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知识,以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检验医学发展的需求。
1强化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教学
2006年6月由原卫生部制订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开始执行,标志着我国临床实验室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2]。培养既懂检验专业技术又懂实验室管理的综合人才,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必然要强化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研发。我校为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也是刚起步。在实施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吸纳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优选具有临床实验室管理经验的教授任教、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内容、注重结合临床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知识。
1.1优选授课教师
由于我校是第一次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授课教师的授课能力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教学工作,因此聘请授课老师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聘请的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验室工作经验,对实验室管理有着切身体会,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举例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将临床更多管理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调动起学生对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兴趣,最终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评价也是非常好的。
1.2教学安排与专业课契合
学生经过近3年的大学课程学习,对医学检验专业有较全面了解,具有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并掌握了检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但在校生毕竟没有接触检验科,对临床实验室认识比较模糊。因此,我们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安排在实习前最后一个学期,同时还有一部分专业课教学正在进行,学生已经可以结合各专业课教学内容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比较容易理解相关知识;再者也可以把临床实验室管理知识内容与即将学习的本专业知识进行联系,达到融会贯通作用。目前,在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本课程的理论课为36学时,设为学生必修课,教学进度为每周3节课。
1.3精炼授课内容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内容广泛,涵盖实验室的方方面面,章节之间缺乏较好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大多数学校安排授课时间较少,一般为20~40学时[3]。我校安排为36学时,课时安排还是非常紧张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第3版有15章,内容涉及组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学选择与评价、检验项目临床效能评价、仪器与试剂的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各方面[4],法规律条多,抽象理论多,学生们理解困难。要在36学时中把这些条条框框、管理方法全都灌输给学生很难,听课效果也不会好。我们采用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的方式,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依托“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5]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对临床实验室的具体要求,重点讲授方法学章节,法规性文件章节采用学生自学并预留有作业,课堂提问检验学习效果,同时将学生课后的自学作为考核评分的依据,纳入到期末考评成绩中。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进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采用学生自学及导师指导小组学习,强调基础医学结合临床实际[6],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院校一致公认的教学方法。我们将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入到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中。例如标准化操作文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讲授又是很枯燥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要领,将来到工作岗位中能够用到所学的知识,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直观的优势,将ISO15189达标实验室标准化文件管理经验介绍给学生,逐一对应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编制要点[7],学生听起来既感到新奇也比较容易接受。为了考察听课效果,我们在课堂上让每位学生自行设计标准化操作文件模板,对照标准化操作文件编写内容和要领,让学生评判标准操作文件编写是否规范、可行,教师对学生编写文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加深了学生对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认识。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尝试也获得了学生的认同。临床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工作。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在校学生很少接触到具体实验方法,学生理解实验方法性能评价比较困难。教师将临床实验室实际应用的实验方法做教学示例,结合现代最新检验技术,用方法学评价指标来验证临床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及是否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分析不同临床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角色,通过启发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图像系统演示临床检验工作中不同检测系统的原理、参数以及实际应用效果,讲授新仪器设备如何进行方法学的评价,结合验证数据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中的知识。讲授全面质量控制内容方面,注意联系医院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的常态机制,结合图形图表讲授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操作技能,室间质量评价的评价方法,最新的质量控制技术,将临床检验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拿到课堂上讲,请学生一起分析讨论,通过扮演管理者,亲身参与实际问题的处理,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责任感增强
本届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仅有少数学生听说过这门专业,学生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充满了好奇和敬畏,甚至多数学生认为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离自己很远,将来走上检验工作岗位也用不上,认为是领导者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介绍检验结果误差引发的医疗纠纷,对实验室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生物安全隐患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室质量不仅限于检验结果本身,而且包括影响分析结果检测的全过程和全方面;质量管理不只是质量管理人员或质量管理部门的事,而且是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事,增强学生对检验工作人员在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地位、职责和作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实习及工作中较好地适应科室管理,自觉地按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开展工作。
4教学考核与效果反馈
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列为考察课,采取60%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的方式。平时成绩为出勤、课后作业加课堂互动。考试试卷涉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分析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认知度,特别注重结合临床工作实践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对我校首届检验技术本科毕业班133名学生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显示98%学生理解和充分理解授课内容,99%以上学生对授课教师满意,85%的学生认为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重要,100%学生认同没有规范化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就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医院检验科的建设和发展与科学管理密切相关。学生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走出课堂多接触临床实验室,近距离了解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知识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应用。学生们的建议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是一个鞭策,我们将逐步增加临床实践机会,开放实验室,更多地将教学研究新成果运用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实践中。
作者:程宇航 李南 刘燕 张丽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检验与实验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检验学系
参考文献:
[1]申子瑜,李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
[2]陈英利,于洋,吕跃山,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82-84.
[3]王惠民,倪红兵,崔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优化组合教学[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1):88-89.
篇2
[关键词]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操作规范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a)-0154-03
Reflection on strengthening clinical inspection quality control
CAI Fang
Infirmary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100089, China
[Abstract] Clinical inspections ar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linical inspectors,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health department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inspections.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inspections is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equipment and devices, staff professionalism, clinical inspection related laws, regulations,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and clinical inspection managementin medical institutions. China′s clinical inspectionquality control system still has certain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detaile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inspection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departments,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clinical inspectors.
[Key words] Clinical inspection; Quality control; Operation standards
临床检验质量关乎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先进的临床检验设备的引进和普及,检验医学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可以充分提高检验效率和质量,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保障。落实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涉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和临床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方面[1]。
1 国内外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政策法规现状
卫生行政部门作为临床检验的监督管理机构,主要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形式对临床检验质量进行控制。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检验质量的管理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基础与保障。各国卫生行政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进行规范与监管。
美国于1967年颁布了《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并在21年后又通过了修正案《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IA88),主要包括临床标本检验、室内质控、室间质评、质量保证记录等内容[2]。1999 年,法国颁布了《关于正确实施医学生物分析实验的决议》。德国、菲律宾等均制定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与基本要求。同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即医学实验室和临床检验的管理标准[3]。
目前国际上的临床检验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主要分为以ISO的推荐标准两种形式和CLIA88为代表的法律文件。ISO15189主要针对实验室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属于自愿行为,标准和要求更高。CLIA88是政府对临床实验室和临床检验质量的监管,属于强制执行要求[3]。
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采取了诸多措施促进临床检验质量的提高。我国于1981年成立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以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改进为主要工作方向,承担全国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运行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建立、应用临床检验参考系统。主要工作是通过构建、完善和实施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持续改进临床检验质量,保障医疗卫生工作有效开展[4]。我国出台了多部临床检验法规政策,对临床检验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1991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并于1998年颁布了《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等31个国家和行业推荐标准[5]。后续还颁布了一系列临床检验政策文件,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临床检验标准和规范不够完善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新型临床检验设备陆续出现,临床检验项目不断增加,我国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标准和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制定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标准时与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师、检验人员等相关方的沟通不足,导致质量控制标准与实际脱节,具体流程不完善,可操作性差,临床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所适从,难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检验水平。临床检验相关标准不够完善,操作规范与临床检验实践不完全匹配,影响了临床检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2 医疗机构对临床检验的管理不到位
在临床实践中,某些医疗机构对临床实验室的设置混乱,检验项目有重复,同一检验项目可能会出现多个检测结果,因而无法保障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部分医疗机构不重视临床检验的成本效益比,造成临床检验成本高,但效率和质量低下。临床检验的室内质控不规范,室间质评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不能实现控制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的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不必要差错,造成临床检验质量不高。临床检验未能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实现临床检验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效率。
2.3 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临床检验人员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临床检验的操作流程规范执行不到位;缺少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临床检验协调工作做得不够;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无法满足越来越严格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标准;技术人员缺少对临床检验设备的维护规范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执行,造成人为错误。
3 政策建议
3.1 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完善临床检验操作标准
所有临床检验项目都应有标准操作规程,仪器维护、校准及使用也应制定标准操作规程。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许多新兴临床检验设备的出现,临床检验项目也不断增加。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跟踪最新的检验技术、设备和项目,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规范临床检验人员的行为,从而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作中,需要有章可循,有章可守,做到心中有数。所以,要健全质量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在实践中积极听取检验人员、临床医师和医院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完善,制定更加针对性的临床检验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提高检验人员实际操作的依从性、临床检验结果的可解释性以及医院管理的效率。同时要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作用,以确保质量控制技术得到全面的实施,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实验和考核,强化质量控制的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推动检验质量的提高。
3.2 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检验管理
部分医院分别在临床科室、药剂科、同位素等科室设立相同或类似的临床检验项目,在人员配置、环境条件、质量保证措施方面与检验科均存在一定差距,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不利于检验结果的统一和解读。因此医院应对临床检验项目进行集中设置、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以保证临床检验质量。
如何在保证实验室服务质量,提高监测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实验室的运营成本,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尽可能丰富、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临床检验成本管理的核心问题。临床检验的经济效益是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为了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必须对检验成本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合理计算。临床检验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又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一项检验项目的实际成本应包括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以及间接费用。临床检验的间接费用包括临床实验室的租金、保险、财产税、仪器折旧、仪器保养维修费用、水电、供热和水等。在市场经济这个杠杆的作用下,成本高检验质量差的实验室在竞争中将被淘汰[6],临床实验室必须优化其性能,降低检验成本,提高检验工作效率[7]。
室内质控可检测和控制日常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科每月应对室内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保存,还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CV)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标准差、CV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差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8-9]。
室间质评是利用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来确定临床检验能力,其目的是确保较高的临床检验水平。所有临床检验项目都应该参加由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并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对于临床检验中心尚未组织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也应建立室间质评制度,以确保临床检验的质量[10]。
临床检验项目繁多,操作繁琐,必须根据相应的流程规范进行操作才能实现质量控制。因此医疗机构应健全并贯彻落实临床检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格各项操作规范,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如标本是否合格,标本采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实验室用水、试剂质量,实验室的布局、环境,玻璃器械的清洁程度,正确的计量,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实验方法的选择等,都会直接影响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只有贯彻落实相关的操作规范才能提高临床检验质量[11]。
信息化是临床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硬件设备的引入,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有助于增加临床检验信息,如患者、检查结果、工作人员、原材料、仪器设备等方面的信息[12]。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处理、分析和应用可以促进临床检验信息的实时传递、分析和反馈,有助于提高临床检验的效率和质量。
3.3 临床检验人员应加强交流沟通并提高自身素质
部分临床检验人员认为质量控制并非自己的本质工作,对质量控制知之甚少也不重视,导致质量控制未能贯彻落实。实际上,临床检验是一门精细的工作。检验结果“差之毫厘”,诊断就可能“谬以千里”,轻则致延误病情,重则致残与非命。所以在工作中要精神集中,做事严谨,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绝不能马马虎虎[13]。医学是维护人身安全和增进人类健康的科学,每位医务工作者都必须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对待任何一件标本都应做到极端负责,精益求精,不仅要重视各种仪器的操作,还应重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提高对质量控制的认识,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解除患者的病痛,为检测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14]。
临床检验质量主要由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评价。因此,加强与临床医师的联系和沟通十分必要。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项目日益增多,项目的选择经常困扰临床医生,检验科应经常与临床医生沟通,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适用范围,指导医生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组合、标本组合、时机组合,使各种诊断标准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诊疗效率,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通过加强交流,可改变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看法,清除误解,减少投诉,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及时处理好临床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提高临床对检验科的满意度有利于工作的开展[15]。
临床检验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应用科学,涉及面很广,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方法日新月异,对检验要求也逐步提高,检测方法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加强临床检验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规范操作流程,准确解读检验数据,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高端检验设备都来自进口,设备的说明书、屏幕显示、打印内容以及人机对话界面呈现全英文化,所以除必要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以外,临床检验人员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充分掌握各种临床检验设备和方法,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6]。
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主要依靠仪器甚至自动完成。大多临床检验使用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仪,对这些仪器的正确维护、保养及参数的设置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稳定性及精确度。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根据临床检验仪器的维护操作指南,做好仪器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检验仪器在常态下保持工作。检测操作要严格遵守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步骤,减少系统误差的产生,避免人为错误。所有检测项目要有室内质控并做好记录,购买合格的试剂和消耗性用品,详细记录仪器的工作状态,制作完整的仪器工作与质控记录表,确保良好的检测质量[17]。
4 小结
总之,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检验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完善临床检验标准。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检验项目管理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人员应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并加强与临床医师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以上策略措施,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切实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更好地为疾病诊疗服务,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林文涛.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2(4):182.
[2]吕元.美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简介[J].临床检验信息,1999,6(1):22-25.
[3]申子瑜.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700-701.
[4]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简介[EB/OL].http://.cn/organize/type=detail&id=4,2014-01-16.
[5]申子瑜,李少男,王治国.我国政府对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管理行为[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6-8.
[6]杨振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Z].GB/T19000-2000.
[8]史俊敏,吴晓勇.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8):1021-1022.
[9]王治国,李小鹏,武平原.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控系统的建立[J].检验医学,2004,19(1):6-9.
[10]韩文静.浅谈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51-3052.
[11]徐丽萍.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13, 20(8):895-896.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Z].GB/T15481-2000.
[13]高雨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概念及方式[J].医学信息学,2011,24(6):3260-3261.
[14]陈崇福.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618.
[15]陈锦.浅析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3):55-56.
[16]徐玲先,石顺松.探讨临床检验质量持续改进[J].检验与诊断,2013,(6):309-310.
篇3
中职学校临床教学及相关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手术实验室,它是学生参与理论实践的重要场所,对提高其操作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重要实践场地。手术实验室的管理与实验教学、科研,及学生的培养息息相关。对中职学校手术室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教学人员综合素质,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尤其对学生适应临床工作岗位的能力具有较大帮助,是职业学校医学专业的硬件设施之一。
[关键词]
中职学校;手术实验室;管理;教学
中职学校中,建立完善的手术实验室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临床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根据手术实验室的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等要求。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实用性人才,中职学校手术实验室作为其工作业务能力的实习场地,是学校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中,要努力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紧跟市场需求的脚步,对其管理方法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手术实验室管理办法。中职学校手术实验室管理的任务艰巨,其存在的问题较多,应该正确认识,并理解临床实验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优化实验管理机制,不断学习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让手术实验室成为临床实验教学的规范性实训场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中职学校手术实验室不同方面的管理
1.1建立完善的手术实验室管理制度
①建立实际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②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定期对制度的落实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列举对实验室工作、实验人员、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估内容、依据。③在对其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使用者;另一方面,也要在具体制度中体现临床实验教学的内容,为实验教学的实训工作做好准备,设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督促实验室管理人员保管报实验室的各项财产,对器材数量、型号等做好准确记录,并心中有数,让管理制度更好的服务与临床实验教学,保证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1.2财产管理
财产管理,也就是对物的管理。手术实验室器械敷料、贵重仪器和设备数量重多,使用频繁,清洁、烘干、上油、打包、灭菌等环节多、数量大,易出错。尤其是随着市场的需要,与临床的对接,教学过程中的模拟实训练习增加,进口设备、仪器等逐渐进入实验室,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就要时刻对其相关器材进行维护,避免损害或失窃。
1.2.1提高手术实验室的管理
领导要负责为其配备优秀的管理人员,由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对器械、物品进行科学管理,选择责任心强、会管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管理。根据物品种类分别为器械敷料及仪器设备进行管理,要求有仪器设备保养维修检查制度,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1]。
1.2.2财产管理中一定要完善相关财产方面的规章制度
①建立清晰的手术实验室财产台账,并由专门人员负责定期清点,保证财产与账目相符。②不能随意拖动实验室的固定设施,使用过后的物品要归放到原位。③及时清点消耗性物品,并做好登记管理。④完善实验室的物品外借制度,物品外借要做好详细准确的记录。⑤贵重仪器使用保管制度,精密仪器建立使用卡,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及签名,管理人员专人负责做好其维护及保养。新仪器使用前做好业务培训,使每个相关专业的专任教师都了解其功能,熟练其操作,发挥其最大效能。⑥将所有器材按照规格化、数据化进行管理,其打包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对于一般性的器材由专人管理,并加锁。⑦根据教学计划,以及实验室的具体条件,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申请购买所需物品,避免浪费,防治物品的挤压,做到与临床教学相结合[2]。
1.3加强对使用手术实验室人员的教育管理
以培养和提高专任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为目标的工作程序,包括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安排,新教师的培养和在职专任教师的继续教育等。①引导组建临床护理学术小组,设立组长、教学部主任等机构,让其参与制定年度在职专任教师的培训计划及科研计划,并制定专人对实习工作进行指导。②针对在职的专任教师,参考其毕业时间、技术职称等情况,给予教育培训,按照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由专人进行考核。对新教师的培训计划、低年资专任教师的培训做好工作记录吗,方便后续的检查评阅[3]。③对在制度的专任教师进行每年1次的学分评定,鼓励教师撰写相关论文,并发表。④判断、评定在职专任教师,并安排其担任指导教师或参与带教工作。⑤有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奖惩条例并存档备查。
2保障中职学校手术室的实验教学顺利有序进行,不断提高中职学生临床操作技能
中职学校实验室,应尽可能为职校学生提供一切方便可行的条件,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达到学中做,做中学”[4]。手术实验室应在保障实验教学顺利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按照规定完成教学计划,同时为学生提供方便有效的服务[5]。因此,将手术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用率。制定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并执行落实强化专任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在开放式实验室中实行物品使用登记管理,学生实验一定要在实验室中登记实验项目名称及相关具体信息。每一个开放式实验室统一实行轮班制,配备数量充足的指导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一同承担管理工作,解答学生在临床模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仪器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做好相关登记工作。
3手术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作为中职学校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因此,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工作,规范其管理,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首先,认真做好手术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工作,对毒麻药品进行安全规范管理,做好与手术相关的器械管理,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实训场地安全教育,使其在实验过程中保护好自身安全,增加其安全防护意识。实验结束后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整理,安放到规定位置。对实验室地面进行彻底清扫。下班后对实验室的门窗、电灯、水等进行排查,防止发生不安全事故,损害实验室财产。另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验管理人员打扫日常卫生,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仪器设备布局合理,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也可以发动班级学生,对实验室的卫生进行定期打扫,将桌椅摆放整齐,保证桌面、墙面、地面等洁净,无蜘蛛网、灰尘等污秽物。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中职学校手术实验室的管理,不但提高管理人员与专任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大胆创新实行手术实验室的开放,才能有效可行地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临床对接,更好适应现代医院临床需要,达到学中做,做中学。
作者:张静 单位:成都铁路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刘齐元,冯俊礼.解读国家政策对高职高专临床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路[J].成功:教育,2012(18):20-21.
[2]马宏图.开放实验室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135-136.
[3]伍嘉诚,徐晓聪.中职学校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240.
篇4
【关键词】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26-02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当前医疗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能够使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还能够使检验科质量管理、技术、能力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是建立现代化医疗发展的重要组成,所以加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加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对医疗事业的逐渐重视,我们国家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主,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以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医学实验室是由最新、最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和高技术水平的检验医师组成,紧紧依靠人类智慧结晶的高科技,加强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符合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因此医学实验室管理中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检验质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医疗实验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例如:严格检验时间和程序,并且应该对标本采取、送检以及收取等等实行量化管理,对于相关的检验仪器进行定时维护和保养,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应该采用有效方式进行及时处理,必须要进行严格记录等等;另外,还应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地组织专业人员进修学习,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让其为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贡献其聪明才智,提升医学实验室管理水平,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做贡献。
2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想要解决实验室管理标准化问题,主要就是对其管理模式进行了解,管理标准化是制度化管理的最高形式,可以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以及管理等方面,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是由最先进、最现代化仪器组成的实验室、高水平的检验医师队伍和比较统一的操作规程等组成,通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能够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达到统一、简化、协调以及最优化。统一是相对来说的,我国地域辽阔,由于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建立全国统一的绝对规范是有一定困难的,根据地域特点分区域的进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比较统一的操作规程还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达到很好的管理效果。
3 加强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如果要医学实验室的管理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就需要加强对于医学实验室在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中作用的认识,其在医疗行业的发展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医学实验在很大的程度上简化了临床决断的程序,明确了临床诊断,是成为临床医师不可缺少的第一手的资料,在现代医学管理理论中,以前称为医院的辅助科室的医学实验室也逐渐被称为临床诊断科室;此外,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临床实验的创收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应该正确地认识医学实验室在医院综合经营中的地位以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医学实验室和临床医疗以及临床护理一样是具有同等重要的部门,只有转变观念,这样才能够切实地加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
3.2 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医学实验室主要还是沿袭旧制度,主要还是针对一些传统项目进行常规分析,很少涉及到当前能够代表医学实验室高、新、尖端技术发展趋势的领域,这不利于医疗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会导致不良现象的发生,所以应该对于现有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且保障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统一管理,将相对分散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的管理,选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来进行管理。管理者要对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在对于项目的设置、设备的使用以及相应工作人员的管理上面都应该起到督促的作用,合理地进行项目的编排,保障医学实验室团队的优势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以此来提升医学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和工作的效能。
3.3 推行医学实验室的标准化操作 医学实验室主要的对象是临床标本,标本的本身是没有个体差异的,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因此推行标准化的操作是具有可行性的。主要应该从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接受、处理以及分析等环节,建立科学的流程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对于相应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校准及技术更新。相关的管理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比和研究,对于相应的旧的标准进行提升,保障其能够适应当前时展的要求,相应的标准应该随着技术的提升而提升,这样才能够保障医学实验室结果的可靠性。
3.4 加强实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监督管理 医学实验室得到相关的实验结果,并不代表着相关实验任务的完成,因为实验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要有责任意识,对于自己所检验的报告负责,对于具有可疑的结果进行复查,只有这样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和临床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实验室和临床科室的风险共担意识,使医学实验工作人员真正地融入为患者服务的医疗过程当中。此外还应该加强临床试验过程中的监督,能够保障相关试验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其在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总 结
医学实验室的标准化的管理是医学科研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预防、治疗、科研等活动当中基础性的工作,并且能够保障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科研工作能够顺利有效进行,此外,还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水平,促使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曦晖,方玲,周琼仙.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5(08):154-158.
[2] 崔鲂,张莉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医学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0,14(12):314-317.
篇5
学生初进入实验室接触临床检验工作,对实验室管理的概念和意识往往非常薄弱。带教教师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对实验室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需引导学生主动与积极地参与实习科室的实验室管理。以本室开展的检验标本管理中不合格标本管理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标本在检验前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各种不合格标本类型、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然后让学生学习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流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认真向学生讲解细节,如:(1)不合格标本登记的内容应包括不合格类型、科室、患者信息等;(2)应及时与临床科室或门诊患者沟通以重新送检;(3)定期对不合格标本信息进行统计,如不合格率、不合格类型组成、不合格标本来源科室组成等;(4)根据统计信息与相关科室沟通以改进工作质量。示教后让学生就检验标本管理其他方面,如:检验后标本处理、标本意外处理等,写一份管理方案,包括实施流程、记录表格、总结方式等。带教教师审阅学生方案可行性后,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践自己设计的管理方案。完成一阶段实习后,教师与学生交流点评总结,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需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
2培养质量控制意识
检验质量控制始终贯穿检验全过程,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具可比性的必要手段,对检验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很多带教过程中对实习同学的质量控制意识的培养常常被忽视。根据本室的教学经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1)带教教师的因素,包括:带教人员本身并未充分认识质量控制在检验质量中的重要性;带教者质控专业知识不足;带教方式、技巧缺陷导致未能引起学生重视等。(2)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实习生初进入实践工作岗位,一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没能将所学的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本科室在教学工作中,针对以上特点,专门安排质控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实习生的质控专业知识培训,选择讲座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质量控制的重视及兴趣。在实际工作中,强调带教人员以身作则,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的要求做好每项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让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逐渐建立起质量控制的意识。
3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医学检验不仅是一般意义的化验操作,而是一门多专业交叉、又具有独特应用目标的学科。现代医学检验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为临床提供简单的化验数据,而是要快速、准确地把实验数据转化为临床信息,充分发挥临床检验的导向作用[5]。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合格的检验工作者必须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因此,从培养初级医学检验人才着手,加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能力,是医学检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本室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始:(1)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临床思维及分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理论专业基础。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多将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及结果分析结合,对具体检验结果与临床关系进行分析讲授,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多思考、多提问、举一反三,培养临床思维能力;(2)开展特殊病例分析教学。有目的地选择病例分析,将检验结果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临床诊断、表现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与审核,并联合相关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检验结果的临床符合度做出判断。病例分析讨论是一项学生较容易感兴趣的教学活动。科室定期举行病例分析或学术报告,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4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及触觉
实验室检验本身具备得天独厚的科研条件,包括丰富的标本来源、完善的仪器设备、良好的实验室环境,而常欠缺的只是科研的思维和触觉。许多检验工作者只是盲目地完成单一重复的实验操作,而从不对其进行思考分析。容易给学生造成检验工作只是单纯重复性体力工作的印象,进一步影响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态度与方式,继而进入了恶性循环。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能力,本科室支持学生开展临床实验研究。科室鼓励学生在检验工作过程中勤于思考并提出问题,积极开展基于该问题的小范围实验研究,如临床应用价值、检验技术新进展、不同检测方法比对、质量控制、参考范围等,这类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带教教师应就文献查阅、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等方面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并选择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内容并进行论文答辩。通过开展临床实验研究,实习生不仅初步掌握医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其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升,为其今后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篇6
【摘要】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和重点监控的科室,也是工作人员直接与患者,患者的各类检查标本接触的区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首先应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规范行为。由于检验科每个实验室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临床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痰液、胸腹水、穿刺液、胆汁等,这些标本要经过多个工作人员的手,还要通过多个工序进行处理,这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感染和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好消毒及个人防护,按流程处理标本,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1。因此医院检验科必须制定预防监控措施,从各方面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从而对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检验科 ; 预防 ; 医院感染 ;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医疗有关部门已加大了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各级医院都形成了相应的感染管理科室,但个别医院组织领导和规章制度仍不健全或敷衍于检查,未认真执行管理。许多检验科只重视业务学习,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预防医源性感染意识差;操作时不戴手套、帽子及口罩、检测后标本随意处置、受污染的台面地面不及时消毒,致使检验工作人员感染乙肝、感染性腹泻等情况时有发生。
少部分基层医院检验科防护设施不够,硬件上检验科房屋紧张,更谈不上布局的科学,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不能明显分开,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对使用过的抽血注射器、采血针、吸管、试管、离心管、加样器吸头和酶标板等与生活垃圾混合盛放,有的甚至工作区与生活区同在一个区间,自行处置、未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废液不经过消毒处理直接排放,从而就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如不重视、忽视此现状,都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因此,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改进意见。
1、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检验科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实验室设1名生物安全负责人,并实施责任问责和追究管理,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考核制》《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持续性改进并逐步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预防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全面提高认识
每位职工都必须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落实《输血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等有关专业知识,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和控制医院的感 染管理水平。对新进人员,实习生,进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不定时期考试和测评。
3.、建立检验科人员健康档案。
要求检验人员定期在本院或上级医院体验和接种,并有应记录,对意外遇到职业暴露,锐器损伤以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上报专门机构如医院预防保健科备案,定期追踪观察「2。
4 、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
改善环境必须领导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正规化设置,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分别进行管理,增加自我防护的有关设施。
5、提高检验人员的防护意识
控制预防好医院的感染是每位检验人员工作的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感染工作重要性,认识贯彻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管理和措施,不断提高自己防护能力和防护水平。
6、合理正规化对检验科消毒管理
每日对室内空气、门窗、墙、台面、地面进行消毒,并有相应登记,室内各其物品,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如有污染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不放过检验报告单的消毒,这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非常重要的措施。
7、加强医院的废物的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程序进行分类、消毒、毁形、焚烧无害化处理,并作登记,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各种废弃标本,酶标板等经氟消毒剂,消毒高压灭菌后分类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扎紧,贴好相应标签,由专人回收及处理,对损伤性废物必须用防穿透的利器桶盛放,并做好各类垃圾回收的记录及交接工作,由双方签字。
综上所述,要让每位职工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危害的重要性。并不定期组织学习有关预防医院感染各类知识,自觉提高自我防护知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和因素,对各项措施和制度不断完善,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检测常规化,从而更好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宁尚天,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消毒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4,14(2):203
篇7
【关键词】 检验;免疫;临床;实践;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62-02
临床医学和免疫学通过临床免疫学连接起来,免疫学原理是免疫学检验的根本。本文结合自己从事免疫学检验的多年经验,阐述一下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的相关知识。
1 临床免疫学概念
在免疫学中,临床免疫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当前,在临床上检验项目越来越多,患者本身和临床医生也都已离不开临床检验,对其具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其迅速全面发展,与医疗科技发展同步,满足临床应用,开创临床免疫学技术的新篇章。
2 临床免疫学促进新技术发展
DNA的双螺旋是分子克隆和PCR等技术的理论基础,这些技术对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来说,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同时,免疫学抗体理论和抗原推动了凝集和沉淀以及标记等,这些临床免疫学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对免疫学的渗透,再加上免疫学的自身发展,免疫学理论有所创新。
3 临床免疫学新技术发展特点分析
3.1 多学科交融 数据多且复杂是免疫学检测的特征,而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对结果的正确应用,是最关键所在。因此说,加强临床免疫学、医学统计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学科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并在临床检验和科学研究中,以它们为基础上,广泛创新和应用新技术,将是充分发挥免疫学检测作用的关键环节。
3.2 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的免疫新技术 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同步化是临床免疫学检测的特点,毛细管电泳技术和电化学发学分析技术,以及微粒子酶免疫技术等,这些免疫新技术远远先进于传统手工操作,而在整个检验医学检测中,生物芯片技术的运用使高通量和平行化以及大规模成为现实。
4 免疫学检验存在的问题
4.1 定位 目前,在一部分医疗单位中,免疫学检验专业还没有设立,因此,就更谈不上实验室和专业检验设备了,而专业的检验人员也没有固定,在生化和微生物实验室分散进行免疫学检验中的一些项目,从而影响到免疫学检验专业的发展。
4.2 质量管理分析 在国家卫生部相关室间质量评估活动中,各大医学中的免疫学检验的大部分项目都已参加,但控制室内质量仍处于薄弱状态。国内还没有彻底的做到有效统一大部分免疫学检验项目的质控品和标准品,所供应的部分,存在项目不全和价格昂贵的弊端。这是造成大多数试验室达不到质量控制标准,检验质量出现波动的原因所在。当前,缺乏充足的试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研究内容与临床也没有实现有效结合,这些是造成免疫学检验在诊治疾病中,其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
5 发展建议
医院领导和检验科应充分的认识到免疫检验的重要性,设置免疫学检验专业,积极引进设备,展开定位项目,并配备专业人员,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把室内质量控制健全起来,成立免疫检验学小组,负责分析相关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强化管理参考品和质控品,竭力把检验效果提高上来,真正发挥出临床免疫学的作用。
6 小 结
在临床免疫学中,临床检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所研发的各项技术有效的推动了临床检验学的发展,并使检测时间被缩短,样本用量也被节约,从而在诊断上实现了无创和快速以及准确。但也存在困难,我们应该予以正视,即需要有效合理的把复杂的数据应用起来,从而能够把患者负担减轻,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同时为达到临床免疫检验的要求,需要强化交流和合作基础研究项目,调动在岗员工学习各种技术的积极性,努力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上来。
参考文献
[1] 史俊敏,吴晓勇.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2(8):2377-2378.
[2] 张伟民,宋超.落实质量考核与监督措施,促进独立实验室健康发展-对医学独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设想与探讨[J].浙江检验医学,2009,7(3):285-287.
[3] 师建国,田玉梅,郭芝芳,等.量子共振检测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应用(摘要)[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288-289.
篇8
相关热搜: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论文题目
1.根据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
目前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教材大部分是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编写的,有的虽然适合工科专业的学生使用,但是介绍的仪器比较落后,已跟不上现在医学检验仪器精密化、自动化和综合化的发展。我院《医学检验仪器》课程以朱根娣主编的,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现代检验医学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为教材。该教材比较适合医工专业的学生使用,内容安排共十一章,基本涵盖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较先进的检验仪器。考虑到课时的限制和医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特点,我们对课程的内容安排主要有光电比色技术及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临床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指标、使用方法及其维护和临床应用。
教材关于检验标本及临床实验室的整体情况涉及的比较少,但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医学知识较为薄弱,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介绍检验仪器,学生总是会问,知道了仪器的结构和原理,但是这个仪器的标本怎么来的,整个实验室的管理是什么样的。因此课程在介绍各论之前,需要增加临床标本的采集、存储及实验室管理的相关知识,以便学生对临床检验实验室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另外,临床使用的检验仪器大部分是由国外厂家生产的,操作界面,使用说明及技术资料等都是以英文形式给出的,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英语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中也增加了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为学生以后工作中更好的了解本课程的发展动态做好准备。
工科学生的就业的方向之一是从事仪器的销售、维修等。因此学习检验仪器就需要学习其电路知识。因现在各厂家仪器关于电路的介绍都比较少,所以教材中涉及的也较少。但是现在有一些关于检验仪器维修的网站以及其他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对电路部分有一定的介绍[31。我们从中精选了血细胞分析仪电路部分,并把这部分内容增加进教学讲义中。通过介绍这种典型仪器的电路知识,对学生学习其它医学检验仪器的电路知识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毕业后从事检验仪器保养和维修工作打下基础。
2.增加实验教学
我院目前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工程和医学仪器检测两个专业方向开设了医学检验仪器这门课程。课程开设之初的设想是为完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需求的一门选修课程,因此课程设置学时为32学时,全部为理论课程。但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的感受到没有实验课的教学,就好比“画饼充饥”,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抽象难懂,因此增加实验课程势在必行。
目前我院还还没有专门的医学检验仪器实验室,对于实验课程的教学初步计划是和学校其它单位合作,同时配置一批分光光度计。对于实验课程的设置,可分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参观医院检验科室。组织学生分批参观检验科室,对于工科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学习检验标本的采集、处理以及存储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对检验仪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对检验科室的工作流程有一个了解。这一内容安排在上完绪论之后,各论之前,通过参观检验实验室,激发学生学习医学检验仪器的热情。第二个层次为验证性实验,因检验仪器属精密仪器且价格比较昂贵,实验室的建设和配置实验仪器需分批进行。在开设实验之初,先选用分光光度计作为验证性实验仪器,后续再扩展到其他检验仪器。因分光光度计价格较便宜操作简单,且它和生化分析仪都是依据朗伯比尔定律而设计的。学生在实验中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让其分别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得各自的吸光度值,从而验证了郎伯比尔定律,同时也熟悉了生化分析仪的原理。第三个层次为仪器内部结构分析和故障检修阶段。我们积极跟教学医院联系,把它们淘汰的检验仪器回收到实验室。实验过程中把这些仪器完全拆开,学生通过观察内部结构,熟悉整个仪器的运作流程141。对于一些较简单的仪器,比如尿液分析仪,可以设置小故障,让同学们试着检修,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仪器的结构,将理论的东西具体化。也有利于将来学生在工作中能更准确地保养和维修仪器。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以往医学检验仪器的教学基本上釆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51,虽然对于每种仪器的讲授时都用多媒体给出仪器的实物图片,原理也给出了动画演示图,但这些总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总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的状态。如果留出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来讲解,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材料的组织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比如说,介绍完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后,我们会留下课后作业让同学们自学原理相似的流式细胞术尿沉渣分析仪原理,5人一组,制作幻灯片,每组指定一位同学进行课上讲解,时间限定为10min。同学讲完后,教师再对同学的讲解进行补充和点评。我们在2012级医学仪器检测专业试行了一次,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次课程的讲解,对流式细胞术的理解更深了,对后续老师介绍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时,也是更容易理解了,学习热情也增加了。以后我们将继续拿一些原理相似或原理相近的内容让同学们自己讲解,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医学检验仪器的热情,从而学好医学检验仪器这门课。
4.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单一的笔试形式。但医学检验仪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笔试考核一方面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范围,另一方面只能促使学生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的规象,极大的影响其以后的工作能力。因此我们把课程的考试形式改为笔试占70%,实验占15%,课堂讲课占15%。这巧考核方式能调动学生做实验和参与课堂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考核成绩能真正体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5.总结
篇9
【关键词】输血科;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74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19-01医院输血科的主要职责是将血液提供给临床科室的重症患者,担负的主要任务有检验患者血型、交叉配血和供血等,保证输血安全有利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开展。输血科的医务人员长期直接接触各类患者的血液,有很多包括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等病原菌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由于血液检测窗口期的问题在当下的技术水平下还不能得到解决,所以在医护人员采集、检测和制备血液以及患者输血的过程中,都可能被医源性感染,是高危感染人群[1]。要想尽可能地保证医护人员和受血者的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就需要增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1输血科存在的危险因素
1.1规章制度不健全输血科室一个新兴学科,起步相对较晚,各项规章制度正处于建立健全的过程,而且科内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也不健全。
1.2输血感染知识匮乏并没有全面深入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这些相关法律,输血人员缺乏必要的关于医院感染知识[2]。
1.3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没有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所采取的措施并不能落到实处。工作中缺乏纪律规范,操作随意性很大,比如不戴手套或者不及时洗手消毒,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淡薄。
1.4实验室消毒不够严格使用浓度不达标的消毒液,没有彻底擦拭实验室台面、地面和储血冰箱,臭氧机老化,空气消毒不够,有时候会出现不做空气消毒的情况[3]。2自我标准防护对策
2.1重视教育防患于未然对工作人员你的专业素质培训,医院领导要足够重视,不断进行医院感染和生物安全教育,学些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职业风险与标准预案》、《医疗机构输血科管理办法》等,并制定本院针对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和消毒隔离制度,并严格执行[4]。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知识,经过考核如合格方可上岗。医院领导要体恤职工,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2.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输血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感染相关知识,重点做好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防护工作,使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的警觉性和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根本上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切实将医院感染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发生医院感染。
2.3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方可进行入工作区,将患者的血液都看做是由传染性的,不论是皮肤、黏膜完整与否,一旦直接或者间接接触都要进行标准预防。如果血液标本接触到体表或者地面,都要进行传染性病菌消毒、处理工作;在采集静脉、末梢血液时,要实现操作规范化,防治锐器刺伤。报道显示,检验人员手检测结果100%为微生物污染,其中大部分是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所以,要将医院内的洗手装置进行改善,安装感应洗手装置,减少因开关水龙头造成的感染。每次试验结束后都要进行消毒,洗手、烘干要实现标准化,电话要有免提功能,禁止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会客等,以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几率,防止交叉感染,进行标准预防工作,这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2.4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如怀疑带有病毒感染的血液锐器刺伤皮肤后,要立即将伤口处血液挤出,对受污染的皮肤用肥皂液和流动清水进行清洗,并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果怀疑皮肤受到损伤或者针刺时,应当轻轻挤压伤口旁边,尽可能将损伤处的血液挤出,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不要挤压局部伤口;伤口部位冲洗后,要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进行包扎[5]。尽快将受伤的情况报告给感染办公室,进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并进行相关检查,服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定期地复查。3结果
通过有效防护措施的采用,输血医务人员的安全得到了保证,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4讨论
在医院医疗工作中,输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输血也会造成血液传染疾病的感染,例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等这些血液传染病,多数是由输血感染的,感染范围非常大,而且出现阳性的情况很多,这已经受到了管理部分的高度重视。在目前的医疗工作中,安全输血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社会高度关注。要确保血液的质量,保证输血安全,就必须要规范化建设输血科,进行科学的医院感染管理。
经过培训,输血科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知识水平获得了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得到得到了增强,观念更新,多种有效的防护措施的采取,对于预防和避免发生医院感染效果明显。参考文献
[1]刘翠银,叶卫红.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0):71-72.
[2]卢丽,范亦明,马静,温晓灵.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09):215-216.
[3]沈谷雨,朱立红,黄惠芳.控制医院感染不容忽视医疗废物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01):175-176.
篇10
患者安全是一个严肃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各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增进患者安全的重要性。统计数字表明,在发达国家,每10名患者即有1名在接受医院治疗时受到伤害[1]。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卫生保健有关的感染风险比在发达国家高出20倍。医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患者带福音的同时,也可能令患者的生命安全面临威胁。医疗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健康权,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是衡量医疗机构发展状态的核心内容,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
1 患者安全的概念
1.1 患者安全的定义:患者安全是指患者接受诊治的过程中,不发生医疗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对患者心理、机体构成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不发生医务人员在执业允许范围之外的不良执业行为的损害和影响。
1.2 患者安全的内涵:包括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心理安全三个方面。
1.3 患者安全的本质:患者安全的本质是医院的基本职能,是医院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评价医院的核心标准,也是医院永恒的目标和追求,获得安全保障是患者的基本权益。患者安全是医院和医护人员对生命的一种珍视和尊重,我们必须坚持一条底线就是生命尊严高于一切。
2 患者安全的目标及存在的隐患
患者安全主流是好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不断加强医院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力度,患者安全的状况不断改进,意识不断增强,理念不断更新,条件不断改善,但安全隐患仍然存在,要引起高度重视。
2.1 2008年中国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1.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要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有创治疗,记录文件与交接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姓名、身份证号、住院号等),要特别注意,同名同姓病人、新生婴儿的识别。
2.1.2 提高用药安全。诊疗用药柜内药品的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注射、内服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转抄和执行医嘱要严格核对且有签字证明;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建立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临床药师要指导合理用药。
2.1.3 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通常情况下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危重抢救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执行时双重检查,事后准确记录;接口头或电话通知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检查结果,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及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2.1.4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对所属“危急值”报告项目实行严格质量控制,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2.1.5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三部曲”程序,设立确认记录文件。(1)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病人、部位、术式错误。(2)病历与手术室交接核查:双方确认术前准备已完成,所需文件资料与物品(病历、影像资料)均已准确备妥。(3)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实施麻醉、手术。
2.1.6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制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在以下6种情况下必须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前后;摘除手套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敷料后;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转到干净的部位;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使用合格无菌医疗器械、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术后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2.1.7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建立跌倒报告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实施防跌倒制度与措施,配合足够的护理工作人员(床∶护士=1∶0.4)
2.1.8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的程序;实施有效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有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2.1.9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建立良好的医院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方式,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具体案例,医院将安全信息与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管理体系、运行体制、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
2.1.10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理解与选择诊疗方案;主动要求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接受手术(或有创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教育患者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2.2 其它安全隐患
2.2.1 基础设施
电源漏电保护装置;治疗室、药柜、物房、污水房要上锁;门窗要上锁;呼叫系统正常运作;走廊无阻塞;地面经常保持干爽、平坦;房间少杂物、电线、家俱;定期检查所有车轮刹车系统;注意热水器热水温度;墙上挂物:氧气、负压、风扇、灯的安全;火警指示图贴在显眼处;床栏的功能等等。
2.2.2 医疗仪器
定期检查仪器的功能;有仪器使用指南备用;仪器损坏及时上报维修;损坏仪器及时移走或挂不准使用标识以防事故发生。
2.2.3 需约束的病人
必须有医生处方;通知家人并签字同意;约束期间需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四肢血液循环情况,记录病人被约束的时间及期间护士提供的护理。
2.2.4 病人自杀倾向
最好有家人陪伴;拿走所有可用作自杀的物品、刀、绳、药物;病人安放在靠近护士站、易观察的地方;给予病人支持、安慰,了解自杀原因;会诊心理或精神科;频繁巡视病人
2.2.5 运送危重病人
运送期间要有有经验的护士陪同,必要时要有医生陪同;带急救药物及仪器、病历;安排合理交通工具;严密观察病人情况;尽量缩短运送时间;提前与接受部门有沟通并做好接收准备。
2.2.6 鼻饲与喂饲
必须依照操作规范操作;必须用两种方式以确定胃管位置;采用有效碱度指标的石蕊试纸。
2.2.7 准确连接导管
采用不同设计的“接头”;在给药物、液体或其它产品前,必须找出导管的源头方可注入。
2.2.8 病人失踪
在病室内张贴通告,使病人知道,若要离开病房时必须告知护士;当发现病人失踪,应立即搜查;通知保安人员协助;通知家人;必要时需通知警方协助;详细记录搜查经过及结果。
2.2.9 转交病人资料
传递特定病人资料,由一医护人员转给另一位,或由一组医护人员转给另一组医护人员,为确保医护人员的照顾得以继续及保证安全,要交待:病人的情况、最近病情有何变化、最近有何治疗、可能会有哪些转变或并发症需要观察等。
2.2.10 交班时
用清晰语言,避免含糊不清;有效沟通技巧;要专注,不受骚扰,有足够时间可提供发问及澄清;病人转病房建议使用标准化变更,如:采用转病房核对表。
3 产生患者安全问题的原因
我国患者安全与全球其它国家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1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其它行业,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四大矛盾:(1)无限的医疗需求与有限的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加之分布不均匀,服务能力的有限性,引起医院门诊、急诊、住院、手术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导致看病难、住院难问题突出。(2)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与有限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发展日新月异,患者安全问题正伴随着医院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医疗设备的更新和医药的升级换代,更大量地涌向医院[2]。新型药品耗材价格高昂,而现实环境是公费医疗、医保保障水平较低,群众个人支付能力有限,引起公费、医保欠费和病人欠费现象普遍,导致看病贵问题突出。(3)医院公益属性与市场运作之间的矛盾[3]。医院承担较多的政府和社会职能,必须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之政府定价,部分价格与成本背离;而政府在补偿上不到位,医院不得不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平均成本提高,引起医院收不抵支,导致医院经济运行困难。(4)医疗行业对政策、法制、舆论的高度依赖与不理想的执业环境之间的矛盾。医疗行业对政策、法律、舆论有高度的依赖性;但实际情况是国家政策和投入双双欠缺,患者对医疗环境、服务、效果又过分苛求,病人对医疗风险认识不足,舆论也在逐渐走入将医务人员“妖魔化”的怪圈,导致医务人员压力大、积极性受挫、身心疲惫、医患关系紧张。希望新的医改方案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
3.2 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不健全,诊疗常规不完善,标准及质量指标不健全。对高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和准入制度[4]。
3.3 医疗人员有关患者安全知识在校教育和执业后继续再教育滞后,整体素质包括人文、技能、沟通等有待提高。
3.4 某些医德医风问题诱发医患关系不协调,不利于创造患者安全的环境与条件,尤其是滥用抗菌药物,以及输注血液制品等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过渡医疗引发的不适当检查、用药、不必要的手术所带来的损害。
3.5 没有形成医疗安全文化氛围,病人伤害在一家医院发生了,不知不觉没有任何处理和结论,而这一原因日复一日,继续伤害着新的病人。
3.6 浮躁的医疗作风(如询问病史不细,过多依赖实验室检查,观察病情不仔细),给诊疗效果带来的不利影响。
3.7 护理力量不足,所致的医疗服务不高以及病人护理安全问题,医护人员个体素质差异,科室管理的不足,医院管理的漏洞。尤其是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足,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医院人力资源不足,导致忙中出错概率增加”。
3.8 医源性损害逐步显现应给予高度关注。
3.9 医疗及公共设施使用、维护不当造成。化验数据误差、标本互换,射线辐射,参数设置不当,监护呼叫系统不报警,电梯、电源、氧气、火灾等。
4 如何应对患者安全的严峻形势
患者安全问题与隐患的成因很复杂,它将伴随着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很长历史时期,既不能急于求成,寄希望于短期得到解决,也不能认为医院无可奈何,无所作为。我们要以对人民健康负责的积极态度,立足本职认真对待,必定会取得明显效果。
4.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标准及规范。近年来中国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规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为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
4.2 颁布和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制定患者安全评估标准。明确患者安全目标,制定时要依据患者安全的要求与现实可行性,并与时俱进,实施动态管理。依据目标制定阶段性评估标准,使其有据可依,通过评估,发现问题,进行根原因分析,及时改进,保障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4.3 创新患者安全的环节和预警管理,把患者安全的措施落到实处。要在重视终末质量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环节质量管理,特别要加强高危医疗环节的管理。如:手术、急诊抢救、意识障碍病人、偏瘫、昏迷患者、长期卧床病人、不安全注射,以及药物医源性损害等。防止造成对病人的损害。要逐步倡导建立不良医疗事件的非惩罚性报告制度。并以此寻找规律,对高发、多发安全环节实施预警管理。
4.4 配足配好护理人员,保障患者安全。护理安全十分重要,有数据表明,护理安全问题逐渐占医疗安全问题的40 %,由于护理人员不足,负担过多,导致护理职能不到位,极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以减少护理人员和降低护理人员待遇来降低人力成本的思维模式十分有害。解决办法:首先要配足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安全的意识、素质、技能培训。
4.5 医患携手,共同维护患者安全。医务人员不仅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给患者带来损害,而且要承担起对病人进行知识宣传和指导的责任,让患者懂得如何维护自身安全。维护患者安全,要调动医患双方积极性,医患携手,共同努力与疾病作斗争。为此要加强医患沟通,改善目前医患关系不够协调的状况,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用医患双方的合力来维护患者安全。
4.6 增加医院职工患者安全意识,培育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时时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处处为患者安全着想,形成自觉维护患者安全的习惯是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核心。为此,首先要全员参与患者安全的活动。对职工进行患者安全的教育,通过知识讲座、专题讨论、集体演讲、征集标语、营造氛围等形式,增强全员的患者安全意识,让广大职工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次,要加强组织推动,通过院长行政查房,建立职工和患者安全监督员制度,实行关键环节如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专项治理,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手段,大力推动患者安全行动,在维护患者安全的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其自觉性。创建开放的医院安全文化,在进行每项工作时,都应考虑安全因素,时刻警觉防止错误发生;当错误发生时,应关注为什么而不是谁;创建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环境,鼓励上报意外事件。追踪意外事件报告资料,找出和处理流程中最易发生错误的环节;对报告和分析的资料进行反馈,并提出流程和系统方面改进的建设性意见。虽然,我们现在讲关注患者安全的文化,其实就是要实现这样一种目标,要让更多的医院和医护人员将身边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报告拿出来讨论,但不追究,这种不追究不代表一种宽容,而是一种事后的补救。若事事过于追究,就没人敢讲了,成为冰山一角,就被隐藏起来了。有的医院提倡每个季度要季读,要拿出典型的死亡病例全院讨论,其实它更多的就是要引起全院上下大家各方面的重视,努力防范这种隐性的影响患者安全的问题,这样就能警钟长鸣了。
4.7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技术水平。(1)强化“三基”培训与考核:全员“三基”培训与考核,专项技能考核(副高职称、急诊及icu医护人员),新入院医师培训与考核,新职工病案室轮转学习,老专家查房(传、帮、带),死亡病例讨论分析制度化。(2)加强疑难重症杂病的处置:加强急诊工作,解决急诊不急的问题,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加强各类重症监护的管理工作,成立多科会诊制度,发挥多学科整体优势。
总之,患者安全问题正伴随着医院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医疗设备的更新和药品的升级换代以新的更大量涌向医院,医院管理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上来讲是一个更高的境界,就是不仅仅停留于医院管理的一般要求,而是从关注患者安全的角度来认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患者安全在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上都有可能发生。尊重患者生命,保护患者安全既是医务人员和医院生存的起点,也是我们救死扶伤天职职责所在的终点。面对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问题,既要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又要虚心学习,借鉴国外医院管理好的模式,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即以不变的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应对万变的社会环境及不断增加的患者需求。做好应该做到但未做到的工作,做好可以做到但未做到的工作,做好不能解决但可以改进的工作,我们的医院管理及患者安全问题一定会逐步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叙事
- 下一篇: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