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要求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管理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的理科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应改变过去只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需要实验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多方面动脑筋,想办法,让实验室更好地为新课程理念服务。那么,如何适应新的要求来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呢?
1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实验室工作包括建、配、管、训、用等几方面,其中建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总结是提高。而对于管理来说,离开了人就无从谈起。实践证明,只抓建设而忽视管理这个关键环节的工作,结果就是仪器设备装备得越多,损失就越大,效益就会更低。一所学校实验室建设好后,管理人员就会成为决定因素,并且他们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换言之,若想管理好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就需管理者不懈努力并进行大量、细致、经常性的艰苦工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从这些来看,就要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是管理人员的选择,应选有责任心、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具有乐于奉献精神的人来做;其次要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专业素质。实践证明,要管理好实验室工作,没有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这是个关键问题。
2 加强仪器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迁安市第三中学是新建校,将来还需增添许多新的教学仪器设备(随新课改),那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2.1 完善各项制度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前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能用制度来管理人,用人来管好仪器设备。一般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投资少则几万元、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甚至达几千万元。可见管理好教学仪器设备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2 建好账、编号贴签、账物相符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批新仪器设备到学校后,首先是登账、编号贴签。及时将新来的仪器登好账,这是管理仪器的重要依据。要用账来管理仪器,否则管理好仪器就是一句空话,“管理”二字就无从说起。除了建好帐外,接下来便是将新配备来的仪器根据新配备目录编好号码,药品用标签纸贴好。为了做好这一项工作,管理人员要熟练新编目录的编排体系:1)仪器分为九大类,即通用、测量、专用、模型、标本、挂图与软件资料、玻璃、药品、实验材料;2)编码采用五位数。
2.3 存放有序
卡物相符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又一基本要求。教学仪器存放应依照现有配备标准顺序,搞好“三定位”(定室、定柜、定层),并依次存放,做到布局合理、协调美观、使用方便。而那些易燃、易爆、放射性物品应设专柜存放,特别是剧毒药品要加锁双人管理。
2.4 管理要做到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除上述的记账、编号、存放、登记外,还要持之以恒地进行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要定期进行清产核资工作,即防潮、防光、防蛀、防压、防震、防爆、避磁、避光。损坏的仪器设备应想办法及时修理,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便于更好地发挥其使用价值。
3 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是搞好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不可缺少的部分。实验室资料应包括:学期初实验工作计划(含学科实验计划)、期末工作总结;实验通知单(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报告;仪器借用归还登记册;仪器损坏、赔偿、报损、消费品等的申报审批表;仪器采购计划;实验明细账、分类账及总账;实验论文撰写和评奖情况登记表;仪器使用说明书。
篇2
药理学是高职高专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程,应重视实验教学。因为实验教学能使学生验证并熟练掌握药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能力,适应岗位需求。因此,对于以学生来说,应明确药理学实验的基本要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高质量地完成药理学实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实验教学目的,为完成学科和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药理学实验课的要求
学生必须按照实验教学的基本环节循序渐进地完成实验过程,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在此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方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1.1 重视预习
为保证实验有条不紊地开展,学生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弄懂实验基本原理,避免出现差错和意外事故。
1.2 严格实验过程
实验时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操作,强化训练实验操作基本方法和技能,克服依赖性、动手能力差和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等不良现象。要严格实验操作步骤,准确计算给药量,按照要求观察动物出现的各种反应,客观记录实验要求观察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值。
通过实验学生应掌握常见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动物捉持、给药常用方法、剂量换算和定性和定量指标的观察和准确记录能力,掌握天平、注射器、生物信息处理系统软件等常用实验设备的使用技能,保证实验的连续性和结果的客观性。
1.3 整理实验结果
药理学实验可以获得定性或定量资料数据,为使结果一目了然,学生必须利用统计表或统计图的方式进行统计描述,必须根据不同资料的特点选择相应的t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学会应用常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剪辑并获取生物信息处理软件记录的有意义的曲线和图形,应将实验题目、动物基本信息、给药途径和剂量以及实验日期等注明在相应部位。
1.4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检验学生实验成果的重要手段。借助实验报告可以反映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反映学生文字综合和表达能力,可以反映学生的缜密思维能力。每次实验结束后,应按照实验题目、方法、结果和分析讨论的模式撰写实验报告,并按时交给带教老师评阅。评阅时,不仅要看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更要看内容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要看文字描述是否流畅简练,要看是否存在抄袭现象。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的重点内容,应将整理的实验结果如实填入实验报告中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以理论知识为依据,对实验结果展开分析,判断是预测的还是非预测的,如果产生异常的结果,要分析其产生的可能原因。最后概括性总结实验结果,并写出结论。
2 实验室规则与动物及其实验类型的选择
2.1 遵守实验室规则
在药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主要内容包括:(1)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得大声喧哗,必须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2)实验仪器器材不得随意调换,实验前后必须严格清点数量是否准确;为保证获得准确实验结果,实验中出现仪器器材损坏要及时报告及时更换(事后按有关规定处理),使实验顺利完成。(3)实验要认真,有条不紊,分工协作,发挥团队协作精神。(4)实验材料要遵循励行节约的原则。不得浪费实验动物、药品和仪器器材,要爱护和尊重实验动物,实验结束后要按照要求在指定场所放置剩余和死亡动物以及废弃物;应轻取轻放并准确使用玻璃仪器;要按需取药,不得造成环境污染。仪器器材使用后要擦洗干净并妥善安放。(5)注意安全,严防发生各类意外事故。(6)离开实验室要搞好清洁卫生,关好门窗。
2.2 选择实验动物
要选用健康的正常的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兔、猫和狗等为常用的实验动物。应根据试验要求和实验目的的不同,选用不同级别和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有普通、清洁、无特殊病原体、无菌和悉生四个等级之分,鹌鹑、兔、大鼠等可用于降血脂的动物实验,雄性小鼠或大鼠等可用于抗炎的动物实验,猫、狗、大鼠等可用于血压测量的动物实验,雌性小鼠可用于热板法镇痛的动物实验。
2.3 合理选择动物实验类型
动物实验有整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之分。整体实验是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而进行的实验性研究,可严格控制条件以深入研究,但种属存在代谢、意识差异,所得结论不能立即用于临床,还需要临床验证。而离体实验更可严格控制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其局限性表现在人是有神经体液调节的系统组成的,这种实验不能体现人体的整体性。
所以应根据实验目的的要求,遵循先进性、经典性、创新性、协同性的原则,合理选择实验类型。如观察药物对系统或器官作用及其在机体内的代谢转化和排泄过程应采用整体实验,利用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等在体外开展实验应选用离体实验,有的药理学实验需要将两种实验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方能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3 药理学动物实验设计原则
实验设计是按照实验目的和统计学要求,对实验全过程做出计划安排。好的实验设计能获得丰富、可靠的实验资料,避免和降低误差的产生,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资源,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3.1 随机原则
随机化是指抽样或分组按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不受外界主观因素或其他偏性误差的影响,研究对象有相同的机会分配到各组之中。随机化的方法有抽签法、抛硬币法、随机数字表等。该原则是尽量避免和降低干扰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按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分组。
3.2 对照原则
对照的目的在于显露处理因素的效应;排除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实验误差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保证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论。主要包括空白对照、阴性对照和标准对照。不加任何干预的观察为空白对照,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含影?实验结果的药物溶媒之对照称为阴性对照也称假处理对照,在标准条件下以已知经典药物与实验药进行的对照称为标准对照或阳性对照。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 管理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个性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人的可塑性最大,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影响也巨大,因此如何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管理体系是当前小学教育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制约素质教育的推广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在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时候,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在束缚了教育管理者。一些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却仍沿用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来对学校教育质量高低进行衡量,此外他们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未能进行准确把握,导致小学素质教育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二)操作目标的不明确使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现在的小学生己经并将继续面对一个竞争激烈、变化多端的世界,当代高科技发展对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向未来探讨教育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素质教育最终要转化为操作目标才能得以执行。虽然目前在实践中对人的素质构成争议很多,但多数学者还是主张确立“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层面的素质结构。有人还认为,在素质教育的具体实验中,素质包括九个要素,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这九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与我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但是小学素质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的素质教育,既要注意其科学性,也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测评性及针对性。因此,小学的素质教育,其内容要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和细化,从而,为学校管理提供科学的操作目标。
(三)应试教育评价模式的广泛运用成为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瓶颈
素质教育评价就是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对素质教育实施条件、过程及其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由于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评价也就不同。应试教育突出考试为中心,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上,把题海战术,出偏题、难题作为主要手段,课堂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分数的高低,其评价手段是以考核作为唯一标准。对学校、老师的评价都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取向,形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只顾尖子生的培养,使教育为少数尖子生服务,人为造成教育的差异发展。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硬件及软件条件不足
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传统教育相比较而言,对学校的硬件及软件条件都有更高要求,特别是对教学设备设施及师资力量有严格标准。但是,目前我国各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学校在硬件设施及师资方面具有较大差异,特别是一些中西部的偏远地区,其小学的教学设施相对简陋,根本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导致素质教育不能全面展开,在各个地方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差距。
二、强化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管理相关建议
(一)增强管理的灵活及多样性
第一,当前我国小学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统一性”,学校非常强调学生行动的统一性,纪律约束的同步性,这种管理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进而制约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成绩优劣成为衡量学校管理模式的唯一标准。学生在统一模式与标准下遵守校纪校规,按同一的方法去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而班主任则成为学生在校阶段学习生活的规范者。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很少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创造的意识和实践,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创造性的要求相违背。
第二,硬性的时空管理形式有待改善。当前小学课堂时间及教学活动的空间都是固定的,这种时空管理观,使教育教学活动难于走出教室进行社会实践,难于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这一点可以借鉴英国的包班制管理体制,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兴趣及授课的内容灵活授课或开展主题活动。目前,我国在小学班级管理上,班级教学依然是分科教学为主,分科教学虽然能为学生提供了较专业的训练,但亦存在将学科知识强行分割的情况。现代教育强调基础教育的综合发展,各学科之间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如语文没学好、必然对数、英、自然等科目的学习产生影响。而包班制有利于各科之间平衡发展,有利于各科之间相互渗透,能使课堂教学的时空得到最佳的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第三,结合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程。在小学阶段,选修课要始终坚持自由开放的原则,它不应被看作特长发展课,而应被看为一门以主要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启蒙课,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考评。课堂教学要结合儿童的感知特点,从而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对选修课的课堂质量监控,要以学生参与过程资料积累为依据,学生的比赛成绩只能作为选修课评价的参考,保证学生在无压力下参与选修活动。
第四,积极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活动发生于师生之间,而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教学能否素质化,是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实施的关键。而启发式教学应该是素质教育课堂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比对国内外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区别,其中优劣不言而喻。
当然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必须是建立在对教材博采精选,教法精益求精基础上的,这样才能给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留下充分时间,从而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抓住关键问题启发思考,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
(二)增强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从长期的日益孤立于社会而自成的封闭系统中解脱出来,并置身于宏观的社会背景中,调动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应,以提高学生的总素质。作为对儿童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有必要拧合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内外一致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素质,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第一,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网络。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各方面素质起着启蒙和培养的作用,它的教育功能是学校以及社会其他群体所无法替代的。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得到家庭的配合,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网络,对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密切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要组建和完善学生家长会。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们协商推荐一些懂得教的家长组成学生家长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计划方案,帮助学校解决有关工作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会的设置不能搞形式主义,而应形成制度,每月定期召开常务会,把学校工作尽快向学生家长会汇报后检讨,并提出服务承诺,同时可以及时听取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避免学校工作偏离正常轨道,保证素质教育的正常实施。
其次,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具有开放性和主体性,建立和完善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制度能保证学校、教师、家庭三方的正常联系,使沟通渠道畅顺,确保家庭教育能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第二,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弥补硬件条件的不足。不同的学校所在地域有不同的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人文风景资源等,学校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学校教育一定要走出封闭的状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教育的合力才会提高。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
第一,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师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应有刻苦钻研的毅力,实事求是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
第二,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自觉地在头脑中构筑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体系,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不断地学习新观念、新思想,并运用到教学中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能老是照本宣科。
第三,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生活常识。现代科学趋于综合化,文理交叉、相互渗透越来越多。教师的职业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丰富,越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要有完善的能力结构。首先是教学能力,体现在教师能透彻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重新组织;善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内容、过程和组织形式,设计最佳教学方案;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课堂教学能力。还应包括板书、语言表达能力、时间分配等基本功。其次是现代化教学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教学工具进入学校,如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学等,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再次是创新教育能力,创造教育既包括教育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技能,也包括使学生学会创造性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创造性地对待和建构人际关系,以及对自身创造人格的塑造。教师应具有创新教育能力,不断地提供新信息、新思想,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优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第一,进行素质教育评价需要分层推进、选择有效的改革突破口。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需要多方的参与、支持和协调。但由于教育评价不可回避的导向作用,教育评价改革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推进教育评价改革,首先要建立分层推进的共识,其次要选择有效的改革突破口,抓住最容易操作和易见实效的方面深化改革。就学校而言,需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重新定位学生评价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导向、教育的作用;其次要把教师评价的改革逐步纳入评价改革的范围,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最后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评价改革的途径。
第二,考试评价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瓶颈。要使考试真正成为一种教育行为,为教学教改服务,有必要从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入手,让考试制度去适应评价体系,而不是让评价体系反过来去适应考试制度。就小学教育而言,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只有把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习惯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考试和评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达到符合素质教育的考试目的。
第三,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对社会影响深远的社会行为,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理解。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利于素质教育推行的错误观念,如高学历依旧是衡量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歧视等情况,这些观念都在无形地驱使着整个社会片面追求“考高分、进名校”。
参考文献
[1]张瑰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小学科学,2011/07
[2]高文.追求特色发展实施素质教育【J】现代教学,2011/09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医院管理;现状分析
医院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原始凭证,是医院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是医院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随着医学模式和医院服务模式的转变,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1]。伴随着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在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逐渐普及,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也不例外。在这一形势下,开展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展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1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内涵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文档、图像、声频以及视频等多种资料的总称。而所谓的医院档案信息化,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去。换而言之,医院档案的信息化就是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对医院的档案资源开展收集、分类、归纳、保存以及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医院档案的社会价值,使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最终目的。
2医院信息化建设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医院信息化建设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首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以纸张为主要载体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开辟了新形式的以电子介质为主要载体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使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还使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摆脱了固定的工作场所,使档案信息的存储量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最大化,极大地拓展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空间。[2]其次,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医务人员、后勤人员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通过医院内部网络在不同的地点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查询、收集以及利用,使医院档案信息的使用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3]。
2.2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医院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创造了便利条件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方便、快捷的为医务人员、后勤行政人员、科研工作人员等提供其所需的档案资料,极大的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仅使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医院工作人员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积极性。
2.3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就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的现状来看,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引入信息化与数字化已经成为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电子病历目前已经在医院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得以广泛运用,由此可见,医院信息化建设无疑加快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如何将档案管理融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工作中一同规划,一同建设却成为当前推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3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业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相关工作者也对此开展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笔者结合现有的先进经验以及自身的工作实践,认为当前有效推进医院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措施:
3.1加强领导,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取决于医院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档案工作只有取得医院领导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从而得到各个科室的真正重视,确保档案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档案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积极开展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适时制定医院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和实施细则,组织兄弟单位间的及时交流和推广经验。
3.2加大投入,推进实行档案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一方面应加大人、财、物的投入,配置信息化管理必要设施、没备,如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音视频数字化采集和转换设备、存储设备等现代化设备,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档案资源的采集、管理、利用等基本需求,进一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4]。
另一方面应尽快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必须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原则,积极依托医院的网络平台,搭建以档案室为中心的统一的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医院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实现全院档案资源互补共享,同时也体现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时效性。
3.3强化培训,提升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一支专业的档案人员队伍是关键。要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医院档案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素养,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在日常的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应用好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各项功能,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档案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5]。因此,要强化档案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以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同时,实现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保障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4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深入开展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服务社会医疗事业的重要作用,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红艳.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中国病案,2009,10(4):31-32.
[2]刘皓.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档案,2007,14(11):34-35.
[3]沈培林.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现代医院,2010,10(9):137-138.
篇5
根据不同教学层次和教学任务,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中,采取阶梯式的能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本科生开展不同教学层次的能力培养。
1.1开放实验室新生参观体验阶段
通过“新生开放日”等活动,让新生参观、了解专业实验室的布局、功能,通过参观讲解和特色实验项目的演示、体验,使新生直接感受到专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接受专业实验的初步熏陶,从而树立专业思想,提高专业课学习兴趣,初步形成实验室安全观念。培训内容:(1)介绍实验室布局及课程教学内容;(2)初步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3)演示或体验特色专业实验项目。
1.2开放实验室班级或小组使用阶段
在设计性实验教学中,使本科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树立实验室安全意识,在小组科研中学习使用开放实验室,规范实验室管理。培训内容:(1)学习如何自主申请实验室及实验仪器、材料;(2)学习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学会如何维护实验室环境安全,正确处理实验室废弃物;(3)规范学生在实验室工作中的行为举止,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1.3开放实验室个人独立使用阶段
在毕业专题实验阶段,学生应掌握开放实验室的申请、使用、维护、管理方法,具备实验室独立使用能力。培训内容:(1)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2)精密仪器上机培训及考核;(3)规范学生实验室工作行为,培养独立使用、维护和管理实验室的综合应用能力。
2多方面的要求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中,从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工作习惯到自主实验能力,对学生提出多方面的要求。
2.1工作态度的培养要求
在开放实验室管理中,无论是新生参观还是班级开放实验,无论是小组实验研究还是个人专题实验,要求学生首先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严格检查学生进入实验室是否穿工作衣、带记录本,是否有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格按照教学实验室的开放计划进行实验,是否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在冰箱收藏的样品性质是否符合冷藏要求,实验废弃物是否按要求处理等。只有在管理中形成严格要求的氛围,才能让本科生在开放实验室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2.2工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实验课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而开放实验室的要求则有所不同,是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应用所学的实验技能。因此,开放实验室工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主要是学生规范操作实验仪器,并初步掌握精密仪器的日常维护方法。2.3工作习惯的培养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天要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填写实验室使用记录、仪器使用记录,学生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要提前预约,严格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处理实验所产生的废物、废液、废料及动物尸体、垫料,检查学生仪器使用后的清洗、归位情况,从而使本科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2.4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小组科研项目和毕业生专题实验项目,通过自主选题、文献检索与优选、自主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及总结等方面的培训,训练本科生的科学思维,使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主实验研究能力。
3协同式的开放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实验室,按照功能划分,在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坚持开放实验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交叉占用现象,若不能协调好,很容易引发矛盾甚至教学事故。因此,我们坚持协同式管理,明确分工及责任,保证教学秩序和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3.1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协同式管理
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带教教师、学生科研项目的辅导教师和毕业专题实验的导师,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负责人,应严格审查及指导学生的实验室申请、安全协议、仪器材料申请、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观察记录、实验资料统计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环节。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预约实验室、借出回收仪器材料、安全教育、实验废弃物处理方法、仪器操作规程、维护实验环境卫生等方面给予检查和监督。双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全面培养本科生的基本实验素质和自主实验能力。
3.2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学生的协同式管理
在开放实验室的使用过程中,学生不能总当被动使用者,而要逐渐成长为自觉管理者,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意识。在班级使用开放实验室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培训值日学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在申请实验仪器、处理实验废弃物、卫生值日、共用仪器后清洗、使用登记归档等方面严格要求;在小组使用开放实验室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预约实验室、安全责任、填写实验室和仪器使用记录、实验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在毕业专题学生个人使用开放实验室时,保证毕业生能够单独承担开放实验室的使用、维护、管理责任。通过师生协同式管理,逐步培养和完善本科生的实验室独立使用能力。
4结语
篇6
关键词:形态学;实验室;科学管理;有效策略;分析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以人体的各种功能和属性形态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集病理研究、解剖和组织胚胎学于一体的学科。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将现有管理学的方法有效的应用到医学实验室当中,从人员到信息、科教、仪器等多方面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实验室的应用效率。
一、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实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参考现代管理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来的科学管理制度,按照这个制度进行规范化的运营,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遗憾的是,我国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并没用根据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规范使用它。例如,虽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是专门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落实各项制度的监督检查措施,对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还存在不按制度操作和操作不规范问题,从而导致实验设备报废率较高。还有些学生没有充分执行动态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耗材领用登记不及时,相关实验标本存储随意,常用的药品试剂、教学用房资源随意处置,相关的电力设备不及时插拔电源插头现象也普遍存在。从根本上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详细执行实验室管理规定而造成的。因此,促进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发挥出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最大作用。
(二)实验设备发挥作用不充分
虽然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打破了实验室按学科设置的壁垒,建立了包括胚胎学、生物免疫、病理研究和人体寄生学等学科的综合型实验室。但是,在形态学实验室的集约化应用过程中,还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用室用房、仪器设备和实验人员进行科学调配,特别是在各学科分科教学的现实下,医学形态学实验室使用还存在着使用高峰期问题,这导致医学形态学实验室资源仍然十分紧张缺乏。而且,以分散式投资来购买实验设备的方式,对新型设备购买预算追加有限,使现代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和计算机软件分析系统的设备更新严重不足,导致了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跟不上时代要求。医学形态学实验室设备不能跟上时代前沿,也就意味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落伍。因此,必须尽可能的使实验设备与时代同步,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更需要加强在数字化、模拟化和信息化方面的投入。
(三)教学与管理双向进行问题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分属两个系统,实验室的使用人员在管理上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小,从而难以发挥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管理作用。只单纯的依靠实验室专职人员管理,难以发挥出管理的合力效应。医学形态实验教学中个别学生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学生受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影响,参与实验的目的还有相当大的功利性,学生往往不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这使学生只重视如何使用实验仪器,忽视了学生在爱护仪器和科学使用仪器方面的作用。实验本身有着复杂的准备过程,通常准备的过程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熟悉和掌握的过程,如果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这无疑使学生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动手操作的机会。
(四)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开展好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不能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更是无从谈起。但是,在实验室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麻痹大意思想,上级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教育也不能有效开展,不能针对管理人员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教育。在工作中不能有效搭配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能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使管理人员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术研讨活动,不能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从而不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每一次的实验室应用负责任,而且还要具备各学科相关的知识及技能,从而配合教师完成相关学科的实验任务,因此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有义务了解相关理论和国际先进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岗位轮转机会相对较少,操作能能力相对较低,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因此,促进形态学实验室的专职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使他们成为形成实验室的主体管理力量,需要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二、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基本原则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是充分借鉴现代管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建立起来的科学的医学实验室系统,建立明确的形态学实验室管理目标,理顺管理人员与实验室使用人员的关系,从而保证实验室高效使用。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理原则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使用合理性原则,是建立在根据形态学实验室现有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对形态学实验室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满足教学和科研使用的原则。合理性原则要求使用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预先对实验室资源进行申请,由实验室管理中心对实验室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从而保证最大化的应用形态学实验室资源,切实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使用需求。
(二)安全原则
安全性原则要求对在保证形态学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使用仪器设备。要求专业管理人员和使用人中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有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人员的作用,切实发现并改进在实验室使用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要求实验操作人员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从而保证形态学实验室资源可以被科学的使用。
(三)全员参与
形态学实验室的专业人员与实验室的使用人员共同负有实验室的管理责任,应当共同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来,要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明确有限的管理职责,从而做到各负其责,保证各种责任制度能落到实处,能将日常实验室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以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予以解决,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三、提升形态学实验室管理效率的策略
近年来,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热潮,各种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巨额的资金被投入到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建设中,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在我国广泛的被应用到培养各学科医学人才当中,切实提高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可以更加规范合理的使用实验室资源,可以整体推进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促进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究。
(一)完善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逐步的完善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可以使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实验室的作用。具体来说,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对实验设备、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等都建立相结独立的操作规程,从而指导相管理人员有目的和有意识的科学管理实验室。其次,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和实验仪器设备建立管理档案,切实加强对实验设备的全面有效监控。第三,建立双重的实验管理设备检查制度,由实验操作人员进行第一重检查,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第二重检查,从而将可能存在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二)重点加强实验设备管理
为了有效降低实验设备的损耗,应当在详细规范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对试验设备的管理。首先,加强对显微镜的管理。显微镜是形态实验室最重要和最常用的设备,也是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最主要工具,要养成学生正确的操作习惯,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使用规则,要切实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其次,在高低倍镜头的切换使用时,要使学生把切片小心的放在镜头下,要将切片上的组织标本正对镜头的正中央。显微镜使用完毕后,要让学生先调到处显微镜电源最小,然后再关闭电源。第三,要使学生爱护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要使学生参与到实验仪器的保养维护工作中,从而使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仪器设备使用理念。
(三)管理队伍专业化
按照有效管理原则,形态学实验室应当着眼于长远发展,建立起专业的管理队伍,由实验管理中心安排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组织专职形态学实验室管理队伍,切实根据教学科研任务要求,加强对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首先,专职管理队伍要建立起职级与责任对应机制,由专人进行专项工作的管理,具体到设备检查、标本存储,药剂使用、耗材储备等不同工作都由专人负责。其次,加强对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第三、定期施行岗位轮换,允许实验室专业管理人员轮换到教学、科研等其它岗位,从而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第四,对专业管理人员实行个性化管理,充分尊重管理人员在业务学习、职称晋升、管理创新方面的意愿要求,创造更好的条件,允许专业管理人员围绕形态医学进行科研攻坚,从而使专业管理人向科研和教学等方向发展。
结语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对培养医学人才有重要意义,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应当有效发挥专业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共同作用。具体来说,应当在有效完善的各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发挥出专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时让实验室的使用人员共同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进一步有效避免损害实验室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省级重点实验室 管理理论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 高校积极组建了一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浙江省,到2011年已批复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56家,其中就有79家建在高校里(43家建在省属院校),占50.6%。这些实验室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既是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又是高校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活动,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①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提高管理水平与队伍建设、硬件平台建设等方面同等重要。由于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使命、任务、研究力量、投资力度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经验,应该独辟蹊径、扬长避短,积极探索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模式、管理方法,构建符合自身发展运行管理机制。②
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依托浙江农林大学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提升传统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建设、提升我国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实验室于1999年成立,2003年获批准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006年顺利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2010年批准组建浙江省亚热带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实验室从普通校级实验室,逐步成长为校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十年间的跨越式发展,这与实验室一直秉承的运行理念、坚持的管理机制、形成的管理办法、推崇的实验室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本文结合本实验室十年的探索实践经验,就实验室运行管理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实验室运行理念
理念从学术角度讲可称之为“理想”,是抽象概括的,但对实验室运行管理而言,它是具体形象的,能够向所有研究人员表明实验室运行管理方向和目标。实验室自组建以来,坚持“实验室是我们命根子”的信念,同时也注重吸收其他优秀实验室运行管理经验,形成了“崇尚学术、潜心研究;和谐高效、精细管理”运行理念。
“崇尚学术、潜心研究”,是实验室在学术上的价值要求。崇尚学术是潜心研究的价值导向,潜心研究是崇尚学术基本保证。崇尚学术,指在学术上提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积极弘扬学术精神,着力呼唤学术精品。潜心研究,指营造宽松向上研究氛围,号召研究人员积极养成脚踏实地、甘于寂寞、戒除浮躁的治学态度。
“和谐高效、精细管理”,是实验室在管理上的目标方法。和谐高效是精细管理的目标要求,精细管理是和谐高效的基本保证。和谐高效,指在运行管理上提倡和谐、高效管理文化,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也积极营造以实验室为家的和谐氛围。精细化管理,指在日常管理上实验室借鉴了“8S”的管理理念,③建立了符合实验室的“7S”精细化管理理念。其在本实验室应用如下:整理(SEIRI):要求定期清理不要用的、过期的材料等,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整顿(SEITON):要求仪器、试剂等依规定摆放整齐,明确标示,以提高工作效率;清扫(SEISO):定期清除工作场所,保持干净整洁;素养(SHTSUKE):要求依规定行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安全(SAFETY):制定科学措施,适时监督检查,防患未然,保护大家和实验室的安全;节约(SAVE):爱护实验室财产,节约水电、实验耗材,养成节约习惯,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学习(STUDY):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鼓励学习各项专业技术和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 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
在“崇尚学术、潜心研究、精细管理、和谐高效”的运行理念指导下,实验室逐步构建了基于学科(中心)、双聘机制的以“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开放共享”为核心的运行管理机制。
“基于学科(中心)、双聘机制”是指,研究人员来自各学科,实行双重聘任,行政上归属于各依托学科,学术上归属于实验室。科研试验中心是开放共享的平台,直接归属于实验室,人员和仪器设备等资源相对独立。各研究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科研实验中心的统一管理下,有偿使用各类仪器设备等,在分配到实验台面等进行研究工作。
“统一管理” 是指实验室实行公共资金,公共平台统一管理与使用,后勤统一指挥与保障。这有利于资金、资源设施的统一调配和综合利用;有利于综合、开放型公共研究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形成合力;有利于做好后勤保障。例如,实验室针对后勤保障方面,成立了由实验室、基建、安全保卫、后勤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实验楼管理委员会,每学期召开协调会并进行现场办公,集中解决实验室在物业方面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确保实验室健康运行。
“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是指实验室管理按职责进行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具体而言,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研究方向和科研实验中心建设。在学术上,各成员对课题组负责,各课题组对方向负责,各方向对实验室主任负责。在科研实验中心管理上,实行参与式管理,要求每位研究人员参与实验室管理,实行实验员、研究人员、研究生三位一体的分级负责制,确保每个房间、每个台面、每台大型仪器的运行落实到人。这有利于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目标、要求,明确责任主体;有利于各项任务的分配和落实,同时人充分调动和增强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实验室形成责任明晰、定位准确、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
“开放共享”是指实验室实行大型仪器、台面等资源对校内开放。客座研究人员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能够享受和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相同的待遇。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全都纳入了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通过仪器设备开放的形式,2012年接受浙江省农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杭州药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温州医学院等1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3 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
实验室通过推行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来贯彻实验室的运行理念,落实“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开放共享”的运行管理机制。
“规范化”指实验室有一整套完整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协调实验室的运行,使方方面面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彼此协调照应。规范化管理还强调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④具体指强调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实验室运行管理依靠实验室的每一员,利用培养大家的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实验室坚持主张全体人员参与管理,并积极调动大家积极性和责任心。如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主人翁意识,实验室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一方面是加强与学生之间沟通,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卫生、安全、纪律等管理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另一方面是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和凝聚力。
“制度化”是指实验室在管理的过程中强调依规治室,建立健全各项规则制度,在管理中用规章制度约束。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作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性实行管理。⑤实验室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时,注重制度建设的民主性、科学化、执行制度的严格性。如实验室出台管理制度前,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讨论后决定。实验室每周一召开例会,民主协商解决上周实验室出现的问题,布置这周的工作安排,确保实验室健康运行。
“信息化”是指实验室将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对实验室设备、药品、环境和日常事务等进行管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⑥实验室建成覆盖整幢实验楼的门禁和监控系统,实行刷卡入室,既可确保安全又方便管理;定制了符合本实验室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大型仪器和危险品领用管理系统和PI管理系统两大部分;建立了实验室网站,用于对外的宣传和信息的。
4 总结
在“崇尚学术、潜心研究;和谐高效、精细管理”运行理念指导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开放共享”运行管理机制保障下,“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运行管理办法的规范下,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发展势头良好,建设成效显著,在历次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成绩优秀,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成为浙江农林大学乃至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浙江省乃至周边省市的林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和凝练完善。构建一个适合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自身发展的运行管理体系,既可以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更好发挥科学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带动高校学科、条件平台等方面建设发展,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作为依托高校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在运行管理和发展方向,在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应紧密结合所在高校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应紧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即需妥善处理实验室与依托高校的关系、需尽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如本实验室在未来发展中,将根据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逐步完善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理念、机制、方法,增强服务社会机制、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紧跟依托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建设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步伐,更好服务于浙江省的“两创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
注释
① 谢尉慧,李晔.高校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311-321.
② 张相琼,汪木兰,吴晓东等.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设备配置与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8-11.
③ 叶园.运用“8S”理念进行高校实验室管理[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25 (1):78-80.
④ 李文鹏.由“标准化”引发的管理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94-96.
篇8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管理 信息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197-01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综合实力及其规模的重要标准。网络以其快捷的交流方式已成为高校教学的必备,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实验室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已是当务之急,它的方便、快捷、人性化将给每位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受。
1 高校实验室及资产管理的的现状
1.1 实验室及资产管理复杂,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实验室资产管理必须做好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账、低值易耗账和仪器设备使用账。就我校摄影专业实验室为例: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同一种仪器有不同规格,而有些仪器还配有很多附件,它们可以分离与其他设备重新组合,账物核对差错率高、时间长,庞大的仪器数量、繁杂的规格型号,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要求及高。仪器随时变化的存放情况,管理员要十分清楚。
1.2 实验室及资产管理缺乏成本效益观念
普通高校合并之后,高校规模日益扩大,“一校多区”的现象较为普遍,在高校内部,各院系从方便使用等角度出发,追求小而全的模式,资产不愿共享。由于资产购置时的盲目性,管理部门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加上资产信息无法共享,往往使学校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在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仪器设备淘汰更新快,如果不能提高早期使用率、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低下,就会造成隐形浪费。如再出现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维修经费困难等情况,加之学生数量的增多,对部分仪器使用频率过高,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往往因此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仪器损耗加快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1.3 实验室管理过于封闭、对外服务意识欠缺
缺乏制度化实验室开放机制。由于经费和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现行的实验室除了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实验室既不向全校开放,更不向社会提供科研等服务。针对教学实验室开放时间的不明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开放实验室内容单一。缺乏多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统筹管理,实验室管理使用仅仅按课程设置依附于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
1.4 实验室管理体制模糊,水平不高
在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实验设备的定期检查、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等方面,很多高校都没有制定完整的可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这就使实验教学、科研工作和对内外服务等关系难以理清。由于多级管理,导致责任不明,在遇到问题时,不能迅速解决,实验室功能单一,仪器设备在实验室之间调配使用率低,由于职责不清加上实验室内部管理松弛,导致实验教学人员不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纪律观念也比较淡薄,致使长期占用设备仪器的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实验课程的安排。
2 实现高效实验室及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
2.1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
重视和加强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一是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深造。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客观上要求不断地及时更新实验室的相关仪器和设备,但是实验室技术和管理人员则是实验室日常管理的主体。他们的知识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才能促进实验室工作的创新。二是有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网络操作能力,熟悉网络管理平台及网络平台管理实验室运用流程。
2.2 实验室管理设备要求
实验室配备服务器一台,服务器安装上管理软件,提供网络服务,通过现有的校园网将实验室的服务器与校资产处相连,各个实验室的所有信息资产处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访问。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均应贴上条形码,可以通过条形码识别器对借还仪器设备进行登记、注销。实验设备管理的动态化并实时提供实验室使用安排查询,接受实验室使用计划申请,计划安排等服务。
2.3 实现实验室网络化管理资源共享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实验室服务器与校园网连接,实现资产管理部门与各实验室之间顺畅的信息交流达到通畅,实验室资产数据实现实时管理和共享。让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能够随时查询到学校实验室资产的使用情况、构成等信息。这样有利于打破实验室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相对封闭的现象,提高实验室、实验仪器的使用率,同时也为校领导和管理部门在更新、增添、淘汰设备时做决策提供了客观、准确、实时的依据。
2.4 实现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的保障
实验室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络管理仪器设备及其使用说明的录入、借还记录登记、日志管理、课表、自动管理账目、管理维修保养及报损赔偿单、通知单的打印、总账、分类账、低值易耗账报表输出、仪器存放报表输出等。可以对故障设备号进行汇总、安全隐患情况汇总,借用设备汇总等。
2.5 实现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的流程
实验室开放网上预约。教师进入网站登录填写实验通知单并提交,管理人员接受并回复通知单,根据实验时间和内容判断实验室使用是否存在冲突,确定实验是否进行。公布分组实验室信息并要求实验教师填写课表,任课教师实验完成填写实验室使用记录同时填写设备使用及故障情况。
2.6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一是责任明确。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是多层次的管理,具有很强的透明度,信息系统上清楚地记载着每笔资产领用人、使用状况、存放地点等相关信息;二是提高效率。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改变过去集中在学期末或年末办理资产报增、变更、报废等登记做账的现象。
3 结语
实现高校实验室及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是当务之急。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资源,搭建实验室管理平台,可随时查询任何时段的实验室管理信息,不仅能使实验室管理变得方便快捷,也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精细,使实验室管理、使用更加人性化,使实验室管理水平进入一个较高的层次,提高了实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中小学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验室建设工作,是新时代赋予中小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工作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创新模式的理论依据,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探索和研究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验室建设工作,是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的体现。
一、坚持科学发展,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
实验室建设工作不仅仅是以物质为基础的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内涵建设。做好实验室建设工作,一要靠人,二要靠制度。为了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监管,形成用制度管人(权),按制度办事的有效机制,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1)从实验室新建投入着手,建立健全实验室新增和改建项目审批制度,制定实验室建设的审批、论证制度,确保项目投入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防止使用部门根据一时的需要及方便使用等利益角度出发,追求小而全,存在一方面急需购置,一方面长期闲置,避免重复购置。
(2)针对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购置轻使用的现象,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制定使用审批登记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报修报损等相关制度,确保实验场所、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各类教学资源的经济效益。
(3)建立健全实验室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实验室日常管理检查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制,把实验室日常管理检查考核结果和部门工作考核及实验室管理人员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实验室的内涵建设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树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效率高低不一样”的观念,奖优罚劣,激发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
1.抓好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在全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下实现有效管理,实验室管理员队伍必须是具备一定学历或职称人员担当,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在拥有该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决定权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抓好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必须注重培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是时代赋予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服务意识、高度的事业心和专业业务知识,还必须具有实验室管理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使用和管理实验室的过程中对落后的、过时的事物要敢于挑剔、敢于批评和敢于否定,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不要随便附和;要打破常规,敢于改革,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和新途径。
3.抓好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必须关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成长。随着中小学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新技术、新信息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理念更新、知识更新是时代赋予新一代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同时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抓好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必须关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成长,中小学应该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创造学习、培训的机会和条件,适当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做好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工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不仅要坚持发展,而且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验室作为中小学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实验室建设是否能做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协调统一,直接影响中小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抓好实验室建设工作,必须重视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工作,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应该对实验室投入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论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确定实验项目,对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加以论证,以提高实验室的实用性,确保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实验项目的开出率,其次应该对实验室投入建设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论证。 最后应该对实验室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进行论证,确保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四、坚持统筹兼顾,优化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篇10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是体现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出。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实验室制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药品管理、实验员队伍建设以及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以期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绿色化实验室。
关键词:
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在高校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种种原因,导致其发展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如何缩小与公办学校的差距,首要任务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此外,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以及高等学校转型改革的提出,民办高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室管理是民办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面临的问题
在高校各类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1],主要表现在:化学实验室存放着部分有毒、易爆、易燃的化学药品,如果在药品存放、使用以及仪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当,可能会引发一些实验事故;此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废液、废渣,甚至一些新的化学物质也需要回收处理,否则会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周围环境[2-4]。因此,如何对高校化学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是值得当前实验室管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化学实验室为例,结合实验室自身条件对于如何实行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2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实施科学化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2.1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前提,也是确保高校实践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5]。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实验室安全保障。目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化学实验室包括学生实验室三间、精密仪器室两间、天平室两间、药品库一间、玻璃仪器室一间以及实验准备室一间。为了确保实验室人身和财产安全,实验室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化学仪器管理和使用规则、精密仪器室管理条例、药品库管理制度、仪器赔偿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范、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等。化学实验室实验教学任务繁重,实验室人员流动较大,为了有效保障实验室安全,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每个实验室都配备相应的规章制度,学生在首堂课中,任课教师就向其介绍相应的规章制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仪器操作、药品处理及回收;此外,为了方便实验室仪器管理,要求学生实行“对号入座”,每位学生都有其固定的实验台和仪器柜,实验仪器实行“专人专管”,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前以及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记录本”、“精密仪器使用记录本”,登记仪器使用情况,对于仪器损坏者将按照仪器赔偿制度规定进行赔偿。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及完善,有力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2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进行实践教学与科研的基础[6-7],也是民办高校展示学校实力的有力窗口。化学实验室作为基础学科实验室,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相对较高[8]。(1)为了保证仪器使用以及教学效果,必须有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对精密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在未征得管理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其他人员不得进入精密仪器室;(2)对于新到的精密仪器将进行分类整理入柜,实验柜都对应贴有标签。在仪器使用过程中要求学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对于仪器损坏的学生要求及时进行赔偿。实验结束后教师清点仪器数量并检查是否破损,清点无误后入柜、锁柜;(3)保持精密仪器室的卫生,每周对其进行一到两次的卫生清理,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精密仪器,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日常维护及保养;(4)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建有仪器设备账目,每件仪器设备均贴有对应的仪器卡片,做到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5)在实验课开课前,实验室管理人员落实仪器到位情况,保证仪器的数量,确保所有仪器能够正常运行,实验课开设期间,实验员根据仪器实际使用情况补充必需仪器,实验课结束后根据本学期仪器剩余库存以及下学期学生仪器使用情况做出实验室仪器耗材预算。
2.3加强实验药品的管理与使用
化学实验室药品种类较多,并且有些药品具有易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点,所以化学药品在存放时必须依据各种药品的特点合理规划、科学分类。如何贯彻绿色环保理念,使药品利用率达到最高,应做到以下几点:(1)药品库要由具有较高化学药品管理素养的实验老师进行专门管理,没有管理人员批准不得擅自进入药品库。此外,要根据各种药品各自的属性特点确定其保存方式,分类放置。药品柜要粘贴相应标签,大宗及危险药品要有取用记录;(2)始终保持药品库环境整洁,药品摆放有序。为了保证药品库处于阴凉、避光的环境,要定期对药品库进行通风,并做好卫生打扫、通风等相关工作的工作记录;(3)结合实验教学情况制定药品用量,对于易变质、易挥发的药品在保证实验用量的情况下尽量少买;(4)实验中产生的部分可再利用的化学药品,要及时回收利用。对于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物质,要严格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2.4建立一支管理技术过硬的实验员队伍
一直以来,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就是一项比较繁琐、复杂的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9]。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展[10]。因此,实验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工作对于整个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员必须具有化学相关专业的专业素养,科学定岗,责任至人;(2)实验室管理人员在保证实验室安全以及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还应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简单故障可以进行诊断及排除,并不断学习新的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技术,为建立科学化实验室奠定基础;(3)注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对实验技术人员不定期地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并鼓励实验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加实验室管理相关工作的进修和学习,积极去其他院校先进实验室参观学习,学习当前高校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2.5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化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前提。化学实验室作为多数高校的基础学科实验室,承担着繁重的实验教学任务,并且实验室人员流动性较大,如何保障实验室人员和财产安全是一个严峻的问题。(1)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1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围绕“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这一中心思想,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自查、自检制度,从而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依、有据可循,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12-14];(2)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任课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学校要不定期地举办实验室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实验课授课教师要将安全教育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掌握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常识以及处理事故的方法和相关技能[15];(3)组织师生参加消防安全演习等安全培训活动,增强事故应急实战能力,强化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此外,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火源、电源管理,清除火灾安全隐患。
3结语
当前,面对生源的不断扩大以及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与经费,如何使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得以高效利用,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不断地探索以及完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仪器设备以及药品的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科学化、绿色化、规范化的化学实验室。
作者:苏红 冯俊娜 蒙淑翠 杜忠文 徐燕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红霞.美国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模式及借鉴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3):1420-1421.
[2]刘桂艳,谢乃新,赵竞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3.
[3]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52-156.
[4]王蓓,刘永红,张宜欣,等.化学实验室EHS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5-176.
[5]李丽清,王丽霞,李小燕,等.高校化学实验室科学管理之探讨[J].泰山学院学报,2010,32(6):138-140.
[6]贲毅,张勇,叶李艺,等.更新管理手段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5):176-178.
[7]傅强.浅谈独立学院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科教导刊(中旬版),2013(2):236-247.
[8]黄高峰,孙胜春,詹国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性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89-392.
[9]张家政.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培养和队伍建设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13):29-33.
[10]罗斌.科学化管理高校化学实验室[J].江西化工,2012(3):126-127.
[11]黄坤,李彦启,孟少英.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145-148.
[12]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23.
[13]张百珍.高校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科协论坛,2009(2下):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