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投资理财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投资理财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 键 词:通识课程;教学内容;网络资源;投资与理财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5-0073-04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深含着文化的信念与价值,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维护国家、民族认同与归属的使命,并坚守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 [1] 。本文结合浙江工商大学近年来对《投资与理财》通识课程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围绕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网络资源平台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投资与理财》通识课程的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家庭收入普遍增加,家庭资产不断积累,家庭财富安全与保障的重要性凸显,投资理财已经成为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未来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如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理性的消费观、自觉的投资观、科学的理财观、积极的创业观以及牢固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让学生明白“君子取财有道”,获取财富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普及投资理财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金融经济”时代,在拥有更多收入与财富的同时, 投资理财已成为影响居民家庭生活质量和消费信心的重要元素, 掌握一定的投资理财知识已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投资与理财》通识课面向全校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基础性和通俗性,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完善人格,有助于其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我国古资理财思想萌芽于春秋时期,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到西汉中期趋于成熟,其标志是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问世。纵观悠久的历史长河,先贤们提出了许多影响至今的投资理财思想,如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吕不韦的“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王安石的“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司马迁的“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这些投资理财思想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养成良好的投资理财习惯
在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儿童和中小学生的理财教育。例如:在美国,让孩子8岁“当家”;在法国,孩子3~4岁时父母就开始进行“家庭理财课程”教育;在英国,理财教育分阶段进行,按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在日本,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教育孩子要明白“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2] 由此可见,在国外把“理财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人性教育”,强调“理财教育”是一门生活教育。
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影响,大多家庭和学校都没有对儿童、中小学生进行投资理财教育,导致大学生投资理财观念淡薄,消费支出没有计划,出现“上半月滋润,下半月狼狈”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个月花完一学期的生活费,盲目消费、潮流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面子消费甚至浪费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学生受西方消费观念的影响,视勤俭节约为寒酸,视铺张浪费为慷慨,视奢侈消费为高雅,严重扭曲了价值观、人生观。《投资与理财》通识教育强调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消费观、价值观,拥有自尊、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责任,正直诚信的良好品质,养成良好的投资理财习惯。
(三)熟悉投资理财工具,具备初步的投资理财技能
投资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它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投资理财需求,能够为人的一生提供财务支持。当然,投资理财也是一门学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虽然选修该通识课程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知识背景差异较大,但是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所面临的理财需求却是相似的,正是这种相似性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坐在一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投资理财案例,分析理财需求,探讨各种投资理财工具和产品的运用,训练投资理财思维能力。
《投资与理财》通识教育注重教学互动,在讲解投资理财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投资理财的基本理念,避免投资理财中的“误区”和“陷阱”,充分挖掘学生的投资理财潜力。
二、课程建设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理念,《投资与理财》通识课程的目标为:面向全校各年级的学生开设,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初步掌握投资理财的基本理论,将投资理财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投资理财的兴趣,从事投资理财活动的能力。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素质发展指标 [3] ,来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按照莫迪里阿尼的家庭生命周期学说体系, 考察关键人生节点的投资理财需求,以关键问题为导向,经典案例为载体安排每一单元的教学主题。 而每一单元主题又根据“问题――探讨――反思――提升”的主线组织教学,既贯彻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理念,又能化繁就简, 让学生在获取投资理财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投资理财的智慧,并用智慧反思知识的盲区,真正帮助学生领悟“学而习之,知而识之,文而化之”的学习真谛。浙江工商大学《投资与理财》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
(二)课程网站与资源模块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目标, 构建课程网站和教学资源模块。课程网站是实现多专业、多年级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方便快捷互动交流的最有效平台 [4] ,而教学资源模块遵循课程理念,内容相互配合, 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 。
1. 课程网站。 由于选修通识课程的学生来自于全校各个年级、不同专业,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同,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基础也参差不齐, 而且选修的学生也较多,往往进行大班授课,在有限的课时中,系统全面地讲授投资理财是不现实的, 大多数教师会进行有选择、介绍性地讲授相关内容,许多知识需学生课后去弥补和完善。针对这一教学特点,本课程依托Blackboard电子教育平台建立了课程网站, 在网站上开设了下列内容板块:(1)通知公告。用于预习通知、复习要求、临时变更、时事新闻等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动态信息。(2)教师队伍。用于任课教师姓名、学位、职称、研究兴趣、研究成果、办公时间、办公地点、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3)课程信息。用于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进度安排、成绩评定方法等信息。(4) 教学内容。 用于PPT课件、课程录像、教学案例、专题视频等资料。(5)作业与测验。用于预习资料、复习资料、各章习题、习题答案、上传作业以及单元测试等。(6)师生互动。用于加强课程学习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7)阅览室。教师将平时收集的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上传,供学生浏览,链接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内外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程以及相关行业网站,开阔学生的视野。(8)课程评价。用于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便于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
2. 网上师生互动模块。 本课程利用课程网站强大的交流功能, 开设多条师生交流渠道, 如在线讨论、一问一答、案例剖析、实验设计等,同时辅以QQ 等即时通信工具以及电子邮件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解答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明白所学知识的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望。同时,课程网站还设立人机交互的在线测试模块,检查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效果,练习题中既包含练习题的参考答案, 还有具体的解答,让学生明白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做错,应该怎么来正确理解和解答问题等,做到“学中考”和“考中学”。
3. 模拟教学资源模块。随着网络银行、网上证券交易、外汇买卖的普及与发展,投资理财业务和因特网的结合越来越密切 [6] 。课程依托我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金融实验分中心的模拟交易系统,提供实时行情数据,进行股票、外汇、期货等模拟交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真实市场环境下进行虚拟投资操作,熟悉金融市场交易规则,加深对投资理财理论的理解,体验投资理财的乐趣,锻炼学生投资理财的实务操作能力, 从而为其将来走向社会积累必要的金融基础知识与投资理财技能。
4. 案例教学资源模块。通识课程不同于专业课,存在较大的选课自由度,而且学生普遍不够重视,一些学生可能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而选修,所以学习时投入的时间精力较少, 有的学生仅能做到课堂上学习,课后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与思考,表现出明显的惰性, 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本课程根据各章节的授课内容收集了50多个单一或综合的投资理财案例,在课程网站上专设栏目,要求学生课前、课后研读。所编选的案例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信用卡透支”、“信用卡套现”、“基金定投”等,以发生在学生中间的实际事例编写成案例。通过鲜活的案例,创设投资理财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巩固、拓展和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验 ,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衡量。本课程将到课率、课堂表现、网上互动、单元测试、案例分析等都纳入考核范围,实行课程考核分值结构多样化、考核方法多样化和考核内容多样化。到课率依据学生每次上课签到的结果计算。课堂表现依据上课时学生的精神状态、回答教师提问的情况给予加扣分。网上互动根据学生上网点击记录、页面停留时间、在线测试完成效果、论坛中的提问和回答等情况进行评分。单元测试根据每一单元在网上单元题库中完成测试所得分数平均确定。目前,课程根据各章节内容已经积累了单项选择题3300题,多项选择题630题,判断题210题,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学习题库。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在学完课程所有内容以后,以自己家庭作为理财对象完成一份家庭投资理财报告,编制家庭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进行家庭财务分析,明确家庭投资理财目标,制定投资理财方案。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到课率占10%,课堂表现占10%,网上互动占20%,单元测试占30%,案例分析占30%。这种成绩评定方式将课程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过程学习,克服了传统期末一次笔试定成绩的缺陷,保证了课程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张雁. 通识教育的文化使命[J]. 教育发展研究,2012(17):70-73.
[2]刘磊,向颖. “儿童商学院”折射理财教育之困[N]. 中国教育报,2013-05-25(3).
[3]王卫东,信力建. 中小学理财教育的认识与探索[J]. 教育研究,2003(7):91-95.
[4]王静爱,余瀚. 大学地理通识课程的理念与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遥感区域”通识课程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2(8):6-9.
[5]段军山. “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 中国远程教育,2011(3):60-67.
篇2
关键词:个人理财;理财规划;教学方法。
家庭理财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大学生需要提高对个人理财行业的认识,加强自身的理财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这一背景下,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高校也逐渐增多。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尚在探索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大学生的理财需求,如何改善课程教学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能力。对这一问题探讨的深入,有利于完善个人理财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财商水平。
一、加强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人理财社会需求增长较快。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和金融投资工具种类的不断增加,社会理财需求增长较快,理财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高端消费者人群中,约78%的受访者需要理财服务;50%以上的人愿意为理财服务支付费用。1995 年至2005 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 18%,而据该项调查预计,在未来 10 年里,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长[1]。金融投资工具的增多加大了人们对专业理财服务的需求,理财规划师行业前景广阔,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理财规划方面的专业眼光和视角正在成为高校理财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基本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渠道为富余资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门路,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财行为和理财观念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有调查表明,虽然大学生将证券投资列为投资首选渠道,但真正具有实际股市投资经验的比例只有10%,因此,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表示,需要理财知识并希望通过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报纸杂志、专家讲座等方式获取理财知识[2]。
二、个人理财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和系统性。
高校个人理财类课程综合性突出,涵盖了金融、会计、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需要大学生拥有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房地产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诸多课程学习的基础,而且对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整合度较高。个人理财类课程以居民家庭理财规划为主要服务目标,包含着投资规划和生活规划两大类内容。投资规划不仅包括证券投资规划,如股票、债券、基金和期权等金融工具的规划,而且还包括外汇、黄金等方面的投资规划。生活规划包括了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房地产规划、保险规划、税收规划、子女教育规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等诸多方面。
(二)实务性和专业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家庭都是经济活动单位,都需要解决如何扩大收入和如何合理消费的问题,个人理财是以实现居民家庭的财务自由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财力分配活动,包括了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三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家庭理财集中在投资上,很多人将理财等同于投资。但居民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涉及到资金的分配问题,需要平衡好自身财力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因此,个人理财包含着比投资内涵更广、更为实际的内容。个人理财是在居民家庭难以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状况下诞生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较完善、规范的理财规划师行业。理财规划师包括了注册金融策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特许财富管理师等诸多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理财人士。除理财规划师外,广义上为居民家庭提供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类似人员,还包括了保险专业人员、证券和投资咨询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遗产规划师等等。
三、个人理财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适应学生理财需求的教材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财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希望获得增加对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的了解,加深对已有金融、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认识,而理工类和医学类等其他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则想通过对理财课程的学习,了解投资的基本知识,做好自己的生活规划。但是,从目前已有的《个人理财》或者《理财规划》教材来看,案例分析较少,而对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成为重点,如股票投资、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外汇投资、保险等基本知识的介绍占据了大半的篇幅,对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已经了解过,或者非常很熟悉。使用这些教材授课,学生就会认为再学已经学过的知识意义不大,从而对《个人理财》课程由新鲜、好奇逐渐转向厌倦情绪。目前各个高校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专业多是财经类,因此,教材内容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财能力的实际提升。
(二)课程定位并不恰当。
《个人理财》课程定位一般是专业选修课或者一般的选修课,很少作为专业课出现。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综合性强的个人理财课程由于涉及到众多金融投资工具和会计、税收、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其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从该课程的特点来看,知识综合性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课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实务性强需要学生多实际操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财多体会、多实践,所以各高校分配给专业选修课的 30 多个课时就显得不足。另外,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也使部分学生存在轻视该课程的倾向,因此,随着对个人理财课程定位认识的加深,将其调整为专业主干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过多重视理论教学。
目前,各高校对个人理财课程的课时分配只是在32 课时上下。有限的教学课时使得实践教学课时捉襟见肘,而强调实践教学又会使学生的知识整合度欠缺,加上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重视理论教学成为有限课时内的理性选择。
除了该课程的教材过多重视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性内容外,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类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老教师们一般不愿涉足,这给年轻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年轻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教学经验不足,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衔接转换上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讲课中往往对实际操作重视不够,倾向于理论讲解。对学生而言,如果年轻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会快速下降。
(四)教学案例较为简单个人理财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生活情景的简化模拟,案例教学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简单明了。目前,一般教材上的已有案例选择往往只为某一章节、某一种理财知识准备,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使学生对案例本身的认同度不高。
除了个别教材在最后一章设置综合性很强的案例外,缺乏不同种类理财知识的案例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就是说,能将简单的两三种理财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案例不多。这也导致对案例本身的问题设置等一系列引导性的思考还欠深入。
四、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认识,大学生群体的财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个人理财课程教学需要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能力的调查研究。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的大学生,理财观念和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别。所学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其投资理财能力差异也较大。在个人理财课程开课前,可以设置简单的理财课程需求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动机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摸清大学生的实际理财状况,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和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的信息反馈,注重学生解决生活模拟理财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帮助其养成较好的理财习惯,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二)对个人理财课程重新定位。
解决个人理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逐步改变个人理财课程的选修课地位,将其纳入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延长教师的授课时数,可以有充分的教学时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兼顾,会吸引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到理财课程教学中来,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能够缩短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理财需求。课程的重新定位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一些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会加大对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使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增强,切实提高其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个人理财课程实践教学力度。
加强实践教学是改善个人理财课程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径有以下 4 条:一是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和理财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理财知识的案例讨论中,针对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类型的理财规划,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理财信息,提高实际理财能力;二是开展理财模拟大赛,以赛带练,促进学生理财学习的兴趣;三是邀请职业理财规划师、金融投资界专业人士举办理财规划讲座,使学生对实际的、前沿的理财业务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四是和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多参观,实际感受理财业务的运营流程,体验理财文化,加深对实际理财市场的切身感受。
(四)注重教学案例的综合性和严谨性。
在理财教学中,需要精选案例,建立教师自己的理财案例库。选取案例可以从教材和经典案例中直接拿来,但更多的案例需要教师从网络、身边的案例等搜集,并进行加工,以适合教学需要。可以选择从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中删减不必要的内容,突出案例所要体现的某2 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财知识,注重案例的适度综合性,同时又要保证案例的生活性,如果能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有直接应用的价值更好;也可以从已有的几个简单案例进行整合,将不同家庭遇到的理财问题放到同一个假定的家庭中去,整合过程中要注重理财规划的逻辑性,设置问题要循序渐进,既能回顾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到新学的理财知识上。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思考所用案例的适用性、综合性和严谨性,不断整理财案例库,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命力,使之能对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提供切实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耿彩琴.未来10年个人理财市场将年增30%[j].北京日报,转载于搜狐网,2008- 01- 09.
篇3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情况日益严峻,加之“421”家庭模式的冲击,老年人对于养老方面产品如医疗保健,养老社区,以及老年储蓄的投资理财金融产品等急剧增加,寿险公司作为养老的重要补充,在养老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主要基于客户理财的角度,来分析寿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营销的可行性,并就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社区;理财;营销一、引言
随着中国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和人们财富的增长和思想的变化,养老作为理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2013年,各大房企,险资,专业养老运营机构纷纷开辟属于自己的养老地产。商业寿险公司以其雄厚资金,专业化服务人才以及完整产业链等条件,拥有投资和营销养老社区得天独厚的优势。2012年,保监会相继颁布一系列有关规范保险资金合规运用的政策,使得保险公司在投资范围上得到拓展,尤其对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方面进行政策的开放。现在保险机构在上海,天津,武汉,南京和重庆等地区保险公司投资保障项目,总共投资金额超过235亿,在房地产项目中,有五家保险公司对7个养老社区进行了投资,面积大35000亩,总投资预算金额约为150亿元。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在进驻养老产业,关于养老社区的营销成为研究的焦点。如何使得养老社区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
泰康人寿借鉴学习了美国,欧洲,澳洲,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养老社区的经验,又在国内做了广泛并且深入的调研之后,泰康人寿在我国的保险行业当中率先对养老社区进行投资,目前泰康人寿正在建设规模大,标准高的持续关爱养老社区,预计到2015年,位于昌平开发的第一期养老社区正式投入运营。
泰康人寿采取养老保险产品和实体社区相结合的方式,将形成将虚拟的金融产品和实体养老服务结合的一揽子养老方案,现在泰康人寿所建设的养老社区对客户的定位在高端客户。其入住形式分为自选版和定制版两种。选择自选版的客户每年需要缴费保费25万,总共缴费期间为10年,或者一次完250万。自选版给客户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入住养老社区的权利,但是客户需要在入住前的365天想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提出入住申请,经过核准之后可以入住。审核内容包括被保险人的健康情况,需要的护理等级,经济情况,认知状态,自理能力和家庭背景等。对于被保险人的年龄泰康人寿有一定的限制,女性客户要求在55岁前投保,而男性则在60岁前投保。对于那些超过了年龄的老人如果想入驻养老社区,可以通过其子女购买相关产品来获得入驻的权利,即如果子女购买了养老社区的保险服务,那么可以让父母或者公婆来获得入驻权利。购买保险产品时,客户个人年缴保费最低20万,总共交的保费最低200万则享有入驻权。例如以为40岁的女士,希望入驻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她选择自选版的泰康人寿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先签署入驻合同,同时投保相关的保险产品,这位女士在投保时选择每年交保费20万,存十年总共200万,从60岁开始每年领取养老金,她所领取的养老金每三年递增3%,保证领取20年至终身。
三、寿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营销现状
目前寿险公司营销养老社区主要是通过寿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的关联,指消费者通过购买相关寿险产品,从而获得将来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入住时可以选择保险利益直接支付养老社区的相关费用。对于购买此种寿险产品的消费群体,年轻时可享受保险理财服务,通过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使资产保值增值,积累充足的养老储备,年老时即可选择入住养老社区,也可选择使用保险金自由安排养老生活。例如案例所述,泰康人寿率先推出衔接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就采用类似这种营销方式。然而,就目前而言,寿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营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销售渠道狭窄,大多依靠保险人销售寿险的形式,附加养老社区。例如太平养老社区营销主要通过太平人寿来完成,具体是太平养老对太平人寿的团险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发给企业年金受托顾问证书,由他们进行企业年金的展业。太平养老公司因为缺乏其他销售渠道,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
2.养老社区大多高端化,不能满足中低层次的养老需求。近年来,各家保险公司纷纷进驻养老社区产业,开始建立自己的养老社区。泰康人寿于2012年6月在北京昌平区奠基动工,预计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养老社区,以其优美的环境,专业的服务和高档次的设施成为高端人士养老的专享地。2012年7月底,中国太平集团在上海投资设立了太平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太平养老产业投资公司”),拟投资约20亿元在周浦设立太平养老社区。而这也主要针对的是高端人士的养老社区,并不能为普通大众的养老提供相适应的服务。
四、寿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营销措施和建议
1.拓宽销售渠道,打破单纯依靠寿险产品的方式,寻求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建立完善系统的营销模式。
1.1寿险公司在销售寿险的同时,不仅仅单纯销售其他与养老产品部相关的险种,也可以与养老社区进行交叉销售。根据获得的消费者相关信息为其推荐适合的寿险产品,并深入挖掘和推荐合适的养老社区产品。在销售后,进行售后推广,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对客户进行售后回访,以期通过口碑效应,使得公司形象提升,产生品牌效应,使得更多客户对养老社区项目认可。
1.2建立完善的营销途径,通过与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合作,在技术层面上改善与银行系统对接能力,可以通过吸收银行参股,通过资本渗透和股权结构的改变与银行,证券建立战略联盟。
2.加快产品的创新,为客户可选择提供多样化选择。目前市面上的养老产品相对较少,令客户的可选择性降低,不能真正为所有客户的切身需求出发。寿险公司应该根据客户细分原则,把客户进行进一步细分,根据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研究适合不同客户的养老产品,进行差异化营销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养老需求。
3.建立多层次的养老社区模式体系,全方位考虑全国养老需求。发展高端养老社区的同时,积极寻求其他模式和途径。例如,社区养老,将同一区域内的老年人的房子征集过来,集中于同一社区,无地区差异,无生活习惯差异,有利于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单位养老,同一企事业单位统一租住养老用地,用于本单位老年人退休养老等。
参考文献:
[1]卫新江.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策略选择[J].中国保险,2013,(11)
[2]崔浩雄.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策略选择[J].上海保险,2013,(03)
[3]郑志华.基于养老社区的新型寿险商业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4]孔月红,王莉莉.寿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困境及突破[J].科技创业,2013(10)
篇4
关键词:金融学 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提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各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这表明,在未来高校各专业发展进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日益得到重视,并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在经济学科中,金融学专业本身就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在当前本科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凸现。而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目前不少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还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实施金融实务操作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相当少;另一方面,尽管有些高校设置了金融学实践教学课程,并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但却存在着模式单一、所占比重低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创新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和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提高金融学实践教学水平的主要路径之一。
二、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必要性
首先,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传统的金融学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方式,通过课程讲授,让学生了解一个名词、一种经济现象、一系列操作程序……这带给学生的多为理性认识。而实践教学,尤其是形式多样、内容配置丰富的实践教学,带给学生的则是感性认知,令人耳目一新,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金融重要性的认识,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增强学生金融业务技能。当前,金融学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理财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并且还在不停地发展中。不同的知识内容,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根据各类业务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业务技能地训练,以提高学生金融业务操作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全方面的职业素养。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注重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将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与专业知识学习进行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从而契合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要求。
三、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原则
1.符合社会需要原则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创新业务不断涌现,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适应这种变化。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满足金融创新的需求,在实践教学模式上符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能做到应现实经济社会之需和应时之需,在学生踏上社会时,可以迅速适应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满足岗位和社会的要求。
2.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的原则
强化实践教学,并不意味着理论教学的弱化,相反,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教学依托于理论教学,在完成理论知识体系学习后,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加以学以致用,将有利于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与理论教学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脱离,相互割裂,这样才能保证金融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多样化原则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金融学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也就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相应地设置。同样,在教学模式上,除了实地参观、专家讲座、基础操练等传统的形式外,计算机和网络地普及为金融学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可以多运用网上模拟系统或业务模拟软件进行仿真操作,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动手摸索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因此,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四、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1.课程配置
目前,在社会行业中,与金融学专业紧密相关的通常在银行、证券、保险三个领域,应用型金融学人才的培养就要与之相契合,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也要考虑这种社会的需要,可以分为银行实践模块、证券实践模块和保险实践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可以根据理论课程设置情况、社会对金融学各领域人才需要紧迫程度、金融创新的发展而进一步细化课程内容。
(1)银行模块。银行模块的实践内容,除了常规的柜员、信贷、结算业务外,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发行了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开展基金、国债发行或买卖业务,因此对理财经理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那么就可以针对这一现实需要,设置银行投资理财的实践内容;同时,随着有线和无线网络的覆盖,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尤其在中、青年客户群中已经普及开来,开设此类实践教学课程也是大势所趋。
(2)证券模块。传统的证券业务,主要是股票、基金、外汇的操盘,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技术指标判断股票、基金的买与卖。但是金融创新的发展,使一些衍生的金融产品不断出现,例如期货合约、远期合约、期权交易、互换合约……目前在理论课程中,这些衍生产品的教学内容已经有所体现,在实践教学中也应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3)保险模块。保险业务经营的环节主要包括展业、承保、理赔、客户服务,相应地,保险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要满足这些经营环节的需要。可以针对各个业务环节的特点,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如何发展客户、如何进行承包和理赔、如何勘查理赔现场的技巧和程序,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
2.实践教学方式
(1)案例教学。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案例教学方式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使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或得出结论。金融学中,《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公司理财》、《家庭财务规划》等许多课程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分析,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二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做出决策。一些课程的案例教学还需要学生之间组队进行,分组讨论,这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也是对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金融学的一些必修课,可以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实验课”的方式来完成。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预先设计好试验项目,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就可以到实验室上课,运用计算机和金融业务模拟软件进行演练,熟悉操作流程和业务规则。通过这种实践方式,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模拟实训。金融学中,实用性强的课程往往可以采用仿真模拟实训的方式进行。设计课程实训项目,集中进行系统的训练。当前一些教学软件公司针对这种需要,按照社会上实务部门的业务内容和业务程序,开发出实训教学软件,仿真度非常高,学生在经过模拟软件实训后,甚至可以达到“入职即入岗”。证券业务(股票、外汇、期货)的操盘,银行的柜员、信贷业务,保险的承保、理赔业务,以及信托业务等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均可以采用模拟实训开展实践教学。若经费充分,还可以建设证券交易大厅、模拟银行、模拟保险公司,配置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实现全景仿真。这种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金融企业的实际,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熟悉工作流程,及早适应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4)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可以给学生设定调查主题,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进行专题调查,这一方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通过对专题的调查,学生也对研究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往往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社会调查后,通常会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这又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
(5)顶岗实习。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还须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平台,学生进入社会中的金融企业,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甚至独立完成岗位任务,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进一步认识和锻炼业务技能,将实践与金融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尤为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同事间相处之道,了解职业规则,培养从业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其作用是其他实践教学方式无法给予的。
(6)其他方式。在开展以上实践教学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类金融业务的竞赛,例如金融模拟投资竞赛、保险险种设计大赛、银行柜员业务竞赛等,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实践的热情和兴趣;聘请校外金融实务部门的业务骨干、管理者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掌握金融实务的动态、领会最新的金融政策,了解当前的金融形势;举办金融热点问题或金融活动现象的研讨和辩论活动,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现象的关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形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良好氛围;开展金融专业论文写作训练,锻炼学生分析、写作能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
考虑到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一定的沟通能力。因此实施中,在时间分布上,应贯穿课内、课外、集中实践教学周和假期,大学学习期间都应不间断;在空间分布上:应延伸到课堂、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校园、企业和区域社会。
总之,在应用型金融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合理适宜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实践内容和完善实践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未来金融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并重视的一项任务。
篇5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应用型人才
地方应用型高校是为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应用型的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的普通高校。其关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侧重于学生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从现实的金融学专业人才供求状况来看,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教育与金融业之间存在着供需脱节的矛盾,深化金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因此,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应用型金融人才所需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和关键。
一、构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它是现代金融教学模式的有力支撑
传统金融教学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辅助的位置。一旦走向实际工作岗位,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就会在理论功底、动手能力、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显示出不足。因此,必须建立起能够解决理论讲授与实际金融工作要求落差的现代金融教学模式,这种现代金融教学模式应该是实践教学位置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正好可以有效弥补理论教学之短,为现代金融教学模式的推进提供有效支撑。
(二)它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途径
伴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金融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这就使金融领域相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的高质量应用型金融人才就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适应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与基本思路
(一)构建的原则
1.符合实际需要的原则。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做到应现实经济社会之需和应时之需。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实务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之中。因此,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针对性地去适应这种现实的变化,充分体现符合实际需要的原则。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原则。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必须遵循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之原则。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依托,必须将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3.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就实践教学体系内容而言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体现大金融概念,能覆盖当前金融学本科生培养的每一个专业方向。
4.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是从实践教学体系的表现形式来说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尽量体现多样性原则,灵活多样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构建的基本思路
1.时间空间的合理配置。重点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培养实践能力是基础,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是根本,培养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方向和目标。构建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时间配置上:应贯穿课内、课外、集中实践教学周和假期,整个大学四年不间断;在空间分布上:应延伸到课堂、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校园、大学生创业园乃至地方和区域社会。
2.渐进式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是由基础认知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创新性实践等三个层面的教学活动组成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三个层次应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具体层次:①课堂内实践教学。课堂内实践教学主要穿插在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该部分实践教学是学生后续实践性教学的起点,属于实践教学的第一层次,具有基础性和启发性的作用。②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在校内为金融学专业学生提供课堂外的实践平台,巩固理论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加强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之间的对接。校内传统教学课堂外的实践性教学属于第二个层次,是为学生走出校门参与专业实践服务的。③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它是校内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进一步提升,属于第三个层次,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根据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可按模块设置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外的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四部分。各模块之间的功能相互衔接、互补互动。
(一)课堂内实践教学
课堂内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以及大学生创业培训与模拟实训。该类实践教学活动以校内课堂和校内实验室为主要平台,注重理论解释和模拟演练。具体形式有:
1.案例教学。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设计好金融投资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使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金融投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推理,提出投资理财方案。通过案例分析,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为案例教学中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三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学生能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做出决策;四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为案例教学通常是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讨论方式来进行。
2.课程实验教学。这主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安排,结合专业实验条件,对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安排一定学时的实验教学。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设计好实验项目,运用金融实验室的硬件和教学软件和进行模拟金融交易,并完成实验报告。通过金融实验室内的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的内容,增强专业学习兴趣,并能提高动手能力。
3.课程实训教学。根据专业培养要求,针对实用性强的课程设计课程实训项目,进行系统的训练。即在完成课程的课堂教学后,集中到实验室进行项目实训。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为适应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变化,就可以针对性设计点钞、假钞识别、对私业务与对公业务和网银业务等实训项目,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金融企业的实际,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创业培训与模拟实训。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创业教育要融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学校通过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创业培训的课程可采用商业模拟、小组项目、案例讨论、创业人物访谈、实地调研等高参与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并灵活利用多媒体等直观视觉教具辅助教学。经考核合格后,参训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和相关认证资格。在完成创业培训的基础上,实施模拟公司创业实训。以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平台,在创业实训师的指导下,参训学生借助创业实训教学软件来模拟创业过程,进行创业实践的演练。这样,学员可以融入到模拟商业世界里,在仿真经营环境中体验与未来实际经营相同的流程,从而为真正创业积累必要的经验。
(二)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
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以强化学生道德意识、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之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科研训练和课外文体活动。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金融模拟投资竞赛。组织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不同级别和各种类型的金融模拟投资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实践的兴趣,促进其行情分析能力、实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辩论是一种富有竞技性又彰显着独特艺术性的智力竞技运动,深受大学生喜爱。举办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既可以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的团队意识,又能在广大学生中营造健康向上、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广大同学对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对参赛的辩手而言,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是充实自我、升华自我和挑战自我的良好平台;对辩论赛的观众而言,不仅能学到很多金融知识、参与对金融热点问题的思考,而且可以欣赏辩手所展现的严谨的逻辑思维、生动而风趣的语言、庄重而大方的仪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拟订投资与理财计划。组织学生拟订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投资与理财计划书。通过投资与理财计划书的拟订,一是能进一步巩固金融专业学生所学的基本经济理论与金融专业基础理论;二是能使学生熟悉国家经济金融及投资管理方面相关政策和法规,掌握金融工具的实际运用;三是强化学生英语、会计和计算机等运用能力;四是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投资分析能力和管理理财工具的能力。
4.金融实务界专家讲座。学校或教学系定期邀请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专家举办讲座。通过听取金融实务界专家的讲座,金融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及时了解金融实务的动态、掌握最新的金融实务知识,而且能接触到许多金融案例,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金融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5.创办自己的金融学术报刊。大学生创办自己的金融类报纸和期刊,可以充实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夯实文字功底、丰富校园文化和活跃学术气氛。大学生自办报刊既能为大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又能为大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重要的实践平台。在学校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教学系需加强对学生办刊能力的培养,应侧重于学生学术文章撰写、新闻写作、报刊编辑和采访沟通等能力培养。
(三)校外实践教学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还须安排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该实践教学环节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平台,这一平台能为金融学专业学生提供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地和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师资、现场设备及其他条件。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性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社会调查及毕业实习等。
1.认知性生产实习。认知性生产实习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接受金融企业自身文化与氛围的熏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实习适宜安排在大学第一或第二学年。实习内容主要是到金融企事业单位感知金融职场环境和参观金融实务流程。实习过程中由现场专业人员讲解并进行必要的演示,对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的项目也可让学生亲自动手。
2.专业技能训练。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银行业务操作能力、金融投资实务操作能力和保险实务操作能力等。由于学生亲自动手的技能训练可能对金融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专业技能训练必须合理安排。该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和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不仅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并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金融投资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完毕,让学生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实际上,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也是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的运用和培养的过程,能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结合金融学专业方向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锻炼,学生在实习单位能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经营实践活动。实习生必须认真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实际金融工作,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是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特别重要的实践教育活动。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为充分发挥毕业实习的作用,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毕业实习期间,让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课题研究、金融产品开发与营销等实践活动。这既能帮助金融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能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适应性。
(四)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举措。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之实践教学活动,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专业的毕业论文应突出三个结合:大学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同时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造性潜质为出发点,将专业主要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在毕业论文的内容和组织活动中。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可以对学生的科研基本功进行训练,为后续教育和个人发展奠定一定的学术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艺,储常连,方明.大力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服务引领安徽奋力崛起[J].中国高等教育.2009第22期
[2]杨其滨,焦方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第10期
[3]彭大衡.金融学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时代经贸.2008年第2期
[4]姚杰,张国琛等.“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12期
[5]曾祥师,陈伯云.探讨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基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22卷第3期)
篇6
(福州大学校长办公室,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基于福州大学本科四个年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对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教学方式以及课程需求等方面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高校逐步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创业认知存在误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能满足需求、教育教学方式期待创新等问题仍然表现突出。提出立足于高校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推进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实践平台构建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实现路径,将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
[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107?03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并最终使大学生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近年来,高校逐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型人才,使大学生具备未来创业者与领导者的成就动机、开拓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由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时间不长,尚未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导致高校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教育滞后、创业认知误区、创业能力和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等问题成为高校创业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福州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为高校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和提高创业教育效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调研设计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研究内容涉及:创业认知、创业方向以及创业教育课程需求等。调查对象为福州大学14 个学院本科四个年级学生。样本涵盖理科、工科和文科(含经、管、文、艺、法)等学科。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 份,回收976 份,回收率为97.6%,其中有效问卷941 份,有效率为96.41%。有效问卷中:理、工、文科分别占22.3%、45.7%、32%,该比例符合福州大学学生群体以理工类为主的特点。男生占64.5%,女生占35.5%。本科一、二、三、四年级分别占27.1%、25.8%、25.2%、21.9%。各年段被测人数基本相近,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与福州大学近年来招生数量逐年增长的情况相符。问卷资料经核实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为弥补问卷调查不足,还借助个别访谈和座谈会,将实证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1.大学生创业认知与能力方面的现状
(1)对创业知识缺乏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创业知识了解程度问题,有37.7%的同学选择“不太了解”;50.2%的同学选择“介于了解与不了解之间,处于朦胧状态”。说明近四成的大学生缺乏创业知识,近九成的同学需要补充创业知识。
(2)普遍缺乏创业能力。在对“掌握多少创业能力”的问题上,仅仅8%的人选择“基本掌握或完全掌握创业能力”;有36%的人选择“几乎没有掌握创业能力”;44%的人认为自己只掌握了一些创业能力;还有12%的人认为“无法确定”。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创业能力,需要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
(3)创业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在对“大学生最需要学习的创业基础能力”的问题上,有54.8%的同学选择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位居第二,占15.7%;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和知识涵养位于第三、四位,分别占10.2%和8.7%;其他能力(如执行力、创造力、学习能力、团队创造能力等)占10.6%。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组织管理能力是重要的创业能力,对其他能力重要性的认同较为分散。
(4)创业时机的选择趋于理性。有81.7%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先工作,学习几年后再考虑创业;仅有5.3%的同学选择毕业后直接去创业;另有13%的同学选择在学校边读书边创业。所以不同条件和能力的大学生对创业时机的选择不同,部分大学生能理性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创业时机。
(5)创业领域选择以高新科技与技术服务类为主。在选择创业领域的问题上,高新科技及技术服务类等领域最受青睐,占40.4%;复合餐饮类、教育培训类、专家顾问(包括广告、法律、投资理财等)类各占10%左右;其他领域的比例均小于5%。
(6)自主创业备受青睐。创业方式的选择方面:自主创业的比例最高,为56.7%,其中团队自主创业方式占38.2%,个体自主创业方式占18.5%;加盟创业、模仿创业各占10%左右;家庭创业、兼职创业各占约6%;其他创业方式占的比例较少。表明自主创业成为主流的创业方式,而以组建团队的形式来创业受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认可。
2.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需求现状
从大学生对企业资本与财经类、管理学类、企业形象与市场分析类、企业管理类、法律类、综合类等六大类创业教育课程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企业资本与财经类课程中,《风险投资和融资》《企业与人力资本》《企业资本运作》三门课程需求最高,《连锁经营、授权与分销途径》《商品与服务的成本与收益》《财务管理》等课程的需求程度也相对较大。而对《成本核算》《审计学》等课程关注度较小;在管理学类课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三门课程需求最高,《项目管理》《企业决策》《物流与运营管理》等课程的需求程度相对较大;在企业形象与市场分析类课程中,《市场营销》《企业形象策划与品牌》《应用心理学》三门课程需求最高,《市场调查》《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的也有一定需求;在企业管理类课程中,《企业构思与企业计划》《企业策划》《企业战略》三门课程需求最高,《企业法律形态与企业选择》《企业组织学》等课程有较大需求;在法律类课程中,《商法》《经济法》两门课程需求最高,《行政法》《企业组织法》《合同法》《民法》等课程的也有一定需求;在综合类课程中,《社交礼仪》《有效沟通》《人际关系心理学》三门课程需求最高,《企业形势与政策》《团队分工与合作》以及其他综合类课程也有较大需求。
(2)在六大类课程中,企业形象与市场分析、管理学这两类课程的需求最多,且最受欢迎;企业资本与财务类、企业管理类、综合类课程也有较大需求。可以看出大学生希望学习创业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比如企业管理、创业风险评估、创业融资、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希望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增加谈判技巧、公共关系、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课程,调查还发现少数的大学生对当前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完全不感兴趣,认为应该改革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
3.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方式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创业教育教学侧重实践、引用案例的授课方式学生最认同,分别占43.7%和41.9%。诙谐幽默、课堂活跃、语言随和、高专业化程度也是在创业教育教学中最吸引大学生的教学表现形式。另外,深入浅出式授课、互动提问式授课模式也令不少大学生期待。而单纯侧重理论的传统授课模式则鲜为大学生所接受,只占1.8%。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大学生创业认知与能力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① 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够,对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不够深入是大学生群体存在创业知识、能力缺乏和创业认知存在误区等问题的主要成因。② 从大学生对创业时机的理性选择,树立技术创新型创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反映了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认知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在创业认知和能力上存在差异,创业教育缺乏注重个体特征和个体实际情况。③ 大学生青睐技术创新型创业和团队创业的模式反映大学生认识到在创业初期,通过组成创业团队的形式,能实现相互合作,发挥特长,减少风险。而通过技术创新型创业更能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2.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需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① 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需求情况易受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② 部分大学生重视创业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创业综合素质提高的意识较薄弱;③ 注重创业实践,缺乏关注创业理论修养;④ 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教育课程时较少依据自身不足和完善创业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存在盲从现象;⑤ 部分需求较多的创业教育课程未列入学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⑥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没有科学分类和有所侧重,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学科内容。因此,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种类较少,缺少系统性,并不能满足和适应大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的需求。
3.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师资水平、教学基础设施、教育理念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有:① 创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较单一,存在学生认可度低的问题;② 创业教育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而在创业实践教学方面较薄弱;③ 创业教育以同质化教学为主,而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基本情况实施的个性化教育较少;④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推进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拓展创业教育教学内容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改革要立足于构建包括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提高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素质的目标。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改革要把握:① 立足于高校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大纲,逐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② 将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建立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1];③将创业教育分层次,根据各个年级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教育内容。对大学一、二年级进行分学科教学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创业基本素质,并通过社会调查和第二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了解社会和市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大学三、四年级通过创业技能选修课和创业指导课,使学生不仅掌握创业知识和能力,更具备创业的综合素质。④ 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将大学生创业必需课程和认可度高的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将提升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根据个体需求进行选修提高。
(二)突破传统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认可度较低,对实践和案例分析等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认可度较高。因此,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多采用体验性强和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2]。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绕教师展开。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效果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论在信息的及时性,还是在形式的创新性上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应该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实施网络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教学及互动教学等一体化的教学方法[3],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比如KAB 创业教育模式,在教学中融入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和分享、商业游戏、创业人物访谈、团体游戏、小组任务、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受到学生的好评,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主动。此外,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活动相结合,使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规划中。
(三)加强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锻炼在创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应整合内外资源,优化创业教育环境,积极构建创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锻炼营造良好氛围。高校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如福州大学实施“新楚大学生创业基金”,由企业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资金,通过企业的介入、学校的支持、学生的参与,推动学生创业,最终达到三赢的目标。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构建平台将有力地促进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具体措施有:争取地方政府创业扶持政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创业人才;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邀请企业构建创业融资平台;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争取工商联、民营企业协会等团体的指导与帮助等。此外,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专业人才资源,将创业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素质,通过讲座、沙龙、座谈会、社会实践(包括考察、实 习、合作科研)、竞赛等第二课堂途径进行培养和提高,对本科教学第一课堂内容进行有益补充和提高,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形式的学习实践平台。
- 上一篇:应急资金保障方案
- 下一篇: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