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篇1

关键词:内部规章制度 对人效力 司法效力

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是指为保障公司管理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公司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护合法的劳资关系,规范公司工作人员的行为,由公司制定的涉及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员工福利等在内的整套规范。现代公司的内部制度是与国家法律制度相互衔接的规则系统,两者形成各自独立而又上下联动的纵向一体化关系。研究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问题,在肯定民间法律规则效力的同时,对有效的缓解基于公司内部规章引发的劳资纠纷和劳动仲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性质探析

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在员工日常工作规范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效力,但是公司根据内部规章制度对员工做出的涉及法律层面的决定时,公司规章制度有无法律效力的问题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有效说与无效说。有效说认为公司的员工在工作期间不仅仅受到《劳动法》等一系列公法层面的法规的保护和约束,还受到本人同意的自然契约性质的规范的约束,在员工进入公司工作则代表其接受公司内部自然契约的约束;无效说认为,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并不属于劳动合同的范畴,不当然具有强制约束的效力,因此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在基于认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下,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性质发展演变,最终形成了具有代表性学说:契约性质说、法律规范说及集体合意说。

契约性质说认为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是一种单纯的社会规范,并不当然约束公司员工,只有当公司员工对其有认可的意思表示才当然的具有法律约束力,转变为双方的意思合意。法律规范说则强调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效力与员工的意思表示无关,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更多的等同于强制约束劳资双方的规范,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力。而集体合意说认为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是对整个企业劳动条件的统一规范,劳资双方分别单独协商不切实际,本来独立分散的劳动者的承诺可凝结为由劳动者集体作出的意思表示,未经劳动者集体意见同意,企业规章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性质定义并不统一,因此在实践操作中基于不同的劳资双方意思表示,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和效力的范围需要进一步分析。

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效力分析

公司内部制度相对于国家法而言,既具有严格的从属性,又具有广泛的自主性,这是由公司内部制度既要受到法律调控这一法治原则、又必须自主调处内部关系这一公司自治原则所共同决定的。

1.对人效力。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对人效力是指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对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一般认为,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对公司的全体员工均具有约束力,这种约束力确保员工在合同有效期内在公司的合法权益和义务履行。也是劳资双方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强制法规之外具体工作规范细则的明确。此外,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对公司员工的约束力并不当然于劳资合同终止时失效。对于某些岗位要求保密条款,具有离职后脱密期的人员,即使在双方劳动合同终止后,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制定的有关保密义务对于该些工作人员仍然有效。

在讨论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对试用期人员是否有效时,我们认为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对试用期人员具有同等的约束力,因为试用期人员的身份可以定性为准公司工作人员,只有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遵循内部规章制度,才可能成为正式的员工。

2.司法效力。根据司法实践操作,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可以成为劳资纠纷过程中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的审理依据。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点,“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虽然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可以成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但它在法律效力位阶上要弱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根据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在内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或者集体合同冲突的时候,可以优先适用关于合同的规定。因为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是劳资双方意思表示最直接的体现,公司在制定内部规章的时候,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应当成为制定规章制度的依据,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劳动者权利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所规定的标准。因此,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当然的以合同作为对员工合法权益的最优保障。

3.无效解析。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并不当然成为劳资双方劳动关系保障的主要内容,正当的劳资关系仍以《劳动法》等强制力法律为主。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从制定到实施并不必然有效,当其缺失某些要件时,效力归于无效。

内容的合法性是规章制度有效的根本基础,只有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才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和效力位阶都应当以不与制定法冲突为前提。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在制定时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及其他行政强制法规等内容有冲突时,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必然无效。

当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虽不与现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相冲突,但存在显性或者隐性不合理不公平的时候,其效力是否归于无效呢?鉴于目前行政执法部分在审核公司规章制度还停留在形式审查上,公司内部的员工组织对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缺乏话语权,因此,即使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规章条款,其并不当然归于无效。

参考文献:

[1]张羽君.公司内部制度效力研究.法学论坛,2013年第1期

[2]刘志鹏.论工作规则之法律性质及其不利益之效力.律师通讯,132期,第35页

[3]张羽君.论公司内部制度与法律制度的衔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篇2

实验室文化分为广义实验室文化和狭义实验室文化。广义的实验室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实验室文化则主要偏重于精神文化层面[1,2]。

(一)实验室环境文化

实验室环境文化,是指实验室的基础物质建设,主要包括实验室的外部环境建筑、空间规划布局、实验仪器设备、参与实验室工作的教师队伍以及实验室完成的科技成果等物质要素。环境文化是实验室精神文化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实验室综合实力的外在标志,也是实验室物质实力的象征。

(二)实验室制度文化

实验室制度是维持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机制,是进行实验室管理必须和必要的手段。实验室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实验室的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例如,人员设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另外实验室人员的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活动方式等应属于一种软性的实验室制度文化。它与硬性的规章制度一起来约束实验室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实验室制度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实验室的工具,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三)实验室精神文化

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参与实验室工作的所有人员价值取向的凝聚,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也是实验室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东西。其内容主要表现为实验室主体的治学理念、研究风格、工作态度、思想情操、理想信念等。优秀的实验室文化应该是一种严谨求实、崇尚学术、敢于创新、勇于追求真理的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提高实验室成员对实验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实验室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完成实验室制定的目标,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二、高校生物实验室文化建设途径

(一)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

实验室物质文化作为构建实验室文化的基础,影响着实验室主体的工作积极性和精神风貌[3]。目前,高校高校生物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基于满足生物系学生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而设立的。如何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统筹规划实验室布局,凸显实验室规模效应,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参照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的设计布局,为实验室教育教学科研提供舒适的环境。其次,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应布置合理、摆放整齐,讲究整体美和艺术美。仪器采购前应进行详细的考察,选出既经济实惠又能满足实验要求的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再次,实验室内应张贴与生物学科相关的著名科学家的画像和名言警句等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此外还应张贴实验室规章制度,告知学生出入实验室应遵守的事项,并积极进行特色学科宣传。最后,根据实验要求,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具可发动教师和学生自己制作,以丰富实验素材。

(二)完善高校生物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部规则和标准,是实验室文化建设发展的保障机制。要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科研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设。在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并要根据实验室的实时情况,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改进。高校生物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且较贵重,只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并形成相关申报、预约、使用等规章制度,才能充分利用已有实验资源。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坚持三个原则:专项管理原则、实物管理为主的原则及效率原则[4]。这样才能使宝贵的硬件设施得到良好的维护,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人员管理制度、科研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主要针对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因此,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的管理目的,而不是以实现简单的行为约束为目标。而且,要遵循实验室规章制度下,人人平等的原则,不管是教师,还是实验管理人员,都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享有有平等参与实验室科研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体意识,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三)引进先进实验管理人才,建立优秀的实验室技术队伍

实验室工作参与者的工作态度、科研水平、思想道德风貌、价值观念等决定了实验室文化的水平、风格和发展走向。因此,要想形成优秀的实验室文化,就要从高校生物实验室实际出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的实验技术队伍。目前,高校生物实验室人员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专业针对性较差,后期培训提高跟不上,工作范围也仅限于日常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按照实际需求引进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层次和专业性,形成博士、硕士、本科生梯队,在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5]。定期对试验人员进行实验室管理和制度培训,保证实验管理人员的实验教育教学思想和专业技术与时俱进。此外,还要积极吸引高层次、高素质、实验经验丰富的教师,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断提升实验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科研水平。

(四)改革教学实验模式,促进开放型实验室建设

学生也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实验室文化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同一种实验应参考多种实验方法比较后淘汰已经陈旧过时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以更新教学内容。实验过程中应先加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以形成良好的基础,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努力建设开放性实验室,高校生物实验室不仅对本专业学生完全开放,还可以适当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开放,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如此可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参与既丰富了生机勃勃的实验室文化,又在交流过程中又将实验室文化传播出去。

三、高校生物实验室文化建设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高校生物实验室文化建设要与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高校校园文化既是实验室文化的生存基础,同时也是其进行科学建设进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进行实践检验的基地[6]。每个高校在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所以在高校生物实验室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与学校整体的校园文化相融合,吸取其精华,从而体现出二者共同的教育背景,深刻的人文特征和多元化的价值理念,以发挥实验室作为综合研究基地的潜在作用。

(二)充分借鉴其他成熟学科的实验室文化建设经验

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将生命科学与医学有机融合是生命科学当前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医学院校为适应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及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要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1]。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中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领域[2]。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建设具有良好实验环境的实验室成为教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高校就如何加强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陶士强[3]等通过优化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在开放实验室建设中就如何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喻林华[4]、黄志君[5]、曲戎梅[6]分别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高效化管理、开放式管理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从近年来我校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实践出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现将具体做法、经验及取得的成效简介如下:

1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生物技术人才,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学习对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普遍[7]。生物技术专业仅有十年左右的历史,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而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更是缺乏相关经验,如果完全照搬综合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体系,既不能满足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特色。因此,探索一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对提高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水平,加强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无疑将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加强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2.1严格执行人才引进制度,争取引进最适合实验室工作的人才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课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实践性很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水平。我们在实验室人才引进过程中严格把关,重点引进具有生物技术相关学科背景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优先录用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成立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和科研骨干教师为组员,整个引进过程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

2.2改革实验室人员工作方式和方法,尽量做到事半功倍

2.2.1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长期以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只负责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不参与实验带教;而课程授课教师只负责实验课带教工作,不参与实验课的准备,这种方式无疑加大了带教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难度,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实验人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使教学

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更好地衔接。

2.2.2带教教师参与实验室准备工作针对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以实验技术和实际操作为基

本专业技能的特点,我们规定专业教师轮流到实验室工作,时间由半年到一年不等。专业教师要参加实验室的常规工作,包括各课程的实验预示、实验准备、实验课带教、开放实验室项目的确立、综合性实验方案的拟订等。通过参加实验室的工作,各位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也能从中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2.2.3建立实验教学队伍考核机制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学院定

期对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生物技术实验室承担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均须参加考核。考核以闭卷考试及现场操作的形式进行,各位教师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把此次考核作为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考核成绩将存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3大力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我校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1月,是一个承担生物技术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综合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经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场地条件和实验仪器。但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现有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从2010年开始,实验室积极向学校争取实验场所,新增加了1个发酵室、1个细胞培养室、1个微生物培养室和1个实验准备室,现有实验面积近1500平方米;2011年,实验室在原有超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机械搅拌玻璃发酵罐、生物发酵与提取系统、高速逆流色谱等高档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与山东省财政厅共同投资近300万元购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一大批大型实验仪器,教学和科研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4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

4.1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尽量做到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

自2006年实验室组建开始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实验室人员日常管理规定、实验物品管理规定、实验仪器使用管理规定等。另外,根据日常工作需要,我们又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分册,比如实验室涉及有毒微生物的保存、实验废弃物的处理以及水、电、气等危险因素的应急预案;对于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物品管理,包括平时实验药品的损耗情况、大型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我们引入了相关软件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4.2做好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工作,更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4.2.1对实验室各项制度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验室各项工作也将日新月异。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如果疏于管理极易出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等重大安全事故,为了科学、有效地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验室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增补、修订和完善,如重新修订《危险化学品及有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和《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新增《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多项内容。这些制度为顺利完成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提供了保障。

4.2.2千方百计做好实验室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由实验室主任监督其全面落实情况,对于出现的违章情况报生物科学学院办公室处理;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另外,对于安全管理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重要规定,应张贴在实验室明显易见的地方,严格执行,相互监督,不得违章。

5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生物技术实验室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明确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完善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新.关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5(2):21-26.

[2]向仁德.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2):1-5.

[3] 陶士强,闻燕,江明珠.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探索与实践

[J].实验室科学,2010,13(1):127-128.

[4]喻林华,项文化,王义强,韩文军,邢伟一,孙吉康,李爱英.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浅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140-143.

[5]黄志君,杨婉莹,叶可可.生物技术实验室高效管理的探讨[J].广东蚕业,2010,44(3):18-20.

篇4

一、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一方面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而且也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就是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实验室档案管理包括仪器账册、药品账册、使用说明书、技术资料、实验通知单、规章制度、自制教具登记、实验登记表、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实验教师要认真做好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实验人员管理好实验室的财产,又对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服务于实验教学,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

二、仪器、药品摆放科学规范化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实验仪器按照仪器的用途分类,如:声、光、电、磁、力、药品、玻璃器皿等,给每个陈列橱贴上标签,编号管理。然后建造账册,如“仪器陈列册”、“仪器总帐册”,在每个陈列橱上都贴上具体的卡片目录,做到帐物相符,使每位科学老师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对于上课需要的仪器随要随取,非常方便。用完以后,物归原处。注意根据仪器的不同结构、性能、特点,做好防尘、防潮、防震、防变质、防锈、防蛀、防腐、防磁、防碰等工作(如将仪器放入玻璃橱就起到防尘的作用;放下小磁针可避免因摇动、震动而磨损磁针支架针尖导致磁针旋转失灵,影响磁针指向不准确;可在动物标本旁放置樟脑丸,以防动物标本皮毛脱落)。仪器室管理人员要掌握各类药品的性质、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性质、特性分类隔离存放和保管。

三、加强安全卫生管理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场所,搞好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工作,加强科学管理,健全安全卫生工作制度是实验室正常开展实验教学的保障条件。要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实验员在实验后和下班前应搞好仪器设备和场地环境的整理,做好水、电、化学药品及门窗的检查,防止发生事故。根据实际情况,实验员负责日常卫生工作,经常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文明整洁,仪器设备、化学药品布局合理。并发动部分班级的同学,定期到实验室打扫卫生,达到室内、外窗明几净,凳子摆放整齐,桌面、地面和设备无积灰与蛛网等污物。

四、开足实验课

根据本学期实验要求,科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把各年段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统计好,张贴上墙。科学教师根据要求定期在实验室上课,并填写好相应的教师记录和学生实验记录,确保实验开出率100%。

五、提高实验教师素质

篇5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11-02

丁肇中教授说过:“做实验确实非常重要,因为任何理论缺少实践证明都是没有用的,实验可以理论,理论绝对不能实验。”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地位。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各高校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均给予了相当的重视,逐渐改变以往实验从属理论教学的地位的做法。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多、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事故预防等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文章从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等三个方面展开。

一、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物理实验室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因此,高校理工农科大部分专业都需要学学物理课程,物理实验自然成为一门面向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理工科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专业性更强的物理相关课程以及对应的专业性物理实验。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针对师生实验教学的诉求建立了多种类别的物理实验室,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室、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等。众所周知,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是每个实验室因为实验课程与设备不同在安全管理上又有所区别。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是高校物理实验室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2.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实验室,使用到的实验设备自然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室,也需要配备多种实验设备才能顺利进行实验。不同的实验设备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实验室的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不同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注意事项都不尽相同。比方说,在光学实验室中,最重要的是对光学实验仪器进行防尘,保护光学元件的表面,做好防尘防潮的工作;但是对于电学类的实验设备,如果长期不使用,就要定期给实验设备通电,保证实验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可见,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难点。

3.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物理实验室承担了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基础实验以及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物理实验。由于参与实验的人数多且流动性大,势必会造成实验室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同时,由于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的欠缺,极有可能带来实验室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的安全。因此,提高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是最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实验中一切人、物、环境状态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安全、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以及实验人员的行为安全三个方面。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针,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推行有效地检查制度,建立正确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把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意外防范于未然。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安全检查;(2)实验室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3)实验人员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几个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改善的措施:

1.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是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的规则。所有实验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承担工作任务,服从工作安排,共同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管理的高校物理实验室。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当然,针对不同类别的实验室要建全各自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张贴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要做到明确责任分工、逐级落实,各负其责。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建立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顺利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管理好物理实验室的必备因素。有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实验创新能力,更重视实验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因此,高校要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的重视、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员,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安全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检查和监督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包括电、通风、照明、消防、门窗等各个方面。比如实验室电闸开关是否正常工作,仪器设备是否出现漏电现象,消防器材是否配备齐全,安全通道是否堵塞,易燃品、危险品的保管是否妥善,废弃物的处理等等。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必须按相关规定设置明显的危险标识或危险警告标志;在实验室内部、走廊、楼梯等处安装明显的疏散通道指示标志。同时,要注意天气等外在因素带来的影响,如南风天注意关闭门窗,及时采取有效的除湿措施,预防实验设备因潮湿发生短路,断路现象。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有条理地管理实验设备仪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做好实验室工作记录,包括实验室安全工作记录(见表1)、学生使用实验设备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对于出现故障的实验设备仪器,及时维修;老化设备,及时报废,避免一切能够造成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3.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室的安全。因此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是相当有必要的。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实验安全培训。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说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强化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使其掌握事故中的救援及自救方法。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开展必要的事故预演活动。一旦发生事故,如何正确地处理是每个进入实验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气源。根据可燃物性质迅速取用相应的灭火器材。及早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包括如何正确地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如何从事故中逃生等。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健全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培养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是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三个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建萍.问题与对策:高校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75-77.

[2]罗中杰,唐吉玉,李建军.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室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学校教育研究,2001,(4):51-52.

篇6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各高校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均给予了相当的重视,逐渐改变以往实验从属理论教学的地位的做法。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多、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事故预防等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文章从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等三个方面展开。

一、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物理实验室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因此,高校理工农科大部分专业都需要学学物理课程,物理实验自然成为一门面向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理工科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专业性更强的物理相关课程以及对应的专业性物理实验。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针对师生实验教学的诉求建立了多种类别的物理实验室,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室、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等。众所周知,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是每个实验室因为实验课程与设备不同在安全管理上又有所区别。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是高校物理实验室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2.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实验室,使用到的实验设备自然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室,也需要配备多种实验设备才能顺利进行实验。不同的实验设备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实验室的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不同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注意事项都不尽相同。比方说,在光学实验室中,最重要的是对光学实验仪器进行防尘,保护光学元件的表面,做好防尘防潮的工作;但是对于电学类的实验设备,如果长期不使用,就要定期给实验设备通电,保证实验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可见,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难点。

3.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物理实验室承担了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基础实验以及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物理实验。由于参与实验的人数多且流动性大,势必会造成实验室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同时,由于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的欠缺,极有可能带来实验室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的安全。因此,提高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是最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实验中一切人、物、环境状态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安全、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以及实验人员的行为安全三个方面。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针,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推行有效地检查制度,建立正确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把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意外防范于未然。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 )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安全检查;(2)实验室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3)实验人员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几个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改善的措施:

1.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是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的规则。所有实验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承担工作任务,服从工作安排,共同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管理的高校物理实验室。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当然,针对不同类别的实验室要建全各自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张贴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要做到明确责任分工、逐级落实,各负其责。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建立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顺利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管理好物理实验室的必备因素。有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实验创新能力,更重视实验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因此,高校要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的重视、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员,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安全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检查和监督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包括电、通风、照明、消防、门窗等各个方面。比如实验室电闸开关是否正常工作,仪器设备是否出现漏电现象,消防器材是否配备齐全,安全通道是否堵塞,易燃品、危险品的保管是否妥善,废弃物的处理等等。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必须按相关规定设置明显的危险标识或危险警告标志;在实验室内部、走廊、楼梯等处安装明显的疏散通道指示标志。同时,要注意天气等外在因素带来的影响,如南风天注意关闭门窗,及时采取有效的除湿措施,预防实验设备因潮湿发生短路,断路现象。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有条理地管理实验设备仪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做好实验室工作记录,包括实验室安全工作记录(见表1)、学生使用实验设备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对于出现故障的实验设备仪器,及时维修;老化设备,及时报废,避免一切能够造成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3.安全

篇7

关键词 实验室 档案建设 规范化管理

一、引言

实验室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场所,一般实验室内存有较多的档案资料,其反映了实验室以往研究的情况,是教师、学生、研究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与学习时保存下来的经验总结。因此,实验室档案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实验室档案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二、实验室档案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相互作用

实验工作档案指的是在进行实验室内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所形成的资料文件,其中包括图表文件、影像资料等。[1]为了便于实验室档案资料的查询,提高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十分必要,以便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等工作。

(一)实验室档案与实验室教学的关系

以前的实验教学工作过于随意,实验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实验室的资料存档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档案能够检验教学的实际效果,督促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二)实验室档案与队伍建设的关系

实验队伍关系到实验工作的质量,对提升实验室队伍的素质十分重要。通过档案建设,能够使人员在工作中、业务水平以及科研中提供有效的依据,让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为今后的工作起到督促作用。

(三)实验室档案与发展规划建设的关系

实验室档案还有助于推动实验室规划发展,根据档案内容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规划发展建设目标,为学校基础建设提供有效建议。

三、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有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培训就进行实验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在工作中不能科学规范地收集与整理档案,影响档案管理的效果。

(二)实验室档案管理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

在实验室的档案管理中,没有制定详细的制度,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无法对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理论指导。

(三)档案管理的方法落后

当前有的高校的档案管理方式还采用传统的手段,主要以手动的方式展开档案管理工作。当前是信息化时代,对于电子文件的资料逐渐增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成为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式。因此,做好档案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是提高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资金投入不够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有的高校或者单位在这方面的投资还不够,其中包括备份管理文件服务器、高速扫描仪等。大力投入建设资金,能够保证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质量。

四、提高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一)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履行工作职责

首先,要增强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2]另外,还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二)建立健全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要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明确实验室档案工作任务十分重要。学校要加强档案建设,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各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并将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到位,以此推动实验室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信息设备不断出现,其中包括电子文件、多媒体技术等。因此,改革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十分必要。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以往的纸质文件转为电子文件,增强信息采集、传输等功能,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四)提高实验室档案工作的必要环境与设施

在实验经费中应划拨一定数额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室档案建设,完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购置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比如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等,为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质量提供物质保障。

(五)开发实验室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提高实验室档案的技术效用与管理效率,采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实施各类资料的数字化管理。[3]可以利用计算机等网络技术进行档案管理,便于档案的储存、管理与查询,有效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水平。

(六)落实多级管理体制

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开展多级管理,首先要制定有效的运行机制,将实验室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分布与档案管理相关的人员,实施统一管理、分工合作的方式,有效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质量。

五、结语

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工作职责。[4]然而,当前实验室档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实验室档案管理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的方法落后等。因此,提高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十分重要,首先要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与责任感;根据实验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改善实验室档案工作的环境与设施;开发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落实多级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

(作者单位为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瞿翠玲,堵锡华,岳玮.高校实验室工作档案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研究[J].广东化工,2014(20):175+177.

[2] 郭梦鸥,黄金莲,马细珍.试论高校实验室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突破口[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 (07):83-84.

篇8

关键词: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23-02

实验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素质教育、培养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决定一个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是高校教育管理及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实验室中,学生能够学习知识技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开发科研创新思维,有着与单纯传统理论学习完全不同的作用。所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物质资料等的质和量,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校的办学效益。对实验室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能够大幅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所以,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校充分发挥职能、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环节。目前,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深入,国家开始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并逐年增加经济投入,同时各个高校积极提高办学水平,向现代综合型、大规模大学方向发展。因此,各高校投入巨大资金购置、更新实验室仪器设备,使实验室现代化大型科技设备在价值和数量上迅速增长,实验室规模和科技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实验室规模的大幅提升,也会相应地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并没有跟上设备更新的步伐,之前的惯例模式与当今新形势下的高科技设备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设备购置、淘汰和更新衔接、设备重复购买与闲置、设备利用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系统监管制度、没有良好实验室文化氛围等问题。因此,加强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对充分发挥实验室职能、保持实验室高效合理使用、进行资产保值与合理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室管理现状

实验室管理工作通常是目前高校管理中的薄弱一环。加之近年来,高校改革及扩招致使各高校的实验室出现快速、持续的增长势头。由于全国各高校的实验室总量的日益庞大和数量的急剧增加,对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实验室管理成为重要课题。在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发现,高校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出现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实验室的资产管理意识理念淡薄,有重投资轻管理的情况。由于高校实验室资产价高数多,所以对实验室资产的管理责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全国大部分高校长时间以来普遍存在着重视资金投入而忽视实验室资产的管理,财政拨款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大部分来源。对成本核算,学校实验室进行的很少,一般不进行资本折旧,直接导致资产的运用与管理严重脱节,在投资效益和投资监督评估上,非常缺乏相关的管理机制。

2.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与机构不健全。高校实验室的设计原则以相关资源的配置和各学科的设置为根据建立起来,常常采用两级分层管理模式,属学院级统一管理,但并没有设专门的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日常性管理。大部分高校教务处与实验室相对独立,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对高校创新实验教学开展的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的需要,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此外,因为实验室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工作考核制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评估通常得不到重视,因此导致实验室可能出现的各种日常问题得不到解决,效能降低。同时,在管理工具和手段上的落后,造成实验室缺乏实时、动态的管理。

3.实验室管理人员建设制度不完善。由于近年来的需要,全国大部分高校普遍扩大引入高水平实验教学人才的力度,但总体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对实验室人员的重视程度。好多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大多停留在“辅助教学”性质,处在相应的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与之带来的是,同普通教学岗位相比,地位低,薪酬少。地位的不平等,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上有很大影响,人员流失时有发生。

4.安全隐患问题。目前,高校实验室规模扩大,部分实验化学药品种类繁多,有部分易燃易爆甚至有毒物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三废”物质,及过期、失效试剂药品等。若上述问题处理不当,将会构成环境污染。为了防止环境污染、中毒、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为保证科研工作及实验教学的安全进行,需要采取详尽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加强实验室管理措施

1.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重视实验室日常管理。(1)及时清查,保持资产数目准确,设立专人,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清查实验室设备、仪器、耗材等,进行统计,使实验室资产实时更新,保持准确,以把握实验室资产动态。同时,为避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供应不足现象,须及时将实验室现有仪器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清理,清楚地统计出报废仪器设备台数、可正常使用仪器设备台数、已坏待修仪器设备台数等,以此为基础制订仪器设备年度添置计划。同时,应注意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按轻重缓急列出购置顺序。(2)加强设备仪器的日常维护。在实验室的日常使用中,将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若发现问题,须及时处理,妥善处理好设备供应、维修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由于高校实验室设备仪器种类多样,服务功能单一,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全方位管理,重视全过程技术跟踪管理,其中包括设备选择、购买、接收、安装调试、应用、维修及报废等环节。无论哪一环节出问题,都会打乱教学计划,影响科研工作进行。

2.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与机构。(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需要符合学校的规定,顺应当前的时展趋势,能够从宏观协调整体运转,同时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情况,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规章制度要不断完善,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调整,以适应当前实验室的管理需求。除实验室中的基本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还应有设备购置制度、验收领用制度、检查维修制度、报废制度等,不仅涉及仪器设备等硬资产,还要涉及科研教学文件、技术操作资料等与科研技术、师资队伍及社会服务等在内的软资产。(2)落实规范机制,使规章制度具有约束力和强有力的规范作用,落实到个人的操作机制。将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分工,按照分级管理机制和实际应用情况的要求,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权利到人,责任到人,权责清晰,使每项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提高管理人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整体提高实验室的管理层次。

3.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以及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实验室建设中,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实验室应重视对实验人员实践技能的培训,积极鼓励实验人员参加有助于提高业务水平的会议,拓宽实验人员业务水平,全面熟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提高对设备的维护维修水平。学校实验室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高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实验室管理队伍,这是提升实验室教学质量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力保障。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在职学习和岗位培训,使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实验室管理的专门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4.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在实验室固定资产的数据管理中,配置一台专门的固定资产数据管理服务器,运用网络化管理方式,增加各院系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时效性,由校一级实验管理中心对服务器的数据进行统一实时有效管理。在管理中,我们应注意:资产科目的规范性,账务、名称、型号要保持一致,将实验室设备进行明确分类,固定摆放位置,建立条形码快速管理等,以及建立实验室管理清册、移交清册,将管理责任落实。实验室固定资产的统筹管理,要想做到简便、规范,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重要的措施是采用先进管理工具和先进管理方式。高校实验室资产利用率的上升,对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实验设备利用效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加强各院各部之间对实验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利用校级网络条件,建立实验室资产共享平台,使实验室设备的互联互通渠道顺畅,提高实验室各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效益。这有利于各院各部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避免低水平实验室的重复建设,极大地保证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的最优配置。其次,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另一方式是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在满足本院本部实验室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实验教学的时间间隙,对外开放,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效益。

5.加强实验室安全保障。首先,制定严格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将安全意识贯彻到实验室的每一处、实验的每一步。其次,增加消防设施,及时进行检查维修,更新保养,同时使消防通道保持通畅,及时消除可能的危险因素。再次,组织实验室使用人员进行有效的学习,提升遇到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在实验设备材料的购置与使用存放时,根据特点进行分类放置,危险品要存放在指定地点,避免扩散污染等。在实验室的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实验设备的常规性检查,及时消除潜在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废弃物,妥善处理“三废”物质。

参考文献:

[1]朱文雁.高校实验室的资产管理与文化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

[2]黄婧.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06,(2).

[3]刘彦玲.高校实验室资产管理工作探析[J].科技向导,2011,(33).

篇9

关键词:语言实验室;维护;原则;方法

语言实验室是外语现代教学技术的集中体现,是为外语教学服务的重要工具,它源于外语教学实践,服务于外语教学改革,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1][2]语言实验室的维护和保养,直接关系到语言实验室的使用寿命,关系到为外语教学服务的效率,因此保证语言实验室正常安全工作对学校师生教学任务的完成意义重大。我院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引进语言实验室来辅助外语教学,通过学院多年来的努力与投入,目前已建有语言实验室10间,能同时提供520个学生终端来进行教学或考试。由于这些语言实验室有新有旧,有模拟型的,还有数字型的,其结构和功能包括安装设备的教室环境也各不相同,语言实验室的教学对象除了学生,还有相当一部分进修教师,这都给语言实验室的维护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难题。针对以上维护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情况,

我们总结的原则和方法是:未雨绸缪、专人管理、以人为本、区别对待、制度保障,并把这些原则与方法应用到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的各个方面,使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使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

一、语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专业技术维护中的未雨绸缪原则

语言实验室一般配备有计算机、教师终端、学生终端、录像机、录音卡座、影碟机、功放机、音箱、展台、耳机等。这些设备结构复杂,数量众多,技术含量高,维护难度大,一旦发生硬件故障就只能由原生产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特别是在设备超过保修期后,维护语言实验室设备硬件会产生相当大的费用。

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我院在购置语言实验室之初就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厂家提供的售后保修期限必须由一般的3年延长至6年。对参与招标的厂商及其设备进行考察,向已经购买了同样设备的兄弟院校了解其设备性能及售后维护的具体情况。因为,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仅仅相信产品的技术参数是远远不够的。[3]在同厂家签订的具体合同中详细规定保修的内容、范围,除了保修期限,还包括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使用教师的培训次数、培训内容,每学年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巡视的次数和维护范围,语言实验室设备软硬件更新改造的优惠幅度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语言实验室投入使用前就解决好后续的设备保障问题,并通过签订正规合同确保有效执行,从根本上解决语言实验室使用中专业技术维护方面的后顾之忧,使语言实验室的巨大效能得以充分释放,为语言教学顺利的实施提供全面的保障。

二、语言实验室日常维护中的专人管理原则

语言实验室必须设置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确保实验室设备安全稳定运

行。[4]语言实验室除了专业技术维护外,平时的日常维护也非常重要。日常维护是语言教学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它的维护原则是主动维护为主,应急维修为辅。所谓主动维护就是经常主动检查语言实验室设备,尽可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故障。[5]高校语言实验室教学任务重,使用频繁,日常维护工作比较繁重。

目前一部分高校由于电教管理人员不足,大多采用兼顾管理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就是管理员在管理语言实验室的同时还担负其他工作,人力资源成本是得到了节约,可是语言实验室的日常维护效果却大大降低了。尤其当多个实验室同时出现小故障时,就会造成管理人员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情况,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我院采用专人管理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即每两个语言实验室就配备一名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该管理员同时不再负担其他工作,专心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语言实验室日常维护的内容有:每学期开学前对语言实验室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每一台设备都能正常使用,如有设备技术故障及时通知厂家来人处理;每学期开学时对在语言实验室上课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设备使用培训;每次上课提前二十分钟打开设备,为上课做好准备;课间与上课师生进行沟通,了解实验室使用状况,同时监督学生对实验室规章制度的遵守执行情况,对上课期间出现的小故障(如耳机不响、鼠标失灵、显示器没有图像等)及时进行处理;每次下课后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填写日常维护日志,如有异常情况(如设备发生技术故障、损坏、丢失等)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每学期结束时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自我院采用实验室专人管理以来,从未发生任何教学事故,管理员办公室就设在实验室隔壁,如遇设备故障管理员在20秒内即可赶到现场进行处置,有力地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认可。

三、语言实验室环境维护中的以人为本原则

语言实验室的服务对象是上课的师生,我院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上课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让使用语言实验室的师生感到温暖,保持心情舒畅。[6]具体措施如下。

(1)语言实验室属于精密教学仪器设备,它的环境维护对于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我院为每个语言实验室均配备了两台大功率冷暖空调,无论室外夏日炎炎还是白雪皑皑,实验室内总能做到四季如春,让仪器设备和上课师生在课堂上均能保持最佳的状态。

(2)为了给在语言实验室上课的师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院给每个语言实验室的窗户都安装了隔音窗帘。这样不但起到了隔绝外界噪音的效果,还隔绝了室外的光线对显示器视频效果的干扰,一举两得。

(3)由于语言实验室属于密闭环境,空气流通不畅,上课师生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会因为室内空气含氧量降低而引发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脑涨等情况,我院为每个语言实验室安装了静音换气扇,这样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时时通畅,又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4)语言实验室的卫生保持是实验室环境维护中的重要环节,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保持教师饱满的授课热情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不但是语言实验室教学的对象,还是语言实验室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因此我院将学生作为实验室卫生维护的主体,以教学班为单位,每次课后分组轮流打扫实验室的卫生。并在同一实验室上课的各教学班之间进行卫生评比,通过相互打分每周评出名次,对第一名给予在管理员指导下自由使用语言实验室两课时的奖励,对学期累计总分第一的班级由学院领导颁发奖状、奖品以资鼓励。

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把学生由实验室维护中的被管理者转变为实验室环境维护的参与者,调动了学生对实验室卫生维护的参与热情,也让他们对实验室卫生维护的过程有了深刻体会,促进他们在以后的实验室教学活动中对实验室卫生的自发保持。

(5)在语言实验室的安全维护方面,我院针对语言实验室电器电线多、人员密集的特点制订了具体明确的语言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由管理员每天监督条例的具体执行情况,并将执行情况记录在案。对上课师生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每个实验室门口均配有消防栓、室内配备瓶装灭火器,并将其使用方法告知每一个上课的师生。为每一个实验室制作疏散路线图放置在室内的醒目位置,由管理员为上课师生特别是新生进行讲解,做到人人清楚明了。制订紧急情况处理预案,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管理员根据预案第一时间疏导学生和教师安全撤出实验室。做好语言实验室的安全维护工作是需要管理人员和全院师生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8]

四、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中的区别对待原则

语言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设备损耗,其使用的稳定性和教学效果会不断降低,如何才能在保证设备安全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老设备的效能呢?我院的方法是在维护中将其区别对待。我院为每个实验室都建立了详细的综合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实验室投入使用的年限、每学期的使用和维修记录、学院师生对实验室使用状况的反馈、厂家技术人员定期评估记录等。依据实验室的档案记录情况,由专人对其使用效能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实验室使用时间在三年之内的,以简单的日常维护为主。重点在于加强对上课师生的操作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语言实验室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尽量减少因人为的错误而造成的设备损耗,并为语言实验室的课堂秩序、环境卫生保持、设备操作、保养及维修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类,实验室使用时间在三到七年之间的,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使用时间越长的检查间隔的时间越短,以便于及时掌握设备的使用状况。对实验室设备开始出现的多发、常见故障进行统计、备案。如发现主要设备技术故障的苗头就提前通知厂家技术人员做出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备案,为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第三类,实验室使用时间在七年以上的,延长两次使用语言实验室之间的时间间隔,因为逐渐开始老化的电子设备连续使用会造成设备电子元件过热而引起如短路、断路等设备故障,进而影响正常教学。同时每次课后都要进行设备普查,以保证下次上课的顺利进行。预备应急方案,一旦教学中实验室主要设备出现技术故障且一时无法解决,立即调至其他实验室,优先保障教学的继续进行。

我院通过对实验室分类进行维护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把管理人员的维护力量更多地投入到更需要重点关注的语言实验室上,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五、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中的制度保障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言实验室的维护工作需要有健全的维护工作制度,有了规章制度,才能做到职责分明,使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制订完善的维护工作制度是保障语言实验室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制订必要的维护工作制度也是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的重要依据。认真执行维护工作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语言实验室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强化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维护意识,规范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维护手段,[9]从而使语言实验室的优越性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维护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的正常运行,使语言实验室的维护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我院通过历年来对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制订了一系列针对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的规章管理制度,有“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维护制度”“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守则”“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守则”“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维护制度实施细则”“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卫生维护实施细则”“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安全维护细则”“外语学院语言实验室紧急情况处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还对不同型号的语言实验室制订了有针对性具体操作规程和维护流程。

在制订规章制度的同时,学院领导还定期检查这些规章制度在语言实验室维护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情况,并根据实践中的反馈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如何对高校外语语言实验室进行科学、高效的维护,以充分开发、利用其各项功能,发挥其最高效率,就成为摆在广大高校电教管理人员面前的课题。[10]

只有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充分科学合理的使用语言实验室,让各种设备高效运行,最大程度地发挥语言实验室的优势,提高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锡琨,于兴贵.浅议高校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信息技术,2008(07):157―158.

[2]于海川,朱 捷.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24):93―94.

[3]张彦青.浅谈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购置、管理与维护[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5(06): 97―100.

[4]张宝玉.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实验室科学,2006(03): 98―100.

[5]陆才兰.浅谈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01):111―112.

[6]熊学梅.试论语言实验室的人本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03):82―84.

[7]宋竹鹃.浅析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科技信息,2010(02):374.

[8]于 海,王新安.浅谈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安全问题[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恭维英.基于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探析[J].科技信息,2010(16):638.

篇10

开放的内容和形式较单一。目前,我校因培养方案与实验教学大纲中无相应规定实验室开放的内容,致使实验室开放无法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接轨,只是单一地以实验室开放项目立项的形式实施实验室开放,或考虑到大四学生要做毕业设计,所以优先选择能带毕业设计的教师所在的实验室开放,而这些实验室多是科研实验室,开放内容较集中在研究探索性实验。网络化管理平台薄弱。基于网络化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可以对实验室开放的过程、质量进行全程监控,是实验室开放高效运作的重要支撑,目前部分高校还未购置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所以对实验室开放的管理还局限于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收效甚微。

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主要措施

实验室的开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受牵制的因素很多。实验室开放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和经验,必须探索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开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学校应明确职责,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实现对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的统一管理,逐渐构建多层次、梯度化的实验室开放硬件平台,资源共享,以利于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为推动实验室有序开放,高校应在实践过程中努力改进,建立较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等规章制度。(1)实验室安全。随着实验室开放,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增多,应在实验室原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实验室开放制定和补充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开放安全制度”、“药品试剂使用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等。(2)明确职责。为了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有效性,对实验室开放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人员规定明确的责任,建立实验室责任制。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开放课题的实施,包括开放信息、实验室开放中的仪器设备管理、药品试剂的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指导教师负责在开放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督促学生有序进行开放课题研究,审阅学生提交的实验室开放成果。

为争取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室开放中,学校应通过修订培养方案设立实验室开放条件下的创新学分,加大实践环节的学分比重,应对低年级、高年级和优秀生进行分层次开放,规定必须获得一定的基本实验学分、综合实验学分、创新实验学分才能获得学位毕业;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学科的竞赛活动,如果在高水平的学科竞赛中获奖,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时给予适当倾斜,对获得各个级别实验竞赛奖项的学生,校、院两级在全校或全院范围内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到学校的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每个课题给予学生经费资助,申请到省级、国家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省、国家下拨经费的基础上,与“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作为培育项目给予经费配套资助。对本科学生发表的科技论文,按级别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