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思维怎么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数学思维怎么培养

篇1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是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教学解题中最重要的解题手段就是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直接、有效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解题技巧,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一类例题的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达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教学目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及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高中数学作为所有学科中逻辑性最强、最为复杂的学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存在着错误的理解和认知,而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对解题教学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认识,其进入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题海战术”被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当做数学教学的唯一教学方法

试看历年各省市高考卷、各种模拟真题,内容各式各样、问题五花八门,但古语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问题怎么变化,其本质是不会改变的。高中数学有130个知识点,而只有9大核心考点,所以教师不管怎么想尽心思、费劲脑汁出题,其出题的考点也必然在这130个知识点之内,题目之间唯一的区别不过是问题的方式、情境不同罢了。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将与高考必考的9大核心考点及一些极有可能考到的比较重要的考点有关的习题归纳为几类,每一个可能考到的知识点都找几套试题让学生练习,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大量做题来掌握类似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师不需要深入讲解,学生凭借记忆及经验就可知道如何解决类似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这样重复式的做题并没有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效果,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不能达到高中数学教学应有的效果。

1.2高中数学教师往往忽视教材进行教学

每年的课程改革都倾注了全国知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毕生的心血来归纳、总结、分析的,针对当前高中生特点及时代的发展需要,悉心编制,浓缩的是一代人的心血精华,有些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习惯性的按照自己固有的思路及课件或笔记进行教学,往往忽视教材内容,不针对教材给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讲解,只根据经验对部分典型例题介绍一些经典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仅仅了解教师所知的解题方法,教师不对题目的情境及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使得学生对题目的认识过于片面,不能深层次的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不能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只要掌握了老师讲解的经典解题方法,就不需要学习数学教材,这样不利于熟练的掌握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点,这是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一个极大的误区。

二、对于高中数学解题教学误区的对策研究

2.1因材施教,重视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

高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熟读教材,认真备课,及时更新课件及笔记,制定与新教材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以高中数学教材为依据,根据教材内容,详细的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认真学习教材中列举的经典习题及基础知识点,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并且能灵活运用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2.2要善于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是高中所有学科中逻辑性最强、最为复杂的学科,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数学解题教学时,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答,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解题教学课程中来,让学生主动去学,并且愿意去学,而且能发散思维,发挥想象,锻炼数学思维,提升解题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篇2

关键词:数学数学 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

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

(1)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

3.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3

【关键词】 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障碍

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1.1 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2 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

1.3 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2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2.1 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2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2.3 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4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如:设x2+y2=25,求u= 的取值范围。若采用常规的解题思路,μ的取值范围不大容易求,但适当对u进行变形: 转而构造几何图形容易求得u∈[6,6 ],这里对u的适当变形实际上是数学的转换意识在起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如“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等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后,学生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常忽视定义域问题,为此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判断函数 在区间[2 6,2a]上的奇偶性。不少学生由f(x)=f(x)立即得到f(x)为奇函数。教师设问:①区间[2 6,2a]有什么意义?②y=x2一定是偶函数吗?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学生意识到函数 只有在a=2或a=1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时才是奇函数。

篇5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教学方式

教育从来都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好的教学方式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为了强化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一直致力于教育观念的革新,比如制定新课程标准和强调素质教育等……导学案的教学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为全面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作出深刻的贡献。高中数学在人生的教育阶段乃至整个人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锻炼思维能力,提升逻辑严密性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在高中数学课上运用好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极高的推动作用。

一、导学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根据高中数学的特点来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方法能够极大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因为它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空间。将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首先能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启发、探究的学习目标;其次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有积极作用,让学生更多、更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并能熟练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体现高中数学教育的核心思想。

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建立学习目标

目标是学习的动力,而确立了目标才能清楚这节课要学什么,如果像无头苍蝇一样的乱撞,不仅学不到任何东西,还会失去继续学下去的欲望。比如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上册的1.2课时《函数及其表示》:一看标题就知道,这一节要接触到一个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概念――函数。通过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得知,函数是表示每个输入值对应唯一输出值的对应关系,所以了解函数的定义就是老师应该让学生建立的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学习重点

任何一节课时,都有重点知识,整节课基本就在围绕这一重点知识做深入的或是发散性的讲解,要是连本课时的重点都没有搞清楚,讲的再深、再多,也不可能听得懂。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的1.2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节的重点是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附带的讲解了三角函数在三角学和天文学中的应用。如果老师大讲特讲天文,忽视了三角函数的理论知识,那么学生们即使很感兴趣,也听不懂。

(三)优化自主预习

预习是导学案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预习习惯与方法能够极大提升老师在课堂上的效率,而预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明显表现形式。学生在自主预习的时候,不能简单的看一遍就完事,而是要试着自己弄懂章节知识点,根据自学的结果记下有疑问的地方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而对于有些自学难有成效的章节,老师可以稍作点拨,引导学生按照怎样的步骤或思路预习。总之,不管某一章节有多难、多复杂,都必须要求学生预先自学一遍,只有在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风格对这一章节有个初步的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最有效地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四)加强合作探究

现在什么都讲合作,而学习上的合作更是重中之重。一节课的时间和老师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并且由于不同学生在思维和理解能力上的差异,老师讲的同样一句话,有些学生能听懂,有些学生可能就听不懂。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三上册的1.1课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已知sinA为30°,a边长为2的情况下计算c边长。通过公式可以得知c边长为4,但此时有些学生可能不解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而解释此问题又会影响老师的讲课进度,那么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下课后讨论这个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可以在弄懂这个问题之后,选择一个休息时间向老师叙述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五)教师分析精讲

任何课程都有难易之分,对于难点部分,老师要做到详细、透彻、全面的讲解分析,要做到让学生彻底理解。尤其像数学这种对逻辑思维有着严格要求的学科,对于有些问题,哪怕学生只对中间的某个环节不懂就无法解出正确答案。精讲分析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有些学生已经理解了,但在实际运用中却老犯错误,不是在计算时带错了数字,就是搞错了公式,如果老师对这一问题做深入全面的精讲,学生就知道这是难点,自己在计算时要多加注意。

(六)巩固学习成果

学会不等于掌握,要经常复习所学内容才能保证学习成果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高中课程繁多,学习压力大,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大量新的知识,很容易忘记刚学过的内容。高中数学老师要保证经常性地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反复练习已学内容,拿出专门的复习时间,让学生强化对已学内容的认识。

(七)发散拓展延伸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发散思维能力,学会举一反三。高中数学老师应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导学案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主流。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方向。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能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中 情景教学 数学教学 应用 影响

一、情景教学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应用

(一)设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教学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因为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高中学生普遍认为这是高中所有学科当中最难的一门课程。在课堂上设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于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并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与认知。对此,就需要特别注意,情景教学的应用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排列这一部分内容讲解的时候,可以拿足球比赛来进行讲解,足球比赛每次能够上场比赛的队员有11名,现在某队有22名球员,如果要让每场比赛,每一个足球队员都可以参加,那么可以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在黑板上表示足球比赛的大致情况,列出学生较为孰知的一些足球队员,借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其学习热情。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数学情景教学创设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普遍,将数字化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教材当中一些比较难以表达内容,利用图像、视频等等电脑技术进行讲解以及剖析,这样可以让较为抽象的知识具体显示出来,这样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较为繁琐的数学问题,也要支持学生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解答。比如:教师可以利用coreldraw、PS等等电脑软件来进行立体几何图形绘制,经由这些3D立体几何图,来对几何方面的教学进行讲解以及剖析,这样就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对其结构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的时间,有效的增加了课时利用率,节约了时间,让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高中数学教学除了上述这两种方法,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竞赛等等方式来进行情景设计。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情景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兴趣。

二、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有哪些积极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处于被动地位,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性思维。在进行新课改以后,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具体影响如下:

(一)情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保持对高中数学教学充足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给其所带来的乐趣,情景教学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关于数学问题思考的时候,了解到数学的魅力。兴趣永远是学生做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那么学习自主性自然就会被提升,并且学生还会主动的研究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且把以及学到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将“终身学习”理念贯彻到高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将来有很大的帮助。

(二)情景教学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概念

虽然目前我国是实施的是应试教育,但是笔者认为高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将高考作为教学目标,因为学校的主体是人,学习主体是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习知识而服务的,学校本生就是知识传承的地方,一旦商业化或者目标性过强,这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其身心发展的健全有着一定的影响。然而情景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拓展其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已经学习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胡爱君.浅论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才智,2011,(8):118-119.

[2]古春琴.浅谈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成功(教育版),2013,(1):39.

篇7

数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9—0091—01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探究”、“合作学习”、“数学建模”等形式多样的课改方案,强烈地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学环境。无论是课时的减少,还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都对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思考:高中数学课怎么上,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思考一:数学课堂的核心应从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

数学作为一门既基础又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涉及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掌握基础知识,把握解题技巧和了解思想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师的“教”,更主要的是要靠学生的“学”。我们数学教师应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有些学生听课的时候只关注题目的结果,教师应让学生关注结果产生背后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兴趣的问题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好办法,问题能促使学生互动。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设计一些问题串,要提好问题。

思考二: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局限,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是好是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我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才能化难为易,让学生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我们还可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结构,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然后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正确的观点,以免暴露不完全、解决不彻底。当然,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尝试探索用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篇8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其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对于不少问题学生难以解答,并不全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太难,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所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衔接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自然也无法把握其本质。另外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解决。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

3.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如刚学立体几何时,一提到两直线垂直,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两直线必相交,从而造成错误的认识。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突破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对策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19页)水平的个性差异,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3.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题目,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要待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当然,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教学;实施路径;效果;对策

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高考改革也不断推进。促进学生有个性、全方位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最为核心的理念。尤其是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反思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从本质上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出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在传统的数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指导,导致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复习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将数学复习效果降低。下面,笔者就简析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之自主导学对策

想要保证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应用自主导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仅发挥引导作用,进而使学生可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导学策略中的“自主”就是要将数学复习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学生在教师所创建的情境下开展学习。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需求和条件,自主选择数学学习的方法、目标以及内容,通过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进而将具体学习目标完成。自主导学策略中的“导学”就是指高中数学教师要扮演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对学生学习活动开展指导,保证指导具有针对性,开展先学后教的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

比如,在开展“函数的图象”复习课程的时候,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由认识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能力目标共同组成。认识目标为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函数图象以及变换方法,可以通过函数图象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感目标为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乐学者。在开展复习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自我回顾学习到的基本函数知识,比如指数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对数函数等。其次,让学生画出函数图象,并且说明它们怎么样从f(x)=x2平移而来,比如f(x)=x2-1。而后,为学生巩固和提升函数图象知识。最后,组织学生设计知识系统图,这实际上是对函数图象知识的反思和总结。

二、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之交流归纳对策

在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中实施交流归纳对策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以抛物线复习课程为例,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要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可以自己整理和归纳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以及抛物线的定义,在课堂上使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在开展复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本节课要针对抛物线开展综合性复习,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加强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乐于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使学生可以上台将自己总结的内容展示给大家。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总结了抛物线标准方程以及定义(如下表所示),并且将最基本几何性质总结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总结和概括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对比,通过绘制图表,使难懂和容易混淆的知识一目了然。

三、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之自诊反思对策

自诊反思是自我诊断和对自身行为思想实施思考和检验,自诊反思对策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回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思维回路,将思维回路作为根据开展的反思构建过程。学生通过自我整理好题和错题,总结方法和结论,开展具有周密性的思维和思考,进而对知识进行再认识。所以,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过程中,自诊反思模式并非单纯总结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经验,而是要求学生必须审视自身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积极的探索和思考,思考的对象就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调控和审视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行为,科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而开展新的高中数学学习活动。自诊反思对策能够从本质上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素养,促进高中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进而保证学生可以顺利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中数学复习课程中,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因,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理论基础来对高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析。在探索过程中,针对高中生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中主动性不强、多解思路欠缺、缺乏概括梳理能力以及错题反思能力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通过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中开展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敏伟.总结高考命题规律,反思高三复习教学,探索未来命题趋势:从高考试卷分析上透析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教学通讯,2015(12):24-25.

[2]孔凡哲,崔英梅,严家丽,等.科目分层凸显高色 一以贯之突出课程本质:澳大利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最新特点及其对完善我国高中标准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4(03):99-107

篇10

关键词: 初高中衔接农村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必要性

(1)主观原因: 农村中学生

由于农村中学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导致农村学校生源比城关生源要差很多。升入农村中学的高一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初中学校,是重点高中录取后留下的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都较差。教师的投入与教学效果,学生的投入与收获存在极大的反差,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许多新问题和困难。

一,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有部分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于是在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甚至升入农村高中的一些学生连初中的知识都掌握得不够完备,或者遗忘。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的基础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学生能做到认真听讲,能将老师讲的内容融会贯通,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很差,上课不专心,对这一学科自信。

二,学习方式没有改变。进入高中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由于课时原因,学生练习比较少,但农村很多学生却停留在初中的“多讲多练”的教学模式中,常常听到许多学生说:“老师讲的我几乎都明白了,怎么做题就不会做,老出错。”在初中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在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课堂上无法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从而部分学生就无法是从。

三,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知识面不够广泛、反应和接受能力较低。经过一轮选拔后的学生,刚进入高一,都是充满自信,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是经过集合、函数的讲解之后,有的学生就开始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思路,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进入了数学的“学困期”,他们感觉高中数学抽象、枯燥,数学符号语言较多,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滑坡,渐渐地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及自身认知能力的不足,往往导致其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对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高中生来说,关注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影响他们的各种心理因素,培养他们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2)客观原因:数学教材

一,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历来学生都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离生活很远。现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况、理论性较强。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知识内容整体上剧增,课时比较紧张,教学进度比较快,留给学生的练习比较少。但许多农村学生还停留在初中的思维方式:多讲多练的教学模式。高中内容“起点高,容量多,难度大”,这样不可避免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是教师教法的原因。

一,高中数学老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而初中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缺乏自学能力。

二,高中课程要求学生思维广阔,考虑问题全面,深刻,善于从不同角度挖掘出问题的实质,而初中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往往会使高中新生一开始便无法适应。

因此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学习对如何教学如何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的对策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是教师基于数学学科在初高中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不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农村中学的初高中教学衔接应立足于农村高中学生的现状,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将学生的认知结构重新建立和重组,使的新知识被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主要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这样进行,如应培养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预习质疑,复习巩固,好学多问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2,研究特点,寻找学法,有助于升华学生的自学能力。初中教师讲得细,学生较少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缺乏学习独立性。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别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复习。使学生有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3,磨砺学生的意志。对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虽然基础差,但很朴素实在,而且他们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理想尚未明确。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数学比较实用。让他们从数学的广泛应用和数学家们取得成就的动人事迹中受到鼓舞。通过介绍著名的科学家,结合教材和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以及我国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倾向性,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产生学好知识的迫切愿望。

4,高中教师应及时研究初中教材,找出高中内容与初中内容的衔接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整合。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先做好必要的铺垫: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韦达定理,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等。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5,改变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初中知识体会新教材的教学功能,结合高中教材的内容,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的新旧知识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要设计好教学程序,组织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另外还应明确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