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课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概念课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概念课教学模式

篇1

关键词:数学概念;单项式;整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模式探究

收录日期:2013年8月20日

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是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难点。数学概念,有的抽象难懂,不易理解;有的表达清晰,语句简明;有的规律复杂,难于记忆;凡此种种,各不相同。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并且在教学时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要由“静态的”教学定义向“动态的”生成过程过渡,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单项式、整式这样的数学概念,表达清晰,语句简明,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节课概念的教学环节为:体会感知认识概念——巩固概念应用辨析——深入认识灵活应用。下面具体说一说每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在“单项式”概念的教学中,先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用代数式表示有关的量,学生观察这些代数式中所含运算的共同特点,发现都是表示数与字母乘积的代数式。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代数式就叫做单项式。单项式概念是在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感知渗透的,学生能够体会到代数式是“用代数运算符号把数字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而单项式是只表示乘法运算的一种特殊的代数式。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单项式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二、巩固概念,应用辨析

掌握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进行往复进行。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还需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

例1: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有 (填序号)

(1)x+y (2)-■ (3)■

(4)■ (5)2?仔r (6)b

(7)-3x2+4xyz-yz3 (8)■

(9)■ (10)-3xy3z

例1中给出一些代数式让学生辨析,找出其中的单项式,并相互讨论,由不能准确判断的题目发现对概念没有理解透彻的地方。同学们自己提出疑问,再由同学们解决疑问。如■与■,在提出疑问后有的同学根据单项式的定义辨析的非常到位,紧紧抓住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的乘积这一本质特称,解决疑问的同时深入理解了概念。在理解概念后再让学生举出单项式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深入认识,灵活应用

概念的获得是由个别到一般,概念的应用则是从一般到个别。学生掌握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主动在头脑中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已有知识再一次形象化、具体化,而且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入。

本节课学生在掌握了单项式的概念后,教师提出“把单项式-3xy3z中的因数分成两部分,如何分比较合适”这一问题,获得一般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单项式。再由一般的概念到个别的应用,使学生熟练判断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并给出一些单项式的系数和字母的指数中含有未知数的较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来辨析、讲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概念,灵活地应用概念。

篇2

前科学概念是学生基于个人经验和自己的认知系统建立起来的对自然规律或现象的认识,由于它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非本质证据的支持,所以,前科学概念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顽固性,在教学中,要转变前科学概念,建立或构建科学概念有时会显得比较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能力,有效实施概念转变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以建构性教学模式来开展科学概念教学,能有效提高科学概念转变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以“饱和溶液”概念教学为例,谈谈科学概念建构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一些应用策略。

一、定向与探索:寻找概念的生长点

科学概念的建立,一般有三种情形:第一类是新建,学生基本没有经验基础,如机械功概念,需要用规定的方式来新建,这类概念自然很少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第二类是内涵与外延需要进一步精准化的概念,这类概念大都有一定的前科学概念,有的对科学概念的建立有正迁移作用,如溶解、密度等。第三类是一些“现象原型”,它对科学概念的建立有负迁移作用,如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所以,在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要设法为可以正迁移的概念提供完善概念所需的事实、证据,使科学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外延进一步拓展,在前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得到补充与丰富,从而建构起精准的科学概念;对有负迁移的概念需要重构,提供完善概念的依据,使之产生思维冲突,以产生改变前科学概念的动力,通过实证与归纳,重构起新的科学概念。 

 

根据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要促进学生由前科学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首要的任务是诊断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通过定向与探索,可将学生带回现实,以此来找到概念的生长点。

 

为了引出学生对“饱和溶液”具有的前科学概念,教学时,首先要创设特定的探究性问题情境,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定向。具体可以这样开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向一杯水中不断加盐,水是否会一直变咸?(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讨论后得出:不会,盐放多了就不能溶解了。)

师:是这样的吗?谁来用实验做给大家看看。

生:在装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边加盐、边搅拌,直到最后发现盐已不能再继续溶解了。

师:盐在水中的溶解如此,那么,别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否也是这样的呢?

生:用蔗糖重复上述实验,发现蔗糖最后也一样。

这一环节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定了向,即引导学生定向思考“怎么认识这一现象”的问题。此时,可以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系统去尝试解释,从而引出“饱和溶液”的前概念。

 

师:看来,固体溶质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这如同人吃饭会吃饱,再也吃不下了一样。你们觉得这时的溶液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比较合适?

引导学生说出“饱和溶液”的名称。

师:那么,你们觉得什么是饱和溶液呢?

学生尝试着给饱和溶液下定义。

生:溶质已不能再溶解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否则就是不饱和溶液。

……

可见,这一阶段以定向与探索为活动目标,教师要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供适切的活动与材料,让学生开展自主尝试与探索。

接下来是要让概念精准化和科学化,其任务就要引发学生对前科学概念进行自我纠正与完善,为接纳和建构起科学概念做好思想准备。

师:这些蔗糖在这杯水中已不能溶解,按你们的定义,这就是饱和溶液了。现在我用酒精灯对其加热,看看杯底的蔗糖会不会溶解?

实验看到,杯底的蔗糖又溶解了。

教师设计的这一“差异性实验”(所谓的差异性实验简单地说就是指呈现的现象或结果出人意料的、违反直觉的、似非而是的,并与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或常识相冲突的科学实验)使学生对原先的认知产生了怀疑,从而产生了多种与问题解决相关的想法,从而使学生产生纠正先前科学概念的动力。这样的定向与探索,找到了概念的生长点,也使科学概念的建构水到渠成。

 

当然,面对一个新的科学概念,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外,还要分析这些知识与经验对新概念的建立有哪些帮助或影响,以设计针对性的活动。

二、建构与交流:还原概念的生成过程

“差异性实验”为学生澄清概念与沟通学习提供了载体。在“改变水温”实验后继续设问:

师:看来,用你们的定义来界定某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还有不足之处,你们觉得该做些什么修正呢?

学生在对比前面的概念异同的基础上,自然想到了应在前面加上“一定温度下”的前置条件。接着,教师继续设计“改变水的多少”、“在原溶液中加入别的溶质”的“差异性实验”来进一步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在与自身经验的“冲突”和“矛盾”中构建新想法,使概念精准化和科学化,实现概念的同化与顺应。

 

在这一环节,建构与交流是主要的学习形式。因为“差异性实验”使个人认识与事实证据之间、个人认识与科学概念原理之间的“冲突”变得直接,交流则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困难。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其概念经历了“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转变。这样可清晰地呈现出学生对“饱和溶液”这一概念的发展、转变与形成过程,还原科学概念的生成过程,加深了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三、解释与拓展:明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里的反映。所以在对概念内容的描述中,除了重视文字的准确性和语言结构合理性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事实上,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的难点并不在于字面上的认识,而在于从抽象的概括性定义到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如饱和溶液的概念包括了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如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介绍,还不能有效建立起概念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学生要正确、清晰地理解这一概念,需要安排解释与拓展,在概念的运用中学会运用。

教学中,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释其正误:

1.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就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2.某硝酸钾溶液在3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8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

3.将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倒出一部分,剩余的溶液一定还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解释,学生就会对饱和溶液这一科学概念进一步地抽象化和理论化。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还要

面对不同的解释结果展开讨论,通过比较各自的结果,或者与教师、与教材提供的结论相比较,由此检查自己提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推理过程是否有缺陷等,使学生在有关问题的解释中正确、全面掌握概念。

 

为了拓展概念,区别与其他概念的异同,需要将概念放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以帮助学生获得应用新概念的技能,在运用所建构的新概念解释周围世界或新情境问题时,实现对新概念的验证、应用、巩固和提高,使新获得的概念在应用和拓展中得以精致化。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来巩固和提高:

 

要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可以( )

a. 蒸发水,看是否有固体析出

b. 降温,看是否有固体析出

c. 加入任何一种可溶物,看是否溶解

d. 加入原溶质,看是否溶解

四、反思与评价:提升概念学习的元认知水平

建构性概念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监控,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学习进展及与目标的差距,还要不断反思自己及他人的见解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以及推论中是否存在逻辑错误等。而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不是自发地产生的,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与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例如,在学习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要重点理解概念中的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这种溶质这三个前提,设计下面的四个问题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

 

1.硝酸钾饱和溶液是不是指试管里的所有物质?

2.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去掉?

3.硝酸钾饱和溶液里是否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4.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可变为不饱和溶液,那么,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有哪些办法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以上四个问题,考量的是学生对饱和溶液概念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反思评价与学习过程始终是平行的,是贯穿于“定向与探索”“建构与交流”“解释与拓展”的整个过程中的。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我真的理解了吗?我思维过程是否严密?我的前概念是如何转变的?是否还有更好的建构学习策略?等等。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如果意识到存在学习偏差,则通过及时调节学习过程,变换学习策略,从而保证学习过程向预期的目标靠近。

 

反思与评价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步进行,在具体教学时,宜采用协商对话的合作学习来进行,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学生间的质疑、争辩、纠错,形成共识、接纳是最重要的。其间,教师给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既要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典型错误、独特见解、值得推介的初步成果等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知识本质的外显表征。

篇3

关键词:物理概念;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056-04

一、问题缘起

高中物理难学,在很多学生心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坎,对于城市普通高中的学生,更觉得高中物理是影响高中学习的一道“魔咒”,高中物理难学,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完成高中物理学习任务,我们申报了微型课题《城市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与教学策略优化的实践与探索》,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找到形成城市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探求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优化,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书面问卷调查与学生个别交谈,学生反映了造成物理学习困难的多种客观原因,其中很多学生反映在物理每个阶段(或单元),对新的物理概念一开始学习时,就不够清楚、理解不到位、更谈不上应用。学生的反映使我们意识到,帮助学生认识、接受、理解并能应用物理概念是学生顺利完成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物理概念的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与策略是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思考并探索的内容。

二、理论学习

对于物理概念,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了教学要求:“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也指出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应该使学生认清概念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的含义,理解建立且适用的条件,认识相关概念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大纲中还指出了教学中的注意点:“概念的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物理概念呢?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的概括,是从个别的物理现象、具体过程或运动状态中抽象出的具有相同本质的物理实体。在中学物理中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用词语直接表达的物理模型,如质点、点电荷、轻杆等;一类是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如位移、力、电动势等;另一类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如加速度、动能、电场强度,等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认知过程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它由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组成。心理学的理论学习,使我们意识到,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一个物理概念的认识,应该且需经过三个阶段:感性具体——感觉,理性抽象——知觉,理性具体——应用。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我们在物理概念教学模式中,尝试注意抓住三个环节——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以帮助学生克服物理概念学习的困难,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三、探究过程

1.物理概念中——物理模型的概念教学。

【“质点”教学现场】

教学环节一 :感性具体。

师: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片。一幅是“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新闻图片,一幅是天宫一号飞行轨道在地图上的投影图片,在这两幅图片中天宫一号是如何表示的?

师:在观察天宫一号飞行轨道在地图上投影位置时,是否需要标明完整的外形?在观察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能否用两个亮点代替?为什么?

评议: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且有物理模型“雏形”的物理事实,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学习过程中必要的感性认识。

教学环节二:理性抽象。

师:在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有时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常常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物理学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师: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理想化 “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物理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理想模型法。质点就是这种理想化物理模型。

师:上面两幅图片中,天宫一号飞行在研究什么问题时可以看成质点?什么时候不能看成质点?为什么?

评议:物理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每一个模型的建立都有一定的条件和使用范围,在物理模型建立过程中,让学生弄清物理问题中所给信息的诸因素中什么是主要因素,什么是次要因素,

教学环节三:理性具体。

巩固训练(题略)

评议:学生在接受物理模型概念中,由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比较容易,关键困难是——理性的具体:在学习和应用模型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设置同一物体在不同物理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理性思考,掌握抽象研究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经验性的能力,既会建立物理模型,更能理解使用物理模型。

2.物理概念中——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教学。

【“位移与路程”教学现场】

教学环节一 :感性具体。

师:物体的位置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如何表示物置的变化呢?

物体的位置变化了,物体会通过一定的路程。但是路程是否能准确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呢?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做一个游戏。

(上课时,教师准备好米尺,展放在教室的走道之间如上图所示,在A点(0米处)、B点(3米处)和C点(7米处)三个位置放置三个标志架,然后请两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路径从A点走到C点。)

师: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情况如何?

生:一个同学先向北走了3米,然后向西走了4米;另一个同学先向西走,后向北走,然后向东走,具体走了多少要用米尺测量后才能知道。

生: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都是西北方向,“距离”都是5米。

评议: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具体物理现象的同时,注意认识现象中客观规律,并能学会科学地预见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趋势,为接受并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做好感性准备。

教学环节二:理性抽象。

师:我刚才的问题是请大家描述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情况,大家是否注意到“变化”这两个字,如何描述会比较清楚、准确?

生: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是向西北方向移动了5米。

师:在物理学中,把表示物置变化的物理量定义为位移。从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应该注意到,位移既有大小也包含了方向的含义。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位移的大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刚才两个同学的位移都是5米,方向指向西北。

评议:在对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自信与勇气在认识活动中运用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总结并分析后得到较为恰当的概括,在此前提下再进行理性抽象——建立新的物理概念,学生理解基础比较充实。

师:从定义可以看出路程与位移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表示位置变化,而路程是指物体经过的路线长度。位移含义中要表明方向,路程没有方向的意思。

教学环节三:理性具体。

巩固训练(题略)

师:同学们归纳出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的大小又如何计算呢?

生:①位移与路程不是一回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除此之外,两者大小不会相等。②位移是有方向的,路程没有方向,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关。③位移的大小,根据具体题目需要借助有关数学方法计算大小。

评议:对于用词语直接表达的物理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对比分析和推理归纳,让学生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按照刚刚建立的物理概念,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和原则来考虑问题,而不凭感觉(经验)做去分析处理问题,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

3.物理概念中——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教学。

【“加速度” 教学现场】

教学环节一 :感性具体。

师:物置变化了,表示物体运动了。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大表明物体运动快,物体运动慢说明物体的速度小。有些物体运动越来越快,有些物体运动越来越慢,那如何描述物体“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呢?

某自行车竞赛运动员启动时,3s内速度达到6m/s;某高速列车启动时,140s内速度达到252km/h;而100m跑运动员起跑时,0.2s 内速度达到12m/s。这三个物体的运动都是越来越快,但是那个物体速度变化更快?

请同学们把三个物体启动过程中相关数据填入表中。

评议:对于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普通中学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难以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表格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同时并预见客观规律,为接受并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做好感性准备。

教学环节二:理性抽象。

师: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时,可以通过比较物体速度变化相同的条件下所用时间的长短,也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师:在物理学中把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变化的物理量。加速度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评议:对于用数学语言表达的物理概念,借助数学表格和类比思维方法,可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最终认识新的概念。

教学环节三:理性具体。

巩固训练: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 ,4s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9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的汽车的速率。

(1)请在v-t图象中画出速度的变化图象。

(2)根据图像如何直观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如何比较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师:物体在减速运动加速度为什么会出现负号,它有什么物理意义?根据v-t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变化图象。对照两个物体的实际运动比较两个图象的区别。两个图象倾斜的方向不同,在同一图中倾斜的角度也不同。从倾斜的方向和大小能反映物体运动的什么特征?

评议:用数学语言表达的物理概念,学生普遍感到比较抽象,理性的具体——及时巩固非常重必要,练习中的感悟和图像直观的表示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接受并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强调概念理解中的注意点,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跟进反思】

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的精髓之一。如果把中学物理这门科学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砖石。要求学生学好物理首先是抓好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

1.以上三个教学探究现场,是我们在探究过程中根据三种不同类型的物理概念特点“节选” 的。当然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或策略,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探索是建立在普通中学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面对实际困难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研究,也是建立在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对话教学;自学能力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正为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课堂形式而努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摸索了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较陈旧,形式也较为死板,大部分的教材是以知识点或文体组合成一个单元,这样的组合形式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并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自己成为教材的“研究者”,真正的“活学、活用”教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摘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有计划地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组织学生定期欣赏优美的散文、诗歌等;并给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每人每天要读50页的内容,背诵一条或一句名人名言;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课文之间的异同点,班内定的阅读报刊,对好的内容要组织学生搜集、整理有用的信息,以达到对教材有益的补充。有时电视中的节目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开卷有益”,要引导学生多去图书室、阅览室,只有勤于读书,才会受益匪浅,才能学到课本中没有的东西,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是由师生关系、教学情景和教育教学环境构成的,只有教师与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做到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也就是说,只有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学习,才能互相成长。鉴于这一点,在每次做试卷的时候,我都是与学生一起做,学生用的时间可能多一些,我用的时间相对少一些,但是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学生的艰辛。有时布置学生写作文,我也和学生一块儿写,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可以说达到了“同学同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给学生创造自由讨论的机会,使他们真正地体验课堂,在讨论、体验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会困扰学生,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来,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理想境界。

三、通过师生对话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师生与课文之间、师生与编者之间的一个多重对话过程,是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为了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独白式”教学的弊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对话”教学形式。因此,可以说“对话”不只是单纯的传递形式,而是具有生成意义的功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可以了解大量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有效地保障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要懂得维护学生倾听权、感受权,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以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使文章的内涵充分地挖掘出来,尽可能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文底蕴,使自己的课堂效果更有时效性。可以说对话教学从作者的控制下把文本解放了出来,然后经过学生的交流、补充和教师适当的指导,形成了认知性实践与伦理性实践的有效统一。因此,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四、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能力、态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机制,也是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能力,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装知识的容器,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可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学习推进教育理念的渗透,使学生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探索,总结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五年制高职现状及主要问题

1.五年制高职的现状:

英语作为五年制高职的必修课,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直接升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水平较低,普遍缺乏学习英语兴趣,如果长久继续发展下去,我国五年制高职的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将几乎为零,从而直接影响我国未来技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利于我国为现代社会提供满足时代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发展目标。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在的学生主要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对英语学习的厌恶导致中考时总成绩偏低,从而选择五年制高职的学习。他们不仅仅是对英语的厌恶更有一种恐惧感。

(2)英语课本内容的难易问题:

学生在面对较难的英语课本时,总是感觉到枯燥和乏味,对英语的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如果选择简单的英语课本,不但完不成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3)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后: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一直沿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一味的依赖与老师的讲授和书本上的内容,缺乏自己思考,不爱动脑、动手、动嘴,即使学习稍好的同学也是哑巴英语,所有的学生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我知道要想学好英语,脑子一定要动起来,嘴巴一定要张开,课堂一定要“活”起来。

二、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随着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英语问题的日渐严重,引起了我院领导的重视,于是号召我院英语教研室的老师编写一本让学生喜欢的英语教材,同时还要对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幅度改革。一定要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起来。

1、学习国内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新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教学效果好起来,为了这一目的我们学习了很多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方法。例如,杜郎口中学的“10+35”教学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都不适应我们学生。因为我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太差。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出一种能够引领他们主动学习的新的课堂模式。

2、“441”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考虑到五年制高职没有高考的压力,我们教研室决定结合新编写的教材,才用“441”的教学模式,即:20分钟播放英文歌曲、经典电影对白或者是经典美文。20分钟讲解这些内容的单词和语法知识。剩下的5分钟,让学生体会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把他们整理出来。

三、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结果

为了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把好听而且好学的英文歌曲;好看有趣的经典电影对白;感人、励志的经典美文选择性地加入到了我们新编写的教材当中。当然我们知道光有一本学生感兴趣的书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带着他们学习好,应用好这本教材。所以这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听听力、读课文、朗读课文,读单词,背单词,学习语法,写英语作文等等。取而代之的是听歌,读经典美文,模拟电影对白等等。比如说,我们用听英文歌曲的方法代替听力的练习。放些好听又简单的歌曲比如《My Love》、《Take Me to Your Heart》、《Big Big World》学生爱听又爱学。当然我们不是一遍一遍反复的播放教他们唱歌,而是一句一句的播放,让学生去听,听到什么要写下来。对于整句话都听对、写对的同学要给平时成绩的加分,这样学生才会有动力,有兴趣。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参与了进来。

当然光有听力还是不够的,我们在编写的教材当中加入了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例如《熊兄弟》、《哈利.波特》系列,《加菲猫》等等有趣好看的电影不仅能吸引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练习他们的口语,提高他们的单词量。最后组织同学去表演,让他们把电影中的角色。这样上课的20分钟会很快过去,接下来的20分钟,要把之前的歌曲、对白中的陌生单词进行讲解。或者选择教材中的经典美文,一些关于爱情、励志或者是感人的文章让他们进行翻译。有的同学把很美的文章翻译得很直白,经过老师的讲解,他们自己都会忍不住笑起来。这样学生学起来也很感兴趣。最后的五分钟交给他们自己利用,总结一节课学习过的内容。这样,英语的听、书、读、写、译。我们在小小的45分钟都会得道不同程度的锻炼。

篇6

【关键词】CDIO 概念车制作 课程 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07-02

一、引言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的研究报告统计[1],我国的工科毕业生只有不到 10% 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缺乏是不适合跨国公司工作的关键。与欧洲等国家工程类大学毕业生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存在三大弊端:一是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普遍缺乏行业背景,二是课程设置僵硬,缺乏知识的融合与交叉,创新教育不足;三是缺乏对工程科技与创新的兴趣培养,缺少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教育。这样的状况导致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不强。中国提出在2020年前完成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就需要培养出基于工程实践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工程教育改革成为第一要务[2]。实现第一要务要从最基本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开始,课程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没有课程教学创新,教育改革就是空中楼阁。

2000年,美国爱德华・克劳利教授研究组开始对工程教育改革进行研究。经过四年探索和实践,他们合作苑⒊隽说囊桓鲂滦偷墓こ探逃模式――CDIO[3]。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以CDIO教学大纲和标准为基础,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CDIO模式为国际工程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4]。

将CDIO模式应用到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是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新尝试。“概念车制作”是新开设校级综合性专业校选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概念车制作的整个过程,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主动研究和学习,教师指导方式。将CDIO模式应用到“概念车制作”课程中,以学生团队在工作室(课堂)针对概念车为情境的理论学习、分析、思考为重点,构建一个“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重理论又重实践的工程教育环境。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

设置“概念车制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灵活性与广泛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该课程要求学生树立工程的概念,同时了解在完成工程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有相关的技术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书面及口头交流能力、资料的使用及查阅能力等,还有自我学习和管理等相关能力。使学生在系统分析与设计、制作、调试、信息处理、文档写作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积累实践经验,为造就出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的组织

“概念车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的过程,将概念车制作分成多项目(或系统)。该课程分成五组,每组学生 3~5人,包括车身组、传动组、转向及车架组、发动机组以及电器组。要求汽车服务工程和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基本安排在传动组、转向及车架组、发动机组以及电器组,成型专业学生安排在车身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分派到各组承担零部件的制作。

四、CDIO模式下的课程

1.课程的构思(C)

概念车就是最先进、前卫、环保、最能代表造车工艺的技术与科技发展设计的未来汽车。教学内容的构思是以概念车制作为平台,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该课程技术内容构思是概念车的制作项目,制作概念车要求每循环教学都有创新,在汽车节能、环保,轻量化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概念车主要包括发动机、底盘、电器和车身四大部分,每循环教学创新都要从这四个方面考虑。基于比赛和教学规律的考虑,每循环教学项目都在变化,构思概念车的系统创新是关键,这就是项目任务书。如2015年是转向系统的优化,2016年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开发。

该课题管理内容构思以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进行管理,使学生团队受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熏陶。

2.课程的设计(D)

根据构思的项目任务书,对构思课程教学进行设计。

(1)教学过程的设计

“概念车制作”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有很大差别,时间不固定,按照项目计划时间运行。主讲教师不站在讲台上将知识或技术灌输给学生,深入到学生团队中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团队按照项目计划书去学习和研究,推动项目逐步接近技术指标。

(2)教学方法的设计

“概念车制作”授课在 CDIO 模式框架内进行,需将 CDIO 精神灵活地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采用以学生动手和自行思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研究和思考自行完成,遇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研讨,和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最后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入工程的概念,而且还要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

(3)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技术方面包括,调研、构思、设计、制作、调试和比赛(若有比赛)或总结等内容;管理方面包括大学生日常管理、经费管理、数据管理、设备管理以及基地管理等。

(4)实训基地的设计

实训基地设计是按照ISO9001管理体系进行现场设计,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制作基地划分为车身成型区、学习区、加工区、组装台架调试区以及设备存放区。

3.课程的实施(I)

(1)技术方面的实施

实施过程按照项目计划时间进行。制作过程主要在实训基地。首先,学生团队调研和检索材料,了解和掌握该任务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如2016年的主要任务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开发,就要了解发动机电控知识和技术,掌握电控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学生团队要出去调研,记录和撰写调研报告。

根据比赛和教学的要求,撰写项目任务书。首先,设定本学期概念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2016年关键技术是发动机电控部分,其他系统进行优化。其次,对概念车进行总体布局,如2016年概念车采用三轮行驶系统,转向系统采用阿克曼转向方式,车架采用前一字后井字结构以及车身采用锥形流线型等。第三、零部件设计采用CAI设计并进行仿真车身强度、刚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第四、按照已经学过的《机械零件》的知识,对零部件选型。

按照零部件的要求以及计算分析结果,对零部件进行绘制,设计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工装夹具。根据图纸的内容进行制作,制作大部分都是学生团队在学院加工中心自行完成。

零部件全部制作完毕进行组装,组装后进行调试,调试先进行台架测试,台架测试通过后,再进行路试,如果有问题或效果不理想,再进行零部件优化,然后再调试,直到达到比较理想状态为止。学生团队在计算分析、制作以及调试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查资料或看讲义以及教师指导。

课程技术内容讲义总计九章,主要包括车架设计与制作、车身设计与制作、转向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制动系统设计与选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选型、电动车动力系统的设计与选择、燃油车动力系统的设计与选择、电动车测试过程以及燃油车测试过程。

(2)管理方面的实施

大学生日常管理、经费管理主要管理者是学生辅导员承担。数据管理、设备管理、以及管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主要管理者由主讲教师或其助教承担。

4.课程的运行(O)

逐步建立较完善的“概念车制作”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构建与现代企业较为一致的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使“概念车制作”课程能够正常运行,并逐步完善,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目标。

五、课程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按照平时考核、平时记录情况、月汇报情况、会议纪要、以及总结报告相结合考核方法实施。即每阶段或过程都有记录,记录作为考核的依据(20%);不定期或定期讨论问题和措施有会议纪要,纪要也作为考核的依据(20%);每月有各组汇报,汇报情况也是考核依据(20%);最后总结报告也是考核依据(20%)。平时有考核记录(20%),平时考核成绩由学生辅导员确定,其他考核由主讲教师确定。

六、结语

“概念车制作”课程经过2015年的试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效果,积累了一些课堂教学经验,为2016年正式确定校级选修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2016年开课已经开始,制定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自编了课程讲义,制定了课程考勤管理办法以及定期汇报制度,基本建立了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构建与现代企业较为一致的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仅一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只是雏形,持续的改进并逐步完善“概念车制作”课程,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麦肯锡.Addressing China's Looming Talent Shortage,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October 2005

[2] 查建中. 论“做中学”战略下的 CDIO 模式[J].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篇7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且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相关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集中体现了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和环境法学等学科分支知识的交叉和运用,在环境与生态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建立我国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制度。随后,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编写、人事部审定的《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正式出版,大纲规定环境影?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设4个科目,注重考查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2010年国家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场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及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历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考试通过率极低,许多高校学生也因为环评工程师的高走低出而不得不放弃从事环评工作;同时,高校在教学方面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讲授、轻自主探究,导致部分毕业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这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现学先用、用人单位意见多多的局面。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部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出台了很多规范文件,加大环评改革力度,社会对于环境专业学生的要求随之水涨船高。

一、环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弊端

1.教材过时、滞后。教材作为承载知识的物质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多年一直使用的教材为2001年出版的《环境影响评价》。然而,环评是发展变化的,每年都会更新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依靠十多年前编写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度不高,理论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空气污染问题却愈加严重,穹顶之下的雾霾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已造成严重威胁,2012年颁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05-2012》进行AQI的监测,把PM2.5列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之一,并于2016年全国普及,这是以前的教材从未涉及的内容。自2015年1月1日实施新环保法,2016年修正并实施的新环评法,以及2016年颁布的地下水导则(HJ 610-2016)和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6)等内容在原有教材中根本不可能涉及。

2.满堂灌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的教材讲解成为传输环评知识的基本方式,教师占主体地位。其教学模式主要是组织新课,讲解新课,布置作业,教学多媒体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观被忽略。这限制了个人的充分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地的余地,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得到预定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创造才能,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有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传统的环评课程的课时分配是一学期总计68学时,总计11章,平均一章6学时。这对于老师来说,时间短,任务重,内容多且繁琐,加重了教师的讲解负担。对于学生来说能真正掌握的知识也会相对较少且不深入,只是了解个大概,学完下来学生能记住的知识不多,如囫囵吞枣般。教学场地仅限于教室,使学生没有环评基础数据的概念,没有形象的认识,只能死记公式,无法理解一些工程的设计原理,立体感不强,且撰写报告时出现敷衍了事,抄袭现象严重。

4.考查方式死板,学生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传统环评教学课程的考查方式是平时成绩10%,而期末考试高达90%,以期末考试为主,期末考试设置多为客观题,主观题比例较低,就单拿成绩来说最终目的为了使学生能编写出合格规范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整体知识框架脆弱,对原理的理解似是而非,无法活学活用进行实际操作更谈不上创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环评课程偏理论性,学生自己编制报告的机会几乎没有,大学期间基本没有动手的机会,纯粹属于纸上谈兵。

二、基于“卓越工程师”理念下的现场教学模式

1.现场教学模式概念以及具体操作流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需要教授学生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学生通过此门课程应基本掌握环评理论知识、环评设计技术及绘图技能。现场环境教学模式是指,通过与污水处理厂、环保公司、环保相关的工企业部门合作,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到工程现场参观,采用真实的题材,让学生参与进来;引入工企业或环保部门工程师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身边的环评。时事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是:经过前期的指导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环评新闻的搜索及处理素材的技能,以环评时间(News Time)演示文稿或其他多媒体方式进行报告,教师结合教材进行点评和分析。现场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联系好相关部门为学生提供见习场地,让学生接触实际场地,让学生对地形、水文和气象等基础数据有直观的概念,设计真实的课题让学生因地制宜设计环评报告书(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可设置适当的奖励环节。

2.?F场教学模式的优势。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现场环境下的数据与教材讲解紧密结合,用鲜活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及现场教学的方式,使环评偏理科化的数据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单纯听课和做笔记造成的单一枯燥和烦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再为了学而困,从而达到“卓越计划”提出的重素养,重实践的人才要求。②更换最新教材,配合网络资源。原来环评教材因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和实例较少,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把课程也一分为四,分别对应的教材为《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对应注册环评师考试用书,再在课堂上配合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丰富信息资源,及时更新,增添知识的具象性和实用性,教师把知识整合起来不仅可以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也使学生的兴趣大大的提高。③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教学效率。时事环评和现场教学的实施以小组为单位,需要发挥每一位同学的才能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每一位小组成员应相互交流协作,将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不仅能得到锻炼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归属感和成就感。团队协作有助于依靠团队的力量突破环保教学难点,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开发性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的创新才能的发展。

篇8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学生;教学;理念;新模式

在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中,将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模式推到了现代化教育内容中去,指出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层面的学习上。本文就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新课改中的体现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实施进行如下分析,试图能够找到一条适合国内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的道路,推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一、新课改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需坚持的思想原则

(1)新课改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坚持基础性教学原则。新课改对于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虽然要求要跟随时展的步伐,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要坚持并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基础性原则除了拥有要坚持和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这一个意义之外,还包括教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基本发展方向和教学理念,高中思想政治不像其他学科,是重视思想教育和文化发展的学科。教育过程中要找到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特殊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基础知识与校情相结合,发展出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道路。

(2)新课改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坚持民主性教学原则。民主性教学原则即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只是严格的师生关系,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代表着严肃的思想教育,不能有意思松懈。而新课改要求学生与教师之间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关系,提倡师生之间的换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吸收学生思考后提出的意见,将课堂教学改造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学会不再只是学习的主体,也能参与教学的开展与课程设置。

(3)新课改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坚持多元化教学原则。新课改要求现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只坚持一元化教学,随着高中教育教学的不断普及,高中生源数量越来越多,学生之间的地域差异以及文化差异也就随之越来越大,因此,新课改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分析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特色和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帮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思想政治的乐趣。

二、现阶段落实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实现措施

(1)加强新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探索,打造高效的政治教学课堂。首先要重视提问和答疑在高中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他们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会心存疑惑,带着这份疑惑去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强烈的思考欲望能够促使学生将所有学过的知识调动出来,以快速解决问题。除此之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本来就是比较枯燥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转移到具体案例当中去,以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枯燥,打消积极性。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工作,为每一名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模式。学习方法就是世界观,在世界观的指导下人类才能够改造世界,因此拥有合适的科学的政治学习方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多花时间在学生的了解上,在平常的课堂中以及课后答疑的时候,教师要抓紧一切机会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对其加以总结和评价,给出适当的建议,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思想政治学习方法,彻底改善同学们学习不积极,学习方法不恰当的现象。

(3)在师生互动与合作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探索自己的学习潜能。新课改要求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它需要学生自己的去探索,去理解,因此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做出学习的榜样,将学生分为固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内部都设有不同的负责角色,从组长到组员,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分工,给出学习题目后,每个小组自己去探索讨论,最终汇报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担任引领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指引方向,提供材料和方法支持。

三、实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新理念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事项

(1)教师要经常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成果进行评价,并且最好以肯定为主,加以适当的鞭策和指导。合适并及时的夸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深入的研究知识提供动力。正面评价的特殊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答疑的时候要及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及时给予称赞和夸奖,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得到成果的乐趣。

篇9

关键词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15-02

在科技的带动下,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让学生依靠单一的记忆与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需求。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应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是在信息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虽然它的应用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在教学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情况分析

目前,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应试教育”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也让教师的教学明显带有功利性色彩,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评估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就看“分数”,致使教师不得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希望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微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观看、自我探索为主要特点,与应试教育形成鲜明对比,如果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慢慢被消磨,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一方面,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数学知识点和习题解决技巧的讲解和培养,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身情感和教师本身的感情的真情投入,很多教师担心一旦改变教学模式,学生会不适应。微课教学的使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展,有些教师明白微课教学的具体要求与重要性,却并未将其落实到实处,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微课教学已经逐渐走向成熟,通过微课教学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理论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除此以外,高中数学课堂的构建在教学改革中占有很关键地位,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基础上,要更加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与意识。另外,微课教学十分重视学生方法和技能、过程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形成创新的、发散的思维方式以及研究和探究事物的意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数学认知模式。要做到这一点,只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2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有效性

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其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短小精悍,具有鲜明的主题。利用微课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有效优化了高中数学教学过程。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提升微课的应用质量呢?

利用微课来丰富数学课堂情境 高中数学中有大量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存在厌学情绪,一上数学课就昏昏欲睡。而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研究解题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需要详细分析学生的心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到他们对数学存在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改革,为学生营造出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而微课教学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形式。

如在“平面向量概念”与“平面向量坐标”教学中,笔者就利用Flash制作出平面向量的课件,分析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理解坐标的意义与作用。又如在讲解“空间四边形”的内容时,如果简单用模型来教学,让学生来观察,效果并不理想。为此,笔者采用几何画板来导入图形,制作了微课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关系,引入关于异面直线的概念,既让学生了解了空间四边形的知识,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利用微课提升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中有大量抽象难懂的知识,这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短板”,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学生听,虽然知识传达到位,但是学生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效率。与之相比,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将重点知识形象直观且在十分短的时间内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传统课堂时间有45分钟,在这45分钟内,教师往往是一直在为学生讲解知识,一节课下来,不仅教师苦不堪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而微课知识点单一,时间短,教学氛围轻松,学生更容易接受,只要学生产生兴趣,那么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必然能得到提升。

如在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一节教学中,可以将我国近五年的GDP增长情况与全国碳排放数据曲线录制成微视频,为函数教学提供更为真实的生活案例,既能解除学生对函数知识的陌生感,又可以通过一定的数据图像来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与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函数思想。

篇10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96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同时课程改革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微课作为现代技术发展的产物,逐渐走进高中化学教学中,并得到教师与学生的认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学生传递化学知识和化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先进性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教学是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拓展训练和小组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进而提高其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对微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微课在课程内容处理方面具有简洁化和精准化的特点,能够将所学知识点以简洁、明快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把握理解。微课的表现形式为短小的视频,集声音、画面、动态影像于一体,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将枯燥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微课采用“知识点导人――知识框架建构――实操演练――答疑解惑”的基本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知识点断层等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

3.开辟拓展学习的新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日益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适当地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微课的形式灵活多变,可将初中及高中知识进行自然衔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微课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便于学生融会贯通。可见,微课为高中化学教学开辟了拓展学习的新途径。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的制作应以教学难点、易错点和易混点为基础,表现方式可动静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生动的视频教学,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可通过四个微课教学模块进行讲解,相应地制作四个微课教学视频:(1)由学生已掌握的化学反应引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引人非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要求学生对两种反应进行对比区分。(2)通过动画形式展现电子转移过程,揭示氧化还原反应本质。要求学生通过电子守恒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例如,在“3Cu+8HNO3(稀)=3Cu(NO3)2+2NO(g)+4 H2O”这一反应中,Cu作为还原剂被氧化,失去电子,部分HN()3被还原成NO气体。根据电子守恒,Cu失去的电子数量等于N得到的电子数量,在配平过程中要注意有一部分HN03体现的是酸性。(3)通过视频,展现氧化还原反应在电解池和原电池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原电池正负极判断过程中,可根据金属还原性的强弱进行分析,其中负极金属的还原性较强。(4)以简短动画的形式总结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并归纳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2.微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