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

篇1

1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概述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全面管理实验室的系统,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库技术并且与科学管理的思想相结合而进行全面管理实验室的各种信息。实验室信息化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连接实验室内的各个部分,它是以实验室为中心进行分布式管理,在管理是实现数据共享、人员考个考核等具体的功能,同时它在管理实验室时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现阶段,实验室的项目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以及实验室人员管理等都是实验室管理的具体工作,在设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需要进行建立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子系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学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2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系统设计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载体和平台,它的管理水平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决定性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核心设计主要是教学资源、实验设备及教学软件等,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分为仪器设备管理模块等,下文对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2.1实验项目管理模块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实验项目管理模块,它包括了教学资源、开放实验、规章制度及实验安排等部分。教学资源是主要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和已开发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等来实现共享平台,它包括教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等。开放实验申请表、人数、审批表及开放实验信息等都属于开放实验模块,它主要是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及实验开放时间等以便充分的利用实验的各种资源。规章制度则是要求学生严格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实验。实验安排则主要是合理的安排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验课程及课时,从而更好地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2.2仪器设备管理模块

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设立仪器设备管理模块主要是扶着收集设备的使用等各方面的信息。设备基础、使用、维修及设备资产管理等是仪器设备管理模块的主要部分。设备基础、使用及维修管理分别是对器材、设备的信息管理、记录设备使用的基本情况、为维修人员提供相关的维修信息及对实验是被进行调拨及报废等动态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块主要是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及减少设备的重复购置和减少库存积压等。

2.3实验人员管理模块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实验室人员管理模块主要是管理实验室人员的基本信息,如学历、职称、年龄、专业等。系统提供相关的统计表从而使实验人员或实验项目的信息被了解。在实验室人员管理模块,根据实验室的开课率、实验运行经费等具体情况为学校进行合理的实验人员定编。实验所需运行经费的拨给等。实验人员管理模块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使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也能保障考核的准确评估,从而真正的体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及时性与有效性等。

3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现要点分析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从而有效地提升实验室管路的效率。在设计实验室信息化系统时因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开放性等功能,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在系统的软件结构中则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构造出“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为主的三层架构模式。

4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同时我国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之中,这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整合实验室的相关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统筹规划,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此外,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室内部的数据信息的在线交流反馈,促进实验室管理效率的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现也可以不断地强化实验队伍的建设以不断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5结束语

篇2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74-0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地高校在科技研发方面的设备投入也越来越高,其实验室仪器设备普遍具有“高、精、尖”的特点,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的满足目前高校实验室设备的管理需求,有些甚至阻碍和限制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和优化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模式。

一、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现状

1、实验室设备利用率偏低,整体优势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对实验室的大力投入,我国各地高校均设有相应的实验室,但由于各实验室受到经费、项目、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在设备分配上存在不均衡问题,有些同类设备在不同实验室存在“常年闲置”和“不敷应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利用情况,导致实验室设备整体利用效率偏低,无法在科研和教学上形成相对良好的整体优势,也造成了部分实验设备的浪费。

2、学科渗透、交叉不足导致实验设备利用不佳

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已经进行交叉科学的研究教学,但由于起步晚、经验少,导致在进行实验室设备应用时仍然是“各自为政”,无法将各类试验设备进行关联性综合研究利用,这不仅限制了实验设备在功能应用上的创新,也限制了学生在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科学实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3、实验室对外交流开放效果不佳

我国许多高校实验室设备在分配上由于受专业课程的影响,导致其只能为单一课程或项目服务,无法有效同高水平学者进行合作研发以及学术交流。同时,许多实验室由于设备昂贵、先进,使其仅对教师及研究人员开放,在校学生无法进入实验室进行自选研究,从而限制了学生在科研上的探索、创新。

二、探讨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各行业,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更是普遍。而高校实验室目前的设备设施大多属于“高、精、尖”的高科技设备,在使用操作上也多应用到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对高校实验室设备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各地高校应该在SQL Server 2012 数据库以及JAVA 技术等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验室设备仪器实际,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一般情况下,信息管理平台可以采用B/S(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Server)模式为框架,对其进行结构改进和优化,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本校实验室设备管理需求的信息网络系统。B/S模式下的平台架设往往只需要将一个浏览器安装在客户机上,并选择一种数据库(SQL Server),之后通过Web Server进行相关数据信息交换。这种三层体系结构的网络管理平台不仅开发相比简单,也有利于后期的系统维护和更新。

2、完善应用系统集成

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其集成的应用系统通常分为三大部分,即: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预约系统以及自主学习系统。这三类系统的具体内容为:

(1)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即是对实验室设备设施进行高效管理的专业软件系统。它以实验室设备的应用功能为管理核心建立更为便捷、高效、系统的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从而更好的利用系统平台对实验室的相关设备仪器进行分配管理和优化组合,使各院系之间的科研项目能够实现合理交叉和渗透,从而有效避免试验设备资源分配不均,仪器重复投资等问题,使实验设备物尽其用、不浪费、不闲置,有效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2)开发预约系统。也叫对外服务系统,即是保障高效实验室的教学与创新工作。这一系统基于SQL Server2005和技术,以Web界面为渠道,使实验设备同用户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互,根据用户需求检索、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信息,从而时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更加方便、有效的利用实验设备,也能够更加充分、合理的安排实验时间。

(3)自主学习系统。即指帮助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一系统通过SQLServer 2012及等信息技术,设置实验课程学习、学习日志、综合性设计性试验、交流学习以及在线答疑等能够满足学生自主试验、学习和探索需求的模块,从而更好的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详实、可靠的试验资源。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地高校实验室在设备管理工作上必须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从而更好的保障高校教育教学以及科技研发的顺利开展,促进和推动高校建设向着更高、更广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汪 峰,陈辉,强云霄.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探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05):507-509.

[2] 高凤新,卢士香.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信息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5):272-274+282.

篇3

【关键词】 大学 信息化 实验室管理 创新 模式

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正在被广泛的运用,作为高校已经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作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的更新观念将信息化应用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高水平的完成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同时,高校的实验室管理观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管理观上的创新、服务观上的创新以及管理方法观的创新等,而且共同构建了一个新的创新模式,这同样也体现出了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模式。因此,在实验室管理中,坚持创新理念,为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提供了保证。

一、以信息化诠释实验室管理的创新理念

要将信息化办公的理念贯穿于实验室的具体管理工作,要根据高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且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这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的一个前提条件。随着各大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在资金投入方面以及设备的引进方面等都取得来很大的发展,这就需要有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作为支撑,推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继续开展。(1)逐渐的完善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实验室管理理念。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且系统庞大项目,一般的实验室通常都具有上百台的实验设备,这也给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的话,则会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杂乱无章。要想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理念,根据情况再制定和落实对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在具体的规章制度制定当中,还要及时的对实验室的配置以及人员的管理等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了解,这样也会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的有针对性,而且实施起来也会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比如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等,这些都是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的,做好这些,才能够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在井然有序中展开。(2)加强对实验室硬件设备的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科技理念也随之出现,因此,在进行实验室硬件管理与建设的当中,也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管理理念。高校的实验室硬件设备也需要立足于院校不同院系未来发展的需要,并且及时的做好定位,对于一些比较陈旧的技术设备也要及时地更新,在设备的选择上还要紧随时展的步伐,在购置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这些硬件设备在科研以及未来的发展使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有效的避免引进一些设备落伍的硬件。

二、提高设备利用率,开放实验室

篇4

实验室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安排和利用,包括实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的统计,实验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以及实验耗材的管理等[1]。目前,各地方高校化学基础课实验中心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简单整合,条块分割,缺乏长远规划,实验室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导致实验室建设出现低水平重复,仪器设备利用率偏低,资源浪费明显。(2)重建设,轻管理,实验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很多实验课存在“放羊式”的教学现象,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3)开放实验管理混乱,经常与课堂实验冲突,导致场地、仪器和药品不能落实,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徒有虚名。归结起来都是由于信息的收集和流通出现了问题,实验室日常管理的信息化迫在眉睫[2]。建立化学实验中心网络管理系统,通过对各类信息的实时汇聚与流通,避免了人工管理的繁琐与遗漏,对加强实验教学的监管,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确保实验中心高效有序运转显得尤为必要[3],已经成为体现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我校化学基础课实验中心管理系统的建设

内江师范学院结合多年化学基础课实验中心的建设经验,利用SQL数据库语言自主研发了一套基于校园网的化学实验中心管理系统,实现了实验项目、仪器药品的网络化管理。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实验项目管理、仪器管理、药品管理和公文交换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1用户管理系统

涵盖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实验指导教师及各年级学生用户,超级管理员将为他们分配不同的权限。例如:修改个人信息及密码,提交和审阅实验计划(含开放实验方案)、仪器及药品等物资购置计划和仪器维修、报废申请,录入或查询实验安排、仪器使用状况及药品库存情况等。

2.2实验项目管理系统

2.2.1课程实验管理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同一班级的实验往往需要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该系统能确保实验开课信息及时到网络上,便于学生准时参加实验。也方便教学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实验运行状况,检查实验教学情况。

2.2.2开放实验预约

介于目前高校实验教学正向开放式教学模式转变的现状,本系统加强了实验预约功能模块。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向指导教师提交开放实验申请,指导教师审阅后可要求学生对方案再次修改或将合格的方案递交给实验室管理人员,请管理人员结合拟开实验项目计划和仪器使用情况合理安排实验场地和时间,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并将实验安排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尤其是相对紧缺的大型仪器资源[4],确保学生科研、毕业论文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开放实验的正常开展。开放预约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

2.3设备管理系统

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所在,传统管理模式一般都实现了数据库管理,也能查询仪器的编号、型号、规格、单价、管理人员等常规信息,但未能与仪器预约情况及运行记录有机结合以来,将仪器设备管得“太死”,不能为仪器的有效利用提供任何参考。该系统不仅可以为所有用户提供仪器使用及大型仪器预约情况,为后续实验安排提供参考,还有助于中心管理人员统计运行机时数生成Excel报表了解所有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实验室建设,尤其是仪器购置计划提供有效支撑,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的提高仪器使用效率。仪器运行记录填写界面如图3所示。

2.4药品管理系统

该子系统功能相对简单,但意义重大,要求库房管理员在每次药品入库和出库后及时将信息录入到系统中,所有用户均能通过该系统查询药品流通去向和库存情况,便于及时提交购置计划或调整实验方案(尤其是开放实验方案),甚至在各实验室之间调拨药品。同时,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药品库存情况制定统一的购进计划也是十分方便的,可以有效避免盲目购买和重复购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验运行成本。

2.5公文交换系统

主要实现物资购置计划、仪器维修报废申请的提交和审批功能,有效避免了口头汇报的随意性和书面报告的繁琐,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对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实验室情况十分有利,同时也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结束语

篇5

基于学籍数据以上特性,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管理工作者如何做好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要求;信息管理系统如何升级调整才能更完美地配合管理工作者的需求。 

1 人员管理 

1.1 信息化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学籍数据将不再以纸质卡片、文本存档这种简单的方式存在。学籍数据基本实现电子化在各个部门中流转,只要操作得当,其将给管理者带来准确、高速的理想效果。然而,并不是所有管理工作者都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转变,特别是当前高校有经验的管理者,基本都是经历过纸质文档时代的洗礼,但不得不说部分人员在新的信息技术使用方面还有一定欠缺。因此,为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就要对管理者提出如下要求。 

第一,主动提高信息技术实操能力,特别是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相关管理软件也越来越多,管理人员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使用,才能掌握这些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及技巧。这将有利于系统管理信息化操作进程的推进,更有效地提高办公效率。 

第二,总结经验,加强交流。高校里面大量的二级学籍管理工作的工作性质、内容十分相近,有经验或者有技术的管理者在工作之余经常把自己的工作技巧总结记录下来,院校一级的管理负责部门定时、定期的组织交流活动,通过座谈会等形式让大家交流沟通,同时做好记录。上级学籍管理部分还可以通过建立交流群的方式,遇到问题及时提出交流,有经验的老师提供方法,在交流中相互提高。如果学籍管理队伍一旦发生人员变动,这些总结工作将让新接手人员更好、更快地上手。另外,计算机技术较强的工作人员可以将自己开发的实用小软件、小命令分享出来,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建设一个稳定的二级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学籍管理是一个重复、繁琐的工作,有经验的管理者往往比有技术的新管理者更有价值。学籍工作涉及大量的规章制度和常规内容,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中遇到了大量相似的问题并积累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高校领导者应给予充分重视,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应有待遇稳定人员,最好能够做到梯度培养。 

1.2 做好数据准确入口把关 

学籍管理将分为两大块:基础数据和变动数据。对于基础数据,院校级管理者应该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后,从招生部门录取数据中提取必要字段。因为涉及数据后续操作,必须保证数据与教育部学信网上学生的数据保持一致。对于涉及变动的数据如学籍异动、学院警示等数据,应该由院系管理者核查后由学生本人确定提交院校管理者处理,院校处理后应立即反馈给学生,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确认。 

1.3 学籍管理与其他业务部门协调合作 

学籍数据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涉及高校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要保证学籍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学籍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学籍管理工作者就必须做好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协调管理工作。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更重要的是与教学管理其他科室的联系,学籍数据是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数据,很多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此数据为基础展开,如学生选课、成绩录入、奖学金评定等。同时,其他教学数据也影响着学籍数据的变化,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申请休、退学,学生因违纪处分导致不能获得学位授予资格等,只有及时沟通才能做到实时更新学生学籍数据,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此外,现有高校基本都是学工和教务分开办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双方协调不足而导致学生信息收集不完整,特别是涉及学生学籍异动时,双方职责不清导致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最新学习动态,等到发现学生成绩异常时就会耗费管理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追查。因此,学籍管理者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一旦遇到多部门交叉的问题,应主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错误出现。 

人员管理是学籍信息化管理最基础的一环,如果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即使引进再好的管理系统也没有用。反之,管理人员素质全面提高了,信息化的推进将事半功倍。 

2 管理系统升级 

篇6

1.1高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多维度信息的支持,人事管理信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信息之一。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对人事基础档案信息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加工,这样就能够为高校的建设提供详细的人力资源信息,有利于及时发现高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高校建立更加科学的发展战略。从而保证高校建设发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防止盲目建设情况,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

1.2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需要

现阶段,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水平还有待提升,高校作为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专家的集中地,人事管理工作想要满足高校教育建设、人才建设以及科研建设的实际需求,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在信息时代高校人事管理必须要与信息网络接轨,必须要逐步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

1.3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已由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转变为信息管理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档案,摆脱了以往纸张、照片的档案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提升了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时代是在不断向前进步的,所以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进步和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数据以及档案的挖掘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因此,信息化建设是校人事管理工作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高校领导对人事管理信息化认知不全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都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工具提升工作水平。但部分高校领导对人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多人认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是单纯的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或者是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简单的理解为建立人事基本信息统计系统。这些认识都是表面的以及片面的,没有对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这必然会影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2.2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高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对于高校来说信息与资源的共享非常重要。现阶段高校主要是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让大家了解高校的动态发展情况。就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来说,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收集高校所有教职工的详细信息,如:教职工的年龄、学历以及薪酬待遇等信息。教职工的专业水平对于一个高校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职工信息的共享非常重要。但是现阶段由于相关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完全公开相关信息。另外,校园网络平台不完善,所以也会对信息共享造成一定的阻碍。

2.3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有效管理

高校人事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实现人事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想要保证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但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没有找到有效的管理方式,主要体现为:首先是高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导致人事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难实现规范化管理。其次是不重视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维护与完善,从而影响人事信息系统的运行。

2.4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处理信息能力有限

现阶段,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等问题。部分工作人员的人事资源信息处理能力较弱,不了解先进信息技术的操作,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方面。大部分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只了解数据库信息的建立与简单处理,但是无法深层挖掘和分析相关信息数据。另外,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信息收集工作比较琐碎,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也比较庞大,所以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保证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

3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措施

3.1重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

高校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只有这样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才有保障。高校领导必须深入认识人事管理信息化,了解其作用和意义,加大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投入,为认识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人事管理方式进行统一的协调,适当调整组织岗位从而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水平。高校领导的重视既能够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还能够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人员起到激励的作用,从而共同促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3.2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资源共享

在现实情况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所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必须要按照信息化建设计划方案实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高校人事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首先要为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高校教职工的信息收集工作,建立一个数据库专门用于储存教职工相关信息。其次就要着力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具体是通过完善和发展校园网络平台,运用先进的科技软件,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保证校园网络平台的高效运行。这样大家就能够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方便快捷的查询和获取信息,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3.3建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规范性管理体系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建设的工作量比较大,工作内容也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全过程管理,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人事管理信息化规范性管理体系。首先,要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任务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促进各个部门的协调与统一,共同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其次,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数据采集审核制度,以此保证人事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人事信息定期检查制度,不断更新完善数据库信息,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持。

3.4提升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化处理水平

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非常重要,所以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处理水平。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与人才投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引入高科技人才,同时加强对原有工作人员的培训。从而让人事管理工作人员了解信息技术的具体操作。在培训过程中要重视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开展针对性训练让相关工作人员完全掌握信息技术实际操作,以此提升其信息处理水平。人才的培养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且必要,高素质人才能够促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4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之中,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高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提升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以此加速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流动。本次研究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研究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希望通过以上研究分析能够提升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美英.关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7(24):34-35.

[2]连妍.基于大数据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12):179-180.

[3]王建龙.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及对策浅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3):89-92.

[4]苏子微.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析[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4,19(3):116-119.

[5]蒋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9):77-79.

篇7

关键词 教研 档案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开展了质量工程项目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各级质量工程、教研教改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教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暴露出来。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本课题组利用学校专项资金,设计开发了用于教研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地实现教研档案的管理和服务,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

1教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高等学校的教学工程与教改教研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各级各类教学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也得到实施,不同类型的项目名称繁多,如: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教学团队等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教学规划课题、教学成果奖、信息技术成果奖等教学改革项目;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各行业的学科竞赛也日益增多。

各高等学校面对如此多种类和级别的项目,如果完全由人工来完成管理工作,对于项目的建设、实施、管理、推广、应用、监督存在诸多的不便。尤其面对正在开展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教务处及项目所属部门经常需要对历年各类教学项目分门别类查询,用现行的相互孤立、相对分散的文件夹管理方式对这类繁杂、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查询与管理,显得十分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现代档案管理需求,需要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

2教研档案信息化改革的目标

教研档案信息化可以实现对各级各类项目的归纳和整理,实现规范化、高效率的教研管理,提高教研档案的管理水平,实现教学工作全方位的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及时更新的教学成果数据中心和教学成果管理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地提供学校的各类有关教学成果信息,以辅助学校领导进行教学工作的决策,为其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也能为我校教师教学研究活动提供个人教学研究活动的网络管理空间,实现个人教学成果登记、查询网络化,免除了填写各种统计报表的麻烦,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教研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为此,我们提出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工具,采用技术、B/S架构开发用于教研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地实现教研档案的管理和服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系统开发如下:

首先系统采用三级管理模式进行,教务处、学院、项目负责人,一级权限在教务处,主要是对各项目情况进行审核并监督项目建设,二级权限为各学院掌握,各学院可以通过系统来对各学院项目实施管理,督促项目的建设。三级权限为项目负责人,可以对个人信息、个人教学成果信息进行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简单描述

如下图所示:

其次根据需求进行模块设计,主要有:人事信息管理、教学信息管理、报表输出、查询、系统权限管理等模块。具体实现如下图所示:

最后系统设计了各类项目的查询、汇总、报表输出等功能,方便各级权限管理人员进行调阅和查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语

网络信息化的教研档案管理是传统手工统计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学院和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登陆系统查找相关信息并进行报表输出,不同用户可以各取所需,从而推动教研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大幅提高我校教学研究管理效益与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研档案管理的“无纸化办公”进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档案科技项目计划立项课题:审核评估形势下高校教研档案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6-R-16。

篇8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实施,高校中的教学仪器设备等逐渐划分为政府采购的范围之内。在高校的不断发展中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水平,是保障高校进行有效教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为了推动高校教育水平的发展,文章中笔者针对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主要流程与工作延伸

现阶段在高校中政府采购已经成为高校主要的采购模式,然而在采购工作的过程中,进行采购的阶段只是政府将资金对高校进行投入的环节之一,除此之外,高校中还要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其他工作环节进行重视,并且将政府采购工作进行由传统形式延伸为项目审批与评价反馈等环节,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重视[1]。

(一)项目的前期审批工作

在高校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将政府对于教育的经费进行严格管理,在进行政府采购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项目审批,这是在预算制定环节中对于高校中管理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在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项目“盲目上马”“需求不明”[2]。

近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对于教育投入逐渐提升,因此现在高校中的教育资金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受此情况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没有经过论证、审批的项目就盲目上马的现象,为政府采购工作的执行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政府采购工作完成的多么优秀,都会出现一些瑕疵。除此之外,政府在进行采购工作的同时,对于项目的需求不明也是现在对采购工作造成的影响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作执行人员对于项目执行的条件没有进行详细的考虑,或是在采购的同时没有对市场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查。如果项目执行人员在前期审批时足够的严谨,便可避免项目后期出现的种种问题。

(二)项目的后期反馈工作

现阶段,在高校中对政府采购项目的后期反馈工作不是十分重视。采购的后期反馈工作中主要是对产品供应商、审批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以及采购项目等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针对大家评价研究的结果反馈给项目采购、审批部门,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完整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

针对高校中的政府采购工作相关特征,将采购工作的项目审批、采购执行、以及项目反馈三个主要阶段进行连接,构建完整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在制定政府采购流程的过程中,高校要设立审计、财务等部门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建立完整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以下图一所示。

二、信息化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建设与实践

由图一所示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体现的特点,可以制定高校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实践运用,可以将高校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等进行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信息化。

(一)高校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体系建立框架

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主要是由预算审批、采购执行、采购反馈三个部分共同连接构成,并且由纪检、审计与财务一系列监督部门进行详细监管的信化管理平台。

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主要是对采购资金的来源与数量对不同的项目所申请的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审批的过程。

采购执行:采购执行是由专门的采购人员根据审批的结果进行购买的过程。

采购反馈:采购反馈是采购的相关管理部门对采购项目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反馈的过程。

监督:在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体系中监督部门利用自身的职责对体系中所有的内容进行浏览,及时发现其中蕴含的风险,并且将其解决。

(二)运用体系研发技术进行开发

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的研发主要是以JavaEE技术为基础,辅以Exlipse的开发环境,选用SQL Server2005的后台数据库,Java1.6的编程语言,选用B/S的模式进行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的研发[3]。

(三)体系结构建设与实践方法

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选用Struts2+Spring+Ibatis的多层次体系结构设计,将体系结构主要分为控制访问、表示、业务逻辑、数据访问、vo层、基于Ibatis的数据实体层等多种层次的形式进行实践完成[4]。

三、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特征

(一)政府采购项目流程更加严谨

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将采购监督工作提前至审批环节,与采购的执行过程以及采购的反馈共同联系起来构成了更加完善的政府采购系统,避免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出现外运行的状况。以往在政府进行采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已经造成既定事实再向上级报告的现象,而相关部门也只是对其进行警戒。实施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能够将政府采购的过程更加完善,环节缺一不可,从根本上避免了“先斩后奏”这种情况的发生。

(二)提高了采购的管理性

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不仅完善了政府采购流程,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也提高了采购的效率,加强了相关部门的监督能力。实现了决定权、执行权等权利之间的相互制约,提高了政府采购的管理水平。

(三)促进廉政建设与采购流程之间的结合

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由于选用了先进的技术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严谨性与透明性对管理模式的影响,提高了信息化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的规范性,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与监督部门的监督方式进行明确。尤其是纪检监督与采购流程之间的结合,对监督管理权实施的部位、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的监管,进一步提升了高校的廉政建设水平。

(四)保留政府采购流程记录

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建设中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必然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僭越或省略。各个环节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都要严格的遵守制度,按照法规则进行采购,在其位而谋其事。因为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是以信息化手段进行构建,因此相关人员在采购执行的工作过程中任何行为都会留下记录,其中包括采购申报、审批、采购反馈等具体操作。因此利用信息化建设高校政府采购模式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采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通过采购从申请到反馈的过程全记录,不仅保障了采购监督工作的连贯性,同时也为日后工作出现问题奠定基础,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数据记录的查找,保障采购工作的有效性。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其综合办学能力的有力体现,实践教学环节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工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效的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实践教学管理进入_个全新的阶段,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与常规的理论教学相比,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多样,不少教学项目占用场地较大,而且,随着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实践教学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以培养职业教育为依托,结合社会化考核和技能大赛项目的训练,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因此,仅仅依赖于手工方式来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迅猛发展的势头,只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才可以保证实践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开展,保证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实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为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提供强大支持。

科学、系统、高效地对实践教学进行管理是提升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构建实践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最终建成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为一体的高职院校综合管理平台,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

1 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意义和目标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将实现集实践教学项目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学生实践过程管理、实践考核方式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化,高效、优质地对实践教学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从实践教学管理过程的人性化与智能化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智慧管理的内涵与核心特征,探讨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一般流程,构建出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体系框架,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教学过程的监控与采集、教学结果的可视化呈现、实践教学智慧管理决策的形成、管理调度指令的和实施等方面。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于网络通讯通信和智能监控设备,将各个教学终端、管理系统、即时通讯工具等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实现比传统的手工管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教学效果,也使信息化管理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应用。从整体来说,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目标就是要在高职院校里建立一个集协同性、全面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有效的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1)高职院校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收入各种实践教学项目,以方便、有效地推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2)信息化程度是评价各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发挥网络进行通信的便捷性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技术优势推动教学管理的深化改革已实在必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涉及了各种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因此,在平台的搭建过程中,我们需要完整而实时地提供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的数据,努力用最低的费用、最短的时间提供尽可能精确、可靠的信息,并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管理的效率,而且可以促进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推进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对实践项目、实践教学现场、实践考核方式、设备资产及耗材的使用情况、成绩管理、考核定级等进行管理。

2 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设计

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内容多,领域广,从校内实验室到校外实训基地,从实训课程到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等,教学资源丰富而零散。为此,应对学校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数据共享,规范实践教学大纲,建立多种实践教学资源为一体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构建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一方面涉及信息化手段的灵活运用,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对各个专业的实践环节的教学资源进行统筹,优化配置,建立智能化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还涉及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通过这个平台,教育教学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管理观念,以创新思维实现科学管理,以智能管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通过个性化的教学环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借助于这样的构建思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利于在教学管理者、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协同管理和流程化运作,提高科学管理的效率,并通过校企合作等环节,向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严格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和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社会需求制定技能菜单,并融入到实践教学平台中。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记录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并对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及时进行反馈,一方面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将最新的工艺传授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便于企业今后招聘到自己满意的员工,还可以对接一些大型就业网站,将企业的用人需求及时纳入今后的实践教学;此外,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进行数据挖掘和智能化决策,因此,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中,还可以引入专家系统,以各企业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托,模拟专家的决策过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的推断和决策,使得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更科学、更智能地为学校实践教学工作服务,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3 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构建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针对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注重对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化管理。在软硬件支撑环境下,校园网的基础上,并介入移动互联技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不仅开展各专业的课程设计、校内实训、毕业设计,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等功能,直接了解学生在校外实习的情况。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拓展学生的思维,并筛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技能大赛专项训练等。所有这些项目的管理我们都可以借助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来完成,一方面构建实践教学共享资源库,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行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专家系统做出正确的决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功能;此外,通过与大型就业网站的对接,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及时了解当前企业对各岗位人才的最新要求,企业也能通过这个平台招聘到他们满意的员工。

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校内实训管理模块中,利用信息化手段,着重管理实训现场、设备资产、视频教学、考核定级等内容。在实训现场,基于网络技术和视频通信,将实训指导老师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展示在学生的显示屏上,并通过对实训场所里的各个设备进行智能监控,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设备的运转情况发送到信息化平台上,轻松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能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证校内实训能够顺利进行。

篇10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61-02

运动心理学是以研究运动的对象的心理特征的一门学科,是高校体育专业中必学的一门科目[1]。而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在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基地,同时还是进行运动心理研究的必要场所。多年来,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不断进行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武装,朝着信息化管理与实践的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科学成果,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型人才。由此可见,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在高校体育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进行选题的意义和核心所在。

1研究对象

吉林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和中国知网搜集资料获的间接理论知识

2.2调查法

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事情的因果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通过在实验室的实际操作获得相关调查资料

2.3逻辑分析法

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完成对论文中各项数据的合理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现状

3.1.1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不足

由于资金的不足,很大程度的限制了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高校领导普遍都是将资金优先安排在教学、办公场所和住宿等方面,而不重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这就使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受到了严重的资金制约[4]。

3.1.2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数量少、规模小

我国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由于得不到重视,建设的数量是比较少的,而且规模也比较小,在技术、设备以及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方面的水平很低,不仅无法适应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也不能满足高校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需要[5]。建设的很多运动心理学实验室规模很小,面积有限,而且科技水平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仪器和设备难以应用,并且无法为更多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提供场所。

3.1.3信息化管理和实践水平低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是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发展中主要的瓶颈之一。在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中经常会出现实验室无人做实验的情况,即使实验室中有很多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但还是没有学生进行试验研究。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由于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和实践的水平较低,高校中缺乏实验操作和信息化管理能力较高的体育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对这些先进的运动心理学研究仪器和设备无法操作,也没有能力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和实践,这就导致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形同虚设[6]。

3.2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3.2.1 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管理

伴随着心理学实验室的兴起,我国的体育教学事业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近年来,得益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运动心理学实验室逐渐转向开放式、信息化的管理与实践模式[2]。

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实验室中各种高科技的设备和仪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安排等等方面,都需要制定出详细的管理措施。

首先,对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管理应该对教学课程、科研工作和对外开放三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三者之间能够有效的穿插开,避免教学时间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对外开放。

其次,对实验室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实验室中设备和器材的管理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包括对大型的和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实验中消耗的物品和购置、维修仪器设备与材料的经费都要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对实验室使用者的管理,要采用出入登记的方式,对实验室使用人员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3]。

最后,实验室中有很多大型或者精密的仪器和设备,若使用方法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仪器或设备的损坏,这就必然需要有专业的教师或者技术指导人员来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指导,对各项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3.2.2南岭和临河校区心理实验室的一体化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管理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促使运动心理学实验室逐渐转向开放式、一体化的管理与实践模式。

一体化先由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建设专家小组做出需求分析,然后进行合理分工,大家协调合作,各司其职。再根据需求分析来进行全面的调研,这其中主要包括网络建设者的意见,多媒体设备提供者的意见,学校领导层的意见,以及使用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对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另外,要根据具体课程安排教学内容。

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是一个方面,要考虑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来上网搜集资料,得到文化生活的满足,因此要保证学生可以在校内上网。另外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中增加适合学生的文娱内容,可以有美剧、心理科教片、宣传片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了解管理心理学,以此来增进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环境建设要具备实用性、可用性、舒适性和可扩展性。实用性是指不仅要能满足教学学习的需要,还要考虑建设成本,应可能使建设成本降到最低。可用性是指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舒适性是指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使用起来让人感觉舒心。可扩展性是指设备的更换、功能的增减都应留有余地,以便能够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的功能和效用。

制定建设方案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室场地的规划应从教室的面积,欲容纳人数,桌椅摆放的位置几个方面考虑。管理学专业课程的授课方法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一般采用小组划分的形式, 4~6人为一个小组是适合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问题,用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网络设备配置和组织方式为了满足项目化教学需求,可将整个一体化教室划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教师演示单元,另一部分是学生小组单元。每个小组单元和教师演示单元相连,以便通信和控制管理,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小组单元按照4~6人为一个小组单元配置网络设备。

3.2.3建立预约系统

建立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预约系统,首先,在实验室的管理中,应该对教学课程、科研工作和对外开放三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其次,除教学课程和科研工作外,对外开放时外来人员要进行提前预约,保证三者之间能够有效的穿插开,建立完善的预约系统。

网上预约需提前两到三个工作日的申请时间,受理日期则为一个月之内的工作日。(节假日正常休息)

步骤1:填写个人有效信息

步骤2:选择预约日期和时间段

步骤3:根据系统提示进行预约

步骤4:打印预约清单

步骤5:完成预约

3.2.4实现数据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呈现出具体的数据统计。看看热播的NBA、中超联赛的数字统计我们就不难明白数字化管理运用的广泛性了。(如图1)

图1实现数据化管理图表

3.3实现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实践的必要性

3.3.1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是适应新时期教育模式的需要

为了实现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和创新是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然要有丰厚的基础设施来作为基础和保障,这就要求高校体育专业建立必要的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并且实现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教育模式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要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6]。

3.3.2促进运动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硬性需要

运动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也是高校开设运动心理学的重要原因[7]。当前我国对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是较为缓慢的。实现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一方面能够为高校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另一方面还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所以说,实现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是促进运动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硬性要求[8]。

3.3.3满足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理论学习与培养实践能力的需要

作为新时期的人才,仅仅拥有理论上的知识是难以达到要求的,拥有超强的实践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而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能够促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9]。普通的运动心理学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要不断实现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和锻炼平台[10]。

3.3.4高校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运动心理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中重要的学习科目,对于培养学生整体的体育知识体系,将体育知识进行全面的融会贯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1]。实现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提高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科技含量和管理与实践的水平,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扩大招生,还能使高校的教学不断进行完善。因此说,实现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是提高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需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学生缺乏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因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要求要学生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而现如今学生对于网络的需求仅限于社交和娱乐上,没有很好的与学习相结合,所以才造成心理实验室常常无人问津。

4.1.2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能提高管理效率

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于实验室发展的需求,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更好的节省空间、时间和人力资源,大幅度提高运动心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4.1.3提高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水平

一方面,高校体育专业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始终着眼于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并且同时注重对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使之发展的设备和技术始终保持先进的水平,使之随时能够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发展的能力[14]。另一方面,要不断培养高校体育教师对运动心理学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管理与实践的操作能力,能够全面的操控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并且能够对高校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和研究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强化学生的运动心理学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能力,这是有效完善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水平的有效途径。

4.2建议

4.2.1合理购置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让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4.2.2完善一体化和预约系统的体系,增加管理项目和管理人员。

4.2.3加大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多开设相关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曾,李焕春.浅析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12):452-476

[2]刘薇娜,季浏,刘学涛.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概述[J].体育科学,2007,12(9):67-80

[3]刘宏,陈丹亚.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25):56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