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体育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体育课程标准

篇1

一、 角色转换实现对体育老师的转型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多是扮演着示范者、技术指导的角色。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传授一定运动技术的同时,还应该是一名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学生身心塑造者,体育教师需适应自我角色的转换。

1.实现教师转换角色与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师要成为发展学生身体、促进心理健康、指导技术技能、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塑造与新课程环境相适应的教师角色。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整个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即由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者”或“执行者”转向体育课程的“开发者”或“设计者”。

2.作为“执行者”,面对新课标,体育教师要向“成功体育”和“快乐体育”看齐。

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体育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体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知识视野、敏锐的审美观念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适应我国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讲授者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掌握运动技术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无论是教什么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都应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各个环节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充分给予他们表现与展示的机会。

1.教师要有炽热的“爱”。

有爱心的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的爱心和热情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2.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体育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特别是多注意、多发现每个学生的闪亮点,并及时给予他们展示自己闪光点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抓住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心理,创设体验情境。

体育教学环境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从而产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此,体育老师要特别注意创设合理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种运动和活动中来,获得成功的体验。要根据课程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布局场地,合理安置各种锻炼活动的器材,让学生产生新、奇、异的心理活动,积极诱导学生萌发参与活动的强烈欲望。

4.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游戏作为一种体育课的重要活动内容,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玩”字上下功夫,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师讲解、示范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玩”的时间,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5.抓住学生喜好表现自我的心理,让学生享受体育乐趣。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我表现意识日益增强,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日益强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所以,当学生的反映出表现欲望时,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表现欲,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或者给学生泼冷水、打击学生的热情。

6.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篇2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 主体性异步教学

新课程的新,是指它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融入了我国二十几年来的教改成果,反映了广大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的新体现在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发展和创新。

课程改革实质上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而在新课改中,教师始终是最根本的动力和源泉,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社会、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主体异步教学模式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我们采用了主体性异步教学法。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身体素质,先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组织教学,然后依据下列步骤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接受,而不是强制、命令地让学生必须服从。在教学中,应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布置场地,事先把器材随意散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让学生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既能锻炼学生,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让他们的全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又如,我提出怎样利用身体的各部位接触对方的“尾巴”,在此游戏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发展,同时在动脑方面也得到了锻炼。

二、设置探究性问题

在课上,用1―2分钟的时间向学生提问,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来增加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到A、B、C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难度应不相同。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依次提出问题:C类――小兔、袋鼠和青蛙是怎样跳的呢?B类――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A类――手臂的摆动是否可以帮助身体跳跃呢?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等等。

三、掌握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开始先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自发组合,分组自主学习。给A、B、C三个层次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层次的标准不同。然后,用1―2分钟的时间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再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教师在学生中仔细观察个别指导。最后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四、导向价值

用1―2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观,由前面感性的认识作铺垫,再与学生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使其了解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的积极作用,并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五、体验运动乐趣

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对B、C层学生要多实施赏识教育,充分肯定其优点和成绩,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健康发展。

六、思考与练习

篇3

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动”起来,并且在自由和快乐中学会动作、掌握技能、经历艰辛、团结合作,从而获得成功和鼓励,同时又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成为许多教师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研究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体育课教学。

一、根据课程标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打破常规,独辟蹊径,选择新颖灵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穿过小树林”的游戏中,传统的教法是在操场上安插小木棍,让学生练习蛇行跑。这种练习比较枯燥、呆板,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配上轻快的音乐并让部分学生戴上各种面具,模仿小兔、青蛙、大象等动物的姿势,那么游戏的情趣就大不一样了。新颖、活泼的情境设置,会给课堂带来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如,在“原地侧向投掷”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想玩‘降落伞’吗?老师和小朋友们比一比谁的‘降落伞’飞得高。”随后教师拿出一个用花布、细线、木夹子做的漂亮的“降落伞”。顿时,学生们个个兴奋起来,有学生问:“老师,小花布怎么能飞呢?”此时教??把准备好的许多个“降落伞”迅速抛向空中,让学生们自由玩耍。为了让学生们在“玩”中体会用力顺序和两腿蹬地的动作,教师与他们一起练习两腿先弯曲、然后蹬地的预备姿势,在“飞呀!飞”的喊声中比动作、比高度,让他们在“玩”“练”“比”的过程中体会两腿蹬地的作用。这时,学生们开始自发地组织各种比赛,有的上抛后击掌数数,比谁击掌快、次数多,有的上抛后原地转圈圈再接住。只有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轻松、兴奋、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遵循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给学生自由时间和空间,使体育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教师不再独立于课堂之中,而是与学生一起或利用其他传播媒介构建全新课堂。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对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堂一年级体育教学课“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垫上活动”。第一,课堂导入。教师创设情境――玩游戏,再让学生配合音乐跑跳步入场,然后师生共同游戏:垫上花样游泳。第二,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利用垫子进行创造性游戏,并展示有代表性的游戏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学习仰卧推起成桥。第三,创造性学习。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桥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身体模仿各种形状的桥,最后利用垫子摆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跨过垫子、单双脚跳过垫子、一头翘、两头翘、前滚翻以及学生想出的各种玩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尝试新玩法,使他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反复地讲解示范,而是让学生自己从图片中模仿、学习,并自主地去学、去玩。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引导者实施分层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以“竞技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使体育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三、根据课程标准,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融入了小游戏、小奖励、小谜语、小新闻、小竞赛、小故事等,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学的功能。例如,蹲踞式跳远教学中,教师运用乌龟与兔子赛跑的故事进行导入:在比赛的途中遇见一条小河,乌龟会游泳而小兔子不会游泳,小兔子如何过这条小河呢?问题一提出,学生有的说“坐飞机”,有的说“划船”。之后教师再进行蹲踞式跳远规则的讲解。这种讲小故事的导入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篇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新的教学理念、形式多样教学和课程评价标准,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使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能够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能让学生“快乐体育”,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积极主动地发挥他们的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在体育课中有所收获,充分享受体育的快乐,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如何上好体育课呢?笔者有几点观点,与同行讨论。

一、良好的课堂氛围

体育与健康课与其他专业的课程是不同,学生的情绪也会影响一堂体育课的效果。例如:某一个学生带着抵触册情绪去上一节体育课,学生会出现教师多次督促学生却不愿意动,偷懒,注意力不集中,懈怠,反感等等不利于教学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效果很差。那么,另一个学生非常喜欢上体育与健康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体育出的教学目标,而且超出了设定的目标,那么这趟体育与健康课就是非常成功的,一方面教师完成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发展了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通过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学效果假设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促使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去。如何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教师影响力。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体育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技能的演示者。体育教师首先要着装得体,这是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把学生带入一种良好的专业氛围当中,例如:一堂武术课,教师身着武术服,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很专业,很严肃,很干练,从学生角度讲是一种吸引。二,教师的身教。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就体现在教师的身教,例如,一个篮球教师教学生三步上篮的时候,教师一个优美的上篮示范动作,直接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模仿教师,更加投入到体育课堂活动当中去,对于学生教师的身教就是无声的命令。三教师的领导力。体育教师既要教学生体育知识,也要教学生体育技术技能。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形象和恰当的语言控制学生的情绪,调控学生的情绪,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目标设置的梯度性

每一节体育课都有一个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就是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过高,只有个别的一两个学生能够够达到,这就挫败了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给大多数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每堂课的内容是我们努力所达不到的,导致学生不再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过低,学生轻而易举的完成了,达不到体育课量和强度的要求。要做好教学内容和目标良好的结合,作者一点建议就是可得内容的梯度性。用立定跳远举例,170cm-200cm大多数男生能够轻松的完成,把这个设为本节课的“基础目标”,200cm-240cm约有40%学生能够完成,把这个设定为“挑战目标”,240cm以上设置为“超越目标”。三个目标如楼梯的台阶一样逐渐升,要达到这些目标就要不断努力,逐步完成,是学生体会到挑战的快乐。三个目标的设置,也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从在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发挥自己的体育能力。

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目前,作者通过了解,大多数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学,从在场地器材的不足,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体育教师是一种新的挑战。如何开发利用体育资源上好体育课呢?追踪溯源,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有一些类似于体育锻炼的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从人类的活动到如今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是十分丰富的。如今,社会上流行很多新型的体育项目,如民族项目的空竹、毽球、高脚竞速等;时尚一点的街舞,轮滑等。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出几十年前人们进行锻炼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再一次利用开发和改进,应用到体育课堂当中,尽量减少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可以利用现在网络技术和其他地区的同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利用各种能够利用的资源,来丰富体育课堂,把体育课做的更好,更贴近生活,更好的发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为学校德育建设打基础。同时,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到以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身体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2000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143

篇5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校本课程 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37-01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凝聚全体师生的力量,发挥体育教师的才智,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以体育教研为重要手段,在不断的攻关中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在校本课程开发与体验的研究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感到很难操作,由于学习评价是课程的核心问题之一,评价问题不解决,校本课程开发实在难以进行,这是时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者发出的最强烈的声音。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测试反馈的数据,将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批数据按照体能(各项得分的平均值)、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总体)、体育学习自评系列(包括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三套量表组合)作为处理变量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如下,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前测成绩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体育学习兴趣无显著差异(p=0.075>0.05),但从体育学习兴趣后测成绩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有很显著的差异(p=0.001

通过研究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前测和后测的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三个维度中均有很显著差异

(p前后态度=0.000

传统的体育课程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它在公平、公正的旗号下,用统一的运动成绩考核作为对学生学习、老师教学及课程实施的主要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这样的氛围中要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造就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无疑是“浊其源而欲流清,伐其根而欲叶茂”的空想。

再次实验表明: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学生性格开朗,处事随和,交往能力、团队意识、体育道德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学习中学生更能关心同伴,帮助同伴,关心班集体。这些品质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价方法的改革,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自评和互评是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教师稍有忽视,就会使这种评价流于形式。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绝对是以教师为主,然而,我们却忽略了这么一个事实,即最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学生本人。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那些无法用定量评价的内容,如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内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

3 结论与建议

本次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实验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校教师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有效的发挥其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评价目的由强调“给学生一个体育学习分数”向强调评价的“改进”目的转变。对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当体现学校在评价“个性化”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实践与诠释。对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不能全部用常规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来进行诸方面方法的“套用”和“对接”,尽管这种“套用”和“对接”有时是必要的,但体育校本课程评价因有其自身评价的“独特性”,在校本课程的评价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克服面面俱到,大而全的方法罗列,在注重多元评价的同时,更注重从评价因素中撷取或精选评价因子,简化环节,呈现评价的亮点和特色。摒弃学生心中学习评价就是给他的体育学习成绩打个“分数”的观念。

建议运用元评价检验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元评价就是对评价本身的评价,其目的是指出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在评价对象上,教学评价以学生的教学活动为对象,而教学评价的元评价则以教学评价本身作为对象。在评价目的和作用上,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而教学评价的元评价则是为了规范和监控教学评价活动,减少偏差,获得良好评价效益。

体育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实验工作的成功与否,在于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上。因此,应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把学习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去研究,最终才能圆满完成课改实验任务。我校目前也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评价方案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海玲等.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2003,10(4):92―94.

[2]季浏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3]汪晓赞等.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评价一堂体育与健康课[J].中国学校体育,2004,4:69.

篇6

一、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与“大纲”在指导思想、课程理念、教学目标以及设计思路等方面部有较大突破;改革尤其表现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上,保证教学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个细节上。而一切工作的目标都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的最终也是唯一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实施新《课程标准》中的探索

(一)设置学习内容(项目)中理念的变化

传统“体育课”与新“体育与健康课”都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不可避免地要通过跑、跳、投、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来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体现课改新理念呢? 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体育项目的较大运动负荷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教学时有较强的技术特性,强调整体性、统一性,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差异性及心理作用(态度)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的是“健康第一”思想,要求体育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并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教学时以强化健身意识,淡化技术教学为特性,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发展能力,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为目标,注重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培养运动兴趣,强调趣味性、差异性,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不同需求。

(二)新理念变革教学方式.

1.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一节课中哪些知识是要讲透的,哪些是要有所保留的,而这些“保留”的知识恰是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能力的“诱饵”。在一些初始化的、基本的知识和技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例如:一些可以从网络、书刊上获得的知识,我们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一些简单技术,如站立式起跑技术,可以通过有意地正误动作对比,让学生从中体会发现;一部分较复杂的技术,如篮球投篮技术,可以让学生从电视中、图片中的动作模仿来研究总结。学生在查找、体会、发现、研究、总结中主动性得以体现,能力得以培养,加之在教师正确的总结和指导下,知识和技术目标就很容易达到。

2.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加练习的最佳动力,而参与则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根本条件。教师在内容(项目)设置和练习方式上,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每节课分成集体学习、练习的时间和分组个人练习时间。分组和个人练习就可以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练习项目和方式。比如:一节课的主练习是跳远,在集体教学后,学生可以选择跳远的技术练习,也可以选择提高跳跃能力的素质练习;而辅助教材则要求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篮球,也可以选择排球或足球,女生可以去选择跳绳或跳皮筋等。每个内容,学生又可以分小组练或个人练,选择不同的练习方式。这样,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必然会比教师强令练习某一个项自或方式要高得多,其练习效果自然也更好。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标准》要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创新和实践都是要在众人面前展示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们故意设置了这样一个内容,每一节课的准备活动都由学生轮流领操,要求领操者口令清楚准确,动作规范合理,提倡个人动作创新,如创编的好,全班给予掌声鼓励,否则下一节课还要“强人所难”让其重新带一次。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

三、实施新《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了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以前甄别、选择功能。很显然这是教育理念的突破和进步。但过程性评价的比值如果大于终结性评价,过分看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过程,是否会减弱“体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作用,降低增强体质的功能呢?毕竟在现实教育中,体育课仍然是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时间和渠道。现行的“体育达标”工作,是一个硬指标,评分标准不会因为“态度”而降低,“体育中考”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根据课程发展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迫切问题。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培养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48-01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对个体的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指向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

1.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运动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我们知道,兴趣是体育锻炼的动力源泉。它能使学生坚定意志,培养顽强毅力与良好的情感。因此,学生在体育课上主动积极、生龙活虎应该是其本质体现。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往往以体育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体育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统得过死。这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明白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分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每个学生树立信心投入学习,形成激励机制,在每一个人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体育教学中,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进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才能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2.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确立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个性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是教学的主体、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是不能也没有发言权的;学生怎么学,学什么,由教师决定。这种教学理念下的体育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更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定位为教学的主导,把学生都定位为教学的主体。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如授课学生的年龄特点、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教授内容的特点等,都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人人学有价值的体育,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体育,不同的人在体育上得到不同的科学的发展。

3.建立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发展学生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中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性的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注重定量评价,更要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重绝对评价,更要重视相对性评价。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时不但要有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评价中,体现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进行评价,要建立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的思想。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由于个性不同,因而他的发展也是不同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认真把握好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每个环节,让每个同学的体育个性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在体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结果要进行全面分析,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评价学生。由于体育教学的复杂性、多因素的制约性以及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方法。如从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以更科学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总之,体育教学应该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体育,不同的学生在体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寓教于乐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发掘学生的快乐情绪,方能不断接近并最终达到这一境界。

1.“快乐体育”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对接

1.1 “快乐体育”理念的源起发展及内容宗旨

1.1.1 源起及发展

快乐体育理念最早来源于日本,1979年由日本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提出。传入我国已有十余年,对我国广大体育教师和我国的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解决体育厌学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1.1.2 内容及宗旨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快乐体育理念的基本宗旨是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手段,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生活的内容来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享受、掌握和创造运动,使运动文化成为自己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终生。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关理论解读

1.2.1 新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之一: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1.2.2 新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价值之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2.3 新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的重点之一:过程评价、进步幅度评价和最终成绩评价相结合。

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成为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绩评定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

1.3 “快乐体育”理念与新课标的理论对接

1.3.1 二者都以身心健康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追求目标。

1.3.2 二者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的兴趣。

1.3.3 二者都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强调于成功的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

1.3.4 二者都重视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强调评价机制的多元化。

2.新课标下快乐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新课标指导下,以寓教于乐为立足点,贯彻快乐体育教育思想,笔者做了相关实践探索,尝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总结如下:

2.1 游戏

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

不同的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课的不同部分可起到不同的作用。准备活动穿插些游戏内容,泼、富有趣味,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欲望,使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运用“圆圈接力跑”、“迎面接力跑”、”等游戏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在有趣的比赛中,发挥奔跑的能力等。把体育游戏运用到整理活动中有助于尽快消除疲劳,如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采用舞蹈动作形式的教学和以放松为主的比赛性游戏,可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体力上得到恢复。

2.2 比赛

体育比赛给体育教学注入活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使体育课焕发生机。比赛过程中的激烈对抗、紧张合作、成功及失败都能给我们带来运动的美感及体育的愉悦感。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观看录象、设计导语等形式把热点赛事(如世界田径锦标赛,世乒赛,中国甲A、欧洲杯、世界杯足球联赛,CBA、NBA篮球联赛,亚运会、奥运会等)适时引入课堂,引发学生对该项赛事的热情,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动作,并模仿体育赛事模式进行小型教学比赛,于比赛中激发学习兴趣,领悟对抗技巧,获取运动,享受竞争乐趣,养成合作习惯。

2.3 音乐

好的音乐能强烈震撼人们的感情,陶冶情操,在传达和表现情感方面超出其它许多艺术形式,有着不可估量的魅力。俄国著名专家B.M.科利亚金和P.C.莫佐拉在《当代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一书中也指出:音乐对人的情绪状态能发生影响。在一种情况下音乐能够提高情绪,振奋精神,在另一种情况下音乐能使人平静。音乐正是凭借它的旋律运动和特殊的表现能力,将人们内心细致复杂的情感活动诉诸于人们的听觉,使人们感到情感的愉悦,从而调整自我的兴奋性。因此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配备适当的音乐,以此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例如:可以在准备活动时配置一些轻松愉悦的轻音乐,于课的开始即创设出快乐氛围。还可以在教学球类技巧组织球类比赛时,用如CBA联赛主题歌《相信自己》、世界杯主题歌《生命之杯》等,配合运动节奏,激发运动热情。在课的结束部分,可以安排诸如《梁祝》、《田园交响曲》、《水上音乐》、《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青年圆舞曲》等,达到消除疲劳、陶冶性情、振奋精神的目的。

2.4 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可以运用大量的多媒体素材、资料以及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展现能力,多方面、多角度的传授体育知识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讲授的内容。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与计算机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并能通过计算机强大功能和声、光、色、形等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极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体育器材、场地素材库,通过集中展示使学生掌握相关体育知识, 熟悉各种运动场地及器材。如:通过相关网站下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设计蓝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最先进的体育场馆设计与功能。可以应用多媒体动画剪辑将动作难点与新技术动作以慢速连续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而更好的掌握技术要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认识。

例如:篮球赛课当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运用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辅助教学,采用“NBA”中文版篮球游戏软件,此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可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表现出来。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和软件强大的“3D”比赛录像功能,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水平目标前提下,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包括传统项目、场馆设施等)、学生特点(包括性别特点、班级差异等)、地域特点等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

例如我们在高一年级尝试男女生分班教学。根据男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差异,男生教学班侧重于力量、速度、耐力的培养,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田径、球类等板块上;女生教学班侧重于柔韧性、灵敏度的培养,课堂教学重点设计为健美操、技巧等。让学生在自己有发展和创造余地的领域里体验学习的愉悦感,享受体育运动的力与美。

2.5 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发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仅仅有教师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甚至可以让学生家长来参与对子女的评价。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使多元评价得以实施:

满堂彩:爱听表扬和夸赞是人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教学过程中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适时适度的给予表扬。这种全方位多鼓励式的体育课,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悄悄话: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学生违犯纪律,或者不认真练习,教师的严厉批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时教师说句保护学生自尊的悄悄话,往往比批评更有效。饱含爱心的话语,就好比像是一道彩虹,可以架起师生之间的“心”桥,使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使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友情卡:教师可在课前先打印出若干卡片分发给学生,卡片上列有这些项目:我喜欢的动作、我不喜欢的动作、原因、我的话等等。课堂练习时给每一名学生展示的机会,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观摩,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自由地填写卡片。一张小小的“友情卡”,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也激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同时还传递了友谊,促进了交流。

回音壁: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不管是教师的“权威性”评价,还是同学之间的互评,都无法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实践过程的全部,因此可以设置“回音壁”,让学生对自己行为进行评说,以倾听学生的心声。

自选项:考虑学生个别差异,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运动强项,作为体育课检测项目的补充成绩,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检测中充分享受到成功喜悦。

多元分层评价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令基础不一的学生都能在运动的成功体验中感受快乐,从而为绝大多数的学生培养长期乃至终身体育爱好及习惯打下良好基础。

篇9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体育教学 师生角色关系

体育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所具有的多功能、多目标被不断拓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让学生更科学、愉快地进行体育运动是每一个初中体育教师所关注的课题。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应该挣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初中体育教学。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师生角色关系的定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多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决定教学质量。教师不仅仅是“授之于鱼”,更应“授之于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提高团队意识和树立坚定的意志等,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讲解示范要精简清晰,注重学生自主练习,激发其创造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在过去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不少老师教学要求“一刀切”,忽视了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师生互动教学成效不强。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重视课前准备活动

在体育课中,学生在运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扭伤,这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让周围的同学产生畏惧心理,害怕运动。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设置合理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适度的运动中得到锻炼。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受到损害,教师应重视课前的热身运动以及由浅入深的准备活动,让学生们逐渐适应运动的强度。

2.开展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成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定位操等比较枯燥的项目。如老鹰抓小鸡、击鼓传花等,这样既增强了趣味,也能达到热身的效果。在体育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中长跑可以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培养学生的意志。但如果让学生一味地绕跑道跑,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很差。如果结合一些游戏来练习,如男女混合接力、占领敌方高地等游戏。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在体育课结束时,选用和创编一些带有舞蹈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的智力游戏,如“摆图案”、“组字”等,可以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中的紧张状态。在放松和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其他课程的学习。

3.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包括身体素质与运能技能方面的差异,男生与女生的差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正视这些客观差异,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分组教学法,这样才能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分层要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不能让学生有被选择被忽视感。在上课之前,体育教师可根据不同组别分别设定相应的目标和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加入,如果发现自己在这个群组不适合,可以自由换组。

4.重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一些集体运动项目,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的意义,从而使学生自觉地互补学习。目前,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不是分了组布置了任务,就任由学生自由合作学习。教师还需要调控,只有调控得当、落实到位。才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其次,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只有选择合适的课题,才能让合作学习变得有意义。比如,篮球,广播操等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同时,要做好课前准备,根据学生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来设计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才能游刃有余。再次,要丰富合作类型,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可通过友伴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多种合作形式,丰富和活跃课堂教学。同时,要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氛围,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顺利进行。

5.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他们主动观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如运用幻灯片、录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对于复杂难学的可以分解动作,重复播放。并且教学的重难点可以通过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结合教师的指导,学生能直观、立体的掌握,提高了教学实效。

篇10

一、体育教学的促进者

体育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有: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

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培养自主锻炼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建立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共同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促进者”的角色具有以下特点:

1.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进行自主的练习时,教师要积极地观察,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旁观是积极的旁观,遵守“不干涉”的原则。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在练习失败或动作不规范时,教师要理解和鼓励,从而营造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促进他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当教师以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时,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而是更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而只会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4.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在课堂上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喜怒哀乐可适当地流露,这种不带面具的真实,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同练习、同比赛,与学生共同寻求真理,探究学习的秘密,这样有助于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增进相互了解,使教学活动更有成效。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练习、观察、探究,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