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农村工作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农村工作报告

篇1

2月1日至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对年几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一是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三是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四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五是健全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六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会议讨论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二、我市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福民强市”总目标,把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一条主线,做好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各项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一)农业基础进一步强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前坪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有效开展。洛河东西两段治理等水系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完成水系建设投资4.2亿元。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序推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4万亩,发展节水灌溉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5平方公里,被省政府授予“红旗渠精神杯”荣誉称号。完成造林45.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8个县(市)建成省级林业生态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森林防火工作总体良好,全年火灾起数下降50%,没有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二)积极做好“三篇文章”,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粮食总产达到46亿斤;新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基地8.6万亩,其中,牡丹4.9万亩,城区增植牡丹52.1万株;新发展蔬菜基地4.6万亩;完成核桃基地13.2万亩;红薯、谷子、花生种植面积均比上年增加5万亩。新增奶牛1.1万头;新增林下特色养禽210万只;肉蛋奶总产达到9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22元,增长20.1%。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总数达到40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88家,总数达到1538家。农业产业化产值占到第一产业总产值的58%。15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仲裁机构,全市新增流转面积90万亩。重点扶持了10大休闲农业观光园区,休闲旅游农业园区达到796个,营业收入20.2亿元。

(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开工新型农村社区87个,建成50个;回流移民进城安置3141人;2881个行政村建立了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硬化通组通户道路2061公里;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3个;新发展农村超市310个;扶贫搬迁2250户1万人;2134个行政村开展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座,沼气工程30座;解决安全饮水30万人;夏秋两季秸秆还田33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扎实做好年重点工作

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福民强市”总目标;持续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力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持续“牡丹为媒、水系为韵、生态宜居”攻坚战,实现农业农村工作快速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三篇文章”一起做。一是调优农业结构。新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基地13万亩、核桃产业基地11.2万亩,总面积分别达到30.6万亩和56万亩;新发展蔬菜、红薯、花生、谷子各5万亩,茶叶1800亩;种植烟叶28万亩。二是加快土地流转。新增流转面积75万亩。三是发展生态旅游。重点支持5—10家休闲旅游农业园区,总数达到850家,营业收入超过25亿元。

(二)围绕“三化”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市城中村、城郊村、产业集聚区规划的230个5000人规模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今年要开工100个。在实施过程中要落实好《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市新农村建设集体土地上房屋登记暂行办法》和支持政策,力争“十二五”末全面完成230个建设任务。二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农村通组通户道路2000公里,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0个,新发展农村超市200家。切实抓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三是基本完成陆浑水库回流移民安置工作。为全国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四是全面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行政村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五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综合利用率争取达到95%以上。

(三)围绕“水系为韵”,加快民生水利建设。一是加快水系工程建设。引黄入洛要加快进度;邙山渠综合治理15公里全线贯通;完成洛河东西段治理5.9公里,开工建设上下游延伸治理16公里;完成中州渠改造示范工程;涧河、瀍河治理全线开工;开工建设金水湖、朱樱湖、涧河水库、秦岭防洪渠治理等工程。二是加快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前坪水库项目建议书报批立项,年底前开工建设;小浪底南岸灌区争取完成审批立项工作。三是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0座。四是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五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节水灌溉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力争再夺“红旗渠精神杯”。

(四)围绕“生态宜居”,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完成造林46.9万亩。做好孟津县省级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完成六大类15项2.5万亩市级生态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做好天然林和公益林管护工作,抓好森林防火,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五)围绕“牡丹为媒”,强力推进牡丹花都建设。一是扩大规模。新发展牡丹3万亩以上,城区增植20万株,牡丹盆花100万盆,力争3—5年内建成万亩以上牡丹种植园区3—5个。完善提升牡丹花都产业示范园,搞好国家牡丹园升级改造和城市名花展工作。二是抓好牡丹符号应用。近期完成牡丹花都标志审定,牡丹文化节前在全市统一张贴、悬挂和摆放。要在办公、接待、机关文化以及城市设施、服务窗口、公交出租车等方面体现牡丹元素符号。三是参展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提供600盆牡丹高质量参展。同时,要力争在牡丹文化节前拿到“牡丹花都”牌子。

篇2

一、今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既定的目标思路,突出高效有机农业发展、农业招商引资、农村“三大合作”、农民就业创业、农村实事工程等重点,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发展。

一是农业生产再上台阶,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由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全县粮油生产再获丰收,小麦、油菜单产分别为854斤、360斤,比去年增加24斤、32斤,达历史最高水平,水稻单产达1202斤,继20__年以来连续第4年夺得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16.5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畜禽规模养殖快速发展,规模养殖比重58.3%,比去年上升5.1个百分点;水产业增量增效,预计水产总量14.5万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同步推进,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5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71万人次,新增转移1.01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78%,农民人均实现工资性收入4100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以上,同比增长11%以上,连续五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共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等各项资金9000多万元。

二是农业园区加快建设,高效有机农业快速发展。按照特色化定位、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建设、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总体发展思路,彰显“四水”、有机特色,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科技推广,高效有机农业规模化取得较大进展。全县高效农业面积已达51.8万亩,其中高效种植业26.3万亩、高效渔业25.5万亩,分别增加10.7万亩、5.5万亩。特别是有机农业进一步做大,全年新增有机稻米面积2.19万亩,省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启动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加快,新增设施蔬菜、苗木花卉面积0.92万亩;高效农业园区有了新拓展,全县建设各类高效种养园区86个,总面积近13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园区19个。

三是农业招商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专门成立县农业招商中心,积极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全年共引进农业“三资”项目200个,农业利用“三资”14.4亿元,争取国资投入近1.5亿元。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2家,发展到14家,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11%。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通过省级生态农业县验收。品牌建设得到加强,新申报农业“三品”品牌19个,其中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7个。

四是“三大合作”齐头并进,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按照“发展、规范、创新、提高”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组建,一手抓提升,有效推动了农村经营机制的创新。“三大合作”组织建设势头良好,全县已组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336家、新增122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7家、新增35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24家、新增46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45家、新增41家。合作组织规范化运作有序推进,全县已有116家农民专业合作、31家土地股份合作、6家社区股份合作社进行了工商法人登记。合作组织带动作用有所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4.36万户,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户3.15万户、入股土地面积12.1万亩,社区股份合作折股量化资产总额5926万元。

五是农村公共事业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村联创”深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新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家、全面小康达标村52家,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达标数44个。农村信息化、电气化工程顺利推进,建成2个电气化镇和20个电气化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疏浚县乡河道53条、173.3公里、253万方,清淤河塘260条、土方230万方,清理河塘1067条(座)、清理垃圾7048吨;清洁村庄2169个,兴建垃圾池(箱)5115个;清洁家园19.2万户,农村垃圾定点存放率、集中处理率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完成各类农村水利工程土方700万方,加固防洪圩堤80公里,实施圩区连片治理,新建、改造圩口闸泵站31座;实施涧沟河芦东河疏浚整治、__湖白马湖洼地治理和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等重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农业

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5.4%。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事工程进展顺利。建设农村公路122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1500个、无害化户厕9400座;新增造林面积1.3万亩,植树200多万株,建设农田林网5.2万亩,新增镇村绿化600多亩。新建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3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补偿率达35%,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60个。农村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占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的覆盖率达100%,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全面启动新一轮农村扶贫脱贫攻坚工程,采取“部门(单位)+企业+经济薄弱村”的模式,共落实脱贫奔小康达标村58家。同时,严格控减农民负担,积极化解镇村债务,全面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面对突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我县的现有基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压力较大;农业招商引资中规模项目、外资项目和高水平项目较少,发展高效有机农业在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较多,设施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园区建设水平不高;

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缺乏“旗舰”式龙头企业,且规模不大,组织程度不高,拉动力不足,发展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镇村集体经济基础仍很薄弱,多年积累起来的债务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大原则和主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加快我县农村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县农村改革发展,必须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__的实际,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任务,着力构建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__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从我县来看,农民收入水平还相对较低,增收空间有限,尤其是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还有1.5万多户、3.1万多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县农村改革发展仍然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要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实施转移富民、创业富民、合作富民、市场富民等富民工程,力争到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__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加大农村扶贫力度,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人口,积极采取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提高保障水平、实施政府和社会救助等措施,力争到20__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同时,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整合村级资源,开展结对共建,增加集体资源性、资产性、服务性收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到20__年,力争所有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含财政转移支付)。

2、紧紧抓住现代农业这一发展方向,着力加快高效有机农业发展。按照“彰显有机特色、突破设施农业、提升‘四水’优势”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加快高效有机农业规模化进程,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高效农业“518”的目标,即设施农业达到5万亩、有机农业10万亩、高效种植业和高效渔业80万亩,到20__年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50%。大力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50%。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强沿运灌区节水改造以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不断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督、农产品检测、市场质量监测三大农产品监控网络,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和执法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重点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到20__年全县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90%以上。加快农业品牌创建步伐,鼓励创建名牌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3、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着力加快农村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建立县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管理办公室和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配备村级土地流转交易信息员,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网络,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规范管理、依法审批、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非公益性项目开发和经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住房依法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及住房保障,实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不断提高覆盖率和带动力,到20__年全县参加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达60%,2020年超过80%。同时鼓励发展农民富民、劳务、资金互助合作等其它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组织。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农业发展银行与信用社、农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三农”信贷业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和小额贷款

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构建多层次、全覆盖、防风险、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全面做好水稻、小麦、油菜等种植业保险和能繁母猪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水产、家禽等养殖业保险和农机保险、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4、紧紧抓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农村规划管理,大力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路网,将农村公路通到每一个农民集中居住点。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到20__年确保全县80%以上的村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到20__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全面开展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村庄绿化“三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20__年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建立优秀教师资源向农村流动机制。提高农民就医水平,重点建立和完善以县二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成城乡“10分钟医疗圈”。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文明村镇、生态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农民保险覆盖面,大力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民工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

三、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20__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推进“强县强镇、三年倍增”的收官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一个中心、五个加快”为统领,也就是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着力加快高效有机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制度创新,加快农民创业就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工作目标初步考虑: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农业利用“三资”11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销规模增长20%以上;高效农业新增15万亩,高效农业占耕地总面积30%以上;农村“三大合作”总数增加135个,增长40%;新增全面小康达标村50个。具体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有机、设施农业,加快高效有机农业发展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突出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两个重点,集聚资本、技术、政策三大要素,更好地推动高效有机农业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有机农业发展。围绕构建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检测、集散和观光五大基地的总体目标,以有机稻米、有机畜禽产品、有机蔬菜等产业为重点,集中抓好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全县新增2万亩以上(含转换)。加快__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完善建设详规,加快基础设施配套,组建__湖有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基本建成省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切实可行的有机食品安全综合控制机制。

进一步拓展生态、有机农业功能,加快白鹿岛生态园、荷园等生态旅游观光园区的设施配套,提升__观光农业的品位和影响。

二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重点发展设施园艺业,以设施蔬菜、设施苗木花卉为重点,大力推广宽体大棚、钢架大棚等设施,确保明年新增设施种植业面积1.5万亩。提升发展设施畜牧业,重点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置供料、供水、孵化、控温、消毒等自动化机械设备,配套规模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工厂化养殖小区。重视发展设施渔业,逐步扩大纳米管道增氧养蟹、工厂化控温养鳖、网箱养殖等应用范围,加大良种繁供基地投入建设力度。

三是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围绕全县“一圈三沿”产业总体布局,紧扣“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效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快产业融合,推动集群发展,形成区域特色。重点规划实施高效农业园区“个、十、百”工程,大力推进__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加快建设仁里荡高效生态农业等10个万亩园区,面上建设百亩高效设施农业园区面积5万亩以上。创新园区投入机制,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切实增强项目承载能力。

四是大力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科技推广,重点围绕“四水”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农业科技普及“310”(10个新品种、10项新技术、10项新模式)、水产业“四改”工程(大改小、粗改精、普改特、洼改水)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加快改造、提升__传统产业。加大高效农业关键环节和重大技术的开发引进力度,着重在现代高效农业种养模式、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有所突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主攻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新增插秧机200台,力争水稻机插面积达28万亩,同时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新增油菜收割机20台、高效植保机100台、大马力农用拖拉机150台、水产微孔曝气增氧面积1000亩,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

2、突出规模和外资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集聚要素招大商。围绕重点农业园区推介招商,充分发挥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品牌效应,以有机农业开发区、万亩规模园区和各镇示范园区为载体,组织开展小型、务实的农业推介活动,广泛吸引“三资”进行嫁接。围绕重点产业开展产业招商,排细与我县农业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名录,收集、筛选和储备重点项目信息,实行定向攻关,寻求合资合作。围绕重点农业企业、农业基地谋求嫁接合作,并围绕现有的外资企业,促进增资扩股,确保明年农业利用外资有所突破。同时,积极编报项目,争取更多的国资投入高效有机农

业建设。二是整合资源壮龙头。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立足稻米、荷藕、水产、畜禽等重点产业,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强的龙头企业,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做大亿元加工企业群体,探索同类龙头企业的联合整合,形成整体优势。按照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要求,制定好沿安大线荷藕、水产、畜禽等区域性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规划,加快启动建设。同时以粮食物流中心为依托,积极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丰富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三是做响品牌拓市场。

重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主要农产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投入品监管力度,建立种植、养殖溯源制度,放大__农产品生态、安全的品牌效应。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申报“三品”品牌,全年申报“三品”品牌10个,省级畜禽农产品品牌3个,“__湖”牌要力争创成国家级品牌。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发挥品牌效应和效益。明年要拿出一部分资金,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省级以上报刊和电视等媒体,开展品牌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扩大__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3、突出农村“三大合作”,加快农村制度创新

一是推进“三大合作”规范发展。按照“扩面、拓展、规范、提升、扶持”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发展步伐,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一要抓组建。明年全县要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35家以上,其中农民专业合作25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80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30家。二要抓规范。坚持以工商登记为抓手,以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为重点,以创建“四有”合作组织为载体,推动合作组织规范运作。明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工商登记率要分别达70%、50%、30%,今后凡新组建的合作组织必须达到“四有”标准,对已组建的合作组织着力/!/抓好制度的完善,全面提升合作组织的运行质态。三要抓扶持。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扶持意见,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在注册登记、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电价格、金融支持、规范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做好农村富民合作、专业服务合作和资金互助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的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

二是推进农村土地使用等制度改革。按照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发证进度。加快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县里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镇里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农村土地使用的政策规划,规范土地征用和农民宅基地管理。同时,积极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发挥首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作用,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拓展农业农村投入渠道。

三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适应农业发展新要求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公益性职能。加强服务主体建设,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与种养大户、现代为农服务实体等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专项作业、流通销售、土地流转、融资筹资等服务,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业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

4、突出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民就业创业

在农业内部充分挖潜增收的同时,更注重在农业外部找出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加快推进产业富民、转移富民、创业富民、合作富民和帮扶富民,持续增加农民生产性、工资性、财产性和政策性收入,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一是做强镇村特色产业,拓宽就业空间。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内资外资双轮驱动战略,努力提升镇级工业综合实力。加快培植农业亿元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强水晶玻璃工艺、服装纺织、乱针刺绣、电子装配、出国劳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村级特色行业,扩大留守农民的就业面。不断做大农村建筑业,让更多的能人走出来、干工程、带队伍。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创新发展农业技术服务、农机作业、农资经营等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咨询、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等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公共服务业,推动农村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是强化农民培训,提升就业层次。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构筑就业培训平台,利用各种培训阵地,全面打造新型农民,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千人创业培训、万人转移培训、十万人实用技术培训”工程,重点突出就业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就业的水平、创业的层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入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实现就业。针对当前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女性较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洁、家政、家庭手工业等技能培训,开发相应就业岗位,挖掘转移就业的潜力。

三是落实激励政策,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农民创业就业合法权益。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加强对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的引导和服务,逐步让农村劳动力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工同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推动就业信息、就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向农村拓展。不断优化农民创业环境,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愿望,鼓励农民联合创业,以资本、资源、技术、管理等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返乡创业。

同时,扎实推进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在督促抓好村级集体增收项目实施的同时,对年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户全面落实帮扶责任,排定增收项目,细化帮扶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

5、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以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创业、社会保障、领导体制等一体化为抓手,加速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以规划全覆盖为龙头,统筹城乡规划。立足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把规划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并解决好城乡之间规划分割问题,努力使城乡和新农村规划无缝对接。在城乡各项规划的完善过程中,始终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作为制定与实施的重要目标,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发展向集约型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以环境改善为抓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水利、电力、

篇3

中心领导:

20__年12月2日,本人赴XXX供电所,依据原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的《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标准》、《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考核细则》和国家电网公司今年印发的《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窗口标准》(以下统称为“《标准》”),就该所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达标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初步检查。

通过这次检查可以看出,该所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达标工作小组,在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达标的建章立制、相关工作计划的制订、部分管理工作的记录台帐的补充完善等方面,较好的完成了预定工作任务,与布置此项工作前的状况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该所具体工作人员在此期间集中投入到集镇台区的低压配网改造工作之中,而工作小组成员(绝大多数是从其他供电所抽调的人员)对该所的配网结构、用电特性、客户类型等实际情况和工作内容又不甚了解,影响了工作小组成员补充完善业扩报装方面的记录台帐。

现就这次检查XXX供电所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达标中不符合“《标准》”条款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服务环境方面

1、营业窗口外未设置国家电网公司规定的统一标识和营业时间牌。所使用的营业时间牌只是用纸打印出来并粘贴在门上。

2、室内应设置的办理各类业务的标志、标牌不全(只有“收费室”标牌),收费室的工作人员的姓名、岗位、工号和照片,没有在显著位置摆放。

3、营业窗口内未配备如纸、笔等必要的书写用文具;老花镜放置的位置不合理(与客户意见薄一起挂在墙上);只配有安全用电方面的资料而没有营销服务方面的宣传资料。

4、没有发现(至少是不明显)服务场所确定卫生责任区和责任人的标识。

二、服务行为方面

1、不能提供工作人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的证据(据工作人员反映证件已被原西夏区供电营配公司收回)。该所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培训仅限于安全管理方面,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和考试及成绩等。

2、该所今年向客户征求意见和建议工作集中开展1次,20__年11月共向客户发放“征求意见书”200份,收回92份,客户意见为“很满意”、“较满意”和“基本满意”,没有“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项,尚未对征求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书面材料。

3、这次检查时观察到,一位女客户来该所报修时,称其已打过报修值班电话但无人接听。此事有待进一步核实。

4、该所自查的劳动纪律遵守情况中,工作人员有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但没有相关记录记载。

三、服务规范方面

1、该所上报供电可靠率、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同时满足自治区电力公司公布的承诺标准,但不能提供计算过程信息、数据等支持性资料的证据。

2、电费公开工作方面,台区未设立专门的电费收缴情况公开栏,只在台区内庄点的电线杆或居民住户的墙上张贴公布电费。

3、业扩报装等业务方面,查阅今年“报装接电、拆表、复装表工作单”,今年业扩报装业务共计的96项工作单中,在工作结束后有56项工作单未经客户签字确认;今年拆表复装表业务共计的76项工作单中,在工作结束后有35项工作单未经客户签字确认。

“居民客户向供电企业申请用电,受电装置检验合格并办理相关手续后,3个工作日内送电。”项目有待进一步核实。

4、故障抢修方面,在制度和措施提到的备品备件的材料、帐卡等没有单独列出,不便于核实。

“接到客户报修电话,抢修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处理故障。从接到电话到报修地点的时间,农村地区一般不超过90分钟;特殊边远地区2小时。”项未进行核实。

四、便民服务方面

未建立便民服务制度规定,特殊客户(军烈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的服务档案,不便于对照核实提供上门服务的内容。

五、服务监督

1、对客户抱怨、投诉、举报未设立专门的受理记录,不便于对照核实有无客户抱怨、投诉、举报和“投诉在5个工作日、举报在10个工作日内答复客户处理情况”的内容。

2、聘请了服务质量和行风监督员,但未建立相关资料档案。

以上是本人对照“《标准》”条款,对XXX供电所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达标进行检查的内容。由于本人能力和水平有限,检查中肯定有疏漏和不足甚至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另外,由于时间、人力所限,本人在检查中对该所执行“《标准》”规定的部分条款不能核实验证,请供电所的同志们结合自身的实际,再对照“《标准》”的规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一步充实记录、台账和档案等证据性的内容,力争在上级组织的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达标验收时取得好成绩。

篇4

在正式开会之前,先强调两条纪律:第一,所有参会人员一律将手机关掉;第二,大会期间,参加会议人员不得擅自离开会场,保持会场秩序。两办督察室将对各乡镇、各部门到会情况及会场纪律进行督察。

现在公布,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开始开会。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大型的、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五个班子主要领导、县委常委、政府所有副县长、人大、政协分管农村工作领导、包农村工作的正副片长、县直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农口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主管农业领导、乡镇农业、畜牧、林业、农机、农经、多种经营、劳动保障、信用社、妇联等相关站所负责同志、各村党支部书记、产业大户代表及大会表彰的先进个人等近1200人。

整个会议安排半天时间,共五项议程。首先听取县委书记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作工作报告,之后公对年全县农村经济综合考评情况进行通报,会议第三项议程是宣读表彰决定,第四项进行大会表彰,最后进行会议总结。

这次会议将深入贯彻中心、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县年工作成绩,查找问题,分析形势,明确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全面部署今年农村各项工作任务。这次大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希望与会同志认真听取、认真记录、认真思考、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实质,以便更好地进行贯彻和落实。

下面进行大会第一项:请县委书记同志作题为《抓住机遇,把握重点,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题报告。

主持词(二)

书记的讲话非常重要。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全县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全面部署了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这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结合我县实际确定的重大举措,既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又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吃透精神,抓好落实。

下面进行大会第二项议程,由副县长同志公布《关于20*年全县农村经济综合考评情况的通报》。

主持词(三)

下面进行大会第三项议程,请县委副书记同志宣读《关于表彰2年度农村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主持词(四)

下面进行颁奖仪式。

(1)首先为农村经济工作先进乡镇颁奖。

请镇的领导上台领取奖牌和奖金。

(2)下面为粮食生产先进乡镇颁奖。

请乡的领导上台领奖。

(3)下面为畜牧业生产先进乡镇颁奖

请十镇的领导上台领奖。

(4)下面为园艺特产业发展先进乡镇颁奖

请大镇的领导上台领奖。

(5)下面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先进乡镇颁奖

请石镇的领导上台领奖。

(6)下面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先进单位颁奖

请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精神文明办公室、县总工会、县妇女联合会、农民成人高等专科学校、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县职业高中的领导上台领奖。

(7)下面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先进乡镇颁奖

请镇的领导上台领奖。

(8)下面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先进乡镇颁奖

请镇的领导上台领奖。

(9)下面颁发“农民增收年活动”贡献奖

请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气象局、县畜牧局、县园艺特产局、县农机局、县民营经济发展局、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领导上台领取奖牌和奖金。

(10)下面为支农先进单位颁奖

请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发展计划与经济贸易局、县民政局、县办公室、县广播电视治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梨树支行、县农村信用联社、县农电局、县交通局的领导上台领取奖牌和奖金。

(11)下面为“牵手致富工程”活动先进单位颁奖

请县物价局、县审计局、县扶困办公室、县国土资源局、县国税局、县建设局、县人事局、县农村集体资产治理局、中国移动公司梨树分公司、县地税局的领导上台领奖。

(12)下面为农民致富带头人颁奖

上台领取奖牌和奖金。

(13)下面为农民致富标兵颁奖

请:上台领取证书。

(14)下面为农民致富女状元颁奖

篇5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已是社会共识,但究竟如何操作,尚在路上,各方仍在不断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委员表示:“现在正在研究制定相应的规范。但是按照现在的要求,资本进入农业的标准是不能改变所有权、不能改变用途、不能损害农民利益。”

“我们必须高度警惕,部分地区农村土地一旦‘非农化’,就不能再变成农业用地,就不可逆转了。”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一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1亿人进城后,他们原有的土地如何有效利用而不至于撂荒?除了户籍的农转非,他们如何在城市找到心中的“家”?“要实现‘三个一亿人’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政策配套。”陈锡文委员说。

“农民变市民的过程中,户籍制度改革如何跟上?”面对这样的提问,陈锡文委员反问道:“拿到户口本难道就算变成市民了吗?”

近年来,各地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据初步统计,河北、江苏、浙江等12个省份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

“必须看到,户籍制度改革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一个户口本,拿到这个‘本’还远远不够,如果相关公共服务没跟上,非农户口的意义并不大。如何解决农民进城以后的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怎样让进城的农民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这是问题的核心,需要大量的公共投入。”陈锡文委员强调,“让农民能进得了城,能在城市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陈锡文对他在泰国曼谷的调研经历印象深刻。“进城农民工要留下,除了要到劳动局登记,还必须到社保局登记。也就是说,老板要同意给农民工缴纳8年与曼谷市民一样的社保金。”陈锡文说,“企业愿意为他们这样做,前提是劳动者有较高的素质。”

“这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对农民工的培训,让他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而不是打几年工就回到农村。更重要的,‘农民市民化’要有清晰的制度设计。一些地方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例如广东中山实行的农民工‘积分制’。未来,各地的相关制度和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细化,同时加大投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陈锡文说。

农民进城后,土地怎么流转

截至2013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3.73%。事实上,早在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总数就已超过农村人口。这一重大转变表明我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同时也提出新的考题――农村人口减少后,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因土地权属关系不明确,部分农户担忧土地流转后会失去经营权,不愿意将手中土地流转出去,使土地仍处于分散耕作状态,导致土地无法成方连片流转,直接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天津市宁河县委书记李树起代表建议,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步伐,统筹搞好顶层设计、情况研判、制度建设和信息公开。同时,尽快制定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从流转申报、审批、登记到合同签证、兑现以及日常监管等全过程进行规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霍学喜委员对土地流转高度关注。他也提醒要注意当前土地流转中面临的问题:“一是少数地方存在土地流转过度非粮化,粮田面积在流转过程中高比例转为经济作物用地,令人担忧。二是土地流转中应加强合同管理。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纠纷,多属合同不规范引发的矛盾。三是应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村,投资农业,但应着眼于服务、带动农民共同发展,而不能取代农户的生产功能,兼并土地或套取政府惠农政策。还要谨防个别地方政府借土地流转之名,行土地买卖之实。”

对土地流转中已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加强监管,科学引导。

篇6

1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外延

将新型农民与职业农民结合起来,即为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民适应了农民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而职业农民则是现代农业的主体,笼统来讲,就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一代农民阶层,这部分群体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同时,还能够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相应的服务。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要能够充分进入市场,使收益最大化,所谓职业,强调的是身份的稳定性,即将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作为终身职业,再就是要有一定的现代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更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四化”同步的短腿,信息化、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农业现代化却还处在成长阶段,严重限制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农业人才的缺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讲,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构建职业农民队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战略需求。

2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策略

2.1重视农村基础教育,转变农民传统观念

从整体和长远来看,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的关键,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扩大现有农业院校的招生规模,加大涉农专业的比重。在降低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门槛的同时,还要注重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让其认识到农民是一项光荣的职业,增强对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从而调动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将农民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要普遍具备农村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以及产权等意识,可以通过播放反映“三农”新面貌的影视剧以及文化团体下乡演出、农业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其不断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经营观念。

2.2扩大职业农民群体,营造良好培训环境

新型职业农民的来源并不仅仅局限在农村,城镇人才也可以进入农业领域,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现阶段,要想扩大职业农民群体,必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限制,实现城乡的双向互动,补充农业人力资源缺口。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保持同步,只有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并融入城镇,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同时也能够给城镇人才进入农村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无论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还是引进城镇人才,要想使二者能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还要健全相关的工作机制,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如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就业跟踪服务于维权机制以及健全政策鼓励与扶持机制,一方面要调动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培训工作的盲目性,真正能够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

2.3启动培育试点工程,建设终身教育体系

篇7

会议认为,市镇两级政府重视农药化肥的市场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加大宣传、培训、普法的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等公众媒体及送科技下乡和农民培训工程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农民依法维权意识和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农林部门及时病虫情报,预测预报准确率较高,技术措施切合实际,为针对性用药、科学用药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农民科学用肥。加强市场监管,逐步实现关口前移,工商部门推行农资商品质量“二帐二票、一卡一书”的监管制度并加大诚信守信企业的评比力度;农林部门实行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制度;物价部门开展评选“价格示范户”等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效率,农林、工商做到突击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及时查处违法案件,坑农害农事件明显下降。强化载体打造,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市级队伍得到加强,镇级队伍得到稳定。发展规模连锁经营,以规模促规范取得显著的示范效应。市农业综合执法受到农业部和省农林厅表彰。

会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在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克服。一是执行许可证经营制度不够严格,据初步统计,我市无证无照的农药、化肥经营户占大多数。二是市场秩序有待整顿,网点设置多,供货渠道多,质量难以保证。少数业主综合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农药品种繁杂,价格不透明。虚假信息时有发生。三是执法力量偏弱、执法合力未能有效形成、监管执法力度不够以及缺少快速检测设备,影响了查处假劣农药、化肥的效率。四是技术贯彻渠道不畅,到位率不高。五是技术指导体系有待完善,服务相对滞后,部分镇农技站公共服务职能弱化。六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抽检费用没有列入部门预算,回购高毒高残留农药尚未落实,镇农技站人员待遇有待提高。

会议强调,市镇两级政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借鉴兄弟县市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会议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领导,进一步完善机制。市政府要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综合整治领导体系,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尽快建立健全市统一组织、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管理体制。并在突击整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二、强化宣传,营造依法管理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电视、广播等公众媒体对典型的坑农、害农事情要予以曝光,营造农药化肥经营的良好氛围;刊登播发农药、化肥广告,病虫害防治和产品信息应当由农业主管部门审查。

三、重视培训,提高技术普及率。认真落实农药、化肥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培训制度,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用药施肥,节本增效。介绍农资辨别常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主管部门技术意见的落实率。

四、整合资源,建立综合执法协调机制。由政府办协调,农林局牵头,整合执法资源,建立有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制度。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执法力量,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执法水平和效率,并逐步将执法网络向镇级延伸。

五、规范秩序,严防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取缔无证经营,打击假冒伪劣。严格准入制度,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严格执行农药经营资格年度审查制度。加强对供货渠道的管理,把好源头关。建立健全农药经营档案,实行农药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要提高质量、价格监测频率,定期监测信息,农资价格显著上涨时要采取价格预警机制,设立最高限价。建立诚信档案,评选农资诚信经营荣誉单位。

六、合理布点,发挥村公共服务中心作用。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按行政区域,以人口、耕地规模为参考,合理布点。在村公共服务中心优先设置具有一定规模的农资超市。

七、提高技术力量,发挥推广体系职能作用。合理培养配置和使用农技人才,构筑人才高地。逐步配套和更新农技服务手段和相关检测设备。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不断提高测报的准确率和防治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覆盖率。镇农技部门要提高为农服务的意识和水平,确保上级技术意见的贯彻落实。

八、培植龙头企业,发展连锁和品牌经营。积极培植农资批发龙头企业,打破行业界限,通过资产、资源、技术等方面的联合,加快构建连销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逐步实现农资连锁经营全覆盖。

篇8

魏贤慧站长多次评为省市县先进个人,并于2010年获评“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个人”。2011年1月获评“中国公益杰出人物”、“和谐中国年度公益人物”荣誉称号。

白手起家寻出路,艰苦创业求发展

1998年4月,魏贤慧先生从部队转业回到了沅陵县。1999年11月,县里正式批准成立了沅陵县农村能源技术服务公司。魏贤慧先生放弃了多次挑选好工作单位的机会,毅然选择了从事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挑起了沅陵县农村能源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的重担子,担任法人代表。

其时沅陵县财政没有一个钢的扶持,他光杆司令一个,一块牌子一个人。当过军人的魏贤慧站长发扬湖南军人不怕苦、不畏难的优良传统,依靠本站自身的力量,运用智慧采取内部股份制进行强行启动和工作推进,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创新思路,开始了白手起家、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艰苦创业历程。

富有长远战略眼光的魏贤慧站长,了解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低碳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将逐步取代传统高耗能产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我国减缓日趋严重的能源、环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巨大压力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用低的能源的消费、低的排放和低的污染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的能源技术。

美、日等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研发。奥巴马政府通过《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强化其低碳技术的进步,试图投入巨资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利用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逐步建立一个其主导下的国际碳期货市场取得气候变化领域控制权。日本也重点扶持低碳技术开发,试图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大低碳技术投入与技术创新,维持低碳技术领域优势地位。美日等国发展低碳技术的策略,对我国制订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均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如果要保护环境气候,我们根本的出路是要发展低碳技术,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来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的气候变化。

2000年3月,魏贤慧站长设法为总站筹集资金68万元。他还聘请了2名管理人员,1名营销人员和6名技术人员,开办了沅陵县第一个“节能新产品服务门市部”和第一个“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部”。 服务部以开发和推广新节能低碳产品为主题,以推广农村能源技术、保护农业环境为宗旨,结合本县农村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农村实际耗能情况,大力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和服务。他组织进购了沼气器材、建池模具,进购了太阳能等各种节能新产品。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高效节能锅炉,省柴节煤灶。

2000年,总站在重信誉的基础上获得了6个生产节能产品厂家在沅陵的产品销售权,从而打开了局面,推动了总站工作的正常运转,寻找到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之路,打响了希望的第一枪。

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温暖千家万户心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高科技节能产品,安全、环保、健康、卫生,性能稳定,适用于千家万户。魏贤慧站长通过市场分析,预感到发展和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广阔的前景。因此,他从1999年11月份开始,就带领全站人员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热水器是利用太阳的能量将水从低温度加热到高温度的装置,是一种热能产品。太阳热水器是由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储水箱、支架及相关附件组成,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玻璃真空集热管。集热管受阳光照射面温度高,集热管背阳面温度低,而管内水便产生温差反应,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产生微循环而达到所需热水。太阳能热水器是由真空管和不锈钢水箱、支架组成的,太阳能热水器便是太阳能成果应用中的一大产业,它为百姓提供环保、安全节能、卫生的新型热水器产品。每平方米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平均每个正常日照日,可产生相当于2.5度电的热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0公斤左右,可以减少700多公斤CO2的排放量。太阳能热水器的广泛运用,包括生活用热水,采暖,空调,在省钱的同时必将极大地改善地球的污染状况。

沅陵县约有65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16万,仅县城就达13万多人。当时的情况,要在一个贫困的山区小城推广高科技产品——太阳能热水器,的确很不容易。原因是:其一,人们对太阳能这一新的节能产品认识上存在障碍,加上一些伪劣产品的影响,用户不太敢相信太阳能;其二,太阳能价格较高,一般用户承受不起。针对这些情况,总站想出了应对策略:一、认真贯彻《节约能源法》,加大对太阳能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告,印发宣传资料,通过在传统端午节龙舟赛等重大活动期间开展集中宣传,上门做用户的思想工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大张旗鼓地宣传,并要求本站员工首先从自己家里使用开始,带动周边用户接受并使用太阳能。二、选择优质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实行薄利多销,推广为主。三、主攻重点楼层区域,用轰动效益,强势宣传。四、对已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用户实行跟踪服务,责任制管理,定期观察,并与用户签订“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协议书”建立管理档案,使用户买得放心,装得安心,用得舒心。并承诺在24小时内及时上门服务。因为兑现承诺,讲求诚信,使总站与用户之间建立了长期的互信关系,为全县进一步发展太阳能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功夫不负苦心人。现在,当你一进入沅陵县城,就会看到很多楼顶上一排排闪闪发亮的太阳能热水器,它们已成为沅陵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温暖方便了千家万户。

以沼气为纽带,利国又利民

湖南省能源办主任、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崔国强同志(中)为沅陵县农村能源技术推广总站提词“推广清洁能源 造福千家万户”(左一)怀化市能源办主任韩汉生同志、(左二)怀化市农村工作部副部长李玉沫同志、(右二)沅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德信同志、(右一)沅陵县农村能源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魏贤慧同志

近日,天津市科协机关举行2012年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签状大会。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鑫传出席会议并讲话,天津市科协副主席姜沂、王运洪、白景美、刘惠通,副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李继会出席会议。会议由天津市科协副主席姜沂主持,天津市科协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及相关直属单位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2012年初,天津市科协召开七届五次全委会议,天津市科协主席王静康作出2012年工作报告,确定了市科协重点工作为6项,机关各部门重点工作共77项。各部门负责同志与市科协各位分管领导分别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从而标志市科协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均已明确落实责任部门。

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鑫传在签约仪式后讲话,对2011年市科协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就完成好2012年工作任务提出思路和方法。他在总结上一年工作中指出,2011年是科协发展史上最具意义的一年,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的成功举办、“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项目的顺利运营以及科协日常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都说明了科协贯彻了党组关于“工作水平一年要比一年高,工作成果一年要比一年好,各项工作要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每年都要有创新和发展”的一贯要求。

杨鑫传表示,此次召开签状大会就是要按照目标管理的方法来落实全年工作。在新的一年里,要以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天津发展做出新贡献为目标,围绕全市“调惠上”的总体部署,紧贴发展大局,凸显科协特色,认清发展短板、务求工作实效,在完成天津市科协的重点工作以外,还需注重推动创新,力求稳中求进继续推动科协工作创新发展。

此外,杨鑫传还对今年的工作提出几点要求:第一,认真学习领会《工作报告》,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第二,狠抓落实、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第三,团结协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团体优势;第四,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证全年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杨鑫传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在会后要结合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好《工作报告》,逐级分解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在2012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每个干部再获新进步,科协事业取得新

篇9

*区地处秦岭深山,丹江上游,为商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定贫困县。全区54.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62万人,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有耕地34.67万亩,人均0.64亩,有效灌溉面积10.22万亩,人均不足2分。多年平均降水量725.5米,水资源总量5.6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041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一个人多、地少、山高、坡陡、土层薄、质地差、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畜饮水困难的贫困山区。

根据*市水务局于3月22日召开的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紧急会议部署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的各项任务。我区进行了全面的安排落实,并于3月23日至4月5日,对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现将调查评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写入了区人代十五届三次会工作报告。3月22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召开当天,我局负责人就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我区贯彻实施意见。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水务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卫生、计划、财政、环保、国土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水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安全饮水调查评估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实施有关事宜。要求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逐级夯实责任,明确工作部署。并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展。

二、组建调查班子,开展业务培训

3月23日,区水务局负责抽调7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调查组,由主管局长任调查组长,召开了调查组第一次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制订了工作方案。3月25日,全区抽调了32名由水利、卫生部门熟悉农村工作的专业业务人员组成了专门的调查组,召开了调查组第二次会议,对调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将调查人员分为现状调查组、规划编制组和审查评估组,严格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制订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的四项指标进行调查,摸清农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摸清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了解农民对解决饮水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以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逐村组核查登记,结合饮用水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及存在的问题,为编制规划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三、全面调查检测,认真分析评估

一)、调查方法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饮水工作量大面广的实际,我们根据上级安排精神,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于3月24日开始,以乡镇为单位,调查人员深入到村组,采取走访、现场查看等方式,充分听取村组群众意见,对饮水现状及饮水类型进行了详细地核查登记,认真分析缺水原因。外业调查期间,规划编制组根据全区流域自然水系水资源分布状况,利用2003年12月安全饮水普查时选取掌握污染典型进行分析。在外业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区的人饮现状调查进行了汇总。结合各地实际调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召开全区饮水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污染水调查点乡镇负责人会议进行通报,广泛听取各部门、各级意见,在意见反馈后再次深入调查点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区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制。审查评估组织水利、卫生、财政、计划、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专家领导对报告进行了评估,审查评估认为:调查评估内容全面,数字详实,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商州农村饮水状况,为编制全村安全饮水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

经调查,截止*年底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人数为26.10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57%,自来水受益人数为12.76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8%。集中供水工程中供水到户人口12.76万人,有集中供水点供水人口1.81万人。这些供水工程按供水规模分,日供水量达到20吨以上的124处,供水人口9.66万人,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工程72处,地下水源供水工程52处,自流工程82处,提水公文易文秘资源网-工程42处,有净化设施的43处,无净化设施的81处。全区124处集中供水工程中43处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良好,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目前有供水管理人员102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92人,兼职管理人员10人。全区有供水设施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18.71万人,其中水井10.85万人,引泉水7.49万人,集雨人饮水窖0.36万人,无供水设施的人口12.34万人。

篇10

贫困,是贵州人的一块心病。

这里人均可耕地不足1亩。为了生存,在贫瘠的喀斯特地貌上,村民们与天争地,庄稼种到了山顶上,致使水土流失、岩石大面积;部分地区石漠化的加剧,让更多的村民面临贫困、重返贫困――505.3万农村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一。

面对如此“劣势”,贵州的决策者们坐不住了!

如今,在这块富饶的“经济洼地”上,正打响了一场“决战”:消除绝对贫困;谋划着一项“大事业”:改善民生、增加贵州人幸福感!

决心已下,谋划“总攻”

2011年1月14日晚,一场座谈会在贵州西北边陲小镇迤那镇合心村村民马仙仙家召开。与以往不同的是,主持这次座谈会的不是村干部,而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屋外寒风刺骨,屋内却情暖人心。“你们生活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对什么还不太满意,我们随便聊。”说。 寒冬腊月里,省委书记与贫困居民同吃、同住,问计问需于民,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温情,更是贵州领导层关注民生、决心改善民生的真实写照。

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面对“劣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向绝对贫困“宣战”的部署:

2010年12月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向绝对贫困发出了“宣战”:未来10年,贵州要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在“十二五”期间,贫困人口减少300万人以上,2020年全部解决505万人的贫困问题。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把扶贫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县加快脱贫步伐,向绝对贫困发起全面“总攻”;

2月25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指出,贵州不能拖全国的后腿,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扶贫开发脱贫致富是贵州“第一民生工程”、是最大民生的意识,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在新十年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2月26日,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将扶贫任务按年度进行分解,把扶贫开发的主要责任捆绑到县乡,实行“倒计时”,强力推进。

消除绝对贫困,改善民生,贵州决心已下。

扶贫是“第一民生”工程

哪个省份都有平原,唯独贵州没有。石漠化严重,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历来以“穷”闻名――扶贫开发,贵州任重道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省始终将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1988年,时任省委书记的同志就亲自倡导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为全省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随后,“印江试点”、“长顺模式”……全省各地不断探索扶贫开发的途径、模式,于是,一户户贫困户、一个个贫困村,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十年间,贵州省的扶贫开发工作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贵州紧紧围绕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增收门路和基本素质“三个基本”问题,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因地制宜,结合修复生态、石漠化治理,采取“资源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方式开展扶贫开发,解决贫困群众的发展。

10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继建立,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全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深入推进,贵州初步形成了举全省之力开展“大扶贫”格局,为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大扶贫”的格局下,10年间,贵州解决了农村1437.4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医保达到94.25%;580多万人享受农村低保,所有贫困人口全部纳入;29万多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

二十多年来,贵州的贫困人口从1300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约505万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吹晌“决战贫困”的号角

成绩的取得固然鼓舞人心。然而,囿于历史沉淀、不良经济地理位置、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人口膨胀、人口素质低下、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等因素,导致贵州贫困面仍然较大,贫困程度仍然较深,贫困问题较为复杂。   在2005至2010的5年中,贵州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差距已从1:3.33扩大到1:4.33。

贫困,对于贵州来说,是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更是这个走在“实现历史性跨越”征程上的西南省份亟需解决的难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西部地区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2月11日至13日,国务院副总理在贵州考察时指出,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贵州不能再等了!

针对贵州贫困区域集中连片、贫困问题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相互交织等特征,省委、省政府理清了思路。

贵州省扶贫攻坚的重心将从“整体扶贫”向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过渡。针对省内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等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扶贫攻坚工程,推进扶贫开发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由“单打独斗”向“合力推进”转变。

“十二五”时期,贵州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要抓手,统筹推进扶贫开发:一是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重点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确保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三是切实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确保到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同时,为将扶贫开发落到实处,“十二五”期间,贵州一方面将投入193亿元,到2012年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到2015年实现7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4年投入87亿元,到2014年解决1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4年投人173亿元(政府补助资金73亿元),到2014年完成统计在册的剩余13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另一方面将积极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和途径撬动财政扶贫资金,建立“县市推荐项目、专家银行评估、企业申报贷款、多形式连环担保、扶贫资金贴息、企业承贷承还”的新型扶贫龙头企业融资机制,提高贫困农户组织化程度,加快扶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