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教学重点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的教学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的教学重点

篇1

一、制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方法及依据有哪些

众所周知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师生教学主攻任务,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解决的任务目标。那么如何进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制定呢,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必须重点关注。

1.依据教师教育理念进行设定。为什么这样说,笔者认为每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上课意图都不是一样的,所依据的教育理念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最后说制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必将不一样,最起码侧重点不同。例如同样是前滚翻技巧第一次课,有些教师就有可能把培养学生参与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强调技术动作本身的重点与难点。

2.依据之前学生对其掌握程度制定本次课的重、难

点。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依据学生对其项目的接触与掌握程度制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非常合乎教学规律。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掌握程度也是动态的,那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应该是动态的。

3.依据教学内容的作用制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的作用是指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对以后教学的作用,因为我们在统筹教学时都要有一部分学习内容是服务于以后更难掌握的技术动作,所以依据此设计思路制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非常有必要认真对待的。

二、提高教师制定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力的策略有哪些

结合自身经验及相关文献分析,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知道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能力策略要因人而异,但有些策略是共性的。笔者经总结与梳理有如下几个策略:

1.阅读中提高自己分析能力。多阅读,就是我们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制定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书籍、期刊、网络文章、论坛帖子等,从中获取制定与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技巧等。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比较经济的手段,尤其是现在网络的全覆盖,我们可以足不离户就可以获取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2.勤动笔中拓展思路。在多看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就要多动笔进行制定练习,因为我们在阅读了相关的文献后必定会有所触动,此时就可以趁热打铁进行教学重点、难点的制定练习。正如“水到渠成”一样,我们的制定能力也是一样,你看的多了头脑思维中就会逐渐形成一定的范式。

3.实践中验证自己。有了阅读和动笔,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实践了,实践是检验你制定重点与难点的正确、合理与否的唯一途径。通过实践来验证教师自己依据自身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说制定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可行性、实效性等,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实践,放下不必要的包袱。

4.总结中找到密钥。总结是前面设计、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的总结,通过客观、科学的总结将促进教师合理、正确制定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能力。在总结内容上笔者建议从设计制定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实践中学生的反馈、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同时教师要对总结进行必要的存档与分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便于以后我们进行提炼与参考。

5.交流中获取经验。笔者认为交流是人们进行观点传递、经验传授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可是现实中,我们有些教师不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其原因有观念上的约束,也有处于保护自己的原因,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成为交流的阻碍,这是笔者一直坚持的原则。笔者认为只有将教学实践上、制定过程中体会毫无保留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成长才会更具有针对性。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通过研究与实践笔者的结论是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是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体育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它将指引我们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目前我们有些教师还没有认真这个问题,在设计上采用敷衍的态度,一些形式化、格式化的东西还太多,必须进行改革或者革新。

2.建议。面对目前体育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认识与理解,笔者有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①组织专题培训,转变教师认识。笔者认为相关主管部门有必要对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有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培训与讲座,以此途径转变教师的不正确认识。

②教师本身要认真对待,对比中总结经验。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本身的问题,教师从自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在获得分析与制定能力上笔者建议从实践中去总结与提炼,这样的成果才是最真实的、有效的。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重点;难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47-01

体育教学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掌握的情况如何,决定着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掌握的明确、系统,对个人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因此对这方面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何谓体育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1、体育教学中的重点

首先,无论是理论课还是体育实践课,都要有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是写好教案的首要问题,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出发点,目标通常包括知识目标、技术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发展与培养能力目标等四个方面;新课程标准把体育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化为: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目标的具体明确是捕捉教学重点的“源头”,因此,要准确的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首要问题是深刻的分析、理解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中的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重点通常是技术动作比较细腻、解决难点问题的基础、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性和系统性。如:在健美操的教学实践中,传授学生四个八拍的动作过程中,通常手型的控制与变化、手臂的伸直和运行路线及动作与动作之间、结束动作与起始动作的衔接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教师要反复的突出强调,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从而主动的确立正确的动作整体概念。但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会随着教学的进程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重新生成和确立,在接下来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来源中会进一步阐述。

2、体育教学中的难点

体育教学中的难点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领会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学对象来说的。一般难点比较复杂、深奥、学生难学、教师也难教。表现在学习效果不好,经过反复的练习都难正确的掌握的地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经验的累计及学情等的综合分析能够预知的。

3、重点、难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重点、难点问题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这个问题解决的即时和有效,就能够迅速提升体育常态课的质量和缩短全体学生自我动作构建的时间,从而提高运动效果。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是难点,随着条件的改变,不乏有时二者统一。一般来说,两者又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只有解决了难点,方能更好的领会重点,进而能对教学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

二、重点、难点的基本来源

探源问题,是掌握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准确把握、即时抓住重、难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重难点来源一:教师要认真的钻研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大纲中的单元教学计划,具体落实到确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该项教材与不同年级的衔接与联系;把握住该项教材的技术结构,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源二:认真的备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的体育运动基础,身体活动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的放矢。来源三:根据确定的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每次课的重点与难点。来源四:认真钻研本次课的技术动作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抓住本次课教学内容中的关键之处,这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解决重点、难点的基本方略

1、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

根据重点内容的基础性、关键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内容要突出强调,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详实的理解,语言要干练,直述要点,文字描述、概括性要强,动作示范要准确,尽量做到边做边讲解,可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等方法,总结出规律与方法传达给学生,要做到“授学生予渔,不要授学生予鱼”,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对细节动作要每次课都要练,关键性的技术动作环节要堂堂练,不要搞突击性的练习,那样解决不了重点内容问题。另外,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加强重点内容的共性和个性的处理,这样问题的解决在深入和全面具体。

2、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难点

难点的突破,首先要解决好重点问题,重点问题解决的好,难点问题也就会很快的迎刃而解。难点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以攻破的阻碍,从学生的心理上就存在对问题的抗拒,教师要有敏锐的思维,灵活的方法的运用。对难点的问题要分析划分成环节或步骤,一环一环或一步一步的解决,直至突破要害。在其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撑和鼓励,多变化练习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要给予即时的评价、指导和关注,增强综合因素对难点问题突破的的力度,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要关注重点、难点问题的个性化和时间化

随着教学的进展,对同一个教学对象或团体,内容的重、难点会发生变化的,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和捕捉。不同的个体对象有的时候,难点则不同,教师要重视区别对待的原则,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的同时挖掘,不要拘泥在统一的方法上,因人而异,因问题而施法,这样重点、难点问题才解决全面而有效。

综上阐述的三个层面,使对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思路,对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个人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具有一定的帮助促进。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

[2]何劲鹏.生命视域中体育教学的哲学思考[J]体育学刊.2006.2

篇3

一、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理论课的空间,课前充分做好准备,了解和分析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通过体育录相带、VCD碟等把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全面刺激人体各器官,能使学生从角度轻松愉快的接受信息,避免呆板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

二、正确利用电教手段,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如果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也为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及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现代教学手段将声、音、动作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和情感丰富的讲解,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并驱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解“蹲距式”起跑时,用电视录像演示起跑的全过程,学生可加深对动作要领的领会,这样激发了学生爱好。同时用flash展示运动员比赛的四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具体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跑中的受力部位与易犯的错误和动作的配合顺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这样始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难点、重点及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在学生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给出几组不同的挺身式跳远的模拟镜头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从而得出挺身式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要求及注重事项;然后分小组汇各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出挺身式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并把握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理利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育环境

由于体育室内理论知识教抽象,文字,材料,插图单调。体育实践课动作技术强,结构复杂,学生理解吃力,模仿不得要领。如果把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创造性地制成投影片,并与录像带,VCD碟片的部分镜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技术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抓住重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增强理解深度,激发学习的兴趣,创设教学环境,以动静相结合,声像合一,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从美学角度讲,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再现现场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体育课堂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更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陶冶情操。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且体育教学内容之多,技能之大,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通的。如果使用电教手段,运用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的帮助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如在韵律体操教学中,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学习,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美的价值。通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韵律体操的录像,同时加上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学生们就逐渐领悟了其中美的内,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他们的动作也显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赏韵味了。

篇4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有效教学 创新能力 实施策略

一、有效体育教学的理念及其意义

有效体育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效率、效果、效益三者兼具的教学活动,有效的体育教学既注重教学的质量,又注重社会性,更体现学生个体的主体价值意义,这是体育有效教学质量化、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升华与飞跃。有效教学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内涵的不断扩展是因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基础和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进行的。因此,《体育与健康》所引发的体育教学观的变化必然地引发体育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

1.有效体育教学夯实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既有“开放性”,又有“超越性”,这是有效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的场景开阔,活动组织灵活多样,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极大的放松与自由。尤其是在分组活动或自由活动中情绪更为高昂和兴奋,思维特别活跃,想象更加丰富,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和表现欲望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彰显。有效体育教学凸显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对于生命力旺盛的中学生而言,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和创造的心理。体育活动崇尚“更高、更快、更强”,学生在这一目标的激励下不断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挑战他人、超越自我。

2.有效体育教学的活动性、练习性构筑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和丰富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发展能力。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平衡发展,语言、文字、概念、数字、分析、逻辑、计算等是左脑功能的特点;对空间、形状、音乐、美术的识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右脑优于左脑。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创造了开发学生右脑功能的良好条件,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做一些诸如左侧单足跳,左手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都有利于开发右脑的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思维的前提是观察,感性材料的积累离不开观察。体育教学中对于技能的掌握学生往往是从模仿开始,他们通过观察看清动作的方向、了解用力轨迹、发现动作的技术要领,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技能、运用技能。任何创新都需要借助想象,有效体育教学中随处可见想象,动作要领的理解,战术的采用,游戏或情景的练习,动作的编排等都需要想象,有效体育教学中技能的掌握、身体的练习等这些都为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构筑了平台。

3.有效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技巧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趣味性和技巧性的事物兴趣很浓。体育教学在室外授课时,其内容和方法的趣味性与技巧性体现得更为突出,比如乒乓球课,乒乓球基本功发球和接球练习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练习最简单的办法是一人练习发球,一人练习接球。这种机械的练习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和厌烦,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新练习方式,设计出既有趣又有效率的练习方法。中学体育教学中很多内容都与乒乓球的发球和接球一样,内容本身比较单调枯燥,然而只要教师认真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内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中学有效体育教学的思考

体育教学是否有效,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方面学的效果如何。目标性、渐进性、科学性、启发性和分层施教五大原则是新课程有效体育教学的圭臬,相对稳定性是这些原则的特点。但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体育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更新。这“五大原则”必须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来不断地完善。同时,这“五大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灵活运用。依据有效教学原则,教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实施。

1.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要按照体育新课程要求来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并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效进行,在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的基础上,充分提高体育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凸显不出重点,这是导致教学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

2.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交流合作。有效体育教学首先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与有效教学可能性成正比。因此,要实施有效体育教学,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的存在价值。教师在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娴熟的教学技巧的基础上,形成与学生心理情感相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自然水到渠成。

3.强化学生学法指导,注入全新学习活力。有效体育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则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开展学法指导必须坚持体育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实践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引入“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摒弃落后的学习方式,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为有效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4.精选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选择有效体育教学内容,是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学习有效促进发展的关键。体育新课标给了技能教学一个合理的定位,对运动技能的教学非但不能淡化和削弱,而且要有重点和选择地重视和加强。因此,要实施有效体育教学,必须精选教学内容,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在选择之列,一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也应进入体育课堂,教师要做好“教材化”处理,以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综上所述,中学有效体育教学,应该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策略、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一、体育中渗透着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等思想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学生克服困难,勇敢奋斗,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划都提到要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带有不同阶级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但都一致肯定了体育的教育因素,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

通过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已是被实践证实的。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参加运动竞赛时,人的情绪往往兴奋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而规则、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体育中包含着终身体育思想教育

由于体育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度过余暇时间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赋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新的意义,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仅在体育课上学习和运用,而且强调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要更好地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此外,要重视多种能力的培养。比如,指挥队列的能力、组织小型体育活动的能力、体育竞赛的基本裁判能力、处置简单的运动损伤的能力以及指导他人参加体育实践的能力,等等。

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学生步入社会后将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但健康的体魄将会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社会打下物质基础。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会为事业的开展和成功创造条件。

三、体育中渗透着美育教育

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教育。各国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从不同角度将美育列入学校体育的任务目标之中。芬兰明确提出,“体育可以为美育提供可能性”。新西兰提出,学校体育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能轻快、优美地进行运动”。英国关于学校体育的目标中列有“美的理解”的内容。前苏联提出,体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外表整洁,举止端庄”,并且强调身体发展在美学方面的重要性,指出“不懂得协调发展的肌体和健康,就不能理解人的内在美”。学校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教育当是不可缺的部分。不少国家愈来愈重视利用体育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四、提倡快乐体育教学

1.精选教学内容,这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础

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技战术内容很多,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对女生来说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2.利用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因此,体育课中举行篮球比赛,同样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比赛的同时享受快乐。争取篮球比赛的胜利,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为了获胜,学生会不停地往返奔跑、争夺,既要和同队的其他四名队员相互配合,又要和另外的五名队员进行竞争。要从生理上、心理上融入比赛中,有了运动参与的愉悦感。教师要教育学生,获胜了固然有胜利的喜悦,失利了也没什么遗憾,毕竟尽力了,要争取下次的胜利。

3.在体育锻炼中享受快乐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特点 体育教学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成人水平,脑的结构和机能大体上已经完备。由于身体营养和供给的需要,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有了更大的发展,心、肺继续增大,骨骼继续生长,男生肩膀变宽,女生骨盆增大,肌肉也随骨骼的变化而变长、加粗。这表明大学生有更大的可能从事比较繁重的工作和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此外,大学生的性机能发育已基本成熟,男女生在体态上表现出较大的两性差异。由于性激素的大量分泌,他们产生性生理冲动,对性体验敏感,性意识进一步增强,这是这一时期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的突出特点。

1.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了解和关心自己的成长。

大学生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接触面,更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了更多的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他们在家庭、学校中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周围的人们都把他们当成成人看待。他们在生活、学习、课外活动中遇到的矛盾日益增多,还面临着对未来生活和专业、工作的选择。这些都引起他们长时间的独立思考,他们开始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探讨,思考自己在社会中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经常在日记、作文或与亲密朋友的交谈及信件中表露出来。他们要求了解自己性格和品德上的优缺点,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和态度,非常关心自己的才能、性格和品德的成长,并经常从报刊、名人传记或作品中选择一些警句和格言来督促自己、剖析自己。

此外,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日趋成熟。中小学生对别人和自己的评价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取得成就、遇到顺境时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而遭到挫折或处于逆境时又对自己评价过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比少年时期更现实、更客观、更全面。

2.自尊心的发展。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期望自己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获得较高的评价,得到人们的重视。当得到好的成绩,为集体和社会得到荣誉,受到人们的肯定评价时,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的尊严感,自尊心就提到了一个更自觉的水平。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大学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在就业、理想、生活、处事等方面的抉择。他们大都思考过“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他们都想弄清楚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意义。

3.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性,开始出现辩证法。

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眼界更开阔,思路更广泛,因此,他们不仅能分析各种实物和现象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对立统一在一起的,从而开始出现了辩证思维。

(1)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和深刻性。组织性表现在通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运动,将有关的知识组成具有逻辑结构的整体或系统;深刻性表现在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找出事物的重点,发现事物的本质。这样就使得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愿意独立思考,能进行理论思维,他们较少保守,富于想象,所以常会提出新的设想、新的见解,或者尝试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便是思维的独立性。他们喜欢探求事物根源,对别人的见解和习惯性的看法不轻信盲从,喜欢怀疑和争论,这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有批判性。这都是他们思维成熟的表现,对今后的独立工作或创建性的研究问题都有好处。

4.情感发展的特点: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

大学生既可能表现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诚,做出惊人的、壮烈的行动,又可能出于盲目的狂热和不计后果的冲动,做出蠢事或坏事。这两种情绪的强烈反差主要是由于个体不断增长的需求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引起的。此外,由于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了下丘脑情绪的定位部分的兴奋性,一般的刺激就可能会引起强烈的兴奋,而大脑皮层对于处于兴奋、亢进的下丘脑的神经暂时难以完全控制,因而使大学生的情绪带有更大的冲动性和爆发性。

(1)情感、情绪的延续性更长。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体感和自尊心,凡是与集体观念和自我观念相联系的情感体验都会有较大的延续性,从而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的心境,并且常常出现“爱屋及乌”或“迁怒他人”之类的移情现象。如果由于挫折或失败引起的不良心境延续下去,既会影响人际关系,又会影响身心健康。

(2)情感具有文饰性、闭锁性和曲折性。大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自尊心和思维独立性的发展,其感情往往不立即外露,而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有时情感的外部表现与内心的体验并不一致,如比赛失利,心中非常难受,但在运动场上却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对于自己羡慕、喜欢并且很想接近的人,在行为上反而会表现出冷淡和疏远。这种闭锁性使大学生不像少年那样坦率和容易被人了解,所以教育者不能只从他们情绪的外部表现对他们的内心状态简单地进行推测和下定语,而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和较长时间的了解,通过全面的分析,得出接近实际的看法,否则很能判断失误。

(3)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大学生能更深刻地体验到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感。当然,有些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暴露出消极、颓废的情感。大学生生理机能的成熟,受社会生活中男女情意的影响,往往萌发出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有些出现了恋爱或单恋。这些性意识的产生和对异性的好感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

二、体育教学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树立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广度和中心的兴趣,为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广泛兴趣奠定思想基础,并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寓兴趣于知识中。每一种教材、每一个进度都有新的概念、新的技术、新的动作,会使学生不断产生疑问,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依据教学任务,严格而系统地组织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材的潜在能力,把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知识寓于科学之中。

2.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给予鼓励,激励大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教师应开设内容广泛,大学生喜欢的项目来进行教学。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可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心与社会交际的手段,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综合能力。

教师还应注意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大学生的性意识处于成熟阶段,他们的心理及生理都发生了变化,男生往往对体育项目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在女生面前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女生虽然也喜欢各项运动,但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对一些项目能否完成有顾虑,怕引起同学的嘲笑,不敢认真地进行练习。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特别要鼓励女生大胆进行练习,排除各种干扰,打消各种顾虑,努力完成课上任务。

此外,体育教学应与卫生保健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讲究体育卫生的习惯。

篇7

关键字:职业高中 体育教学 教学特点 教学策略

前言

在中学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与普通高中的有着类似的一面,也有其本身特殊性的一面。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特殊一面主要是因为它所教育对象和培养方向的方面的差别。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此职业高中的体育教育也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和培养方向,特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来对其教育对象进行培养和教育。

一、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特点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任务方面

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其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选择比较侧重于田径。田径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其耐力、灵敏以及力量等身体素质。此外,体操和武术也是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两个运动项目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培养和增强了学生身体灵活性。

1.2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有很强专业取向

因为职业高中的教学是面向就业的,所以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必须使教育面向学生未来的职业,把体育教学和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结合起来进行培养。这样的话,不但能调动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职业高中的学生对体育的感兴趣,而且还能提高职业高中的专业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在职业高中里,体育都不太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是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培养,轻视了体育教学。

1.3职业高中体育教学间歇的时间

因为在职业高中中,文化课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是教学重点,所以体育课没有得到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似成对其可有可无的课程。又因为职业高中会根据社会对专业技术的需求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外出实习以及参加各种升学考试和招聘活动,体育课不可能在职业高中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持续开展。这些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稳定性和计划性,使体育课开设时间相对缩短很多,从而不可能完成我国教学大纲上制定的任务。

二、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2.1增加多种运动项目,以增加美的教育。

在职业高中中,体育教学不仅要以锻炼身体、竞技排名为目的,也要注重以让多数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为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优雅的坐、立、行、走等身体基本姿势,将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有能力展现自己美的姿态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在职业高中中,开设瑜伽、健美这些体育内容不但可以可以塑造学生的美好仪态,而且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运动全身,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塑造学生美的心灵,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脱颖而出。

2.2丰富授课内容,让学生充满兴趣参加体育课程。

一直以来,在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和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都没有明确规定体育课程的内容。导致老师和学生的态度也比较懈怠,经常以“自由活动”为内容,发挥不了锻炼身体和丰富技能的作用。如果,可以开设羽毛球、篮球,足球,轮滑等富有趣味性和技巧性的运动项目,加上开设素质拓展性的这种以团队协作达成目标为内容的新兴运动,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勇于拼搏的思想品德,以丰富授课内容和提高学生兴趣。

2.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技术引入教学。

目前,多媒体设备等现代技术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有效且生动的教学辅助方式。其实在体育教学中,现代技术同样也有其用武之地,譬如,在遇到不宜运动的天气或室内必修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比赛录像,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运动项目教学视频,再结合教师现场授教,把理论与实践整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当遇到不适合进行户外锻炼的体育课时,经常会被取消。如果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就可以继续体育课程,给师生都带来方便。

结论

总之,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职业高中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提出、制定相应的可实施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水平。这样以求实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安排,让学生感受到学体育的乐趣,掌握应知的体育技能,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运动,以及欣赏拥有美的能力。这样可以让职业高中中的体育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军宏. 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J]. 职教天地,2011,(3):55.

[2] 赵宏宇.关于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新思路的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109-111.

篇8

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指教育教学活动对于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所具有的有效程度,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是否有所发展和进步。

(一)过分淡化运动技能教育教学

在我们高喊“淡化运动技能教育教学”这一个口号的形势下,有些高中体育课程几乎成为了学生们的玩耍课。其中,一节体育课程中所进行的游戏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不管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都将高中体育教学所应该进行的最根本知识,也就是运动技能教育教学放在一边。

(二)对关注学生运动兴趣进行片面理解

有些高中体育教学者片面地认为高中体育课只要迎合学生兴趣就可以了。因此,这些教师在运用探究、合作以及自主学习模式的时候,体育教师基本上采取不引导和不参与的政策,这样就使得高中学生处在被动学习这一状态。

(三)将体育教学实践抛之脑后

很多高中体育教师为了取得学生对自己的好评,在体育授课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减少、教学难度降低,还增加了教学花样。这种做法是不正当的,这一种精彩和热闹事实上是一种华而不实的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

二、高中体育有效教学对策

(一)灵活运用高中体育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不管教师采取哪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必须要将这种方法能否调动高中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基本落脚点,这个方法有没有产生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根据不同的受教对象来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做到立足于学生。比如说,对那些爱说、活泼和好动的学生应该采用讨论法来实施教学,对那些不善于言谈、性格内向以及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必须要采用自学法和发现法等。高中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关注,才能够真正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将高中体育教学的效率提升。

(二)恰如其分地制定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的目标重点不突出,甚至没有明确的目标,已经成为导致我国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主义最为直接的一点原因。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能明确教学要求,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完成一节体育课以后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学习到了哪些内容。所以,想要提升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我们必须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合理精选体育教学内容

我们想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保证其有效性,就要求我们必须选择那些有效的教学内容。在新课标改革过程中,并没有给高中体育教师规定应该实施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此,体育教师能够放心大胆地去选择那些适合体育教学的内容,所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点,必须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利。因此,在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之前,必须要深入到高中生的领域中去调查、考察以及分析学生的想法,进而了解他们对于体育的态度、爱好、兴趣、实践能力以及个性的心理特征等等。在实施体育教学的时候,要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分级和分解,让高中学生能具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在他们练习的时候,不用刻意要求教学内容的严密性和系统性,而要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以便能够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受益。

篇9

关键词:高中体育 兴趣 方法 反思

一、转变教师较角色,和谐师生关系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抢险、2008奥运等。均以情境的形式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创造条件,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制定教学计划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更好地体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就是说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教材、学生等方面,把学习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注重课堂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5、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播种”、“丰收的场面”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6、实践出真知教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 “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 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7、改革创新发挥学生的想象。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再平时里我反复的学习新的理论思想,阅读优秀教师的文章,学习他们的新理念,找出适合我们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充实自己.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去亲自身尝试,动手去研究是发挥想象的最好的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如:在运球接力游戏时,要求学生一次搬三个球,至于学生怎样搬,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并且让学生分小组研究,发挥干部的组织带头作用,和集体的力量去探索.游戏开始,我看到有的学生把两球夹在腋下用脚踢着一个球跑的;还有一下抱起三个球的,还有三个球一个一个往前滚的;五话花八门,各式各样。如此种种方法把想象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创造,去想象发挥学生的那一份纯真的天性。

篇10

一、微课的概念

目前,笔者了解到对于微课概念的界定比较多样。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013年“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方文件对微课的界定是: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短。微课的呈现形式是视频,时长一般在6分钟左右,相对于45分钟一节的高中传统体育课,可以称微课为“微课件”。

2.教学内容精简。从各界给予微课的界定以及第一届全国微课大赛的作品来看,微课探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学活动中的具体问题,目的是要突出教学中某个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相对于传统课堂中稠密的教学内容,微课主题突出、内容精简。

3.资源容量小。微课一般都是流媒体格式,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且一般在6分钟左右,文件占据的容量较小,师生可以灵活地利用电脑、iPad、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线观看、查阅相关教辅资源,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同时也适用于老师间的观摩、评课等研究。

三、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高效运用的方法

1.微课要与传统课堂相融合。在高中阶段,传统的体育课时长45分钟,包含一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微课是以突显某一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的短小的教学活动的视频,时长一般5~8分钟。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主题突出、时长短的特点,将微课作为传统课堂的延展,既能让学生提前预习又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技能,进而让学生对从传统体育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得到升华,真正达到微课与传统体育课的最佳融合。

2.微课制订要与教学计划相统一。模块教学是新课改以来广大体育教师所遵循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根据不同教学项目内容的递进关系制订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且衔接紧密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进而形成具体的模块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师在利用微课时,要与传统的教学计划保持一致。例如,篮球模块的教学,一个学期共36学时,如果教师在制订微课时,做到每一个微课件内容与课时、单元、模块计划相统一形成连续性的微课件系列,必定会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3.微课要与项目特点相符合。高中体育教学中包含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等内容,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时,针对项目特点合理制作微课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田径、球类项目中的技术动作,用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是比较容易的,但体操、武术、游泳等项目存在较多的难度动作和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这些项目一定要在不影响教学进度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微课教学,如果教学进度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建议此类项目减少微课教学。

4.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在积极推广和使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防止学生只关注微课内容而忽视传统体育课堂。虽然微课的内容是针对个别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制订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关键环节的学法指导,但是笔者认为它无法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主导地位,无法达到传统体育课堂中老师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进而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效果。另外,当今高中学生面临多学科学习,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是无法完全脱离传统体育课堂的。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对微课的自主学习与传统体育课堂的学练活动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5.确保微课件的品质。从微课的特性来看,微课主要是以5~8分钟的视频形式呈现的。教师在微课件的制作时必须统筹规划,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重要的环节以最全面的学习指导呈现给学生。既要做到与传统教学计划相统一,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身心特点相适应,更要做到对所选取的微课内容做到深入剖析,针对这些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在练习中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微课件的摄制,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能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与掌握这一单一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为完整技术动作或者是单元计划的学习打下基础。

6.构建校园微课平台。推进微课的开发与利用,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除了提供必要的录制、剪辑设备以外,还应当加大引导与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都能够参与到微课中,提高微课件的利用率,促进微课的改进与发展,形成全校或者多校联合的微课资源库,为广大师生构建丰富的微课学习交流的平台,推进微课深入到师生中间的进程。

微课作为新起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改变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它已经向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发起了挑战。微课以其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时间短小等特点不但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快捷的学习方式,而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笔者认为,目前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还不能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对体育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辅助作用。由于对微课的认识还不够完善,需要各界的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体育老师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只有合理、正确地使用微课,发挥它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新英.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5,5(19):114-115.

[2]马绍峰.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5(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