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意识形态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总裁井手司治,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泉州广播电视台台长吴建生及双方相关领导参加了本次交车仪式。
泉州广播电视台吴建生台长表示高清转播车的交付和投入使用,标志着泉州广播电视台在高清节目制作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泉州广播电视台电视技术事业建设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今后,泉州广播电视台将以电视节目制作的高清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等先进技术为要旨,继续与索尼精诚合作、携手共赢,不断推进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和设备的改良;并以此为起点,锐意改革、创新发展,为泉州观众全面开启一个缤纷多彩的高清数字化新时代。
随后,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井手司治总裁也在交车仪式上致辞表达了日后与泉州广播电视台继续携手未来、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井手司治先生讲到:“泉州广播电视台高清转播车是索尼公司应泉州广播电视台需求而定做的大型高清电视转播车,应用了索尼先进的广播电视音频设备,代表了索尼先进的转播车系统集成水平。希望这辆高清转播车能够在泉州广播电视台的各种直播、大型晚会及节目录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2
我是来自下应广电站的一名技术维护人员,名字叫陈惠波,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至诚至善,用心服务”。
虽然现今社会是网络发达,信息传播迅速的信息化社会,但是在这个社会里毕竟还有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不会上网或没条件上网,电视作为一个传统的信息和传输平台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仍然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是人民群众之间信息交流的桥梁.而我们所有的广电工作者就是建设和维护这座桥梁的人。
广播电视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商品属性。作为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宣传先进文化,传播有益文化注重社会成果,胡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着眼于马克斯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广播电视舆论的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广播电视产品作为商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这种特殊商品的市场竞争力.我认为应该做到体现党和国家政府的主张与反映人民意愿,呼声相统一,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统一,弘扬主旋律与提倡的样化相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就是我国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
既然是市场就要有竞争,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留住用户,必须占有这个市场。通过我们优质热心的服务来巩固和扩大用户群!
篇3
关键词 欧洲公共广播电视;制度悖论;放松规制;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黄斐,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江西南昌330022
美国学者麦克切斯尼认为,当今广播电视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公共服务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衰落。的确,纵观整个欧洲公共广播电视进二三十年间的萎靡与困顿,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公共广播电视那份宿命的悲哀:商业逻辑向公共广播电视领域的扩散导致其在理念、体制、运营等方面都受到了巨大挑战,并进而导致了其合法性危机。
当然,我们可以将这场危机的根源归因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于欧美的政府改革浪潮,这股浪潮在新公共管理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指引下,崇尚“小政府”和市场原教旨主义,即它们“深信市场比其他任何途径都更有能力采用新技术来解决好社会问题”,市场应重新在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具体到广播电视领域就是实行所谓的放松规制。由此,欧洲广播电视领域的市场化浪潮不断涌现,传统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遭遇生存危机。不过,当我们进一步考察政府放松规制的原因时,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源自于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制度性悖论。本文正是由此出发来更好地理解公共广播电视制度处于困境的根本原因并对之做出些许反思,以期能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一、公共广播电视制度悖论分析
传播政治经济学认为,“传播的含义应该是一种交换的社会过程,其产品或是社会关系的标志,或是它的具体表现。”由此而言,有怎样的社会就有怎样的媒体。以此种观点来考察欧洲公共广播电视制度,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制度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隐含着一种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制度悖论,正是这一悖论让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共广播电视逐步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欧洲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在经济形态上,现代文明意味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以往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在于它是一个商品社会,社会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纳入市场逻辑,而整个社会的商品生产、销售、分配、消费均离不开信息的自由流通,在现代社会,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的自然是拥有强大传播能力的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就其本身而言无疑应是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的信息者,但正是这种功能使大众传媒“在新闻及其它信息服务中形成的传播能力和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从事传播的权利,在现代社会中,却是一种奇货可居的商品,它可以转化成广告服务。”正是以广告为核心,大众传媒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了一个信息自由流通载体的角色,从而成为维护其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这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媒功能的第一层含义。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仅要靠人的自然需求而产生的商品消费,它同时需要不断激起人的消费欲望,从而使整个资本主义体系能够更为顺畅地运行下去。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其名著《启蒙的辩证法》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构造与运行逻辑有深刻地描绘。他们以“系统”来称呼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构造和运行逻辑: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要存活下去,必须制造不断循环和重复的“需求”,而这必须诉诸于掌握个人意识,在这一点上,大众传媒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通过它所制造的虚假意识和虚假身份,整个资本主义价值观就变成了我们大家的价值观,这个系统的运作逻辑也就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生活逻辑。这样,整个现代社会都被资本主义“系统化”了。
对于大众传媒在制造虚假意识和虚假身份认同中的作用,波德里亚运用他独特的符号学理论有更为鞭辟入里的分析。波德里亚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消费问题有着颇为精深的研究。在他看来,消费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个涉及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表达过程:通过对符号——物的占有和消费,个体将自己的社会地位凸显出来,使自己与他人不同,实现社会区分的目标。因此,波德里亚说,“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秩序和组织完整,它既是一种道德(一种理想价值体系),也是一种沟通体系,一种交换结构。”那么在消费社会中,怎样实现消费的意识形态传播?物的符号价值是如何使受众产生消费认同感的?消费文化是如何实现其不断变幻的趋向和审美情趣的?在波德里亚看来,这都是大众传媒所制造的“完美的罪行”,在某种程度上,大众传媒就是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的推行者、建构者与同谋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大众传媒“制造”和“导演”了后现代社会的消费,随着消费与传媒的结合,传媒成为消费最适合最忠实的载体。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阿多诺、霍克海默与波德里亚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媒的功能认识上有一脉相承之处,即大众传媒是维系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即赫尔曼和麦克切斯尼所说的,“我们强调媒体与资本主义的连接。”在全球化时代,这一点尤为明显,“商业传媒体系是商业公司把他们的产品推向世界的必不可少的传输带,如果没有商业传媒体系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全球化。”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公共广播电视制度显示出其自身无法调和的制度悖论:一方面包含广播电视的大众传媒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承载工具,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却使非商业成为其基本原则之一,对广告进行严格限制甚至禁止播放广告,试图让其独立于整个资本主义商业体系之外。正是这一悖论从根本上导致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风行于欧美的放松规制浪潮,促使作为规制基础的公共利益被重新界定,以符合经济和消费主义的价值观。
二、制度悖论在公共广播电视现实困境中的体现
一般认为,英国是实行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较为成功的国家,BBC也被视为世界范围内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最佳典范,但正是从英国公共广播电视几十年的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制度悖论在公共广播电视逐渐式微过程中的“作用”。
需要澄清的是,BBC虽然在英国广播电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它并不是英国广播电视制度的全部。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迫于商业利益的压力英国就建立了私营的独立电视网(ITV),1982年又建立了专门提供非大众口味节目的第四频道,这两个电视网或电视频道都可以卖广告。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撤切尔和里根主义的盛行,对广播电视的放松规制导致商业电视迅速崛起。在这种压力下,BBC开始了商业化的探索,“利用BBC多年公营创出的世界名牌效应,通过商业性国际服务来补贴国内广播电视服务,以保持非商业的特色已成了BBC的战略性发展措施。”这样,私营电视网的出现以及BBC的商业化运作都体现了广播电视向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承载工具功能的某种回归。
其实,BBC的境遇只是欧洲各国公共广播电视发展的一个缩影。而且,由于欧洲其他国家没有像英国那样具有悠久的公共广播电视传统,它们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上甚至比英国走的更远。仔细分析整个欧洲公共广播电视逐渐陷入困境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公共广播电视的制度悖论一直从几个层面上挤压其自身生存的空间,并最终导致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衰落。
首先,就政府层面而言,各国政府“与其说是想甩掉背负多年的沉重财政负担,毋宁说是深刻洞悉到商业广播电视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潜在的巨大商业利润,及其在生产、流通、生活等过程中越来越处于中枢的地位,因此,公共体制转型对欧洲各国也并非均出于无奈,更多的是‘半推半就’,甚至在其中扮演推动角色。”,另外,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促使各国政府不仅要充当国内各种利益的协调者,也要充当国际层次上本国利益的协调者,有责任推动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具体到传媒领域,各国政府往往采用放松规制的政策,以使本国媒体变得更加强大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其次,对于广告界而言,由于公共广播电视对广告的严格限制,各类广告商一直试图能俘虏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广播电视。“因此,国际的、欧洲的和各国广告商组成了专门的院外活动集团,在全欧和各国两个层面向政府施压,要求开放广播电视广告市场。”而且,在全球化的时代,广告商的这种要求更为迫切,“就特定意义而言,全球化的实质就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全球化扩张。因为资本的全球化扩张首先就依赖于消费主义文化为其鸣锣开道,可以说消费主义文化是全球化文化的动力,也是文化全球化的核心内容。而广告及电视等大众传媒正是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全球播散、推广的火车头、推进器。”所以,作为资本主义商业利益代言人的广告界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公共广播电视的转型。
最后,就公共广播电视本身而言,在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下,新闻传媒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利润至上的自由私人企业,还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共传播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价值的两难选择。亚当·斯密有一个最著名的经济学假设——“理性经济人”,“每个人在本性上首先和主要注重的是他自己的利益,”而且“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肯定要比其他人更有资格和能力关心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广播电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自利倾向不仅是合理的,也是正当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去审视商业体制下的为媒体松绑以及全球性的放松规制浪潮,就会少一分疑惑而多一分理解。
总而言之,政府有意,广告界施压,再加上广播电视本身所具有的自利倾向,这些因素都使得广播电视业的市场化、商业化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三、思考与启示
在我国,广播电视实行严格的国家所有制度,“我们通常所说的‘公营广播’其实指的是‘国营广播’,它与世界上通行的对‘公共广播’的认识、含义并不一样,当然,两种广播都遭遇到了类似的挑战,遇到来自私营广播业的商业竞争,并同样面对‘文化优先’还是‘利润第一’的两难抉择。”的确,三十年的广播电视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与困惑,比如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控制之间的矛盾,社会责任与广播电视自身利益的冲突等等。两相比较,欧洲公共广播电视的制度悖论给其自身带来的纷纷扰扰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或许有些许借鉴意义。
如上所述,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媒在整个现代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越来越占据着中枢地位,但公共广播电视制度却否认了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这种地位,这显然是有悖于整个现代经济制度的。有鉴于此,在进行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时候,我们仍然要坚持以往改革的大方向,即让其继续走市场化的道路,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展就离不开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现代大众传媒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但广播电视毕竟不是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马克·弗劳厄所说的仅仅是有图像的烤面包机一样的东西,它承担着政治和文化的多重使命,欧洲各国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实行公共广播电视制度也确有其正当性所在,它为公众服务的理想与精神也是我们在进行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时所必需借鉴和学习的。因此,虽然在在目前的历史阶段和经济模式下公共广播电视的制度悖论使政府放松规制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但要把握好其尺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找到某种平衡,而不是一味地迁就于各种市场利益,致使“市场失灵”的现象成为一种常态。事实上,不独放松规制后的欧洲各国存在这个问题,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也往往在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弱化甚至放弃了社会责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使之达到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对平衡,而在这一方面,欧洲公共广播电视历史上的一些成功经验或许能给我们提供某些借鉴。
上世纪50年代私营的独立电视网在英国出现以后,英国政府对之实行特殊的产权结构,并设立独立电视局严格其节目管理,如黄金时间必须有新闻时事节目,广告不准与节目挂钩等。在这种严格的管理体制下,独立电视网非但没有冲击到BBC,两者的竞争反而使双方都提高了各自节目与服务的质量,从而很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英国的例子说明,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下,商营广播电视也能很好地服务于观众利益。”这一历史事实证明,在市场化的环境里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同样能够确保广播电视提供公共服务,而其关键在于,如何在“文化优先”和“利润第一”之间寻找一个相对平衡点,在这里或许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相对平衡。
当然,“媒介在本质上仍是依赖社会的。”媒介系统只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传媒的问题往往不仅仅是其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大系统赋予它的。这也就决定了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决不是一个封闭的改造系统,它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具体到我国,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不同?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如过度的商业化和资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不能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我们不应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仅仅变为一句口号而没有自己的实质内容,同样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新闻传媒也理应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仅仅追求利润的新闻传媒。这当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单单是广播电视界甚至是新闻界自身所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社会整体的进步才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麦克切斯尼著,谢岳译.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1.
[2][7]麦克切斯尼著,郭莲编译.全球传媒体系与新自由主义、文化帝国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1(7).
[3]文森特·莫斯可著,胡正荣等译.传播政治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72.
[4][9]高传智,谢勤亮.“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体制改革——对现有广播电视体制缺陷的制度规避[J].新闻大学,2006(1).
[5]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硝费社会[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0.
[6]赫尔曼,麦克切斯尼著,甄春亮译.全球媒体——全球资本主义的新传教士[M].天津:天津AR,出版社,2001:1.
[8][10][14]赵月枝.公众利益、民主与欧美广播电视的市场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2).
[11]徐小立、秦志希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J].现代传播,2007(2).
[12]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14.
篇4
一、落实情况
**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建设和传播手段建设,把制播能力建设作为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抓手,着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弘扬主旋律、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作出了积极贡献。
1、硬件建设。**县广播电视台建设有标清电视节目制作和播控系统、“直播**”(手机app)。目前,有标清非编6台、高清非编1台,电视节目录播室2个,节目上载机2个,电台直播、录播间各1个。开办有“**新闻”“今日**”“政风行风热线”“以案释法”“绿色直通车”等栏目。
2、软件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每年都派人员参加省市广电协会组织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会,聘用了11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采编制播人员,每周一召开编前会,总结上周工作,安排本周宣传重点,每月各工种,分别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新闻舆论质量。创作的“当写字遇上打字”获全国公益广告广播类三等奖,每年参加省市广播电视节目创优,所送作品均获奖。
二、经验
**广播电视台认真按照中央八项规定中改进新闻报道方式的要求,对“**新闻”进行不断创新,总时长严格控制在12分钟。其构成是:全县重要会议5分钟,县委书记、县长召开的会议或调研3分钟,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活动2分钟,县委常委活动1分钟,其他县级领导活动30秒,其余时段均是“改变、发展、稳定”方面的主题新闻和接地气的民生新闻。目前,当地群众每晚7:38准时收看“**新闻”已成为一种习惯。
三、不足
1、专业人才缺乏。
尤其是缺少编导和创意人才和后期包装人才,声形俱佳综合素质高的节目主持人。
篇5
中国电视文化的道路选择,简单地照搬发达国家的模板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应该依托中国国情,充分依据我们自身的现实土壤和条件,走出一条既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电视文化先进经验,又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本土化之路,而这一道路的选择,都离不开对传统和当代中国文化继承的创造性选择。
一、娱乐的审美教育与文化需求
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都市文明建设,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当各地方电视台的一系列娱乐选秀类节目叫停之后,电视内容的选材问题又一次成为业界、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集团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的浪潮之后,如何既能在市场竞争中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担当起电视媒体应有的责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于是如何创作真正的好节目是值得每一个电视人探讨的话题。
辽宁广播电视台的新青年、新形象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担当起文化传播的重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超级面试》栏目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而成功的榜样,给青年人提供一种精神的激励。对他们来说这种通过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的范例,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这些人既是自己人又是拯救者。对于未能亲自报名参加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参与方式,长期以来只能被动做观众的他们,今天竟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影响改变自身的人生方向。受众的主观能动性被极大激活,人的存在和价值由此得到了体现和彰显。由此可见,这种节目通过审美的形式所呈现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极大地切合了也培养了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平民意识形态。
文艺批评家仲呈祥先生严肃地指出,如果我们不注意对电视艺术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和审美格调的追求,让思想平庸、文化稀薄、格调低下的电视艺术作品泛滥成灾,那么它将培养造就一种浮躁而不沉稳,肤浅而不深刻、油滑而不幽默的群体性的欣赏心理,就会造成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审美修养的滑坡。中国正走向文化中国的时代,在电视银屏上文化的缺席与失语引人深思,创作精品电视娱乐栏目是电视人一直奋斗的课题。
辽宁广播电视台用长期理论与实践价值践行着媒体人应该承担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责任,传承文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说天下》、《王刚讲故事》、《老梁说天下》等栏目均以提高百姓文化的审美素质为责任。电视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巨大影响,承担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宏大语境,这就是电视媒体坚决推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原因。再如《谁主幸福》这档婚礼主持人比拼的栏目规范了婚庆行业,把提升婚庆主持人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一切角色的宗旨,为受众提供文化品位高尚、思想内涵丰富、审美情趣高雅的精神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长远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娱乐的深度彰显传统文化底蕴
在中国,社会大众对文化娱乐消费的需求与电视业的市场化趋势为真人秀节目理念、模式的引进和本土化生产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娱乐是人类的天性,从本质上看人们并不排斥娱乐,但是娱乐也有着不同的层次和品级,浅薄的娱乐满足的只是表面的感官刺激,而真正的艺术愉悦的是人们的精神和心灵。
辽宁广播电视台在娱乐栏目的制作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创新成果显著,品牌节目层出不穷。勇于尝试电视娱乐栏目的一切可能,给栏目注入新的活力,让快乐飞翔。由此也为辽宁广播电视台的腾飞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发挥栏目的个性风格与魅力。节目样式呈现出全民参与的百态情趣和强力互动,清新鲜活的节目形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也承担起中国电视的文化功能。
《本山带谁上春晚》引起国内电视界、娱乐界的高度关注。如张小伟、张小飞小品《疯狂小偷》,孙丽荣、王小利的小品《如果爱》突破了传统小品的局限,让观众在笑着流泪的同时思考,为社会提供了正能量的旗帜,引导社会舆论价值。
中国曲艺界相声大师姜昆也评价这两个小品达到了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高峰。因此中国电视的娱乐不应成为拒绝责任的无畏嬉戏,而应成为必要建设力量的深度娱乐。在体现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和对人的健康向上的精神信仰力量的提升并展示多元化文化选择上,娱乐的电视同样可以承载严肃的文化责任。
电视娱乐栏目的内在本质要形成以观众趣味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关注受众的心理需求。荧屏上很多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制造情节和注重叙事为特征受到欢迎是一种必然,辽宁广播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中并没有明显的情节设置和叙事技巧,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其他特征——普通人参加比赛和观众参与决定结果,满足了观众对于自我实现和个人权力的需求与欲求,也是节目成为观众追捧对象的重要原因。例如:《家家都有戏》、《我要上乡7》、《幸运巴》、《老爸向前冲》这些电视娱乐栏目满足了草根阶层意识形态的需求。观众参与补充,充分调动节目现场观众积极主动地直接参与节目中的活动,这不仅使节目丰富多彩,气氛更为热烈,极大地激发了场外观众的观赏热情和参与欲望,间接地参与了节目的互动,保持与创新的结合。辽宁广播电视台不仅在突破电视文化功能的同时逐渐建构自身的娱乐风格模式,而且着力于栏目品牌的个性化打造。从而更好地形成了电视娱乐品牌的价值驱动,利用强势品牌资源。
篇6
当前,中国正行进在复兴的征程上,处于一个不同寻常的历史节点——今年是党的十后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进程过半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离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
在实现中国宏大民族复兴梦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肩负着动员社会、凝聚共识、传递正能量的重要职责。中国梦需要媒体去阐述,需要媒体把民族梦和每个人的梦想紧密相连,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 “深水区”,各种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也到了集中凸显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多元多变,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的难度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就越需要广电主流媒体主动地担负责任,积极引导社会多从共同利益,而不是只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想问题、办事情。这个共同利益就是“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宣传中,应该把凝聚社会共同意识作为工作的基调和重点话题,有效实现媒体凝聚人心、排除舆论噪音和话语干扰的功能。
新闻舆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重要影响。广播电视媒体是新闻舆论直接生产者和组织者,时刻都应该以维护我国的的社会制度、核心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为自身职责,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在新闻宣传和引导工作上,要有高度的理论和道路自信,坚持用中国自己的理论和逻辑来解释中国的现象,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问题,为“中国梦”的实现加油鼓劲。
篇7
一、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工作在我国农村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农业信息和文化娱乐内容,而且成为推进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具。
(一)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在这过程中得到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工程的实施,例如:“村村通”、“户户响”更是解决了农村人群看电视听广播的基本问题。
(二)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提高
随着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发展,我国的绝大部分农村都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收到电视节目、广播节目,还有一部分农村发展极为迅速,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城市广播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广播电视行业管理规范化
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使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管理得到规范,保证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健康规范和安全播出,重要活动、重大节日、重点时段节农村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得到保证。
(四)广播电视部门工作人员素质提高
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的提高,为我国广播电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新时代的人才,满足了广播电视的发展的现实需求。广播电视工作人员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改变节目形式,丰富内涵,加大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信息传播,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二、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缓慢的的“瓶颈”:人才短缺。人才短缺表现在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表现在,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工资待遇较低等问题,都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从事农村广播电视人员素质较低,专业知识技能储备不足,对于专业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广电工作来说难以满足要求。
(二)基础设施不足,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虽然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知道、财政拨款扶持等举措,花大力气改善农村广播电视服务基础设施,例如:“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来提升农村广播电视硬件基础,但是在部分边远贫困农村,依然没有广播电视服务。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城市的发展差距依然还很大。城市目在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支持下,在实现了全覆盖的同事,还大力的推行了数字电视,一般的城市用户可以收看到近百个电视节目,节目种类全面,内容丰富。而部分农村地区还是只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卫视频道到,节目同质化严重,节目种类单一,严重的影响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电视观看的体验,难以满足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三、针对当前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加大对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扶持力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加强宣传鼓励社会参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人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同时政府要加大财政投人,设立专项资金确实的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的基础建设。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才真正的投入到农村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的建设中。
(二)要强化从业人员和职业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众所周知,传媒作为社会公器,承担着维护社会正义、引导舆论导向与社会和谐的责任,这之中人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对对县乡村广播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提升其职业意识和技术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有利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今后的发展。从业人员的素质无论现在还是以后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对于相应的播出机构的教育引导,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播出机构的本身的责任意识直接决定的,播出节目的质量。政府要正确的引导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大对违规播出机构的处罚力度。
(三)加强监管规范农村广播电视行业
政府要责成相关的部门加强对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监管,这其中不仅包括市场本身运营上面的问题,例如:要加大对破坏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私拉盗接有线电视信号,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接收设施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和打击力度,规范广播电视市场秩序;而且也要对于广播电视的具体内容进行强有力的监管。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广播电视广告内容进行监管,广大的农村群众一般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广告内容的辨识也要低于城镇居民,所以要杜绝虚假广告进入到农村广播电视节目当中。另一方面要对相应的节目的形势和内容进行监管,节目要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宣传正确的社会价值,确保节目内容的积极健康。更要对广播电视行业的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播出管理方面,实垂直体系联网管理播出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不适宜节目的播放问题,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健康。
四、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起来,广播电视覆盖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管理也逐步规范化。农村广播不仅肩负着传播文化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同时还肩负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重大责任。
篇8
关键词 融媒体;分享;战略;整合;资源;互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5-0077-02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面对刷新快、更新快、渠道广的“自媒体时代到来”,如何继续保有和发扬基层电视媒体“党政喉舌”“民生桥”的传统作用,又要在“内容为王”的宣传战役中打响“地域特色”和“民生牌”,作为地州级电视媒体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实践。
当前,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和冲击,全区的广播电视发展,尤其是地州级电视媒体正处在快速发展、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即面临加快“加快创新发展”步伐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严峻挑战。
1 地州级电视媒体节目创新工作现状
一直以来,新疆地州级电视媒体宣传平台拥有新闻宣传资源、自办节目创作资源、广告宣传资源、对外宣传资源等。按照宣传资源内容涵盖领域分类又大概分为时政宣传资源、经济发展宣传资源、民生事业发展资源、人文宣传资源、广告外宣资源五大优势资源。
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新疆区域内地州级电视媒体发展建设呈现出科学、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三五”时期全区内地州级广播电视发展开了个好头,但是也必须清醒的看到,还存在一些是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宣传创新的实践和发展方面存在:宣传创新力度和贯彻“三贴近”原则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性”统一的“精品力”不足;电视宣传手段“死、硬、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电视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留白问题”较为突出;节目创新与经济效益没有实现有效统一;缺乏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的推动力。当然,这些在节目创新创作中的问题,不仅仅体现在“供”与“求”的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和地州级电视媒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分不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阴影笼罩在地州级电视媒体发展与节目创新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运用,有关业务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融合趋势已经出现,竞争关系日益凸显。
2 地州级电视媒体节目创新工作的发展趋势
1)媒介价值的“碎片化”与消费价值的“组合化”让地州级电视媒体由“产品输出模式创新”引导向“节目内容创新”转变。地州级电视媒体自身具有的“一线优势”,本就是数字化视频的集中生产基地,相比自媒体,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真”是其他当代“短平快”讯息时代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社会领域的“碎片化”带来了社会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碎片化的信息越执着与细节和基层的同质化心理需求,也越能让追求快、新、奇、特的消费群体接受。一个记者花半天时间采访回来的“××村蔬菜销售难坏村民”的稿件,除了整条视频单条新闻放在电视新闻栏目中播出之外,该记者在采访现场随拍的图片加简短的图文介绍随手点击就能实现数万的“朋友圈”转发,相关网站、微信平台、电台等媒体通过对该名记者视频新闻中的文字信息细节进行放大,将相关内容进行多次编辑、多角度叙述、不同时期话题引导,产生互动传播效果和全新的社会效益。
2)地州级电视媒体由“传统售卖”引导向“节目内容开发”转变。产品数字化的目的就是实现传媒产品多介质、多层次的售卖和开发。以往传统地州电视媒体在售卖方面做得有限,在开发方面更是林林总总感觉无从下手,而碎片化的内容的趋势,将引导地州电视媒体将最生动、最基层、最一线的内容可以通过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与售卖,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移动电视、手机甚至平面媒介,多重的传播,以实现它的多重传播价值;所谓多层次的开发是指同一内容、同一品牌,同一渠道的纵向深度价值的开发,比如说在同一资源下,通过不通层次的开发,实现大众传播产品、公关产品、专业服务产品等产品链的开发。
3)新媒体来了,地州级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喉舌意识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需求加大。V播电视是党、国家和人民的重要喉舌,地州级广播电视媒体更是意识形态领域最为重要的宣传前言。新媒体时代来临了,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能自由发声,众多的声音和观点中形成强大的无形舆论磁场,相互影响,相互干扰,相互回应。在此种情形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发声、抢占舆论高地,争先话语权都成为各级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最大政治、最硬的道路和最根本的任务。喉舌意识、大局意识和阵地意识成为各级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应该担当的历史重任。权威发声、厘清舆论、导向主流、分辨是非、破除谣言、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等基础功能,将会作为传统媒体尤其是基层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更是生生不息进行创新创作的活力源头。
4)在新媒体时代下,地州级广播电视媒体要进一步实现完整产业链的构建。一个拥有资源整合实力的媒介才能适应新时代宣传工作的要求。以往相对闭合的传统媒体形势下,媒体在哪,受众才在哪;而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当代,受众在哪,媒体的相关产业链条就要延伸到哪里,主动找观众,主动吸引观众引导舆论已经成为我国任何一级主流媒体面临的研究课题。“观众在山上,而我们的主流发声媒体还在山下”的窘境并不是时代造成的,说到底还是在“资源整合度”上。有效的对策就是主动为人们的媒介使用的“组合化”主动搭建符合需求的媒介产业链。就是说,人们从电视媒体中看到的任何内容,不仅可以实现手机、网络的多渠道收看,在精彩片段、同类推送、链接多方等方面主动构建产业链平台,还要使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手机增值服务等方面实现价值的开发,地州广播电视媒体就可以通过资源整合战略,开为客户的媒介使用和消费,提供一个完整拥有上述媒介形式的组合性的产品链。
3 结论
实践证明,这种碎片化的内容和多平台的组合式传播已经成为当前积极引导舆论、科学传播、有效宣传最为可行的方式。
篇9
关键词:播音主持;继承;创新;发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随着传播组织的职业化以及传媒行业从业人员的多样化,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在条件、环境、工具、手段、样式、观念、依据、状态等发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模式、作用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途。
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不仅作为大众传媒,还肩负着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重任。形式重要、内容更重要,或者说内容的突破创新更艰巨、更复杂。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舰上的胆子也更加重要。我们推崇的是价值创新,而价值创新是建立在对自身优势的充满信心和开拓进取之上的。报道新的时代、引领社会发展、传播科学文化,都给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要求――不断创新、勇攀高峰。
一、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播音艺术历经数十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在社会的发展下不断地被赋予着新时期的时代内涵,尤其是新生代播音员主持人的加入,给传统的播音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既为百姓增添了亲和力,同时也丰富了节目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深受受众的喜爱和认可,使得节目整体鲜亮无比、旧貌换新颜,体现着节目特色的各种主持人也在节目创新过程中逐渐脱颖而出。
但是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对显现出来,那就是有一部分年轻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底不扎实,吐字、发声、气息上的弱势表现越来越明显,影响着他们播音主持创作向着更高层次去发展。尤其是在面临比较重大的节目、场面规模宏大的场面时,显得非常乏力,甚至陷入或多或少的尴尬境遇,应该说这些都是在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创新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播电视产业创新是指通过对广播电视的运营体制、管理体制,节目的内容、形式、技术等整个系统进行不断革新,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受众需求所采取的开发手段。单独针对播音主持艺术来说,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自身的矛盾运动以及它所处的外部条件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必然要求它在继承、借鉴原来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发展创新。这所有的变化又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整体创作空间发生变化。
三、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的两个要点
(一)理论创新。我们国家的的播音主持艺术理论,可以说刚刚走过的是启蒙初创阶段,现在所有的理论建树,比起其它学科来说,尚显稚嫩,并且现在的广播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播音主持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理论上存在的种种空白,瞬息万变的新情态、新趋势和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思路,都在召唤着我们去面对现实、认真研究、细心剖析,并去需要对此给予概念性的表述和前瞻性的思考。我们必须发挥集体的整合优势,去共同主攻这些重点课题,使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有更新的突破。
(二)发展创新。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是和整个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密切地关注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变化带给播音主持工作的影响。广播电视产业既有文化属性,也有市场属性,同时还着不容忽视的技术属性。这些属性需要我们去灵活运用各类高新技术去创造才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样式,提高发展创新的能力。
四、如何在播音主持艺术的变化中求得更好发展
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进步,已经把不同级别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推到了一个平台上,形成了平等的竞争环境,这一点对于广大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应该抓住这个大好的机遇,紧紧把握住受众群体需要的差异性,展现才各自独特的播音主持风格,以所主持的节目为单元,做到既能播音又能主持、既能干广播又能干电视、既能采访又能编辑、既能策划又能制作,成为一名集后台策划、节目源采集、前台播音主持于一体的高端人才。
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它紧随时代的进步与传播媒体的变化而发展,未来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活动必将是在变与不变的各种要素、系统、运行机制的有机统一中存在和发展的。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就要去主动地适应条件的变化,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优化各个相关系统、要素,准确的把握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以此促进播音主持艺术进一步发展。
在本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主持的样态特征,正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的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既为我们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由此可见,我们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实践中,创新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提出挑战主要是针对创新主体而言。迎接挑战,就是要求创新主体能够做到适应、优化和统一,即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使“变”与“不变”的因素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在新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未来发展的世界中,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听(观)众始终需求有声语言的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断以新的更加多样的形态呈现出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的主体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作要素的优化、“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必将使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1995
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媒语言;特征;要求
自从出现了广播电视,就有了广播电视语言,因此,就有了听众、观众的倾听和关注,也有了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要求和约束。广播电视语言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让民众收听、收看,同时也在满足听众观众的同时不断进行修正、规范和发展,以求最大限度地为听众、观众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广播电视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不同的听、视对象和环境对广播电视语言有不同的需求。我国的人民广播电视事业自诞生的那刻起,就和人民群众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就有了党和人民的喉舌服务方向,就把桥梁和纽带的责任担在肩上。
一、广播电视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它是人的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在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在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沟通感情、协调行动的目的。语言是最方便、最广泛、最灵活的信息载体,语言不仅是人们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而且是最重要的传播信息和进行宣传教育的工具。语言的传播功能和舆论作用,已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不管哪种传播媒介,无不以语言作为重要的手段,语言在传递信息和宣传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言,包括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在与文字并举时,语言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是指记录语言即文字形式。
口头语言,指人们通过自己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声音,即:有声语言、听觉语言、外部语言,也就是可以听得到的语言。有声语言是和无声语言(文字)、内部语言(思维)相对的。
口头语言可分为独自言语和对话语言两种形式。独白言语是指很少利用在交谈情境中所获得的非言语信息的、随意的、有组织的语言形式,如讲课、作报告等。对话语是情景性的、简缩的、不随意的、反应性的、缺少组织的语言形式,如座谈、辩论等。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语言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语言应用的新时代。电视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而它的发展迅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3亿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每天都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正在产生一种新的文化,即广播电视文化。任何个广播电视节目都离不开语言,广播电视已经成了使用语言的集大成。
广播电视语言,包括广播语言、电视语言,主要体现在广播电视语言创作中。
二、广播电视传媒语言的特点与要求
传媒语言,除了民族共同语的规范的要求,还要表现出大众传播的特殊规格。传媒语言的常规形态:
1.规范与简洁
传媒语言要尽量使用规范的,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以迅速明晰地进行。信息传播的大容量、高密度,要做到“言简意赅”。
2.权威与引领
大众传媒语言的权威性、可信性,是它生命的根基。它的权威性、可信性是真正成为有效信息的真实、准确的者,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体现者。要亮明民族文化身份,发挥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反映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多样表现形式,显现出传媒语言自律和自觉。
3.鲜明与丰富
文化价值必须反映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取向,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文化传承的本土血脉,汲取人类文明历史积淀的营养。也不应该让光怪陆离的文化万花筒“蛊惑人心”,一味地去追新逐异、集怪猎奇。要把时代主旋律和形式多洋化统一起来。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传播高品位和高境界的时代精神。
4.理趣与情趣
大众传播。要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的无比生动,充满昂扬向上的人类心灵的活力,理趣叫人思考,情趣引人感悟,二者都会使人身心舒畅。枯燥的说教,只有理趣和情趣,才会在美感的享受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提升人生境界和生活质量。
5.多维与贴近
传媒语言的人文关怀是多维的,可以在时间维度上“思接千载”,也能在空间维度中视通万里;可以在政治文明中体味民主法制的意义,也能在物质文明中感受科学发展的经济成效,还能在精神文明中建设自强不息的智慧大厦。传媒语言贴近广大受众,贴近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贴近柴米油盐、琴棋书画。这种贴近,是适合、亲和,而不是迎合。多维是上行线,贴近是平行线。二者交汇,便是传播的“点”,无数个“点”,就形成了传播过程。